第一篇:机遇与混沌读后感
(一)读不懂的诱惑
-----第一遍
作者pfdong9210@qq.com 湖南长沙
吕埃勒于绪言中写到:“如果科学是对真理的探讨,那么对于科学是如何做出来的,难道不应该讲真话吗?”。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此书将物理学和数学融入到对机遇的分析,同时以非专业的方式对混沌这一现代思想进行探讨,对科学的产生进行了一种崭新意义上的阐释。这是我对该书最初的理解。
当然,只要是稍微有一点想看懂这本书的冲动,我们就需要花足够的时间去认真揣摩,否则绝对看不懂。一是因为该书不少地方都有风趣之语,但理解起来并不那么轻松。事实上,作者具有非凡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写作功底,仿佛文人随笔一般,相对于专业文本,其高超的逻辑和空灵的思想蕴含于文章的字里行间,这就需要颇费周折。二是由于作者是个熟知不少领域的科学家,其论述的范围很广(要知道,吕埃勒是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奇怪吸引子”概念的首倡者、非线性动力学和混沌领域的开拓者)。虽然书中文字不多,但阐述的是学术界的尖端思想--是对决定性、随机性以及客观实在如何将决定性和随机性结合起来等诸方面进行探讨,且绝大部分理论知识需要相当的理工科背景,例如数学概率、经典决定论、湍流、哥德尔定理、量子力学、平衡态统计力学等等;同时,吕埃勒还强调了混沌和混沌对经济学、天文学、气象学、生物学的影响,还包括一些难以理解的熵、信息、复杂性等概念。最令人望而生畏的是,吕埃勒用他的思想统领了这些看起来毫不相干的领域,比如平衡态力学和经济学,相互杂糅,纵横交错。试想,不花时间能找出全文的主线吗?
不幸的是,我读第一遍时就失败了,至少我在一开始就没能了解到这样一个事实:作者的侧重点并不在于混沌方面,而是对决定性、随机性以及客观实在如何将决定性和随机性结合起来等诸方面进行探讨的。当然吕埃勒也没在前言、后序、目录三部给我太多的信息,仅仅含蓄地透露了一下主题:“机遇有其原因”,佩特罗尼乌斯(Petronius)说。但我们也许会问:什么原因?并且,什么是机遇呢?机遇是怎么出现的?未来如何不可预测?物理学和数学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答案。答案是谨慎的,且有时只是试探性的,但仍然值得了解,这些正是本书的主题。
没读懂,是我最大的遗憾,但它却为我埋下了不甘的诱惑:因为不懂,所以要继续征服。2011-8-08
(二)“世界到底确定吗”和“机遇在哪”
-----第二遍
第二遍是有选择的读,这里我要记录下我的认识和它对我的思想启发。
(一)世界到底确定吗?
什么是机遇?机遇是怎么出现的?未来为何不可预测?《机遇与混沌》正是用这三个连续的 “为什么”,把读者引入了一个迷人(也许是更“谜人”的)世界。不能太奢望书中会告诉我们机遇在那里,吕埃勒的真正目是在探索机遇在生命过程中的创造性作用同时,带领读者长途巡看其他相当有趣的问题。诸如:统计力学和信息论、湍流、混沌以及机遇在量子力学和博弈论中的作用。吕埃勒偶尔还会扯开话题,去谈谈历史决定论、黑洞、算法复杂性等等(P4)──殊不知,正是这些题外话,丰富了机遇的迷人魅力。
对机遇的科学探索从17世纪就开始了。帕斯卡、费马、惠更斯和伯努利关于赌徒问题的数学分析,诞生了概率运算。概率运算的一个中心事实是,如果大量重复抛掷一枚硬币,那么正面向上(或反面向上)的比例接近50%。在这个例子中,虽然每次抛硬币的结果是完全不确定的,但是大量抛掷却会产生一个大致确定的结果。这种当我们观测大量事件或大系统是从不确定到大致确定的转变,是机遇研究的一个基本主题。由牛顿力学孕育出的经典决定论宣称:如果我们知道宇宙在某个(任意选择的)初始时刻的状态,我们就应该能够确定它在其他任何时
刻的状态(P27)。拉普拉斯曾经给出过一段关于决定论的优美而著名的表述:“世界的未来是完全由它的过去决定的,而且只要掌握了这个世界在任一时刻的状态的数学信息就能预报未来。”拉普拉斯的话几乎有种神学的味道,从而引发了各种疑问:决定论和人的自由意志能相容吗?它和机遇能相容吗?(P28)
机遇和决定论之间的关系已经是许多讨论的对象,并成为托姆和普利高津之间激烈论战的主题。然而,吕埃勒发人深省地指出,使机遇与决定论对峙而形成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假问题(false problem)(P29)。实际上,决定论并不排斥机遇(P29)。这无疑是该书中值得一读的亮点。
那么回答题中的问题,世界到底确定吗?答案在于混沌的出现------
自牛顿力学起,对事物变化的看法总是被决定论控制,拉普拉斯说 “没有什么事情是不确定的”是经典决定论的典型语言。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关系,却告诉我们,对于微观粒子,无法同时精确地确定它的位置和速度,这就给决定论以小小的冲击。洛伦兹 1963年发现的混沌却更告诉我们,一个确定的系统,一步一步都是按同一个确定算式算下去的,却会出现随机的不确定的结果,它在决定论与随机论之间架起了桥梁。吕埃勒进一步说:混沌产生的原因不是敏感初条件却是内在的随机性,但是它的敏感初条件特性却引起“长期天气预报是不可能的!”,就像(台风“梅花”的突然北移),这给决定论以沉重的打击!
混沌,是早些年炙手的热点话题。然而,作为一个单纯的理论术语,恰如“模糊”(fuzzy)一样,“混沌”(chaos)让行外人一头雾水。以致于有些学者认为“混沌”一词过分强调了不可测性,建议称为“随即的转变现象”。不管名称如何,混沌学的诞生,给确定论以最大的冲击,它告诉我们确定的系统可以出现随机的结果,因而在确定论和随机论之间搭起了桥梁──这也许正是作者将双C并称的本意(机遇: Chance,混沌:Chaos)。至于混沌在多大的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目前怕还难以定论。但其产生的影响却是深远而广泛的。北大的一位物理学家这样说(摘自百科文库):
过去我们只知道,确定的系统只有确定的结果,现在我们更知道,确定的系统也可以有不确定的结果,这是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内在随机性;
过去我们只知道,离散的动力系统的迭代可以收敛到不动点,现在我们更知道,它还会收敛到混沌吸引子,若用过去的观点看,这似乎应该叫做不收敛;
过去我们总认为“海岸线有多长?”的提法,“湍流中有多少涡旋?”的提法,“现在气候变暖了” 的提法都是正确的,但是现在更知道这些提法都是不合适的,因为海岸线的长度、涡旋的个数、气候的冷暖都是随尺度变化而变化的;
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本来就是多种多样的,过去我们只知道定常状态、周期状态、拟周期状态。现在我们更知道又多了一种“混沌”状态; „„
所以,对于“世界到底确定吗”这一问题,我有了答案:世界是不确定的。“或许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任何随机的确定性宇宙中,但如果少了上帝以私人专线向我们发送随机数字,我们该怎么办?”(P38)我们又该如何改变确定的命运,乃至改变这个确定的宇宙世界呢?
(二)机遇何在?
关于世界是否确定的问题,使我联想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同时遵循着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知否地)。根据这一思想,世界还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甚至可知可测的世界,至少某些面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身边才有了这么多类似“决策咨询”“经济预测”“科学预测”的词汇。那么既然世界是确定而可测的,机遇又何在呢?这里我要说:确定的系统也可以出现随机的结果,混沌就是在确定论和随机论之间搭起了桥梁,而机遇就出现在这座桥上。因为不确定,所以有机遇。
这也是我想起了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王宁的话:中国的制度转型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形式。第一,双轨化过程。第二,新规则替代旧规则的过程。不论是采取哪一
种形式,新规则都可能存在不健全的地方,有一个配套的问题,也就是说,存在制度性漏洞,并因此导致一些人迅速成功。这种制度性漏洞造成“转型机遇”。(人民论坛2011年1月下)
我想:“不确定性”是宇宙的一个基本特征。根据不对称原理,人类已经能够从性质上看到事物的存在和本质,需要的仅仅是数量上的精确描述。不对称原理的巨大力量将不确定性原理压缩到一个数量空间——事物存在不对称是确定的,只是不对称的量尚未确定而已,因而有了不确定性。所以,一个成功的统一理论必须将这个原理合并进去,这也是未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观领域新的拓展空间。
2011-8-10
(三)摘抄一些有意思的话
---第三遍
1、数学是一种智力瑜伽,强求、严格和禁欲。P8(对应27,P169)
2、科学改变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使得在古代可以被接受的相关性,现在与我们对宇宙结构和物理规律本质的认识不相容了。占星术和星象能够和古代的科学相吻合,但它们不符合当今的科学。P203、时间的流逝,是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一个基本方面。机遇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另一个基本方面。P254、实际上决定论并不排斥机遇。P295、数个可能同时向我们开放,而我们从中选择一个一确保自己的责任,这个事实深刻地显现了上述矛盾的特征。。。在别的情况下,选择确实被做出了,但也许是负责二痛苦的选择,这样的选择当然不具有随意做出的特点。P306、拒绝得救预定论似乎限制了神的力量,但接受它似乎使精神努力变得徒劳。P317、你中了圈套。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记住略微离奇的行动也许是最佳策略。做一次最优选择而失去的东西,将因为保持着更大的自由而得到补偿。P378、博弈论是个美妙的数学理论,她先是了拥有一个产生随机数字的神秘来源是一件多么有用的事情。/但或许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任何随机的确定性宇宙中,少了上帝以私人专线向我们发送随机数字,我们该怎么办?P389、新思想的发现是不能被安排的。这就是革命和其他一些社会大变常常对科学有积极影响的原因。这些事暂时打断了官僚政治琐碎事务的纠缠,削弱了科学研究组织者得控制,给人们以思考的机会。P5410、数学不只是公式和定理的集合;它还包含着思想。P5911、科学及不仅撰写科学论文,还通过做报告的形式吧他们的思想和结果告知同行,这就是所谓的“研讨会”。P6712、所幸的是,这阵狂热过后,对此课题困难的冷静估计将导致新一波高质量结果的涌现。P7213、混沌是自然现象中相当普遍的特征。/在这个理想化描述中。。。施以智力控制的东西。P8314、事实上,在混沌的背景下找出什么事可预测的,才是真正深刻而重要的问题。P8415、按动力系统思想去考察一个经济发展方案,然后批判地讨论我们的结果,这将是很有启发性的。P8516、原本想产生一个更好的均衡状态的决策,事实上导致了可能具有相当灾难性后果的混乱而不可预测的涨落。P8717、不断返回可以适用于世界的部分方面,适用于小系统,但不适用于整个绘景P9118、历史决定论必须被修正,(至少)提到某些历史上不可预测的事件或选择会造成重大的长期影响。P9319、应当承认,盲目信任神谕是愚蠢的,容易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但是有才智的领导人巧妙第利用神谕的不可预测性,也许就得到了一个达到最优概率策略的好方法。P9320、世界的量子力学描述在哲学上的重要意义是:机遇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偶的作用。P9421、全身心地沉浸与科学思索是一种最有价值的经历,但也确实非常艰苦。一个正努力追踪某些念头的科学家对自己是近乎残酷的,让自己变得痴迷,二某些有趣的可能性一旦隐约出现,即立刻集中所有精力验证它。在这些不确定的念头中,只有很少一些被证实为真而幸存下来,大多数最终还是被淘汰了。P10822、大胆二粗略的思想当然要继续发展,但具体细节也必须及时核证,而通常,灾难性的缺憾总是在这一过程中冒了出来。这时,思想必须重新解释,或释放其中的一大部分。这样的工作过程日复一日,经年累月。P10823、一个人需要有一些不同于公认的信条的物理预想,并有些固执地追随它们。也许这些预想同早些时候就被证明为错的一些思想是一样的,但如果你具有正确的洞察力,如果你幸运,这些思想经带给你有关这个自然新的认识的钥匙。P11524、除非你受过实到的训练,否则你很难察觉各种理论物理领域之间的小差异:你处处所见皆是点缀着华而不实的希腊词汇、公式和专业符号的深奥文本。P12725、疯狂的国家首脑们和狂热的政府似乎是更大的威胁。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具有混乱理想主义思想的科学家,或尽责但毫无想象力的技术人员,去为他们实施最愚蠢的计划。也许这才是人类历史终结的方式。P135(对,29,P171)
26、机遇和随机性在精确的研究中不像是很有前途的论题,事实上被许多早先的科学家回避。然而,如今在我们认识事物的本性时,它们起着核心的作用。给出这一作用的思想,正是本书的目的。P16827、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一样,也为某种强烈的迷恋推动。数学研究是艰难的,即便有回报,对智力仍然是痛苦的挑战,没有某种强烈的欲望,你就不会干这行。P16928、(科学中立论)科学完全与道德无关,完全不负责任。个体科学家的个人行动依据他们个人对道德责任的理解(或缺乏),但他们只是作为人来行动,并作为科学的代表。让我们举个例子。我们习惯于称谓的大自然已经降级变为我们的环境,且正在进一步降级成为我们的废品旧货栈。这是科学的错吗?科学却是可以帮助毁灭大自然,但它也能帮助保护环境,或帮助评估污染:决定全在人类。科学回答问题---至少有时候是---但它从不做决定。人类作出决定,或至少有时候他们做出决定。P17029、现在和以前一样,人类的未来依旧是难以预料的。我们不知道自己正走向一个更加壮丽的未来,还是走向无可避免的自我毁灭。P171
2011-8-11
第二篇:《混沌操作法》读后感
初次阅读《混沌操作法》时,我感觉到此书的理论和观点都比较新颖,但读过之后的印象却并不深刻,大约2个月后,一种强烈的潜意识告诉我应再看一下,从那时起《混沌操作法》就吸引了我,至今我已读了10遍以上——我迷上了它。每当我困惑无助时,《混沌操作法》就会给我指引,帮我树立信心,指导我度过黎明前的黑暗,和我共同享受朝阳的灿烂光辉。那么,《混沌操作法》是本什么样的书呢?
《混沌操作法》应该是为具有一定分析基础和交易经验的交易员写的训练教材。作为教材它结构严谨,论点突出而明确,论据充实而丰富,论证方法也简练。一些例证很幽默并贴近生活,同时内容和其他教材一样的通俗易懂。作者在书中阐述了宇宙中充满非线性动态的事实,提出生命和智慧基于混沌才可能发生,我们通过特定的范式观察世界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很难反思范式的本身。同时简单介绍了混沌理论和分形几何学的知识,描述了稳定是暂时的,混沌才是永恒的。而金融市场也不例外,同样具有非线性的性质。市场是混沌的,是自然的函数,具有不可测性。成功的交易应与市场共舞,而不是与市场为敌。指出要在市场交易中成功,必须了解市场的根本结构和自己的根本结构,然后寻找到自然的交易自我,与市场融合,进入阻力最小的通道,如此才能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境界。
因为作者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交易者,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交易教练,所以他在《混沌操作法》中还详细介绍了学习混沌交易的五个阶段应如何分别进修及每段的目标,知识,工具等。所以,想要学招数的朋友应该也会有不小的收获。
并且,基于作者还具有心理学博士身份,因此,他运用了深厚的心理学知识叙述了人类和市场沟通的三项定律,描绘了三种身体结构如何影响你的交易风格,解释了脑部结构的组成和左右脑.脑核心的处理速度,以及它们的功能弱点(特质),最后总结出了三者协调运行的方法。对那些由于不能克服人性弱点,而因此始终无法达到知行合一的交易者,这实在是极好的内容。
另外,《混沌操作法》在很多方面有较大的突破。例如,mfi(市场促进指数)的发明和视窗的建立,使我们对价格运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使用5/34/5macd指标和5/13/34移动平均线来判断波浪分形最可能的起点和结束点,令波浪理论的“浪打浪”开始变的有迹可寻。
不过,作为此书的读者最好具有波浪理论的基础和物理学的基础,这样阅读时会感到很轻松,并能体会出书中的内涵和文字里隐含的深刻道理。书中的内容涉及了一些当前物理学的前沿理论。作者比尔酷爱物理,对古典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玻尔的量子力学和混沌理论,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悟,并且成功的把这些物理理论应用到金融期货市场中。这种物理理论和期货交易实践的融合,使波浪理论不再神秘,彻底摆脱一个波浪分析者能数出9种波浪记数的无奈。
我读此书时分三部分:一至五章是基础介绍;六至十章是技术介绍;十一,十二是全书的中心,最重要。下面就来谈谈我读《混沌操作法》后的一些体会。
首先,此书的分析理论与其他的技术分析有质的区别:
1.价格波动是非线性的运动,不应采用欧几里德分析。
2.预测不可取。
3.侧重交易系统,关注盘后分析和盘中决策。
4.注重精神主体,而其它侧重工具运用。
5.比其它理论完善,可以分阶段渐进,从而达到最高境界,而其它理论往往只有工具分析无指导细解,如本间宗久的剑禅合一。
这些使作者的观点从表面看与传统观点相悖,类似于技术分析的判逆。若多读,你会体验作者观点的真实性,你在交易中也会有更大的感悟。
第二,此书的可看点(优点):
1.理论先进,物理界的前沿理论(除超弦)都已运用到交易中,且比较成功。
2.结构清晰:分阶段循序渐进,教授混沌理论和指导交易,突破了传统分析书籍的一次性灌输介绍的局限。
3.论点尖锐明确:直接指出各理论和观点的利弊,详细阐明自己的观点.4.论据充实,论证方法通俗易懂,举例内容多为生活故事,风趣幽默,而突出的中心议题直指论点,使论点更具正确性。
5.介绍了量化了和沟通了一系列创新理论。
第三,此书的缺点:
1.分形几何介绍简单,应为分形,机遇,维数占一节详细介绍,及维度公式。
2.交易系统的验证数据,如5年内的测试。
4.混沌吸引子的介绍.第四,以前我认为技术分析只不过是我们通往成功的一项工具,是死的而且没有生命力的,而《混沌操作法》却给我以新的认识,因为它给波浪理论赋予了生命,令它有了精神主宰,使混沌分析者在别人迷惘时,发现新秩序的产生。当然,如果不喜欢用波浪理论却非常欣赏混沌理论的观点,你可以把第七章和第九章的内容修改一下,让混沌理论指导你熟悉的分析工具。如果你还想把自己的理论系统提升,而你也不太赞同混沌理论的观点,并且你已经到了高原区,再进一步非常难的时候,我给你一些建议:
1.如果喜欢用蜡烛图分析,你可以买一本《冷静自信的投资策略-禅心.投资.武士道》,利用此书的结构把《冷静自信的投资策略》中的思想糅合到你的蜡烛分析中去,他会帮你提升你在蜡烛分析方面的境界。经过磨合后,当你蜡烛分析有了精神主宰的时候,你有可能达到本间宗久所说的“剑禅合一”的最高境界。
2.你如果喜欢用甘氏理论分析,你可以买一本《圣经》,利用此书的结构把《圣经》中的思想糅合到你的甘氏分析中去,虽然我们的宗教思想与《圣经》有不同之处,但你如果想在甘氏理论中寻找市场运动的奥秘,你必须阅读并研究《圣经》,否则你不会完全理解《江恩理论》的实质,达到象甘氏那样的买卖境界会变得不可能。
同理,你可以随意组建你的交易系统和理论体系,利用一些精奥的思想或哲学思维使你的工具和你本身溶为一体。
第五,《混沌操作法》中阿波罗里内尔的一段话给我印象最深:
“请到悬崖边缘”,他说。
“我们害怕”,他们说。
“请到悬崖边缘”,他说。“我们害怕”,他们说。
“请到悬崖边缘”,他说。
他们来。
他推。
他们跌落。
这八句话与艾略特的八浪循环不约而同,而且充分的显示了主力与散户在心理上的变化,从中也可以看到他总是走在他们的前面,每当他们上当的时候,一轮明显的趋势就此结束。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是否应该排除恐惧和贪婪,与市场血脉相连,我们最恐惧的时候,风险是大是小?”
第六,《混沌操作法》的最后一章突出一个中心论点,也是此书的关键:
在一个没有风险的结构中
我能够
享有乐趣与利润
当交易者达到了书中所说的第五阶层,就会形成一种超越直觉的较高层次的自觉,如:道家的无为,基督的寓言,释迦牟尼佛的教导,柏拉图的理想国等。你不再需要贪婪,而且也不再恐惧,你需要的只是自我控制。交易成功的最高境界就是交易者能在市场里如水中鱼翱游,如空中鸟飞翔。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在《混沌操作法》里讲了一个怎样成为智者的故事,大师的建议是“每天晚上用30分钟时间对着镜子不断问自己‘我是谁?’”,我觉得在踏进这个市场以前也应该常常问问自己“我是谁?”。《混沌操作法》作者:(美)比尔·威廉姆
第三篇:混沌与非线性
机遇与混沌读后感
11121586朱丹浩
对于这本书我没有完全读完,我就很简略的读了一点点,还是跳着读的,所以读书报告可能写的不全面,我就写写我自己的看法吧。写这篇读书报告前我也到网上查找了一些相关的报告与一些网友的读后感,结合我自己的看法写。这本书是用直接的物理学和数学来解释机遇的不可测性,对机遇进行分析。用一种看着不是十分专业的方式对混沌进行了探讨。就像他在绪言中写的“如果科学是对真理的探讨,那么对于科学是如何做出来的,难道不应该讲真话吗?”。他用一种崭新的方式来阐述了科学。这本书其实想要看懂它是需要花点时间和精力的,需要一些关于数学和物理学的基础,看懂不是特别容易。当然这本书并不是全都是一些很枯燥的数学公式。他拥有一些风趣幽默的语言,看起来就不是那么的枯燥了。网上有人说作者的侧重点并不在于混沌方面,而是对决定性、随机性以及客观实在如何将决定性和随机性结合起来等诸方面进行探讨的。我也不知道说的对不对。目录里看到了很多看不懂的名词,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熟知很多个领域的科学家。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机遇?机遇是怎么出现的?未来如何不可预测?对这些问题答案的探讨,构成了本书的主题。作者从机遇有其原因、抽彩和星象等说起,谈到了历史的演化、熵、信息乃至性的真意、智能„„本书深入浅出,是普通读者了解混沌理论的绝佳入门读物。
我对这本书的评价就是本书深入浅出,是我们了解混沌理论的绝佳入门读物。但是由于理解上可能会有一些困难,所以我们需要花一点时间。里面不少的妙趣横生的句子和比喻也是体现作者写作功力的最好表现。比如他说:“数学是一种智力瑜伽,强求、严格和禁欲。”
读了这本书我也有了一些收获和体会。我在目录中看到了“抽彩和星象”我觉得一个严肃的科学家居然讲星象,所以我就去看了一下。里面说占星术认为你出生在某个时候,你就和某个星座有了一些联系,那你今后的运气,比如这星期会不会中彩票之类的就和这个星座产生了数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作者也并不否认这个观点,他认为你出生的时候一些星座与你产生的影响会对你将来产生一些可见的改变,这就是混沌的初值敏感性。初值的微小改变可能会将来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就像你抛一个硬币,在你确定了力,方向,重力,风一些种种因素,那应该抛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可是又要扯到微观的量子就一定有随机性了。就比如作者里面说的今天下午是否下雨,除了其他许多因素外,还要考虑几周前进行的万有引力影响。
作者写的这本书不能说对我目前有多大影响,但是起码丰富了我的见识。谁知道这本书将来会不会对我产生什么巨大的影响呢,因为混沌的初值敏感性,谁也说不准呢!
第四篇:《从混沌到有序》读后感
《从混沌到有序》读后感
《从混沌到有序》是一本关于当代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最主要的收获就是关于“系统”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普里戈金坚韧的科研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这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经典科学的胜利以及这个胜利所带来的文化上的后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种文化”即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抵触。第二部分讨论了两种互相矛盾的物理宇宙观:经典动力学的静止观点和与熵联在一起的进化观点。促进了普里戈金不懈研究,从而发表了耗散结构理论。本书第三部分的主题是时间(和不可逆性一样)是一种幻影我们要重新发现时间。
作者总结了三百年来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把科学的演进放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加以考查,指出应当把动力学与热力学、物理学与生物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西方文化传统与中国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在一个更高的基础上建立人与自然的新的联盟,形成一种新的科学观和自然观。
根据书中的介绍,系统秩序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总是和它所反抗的外在世界的变化息息相关。在系统产生的过程中,哪一个要素能够被优选出来成为统治者决定系统的性质取决于最初的生成状态,因为任意两个要素都是在竞争中存在的,在其中一个要素与周围众多要素的竞争中,个体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在它顺应了众多要素的发展意志以后,它才有可能成为统治者并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每一个要素身上,从而出现系统的秩序。系统的存在与发展都是以顺应外
在世界的变化并和整个世界融为一体为先决条件的。外在世界是在规律变化中存在的,系统也是在不断顺应这种变化中存在,然而系统性质却随着中心要素的相对稳定而基本不变,这使得系统适应环境变化有一定极限,一旦超过这个极限,系统就会随着中心要素的改变而成为另一种性质的系统,或者由于中心要素的不稳定而进入混沌状态。
这跟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团队合作很相似,在一个团队中,总会出现一个精神领袖,也就是“中心要素”。要想成为领袖就必须先融入团队集体,在融入的过程中要把一部分的个人利益屈从于集体利益,然后带领整个团队集体与别的团队竞争,获得共同的利益。从而让自己的价值得到很好的实现。
封闭没有发展,平衡也没有发展,这是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结论。一个孤立封闭的系统,只会自发地发生熵增,自发地走向崩溃瓦解。发展是通过涨落达到有序,自组织的机制就是通过涨落的有序,这是耗散结构理论的又一个重要结论。涨落也被称作起伏,通常被看作是噪声、干扰。从系统的存在状态上看,涨落是对系统的稳定的平均的状态的偏离;从系统的演化过程来看,涨落是系统同一发展演化过程之中的差异,也表现出发展成果中的不平衡。涨落普遍存在,只要是由大量子系统或要素组成的宏观系统,其中就必定存在着一定的涨落。涨落可以是系统的创新之源,涨落也可以是系统发展的建设性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当一定的涨落得到系统整体的响应时,小的涨落就被放大成为引起系统整体进入新的有序态的巨涨落。
这一规律对我们的社会系统也完全适用。当今社会存在许多不正之风,贪污腐败现象司空见惯,对我们的社会和谐产生了消极影响。普里戈金告诉我们,只有开放才能吸收负熵流,抵消系统自生的正熵,减少总熵量。开放是形成耗散结构的首要条件,开放越大,系统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流越多,系统活力就越大。行政正是如此,在一个封闭的体系内必然出现“熵现象”,产生混乱和无序,滋生腐败和不正之风。政务公开就是行政管理开放的基本形式。同时这也是对我们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正确性的一个很好注解。
这本书中讲的许多知识读起来感觉陌生,不过读后整体的感觉是这本书给我们一个很高的角度俯视自然界。使得我对一些身边能感触到的实际存在,有了一个更理性的认识。特别是通过书中对系统产生与发展理论的叙述,我对团队合作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性认识。
班级:研2-103班学号:1011120580姓名:张松松
第五篇: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读后感
《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读后感
《复杂——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讲述了一群杰出的美国科学家试图打破传统主导科学的直线和简化的思想束缚、阐明非线性和复杂思想的真实性和巨大作用并进而寻求“科学的大整合”的故事,“通过描绘一小群跨学科研究的精英分子的个人史,烘托出一幅极具魅力的复杂系统的图像”(汪丁丁:《面向综合的时代》),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读后感。阿瑟对于报酬递增率的执着、考夫曼对于自动催化论的研究、荷兰德对于复杂适应性系统的研究、朗顿对于人工生命的不懈努力等都向我们展示了“科学整合”以及“互相关联与互相进化”的“复杂思想”。这群“边缘人”的不可抑止的创新冲动使物理学、经济学、生物学、化学、天文学、计算机科学甚至哲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在桑塔费研究所进行思想的碰撞与学科的融合,冲击着传统的科学及其方法,朝着重建科学传统的目标迈进。《复杂》使我们感到科学思想大变革的脚步,桑塔费研究所的“复杂性科学”研究,“正是近百年各学科新思想、新观念的最集中的体现”(陈禹:《现代科学的前沿——<复杂>和SFI谈起》)。它在思想方法上克服了近代科学形而上学的还原论的严重倾向,强调“综合”的方法论,以它带有方法论性质的深邃思想、对于真实世界现象的强大的描述力和解释力重新诠释了“科学”的内涵。虽然复杂科学还无法准确加以界定,但这种模糊不清是因为它“正在试图解答一切常规学科范畴无法解答的问题”。这种“模糊不清”的复杂科学的巨大意义就在于它对传统科学的方法论革新,其对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科学研究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和启蒙性的: 首先,《复杂》强调学科的整合,当然这种整合决不是要绝对否认学科的分类(在知识爆炸性增长面前专业化是无法否认的),但这种学科分类决不能“老死不相往来”,而是要尽可能的予以合作或相互借鉴思想尤其是方法问题,以便不断检验和审视本学科。在《复杂》中,作为经济学家的阿瑟在自己报酬递增率等的研究成功,与不断吸取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等的思想与成果密切相关;考夫曼、荷兰德、朗顿等所进行的研究无不求助于计算机科学技术,读后感《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读后感》。事实上桑塔费研究所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它为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对话的平台,提供了一个相互理解与促进的机会。各种科学之间应当相互倾听、相互合作,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也应打破绝对分离的状况,虽然自然科学同社会科学的区别是巨大而显而易见的,但它们绝非没有相似之处,它们合作与相互吸收的可能性仍是广泛存在的。其次,具体到某一学科的研究,《复杂》认为对于线性和简化的过于迷信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事物内部的“关联与进化”才能接近于事物的本来面目。经济学中的“经济人”概念就是一种极其简化的概念,虽然这是经济学寻求研究的确定性所迈出的重大步骤而且显示出巨大分析功能(因为“经济人”的假定减少了变量,增加了可计算性,而这种可计算性与确定性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但将这种“无限理性”的“经济人”概念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社会中的生物人并没有无限的理性,而且其理性的程度也千差万别,正如哈耶克所指出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无知”。人们的行动依赖于自己有限的理性,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对他人行动的认知。因此人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更能解释人的行为,也更能解释社会现象。对于社会科学而言,“简单”方法与“复杂”方法缺一不可,其中任何一个都无法单独完成解释和预测的任务。《复杂》虽然指出了线性与简化方法的缺陷与不足,但并未否认线性与简化的功能与意义。再次,《复杂》向我们提供了复杂中的秩序与结构的真实图景。这种秩序与结构不再纯粹是基于自然定理而推演出的逻辑必然,而是给予偶然和随机以极大的关注;不是预先设计平衡状态,而是以偶然事件为切入点,寻找最后的平衡。复杂科学就是“要显示偶然的事件在随机的进程中怎样不断的积累,从而从众多的可能性中选择其中一个平衡点”。这对社会科学研究意义重大,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决定了社会科学必须对于秩序与结构给予极大的关注,但如何关注却是个问题。事实上,《复杂》中展现的生命形成、进化中的那种自动自发的秩序与结构来源于事物“自我组织”与“共同演化”的功能,对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起重要作用的“自由市场”经济与“私法自治”原则也在一定意义上印证了这种功能,即社会本身也具有一种自我组织的功能,这种自我组织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社会的秩序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