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村官年终总结

时间:2019-05-13 15:4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村官年终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村官年终总结》。

第一篇:农村村官年终总结

一年来,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时无刻不让我感动、让我震撼。我看到了用汗水辛勤耕作的淳朴善良的村民,看到了在艰苦条件下任劳任怨工作的村干部,也看到了和我一样用青春在农村大地上烙下脚印的大学生,我深感心中的光荣,又深知肩上的责任。我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便只顾风雨兼程,未来的日子只要继续前行,理想定会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中升华。

心入:融入农村,贴近农民,做群众的“贴心人”

要想做好农村工作,为农村发展、农民富裕贡献力量,首先要对所在村情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对于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农村的一切都是陌生的,虽然之前做好了心里准备,可真正到村上任后,才知道一切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我的心里产生了畏难情绪。正当我不知所措时,村书记伞宝亮给我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他说:“刚参加工作不要太急于求成,做大事之前必须先把小事做好,想让老百姓认可你、接受你,必须要先融入他们,让他们了解你。村民都是非常热情的,他们也渴望大学生给农村带来新的气象,放心大胆去干吧。”伞书记一席话减轻了我的心理压力,增强了我干好工作的信心,决心要为詹家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深知行动是实行“自我推销”的一张最好的名片,于是我用两天的时间走遍了詹家村的每个角落,在农户的土坑上、农家的小院中、村委会的办公室里都洒满了我和村民的谈笑声,我用自己的行动和热情感染着他们。在与村民的接触中,我亲身感受到农村这片土地上老百姓的热情、淳朴、善良,同时也让更多的村民认识了我,与我拉近了心理距离,渐渐拓展了我在农村一线的工作视野。

我村有位姓刘的困难户,身患重病常年卧床不起,妻子床边伺候无法工作,两老人膝下又无儿无女,家中的经济来源仅靠每月政府发放的低保金。寒冷的冬季,看着刘大爷身穿单薄的破旧衣,裹在露着棉絮的被褥中,我心中有说不出的酸楚。当天下班后,我回家收罗了家中和亲戚们不穿的衣服,以及没用过的新床单,把它们送到了刘大爷家,为他们献上了一点点爱心。当刘阿姨拉着我的手连声道谢的时候,我知道我从思想到感情上真正理解和走近了乡亲们,我正一步步走进了农村,走进了农民,走到了百姓的心坎上,成了名副其实的詹家村的女儿。

身入:踏实干事,造福农民,做群众的“领路人”

“村官不是官,干好不简单”。这是我在詹家村工作一年来最深的感受。在村里,我主要负责党务、远程教育以及各种会议记录、文章撰写等工作,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琐碎,印象中最深的是去年年底的党员述职述廉测评大会。会议要求村干部们都要进行自我述职并上交一份述职报告。往年的述职报告村干部们只是以流水账的形式进行记叙,由于文化水平有限有许多话能说出来,但是用文字表达不出来。而我的到来,似乎让村干部们看见了曙光,他们更加严整以待,把各自写好的述职报告给我看,再由我修改、完善,以求每人的述职报告做到最真、最实、最优。在撰写村里的年度总结时,我与村干部们一一讨论、一一修改,当我最终看到那修改了不下5次,饱含着众人结晶的12页的《詹家村XX年度总结》时,我着实被那油墨味浓重的白纸黑字感动了,不是感觉自己有多么伟大,而是觉得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农村做点事时所传达出的那份成就感,让我获得了满足。

农村的工作很苦很累,常常是摸爬滚打,满面尘灰,一身汗水。在XX年新农合征收和经济普查工作中,我和村两委干部入户调查,挨家挨户的进行宣传,积极的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并仔细地为村民填写登记表,做好记录。为了不落下任何一个村民,我和村干部进行了几轮的宣传与排查,周六、周日也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工作虽然辛苦,但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我村提前超额完成了任务,受到了上级的表扬。任职期间,我还多次和村干部、治保调解员一起下村调解纠纷。我所在的詹家村是区重点发展和开发建设的村,征地项目多,矛盾纠纷也多,样样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村民就宅基地款项问题多次上访,情绪很大。我积极配合村干部一起走村窜户,四处宣传政策,还主动起草了《给村民的一封信》,宽慰受损村民,争取他们的谅解。我和主任挨家挨户做工作,磨破了嘴,跑断了腿,遭了白眼,常常是满肚子苦水没处倒,心中充满了委屈。但每当我看见矛盾迎刃而解时村民们脸上露出的满意笑容,喝上村民们为我们送来的热茶时,我所有的不快顿时都烟消云散了,也更深的领悟到作为一名村官身上所担负的责任。

情入:真情投入,服务农民,做群众的“主心骨”

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难,当好一名大学生村官更难。当村官最重要的就是要用真心、真情服务群众,把群众当亲人,在情感上主动融入群众。在村里,每次村干部下户下组时我都坚持跟着去,虽然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旁边当学生,但能从书记、主任和村民交谈的乡言俚语里学会如何和村民沟通、如何入乡随俗、如何适应村民的生活方式和语言习惯。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把自己的热情和真心全部播撒在这片我深深眷恋的热土上,真心实意的为乡亲们服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叫响了大学生“村官”的称号。村图书室的建设中、远程教育的播放中、村民文艺演出的彩排中、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讲座中、征兵工作的宣传中……村里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我的每一份辛勤努力、每一次认真工作不仅得到了村干部的高度赞扬,也深深的印在了村民的心中,他们每每伸出大拇指夸奖我时,我的心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喜悦,我知道我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有人说“到农村服务农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阵子服务容易长期性服务难,表面上服务容易真正服务难”。但是一年的农村工作经验告诉我,只要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想着为村民服务,再难的工作都会变得简单,只有用真心踏踏实实为村民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在农村天地里大有作为。俗话说,态度决定成败。在过去工作的一年里,我养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处世态度。农村工作有其特殊性,我更多时候面对的是一些琐碎的、具体的事务,像制表格、打印文件、起草文件等等,没什么“大事”可言。但农村亦无“小事”,尽管在某些人看来根本不是事,对老百姓来说,件件是大事,都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马虎不得。可能仅仅是帮村民讲解一个法律条文,协调解决一些鸡毛蒜皮的小纠纷,但这些小事却关乎百姓的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一丝一毫总关情。

细细品位这一年的经历,许多事情仍历历在目,大学毕业时的一份执念,终于让自己有了圆梦的地方。农村的天地是广阔的,我很庆幸自己能到农村工作,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与农村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农村给了我们大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它帮助我更快的成长,更好的发展,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用我的精神与风采给流火的乡村带来清新之风,给渴望科技文化知识的村民带来希望的种子,给正在新农村建设伟大进程中的基层干部群众带来持久的动力,将自己的所学服务于农村,服务于社会,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两年的村官工作是短暂的,我相信这两年的收获,会使我们受用一生。

第二篇:浅议农村村官职务犯罪

浅议农村村官职务犯罪

【摘 要】:被称为“村官”的村干部在农村拥有广泛的权力,管理村级公共事务,并在一定范围内代替乡镇政府行使国家的基层管理权。近年来,农村干部涉嫌职务犯罪频发,不仅阻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更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给农村稳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本文从农村村官职务犯罪特点及其犯罪的土壤,将怎样加强防范策略,来提高农村干部守法意识,使其自觉远离职务犯罪。

【关键词】:村官

社会危害性

权利

心理失衡

职务犯罪

灰色收入

进入新世纪以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主题。作为中国人口的主要集中地,农村社会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被称为“村官”的村干部。指的就是“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委员会”的组成人员。[1]在农村拥有广泛的权力,管理村级公共事务,并在一定范围内代替乡镇政府行使国家的基层管理权。近年来,农村干部涉嫌职务犯罪案件频发,不仅阻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引发了群众集体上访,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给农村稳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官手中掌握的权力和资金也越来越多,但是并没有形成一种好的运行机制来规范这些村集体财产,因此给了这些村干部产生犯罪的土壤,这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相违背的,这些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给农村的稳定造成不良的影响。从社会危害性上看,基层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干部的腐败其实是最具破坏性的腐败。基层执政力量再好,惠农政策也难以执行到位。因此,基层村官职务犯罪①问题的解决与否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作为最基层的最广大执政力量,村官最贴近人民群众,其行为是廉是贪,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楚,认识得最透彻。因为基层干部的任何行为都直接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所以群众对腐败的敏感度最高,社会危害性也就越大。基层公职人员的职务犯罪对基层民主自治的政治制度造成了破坏,从而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从目前职务犯罪的社会影响上看,基层干部的贪污腐败行为最易破坏党群关系,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也严重威胁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以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其社会危害性已经不容忽视,作为党领导下的工 1 作人员,基层村官职务犯罪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不良行为足以破坏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固,甚至造成聚众上访等群体性事件。[2]因此,探求基层村官职务犯罪的各种原因,能获得防范农村村官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村官”职务犯罪的原因

(一)村官自身素质的限制。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不高,加上法制观念淡薄,在理解和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上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加之日常又不注意自身的学习和素质的提高,开展工作凭借积累的经验,稍不注意,就出现违法违规的现象。特别在配合上级政府部门在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正面工作,另一方面心存侥幸,想方设法,弄虚作假,套取国家项目资金中饱私囊,认为乘机“捞一把”心存侥幸,从而走上犯罪道路。另外,村级基层组织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大多数都是尚未经过财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而直接上岗的。他们对财务法规,缺乏足够的了解,也就无从谈起坚持原则,秉公理财。村干部的法律知识贫乏,民主意识淡薄,“唯我独尊”思想严重。“我就是天”的霸道心理及待遇低、出力大的吃亏心理是引发犯罪的一个原因。有的村干部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的意识,将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搞“一言堂”,认为“我就是这村的天,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3]他们把村里收入当作自己的钱柜子,乱支公款。

(二)村务不够公开是 “村官”犯罪的根本原因。有些村级管理暗箱操作,缺乏民主,透明度不够。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委会应当将村务公开,村委会应当定期将村务公开,其中包括村的财务收支情况、宅基地审批事项等。但实际上,有的“村官”为谋取私利方便,不想让群众了解村务、政务和财务;有的“村官”思想上害怕群众知道多了不利于工作,应该让群众明白的事情却暗箱操作。有些村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但是公开的内容不具体,比较空洞,群众无法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甚者,村务财务假公开。有的村委会对本村的政务、财务等项活动,也能够按照规定张榜公布,但是,每个村务公开的底栏都有“其他”概括开支,因没有列明支出的用途,给村官以权谋私带来可乘之机。收入不记帐、少记帐或虚报冒领。借工程和其他支出之机,谎报支出数额,从中捞取好处。截留返还款,收到上级返还的计划生育罚款、救灾物资、提留、集资等款项以及因国家和地方工程而造成的占用村中土地、房屋、树木、机井等 2 赔偿金,不声张、不记帐,一旦时机成熟,则装入自己腰包。还有财务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起并实施整套的财务收支审批和经办制度。再是村干部之间的分工不明确。如有的村财务开支出现支书签批,村主任也签批的情况,造成管理混乱失控。还有的村会计出纳不分设,让一人兼任,钱帐不分,缺乏相互的制约,使财务管理出现漏洞;财务管理不规范。有的会计、出纳不坚持原则,接受白条入帐;还有监督机制落实不到位。村一级虽然实行了“村帐镇管”,但镇政府的监督也常是面上的工作,缺少监督实效。特别是对专项资金的收取、管理,票据的管理缺乏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审计,易出现检查和审计的真空地带。财务管理混乱,给村干部犯罪造成可乘之机。这表现在:农村干部变动频繁,帐目交接不清。谁当干部谁管钱,根本就不遵守财会制度和财经纪律,更谈不上帐目交接。财务管理还缺乏明确的分工,形成村干部人人管钱管物的局面。收提留,敛集资人人下手,谁收钱谁保管,随收随花,开支无度。白条下帐严重。这是农村财务管理中最普遍最严重的现象,村里不设帐本和记账凭证,至多记个白条,白条上除了吃喝就是烟酒,条子单据“漫天飞”。[4]

(三)村官权利与权力的失衡。村干部是国家权力的最底层,村干部的根还在农村,他们只拿很少的工资,就我县而言,大多数村干部的月工资在600元左右,这与他们艰辛工作所付出的工作量,是严重不相匹配的,而且他们的医疗、养老等后顾之忧也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极易使他们产生“天天忙着为村里办事,耽误了自己挣钱”的失衡心理。但恰恰在农村,村干部权力过分集中,不少地方村里的大权还集中在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等个别人手中,大小事情一人说了算,因此,一方面管理着集体资产,承担着大量的基层事务,另一方面拿着微薄的工资,在控制不住贪欲时,就把手伸向集体财产,走向犯罪。当然,主要是监督机制不力造成,致使“村官”权力失控。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发展上去了,“村官”权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财权”。但我们在财务监督管理上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帐目设置不规范,财务审批不严格,村干部权力过于集中,所有支出全凭一人说了算,自批自支现象在村级财务管理较为常见,为诱发经济犯罪提供了方便。有些村,只要在村务财务监督上严格一点,规范一点,制度生活健全一点,真正把民主监督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作用,限制“村官”的权力。那么,其犯罪也不会这样猖獗。

(四)上级对下拨专项资金的监管乏力。近年来,为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村条件和农民生活。在落实这些政策过程中,上级有关职能部门对一些如移民补助款等支农惠农的下拨专项资金的核发、管理与监督存在把关不严,监管不到位的现象,给村官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

(五)、农村“村官”职务犯罪的特点

1、从人员主体表现看,呈现“两多一低”。一是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犯罪的多,在立案查处的村干部涉嫌职务犯罪案件中,担任村支书或主任占半数以上;二是文化程度低,初中、小学文化占大多数。犯罪主体多为村支书、村委主任和村会计。在法院立查的村官职务犯罪案件中,大部分是村支书、村委主任和村会计,且这些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基本是党员,但这些人在村里具有一定的威信,一般都能得到群众的信任。[5]实际上这方面也是其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犯罪的思想基础,往往对群众具有很强的蒙蔽性。

2、从犯罪性质看,贪污贿赂案件比例高,且数额越来越大,社会影响越来越坏。由于行贿受贿交织,往往诱发其他村干部犯罪的源头,挪用公款的现象也有所增加,金额巨大。从犯罪类型看,主要表现为贪污集体上级拨付兑现的资金,包括移民补助款、退耕还林补助款、道路交通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等。而且,由此引发群体性的窝串案增多,整个贪污过程往往涉及县、镇、村三级干部,他们手中的权力交叉在一起,编织成一张“铁三角”网。

3、从作案形式看,由单一型向合伙型发展。串案窝案②突出,办一案,带一串,挖一窝的群腐现象屡见不鲜。有的是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合伙贪污,有的是支部书记和会计合伙私分,也有的是村委班子成员集体贪污公款。作案手段,从明目张胆转向隐蔽小心,由单一转向多样,由简单拙劣转向复杂高明。从作案手法看,犯罪活动具有隐蔽性和多样性。有些村官犯罪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有一个从侥幸到大胆再到嚣张疯狂的过程。他们作案次数多、单笔数额小、时间跨度大,这样让外人很难知晓他们的犯罪行为。在作案手段上也具多样性,如法院查处的村侵吞移民补助款系列窝串案中,手段就包括了假借各种名义套取补助款,如以上级要活动费、招待费为名等等。[6]

4、从犯罪侵害的对象看,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主要表现在工程建设、土地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有乱收费再贪污的,有贪污土地承包金的,有贪污占地赔偿款的,也有私自买卖宅基地的等等,几乎遍布村民委员会职权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从侦破过程看,几乎所有的发案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财务混乱的情况。如有的村主要干部直接经手现金收支,经济手续不及时结交村财务人员,形成“摊摊帐”。财务管理混乱,为犯罪提供了方便,开了“绿灯”。有的甚至为了顺利实施职务犯罪,采取“浑水摸鱼”的方法,故意把帐做乱或不做帐,从中窃取、侵吞公款。

(六)从犯罪后果来看,引发村民集体上访多。由于村官直接与农民群众打交道,其违法犯罪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声誉,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直接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由此导致了基层干群关系紧张,干群矛盾十分突出,最容易激起民愤,严重危及社会稳定。

二、农村“村官”职务犯罪的预防策略

“村官”犯罪首先直接侵害了农民的利益,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其次破坏了国家法令和政策在农村的实施,使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可信度下降;再次容易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矛盾激发,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切实解决村干部的职务犯罪问题,是当务之急。开展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抓好“四个民主”,规范制度,以制治人,是预防“村官”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首先要强化组织学习,加强对农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法制、廉政和党性宗旨教育,加强对村干部的自我约束能力建设。党委政府要将村官的学习教育,作为党委的基础工作来抓,并要结合实际形成制度,常抓不懈,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御各种利益的诱惑,经受住考验,使其成为党群关系的纽带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其次是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可借助党校教育这块阵地,经常性开展以预防“村官”职务犯罪为主题的法制教育,增强村干部法制观念。再次纪检监察、检察、司法局等职能部门,要建立预防职务犯罪配合、协作机制,深入镇村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讲,结合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开展法律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农村干部守法意识,增强其自身依法办事意识,使其自觉远离职务犯罪。要真正遏制“村官”职务犯罪,要对村干部进行定期培训,要经常对他们进行党的路线、方针、5 政策的宣传教育特别是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村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群众观,增强他们的民主法治意识,让其明白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权力应服务于人民。

深化村务管理体制改革,对村务实行决策、执行、监督三分开的管理制度。在农村应该进行村务管理的改革,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保障农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公开化,使民主决策程序走上规范化,将决策程序归纳为“支部提、两委议、党内通、代表定”十二字,即按议事内容,由村党支部提出意见和建议,在两委会上充分讨论、商议、统一意见后,在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基础上,提交党员大会讨论表决通过,最后召开全体村民代表大会,作出决定或决议后,才可以组织实施。同时建立《重大事项管理规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对重大工程必须进行公开招投标,严禁暗箱操作,同时成立工程监督小组,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督。同时进一步完善好《村民自治章程》、《村支部、村委会议事规则》、《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民主管理制度,按章办事,依法管理村级各项事业。[7]并对村支部、村委会进行合理分工,形成规则,共同配合,互相制约,抓好落实,提高村务管理的效果。

(二)严格村级财务管理。一是加强对村级财务人员管理,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确保财务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合理化。二是明确职责,严格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并确定审批额度。大额支出一律必经班子全体会议或村民理财小组决定,规范收支入账凭据,杜绝白条入账现象。在支出中,村委会或者村民理财小组要集体审查,逐项审计,不合理的决算项目,一律不予支付。三是切实把村务公开落到实处,严防走过场,保障农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四是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帐镇管”制度,镇一级党委政府要指导帮助村级建立规范的财务帐目,并加强对村帐的监管。加强民主监督,对“村官”的权力进行监督制约。一要坚持“三公开,一监督”,制订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帐镇代理制度》、《财务管理监督制度》。各村要做到“五统一”,统一制订村财务管理制度,统一印制付款票据,统一由村文书或出纳到会计服务所签字领取,统一到镇会计服务所报帐核算,统一实行一年四次财务公开,并做到时间统一、程序统一、科目统一、手续统一、公开栏统一。同时加强审计监督工作,发挥纪检监督,联村干部检查督促的作用,6 变被动为主动,变突出为常规。建立《财务审计制度》、《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实行规范化工作。[8]特别是要注重村民监督小组的作用,真正发挥他们的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达到自治的目的,促进更好的进行权力监督。建立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每年一至二次对村主要干部进行评议,并将结果公开,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村干部指出,并把评议结果与村干部的年终考核挂钩,使民主评议不流于形式。再是抓好有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和制度的落实,及时收集村干部的信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在农村的责任制,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则是乡镇范围内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生腐败,应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三)严把村干部选拔任用关。村干部是村组织的“核心”,责任大,担子重,也是各项工作的实施者,更是党员群众的“主心骨”。在选拔任用农村干部时,必须选拔、配备好农村干部的候选人。要严格按照组织程序,把政治素养强、清正廉洁、公道能干、党和群众真正拥护的选到领导班子中来,真正体现民意。在换届选举中,要加强《选举法》的宣传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明白自己的权利,维护好切身利益,选好当家人。检察机关还可以适时介入到农村干部选举中去,进行法律监督,打击非法选举,使村干部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更好地为新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建议实行任职回避制度,并推行村干部任前签约、离任审计等管理制度,增强村干部责任意识。对与村主要负责人有近亲属以及其他不利于工作开展的“关系户”实行任职回避,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突出的村干部,该调整的及时调整,该撤换的坚决撤换,确保村干部队伍的纯洁性。民主选举,完善“村官”的选拔任用制度。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实基础,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得以开展的最广阔的天空,选好干部,用好干部,乃是重中之重。我们应在建立起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一是把好选举关。自推行“村官”“自选”制度以来,很多地方发生了贿选、逼选等严重破坏选举的事件。那些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选的人,他们心里面能想到为村民服务吗?他们所想的只能是在当选后充分实践其自我投入产出的经济学。因此,一定要把好选举关,保证选民真正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选举权。二是可以在政策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农村干部队伍,以改变目前农村干部年龄渐趋老龄化、学历偏低、地域化及其他难以适应新形势的现状,以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再是“村官” 7 的报酬要规范。拿得太多,群众有意见,太低则影响干部的积极性。可以根据各村的经济发展状况,经群众讨论,村党支部、村委会协商确定一个合理的数额,并与工作任务、工作实绩挂钩。村与村之间不必整齐划一,可以有差别。对经济条件比较差的村,乡镇政府一定要帮助落实村干部的报酬,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建议将村级干部的工资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统一的职务津贴机制,适当提高提高村级干部的工资水平。要结合中央的惠农政策,逐步解决他们的医疗养老后顾之忧,减少部分村干部因生活困难造成心理失衡而犯罪,使他们不必通过违法犯罪来谋求“灰色收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他们带头艰苦创业,通过创业来获得更高的正当收入,从而起到预防职务犯罪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村官”的选任上还要克服“家族村官”的现象。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会计由一人兼任容易产生腐败,由同一个家族中的人担任也会导致集体腐败。“家族村官”容易抱成团,从而形成“村官家族”,就会让老百姓敢怒不敢言。[9]

(四)加强对上级拨款的监管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拨付专款的监督力度。事前应将拨付专款的情况、专款的用途等向群众公告;事中要深入农村征求群众意见或设置举报箱,接受群众监督;事后要组织回访和进行专门审计,确保专款专用。同时上级机关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纪检监察、检察、农业、林业、国土、水利等部门人员组成联合工作组,深入农村听取群众意见。审计、财政部门也要强化对政府扶贫资金、项目的监管,并把审查把关环节前移,做到无问题早做防范,有问题早做处理。

(五)打防结合,增强预防实效。对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要认真办理,尤其对农民反映强烈,造成重大影响的案件,要重点办、优先办,以查办的实际效果震慑犯罪分子,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打击的同时,要不断研究新农村建设中职务犯罪的新动向、新特点,积极探索预防村干部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同时要延伸职能机关的职能,承担线索受理、职务犯罪预防等工作职责,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增强打防结合力度,实现有效预防。

农村“村官”职务犯罪,不仅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更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坚决打击和预防农村“村官”职务犯罪,是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 8 益的重要主题,也是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主题。更是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坚决打击和预防农村“村官”职务犯罪,还我们一个和谐、宁静、美好的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共同期盼的。

注释:

①职务犯罪:张亮著:《职务犯罪侦查实务教程》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08-01 第1页。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处以行政处罚的犯罪。

② 串案窝案:庞新华著:《侦讯谋略》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串案窝案是侦查人员根据一案线索而牵出的有相互联系的多人涉嫌犯罪案件的形式上的统称,是侦查人员对这类案件的侦查用语。参考文献

[1]曾臻著: “对当前“村官”职务犯罪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0-04-22 [2]孙亚著:《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若干问题研究》,载http://www.xiexiebang.com 2007-11 [3]郝天锋著:《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法律实践探讨》,载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村官考试——农村信贷

县域涉农银行信贷“脱节”现象

为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中央政府近两年对银行机构实施了贷款规模管理,这种货币调控手段虽有效遏制了信贷规模扩张、抑制了通货膨胀、确保了经济稳定增长;但最近在对县域涉农银行贷款调查中发现,涉农银行信贷投放因受僵硬、缺乏弹性的贷款规模制约,信贷投放陷于被动,既影响了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放,也严重制约了涉农银行经营发展。据调查,央行对县域涉农银行信贷规模管理存在“四个脱节”:

按月均匀分配贷款规模指标,与县域农村信贷季节性需求脱节。目前,由人行省会中心支行和市级中心支行实施对全省银行贷款进行规模管理,并将贷款规模分配到各县涉农银行;并以2007底各县涉农银行贷款基数为参照,对各县涉农银行实行按月分配贷款指标。由于涉农银行如农村信用社对“三农”信贷投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农业贷款大都集中在上半年,尤其集中在一季度。这种严重脱离农业信贷需求实际的贷款规模控制,使涉农银行贷款手脚被缚,普遍感到贷款吃紧,对此叫苦不迭。

当月贷款规模指标分配时间滞后,与县域涉农银行信贷审批程序脱节。省级央行在分配各基层涉农银行贷款规模时,前瞻性和及时性不够,当月贷款规模指标一般要到月中才能下达,这与当前基层涉农银行信贷管理系统的贷款审批流程脱节;涉农银行每笔贷款从项目考查、贷款审批和贷款发放都需要时间流程;而贷款规模指标下达的滞后性导致基层涉农银行贷款缺乏足够的时间寻找客户资源,造成贷款不能按时发放;而且不能用完的贷款规模指标又不能结转,基层涉农银行普遍为此纠结,深感贷款被动和无奈。

各县之间贷款规模不能相互调剂,与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资金需求脱节。央行贷款规模指标直接分配到后,并规定各县之间贷款规模不能相互调剂,与经济区域总体资金需求明显脱节。在一个区域经济之间,各县资金需求与供给存在差异,这种规模控制必然造成一些县有贷款规模而无资金、或有资金而无贷款规模的矛盾。可见,当前这种县与县之间相互分割的贷款规模考核办法过于死板,缺乏合理性与灵活性,遏制了各县涉农银行对“三农”信贷资金的有效供给,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贷款指标当月用不完作废,与涉农银行全年经营目标方案脱节。央行对各县涉农银行贷款规模“按月分配、当月用完、不能跨月”的考核办法,严重制约了县级涉农银行对贷款的掌控能力。通常涉农银行都有信贷计划,上级行也有贷款本息收回考核任务;而央行贷款规模考核打乱了信贷营销计划,与全年经营方案发生矛盾,导致了“有规模无项目,有项目无规模”的尴尬局面。加之涉农银行本身存贷比普遍偏低,再受规模制约,有资金不能放贷的矛盾更加突出,涉农银行整体经营受到影响。

可见,提高央行贷款规模管理政策弹性,进一步增强货币调控政策的科学性和灵活性,确保基层涉农银行贷款规模与贷款投放匹配,是央行和相关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在四方面配套完善:

其一,按确定新增贷款规模,实现贷款规模与实际信贷需求挂钩。即央行对基层涉农银行贷款规模按下达,使基层涉农银行在信贷投放过程中能保持较强主动权和灵活性,确保贷款规模、贷款项目与贷款资金配套,实现贷款规模管理季节性与性的有机结合。

其二,按新增存款比例确定新增贷款规模,实现存款与贷款直接挂钩。即按基层涉农银行当年新增存款规模确定贷款投放规模,以存定贷,实现存款与贷款挂钩,激励基层涉农银行抓存款的积极性,确保存贷款工作良性互动,增强贷款规模管理的综合调控势力。其三,以存贷比确定新增贷款规模,实现存贷比与贷款规模挂钩。即以基层涉农银行存贷比核定新增贷款规模,存贷比高的少分配贷款规模,存贷比低的多分配贷款规模,消除不按存贷比实际“一刀切”核定贷款规模作法,增强贷款规模管理的效性和针对性。

其四,以经济区域确定新增贷款规模,实现县与县之间贷款规模互调。即央行站在区域经济角度把握新增贷款规模,将贷款规模分配到县的同时,允许各县进行规模调剂,取消贷款规模管理“一刀切”的做法,确保各县之间贷款规模有效调节,促进区域整体贷款规模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文:莫开伟)

农村资金“非农化”如何破题?

当前,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社会“空心化”,也引发了农村资金“非农化”,加剧了农村资金供需矛盾:一方面农村生产资金短缺和农民贷款难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大量农村资金“逃离”农村,通过银行、民间高利贷、非法集资、赌博、六合彩等途径流入非农领域,造成农村躯体“贫血”和发展萎缩。因此,解决农村资金短缺矛盾,要消除“等、靠、要”思想,把着力点放在农村本身,想办法留住农村资金,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笔者认为留住农村资金应通过转变“四种方式”、开凿“四条通道”等措施来实现:

转变社会支农方式,开凿资金流入通道,使农村成为资金的“蓄水池”。即转变政府传统支农方式,从单一扶贫救济、撒胡椒面的方式向资金与项目并重方式转变,大力提供和扶持有市场潜力和规模效益的特色农业产业项目,提高农业投入的收益率,激活农民投资动力;转变政府推动方式,从实行单一惠农政策和农业补贴到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推动方式转变,鼓励民间资本用各种不同方式参与农村产业开发和投资创业,鼓励农民用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入股经营,或直接用资金投入,让农民资金用在当地,缓解农村资金短缺矛盾。

转变金融改革方式,开凿资金蓄积通道,使农村成为资金的“吸水器”。一是转变原有金融改革“换汤不换药”方式,无论把小额贷款公司改造为村镇银行,还是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或农业专业合作社等,都应坚守“四道底线”:即真正把农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位置;真正保证“三农”信贷资金需求;真正保证农村资金不“逃农”,真正以缩小城乡差距为己任。二是转变原有信贷改革思维方式,在县下农村设立政策性银行直接吸纳农民资金,为农民发放贷款;并规定县域银行吸收农村资金的一定比例通过补偿方式转入政策性银行,直接用于“三农”信贷投放,使农村成为吸收资金的“天堂”。

转变农业信贷方式,开凿资金供给通道,使农村成为资金的“增值器”。即各级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激励涉农银行转变传统担保抵押信贷方式,大胆探索适合“三农”季节性、临时性、及时性、层次性等不同需求的信贷投放模式,简化程序,降低费用,优惠利率,拓宽农民信贷需求供给渠道。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引导农民生产合作,打破单

一、分散的生产格局,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同时建立长效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提高农业投资效益,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使农业产业成为财富增值的重要途径,使农村成为农民投资置业的乐园。转变政策催化方式,开凿资金激励通道,使农村成为资金的“孵化机”。即转变中央政府对“三农”补贴方式,从直接资金补贴到资金与农业风险保障方式并重转变,把“三农”补贴的一定比例直接用于农业产业项目投保,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把农业自然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保护农民生产利益。同时,转变各级政府原有农业信贷保障方式,各级财政相应设立农业信贷风险基金和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消除涉农银行信贷风险和后顾之忧,提高信贷投放积极性,增强农村资金“造血”功能,使农村成为取之不尽的资金源泉。

转变农民理财观念,开凿资金投资通道,使农村成为资金的“藏金洞”。各级政府部门重视农民理财观念的引导,采取多种方式对农民加大投资理财知识普及力度,增强投资风险意识,让农民实现四个自愿:一是自愿从高利诱惑中解脱出来,杜绝将资金投入非法集资、买码等冒险领域;二是志愿加入农业专业合作社,将富余资金进行余缺调剂;三是自愿进行农业产业及服务项目的开发投入,扩大农业再生产;四是志愿加入农业专业公司,以资金参股,藏资于农,并分享农业产业收益。如此,则能真正留住农村资金,也才能有效缓解农村资金供需矛盾。(文:莫开伟)

农民对农村资金有五个心愿

最近,笔者就农村资金供需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发现当前农村资金存在三对突出矛盾:即农民贷款难与银行找不到适合贷款户(企业)、农村资金贫乏与农村资金不断“离农”、农村资金使用效益不断下降与农村资金投入需求不断增大等矛盾。对此,广大农民希望农村资金能留在农村并怀抱五个心愿:

一愿涉农银行资金投向“三农”,不能成为农村资金“抽水机”。当前,县域农村靠农村信用社承担90%以上小额农业信贷,其他银行因贷款门槛高,在农村难找到贷款户(企业),大量农村资金被抽调投放到大中城市企业,成了农村资金的“抽水机”,加剧了农村资金缺口,成了扩大农村与城市差距的推手。因此,农民希望县域银行机构转变原有信贷管理方式,确立支农信贷观念,坚定支农信心,把吸收的农村资金用在农村,有效破解农民贷款难题,当好农村经济发展的后盾。

二愿农业产业项目能增产增效,不能成为农村资金“漏斗”。农村原有传统、分散、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也让农民饱受了资金损失之痛。因此,农民希望政府各部门在资金支持的同时,向广大农村地区推介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具有规模效益的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发展农业专业生产公司,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根治自发性、盲目性、分散性生产带来抗风险能力弱的“痼疾”;使农民能够增产增收,并带来农村资金增值效应,彻底扭转“投入多产出少”的尴尬局面。

三愿各项惠农资金及时到位,不能成为农村资金“硬伤”。国家惠农政策给“三农”各项补贴,成了农村生产资金的重要来源;但一些地区在执行政策上把关不严,导致惠农资金发生“跑、冒、滴、漏”现象,不仅影响惠农资金的社会作用,也影响了农民生产投入的积极性,使部分农民将资金投向高利贷、非法集资、买六合彩、赌博等冒险领域,加剧了农村资金“贫血化”。对此,农民希望各级政府加大惠农资金监督力度,确保惠农政策的公平性、公正性和正义性,让惠农资金成为调动农民生产投入的“引信”,激发农民扩大农业产业规模,消除农村资金短缺“硬伤”。

四愿农产品价格能跟上物价涨幅,不能成为农村资金的“老虎机”。农产品总体价格长期低于物价指数,让农民蒙受了物价上涨损失,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工业品价格如农药、化肥、薄膜等主要农资价格涨幅太快,使农业利润低微甚至亏损。因此,农民希望政府建立农产品市场动态反馈机制,及时、适时调整价格,与社会物价总水平保持一致,并推行农产品收购保护价,杜绝通货膨胀“吞噬”农业利润,消除“谷贱、菜贱伤农”怪圈,让农业真正成为吸引投资并能发财致富的产业,形成农民自愿投资农业的社会氛围。五愿农村金融改革切中要害,不能成为农村资金的“雪上霜”。中央政府推行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点,将有部分小额贷款公司改组为村镇银行,民间借贷有望纳入法制化、公开化轨道,农民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农业专业合作社也将受到鼓励。这些金融改革对改善农村资金供给将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农民希望这项金融改革不能“穿新鞋走旧路”,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一切从有效解决农民借款难问题入手,做到“四个真正”:即真正把“三农”利益放在高于一切位置;真正保证“三农”信贷资金需求;真正保证农村资金不“离农”,真正有效缩小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差距。(文:莫开伟)

开伟看财经:如何破解农民贷款难?

2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记者杨宁撰写的“他们为何不愿给农民贷款?”一文,对湖北省农村金融服务情况进行了深度调查,并对农村资金流向、制约农民贷款难的瓶颈、涉农银行支农信贷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解剖。农民贷款难现象并非湖北省个案,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可见,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已成当务之急,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直接关系到党和

政府各项惠农政策贯彻实施及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那么,如何破解农民贷款难题,笔者认为应转变“四种观念”,创新“四种机制”,疏通“四条渠道”:

转变农民信用观念,创新信用激励机制,疏通诚信渠道。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农民贷款难的根本点在于激励农民提高信用观念,彻底改变拖贷赖账等不讲信用行为,消除银行后顾之忧。同时,县、乡两级政府和村委会当好信用中介人,直接为农民与银行牵线搭桥;结合创建信用乡村等活动,构建农民信用激励机制,建立、完善农民信用档案信息平台;县财政设立信用专项奖励基金,对按时归还贷款的农民实行奖励,实施贷款与各种惠农补贴直接挂钩的办法,对信用观念差、赖账不还的贷款户扣减或停发惠农补贴,并实行罚款、停止贷款、登记不良信用等惩罚方式,用制度手段增强农民信用观念,疏通好农民诚实守信渠道,为顺利贷款筑牢信用屏障。

转变农民生产观念,创新经营激励机制,疏通发展渠道。农民贷款难的瓶颈在于农业生产分散和抗风险能力弱,而破除瓶颈靠转变农民生产经营观念,在鼓励生产联合、发展专业生产合作社等生产形式基础上,探索出更加灵活的生产组织形式,提高农民整体抗风险能力。为此,县、乡两级政府应有所作为:一是构建农业生产激励机制,鼓励种养殖专业能手扩大农村承包规模,对发展农村经济作出贡献的农民进行奖励,发挥好示范激励效应。二是搭建农业信息平台,充当好市场引路人,实现农民生产与市场对接,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的生产商情,提高农产品生产市场准确性;鼓励发展优质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农民收入,疏通好农业发展渠道,为顺利贷款筑牢生产屏障。

转变银行信贷观念,创新信贷服务机制,疏通信贷渠道。改变农民贷款难,关键在涉农银行确立社会大局意识,转变信贷支农无所作为观念,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大胆创新信贷管理模式:一是小额农业信贷上有新突破,建立乡、村联合审贷委员会,提高乡村干部贷款审批上的话语权,实现贷款全程公开透明,减少盲目性;同时把贷款收回率与乡、村负责人经济利益与政绩考核挂钩,增强乡村干部贷款审查责任感。二是实行贷款差别管理模式,按农户信用等级授信,在授信额度内经审贷委员会同意,简化手续,随时贷款;实行利率激励政策,对按期归还贷款的农民实行优惠利率、定期提高贷款额度,对信用差的农户实行浮动利率,削减直至取消贷款额度。三是对特色农业和农业专业公司进行重点支持,提高农业信贷规模化效益,疏通农民信贷渠道,为顺利贷款筑牢产业屏障。

转变社会支农观念,创新支农服务机制,疏通扶持渠道。破解农民贷款难题是项社会系统工程,仅靠涉农银行很难奏效,需转变全社会支农观念,从撒“胡椒面”式的盲目支农向重点产业、农户转变,从资金救济式支农向农业保险转变。一是在财政机制上创新,用活用好各种惠农政策资金,把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财政补贴的一定比例用于农业生产保险,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二是在金融机制上创新,在县及县以下设立农业信贷银行,将县以下商业银行存款全部转入农业信贷银行,由农业信贷银行发放农民小额信贷并实行最低利率,其呆账和亏损由财政消化;建立农业政策保险机构,设立农业保险基金,将农业生产全面纳入政策保险,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三是加大社会扶农力度,鼓励社会慈善、福利机构与政府建立农民困难救助基金,对遭遇天灾人祸的农民实行救助,提高经济补偿能力,疏通扶持渠道,为顺利贷款筑牢社会屏障。(文:莫开伟)

第四篇:2016农村大学生村官心得体会

2016农村大学生村官心得体会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问题一直都备受关注,自1982年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问世以来,农村问题越来越受到中央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农村的开发与建设。针对农村领导班子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等方面的不足,中央从2016年开始便将大学生村官这一政策推向全国。2016年10月,在通过考试与培训后,我也有幸地进入了这一班子。

我被分到了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我却对农村有着太多的不了解,该村离我家也不是很远,就十来公里路,但在这之前我并没有来过这里。初来乍到,新鲜、陌生令我对这未知的一切充满热情和激情。所以尽管家人对我为什么放弃那么好的工作跑回来很不理解,朋友的不屑我都毫不在乎,只一心想要在这里大有所作为,我开始构思着我将要在这里做些什么。但是,在第一次与村上干部共餐后,我便有着强烈的不适应感,客套、进酒让我觉得我跟这群人是那么的格格不入,一度地,我陷入了恐慌与焦虑中。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加之在我一次又一次想要做点什么又不知道怎么去做之后,我崩溃了,想要放弃了,我开始想,我这样做是为什么,我能做什么。我什么都不能做,甚至有时候还越帮越忙。这样的想法,让我在无形中疏远了和村上的关系,直接导致很多工作开展的不顺利。曾经讲起话来滔滔不绝的我也不想再去说什么了。看着周围同事工作得那么顺利那么开心,心理的落差让我对这个工作变得越来越不那么热情了,我甚至开始想我是不是真的不适合这份工作。后来,通过领导和同事的开导,慢慢地,我冷静了下来,开始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别人能做好的而我却不能。问闻想过后,找准了原因,我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放下自己的身段,努力让自己去适应一些原来很不适应的东西,渐渐的把自己融入到这个集体中,真正认识到是自己错了,于是沉淀下来,开始认真工作。

从最初的走访,到新农合的收缴,残疾人的换证,高龄低保入住敬老院,社会抚养费的追收,再到最近的生猪疫苗注射等,我发现,村里的人其实都很好,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难相处,只要你态度好点,微笑多点,回报你的必然就是热情和更多的微笑。倘若你愤世嫉俗,放不下身段,讨厌了就板着脸,把自己的不顺心带进工作,不能正确定位,那你必然会受到别人的排斥。其实像我们这样刚出大门的大学生,有工作激情,但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特别是象我这样一个女大学生,确实是很难实地深入到农民群众之中。所以如果不能快速定位,努力适应,不被理解这是肯定的。在村,我感概颇多。

关于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的补贴,其实极少人享受得到。但是,很多农户自发的在一些坡地和容易滑坡的地方种上了很多树,在我们村,已有三个颇具规模的林场和一些分散的小树林,生态时常被村民提到嘴边,所以,别说农村人就不懂这不懂那,其实很多方面他们懂得比谁都多,只是曾经不怎么被重视罢了。

关于铺路建设:村三组,有10多户住户比较掉散,而其中有好几家住户家里都有上千斤的树木和竹子,于是从08年起他们便开始自愿组织修路。在三组胡组长的带头下,很多农户自愿无偿让出修路时会占到的自家自留地。尽管在此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导致这条路到现在还没修通,但是三组组长表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一定会克服,这条路一定会修起来的。所以,别说农民都是“小农意识”,其实,他们比谁都清楚“要得富,先修路”这个道理。

当初的那种浮躁正在渐渐退去,以前的恐慌和焦虑消失了,工作的灵活性更让我渐渐的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如今,我也不会再滔滔不绝,只是,现在的不语是因为沉淀下来后,发现自己再说什么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只想要认认真真的做,努力让自己从父母眼中的孩子转变成百姓眼里的“父母”。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

浅谈当代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内蒙古阿荣旗大学生村官

【摘要】从自治区选聘第一批大学生村官至今,已有三年时间,现在大学生村官群体已被社会熟知,已不再是三年前的那个新兴社会群体。三年中,社会人群对大学生村官也有广泛关注,大学生村官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三年的村官工作经验,分析总结了当代大学生村官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学生村官如何更好的服务农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后,我们不得不思考的是,在当前这个时期,大学生村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水平来或者说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推动农村经济向前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近年来,农村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留在农村的很少,致使农村平均受教育文化程度较低,人才稀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同时,由于就业分配方式的转变及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自1998年高等学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村干部就是农村的“领头雁”,如果他们的“领头”能力不强,就无法带领群众“高飞”。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农村发展最根本还是得靠人才。农村天广地阔,需要知识型人才去建功立业。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事实雄辩地证明,大学生当村官,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强有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开拓者、实践者、带头者,是新农村建设的希望。

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建设新农村是开天劈地的新事物,没有知识分子的参与,没有先进的知识做支撑,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五彩缤纷、生机勃勃。大学生当村官,为农村增加了新鲜血液,带去了缕缕春风。他们将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农村描绘出最新最美的蓝图,书写出最新最美的篇章。

大学生村官是人民群众想发展、盼发展的迫切要求。时下最缺人才的地方是农村,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还非常落后,农民朋友们的生活还相当困苦,极需大学生村官去改造它、建设它,去帮助农民同胞们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极需大学生到农村去轰轰烈烈地大有作为,贡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到农村当村官,为大学生成长提供舞台,他们的聪明才智将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舞台得到尽有的发挥。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颗颗火热的心,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希望。

大学生村官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现实选择。大学生缺少的是风雨洗礼和苦难磨练。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跟着群众的脚步。花盆里长不出参天大树、院子里练不出千里马!让大学生到农村去任职,既是一条新路,同时又是一条优路。他们到农村去摸爬滚打,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深入了解农村的实情,利于自身的成长。

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经济发展,首先要掌握必要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只有充分掌握和学习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的指导农民利用科学知识开展农业生产。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来到了农村基层,首先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农业构架,了解当地现有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如当地的主导产业、主要生产方式、农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等等。只要充分了解了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因地制宜的开展工作,对不懂的,务必要做到“且行且学”,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使自己尽快掌握必备的农业知识和技能,进而按照农民生产需求,利用举办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现场示范等形式,对农民开展致富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使农民全面掌握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并及时掌握农业科学发展的信息,指导生产实践,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其次,要充分带动农业经济的创新。大学生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仅仅按照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来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要勇于打破思想,发挥大学生现代思想、现代眼光优势,结合农业发展实际和市场需求,勇于带领农民寻找新项目,发展特色产业,找出一条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同时,市场是检验农业经济发展的“试金石”,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工作,还要充分发挥好这个“试金石”的作用,近年来,一些农民对市场需求的作用越来越重视,但仍因缺乏知识和技术,不能很好的了解市场需求,导致与市场脱节,心有余而力不足,制约了农业生产工作。作为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信息、资源、知识优势,整合各方面有利因素,与农民实现“互补”,帮助农民与市场挂钩,与现代农业科技挂钩,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一边是“农村天地广阔、大有作为”的豪情激励,一边是日后需要克服的种种艰苦条件和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阻力磨难,我的心情是矛盾的。如何不辜负党和农民群众的期望,如何恰如其分地利用自己所学发挥最大的“光”和“热”,在三年的“过渡岗位”中为农民、为

农村留下点什么,担任村官这一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在一年的磕绊磨练中,我对如何当好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了一些体会和感悟:

一、要当好大学生村官,首先应找好定位、为走进农村做好准备

大学生村官采用合同制,签约三年,客观上让这一职位成为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再次就业之间的一个过渡岗位。大学生村官要认识到,走进农村是为了以后能够离开农村,服务农民是为了农村城市化后“减少”农民;既要为农村发展出力,也要为自身成长而工作;既要把先进的思想带进农村,又要从农村工作中、从农民身上学到东西„„通过三年的农村生活,争取达到“双赢”的结果。相信有了这点认识,大学生村官对走进农村应该有了一定的心态准备。

二、要当好大学生村官,应该了解农村、农民的特点,学会与农民相处

都说农民思想陈旧、落后,责任到底在农民自身还是社会,这里面也许既有长期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地理环境因素影响。农村的家庭观念很强,祖祖辈辈的“养老”靠的都是子女,在农民自治过程中就将面临由此引起的各种“情”与“法”的矛盾,造成管理困难。我就曾听邻村的村官同事提起过一位老太太因为将地产留给长期赡养自己的侄子,老人的亲生儿子则允诺把地分给自己就赡养老人,老人动了心想反悔把地留给儿子而引发了官司,法院最终裁定地归侄子,经这一官司老人的侄子与亲生儿子都不愿赡养老人,老人因此多次上访,但现在的法制社会不讲“情”只讲“法”,老太太无法理解、痛苦不堪,她的多次上访也造成了有关部门的困扰。可见,农村问题琐碎、复杂,不是可以用简单的工作方法就能处理解决的。大学生村官不能空有豪言壮语、满腔热情,还需要跳进农村的框框里去看待农村的问题,经常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农民总体的特点是淳朴热情,宽宏大量。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农民一直都是主力军,在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以发展工业、城市经济为主,农业及农村发展相对缓慢,但农民毫无怨言,宽宏大量地承受住了改革开放的一次次冲击。而对于每个农民个体来说,是有一点“小心眼”的,如果自己的一点小利益受到侵犯,则绝不饶人。但只要尊重农民,跟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他心里想明白后就会痛快,也不会在乎利益问题。另外,自古面子是农民的命根子、精神支柱,在工作中千万不能伤了农民的面子,避免工作遭遇阻力。

要做好农村工作,对农村、农民的特点进行了解后,就要学会与农民打交道。要改造农民首先得走近农民,跟农民做朋友,适应农民的生活方式,他们怎么生活,我们也怎么生活,只有深刻体会了农村的生活才能对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有迫切要求。要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多问问题,同时给出适合村官身份的意见和建议,让农民接受你、看得起你的学问,不能强拗着改造农民,而是要让农民自己改变自己。在融入农村、融入农民的过程中,大学生村官不能失去学生特有的文化气质,不能放弃“学习”这一给自己充电的行为,因为农民没有学问却喜欢有学问的人。

三、要当好大学生村官,先做好基础的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助理,应该以一名“管理人员”的身份而非只是执行上级命令的“技术人员”的身份开展工作。管理的内容包括农村各项基础工作资料的建档(如:人口、健康、土地承包情况等);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级事务的决策过程,在这些决策过程中监督程序是否完备,虽无决策权但有建议权,对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归档;采用适合农民的方式对中央政策、科普知识、计算机、法律基础知识、新技术等进行宣传、推广;协助村两委做好日常的村政事务管理工作等。以上这些看似平凡、繁琐的工作,正是大学生村官应该做好的最本职的工作。正因为平凡,所以要用心去做,要善于从中发现可“创新”的点,寻求灵活的工作方式,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记得今年春节后的一天,上级组织部门急需各村党员的电子照片资料建档,要求全体党员不管年龄、性别都要穿黑西装、白衬衫。村支书急匆匆把人召齐后,发现绝大部分党员都没有西装,白衬衫就更少了,平时下地干活也穿不着。有西装的几位党员都体格较瘦,穿衣臃肿的老党员们或体格稍胖的党员想借穿也不可行。党员们全都挤在未生暖气的党员活动室里,因为着装的问题迟迟未决,一些身体虚弱的老党员开始冷得支持不住,陪同的家属抱怨纷纷,村支书一筹莫展,急得不行。我突然灵机一动,建议书记广播询问一下哪户村民家有特大号的黑西装和白衬衫,这样不论什么体型、不论衣服穿得多臃肿的党员都能穿得上,天气冷,只需要把外套一脱,往身上罩上白衬衫和黑西装就可以了,反正相片只需要领口往上部位,即使整体看上去很臃肿也无所谓啦。书记沉吟一会儿,想起家中老父有一套废弃的特大号的西装、衬衫,立即拿来,先给老党员们披上,拍完即可回家。这样简单的换装程序,让我们这个党员大村也只是花了一两个小时就完成了拍摄任务。这只是一件工作中小得不能

再小的平凡事件,只是因为一个简单的灵活处理方式使本来抱怨纷纷的党员们极大地减少了挨冻的时间,且能够积极地配合让你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却一直激励着我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用心,尽量让自己的服务工作令农民朋友们满意。

四、要当好大学生村官,应该积极寻找自己专业与工作的契合点,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我认为一个大学生村官不管自己所学的专业是什么,只要想做,总能找到自己专业与工作的契合点,为村里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在农村完善硬件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交通、绿化、农业设施设备等)、完善基层社会服务体系(包括学校、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等)、加强基层民主法制体系建设、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了给农村、农民建设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持,国家随即又推行了“大学生村官”政策,国家把你这个大学生放到农村,哪怕你学的是英语、戏剧之类似乎与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无直接关系的专业,只要愿意,在新农村建设的任何一个小的方面完全可以做出或大或小的贡献来。即使确实无法用到自己的专业,你在大学学习的其它技能,如计算机网络使用技术、组织策划活动的能力等等,也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块砖、加片瓦。

由于我所学的是中药材专业,通过了解得知目前我村的中药材种植产业还不是重点发展产业,只是在非典时期村民们响应国家号召种植了一部分黄芩、柴胡等。村民们对中药材种植技术不在行,黄芩、柴胡等的种植密度过大,药材的药用部位“根”的有效成分含量达不到药用要求,存在销售困难,于是我积极联系母校的师资资源,多次邀请母校的栽培专家来到村里,下到田间地头实地为中药种植户讲解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受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

为了村里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老师们还积极地出谋划策,提出了在村里种植天麻的建议。天麻喜凉爽、湿润环境,沙质土生长为宜,且由于无根、无绿叶,不进行光合作用,以块茎潜居土中,无需单独占用田地,可以利用林下的间隙、院子里的空地等一切零碎空间挖坑种植,这对位处深山区、耕地稀有的我村来说是一大优势。我村以林果业为主,板栗、核桃居多,春冬修剪下的大量枝条可以作为培养天麻共生菌--蜜环菌的基质,而不会像从前那样被浪费掉。目前,我正在积极与村书记、主任和老师们沟通,将对村里的土壤、气候、天麻种植的成本与利润、村民的接受程度开展深入全面的调查,撰写可行性报告,如果可行,得到上级批准,可先小范围试种,再行推广。

此外,为了丰富科技支农方式,我母校的师生还为村里的“益民书屋”捐献了700余册图书,其中不少是中药栽培技术方面的书籍。我们希望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为村子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我个人认为,如果做到了以上四点,通过三年的农村生活,一个合格而优秀的大学生村官总能为农村、为农民留下点什么,比如说留下一定的工作基础,使后来人更容易上手;留下一个经过思考的村庄产业发展蓝图;留下你长期的牵挂和关注„„同时,我相信,这三年也将给大学生村官自己留下永远的农民情怀,留下宝贵的工作经验和能力;我相信,三年时光必将成为大学生村官人生中不悔的青春!

下载农村村官年终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村官年终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总结

    我到南龙亭村任职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培养下,我以优秀村干部为榜样,向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不断调整自我,逐渐适应了基层工作。在此阶段,总结这一年的工作情况......

    村官总结

    村官工作总结 茶镇渔丰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村官”一个很神圣的名字,08年国家号召大学村官到村任职的时候,当时我就有一种冲动,毕业以后一定要去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锻炼自己,挖掘......

    村官总结(网)

    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汇报 2006年至2008年,我乡共分配了16名高校大学毕业生。转眼间这批大学生村官已经在我镇工作、生活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一年时间的锻炼,这批大学生村官通过自......

    村官总结

    村官总结 8月23日—27日,朝阳区2010届村官培训在高碑店华膳园温泉饭店的一个会议室里进行着。我有幸作为本届朝阳区三间房乡的一名村官参加这次培训。如何尽快融入社会,转变成......

    村官总结

    2008年个人村官工作总结[ 时间:2009-01-13 | 作者: | 来源: ] 我要评论 | 栏目:工作总结浏览:3264 次 大学生担任村官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方针政策,是为了更好的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社......

    村官总结

    2011年大学生村官述职报告 二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我深刻地意识到,在这里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随着与农村、与农民交往的不断加深,我深深感到责任的重大。扎根基层,服务社会。 在......

    村官年度总结

    大学生村官工作总结 2008年9月来到北胡同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一职,转眼已过去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里我从一个刚出校门的学生磨练成了村里的得力助手,回顾这一年的点点滴滴,有领导......

    村官总结

    2010年个人年度总结 -- 自成为“一村一名”大学生中的一员以来,结合我村实际情况,按照“找准定位、发挥作用”的原则,以全心全意服务基层人民为宗旨,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