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读后感(模版)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读后感
初读这本书时,我读了一遍下来却发现没有读懂,作者的思想以及书中的一些例子我都不是很明白,他的那些理论和所举例子中的数字我都不知道如何解释。或许是因为这本书是大师之作,而且包含着大师的许多重要理论,只读一遍或者只通过读这本书是不足以真正读懂李嘉图的。所以我觉得好书自然是不怕反复读,如果只是追求表面而未能真正了解书中的精华,那读书也不见得有何意义。在经济学史的地位来看,它虽然比不上《国富论》、《原理》、与《通论》的重要性,但也曾经被誉为是继《国富论》之后的第二部最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被人称为是“李嘉图革命”。这部伟大的著作所阐述的思想至今仍然让人们受益无穷。当代著名经济学家丹尼斯在1975年出版的《古典经济学家》一书和1981年发表的名为《李嘉图式的经济学家和李嘉图的经济学》一文中,仍对他的分配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本书中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劳动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
在劳动价值论上,主要集中在本书的第一章,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的大小决定的。劳动包括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直接劳动可以创造新价值,间接劳动不能直接创造价值,只能把旧的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中。
在产品分配理论上,李嘉图认为可以将社会分为三个阶段: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地主阶级占有土地,资本家阶级占有资本,工人阶级拥有自己的劳动。因此,劳动和资本投资于土地而生产出来的谷物应归三个阶级所共同占有。分配给地主阶级的那部分是地租,分配给资本家阶级的那部分是利润,而分配给工人阶级的那部分则是工资。
另外,本书除了阐述劳动价值论和分配论,还阐述了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它对当今的对外贸易理论也发挥着重要的所用。1998年11月在我国出版的克鲁格曼等人编著的《国际经济学》中,详细介绍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模型,并评论说:“该模型对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探讨是国际贸易研究中非常有用的工具。具体地说,简单的单一要素模型有助于纠正一些对比较优势的意义和对自由贸易的性质的错误理解。这些谬误经常出现在有关国际经济政策的公开探讨中,甚至出现在那些自称为专家的人的理论中。”
李嘉图是个有商海实战经验的人,他的文章处处都表现出一股从某某商业重大战役凯旋后的霸气。虽然历史已经发展了近200年,但他的经历对我们来说仍是十分罕见。或许他从来没有接受正式的大学教育,使得他形成了言简意赅的文风,他所用寥寥几语描述的问题看上去平淡无奇,但事实上却涵盖了极为丰富的内容。而如果我们对他同时期的重要学者的主张不甚了解,也会错过思考李嘉图的机会,自然也无法读出100%的李嘉图了。
话又说回来,可能正式因为李嘉图说什么东西都是点到为止,他的思想才能与各种各样的事物发生联系。李嘉图这种只逻辑推理不实证的习惯已经被称为“恶习”,而他在很多问题上只说表面一半的风格也着实让人大伤脑筋。那些伟大的思想往往就在几段之内就予以带过了,如伟大的“比较优势”,就用了不到一页的纸张,而对“比较优势”的进一步的讨论却包含了他的国际金融与资本循环思想。并且我们还得时常站在李嘉图局限上理解他的结论,(如那个悲观或不人道的“李嘉图定(铁)律”)我们不是李嘉图,却还得揣摩李嘉图当时是怎么想的,怪不得斯拉法会用一生去研究他呢!
经典之作是其所代表的理论的精髓,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我们再繁杂的现代生活中,精心翻阅经典,体味先人朴素之气息,感受理论之精华,沐浴思想之光芒,是人生最为美好的享受。阅读这些经典然后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讨论书中的疑惑和不同的见解,哪怕不是那么在点,也是比较大有裨益的。经济学的经典文献还有很多,我觉得可以把朗读方法复制到对它们的研究上。
第二篇:《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读后感
读《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有感
2010200017
保险班
李清质
内容摘要及背景:大卫·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完成者,古典学派的最后一名代表,最有影响力的古典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李嘉图的经典代表作,曾被誉为是“继亚当·斯密《国富论》之后的第二部最著名的经济学著作”。这部巨著囊括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所有理论,包含着李嘉图的全部思想精粹,成为了《资本论》的重要思想源泉。
李嘉图生于犹太人家庭,父亲为证券交易所经纪人。12岁到荷兰商业学校学习,14岁随父从事证券交易。1793年独立开展证券交易活动,25岁时拥有200 万英镑财产,随后钻研数学、物理学。在成为一名经济学家之前,李嘉图首先是一名成功的商人。这导致李嘉图从更为商业的角度,用更为商人的思想去研究经济学问题。李嘉图正处在英国产业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关键阶段。到了19世纪,英国的产业革命已扩散到各个部门。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增加资本积累,实行自由贸易。在国内,工人工资和地租都要提高,资产阶级获利减少。从国际上看,商品成本上升,英国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同时,在政治上,社会矛盾成为资产阶级与政治阶级的矛盾。当时社会背景与李嘉图的思想形成可谓密切相关。
一、李嘉图理论大厦的基础——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李嘉图全部经济理论的出发点和基础。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第一章“论价值”开篇即说,“一件商品的价值或用它交换的其他任何商品的数量取决于生产它所必须的相对劳动量,而不是取决于支付这种劳动的报酬多少”。在承认亚当·斯密区分商品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前提下,李嘉图对价值有了更深刻层次地认识。他认为使用价值对交换价值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它并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一种商品如果全然没有用处,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那么不管它多么珍贵,生产和获取它需要付出多少劳动,它也绝对不会具有交换价值。
更进一步地,李嘉图认为具有效用的商品获得交换价值的有2个途径:一是稀少性;二是获取它时付出的劳动量。李嘉图认为,亚当·斯密准确说明了交换价值的最初来源,所有物品的价值与生产它们所耗费的劳动量是成比例的。但斯密并未单独以劳动量来衡量物品的价值,而是又设立了另一重标准,他认为物品价值的大小是随着交换衡量标准的变化而变化的。亚当·斯密曾说,“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只有自身价值永不变化的劳动才能当作评定和比较所有商品价值的最后标准和真正标准”。李嘉图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他认为,劳动所生产的商品数量决定着商品过去或现在的相对价值,而不是由为了交换工人劳动二给予工人的商品相对数量决定的。一件商品的价值是仅由生产这件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他有意忽略了古董或者收藏品)。通过计算生产商品所需劳动量的变化,可以肯定商品价值的变化,在书中,大卫李嘉图列举了许多例子来论证这一观点。这里浅谈一下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例子。假设谷物的价格是每夸特80先令时,劳动者劳动一周得到的报酬是一蒲式耳谷物,因此当报酬下跌至40先令时,他得到的报酬是1.25蒲式耳谷物。再假如,一周内,一家人消费了半蒲式耳谷物,剩余的用来交换诸如燃料、肥料、蜡烛、茶、糖、盐等商品;如果在一种情况下,剩余的四分之三蒲式耳谷物所能购得的商品没有在另一种情况中半蒲式耳所购买的商品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劳动的价值是升值了还是下跌了呢?亚当·斯密一定会说升值了,因为他的衡量标准是谷物,这时劳动者劳动一周得到得谷物增多了。同样是亚当·斯密,他还会说下跌了,因为一件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因占有该物品而能购买其他商品的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劳动相对于其他此类商品的购买能力下降了。这个假设之所以给我留下十分深刻地印象,是因为它站在亚当·斯密对价值认识的角度上,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并由此导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论。这也就从侧面论证了亚当·斯密关于价值的双重标准是有缺陷的。
并且,李嘉图对于斯密的“商品的价值只取决于直接劳动,与间接劳动无关”有相反看法。他采用了亚当·斯密的一个例子来解释他的劳动价值理论:在原始社会中,捕猎一只海狸所需要的时间是捕猎一头鹿所需要的时间的两倍。因此海狸的价值是鹿的两倍。李嘉图把这个简单的模型进行了扩展,他考虑到生产捕猎工具需要的时间的因素,并把捕猎工具或生产工具的磨损计算在内。用一件捕猎工具(机器)捕猎的动物(产品)越多,这一捕猎工具所分摊到每一只动物上的价值就越小。这样李嘉图就率先提出了工业中大批量生产的决定性的成本因素考虑问题。李嘉图认为,猎获的猎物的价值是根据捕猎活动所需要的所有劳动的总量而确定的,那么这同样意味着,这一劳动总量的价值即使在供应过剩,交换价值下降时仍是不变的。在他的模型中,下降导致资本所有者利润的下降,因为他们的投入是不变的。同时,李嘉图还意识到了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
李嘉图反对斯密曾提出的工资决定价值的理论。根据劳动价值理论,他认为,劳动的价值(工资)是一定社会中为维持工人生活并延续其后代通常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决定的,而利润则决定于工资。在所有这些分析中,我们看不到供给与需求的作用,一切都是某种神秘的因素所决定的。
二、伸向全球的“看不见的手”——自由贸易理论
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并以此作为建立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基础。
大卫·李嘉图以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观点与他的时代的普遍观点进行了斗争。当他的祖国用关税手段来保护自己的经济时,他提倡自由贸易。他对此给出的理由是他的“成本比较法则”理论。他的中心论据是:只有当一个国家生产的所有商品的成本都比另一个国家低的时候,两个国家之间的商品贸易才有必要。李嘉图举了英国和葡萄牙两国之间的贸易以及它们的产品:纺织品和酒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理论。他把情况最大程度地简化,假设两国每次只提供一种产品,工业国家英国从农业国葡萄牙进口酒,并把自己生产的纺织品出口到那里。李嘉图认为这一贸易对于两国都有好处,尽管葡萄牙生产两种产品的成本(用劳动时间衡量)都比英国低。葡萄牙人生产酒的优势比生产纺织品的优势更大一些。这样对于葡萄牙来讲,如果它专注于酒的生产,不再自己生产纺织品,而是在与英国的贸易中用酒来交换纺织品,那么对于它自身是有力的,因为葡萄牙所需要的生产用于出口的酒的劳动时间比它生产自己所需的纺织品需要的时间要短。相应的,英国的相对成本优势在于纺织品的生产:他们生产用于出口的纺织品所需要的劳动投入比自己生产酒所需要的劳动投入少。英国可以把节省下来的劳动力投入其他工业部门以获取利润。李嘉图的结论是:如果每个国家都集中力量生产自己成本比较低的产品没那么在两个国家中财富都会增长。
李嘉图认为资本积累有两种方式:一是增加收入(利润),二是降低消费。他一直认为,只有工资的下降才能提高利润率,以及只有通过工资购买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持续下跌,工资才可以持续下降。因此,如果对外贸易的扩张、机器设备的引进是的可以以低价将生活必需品和食物运送到市场,利润就会增加。李嘉图的结论是,对外贸易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因为它可以增加收入所购买的商品数量和种类,因为商品丰富且价格低廉,从而刺激了储蓄,也促进了资本积累。但是,除非进口的商品属于劳动者用工资购买的商品种类,否者对外贸易就不会呈现出提高资本利润的趋势。根据发展成熟的自由贸易体制,各国自然会把其拥有的资本和劳动用于最有利于本国发展的行业。这样,个人利益的追求就很好的与整个社会的普遍利益结合在了一起。通过激励人们勤奋劳动、尊重人们的独创性以及通过最有效的运用自然界风雨的特殊力量,劳动得到最有效、最合理的分配。于此同时,通过提高产品总量,使利益惠及广大国民,通过利益和彼此间的交往这一共同纽带把文明世界的各国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同社会。
李嘉图的理论构成了19实际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讨论的基础,这一讨论1846年在英国关于取消粮食关税的讨论中达到了顶峰。如于1915年实施的英国《谷物法》:当国内谷物低于1夸特80先令时,禁止进口。谷物的出口补贴往往会降低外国消费者的购买价格,但是并不会对国内市场价格产生长期影响。谷物需求的扩大会对国外市场产生影响,也会降低谷物进口国的谷物价格,从而使出口商的利润局限在进行该贸易所能得到的最低利润水平上。对工业制品和谷物进口征收的高额税收或给予出口补贴产生的唯一下过就是把一部分资本转向了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投入的行业。这会引起社会总资金的不均衡分配——它会诱使制造商开始或继续从事利润较低的行业。这是一种最失败的课税,因为它并没有把从本国抽取的所有资本补贴给外国进口国家,这笔算是的差额是由总资本的不均分配造成的。因此,如果英国谷物的价格是每夸特4英镑,法国的谷物价格是每夸特3英镑15先令,那么10先令的补贴最终将会使法国谷物的价格降至3英镑10先令,英国的谷物价格也会继续保持在4英镑。每出口1夸特谷物,英国就需要支付10先令的税。法国仅从进口的每夸特谷物中获得5先令的利益。因此对全世界而言,每夸特谷物就会损失5先令。这种资金分配会引起产量减少,或许并不会减少谷物产量,而是会引起其他生活必需品和享用品产量的减少。李嘉图认为,任何商品的进口补贴都会出现小幅度降低货币价值的趋势。无论是什么原因促进了出口,都会使出口国出现货币减少的趋势。税收提高了商品的价格,税收往往会减少出口,阻碍货币流入,这就是税收产生的一般影响。李嘉图认为,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的利益,只有在政府不干涉对外贸易,实行自由贸易的条件下,才能最有效地实现。“在一个具有充分商业自由的体制下,每个国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置于对自己最有利的用途”。
三、李嘉图理论体系的核心——分配理论
分配理论在李嘉图政治经济理论体系中是核心。李嘉图认为,劳动和资本投入到土地而生产出来的谷物,应分别归三个阶级所有:分给地主阶级的就是地租;分给资产阶级的就是利润;分给工人阶级的就是工资。李嘉图认为土地的利用对商品价值没有影响。土地所有者只是因为土地具有优劣之分而能够收取地租。他举原始社会的例子对此进行说明:只要幼稚的土地足以养活所有的人,就没有人支付地租。当人口数量增长,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劣质土地,这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这使得产品变贵。拥有肥沃土地的土地所有者也调整自己的价格,这样他们就获得了额外的收入,因为他们的土地并不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这笔额外的收入就是他们收取的地租。在李嘉图看来,工人的贫困是天经地义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在他的模型中决定工人的工资。“自然”的工资水平与工人的生存最低标准相符合,以保证工人可以在生产劳动力。如果工人所得到得比他维持生活所需的更多,他们的人口就会增长,劳动力市场上的供应就会增多,工资水平下降。当工资水平低于生存最低标准时,劳动力供应受损,工资水平重新上涨。在李嘉图的分配系统中,土地所有者在长期过程中所获得的利益最多。人口不断地增长使得越来越多的劣质土地得到开垦。生活资料的价格上涨,地租也上涨。与之相对,资本所有者必须支付更多的工资,也就是支付国名经济收入的更大部分。工人不能从中得到任何好处,因为实际上他们的购买力并不比以前大。李嘉图认为工人天生贫困这一观点遭到后世许多经济学家的反对。
其实知道大卫·李嘉图已经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有拜读过他的著作。这学期学习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正好涉及到李嘉图的理论。于是借了这本书,课余时间阅读,也起到了丰富自己知识的作用。
第三篇:《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读书心得
才放那么短短的30多天假就要被导师要求看着这两本书过年,一开始,我真不懂为什么,单单只看书的名字,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安排看这本无聊的书,又有点不爽,但耐心去看,又觉得其实没有那么难接受,内容也还是可以的,就硬着头皮把书用最短的时间读完了。看完之后才发现,把《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这本书比成继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之后的第二部最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并没有夸大,那是名副其实的。
大卫李嘉图作为古典经济学派的继承人,其思想深深地受到亚当斯密的影响。《国富论》正是李嘉图接触学习经济学的第一本作品,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他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研究的几大主题和《国富论》的主题有相似之处的最主要原因。当然,这两本如此著名的作品有再多的共同之处,还是各有优劣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在所涉及的范围上也比不上《国富论》,《国富论》所讨论的更加广、内容更加多。即使思想上被影响,李嘉图还是能够对亚当斯密批判地学习而非盲目认同、全盘接受的,还是能够就这些话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的。
这本书一开始并不是讨论“分工”的问题,而是就“价值”展开叙述。而且李嘉图并没有按照常理只是谈论价值问题,而且他还假定了商品的存在,假定了工资、资本、利润、一般利润等等的存在,并且就这几方面也论述了一番。这些问题本应该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才需要进一步说明的,但李嘉图却有着其自己独特的一面。
接着就是“地租”问题了,其实我个人认为相比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里面的对地租问题的讨论,李嘉图在这方面对这个问题的见解有点逊色、不够深刻、不够有针对性,李嘉图是以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见解为前提展开论述的,而亚当斯密是围绕自己独到的看法,围绕如何让国富民强去写的。因此,就这一主题,李嘉图还是比不上“老手”,思想上稍稍劣了点。
接着所说的价格、利润、工资什么的其实说白了,就是对前面几章价值、地租的概括、补充。其实这本书看下去真的觉得内容很少,但里面的思想却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例如他的价值论就认为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别出心裁,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提到的二元观点就有所不同,也正正因为他的思想有其独特的一面,让他的作品一面世就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其作品也一度热销,供不应求。
其后,李嘉图还谈及了许多赋税原理,对税种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各种税种的来源还有征收税对各阶级的收入与发展生产的影响。他还认为税收是一个国家的土地和劳动的产品中由政府所支配的一个部分,最终是由这个国家的资本又或者是由这个国家的收入来支付的。税收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和个人的收入水平,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消费水平和再生产的能力,但是从长远来看,税收却又是一个国家收入必不可少的重要的一个部分,一个国家要实行一切有利于民生的措施又或者是要加强国家实力、加快国家的发展速度,金钱是很重要的,没有了金钱,一切都只会是空谈、只会是纸上谈兵,因此,税收还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国家也有这个责任让每一分每一角纳税人上缴的税款都用得其所,而不是成为某些官员贪赃枉法的工具。李嘉图个人主张遵循亚当斯密的“公平、确实、便利、经济”四项税收原则,并且还依据这个原则详细地分析了各种赋税的利与弊及其对各个阶级收入的影响。
纵观全书,我作者李嘉图认为资本家追逐的只是个人利益,追求的是利润,但是他又认为利润也是资本积累的来源,积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生产力的发展有能够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从而就可以提高全社会人们的物质生产的水平。他认为资本的利益不仅代表着资本家自身的利益,同时又代表着全社会的利益,而他认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却是矛盾的。
我个人认为大众给予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如此之高的评价是十分正确的,尽管还有些许的不足之处,但李嘉图在思想上深受亚当斯密的影响之下,他还是能够做到批判地学习,在相同的问题、不同的问题上都能够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也是很难做得到的。
所以我也明白了导师让我们读这本书的缘由,《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还有《国富论》这两本书是我们学习经济学必须一览的好书,这两本书都会有助于我们专业的学习,如果我们能够多多少少地掌握里面的一两条原理,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是十分有帮助的,也会有助于我们更容易地去理解其他问题、加强了我们对经济类问题的分析思路以及逻辑思维。因此,在假期里、平日里多读好书还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要养成这种习惯才像是个真真正正的大学生。
第四篇: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读书笔记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读书笔记
全书分为32章,每章都好像一篇篇独立的论文并没有严密的逻辑性,似乎大多沿袭了亚当.斯密的观点,但也不乏作者自己独特的见解。前两章主要是对基本原理的阐述,后面的主要内容有分配理论、自由贸易理论、赋税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等。
李嘉图最先明确的就是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必需的相对劳动量,这也是他全书的理论基础。在详细论述这个观点时,劳动衡量的标准是劳动时间,同时根据劳动者的相对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来确定,可以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附加在商品上的价值是由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共同作用的。认为商品价值的源泉有两个,一个是稀缺性,另一个是劳动量,前者的商品价值大小由消费者的购买力和喜欢程度决定,后者与投入的劳动量成正比。
他的分配理论认为,地租、工资、利润分别为地主、工人和资本家所获得,三者共同瓜分劳动创造的价值,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此消彼长的。地租是由土地的有限性、肥沃程度和位置远近产生的,决定于最差土地与最优土地产出量的差额(即级差地租)。因为随着人口的增长,对农产品需求也增加,就会扩大对土地的需求,拉大土地等级获得更多的地租,所以地租的趋势是增长的。工资是对工人劳动的报酬,决定于工人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通过区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由供给决定)来说明两者在人口繁殖的自动调节下变动相一致的趋势。工资的趋势是上升的,因为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升,导致工资上升。利润是劳动创造价值中扣除地租和工资
剩下的那部分,由于后两者的上升,利润的趋势是会下降的。
李嘉图主张对外自由贸易,这样能够扩大利润,保障整体的利益。其中的相对优势原理打破了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通过对英国和葡萄牙制造的毛呢和葡萄酒的例子来论证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理。
他的赋税内容几乎占了全书的1/3以上的篇幅,其中认为税是一个国家和劳动的产品中由政府支配的部分,最终是由资本或收入中支出的。其中农产品税是由消费者从提高的价格中支出的,地租税完全又地主负担,对土地税、黄金税、利润税等一一进行了论述。虽然承认税收有存在的必要,但会对资本的积累和生产发展有阻碍作用,主张不要征收落在资本上的税。
还有一些是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如承认局部性的生产过剩,但通过调节是不会有普遍生产过剩的可能性;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可以通过增加利润和减少非生产性消费来满足;将国家收入分为了总收入和纯收入,以纯收入为标准来划分工资;论机器中承认机器的使用会代替劳动,引起人口过剩,工人阶段的生活状况将会恶化等。李嘉图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其理论有很大一部分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所以在成就背后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有一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认为李嘉图的资本与劳动的交换不符合他的价值规律呢?根据他创建的理论体系应该是符合的。因为一件产品出来,资本家定会有预先付出的成本(如工具、预付的租金、厂房等),不然劳动者定会选择自己生产商品,不会甘心被雇
佣而没法获得其劳动应得的全部价值。这样的话,产品的价值中不就有一部分是资本家的报酬了吗?而不是新创造的价值都是由工人付出劳动得到的。如果撇开这个问题,马克思给出的解决方法是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劳动能力是由劳动这段时间内维持工人及其家人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衡量的,劳动是工人一生的所需生活资料价值衡量的,但这又与解决上述问题有什么联系呢?
第五篇:关于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 的读书笔记
班级:经济三班 姓名:古芷超 学号:201307000084
关于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读书笔记
在做读书笔记之前,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了一些杰出的古典经济主义学者,李嘉图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
古典经济学在英国由配第开始,由李嘉图结束。
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之一,李嘉图也是英国产业革命时代,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完成者,也是古典学派的最后一名代表。
其中,李嘉图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被誉为是继亚当·斯密《国富论》之后的第二部最著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著作。该书包含李嘉图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经典研究方法和基础,是李嘉图的思想集萃,也是《资本论》的重要思想源泉,为亚当斯密与马克思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该书的出版誉为“李嘉图革命”,由此影响可见一斑。
李嘉图所处的产业时代是李嘉图相关理论的现实折射。当时产业资本正在为自己奠定物质基础,与旧的经济残余势力和政治势力作斗争,为自己的发展扫清道路,但由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政权实际上落在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手中。长期以来,贵族们维护旧的经济秩序,阻碍新生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最后,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终于破裂。
于是,李嘉图,处于那样一个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时代,加上对经济学的热爱,大胆继承批判发展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做出相应的总结,将古典经济学推向了高峰。从李嘉图的经济学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对封建残余势力的斗争,书中的经济思想反应了工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斗争,发展生产力和扩大自身利益的要求。他致力于证明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远比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更加先进,在当时,这无疑有显著的意义。我们评价一本书,往往看从其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是否正确窥见了社会生产的必然发展方向,所以,无疑,李嘉图在与封建生产关系斗争正体现当时的发展要求。他对生产力的发展及其热爱,他坚持通过拥护生产力的发展并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其主张并在相关著作中始终如一贯穿。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共32章,但是结构比较松散,各章之间似乎没有紧密的联系。马克思曾经指出,“李嘉图的理论完全包括在他这部著作的前六章中”,其实,更进一步说是包括在它的头两章里。书中的第一章是《论价值》,第二章是《论地租》;实际上在第一章里已经阐述了价值、价格、工资和利润等理论,所以头两章已经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的经济范畴。其后各章不过是上两章谈到的基本原理的复述说明,应用和补充,没有什么新的发展建树。
尽管书中各章没有鲜明的连贯性,但是,我们还是可看出李嘉图论证的严密性和严谨性。他基本客服了斯密的方法上具有两重性所造成的矛盾,坚持从价值决定于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这一原理出发,然后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去考察工资、利润、地租等资本主义经济范畴,分析这些经济范畴及其运动规律同劳动价值论的规定有没有矛盾,适合到什么程度,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解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过程,这也是“......李嘉图对于这种科学的所有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李嘉图的《原理》在经济理论上的主要贡献,包括坚持和发展了劳动价值论。与李嘉图相比,斯密在劳动价值论上面是摇摆不定的,他混同了劳动量与劳动价值,提出了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与劳动价值决定商品价值的双重观点,这是一种错误的循环论证。与斯密相反,李嘉图认为劳动时间是价值的唯一基础,商品的价值的大小由其所包含的劳动量决定,他直截了当指出斯密劳动价值理论的混乱,坚持商品价值由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原理,批判斯密关于用购买到的劳动决定价值或者用三种收入构成价值的观点。他最先提出了必要劳动的概念,不过把必要劳动说成是最劣等生产条件下的劳动耗费量。他还正确地看到,影响价值的不仅有直接投入生产的活劳动,还有投在必需的生产资料上的物化劳动。他还指出,从事复杂劳动的宝石匠一天的劳动,比普通劳动者一天劳动的价值更大,实际上承认复杂劳动等于加倍的简单劳动。这些观点为劳动价值论的科学体系奠定基础。但是,虽然他企图纠正斯密的缺陷,由于没有真正认识斯密的错误所在,他的指责和纠正也不可能击中要害,解决问题。他不知道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同时认为劳动是有价值的,并认为劳动的价值由劳动者在一定的社会所需要的生活资料来决定的,这样他就在价值决定论上犯了双重的错误。
李嘉图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关系在分配领域的经济表现。他认为,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确立支配社会产品分为地租、利润和工资的分配规律。因为在他看来,这种分配规律对利润量,从而对积累的规模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阐明工资的大小决定于为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的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利润是商品价值超过工资的余额。地租则是商品价值超过工资加一般利润的余额,它是由于在同等面积或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等量资本和劳动所得产品数量不同而造成的。他正确地指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一部分构成资本利润,另一部分构成劳动工资”;工资和利润相对立,“利润的高低恰好和工资的高低成反比”。以这个观点为前提,他分析了利润和地租的对立,认为如果地租和工资低,利润就高,反之利润就低。但是他从未探求工资与利润、利润与地租之间对立的实质和根源,而是天真地把这种对立看作社会的“自然规律”。他实际上把人口增长和所谓“土地收益递减规律被”看作上述对立的根源,断言随着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而原有耕地上追加投资会使收益递减,因此只得耕种土质越来越差的土地,结果使农产品价格上涨,利润则越来越少。他脱离资本主义制度去分析上述对立固然是错误的,但是他实质上是力图由此证明,地主阶级是靠牺牲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而谋利,“除了地主以外,一切阶级都将因谷物胜贵而受损失”。这鲜明地反映了他的反对地主阶级的产业资产阶级的立场。
从书中还可以看出,李嘉图的经济思想明显地受到功利主义哲学的影响。这种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哲学,鼓吹人类行为的准则是个人利益,是追求个人功利,即寻求快乐和避免痛苦,并且宣称个人追求功利符合于社会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在商业完全自由的制度下,各国都必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用在最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这种个体利益的追求很好地和整体的普遍幸福结合在一起”,因此,他认为只有实现经济自由的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保证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一致,并且最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李嘉图也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里存在着阶级对立,但是他是站在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为资本家攫取利润进行辩解的。在他看来,生产创造需求,供求会自动平衡,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爆发生产过剩危机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他指出,资本家在发展生产时固然追求个人利益即追逐利润,但是获取利润是为了积累,积累资本是为了发展生产,而发展生产则会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从而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在他的心目中,资本家的个人利益同生产发展、同整个社会的利益是一致的,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则是合理的、永恒的关系。他的理论与他所处的迅猛发展的工业革命时代是密不可分的,在那个时代这种生产意味着尽可能无限制地扩大社会生产力,他极力维护那个工业革命时代迅猛发展的资本主义不是没有道理的。
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相比,李嘉图在科学上是严肃、认真和诚实的。本书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作出了重要发展,特别是以其毫无顾忌的诚实态度,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阶级利益的对立,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得以发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