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权责发生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时间:2019-05-13 15:1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权责发生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权责发生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第一篇:试论权责发生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自现代企业会计建立以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核算基础。国家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指出,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然而,伴随着权责发生制在企业会计中的不断应用,其应用上存在的局限性越发凸显,而且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对企业会计信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权责发生制含义及其局限性众所周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赊销、预付等经营现象的存在,使得企业的销售业务往往会与所获得的收入处于不同的时间期内,同样地,企业经营管理所产生的费用与成本和实际支出也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异,这就必然会导致企业收入与费用确认和计量归属于哪个期间问题的出现。企业收入与费用归属期间的问题关系到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以及经营成果的合理反馈。为此,会计实务界对企业会计期间核算提出了两条解决路径,即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是指企业对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收入与费用按照即时收到与付出的原则进行会计确认与计量,其强调的是企业财务状况的切实性。相反,权责发生制则是在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中,根据实际获得现金的权利或实际支付现金的责任作为发生标志,以此作为确认企业当期收入、费用以及债权债务的核算机制;其与收付实现制是相对应的。总结而言,凡是属于当期收入或费用的,即使款项还未收到或支付的,那么也应该作为当期收入与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收入或费用的,即使款项已经收入或支付的,也不应该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可见,权责发生制是基于企业经营成果的合理反映角度出发,本着企业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两大前提假设而进行确认与计量的。尽管从企业经营成果的实际反映来看,权责发生制有着巨大的优势,在反映与衡量企业经营业绩方面效果突出,但是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权责发生制只是对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确认与计量,对企业未来发生的经济事项均不予确认与计量,这导致企业在向外界提供未来会计信息时无法做到。同时,权责发生制所联系的是历史成本原则,当企业发生用历史成本原则无法确认与计量的经济业务时,那么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机制就无法合理反映,这无疑限制了权责发生制的应用范围。伴随着企业管理者与外界利益者对企业信息要求的不断提高,权责发生制难以满足管理者与外界利益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而且对金融工具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也无法拿出较好的对策与办法。

二、权责发生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自

第二篇:权责发生制计算分析题

1.某企业本月收入费用资料如下:(1.3难)

(1)销售产品一批,售价100000元,货款收到存入银行;

(2)预付从本月开始的租入固定资产半年的租金24000元;

(3)计提本月应该负担短期借款利息6000元;

(4)收到上月销售应收的销货款12000元;

(5)收到购货单位预付货款30000元,合同规定下月交货。

要求:分别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确定该企业本月的收入和费用,填入下表(每个数字1分,共10分。数字若是零,也要填入表中相应位置):

小题号 业务号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1)收入(2)费用(3)收入(4)费用

(1)(1)

(2)(2)

(3)(3)

(4)(4)

(5)(5)

2.某企业本月收入费用资料如下:(1.3难)

(1)预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费44000元;

(2)销售产品一批,售价200000元,货款尚未收到;

(3)计提本月无形资产摊销费2600元;

(4)分摊上月已经支付的全年财产保险费3000元;

(5)收到购货单位上月欠付的货款50000元。

要求:分别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确定该企业本月的收入和费用,填入下表(每个数字1分,共10分。数字若是零,也要填入表中相应位置):

小题号 业务号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1)收入(2)费用(3)收入(4)费用

(1)(1)

(2)(2)

(3)(3)

(4)(4)

(5)(5)

3.甲公司有关经济业务资料如下:(1.3难)

(1)2013年2月销售一批产品给乙公司,货款200万元,收到160万元现金存入银行,2013年3月收到余款40万元;

(2)2013年4月购买办公用计算机耗材1.2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0.2万元,1万元未付;

(3)2013年8月购买办公用计算机耗材0.6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0.6万元;

(4)2013年12月购买办公用计算机耗材1.2万元,款项未付。

要求:分别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确定甲公司相关各月的收入和费用,填入下表(每个数字1分,共10分。数字若是零,也要填入表中相应位置):

(1)

(2)

(3)

(4)

(5)(1)(1)(2)(3)(4)2月 3月 4月 8月 12月(1)收入(2)费用(3)收入(4)费用

4.甲公司有关经济业务资料如下:(1.3难)

(1)2013年3月预收丙公司货款200000元存入银行,2013年4月将丙公司预订的产品发给丙公司,总价款300000元,余款100000万元未收;

(2)2013年5月购买办公用计算机耗材6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2000元,余下4000元于6月份支付;

(3)2013年9月管理部门用电费9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9000元;

(4)2013年9月管理部门用水费2000元,款项未付。

要求:分别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确定甲公司相关各月的收入和费用,填入下表(每个数字1分,共10分。数字若是零,也要填入表中相应位置):

小题号 业务号 月份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1)收入(2)费用(3)收入(4)费用

(1)(1)3月

(2)(1)4月

(3)(2)5月

(4)(2)6月

(5)(3)9月

1.小题号

(1)

(2)

(3)

(4)

(5)2.小题号

(1)

(2)

(3)

(4)

(5)3.小题号

(1)

(2)

(3)

(4)

(5)4.小题号

(1)

(2)

(3)

(4)

(5)业务号(1)(2)(3)(4)(5)业务号(1)(2)(3)(4)(5)业务号(1)(1)(2)(3)(4)业务号(1)(1)(2)(2)(3)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1)收入(2)费用(3)收入(4)费用 ***2400060000 012000030000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1)收入(2)费用(3)收入(4)费用440000 ***00 050000月份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1)收入(2)费用(3)收入(4)费用2月 2001603月 0404月1.20.2 8月0.60.6 月1.20 月份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1)收入(2)费用(3)收入(4)费用3月 02000004月 30000005月60002000 6月04000 9月110009000 12

第三篇:论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发展趋势

论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发展趋势

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的财务会计模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世界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投资与融资手段日益多样化,新的经济业务层出不穷。而且,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增加,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特别是有关企业预期现金流动方面的信息。所有这些新变化,对权责发生制会计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将通过对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局限性进行分析,结合有关财务会计领域实务处理的新发展,来探讨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发展趋势。

一、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局限性及其受到的挑战

(一)权责发生制是面向过去的会计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会计难以提供未来的会计信息。权责发生制只是对已发生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权责发生是指权利和责任已经发生,不是将要发生,这些均排除了对企业未来交易与事项的确认。而且,与权责发生制相联系的历史成本原则也是面向过去的,在难以用历史成本合理可靠加以计量的业务中,权责发生制也难以确认,这限制了权责发生制的确认范围。在会计信息使用者日益关注未来现金流动信息的情况下,权责发生制会计将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对未来会计信息的需求。如对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由于金融工具只产生合约的权利或义务,而交易或事项尚未发生,也无法确定其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会计对此无法进行确认,并加以会计处理和报告。

(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权责发生制对某些会计确认程序不能也不可能得到全面贯彻。企业的交易或事项进入财务会计系统并得到反映,确认是一个前提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作为会计要素,只有与其相关的未来经济利益能够流入或流出企业,并且该要素应该有可计量的属性来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它才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记录和报告。权责发生制是与历史成本相辅相成的,若一项交易或事项不能有效地用历史成本加以可靠地计量,权责发生制会计也就无法对其确认。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某些方面,权责发生制无法有效地运用,如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在理论上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而企业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确认增加的利息收入和发生的利息费用,一般情况下,只有在期末才予以确认。这说明权责发生制的运用是相对的。另外,企业出于回避风险的考虑,对于不符合配比原则的费用也予以确认。如当前各国会计准则中普遍运用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中,当市价低于历史成本时,常常确认持有资产的跌价损失,这种会计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但是这样处理可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大部分国家会计准则都同意这种会计处理。由于权责发生制原则不能运用或不能有效运用,使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发生了动摇,人们对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质疑。

二、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发展趋势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高科技与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势必给经济和社会带来更大的冲击,这使得未来企业的发展环境将发生巨大变化,进而引起企业经营活动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企业经营风险也不断增加。在这种形势下,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些新的交易或事项而引起的企业资产、权益的变化,他们要求在财务报告中尽可能予以披露。除了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动等历史信息之外,他们还要求财务会计提供对决策有用的未来信息。另外,企业的经营者为了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要求财务会计人员灵活地运用会计政策,保障企业有较好的财务弹性,使企业健康发展下去,面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新问题和信息使用者的更高要求,未来的世纪中,权责发生制会计将如何发展?

(一)权责发生制依然在财务会计确认中占主导地位,权责发生制会计基本模式将依然存在。

财务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有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和现金流动制。前两个确认基础都是面向过去的;现金流动制的时间确认基础可以包括未来,它是以企业现在或预期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的时间来确认会计要素的。

1、传统财务会计的基本模式决定了现金流动制不可能在未来成为主导确认基础。财务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加工对象是已发生或已完成的交易和事项所产生的财务数据。权责发生制正是以面向过去的时间确认基础与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现行财务会计模式。这种模式在提供历史信息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历史信息占主要地位和历史成本未被替代的情况下,现金流动制在未来不可能成为财务会计的主导确认基础。

2、权责发生制比收付实现制更有利于企业提供历史会计信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比较,前者更有利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企业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权责发生制是按照各国会计普遍承认的“收入费用观”,正确合理地界定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收人和费用及企业经营成果的前提。收入的确认应当符合实现原则,费用的确认应当符合配比原则。这两项原则都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之上的。

同时还需指出,收付实现制会计对于无现金流动的交易或事项,如以物易物交易等,无法进行确认也不能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这使许多对决策有较大影响的信息无法提供给信息使用者。还有,收付实现制也是一种面向过去的确认基础,也是建立在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之上,对于目前及未来时期,信息使用者越来越关注的企业未来现金流动的信息,收付实现制会计同样不能提供。因此,无论当前还是在将来,收付实现制不可能取代权责发生制而成为财务会计的主导确认基础。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权责发生制会计在确定企业期间经营成果,反映企业某时点财务状况方面有难以替代的优势,并且它也能够提供过去某时期现金流动情况的信息。在未来,历史信息依然是财务会计系统提供的主要信息,因为企业历史信息是一个企业以前经营状况、规模和发展速度的反映,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起点,对于企业经营中的预测、控制和决策以及受托责任的报告都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权责发生制在取得历史信息上的优势决定了它依然是未来财务会计的主导确认基础。另一方面,和权责发生制相辅相成的历史成本在未来依然有较强的生命力,虽然通货膨胀下历史成本受到诸多批评,但是历史成本所具有的可靠性、可验证性以及取得简便这些优点使它仍会在会计计量中处于重要地位。在历史成本依然重要的情况下,权责发生制在财务会计确认基础中将仍占主导地位。

(二)在未来发展中,不它确认基础和会计原则对权责发生制进行辅助、补充和修正。

1、信息使用者对企业预期现金流动信息的需求将形成现金流动制辅助下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在企业经营活动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经营风险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企业的利益关系人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在提供历史信息的同时,尽可能地提供一些反映未来变化和预测的信息以帮助决策,严格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很难达到这一目标。而现金流动制会计通过与现行成本或公允价值相结合可以达到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如目前国际会计准则中对固定资产的重估价反映了现金流动制提供辅助信息的趋势。按照权责发生制会计处理,固定资产是以历史成本入账的,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维持历史价格,在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特别是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固定资产的现行成本或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会有较大差异,进而形成企业未实现的损失或利得。由于这些损失和利得未能实现,权责发生制会计并不确认,也不在财务报表中反映,而这些信息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将会有较大影响。现金流动制会计将确认这些利得或损失,并将其纳入财务报表或在其他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虽然确认本来现金流入或流出中,计量可靠性问题目前还未能有效解决,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破解这些问题的办法在将来会有重大进展。这样,现金流动制辅助下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在未来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这是权责发生制会计发展的趋势之一。

2、在未来的某些会计领域,其它确认基础将会对权责发生制会计进行补充。确认与计量是密切联系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与历史成本原则是相互配合的。如果一个项目无法采用历史成本可靠地计量,那么权责发生制也无法运用。在权责发生制难以运用的会计领域,人们将采用其它确认基础,特别是以收付实现制对其进行补充,这也是未来权责发生制会计发展的趋势。从商誉的会计处理中可以看到这一趋势。按照国际惯例,当前对商誉的处理是只确认外购商誉,不确认固有商誉。这是因为考虑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固有商誉也缺乏可靠计量,同样不能确认。但是采用收付实现制可以在企业收购时确认外购商誉。虽然外购商誉的价值本身也是由收购与被收购企业主观估计而确定的,但是它毕竟是通过某一时点的产权交易形成的,并且有可以计量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因而具有可验证性。这样收付实现制可以正确合理地确认外购商誉,并提供相关会计信息,满足企业利害关系人决策需要。在商誉等处理上用收付实现制是对权责发生制进行补充,可以解决一些权责发生制会计无法可靠确认与计量的交易与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使财务会计信息更好满足使用人的要求。

3、未来的会计处理中,其它会计原则与惯例将会对权责发生制会计进行修正。由于会计主体所处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经营活动的多样性,受主观和客观的各种因素的制约,权责发生制不能在会计处理的各个方面严格运用,或者运用时会对企业经营产生不利影响。无论是现在或将来,各国会计准则都要求在权责发生制与其它会计原则或惯例发生矛盾时,倾向于其它会计原则和惯例,即通过其它会计原则和惯例对权责发生制进行修正。

注:资料来自网络下载

第四篇:对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改革的研究

对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改革的研究

内容摘要

长久以来,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为了满足政府预算管理的要求,以收付实现制作为确认基础。然而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会计目标转变为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以及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收付实现制弊端愈发凸显;而与此同时,许多经合组织(OECD)国家在其政府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权责发生制改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政府会计改革的潮流与导向。在国内外环境的共同压力作用下,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已是迫在眉睫,事业单位会计作为政府会计的一部分也理应进行权责发生制改革。

事业单位会计是目前我国政府会计体系中主体最接近市场的、相比其他政府部门更易于引入权责发生制的专业会计,因此本文以事业单位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为研究对象,为以后其他政府部门改革提供设计基础。本文借鉴美国非营利组织的改革经验,立足于我国国情,提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应采取渐进式分步推进的改革路径,以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为过渡基础来实现完全的权责发生制这一长远目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

目录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现状分析.......................................................................................1

二、事业单位具体会计核算要素存在的问题...............................................................................1

(一)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1

(二)负债核算存在的问题...................................................................................................2

(三)收入核算存在问题.......................................................................................................2

(四)支出核算存在问题.......................................................................................................3

三、事业单位推行权责发生制的建议和措施...............................................................................3

(一)事业单位推行权责发生制具体建议...........................................................................4

1.逐步扩大改革范围.....................................................................................................4 2.采用双轨制会计体系.................................................................................................4 3.核算基础与报告基础一致.........................................................................................5 4.原账套与试点账套同时运行.....................................................................................5

(二)权责发生制改革的配套措施.......................................................................................5

1.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明确会计改革的主体范畴.....................................5 2.抓紧资产清查,为资产的资本化管理奠定基础.....................................................6 3.完善法律体系建设,保证制度之间的有效对接.....................................................6 4.加强人员培训教育,为改革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7

对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改革的研究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在相应的会计基础之下进行,因此准确把握会计基础对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012 年在新会计准则指导下我国重新修订了会计制度,并于 2013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1997 年 7 月 17 日财政部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 号)同时废止。新制度中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基础仍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只在少量业务中采用权责发生制。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具有操作简便,易于运用的特点,在反映单位预算执行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在该会计基础的约束下,会计核算不能实现当前新准则所规定的会计目标。这是因为收付实现制会计无法全面正确记录单位的“隐性负债”,不利于防范单位的财政风险;不能恰当处理有关事项的年终结转,造成会计信息不实;不能准确地进行成本和费用核算,不利于有效评价单位的运营绩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会计期间政府权力和责任的不匹配,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考核事业单位的受托责任。

二、事业单位具体会计核算要素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

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采用虚提累计折旧的方法,相比旧制度中不计提折旧的规定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客观地反映单位固定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损耗情况,但其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固定资产”科目所显示的则一直是其购置原值,不反映磨损情况,长期挂账会导致资产总量的虚增。二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没有引入成本概念,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直接将其费用化,导致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只能虚提折旧,人为降低了取得相应收入所发生的成本,夸大了盈余,不能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三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虽然提出了虚提折旧方法,但财政部门并没有相应地给出 一份有关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表,只放任各事业单位自己确定年份,自己计提折旧,这样汇总上来的数据根本是毫无意义的,不能反映单位的真实情况,没有可比性。

另外,新制度规定了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并定期并入事业单位在建工程科目或其他科目反映。但在现行政府财政预算制度以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所有财政性资金都收缴入国库,发生支出时由财政采用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方式,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基建拨款、补助款或是单位自筹的基建经费都需要存放在国库,并以预算指标形式由财政下达支付指令,而不再允许直接转入单位的基建账户。这样基建账户的资金源相当于被切断了,因而也就无法进行单独核算。而且基建账套与基本账套之间存在大量的内部往来款项,也不利于真实反映单位债权债务。因此,事业单位务必要进一步明确其基本建设项目的处理方式。

(二)负债核算存在的问题

目前,事业单位筹资方式多样,其中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借款资金到位以后,在后续的利息计提上制度未作相关要求,只有在偿还债务时,按照实际支付的利息金额。如果借款是用于构建固定资产的并且工程建设期与利息支付时间不同步,这样的核算方法会造成固定资产价值少计现象。即使利息支付时间处于工程项目建设期间,支出科目所列支的也只是实际支付数,而不是应由本期负担的借款利息数,从而形成隐形债务。这种隐性债务会在单位债务到期以后,造成其财务上的困难。由于已经存在的债务没有反映,实际已经发生的费用没有列支,还会形成收支的虚假平衡。

在职工福利方面,按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单位于年末时要按规定从非财政补助结余中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贷记“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科目。但是制度中却没有规定职工福利费的核算方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把职工福利费混同于职工福利基金,在同一科目中核算。但是这两者性质内容是完全不同的,将它们混合在一起,职工福利费这项债务便没有显现出来,不利于控制职工个人消费的过度增长。

(三)收入核算存在问题

事业单位在其业务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投资行为。在新修订的会计制度中,对此也做了相关规定,分别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长期投资中又细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但不论何种投资,制度中均规定在投资持有期间收到利润或是利息等投资收益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科目。制度中是以实际收到为投资收益的确认依据,而并非以收入实现原则作为依据,这就意味着配比原则没有得到应用,公共部门当期获取的收入没有得到准确的计量。另外,如果长期股权投资的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单位不会进行账务处理,这样必然不能如实反映投资损失。

(四)支出核算存在问题

在收付实现制下,经常会混同经常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不利于对公共资金使用绩效的综合考评。对于周期跨越若干会计的资本性支出,难以全面反映。譬如事业单位的房屋修缮费用、分期摊销的大宗服务消耗等资本性支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此做出规定,应当计入当期“事业支出”等科目,从而造成费用发生,支出增大,当年结余减少。但其实该部分支出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期间,而应当在以后内分期摊销,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这种做法使当期及以后的收支均不配比。

三、事业单位推行权责发生制的建议和措施

对比美国权责发生制改革历程,它采取的是渐进式分步推进型改革方式:按照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完全的权责发生制的轨迹一步步推进改革从而达到最终改革的目的。美国联邦政府会计在1949年就被建议采用权责发生制,但直至1993年,美国联邦会计准则顾问委员会才陆续颁布一套联邦政府会计准则以保证修正权责发生制的施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美国联邦政府在保留有传统预算会计基础上,建立了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会计系统,形成了双轨制会计体系。政府根据预算会计信息编制预算执行收支表,根据财务会计信息编制资产负债表、经营业绩表以及现金流量表,同时编制经营业绩表与预算执行表的调节表,以说明它们之间的勾稽关系。美国政府还不断探讨具体会计要素的权责发生制处理方法,逐步扩大权责发生制在政府财务会计中的应用范围,以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实现政府会计目标。我国的权责发生制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一个在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经验基础上不断扬弃与发展的过程。我国要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对美国经验做出取舍,要出于稳健性、可操作性、安全性和低成本的考虑,按照会计目标的指导要求,确定我国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改革的推进方式,建议修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有关科目核算要求,以及在立法、信息技术、人员配置等方面做好协调配套工作。

(一)事业单位推行权责发生制具体建议 1.逐步扩大改革范围

在权责发生制改革范围上,我们要学习美国经验,采取逐步扩大计量方式。这里的范围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改革的会计主体范围,其次是权责发生制在科目中的应用范围。对于逐步扩大会计主体范围,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试点,在部分省市选择一些事业单位作为试点单位,通过对试点单位的改革来排查问题、查看成效、积累经验,待到时机成熟将改革方法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对于逐步扩大权责发生制的应用范围,意即我们先在事业单位部分会计科目中采用权责发生制,再逐渐扩大至大部分或主要的可确认计量的会计科目,随着时间推移,条件允许,再确认那些目前计量或是确认存在难度的会计科目。

2.采用双轨制会计体系

在会计体系选择上,我国应借鉴美国非营利组织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经验,采用双轨制会计体系,将事业单位会计系统拆分成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两个部分。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预算的拨入、使用以及结余作全口径核算,服务于预算管理和控制;财务会计以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核算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提供运营绩效等信息,反映受托责任。这两者各有自己的一套账户体系,按照自身规律设置适当的会计要素,各自反映一个会计恒等式。当发生一笔交易事项时,同时在两套账户中进行会计处理,彼此独立,并行不悖。至于这两个会计系统的信息勾稽关系,同样借鉴美国,于每期期末编制调节表。

3.核算基础与报告基础一致

在权责发生制应用层面上,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基金财务会计核算基础同整体报告编制基础是同时施行权责发生制的,我国事业单位也应当学习该做法。由于会计目标决定了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而核算是为报告服务的,从而可推断出核算基础与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理应相同。如果核算基础改革步调快于报告编制基础,则会事倍功半,会计目标难以有效实现。如果报告编制基础改革步调快于核算基础,那么会加大期末调整编制工作,而且还无法保证报表质量,做了很多无用功。所以核算基础与报告基础改革步调应保持一致,同时进行。

4.原账套与试点账套同时运行

在改革过渡衔接上,要采取原账套与试点账套同时运行模式。改革是个漫长的过程,在一步步深化的过程中,总会不断涌现出新问题,所以我们要慎重对待,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所有问题中,最显眼的当属改革的过渡衔接问题,权责发生制改革也不外如是。由于财务信息的记录和反映具有很强的延续性,一旦处理不好新旧模式的过渡衔接问题,很有可能会导致财务信息链的断裂,难以有效发挥权责发生制的优势,改革的可操作性和成效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才要在改革中进行试点,把过渡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并且在会计改革试点阶段实行原账套和试点账套同时运行模式,提供试点单位改革主要变动内容及其差异对照表,借此分析改革的主要成效及其存在的不足。

(二)权责发生制改革的配套措施

1.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明确会计改革的主体范畴

事业单位牵涉面广,涉及人数众多,所以对其进行分类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的阻力非常巨大,因此,我国从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启动该改革后进程一直非常缓慢,改革效果微乎其微。然而随着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愈发迫切。长久以来,我国事业单位机制不灵活,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现象严重,从而导致事业单位种类以及相应的会计制度繁多,相互之间信息可比 性差,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推进以及高效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为此,温家宝总理在 2012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随后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真正开始将改革付诸实践。

2.抓紧资产清查,为资产的资本化管理奠定基础

我国事业单位资产大部分来源于建国后每年预算中用于资本性项目累积的存量,但是长久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并没有对其自身资产监管予以足够的重视,或者因为收付实现制的固有弊端,事业单位即使有心监管也不能有效实施,从而导致单位资产管理混乱、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资产闲置浪费情况比比皆是。为了事业单位顺利地进行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我们有必要在改革前加大对资产的核查力度,摸清当前单位拥有的资产总量并对这些资产进行科学分类。对于可计量的实物资产(如机器、设备、房屋等)要按类别明确其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并将其登记在册,送交财政部门核实以后存档,便于备查。对于目前计量存在困难的资产,也要做好相应的备案工作,在权责发生制改革施行以后通过报表附注予以披露这部分资产。

3.完善法律体系建设,保证制度之间的有效对接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各项管理制度改革特别是财政四项管理制度改革的推行使我国的会计法律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众所周知,权责发生制的可操纵空间比收付实现制大,若是政府财务控制体系欠缺、外部审计制度无效,那么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会计信息质量不一定比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的会计信息质量来得更高。所以我们迫切需要打破与改革有关的制度缺位困境,研究制定新的事业单位准则和制度并据此颁布新的单位财务管理规定,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以及加强外部审计力度。

在财政四项管理制度改革进行中,还要明确事业单位与财政部门的权责利关系,明确事业单位作为会计责任主体仍然拥有对其自身资金使用、分配和管理的权利,财政部门责任主要集中在追踪单位预算资金流向,评价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单位运营绩效以及制定科学的财政决策等方面。我们只有协调推进各项管理制度改革、明确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会计主体地位并及时颁布适用的新准则、新制度,使改革的各项制度互相促进、互为条件,从而为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基础改革创造一个制度上的框架系统,保证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4.加强人员培训教育,为改革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

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中还包括人员的培训问题。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改革以后具体核算工作是落实到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身上的,从这个层面来看,他们应当是改革的主力军,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相关培训教育,在培训中比较各会计基础的含义、利弊以及适用环境以增强他们对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会计的认识,使他们了解掌握改革程度以及改革中各具体要素的核算方法,不断提高自我专业素养和实际业务操作水平。

同时,我们还要扩大事业单位会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建议在各类会计职称考试中,提高有关事业单位会计内容的考核比重,使得社会上更多会计师关注事业单位会计,了解并掌握它的具体核算应用,为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提供后备力量。在高校会计课程中,增加事业单位会计课程时数并与时俱进地加入权责发生制改革有关内容,确保高校会计毕业生能够具备改革所需的事业单位会计知识。

此外,除了会计专业技能的培训教育外,各单位、各高校还应为会计人员和准会计人员安排计算机网络技术、外语以及其他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培训,努力为改革培养一批有能力的人才,有效解决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难题。

第五篇:营业税金及附加 扣除问题 权责发生制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6]79号第一条规定:企业纳税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移转以后补扣。1997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191号第五条规定:财税字[1996]79号规定的“企业纳税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移转以后补扣”,是指终了,纳税人在规定的申报期申报后,发现的应计未计、应提未提的税前扣除项目。

营业税金及附加作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之一,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084号)规定:第四条,除税收法规另有规定者外,税前扣除的确认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二)配比原则.即纳税人发生的费用应在费用应配比或应分配的当期申报扣除.纳税人某一纳税应申报的可扣除费用不得提前或滞后申报扣除。纳税人上年发生的应提未提扣除项目---营业税金及附加未按以上规定时限扣除,应属于权益的放弃,既不能冲减以前的应纳税所得额,更不能冲减以后的应纳税所得额。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正确的方法是企业要按照税收规定,及时将应提取的营业税金及附加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进行提取,并将相关税金列入当年扣除项目进行申报扣减。

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印发骉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骍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该《通知》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发生的期间费用、已销开发产品计税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土地增值税准予当期按规定扣除。根据上述规定分析,能否扣除关键看税费是否“发生”。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营业税金及附加是列入缴纳当期扣除,还是与收入配比当期扣除的问题。如果可以在缴纳发生当期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则直接抵销当期会计利润总额,可以在税前扣除。关于税金在什么期间扣除问题,企业所得税法强调的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税金是否属于当期的费用,应该以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依据判断,即是在纳税义务时间发生的,则属于发生期费用;没在纳税义务时间发生,则不属于当期费用(如预缴税款)。2008年之前执行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规定,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销售不动产,采用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2009年1月1日实施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规定,纳税人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销售不动产,采用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纳税人提供建筑业或者租赁业劳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下载试论权责发生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权责发生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