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听课手记之二

时间:2019-05-13 15:1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听课手记之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听课手记之二》。

第一篇:高三听课手记之二

高三听课手记之二:

我市高三历史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下)

嘉兴教育学院 戴加平

三.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近年来的历史高考加大了能力考察的力度,其中包含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历史高考更是在新材料、新情景与新问题(“三新”)方面做足文章。因此,我市不少高三历史教师加大了在复习课中材料的使用与训练,这一方向无疑是对的。

但目前看来,这方面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材料过多过杂,谈不上是精选;二是对经典材料的运用也缺乏有效的手段。

材料过多过杂表现为一节课中材料堆积,常常多达十几则甚至是二十几则,并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实际上常常是稍作停留即闪过了,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均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进程,笔记也来不及记下,下课后当然也就几乎没有记住什么,更没有得到能力方面的有效训练。

实际上,材料必须精选。精选,既包括材料内容应当具有典范性、权威性或经久不衰、或具有重大影响力,经得起师生的“咀嚼”;也包括其呈现形式应当丰富多采而不能只是大段大段的文字;即使是文字材料,除了内容方面的考虑,表达方式也应有计划地选取历代文选、国外文献、私人笔记、外交文件、诗赋散文等方面的,这样可以给学生以有效的文本解读训练。

精选当然也包括材料要为课时中心(或教学灵魂)服务,可以是价值观立意,也可以是能力立意,而不应是着眼于“补充知识”,因为“撞彩”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经典材料的运用缺乏有效手段主要表现为没有设计好问题,从而导致师生均没有对材料进行“咀嚼”,自然也就既不能从中品出历史的智慧,更没有通过“咀嚼”,展示“咀嚼”材料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起学生解读与运用材料的能力。

实际上,对材料特别是经典材料应当充分重视,并在“咀嚼”过程中注意“能力立意”,从而让材料充分发挥应有作用。这方面,周崴老师在执教《罗斯福新政》一课时的实践就是一个很值得老师们学习的成功案例——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管起来以避免目前的分散、浪费不均的现象。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我会要求国会准许我使用应付危机的唯一剩余的手段——向非常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力,就象在实际遭受外部敌人入侵时所应授予我的大权。

——节选自1933年罗斯福总统的就职演说词

呈现上述材料后,周崴老师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材料反映出罗斯福主张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不少老师老师通常都是这么做的。周崴老师的难能可贵之处是他继续在这段材料上做文章。

在向学生总体地介绍了20世纪30年代欧美特别是苏联和法西斯德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后,周崴老师又问,为什么在具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传统的美国,人们会同意罗斯福的国家干预政策呢?难道人们不担心政府成为思想的控制者吗?于是他再次呈现材料,要求学生细细品味,“发现”演说词中的丰富意蕴。有此引导,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就不再停留在国家干预经济这样的表层上了。认识得到升华,解读材料的能力也有了提高,懂得理解材料还须还原史料所处的时代。

在本课中,随着教学的推进,周崴老师第三次呈现这则材料并提醒学生:罗斯福主张的政府干预,剑指何方?在这场危机中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什么?通过共同研讨,学生不仅知道了“给人民工作”是首要任务,了解了经济危机会引发政治问题,也理解了罗斯福新政得以成功的一些关键要素:抓住主要矛盾;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等。由此,学生对罗斯福新政为什么能成功、对现代政府的职责有了新理解。第三次解读,使学生懂得“咀嚼”经典材料还要学会变换视角并用敏锐的眼光去解读材料背后的“历史智慧”。

据此,周崴老师把“咀嚼”经典的路径归纳为:在宏观解读经典材料的过程中把握其主体信息;在回到“历史现场”中深化对经典材料的理解;在变换视角中拓展对经典材料的认识。

总之,重视材料方向是对的,目前的关键是要精选材料并用好材料,用好的标准是:逐步地培养起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并运用相关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方面,绝不能搞成“材料之海”。因为中国本身就是历史学大国,史料真正是浩如烟海啊。要向优秀数学老师学习,精选例题,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地解题,学会一题多解。

当然,这方面还有待我市历史老师一起努力。

四.重视预设,关注生成不够

我市高三历史老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是不容置疑的。虽然听的大都是常态课,依然可以感觉到老师们为之付出的心血。

然而问题在于,高三历史教学理应更具有实践性与针对性,而无需要在观赏性方面下功夫。因此,认真备课当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复习过程中充分展开。学生思维展开的过程,既是“过程与方法”的有效训练过程,各种能力养成与提升的过程,也是问题暴露的过程,是给教师提供诊断并形成对策的过程。

遗憾的是,从听课情况看,老师们普遍重视备课,普遍重视既定教学任务的完成,那怕是拖堂也要完成(严重的拖堂达四分钟)——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但对教学推进过程中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则关注不够,更未能趁势而进地解决问题,即课堂上的生成性严重不够。

下面就举较为典型的两例予以说明。

例一:当时在进行必修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第一课时)一课的教学。教师让学生阅读“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一节内容,要求“阅读教材,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过程”。几分钟后,教师请一女生进行概括,该生比较详细地试图“概括”这一过程。教师一看不但思路不对,时间也较费,就提醒她“说简单些”,可是这位学生还是继续细细地罗列,于是教师让该生坐下,并帮她解围说,“看来阅读时间太紧张,所以对这部分内容还不熟悉”。教师随即出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曲线图(1640-1688)”,自已介绍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过程”。

在我看来,从该生的回答情况看,并非她对这部分内容不熟悉,而是不知概括的方法或者说是缺乏概括的能力。而且,根据我的经验,这位学生的问题应当不是个案,不少学生尤其是女生,确实缺乏对历史事件等重要历史现象的概括能力。因此,应当抓住这个机会争取对这个问题有所突破。或许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一是让其他学生(建议是男生)来进行概括,然后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对过程的“概括”;二是直接提醒该生用“要点法”来概括“过程”,指导她说出“起点”“高潮”或“转折点”“终点”等要点。如果有这样的过程,再辅之以“概括过程”题的训练,学生对此类问题的解答能力当会大大提高,而且会大大提高自行阅读教材的能力。当然,这是对“过程”的概括,如是对其它历史现象的“概括”,用做“名词解释”(字数控制在150字左右)的方法进行训练是比较有效的,可惜现在很少有老师要求高三学生这么做。

显而易见,当学生学习遇上困难时,让其暴露问题,进行当场的诊断并有针对性地形成教学对策,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作为高三历史教师,要重视并珍惜这种机会,不能因为要赶课时、要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无视这种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良机。

其二:当时,是在进行必修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课的教学。老师让学生看教材第41页上的“农民踊跃报名入社”图,并请学生说说从此图中读到了什么信息?重视教材,这是对的。当时一位学生答道:当时在进行公社化运动,人们兴高采烈。这个答案当然是错误的。教师指出了这一错误,并告诉学生,是人们在踊跃加入合作社。于是,教学就继续向前走。我则坐在下面感叹:错失了一次极好的生成机会。

实际上,学生读图得出错误信息的原因很可能是对“合作化”和“公社化”这两个重要概念的内涵并不理解,对这两个历史事件的进程也并不了解。因此,比较好的解决思路不是告知学生答案,而是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

可以问该学生读出这一信息的依据是什么?再问问其他同学读到了什么信息,其依据是什么?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理解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过程,也是掌握这一方法的过程。历史教学不能由论到论,高三历史教学尤其是如此。必须强调“论”背后的史实,必须重视“论”背后的历史逻辑。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请学生、也可以由教师说说合作化与公社化的基本历史进程和主要特征,使学生理解这两个重要概念。必须清楚,对高三教学而言,更为重要的是思路与方法的点拨,而非知识或结论的呈现。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如果“有幸”遇上下面这个试题,自然也就不会犯难啦:

(2008年江苏卷)右图(图略)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当然,指出我市高三历史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并非表明我市高三历史教师不努力,更不是否定我市高三历史教学所取得的进步与成绩。只是意在期待我市全体高三老师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前行的方向,继续努力,争取在提高高三复习课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因此,接下来的手记将推出我市高三历史教师在复习课中的一些成功做法与经验,供大家借鉴,欢迎老师们继续关注。

2008年10月6日

高三听课手记之三:

提高我市高三历史复习成效的若干建议

二.有效的高三复习课

1.能力立意

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

学生的深度参与

适当的训练

2.紧扣课程标准与教学指导意见

3.具备五大要素

构建脉络体系:以“近代民族工业”/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例 讲清基本概念:如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企业/大跃进与公社化运动 梳理重要史实:

关注现实问题

注意讲练结合

第二篇:督学手记---享受听课

督学手记

享受听课 周东明

去年最末一个季度,作为学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的评委,完整听了文科组的课,选手是各基层单位的佼佼者,他们展示的风采,以及多学科知识的熏陶,着实让人享受。分获一二等奖的三堂课尤其特色鲜明值得回味。

英语初级听说课在哗啦啦涌进众多听课教师后,授课教师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了图文并茂的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情景。大家通过英文媒体所作的新闻报道,学习了现年60岁的获奖者印度的凯拉什•萨蒂亚尔蒂不顾死亡威胁,拯救数以千计的被反复贩卖成奴的儿童的事迹;以及诺贝尔和平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17岁巴基斯坦女孩玛拉拉•尤萨夫扎伊,曾被塔利班武装的子弹击中头部受到了正义人士的拯救后仍为争取女童教育权不惧战斗的历程,她争取女童教育权的名言——“铅笔比枪支更有力量”不禁使所有不泯良心者由衷敬佩和沉沉地深思。社会现实、人类人性与师生灵犀、英语听说在短短一节课里有机地融通着浸染着,这是现代教育强调课程资源利用的独到性和有效性使然,也是学生们与老师大胆而谨慎的起承转合会话有序所致。下课时听课教师们发出的俨然像剧场里的喝彩声好像都成了教者的fans,让人疑惑同行难道可以不是冤家?采访学生时他们对于上这样的课的良好感觉更是溢于言表,此处印证了敝人多年教书的一个体会——你带给了学生多少,学生就回报你多少,尤其是眼神。随后“玛拉拉”绕梁三日,挥之不去,印象深刻。

中国古代文学课讲“唐传奇的艺术特征”,匠心独运的导入直接切近本节课的关键——“小说和史传的区别在哪里?”思维是由问题情境引发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接踵而来的。这节课顺理成章地通过《任氏传》《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柳毅传》这些名篇,其中不乏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历史上的爱情故事,让学生们瓜熟蒂落般地明白——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为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的唐传奇,是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也许担心任何多余都会破坏小说文字的和谐,教师的课件不怎么图文并茂,但绰绰有余的却是讲课并茂声情。得心应手驾驭文与论结合的讲读评价法,语言清晰,斟词酌句,生趣动人,意蕴盎然,其中既有唐传奇本身的魅力又有教师靠嘴夺人的功力,好的讲课不等于“满堂灌”,因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嘛。教文学的老师,逻辑思维也不可或缺,高屋建瓴立意深刻自然将课的节奏推至高潮。教师对唐传奇艺术特征的归纳——“精湛反复的细节描写;细腻精致的人物刻画;含蓄优美的情境渲染;明丽典雅的辞采文笔”娓娓道来时,我不由地观察了一下学生们,呵——好一派凝神屏息,含英咀华,餔糟啜漓。

写意人物头像画法——落墨,这是一节美术课。别以为艺术课教师上的课就一定有艺术,还得看把没把“功夫练到八年上”。执教者接近中年,那可就不是吃素的了,人家不怎么讲求图文与声情并茂,既不虚拟也不花哨,干脆实打实动了真格,外行人也不清楚这是写生还是写真,反正一位端庄的中年模特就在美术学院透明天花板教室里坐着,几个学生面前纸墨笔砚一应俱全拉开驾势。技能的学习有原型定向、操作、内化三个阶段,原型自然就是画者、笔墨和物象之意的艺术统一。首先落墨范例不可少,南派的、北派的、南北结合派的展示,启迪着学生的向性;接下来白石老人那句经典的“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和以线造型的“书法用笔见骨,变幻用笔显肉”写意要素强调,暗示着学生操作的提纲挈领;再就是眼、眉、鼻、嘴、耳、脖、发、脸及整体调整的落墨步骤具体细腻清晰明确,甚至解剖和绘画的关系,耳蜗在头发中的结构,花鸟技法的运用,笔墨之间的搭配等等,毫无保留的倾情泻出,跃然纸上。多媒体展示、亲历示范、恰当讲解和悉心指导学生具体掌握技巧浑然一体。当学生每人都跟随教师完成了一幅写意人物头像“拙作”时,老师也未就此“满意”,反倒嘱咐学生要眼高手高,因为“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出自《论语》),教书育人的中华文化之道真是拨云见日,醍醐灌顶,没齿难忘。

其它的课怎样呢?多姿多彩,各有千秋。法学课严丝合缝;双语课多学科信息充盈;税法与会计课贯穿实务干净利落;大学英语课活泼互动交流充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注重实用的理念与操作;线性规划的模型与图解课有深度启发;新闻评论课“时评,正在成为一种脑残文体”的思考题有趣;国际旅游与休闲市场课“我们是服务淑女与绅士的淑女与绅士”的理念时尚;中国共产党的辉煌业绩专题课如数家珍行云流水;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古筝现场伴奏烘托出的刚强气氛使女孩子们演练的武舞也更加壮美„„所有的课,亮点频频,不一而足。

正所谓,三尺耕耘,教海学无涯;后生可畏,杏坛有大乐。

第三篇:一个教育局长的听课手记

一个教育局长的听课手记

2006年09月13日 15时27分01秒 星期三

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升起了迷人的朝阳,但是沐浴在课改朝晖中的中小学教师的面庞上,依然流露出一些明显的犹豫、困惑、不安与焦虑:

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教师干什么?到底怎样“主导”为好?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课堂教学“教”什么,教学任务怎么完成?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集体教学怎么操作?

新课程评价怎么进行?课堂练习怎么设计?期中、期末考试怎么考,中考高考怎么考?

新课程美丽的教育设想给我们的课堂教学留下了一个个难以解读的悬念,数个难解之“结”。面对这样的问题,作为主管教学的局长,我今年秋季一头扎进这片曾经滋养我多年的邗江大地,听了几十节课。和教师们一道,虑其虑,乐其乐,在共同探索和不断成长的欢愉中努力发掘新课程中教育的真正底蕴。听课手记。

让学生在“超市”中自由选择这学期,我听的第一节课是邗江实验学校的语文课,夏元林。他教的是七年级语文第一课。让学生在新语文书中选择课文。经过举手表决,确定《智子疑邻》言。然后,老师让学生进行一系列选择:选择学习任务习一些什么东西?”选择学习方法序――“还有35分钟,我们怎样安排学习程序?题目,好吗?”选择教师行为我把这节课概括为“超市式权。学生相当于顾客,可以自由选择所喜欢的东西。学生对自己所喜欢的课文,会投入意想不到的精力与情感去学习。可能有教师会认为,学生选择了喜欢的课文,剩下那些不喜欢的课文怎么办?道理很简单,新课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有调查显示:国家级课改实验区78%的教师认为,调适;完全按照教材教的只占的课充分突出了学生的自由选择,充分展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课堂上始终洋溢着亲和力与感染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着亲密无间的多边活动。既有独立钻研,又有合作探究;既有学生自主,又有老师引导。教师由课堂中的主角转变为平等交流中的首席,由教学中的导师转变为合作学习中的伙伴。课后夏元林笑着问我:深怎么办?”我说:“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让学生在尽最大学力能够达到的区域内学习。如果超出最近发展区,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与调整。学生能够选择的事,教师绝不越俎代庖;教师应暗示启发。”

教学不能为教材所困

在一节三年级“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学生试算并说说是怎样想的。=2 50+2=52;(3)在头脑中列一个竖式,=8 60-8=52;(5)20×2其中不乏一些学习能力存在问题的学生的肯定。只是当一位学生提出书上的方法时,教师马上加了一句

夏老师一反老课程从第一篇课文教起的传统方式,――“你们要求我做什么事?”课型。教师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选择权,尊重学生的自主自己能够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不同程度的3.7%(《光明日报》40 6×2=”例如:用竖式算出1240+“笨”办法,形成了无于是零零整整地写下了一些执教者是这所学校的语文教师《塞翁失马》两则寓――“这两则寓言,我们应该学”选择学习程――“我们每人出一道好”

2003年6月19日B1版面)。夏老师

学生不会选择的事,一位女教师出示26×2,让(1)26+26=52;(2)25×2=50 1×226×2=52;(4)30×2=604×212=52(这是书上的方法)……尽管教师还是对每位学生的回答给予了“你说得真好!”并及时将

我们用什么方法完成这样的任务?”选择课堂作业――““我有一个困惑,想请教王局长。学生选择的内容过浅或过学生选择不当的事,教师应稍加调整;的数学课上,学生的想法很多,=

其方法板书在黑板的中央。当学生所有的意见发表完后,教师又问:“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此时学生一致同意书上的那种方法是最好的。教师面露喜色并及时小结:“这就是我们书上对这类题的解答方法。”

这位教师的教学体现了新课程教育理念,不局限书本上唯一的解题方法,而是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见,并对其一一作了肯定。学生在得到尊重的同时,潜能与个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和张扬。但是,还没有做到位,当学生回答出书本上的解法时,她紧接着就高度表扬“你回答得真好!”。实际上,这位老师潜意识中“书本至上”思想的还很严重;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学生对书本的依赖思想,容易抑制与扼杀学生创造的灵感。教材只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一个载体,教材中的习题只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例子;教学只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学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而不在于让学生的心智水准与教材同步。

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形式

一次评课会上,围绕一位老师开课时的小组合作,出现了争论,一说是耗时耗力,形式主义,一说是这种合作非常重要。

这一课是霍桥学校孔梅芳老师的一节阅读课,组。教学程序主要分四步:

(一)小组内分工自学(习任务各各不同);

(二)小组间同类交流(小组内同学下位,三个

重新组成一组,交流学习体会,D四个同学回到原来的座位,既当教师,又当学生)

疑,教师评分)。

我在评课时指出,合作学习是

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学习也不能得到落实;新课程改革也就无从谈起。合作学习如何避免形式主义,我提出三个原则:1.合作学习应以独立学习为基础。合作学习非常重要,但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孔老师先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的。2.合作学习应保证人人都得到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益。

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看似很热闹,越俎代庖讲授起来。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下去,结果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孔老师这节课,教师始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安排大组比赛活动,充分地体现了教师的最后我强调,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应该值得肯定。

所以一些教师一提到合作学习就有

习的指导,甚至拒绝对合作学习的组织。这是非常有害的。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他们学好学科课程,合作学习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并藉此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因而这种教学理论较之传统的教学理论更具情感色彩。当然,合作学习在突出达成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其他各类教学目标的达成。正如合作学习的研究者们所讲的那样:;

(三)小组内同学互教互学(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如果没有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与探究孔老师的课上,3.合作学习应有教师的正确的可是学生讨论才几分钟,“形式主义”的误解,而且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A、B、C

(四)大组间比赛(组与组互相质每个学生都有实实在在的任务,甚至几十秒,以致在实际教学中疏于对合作学48个同学分成12D前后座位四个同学学A、B、C、DA、B70年代中期至由于它在改善课无疑是正确”。现在有的课堂也教师就叫停,“主导”角色。C、孔老师把全班个小、同学解决学习难点)、;“主导由于一些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缘故,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所以说。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形式,也是实施新课改的内容。

高级学习是探究学习的一种方式

“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历史课上,学生完成这道习题感到困难。教师就直接把“原因”的一、二、三、四报给学生,让学生记下来背诵。课后执教教师也觉得不妥当,问我怎么办。我说:“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位年轻的历史老师问:“怎样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于是,我给他作也详细解说高级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答案都是很确定的,可以直接运用相关规律甚至直接套用推理规则,这类问题属于结构良好领域(well-struetured domains)的问题。与之相反,许多实际问题却常常没有什么规则和确定性,不能简单地套用原来的方法,而需要面对新问题,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分析与推演,这类问题则属于结构不良领域(ill-structued domains)

述与简单推理的知识,在测验中只要求他们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现出来(如背诵、填空、简单的练习题等)。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与之相反,对学习者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学习者把握好概念间的复杂联系,能够广泛而灵活地提取相关认知结构与认知经验,并且有效地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之中。

馈进而熟练掌握知识即可,知识,用此类方法,就无济于事。只能根据具体情境,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进行分析推演;而且不能仅仅以某一个概念原理为基础,应该通过多个概念原理以及大量的经验背景的共同作用而实现。前者叫初级学习,后者叫高级学习。

最好的学习是最匹配的学习。的界限,错误地把高级学习当作初级学习来指导学生。将复杂问题的结论直接提供给学生记忆、背诵,将适应结构不良领域的高级学习降低为初级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由此及彼,类比推演,在多次学习中逐步向广度扩展。将事物与复杂的背景联系在一起,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目标应该怎样设置

初冬季节,到一个重点中学听了一节英语写作评讲课。我虽然英语水平不高,但总觉得这位教师上课的头绪比较乱。课后我看了他的教案,发现教学目标出了问题。这个英语教师的作文教学目标是这样设置的:

生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上述教学目标至少存在三个问题。第一,目标定位不准,师的教授行为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不是对教师教授行为的描述。第二、教学容量太大,言表达的准确、连贯、得体

习”之类的动词给人模糊不清之感。课堂教学目标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用来导教、导学与导测的。含糊笼统的教学目标不利于这些功能的有效发挥,不利于明确教学任务,容易使教与学失去明确的参照标准,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

分析教学任务(目标确定后的教学思考)和指导与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带来很大的困难——从学生的起点能力到达这些学习结果之间究竟需要多少距离,应该经过哪几个阶段,其间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有哪些支持性条件等,都很难确定。教师和学生对这些问题心中无数,只能凭经验对学习结果进行估计,根本谈不上精确的测量。可是估计出来的结果与真实的学习结果往往大相径庭,更谈不上教与学的效度和信度。

后来,我与这位英语教师修改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要求,2、本次作文书写比以前整洁,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对于学习者来说,学生要掌握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比如记忆历史年代与历史事件等。而要掌握结构不良领域的可是,这位历史教师混淆了高级学习与初级学习之间

3、掌握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得体。教学目标是对受教对象学习行为的具体陈述,而”,是不现实的。

31、理解英语作文书写的基本要求,“目标第三、“目标主要通过练习和反“目标2”3”要求学生一节课就目标3”模糊笼统。“理解”“学习

1、口述英语作文书写的基本

2、培养学培养”是教“掌握语“理解”“学的问题。只是一些识记复中的“1”“”等要求,给教师、本次文章的语病比上一次少。

这样的目标设置,具备可观察性、可检测性和可操作性。

亟待建立新课型

听了几十节课之后,发现有教师喜欢把一些时新的教学方法全都集中到一节课中来。有一个音乐教师,既让学生自由选择,又让学生分组合作,又让学生作主题报告,还让学生进行小品表演。一节课的就像一个大杂烩。像这样下去,会把新课程改革引入歧途。因此,我在这里呼吁教育界,课程改革应当尽快建立新课型,让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匹配的课型。新课型有哪些呢?邗江区公道二中与公道中心小学开了一个好头,他们建立的新课型主要有超市式、切块拼合式(上文所说的小组合作学习)、记者招待会式、读书报告式、师徒式、随机进入式、抛锚式、表演式,等等。建立新课型,形成新常模,有待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与扎实运行。

第四篇:—位高三教师的手记

我的一天

——位高三教师的手记

湖北省天门中学 刘薇薇

6:00,闹钟准时响起,虽然铃声是我最爱的音乐,但这个时候听在耳里没有一丝愉悦,按下闹钟,想多睡两分钟,被闹钟吵醒的爱人推了推我,嘟哝着“别迟到了”,我翻身起床,睡眼蒙眬地穿衣、梳洗。6:30走出家门,冷风迎风吹来,不由自主地缩起了脖子,大地尚未醒来,月亮仍然在头顶挂着,冬日的月亮总是在太阳渐渐上升之后才依依不舍地隐退。

所幸学校和家仅有一街之遥,我很快步行到学校,6:40进教室,明亮的灯光下,六十多个学生正在放声朗读着英语或者生物,看到我走进教室,他们迅速收起手里的课本,拿出语文课本,开始按前一天我布置的任务复习,黑板旁是鲜艳的红色纸板做成的高考倒计时牌,此刻正清晰地写着“距离高考,110天”。

7:15,早自习结束,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到食堂进餐,距离上课只有半个小时,刚刚空空的食堂挤满了进餐的学生,每个窗口前都排起了长队。我迅速吃完早餐,整理好上课需要的课本和教案,等到上课铃声的响起。

冬天的教室总是很暖和,密不透风的教室让人昏昏欲睡,我使出浑身解数逗乐学生,希望他们能保持高昂的情绪,前排成绩好的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我,跟随我的讲解时而点头时而皱眉,这是有机会上好大学的学生,面对跳动的倒计时牌,他们摩肩擦掌、跃跃欲试。教室后排有几个总也推不醒的学生,趴在桌上无视我的存在,几个月前我还逐一和他们谈话,希望他们能坚持到底,让他们不求最好但求对得起自己,谈话的收效甚微,面对一蹶不振的成绩和越来越少的时间,他们开始放弃,上课睡觉、不完成作业,甚至不参加考试。我心里暗暗着急:已经放弃了自己的他们,该如何迈进高考考场?

9:15,结束两节课的我走出教室,一个男生追出来,用焦虑的声音问我关于诗歌鉴赏应该怎样解答,这是两个月前刚刚复习过的知识点,当时他掌握得很好,现在,高考越来越近,他却面对题目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我耐心地给他讲解,直到他恍然大悟。高考的压力开始真实地反应在学生身上,这种压力谁也逃不掉,我真切地感觉到学生的变化,随着高考的临近,我也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十多年前面临高考时的青春期的自己。

下午还有另外一个班的两节课,我在办公室整理自己的复习备考笔记,办公室很安静,偶尔的谈话都是围绕着复习展开,老师们伏案写着什么,担任班主任的同事桌面上用红笔分析过的成绩单很醒目地占据着最显眼的位置,每个学生的名字后面都有批注以及成绩的波动情况,厚厚的资料堆满了办公桌,镜片后面的眼睛布满红血丝,作为班主任的他们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一点才能休息,辛苦可想而知。我扭头看了一眼窗台上的吊兰,翠绿的叶子充满生机,给沉寂的办公室带来了一点活力,这盆吊兰是教师节的时候学生送给我的,当时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教师节快乐”,年轻的脸像绽放在春日下的花,转眼五个月过去了,还是那张张年轻的脸,但已经写满了疲惫,笑容越来越少地出现在他们脸上,我想,或许,这就是成长。是啊,成长的阵痛谁没有经历过呢?

吃过午饭,马马虎虎休息了一下,我走进了所带的另一个班,再次重复早上的教学过程。虽然单调,但因为面对的学生不一样,我仍然在单调的教学中找到了快乐,年复一年的生活教会了我怎样找到人生的价值,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能感受到青春的希望和生命的搏动。或许一百多天后,他们将永远不再出现在我的世界里,但他们带给我的那么多难忘的日子,一个个堆砌成了我的人生,叫我怎么能轻易忘怀,又怎么能不常怀感恩?

17:00,下班回家。爸爸已经将上小学的儿子和上幼儿园的女儿接回来了,并开始辅导功课。妈妈在厨房准备晚餐。我很感谢家里的老人,家务活基本上不用我操心,因为爸爸妈妈曾经是教师,所以孩子的功课也让我省心了不少。太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有时候自己也会感觉对不起家人,可是,在学生如此重要的时刻,作为老师的我和我的同事们都毫不犹豫地投入全心在事业上,这或许就是教师的本能,谈不上伟大却的确让人肃然起敬。

吃完饭,接到一个学生的电话,是我曾经带过的学生,因为去年高考失利选择了复读,很乖巧的一个女生,逢年过节都会给我发短信问候,电话里她的声音很低沉,有很重的鼻音,好像刚刚哭过,她说自己这次摸底考试考得不理想,感觉越来越不自信了。我在电话里安慰了她几句,让她在办公室等我,我想跟她谈谈。儿子和女儿拉着我的手让我陪他们玩电动小汽车,我告诉他们,妈妈有事得到学校去一下,孩子们很懂事地点点头,叮嘱我早点回来,亲亲宝贝们的小脸,我走出了家门。

20:00,结束了与学生的谈话,看着她自信的步伐,我由衷地松了一口气,希望一百多天后她能自信地走进高考的考场,迎接她第二场也是不容有失的一场厮杀。

回到家已经是华灯初上,忙碌了一天的爱人也回家了,我们简单地交流了一下今天的心情,洗漱完毕,时钟已指向了21:00,孩子们已经跟爷爷奶奶上床睡了。就着床头的灯光看了几页《一片阳光》,我最喜欢的林徽因的作品集,瞌睡涌上来了,关上灯,闭上眼睛,觉得真的很累,我想,距离高考110天的学生们,更累吧。

终于结束了,我的一天。

第五篇:高三地理听课总结

地理学科听课总结

通过本次听课,我收获很大,也思考了很多。

毛云霞老师《地球上大气》复习串讲方式给了我很深的印象,首先是上课前精心画在黑板上的蝴蝶吊足了学生和听课老师的胃口,起到了很好的提升课堂兴趣的效果,其次是课堂上学生研究探讨的气氛异常活跃,真正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学生在黑板上对知识点的总结程度非常到位,因为124班的学生基础较差,虽然是看着课堂笔记总结,但在很短的时间内能把这样复杂繁多的知识点总结的头头是道也是很不容易的,这充分体现了毛老师课堂比较高的效率。

通过毛老师的这堂课,我发现及时的让学生参与课堂,主导课堂的重要性,只有学生真正的掌握了知识点,真正的落实到了自己的脑中才是我们教学的成功,这也是毛老师课堂上主抓落实的闪光点所在。当然,这堂课上基本上都是知识点串讲和学生总结,对于检测环节的完成情况只能放到课下或自习上了,对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在这节课上我们是没有时间去完成的,这可能就是这节课唯一的不算不足的不足了。

杜翠霞老师《大气部分——气候类型的判读》一节课上的教案设计让人眼前一亮,因为气候类型的判读在高中地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节,它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地理高考成绩,在这节教案中,杜翠霞老师不仅总结出了气候判读的常用不常用的三种方法,而且对每一种方法中的题型都做了详细的分类和相关练习,使学生在课堂上即学即练,巩固了学习方法,只要掌握深刻,那么所有的气候类型题都将不在话下。

但这堂课由于涉及到的题型较多,练习时间过多,导致了课堂时间比较紧张,自然就会忽略学生的探究、落实环节,从而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效率不是太高。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因此,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

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教师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我们被动的辅导,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产生影响的机会。

基于这样的要求,通过听课我觉得我们高三复习课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更好的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状,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针对我们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现状,我们教师在复习知识点时一定要做到细致、细致、再细致,甚至比上新课时还要细致,并一定要要学生理解知识点的产生过程和机理,特别是地球运动和大气部分,学生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一定要建立起来。

3.练习题要侧重于基础练习和历年高考题,题可以少,但一定要精,而且在讲解练习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解题方法与技巧的灌输,要做到“授之于渔”。而且讲解练习题时要能用学生就用学生,因为学生思维比较接近,并有利于学生自己加深理解。

4.对于知识点的记忆要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体系图,达到自己能够独立构筑知识体系图的程度。

5.认真完成每次得满分过关作业,对于一些经典练习题要让学生反复训练,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总之要让学生真正的做一道题顶一道题,突破难点、重点。并能举一反三。

总之,地理学科基本的教学模式就是:知识点讲解——学生记忆——构筑知识体系图——做题训练——习题讲解——旧题再训练——讨论突破难点。

另外,本次讲课两个人我们学科的教师不论有没有课都能做到全听全评,无一旷课现象发生。

高三地理学科组

2011.11.4

下载高三听课手记之二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听课手记之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听课及评课感想

    高三听课及评课感想这是一堂复习课,作为毕业班的复习课我们应该坚持快节奏、大容量、上难度的原则。而这节课刘老师没有做到位,具体问题如下: 1 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老师领读是......

    高三化学课听课感受[大全五篇]

    高三化学课调研报告 林东一中 刘东超 听了几节化学老师的调研课,几节课都很值得我学习和回味,教师的优秀课堂教学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与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进行了......

    高三听课及评课感想

    高三听课及评课感想这是一堂复习课,作为毕业班的复习课我们应该坚持快节奏、大容量、上难度的原则。而这节课刘老师没有做到位,具体问题如下:1 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老师领读是没......

    家访手记

    一颗真心孕育出教育奇迹 ——石井铺乡小学教师家访手记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和谐的教育,要想把学生培育成才更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我从教三十多年来,长......

    家访手记

    家访手记 为贯彻落实“家校勤互动,师生共成长”的先进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家校互动在学生健康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努力营造学生快乐成长的和谐环境,近日,我校组织开展了主题为“万名......

    家访手记

    家访手记 张金玲 周六下午两点过一点,天灰蒙蒙的,还伴着略带凉意的秋风,我和老公骑摩托车前去家访。我们的目的地是黄家畈,摩托顺着公路疾驰,路边的田野,因秋收已过,呈现出一片衰......

    家访手记

    家访是一种“幸福” 李良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来我家,面对着面好尴尬;一会烟,一会茶,一提表现就害怕,脸红气短心直跳。这是10月份的一轮家访给我的深刻体会。老师不愿家访,学生怕......

    家访手记

    中班家访手记 这些年的风风雨雨,让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甘甜;这些年的不断探索,更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