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的调研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是要靠农民自己努力。实践表明,农村大部分普通农民承担风险的心理与经济能力较弱,在没有他们眼见为实的成功经验与收获把握前,他们一般不轻易投入资源(资金与土地等)进行尝试。讨教与效仿邻里,是农民简单、实用、有效的学习机制。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一批像吴仁宝、王乐义这样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
力强的带头人。他们的经验切合农村的实际,容易为农民所接受,可以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他们熟悉村情民情,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望,能够较好地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次调研从8月底开始到10月下旬,3个调研组分别采取了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翻阅资料等方法,对各镇(街道)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做法,以及对区里加强新农村带头人建设的意见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整理和分析,形成如下报告。
一、关于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带头”的意思是:首先行动起来带动别人。那么,“带头人”就是首先行动起来带动别人的人。照此类推,“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就是首先行动起来带动别人建设新农村的人。从我省新农村建设优秀带头人评选对象上分析,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主要包括三类群体:即基层组织的带头人、现代农业的带头人、农村公共事业的带头人。根据我们的调研分析,**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主要包括三类人员。
——村干部,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村委员会主任,他们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在团结带领农村广大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上起到主要的带头作用。
——农村实用人才,包括农村的致富能手、农业技术人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骨干农民、农民企业家、能工巧匠等,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至关重要。
——农村民间组织负责人。如老协、侨联、宗教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负责人等,这些人在农村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各自的线上起组织、带头作用,对于农村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建设起较大作用。
这些人在农村各项建设活动中都能起到一定的带头示范作用,都可称得上农村“带头人”。但根据目前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离开农村基层组织(村两委),新农村建设无疑等于纸上谈兵,而且党和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都是通过农村基层组织得以贯彻落实的。因此,农村基层组织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广大村干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要成为团结带领农村广大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是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的核心人员。
二、现状与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基本做法
据初步统计,**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现有4781人,其中村干部1466人、农村实用人才835人、各种民间组织负责人367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区加强新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是:
1.建立了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一是全面落实村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实行分级培训责任制,区级负责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培训,每年每人的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镇(街道)级负责其他村干部的培训,每年每人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鼓励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有计划地组织年轻村居干部参加农函大、电大和党校函授班等接受学历教育,区财政予以经费补助。二是建立村居干部报酬保障机制。对经济薄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基础性报酬由区财政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每年镇里也拿出部分资金给予补助,一年可以拿到3000元左右的补助。同时区里建立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由区、镇(街道)、村、个人四方联合筹资投保,做到应保尽保,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目前,**区已累计投保416万元,投保1.2万多人次。三是出台了村级正职离任干部定期补助制度,对担任村级正职累计时间在十年以上的离任村干部,享受定期补助金额每人每月100元。四是完善从优秀村干部中录用公务员等制度。几年来,安置到镇属企事业单位的村干部近100人,其中有7人录用为公务员,走上了镇(街道)领导岗位。五是设立村干部保障激励专项经费。专项经费列入每年财政预算,主要用于村居干部的教育培训、报酬补助、离职定补、困难补助、体检、健康疗养、先进表彰等。今年已为全区近500名村主要干部开展了健康体检,还组织了30多名优秀村干部到长江三峡、云南等地进行健康疗养。
2.加强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了农业技术专业队伍建设。农业技术研究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逐渐壮大。全区11个
事业单位中,共有农业技术人员47名。全区13个镇街道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包括农林特产和技术畜牧兽医、农业机械、经营管理及其他专业农业技术人员的镇(街道)农技综合服务站,共有编制178名,现有人员159名。此外,**区省级农业示范园的建立,也吸引了一批学历层次高、经验丰富、技能娴熟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使农业人才队伍出现了良好的发展趋
势。二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积极完成专业农民生产技能培训,全区已有1.7万农民接受“绿色证书”培训,其中有1.3万人获得“绿色证书”。三是加强科技帮扶。启动“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对农业的帮扶,下派农村指导员到茶山的杨梅生产基地、丽岙的花卉种植基地、泽雅的高山蔬菜生产基地等富民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和推广。下派了30名科技特派员到村办企业,乡镇企业,帮助解决技术难题,提升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通过抓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区农业科技取得了明显进步,大批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如优质高产早汕稻、轻型栽培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大栅杨梅技术、无核瓯柑技术、花卉种植技术逐步得到推广,畜禽良种化程度和饲养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使农业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过渡。
3.发挥了民间组织负责人的积极作用。目前,全区有登记的农村民间组织共295家,其中村级老人协会251家,宗教协会6家,各类侨联协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近几年,通过发挥民间组织的独特优势,在政府缺位的地方发挥“粘合剂”和“润滑剂”的作用,尤其在满足弱势群体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带动了农民增收。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1家,其中有5家专业合作社(协会)被评为市示范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涉及畜禽、蔬菜、瓜果、水产、“农家乐”等行业,入社农户社员达979户,基地面积23450亩,带动农户6965户。二是引导侨联等组织在公益事业建设和社会救助中发挥作用。如丽岙镇发挥侨联作用,引导发动广大华侨为家乡建设服务,近几年丽岙华侨在学校建设、自来水、电影院、道路、桥梁、文化活动场所等家乡公益事业建设上作出了巨大贡献,总捐资达6000多万元。景山街道太清宫主持卢阿光热心公益事业,设立了温州市首个以慈善命名的救助基金——“**区太清宫慈善救助基金”,近几年太青宫已向社会捐资1300万元。三是引导老人协会开展“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活动。各地老人协会普遍建成了老人活动中心,开展各类文娱活动,许多村老人协会还筹措资金,建设协会物业,利用物业出租金发放老人生活补助金。
(二)存在的问题
1.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四不”问题。
一是矛盾面广,工作待遇差,村干部不想当。当前,个别村各种矛盾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村干部处于各种矛盾的交织点上,工作中有时不仅得不到理解和支持,而且还会受到人身攻击和安全威胁。由于村干部的待遇差(2006年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年平均工资1.6万元),且有不少村干部工资长期拿不全、拿不到,有时还得牺牲个人的一些利益,因此,对继续当“村官”缺乏动力,萌生“去意”。据统计,这一届已有30多名村干部主动辞职,离开工作岗位。
二是工作任务重,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不好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都是硬指标,半点马虎不得。然而许多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举步维艰。村干部无钱为群众办事,无力为群众提供服务,致使村干部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截止2006年底,全区251个行政村中,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尚有80个,占总村数的31.9%;年收入在1-5万元的村44个,占总村数的17.5%,两项相加共占总村数的49.4%。
三是整体素质不高,明哲保身,村干部不会当。在当前面临换届的关键时期,个别村干部到了未换届己“涣心”的地步。有些村干部认为村级换届只有几个月了,下届能否当选还不知道,一些还想干一届的村干部乐于做太平官,怕得罪选民,片面认为只要人缘好,选举就能得高票,工作无所事事。还有些村干部自觉连任希望渺茫,对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采取小事慢半拍、大事一再拖延的态度,等待观望,推卸责任。
四是人才大量外流,后备干部缺乏,村干部没人当。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管理的青年和能人转向市区发展,并在市区安家落户。而农村大学生毕业后,为了个人的更好发展,都不愿回到农村,造成一些地方出现村干部难培养、难选拔,选拔农村后备干部的余地越来越小,队伍建设后继乏人。据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重点村排查统计,有12个村这方面问题特别突出。
2.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三缺”问题。
一是农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缺有效机制。首先,在农业局、农办、科协等部门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机构重复、力量分散的情形,组织创新滞后。其次,镇(街道)农技站行政上受镇、街道领导,业务上接受区农业部门的指导,实行双重管理体制,许多街道农技人员围着行政工作转,负责“包村”、计划生育等工作,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难以展开,直接影响农业人才发挥作用和成长。再次,在编不在岗的情况严重。全区农技综合服务站在岗人员159名中在编不在岗的73名,占45.91%。35岁以下的有96名,但其中从事非农技术的达63名,占该年龄段的55.63%。一些非农技人员通过各种关系充塞农业事业单位,非专业人员占许多编制,而这部分人大部分缺乏专业知识,整天无所事事,严重影响了农技人员的积极性。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缺有效渠道。此次参与问卷的56人中,通过农业职业学校培训的只有3人,有53人是自学或者其他途径成才,占94.6%;只有15人提出专门培训的要求。在已工作10年左右的农技人员中,80%以上几乎没有接受过培训。目前**区的农村人才培养没有一个长期有效的在职培训机制,人才培养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强制措施,人才培养存在短期行为。比如“强农富民送科技”活动仅在重点镇(街道)或重点村展开,分散的广大农民难以分享到“科技”大餐,而且这些活动就如“科技培训月”里的一阵风,没有形成“细水长流”般的长期广泛的“强农富民送科技”活动。
三是高素质农业人才缺。区级农业事业单位101名工作人员中,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仅有5人,中级技术职务的仅为24人,两者仅占28.7%;镇(街道)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农业实用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仅有16名,占10.6%;在年龄结构方面,例如,现有粮油技术人员超过50岁7名,占该专业的总人数的63.64%。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56名农业实用技术人才中,只有16名具有技术职称,占28.6%,具有高级职称的只有寥寥数人。
3.民间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存在“两无”问题。一是无监督管理。目前,民政部门只负责民间组织登记备案,没有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同时,按照已颁布的相关法规,民间组织的准入门槛又较高,加之繁琐的双重管理体制,许多农村民间组织还存在主体资格不合法、非法执业、无照经营等现象,如老人协会。许多农村组织章程名存实亡,部分组织甚至没有章程,内部重大事情被负责人一手掌握,普通会员民主监督乏力。二是无引导教育。民间组织负责人教育培训工作没有归口部门,几乎是一片空白。许多民间组织的负责人存在政治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存在违规违法行为,影响了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信誉度。比如,南白象某村老人协会非法集资建违章建筑,执法部门进行强制拆除时,还与执法人员发生冲突,打伤执法人员,砸毁挖掘机,纠集村民上路堵塞道路,致使温州市区南向交通堵塞近三小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三、对策和建议
(一)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加强村级组织班子建设
1、搞好换届工作,选举好村干部队伍。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不仅事关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贯彻执行,事关各级党委、政府任期目标的实现,更是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坚持“四个推进”,扎实做好选举工作。坚持落实责任、层层推进,注重强调责任层层落实、人人落实、项项落实,切实做到分级推进、层层推进。坚持统一思想、规范推进,真正把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结合、落到实处。坚持一村一策、科学推进,按照“分类指导、一村一策”的原则,因村制宜搞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坚持抓住重点、有效推进,重点是抓财务清理和组织整顿,严把村民代表推选等七个关键环节。
2、落实“三真”要求,建设好村干部队伍。要全面推行村干部岗位培训,积极鼓励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不断加强村干部实践能力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科学考核村干部工作的目标管理机制,推行村主要负责人承诺制,实行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制度。逐年增加村干部保障激励专项经费,完善村干部报酬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村干部保险机制和离职补助制度,加大从村干部中录用公务员力度等。要启动“帮扶工程”,采取区直部门帮、镇(街道)帮、经济强村帮、骨干企业帮等多种形式,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倾斜、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帮扶等多种方式,为村干部创业引好路,铺好道。
3、完善组织运行机制,保护好村干部队伍。一些村干部当不好,甚至出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组织运行机制不完善。这好比一条公路建好后,还要建设好栏杆,画好行车道,设置好路标,以此来保证行车安全。为此,必须要进一步完善落实村级组织运行机制,保护好村干部队伍。要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强化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完善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用规范的制度对会议组织形式、决策范围、决策程序作出具体明确的界定。要理顺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在坚持村党支部对村民自治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坚持实行村民自治不动摇的基础上,通过建章立制明确村级组织之间的工作关系,规范村务运作原则,减少工作矛盾。要加强民主监督,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明确公开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做到内容、时间、形式、制度“四统一”,突出解决不公开、假公开、公开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建立群众咨询事项调查整改及回复机制,把接受监督和改进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健全以民主选举、民主评议干部、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机制,加速推进基层民主化进程。
(二)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使用和考核激励机制
1、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是保持人才竞争优势的需要。要逐步建立农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管理体系。教育培训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长期与短期结合,在岗与脱产并举。要通过攻读学位、研修、进修等方式促进年轻科技人员提高学历层次,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开发等形式学习引进先进技术,了解掌握国内外农业科技最新发展动态。要充分发挥中老年专家的作用,建立师承制度,由学术和技术水平高的、责任心强的中老年专家,采取“一带一”等形式对年青农业技术人才进行定向指导和培养。要通过政治理论思想学习研讨,提高农业技术人才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2、推进基层农业推广机构改革。按照省市统一部署,适时进行镇、街道农业推广网络改革,理顺镇、街道农业服务站和镇(街道)、业务主管单位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的权和责,从而按照政事分开原则,变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直接、微观管理为间接、宏观管理。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完善聘用制度,竞争上岗制度、激励制度,营造农业人才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
3、合理造就人才和人力资源整合优势。要抓住一个关键,即实现职业技能技术专业四位一体,特别要把技工学校和农函大办出一个特色来。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善于发现队伍中的优秀人才,政治上给待遇、给荣誉、经济上给政策,给奖励、工作上给技术、给鼓励。要逐步推进城市化进程,职业技工技能教育,应该面向城市化,面向国际化,面向未来,在“三农”中立有落脚点。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实用技术人员。
4、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区地处温州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腹地,区委提出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战略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势必要选择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造就人才。按照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市场运作、服务先导的十六方针,思想观念要围着市场转,学校要围着企业办,工作围着中心干的办学特点,真正做大技工,做强技术,做优技校,做足后备人才的培育,认真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
(三)切实加强民间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
党的社会工作部门和民政部门要将民间组织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工作范畴,切实加强民间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开展民间组织专职工作人员职业化培训,探索民间组织负责人执证上岗制,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和交流观摩等方式,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要加强民间组织负责人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教育工作,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强依法开展活动的意识和规范运作的能力,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民间组织管理骨干队伍,从而促进整个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四)加强村级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1、明确责任主体。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引起镇(街道)党委和村党组织的重视,落实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
2、增强吸引力。镇(街道)要结合各自实际,着力引导广大农村干部尤其是青年党团员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多种形式,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发家致富、实现理想不只是外出打工一条路。比如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搞活物业经营,实施农业产业化等,使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走好特色发展之路,努力创造有利于后备干部成长的环境氛围。
3、规范选拔程序。要扩大“选”的范围,按形势发展要求和班子实际需要,把致富能手、站所工作人员、复退军人、回乡学生、企业骨干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遴选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来。要落实“推”的办法,根据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两个基本条件和年龄40岁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两个参考条件,指导基层组织根据班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发放表格或召开村民会议的形式,广纳意见,推出群众满意的后备干部。
4、多种方式培养。要以镇(街道)党校为基地,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觉悟和驾驭村级工作的能力。要以乡镇站所为基地,进行挂职培训,让村级后备干部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社会、参加实践,提高科技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要以村级日常工作为阵地,主动交任务、压担子,为后备干部打造锻炼平台,加快成长步伐。
第二篇:2011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2011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吴立新 立足创新为低收入农户创业增收喜获“金牛奖” 2012年1月6日晚上8点,2011第六届浙江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评选揭晓,颁奖典礼在浙江广电集团800平米演播厅隆重举行,浙江省、仙居县、仙绿土鸡蛋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立新荣获2011“金牛奖”。吴立新他借鸡生蛋打开了绿色农产品市场的大门,他用残障之躯带领低收入农户创业增收奔小康,闯出了一片希望的新天地,他用坚实的脚步走出了一条精彩的人生路。虽然他的名字可能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曾熟悉。但是他身处农村的最基层,几十年扎根在田间地头,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赤诚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让人感到可亲可敬、、、、、、2003年吴立新的合作社自创建以来,养殖规模逐年扩大,社员由成立初期119户,扩展为现有社员1500户(其中残疾人73户),2007——2011年、以合作社为龙头带动低收入农户创业增收。年饲养土鸡20余万羽、产土鸡蛋150吨、销售收入达1500余万元,社员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2008年以来,合作社先后荣获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和国家绿色农产品认证。被评为“省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浙江省扶贫示范基地”、“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仙绿合作社理事长吴立新被台州市委授予“台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0年又被省政府授予“浙江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11年被推选为台州市人大代表。同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好人榜” 诚实守信十大好人之一。
身残志坚乐于助人,立足创新为乡邻。吴立新用艰辛、诚信、真情为自己书写了一段传奇而荣耀的人生历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科学发展观和学习型党组织的忠实实践者。
2012年1月8日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采访提纲
富民领头雁率众奔小康
访BB区南海办事处周湾村党支部书记XXX
第一章凝聚民心思发展
1、X书记自从你担任周湾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你个人获得了哪些荣誉,周湾村获得了哪些荣誉,你是怎样看待这些荣誉的?
2、你是“AA省十大农民标兵”、“AA省新农村建设优秀新闻人物”,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是怎样认识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你认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应该体现在什么地方?
3、自从你担任周湾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凝聚民心思发展是你坚定的思想理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您做人的真实写照,作为省、市、区优秀共产党员,你对实践“三个代表”一心为民谋福祉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章艰苦奋斗渡难关
1、X书记你是土生土长的周湾人,你的上辈又曾是咱们村的老书记,你又是咱村新的领导人,在你的记忆中和从父辈口中听到的周湾村,过去是个什么样子的?
2、你是99年但任周湾村党支部书记的,在你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周湾村的经济状况和村容村貌是什么样子的?
3、“路在人走,事在人为,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周湾村再也经起折腾了,不改变周湾村的面貌我誓不为人”,这是你当着全村党员干部立下的军令状和誓言,也是这几年来激励你不断奋斗的精神支柱,你立下这些誓言后,你心里是个什么样的想法?
4、务实不服输,创新求发展,是你上任以后带领支部一班人进行创业奋斗的思路,在实践这一思路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阻碍和困难?
5、在你的带领下,周湾村村民逐步摆脱了贫困生活,开始走向了富裕,但你并没有满足,并琢磨着怎样实现周湾村走“工、农、商”相结合的强村富民之路,实现这“工、农、商”相结合的强村富民之路,你和班子成员是怎样带领村民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第三章真抓实干求发展
1、X书记,众所周知咱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你认为周湾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是不是也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2、X书记,周湾村虽说是BB区的近郊村,但过去这里是全市出了名的人扛自行车,光脚走泥路,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而现如今咱村是道路平坦,村容村貌整洁,在改变村容村貌方面,你和村两委班子人员是怎样刻服种种困难使周湾村村容村貌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3、X书记听说在你刚上任的时候,村里财务混乱,该收的收不回来,干部有情绪,群众有意见,因此造成工作推不动,周湾村的经济发展止步不前,对此你和村委班子成员是怎样做的?对全村帐务进行清理核算并解决这些难题的?
4、在理顺了财务程序,周湾村工作向前发展后,为解决村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你果断提出了对周湾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使村民终于尝到了高效特色农业的甜头,而根据当时的实际村民眼光和素质还远远看不到这一发展好处,因此在你带领村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有没有遇到阻力?是什么原因让你毫不动摇的坚持下去的?
5、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是你带领周湾村发展的重要思路之一,也是你孜孜不倦追求的发展方向,你是怎样把国家大型企业引进周湾村的当时你又是怎么想的?
6、由于蓝天集团在周湾村的安家落户,为周湾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发展活力,在咱们村的发展史上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已经有了这么好的经济发展实力,据班子其他成员讲,你当时并没有沾沾自喜满足现状,你这时是怎么想的?
7、由于企业的大量入驻,也为周湾村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商机,你是如何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带领周湾村走集体致富的道路的?
第四章稳定发展促和谐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作为周湾村的领头雁,是怎样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不断提高周湾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
2、在周湾村民家家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后,在这时期你又提出物质文明上去了,但精神文明也应该跟上去,你是怎样在发
展周湾村经济的同时,把周湾村变成“省级文明村”、“省级先进基层党校”的?
3、X书记关心教育事业是你多年来不变的思想,你常说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更是咱周湾村的事,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过去周湾村之所以贫穷,就是因为教育跟不上,为此你是怎样抓好周湾村的教育事业的并使周湾村的教育工作一跃成为全区“双级”先进教育示范基地的?
4、近年来,周湾村如何进行公益事业和乡风文明建设的,村民是如何评价的?
第五章抓组织建设强基础保证
1、X书记,自你担任咱村支部书记以来,你是如何抓好咱村组织建设和班子建设的?
2、X书记据说在咱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事例很多,请你举例谈谈咱村党员干部是怎样做好表率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
3、X书记你常说作为一名村干部不能光想着自己富,让全村村民共同富才是真本事,对此你是怎么做的?
4、X书记作为市级科技兴国带头人,市级双强党支部书记,在今后的工作中,你是怎样想的?作为BB区人大代表的你,在今后的工作中,你准备采取哪些形式参政议政,为民谋福?
5、X书记,据说为了真正发挥好咱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作用,你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开展“换脑工程”,有效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党性和干事创业的精神,你是采取哪些形式开展工作的?你当时为什么有这种想法的?
第六章信心十足绘蓝图
1、X书记如今的周湾村真正走上了文明富裕的道路,这是你上任十余年来,带领全村村民走出的一条康庄大道,这十余年来,你都积累了哪些成功的经验?
2、面对鲜花、赞誉、掌声我们知道你并没有陶醉,你正带领周湾村群众谋划着下一步的发展蓝图,请你谈一下具体的周湾村今后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是什么?你将采取哪些措施,有哪些新的想法?
第四篇:建设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建设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王娟
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关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近年来,江苏省响水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积极实施“农村党建富民”工程,切实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扩大来源,优化结构。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选好配好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关键。响水县科学设定选人用人标准,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采用竞争上岗、公推直选方式,拓宽选人视野,大力选用有见识、思路宽、善致富、讲奉献的村党组织带头人。同时,从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和县乡机关、事业单位中挑选能力强、头脑活、经验多的干部任村党组织书记,优化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
教育培训,提升素质。教育培训是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基本途径。响水县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对村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在无锡市华西村建立农村现代化建设培训基地,与苏州大学合作建立村干部创业富民调研实践基地,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依托县农干校、党校、职业中学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本地培训资源,开展种植、养殖、加工、营销等实用技术培训,并组织县乡专业技术人员与村干部结对,为村干部配备“创业助理”。
搭建平台,带民致富。带民致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响水县在村干部中开展以“带头创业、助民创业、引凤创业”为主要内容的“双学三创业”竞赛活动,在大学生“村官”中开展培植“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创业富民活动,积极引导和鼓励村干部兴办农业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基地,参与招商引资,创办
专业经济合作社或协会,培植“党建富民”示范点。为有效统筹城乡党建资源,选派16名县直机关主要负责人兼任示范村指导员,组织机关党组织挂钩村党组织、机关党员结对贫困户,助推农村党组织带民致富。
激励保障,增添动力。建立健全考核、激励、保障机制,才能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响水县按照“一定三有”(定职责目标,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思路,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在考核机制上,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届期和“双学”目标承诺和实绩考核,把招商引资、集体积累、农民人均收入、劳动力转移、发展特色产业等富民指标作为目标承诺的主要内容;在激励机制上,为拓宽村党组织书记的政治“出路”,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村居党组织书记目标考核激励保障机制的实施办法》,每年评选表彰“十佳村居党组织书记”,连续三年当选“十佳”者可以安排到乡镇事业单位任职,特别优秀者可以提拔为乡镇干部;在保障机制上,把村党组织书记的基本报酬和考核报酬落实到位,并建立逐年增长机制。(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响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第五篇:关于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的调研报告(精选)
关于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乡镇:顺场乡 拟稿:陈继操 审稿:李昌鼎 复核:柏卺江
关于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同步小康建设的稳步推进,在新农村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涌现了大批敢于创业、不怕艰难、相信科学、勤劳致富的优秀农民。这些人当中,有的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了特色种、养殖业,有的通过努力开辟了特色农产品市场,全力打造我乡农副产品特色特色品牌。他们通过内引外联,壮大了生产规模,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通过技术培训,提升了农、牧业生产水平。在他们的带动下,我乡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为进一步加强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根据水城政研﹝2013﹞6号文件要求,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组织队伍,对我乡致富带头人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经过统计、梳理,我乡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切实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各行各业带头人共计53人。其中,发展种植业的22人,发展养殖业的22人,发展加工业的6人,经营业3人。调查结果显示,以上产业目前发展状况良好,共计带动致富人数达186人,解决就业659人,预计年产值达1091万元。
二、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在同步小康建设中的作用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致富带头人在减少农业结构调整盲目性、促进农产品交流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为本地的特色产业打开了销路,通过他们的价格引导,减少和避免了“谷贱伤农”等挫伤农民积极性的现象,同时也为市场所需的农副产品开辟了新的生产基地,引进了适销对路的种植、养殖品种,使农民有了新的致富途径,从而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顺场乡洗脚沟村岩脚组村民黄顺友从事太子参种植,他向洗脚沟村民委员会流转了30余亩土地种植了太子参,积极到外地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并将这些技术和方法无偿传授给周边农户,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周边农户尝到了甜头,纷纷种植太子参。目前,洗脚沟村太子参种植已初具规模,每种植户平均年产值约达20万元。这些致富带头人给农民在技术和信息上提供了帮助,降低了农民转产的风险,加速了特色经济的形成。
2、传播致富新观念,带动农户共发展。农村致富带头人都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他们率先融入到市场经济大潮中,逐渐成为农村致富的示范户,正是有了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现身说法,一些农户开始壮起胆子跟着他们闯,同时,致富带头人、示范户们也利用自己在资金、技术、原材料、流通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周边困难的农户共同发展。顺场村村民杨秀燕从事绿色蔬菜种植,她自己摸索出了一条绿色蔬菜种植的道路,找到了蔬菜的销售口,形成了完整的种植、销售链,她把自己的信息与大家一起分享,并组织一部分跟着她一起干,这些人得到了实实在在地效益,也使得她绿色蔬菜种植的队伍越来越庞大。
3、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致富带头人组织专业协会,与人合伙经营、股份合作经营,是把农民组织起来的有效形式。顺场村村民邓彦辉,从事黑番茄种植,他注册了黑番茄种植基地,并以“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发展黑番茄种植。在他的带领下,农户们积极投入到黑番茄种植中来,总面积达500亩。这种有组织的发展,使他们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收益,与乡邻共同引进种苗、购买农资、销售产品,也使处于“各自为战”分散状态的农民聚拢起来,形成规模生产。
4、推动村风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人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农村致富带头人,他们在追求物质富裕的同时,也关注着自身的生命健康、精神追求、子女教育等,追求着更高质量的生活。他们除了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外,还积极建设文明家庭,融洽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能得到家庭其他成员的支持,也是他们闯市场的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顺场乡红岩村致富带头人李树雄,曾是市级劳动模范,他为人质朴、热心公益事业、重视文化教育、认真学习的态度在周围百姓中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激发了周围群众参与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在村民中掀起了讲科学、讲文明、尊老爱幼、革陋习、树新风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