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杭州市交通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杭州市交通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杭州市交通状况的调研报告
周嘉文裴雯丽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11会计1班
2011***183100/
5杭州市交通状况的调查
【作者】:周嘉文裴雯丽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工作节奏也愈来愈快,汽车成了人们的主要的交通工具,它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在大家感叹社会进步、享受社会进步的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各种交通问题,因此,我们展开了对杭州市交通状况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杭州交通概况交通问题解决措施
【正文】:
实践目的作为浙江省会的杭州是政治、经济、金融、物流、文化中心,是中国东南重要交通枢钮,近几年交通压力在杭城日益加大。交通拥堵成为一大问题,从2002年至今,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都相继传出要征收“交通拥堵费”,2012年成为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与此同时,杭州交通四通八达,目前,杭州市内有两个火车站,四大长途汽车客运站,担负起了运送南来北往乘客的主要任务。杭州公路网也十分发达,按照公路远近距离可以分成“三圈结构”,即内圈为绕城公路,中圈为杭州周边各县交通圈,外圈为距离杭州较远的省内城市公路圈。这种公路的“三圈结构”有利地提高了杭州的公路交通,方便了杭州的旅游客运。杭州市内目前开设有几十条公交线路,公交车、出租车遍及市区各个地方,开设有5条旅游专线车以及5条假日游览专线车,十分方便出行。航空方面,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距离杭州市中心27公里,每天都有发往各地的国内国际航班,非常便利。作为特色的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是延伸公交服务,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机动性和可达性,吸引小汽车出行者改变出行方式,节约道路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缓解“出行难、行路难、开车难”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实施公交优先,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又一重大理念创新。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加深对杭州交通状况的了解,我们从各方面搜集资料,虽然人员、调查范围有限,缺乏了代表性,但是也从杭州交通状况的现状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总结出了一些结论。
调查手段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查阅文献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我们抽取了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浙江树人大学等高校,以及社会人士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对所调查
者以及路人进行访谈、记录。虽然在调查范围上存在种钟局限性,也不可避免的地会造成我们得到的信息的有限性。但我们同时也认为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实践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对杭州的交通状况,大多数人认为基本满意,主要存在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繁、道路设施不健全等问题。由于学生,大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因此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公交车太过拥挤、车辆班次太少,等待时间长、换乘不便、夜班车太少、智能公交车晚点、电动车增长幅度加快造成交通安全隐患等。总体较为满意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认为十分方便出行,发展速度也很快,租车点普及度较高,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实践调查中也发现了杭州今年的交通事件,如
出租车调价
杭州出租车遭遇前所未有的“司机荒”。市政府今年安排400辆出租车上路,因招不到司机,很多车子迟迟无法上路。上月初,杭州还发生了部分出租车停运事件,引发全国关注。事件发生后,杭州市政府立即同部分司机代表进行沟通,并承诺10月底前完成出租车运价调整。倍受关注的杭州出租车调价方案听证会在9月9日举行。物价部门与交通部门、行业协会协商设定的两种调价方案:
方案一,将目前每车次1元的燃油附加费并入起步价,即起步价11元/3公里;调整每公里租费、等候费、回空补贴,行驶里程3-10公里,每公里租费由2元调为2.5元,超过10公里以上部分加收50%回空补贴费;因路阻、乘客要求临时停车的,由5分钟按1公里租费调整为4分钟按1公里租费计收;方案二,将起步价提高1元,将燃油附加费并入,即起步价12元/3公里。同时,提高每公里租费、等候费、回空补贴,里程3-10公里,每公里租费由2元调为2.3元,超过10公里以上部分加收50%回空补贴费;因路阻、乘客要求临时停车的,由5分钟按1公里租费调整为每4分钟按1公里租费计收。[1]
9月29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杭州出租车调价信息,将调整起步价、每公里租费、等候费和回空补贴。杭州出租车将于10月20日起开始调价,起步价调整为11元/3公里,3-10公里租费由2元调整为2.5元。[2]
单双号限行
目前,杭州市区机动车数量已经突破200万辆,并且以每月1万辆的速度增长,道路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缓解交通压力,10月8日7时起,杭州在城区部分区域开始实行机动车工作日高峰时段“错峰限行”,外地号牌的机动车和杭州本地号牌的汽车同样受限。
限行时间为工作日7:00-8:30、17:00-18:30早晚高峰时段。限行区域为杭州中心城区内,东至石桥路,南至老复兴路、西至古墩路,北至石祥路所形成的围合范围内所有道路以及高架桥和隧道。限行规则为按机动车号牌(含临时号牌)最后一位阿拉伯数字对应,在限行时间内禁止在限行区域内通行。其中,机动车尾号(尾号是字母,取字母前的数字)为1和9在周一,2和8在周二,3和7在周三,4和6在周四,5和0在周五限行。因法定节假日而致双休日变更为工作日的,按对应工作日尾号实施限行。[3]
地铁时代倒计时
2005年5月杭州地铁建设规划获国家正式批复,2003年12月26日,杭州地铁一号线试验段开工,2007年3月28日,杭州地铁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地
铁即将在2012年向杭州人驶来,地铁时代进入了倒计时
对于杭州来说,地铁不仅将改变人们原来的出行习惯,也很有可能改变人们之前的消费习惯。杭州市地铁连接了主城区与三大副城,在原有各个区域商业规划的前提下,地铁的开通,很有可能促使几个新兴商圈的形成。这些商圈大致可以分为:以滨江站、滨和路站向外辐射的滨江商圈;以九堡站、九堡东站向外辐射的九堡商圈;以下沙东站、文泽路站等向外辐射的下沙商圈;以城星路站、市民中心站等向外辐射的钱江新城商圈;以及由世纪大道站向外辐射的临平商圈。杭州地铁一旦开通,对整个杭州的意义确实非同一般,对于商业,尤其是高级百货业的带动,作用也会十分明显。
地铁是杭州城建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设周期最长、涉及面最广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新世纪地铁的大规模建设必将推动杭州城市发展真正迈入“钱塘江时代”,使“大都市、新天堂”由理想成为现实。
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杭州人均拥有的汽车辆也越来越多,从而导致了交通、环境等问题,杭州市委、市政府为缓解城市交通“两难”,解决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特在杭州建立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因此,杭州成为了国内第一座推广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城市。
这项便民利民实事工程,本着“随租随用,用后速还,信用保证,限时免费,连租连免,通租通还,损坏赔偿,便民安全”的原则,维护租用双方合法权益,确保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营,方便市民及中外游客出行;为信用城市建设,打造社会品质之城,创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公共自行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出行的最佳选择,也是杭州人心目中最便捷的交通工具。
杭州交通前景
为减少公路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使公路建设带来的自然环境破坏和能源消耗降低到最低限度,对环保与节能理念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杭州将形成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以干线航道为主通道,水陆并举、干支相连、港站配套、功能协调的综合性、智能化、网络型杭州交通体系。公路水运交通建设目标是总量保持稳步增长,运输结构趋于合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逐步改善我市东部与西部地区交通不平衡格局;大力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路网的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通过“十五”期和21世纪头15年的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整体素质,实现我市公路水运交通基础设施面貌的根本性转变,在“十五”期末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到2010年建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其他运输方式相协调的公路、水运运输网,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到2015年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使我市的公路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4]
实践结论
通过这次关于杭州交通状况的实践调查,我们全方位的了解了杭州的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运行状况。同时,又知道了社会各阶层、职业人士对于杭州“交通难”问题的各种看法和见解以及他们提出的各种解决措施,对于解决杭州交通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并且,这次的实践活动促进我们对杭州交通、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提高我们对于社会的关注度,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实践的方式学到了大学课堂无法教会的技能,不做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章建森.杭州出租车调价听证会今举行 运价上涨几成定局[J].浙江在线2011年09月09日
[2]张哲.杭州出租车10月20日起调价[J].杭州网—每日商报
[3]张岂凡.杭州限行,自驾游西湖注意尾号[N].新闻晨报2011年10月10日
[4]杭州交通前景(规划蓝图)[J].杭州交通信息网
第二篇:杭州市建筑节能专题调研报告
杭州市建筑节能专题调研报告
周 珊 张 巍
浙江农林大学 莱茵达臵业股份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十月
目录
一、调查背景分析...................................................3
二、调查内容.......................................................4
三、调查组织与实施.................................................4
四、杭州市建筑节能现状.............................................4
1.城镇新建住宅及公共建筑围护节能现状..................................4(1)保温墙体材料....................................................5(2)外墙保温........................................................5(3)外门窗..........................................................6 2.新节能技术利用现状..................................................6(1)太阳能热水系统..................................................7(2)水源热泵技术....................................................7(3)地源热泵技术....................................................8(4)LED灯...........................................................8 3.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现状................................................8
五、杭州市建筑节能问题分析.........................................9
1.建筑节能理念有待更新.................................................9 2.建筑节能产品市场不规范..............................................10 3.建筑能耗数据库不完善................................................10 4.建筑节能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10 5.建筑节能激励政策难以落实............................................11
六、杭州市建筑节能对策措施........................................11
1.树立“以减量化为核心,资源最大化利用为目的”的建筑节能新理念........11 2.加大节能产品宣传,规范建筑节能市场..................................11
3.完善建筑能耗数据库,推进第三方建筑能耗评估..........................12 4.成立建筑节能联合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建筑节能组织管理..................12 5.鼓励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研究,推广适用的节能技术和产品................13 6.建立有效的建筑节能体制机制,推动建筑节能工作........................13 7.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确保“十二五”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13
一、调查背景分析
中国建筑业作为资源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最大的产业,建筑能耗占到中国全社会能耗总量的40%。因此,建筑业是国家节能减排和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领域,也是转化先进科技成果和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的重要行业。
杭州市正处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快速通道中,每年新增建筑面积不断攀升,预计2010年至2014年期间杭州市主城区(不含萧山、余杭)新增住宅建筑面积高达1785多万方。杭州市为了有效降低建筑能耗,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于 2006年11月颁布实施了《杭州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2007年11月结合《杭州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的具体规定,又发布实施了《杭州市建筑节能发展规划(近期2010年、远期2015年)》,提出杭州市从2008年开始,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到2010年,除了农民自建低层住宅外,新建住宅全面执行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新建公共建筑达到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25%;到2015年,杭州市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完成50%,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完成100%。杭州市政府于2009年12月28日提出“实施低碳新政、建设低碳城市”的思路,并发布了《杭州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决定(征求意见稿)》,通过建设低碳建筑进而打造低碳城市。2011年5月颁布实施了《杭州市民用建筑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并于同年7月制定了《杭州市民用建筑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实施细则》,杭州新建民用建筑项目只有通过了节能评估后方可实施,该举措有效推进了杭州市建筑节能工作。2011年5月颁布实施了《杭州市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的管理,通过示范工程进一步宣传和推动了建筑节能工作的实施。
“十一五”期间杭州市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不少即有建筑和新增建筑仍处于低效粗放状态,与建筑节能目标相差较远,给社会造成较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和制约着我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分析,杭州市建筑节能调查课题组在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和杭州市科技局的支持下,走访了杭州市建设委员会、杭州市建筑设计院、杭州市新型墙体材料管理办公室、杭州市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分会以及绿城房
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滨江房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野风集团房产股份有限公司、金都房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莱茵臵业等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杭州市城镇既有和新增住宅节能现状、公共建筑节能现状、建筑节能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进一步推进我市“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十二五”建筑节能目标。
二、调查内容
本课题组以杭州市城镇既有和新增住宅、公共建筑为调查对象,主要调查以下内容:1.杭州市城镇住宅及公共建筑围护节能现状;2.杭州市建筑业新节能技术利用现状;3.杭州市建筑节能管理现状;4.杭州市城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现状。
三、调查组织与实施
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历时近1年时间,从2010年8月中旬至2011年8月下旬。
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发放范围涉及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拱墅区、江干区、滨江区、余杭区。同时组织了8名教师和研究生走访了莱茵臵业股份有限公司、绿城房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滨江房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野风集团房产股份有限公司、金都房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德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10多个房地产企业,以及杭州市建设委员会、杭州市建筑设计院、杭州市新型墙体材料管理办公室、杭州市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分会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
四、杭州市建筑节能现状
1.城镇新建住宅及公共建筑围护节能现状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就是通过开发具有高效保温隔热性能的建筑材料及产品,采用一定的建筑构造形式来增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以降低建筑能耗。城镇新建住宅及公共建筑外围护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方面,统计信息表明,对公共建筑而言,在50%的节能率中,建筑外围护节能约占12%-16%。课题组调 4
查了解杭州市城镇新建住宅及公共建筑的保温墙体材料、外墙保温、门窗中空玻璃、断桥铝合金等的使用情况以及节能效果。
(1)保温墙体材料
外墙是建筑围护结构的主要构件,在其他围护结构及遮阳要求不变的情况下,外墙贡献的节能率为20%左右。
浙江省“十一五”期间非常重视墙体材料产业转型升级,于2007年7月26日出台《浙江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2009年11月30日出台《关于加快我省墙体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等节能产品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推广“绿色环保型建筑”和“节能省地型建筑”,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参与现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市政工程节能改造。对节能省地型、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住房,在计划立项、规划审批、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优先审批,这些政策推动了全省新型墙体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杭州市在浙江省相关文件指导下于2010年3月31日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杭州市墙体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实施办法》,进一步促进了新型墙体材料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杭州市禁止实心粘土砖的生产,逐步形成了以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及蒸压灰砂砖、混凝土自保温模卡砌块及板材为主的新型墙体材料体系。新墙体材料产量不断增加,2010年杭州市新墙材生产总量约为37亿块标砖,新墙材产量占墙体材料总量比例约为90.5%,新型墙体材料产能总体能满足市场需求。现有节能墙体技术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即自保温墙体技术和复合保温墙体技术。自保温技术以自保温砌块、砌体和彩钢保温板为主,复合保温技术以各种墙体附加外保温或内保温为主。民用建筑的自保温墙体技术主要为自保温砌块砌筑砂浆和抹面砂浆配套形成。现有复合保温技术大多由界面层、粘结层、保温层、防护层、饰面层多道构造在现场多遍施工完成。
(2)外墙保温
外墙保温指对外墙采取保温措施,提高其保温隔热性能,降低建筑物的采暖、空调使用能耗。外墙保温方式主要有:外保温、自保温、内保温三种形式。杭州市于2010年11月出台了《杭州市<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基本形成了以外保温技术为主导的建筑节能技术路线,目前杭 5
州市相对较成熟的外墙外保温体系主要有:发泡聚苯板(EPS)外保温系统;挤塑聚苯板(XPS)外保温系统;胶粉聚苯颗粒外保温系统和无机外保温系统。建设单位可以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要求自由选择。
(3)外门窗
外门窗是建筑围护构件中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建筑物通过窗户散失的能量约占建筑总耗能的40%-50%,提高窗户的热工性能是建筑节能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杭州市各建设单位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建筑节能达标要求在外门窗节能方面做了大量改进工作,新建建筑窗框已由原来的木框改为隔热铝合金框、PVC塑料框、玻璃钢框等。隔热铝合金窗框轻质、耐用,在杭州新建建筑中广泛使用,隔热铝合金平开窗具有保温节能性能,与传统门窗相比节能率达30%以上。PVC塑料框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逐步在节能建筑中使用。玻璃钢框耐腐蚀、阻燃、保温,其综合性能优于铝合金框、PVC塑料框,是具有广阔应用价值的理想新型节能窗材料,正在被逐步推广使用。
过去,住宅建筑一般采用5 mm厚玻璃的单玻窗,保温性能极其有限。目前,各建筑单位根据建筑节能达标要求纷纷选用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的双层玻璃、中空玻璃或LOW-E低辐射镀膜玻璃,以在冬季阻止室内热辐射通过玻璃向室外泄漏而达到保温效果,在夏季阻挡室外热辐射影响室内温度而达到隔热效果,实现降低住宅建筑总能耗的目的。目前,杭州市新建节能建筑已禁用普通单玻外门窗。中空玻璃在新建中低档楼盘中被广泛使用,而比普通中空玻璃保温隔热性能更好的Low-E低辐射镀膜玻璃则在东方润园、六合天寓、金都城市芯宇、世贸丽晶城等高端楼盘中使用。
2.新节能技术利用现状
住宅的能耗构成中,采暖空调和生活热水比例达到80%。可见,利用可再生能源为建筑供冷、供热、供冷热水,是建造低能耗建筑的重要途径。目前在建筑中应用广泛的可再生能源是太阳能和地热能。课题组调查了解太阳能热水系统、水源热泵技术、地源热泵技术、LED灯等新型节能技术在杭州住宅及公建项目中的应用情况。
(1)太阳能热水系统
太阳能热水系统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产业化发展最快的太阳能应用技术,主要用于为建筑物提供生活热水。建设部《建筑节能“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家庭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要达到20%~30%。太阳能热水器从只在屋顶上安装,发展到安装在阳台板上或墙立面上,或与遮阳篷、景观构件相结合。热水系统从以户为单位发展到一个单元、一栋楼为一个热水系统,采用集中水箱强制承压循环水控制。杭州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目前太阳能热水器在杭州得以广泛应用。大部分多层、小高层住宅都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下沙大学城生活园区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采取太阳能加低谷电的供热方式,有效解决了学生热水供应的能源问题,节能效果显著,是国内住宅建筑中最大的太阳能利用项目。
(2)水源热泵技术
水源热泵技术分为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地表水源热泵技术和再生水(中水)源热泵技术。
地下水源热泵技术是通过打井抽取地下水,利用热泵机组提取地下水的低温能量,实现供热制冷。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通常采用闭式系统,将地下水和建筑内循环水之间用板式换热器分开。该技术单位面积初投资300元-400元。地下水源热泵技术的应用受到水文地质条件的限制,存在浪费地下水资源、回灌问题不好解决、容易造成地面塌陷、环境压力量大、长期大量使用系统效率有可能降低、等缺陷。目前,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有同井回灌系统和异井回灌系统两种类型。
地表水源热泵技术是以河川水、湖水、海水等地表水在不结冰作为低温热源使用。地表水源热泵系统通常由取水构筑物、水泵站、热泵站、供热与供冷管网、用户末端供热或供冷系统组成。冬季供热从水源中提取热量,会使水温下降,须防止水的冻结。夏季利用地表水源作空调制冷的冷却水有很大的经济性问题,需要与冷却塔作比较。该技术单位面积初投资200元-300元。该技术受地域、资源条件限制,在实际工程中要解决冬季供热的可行性,夏季供热的经济性,长途取水的经济性。技术上要解决水源导致换热装臵结垢引起的换热性能降低。海水源热泵系统的海水腐蚀问题非常突出。
再生水(中水)源热泵系统是水源热泵的一种重要形式,污水夏季温度低于室外温度,冬季高于室外温度,是一种比较好利用的低温热源。污水源热泵在安全性和环保性上具有优势。
水源热泵技术由于受水源限制,杭城只在西溪悦居、大华〃西溪风情悦宫等毗邻丰富水资源的高档别墅区或酒店式公寓中得以应用。今年,杭州市科技馆也采用了该技术。在地表水丰富的千岛湖,千岛湖喜来登等四星级以上的多加宾馆饭店采用了水源热泵节能技术。
(3)地源热泵技术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是一种利用含有大量能源的土壤(地下水)作为吸热或排热的热交换器实现空气调节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系统。地源热泵技术应用时需要考虑地质岩层的实际情况,一般适用于长江以北等具有岩石层较深地质条件的地区。杭州余杭、萧山和下沙等区域的地质适合该技术的使用,其它区域由于深埋地源热泵打井时,一般钻探到50-60米深,就会碰到岩石层,打井代价极大,故不适用该技术。地源热泵系统中即使是使用寿命最长的管材也无法达到70年的使用期限,故源热泵技术一般使用寿命也就20年,该技术还处在试验阶段,故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技术目前仅在绿城〃新绿园、绿城〃丽江公寓、万科〃西溪蝶园、金都〃高尔夫艺墅和大家〃武林府等高档次楼盘中局部应用。
(4)LED灯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LED照明灯具有发光效率高、节电效果好,并且无污染、寿命长的特点,其发光效率远远地超过白炽灯或荧光灯。目前,LED灯已在新建公共建筑、酒店、酒店式公寓的景观照明中广泛使用,在城镇街道、火车站、地铁站、飞机场、大型超市、大型百货公司及医院等公共场所的照明系统也逐步被使用。由于LED照明灯价格远高于白炽灯或荧光节能灯,故尚未进入一般百姓家庭。
3.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现状
调查表明,不符合节能标准要求的既有建筑在我国建筑总存量中占了95%以上,既有建筑是建筑能耗的主力军。实现对既有建筑物的节能改造,就是首先要实现对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外围护结构,主要指墙体、门窗和屋顶面。8
《杭州市建筑节能发展规划(近期2010年、远期2015年)》提出:杭州市到2010年,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25%;到2015年,杭州市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完成50%,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完成100%。杭州市在90年代开始对一部分既有建筑进行屋顶平改坡、更换门窗等更新改造,杭州市政府在2003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市区屋面整治(平改坡)工作的实施意见》以进一步推进既有建筑改造工程,杭州“十一五”期间对老城区超过1000幢的房屋实施了“平改坡”改造,受到了广大市民尤其是顶层住户的大力欢迎。
但调查表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存在以下问题,制约了改造进程。(1)相关部门积极性不高。由于节能改造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改造中存在改造技术复杂、改造程序复杂、利益主体众多等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对杭州老城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积极性不高。(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组织实施主体不明确。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涉及千家万户,组织实施程序繁多。因此,要顺利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就需要一个明确的组织实施主体。但目前杭州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组织实施主体不明确,导致改造工作实施中常常会出现责权不清的问题。(3)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评定体系不健全。目前,杭州对已建成的节能更新改造项目在验收后就不做跟踪评价,不能掌握已改造项目的实际使用情况,无法为今后的节能设计和改造提供依据。
上述问题表明:杭州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快速推进急需各级政府在政策法规、经济、技术和组织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五、杭州市建筑节能问题分析
1.建筑节能理念有待更新
目前,杭州市各级节能管理部门以及各建筑企业、房产公司的管理人员对建筑节能的认识仍停留在初级阶段,普遍认为建筑节能即指通过采取合理的建筑设计和选用符合节能要求的墙体材料、屋面隔热材料、门窗、空调等措施,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舒适环境条件下,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减少建筑能耗。这种建筑节能初级阶段认识的局限性制约了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建筑节能相关人员亟需更新建筑节能理念,要将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化理念植入建筑节能中,要充分认识到建筑节能不仅是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节约能耗费用,而是为 9
了从根本上减少能耗,从而达到减少CO2等有害气体排放量,减少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效应,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建筑节能具有节能和环保的双重价值目的。
2.建筑节能产品市场不规范
建筑节能市场有着巨大潜力,目前全国既有建筑面积为430亿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筑面积占一半以上,节能达标率均不足10%;如果以每平方米建筑的改造成本2,500元到3,000元计算,仅公共建筑节能市场规模就可达50万亿元左右。很多企业看到了建筑节能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进入该市场。但由于保温材料等节能产品的生产简单,行业进入门槛低,加之管理不到位,导致市场上节能产品鱼目混珠,很多产品根本达不到节能要求。地源热泵技术等一些新型节能技术在技术不成熟情况下就已经进入市场,导致使用过程中问题频出。更有些产品打着节能的幌子以进行市场营销,导致消费者上当受骗。建筑节能市场亟需通过法律法规加以规范,从而提高建筑节能市场运作和管理的规范化。
3.建筑能耗数据库不完善
许多西方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采用统一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和评估,如美国能源部已经建立了CBECS建筑能耗统计数据库, 以对建筑能耗进行分析统计。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建筑能耗监测数据平台,北京、深圳等城市的建筑节能数据已建成,并通过了国家住建部建筑节能和科技司的验收。2007年12月杭州市建委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绿色建筑研究所联手开始建立“杭州市建筑节能数据库”,目前该数据库仅完成“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数据库” 的建设,整个数据库的建设尚未成型,相关部门仍然无法利用数据库中的信息对杭城建筑能耗进行系统的监测、分析与评估,杭州市应该加快数据库的建设,尽早建立完善的建筑节能评估体系,以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入进行。
4.建筑节能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
建筑节能管理涉及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既有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节能管理,管理工作涉及的单位多、覆盖面广,管理难度大。而目前杭州市建筑节能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没有成立由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市建委、市直机关工等单位共同组成的建筑节能领导小组,没有构建杭州市建筑节能工作网,导致节能工中经常出现组织不力,目标责任难以落实的问题。
5.建筑节能激励政策难以落实
杭州市“十一五”期间出台了制定了一系列建筑节能激励政策,使用税收手段,根据抑制和鼓励的方向,分别采取增税、减税、免税的不同政策鼓励建筑节能。但实践中由于实施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机制的许多前提条件(例如建筑能耗数据库)尚不健全,导致激励机制成为空中楼阁。另外,一些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导致相关激励措施难以落实细化,建筑节能经济激励不到位就无法有效调动企业节能积极性。
六、杭州市建筑节能对策措施
1.树立“以减量化为核心,资源最大化利用为目的”的建筑节能新理念 政府相关部门要通过广泛宣传和培训,让各级建筑节能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以减量化为核心,资源最大化利用为目的”的思路推进建筑节能的深入开展。各级建筑节能管理人员要树立以下建筑节能新理念:(1)要确立提高建筑使用寿命是资源最大化利用的节能理念。如果我们的建筑使用寿命提高一倍,就大致可以节约一半建材生产的资源和能源,可大大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CO2等有害气体排放量,有效的保护环境。(2)要确立全过程和建筑全寿命周期节能理念。从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拆除再利用全过程和建筑全寿命周期综合考虑建筑节能,规划设计时就应考虑使用能够循环利用的材料,要考虑房屋拆除的回收利用率,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2.加大节能产品宣传,规范建筑节能市场
CECP是中国节能产品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节能产品认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生产企业的产品节能性能符合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确认的能效标准或制定的技术要求的规定,向认证中心提交《节能产品认证申请书》,通过中心认证后获得节能产品认证证书,并允许在获准认证的产品上粘贴节能标志。
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对于节能产品的认证过程及标志不是很清楚,导致一些伪节能产品在市场上打着节能的幌子销售。因此节能管理部门要加大节能产品的宣传,让消费者对节能产品认证及节能标志有全面的了解,使用经过认证了的节 11
能型产品,引导消费者选择高能效的节能产品,为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降低大气污染做出贡献。
通过建立节能市场关于税收、企业资质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实现节能市场的法制化管理,以规范建筑节能市场,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推动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健康、持续、规范发展。
3.完善建筑能耗数据库,推进第三方建筑能耗评估
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和《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确定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作为第三方测评机构对民用建筑能效进行测评,该机构对建筑能效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同年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江苏省、浙江省、河南省、四川省、黑龙江省、甘肃省、广东省、南京市、杭州市、郑州市、成都市、哈尔滨市、兰州市、深圳市等省市试行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下的第三方验证评价对建筑节能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作用。但杭州市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关于公建、民建能耗的数据库,无法制定完整的建筑能耗指标,建立系统的建筑能耗评估体系,导致建筑能效测评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因此,杭州应该在借鉴国内外的生态建筑理论及评估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实际,尽快建立完整的建筑能耗数据库,制定建筑能耗评价指标体系,推进第三方建筑能耗测评工作的开展,逐步健全我国实施建筑能效标识管理的机制,让建筑能耗测评真正成为推动建筑节能的管理模式,以实施建筑节能全过程管理,并可以节约行政执法成本,实现验收、批准相分离,平衡政府腐败和低效率导致的政府失灵。
4.成立建筑节能联合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建筑节能组织管理
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节能管理涉及发展改革、建设、规划、科技、财政、房产、技术监督等部门,管理工作覆盖面广,管理难度大。杭州市应成立由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局、市建委、市直机关等单位共同组成的建筑节能领导小组负责节能减排工作重要事项的决策、领导、组织和协调,建立由上至下的建筑节能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节能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以增强各部门工作合力和效能,各级管理部门按照工作分工和职责,做好各自工作,协同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构建由上至下、由点至面的杭州市建筑节能工作网络平台,解 12
决建筑节能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便于节能管理所涉及发展改革、建设、规划、科技、财政、房产、技术监督等各级部门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5.鼓励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研究,推广适用的节能技术和产品
节能工作管理部门应与浙江省科技厅、杭州市科技局等各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协商,增加关于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及推广应用方面的科研经费投入比例,重点资助节能技术开发前沿研究领域,以引导建筑节能科技创新,鼓励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新产品开发,促进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节能评估机构编制完善的建筑节能标准,节能管理部门根据节能标准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引导符合节能标准以上的产品进入市场。政府部门利用建筑节能采购的导向作用,大力推广先进和成熟的节能技术和产品,以带动杭州建筑节能这一系统工程的全面升级。节能技术推广中应根据杭州市居住、气候、地质等特点选择适用于杭州的成熟的先进技术进行推广和示范。
6.建立有效的建筑节能体制机制,推动建筑节能工作
为了推动杭州市建筑节能工作快速全面地开展,政府部门应该结合杭州市节能现状,补充和修改相关法律,以适应杭州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增列建筑节能的相关实质性内容,加强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统一和配套性,力求形成以“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实施细则”的形式,相互联系、协调一致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体系,为建筑节能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提供重要保证。
完善我市建筑节能关于税收、贷款、财政等方面的经济激励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节能市场投资融资平台,以推动新型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研究与应用,鼓励和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完善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机制,依靠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的综合运用,规范和引导生产者的生产行为,促使其选用有益于生态环境的生产原料、生产方式,双管齐下,共同促进节能工作的良性发展。
7.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确保“十二五”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 杭州市各级政府要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资金投入,财政出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补贴政策,明确产权单位、物业公司或房管中心等作为既有建筑改造实施主体,以确保既有建筑改造工作的实施。政府制定既有建筑节能更新改造验收的规范标准和评定体系,对已建成的节能更新改造项目在验收合格后做跟踪评价,以掌握已改造项目的实际使用情况,为今后的节能设计和改造提供依据。各级政 13
府为既有建筑改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共同推进既有建筑维护改造,把节能改造与提升建筑功能与改造城市环境结合起来,以实现到2015年,杭州市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完成50%,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完成100%的目标。
第三篇:杭州市社区食堂调研报告(推荐)
杭州市社区食堂调查报告
摘要
现在的小区,不仅是个住所的概念,大家都希望还能提供更多方位的服务。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空巢”老人家庭也呈不断增加的趋势。“空巢”老人家庭的增多,带来的是老年人的健康保障、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安全保障等问题日益增多,其吃饭问题首先成为诸多独居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也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社区老年食堂,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名词。建立“社区老年食堂”不但可以有效解决“空巢”老人无力购买、无力为自己做饭的现实问题,也减轻子女的照料负担,又增加了就业、创业岗位和渠道,这不失为一项一举多得的好举措。早在7年前,翠苑一区就已经开出杭州市第一家社区老年食堂。而近年来,杭州也一直在大力发展社区老年食堂,增加城区社区老年食堂的覆盖率。据杭州市民政局基础政权与社区建设处统计,2009年,杭州市共有150家社区老年食堂,到了2010年,社区老年食堂已经上升到197家。而到2015年,杭州市社区老年食堂将实现全市全面覆盖。也就是说,3年以后,杭州市所有的居家老人,将在离家10分钟左右路程的社区老年食堂解决吃饭问题。这本来是一件大好事,但是据我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几乎每家社区老年食堂都曾遇到过,或者正在遇到瓶颈。社区老年食堂该何去何从?
一、前言
据了解,社区食堂除了受制本身发展瓶颈之外,还受到了社区条件的限制。杭州拥有过百万的60岁以上老人,这个群里中的低保户、孤寡户、独居户的伙食保障如何解决?社区食堂的出现给出了一个答案。然而,社区老年人食堂如何在遇到瓶颈后持续地生存下去?社区老年人食堂如何拓展,满足多种层次市民的需要?没有单位食堂的年轻上班族,怎样才能吃上卫生廉价的食堂菜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做了这次对杭州市各个社区老年食堂的调查。旨在更了解社区老年食堂以及人们对其看法,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调查方法 本次关于杭州市社区老年食堂的调查首先利用互联网、图书馆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然后利用设计的问卷对在社区食堂进行就餐的人员进行调查。并且针对一些问题对进社区食堂就餐及社区里的人进行深入了解。在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方面,我们采用了数据表格的数据筛选功能,得到有用的资料,辅以图表作出报告。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要好一次市场调查,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以下的几张图表体现的是我们的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图表一
图表二
根据表
一、表二,我们调查了一共调查了各个社区的690名社区人员,其中男的348名,女的342名。在这些人员中,622人知道社区老年食堂的存在,只有68人不知道社区老年食堂的存在。由此可知,杭州市社区老年食堂的宣传还是挺好的,大多数人知道食堂的存在。
图表三
根据这张年龄分布图可知,在社区老年食堂就餐的并不单单是老年人,还有好多年轻人,并且来就餐的年轻人比老年人还要多。这说明,社区老年食堂并不是老年人的天下,它也对年轻人开放。在我们与这些被调查的人员闲聊中得知,年轻人现在都挺懒的,如果家里只有一两个人根本懒得开伙,在外面吃饭又普遍较贵。社区老年食堂由于有政府的补贴,菜价普遍比外面的饭馆便宜,只要加一两块钱的服务费,年轻人就可以上这儿来吃饭,这无疑成为了年轻人蹭饭的好地方。
二、居民需要什么以及其他一些情况
好多小区都办了社区老年食堂,那居民是不是经常会去食堂就餐呢?他们觉得食堂应该为他们提供些什么?还有,食堂离他们家远不远?这些都是我们所要了解的。就我调查文新街道老年食堂来看,社区食堂并不是那么红火,一个中午下来来就餐的人并不多,来食堂吃饭的人住的基本离社区食堂只有10分钟及以下的脚程。以下的几张图表的数据来自杭州市各个区的社区老年食堂,可以体现杭州市社区老年食堂的情况。
图表四
根据上图可知,只有9%的人认为社区老年食堂没必要提供三餐,也就是社区老年食堂没必要存在,大部分人还是支持社区老年食堂的存在的。其中36%的人觉得既然已经办了这个食堂了,那么一日三餐都得提供。有8%的人觉得只要提供晚餐就够了,这8%的人大都觉得早上和中午他们都不在社区,食堂提供这些他们也享受不到。剩下的人认为提供早餐或午餐就够了,他们觉得晚上反正时间多,在家吃晚餐比在外面吃好多了。
图表五
从上图可以看出,被调查的人员基本都到社区老年食堂就餐过,而且绝大部分的人每周都要去上几次。在这被调查的690人当中,有163人几乎每天都要去社区老年食堂就餐。这说明社区老年食堂已经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已经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这一方面来说,社区老年食堂是成功的。
图表六
由上图可知,社区老年食堂选址比较好,普遍离居民家比较近,这样无疑方便了附近的居民。再加上社区老年食堂创办的初衷是有效解决“空巢”老人无力购买、无力为自己做饭的现实问题,也减轻子女的照料负担。我们所调查的所有社区老年食堂都符合“居家老人将在离家10分钟左右路程的社区老年食堂解决吃饭问题”这一标准。很有效的达到了初衷。
三、居民对社区老年食堂的满意度及评价
图表七
总得来说,大部分居民对社区老年食堂还是挺满意的,只有少部分人对它不怎么满意。
图表八
观察上图可知,在社区老年食堂的就餐环境、卫生状况、饭菜的口味与分量、菜色的变换、菜品的价格,食堂服务这些方面,居民比较满意的是食堂的就餐环境,在我们所调查的食堂中,就餐环境好的大有所在,这更能吸引居民去社区老年食堂就餐。最不满意的是菜色的变化,据经常在食堂就餐的人说,食堂的菜色很少有变化,吃来吃去都是那一些菜,想换换口味都不行。对于其他的方面,居民们都觉得还行。
四、收入与就餐花费之间的关系
从上图可知,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大部分人在食堂的花费以6-9元居多,而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人花费在12元以上的人居多。从这可以看出,在社区老年食堂吃饭确实比在外面的餐馆便宜。价钱便宜也是社区老年食堂碰到瓶颈的原因之一,饭菜价格便宜使得社区老年食堂的盈利少,再加上在社区老年食堂就餐的人本就不是特别多,食堂基本赚不到钱。这让好多社区老年食堂都经营不下去,只能关门大吉。
四、调查总结
一、调查结果
虽然很多人对社区老年食堂挺满意的,但是这不能解决社区老年食堂所遇到的瓶颈。经过与对食堂经营者的访问,我们了解到了一些社区老年食堂所面临问题。
一是成本收益问题。社区老年食堂的场地大多是由社区免费提供的,采用的是非盈利经营模式。但由于为老年人提供的菜价非常便宜,人工费、厨卫器材采购维修费、保洁费、燃气水电费(水、电、气优惠措施尚未全面落实)等支出较大,加上老年顾客有限,老年食堂普遍受益率较低,甚至存在长期亏本经营的现象,不利于老年食堂健康、稳定、有效的发展。
二是服务质量问题。部分老年食堂由于成本问题,过分强调了拓展营业范围而对老年人群体的就餐环境和就餐质量有所忽视。工作人员的收入不高,流动性较大,在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是社会定位问题。为老年人服务的社区老年食堂本质上应该属于公益性质,其特点为“采取由社区管理的模式,限时提供中餐与晚餐,不向非老年人开放”。但是微薄的利润和较高的人力、水电成本,使一些老年食堂出现亏损。为求生存,不少食堂把目光投向市场化,尝试走市场化与社区管理相结合的新路。根据有关规定,老年食堂如果只对内,属街道社区出资的公益性食堂,可以不办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但如果从事经营,涉嫌营利,就必须办理,否则就是无证经营。目前对于“如何界定老年食堂的营利性与公益性”、“非纯公益性老年食堂要不要办营业执照”等问题,有关部门至今未有定论。
二、建议
1、加强引导,积极鼓励“社区老年食堂”建设
应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和宣传力度,积极鼓励“社区老年食堂”建设。据了解,目前,我市每年给予50平方米以下老年食堂的扶持资金为1万元,50—100平方米的为每年3万元,100平方米以上的为每年5万元,标准偏低。建议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5-10万元,并制定相关政策,对社区老年食堂在水、电、气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同时,协助解决场地、治安、卫生、办照、免税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2、规范管理,促进“社区老年食堂”良性发展
一是要建章立制,加强规范化建设。加强街道、社区对老年食堂的食品卫生管理和制度化建设工作,提高原有老年食堂的卫生条件,并进行规范登记,使老年食堂做到证照齐全。二是要整合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在服务好本社区老年人的同时,社区老年食堂可扩大服务面,将服务范围辐射并覆盖到周边社区,通过设立社区助餐点,购置配送车送餐等形式满足更多老年人的用餐需求。三是要转变模式,实现多元化运营。鼓励由自主经营模式向以承包为主的合作经营模式的转变,也可通过选择专业餐饮企业承包营运,以扭转目前老年食堂大多亏损的局面,实现自负盈亏的良性运作。四是要定期考核,建立奖励性机制。成立由社区工作者、企退自管小组等组成食堂监督管理小组,定期对社区食堂运行情况、环境卫生、食物质量、就餐秩序、服务人员等进行抽查考评。
五、调查感想
市场调查是一项复杂、系统、全面的工作,它不仅仅需要耐心和细心,还要求调查人员有很高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很多方面说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欠缺,所以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书本上的知识学好、学透、学精,还有注重实践,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也明确了自己以后学习的方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得到提高。
第四篇:关于改善榆林城区公共交通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改善榆林城区公共交通状况的调研报告
-----------------------
来源:决策咨询委 作者: 日期:2011-10-8 我们于今年8月-9月,对城区公共交通状况进行调研,先后召集市、区交通、住建、规划、交警等部门进行了座谈,深入城区交通重点路段进行了检查,查看了城区道路网络规划等有关资料,走访了办事处和居委会,外出学习考察了先进城市的交通管理经验,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榆林城区公共交通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和管理,今年7月,胡志强市长带领相关部门领导,视察了榆林城市交通道路情况,并提出三年建成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交通、城建、规划等部门近年来也做了大量工作,城区公共交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一)城区公共交通道路及交通设施逐步改善。近几年是榆林城区道路建设速度较快的时期。先后改造了驼峰路、上郡路、新建路、人民路、榆阳路,延伸了长城路、红山路,新建了金沙路、银沙路、建榆路、富康路,使城市主干道进一步拓宽,城市道路网络逐步连通,初步形成了“十纵四横”的城市路网体系,同时道路智能指挥系统、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防护栏、路灯、绿色隔离带等基础设施也逐步配套,大大改善了城市道路交通条件。2009年,城区人口达到5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51平方公里,城区道路面积840公顷,人均道路面积为16.8平方米,超过国家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2平方米的小康标准。
(二)城区公共交通运力发展较快。榆林城区公共交通起步于90年代中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2004年,管理职责移交给交通部门后,有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先后增加多条公交线路,投放了70多辆公交车和530多辆出租车。截至目前,城区共有公交企业1家,出租企业9家,公交车线路13条,公交车196台,出租车998台,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近4辆,出租车20辆,均多于周边同规模城市,接近发达城市水平,为市民出行带来了方便。
(三)城区交通整治成效明显,为公共交通的畅通起到积极作用。近年来特别是开展双创工作以来,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对农用运输车、摩托车非法载客营运、机动车辆乱停乱放等进行了专项整治,使城区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二、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剖析
近几年,榆林城区公共交通状况虽有改善,但是,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人口和城区车辆急剧增加,城区公共交通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城区道路和交通设施建设与这些新情况严重不适应,行车难、交通拥堵比较严重,而且再过三五年将会更加严重,这已成为当前城市管理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路网设置不合理,规划实施滞后,道路建设不到位。首先是南北向道路多,东西向道路少。南北方向道路有10条,总长近80公里,而东西方向主要道路仅有4条,总长不足30公里,车流在东西方向拥堵较为突出(如,榆阳路和西人民路)。其次是规划实施不到位,有些规划中的道路没有实施,有些实施不到位,形成不少“断头路”,如:城区东西方向的主干道榆阳路和富康路,应通到210国道,南北方向的主干道文化路,应通到开发区的建业大道,但是都没有贯通。在次干道中类似情况更多。三是道路建设不到位。除了新建路单行段以外,其他所有路段都没有设置公交专用道,城区具备6米以上双车道行车功能的20条主干道中,道路宽度在20米以上,实行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分道行驶的,也仅占四分之一,城区交通基本上还处于混合通行状态,严重影响了公交车的运营速度。
(二)、交通配套设施先天不足,是影响公交发展的瓶颈。一是公交车场站建设严重滞后。城区内没有一处公交场站,都是占用道路停放,也没有一处配套齐全的专业性停车场,只是在路边划了若干停车位,形成机动车占道停放,使为数很少的分道行驶的道路也处于混合通行状态。二是公交车港湾建设严重滞后。城区现有运营公交线路13条,公交车196辆,没有一处公交车停车港湾。公交车停靠,就会堵塞车道,严重影响其它车辆通行。三是立交桥、过街天桥人行地道等必要的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目前,城区没有一座立交桥、仅有1处过街天桥和1处人行地道。而南门口的人行地道被挪作他用,至今没有启动。十字路口基本上都靠红绿灯指挥,人车争道现象非常突出。
(三)机动车辆增速过快,交通流量集中,造成城市主干道通行不畅。2000年以来,榆阳区小型车辆年增幅基本保持着50%左右,已经由2305辆增加到55989辆,增长了24.3倍。在加上大量的摩托车,这些车辆大部分在市区及周边道路行驶,造成城市干道超负荷运载。小汽车出行比例逐年增加,公交出行分担率普遍偏低,城市的交通结构出现了由公共交通向个体交通转化的趋势。
(四)司机和市民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规意识淡薄,违章违规现象十分普遍。《道路安全交通法》执行不到位,驾驶员单行道逆行、随意掉头、乱停乱放、超速行驶、酒后驾车、闯红灯等违规行为仍然屡禁不止。特别是出租车超速行驶、横穿猛拐、随时随地紧急停车。行人不走人行横道、闯红灯、骑车带人、翻越护栏、与机动车争道抢行等违章现象屡见不鲜。交通秩序混乱,使得道路通行效率降低,进一步加剧了公共交通拥堵。
(五)城市交通管理滞后,不适应公共交通的发展要求。在城市交通管理的科技应用方面,建设了现代化交通指挥中心,引进了视频监控、电子警察等高科技管理手段,初步实现了交通指挥信息控制。但交通指挥中心的总体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科技手段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应用面窄、规模小,而更先进的交通诱导系统、信号灯绿波带系统的应用在我市刚刚起步。交警频繁在主要街道和城区进出口拦车检查,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通行不畅。
三、改善城区公共交通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城区公共交通重要性的认识,把发展城区公共交通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城区公共交通关系到城市几十万人的生产工作和生活问题。建议各级领导以建设和谐文明榆林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区公共交通建设的重要意义。由于城市公共交通的职能涉及到多个部门,建议由政府牵头,成立由规划、住建、交通、交警、城市综合执法等部门参加的公共交通协调机构,研究和解决城市公共交通方面的重大问题。由于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车辆不断增加,建议根据城市发展的新情况,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城区道路交通网络的原有规划。规划应科学,合理,划分为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近期规划应考虑城区人口在50—100万人口的基础上,三至五年内实施;远期规划应考虑在百万人口以上,在十年内实施。建议制定出台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规范性文件,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从政策上、资金上支持鼓励发展公共交通。
(二)加大和完善城区道路网络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区公交基础设施
1、加大城区交通道路建设力度。科学布局交通快线网、干线网和支线网,形成主干线路、干线线路、支线线路相互配合,层次分明,换乘高效、便利,具备较强出行吸引力的中心城区交通线网。当前应优先建设规划中东迁的210国道、南八路、沙河北路、沙河南路和白龙路,尽快打通和延伸富康路、榆阳路、文化路和建榆路,拓宽驼峰路,形成老城区快速干线(长城路)、西沙快速干线(文化路)、内环城路(驼峰路-榆阳路-长城路-红山路)和外环城路(金沙路-南八路-榆马路-景观大道-迎宾大道-旅游专线-白龙路),老城区快速干线、西沙快速干线和外环城路要按城市快速路标准进行建设,在交通流量太大的交叉路口,如长城路和文化路与人民路、榆阳路十字路口,建设简易立交桥或人行通道。结合城市路网建设积极规划建设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干线和环城线路,合理设置公共交通优先车道、专用车道单向优先专用线等,调整公共交通车辆与其他车辆的路权使用分配关系,提高公共交通车辆运营速度和道路资源利用率。从拥有百万人口城市的长远来考虑,应建设东沙至西沙的空中通道(高架桥)。
2、合理设置场站和配套设施。对于已建成的主城区,结合旧城改造解决首末公交车站严重短缺的问题,对于新开发区域,公交场站的配建必须纳入新建小区的强制性条件。在主要交通干道上,建设港湾式停靠站,配套完善站台、候车亭等设施。在商业中心、学校附近建设人行天桥,解决交通瓶颈和横向交通问题。
3、认真解决停车场地不足,停车秩序混乱的问题。尽快启用城区已经建成被挪用的几处地下停车场;在南门广场、原古城农贸市场和 区客运中心等老城区入口处建设专业停车场;在无停车场所,又确有停车需要的地方利用非机动车道两侧和建筑物门前划定部分停车位;同时加大对违章停车的处罚力度。
(三)扶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优化公共交通运营结构,加强运行管理
1、提供财政支持。政府应对公交场站建设,车辆和设施装备的配置、更新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政府性基金应用于城市交通建设,并向公共交通倾斜。对公共交通企业承担社会福利(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免费乘车)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所增加的支出,定期进行专项经济补偿。
2、实行用地划拨。优先安排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用地,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确定的停车场、首末站、调度中心等设施,其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用划拨方式供地。不得随意挤占公共交通设施用地或改变土地用途。
3、大力发展公共汽车。根据榆林城区的实际情况,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应该引导建立以公共汽车为主体,出租车和小公共汽车做补充的运营结构。线路和停靠站点应尽量向居住小区、商业区、学校聚集区等城市功能区延伸,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应采取有效措施方便城市公共交通与长途客运的接驳换乘,顺利实现城乡交通对接。同时,加快城区公交车“国进民退”进程。从2007年开始,榆林城区对经营期满的公交车,通过限制更新数量或财政出资购买新公交车的方式,使民营资本逐步退出公交客运市场,目前城区公交车有一半国有国营,应进一步加快进度,实现国有国营主导。
4、加强调度,合理安排运力。公共交通企业要科学调度车辆和编制运行图,加大行车密度,及时疏解客流,缩短乘客等候时间。尤其应安排好上下班高峰时段的运力,保证乘客乘得上车、准时到得了站,增强公共交通对居民出行的吸引力。据我们调查,一路和二路公交车乘客多,人员拥挤,高峰时乘不上车,应增加运力。并且,夏季公交车末班收车时间应延长到晚上11时左右。
5、提高车辆运行水平,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积极选用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车辆,淘汰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条件差的车辆。加强对司乘人员的培训,提高驾驶技术和文明服务水平。尽快启动IC卡乘车系统,推动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加强对公共交通场站、车辆、设施装备等的维护保养,为群众创造良好的乘车、候车环境。
(四)合理规划,注意调整城市人口布局
人口过分集中,也是造成城区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意调整居民区与商业网点、学校的布局,有计划地疏散人口,缩短人口流动的距离,这是从长远考虑解决拥堵的一个有效措施。目前,南郊车站、二院、星元医院这些人口相对集中的单位应尽快搬迁。
(五)逐步实行榆林城区免费乘坐公交车
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规范城市交通秩序,实现公共财政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建议逐步实行榆林城区免费乘公交车。可以先从部分人群或部分线路开始免费,逐步实行全部人群和全部线路免费,也可以直接实行全部人群和全部线路免费。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政府每年补贴5000万元即可实行,这样可以鼓励市民出行多乘公交车,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六)通过多种渠道,加大交通法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交通法规意识
当前,榆林城区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法规意识淡薄,宣传教育工作任重道远。一方面,应大力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交通法规教育,教育他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安全行车意识。另一方面,要在加强全民交通法规宣传教育上下功夫,通过开展交通法规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等多种渠道,把中小学生、城市居民作为重点,把宣传触角向农村延伸,倡导交通文明,形成浓厚氛围,使全民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的良好习惯。
第五篇: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调研报告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系统调研报告
视病人为上帝的天使系统-----HIS
09公(1)20091140104沈文婧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浙江省一家三甲综合性大型医院,是一所具有80余年历史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坐落在西子湖畔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建于1923年,是杭州地区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社会保健于一体的市属最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临床研究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医院示范医院,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示范文明医院,杭州市文明单位,杭州市药剂、放射、病理、护理、急救、检验、产科、病历质控中心。医院占地30亩,核定床位1000张,开放床位1100张,年门诊190余万人次,出院病人近3.3万余人次。
市一医院领导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上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要求信息高度共享,信息系统必须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门诊病人的病历及各种化验,实现挂号、划价、收费窗口合并,并做到分楼层挂号收费,在门诊科室外安装上排队叫号系统,化验单在总服务台集中打印,HIS系统要与省、市医保中心保持实时数据交换并支持银行卡的消费功能,要求实现的系统包括门急诊挂号、划价收费系统、门诊中西药房及急诊小药房、中西药库、医生诊间系统、住院收费、病区医嘱、病区药房系统、手术麻醉系统、住院医技系统、检验科管理系统、总务设备系统、领导决策分析系统、病案统计系统、多媒体导医台、公用支持系统及医保接口。
在全院的网络构造上,通过招标,经过专家论证,最终选中HP的产品。购买了四台高可用性HP LT6000r服务器,二台主服务器是四个PIII Xeon-700 CPU,二台从服务器是双PIII Xeon-700 CPU,每台服务器都是2G内存,2只18.2G硬盘构成RAID 1,2只HP磁盘阵列柜,每只柜子上由6×18.2G硬盘构成RAID 5,2个HP SureStore DAT 40*6e 40G 6盒自动换带磁带机,这样组成二套都是主、从的Cluster结构,分别用作门诊服务器和住院服务器,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由于检验系统的数据量巨大,单独购买了一台HP LH6000的服务器,3×18.2G硬盘构成RAID 5。
从计算机中心到门诊楼,住院楼,检验科,行政楼和急诊楼全部铺设光纤,构成千兆主干网,百兆到桌面工作站,确保网上数据交换畅通无阻,中心交换机
采用2台Cisco 4006,构成容错结构,同时配置了APC UPS电源柜,为电力供应提供强有力的保证。Cisco Catalyst 4006 Switch为布线室和数据中心提供高性能、中等密度的10M/100M/1000Mbit模块化交换平台,利用业界领先的Catalyst 5000/5500系列软件代码库,通过高达24Gbps的背板速度,Cisco Gigabit Switch提供达18000000pps交换线速度的所有端口全双工连接,通过支持热插拔的GBIC千兆比特接口转换器,以1000Mbase-SX或1000Mbase-LX/LH(单模或多模)光纤,在服务器和Switch之间提供千兆级别的交换连接,基本配置包括3个可扩展插槽,一个SuperVisor Engine模块。
医保的前置机选用HP LH4服务器,配了二块100M网块,一块网块连接到医院内网,另一块网卡连接到路由器,路由器再与医保中心和杭州市商业银行相连。
在软件方面,服务器端统一运行Windows NT Enterprise4.0(pack6)网络操作系统,含有构建集群的Cluster软件,数据库使用ORACLE 8i,在备份方面,该系统使用CA的ARCServer 2000 FOR NT高级版,实现实时备份,数据备份到磁带机上。门诊服务器,住院服务器和检验科的服务器三机之间通过ORACLE的Database Link功能,实现数据的相互访问与共享,HIS应用软件选用的是浙江联众卫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联众医院信息系统的企业版。
系统特点
市一医院经过对多家HIS开发商的全面考察,最终选中浙江联众卫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联众医院信息系统-企业版1.0”,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市一医院的实际业务需要,做了较大规模的适应性、扩展性修改,使之最终能成为医务人员的好帮手,其特点如下:
一体化解决方案。
医院信息系统涉及面很广,不仅涉及所有的医疗服务活动,而且涉及人事、科教和行政办公等。但本系统在总体框架上都遵循统一设计的原则,所有的各子系统都建立在统一的公共支持系统之上,基础代码和数据字典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共享,避免多重输入。一体化解决方案,有利于提高系统效率,发挥整体效益,从总体上改善系统性能。
注重实用性又不失先进性。
医院信息系统已成为医院日常业务处理的必不可少工具。实用性是第一位的。本系统的主要设计人员曾长期从事医院信息系统维护和开发,具有对医院信息系统需求的深刻理解,也清楚本行业中其他同类软件系统的长处和短处,同时又具有对当前主流技术的把握能力。
优化了就医流程。原先病人的就医流程为:挂号-》就医-》划价-》公费审方-》收费-》取药,如果遇到药房缺药,还要回收费处退费处理,上了HIS系统后,由电脑来审方,药价预先在字典中已定义好,所以把划价、公费审方、收费三个流程合并成一个流程即可,并且在输入药品时,实时检测药品库存,不存在到药房取不到的情况。
全院统一调价。原先药库和药房是分开调价的,有时会出现药库已调价,药房未同步调价,或只调高不调低,损害病人利益。上了HIS系统后,把药库、药房的字典合并在一起,实现了全院统一调价。
以医嘱为轴心。对临床治疗中发生的信息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规范,以提高诊断和处置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效率。病区医嘱分系统贴近医生医嘱习惯,方便操作及录入;科室常用和医师常用医嘱组套功能、科室和医师常用药品及常用非药品资料的开立和维护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医生处方开立速度和质量;自动产生医嘱项目执行单、给药记录单、输液单、口服药单等内容,免去护士抄写医嘱单的麻烦,使护士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病房医嘱作业的数字化,减少了信息传递时间,简化了作业流程,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方便了患者。
目标展望
目前,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全面推广,打破了原有公费病人和大保病人只能在定点医院看病的约束,医疗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是各家医院保持竞争优势的首要措施,因此进行医院信息系统全方位的建设,简化病人就诊流程,方便病人,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市一医院HIS系统的全面实施,真正方便了病人。病人凭一本带条码的病历即可挂号,就诊,划价,收费,取药,取化验报告及在多媒体导医台上查询自己的明细费用,由于化验报告在服务台自动打印出来,杜绝了化验单感染病毒的可能性,也同时免去了以前化验单消毒的时间,简化了病人取报告的步骤。
对于绿色通道病人,医院本着救死扶伤的责任,门诊系统特别提供了该类病
人的记账功能。根据门诊收费窗口的一般规律,上午9点以前挂号病人多,付费病人少,而在9点以后刚好相反,该HIS系统把挂号、划价、收费合并在同一个窗口处理,这样大大提高了每个窗口的使用率,减少了高峰期病人排队的时间。
住院程序实现了每日明细费用清单制,病人吃的每一颗药都清清楚楚。在入院时,给每一个病人发一张磁卡,这样住院病人用磁卡随时可在多媒体导医台上自己查询费用明细。
同时,该HIS系统的实施,使医院领导能及时了解全院的动态数据,院长能随时查看每天的收入情况,药品收入比例情况,每个科室的收入情况及每个医生的处方量,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系统为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储备与管理提供了一个经典的案例规范,在此基础上所展开的医疗业务简单可靠、便利无忧,而作为受益者的广大病人由此也享受到了真真正正地电子一体化服务,体验到了“天使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