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村干部待遇 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

时间:2019-05-13 15:3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障村干部待遇 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障村干部待遇 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

第一篇:保障村干部待遇 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

为切实保障村干部待遇,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xx县将提高村干部待遇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切入点,做到“四创新两落实”。

1、创新村干部报酬机制。从200x年开始,村干部工资由x财政每年分别按照各乡镇前三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倍的标准、组干部工资按照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在每村5名村干部、每组1名组长的职数以内按实有人数核拨村组干部工资。重新核定后,乡镇村队干部报酬较年初预算增加了24.71万元。村干部人均年报酬最高为5200元,最低为3000元(闽宁镇村干部工资自XX年起按照人均3000元起步),村干部的工资比以前翻了一番。

2、创新村组干部工资支付机制。村干部工资实行“基础工资(60%)+绩效工资(40%)”的工资结构。基础工资由x财政按月以“一卡通”的方式统一发放,村干部绩效工资和组长工资(全部实行绩效工资)由各乡镇根据年终考核结果,向x财政局上报工资表后,由x财政统一发放。绩效工资以乡镇为单位实行总量控制,发放总额不能少于规定的核拨总金额。

3、创新村干部工资增长机制。村干部工资增幅严格按照各乡镇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比例核拨下年度村组干部工资。同时,鼓励各乡镇、各村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将村干部工资增幅与村集体经济、农民增收挂钩,明确规定村集体经济增长部分的30%以内,用于提高村(组)干部工资待遇,由各乡镇自行审核批准发放。容许有条件的乡镇从财政中提取部分资金,适当提高村(组)干部工资待遇。

4、创新村干部工资发放考核监督机制。将村级干部工资待遇落实情况纳入党建目标责任书和双文明考核内容,并要求各乡镇将村干部待遇落实情况予以公开,接受干部群众查询和监督。同时还建立了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财政、人事、审计、农经部门各负其责的协调监督机制,必要时县委将安排审计部门对村组干部工资发放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5、落实村干部离任补贴制度。对在职满一届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年龄达到男60周岁、女55周岁,由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按照x委[200x]xx号文件要求和规定标准发放离任补贴。发放离任补贴年限计算到200x年xx月xx日终止。对已离任的村干部,离任补贴由乡镇按有关规定逐年解决。

6、落实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自200x年xx月村干部养老保险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在广泛宣传的同时,及时为参保村干部办理了参保手续。目前,其他村干部的养老保险也正在办理中。

第二篇:调动村干部积极性的思考

调动村干部积极性的思考

调动村干部积极性的思考

华容县农机局夏金明

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心骨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认真思索的问题。

一、村干部的工作特点

村级组织是农村的基层组织,村干部从事的是最基层的管理工作,村级组织及村干部的性质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特点。

1、直接性。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一切管理活动都直接实现于他们的实践之中,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村干部的管理活动,是群众直接参与的管理活动,村干部要直接面对群众开展工作,村民委员会要根据“村民自己的事情由村民自己来办”的原则,有事与村民商量着办,村干部要随时倾听村民对村委会工作的意见,接受他们对处理村政大事的建议,接受村民的监督。

2、群众性村干部从事的每一项工作,上至执行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环境保护三大国策,下至调解邻里纠纷、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不和,都必须得到群众的理解和响应。村干部工作政绩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宣传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的诚意与能力。同时,村干部大多直接来源于农民群众之中,与农民同呼吸共命运。

3、综合性村的范围不大,人口也不多。村级组织所处的层次和管辖范围决定了村级组织的机构设置比较简单,专业分工比较粗,并实行交叉兼职,专业技术人员很少。但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就工作内容与分业分类而言,即村的工作还是比较繁杂和齐全的。任何一个村干部都不能只“专精一业”,要当“多面手”。特别是主要村干部,除了负责全面工作之外,还必须在做好一件工作的同时,兼顾其他几个方面的工作。

4、主动性村干部从事的管理工作是最基层的管理工作。基层管理工作受上级机关的指挥,容易使人产生被动应付的心理。这种被动应付的心理,在人民公社计划经济体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积极性。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市场经济受市场法则和价值规律的支配,瞬息万变。这就要求村干部从执行政策为主的阶段更多地向自主决策阶段过渡,以主动应战,开拓进取的姿态开展各项工作。

5、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村干部管理属于微观管理,其对象是具体的人、财、物,一举一动都会涉及到具体的人和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民的素质高低不一,思想觉悟参差不齐,人与人的关系错综复杂。有的农民政治素质与道德水准较高,能配合村干部开展工作,而有的农民私心重,小农意识比较浓厚,甚至有损人利己行为。因此,村干部在进行管理时,必须严格按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办事,坚持原则,秉公而断,不拿原则做交易。对一些棘手问题更要主持公道,不讲私情,不和稀泥。农村的事情十分复杂,情况千差万别。村民小组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社会情况等各不相同,农户与农户之间在文化背景、家庭经济条件、社会关系、人员素质等方面也不尽一致。村干部在处理问题时,不能搞“一刀切”。对一些条文规定的东西,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处理;对那些政策条文与村规民约没有作具体规定的内容,更要坚持原则性的统一,实施有效管理。

6、双重身份性普通农民从走上村干部岗位之日起,村级组织这个特殊的层次就赋予他们以特殊的使命。与乡以上领导干部相比,村干部的身份是独特的。是农民,又不是纯粹的农民;是干部,又不是标准的国家干部。从法定身份来说,村干部是不折不扣的农民。农民有的,他们都有;国家干家有的,他们都没有。村干部和农民一样,有自己的责任地、生产资料、经营项目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经济收入。村干部和农民一样,不列入国家公职人员序列,不享受国家干部所具有的工资、福利、公费医疗、退休养老保障等一系列待遇,并对国家承担缴粮纳税等义务。但在种田人心目中,村干部又是名正言顺的干部。村干部除了作为农民辛勤劳动得到收入之外,还享有作为村级组织管理人员的一份报酬。村干部所负责的村被称为“行政村”,和国干部一样,有时也由上级组织任命。从村干部的自我感觉来说,大部分村干部认为自己大小是个“官”,手中多少有一点权力,如生产安排权、集体财产调配权等等。村干部的这种亦官亦民的双重身份决定着村干部的双重角色。村干部既是农民利益的代表者,又是国家利益的体现者。一方面,村干部作农民,与农民有一致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要想方设法,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自己也富在其中。另一方面,村干部作为群众选举和上级任命的干部,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要求村干部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要以国家利产佃为重,以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重。

二、村干部的四个主要工作职责

村一级的组织处于我国农村社会结构的最低层,虽然不是一级政权组织,却是农村社会结构的基础,村干部处在乡镇基层政权组织和农户这两者之中,他们也是农村户口,与农民一样种有一份责任田,其

身份是农民,但同时又是村里各项工作的承担者、决策者,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发展集体经济最直接、最具体的执行者。村干部所做的工作尽管是非政府的管理工作,但村干部工作的好坏,不但关系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基层组织的巩固,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因此,村干部的工作,在农村工作中起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中介和桥梁作用。

根据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和有关文件规定,在农村改革开放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村干部的工作职责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组织和带领村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总结建国几十年来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因此,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做到: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本地实际出发,组织和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村办工业和第三产业,积极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跃上新台阶。二要当深化农村改革的促进派,积极增强村级组织|“统”的功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疏通流通渠通,促进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稳定与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努力开拓第二、第三产业,鼓励农民进城办厂、经商,逐步推行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模式。三要全面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农村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是以我国国情为依据制定出来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村干部要广泛宣传有关政策,并结合本地的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当代表全局利益的政策与农民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发生矛盾时,村干部要教育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四要搞好社会服务,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引导农民闯市场提供信息、技术、资金融通、引进人才等各方面的服务。

第二,组织村民自治,带领村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不是国家政权组织与行政机构,也不是经济组织,而是村民自己组织起来,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办理自己事情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干部作为村民委员会的代表者,在工作中要严格履行四个职责:一是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以满足村民生产、生活、学习、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需要,如修筑本村道路、桥梁,整顿村容。搞好共共卫生,办好托儿事业,组织文化和科技学习,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等。二是调解民事纠纷。在调解中,注意提高村民的法制观念,促进家庭、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保证生产和生活秩序的稳定。三是协助政府和司法部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安定团结,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四是主动及时地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对党组织的建议,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等等,村干部要及时了解并如实向人民政府反映,使人民政府较快地听到群众的呼声。

第三,搞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占领农村阵地。村干部要做到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更好更快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当前,农村各个方面的形势不错,但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还存在某些消极的东西,如封建迷信活动抬头、赌博、卖淫嫖娼等丑恶现象死灰复燃,土地抛荒、民事纠纷增多、干群关系紧张等等。所有这些,都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精神不合怕。因此,村干部要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要着重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对农民进行马列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二是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普及科学知识。三是重视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农民开展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陶治情操。

第四,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和村干部队伍建设,为农村四个文明建设提供组织保证。虽然村干部没有村级组织的设置权和村干部主要成员的配备权,但村级组织的协调发展运转,不得不依赖村干部。村干部对提高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这方面,村干部应该做到:一要在村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二要抓好自身建设,学习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好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提高政治水平。三要抓好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知识的学习,抓好农业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使自己成为领导经济工作的行家。与此同时,村干部尤其是党支部一班人要认真做好村民组长的培养、教育、选拔和管理工作,为村主要干部准备后备力量,增加村级组织的活力。

三、目前村干部的苦衷

村干部工作在社会的最基层,是党和政府与千千万万农户相连的桥梁,村干部形象有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到革命事业的成败。但是,目前有些村干部工作干劲不足,热情不高,有的人心思走,有的前怕龙后怕虎。畏缩不前,穷其原因,既有人们主观认识上的不足,又与农村工作确实难做有关。因此,我们一定要体谅村干部的难处,理解他们的苦衷。

1、工作范围广

村干部这个“官”虽小,管的事却不少,从大政方针,到油盐酱醋,鸡毛蒜皮,从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环境保护三在国策,到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邻里纠纷、婆媳矛盾,夫妻口角;从交粮纳税、生产安排,到生老病死、吃喝拉散。什么都得干,样样都得管。理不清的纠纷,收不完的税费,打不尽的土地官司,做不完的计划生育,具体工作多而杂,令人应接不暇,工作搞不好,会上挨批评,会后遭指责,回家还要受老婆埋怨,可以说是三头受气,完全失去了大集体时的威风身份,有时好话说得千言万语,工作做得千辛万苦,任务还是难完成。一方面村干部是叫苦不迭“不抓不管不称职,散抓敢管拍报复”。另一方面个别农民是“有吃有喝不求你,出了问题责问你,说错政策就顶你,有了困难要找你,不顺心意就告你”。

2、工作难度大

村干部,既是干部,又是农民。他们的这种双重身份使他们常常处在各种矛盾的焦点上。

(1)他们既是负担的承受者,又要充当矛盾的调解人。村干部自己都种了责任田,当前国家有关政策与农民的现实利益之间存在一些矛盾,诸如:低价的农产品与高价的生产资料的矛盾,由于政策的多样性引起的农民负担加重,由于部分农民分不清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经济关系而引起的怨气增多,由于洪涝灾害和粮食体制改革,带来的工作难题等等。村干部的农民身份,使他们和大多数农民一样,在不等价交换中,蒙受利益的“损失”。但是他们的“干部”身份,不促使他们去充当收粮收税,催耕催种的角色,一旦国家、集体、部门与农民发生利益上的冲突,调解,劝说乃至强制执行任务,往往又落到了村干部的身上。完全按“要求”办,农民通不过,干群关系要疏远,他们于心不忍,不按“要求”办,上级不同意,要挨批受罚。欲行不忍,不做不行。大家说工作难不难。如粮食体制改革搞户交户结,一方面要执行上级政策,一方面要完成任务。

(2)他们是承担义务的“富翁”,但权力很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方面作为村干部前身的大队干部,拥有的生产领导权、劳力调配权、收入分配权、实物支配权等。行政的、经济的权力,大多已弱化或丧失。与此同时,又没有赋予村干部必要的、行政的、经济的权力,更无相应的法律手段可利用。村干部与以前的大队干部比,有人戏称是权力的“乞丐”。另一方面,村里工作日益增多,确实又可以说是承担义务的“富翁”。这种权力与义务的分离和反差现象造成了农村工作不少矛盾的出现。一方面是硬梆梆的任务,一方面是软绵绵的手段;一方面是钢铁的指标,一方面是豆腐的权力。把乡村干部推上了风口浪尖,陷入了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境地。

(3)既要积极宣传上级的有关规定和政策,往往却又要“自食其言”。有的指示、文件缺乏隐定性,朝令夕改,有的政策与基层的实际有差距。如减轻农民负担,各级都十分重视,并下发了许多红头文件、报纸、广播、电台也大造舆论,要求把负担减到最低程度。基层干部自然要按上级要求办,年初信誓旦旦向农民承诺保证除必要的费用外,不再向他们多收一分钱,可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一到财贸入库,就是这个费、那个费、都有文件、都有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真是“左右为难”。

3、工作要求高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支部书记的能力要求逐步升级,目前几乎达到了“长、宽、高”的标准。“长”既村支部书记必须具有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一技之长,要成为群众遇事有主,心中不慌的“领航书记”和生财有门路的“科技书记”。“宽”即支部书记的知识面及工作能力要宽,既要有较好的党务工作知识能力,又要有发展经济的意识和才干;既要具备做复杂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又要具备处理各种民事纠纷和社会事务的经验,既要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运用,确保村民勤劳致富,又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即要做一个贴心集体和心想群众的贴心书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书记;注重信息,善于交际的外交书记;以及善于理才,办事灵活的“精明书记”。“高”即党员、村民对支部书记的期望高;农村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本人思想境界要高,要乐于奉献、勇于吃苦、甘于吃亏。

4、工作待遇低

一是政治待遇低,村干部的热情高,但政治上晋级升迁的希望都很渺茫,大多是当了支部书记到了顶,虽然也有一些录用为国家干部,但毕竟是微乎其微。上边讲“有经济地位就有政治地位”,但实际情况却是“加温加压”的工作会多,“加薪加油”的鼓劲会少。

二是经济待遇偏低,村干部一般来说,是村里的能人,他们勤勤恳恳的干事,经济待遇却不高,一年只有工资3千元,遇到经济条件差的村,或遭到自然灾害袭击,工资还难得兑现。年年学雷锋,年年尽义务。有的村干部家里还很穷。一到五六十岁,失落感便油然而生。难怪有的干部感叹“青春献给共产党,老了还要儿女养”。

三是舆论不公,形象差。新闻媒界对村干部的宣传,往往是正面典型少,反面典型多。一说村干部就好象是乱吃乱喝的典型。这种不公正的舆论,也增加了村干部工作的难度。被思想界颇为重视的电影《被告山杠爷》中的山杠爷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农村支部书记。为了改变穷山窝的面貌,他带领村民修水库、修公路。为村民办了许多好事,但是却因为为了完成财贸入库。捆了一个刁民,最终也未逃脱法律的制裁。

四、调动积极因素,发挥村干部的作用

村干部是由村民主选举产生的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者。他们既不终身任职,也不脱产;既是领导者,又是劳动者。村干部的这种双重身份,就使得他们思想复杂,同时也很辛苦。如果不理解这一点村干部的作用是发挥不出来的。

1、加强积极因素,发挥村干部的作用

首先是抓宗旨教育,村干部是党在农村基层的骨干力量,不能视自己为普通群众,更不能做群众尾巴,既然是干部,就得为人民服务,服从组织,要敬业爱岗,为大多人谋利益。其次是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村组干部要讲职业道德,在其位要谋其政,对百姓负责。以此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树立起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带领群众发家致富。

2、改善待遇,增强村干部的优越感

村组干部的待遇包括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两个方面。经济待遇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基本补贴(工资)。补贴标准要视其经济发展水平而定,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二是奖金。奖金有单项任务奖金和年终奖(责任制奖),一般可根据村组干部的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实绩来评定。奖金的数额,按工作难度和贡献大小而定。由村民代表会评定。同时,还要根据他们在职期限的长短,实际养老保险制度,解决村级干部的后顾之忧。政治待遇问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健全落实村党支部的各项制度,即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党的“三会一课”制度和党员学习制度,并把制度落到实处,以提高村组干部的思想觉悟,增强村组干部的责任心和自觉性。二是关心村干部在政治上的进步。对于党员干部要强调从思想上入手,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对非党干部,要时刻关心他们的政治上的进步。村级非党干部中多数是年轻干部,他们的文化素质好,工作热情高,精力旺盛,关心他们的进步,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三是关心退职村干部的政治生活。可以定期召开村退职干部的座谈会,组织学习有关文件,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听取他们关心村场建设的建议,发挥他们的余热作用。实践证明,解决好村干部的待遇问题,是稳定村干部队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的重要保证。

3、撑腰壮胆,增强村干部的荣誉感

村级干部直接和最基层的群众打交道,由于少数农民认识上的偏差和思想水平低,把村干部坚持原则办事,当成是村干部和自己过去,产生打击报复村干部的行为,支部书记碰到这种情况一方面要及时与上级党委、政府汇报,获得支持。另一方面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旗帜鲜明地予以保护,并且要在全村的广播大会上大力表彰,以此伸张正气。严厉打击破坏生产和各种报复村级干部的行为。要关心村干部的家庭生活困难,有条件的情况下,力所能及地为村组干部排忧解难,使他们时刻体会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增强当村干部的荣誉感,更好地安心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去,把农村的各项工作搞好。

4、奖罚分明,增强村干部的危机感

奖罚分明是管理好村组干部,有效调动村干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奖罚的方法可以因村制宜,但不能因人而变,奖罚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经济奖罚,可以把村干部的固定补贴,留出一部分(以30为宜)作为浮动工资,与各个阶段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多少挂勾,年终经上级组织检查和群众代表评议后一次兑现。对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的予以奖励,完不成的适当扣罚,以体现奖勤罚懒的原则,扭转那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况。

5、强化管理,提高村干部的责任感

实行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是调动村干部积极性的根本保证,它能够把村组干部的工作成绩与其切身利益挂起钩来,使他们的工作有章可循,工作好坏一目了然。村干部的管理制度主要有:(1)村组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按照各自的分工,拿出责任书,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责任,并接受上下监督。(2)村干部工作考核制。支部书记对村干部的工作实行定期考核测评。通过考核测评,掌握他们的工作情况,促进他们的工作。一般可采用半年一次初评,年终进行总评的方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工作实绩、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反馈给村干部,并指出他们解决的办法。(3)工作讲评制,根据平时和考核的情况,搞好村组干部的评议和讲评。讲评会可以请村干部、村民组长、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讲评会上要把成绩说清,问题说透,并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安排好后段的工作。

第三篇:如何调动村干部积极性的思考

如何调动村干部积极性的思考

王传雄

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中,我们走访了很多村干部,他们有很多酸甜苦辣,并且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对如何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心骨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村干部的工作特点。村级组织是农村的基层组织,村干部从事的是最基层的管理工作,村级组织及村干部的性质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特点。

(一)直接性。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一切管理活动都直接实现于他们的实践之中,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村干部的管理活动,是群众直接参与的管理活动,村干部要直接面对群众开展工作,村民委员会要根据“村民自己的事情由村民自己来办”的原则,有事与村民商量着办,村干部要随时倾听村民对村委会工作的意见,接受他们对处理村政大事的建议,接受村民的监督。

(二)群众性。村干部从事的每一项工作,上至执行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环境保护三大国策,下至调解邻里纠纷、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不和,都必须得到群众的理解和响应。村干部工作政绩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宣传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的诚意与能力。同时,村干部大多直接来源于农民群众之中,与农民同呼吸共命运。

(三)综合性。村的范围不大,人口也不多。村级组织所处的层次和管辖范围决定了村级组织的机构设臵比较简单,专业分工比较粗,并实行交叉兼职,专业技术人员很少。但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就工作内容与专业分类而言,即村的工作还是比较繁杂和齐全的。任何一个村干部都不能只“专精一业”,要当“多面手”。特别是主要村干部,除了负责全面工作之外,还必须在做好每一件工作的同时,兼顾其他几个方面的工作。

(四)主动性。村干部从事的管理工作是最基层的管理工作。基层管理工作受上级机关的指挥,容易使人产生被动应付的心理。这种被动应付的心理,在人民公社计划经济体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积极性。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已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市场经济受市场法则和价值规律的支配,瞬息万变。这就要求村干部从执行政策为主的阶段更多地向自主决策阶段过渡,以主动应战,开拓进取的姿态开展各项工作。

(五)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村干部管理属于微观管理,其对象是具体的人、财、物,一举一动都会涉及到具体的人和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民的素质高低不一,思想觉悟参差不齐,人与人的关系错综复杂。有的农民政治素质与道德水准较高,能配合村干部开展工作,而有的农民私心重,小农意识比较浓厚,甚至有损人利己行为。因此,村干部在进行管理时,必须严格按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办事,坚持原则,秉公而断,不拿原则做交易。对一些棘手问题更要主持公道,不讲私情,不和稀泥。农村的事情十分复杂,情况千差万别。村民小组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社会情况等各不相同,农户与农户之间在文化背景、家庭经济条件、社会关系、人员素质等方面也不尽一致。村干部在处理问题时,不能搞“一刀切”。对一些条文规定的东西,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处理;对那些政策条文与村规民约没有作具体规定的内容,更要坚持原则性的统一,实施有效管理。

(六)双重身份性。普通农民从走上村干部岗位之日起,村级组织这个非凡的层次就赋予他们以非凡的使命。与镇以上领导干部相比,村干部的身份是独特的。是农民,又不是纯粹的农民;是干部,又不是标准的国家干部。从法定身份来说,村干部是不折不扣的农民。农民有的,他们都有;国家干部有的,他们都没有。村干部和农民一样,有自己的责任地、生产资料、经营项目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经济收入。村干部和农民一样,不列入国家公职人员序列,不享受国家干部所具有的工资、福利、公费医疗、退休养老保障等一系列待遇,并对国家承担缴粮纳税等义务。但在种田人心目中,村干部又是名正言顺的干部。村干部除了作为农民辛勤劳动得到收入之外,还享有作为村级组织治理人员的一份报酬。村干部所负责的村被称为“行政村”,和国家干部一样,有时也由上级组织任命。从村干部的自我感觉来说,大部分村干部认为自己大小是个“官”,手中多少有一点权力,如生产安排权、集体财产调配权等等。村干部的这种亦官亦民的双重身份决定着村干部的双重角色。村干部既是农民利益的代表者,又是国家利益的体现者。一方面,村干部作为农民,与农民有一致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要想方设法,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自己也富在其中。另一方面,村干部作为群众选举和上级任命的干部,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要求村干部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重。

二、村干部的主要工作职责。村一级的组织处于我国农村社会结构的最低层,虽然不是一级政权组织,却是农村社会结构的基础,村干部处在乡镇基层政权组织和农户这两者之中,他们也是农村户口,与农民一样种有一份责任田,其身份是农民,但同时又是村里各项工作的承担者、决策者,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发展集体经济最直接、最具体的执行者。村干部所做的工作尽管是非政府的治理工作,但村干部工作的好坏,不但关系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治理,自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基层组织的巩固,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村干部的工作,在农村工作中起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中介和桥梁作用。

根据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有关文件规定,在农村改革开放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村干部的工作职责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组织和带领村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总结建国几十年来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因此,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做到: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本地实际出发,组织和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村办工业和第三产业,积极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跃上新台阶。二要当深化农村改革的促进派,积极增强村级组织“统”的功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疏通流通渠通,促进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稳定与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努力开拓第二、第三产业,鼓励农民进城办厂、经商,逐步推行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模式。三要全面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农村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和措施,是以我国国情为依据制定出来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村干部要广泛宣传有关政策,并结合本地的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当代表全局利益的政策与农民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发生矛盾时,村干部要教育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四要搞好社会服务,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引导农民闯市场提供信息、技术、资金融通、引进人才等各方面的服务。

第二,组织村民自治,带领村民实行自我治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不是国家政权组织与行政机构,也不是经济组织,而是村民自己组织起来,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办理自己事情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干部作为村民委员会的代表者,在工作中要严格履行四个职责:一是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以满足村民生产、生活、学习、文化娱乐等多方面的需要,如修筑本村道路、桥梁,整顿村容。搞好共共卫生,办好托儿事业,组织文化和科技学习,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等。二是调解民事纠纷。在调解中,注重提高村民的法制观念,促进家庭、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保证生产和生活秩序的稳定。三是协助政府和司法部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安定团结,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四是主动及时地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对党组织的建议,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等等,村干部要及时了解并如实向人民政府反映,使人民政府较快地听到群众的呼声。

第三,搞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占领农村阵地。村干部要做到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更好更快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当前,农村各个方面的形势不错,但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还存在某些消极的东西,如封建迷信活动抬头、赌博、卖淫嫖娼等丑恶现象死灰复燃,土地抛荒、民事纠纷增多、干群关系紧张等等。所有这些,都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精神不合怕。因此,村干部要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要着重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对农民进行马列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二是对农民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普及科学知识。三是重视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农民开展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陶治情操。

第四,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和村干部队伍建设,为农村四个文明建设提供组织保证。虽然村干部没有村级组织的设臵权和村干部主要成员的配备权,但村级组织的协调发展运转,不得不依靠村干部。村干部对提高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这方面,村干部应该做到:一要在村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二要抓好自身建设,学习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好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提高政治水平。三要抓好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知识的学习,抓好农业知识和经营治理知识的学习,使自己成为领导经济工作的行家。与此同时,村干部尤其是党支部一班人要认真做好村民组长的培养、教育、选拔和治理工作,为村主要干部预备后备力量,增加村级组织的活力。

三、目前村干部的苦衷。村干部工作在社会的最基层,是党和政府与千千万万农户相连的桥梁,村干部形象有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到革命事业的成败。但是,目前有些村干部工作干劲不足,热情不高,有的人心思走,有的前怕龙后怕虎。畏缩不前,究其原因,既有人们主观认识上的不足,又与农村工作确实难做有关。因此,我们一定要体谅村干部的难处,理解他们的苦衷。

(一)工作范围广。村干部这个“官”虽小,管的事却不少,从大政方针,到油盐酱醋,鸡毛蒜皮;从计划生育、土地治理、环境保护,到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邻里纠纷、婆媳矛盾,夫妻口角;从生产安排,到生老病死、吃喝拉撒。什么都得干,样样都得管。理不清的纠纷,收不完的费,打不尽的土地官司,做不完的计划生育,具体工作多而杂,令人应接不暇,工作搞不好,会上挨批评,会后遭指责,回家还要受老婆埋怨,可以说是三头受气,完全失去了大集体时的威风身份,有时好话说得千言万语,工作做得千辛万苦,任务还是难完成。一方面村干部是叫苦不迭“不抓不管不称职,敢抓敢管拍报复”。另一方面个别农民是“有吃有喝不求你,出了问题责问你,说错政策就顶你,有了困难要找你,不顺心意就告你”。

(二)工作难度大。村干部,既是干部,又是农民。他们的这种双重身份使他们经常处在各种矛盾的焦点上。

1、他们既是负担的承受者,又要充当矛盾的调解人。村干部自己都种了责任田,当前国家有关政策与农民的现实利益之间存在一些矛盾,诸如:低价的农产品与高价的生产资料的矛盾,由于政策的多样性引起的农民负担加重,由于部分农民分不清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经济关系而引起的怨气增多,由于洪涝灾难和粮食体制改革,带来的工作难题等等。村干部的农民身份,使他们和大多数农民一样,在不等价交换中,蒙受利益的“损失”。但是他们的“干部”身份,不促使他们去充当催耕催种的角色,一旦国家、集体、部门与农民发生利益上的冲突,调解,劝说乃至强制执行任务,往往又落到了村干部的身上。完全按“要求”办,农民通不过,干群关系要疏远,他们于心不忍,不按“要求”办,上级不同意,要挨批受罚。欲行不忍,不做不行。这些工作确实难。

2、他们是承担义务的“富翁”,但权力很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方面作为村干部前身的大队干部,拥有的生产领导权、劳力调配权、收入分配权、实物支配权等。行政的、经济的权力,大多已弱化或丧失。与此同时,又没有赋予村干部必要的、行政的、经济的权力,更无相应的法律手段可利用。村干部与以前的大队干部比,有人戏称是权力的“乞丐”。另一方面,村里工作日益增多,确实又可以说是承担义务的“富翁”。这种权力与义务的分离和反差现象造成了农村工作不少矛盾的出现。一方面是硬梆梆的任务,一方面是软绵绵的手段;一方面是钢铁的指标,一方面是豆腐的权力。把乡村干部推上了风口浪尖,陷入了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境地。

3、既要积极宣传上级的有关规定和政策,往往却又要“自食其言”。有的指示、文件缺乏稳定性,朝令夕改,有的政策与基层的实际有差距。如减轻农民负担,各级都十分重视,并下发了许多红头文件、报纸、广播、电台也大造舆论,要求把负担减到最低程度。基层干部自然要按上级要求办,年初信誓旦旦向农民承诺保证除必要的费用外,不再向他们多收一分钱,可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一到财政入库,就是这个费、那个费、都有文件、都有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真是“左右为难”。

(三)工作要求高。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支部书记的能力要求逐步升级,目前几乎达到了“长、宽、高”的标准。“长”既村支部书记必须具有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一技之长,要成为群众遇事有主,心中不慌的“领航书记”和生财有门路的“科技书记”。“宽”即支部书记的知识面及工作能力要宽,既要有较好的党务工作知识能力,又要有发展经济的意识和才干;既要具备做复杂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又要具备处理各种民事纠纷和社会事务的经验,既要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运用,确保村民勤劳致富,又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即要做一个贴心集体和心想群众的贴心书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书记;注重信息,善于交际的外交书记;以及善于理才,办事灵活的“精明书记”。“高”即党员、村民对支部书记的期望高;农村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本人思想境界要高,要乐于奉献、勇于吃苦、甘于吃亏。

(四)工作待遇低。一是政治待遇低,村干部的热情高,但政治上晋级升迁的希望都很渺茫,大多是当了支部书记到了顶,虽然也有一些录用为国家干部,但终究竟是微乎其微。上边讲“有经济地位就有政治地位”,但实际情况却是“加温加压”的工作会多,“加薪加油”的鼓劲会少。二是经济待遇偏低,村干部一般来说,是村里的能人,他们勤勤恳恳的干事,经济待遇却不高,一年只有工资几千元到一万多元,碰到经济条件差的村,或遭到自然灾难袭击,工资还难得兑现。年年学雷锋,年年尽义务。有的村干部家里还很穷。一到五六十岁,失落感便油然而生。难怪有的干部感叹“青春献给共产党,老了还要儿女养”。三是舆论不公,形象差。新闻媒界对村干部的宣传,往往是正面典型少,反面典型多。一说村干部就好象是乱吃乱喝的典型。这种不公正的舆论,也增加了村干部工作的难度。被思想界颇为重视的电影《被告山杠爷》中的山杠爷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农村支部书记。为了改变穷山窝的面貌,他带领村民修水库、修公路。为村民办了许多好事,但是却因为了完成财政入库。捆了一个刁民,最终也未逃脱法律的制裁。

四、调动积极因素,发挥村干部的作用。村干部是由村民主选举产生的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者。他们既不终身任职,也不脱产;既是领导者,又是劳动者。村干部的这种双重身份,就使得他们思想复杂,同时也很辛劳。假如不理解这一点,村干部的作用是发挥不出来的。

(一)加强积极因素,发挥村干部的作用。首先是抓宗旨教育,村干部是党在农村基层的骨干力量,不能视自己为普通群众,更不能做群众尾巴,既然是干部,就得为人民服务,服从组织,要敬业爱岗,为大多人谋利益。其次是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村组干部要讲职业道德,在其位要谋其政,对百姓负责。以此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树立起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带领群众发家致富。

(二)改善待遇,增强村干部的优越感。村组干部的待遇包括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两个方面。经济待遇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基本补贴(工资)。补贴标准要视其经济发展水平而定,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二是奖金。奖金有单项任务奖金和年终奖(责任制奖),一般可根据村组干部的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实绩来评定。奖金的数额,按工作难度和贡献大小而定。由村民代表会评定。同时,还要根据他们在职期限的长短,实际养老保险制度,解决村级干部的后顾之忧。政治待遇问题要注重三个方面:一是健全落实村党支部的各项制度,即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党的“三会一课”制度和党员学习制度,并把制度落到实处,以提高村组干部的思想觉悟,增强村组干部的责任心和自觉性。二是关心村干部在政治上的进步。对于党员干部要强调从思想上入手,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对非党干部,要时刻关心他们政治上的进步。村级非党干部中多数是年轻干部,他们的文化素质好,工作热情高,精力旺盛,关心他们的进步,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三是关心退职村干部的政治生活。可以定期召开村退职干部的座谈会,组织学习有关文件,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听取他们关心村场建设的建议,发挥他们的余热作用。实践证实,解决好村干部的待遇问题,是稳定村干部队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的重要保证。

(三)撑腰壮胆,增强村干部的荣誉感。村级干部直接和最基层的群众打交道,由于少数农民熟悉上的偏差和思想水平低,把村干部坚持原则办事,当成是村干部和自己过不去,产生打击报复村干部的行为,支部书记碰到这种情况,一方面要及时与上级党委、政府汇报,获得支持。另一方面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旗臶鲜明地予以保护,并且要在全村的广播大会上大力表彰,以此伸张正气。严厉打击破坏生产和各种报复村级干部的行为。要关心村干部的家庭生活困难,有条件的情况下,力所能及地为村组干部排忧解难,使他们时刻体会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暖和,增强当村干部的荣誉感,更好地安心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去,把农村的各项工作搞好。

(四)奖罚分明,增强村干部的危机感。奖罚分明是治理好村组干部,有效调动村干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奖罚的方法可以因村制宜,但不能因人而变,奖罚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经济奖罚,可以把村干部的固定补贴,留出一部分作为浮动工资,与各个阶段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多少挂勾,年终经上级组织检查和群众代表评议后一次兑现。对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的予以奖励,完不成的适当扣罚,以体现奖勤罚懒的原则,扭转那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况。

(五)强化治理,提高村干部的责任感。实行村干部规范化治理是调动村干部积极性的根本保证,它能够把村组干部的工作成绩与其切身利益挂起钩来,使他们的工作有章可循,工作好坏一目了然。村干部的治理制度主要有:

1、村组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按照各自的分工,拿出责任书,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责任,并接受上下监督。

2、村干部工作考核制。支部书记对村干部的工作实行定期考核测评。通过考核测评,把握他们的工作情况,促进他们的工作。一般可采用半年一次初评,年终进行总评的方法,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工作实绩、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反馈给村干部,并指出他们解决的办法。

3、工作讲评制,根据平时和考核的情况,搞好村组干部的评议和讲评。讲评会可以请村干部、村民组长、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讲评会上要把成绩说清,问题说透,并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安排好后段的工作。目前,村干部的待遇令人堪忧。一是村干部工资偏低。通过精简村干部职数后,村干部工作的难度和繁简程度较以前大大增加,但大部分村干部待遇偏低,付出与所得失衡。村干部年均6000-8000元左右的工资,明显比不上外打工或从事其他职业的收入。二是社会保障力度较小。一方面,在职的村干部社会保障差。目前全市还未普及村干部养老保险机制;生活困难补贴也倾向于部分特困党员干部。另一方面,离职村干部生活补助低或者没有生活补助,不少村干部奉献了一辈子,老了却有病无钱治,有事无人管,生活无着落。三是政治待遇不高。村干部不是国家干部,在选拔录用方面一般只能下不能上,离休后政治荣誉没有照顾,政治上没有奔头。其后果是村干部工作不安心,积极主动性差。极大地挫伤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对于村里日常事物只疲于应付,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谋求个人利益。

基于此,根据实际,适度提高村干部待遇,稳定基层组织队伍,使村干部劳有所酬、干有所盼、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保,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从经济层面上提度经济待遇。一方面,提高基础工资。确保村干部的工资水平略高于社会平均薪酬,按照国家科级以下公务员平均工资标准确立村干部工资(生活补贴)标准及稳定正常增长机制。同时,建立村干部工资财政专户,基础工资由市财政按月直发,以保证按期如数发放。另一方面,实行绩效管理。在保证基本待遇的前提下,完善村干部工作的考核制度,实行绩效管理。由镇根据目标管理,结合年终考评,实行绩效挂钩。全镇村干部绩效补贴的平均数不得低于全市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按优秀、称职和不称职三个等级分别给予平均数的110%、100%和90%的标准发放。绩效补贴由市财政统一划拨到镇,由镇结合年终目标考核结果,一次性发给村干部。其次,建立保障体系。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相结合的办法,本着“属地管理、低进低出、政策衔接、财政补贴、稳步推进”的原则,以全市上一农民人均纯收入为缴费基数,按不低于40%的比例筹集,由社保局为每个参保村干部建立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使所有享受任职职务补贴的村干部都可以参加养老保险。参加村干部养老保险的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个人缴费累计满15年以上,可按月享受村干部养老保险待遇,以解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与此相应建立和规范村干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制度,消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最后,落实政治待遇。坚持在政治上给地位,激励村干部干事业。要改变目前村干部只能下不能上,政治上没奔头的处境。认真做好定向考录优秀村干部进入镇公务员队伍工作。扩大从村干部中选拔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渠道,对有知识有能力、符合条件的村干部可以优先招录,为村干部提供更广阔的个人事业发展空间,使村干部感到工作有动力,前途有希望,拼搏有劲头。要增加人文关怀,人性化管理村干部,形成一种尊敬村干部,爱护村干部的风气。如在重要节日,组织部门多开展慰问走访老村干部活动,及时主动为困难村干部排忧解难。

湖北省襄阳市供销社“三万”工作组 王传雄

第四篇:四川六大激励保障机制调动村干部积极性

四川六大激励保障机制调动村干部积极性

四川省近年来积极推进村(社区)组织配套改革,从制度层面探索建立村(社区)干部六大激励保障机制,在基层干部队伍中形成了“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良好氛围。

建立政治激励机制,让村(社区)干部“干有所盼”。各级党委都建立了表彰、宣传村(社区)干部先进典型制度,其中,省委每三年、市(州)委、县(市、区)委每两年、乡镇(街道)党(工)委每年表彰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去年以来,四川共表彰、宣传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2000余名。畅通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进入乡镇(街道)干部队伍的渠道,建立从政治上关心培养村(社区)干部的长效机制。去年结合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换届,选拔了152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入了乡镇(街道)领导班子,通过合法程序解决了公务员身份。

建立经济激励机制,让村(社区)干部“干有所得”。省委、省政府于去年出台文件,按山地、丘陵、民族、平原4类地区,将在职村干部每月最低误工报酬提高到200-300元,纳入省财政转移支付保障范围。全省先后有17个市(州)、163个县(市、区)提高了补助标准,其中成都市村(含涉农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年平经济收入分别达到

10956元、9288元,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年平经济收入分别达到11591元、10685元。同时,一些地方在全面提高村(社区)干部经济报酬的基础上,建立村(社区)干部报酬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挂钩并定期调整补助标准的政策措施,完善经济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如绵阳市、丹棱县分别按3%-5%、10%的增幅逐年提高。许多地方按照“基本报酬﹢绩效报酬”的思路,完善村(社区)干部经济报酬与工作绩效考核挂钩的政策措施,将村(社区)干部经济报酬与增加群众收入、发展集体经济等工作实绩挂钩或给予重奖。

建立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机制,让村(社区)干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各地采取财政补贴与个人负担相结合、以财政负担为主的办法,建立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办法。目前,全省已有43个县(市、区)对村(社区)干部实行了养老保险,53个县(市、区)实行了医疗保险

建立退职补助机制,让村(社区)干部“卸有所补”。以县级财政负担为主体,对任职3-5届以上、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已正常离职或今后正常离职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主任,参照任职年限、当地财政状况及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采取一次性补助或按月(年)定补两种方式,给予适当补助。目前,全省有98个县(市、区)已建立这项制度,今年还有44个县(市、区)正在探索建立这一制度。

建立帮扶解困机制,让村(社区)干部“忧有所解”。采取县(市、区)财政每年预算一定经费或建立村(社区)干部救济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等办法,对生活特别困难或因公遭到非法打击报复的在职或正常离职村(社区)干部,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以县(市、区)为主,建立村(社区)干部(包括正常离职的)法律援助制度。

建立教育培训机制,让村(社区)干部“干有所学”。以省、市、县财政负担经费为主,依托各级党校、农业高等院校、农广校以及各类培训基地,构建省示范培训、市(州)重点培训、县(市、区)普遍培训的三级培训体系,大规模培训村(社区)干部。去年,由省财政负担经费,由省委组织部牵头,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培训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6600名;各市(州)由市(州)财政负担经费,依托市(州)职业技术学校培训28000余名。今年下半年,省、市(州)两级还将采取同样方式分别培训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6000名、26000余名,两年内将全省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轮训一遍。(通讯员徐宏)

第五篇:村干部经济待遇管理办法

琅琊区村干部经济待遇管理办法(试行)

琅琊区村干部经济待遇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动和保护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村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骨干带头作用,根据《安徽省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皖组字[2005]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村干部,是指在区核定的村干部职数内的在职村“两委”中的书记、主任、副书记、副主任、委员以及计生专干。本办法所称的村干部经济待遇是指村干部的补贴、保险和离职待遇。

第三条

村干部经济待遇管理的目标是:逐步建立报酬合理的增长机制、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和老有所养的保障机制。

第四条

村干部经济待遇管理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村干部经济待遇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

(二)村干部经济待遇资金来源以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转移支付及相关补助为主,区、街道财政补助为辅,村级补助为补充的原则;

(三)村干部经济待遇坚持按岗分配、按绩取酬,并随着区级经济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适时稳步提高的原则。

第五条

严格控制村干部职数,原则上每村为5—7 人。3000人以上的村,一般控制在7人以内;3000人以下的村,一般控制在5人以内。

村干部经济待遇由区制定标准,统一发放。村干部职数由街道党工委核准,分别报区委组织部和区民政局建档、备案。第二章

补 贴

第六条

村干部补贴由固定补贴和绩效补贴两部分构成。根据2007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全区村“两委”中正职干部月补贴标准为660元,村“两委”中的副书记、副主任及计生专干月补贴标准为560元,村“两委”中的委员月补贴标准为500元。其中:固定补贴占70%,按月打卡发放;绩效补贴占30%,由所在街道根据工作实绩进行发放。具体标准、发放时间由各街道自定。绩效补贴扣罚的部分,纳入村干部补贴帐上作调剂金使用。

第七条

建立村干部补贴正常增长机制,实现村干部补贴与社会经济同步增长。按照每三年一个任期适当上浮补贴标准,村“两委”正职干部补贴一般为上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村“两委”中的副书记、副主任及计生专干补贴一般不低于正职的80%,村“两委”中的委员补贴一般不低于正职的70%。村干部补贴增长幅度原则上与前三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增长幅度同步。

第八条

村干部补贴以省转移支付的村级补助资金作为主渠道,补贴正常增长部分由区财政承担。

街道根据经济基础和经济生产发展状况,可以适当提高村干部绩效补贴标准。

第九条

村干部补贴资金由区财政局按照标准测算核定到街道,及时划入村干部补贴帐户。街道要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对违规动用村干部补贴专项资金的,将按照财务管理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第三章

第十条

在区核定职数内、符合年龄要求的在职村干部参照企业养老保险有关规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不愿参加养老保险的,由村干部本人提出书面申请,街道审批,报区委组织部备案。

第十一条

养老保险费按年交纳,以村为参保单位。其养老保险费由区财政、街道、村、个人承担。即:区财政、街道、村共同承担缴费基数的20%费用,个人承担缴费基数的8%;区财政定补部分,由区财政局以转移支付方式直接拨至街道。参保单位按我省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申报缴费基数。保险手续由街道统一办理。

第十二条

交纳养老保险费累计年限不少于15年。缴纳年限不满15年的,不享受养老金待遇。

第十三条

参加养老保险的村干部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时,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及其以上的,经批准,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为:

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

参加养老保险的村干部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时,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最多可延长不超过5年的缴费年限,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达到15年后,经批准,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从批准的次月起发给基本养老金。不愿延长缴费的,到规定年龄后不享受基本养老金,个人帐户存储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第十四条

村干部在村级工作考评中,因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被一票否决、受到党纪处分或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取消其当年区财政、街道、村的参保经费,由个人承担。村干部离职的,其养老保险按照第四章规定执行。

参加养老保险的村干部,此前如参加各类商业保险的,其公费部分必须先行退出。

第十五条

到达规定年龄且经批准办理养老金领取手续的村干部,若任期未满或重新当选的,从领取养老金的当月起,其补贴标准为现任职务补贴与养老金的差额,养老金高于现任职务补贴的,只享受养老金,不再增加补贴费用。

第十六条

在职村干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本保费由所在村承担。第四章

第十七条

村干部有以下情况之一的视为离职:

(一)因年龄、身体原因不再任职;

(二)在选举中落选;

(三)在缴费期间身故;

(四)因工作失职被免职、罢免;

(五)擅自离岗超过一个月;

(六)因违纪违规,受到撤销党内外职务以上处分;

(七)受到刑事处罚;

(八)属于其它情况。

第十八条

离职村干部从离职次月起一律不再享受补贴待遇。

第十九条

离职村干部的养老保险从离职之日起,应由区、街道、村交纳部分随即停止。

(一)凡属第十七条第一、二、四、五、六、八款情况的离职村干部,若自愿续保,所交费用全部由个人承担,累计缴费年限在15年以上达到规定年龄的,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可按规定领取养老金。如本人不愿意续保的,达到规定年龄时,个人交纳部分全部退给本人,不享受养老金待遇。

(二)凡属第十七条第三款的村干部,养老保险不得转保,村干部个人帐户缴费部分一次性由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继承。

(三)凡属第十七条第七款的村干部,不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个人交纳的保险金及利息退还给本人。

第二十条

凡未参加养老保险的村干部,给予离职补助。离职补助标准按离职前职务计算。对连续任职不足10年的村干部,离职后按照每任职1年补助1个月补贴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对连续任职10年以上(含10年)的村干部,离职后按每任职1年补助月补贴的1.5倍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

补助标准可按经济基础和经济生产发展状况作相应调整。补助资金由区、街道财政各承担50%。离职补助金按其金额50%、30%、20%的比例分三次发放,具体发放时间由街道确定。

离任村干部要积极支持村“两委”的工作,凡不支持工作并造成消极影响的,要严肃处理,并取消相关待遇。

第五章

第二十一条

村干部队伍要保持相对稳定。村干部任职年限,由街道初步确定,报经区委组织部和区民政局审定。村干部确需调整,各街道在不超过职数的前提下进行调整。调整方案须报经区委组织部和区民政局同意,再行调整。调整后要及时将调整情况报区委组织部和区民政局。

第二十二条

今后村改社区的村干部,自撤村当月起不再享受本办法第二、三章规定的待遇;在社区任职的,享受《琅琊区社区工作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琅办发[2007]29号)规定的待遇;不在社区任职的,按本办法第四章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村干部经济待遇管理工作由区委组织部牵头负责,区民政局、区农委、区财政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卫生局、涉农街道共同组织实施。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区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此前相关规定如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建立村干部结构补贴制度,完善激励保障措施。①建立村干部报酬结构补贴制度。村干部报酬由“基本补贴+绩效补贴+奖励补贴”三部分构成。基本补贴部分,山区村主要干部按每人每月200元、川原地区每人每月按260元标准确定,村副职和村文书(村事务助理)按村主要干部基本补贴的80%确定;绩效补贴部分,依据本村上人均纯收入和人均集体收入确定,具体政策由各县区制定;奖励补贴部分,由乡镇依据考核和村民民主评议结果确定,奖励补贴标准一般可掌握在每人每年800-1000元。村干部基本补贴和奖励补贴所需经费由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和市县财政负担,基本补贴采取工资卡的形式由乡镇按月发放。绩效补贴所需资金在村集体经济收入中列支。②逐步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考虑到县区之间的差异,目前全市范围内制定一个普遍适用的制度条件尚不成熟,但应鼓励有条件的县区、乡村在这方面可以先行一步。当前,应重点解决好任职时间长、工作实绩突出、正常离职且年满60岁的离任村干部的养老问题。③政治上采取激励措施。建议对连续任职30年、15年以上的优秀村主要干部,分别由市、县区授予荣誉称号。对政绩突出、议政能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积极推荐他们作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

4、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村干部报酬待遇普遍有所提高。建议在继续保持各级财政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渠道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村干部报酬所占份额,并由市、县区两级财政共同承担提高村干部报酬所需资金。具体来讲:①可由市财政给每名村干部每月补助基础补贴100元。全市如果按1802个村、每村3.5人计算,市财政约需拿出奖金760万元。②村干部基础补贴其余部分和奖励补贴由转移支付和县区财政负担。经初步匡算,如果在2004年村级组织财政转移支付金额、支付渠道不变的情况下,川原各县区每年约需增加财政开支50-60万元,山区县每年约需增加财政开支20-30万元。③村级办公所需经费建议由县区财政予以保证。川原村不足5000元的补足5000元,山区村不足3000元的补足3000元。

5、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自我支付能力。(略)

6、妥善化解村级不良债务,积极解决村干部报酬拖欠问题。按照“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消化”的原则,积极开展村级不良债务清理化解工作,坚决杜绝举债建设“政绩工程”。制定优惠政策,加大盘活村级闲置资产的力度,对债权债务分类处置,强化对农村“两税”尾欠的清收力度,稳妥地开展化解工作。建议市、县区财政政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对村干部个人贷款用于修路、建校等公益事业形成的债务进行逐年化解。

补贴由三部分构成

文件规定,全市村干部(指按有关规定和法律程序选举、任命的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以及村文书等常设干部)报酬实行结构补贴制度,由基本补贴、绩效补贴、奖励补贴三部分构成。基本补贴部分,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按山区村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川原村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的标准确定。其他村干部按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基本补贴的80%确定。基本补贴采取工资折(卡)的形式,由县(区)统一拨付到乡镇财务管理中心,按月发放到人。绩效补贴部分,由县(区)依据每个村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和集体收入水平,确定具体标准和办法。奖励补贴部分,由乡镇依据工作考核和村民民主评议结果,确定对村干部是否奖励及奖励标准,奖励补贴标准一般每人每年800至1000元。基本补贴和奖励补贴所需经费由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和县(区)财政负担,市上给予适当补助;绩效补贴所需经费主要在村集体经济收入中列支。

离任补贴不低于600元

文件还规定,实行村干部离任补贴制度。连续或累计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20至30年且正常离任的,年龄满60岁后,每年给予不低于600元的生活补贴;连续或累计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31年以上且正常离任的,或被评为省级以上劳动模范,或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党组织书记标兵、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且正常离任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年龄满60岁后,每年给予不低于800元的生活补贴。所需经费由县(区)财政解决。对其他村干部的离任补贴,由各县(区)结合实际制订具体标准和实施办法。

文件要求,各级财政要增加对村干部报酬的预算,提高村干部报酬和村级办公经费在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中的份额。从今年起,由市财政使用每年市对县(区)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增量部分,全额用于补助县(区)解决村干部报酬和历史拖欠问题。村干部报酬资金补助办法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依据各县(区)人均财力情况、财政困难状况和村干部报酬发放工作力度确定,每3年核定一次,实行动态管理。各县(区)要统一建立村干部报酬财政专户。各级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发放村干部报酬的资金,县(区)安排的村干部报酬专项资金,要及时划入财政专户。

特别优秀的可兼任乡镇领导

文件要求,各级党政组织要从政治上关心支持村干部,为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坚持村干部定期学习培训制度和对优秀村干部表彰奖励制度。对政绩突出、议政能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可推荐他们作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对表现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由市、县(区)有关部门组织他们外出参观或疗养,特别优秀的可以兼任乡镇领导职务。提倡有条件的村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另外,文件还就适度合并村组、精简村干部职数以及村级办公经费、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拖欠村干部报酬等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今年以来,我县针对基层反映突出的村(居)干部待遇问题,制定实施了村干部队伍建设“1+5”系列文件,全面加强村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和考核工作,重点从三个方面改革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极大地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改革后财政每年共需承担资金541万元,比改革前增加支出1倍多。

一是全面改善村(居)干部工资待遇。对在职的村(居)三职干部,实行月工资制度。村(居)干部工资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和绩效工资三部分组成。职务工资党组织书记每月270元,主任每月250元,文书每月230元;级别工资根据任职年限的不同设计为10个档次,每档级差40元,最低档为20元,最高档为380元。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由县财政按月统一解决;绩效工资由乡镇财政根据村(居)干部考核结果一次性发放。工资改革后,村(居)三职干部年人均工资由以前的3800元左右增加到5300元左右,增长近50%。县财政每年共需承担资金366万元,比改革前的242万元增加124万元。

二是积极推行村(居)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对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的村(居)三职干部,按照自愿缴纳和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并实施县级统筹、专户管理、独立运行的村(居)三职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村(居)三职干部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按2007全市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每三年按增长5%的标准调整一次。养老保险费的缴费比例为15%,其中个人缴纳比例为3%,乡镇缴纳比例为6%,县财政缴纳比例为6%。全县年缴费金额总计160万元,其中村(居)三职干部承担32万元(个人年缴费仅396元),县乡两级财政承担128万元。连续缴费10年后,村(居)三职干部每月最低可领取养老金413元。

三是大幅度提高离任村(居)干部生活补贴。对1996年以前离任的连续任职20年以上,1996年以后离任的连续任职15年以上,正常离任的党组织书记和主任,进一步完善生活补贴制度。离任村(居)两职干部生活补贴分三个级差:连续任职15至20年的村两职干部每年补贴480元;连续任职21至25年的每年补贴600元;连续任职26年以上的每年补助720元。为此,离任村(居)两职干部年人均补贴由以前的171元增加到692元,比改革前增长了三倍;县财政每年共需承担资金47万元,比改革前的15万元增加了32万元。

为进一步稳定村干部队伍,切实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江北区在村两委会换届后,及时建立起村干部经济待遇综合保障体系。其主要内容:

一是对村干部报酬实行分类计酬。规定:

1、村级可用资金在5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主要领导,以“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的办法进行计酬。基本工资每月固定发放,津贴按村干部不同岗位确定,如村支书每月200元、村主任、社长每月180元。

2、村级可用资金在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以50万元为底数按比例计算,超出部分再按递减比例计算年薪。村主任、社长年薪以村支书年薪为基准,适当拉开;其他干部报酬,由村两委会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二是对村干部养老保险统筹实行补偿。村支部书记统一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其保险金按村级可用资金不同档次由个人和集体按相应比例承担,超龄而不能参加社保的支部书记,按村主任社保补偿金标准的120%发给;编制以内的村干部,按村级可用资金不同档次,以年固定数额进行补偿。同时,对擅自离岗、不服从调配或在职期间受党纪、政纪处分的,不享受社保补偿。

三是对村干部通讯费实行报销。各镇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具体的村干部住宅电话、移动电话报销办法,报销额度按村级可用资金不同档次予以确定,如某镇规定村级可用资金在80万元以上的,村书记、村主任(社长)月住宅电话报销额度分别为150和120元;手机费分别为300元和200元。

四是对离任村干部发放安置费。对脱产并在村任职3年或3年以上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经济合作社社长及村两委会成员,若在工作期间无任何处分并无重大失误的,按村党支部书记每年400元、村委会主任和经济合作社社长每年350元、其他两委会成员每年200元乘工作年限计算离任安置费,一次性发放;发放最高年限为15年。

提高和保障村干部待遇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复杂工作。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方努力、共同配合,保证村干部待遇的提高和落实。

1、发展村级经济,实现自我供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解决和提高村干部待遇的根本途径。村级组织要找准村级主导产业,通过招商引资、退耕还林、盘活资产、资源开发等途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县区和乡镇要结合新农村建设,集中整顿集体经济薄弱村,努力推进村级债务结零。出台促进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具体措施,通过以奖代补、以奖代投等方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2、完善发放制度,保证经济待遇。市、县区要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村级的转移支付力度,保证村干部工资发放所需资金。县区、乡镇要建立健全工资报酬发放制度,确保村干部经济待遇的提高和落实。一是完善在职村干部报酬发放制度。对在职村干部,建立健全基本补贴、绩效补贴与奖励补贴相结合的工资补贴制度。基本补贴按照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按每人每月不少于200元,其他村干部按每人每月不少于160元的标准补贴到人。基本补贴原则上从县区财政对村的转移支付资金中统筹解决。绩效补贴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确定具体标准和办法,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列支。奖励补贴由乡镇根据岗位目标考核情况进行奖励,由乡镇财政负责。二是建立离任村主干困难补助发放制度。连续任职10年以上或累计任职15年以上,正常卸职、离任且现年满60周岁以上,家庭人均纯收入、生活水平低于当地村民平均水平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按每人每月3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困难补助,由县乡核定,落实到人。资金从县区财政中统筹解决。三是建立特困村干部救助金发放制度。采取财政拨一点,党费拿一点,机关单位出一点的办法,设立特困村干部救济基金,对严重疾病或生活极度困难的村干部予以救助,并实行定期走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3、择优选拔录用,提供发展平台。要探索、完善从村干部中招录国家公职人员的办法,每年可以拿出一部分指标,专门面向村干部招考,从优秀年轻村干部中录用公务员,用于解决村干部提升难问题。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又不符合招考条件的村干部,可以采取“升职不挪位”的方式,考虑聘用为乡镇工作人员,但仍然留在村里任职。要重视从乡镇和机关下派到村任职的干部,凡下村三年以上,工作成绩特别突出,深受群众拥护和上级组织肯定的,可以提拔任用。

4、落实社会保障,解决后顾之忧。要建立健全村干部的三条保障线,解决其后顾之忧,让其安心本职工作。一是在职时进入养老保险。对村干部采取分年入保的办法,纳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范畴,入保资金由县乡财政、个人按比例分担,具体实施办法由各县区从本地实际出发确定。二是生病时实行医疗救助。大力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全市农村要全面覆盖,努力提高参合率,村干部及其家庭成员要全部纳入合作医疗范畴。三是贫困时纳入农村低保。对符合条件的村干部要优先纳入低保范围。

5、强化共同配合,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村干部的工作,定期组织“优秀村干部”评选表彰活动,优先将政绩突出、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选,提高村干部的荣誉感和社会地位。民政、农业、公安等部门要关注村干部,及时关心、解决村干部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村干部的合法权益。要广泛宣传报道优秀村干部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营造理解、关心、支持村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

石泉县采取“一规范、一选聘、一评选、一补贴”的方式,不断提高村干部政治经济待遇,确保村干部在经济上“有甜头”、政治上“有奔头”、离职后“有想头”。

“一规范”即规范在职村干部误工补贴。实行村主职干部“基础+绩效+奖励”的结构误工补贴制度,基础误工补贴按月发放,绩效误工补贴根据工作进度按季度发放,奖励误工补贴年终考核后一次发放,其他村干部的误工补贴控制在村干部误工补贴总额的10%左右。推行在职村干部误工补贴限额制,每年最低不少于3000元,最高可达2.5万余元,兼职村干部可享受所兼任职务相应误工补贴。

“一选聘”即选聘村干部担任乡镇长助理。采取公开选拔的方式,在全县任职满3年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副主任、文书中选拔3名优秀村干部担任乡镇长助理。选聘的乡镇长助理为“乡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也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实行年薪制,每年2.5万元。实行试用期和聘用制管理,一旦解聘和不在续聘,所任职务自行消失,不在享受任何待遇。

“一评选”即评选享受科级干部经济待遇。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乡镇推荐、组织考察、县委审定、结果公示等4个环节进行,每年从全县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中评选出15名特别优秀的村干部当年享受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年误工补贴1.8万元。享受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的村干部工作不离村,身份不变,实行动态管理,一年一评选,工作成绩突出的可以连续评选连续享受。

“一补贴”即实行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制度。制定《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申报发放办法》,将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对任职20年以上且年满60周岁的离任村干部每人每年发放600元生活补贴,由乡镇委托银行按月代发到人,享受生活补贴的离任村干部名单每年集中审核审批一次,实行动态管理。

下载保障村干部待遇 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障村干部待遇 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村干部待遇问题的探讨

    关键词:村干部待遇探讨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在农村已经顺利展开,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对在换届选举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村干部待遇问题就是......

    村干部

    是由党员、群众选出来的,是村的领导者、带头人。“火车开得快,全靠车头带”,一条村能否管理得好,能否搞得好全靠村干部。 第一,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 第二,班子要团结,社会要稳定。......

    村干部

    九龙山镇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详细�0�3今日免费精品文档 原价:10.00豆元购买0豆元顶 0 踩0 收藏 0 分享 加入豆单 举报 转帖至 人人网 QQ空间 新浪......

    村干部

    是由党员、群众选出来的,是村的领导者、带头人。“火车开得快,全靠车头带”,一条村能否管理得好,能否搞得好全靠村干部。 第一,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 第二,班子要团结,社会要稳定。......

    关于我县村干部待遇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我县村干部待遇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村干部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纽带,是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为......

    凤县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实施方案

    凤县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实施方案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宝市字[2006]50号《宝鸡市关于建立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的若干规定》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基......

    落实村干部待遇问题的思考

    行政村干部待遇问题,关系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农村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村干部待遇的落实......

    落实村干部待遇问题的思考

    落实村干部待遇问题的思考 落实村干部待遇问题的思考 行政村干部待遇问题,关系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农村各项工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