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一年级作文—最痛苦的事
最痛苦的事
大家一定都有过许多的童年的是吧!如:开心的事,痛苦的事,难忘的,伤心的事,懊悔过的事,淋浴过爱的圣辉等等吧!先让大家思考下,那么接下来请允许我来讲给大家我经过一个痛苦的事!
有一次,考试分数快下来了,我若无其事的说:“我都会考好的!”传来一声:“常常说都会做,能考呢!”我一看原来是妈妈在叨叨。
又说:“这次和上一次不一样,这次都会做自信,上次有一点不会做。”妈妈说:那不一定,明天领通知书的时候见分晓吧!”我说:明天等着瞧,妈妈竟然不相信我太小瞧你们伟大的儿子了,我一定会让你们为我骄傲,为我而自豪!”
终于到领通知书的那一天,我迫不及待的拉妈妈起床和我一起领通知书去,妈妈被我叫起来了,我连脸都没洗完,饭也没吃饱,就去学校了!
我自信满满的去学校,到了学校同学老师都没来,我和妈妈等了一会,人们就都来了,我们进了班,过了一会语文老师来了把卷子发了下去,我考了89。5哎,没考好我的脸色变了,我心里:想只能等数学分数了,数学老师来了也把卷子发了下去,我考了90没考好
我垂头丧气的回家了,到了家我跑到我的卧室钻到被子
里嚎啕大哭。这就是我成长经历,怎么样还算精彩吧!
第二篇:最美好的痛(800字)作文
精选作文:最美好的痛(800字)作文
提到她,似乎活了几个世纪。对于她,我觉得很遥远。
当时,她是新转来的,我们都是陌生人,她很热情,很快就可以跟同学们融入到一起,却唯独我。
我是一个自闭的人,我不会像同学们那样热情的交朋友,也不会‘嗨皮的’一起和她们逛商场,更不会和她们说上一句话。
那天,天空灰蒙蒙的,下着毛毛细雨,我拽着她的衣角:我们,还是朋友吗?
我想,不是了吧她微抬着脸,抿着嘴,眉头皱的很紧。
为什么,不会的,我求你,我们还是朋友对吗,我不会再错下去了,拜托,不要离开我。我用哀叹的口气求她。
她用力甩开我的手,就是这样,我摔在地上。
别开玩笑了,我们本来就不是朋友,呵,实话告诉你吧,以前的一切都是我做的,我和她们打赌,只要你一天以内和我说上三句话,我们就不是朋友。现在,你可不至和我说了三句吧。她瞥了一眼我,但眉间的担忧还是清晰可见。
我彻底瘫痪在地,呆呆的看着逐渐远去的背影,那个曾经多么善良的人,什么时候变成这么狠心了?
淅淅沥沥的雨打在我的身上。许久,我踉跄的起身,心里一直自我安慰着:没关系,或许她是为了保护我也说不定呢。
第二天,虽然淋了点儿雨,但还是有一丝的感冒。
走进班,一阵阵的窃窃私语使我感到无奈,我冷淡的走到座位上,习惯性的向她的方向看去
空位子。
没关系,或许起床晚了吧。我有些不安的想着
高跟鞋触底的声音传进耳朵里,同学们,安静一下。,待大家都安静下来后,班主任继续说道梦艺同学在今天已经转走了。
转走了,转走了,转走了。
我有些愣住了,或许吧,她是在逃避,逃避我,逃避关于我的一切。
我心里竟有些庆幸,不然我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她。
生活进入了轨道,平静的行驶着,似乎那一点点的山坡从未经过一样,火车就这么走啊走轰隆轰隆
那件事至今还留在我的心里,不可抚平的痛,但也是最美好的痛。初二:浅笑年华 篇一:《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作文指导
台湾作家刘墉说:“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
有一个老总问他迷惘而困惑的下属,你知道毛毛虫是怎么过河的吗?下属给出了三个答案:
下属说“从桥上过”,老总摇摇头说:“没有桥”;
下属说“从叶子上过”,老总说:“叶子被水冲走了”;
下属又接着说“被鸟吃到肚子里就过河了”,老总强调:“那样的话,毛毛虫就死掉了,也便失去了过河的意义。”
那么毛毛虫究竟是怎么过河的呢?
最后老总告诉下属说:毛毛虫要想过河,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变成蝴蝶。毛毛虫在变成蝴蝶之前要经历一个痛苦的阶段,它在一个茧里面,暗无天日、没吃没喝。这种痛苦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其实每个人也是一样的,在生命的历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与磨难,有人面对困难悲观失望,无法转换自己的角色,相反有的人却是勇敢的摒弃原有的观念,不断的挑战自我,不断的脱胎换骨,最后轻松自如的飞过了毛毛虫时代那条痛苦的河流。
生命其实就是毛毛虫过河的过程,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但是成长与成熟都是痛苦的,要想成功,必须勇敢的蜕掉一层层厚厚的茧,才能变成蝴蝶任意的飞舞。
如果说成功有捷径的话,那就是改变,时刻准备着——改变。改变才能更好的生存!
2.立意理解
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离别,有痛苦,有黑暗的日子;但在其中也有快乐,有阳光,有更好的日子在召唤我们。
成长是让人流着泪微笑着;成长是让人痛并快乐着;成长是懵懂的人走向成熟;成长是让人累着还想继续。也许这就是成长——一种美丽而又疼痛的人生历程。
3.无论是谁,只有在透彻的疼痛,在艰苦的磨难中才会长大。在成长的路上,磨难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面对。海伦凯勒是一位曾震惊全球的人,她年幼时,失去听觉与视觉。在这巨大的痛苦、疼痛中,她成长了,她不服输,她坚信努力能创造成功,能弥补她的缺陷。于是她不停地努力,不停地争取,最后终于享誉全球。若在她的成长路途中没有钻心的痛苦,她是否能拥有今天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是痛苦、绝望给了她站起的力量!可见面对成长需要接受痛苦的勇气。而只有面对了,人才会成长,不得不相信,疼痛给予人力量。就像一位哲人所说的:即使炙热的光占据双眸,也一定会发现阳光的温柔。
那么,成长的路上可以不经历痛苦么?当然不能。大量事实证明,疼痛是成长的必须条件,是不可缺少的。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养了一些毛毛虫,毛毛虫很快吐丝,结茧,不久之后就要破茧而出。这一天终于到了,茧中的蝴蝶努力地用翅膀撑破茧,可总是失败。蝴蝶在茧中非常痛苦,无数次努力都没能获得自由。女孩心软了,用剪刀帮蝴蝶划破了茧。蝴蝶展翅飞起,女孩自认为做了一件好事,可不久蝴蝶就死了。这是为什么?原来当蝴蝶要
破茧而出时,用翅膀撑茧正是为了磨砺自己的翅膀,虽然异常痛苦,可这是为了将来的展翅高飞。女孩擅自帮它划破茧,可蝴蝶的翅膀没有磨砺完成。女孩的好心导致了蝴蝶的死。可见在成长的道路上,疼痛是少不得的。虽然很痛苦,可这种疼痛换来了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成长正是一种美丽的痛。
篇二:材料作文“最痛苦的人”
材料作文“最痛苦的人”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指向性非常明确,需要先回答你同意不同意这种观点。在审题的时候要抓关键词:“最前面”、“最后面”、“最痛苦”。可以有以下角度:
角度一:走在最前面和走在最后面的人都是痛苦的。因为走在最前面的人要面临各种从未见过的艰难险阻,他们在身体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压力,他们是痛苦的。走在最后面的人则要面对别人鄙弃的眼光,而对强者欺凌的危险,他们也是痛苦的。
角度二: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不痛苦。也就是反对这种痛苦观点。走在最前面的人和最后面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幸福的。
角度三:可采取折中的角度,走在最前和最后的人既有痛苦,又有幸福。例文
不痛苦何能走在最前面
有人说,走在前面的人是痛苦的。是啊,走在前面的人就像成功了的花,它的现实是明艳的,可最初它的芽儿必然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所以说,痛苦是成功的必经之路,不痛苦何能走在最前面。
你,沈从文。曾无知到不识标点符号,艰苦到只吃馒头和泡菜,只念了小学,却成了大学教授。这期间的每一步都很艰辛,这痛苦,又有谁能够体会?最初的你,过着“北漂”的生活,住着简陋的屋子,穿着单薄的衣服„„曾遭迫害,你不在意,你用责任化解了别人对你的攻击,用微笑去迎接侮辱的挑战,被安排打扫女厕所,你却说:“对我真是信任啊。”从你坚强的外表中,我们更能体会到你内心的痛苦。你相信,痛苦是为了更好的前进,不痛苦又怎么能走在最前面。你成功了,你用痛苦著成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你用痛苦将沅水流域的人事哀乐、山光水色、历史沿革搬进了文学殿堂,你用痛苦的笔杆子构筑了独特的文学世界。
你,乔治桑。保持着天使般的禀性,却具有男子的才华,有着坚韧的力量,却不失女性的柔美。你的坚韧里浸透着痛苦的印记。你用文字描述着对自由、对正义、对民主的向往,你用笔驾驭着内心的痛苦,踏上了诗坛的顶峰。然而,你的善良却招来敌人的仇视。你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但就是这痛苦的滋养才使得你更加坚信,唯有痛苦才能净化人的心灵,唯有痛苦才能使你走在最前面。在那个属于你的时代,到处都响彻着你用痛苦赢得的真理正义振翅搏击的声响。
透过历史的长河,我们看到司马迁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喊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箴言。他为了弹响史家千古绝唱,为了吟出这无韵之离骚,一生都忍受着心灵上的凌辱、肉体上的痛苦。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以大海的大度包容了内心之苦、世人之风。坚强的太史令硬是将这痛苦化作了桌边一杯袅袅的茶,在浅斟低唱中终有所成。
史铁生说,“生命本身就是一场苦难的轮回”。回避痛苦只能带来更多的苦难,并导致自己的失败与落后,只有敢于承受痛苦,并在痛苦中勇于开拓,才会走在时代的最前面。走在前面的人必然痛苦,而不痛苦何能走在最前面?
评点
扣题意识比较强,首尾用“不痛苦何能走在最前面?”前后呼应,观点明确。在论证观点时,有意识地运用了一些句式,增添了文章的色彩。
放好心的位置
痛苦与幸福是对立的,但他们的差别就在于你是否能放好自己的心的位置。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他们不懂得如何放好自己心的位置,以致于产生这种片面见解。放好心的位置,你会发现最前与最后都是很美的,很幸福的。爱迪生——域走在最前的人。但是他却不感到痛苦,在他千百次失败后,他依然面带笑容地去全身心地研究。当他看到世界上篇三:美丽的痛苦
美丽的痛苦
翻开《青铜葵花》,青铜与葵花这两兄妹经历的一幕幕都浮现在脑海中。一件件困难,却都能从中找到欢乐„„
这是一个乡村男孩和一个城市女孩的故事。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孤独寂寞的她认识了一个不会说话的乡村男孩青铜。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贫穷善良的青铜家认领了她,青铜和葵花成为了兄妹相称的好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成长„„
看着《青铜葵花》心中有千万麻绳缠绕在心头,令人难以言表,难以忘却。这时一种美丽的痛苦!葵花为了不让亲人因为她的学习而担忧,毅然决定弃学,一向成绩优异的她竟考了个不及格!这难道不美吗?为了让葵花拥有一张照相,青铜宁愿在冰天雪地中忍受着刺骨的严寒,卖掉了自己的芦花鞋,在雪中赤脚而行。在难道不美吗?青铜为了葵花报幕时的美丽,细心的他心灵手巧地做了一串闪亮的冰项链,使葵花在舞台上大放异彩。这难道也是不美的吗?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当他们的屋顶被台风掀掉时,他们回去找东西时,为了一条鱼,竟在如此悲惨的情况下笑出了声。难道是因为他们是小孩子特别乐观吗?不是的!苦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可是,这一切又算得了什么?那些零星的、琐碎的却又是无边无际、无所不在的心灵痛苦,更是深入而持久的。
看看青铜葵花,再看看自己,心里不由一阵羞愧。我常常
知难而退,从不挑战自我。面对困难,我总是想:先跳过去,下次再来吧,太难了!可能以后就会了。可直至后来,问题久久难以拔除,在心中化作一个污点。
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这两位是兄妹,而且都是圣者。她们锻炼人类开展伟大的心魂。她们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爱欢乐与痛苦的人,便是既不爱欢乐,亦不爱痛苦。凡能体味她们的,方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离开人生时的甜蜜。
篇四: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
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
台湾作家刘墉说:“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
有一个老总问他迷惘而困惑的下属,你知道毛毛虫是怎么过河的吗?下属给出了三个答案: 下属说“从桥上过”,老总摇摇头说:“没有桥”;
下属说“从叶子上过”,老总说:“叶子被水冲走了”;
下属又接着说“被鸟吃到肚子里就过河了”,老总强调:“那样的话,毛毛虫就死掉了,也便失去了过河的意义。”
那么毛毛虫究竟是怎么过河的呢?
最后老总告诉下属说:毛毛虫要想过河,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变成蝴蝶。毛毛虫在 变成蝴蝶之前要经历一个痛苦的阶段,它在一个茧里面,暗无天日、没吃没喝。这种痛苦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
其实每个人也是一样的,在生命的历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与磨难,有人面对困难悲观失望,无法转换自己的角色,相反有的人却是勇敢的摒弃原有的观念,不断的挑战自我,不断的脱胎换骨,最后轻松自如的飞过了毛毛虫时代那条痛苦的河流。生命其实就是毛毛虫过河的过程,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但是成长与成熟都是痛苦的,要想成功,必须勇敢的蜕掉一层层厚厚的茧,才能变成蝴蝶任意的飞舞。如果说成功有捷径的话,那就是改变,时刻准备着——改变。
改变才能更好的生存!
第三篇:小学一年级作文—最美的照片
最美的照片
春天到了,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是去观察春天,并拍下照片上交老师。明明和爸爸决定去公园拍照片。
那里,树木茂盛,鲜花盛开,美丽极了!当爸爸刚要拍照时,忽然,传来了一阵哭声。明明听了,像兔子一样顺着哭声跑到那边。到了那里,明明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妹妹摔倒了。他忙把小妹妹扶起来,当小妹妹站起来时,他看见小妹妹的膝盖受伤了。他赶紧从身上摘下红领巾,绑在小妹妹的膝盖上,让血停住。旁边的爸爸看见了,觉得很感动,就把他们拍了下来。
然后,他把照片打印了出来。接着给了老师,老师看见了,笑眯眯地说:“明明,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能帮助别人,有一颗善良的心,这张照片让我太感动了。真是一张最美的照片”。明明心想:“这张最美的照片代表了我们的关爱和友谊呢!
第四篇:材料作文“痛”
【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
有人说,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又有人说,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还有人说,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题型】:这是一道观点型的多则材料作文题。在命题形式上和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是一致的。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其实也是一道观点型的多则材料作文题。围绕“选择怎样的时代”列举了四种看法:汤因比选择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涵娜选择一世纪以前,伊蕾娜选择未来的世纪,居里夫人选择则是“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可见,观点型的多则材料作文题往往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列举相同或相反(以相反居多)的看法,以引发考生对核心问题的思考。广州调研的作文题其实就是围绕“如何面对痛”这个核心问题,让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这类题型在审题时要注意一个原则:逐则分析,对比解读,综合辩证
【分析材料】
1、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
说明痛的普遍性与现实性。现实生活中,痛客观存在,既然是客观存在,也就难以避免,因此,如何面对种种的痛才是思考的重点,由此也引出了如何面对痛的三种言论。看到痛的客观存在,更要思考痛的不同层次。“种种的痛”,说明痛是有不同类型、层次的。有个人学习、生活、工作产生的痛,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有国家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痛。对痛的不同理解,反映了考生思维的深浅,视野的大小。
2、有人说,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
在承认痛的客观性的基础上,提供面对痛的一种途径,那就是直接说出来。应该说这是我们面对痛的普遍做法,几乎是条件反射式的,是一种动物本能。本能是一个中性词,无所谓褒贬。正如“有了快感你就喊”,同样“有了痛感你就说”。这样的本能反应往往是释放痛感、宣泄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正如伤心的人哭过了会平静,郁闷的人倾诉了会平和。因此,“痛了,就直接说出来,”有其可取之处。
3、又有人说,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
“痛而不言”和“痛了,就直接说出来”形成对比,“痛而不言”就是指有痛感,但是不说出来,而是自己一人承担、解决,这样的做法体现了人性的坚强。痛有可能是外在施加,也有可能是内在产生,但不管是外在施加还是内在产生,面对痛的始终是自己,因此问题的解决还是依靠自已。痛了,不唉声叹气,不怨天尤人,不愤愤不平,不自暴自弃,而是坚强地面对,这种做法有其合理性。但同时也要看到,一味地痛而不言,未必就见得是一个积极的方法。长久地痛而不言,会让人对痛感麻木、灵魂僵化,以致最终屈服于现实压迫,逆来顺受。如何辩证地看待“痛而不言”,体现考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4、还有人说,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这句话既和第三句形成对比,又对第二句进行补充,不仅要说出来,而且还要善言,善于去说,表达痛苦,这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对这句话的理解,重点在于何为“善言”,同时这种“善言”应是一种智慧。而“善言”二字,则为考生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言既可以理解为言语,也可理解为文字,更可理解为行为,因为肢体语言也是言的一种,一连串的肢体语言整合在一起,就是行动了。因此,面对痛为何要善言,善言如何体现,应是考生思考的重点。
【参考立意】
通过逐则分析材料,对比解读后,我们对题目形成这样的认识:人生在世,痛是客观存在的,无需逃避,而应面对。面对痛有不同的做法,一是直接说出来,释放痛感,宣泄情绪;二是痛而不言,坚强面对,但对于痛也不能麻木,甚至逆来顺受;三是痛而善言,恰当地用言语、文字、行动表达痛感,既不麻木于痛,也不鲁莽冲动,而是善言。同时,考生要想写出一篇立意深远、思想深刻的文章,还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仅仅罗列人生中的种种痛,而应写出对痛的思考以及面对痛的做法,二是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人之痛,而应延伸至对社会阵痛、国家民族历史现实之痛的认识与思考。
【教师下水文】
痛而善言
生而在世,痛苦在所难免。痛苦不会有人去强求,除非他是一个受虐狂,于是尘世中的我们,总在孜孜不倦地去寻找避免痛苦的灵丹妙药,但是,痛苦需要回避吗? 痛感,是我们的一种生理本能。正如刘德华歌里所唱:“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同样,痛感并不是一个需要隐瞒的生理反应。痛了,就直接说出来,无需遮掩,这是排解、宣泄内心痛苦的一种方式。
看到北京的古城墙被一片一片地推倒,梁思成痛啊,他大声说:“拆掉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这是对漠视传统、文化的切肤之痛;面对那冷漠的18路人,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国人心里也痛啊,这是对冷漠横行、良知缺失的社会的痛苦呐喊;回顾那不堪回首的百年屈辱史,我们依然心痛不已,这是勿忘历史的警醒之痛。因为痛,所以伤心,因为痛,所以呐喊,因为痛,所以警醒。因此,痛了,就大声地说出来吧!无需回避。
痛了,不仅要说出来,更要痛而善言。一个只会痛苦,只会悲伤的人容易被痛苦笼罩,难免会郁郁寡欢,甚至痛不欲生;一个只会展示伤痛,而不会疗治的社会也只能被阴霾笼罩,而看不到阳光。
于是我们看到鲁迅面对国人麻木的灵魂,“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为有一个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内心的痛楚可想知道。痛了,他不仅大声说出来,而且还用他手中的笔,用一篇篇振聋发聩的文章,把社会、人性的伤疤一个个揭示出来,“以引起疗伤的注意”。于是我们也看到,当“老人跌倒无人搀扶”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的时候,我们心痛不已,痛感道德的滑坡,良知的缺失,更掀起了全民大讨论,呼吁更多的“正能量”,用“最美”去照耀那阴暗的角落。痛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正视内心的痛苦,可悲的是我们不能把痛苦转变成奋进前行的力量。痛而不伤,痛而善言,痛而能改,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朋友们,当有人问“你幸福吗?”,你大可不必隐藏内心的痛苦,而大声地说“我很痛苦”,因为痛苦未必就是伤心欲绝,而可能是对个人的反思,对社会的担当。痛了,铭记了,表达了,思考了,这样的痛有可能是个人提升,社会进步的起点。
痛出来的正能量
痛而直言,虽是天赋本能,但使痛苦流于浅薄;痛而不言,虽有坚强外表,但或许痛苦深藏于血液而弥漫;只有痛而善言,将苦痛沉淀内化,再传递出一种“正能量”,方能合理治愈伤口,避免感染。
“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痛作为人感受生活最直接真切的形式,贯穿在人生的经纬上。正如周国平所言:“人人生就是孤儿,为了爱去感受痛。”基于有所痛必有所爱,如何表达痛是对爱更精彩的诠释?我的回答是,用“正能量”这个善良的形式。
直言苦痛之深,无论用多么厚重的文学,都无法企及善言的深邃。因为用华丽晦暗的文字堆砌出来的不过是灾难中灰黑的幕帘,永远没有揭出光明,点化人们泪眼前的朦胧。被文学评论家归类为苦难式滥情写作的青春文学日益泛滥,年轻的写手们,如郭敬明等,借着虚化迷幻的笔触,营造莫名的忧伤的气氛,读者读完一连串的小说除了痛过的心和泪痕未散的脸,还有什么可剩的呢?直言城市人的痛于围城中的人们有何益处?空留下似痛非痛的累罢了。
不像海子,只需轻描淡写的文字,痛苦就完美地嵌合在积极的善言中,以一股“正能量”永久留驻人们曾痛过的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喂马,劈柴”轻快的善言淡化了诗人的巨大悲伤,在痛苦的时代为众生吟出阳光般的善良直言。
伪言痛苦之多,无论用多么犀利的语言,都无法超过善良的有力。怒吼着揭开创疤引来不过是一阵恶心的晕眩,善良的“正能量”一声呢喃,已经为伤口开出了一剂良方。少数网民高举网络知识分子的大旗,实质是犬儒主义者与仇官主义者,抨击着高官腐败、官场黯然的种种现象,痛心、痛苦何其多。但除了成功鼓舞个别“愤青”还能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白岩松曾说:“一个国家就是好事不断,坏事连连。”时事评论员曹林曾积极评价国家在成长,我们应与国家同进步共成长。那些揭示痛苦并提起治疗的人才是善待病痛的医者,而非只揭人伤疤的恶棍。
自然,无事叙事、无情抒情的无聊分子,只是借痛苦这个庄重的词,填补内心的虚无,而非善良之言。如杂志出现的“伪公知”,不能归入“正能量”传递者的行列。
痛而善言,将痛苦与哀愁沉淀,发出最炽热的积极光芒,是引导人们在生活的路上勇敢前行的智慧,是对爱绝美的演绎。
这是广州市高三调研考试二中、六中、广雅、执信四校联改中得分最高的作文。23+23+10=56分。这是调研考四校联改中发现最清醒、最有深度的作文,不知出自哪所学校。痛而言不是为裸露伤痕,而是让痛苦转换出正能量,这就需要海子般的善言。文章立意新颖独特,论述严谨绵密,特别是对比了那些沉湎于痛苦不能自拔和满足于痛苦呻吟的所谓作家、公知,使其立论的依据更充分,也更有力。这样的思想应该是该生平时的阅读和思考的结果。现在的孩子缺少阅读,或读后鲜有独立思考,立论就流于表层,或拾人牙慧。因此,我建议,在高三作文复习时不单是做技巧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有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分析,表现在对具体作文立意的反复研讨和辩论活动中去。多几次这样的讨论课和课外作业,是有促进作用的。另外,本文善言部分的正面论述薄弱了点,希望这位同学还可以加以完善。(曾湖仙)
痛了,就说
二十世纪70年代,昆仑军区的首长“一号”为磨炼战士意志,决定在严冬把部队开到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无人区”拉练。动员令一下,战士们热血沸腾,纷纷咬破手指用鲜血写“请愿书”。拉练中,恶劣的高原环境让部队死伤无数。然而伤兵区里听不到一声“痛”的叫喊。战士们紧咬牙关,浑身打战地忍着、忍着,整个部队笼罩在一片狂热的自我献身的骄傲感中„„
这是毕淑敏小说《昆仑殇》里的情节。当时读它时我的心情复杂而沉重。作家自己就曾是昆仑山上的一个兵,她在这部作品里表达了对昆仑山、昆仑军人、昆仑魂的赞颂与敬意,但我却分明读到其中难言的痛楚和深沉的反思。
在极端恶劣的“无人区”负重、负伤行军,痛吗?一定很痛。战士们能感受到痛,或许他们也曾呻吟。但是“一号”首长传令:凡是疼痛得受不了的,都可以哼哼,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也可以哼哼,各级指挥官,要到呻吟最重的帐篷里表示慰问。这之后,“所有的声音都噎住了。痛苦中的士兵记起了自己的尊严,整个营地进入了死一样的假寐之中”。不愿当“怂包软蛋”的士兵们不再言痛,他们在自我牺牲的幸福感中,“痛并快乐着”。
是什么让我们不能坦言自己的“痛”?我们的文化里似乎有一种传统:对苦难的崇拜。我们赞颂铁打的硬汉,鄙薄示弱的凡人;我们相信苦难是一剂良药,因而视隐忍为当然的美德。这种观念无可厚非,可当这种传统被过分强调时,一种近似于道德绑架的东西就生成了。导演贾樟柯曾一针见血地说:“苦难似乎是获得话语权的一种资本,因此便有人主动地去占有苦难,把自己经历过的自认为风暴,别人经历的又是什么呢?顶多是一点坎坷。”于是乎,许许多多痛着的人不得不“失声”,越来越厚实地包裹起自己的本能。
苦难与磨砺绝对必要,但沉默隐忍是否永远正确?矢口否认“痛”的人未必坚强,直接喊出“痛”的人未必软弱。真正坚韧豪壮而不言痛苦的人像昆仑“一号”,从战争年代走来、吃过真正的大苦,值得由衷钦佩;但是否也应尊重、谅解“说痛”的人?有时候,释放出心声更利于战胜痛苦;有时候,脆弱的流露不应招致过重的苛责。痛了,就说,这是自然的、真实的性情,也许可再锻炼,但绝对不必羞赧。
人生在世,痛是难免的。有痛,我们要坚强面对,努力克服。但请让我们拥有“说痛”的权利和底气!
【教师点评】客观地讲,十几岁的中学生能有多少真正人生“痛苦”的经历体验?如果仅以自身的生活体验写作,恐怕有诸多局限,这样的作文题不太容易写好。但如果注意结合阅读积累以及阅读中的感悟思考,注意运用由此及彼的思路,那么就可以找到利于自己发挥的角度,从而写出有感染力有深度的作文。我以为,这是本文最大的亮点。它的亮点还在于作者善于从文化传统的影响方面分析原因,中肯地点出了人们长期以来只认可的“痛而不言”是坚强美德的误区所在,同时理直气壮地表明“有时候,释放出心声更利于战胜痛苦;有时候,脆弱的流露不应招致过重的苛责。”议论有深度,有思辨性,很有说服力。(华南师大附中语文教师 徐冰)
蚌贝生珠,痛而不言
人生在世,往往经历种种的痛。初生必定伴随着阵痛,于是坠地一刻,孩童用大哭道出了人生的第一痛,这痛,是生命的给予,也是生命的见证。因此,在承受漫长的人生之痛时不言痛,是一种建立在对生的理解和热爱上的坚强。
莱布尼茨说,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是上帝从众多可能中挑选出的,最好的一个。这被选中的世界是多么美妙,能让我们拥有了充满未知际遇的生命。而这其中既有喜悦也有伤痛。面对喜悦,我们感恩上苍的赐予;面临痛楚,我们也应以感恩的心态选择坦然接受,不抱怨,不言说,在坚强之中孕育生的美好。
痛降临于肉体之上———天生抑或后天,肢体的残缺或是器官的衰败,对于生物体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面对如此生命之痛,这个患有先天性下肢肌肉萎缩的男孩陈志远,却用沉默绽放了坚强之花。自小便知道自己异于常人的他并未因此自暴自弃,生活上的他努力自立,尽量减少别人的负担;学习上他自尊自强,不要求别人对他有特别待遇。靠着特制轮椅走动和依靠自己双手上下楼梯,陈志远在帮着父母经营小店的同时,靠自学考上本科。他身体的残缺是何等苦楚,但从未为此而抱怨,而是忍受伤痛、顽强拼搏。他自己说的,正是因为这人生之痛,他才懂得,除了上天给予的东西,一切都要靠自己奋斗。坚强弥补了他肉体上的失去,而面对痛苦的理解,能让他毫不畏惧。
肉体上的痛而不言是一种坚强,精神与心灵上的痛而不言亦然。
有人问马克思:“你能够承受年复一年看着那些平庸之辈爬到你头上去,既无挫败感,也不抱怨吗?”他回答:“自然,我只为我的天职而活。”专注于纯粹的学术而失去了许多本该有的待遇,被一些不纯粹夺取了该有的光环,如此之痛,并不会轻于失去
健全的肢体。《说文》中说:“悲,痛也。”心中的悲与落寞,成为日夜压在身上的痛。只是,一句“只为天职而活”,足以抵挡一切侵扰。的确是伤痛,但何必言说?我自为我天职而活,为我拥有的生而活,因为对这被给予有理解和感恩,痛,的确不必言。
蚌贝生珠,也不过始于一沙之痛。当柔软的蚌肉温柔地怀抱着粗糙的沙砾,忍受着难以言喻的痛,深海之下,无人知晓,而它亦不需被人知晓。痛而不言是因为它知道,疼痛是生的给予,生的见证,在不言的坚强之中,终会孕育出生的美好。
【教师点评】这篇考场作文得了55分。题好半篇文。该文标题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文章结尾与题目的呼应可见作者构思之巧。文章从人生在世要经历种种的痛起笔,围绕痛而不言娓娓道来,丝毫不见应试作文模式痕迹,却能不偏不倚紧扣中心,论证充分,说理透彻,语言简洁而又有韵味。是一篇考场作文佳作。(广州市铁一中学语文教师 陈暾)
痛,说出来才不再痛
有人说,痛而不言,是坚强,是勇敢。也有人说,痛而善言,是智慧,是本能。而大自然赋予人类掌握语言的本领,恐怕沉默并不是她所期望的结果。更何况在这披着繁华和富裕的社会中,还存在着无数令人不能不言的镜头。
只有大声地把痛说出来,痛才不会再痛。
深冬的毕节异常的冷,刺骨的风总能找到一个角度钻进路人的衣服内。五个流落街头的男孩只好躲进密封的垃圾箱里。在垃圾箱内,孩子们生起了一个火盆,却没等来温暖的世界。五条幼小的生命仅在一个晚上,就变成了五具因一氧化碳中毒而脸色发红的尸体。实质上,他们并不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但父母皆外出打工,家里也没钱供其上学。也许回家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另一种流浪。一位帮助流浪儿童的志愿者的话深深地刺痛着每个人的心:“他们五个人有四个辍学,父母都以成绩不好为由拒绝让他们上学,而在贵州,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悲剧的背后,除了公众的漠视外,难道不也是由于政府对留守儿童的不重视造成的吗?面对五个男孩惨死之痛,和无数个流浪儿童的无助眼神,我们还要选择沉默吗?
只有大声地把痛说出来,伤口才会愈合。
当我们站在山顶上,眺望脚下的这座城市。汽车如同蝼蚁,缓缓地呛着烟匍匐前进,人们卑微得如同漂浮的灰尘,似乎轻轻一抹,便能除去。都市的霓虹灯照不进垃圾箱,在繁华的阴影下,又有多少刺痛眼球的角落被忽略?袁厉害收养孤儿二十年,善良却被当作粪土一样被蔑视、诋毁;城管暴力执法殴打商贩,路人起哄拍手称好;文澜镇村民举报村官私卖村民集体预留地后竟被村官恐吓道:“再举报就用钱来砸死你们。”„„面对不公与压迫,难道我们还要坚持冰冷的沉默吗?创痛的心,究竟要痛到什么时候?
只有大声地吼出痛来,让全世界的眼球都看过来,悲痛也许才不会滋生出更多的悲痛。
我有一个梦想,梦想一切的生命不再被漠视,梦想一切的不公和悲剧不再重演,希望所有人都勇敢地把痛说出来,也说穿施痛者的心,让每一个人心中都铭记这痛。
【教师点评】有人说“痛而不言,是坚强;痛而善言,是智慧。”考生在这里既不谈坚强也不谈智慧,而是直面现实,以鲁迅面对铁屋子般的精神大声疾呼:“痛,一定要大声地说出来!”来“唤醒沉睡的人们”,这才是眼前最现实、最紧要的事。考生从“说出痛”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入手,直陈“毕节男童垃圾箱取暖死亡”、“袁厉害”、“城管施暴”、“村官恐吓”等一系列刺痛民众脆弱神经的事件,并且结尾冠以“我有一个梦想”的深情呐喊,字里行间迸发出强烈的公民意识。一如李敖先生所言:“一切与政治无关的文学都可以称作是‘懦夫文学’”,同样不与地气相接而无病呻吟的考场作文也必然无法称为上乘之作。本文论证虽未必做到滴水不漏,但是考生关切现实、积极用世的精神足以激励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痛者还是施痛者。“为了不再痛,我们都大声地把痛说出来吧!”(广州六中语文教师
肖刚)
【非师点评】痛,之后,说,还是不说?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命题。从受害者的角度言,很多人视“痛而不言”为坚强的表现,但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能够把内心的苦痛说出来,才是一种真正的疏解。因此凡有大灾发生,精神救灾总是比物质救灾更难更漫长的过程。人的内心有非常顽强的自我保护机制,其中一项重要的机能便是遗忘。但大痛之下,遗忘又不是真的遗忘,这是精神救灾的为难之处,如果救治不当,反而构成二次伤害。
而在公共领域层面的“说,还是不说”,又是另一层含义:说,是为了“不再痛”,是提醒我们居安必须思危,同时也在言说与传播当中建立起共同体的凝聚意识。而社会的大多数是沉默的,因为沉默代表一种安全与稳妥。此时“说”就变成了某种选择与担当。此后还有一个“怎么说”的问题,当然这是后话。(北京大学文学博士 杨早)
第五篇:美文欣赏:最痛之吻(本站推荐)
有一次讲作文,我讲了一个话题作文——“吻”。
我先讲了自己曾写过的一篇《最美的一吻》,然后又说了许多与吻有关的典故,最后,我告诉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吻都是甜蜜的,有些吻会很痛,甚至痛彻心扉,甚至痛不欲生。只是,那么痛的吻,也并不一定就是一件坏事,因为会因痛生志,因痛生力,从这方面讲,这也是生活对一个人的眷顾。
忽然,一个男生站起身来,大声说:“老师,你居然也是这样讲!我有些相信了!”那一瞬间,我看到他的右颊上,有一块儿红色的疤,隆起,牵扯着嘴角有些歪。他的眼神很是炽热,神情因激动而有些狰狞,我努力不流露出一丝的惊讶,只是问:“还曾有人对你说过吗?”他点头:“嗯,杂货店的爷爷也对我说过类似的话。”
这个孩子的身上一定有着难忘的故事吧。我于是又问:“那个爷爷为什么要对你说这些呢?”他眼神黯了一下,只是一瞬间,他便大声说:“因为我脸上的疤!”我注视着他,学生们也都屏息静气,看着他,等着他往下讲。
这个大男孩出生时便没有了父亲,但他成长得也算顺风顺水,虽然母亲对他冷冷淡淡,虽然常被别孩子嘲笑,可是并没有给他造成太大的伤害。直到上小学六年级那年,最痛的时候才到来。
事情发生在暑假,有一次他约了班上的一个女生去玩儿,不想却被母亲遇见了。母亲当时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狠狠地瞪他。那天回家后,母亲着实地训了他一顿,他感到很委屈,但同时也想到母亲的不容易——做父母的,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更有出息呢?想到这些,他便吧母亲的训斥放到了一旁,早早地上床睡觉。
夜里,他忽然被一阵剧烈地疼痛惊醒,睁开眼,房间里亮着灯,先看到的是母亲血淋淋的嘴,用手抚摸痛处,才发觉右脸已经血肉模糊。他一下子呆住了,而母亲,仿佛精神不正常了,看着他的脸,说:“这回我看你还怎么去找女生玩儿!”他捂着脸,强忍着钻心的痛,想笑,却没有笑出来,艰难地说:“妈妈,你亲得我太用力了!”
他依然对母亲恨不起来,随着伤痛的渐渐平复,他的心也恢复了以往的平静。虽然他变得很丑,可他并不觉得难堪。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母亲没有悔意,他亦没有恨意,日子依然这样流淌。他以为会一直这样平静下去,如此也好,所以心里全是希望和chōng jǐng()。
初一时,换了一茬新同学,他并没有为自己的脸而自卑,甚至相当活跃,还当上了班干部。一个冬天的晚上,他放学回到家。母亲一反常态,用手轻抚他冻得痛红的脸,然后轻拥住他,用脸去温暖他那块红红的疤痕。那一刻,他仿佛梦中,从记事起,母亲从未这样亲昵地对过他,霎时,他完全陶醉在母亲爱的幸福中。但这种幸福是短暂的,巨痛再一次从旧处传来,他的心从高空跌落,还没有从幸福的云端清醒,痛苦的深渊便已在望。
教室里一片寂静。我轻声问:“是不是从这次就开始恨你的母亲了?”
他慢慢摇头,说:“没有,就算想恨也无从恨起了,因为不久之后,我母亲就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我只是觉得,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欠世界什么,为什么世界会如此对我?“
他也无心上学,后来和一位杂货店的爷爷很是投缘,禁不住诉说了自己的种种,爷爷听完,说:“第一次时你的心态多好,妈妈的那一吻太用力了,不管怎么说,那都是吻啊,虽然那么疼,可是你心里还是爱她怜她,妈妈不在了,世界还在,你也该爱这个世界,怜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