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业产权完善工作调查报告
林业产权完善工作调查报告
一、我市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成效
去年四月以来,我市林权改革工作按照省委19号文件的要求,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围绕实现“五个确保”的改革目标全面铺开。市里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为正副组长的市林业产权改革领导小组,出台了《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了《江西省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操作规范》、《林权制度改革政策与法规汇编》、《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典型经验汇编》,发放了166.9万份《致林农朋友的一封公开信》,派出了驻乡驻村工作组2480个、工作人员7161人,强化和落实了党政合力抓林改,落实责任促林改,突破难点推林改等一系列有效措施。通过近一年来的上下努力,我市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林业产权更加明晰。我市现有林地面积2058.2万亩,这次林改要确权发证1817.4万亩。为落实经营权,做到山有其主。各地按照林权登记发证程序,组织人员深入林农家中及山场林地核实林权情况,并张榜公示,签订林权承包合同,核发林权证。截至今年4月上旬,我市有20549个村民小组通过了林改方案,占林改任务的99.8%。有157.16万亩林地签订了林权合同,占总面积95%,有31.33万亩林地、2862宗山林纠纷得到调处。全市分山到户率达85.98%,分户登记率达89.56%,山林纠纷调处率达89.67%,分别达到了上级要求的80%以上的目标。林农高兴地说:“林权改革,实现了山定主、树定根、人定心,使我们吃上了‘定心丸’”。
二是林业税费有了减轻。全市认真贯彻省委19号文件,进一步落实了“两取消、两调整、一规范”的税费减免政策,对涉林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了全面清理和公示,取消了农特税、下调了木材、毛竹征收基价、规范了增值税、所得税征收范围,对已流转的自留山、责任山,督促经营主体将林业税费减免的大头让给林农。林改启动以来,全市共免收各种不规范林业费用2868万元。林农从取消农特税、征收基价下调、规范增值税中每年可减负增收1.044亿元。林农人均增收23.69元。德兴市是全省林改试点市,林改后木竹两项减负增收2220万元,林农人均减负增收118元。
三是林业经营进一步搞活。实行了采伐指标公示制,各地木竹采伐指标全部分解到乡村组及林农,简化了采伐指标审批申报程序,对符合条件的林农,林业部门做到即审即批。公益林纳入了公共事务管理,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取消了对林农自主经营的各种限制性规定和做法,打破了木竹垄断经营和地区封锁,放开林木价格,允许林权所有者自主销售木竹,产销见面、价格随行就市。各地林改办公室定期向林农发布木竹收购指导价。
四是林权流转方面进一步规范。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规范林地、林木有序流转。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林地林木流转,须经过村民大会,经2/3以上村民同意,森林资源评估后依法流转。对已流转的山林,本着保持稳定,尊重历史的原则,完善合同,调整利益分成比例,依法保护林农和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五是落实配套改革方面取得进展。围绕加快林业体制改革、转变林业管理职能、确保林业部门和乡镇组织正常运转、建立健全林农负担监督机制和林业服务体系的配套改革六个方面展开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全市有10个县(市、区)林业行政事业经费已纳入财政预算,落实了森林公安专编,推行了林业综合执法。林业部门相继开展了竞争上岗、人员分流活动,实行“减人、减事、减开支”。婺源县将全县16个林业工作站进行了精简改革,林业工作站由原来的397人减少到81人,林业两站、森林公安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通过对森工企业和国有林场改制,置换职工身份2067人,促进了林业管理职能的转变。弋阳县从今年起将县林业部门的行政事业经费全部纳入县财政预算,林业部门人头经费和林改经费有了保障。鄱阳县政府根据省市文件精神,从2005年起对乡镇、行政村分别下达转移支付补助10万元、1万元,每年共安排转移资金1043万元,确保乡村两级机构在林改后正常运转。
这次林改之所以进展比较顺利,其主要原因:一是工作力度大,二是具体操作细,三是林农积极性高,四是配套政策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山林权属还存在一些老大难的纠纷。目前全市还有纠纷山林3.61万亩,382起未调处。尤其是一些历史遗留权属纠纷和跨省、市、县边界的林地纠纷调处难度较大。
二是林改工作总体上进度较快,但发展很不平衡。目前,全市大部分县级单位完成了林改工作量的80%以上,但也有些县进度较慢,没有达到上级要求。尤其是乡镇换届期间,有些地方对林改工作抓的不紧,影响了林改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三是林业经营管理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些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过低,林农积极性不高,推行分类经营管理难度大。有的地方分山到户后,部分山林业主因长期外出务工,山林资源得不到有效管护和开发利用。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推进林改工作。林改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进一步强化对林改工作的领导,在层层建立严格的责任考核管理制度基础上,林业部门要努力克服线长面广、技术人员有限等困难,严格按工作程序做好林改文件、文书等资料的归档管理,尤其是要严格把好林权证发放关。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使各项配套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全面完成我市的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任务。
(二)抓好优惠政策落实,防止林农负担反弹。省委、省政府19号文件出台的“两取消、两调整、一规范”政策,是我省又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要继续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做好公益林补偿对象的确定工作,把补偿资金直接、足额发放到林农手中。同时加强对林农负担的督促检查,继续取消和清理不合理收费,使林农真正得到实惠,确保林农负担不反弹。
(三)加大调处力度,积极化解矛盾纠纷。要重视林权纠纷调处工作,采取行政调解和司法诉讼等途径,积极化解矛盾和纠纷,维护林区秩序。要进一步加大对历史遗留纠纷、跨省市县界纠纷,界址权属都不清的山林纠纷等老大难纠纷的调处力度,解决一批重点难点山林权属纠纷问题。
(四)尽快建立健全林业管理机制,推进林业快速发展。一是建立林改后期管理机制,使森林资源顺利进入市场流通,高效利用,确保林改成果不流失;出台配套改革所需的相关政策,制定相关的规范木材流通和林业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二是要做好重点公益林的区划界定,根据自身的生态条件和财政状况,建立稳定的投入和补偿渠道,依法使用和严格管理补偿基金。三是要遵循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促进我市森林资源流转。鼓励各种社会力量,通过租赁、转让、拍卖、入股、联营和“企业+基地+农户”、“订单林业”等有效形式,促进林业的发展。
(五)保障林业经费,重视林改投入。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第五条第三款规定,林业部门的行政事业经费必须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及时足额拨给。建议市政府将市林业局未进财政的人员纳入财政预算。同时,根据林改的要求适当安排林改专项经费。
第二篇:安远县林业产权交易中心调查报告
林权配套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安远县林业产权交易中心
2007年2月,经县编委批准成立安远县林业产权交易中心,为县林业局管理的事业单位。交易中心位于县城九龙大道片区(县林业局大院旁),现有工作人员8名。为了方便林农及企业办事,交易中心在林业服务中心附楼一楼设有办证服务大厅,大厅内设:林权登记管理、林权流转管理、林权抵押贷款、林业贷款贴息、林木火灾保险、林业信息发布等6个窗口。办证大厅内配备了电子显示屏、复印机、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实现了产权交易办公自动一体化管理。
2007年11月,我县林权主体改革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后,立即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了林权配套改革工作上。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林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县林业产权交易中心紧紧围绕林业工作目标和“争当生态立县带头人,建设和谐平安新林业”的工作要求,加强组织协调,规范运作机制,突出优质服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稳步推进林业产权配套改革建设,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建平台、全面推进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 为进一步挖掘发挥林改潜能,林权交易中心组建了林权登记、林权交易、资源评估、林权抵押、火灾保险、信息发布等平台,完善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的功能设施,我县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1、提供优质服务、完善规范林权登记
因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期间工作时间紧、涉及面广、业务量大,难免出现了大量林权错划、漏划现象。为了更好得完善规范林权登记,保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明晰产权、还权还利于民,林权交易中心制订了符合我县的林权错划、漏划操作规范,公布了林权错划、漏划需要提供的材料,并规定了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保证了林权主体改革后继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三年来,中心共办理完成林农林权更正登记事项2000余件。
2、规范林权流转,确保林权保值增值
林业产权交易中心以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转让为突破口,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积极邀请县监察局、县国有资产管理办和县局纪检监察室,对每一起国有森林资源转让都采取公开竞标等转让方式,累计完成国有林木销售招标38起,招标金额达3200余万元,为国有林业单位增值600余万元,为全面开展森林资源流转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同时,林权交易中心还对全县林改前后已进行了流转的山场进行全面清理,对手续完备,交易价格合格,村民无异议的流转林地,按相关办证程序给予了林权证的办理完善,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责。共累计办理集体及个人林地林木流转1126起,面积达11.6万亩,流转交易金额达3620余万元。
3、开展林权抵押,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林权交易中心以林权抵押贷款为龙头,通过开展林权抵押,积极争取林业贷款贴息,宣传落实林木火灾保险,为全县林业企业和林农提供了坚实的发展保障。一是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为了实现森林资源优势转变成为资本优势,切实帮助广大林权所有人解决林业投融资难题,林权交易中心积极与农村信用社、农行等金融部门联系沟通,大力推行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目前,我县林权抵押业务如火如荼开展,已确定林权抵押共260宗,抵押金额达5600余万元。二是及时关注跟踪国家、省、市林业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贴息项目,与金融部门齐心协力、加班加点完成国家和省级林业贷款贴息项目资金申报材料,三年共申报国家和省级林业贷款贴息项目无偿资金达1000余万元,惠及林农及林业职工7000余户。三是积极与保险机构联系沟通,确定了我县便于操作执行的保费和保额,并以国有林地为示范,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林木火灾保险业务,目前我县商品林全部落实林木火灾保险,林木火灾保险工作名列全市前茅。
4、严格审核把关,配合落实采伐指标
交易中心与林政股、营林股联系,共同确定了林木采伐计划流程,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林地审核把关,严格按标准征收取林地流转相关费用。同时,交易中心还积极与县林业开发公司制定了作业设计人员和检量人员的管理操作办法,使我县的作业设计及检量平台得到了理顺完善。
5、提供信息咨询,加快现代林业建设
为给广大林农朋友提供林业科技、信息及相关法律咨询的服务,林权交易中心充分利用省林权交易信息平台,在县林业办证大厅LED大屏幕发布实时全省各地及外省林木销售市场价格信息和林业相关法律法规,让林农自由选择市场,提升社会各界对林业的认识。三年交易中心发布林地林木供求信息2611条,提供法律科技咨询80余次。
二、规范管理 打造省、市级青年文明号
1、加强学习,力创学习型创新型集体
林权交易中心是林业的一扇重要的窗口。同时,人员素质的高低还决定着产权交易的成功与否。林业产权交易专业性强,操作复杂,这就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学习林业产权交易的业务知识和林业法律法规,提高职业水平,炼就过硬本领,更好的为安远林业建设服务。为此,交易中心一是细化了岗位职责,结合每个人的优势特点,合理安排了人员岗位分工,落实了工作责任制,大家都按照各自的岗位分工,团结协作,相互沟通,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二是积极组织学习。中心人员除积极参加县局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外,每个月进行了一次例会,大家互通工作情况,提出良好工作建议,促进了中心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大家抓住平时工作的锻炼机会,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创新,发挥网络的作用,积极抓好平时自主学习,业务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2、强化服务,树立林业人良好形象
林权交易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坚持“面向社会、服务至上、优质高效、勤政便民”的服务理念,制订并严格实行了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制,以环境一流的服务设施,高效务实的服务水平,得到了社会各届的一致好评。县林权交易中心先后评为县级“青年文明号”、市级“青年文明号”和省级“青年文明号”。在三年的时间里,从县、市、省“青年文明号”的“三级跳”,为全县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一面旗帜。
三、存在问题
1、我县林改主体改革工作的后遗症较多。因种种原因,我县错划、漏划宗地较多,造成涉林矛盾纠纷隐患较大。
2、林地流转有待进一步规范。林改前全县集体林地流转较为频繁,部分林权所有者对森林流转相关法律法规认识不到位,大部分林权流转都没得到相关部门审批,并且有部分林地流转极为不规范,村民异议较大。
3、林权抵押贷款、森林资源评估有待进一步强化。因林农还没有充分认识林权抵押贷款的好处,加上银行对抵押贷款还有一个认识拓展过程,林权抵押贷款工作还需进一步做强做大,同时也要求我县森林资源评估技术力量进一步充实加强。
四、建议
建议南方林权交易所加强各县(市)林权交易中心的指导管理,出台具体操作规程,统一作法和申报资料表格,这样不致于造成每个县在林权流转交易操作上五花八门,以减少各县(市)在林权配套改革工作中的摸索徘徊,使之少走弯路。
第三篇: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自查报告
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自查报告
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按照《××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方案》(*林改办[2006]5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开展林改工作实际情况,我们认真开展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林改开展情况
××县地处江西省南部,全县有18个乡镇,159个行政村,183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08万人,总户数6.78万户。全县国土总面积356.2万亩,林业用地面积299.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4.1;国家重点公益林区划面积66.74万亩,占林地面积的22.3,果业山地面积25.6万亩,占林地面积的8.5,森林活立木蓄积535.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3.6。
林改前,全县林地中,国有林地面积75.7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25.3;集体统一经营面积102.5万亩(已流转集体山林面积43.4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34.1;自留山面积68.6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22.9;责任山面积52.9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17.7。
2005年7月以来,我县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县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开展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规范流转、放活经营”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至2006年3月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县完成深化改革面积288万亩,占应改革面积的96;已明晰产权面积288万亩,占应明晰产权面积的96;完成区划面积298.2万亩,占应登记面积的99.5;完成林权登记面积288万亩,占应登记面积的96;经自查评定,分山到户率达到81.6;分户登记率达到88.1;纠纷调处率达到80.2;群众满意率达到95。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开展得到了广大林农群众的衷心拥护,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实现了“还权于民、还利于民、聚力于民”和“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良好局面,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为促进林农受益、税费减轻、权属明晰、经营放活、流转规范、林区稳定的大好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自查分析评价
从自查情况来看,我县村组林改操作规范,全县不合理收费项目全面取消,木竹采伐指标公示制度得到落实,垄断经营和区域封锁已经打破,林业部门行政经费已纳入财政预算,未发生森林资源重大案件,林区秩序良好,综合评价定为合格。
具体分析评价如下:
(一)组织领导
建立机制,形成合力,坚持把“县、乡、村三级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贯穿于林改全过程,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全民配合抓林改的局面。县一级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总督查,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副县长××为副组长的林改领导小组,从县林业、财政、信访、档案、法制办、国土、监察、政法等单位抽调12名同志成立林改办,下设信访接待、政策宣传、业务指导、维护稳定等四个工作组;并于2005年7月4日召开了全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建立了各项制度,层层落实责任,由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责任状;乡镇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和挂点干部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到底”的工作责任制,并召开了相应的动员大会,成立了机构、落实了专职人员,村、组及时召开了干部大会、党员会、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组建了驻村工作组,并制定了改革方案,经县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林改工作开展以来,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林改工作,多次实地进行调研,发现和解决林改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2005年6月21日-23日县委书记××分别到××、××*、××等乡镇,深入农户和山头对集体山林流转开发果业如何确权发证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县长××经常听取林改工作汇报,重大问题亲自决策。2005年9月5日,省林业厅厅长××*在我县调研林改工作时,对我县在林改工作中正确处理好与果业发展、矿业资源开发、国有林场和招商引资等“四大关系”的工作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宣传发动
我县林改宣传主要采取发放公开信、组织宣传小分队、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条幅、书写固定宣传牌、编印林改简报、编制林改资料汇编、开办林改电视专栏、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各乡镇、村、组按照要求书写、张贴标语5695条,制作宣传条幅80余幅,发放林改公开信6.8万份,确保了发放到每户林农家中,县电视台开办了林改专栏,每周播出1期,县林改办编印了林改简报12期,组建林改文艺演出小分队深入乡、村巡回宣传18次。
(三)明晰产权
针对我县林业“三定”时期确权情况,我县以明晰产权为重点,稳定山林权属。一是做到“
第四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先进经验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先进经验
执政能力的提高来自于尊重民意
**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作为**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从*年*月开始,认真扎实地开展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以下简称林改),目前已基本完成试点改革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正如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在**调研后说的:
“**林改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林改本身。”林改不仅极大地调动了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而且大大促进了社会和谐,提高了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的执政能力。这一切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我们在林改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民意,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一、尊重民意,把利益让给群众,大大提高了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执政为民的能力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要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林改中,我们始终坚持尊重民意,把还权让利于民,落实党的惠民政策作为林改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把林改带来的好处,实实在在的让给群众,大大提高了县、乡、村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声望,真正体现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⒈实行最低收购价,让群众得实惠。林改一开始,广大群众最为关注的就是林改减免税费带来的好处能否落到实处,能否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为此,我们从去年*月*日起,就坚决执行了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两取消、两调整、一规范”政策。为了把政策性减免税费带来的好处让给群众,我们及时制定了木竹最低收购价政策,平均每方木材价格提高了元左右,每根毛竹提高了元左右,并逐村张榜公布,以公开信的形式发至千家万户,从而确保林改减免税费带来的好处绝大部分让利给了群众。
⒉建立中心货场,确保群众利益落到实处。木竹最低收购价出台后,中间环节利润空间锐减,一些木材经销商压级压价收购群众木材,甚至一度出现了经销商停收木材的现象。群众木材销不出去,最低收购价就成了一纸空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及时召开了由企业、乡镇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因势利导,鼓励企业与乡镇联合设立收购点,建立木竹收购中心货场,实行按最低收购价挂牌凭证敞开收购。各乡镇采取自筹资金、厂乡联合等形式,抽调得力干部建立了木竹交易中心货场,按最低收购价挂牌凭证敞开收购,彻底打破了木竹经营户压级压价、垄断收购的僵局,保证了最低收购价的兑现到位,群众发自内心地喊出:“林改万岁”、“共产党万岁”。广大干部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提高了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⒊签订补充协议,弥补林农利益。林改前,我县有已经流转的集体商品林**万亩,当时的流转价格偏低。林改一开始,群众就强烈要求增加已流转山林的价格。对此,我们规定,凡*年*月*日以前已经流转且合同没有到期的山林,由流转双方根据林地资源情况和林地投入情况,完善流转合同,把林改减免税费的好处大部分让给群众,让给山主。龙头企业**木业公司带头将林改前租赁的万余亩山林的租赁价格由原来的每亩元提高到了元;县林业集团公司林改前租赁的万亩山林,年租赁费由万元提高到了万元。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县林改前流转的山林通过签订补充协议,全部实现了利益重新分配,山林流转价格普遍提高了以上,既维护了合同的延续性,又让群众立竿见影地从林改中得到了实惠。
二、尊重民意,让群众自己做主,大大提高了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在林改中,我们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不动摇,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把政策交给群众,工作依靠群众,让群众自己做主,成为林改真正的主人,大大减轻了县委、县政府的压力,提高了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⒈把政策交给群众,使群众成为林改政策的“明白人”。为了使群众全面理解林改政策,准确运用林改政策,我们创新政策宣传形式,开展了“十个一”宣传活动,即:一封林改公开信、一系列林改讲座、一辆林改宣传车、一本林改宣传册、一台林改文艺戏、一份林改工作简报、一个林改宣传报道组、一个林改电视(报纸)专题栏目、一支林改政策宣讲队伍、县乡村各有一个林改宣传栏,把林改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使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形成了全社会理解林改、参与林改、支持林改的浓厚氛围。
⒉把改革主动权交给群众,使群众成为林改的“操盘手”。在林改中,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我们制定了“县林改办把关指导,乡村两级组织实施,村民小组具体操作”的改革实施方案,把改革的重心前移到了村民小组,把改革的主动权交给群众,让群众自己做主,成为林改真正的主人,群众参与林改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乡、村、组迅速成立了林改小组,层层制定林改方案。全县个村民小组,每个组都民主推荐人,作为本组林改工作人员,全县共计有多人。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没有报酬,但他们的工作热情十分高,十分负责。正如**乡村民***所说:“这是为我们自己办事,苦点累点也值
得!”特别是一些乡村都难以解决的事情,群众却自己想办法解决了。比如林改勾图员上山勾图,要吃饭,要喝水,远的还要带干粮面包,人多面广,由乡村统一安排十分困难。于是群众就自己商量,面积少的交元,面积多的交元,远的地方交元,饭轮流各家吃,既解决了难题,又减轻了乡村负担。
⒊把矛盾化解在群众中,使群众成为林区稳定的“维护者”。办
法来自群众。在林改中,我们坚持村民小组内部的纠纷由村民小组自行解决,村民小组之间的纠纷由村协调解决,村与村之间的纠纷由乡镇协调解决,乡镇与乡镇之间的纠纷由县里协调解决,使绝大多数矛盾都化解在了村组内部。如永宁镇兴源村有大小涉林纠纷起,一直纠缠不清。林改开始后,每个村民小组都自发选出几名办事公道、有威信的人负责本组的矛盾调处。经过反复做工作,起矛盾全部达成调解协议,个别纠缠了多年、法院多次调处未决的纠纷也得到了圆满解决。**镇**村大胆探索出了“矛盾化解在公榜之前、矛盾化解在票决之前、矛盾化解在发证之前”的典型经验,在全县、全省得到全面推广。全县广大干部在调处山林纠纷的过程中走村串户,临山踏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到目前为止,我县共调处各类涉林纠纷多起,没有出现一起因林改而越级上访的案件,促进了林区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尊重民意,实现产业大转型,大大提高了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林改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林区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林改分山到户后,特别是在多年过度砍伐后,林区面临着如何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问题。为此,我们把着力点放在了实现林区产业大转型上。
⒈加强政府调控,实现林业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型。林改期间,我们针对木竹加工市场混乱,资源破坏严重,群众意见大的现象,狠抓了木竹加工市场的整顿,下决心关闭了多家耗材高、产出低的小型木竹加工企业,彻底扭转了遍地开花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总投资**万元的龙头企业“**木业公司”和投资**万元的台资企业“**木业公司”。今年均已投入正常生产,年可创利税万元,安排就业余人,大大提升了林业产业的整体水平,逐步走上了集约型发展的路子。
⒉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由林业向非林产业的转型。一是做大了医药产业。在扶持**制药企业完成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了企业的扩产增量,不断挖掘潜力,延伸产业链条。今年可实现税收万元。二是做强了化工产业。加快了***三家企业的技术改造,不断扩大生产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做活了水电产业。围绕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确立了“以林养水、以水发电、以电兴工、以工富县”的工作思路,着力抓了小水电开发建设和电能转化,新建小水电站座,总装机容量达万千瓦,引进了耗电量大的**公司和**公司,年转化电力达亿多度,可提供税收多万元。四是做响了生态旅游业。突出了“绿色海洋、红色历史、客家文化”三大主题,搞好了旅游总体规划。
⒊走产业化之路,实现农民增收由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一是通过建基地,引导和带动农民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小小**县,多一担卖不出,少一担买不到”。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林改中,我们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的思路,引导农民利用山区优良的生态资源优势,建设特色种养业基地,实现规模化经营。目前,全县已建立养蜂、养羊、茶叶、药材、笋竹两用林和速生丰产林等基地个,预计今年农民人平可以从这些基地增收元左右。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千家万户的农民走向市场。二是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大力培植农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引进了总投资万元的蜂蜜加工企业**食品公司落户我县,今年又把引进竹笋加工和茶叶加工企业作为招商的重点,逐步走向“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不断扩大农民就业、增收的渠道,逐步实现农民增收由单一的砍树卖树向多种经营转变,由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走出一条林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富裕、林区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尊重民意,建立长效机制,大大提高了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林改在给群众带来实惠,受到全县上下普遍欢迎的同时,也由于税费的减少,给乡村组织的正常运转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林改中,通过与乡村干部的反复座谈,我们逐步理清了思路,建立了一套符合山区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⒈调整县乡财政体制,从根本上解决部门和干部的后顾之忧。针对林改后乡村两级收入减少较多,运转比较困难的现象,我们按照“确保乡村运转”的原则,调整了县乡财政体制,加大了对乡村两级的转移支付力度,把乡镇和林业部门公职人员工资和机关正常工作经费全部纳入县财政统一拨付发放,确保了乡镇和林业部门的正常运转,保护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加大了对村级的转移支付力度,全县个村,平均每个村的转移支付资金达到了万元左右。
⒉建立党员和村干部长效激励保障机制,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一是制定出台了《**县部分离任村(居)干部生活补贴试行办法》。从××年起,对已离任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会计,且年满周岁者,按照任职年限的不同,实行定额生活补贴,最低的每年补贴元,最高的每年补贴元。二是制定了《**县在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贴试行办法》。从××年月日起,对年龄在周岁以下的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实行先个人参保后政府补贴的办法进行补贴。政府年补贴金额为元,由县、乡、村按::的比例分别负担。三是制定了《中共**县委关于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激励保障机制的试行办法》,规定党员每逢家庭受灾、生病住院、重大节日和去世时,所在支部必须上门看望;建立党员扶助基金和老党员生活补助制度,对党龄在年以上,且当年被评为合格的无固定收入的党员,每年补贴元,使广大基层干部和党员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第五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县是××省重点林业县,林木资源丰富,全县林地总面积达153.3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503立方米,毛竹蓄积量6497万株,森林覆盖率达60.7%。2005年3月该县作为全省23个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全面铺开林改工作。该县通过减轻税费、明晰产权、放活经营,不但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
标,还促进了林业生产的发展,全县上下出现多年来从未有过的造林护林新景象。据统计,全县去冬今春造林面积达3万余亩,投入资金400多万元,与林改前同期相比,造林面积增长200%,社会资金投入增长8倍多,均创历史新高,林业发展呈现出新特色。
一、从“要我造林”到“我要造林”,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林改过程中,税费减免给林业部门和乡村两级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靠征收林业税费发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如何求生存是摆在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也正是林改为林业部门和乡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该县通过强化林业部门服务职能,主动走出大包大揽的“怪圈”,动员林业部门干职工利用接触政策全面、专业技术精湛的优势,率先与林农合作联营造林,带动党政机关干部、个体老板和林农投入这股造林热潮中去,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走出了一条林业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林业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的历史性转变。仅罗市镇就引进社会资金90余万元,造林6000余亩,其中,林业部门干部造林2000余亩,镇干部造林500余亩,村组干部及林农造林2000余亩,个体企业主造林1600余亩。
二、从“单户造林”到“合资兴林”,造林形式呈现多元化。林改后,林农精心经营属于自己的“一亩二分地”,采取多种方法努力提升林地的产出价值。对于面积较小、资源较少的零星林地,林农从便于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几户或十几户联合起来,采取统一炼山造林、统一管护、统一分配收益的方式联户造林,充分利用农田林网、堤河渠坝等零星地,在平原、滩涂成片营造杨树等速生丰产林。这种联户造林的方式在平原、丘陵等乡镇占到七成以上,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仅2005年全县种植杨树就达15万余株。手中有资金的林农都采取租赁经营的方式进行造林,罗市镇的林农彭德钊租赁港下村779亩荒山和302亩退耕地栽种杉树,仅这两项在20年后可为他创收近300万元。个体经商户、工人、干部等也积极参与林业开发,大搞合作造林、联合经营、租赁经营等。南昌个体老板周亮采取政策补助资金归农户,造林后产出效益与农户七三分成的方式,与当地林农合作造林,在宋埠镇的锁石村和会埠镇的车坪村承包了2000多亩退耕还林地。这种合作造林的方式不仅使林农闲置的山林得到增值,还集中了社会资金发展林业再生产,从根本上解决了有地没钱造林和有钱没地造林的矛盾,带动了当地林农共同致富。去年全县非公有制造林突破2万亩,同比增加1.8万余亩。
三、从“靠天靠地”到“靠人靠技术”,造林的质量不断提高。林改前,由于税费负担沉重、经营机制不活,经营者不能从林业中得到更多利益,不仅很少有个人资金投入造林抚育,而且造林抚育质量普遍不高。栽了树后,多是听天由命,任其生长,从而导致山林经营方式单一,管理粗放,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较低,林分质量较差。林改以后,税费政策落实,产权进一步明晰,“公家山”变成了“自家山”。广大林农想尽办法、用足政策,把山林当作赖以生存的命根子来经营,适地适树,精耕细作,严格按操作技术进行高标准整地,积极做好病虫害防治,主动施农家肥,做到造一株管好一株,造一块成活一片。去年,我县竹林抚育面积达12.54万亩,同比增加7.54万亩,林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激增,亩立竹增加15支以上,林农每亩竹林可净增收100元以上。
四、从“催着农民种树,管着农民砍树”到“管好自家林,看好自家山”,管护意识明显加强。林改前,山林权属不清,权责不明,林农没有山场处置权和林木所有权,对山林的管护意识极为淡薄。长期以来,林难管、火难防,乱砍滥伐、盗伐、非法收购和无证运输木竹的现象时有发生,森林资源为此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林改后,山林落实到户,林产变成家产,林农都尽责尽力看管,他们自发成立互助组织,做到了大家的山大家管,一山有难(有火、有病虫害等)众人救治,从而森林火灾明显下降,乱砍滥伐和无证运输现象明显减少。据统计,2005年5月至2006年3月,盗伐案件发生数为12起,同比下降67.5%;滥伐案件发生数为51起,同比下降66.7%;无证运输案件发生数为63起,同比下降84.1%;未发生一起无证收购木材案件。通过林改,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林农和社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使经营者有山,植树者有林,务林者有益,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蓄积量得到增加,全面激活了林业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