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各组成员名单
四年级各组成员名单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 组长 余国曼蒋玉红唐克标王晓艳龙欢欢杜小兵 成员 胡山艳潘春雨黄礼银张承胡虞雪罗玉梅吴涛杨小青胡晨曦胡杨飘周飞陈发发胡宝胡媛
张遥毛娅欣
谌萍周菊
张相雯蒋玉明
王文静潘祖荣
陈苏苏胡盼
自由成员:谌伟
聂成风王丽唐忠朱雨雨胡贵东陈忠梅周露
第二篇:各组案例综合
2010级各组案例:
一
1.某老师在讲授有关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这内容时有这样一个片断:
教师:同学们,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纸,你们知道有哪些种类的纸吗?(要求学生每小组推一代表上台展示本组所收集的各种纸张,并说说各种纸的用途。)
学生:展示并讲解
教师:我们的祖先在纸未发明之前是用什么材料来进行书写的呢? 学生:讨论猜测若干材料。
教师:对新奇的答案给予赞赏并说明在纸被发明出来以前人们的主要书写工具是纸、帛、竹简、陶片等。
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合作用毛笔分别在事先准备好的纸、帛、竹简、陶片等材料上书写一段文字,并说一说帛、竹简、陶片等材料的缺点,感受纸的优点。
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延伸:出示‚韦编三绝‛、‚学富五车‛、‚留取丹心照汗青‛三个典故,孔子、惠施、文天祥三个人物,让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并说说这些典故的来历(主要与竹简的关系)说明竹简作为书写材料的不便,并渗透情感与态度教育。
请问:(1)你认为这个设计有哪些优点和不足?(2)该教学片断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并任选一种教学方法简要说明该方法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一位老师在讲初三下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是这样导入的: ‚今天的英国, 国家的元首是女王。英政府官员到王宫去见女王,小轿车只能开到王宫外面,随即换上17 世纪的马车,车夫也是17世纪的穿着: 头戴铜盔,手持长矛。这是一个活的博物馆, 这就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象征。那么这次不彻底的革命起因、经过、结果、影响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内容。‛
请问:(1)这属于何种导入方法?总体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入,那你认为它在哪些方面比较好,请联系具体案例,加以阐述。(至少答三点)(2)结合实际,简述一下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二
以下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的教学片断,请在仔细阅读后回答问题: 第一板块: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第二板块:分权(板书)
师:当时的世界上还没有这种体制的国家,实行分权有什么可能性,有什么理论依据吗? 生:有。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就为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师:给大家三分钟时间阅读,然后请同学们说明每个机构成员是怎样产生的,职能是什么? 生:(阅读,回答,略。)
师:在众议会选举时,具有种族歧视;总统游民间选举产生,要对选民负责;联邦法院是独立的„„在美国政府的成员中,谁的权利最大?
生:总统。
师:2003年3月20日,巴格达时间5:30分,美国向伊拉克发动大规模战争。40分钟后,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对伊战争正式开始。在对伊战争期间,在电视上可以经常看到他的身影,听到他的声音。通过行政命令行使权力,战争期间可以独裁。总统的权力那么大,大家担不担心?怎么办?
(学生讨论,最终认为,要对总统制约)师:也就是说,在分权的同时,也要制衡。第三板块:制衡
请回答:(1)材料中教师主要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并选择其中的一种结合案例说明教师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要遵循的要求或原则。(2)试从不同角度对这个教学片段予以评价。
三
请先看以下某教师关于“辛亥革命结局”的教学片断然后回答问题。案例描述:这是一节公开课。教师在处理完‚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等知识点后,展开了一段师生对话:
师:辛亥革命的结局是什么?
生:(一愣、重复道)结局是什么?(后不屑道)失败呗!师:怎么能说是失败呢? 生:(沉默片刻)
生1:袁世凯当了总统。
师:但是,谁规定中华民国的总统必须是孙中山呢?
生:(七嘴八舌)他出卖维新派!……他是帝国主义的走狗!……他两面三刀,阴险狡诈……他会玩弄权术!
师:对!袁世凯的行为说明了他怎样的立场? 生:代表帝国主义!……代表封建主义……
师:对!袁世凯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代理人!所以,他当总统说明该政权代表谁的利益? 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师:辛亥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所以袁世凯上台,说明反帝反封建没有完成,是吗? 生:是,没有。
师:(总结)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所以失败了。
请回答:(1)该老师主要运用了谈话法,运用该教学方法需注意什么问题?(2)请简要评价该教学片断。
四
以下是某教师讲授人教版《爱琴文明和早期城邦国家》的片断。观察后请回答问题。导入新课
师:(课前播放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片断)这次奥运会不禁让人回想起千年前古代奥运会的金戈铁马,也让人回想起百年前的现代奥运会跌宕起伏,希腊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不仅仅因为它是奥林匹克的发源地,还因为它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今天我们就要去领略古希腊的深厚底蕴。
师:(出展示希腊地图)这是古希腊地图,红色范围是公元前8~6世纪时的希腊。这是今天希腊地图,绿色版图是其疆域。同学们把这两幅地图比较一下,古今希腊有什么不同?
学生:希腊有很多山,山上有各种动植物,古希腊人可能会把它们神话。……
……
(关于爱琴文明)
师:爱琴文明起止于公元前2000年和公元前1200年,持续了800年左右,前期以克里特为中心,后期以迈锡尼为中心。克里特文明最引人注目的是宫殿建筑,其中以克诺所斯王宫规模最大,从复原图上看千门百户,阶梯走廊曲折相通,神话传说中的迷宫就是它。地下还有庞大复杂的地下水道,但在公元前1200年前后克里特文明突然衰落,再也没有恢复,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迷。请大家大胆猜想克里特文明衰落的原因,你打算从哪些途径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是战争,周围是海容易被人攻击。可以到当地去挖掘。
师:这是考古,刚才我们还提到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还有什么可以证明。生:神话传说……
师:神话传说是第二手资料,虽不一定真实反映历史,但可从一个侧面反映或旁证历史。德国人谢里曼和英国人伊文思就是依据神话传说才让爱琴文明重新闪耀光芒。但是我们依然要以正规的历史资料作为我们探究的标准。(关于城邦国家)
师: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在古希腊出现了许多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这些小国历史上称为城邦。公元前5世纪后期古希腊城邦开始衰落。在众多城邦中最重要的是雅典、斯巴达。……
师:雅典民主是西方文明重要源泉,你认为现代民主从雅典民主中吸取了哪些精华? 生:投票法、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请回答:试分析该教师的这一教学设计有何优点和不足?
五
1.在讲《打开外交新局面》下教师提出了这个问题让同学进行思考:如何说服国会的反对派实现中美建交?
请回答:(1)你觉得设计这个问题是否需要,为什么?(10分)(2)这里运用到中学历史教学的谈话法,在运用这一方法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5分)
2.以下是八年级 “收复新疆”一课教学的有关片断,请阅读后回答:
老师:(借助课件导入新课):展示漫漫戈壁沙丘中一条浓阴蔽日的杨柳路(《甘棠遗泽》画),动画出现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老师旁白:同学们,看着这一丛丛戈壁滩中顽强生长着的左公柳和人们为歌颂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而作的这首诗,我想起了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也用动画效果呈现在整个画面的下方)。(老师非常得意自己的‚创作‛——用两首诗词作对比,突出左宗棠业绩,又能自然的导入新课)。
这时,一学生举手发言说‚老师,错了,两首诗中的杨柳不是同一个概念,前面一首是指杨柳树,后面一首是曲牌名‛。可能是他的发言激发了另一位同学的勇气,另一位也站起来说:‚我好像在哪看到过,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后人把凉州词传错了,原句可能应该是黄河远上白沙间……‛
为了不打断自己的课堂进程,老师当即打断了学生们的发言,并说:‚那个是你们语文课的内容,你们下来去问你们的语文老师。我在这引用这两首诗只是想导入课堂,所以没必要接着往下讨论这个问题了!好,我们开始上课…………‛
请回答:很显然,材料中的历史老师的处理方式不妥当,请问为什么?如果你是这位历史老师,你会怎么处理?
六
以下是教师讲文化大革命时的片断:
教师讲述文革中发生的故事:(1)笑的故事。一个天生不会笑的人在毛主席像前的表情像哭,工宣队采用各种办法迫使其笑,受尽各种折磨,由‚不笑的敌人‛变成‚不会笑的人‛,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启示:‚连一个表情也不放过——它显示了文革的绝对权威。‛(2)8岁的死刑陪绑者故事。一个1米2左右的孩子因为家门口出现一条反动标语,公安局认定是她的父亲教唆她写的。为了使小孩供出她的爸爸,公安局想尽各种办法威逼利诱,甚至被押到刑场看行刑。父亲说:‚别怕,孩子,他们在逗你玩呢!‛启示:‚真正的残暴,是针对无辜。‛
教师问:‚文革‛究竟是怎么回事?‚文革‛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如何?
学生:概括对文革的印象。(恐怖;疯狂;权力斗争;人性的泯灭;理性的沦丧;大**;个人崇拜;‚左‛倾思想泛滥;法律制度的践踏;等等。)教师问:为什么会发生‚文化大革命‛? 教师投影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打退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1957年7月 材料二:文革书信选摘
材料三: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材料四:林彪‚5〃18‛讲话
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归纳原因:长期‚左‛倾错误发展泛滥的结果;个人崇拜;对国内外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林彪、江青等人利用毛泽东的错误争夺权力等等。
教师总结:文革的发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漫长,封建的遗毒深扎于我们国家、民族、社会的肌体。虽然我们在百年的炮火中走进了现代文明社会,但是我们的启蒙运动远远没有结束。‚华老栓‛、阿Q等人始终存在着。其次,民众力量如水般浩浩荡荡,潜藏着巨大潜能,可以荡涤污秽,如五四运动,也可以摧毁文明,如义和团运动、文化大革命。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归根结底,要避免重蹈文革的覆辙,必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健全民主法制建设。
请回答:(1)该教师主要运用了材料教学法。教学中,材料的选用应注意哪些问题?(2)你认为就情感目标而言,在这个有关“文革”的教学片断中,教师试图向学生传达什么样的教育信息? “文化大革命”这一内容的情感目标是什么?
七
下面是一位教师向学生讲解老子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案例。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教师首先提供图片:《秦穆公祖庙示意图》。然后教师指图说明:在秦朝的祖庙后面,秦穆公设臵了一座被他消灭的12个部族首领的灵位。接着让学生思考:秦穆公为什么这样做?这时,学生被图片与问题深深的吸引了,争先恐后发言。有的学生认为秦穆公这样做是为了侮辱亡国之君,有的学生说秦穆公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武功。经过一番激烈讨论和老师的
启发,最后终于明白:秦穆公的用意在于时刻提醒自己以及自己的后代,要汲取亡国之君的教训,做到居安思危。因为秦穆公懂得:骄兵必败。面对胜利,如果骄傲自满,不思进取,胜利者就会沦为他人的刀下鬼。教师此时指出,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的体现。然后,教师回归课文,让学生分析‚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的含义。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分析:祸与福相互转换的过程中,人的主观因素起什么作用?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联系实际,分析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祸‛与‚福‛相互转化的具体的例子。
请回答:(1)此教学案例体现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哪些基本原则?(2)在此案例中,教师提供了一张图片,运用了直观形象的图示法的教学方法,那么在运用此方法时,需注意哪些问题?(3)在此案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唯物辩证法思想,教师让学生分析图片,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了讨论,请问,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会采取哪种讨论方法,并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八
1.以下是某教师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片断:
请看:‚20世纪50年代末,是一个饥荒时代。根茂叔的童年就在东一把树叶、西一把草根的日子里打发的。根茂叔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根茂叔七岁时的那年冬天,家里一连两天都没有可填肚子的东西。当根茂叔饿得眼睛都懒得睁时,根茂叔的父亲攥着一把带着泥土的地瓜藤粉回来了,父亲哄根茂叔在屋外喝着放入藤粉面的水汤,而后转身回屋,用一条草绳在房梁上自尽了。根茂叔长大后才知道,父亲是为了给他剩一口吃的,才如此做的。‛
然后教师问:‚同学们,请说一说你对根茂叔遭遇的内心感受是什么?
再看:‚材料二《村居》:围墙紧傍小溪流,雪白阳台绿树头。拆掉草房换砖瓦,家家更上一层楼。(刘振德《诗刊》,2005年2月号)‛
教师又问:‚从《村居》中,你们对今天的生活的内心感受又有哪些?为了珍惜今天生活,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生活观?‛
请仔细阅读材料,回答:(1)在此教学片断中,主要涉及到了哪些中学历史教学原则?在运用这些教学原则上你觉得他是成功的吗?为什么?(2)请从中学历史教学目标设计的角度谈谈此教学案例给你的启示。
2.读下面“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教学片断,然后回答:
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时,引用了宋太祖与丞相赵普的一段对话。讲到元代行省制度时,一学生提出疑问:老师,我听说元朝有十一个行省,怎么书上才十个。老师表扬了这个同学,接着老师便将《元史》的记载和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出土的黑水城文献记载展现给了学生,同时说明,说十一行省是加上了‚征东行省‛,这征东行省原来是大德三年初臵于高丽(今朝鲜)的行省,没过多久,到治元年复立,此省丞相由高丽国王兼任,自辟官属,不改变其原有政府机构与制度,故与一般行省性质不同;视作藩属国‛,解开了学生的迷惑。
请回答:(1)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了什么原则?历史教学中如何遵循原则?(2)从该老师运用考古资料解答学生疑惑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九
1.请观察以下是七年级“和同为一家”的教学片断:
师:松赞干布曾多次向唐朝求婚,那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有关素材以及已有的知识来寻求答案。(学生阅读思考后交流)
生:因为松赞干布知道当时唐朝势力强大,吐蕃要依靠唐朝。
生:因为松赞干布仰慕中原的文明,如果娶到唐朝公主,可以加强与汉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生:与唐朝和亲,就避免发生战争。
师:说的都很有见解,那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讨论。生:唐朝当时势力强大,唐太宗为什么还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呢? 学生讨论并表达观点:
生:唐太宗觉得松赞干布很诚恳,也很有能力。
生:唐太宗觉得吐蕃人很聪明,因为当时有五个少数民族向唐求婚,只有吐蕃的使者通过了唐太宗出的难题。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看过课后的资料中有这个故事。师:谁还有不同的看法。
生::我认为唐太宗是为了加强唐蕃之间的友好交往,才舍得公主远嫁吐蕃。我觉得唐太宗这位皇帝很开明。
生:我觉得唐太宗很无情。因为唐朝吐蕃离唐朝很远,公主嫁到那里,就很少回来了。讨论:文成公主为什么会受到吐蕃人民的喜爱?
生:因为文成公主为吐蕃人民带去了各种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等。
请回答:(1)传统教学模式中都是教师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回答,而案例中是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来解答问题,这种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有什么优点?(2)案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问题活跃了气氛,那么讨论法的选用该遵循什么原则?
2.请看以下的《辛亥革命》(高中)一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理解认识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阅读、解释历史材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景再现,分析材料,通过学习,搭建知识框架;探究学习,提供思路、开阔视野,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革命党人的献身精神做出正确的评价;体会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认识它对国家的推动和影响。
请回答:(1)该教学目标设计存在哪些突出问题?(2)试述目标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十
以下是某老师关于“夏商周政治制度”(高中)教学设计的思考:
高中历史必修1 第一单元第1 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的重点和难点是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其中分封制同学们在初中时就有了解,而对于宗法制,学生没有接触过,是一个陌生并且很难理解的概念,特别是同学们对于‚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在理解时存在很大的难度。对于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1)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基础,受封的诸侯主要是王族宗支,周人的宗族观念非常强烈,他们笃信‚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2)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密切结合的,分封制就是一种分级立宗制,而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的法定继承者首先是嫡子中的长子。可见嫡长子继承制也是分封制的基本原则。由此看来分封制与宗法制如水乳交融,密不可分。(3)宗法制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与异姓贵族间的关系则以婚姻为纽带联结起来。如果按照这样的内容向同学们讲述,复杂难懂,学生都很难理解得透彻。如何解决‚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这个难点,在备课的时候老师想到了运用课本上的那副图(图1)
在具体授课时,她想能不能有别的方法更简单地把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展示给学生呢?受到一位老教师的启发,想到还可以利用简单的图——‚圆‛来使学生更清楚深刻地理解两者的关系。
教师讲解:图1 中天子的权力由嫡长子来继承,其他的儿子被分封到各地去,封为诸侯,诸侯的权力由他的嫡长子来继承,其他的儿子被分封到各地做卿大夫,卿大夫的权力由他的嫡长子来继承,其他的儿子只能做士……这样的权力继承制度就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或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图2 中表现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图中周天子的王畿之下,地方上分封诸侯,诸侯下分封卿大夫,卿大夫下有士……综合图1 和图2,就能体现出宗法制中包含分封制,分封制中又包含着宗法制,反映出两者的‚互为表里‛的关系。在授课过程中,我觉得运用这两幅图学生很清楚明了地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大大减轻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和教师授课的难度。
阅读案例后,请回答:材料中的老师运用了什么样的历史教学方法、怎样体现的?
十一
以下是某教师上必修Ⅲ“中国古代文学”一课讲到有关明清小说的片段: 师:我们同学有谁知道我国四大名著吗?我请个同学起来回答一下。生:《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师:对!那么有谁知道这四本书的写作顺序和体裁呢?
生:《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体裁分别是…
师:写作顺序回答错误!这也反映了我国明清时期小说体裁丰富的特点。下面我们请语文课代表起来给我们讲解一下四大名著的写作手法,体验一下其丰富的表现手法。生:分别用了…手法…(花了将近十分钟进行讲解)
请回答:(1)这位老师在课堂上运用的是什么教学方法?请结合案例简要评价一下这种教学方法。(2)请根据以上案例,简要评析该教师的行为。
十二
请阅读下面九年级《爱琴文明和早期城邦国家》教学案列,然后回答问题:(课前播放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剪辑片断)
导入新课: 师:这次奥运会不禁让人回想起千年前古代奥运会的金戈铁马,也让人回想起百年前的现代奥运会跌宕起伏,希腊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不仅仅因为它是奥林匹克的发源地,还因为它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今天我们就要去领略古希腊的深厚底蕴。
(一)新课教学:
1、五个文明中心: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四大文明古国分别发源于什么地方?
生:中国是黄河,古印度是印度河和恒河,古巴比伦是两河流域,古埃及是尼罗河。……
2、地图研究:
师:这是古希腊地图,红色的范围是公元前8-6世纪时的希腊,这是今天的希腊地图,绿色的版图是其疆域,同学们把这两幅地图比较一下,古今希腊有什么不同?
生:希腊有很多山,经济上以捕杀动物为主,还有林业,山上有各种动植物,古希腊可能会把他们神话。
……
3、希腊神话: 师:(教师讲述爱琴海神话传说)希腊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神话传说的国度,你们还知道哪些希腊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是第二手资料,虽不一定真实反映历史,但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或旁证历史。
请回答:针对古希腊城邦国家和民主制度这一难点:(1)本教案采用了哪种教学方法突破难点?并列举其它的教学方法。(2)本教案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有什么好处?(3)本教学案例有哪些不足之处?
十三
以下是某初中历史老师讲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后的一段反思,请阅读后回答问题。“假如我和同学们在一艘以每秒30万公里速度行驶的飞船上学习,测得粉笔的质量是20克、长度是15厘米,45分钟的课结束时测得质量增加了,不是20克,而是大于20克!长度缩小了,不是15厘米,而是小于15厘米!如果用地球上的钟表计算的话,飞船上的我
们早就过了45分钟!……如果我们在这艘飞船中生活若干年,那么,当我们重新回到地球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比离开时的、仍生活在地球上的‘同龄人’年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里的‘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说法将不在是神话。‛
当我把这番连自己都感到惊诧和不可思议的话说完的时候,教室里几乎沸腾了。学生们议论纷纷,七嘴八舌。
稍后,待教室里渐渐平静以后。我给学生们解释到这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对‛即指物理学中研究的质量、长度、时间这些通常恒定的量不是绝对不变的,它们也是相对不变的,当物体以光速或超过光速运行时,物体上的这些量将发生刚才故事里说到的变化。这是真实的。
这个内容的课,无论在哪个班都引起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然而,这些语言,包括讲到的故事,教材中是没有的。教材只是概要介绍了爱因斯坦的成就、地位等。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很少给学生补充课外知识,没有重视必要的教学资源的挖掘。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说,自己不甚了了,学生也是模模糊糊。虽然学生参加考核时相关的内容很少出错,如爱因斯坦的国别、成就,但是每当简单地照本宣科式地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总是觉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难道就那么轻描淡写地过去了?
‚为什么叫相对论?‛教师不介绍,几乎很少有学生问,这种局面的存在可以吗?
学生不爱思考,他们太‚习惯‛于听课了,以致于没有时间,也不去思考问题。这样行吗?
为什么,我总要以一种模式组织教学?
„„
请回答:(1)这位老师这样讲相对论,你喜欢吗?为什么?(2)该教师的教学反思给了你什么启示?(3)你怎么理解老师的“为什么,我总要以一种模式组织教学?”这一扣问?
十四
请阅读以下的教学案例,然后回答问题。
课堂上,张老师在讲到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及其法案时,给出一则阅读材料(PPT格式),并向学生们提出以下问题:(学生需了解英美两国政治制度的不同,及学会如何分辨)
PPT呈现材料:迄今为止,美国国会中期选举投票已经结束,激烈的‚驴象之争‛也基本落下帷幕。根据最新选战结果,11月8日,美国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夺得参议院控制权,这是民主党人4年来首次控制参议院。当天早些时候,民主党人从共和党手中夺得了众议院的控制权。这是民主党1994年众院选举失利12年后首次夺回控制权。此次美国中期选举,民主党大获全胜,成功将国会参众两院收入囊中。截至目前为止,共和党在参议院内获得49个席位,民主党获得51个席位。民主党在众院共435个议席中获得229个议席,共和党获得196个席位。此间舆论普遍认为,这次选举是对布什总统及其伊拉克战争的一次民意测验。老师:有没有同学知道,在这次选举中,如果民主党获得胜利,是否会影响到共和党总统布什的任职和任期?
同学1:我认为不会。因为美国的选举制度是总统选举,这和英国的国会选举不同,也就是说,美国的总统是由选民间接选出。
老师:非常正确。那有没有同学知道,如果这次选举是在英国,并且反对党在议会下院获得胜利,又会导致政局发生什么变化?
同学2:应该是更换首相。老师:为什么要更换首相?
同学3:这是由于英国选举制度决定的。老师:你知道英国的选举体制是什么样的吗? 同学2:由选举中,获得多数党的领袖担任首相。
老师:很好,请坐。经过上两位同学的回答,让我们初步认识到英美两国在选举制度上的不同,现在我想问的是,你们认为,英国和美国的选举制度,哪一个更有利于解决国家政治问题?不用急着回答,大家可以先互相讨论两分钟。
请回答:(1)在此段情景中,老师运用了哪种教学方法?(2)对该教学情景进行评价。(3)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怎样才能避免“一讲到底”的弊端?
十五
请看以下《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
识记王位世袭制、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概况,西周分封制的对象、权利及义务发展演变、作用,西周宗法制的含义、特点及基本原则、实质作用。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及其实质、作用。
了解夏、商、西周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这些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归纳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归纳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作用和影响,初步掌握解读历史信息的方法
通过简要梳理商、周的政治制度演变,培养和提高历史意识,掌握历史性地分析问题的方法
分析教材列举的图标;引导学生借读教材及教师提供的有关史料;通过探究与合作学习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师通过提供相关材料和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在感知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史实说明相关历史问题的方法。设臵相关历史情境、创设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学习历史知识和解决相关疑难问题。
请回答:(1)上述教学目标设计存在哪些问题?找出并改正。(2)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学目标具有哪些功能?
十六
请看以下老师利用地图进行教学的片断:
师:(投影展示《南京条约》签订后通商口岸的分布地图)同学们,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地图中我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注意数量的同时更要仔细看看这些个通商口岸的空间分布特点,我们一起来思考形成这种布局的原因。先请一位同学来归纳下特点,然后大家一起来分析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分布。
生1:这些通商口岸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一带,特别是东南沿海。
师:不错,可是我们看在长江沿线也分布了不少啊。我们再来探讨下一个问题。通商口岸首先在沿海地区开辟,同学们总结了哪些原因呢?
生2:经济较发达。
生3:交通条件好。
师:你们的回答都是对的。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请回答:(1)对案例中的老师设计问题及其所运用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片断进行评价;(2)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好讨论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三篇:七巧板各组任务书
一组任务书
你们组的任务是:
1、用五种颜色的图形分别组成图一至图六,没完成一个图案将得到10分;
2、用同种颜色的图形组成图七,完成后将得到20分;
3、用三种颜色的七块图形组成一个长方形,完成任务后将得到30分;
4、每完成一个图案,请通知培训师,培训师确认后,将登记分数。
二组任务书
你们组的任务是:
1、用同种颜色的图形分别组成图一至图六,没完成一个图案将得到10分;
2、用五种颜色的图形组成图七,完成后将得到20分;
3、用三种颜色的七块图形组成一个长方形,完成任务后将得到30分;
4、每完成一个图案,请通知培训师,培训师确认后,将登记分数。
三组任务书
你们组的任务是:
1、用五种颜色的图形分别组成图一至图六,没完成一个图案将得到10分;
2、用同种颜色的图形组成图七,完成后将得到20分;
3、用三种颜色的七块图形组成一个长方形,完成任务后将得到30分;
4、每完成一个图案,请通知培训师,培训师确认后,将登记分数。
四组任务书
你们组的任务是:
1、用同种颜色的图形分别组成图一至图六,没完成一个图案将得到10分;
2、用五种颜色的图形组成图七,完成后将得到20分;
3、用三种颜色的七块图形组成一个长方形,完成任务后将得到30分;
4、每完成一个图案,请通知培训师,培训师确认后,将登记分数。
五组任务书
你们组的任务是:
1、用五种颜色的图形分别组成图一至图六,没完成一个图案将得到10分;
2、用同种颜色的图形组成图七,完成后将得到20分;
3、用三种颜色的七块图形组成一个长方形,完成任务后将得到30分;
4、每完成一个图案,请通知培训师,培训师确认后,将登记分数。
六组任务书
你们组的任务是:
1、用同种颜色的图形分别组成图一至图六,没完成一个图案将得到10分;
2、用五种颜色的图形组成图七,完成后将得到20分;
3、用三种颜色的七块图形组成一个长方形,完成任务后将得到30分;
4、每完成一个图案,请通知培训师,培训师确认后,将登记分数。
七组任务书
你们组的任务是:
1、领导团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达到1000分的目标;
2、指挥其他各组成员,用所有的35块图形组成5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必须由同种颜色的7块图形组成。每完成一个正方形,你将得到20分,组成正方形的那个组将得到40分;
3、支持其他各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得到更多的分数,其他各组总分的10%将作为你的加分奖励。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各组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另外,应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本组教材中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资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语交际,以及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观察日记等内容……所有语文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利的。
本组的导读提示了学习内容,提出了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在进行本组教学时,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在教学时还要充分注意“导语”“阅读 链接”“资料袋”等各部分内容的相关性,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也围绕这一专题安排,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教学系统。
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他们早已在课内外阅读过许多童话,为什么在这里还要专门安排一个童话单元呢?教材在导读中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即“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由此可见,这一组的教学应具有总结、提升的性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阅读一篇篇童话,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教师要综合考虑整组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篇童话的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还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特别要注意的是,对童话特点的认识要把握适度,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拔高要求;另外,相关知识的了解也要同一篇篇生动的童话故事紧密联系,不要过于抽象。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动物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大家庭里。在作家的眼里,在作家的笔下,动物是什么样的?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通过充分读书,体会每一种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体会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比较文章表达上的不同特点。配合本组专题,语文园地也做了相应的安排──“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作家语言的特点,体会作家表达喜爱之情的特别方式。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到这个特点,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教材中的“资料袋”,语文园地中围绕文物保护展开的口语交际,以写导游词为内容的习作,“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展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查(资料)等活动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本组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至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将搜集到的资料放入本学期的“语文资料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交流相关的图片画作、诗词楹联、故事传说等,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在进行本组教学时,应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把了解到的故事和想到的问题,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在“展示台”中,用各种形式展示本组语文学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语文学习的快乐。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电脑住宅》带我们走进现代化的电脑住宅,亲身感受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舒适;《飞向蓝天的恐龙》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向我们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发生变化后的用处。这几篇课文既可以使学生领略科学技术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还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本组教材是这学期最后阶段的学习内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乐于与同学讨论疑难问题,交流阅读体会;同时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畅想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现代科技发展的资料,以帮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第五篇:学生会成员名单
塔 畈 乡 中 心 学 校 学 生 会 名 单
主席:彭玉耀
卫生部部长:江余萍
卫生部成员:江余萍 江晓锐 *** 汪光照
体育部:凌明川
体育部成员: 周玮 王越 江健平
文娱部:彭莉
文娱部成员:彭莉 金煜 余清 刘学 彭思雅
宣传部:江建平
宣传部:汪春林 汪威 彭竹青周雨馨
校团支部
2013.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