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评审各组分工

时间:2019-05-12 02:3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甲评审各组分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甲评审各组分工》。

第一篇:二甲评审各组分工

二甲评审分工

1、人事、院办组:第一章、第六章(一、二、三、四、七、十、十一)

2、客服组:第二章(六、七、八)

3、医疗组:第二章(一、二、三、四)、第三章(一、二、三、六、九、十)第四章(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十、十一、十二、十三、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

4、医技组:第四章(十五、十六、十七、十八)

5、护理组:第三章(七、八)、第五章

6、院感组:第三章

(四)、第四章(九、十九、二十)

7、财务组:第二章

(五)、第六章

(六)8、药事组:第三章

(五)、第四章

(十四)9、后勤组:第六章(八、九)

10、信息组:第六章

(五)

第二篇:“二甲”评审大外科各科任务和分工

“二甲复审”大外系统各科任务和分工

参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

四、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

2.4.1.1 完善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临床各科)(P.27)

【C】

1.执行留观、入院、出院、转科、转院制度,并有相应的服务流程。2.有部门间协调机制,并有专人负责。

3.能为患者入院、出院、转科、转院提供指导和各种便民措施。

4.有科室没有空床或医疗设施有限时的处理制度与流程,并告知患者原因和处理方案。5.对转科病人必须有医或护士护送并进行交接,并有记录。【B】符合“C”,并

1.有对员工进行服务流程培训的相关制度并执行,当服务流程变更时对相关人 员进行再培训。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持续改进服务流程有成效。

2.4.4.1 加强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病历与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临床各科)(P.28)

【C】

1.转诊或转科流程明确,实施患者评估,履行知情同意,做好相关准备,选择适宜时机。2.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告知转诊、转科理由以及不适宜的转诊、转科可能导致的后果,获取患者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的知情同意。3.有病情和病历等资料交接制度并落实,保障诊疗的连续性。4.相关医务人员熟悉并遵循上述制度与流程。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加强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病历与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A】符合“B”,并 持续改进转诊转科服务有成效。

六、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2.6.2.1 向患者、家属或授权委托人说明病情及治疗方式、特殊治疗及处臵,并获得其同意,说明内容应有记录。(临床各科)(P.30)【C】

1.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家属或授权委托人说明,说明内容应有记录,并取得其书面同意。2.相关人员熟悉并遵循上述要求。【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持续改进有成效。

第三章患者安全

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3.1.2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床号等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临床各科、手术室)(P.36)3.1.2.1 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C】

1.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采集供临床检验及病理标本、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陈述患者姓名。

2.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3.相关人员熟悉上述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

【B】符合“C”,并 有规章制度和或程序规范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下都必须持续地履行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A】符合“B”,并

1.各科室对本科执行查对制度有监管。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3.1.3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3.1.3.1 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临床各科、手术室)(P.36)【C】

1.患者转科交接时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尤其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转接。2.对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的身份识别和交接流程有明确的制度规定。

3.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有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

4.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B】符合“C”,并

1.有规章制度和或程序规范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都必须持续地履行“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制度”。

2.各科室对本科制度的执行力有监管。

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3.1.4 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主要针对ICU、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等重点科室,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传染病、药物过敏的患者等。

3.1.4.1 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产房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手术室)(P.36)【C】

1.对需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标识的患者和科室有明确制度规定。

2.至少在重症医学病房(ICU、CCU、SICU、RICU等)、新生儿科(室)、手术室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B】符合“C”,并

1.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住院、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推广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1.正确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标识,持续改进有成效。

2.若是具备条件的医院,在重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产房等部门)部门、重点(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可使用条码管理。

二、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 3.2.1 在住院患者的常规诊疗活动中,应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3.2.1.1 按规定开具完整的医嘱或处方。(临床各科)(P38)

【C】

1.有开具医嘱相关制度与规范。

2.医护人员对模糊不清、有疑问的医嘱,有明确的澄清后方可执行的流程。【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医嘱、处方合格率≥95%。

3.2.2 在实施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必要时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护士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3.2.2.1 有紧急情况下下达口头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临床各科)(P38)【C】

1.有只有在紧急抢救情况下方可使用口头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2.医师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需复述确认,双人核查后方可执行。3.下达口头医嘱应及时补记。【B】符合“C”,并

1.有规章制度和或程序规范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都必须持续地履行“只有在紧急抢救情况下方可使用口头临时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2.各科室对本科制度的执行力有监管与评价。【A】符合“B”,并

1.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2.医嘱制度规范执行,持续改进有成效。

3.2.3 接获非书面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信息,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3.2.3.1 有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处臵流程。(临床各科)(P38)

【C】

1.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包括重要的检查(验)结果等报告的范围。

2.接获非书面危急值报告者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信息,复述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3.医生接获临床危急值后及时追踪与处臵。4.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制度与流程,并正确执行。【B】符合“C”,并

1.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2.信息系统能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检查(验)科室能通过网络及时向临床 科室发出危急值报告,并有醒目的提示。

【A】符合“B”,并 有危急值报告和接收处臵规范,持续改进有成效。

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3.3.1择期手术的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3.3.1.1 有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相关管理制度。(临床各科)(P40)【C】

1.有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相关管理制度。

2.择期手术患者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以及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B】符合“C”,并

1.各科室对本科制度的执行力有监管与评价。2.术前准备制度落实,执行率≥95%。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3.3.2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

3.3.2.1 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相关制度与流程。(临床各科)(P40)

【C】

1.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相关制度与流程。对标记方法、标记颜色、标记实施者及患者参与有统一明确的规定。2.对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有规范统一的标记。

3.患者送达术前准备室或手术室前,已标记手术部位。【B】符合“C”,并

涉及双侧、多重结构、多平面手术者手术标记执行率≥95%。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3.3.3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3.3.3.1 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手术室、麻醉科、临床各科)(P40)

【C】

1.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2.实施“三步安全核查”,并正确记录:

(1)第一步: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2)第二步: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3)第三步: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3.手术院感风险评估表应在手术结束后填写。4.手术安全核查项目填写完整。

【B】符合“C”,并

1.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步骤来统一程序,支持在手术室之外的内科和牙科等部门的操作,确保正确部位,正确操作和正确病人。

2.手术核查手术风险评估执行率≥95%。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四、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手术室)(P.42)

3.4.1 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正确配臵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 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3.4.1.1 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臵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手术室)(P.42)【C】

1.有手部卫生管理相关制度和实施规范。

2.手卫生设备和设施配臵有效、齐全、使用便捷。手卫生依从性≥60%。【B】符合“C”,并

1.职能部门有对手卫生设备和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2.手卫生依从性≥70%。

【A】符合“B”,并手卫生依从性≥95%。

3.4.2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

3.4.2.1 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手术室)(P.42)【C】

1.对员工提供手卫生培训。

2.有手卫生相关要求(手清洁、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等)的宣教、图示。3.手术室等重点部门外科洗手操作正确率100%。【B】符合“C”,并

1.职能部门有对规范洗手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2.洗手正确率≥90%。

【A】符合“B”,并 不断提高洗手正确率,洗手正确率≥95%。

五、加强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3.5.1 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药品名称相似、药品外观相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要求,要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高危药品如在病区储存,则必须做到专柜加锁,有高危药品的标识。(临床各科、手术室、麻醉科)

3.5.1.1 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临床各科、手术室、麻醉科)(P43)【C】

1.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使用管理制度和程序。

2.有制度规定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存放区域、识别标志和贮存方法的相关规定。3.相关员工知晓管理要求,并遵循。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存放区域、标识和贮存方法相关规定,符合率≥95%。

3.5.1.2 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品如在病区储存,则必须做到专柜加锁,有高危药品的标识,做到全院统一“警示标识”。(临床各科,手术室、麻醉科)(P43)【C】

1.有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物等特殊药品的存放区域、标识和贮存方法的规定。

2.对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标识”,符合率≥90%。3.相关员工知晓管理要求、具备识别技能。【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在病区储存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品,必须做到专柜加锁,有高危药品的标识,做到全院统一“警示标识”,符合率≥95%。

3.5.2 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3.5.2.1 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临床各科)(P43)

【C】

1.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有转抄和执行者签字。

2.有药师审核处方或用药医嘱相关制度。对于住院患者,应由医师下达医嘱,由药学技术人员统一摆药,护士按时发药,确保服药到口。

3.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按药品说明书应用。4.有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操作规范及输液反应应急预案。5.正确执行核对程序≥90%。

六、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3.6.1 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确定“危急值”项目。

3.6.1.1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危急值”项目,建立“危急值”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临床各科)(P45)【C】

1.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制度与工作流程。

2.医技部门(含临床实验室、病理、医学影像部门、电生理检查与内窥镜、血药浓度监测等)有“危急值”项目表。

3.相关人员熟悉并遵循上述制度和工作流程。

【B】符合“C”,并根据临床需要和实践总结,更新和完善危急值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项目表。【A】符合“B”,并

职能部门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对“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3.6.2 建立“危急值”评价制度。

【C】 3.6.2.1 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临床各科)(P45)

1.医技部门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

2.接获危急值报告的医护人员应完整、准确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师报告,并做好记录。3.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追踪、处臵并记录。【B】符合“C”,并

信息系统能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相关科室能够通过网络及时向临床科室发出危急值报告,并有语音或醒目的文字提示。

【A】符合“B”,并 有网络监控功能,保障危急值报告、处臵及时、有效。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临床各科)(P46)

3.7.1 评估有跌倒、坠床风险的高危患者,要主动告知跌倒、坠床危险,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3.7.1.1 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主动向高危患者告知跌倒、坠床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C】

1.有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并体现多部门协作。

2.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根据病情、用药变化再评估,并在病历中记录。3.主动告知患者跌倒、坠床风险及防范措施并有记录。4.医院环境有防止跌倒安全措施,如走廊扶手、卫生间及地面防滑。

5.对特殊患者,如儿童、老年人、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等患者,主动告知跌倒、坠床危险,采取适当措施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如警示标识、语言提醒、搀扶或请人帮助、床挡、等。6.相关人员知晓患者发生坠床或跌倒的处置及报告程序。【B】符合“C”,并

1.有坠床、跌倒的质量监控指标数据收集和分析。2.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率≥90%。【A】符合“B”,并

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率≥95%。

3.7.2 有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3.7.2.1 有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臵预案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P46)

【C】

有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相关制度、处臵预案与工作流程。

【B】符合“C”,并

1.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处臵流程知晓率≥90%。

2.采取措施的监测结果,包括成功地减少跌倒损伤和任何非有意的后果,有可能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高风险患者入院时评估率≥80%。【A】符合“B”,并

1.规章制度和(或)程序支持在院内持续性减少患者跌倒所导致伤害的风险。2.有可能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高风险患者入院时评估率≥95%。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3.8.1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

3.8.1.1 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临床各科)(P47)

【C】

1.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2.有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3.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的风险评估率≥90%。【B】符合“C”,并

1.职能部门有督促、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2.对发生压疮案例有分析及改进措施。【A】符合“B”,并

1.持续改进有成效。

2.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的风险评估率≥95%。

3.8.2 实施预防压疮的有效护理措施。

3.8.2.1 落实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临床各科)(P47)

【C】

1.有预防压疮的护理规范及措施。2.护士掌握操作规范。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有督促、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落实预防压疮措施,无非评估压疮事件发生。

十、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3.10.1 针对患者疾病诊疗,为患者及其家属、授权委托人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做出正确理解与选择。

3.10.1.1 针对患者疾病诊疗,为患者及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者对诊疗方案做出正确理解与选择。(临床各科)(P50)【C】

1.有医务人员履行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责任和义务的相关规定。

2.针对患者病情,向患者及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提出供选择的诊疗方案。3.宣传并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如在就诊时提供真实病情和有关信息对保障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B】符合“C”,并 患者及近亲属、授权委托人了解针对病情的可选择诊疗方案。【A】符合“B”,并 职能部门对患者参加医疗安全活动有监管,有持续改进。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4.1.1.2 科主任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相关任务。

(临床各科)(P51)

【C】

1.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2.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并实施。3.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并落实。

4.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记录。【B】符合“C”,并

1.对科室质量与安全进行定期检查,并召开会议,提出改进措施。2.对本科室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A】符合“B”,并

1.能够运用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2.科室对落实改进的意见的成效进行自我评价,提出再改进意见。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4.2.1 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

措施。(临床各科)(P54)【C】 4.2.1.1 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持续改进1.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B】符合“C”,并

1.落实医疗质量考核,有记录。

2.对方案执行、制度落实、考核结果等内容有分析、总结、反馈及改进措施。2.有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和管理流程。【A】符合“B”,并

用监管结果或数据来表达改进的成效。

4.2.1.2 有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管理标准与措施。(临床各科)(P54)【C】

1.有医疗质量关键环节(如危急重患者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管理、有创诊疗操作等)管理标准与措施。

2.有重点部门(急诊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内窥镜室、重症病房、产房、新生儿病房等)的管理标准与措施。

3.有主管职能部门监管。【B】符合“C”,并

1.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相关质量管理标准及措施,并落实。

2.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对各项管理标准与措施的落实情况有定期检查、分析、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用监管结果或数据来表达改进的成效。

4.2.2 建立与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将操作规范、诊疗指南。4.2.2.3 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临床各科)(P55)

【C】

1.有各专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

2.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并严格遵循本专业岗位相关规范和指南开展医疗工作。【B】符合“C”,并 对规范、指南的执行情况有督导检查与整改措施。

【A】符合“B”,并 根据医学发展和本院实际,对规范和指南及时进行补充完善。

五、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4.5.2 应用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的行为。

4.5.2.2 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临床检查。(临床各科)(P64)【C】

1.严格遵循临床检验、影像学检查、腔镜检查、各种功能检查、电生理、病理等各种检查项目的适应证。2.进行有创检查前,向患者充分说明,征得患者同意并签字认可。

3.依据检查、诊断结果对诊疗计划及时进行变更与调整。对重要的检查、诊断阳性与阴性结果的分析与评价意见应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B】符合“C”,并 有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的定期分析和评价。【A】符合“B”,并 临床检查适宜性有定期分析和评价,有持续改进。

4.5.3 由上级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住院诊疗(检查、药物治疗、手术/介入治疗等)计划/方案的适宜性,并记入病历。

4.5.3.1 加强住院诊疗活动质量管理。(临床各科)(P65)

【C】

1.住院诊疗活动是在科主任领导下完成,实行分级管理。2.根据床位、工作量、医师的资质层次分成诊疗小组。

3诊疗小组的组长由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担任,对本组收治患者的诊疗活动承担责任,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4.对各级各类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与技能要求。【B】符合“C”,并

1.诊疗小组的组长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担任,对本组收治患者的诊疗活动承担责任,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2.有院科两级的诊疗质量监督管理,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A】符合“B”,并 持续改进诊疗工作,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4.5.3.2 每一位住院患者均有适宜的诊疗计划,由上级职称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临床各科)(P65)【C】

1.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制定适宜的诊疗方案,包括检查、治疗、护理计划等。2.根据检查结果分析判断。适时调整诊疗方案。并分析调整原因和背景。3.上述诊疗活动由高年资主治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签字,并在病历中体现。4.诊疗方案及时与患者沟通,患者出院时能做好出院指导。【B】符合“C”,并

1.上述诊疗活动由高级职称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签字,并在病历中体现。2.有保证诊疗计划适宜性的多种措施,并落实。

3.有院科两级的质量监督管理,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A】符合“B”,并

监管检查有成效,上级医师对诊疗方案核准率≥95%。

4.5.5 为出院患者提供较详细的出院医嘱和康复指导意见

4.5.5.1 医院对患者的出院指导与随访有明确的制度与要求。(临床各科)(P66)

【C】

1.有对出院指导与随访工作管理相关制度和要求。

2.经治医师、责任护士根据病情对出院患者提供服药指导、营养指导、康复训 练指导等服务,包括在生活或工作中的注意事项等。3.建立与完善住院患者出院后的随访与指导流程,并落实。4.为患者相应的社区医师提供治疗建议方案。【B】符合“C”,并

1.对随访工作落实情况有记录,保证患者诊疗连续性。

2.职能部门对出院指导及随访工作落实情况有总结及评价,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1.对随访工作有追踪,持续改进有成效。

2.首次随访由经治患者的医师及其上级医师负责。

4.5.5.2 出院患者有出院小结,主要内容记录完整,与住院病历记录内容保持一致。(临床各科)(P66)【C】

患者出院小结记录主要内容完整,与住院病历记录内容一致,有责任医师签名。【B】符合“C”,并

1.主动向患者告知出院记录中主要内容,并提供相应咨询。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落实情况有总结及评价,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持续改进有成效,出院小结≥95%符合规范。

4.5.6 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诊疗指南与质量安全指标,对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进行管理评价,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4.5.6.1 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临床各科)(P67)

【C】

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2.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

3.有适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诊疗规范。4.进行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与教育。【B】符合“C”,并

1.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履行职责,定期自查、评估、分析、整改。2.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A】符合“B”,并

有完整的质量管理资料体现持续改进成效。

4.5.6.5 对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进行管理与评价。(临床各科)(P68)【C.】

1.对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进行管理与评价有明确管理规定。2.科室将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作大查房重点,有评价分析记录。3.有职能部门监管。【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定期监管检查,并有分析、反馈和改进措施。【A】符合“B”,并:根据对超过30天住院患者的分析持续改进住院管理质量。

4.5.9 为住院患者提供适合其治疗需要的膳食,开展营养与健康宣传教育服务,在出院时提供膳食营养指导。(2012.3增补条款)

4.5.9.1 医院现行的规章制度,有“住院患者的各类膳食的适应证和膳食应用原则”。(临床各科)(P70)

【C】

1.有“住院患者的各类膳食的适应证和膳食应用原则”。2.住院医师遵循规章制度,执行膳食医嘱。3.进行营养与健康宣传教育服务。4.在出院时提供膳食营养指导。【B】符合“C”,并

1.有“住院患者的各类膳食的适应证和膳食应用原则”手册。2.有完整明晰的膳食医嘱执行路径。

3.对有诊疗特殊需要的患者提供诊断膳食、治疗膳食等服务。4.住院患者治疗膳食就餐率≥60%以上。【A】符合“B”,并

1.有独特的治疗膳食种类及制备技术。2.有重点病房治疗膳食医嘱的效果评价。3.住院患者治疗膳食的就餐率≥70%。

4.定期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征求临床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授权委托人的意见,及时进行总结分析。

六、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4.6.2 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和手术方案,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再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均应记录在病历中。4.6.2.1 有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临床各科)(P71)

【C】

1.有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在术前完成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综合评估。2.有术前讨论制度,根据手术分级和患者病情,确定参加讨论人员及内容,内容包括:(1)患者术前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2)手术风险评估。(3)术前准备。

(4)临床诊断、拟施行的手术方式、手术风险与利弊。(5)明确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等。

3.对术前讨论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并记录在病历中。4.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培训。【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A】符合“B”,并

术前讨论规范,记录完整,有术前讨论质量持续改进成效。

4.6.2.2 根据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订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临床各科)(P72)

【C】

1.为每位手术患者制订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

2.手术治疗计划记录于病历中,包括术前诊断、拟施行的手术名称、可能出现 的问题与对策等。

3.根据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进行手术前的各项准备。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A】符合“B”,并 手术方案完善,术前准备充分,有质量持续改进成效。

4.6.3 患者手术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术前诊断、手术目的和风险、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以及其他可选择的诊疗方法等。

4.6.3.1 在患者手术前履行知情同意。(临床各科)(P72)

【C】

1.有落实患者知情同意管理的相关制度与程序。

(1)手术前谈话由手术医师进行,知情同意结果记录于病历之中。

(2)手术前应向患者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充分说明手术指征、手术风险与利弊、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可能的并发症及其他可供选择的诊疗方法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肿瘤手术应以病理诊断为决定手术方式的依据。根据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结果需要调整手术方式的,在手术前要向患者、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充分说明,征得患方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4)手术前应向患者、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充分说明使用血与血制品的必要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其他可选择办法等。

2.对术前履行知情同意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并记录。

3.知情同意书应由手术医师先签署,然后由患者或家属、授权委托人签署。4.对临床科室手术医师进行相关教育与培训。【B】符合“C”,并

1.针对不同患者,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确保知情同意的效果。2.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A】符合“B”,并

1.患者及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对知情同意内容充分理解。2.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内容完整,合格率100%。

4.6.4 医院建立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与安全。4.6.4.1 有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临床各科)(P72)

【C】

1.有重大手术(包括急诊情况下)报告审批管理的制度与流程。2.有明确需要报告审批的手术目录。

3.对临床科室手术医师进行相关教育与培训。4.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制度与流程。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必要时参加术前讨论。【A】符合“B”,并 审批资料完整,无违规案例。

4.6.6 手术的全过程情况和术后注意事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手术切除组织必须做病理学检查,明确术后诊断。(临床各科)(P73)

4.6.6.1 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完成手术记录与术后首次病程记录。(临床各科)(P73)

【C】

1.手术主刀医师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特殊情况下,由一助书写,主刀签名)。2.参加手术医师在术后即时完成术后首次病程记录。3.相关人员知晓上述规定。

【B】符合“C”,并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A】符合“B”,并 手术记录和病程记录及时、完整,合格率100%。

4.6.6.2 手术离体组织(肿瘤)必须做病理学检查,明确术后诊断,并记录。(临床各科)(P73)【C】

1.对手术后(肿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有明确的规定与流程。2.手术室有具体措施保障规定与程序的执行。3.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制度及流程。【B】符合“C”,并

1.对病理报告(肿瘤)与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及术后诊断不一致时,有追踪与讨论的规定与程序,其结果有记录。

2.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3.肿瘤手术切除组织送检率100%。【A】符合“B”,并 手术离体组织送检率100%。

4.6.7 做好患者手术后治疗、观察与护理工作,并记录在相应的医疗文书中。4.6.7.1 制定患者术后医疗、护理和其他服务计划。(临床各科)(P74)

【C】

1.有术后患者管理相关制度与流程。

(1)手术后医嘱必须由手术医师或由手术者授权委托的医师开具。(2)每位患者手术后的生命指标监测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3)在术后适当时间,依照患者术后病情再评估结果,拟定术后康复、或再手术或放化疗等方案。(4)对特殊治疗、抗菌药物和麻醉镇痛药品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2.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制度与流程。

【B】符合“C”,并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

【A】符合“B”,并 术后有医疗、护理、转送等多部门协调服务计划内容完整、统一,有连续性。

4.6.7.2 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到位。(临床各科)(P74)【C】

1.医务人员熟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2.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

3.对骨关节与脊柱等大型手术、高危手术患者有风险评估、有预防“深静脉栓塞”、“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B】符合“C”,并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

【A】符合“B”,并有重大手术并发症的案例分析报告,持续改进术后质量管理,术后并发症预防有效,并发症降低。

4.6.8 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有适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保障患者安全,建立“非计划再次手术”与“手术并发症”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改进、控制体系。4.6.8.1 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并有开展工作的记录。(临床各科)(P74)【C】

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2.有适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诊疗规范。3.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4.定期开展手术质量评价。

5.将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指标作为科室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评价的重点内容。6.进行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与教育。【B】符合“C”,并

1.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履行职责,定期自查、评估、分析,有整改措施。2.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A】符合“B”,并 有完整的质量管理资料体现持续改进成效。

七、麻醉管理与持续改进(麻醉科)(请参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 年版)实施细则》第76页到81页)

4.7.1 实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有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麻醉医师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完成继续教育。

4.7.2 实行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与麻醉后访视制度,制定治疗计划/方案,风险评估结果与访视情况记录在病历中。

4.7.3 患者麻醉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治疗风险、优点及其他可能的选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7.4 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实施麻醉操作的全过程必须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4.7.5 设臵麻醉复苏室,以保证病人安全。全身麻醉后的复苏管理措施到位,实施规范的全程监测,记录麻醉后患者的恢复状态,防范麻醉并发症的措施到位。

4.7.6 建立术后、慢性疼痛、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管理的规范与流程,应按医嘱执行。

4.7.7 建立麻醉科与输血科的有效沟通,严格掌握术中输血适应证,合理、安全输血,合理安全用血。4.7.8 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用麻醉与镇痛质量和安全管理规章、岗位职责、各类麻醉技术操作规程、质量与安全指标来确保患者麻醉安全,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十、中医管理与持续改进:(中医肛肠科)

按《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 年版)实施细则》第90页 至第91页“

十、中医管理与持续改进”的要求做。我院中医肛肠科除按上述要求做以外,还要符合对手术科室的要求。(P90、P91)

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

4.14.3 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开展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有相关规章制度和程序,规范处方(用药医嘱)开具、抄录、审核、调配、核发、用药交待和监测等行为。

4.14.3.5 已开具处方,并遵医嘱使用的药品应记入病历。(临床各科)(P106)【C】

1.患者就诊前和正在使用的所有处方及医嘱用药应在病历中记录。2.护士对患者的每次给药均应记录。

3.所有的用药信息在出院或转院时归入其病历留存。

【B】符合“C”,并 住院患者病程记录中有用药依据及分析。

【A】符合“B”,并 药师为“实施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病例、重点肿瘤住院患者”建立药历。

4.14.5 医师、药师、护士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要求,有监督机制。4.14.5.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临床各科)(P108)

【C】

1.院长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1)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

(2)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各相关部门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制。

(3)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2.临床科室负责人是本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

(1)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本科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医师能力评价。(2)设定本科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执行指标,落实到人。

【B】符合“C”,并

1.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2.与临床科室负责人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A】符合“B”,并

1.按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向本辖区监测网报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的信息。2.上报信息准确与可追踪溯源。

4.14.6 有药物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观察用药过程,监测用药效果,按规定报告药物不良反应,并将不良反应记录在病历之中。)(临床各科)(P110)

4.14.6.1 实施药品不良反应和用药错误报告制度,建立有效的药害事件调查、处理程序。【C】

1.有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的制度与程序。

2.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医护人员相互配合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监测,重点监测非预期(新发现)的、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并有原始记录。

3.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积极进行临床救治,做好医疗记录,保存好相关药品、物品的留样,并对事件进行及时的调查、分析,按规定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4.将患者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如实记入病历中 【B】符合“C”,并

1.有鼓励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报告的措施。2.对严重用药错误报告有分析,有整改措施。

【A】符合“B”,并 建立药品不良事件报告信息平台,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统一管理。

十六、病理管理与持续改进

4.16.6.3 有制度保证从病理标本采集到标本运送到病理科不出现差错,除特别要求外,标本需用 10%中性甲醛缓冲液固定。(临床各科、手术室)(P127)

【C】

1.有标本采集、送达、固定时间记录(时间精确到分钟)及标本交接的相关规定与程序。

(1)标本和申请单的核对人、标本的标记、标本传送人和病理科标本接收人应有登记和相关人员的签字。有标本和申请单交接等相关制度。

(2)标本使用 10%中性甲醛缓冲液固定,固定液的量不少于组织体积的 3~5倍(要确保标本全臵于固定液之中),特殊要求除外。

(3)标本从离体到固定的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4)空腔标本和大的实质性脏器标本必须及时切开,固定过夜,第二天取材。

(5)原则上不接收口头申请的标本,特殊情况下,可先按流程接收和处理标本,需在限定的时间内(如 24 小时)补充书面病理申请单,否则不应出具书面病理报告。2.有不合格标本处理的制度与程序。

(1)不合格标本包括,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实验室;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作切片;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2)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需当即退回申请医师,不予存放,并记录。(3)曾被拒收的标本再次送检合格,需在申请单上标注。

【B】符合“C”,并 有完整的标本交接登记资料,定期对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反馈到责任科室和个人。【A】符合“B”,并 标本交接制度与流程相关人员知晓率≥95%,并有效执行。

十八、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血库)

参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 年版)实施细则》第135页到第142页)

4.18.1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规范,完善临床用血的组织管理。(血库)

4.18.2 具备为临床提供 24 小时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行为。(血库)4.18.3 加强临床用血过程管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科学用血。(血库)4.18.3 加强临床用血过程管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科学用血。(血库)4.18.3.2 开展对临床医师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促进临床合理用血。(血库、临床各科)(P136)【C】

1.为临床医师、护士提供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每年至少一次。【B】符合“C”,并

1.各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2.临床科室将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3.输血科(血库)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B】符合“C”,并

1.各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

2.临床科室将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3.输血科(血库)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A】符合“B”,并

职能部门每季度对各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并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个人用血权限的认定。

4.18.4.2 有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实施记录及时、规范,并保存。(临床各科)(P137)【C】

1.有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实施记录及时、规范,且保存。

(1)凡遇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患者,应告知患者,并建议筛选不规则抗体。(2)按照要求规范开展输血前检验项目:血型(包括RhD)交叉配血、输血感染性疾病免疫标志物等指标。(3)交叉配血必须采用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介质或实验方法。(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献血血标本于2℃~6℃保存至少7天。

(5)输血前,两名医护人员再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各项内容,执行双人、双核对、签字制度。2.临床输血记录合格率和保存完整率为100%。

【B】符合“C”,并 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A】符合“B”,并 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

4.18.5.5 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临床各科)(P140)【C】

1.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

(1)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经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2)有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3)发生疑似输血反应时医务人员有章可循,并应立即向输血科和患者的主管医师报告。

(4)一旦出现可能为速发型输血反应症状时(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立即停止输血,并调查其原因。要有调查时临床及时处理患者的规范。

(5)输血科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确定是否发生了溶血性输血反应。立即查证: 1)患者和血袋标签确认输给患者的血是与患者进行过交叉配血的血。2)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是否可能将患者或血源弄错。

3)肉眼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清或血浆是否溶血。如果可能,该标本应和受血者输血前的标本进行比较。

4)用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标本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6)实验室应制定加做其他相关试验的要求,以及做相关试验的标准。(7)输血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并永久记录到受血者的临床病历中。(8)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 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

(9)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10)职能部门会同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的反馈率为100%。2.输血科(血库)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有记录。

3.由输血科(血库)主任对相关人员进行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的再培训与教育。4.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B】符合“C”,并

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有职能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后考核的记录。

【A】符合“B”,并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

4.18.7 输血前向患者、家属或授权委托人告知输血的目的和风险,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临床各科)(P141-P142)

4.18.7.1 准备输血的患者必须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临床各科)(P141)

【C】

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有对准备输血的患者进行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能、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的相关规定。

【B】符合“C”,并医务人员熟悉并执行该规定。【A】符合“B”,并该规定执行率100%。

4.18.7.2 由医师向患者、家属或授权委托人充分说明使用血与血制品的必要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可选择的其他办法。(临床各科)(P141-P142)【C】

1.有相关规定要求医师向患者、近亲属或授权委托人充分说明使用血与血制品的必要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可选择的其他办法,并记录在病历中。

(1)取得患者与法定代理人知情同意,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2)同意书中可明确同意输血次数。(3)《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入病历保存。

(4)无近亲属、授权委托人签字、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以患者最大利益原则决定输血治疗,并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2.医院对特殊情况下的紧急输血有相关规定与批准流程。

【B】符合“C”,并医务人员熟悉并执行该规定。

【A】符合“B”,并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17

第三篇:二甲评审

“二甲评审” 《手卫生与院感基础知识》

http://www.xiexiebang.com 时间:2017-02-24 10:31

“二甲评审” 《手卫生与院感基础知识》

感染科

张凤 1.二甲院感评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临床和重点科室评审指标 3.临床科室准备的台账 4.医护人员应知、应会、应做 第一部分 二甲评审院感检查存在问题

共性问题

1、护理人员手卫生正确率达到90%以上,但医技和工勤人员普遍未正确掌握六部洗手法。

2、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达不到100%的C级标准,洗手方法正确率距离评审标准≥95%的要求相差甚远。

3、各级各类人员对本部门医院感染情况、岗位职责、核心制度知晓率低,远远低于知晓率100%的标准要求。

4、临床科室没有对感染管理质量进行自查,无自查记录,对发现问题及缺陷无改进措施。

5、临床医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抄袭院级制度,未结合本科室实际制定,无可操作性,同时落实不到位。

共性问题

6、部分科室现病历中,存在感染病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未登记,上报不及时,有漏报现象。治疗用抗菌药物病原微生物送检率极低(要求病原微生物送检率≥60%),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未及时进行细菌检查,未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等。

7、医疗废物分类不清,个别科室与生活垃圾等混放;医疗废物袋盛装非感染性废物,很多科室用来领用物品,甚至盛装无菌物品;医疗废物暂存箱未加锁保存、不贴“封口贴”,收集人员与病房护士没做到面对面交接、不称重,任何人任何时间均可随意分拣,甚至取走,医疗废物外流存在空间。运输医疗垃圾通道与人员通道混用。

下一步工作要求

手卫生:人人考核,人人达标

科室组织学习并掌握岗位职责、核心制度、应知应会 填补医院感染病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和汇总资料 感染管理质量进行自查,补充自查记录和改进资料 重新制定完善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制度 感染病例及治疗用抗菌药物应及时送病原微生物培养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床位医师应立即下达“接触隔离”医嘱,全科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检查方法--临床科室 现场抽考:

每个科室抽考2人六步洗手法,计算洗手正确率;查看2 名医务人员在接触不同病人时,是否洗手或手消毒,计 算手卫生依从性。检查资料:

医院感染、耐药菌病例登记本,院感相关知识学习培训记录,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活动记录,院感质量自查及持续改进记录,本科室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的 清单、相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计划与实施进展控制措施、各种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结果登记,紫外线灯或动态空气消 毒机,维护保养及累计时间等记录;医疗废物交接登记 本。

检查方法 检查制度:

包括科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报 告、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报告与处置、消毒隔离等。现场检查:

场检查 手卫生设施、速干手消毒剂配备及正确使用情况,科室布 局流程,对高危患者有无保护性隔离措施;医院感染预防 与控制、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病区监控医师、监控护士配备及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告情 况,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医疗废物分类 收集处置情况,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等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等。

检查方法 现场询问:

随机询问监控医师、护士等医院感染工作小组人员岗位职 责;随机询问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核心制度、医院感染诊 断标准、本科室重点环节与高危因素,临床分离前五位病源微生物名称及其耐药率、医院感染及暴发流行上报时限及程序、耐药菌防控、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防控、医疗废物分类及处置、手卫生、消毒隔离、职业暴露防护等院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检查现病历:查现病历,查阅运行病历5份,了解医院感染调查表填写、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医院感染诊断、有无漏报、病原菌送检等情况。

共性题目 手卫生的指征; 快速手消剂的优点?

什么是院感爆发及疑拟爆发?

何为标准预防?针刺伤后如何处理? 何为多重耐药菌?如何防止传播? 何为消毒与灭菌,分别例举?

新生儿科 你所在科室有哪些多重耐药菌? 前5位的是什么? 如何才能使血培养阳性率更高? 如何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

妇 科 你科是如何备皮的? 如何减少SSI?

妇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措施?

描述一病人术后换药的流程

门诊大厅地面被病人的一滩血液、或一传染病人呕吐物污染,如何处理? 传染病人如何做好预检分诊?隔离处理措施?

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喷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哪些防护用品的使用? 体温表如何消毒?扎脉带、氧气湿化瓶如何消毒? 口罩的分类?一次性口罩可戴几小时?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液体与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有效期分别为多少? 第三部分 临床科室准备资料目录

科室准备资料梳理目录

医院感染、耐药菌病例登记本(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记录手册)

院感相关知识学习培训记录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院感质量自查及持续改进记录

本科室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的清单

相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计划与实施进展 各种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结果登记 紫外线灯或动态空气消毒机维护保养等记录 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

第四部分

院感管理应知、应会、应做

应知应会内容 1.医院感染相关的法律法规 2.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3.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暴露报告与处理制度 4.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报告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理制度

5.控制医院感染重要环节(无菌操作、消毒隔离、重点部位感染

预防控制措施)

6、多重耐药菌的管理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7、医疗废物管理

8、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指标 医院感染现患率≤10%,现患实查率≥96% 医院感染漏报率≤10% 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0.5% 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消毒后内镜细菌菌落总数≤20cfu/件,灭菌物品必须无菌清洁手术预防 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30% 病原微生物送检率≥60% 使用中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不低于70uW/cm2 你必须知道的感染控制制度(1)医院感染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医院感染相关的法律法规

感染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法律

2004年《中华人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法规

2003年《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006年《艾滋病防治条例》

规章

2002年《消毒管理办法》

2003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2004年《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试行)》 2005年《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2006年《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规范及标准

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3年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03年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200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年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2004年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2005年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8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2009年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2009年卫生部发布的6个技术标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009年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

关于加强非结核分枝杆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2010年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2011年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

2012年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8月1日实施)《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2012年8月1日实施)《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012年11月1日实施)你必须知道的感染控制制度(2)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制度及要求

手卫生 是二甲评审检查的重点!

二甲评审个案追踪检查中

这项标准不仅院感组检查,而且临床组、护理组、医技组、管理组等均要检查,涉及各级各类人员、各临床医技和职能科室;检查的3天,无论进行何种操作前后、检查的每一位病人查体前后,包括每一位门诊病人诊视前后,均要进行手卫生,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六部洗手法洗手。

手卫生贯穿到全院各个部门,从病人进入门诊开始,到检查、入院、查体、诊断、治疗、手术等等,凡是病人经过的地方、有操作治疗的地方,都是手卫生要查的地方,计算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医院感染管理科

手卫生管理要求 所以手卫生这一项是全院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重点!

各临床科室及职能科室,再次组织手卫生知识培训,对每一位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考核,做到人人考核,人人达标。

务必达到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正确率≥95%、依从率≥95%的标准要求;没有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的科室尽快安装;干手纸巾没有配备和领用科室务必配备使用到位。

做为一名医务人员

必须掌握的手卫生知识 1.手卫生的概念

2.六步洗手法,外科洗手法 3.洗手指征、手消毒指征

什么是手卫生?

洗手: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手卫生5个重要时刻 肥皂含菌浓度:1×10个/g 肥皂含菌浓度:1×10个/g

洗手六步骤 湿手 取液 揉搓 冲洗 干手 护肤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方法 应遵循的原则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手卫生依从性低原因分析 你必须知道的感染控制制度(3)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暴露报告与处理制度 职业暴露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特点

1、需要的血量非常少:

如感染乙肝只需0.4毫微升

2、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途径:

皮肤刺伤、皮肤接触、粘膜接触 6-74-

53、发生暴露后感染的几率:

HBV 6-30%,HCV3-10%,HIV0.2-0.5%

4、国外研究证实:

HBV感染率高于HIV感染率55倍,高于HCV38倍

医务人员感染HBV是普通老百姓的5-6倍

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使用安全的注射用具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正确执行安全操作规范 加强免疫预防接种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报告制度 职业暴露是可防、可控的 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止不发生

手套 口罩

防护服与隔离衣 眼罩与面罩 帽子

长统胶靴/鞋套

重要有是以上用品要正确使用!

使用手套不能替代手部清洁——不论洗手或手消毒

在可能接触到血液或其它具有潜在的传染危险的物质、粘膜或皮肤破损处时须使用手套 在为不同病人进行诊疗时要更换手套

在诊治同一个病人时,如果要把手从一个污染的身体部位移至清洁的部位时,必须更换或脱去手套 手套不能重复使用。手套有破损应立即更换,并正确处理废弃的手套; 戴手套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口罩的正确使用 一旦口罩潮湿或污染,要立即更换口罩;

不用口罩时要立即摘掉,不要长时间挂在脖子上; 戴口罩前或摘取口罩后,要立即进行手卫生;

选择医用防护口罩,每次使用前都应作密合性试验,调整合适后再进行操作。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 注:外科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绝对不要用手去压口罩。隔离病室不同颜色的隔离标志 你必须知道的感染控制制度(4)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理制度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在皮肤、粘摸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临床症状或体征者。由损伤产生的炎症或由非生物因子刺激产生的炎症。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与并发症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有关的感染,除非病原体或症状强烈提示为医院内感染。

医院感染的报告

正确填写医院感染个案登记表和感染病例报告表,散发病例24小时内报院感科。发生感染病例24h内,防、控、治疗、送病原学检查,医院感染管理科核查。

卫生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时限

医务人员发现有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科室应立即电话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感染管理科立即报告院感委员会,并立即同医务科护理部进行调查。院感委员会下列情况应当于12小时内向卫生厅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你必须知道的感染控制制度(5)控制医院感染重要环节 无菌操作 消毒隔离

重点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消毒、灭菌基本基本原则

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行清洁,再进行消毒灭菌。

清洁—消毒—灭菌 被阮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相应规定执行。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你必须知道的感染控制制度(6)多重耐药菌的管理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超级细菌是一类细菌的名称,这类细菌的共性是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强劲的耐药性。更确切的讲,是对带有耐药基因细菌的统称。其复制能力很强,传播速度快且容易出现基因突变,可以跨越不同的细菌种类,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菌中,使各种病菌拥有快速传播和变异的惊人潜能。人一旦被这类细菌感染后很难治愈,甚至死亡。

认识耐药菌、重视耐药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

耐碳青霉烯的铜绿/鲍曼(IRPA/IRAB)等 发现耐药菌感染(定植)者的处置

报告科主任、护士长,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1、隔离病员(开具隔离医嘱,单间或床旁隔、挂离标识)。

2、标准预防。

3、洗手和/或手消毒。

4、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专人专用或一用一消毒。

5、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用后清洗及消毒。

6、按照药敏选药。

7、终末消毒。

8、病人转送科或手术,应说明或注明感染情况。

9、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规定处理。

耐药菌管理控制措施 隔离 洗手 消毒 污物处理 会诊 解除隔离 上报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送细菌培养和药敏 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和药代动力学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应小于30%且禁止联合用药,用药时机应为术前0.5~2小时,24小时内停药,必需延长使用时间,病程应详细记录原因。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 你必须知道的感染控制制度(7)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废物分类 感染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 药物性废物 化学性废物

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 锐器盒放损伤性医疗废物。

处置原则:严格分类收集、密闭转运、集中暂存、专人负责 黑色收集生活垃圾 黄色收集医疗垃圾

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存放,盛装桶应加盖使用,医疗废物暂存箱应加锁,收集人员与病房护士应面对面交接、按实际称重量进行登记,医疗废物袋装满3/4应贴“封口贴”进行有效封口,暂存于专用周转箱内。

包装袋污染或破损时,必须再加一层清洁的包装袋 你必须知道的感染控制制度(8)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监测可能的暴发 提示

某部门或特定部位如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增加,或某种病原体引起数例感染,应怀疑感染暴发的可能。某些特殊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如军团菌肺炎、链球菌切口感染或沙门菌肠炎,即使仅1例,也应考虑医院感染暴发 信息来源 目标性监测 实验室报告和记录 医院职工 其他卫生机构

在做任何一项医疗活动、医疗行为时,要同步考虑的是: “我这样做患者安全吗?” 院感工作管理的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防控各项标准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树立标准预防概念,保证职业安全

严格遵守重点部门、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产房、等 严禁穿工作服出入食堂、会议室

严禁穿洗手衣及拖鞋出入病区或其它场所 预防院感—我们责无旁贷 关注院感—我们共同参与 二甲评审—从感控做起

2017年单县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演练

信息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 时间:2017-05-18 18:29

为了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二甲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2017年5月17日16:30,医院感染管理科联合检验科等科室在五楼会议室,进行职业暴露不同方式的实际演练。

演练前,感染科主任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演练预案》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演练方案》学习。

演练中,当班检验人员陈振为患者李某抽血,抽完血丢针头进锐器盒时,手不慎被带血针头刺伤食指指尖,资料显示:李某为HBV病毒的感染者。当时就有血液渗出,立即停止操作,当班检验科副主任谭帅立即对陈振暴露部位进行紧急局部处理,具体流程: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如血液溅入口内,要立即吐出,用生理盐水反复漱口。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对伤口的局部用力挤压和吸吮伤口。暴露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若为粘膜应当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医务人员按标准流程处置伤口后,应当填写《医务人员锐器伤登记表》一式二份,若遇“阳性”情况一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院感科组织医院职业暴露领导小组相关人员对伤口进行评估、心理咨询和健康关怀和随访。

最后,全体人员进行讨论,找出不足,分析原因,对演练进行总结。院感办主任张凤进行点评。这次演练使医务人员重新了解职业安全要求以及安全注射的重要性,掌握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标准预防措施、锐器伤的预防措施、血液、体液暴露防护措施以及对血液、体液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等相关知识,增强了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防护能力和执行标准预防的依从性,规范了各项操作,避免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单县妇幼保健院院感科

2017年5月18日

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

信息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 时间:2017-03-22 15:20 2017年3月17日下午16:00,我院召开了2017年第一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感染科主任张凤主持。

会上, 感染科主任张凤向全体委员汇报了2017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包括医院感染培训、医院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诊治、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医疗废物管理和医院感染科研等工作,分析了当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持续改进措施,并达成决议。

张凤主任强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我院创建“二甲医院”重点工作之一,此项工作牵涉到医院每个科室、贯穿于医疗工作的各个方面及全过程,需要全院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要求全院各科室及全体医护人员从自我做起,认真履行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各项制度、规范,按照院感委员会会议精神,积极自查整改,使我院的院感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为创建“二甲医院”打下坚实基础。

2017年第一季度多重耐药菌联席会议

信息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 时间:2017-03-22 15:19

为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发挥多部门管理机制在多重耐药菌管理中的作用,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医疗安全,3月17日下午17:00,在五楼会议室召开了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会议感染科主任张凤主持,检验科、药剂科、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妇科、产科、新生儿科及临床科主任等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首先,院感科张凤主任对2017年第一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和各部门对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了通报。会议中参会成员们分析了我院微生物检验的现状,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随后就标本的采集情况、如何保证标本质量和缩短报告时间、临床医师对检验报告的分析以及检验报告的信息化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并达成以下共识:

一、进一步落实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制度,包括标本采集时间和采集质量;

二、检验科必须落实专人负责接收标本,并及时进行检验;

三、检验科尽可能缩短报告时间,并及时将结果发布网上;

四、药剂科深入临床,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每季度及时发布细菌耐药性监测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

五、加强工作考核:标本质量由检验科考核,多重耐药菌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和送检率由院感科考核,合理用药的情况由质控办考核。

最后,张凤主任强调,多重耐药菌管理不是院感科一个科室的工作,需要各科室、各部门以及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协作才能完成。为了加强我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强化微生物检验的临床应用,希望各部门各科室能够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通过多部门合作管理,切实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2017年医院感染暴发应急演练记录

信息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 时间:2017-03-22 15:09

为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的防控意识和应急处置水平,加强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降低医院感染暴发风险,保障医疗安全,院感办于2017年3月21日组织了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分管院长肖忠坤、医务科主任张洪全、护理部主任孙启云、院感办主任张凤、药剂科主任马慧清、化验室主任侯茗贺、总务科主任王云峰以及新生儿科及相关科室人员参加了演练。本次演练内容设定新生儿科发生5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病人,院感办接到检验科及新生儿监护室医生的电话报告,感控科张凤主任立即向肖忠坤副院长汇报,并马上组织人员到现场调查,按防控要求进行二级防护,实行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接到院感办报告,肖院长下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立即现场调查,随时汇报情况”。

经专业人员初步调查分析确定为医院感染暴发,院感科专职人员张凤协助检验科人员侯茗贺现场采样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医务科组织专家会诊制定救治和隔离方案。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及时遏制病情,避免造成严重后果。并由肖院长召开医务科、院感办、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新生儿监护室多部门协作会对感染状况进行评估,剖析存在问题及提出整改意见。

演练按照真实事件的处置流程要求进行,内容包括逐级报告,对所有新生儿监护室病人、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等进行采样病原学检查,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采样监测,查找传染源;对病人床单、呼吸机管道、床旁物品等物表采样、进行新生儿监护室环境监测,床旁肺部X线摄片检查,演示穿脱隔离衣、手卫生消毒等细节。通过专家会诊,床旁采集病史、检查患者体征。专家集体讨论初步判断本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成立。半个月后,新生儿监护室5名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患者感染得到及时有效控制,病情好转均转出新生儿监护室或康复出院,未有新感染病例出现。参与演练的各部门分工合作,配合默契,演练顺利进行。

最后,肖院长宣布演练结束并进行现场总结,对此次演练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医院感染防控很重要,在平时工作中,医务人员要增强医院感染防控意识,重视手部卫生,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降低感染暴发的隐患。并指出本次演练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强调大家要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感染科

2017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培训会议

信息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 时间:2017-02-13 10:43 2017年1月24日,县卫计局召开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培训会议。培训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科负责人曹锋主任组织,听取了国家卫计局就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疫情防治最新电视会议。国家卫计局就人感染H7N9禽流感最新形势、主要临床症状、传播方式、传染源管理、市民应注意事项、个人防护措施和如何做好预防等方面内容为与会人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培训。县直各医院、各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县疾控中心传染病应急反应机动队全体成员参加了培训。

进入2016年12月,我国部分地区H7N9疫情呈现上升态势。目前,我国已进入H7N9疫情高发季节,疫情总体特点未发生改变。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内地H7N9疫情仍呈散发态势,不排除在南方部分地区,病例持续出现等情况。近期我国湖南、江西、贵州等地均发现了H7N9流感的病例。其中,江西省在短短9天时间就有6人被确诊为H7N9患者。

专家提醒,如何防治?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注意勤洗手,有发热伴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发病前的禽类市场和禽只接触情况;日常生活中应尽可能减少对活禽的直接或间接接触,避免在活禽档口长时间逗留,不购买、不进食来历不明的禽肉或病死禽,接触禽只、禽肉后应及时洗净双手;从事禽类养殖、屠宰、贩卖、运输等相关职业人群应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时应穿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工作后应及时洗净双手,不在档口食宿,不在家中暂存活禽。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加工处理生禽肉和蛋类后要彻底洗手。

卫计就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科学安排,不慌不乱;二是密切关注散发事件,防微杜渐;三是多措并举,控制传染源头。并重点强调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目前,各地正积极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一是疫情发生省份已对辖区内H7N9疫情防控工作进行进一步强化部署。二是疫情发生省份发生加大疫情防控一线督查力度,抓好早诊早治和重症救治工作,努力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三是尚未发生疫情的省份,加强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做好疫情防范准备。

培训结束后,参会医务人员进行了各单位专项培训。此次培训,使我院医务人员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掌握了防控救治知识,为我院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防控救治工作打好了基础。

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简报 2017年 第一期

信息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 时间:2017-02-13 10:41 春节是中国传统佳节,已历时4000多年。古代春节,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或泛指整个春季。表示春天的到来或开始,与岁首之意相吻合。院感科再次祝大家新春快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鸡年大吉!

一、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了“拯救生命:清洁你的手”全球宣传运动,着重强调手部清洁在卫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并倡议每年的5月5日为手卫生日。WHO在2015年手卫生日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手卫生的宣传活动中来,承诺“我提供清洁医疗”、“我应得清洁医疗”、“我提倡清洁医疗”,并注册加入“拯救生命:清洁你的手”联盟。长期以来,我院一直积极响应并参与此活动,致力于改善医务人员在提供卫生保健服务时的手部卫生状况。为进一步推进手卫生在我院规范、有效地实施,提升卫大家手卫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依从率、正确率,全面推动我院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整体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努力实践以“清洁的手呵护健康”的庄严承诺。根据原卫生部2009年发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2015-2018年)》,结合我院当前手卫生的实际,特实施本专项工作指导方案。

一、工作主题 清洁的手,呵护健康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面推动我院手卫生的有效开展,探索建立手卫生质量持续改进长效机制,推动医院感染整体防控制度措施的落实,有效防控经手传播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感染发生率。

(二)具体目标

1.开展现状调查,基本掌握我院手卫生相关基线数据,包括手卫生设施设置和用品配置、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依从率、正确率等;

2.科学规范手卫生培训及手卫生设施设置和用品配置,普及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依从率和正确率;开展手卫生实施效果评价,建立评价体系和数据库;

4.以改善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为切入点,推动医院感染管理整体政策措施的落实,降低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暴发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

5.及时总结专项工作指导方案实施成功实践和经验,探索建立符合我院实际的手卫生质量持续改进长效机制。

(三)量化指标

1.我院手卫生设施设置和用品配置合格率≥80%,重点部门手卫生设施设置和用品配置合格率100%; 2.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覆盖率100%;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

3.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70%,手卫生正确率≥95%;重点部门依从率和正确率分别达到95%和100%以上。

三、任务

各省级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机构指导本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着手开展以下工作:

(一)第一年(2015.07—2016.06)1.完成手卫生基线调查

2.制定并实施第一工作方案。

重点规范手卫生设施设置和用品配置;加强手卫生宣传与培训;通过督导与检查,查找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规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等,具体内容包括:

(1)根据调查中手卫生设施设置和用品配置现状,制定规范手卫生设施设置和用品配置的工作方案;(2)总结我国院实施手卫生的经验,在充分利用WHO的手卫生工具的基础上,实施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和知识知晓率,促进良好手卫生习惯的形成;

(3)开展以查找不足和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手卫生规范落实情况督导。各科室对督导采集的数据进行汇总上报。

(二)第二年(2016.07—2017.06)

制定并实施第二工作方案。具体内容包括: 1.完善、改造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手卫生设施; 2.实施针对不同岗位工作特点的手卫生宣传与培训;

3.开展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手卫生产品使用情况等为目标事项的常规监测,并形成制度;

4.阶段性总结与经验分享。

(三)第三年(2017.07-2018.06)

1.制定并实施第三工作方案,全面深化手卫生各项工作措施,完成专项工作指导方案实施总结。具体内容包括:

(1)制定并实施手卫生工作考核办法,将专项工作指导方案中行之有效的经验与实践制度化,探索建立实现手卫生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管理机制;

(2)各科室认真总结专项工作指导方案实施的成功经验和实践,对确有成效的经验和实践加以普及、推广,促进行业共识的形成;

(3)制定并实施我院手卫生目标监测规范,明确监测基本指标体系构成与基础数据集,指导监测工作的规范实施;

(4)开展专项工作指导方案实施效果评价。2.实施效果评价

选取不同类别科室开展干预后手卫生工作调查,调查内容与方法同第一年的基线调查,以具体评价:(1)手卫生设施设置和用品配置合格率、手卫生宣传和培训覆盖率、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率与正确率;

(2)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暴发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等;(3)推进手卫生工作的经验、措施与方法;

(4)我院手卫生工作特点及推进手卫生质量持续改进建议;(5)对我院推进手卫生的贡献。

四、工作目标

(一)第一年(2015.07—2016.06)

1.手卫生设施设置和用品配置合格率≥50%,重点部门手卫生设施设置和用品配置合格率≥75%; 2.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覆盖率≥80%;手卫生知识知晓率≥70%; 3.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40%,手卫生正确率≥60%;

4.结合本单位业务工作实际,开展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暴发和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等相关监测; 5.了解手卫生产品和用品使用量。

(二)第二年(2016.07—2017.06)

1.手卫生设施设置和用品配置合格率≥70%,重点部门手卫生设施设置和用品配置合格率≥90%; 2.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覆盖率≥90%,手卫生知识知晓率≥85%; 3.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50%;手卫生正确率≥70%;

4.结合实际实施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暴发和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监测,并开展监测事项与手卫生关联性分析;

5.监测手卫生产品及用品的使用量,有能力的科室应开展手卫生产品及用品使用效果及成本效益分析。

(三)第三年(2017.07-2018.06)

1.手卫生设施设置和用品配置合格率≥80%,重点部门手卫生设施设置和用品配置合格率100%; 2.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覆盖率100%;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

3.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70%,手卫生正确率≥95%,其中,重点部门依从率和正确率分别达到95%和100%以上;

4.对比专项工作指导方案实施前后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暴发和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监测结果变化,及其与手卫生的关联性;

5.深入分析手卫生产品及用品使用与手卫生依从率的关联性,探索符合实际的手卫生产品及用品使用规范;

6.制定科学的手卫生考核评价体系,包括考核评价指标、方法和结果应用等内容,撰写形成本科室的执行报告;

7.在对专项工作指导方案进行全面总结、评价的基础上,建立目标明确,科学、规范、可操作的手卫生质量持续改进长效管理机制。

第四篇:二甲评审必备材料

医院等级评审必备资料

按照卫生部等级评审标准细则,根据各医院情况:

一、科室

(一)临床科室十大项资料

1、科室花名册:毕业证、资格证原件。医护人员:床位=1.15:1

护士:床位=0.4:1

科主任接班人3人。科室花名册要与院内花名册一致。

2、岗位说明书:网上下载,按人力资源部提供的版本撰写。(Y)

3、各种制度:要找5年内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的制度。(Y)

4、制度落实的记录:要真实记录。

5、技术水平:要有原始确认证明。

6、工作计划:单项性计划(某一项工作的单项计划),、半年、季度计划,A4纸4号字打印4—6页。提供3年的工作计划就可以,还要有1年的工作计划。(Y)

7、工作总结:要有成效,200次以上,动态评估。※※

8、实施情况:必须是红头文件,4—5页A4纸。

9、人才培养计划:按《细则》。

10、护理和院内感染等

(二)科室提供原件

1、科研成果:包括科研论文,前3名作者。

2、业务数据报表:3个人签字,制表人、填表人、主管院长签字,并有日期。

3、病例:重点死亡病例和三级医院开展的而我院目前没有的病例

4、院务会议记录

5、值班记录

(三)要求

1、材料用A4纸,如有不同规格纸张用A4纸标衬

2、提供复印件要求内容清楚、文字清晰、并标明原件出处

3、提供照片和光盘的一律要求附纸质材料并有简介的文字说明

4、科室移交创建办的资料,需经科主任签字后填写移交收条,双方签名。

二、医院

(一)成立医院创建办公室 下设四个专科小组:

1、行政组

2、临床组

3、医技组

4、综合组

小组成员最好每个科室保证医护各2人,专职负责资料的准备。

(二)确立重点专科

(三)挂牌医学院校的实习医院

(四)体现软实力核心内容

1、承担质控中心或质控任务。

2、承担卫生局专科培训基地任务。

3、承担相关工作试点任务:一项以上。

4、医疗质量万里行总评分在前25名。

5、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单项评价前10名。※

6、实施临床路径。

7、抗菌素临床应用管理规范:要低于50%

8、近三年无安全责任事故(核心点)。

9、近三年无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责任事故(卫生局不能有备案)。

10、平安医院达标。※

11、医院感染管理严格。

12、支农效果显著:往一、二级医院或社区派专家,承担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人员进修培训。※

13、科学合理用血(占了5个核心内容)。

14、重要信息报送准时、准确。

15、完成重大医疗保障任务。

16、落实医学检查互认工作。

※※※

17、近三年受市县政府表彰(每年5-6个证书),如“医疗安全模范医院”。

18、推进预约挂号工作,增加50%诊量、实现3个月预约和多种预约挂号形式,有随诊登记记录。

19、病例首页符合率大于95% ※20、急诊科、手术室、ICU、氧气站、财务科、人事部门是必查科室。

21、急诊科独立设置,且所有内容都重要。※

22、ICU编制流程:医生:护士:床位=0.8:0.4:1

23、重症医学床位数占总床位的8%

24、在岗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大于50%,且大专以上学历者大于50%

25、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院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1% ※

26、平均住院日小于12天。

27、调整性用药小于5%,开展特需服务要控制在5%以下。

28、开设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公开出诊信息,落实便民措施,减少就医等待。

29、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ICU、手术室、急诊室、新生儿室(2根),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传染病、药物过敏、交流障碍的患者。且至少使用2种身份识别方式。

30、对住院超过30天的患者进行管理与评价,有评价分析记录。

31、有院内评审资料目录和科室评审资料目录。

32、药事开会每年4次,记录6次。※

三、应急预案

1、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2、医院应急指挥系统(院长是第一责任人)。

3、主管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4、有各部门各科室负责人在应急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与任务。

5、医院总值班有应急管理的明确职责和流程图挂墙。

6、有应急队伍,人员构成合理职责明确,队伍组成垂直和水平关系明晰、跨度合理。

7、相关人员要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8、有信息报告和信息发布相关制度。

9、有协调部门和协调人,有新闻发言人制度,指定2-3人。

10、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每年2次。有总结分析、评价、持续改进。

11、编制各类应急预案,有总体预案和部门预案,人员的职责和流程。

12、脆弱性分析(自查毛病)分为专项性预案和科室专项性预案(自2006年以后的、不少于15个。)且有修订。

13、有节假日及夜班应急工作预案,包括人员、应急物资、通讯工具。

四、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1)、建立创伤、农药中毒、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高危妊娠产妇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和规范,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

(2)、开展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合格上岗制度。(3)、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用核心制度加强急诊检诊、分诊,落实首诊负责制,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4)、急诊抢救登记完善,病历资料完整,入院、转诊、转科有病情交接。

(5)、救护车配备齐全,心电图机、血压计、氧气瓶、除颤器、喉镜、对讲机、颈托等几十种。

(6)、司机至少具有3年以上安全驾驶记录。

五、医院管理

1、依法执业:不准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不超范围执业。※

2、实行管理问责制,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三重一大)须集体讨论、职代会通过并有记录、报批和公示。职工知晓率>80% ※

3、各科室、部门责任明确,院长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履行协调职能。

4、指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计划,并与医院的功能任务相一致。

六、人力资源管理

1、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

2、有专业技术人员资历的认定、聘用、考核、评价管理体系,建立专业技术档案。

3、有岗前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和梯队建设制度并组织实行。

4、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学科带头人选拔与激励机制。

5、建立与完善职业安全防护与伤害的措施、应急预案、处理与改进的制度,上岗前有职业安全防护教育。

七、财务

1、执行《会计法》、《预算法》、《审计法》、《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

2、财务机构设置合理,人员配置到位,财务管理体制和经济核算规范,财务制度健全,财务管理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经济活动。

3、有规范的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总会计师制。

4、实行全成本核算下的绩效考核方案。

5、落实价格公示制度,提高收费透明度,完善医药收费复核制度,确保信息准确。

6、执行政府采购制度,高值耗材、化验试剂、供应室、总务科是重点。

7、实行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有工作制度与计划,对医院经济运行进行定期评价与监控,3个月做一次帐,第三方审计。审计结果对院长负责。

8、内部收入分配不得与业务收入挂钩。

八、医德医风管理

1、有制度和奖惩措施,并认真落实。

2、有制度与措施对医院和职工不得通过职务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情况进行监控和约束。

3、有院徽、院歌和口号。

九、后勤保障管理

1、有后勤保障管理组织、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

2、水、电、气、物资供应满足医院运行需要,有具体可行的措施与控制指标。有水、电、气等后勤保障的操作规范,合理配备人员,职责明确,持证上岗。有警示标识,张贴和悬挂相关操作规范和设备设施原理图,实行24小时值班制。有应急预案和演练。有日常进行检查、定期定级维护保养,且台账清晰。有明确的故障报修、排查、处理流程,有夜间和节假日的联系维修方式和方法(3个单位以上)。

3、为员工提供餐饮服务,为患者提供营养膳食指导,提供营养配餐和治疗饮食,保障饮食卫生安全。

4、有健全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对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暂存、转移登记造册,操作人员职业防范符合规范,污水管理和处置符合规定。

5、安全保卫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人员、设备、设施要求符合规范。

6、安装视频监控设施,监控室符合相关标准。重点在急诊、手术室、财务室、人事科、消毒供应室、氧气站、新生儿室、ICU等。

7、达到爱国卫生运动标准和无烟医院的相关要求。

十、消防安全管理

1、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应急预案。

2、有管理部门,管理措施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3、消防安全教育作为新员工培训考核内容,每年2次全院职工

消防安全教育。

4、每月2次消防安全检查,开展检查、季度检查、专项检查,有完整的检查记录。

5、消防通道通畅,防火器材完好,防火区域隔离符合规范。灭火器材、压力容器、电梯等按期年检。

6、加强重点部门消防安全防范与监管,并有监管记录。

7、职工熟悉消防安全知识,知晓报警,扑灭初起火情,使用灭火器,按预案疏散病人。

8、科室消防安全职责管理落实到人,有应急分工。

十一、护理

(一)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1、四项内容 护理分级管理

责任制护理(包干到床位)4张/人 整体护理 优质护理示范工程

2、岗位说明书

3、制定实施方案

4、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5、科室对落实情况进行月、季度检查1次,并对问题有改进措施。

6、护理部对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价、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对科室落实情况有追踪和成效评价,有持续改进。

(二)护理人员资源管理

1、有护士管理规定、岗位职责、岗位技术能力要求和工作标准,同工同酬。

2、护士人力资源配备与医院的功能和任务一致,有护理单元护士的配置原则,有紧急状态下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的预案。

3、实行弹性调配。

4、有绩效考核制度,护理部和科主任双向管理师绩效的典型内容。

5、有在职培训计划、保障措施到位,有实施记录。

(三)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

1、有质量科追溯机制

2、实施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

3、提供术前术后护理,提供治疗、用药等护理措施并及时观察了解患者用药和治疗服务的反应,提供输血治疗服务。※

4、建立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5、有3年护理服务规划、目标及实施方案。

6、有推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制度和措施及考评激励机制。

7、有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和内涵,相关人员知晓率>80%,护理人员知晓率100%

8、有细化、量化的优质护理服务目标和落实措施。

9、优质护理病房覆盖率100%

10、患者和医护人员满意度高。

(四)护理安全管理

1、有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组织,职责明确,有监管措施。※

2、有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与隐患信息的制度,改进措施到位。

3、有护理不良事件的成因分析和改进机制。

4、有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每年报告内容有跌倒、坠床、压疮、管路滑脱、用药错误等,报15起/100张床/年。

5、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6、有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有培训和演练。

(五)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

1、有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的有关规定和措施,护理部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2、有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的有关规定和措施,护理部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3、有新生儿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的有关规定和措施,护理部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4、其他特殊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指标监测和改进效果评价的记录。

十二、医疗

1、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医务科进行

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2、实施临床路径。

3、对手术科室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建立手术质量管理的数据库。

(1)、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计划重返再次手术例数。(2)、手术后并发症例数。

(3)、手术后感染例数。(按手术风险评估表的要求分类)(4)、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的使用。(5)、单病种过程(核心)质量管理的病种。

4、定期分析科室手术质量与安全指标的变化趋势,衡量手术治疗能力与质量水平。

5、根据数据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6、各项指标呈正向变化趋势。

7、病历

※(1)、死亡病历,近8年所有死亡病历,死亡记录上面要有抢救记录。(2)、病人病历

(3)、大额病历:物价局要求的,药比例、单病种、临床路径。(4)、医疗纠纷病历:纠纷登记本上的病历。※※(5)、住院超过30天的病历:必查项目。※※(6)、再手术病历:必查项目。

第五篇:教职工代表大会各组工作分工

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筹备工作组

各组分工与职责

一、代表资格审查小组

1、审查各选区选举产生代表的程序,代表产生不符合规定程序的,责成原选区重新进行选举。

2、按代表条件审查代表的资格,代表不具备资格的,责成原选区撤换。

以下情况不能当选为代表:

因违法乱纪受到处分的;经常无故不参加职工代表大会活动,严重失职的;因长期病假或事假、脱产学习等情况,不能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各项活动和履行代表义务的。

3、审查代表比例结构是否符合规定。

4、向大会预备会议提交代表资格审查报告。

5、指导、服务各选区的代表选举工作。

6、张榜公布当选代表。

二、提案小组

1、依据规定的程序,组织征集提案。

2、对提案进行审查与处理,确定承办单位。

3、对提案办理进行检查和督促,推动承办单位认真办理。

4、对大会全体代表和大会主席团报告工作。

5、提案的提出。

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题为审议《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建议提案围绕该主题展开。提案要实事求是、简明扼要、一事一案、统一格式。

三、文秘小组

1、协助制定会议中心议题,负责会议的召集工作。

2、向全体教职工征集合理化建议。

3、收交将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的材料,并组织代表讨论。

4、指导、服务各选区的代表选举工作。

5、组织、打印、分发各项会议文件材料。

6、向大会预备会议提交工作报告。

7、整理、装订、归档会议资料。

四、宣传小组

1、做好对内对外宣传报道工作。

2、宣传教代会的地位、作用、意义。

3、向全校公布会议相关的文件、资料。

4、负责宣传标语及大会拍照、录像。

5、向有关媒体报道本次大会召开情况。

五、会务小组

1、按大会日程组织相关活动。

通知代表与会,做好与会代表签到工作,准备文具、纪念品、饮用茶水,落实交通工具,提供生活服务,负责对外联系和接待工作,拟制会议指南,制作代表证。

2、邀请有关人员参加会议。

3、布置会场。

4、后勤服务。

下载二甲评审各组分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甲评审各组分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代会筹委会各组分工明细

    关于东北林业大学第二十次学生代表大会 筹备委员会各机构职能明细秘书组主管:席健 组长:席健(兼)副组长:李丽职能:主要是各类文件的起草工作:拟定大会筹备工作的通知;拟定会议通知;起......

    二甲评审发言稿

    尊敬的院领导和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今天院领导安排我在会上发言,让我谈一谈对医院二甲评审工作的态度和决心。一方面让我感觉到是院领导对我们评审办工作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让......

    二甲评审汇报

    四川省武胜县中医医院 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工作报告 受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委派,于2013年8月14日——16日,专家组一行13人,严格遵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

    二甲医院评审

    二甲医院评审 临床科室必备资料目录 一.依法执业管理 1.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院下发) 2.医务人员档案资料(医务人员资料证书复印件:医务科) 3.科室人员排班表存档 :2010年至目前的......

    二甲评审实施方案

    ****医院 二甲医院评审工作实施方案 医院评审是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依法执业、医疗质量和安全、技术水平、人才队伍、教学科研、文化建设、医院服务、医德医风、财务管理、医......

    二甲评审后总结

    首先感谢大家关注,对我院通过二甲医院评审的祝贺 ,应大家要求,希望分享评审资料,现分享院感专家在现场反馈会上评审结果,根据现场录音整理。同时向大家分享专家在科室检查评审时......

    二甲评审专家意见

    二甲评审专家组意见反馈 综合管理组(曾义岚组长): 综合管理组是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的要求,2013年11月28日到11月30日,对安岳县第三人民医院进行了现场检查,共检......

    二甲评审提问1

    二甲评审提问 1、一患者在病房走廊突然发生跌倒你做为值班护士该如何处理? 答:1、立即奔赴现场,同时马上通知值班医生。 2、对患者情况做初步判断,如测血压、心率、呼吸判断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