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样品生产管理规定
1.0目的为了规范样品制作过程,进一步完善样品管理程序,使样品及时准确保质保量地出样。
2.0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样品的制作。
3.0引用文件
3.1《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QP730)
4.0主要职责和权限
4.1外贸部负责客人的样品要求及时传达给研发科和出样后相关资料的输出;
4.2研发科负责样品需求的初审和客人针对样品提出的修改意
见及相关资料的输出,指令的下达。
4.3生管科负责所有样品下单及制作的全过程跟踪,出样资料的管理和客人确认样品的通知;
4.4制造科负责所辖样品生产的进度及样品确认后生产大货;
4.5品管科负责样品生产的品质检验和留底样品的跟踪;
4.6物控部、物料部负责老款材料供应,新款材料由工程部负责。
5.0内容
5.1样品需求确定
5.1.1生管科接到客户样品需求或公司样品需求,排定《样品制作
单》并将样品单原稿印发一份给制造科,制造科模线主管在4小时内将公模状况反馈给跟单文员,样品制作单》经研发科长、制造科长、生管科长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5.1.2客人要求出货的样品首先要分清出样方式、出样时间以及
其它要求,客人要求图片的样品照相后产品由工程部按要求退各上色部门或送样品室.5.1.3样品室补充和更换的样品必须有品管科长以上人员签字,生管科才能下单制作样品.5.1.4底样室补充和更换的样品必须有研发科长审核签字,方能交生管科制单.5.1.5更换样品必须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经理级以上人员签审后,方可转交制造科.5.2样品制作计划
5.2.1所有样品生产都以《样品制作单》或《内部联络通知单》为准,进行样品制作
5.2.2开发科负责泥雕前的进度和打样组的进度,IE部接到泥雕后制作公模,并依据样品制作周期以《样品模具汇报表》形式回复模具产生方式和时间;制造科对样品制作进度作出各自的详细菌武器分割计划并负责跟踪,品管科负责所辖样品品质检验,开发部和工程部负责提供样品制作相关资料和包装入库。
5.2.3新开发的样品以开发的《开发计划书》的方式指导和管制生产制程按5.2.2。
5.3《样品制作单》的执行
《二次加工材料制单》和《样品包装材料制作单》-注:已下发《产品包装作业指导书》的样品包装材料由物控部下单,没有的由工程部负责处理。
5.3.2所有样品及模具均由上部门是下部门,各下部门有义务向上部门提报样品欠数,必要时可报给样品跟单员,否则延误出样将被同等处罚;
5.3.3相关单位依照《样品制作单》制样,各部门填写《样品交接表》经品管助理、生产组长验审签字后随样品交下工序,《样品交 接表》一式四份,交各线生产主管一份,生管科一份,交接双方各一份,跟单文员将有影响理度的以书面形式交相关部门直接负责人;
5.3.4新开发的样品必须按照《开发计划书》的要求制作,白胚交接同5.3.2,打样室务必及时做好颜色,需要照相的要在第一时间内通知照相,除需要确认的样品可以在打样组存放外,彩绘好的样品要求及时送入样品室或者底样室,喷油上色的样品一律送工程部;
5.3.5底样室的留底样品必须保障能及时提供给生产线生产大货,底样室管理员接到《制单产品包装明细》后同样品库存明细及打样室核对,由打样室报白胚欠数给生管科下单,并由品管科负责跟踪。
5.3.6彩绘样品和彩绘色系的单一颜色样品由打样室上色,喷油上色的样品是哪条线生产的大货则由哪条线的上色部门上色,新款要有打样室提供样板。
5.3.7A线样品由装配组装配,DK线样品由包D装配,E线样品由包E装配,若为新款样品,各样品装配部门可以要求工程部派人现场指导。
5.3.8数量少于5pcs的样品装配好后转工程部,由工程部召集研发科、制造科、品管科、生管科共同确认样品的编号及相关功能性,研发科负责照相留底,工程部包装时在样品的底部和外箱上标明名称和颜色,且字迹要清晰,并填写《出样记录表》,并及时转成品库;数量在5pcs以上(含5pcs)的样品,由制造科包装部门按正常程序包装,若有需要时,可要求工程部派人指导。
5.3.9因交期紧张决定泥模制样的产品生管科依据实际情况划分
给IE和生产线生产但组装配件要有IE部指导。
5.4样品品质监视和测量
5.4.1各线品管主管应辅导下属品管人员对样品进行监测。
5.4.2样品参照留底样品或同类、同色系产品验证。
5.4.3各车间由品管助理检验样品并将检验情况记录在《品质巡查报告》上,同时签《样品交接单》。
5.4.4工程部包装样品前通知制造科长、品管科长、研发科长、生管科长对样品验证,填写《样品验证记录》。
5.4.5QA对按客户要求和工程部资料样品进行全检并填写《样品检验记录表》。
5.5出样
5.5.1成品库按相关要求出样,并填写出样明细于出样第二天内交一份至生管科。
5.5.2如不能按时出样,跟单员应发出《纠正措施报告》由责任部门主管应作出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并返回给跟单员。6.0品质记录
6.1《生产、品质、材料反馈通告》
存期:自定
6.2《开发计划书》
保存期:1年
6.3《出样记录表》
保存期:1年
6.4《样品检验记录表》
保存期:1年
6.5《样品验证记录》
保存期:1年
6.6《品质巡查报告》
保存期:6个月
6.7《样品制作单》
保存期:6个月
6.8《样品生产时间交接表》RC73011期:6个月保RC82411RC73010RC8243保存RC5531RC73026RC73013RC73027
第二篇:样品管理规定
样品管理规定
1.目的
明确样品的收集、发放、保存等有关作业程序,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的可追索性。2.适用范围
公司产品和外来原材料及产品。3.职责
1负责对样品的分类存放、标识和管理。3.1 质管部:○2负责对样品的检测,并出具相应的化验报告单。
○3负责对样品的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
○1负责对外来样品的收集。3.2 销售部:○2负责对用于用户沟通的样品的发放。
○3.3总工办:负责评审确认用户个性需求及提供用户所需样品。
1负责与用户的沟通,明确用户个性需求。3.4主办业务员:○2负责收集外来样品。
○3负责与用户沟通样品的发放。
○4.作业程序
4.1 发放样品
4.1.1 主办业务员与用户充分沟通后,明确用户个性需求,填写发样申请单。4.1.2 发样申请单经销售部经理签字后交总工办评审,总工办确认后交总经理批准。
4.1.3 总工办根据总经理批准的发样申请单提供样品。样品一式两份,一份交用户,一份质管部留存。质管部负责记录样品相关资料。
4.1.4 主办业务员将样品发出后应在15日内将用户使用信息反馈总工办。4.2 外来样品 4.2.1原材料
4.2.1.1对公司生产必须检验的原材料,质管部按《原材料验收作业程序》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并做好记录,同时在样品包装上注明:原材料名称、单位名称、来样时间。
4.2.1.2 对公司生产不需检验的原材料,质管部应在留样上标明:原材料名称、单位名称、来样时间,并记录生产车间使用情况。
4.2.2 成品
质管部收到外来样品后,应及时进行检验和分析,并记录相关的检验结果,同时在样品包装上注明:产品名称、单位名称、来样时间。4.3 公司产品
4.3.1化验室应对做平行样分析后发往用户的产品进行留样。标识上注明:产品名称、发货时间、产品批次。
4.3.2 对发往江山、德赛尔等用户的磺氯化油产品,还必须对氨化后的铵化乳油进行留样,注明:产品名称、用户名称、产品批次。4.4 样品保留时间 4.4.1 外来样品
保存时间一年。4.4.2 公司产品
保存时间半年。
4.4.3 发往重点用户的留样
保存时间半年。4.5 保存地点
4.5.1 所有样品一律保存在样品室,样品按照来源、品种等分别存放。
4.5.2对公司重点用户发出的样品,在进行留样时,应详细记录产品情况,并实行单独存放。5.0 相关记录 5.1 留样标签 5.2 发样申请单
第三篇:生产管理规定
生产管理中的规定
1、计划部在生产单和流程卡上必须填写各工序的完工时间;
2、生产部要认真查明延误加工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并排除影响按时完工的因素;
3、计划部填写好生产任务单和流程卡后交生产部长,由生产部长审查后下传;生产部长在生产任务单上注明加工班组,同时分A、B、C类重要类型,原则上A类优先于B类及C类;
4、班组长不得擅自加工别班长的任务,加工也不计入产量,并应按优先类别和任务单的完工时间安排生产加工;
5、A类为绝对优先类,即见单立即按补片要求加工,或有单独加急要求立即停其他订单安排加工;
6、各班组的加工任务原则上必须加工完当天的任务后方可加工第二天的任务,不得擅自跳跃顺序加工,否则造成当天生产延误,从重处罚,跳跃加工部分不计入生产量;
7、生产部长有权重新下达或更改生产任务单,各班组必须无条件服从生产部长的生产指挥,否则,擅自加工部分不计入生产量。原则上生产部长应以书面形式下达生产任务更改通知;
8、某班组完成当日当班任务后,可以向生产部长申请另一班或第二天任务,如加工另一班生产任务,生产部长需更改原生产任务的加工单位名称;
9、生产部长应将生产任务单直接下达到指定加工班组手里,以防班组长擅自加工其他班组生产任务。任务分配应以难易搭配,公平合理均衡原则,效率高质量好班组多下任务,鼓励高产;
10、生产任务单应分天下达,不应一次下达两天以上的生产任务,造成班组长挑肥拣瘦;
11、重申补片单管理规定。
流程卡管理规定
1、用流程和班组流程卡日登记表为依据计算计件工资和各班组的损耗和不良率、废品率;
2、设计班组流程卡日登记表,注明卡号、完工块数、完工时间、交接块数、收到时间、差少原因;
3、下道工序必须向上道工序办理交接手续方可接收上道工序的半成品,不得私自接收加工,私自加工不计入加工任务,并承担丢失、损坏赔偿责任,罚款;
4、上道工序不经下道工序的检查接收,不统计生产量;
5、下道工序接收时,先认真清点数量,检查质量,在流程卡上签收,并在上道工序班登记表上签收,方可接收货品和随货的流程卡;上道工序凭有签收的班日登记表,交计划部可计算产量、损耗等;
6、发生差少时,上道工序须注明差少原因,若为破损、丢失、退废,上道工序必须填写补片单交生产部长签字,统计部门在收到补片单后方可计算产量等;
7、上道、下道工序派人当面交接,白夜班必须当面交接,交接前流程卡归上道工序保管,交接后方可交给后道工序;
8、流程卡由计划部预先填写,交生产部下发,如需拆解,由第一道工序如裁割班长拆解,原则上一卡对应一个架子,拆解卡号用某号—1,—2等表示;
9、各班组原则上应以一卡一架的方式存放加工;
10、钢化夜班须18:00派人与成品库检验交接;白班在下班前,成品库检验员应将白天库存成品封贴处理,以防夜班产品混入,并告知夜班加工完成品如何存放;
11、来料加工玻璃由成品库检验查收后,分架存放,并填写流程卡,与下道工序交接;
12、上、下工序互检签字即为确认,若有争议由检验员裁定签字,内废品处理由检验员裁定和确定处理意见,并填写检验记录表;检验员裁定为废品,贴上
红色标签的,下道工序不得接收加工,否则重罚,上道工序应按生产主管处理通知要求,实施返修后交检验员重检后,在标签处填写“放行”并签名,下道工序方可接收加工,上道工序的产量方可记入。如不能修复或修后仍不合格,上道工序需填报废单交质检签字后交生产部,并交回流程卡,由生产部签字转交计划部;
13、成立成品库,将装车班归入成品库管理,成品库设检验员两名,承担成品入库检验和成品出厂检验及发货工作。
计划部完工时间确定
1、计算定单面积,按理论小时产量确定加工用时;
2、根据工艺特点确定关键工艺,根据关键工序用时需要调整加工用时;
3、与生产部长确定实际加工用时和定单安排计划,以日期(天)为单位,制定日生产计划,将定单归入日期生产计划中;
4、分解定单,分别确定完工时间;
5、填写生产任务单,并注明定单面积、关键工序安排、完工时间、各工序完工时间,填写流程卡,一并交生产部审查下传;
6、登记入生产任务单日清登记表中,表中应注明定单号、关键工序、关键工序完工时间、实际完工时间、误工工序、误工原因等,据此计算按时完工率;
7、依据各班完工交回的流程卡日登记表,填写实际完工时间,计算每日班组的按时完工比率;
8、将延误生产情况,填入延误原因调查表中,交生产部追查原因,生产部填写好原因调查结果和处理、改进意见后交回计划部存档;
9、所有生产任务单、流程卡、班组流程卡日登记表、生产任务单日清登记表等相关原始单据存档备案。
第四篇:生产管理规定
平行生产管理规定
1、工具:有机种植、栽培过程中所用到农具应做到使用后放于特定位置。如农具在有机转换地块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处理干净后方可用于有机地块。
2、农事记录:有机与有机转换种植地块在种植管理上农事记录要开分做,并严格记录每个地块所投入的物质及其量;
3、地块标识牌:有机地块上标识牌标明“有机”字样,有机转换地块标识牌标明“有机转换”字样。
4、收获:有机产品与有机转换产品分时段收获,包装袋上标明“有机”与“有机转换”字样。
5、贮藏:有机产品和有机转换产品要分开贮藏,并清楚的标明“有机”与“有机转换”字样。
6、运输:有机产品使用专用运输车辆,避免与有机转换产品混杂。
在成品运输过程中,与运输司机签订“有机产品运输保洁清单”,避免常规产品的混杂与污染。
2010年4月25日
第五篇:实验室样品管理规定
实验室样品管理规定
1.本规定适用于本试验室所有涉及委托检验、监督检验、抽样检验、等全部样品。
2.收样人员负责全部样品的接收、发放、保存与处理等工作。3.样品管理人员在核实样品状态无误后,接收样品对样品进行编号,在《样品登记表》上填写相应信息,并将样品存放在样品库的相应区域;样品管理人员在核实样品状态时如发现样品抽样单、委托单或《样品登记表》等所载的信息不相符合时,有权拒收样品,并让送样人将样品带回。
4.检验人员在接到检验任务后应及时领取检验样品。检验人员在领取样品时,都应认真核对样品编号、领样数量等样品信息。5.样品在被检测完成后,检验人员应将残样放至规定的地方以便统一处理。6.样品的处理
6.1本实验室样品除客户特殊要求外,保存期为自检测部门退样之日起3个月。超过保存期的样品转到物品库从样品登记本上注销。6.2对于委托方要求退样的,由样品管理人员负责检验后样品的退还工作,并做好退还记录,保存相应的退还手续,以备查验。6.3对于委托方无退样要求的被测样品,在超过保存期后,经业务接待人员确定后,由样品管理人员在《样品登记本》上登记注销,并书面报知综合业务室负责人和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对于有保留价值的另行存留,无保留价值的统一处理或销售。6.4对于超出保存期限且有保留价值的被测样品,经综合业务室负责人和实验室技术负责人确定后,另行登记保存,并建立相应的存留取用档案,以备追朔。
6.5对于超出保存期限且无保留价值的被测样品及其残样,经业务接待人员、综合业务室负责人及实验室技术负责人确定后,统一销售处理,全部所得上缴综合业务室存留。样品管理人员在处理销售样品时,应给购买方开具销售收入收据,并在上缴销售收入时,由收缴方签字,保存底联,以备核查。7.责任处理
7.1实验室所有样品最终处置权为实验室技术负责人,任何人不得非法占有、攫取或损毁。
7.2对于样品在实验室流通传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以《样品登记本》为依据,确定事故责任人,追究相应责任。
7.3对于非法占有、攫取或恶意损毁检测样品的,将视具体情况给予责任人相应的处理,情节恶劣、影响严重、触犯法律的,将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或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