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完成)黄荣旭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与时俱进谋发展,执着求真育后人——长宁中心小学黄荣旭副校长先进事迹材料
黄荣旭是长宁镇中心小学副校长,主管学校教学工作,他扎根教育事业二十八年,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做一名有思想的教育者”,他把教育工作视为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最高理想、最高追求。教育工作对他来说,不仅是职业,不仅是事业,还是他生命的历程;不仅是付出,不仅是奉献,更是他生命的收获。
一、坚持锐意改革,引领学校发展。
黄校长始终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具较高的理论修养,热爱教育事业,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作风民主,公正廉洁,严于律已,工作勤奋,勇于进取,具有改革创新精神。作为一名业务副校长,他对教学工作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先进教育管理接轨,借鉴先进教育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大胆开拓学校各项工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全新气息,推动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黄校长的带领下,学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小到大,办学层次,办学品位,逐年上台阶。早在1995年他已被评为“广东省扫盲工作先进个人”;近几年来,中心小学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如2005年被评为惠州市“万师访万家”先进集体。2006年被评为惠州市“优秀少先队先进中队”,2008年《自主探究合作实践课堂教学研究》实验课题获惠州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009年学 1
校被评为博罗县“三八红旗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二、厚实教师学养,提高教研水平。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黄校长通过身体力行,实践评说,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有效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全力打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
(1)他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分年级,分阶段,定主题畅谈教育活动的改革,谈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谈教研发展规划,谈学校的传统特色。每周五的集体备课大家都能有备而来,畅所欲言,提出很多合理化建议,集思广益,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在工作中的创造潜能。
(2)他把“传、帮、带”业务学习的落实作为校本培训的基本形式,构建“教导处——教研组——教师个人”的三级学习网络,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找准位置,最优化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促进教师不断挑战自我,充实自我,使教师呈多层面发展的势态,实现从“新手”到“里手”,到“能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渡。
(3)他和教师一起积极探索评价制度改革,提倡教师在教育教学,作业批改、个别辅导中运用激励性与指导性相结合评价方式。在日常工作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重视学生的特长发展,更要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现在很多教师调整了评价语言,从中体会到自身的生命价值和职业乐趣,落实了“为了学生和谐发展,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的良好教风。
(4)他坚持以“带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培养青年教师。每年他
都先后选派多名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前往各地观摩学习,了解教育新动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正因如此,我校每年在各级各类竞赛、抽测、调研中均获好成绩,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三、治校宽严有度,彰显名校长魅力。
黄校长坚持以法治校,以德治校,他的处事方式是大事讲原则,小事讲人情。他的言行处处彰显其正直无私、努力进取的名师风范。具体表现为:
1、做一名敢担当的校长。
他说:“校长一定不能怕承担责任和压力,尤其是在和不良风气作斗争的时候,校长要敢于讲话,敢于拍板,敢于承担责任,正气是学校发展成功的底色。
2、做一名放得下的校长。
他说:“校长要能够放得下。有舍才有得,要舍得一些机会、权利和荣誉,放下的背后,是实现共同愿景,达成全员共识的必要环节。”
3、做一名爱学习的校长。
他还说:“校长必须要有一个好习惯;学习!只有学习才可以更新知识,更新理念,更新思想。从一些原来未思考过的角度认真的思考教育,常总结,善反思。学习就是自我修炼的过程,是做人成长的过程。
黄校长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中心小学在他的领导下成为了全镇的龙头学校,窗口学校。这些年来,很多外地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中心小学接受教育,这些良好的社会效益,就是社会各界对
中心小学教学工作的高度评价。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黄校长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座右铭。近三十年的风雨沧桑,黄校长依然心性不变,他在真爱中品尝教育的无穷快乐,在奉献中收获成功的无限喜悦。他坚信:教育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科学的价值在与求真,教育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今后,他将在教育的征程上不断攀登,并以探索者的姿态,努力做一名有思想、有能力的教育者和管理者。
2007年8月
第二篇:学习黄福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黄福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黄福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正文:学习黄福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这几天,举国上下在心系那些仍被埋在废墟下的玉树人的同时,也满含泪水地默念着一个香港义工的名字:黄福荣,学习黄福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因为这个名字,港人的心与国家这场灾难贴得更近;因为这个名字,震灾之痛中的玉树变得更加坚强;也因为这个名字,心向玉树的心更紧密地凝聚在一起。传颂他救人故事的人无不动容:14日那个噩梦般的时刻降临玉树的时候,在玉树当义工的黄福荣已安全地跑到院中空地,当得知教学楼里还困着三个学生和一个老师时,他义无反顾地两次冲进教学楼救人,不幸在余震中罹难。听说他最后留言的人无不泪流满面:当救援人员把被埋的阿福挖出来一点时并对他说“阿福你坚持一下,我马上救你了。”阿福就问,孩子和老师救出来没有?知道黄福荣对义工精神理解的人无不深受震撼,他早就说过,如果我们志愿者为公益死在路上,是上天给我们的幸福。默默而来,壮烈而去,低调的黄福荣是不会喊口号的,这是他发自内心对义工精神的理解。这也不是他偶然的冲动,四川汶川大地震时,作为义工的他就为灾区运送赈灾物资来回多次,又在灾后重建时奋战汶川震区3个月。2002年,黄福荣用7个月时间独自从香港步行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求仁得仁,这一次黄福荣倒在了他热心的义工事业上,倒在了救人的路上,他“幸福”地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心得体会《学习黄福荣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我们这个时代有无数人从各种角度阐释过义工精神,可是,有多少人能比黄福荣的阐释更接近这种精神的精髓。尤其是他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自己的承诺,这更加震撼人心,又一次见证了中国志愿者身上可贵的道德力量和精神品质。志愿者为公益而倒下,面对他的义举,重温他的平实之言,我们经受着一场精神洗礼。黄福荣这样的义工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热心公益的情怀感染着每个读到他故事的人,沉浸于灾难伤痛的人因为他的壮举而获得了一种无比强大的精神支柱,人们的心贴得更紧,抱得更紧。它净化着我们的灵魂,洗涤着人性,让身处灾难中的我们更体会到了爱的力量和凝聚的温暖。前路有你,后人在续。黄福荣震撼人心的故事之后,是一个令人尊重的群体。在玉树这片深受震灾折磨的土地上,活跃着无数义工和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或者正在玉树,或者正在赶往玉树的途中,或在玉树之外的地方为救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有的冒着高原的风险运送物资,有的在余震之中冲进废墟救人,有的为救援四处奔走筹集善款,有的为救援者当藏语翻译,有的为受灾者做心理疗伤。黄福荣只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身上有黄福荣一样低调、热心和无私贡献的公益情怀。这是汶川地震中成长起来的一群人和一代人,由汶川地震开始发展的志愿者组织和义工队伍,在震后越来越壮大和完善,在与公民社会的同步发展中日益规范化和制度化,义工黄福荣就是这种制度成长中的一员。此次玉树地震后的救援中,这些志愿组织和义工队伍对凝聚爱心和救援动员起到了很大作用。黄福荣为救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其他义工还在,以阿福为荣的他们一定会对义工精神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当然,也要正视的是,中国义工群体虽在崛起,但其规模仍然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水平,社会需要黄福荣这样的英雄,需要更多扎实工作而默默无闻的普通义工,义工不只应出现在灾难现场,许多社会领域和平常的日子,都急需义工的加入。因此,黄福荣的精神是一种召唤,你、我、他,都有责任成为义工群体的一员,为公益尽一份绵薄之力,让“黄福荣们”不再孤单。
第三篇:2021年学习黄旭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
在黄旭华的身上,我看到了人类文明进步的缩影。文明,是一个不断模仿和学习的过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1年学习黄旭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年学习黄旭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一】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14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三十载赫赫而无名,花甲年不弃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
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为了造出我们自己的核潜艇,他30年隐姓埋名在荒岛工作,无法和家人联系,堪称一部国防版的“潜伏”。他生在x,却早已定居x,是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昨天晚上,“感动中国”2014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已经88岁高龄的黄旭华院士入选。他的家人感叹,虽说这个荣誉不关名声和任何财富,但它告诉我们,国家对这一代科技工作者并未忘记。
“潜伏”30年没有回过老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1959年,苏联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这一年开始,由于工作性质需要高度保密,黄旭华开始减少了和家人朋友的 1
联系,整整30年没有回过x老家。不多的家信中也只能告诉父母自己在x工作,但工作单位、地址和具体内容一个字不能透露。
当时,核潜艇长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手头只有一位外交官从国外带回的一个核潜艇模型。这个玩具模型被专家们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黄旭华和同事们克服10多个顶级的难题,逐渐让中国的核潜艇出现了丝丝“轮廓”。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做深潜试验时,艇上的100多人,下去了就再也没上来。中国进行这项最危险的试验时,身为总设计师的黄旭华却亲自下水,这在世界核潜艇研制中从未有过。
1988年,我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至此,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走完了它的全过程。
“忙得连娘老子都不要了”
无法在父母身边尽孝,为他们养老送终,可能是黄旭华院士一生的遗憾。黄旭华的父亲于20世纪70年代去世,当时黄旭华忙于工作,无法回去奔丧;每年过春节时,家里的人聚在一起,只有他这个“三哥”永远缺席,大家都会对他有所埋怨:“不知道在做什么,忙得连娘老子都不要了!”
1988年,已经两鬓斑白、62岁的黄旭华终于回到了x老家,母亲这时已经93岁。当时,有媒体报道了黄旭华的事迹,老人终于知道了自己这个30年不知踪迹的三儿子是在进行一项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她把所有的子女都叫到身边,叮嘱他们:“你们要理解你们的三哥,不要再埋怨他。”听到这句话,黄旭华的眼泪立刻流了下来,母亲的理解也让他释然了许多。
1995年老人临终前,黄旭华从x赶回x老家,仅仅两三个小时后,老人就离世了。直到现在,早已儿孙绕膝的黄旭华院士跟晚辈谈起自己的父母,仍然感到心痛和遗憾。
年近90仍每天坚持上班
虽然已经是88岁的高龄,但黄旭华院士的身体仍然很不错。他除了有轻微的高血糖外,在每年的医院体检中,医生都对他的身体状态表示满意。据了解,这要归功于他多年来坚持打太极拳的习惯,黄院士每天都会练习40多分钟的陈氏太极拳,空闲时喜欢养花。他现在每天还坚持上半天的班。
一位知情人透露,日常生活中,院士一家经常有很浓郁的音乐艺术氛围。院士擅长扬琴、二胡和小提琴等多种乐器,夫人年轻时很喜欢苏联歌曲,现在演唱苏联民歌更是驾轻就熟,大女儿也很喜欢演奏小提琴,家里两把小提琴都是院士的珍藏,一把自己留着,一把送给了大女儿。只要不出差,平时过节时,家里都会聚上不少人,举行一个小型的家庭音乐会。院士和子女伴奏,夫人演唱,很有气氛。
2021年学习黄旭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二】
这段时间,我校教师掀起了学习黄旭华院士的高潮,恰逢前段时间,我看了《凤凰网》对黄旭华的专访节目。对黄旭华院士的了解更深了一层,感受也更深刻了。
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x省海丰县红海湾区田墘镇,祖籍x省x县新寮村(客家人),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振兴。而这一切都要依靠教育,没有优质的教育,科技创新等于纸上谈兵。
今天,我们向黄旭华同志学习,就是学习他报效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学习他敢为人先、锐意创新、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生命不息、学而不倦的学习精神;学习他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情怀;学习他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的博大胸怀,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为全面振兴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1年学习黄旭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三】
每年我们都会听到看到有这样的一群人的感人故事。我们学会感动,从这群人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时代的印记,看到中国人的脊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向这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身上学到我们身上所缺少的东西,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
沉默是金--黄旭华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无声的英雄故事。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为我国的高科技术行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是搞核潜艇的,父亲临终都不知道自己儿子这么大出息。对此,感动中国委员会的颁奖词说:“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是啊,无声但是其力千钧!像黄旭华爷爷学习,立志报效祖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感动我的不止黄院士一人,也不止组委会评选出的十人。还有一部分人,也和他们十人一样,坚守信念,持之以恒;把奉献举在头上,把责任放在心上;把道义担在肩上,把艰辛咬在嘴上;把聪明、智慧、仁心、善良,紧紧地捆在身上,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燃烧自己,释放光芒。他们,都是共和国真正的精英,时代的楷模,国人的榜样!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我还是喜欢隐姓埋名每天上班
“我还是喜欢隐姓埋名每天上班”
前天,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93岁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和82岁的x省x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两位全国道德模范被习近平总书记一再邀请,坐到自己身边。昨天,作为大名鼎鼎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回到x,一下飞机就受到热烈欢迎。
习近平总书记很平易近人
昨天下午两点左右,黄旭华院士和夫人李世英一起缓缓走出机场出口(如右图)。虽然最近几天一直很忙碌,但他精神不错,看到记者,笑容掩饰不住。
黄院士说,原来他是被安排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后面拍照,没想到习近平总书记把他请下来。“我很激动,激动得都说不出话来了。”邀请同坐的整个过程才短短几分钟,但习近平总书记和黄旭华之间还是有了短暂的交谈。“习近平总书记首先问我是哪个单位,干什么工作的,然后就问,“年纪那么大了,身体怎么样,累不累。””
黄院士说,习近平总书记很平易近人,很尊重知识分子。当有记者问道,习近平总书记还和他谈了些什么,黄院士的眼里闪过一丝调皮,表示这是自己和习近平总书记之间“不能说的秘密”。
还是喜欢隐姓埋名工作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1959年,苏联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毛泽东听后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当时,核潜艇长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手头只有一位外交官从国外带回的一个核潜艇模型。这个玩具模型被专家们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黄旭华和同事们克服10多个顶级难题,逐渐让中国的核潜艇出现了丝丝“轮廓”。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88年,我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至此,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走完了它的全过程。
因为工作性质,黄旭华院士曾经隐姓埋名30年没有与家人联系,已至耄耋之年的他,至今也还没退休。他仍旧坚持周一至周五每天工作半天,上午8点半准时到办公室。昨天在现场接受采访时,他评价自己,还是喜欢隐姓埋名,做好工作。“我已经93岁了,还能做多久,就算多久!”
2021年学习黄旭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四】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14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学习黄旭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本【五】
每年我们都会听到看到有这样的一群人的感人故事。我们学会感动,从这群人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时代的印记,看到中国人的脊梁!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向这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身上学到我们身上所缺少的东西,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
沉默是金--黄旭华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无声的英雄故事。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x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为我国的高科技术行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是搞核潜艇的,父亲临终都不知道自己儿子这么大出息。
对此,感动中国委员会的颁奖词说:“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是啊,无声但是其力千钧!像黄旭华爷爷学习,立志报效祖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感动我的不止黄院士一人,也不止组委会评选出的十人。还有一部分人,也和他们十人一样,坚守信念,持之以恒;把奉献举在头上,把责任放在心上;把道义担在肩上,把艰辛咬在嘴上;把聪明、智慧、仁心、善良,紧紧地捆在身上,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燃烧自己,释放光芒。他们,都是共和国真正的精英,时代的楷模,国人的榜样!
第四篇:黄先进事迹
。市优秀少先队员先进事迹
。。同学是小学四年级(2)班的学习委员,他是一个聪颖活泼、开朗大方的孩子。他爱好广泛,品学兼优,刻苦钻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有很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是一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他在各方面严格的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学,尊敬师长,讲文明,有礼貌,热爱集体,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少先队开展的各项有益的活动。
在课外,他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大量的阅读一些有益书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碰到难题就向父母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解决,并在课余的时间参加书法、美术兴趣小组,不断积累自己的课外知识,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以充实自己。
善良懂事的他,经常主动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在家里,他是妈妈的好助手。经常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学校,他也是有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几年来,他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成了老师的小助手,协助辅导员老师研究做好少先队的工作,积极参加校值日活动,检查监督卫生安全,配合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他处处以身作则,为同学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几年来,他上学从不迟到或早退,上课专心听讲,独立思考,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学校开展“与不文明行为告别”活动中,他带头不买零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见到有的同学违反了学校规定,他勇于上前指正。有时遇上个别同学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闹起来,他总是像个小老师一样主动上前劝阻。总之黄浩源同学是一位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少先队员,
第五篇:黄燕优秀教师个人先进事迹
小学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自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在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坚持依法治教,工作责任心强,在教学上认真钻研,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德为师之本”。因此,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做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及结合各科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等的思想教育。通过在思想上关心学生,感情上亲近学生,生活上关怀学生,师生关系特别融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班级在各项评比中成绩优秀,还被评为文明班级。
作为一名教师,我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翻阅《小学语文教师》、《优秀论文集》等书籍,备好课,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做好培优扶差的工作,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抓好四人小组的学习,选拔优秀的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一起进步。我坚持让学生写阅读记录,写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从中我得到了许多……在阅读记录中,我发现了孩子们的优点,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及时对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他们健康成长。我积极观看各种教学观摩课和报告会,如到校外听名师讲座,走进名师课堂等,不断充实自己,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我把各种教学观摩课和报告会的先进观念在科组中交流学习,认真组织语文教师参加各项比赛活动,在领导的支持和各位同事的努力下,大家齐心协力抓教学的好势头,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其他事务,均取得较好的成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追求的境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搞好教学,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教改科研工作,在教育这片田园里勤奋耕耘,积极探索,奉献我无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