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的决定

时间:2019-05-13 16:0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的决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的决定》。

第一篇: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的决定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的决定 作者:

来源:《浙江人大·公报版》2013年第04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对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进行了审议,现决定予以批准,由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第二篇: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南昌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

【发布单位】81401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7-06-20 【生效日期】1997-06-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

《南昌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的决定

(1997年6月20日江西省第八届

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江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经过审议,决定批准《南昌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由南昌市人大常委会根据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中提出的意见修改为公布施行。

南昌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

(1997年5月30日南昌市第十一届

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1997年6月20日江西省第八届

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发展城市供水事业,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维护城市供水、用水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城市供水条例》、《 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供水、使用城市供水和在城市规划区内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自建设施供水和二次供水。

本条例所称城市公共供水,是指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单位和居民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本条例所称自建设施供水,是指城市的用水单位以其自行建设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主要向本单位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本条例所称二次供水,是指将来自城市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管道的水另行加压、贮存,再向水站或者用户提供用水。

本条例所称城市用水,是指因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直接使用城市供水。

第四条 第四条 城市供水用水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实行合理开发水源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第五条 市和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鼓励城市供水、节约用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供水、节约用水的现代化水平。

第六条 第六条 市和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对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置明显标志。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污染水源的行为。

第七条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是本市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和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其所属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各县和湾里区人民政府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是本辖区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职责负责本辖区内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和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

规划、环境保护、水利、地质矿产、卫生、公安、工商行政、技术监督等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工作。

第八条 第八条 市和县、区人民政府或者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在城市供水、节约用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九条 第九条 市和县、区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水的中长期供求计划和水量分配方案,编制城市给水专业规划和近期计划,按照规定程序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经批准的城市给水专业规划和近期计划,确需变更的,必须按照原报批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条 第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供水工程,必须经市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依法向有关部门办理手续。在城市规划区内取用地下水的,还应当经地质矿产、水利部门审查同意。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城市供水工程的设施、施工,应当委托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

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方案必须经市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城市供水工程的施工应当接受市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定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新建、扩建工程项目,应当配套建设节约用水设施,并根据需要配套建设二次供水设施。节约用水设施和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方案必须经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参加竣工后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需要增加供水的,其工程项目总概算应当包括供水工程建设投资;需要增加城市公共供水量的,应当将其供水工程建设投资交付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由其统一组织城市公共供水工程建设。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凡城市公共供水企业能够提供用水的单位,不得新建自建设施供水;现有自建设施供水企业,应当逐步使用城市公共供水。

第三章 供水设施管理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供水企业,对其管理的城市供水专用水库、引水渠道、取水口、泵站、井群、输(配)水管网、进户总水表、净(配)水厂、公用水站、消火栓、测压点、阀门井等设施,应当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安全运行。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抢修。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城市公共供水的供水设施,总水表及总水表以外的归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所有,总水表以内的归产权人所有;自建设施供水的供水设施归自建供水企业所有。

供水设施的管理、养护、维修,由产权人负责。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供水企业维修供水设施影响市政、园林等公用设施的,就当按照规定向有关部门办理手续;因突发事故须紧急抢修的,可以先抢修,事后再按照规定补办手续。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供水企业在供水设施施工、维修时,应当设立明显标志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在规定的城市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地面和地下的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挖坑取土或者修建建筑物、构筑物等危害供水设施安全的活动。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因工程建设确需改装、迁移或者拆除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报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需要改装、迁移或者拆除消火栓的,应当征得公安消防部门同意。

改装、迁移或者拆除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应当由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组织设计、施工,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工程施工,不得危害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对可能影响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工程施工,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在开工前与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商定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自建设施供水管道不得与城市公共供水管道连接。因特殊情况确需连接的,必须经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同意,报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自建设施供水管道与城市公共供水管道连接处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禁止生产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供水管道与城市公共供水管道直接连接。

第四章 供水管理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企业必须取得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取水许可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的《卫生许可证》和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城市供水企业资质证书》,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自建设施对内提供生产用水的企业必须取得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取水许可证》、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城市供水企业资质证书》;提供生活饮用水的,还须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签发的《卫生许可证》,方可供水。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供水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水质检验室,配备相应的检验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并经省技术监督行政部门计量认证合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对供水水质进行检测,保证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无条件检测的,应当委托经计量认证合格的水质检测机构定期进行检测。

对二次供水设施,应当按规定定期进行清洗、清毒,防止水质污染。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供水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管网测压点,做好水压检测工作,确保水压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供水企业的职工应当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从事直接供水的工作人员,必须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体检不合格的,不得从事直接供水工作。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企业应当保持不间断供水。

由于工程施工、设施维修等原因中断供水的,应当经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于中断供水前24小时通知用户;因发生灾害或者紧急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当在及时抢修的同时通知用户,并报告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应当对不同性质的用水分别安装水表计量,并对水表进行周期检定,水表误差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市技术监督局应当加强对供水企业的计量管理,用于计价的各种水表必须符合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的规定,未按期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水表不得使用。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的供水价格,按照生活用水保本微利,生产、经营和其他用水合理计价的原则制定。

供水价格按照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执行。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应当按月抄表,并按照水表运行度数向用户计收水费。

因水表发生故障或者其他非用户责任造成无法抄表的,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应及时排除故障,并按照前3个月平均用水量计收水费;因用户的责任造成无法抄表的,除要求其限期纠正外,并按照前3个月平均用水量的2倍计收水费。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不同性质的用水共用水表的,按照其中最高水价计收水费。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对超过规定期限30日未交纳水费的用户,可以送达《催款通知单》;用户收到《催款通知单》后10日内仍未交纳水费的,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可以向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同意后,对用户停止供水。

被停止供水的用户交纳全部拖欠水费后,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应当在24小时内恢复供水。

第五章 用水管理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用户新装、改装、过户、停止使用城市公共供水设施或者改变用水性质,应当向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申请办理有关手续。

用户新装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应经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勘查同意,并交纳勘查费。

用户增加供水量,应当向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交纳增容费。

勘查费、增容费按照省财政、物价部门批准的项目和标准执行。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用户应当计划用水。

用户应当按照合格的水表运行的实际流量数和水价按时缴纳水费。月用水量万立方米以上的用户,应当预交30%当月水费。

用户擅自改变用水性质的,除责令其办理有关手续外,当月水费按改变后用水性质的水价3倍计收。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用户提出校验水表,经校验,计量误差未超过国家规定范围的,其校验、拆装费由用户承担;计量误差超过国家规定范围内的,其校验、拆装费由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承担,并按正负误差率于次月办理退减或者补交水费手续。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擅自在进户总水表外接水或者阻塞、切断水源;

(二)利用供水管道代替避雷装置或者接地导线;

(三)擅自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

(四)盗用或者转供城市公共供水;

(五)损坏、侵占、擅自启闭城市公共供水设施。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消火栓由公安消防部门使用。公安消防部门应当在每月10日前将上月启用消火栓的位置、用水时间通报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所需水费与消火栓维修费在城市维护费中列支。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市政维护、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单位,其公益性用水应当向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申请办理有关手续,并在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指定点取水,装表计量,水费按照生活用水价格收取。

第六章 节约用水管理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同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节约用水发展规划和计划,在测定行业综合用水定额和单项用水定额基础上,编制用水计划并下达执行。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用户应当节约用水。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使用国家规定的节约用水设施。禁止使用国家已明令淘汰的节约用水设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节约用水设施;确需拆除的,必须报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工业用户应当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废水处理、综合利用等措施,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并完善厂、车间和主要用水设备的三级计量。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单位产品取水量、单位产值取水量达不到本行业先进合理水平的,应当限期完成技改工程。工业用户应当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提高合理用水水平。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建设工程临时用水,建设单位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到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用水计划手续,单独装表计量,并按照施工进度逐月考核用水量。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三条 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供水企业,应当加强供水管理,保持设备完好,减少漏损量。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四条 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推广先进节约用水设施和工艺,帮助用户制定和完善节约用水措施,为用户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五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取用地下水的,应当按照下达的用水计划取用,并按照规定缴纳水资源费。

第四十六条 第四十六条 凡下达了用水计划的用户超计划用水的,按照下列标准缴纳水费:

(一)超计划用水25%以内的,超出部分按照水价2倍缴纳;

(二)超计划用水26%至50%的,超出部分按照水价3倍缴纳;

(三)超计划用水51%至100%的,超出部分按照水价4倍缴纳;

(四)超计划用水100%以上的,超出部分按照水价5倍缴纳;

用户超计划取用地下水的,其超过水量部份实行累计加价二至五倍收费。

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必须按规定的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除限期缴纳外,并按日加收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5‰的滞纳金。

第七章 罚则

第四十七条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设计、施工,可以并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人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可以给予行政处分:

(一)擅自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供水工程的;

(二)无资质证书或者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进行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或者施工的;

(三)未按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或者施工的。

第四十八条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责令停业整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可以给予行政处分:

(一)供水水质、水压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

(二)正常情况下未能保持不间断供水或者中断供水时未能按规定要求通知用户的;

(三)未按照规定检修供水设施或者在供水设施发生故障后未及时抢修的。

第四十九条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

(一)在规定的城市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地面或者地下的安全保护范围内进行危害供水设施安全行为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二)擅自改装,迁移或者拆除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三)擅自将自建设施供水管道与城市公共供水管道连接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四)生产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供水管道与城市公共供水管道直接连接的,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五)未取得《城市供水企业资质证书》擅自供水的,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0000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10000元以下罚款;

(六)未按照规定缴纳水费的,限期缴纳,可以并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七)擅自在进户总水表外接水或者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的,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八)擅自阻塞、切断水源的,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九)盗用或者转供城市公共供水的,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十)建设工程临时用水未办理用水计划手续的,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六)项、第(七)项、第(九)项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还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停止供水。

第五十条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一)利用供水管道代替避雷装置或者接地导线的;

(二)损坏、侵占、擅自启闭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

(三)使用国家已明令淘汰的节约用水设施的。

第五十一条 第五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未按照规定配套建设节约用水设施或者二次供水设施经验收不合格的,由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限制其用水量,并责令其限期完善,可以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第五十二条 工程施工危害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由城市供水用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危害活动;造成损失的,由责任方依法赔偿损失;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可以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三条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依照法律、法规应当由规划、环境保护、水利、地质矿产、卫生、公安、工商、行政等管理部门予以处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罚。

第五十四条 第五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 行政复议条例》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第五十五条 第五十五条 执法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六条 第五十六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七条 第五十七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若干

【发布单位】杭州市

【发布文号】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8号 【发布日期】2004-06-16 【生效日期】2004-06-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若干规定》的决定

(2004年4月28日杭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2004年5月28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 2004年6月16日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8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杭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对《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若干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删除第十四条第一款。

二、第十四条第三款修改为:“文物运出本市须经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对被征集、收购的本市稀少的珍贵文物,由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指定本市文物收藏单位征购。”

三、第十七条修改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对文物和文物监管物品的经营活动负有监督管理责任。销售的文物和文物监管物品必须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审核。

委托拍卖的文物在拍卖前,必须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审核,并委托具有文物拍卖资格的拍卖机构拍卖。”

四、第十八条修改为:“文物拓印的管理范围如下:

(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内容涉及我国疆域、外交、民族关系和天文、水文、地理等科学资料的石刻的拓印,须经省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二)属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拓印,须经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除石刻的珍贵拓片的拓印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不得对上述文物进行拓印,不得翻刻副版。”

五、第十九条第一款修改为:“本市国家所有的珍贵文物藏品,未经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不得向国(境)外提供未发表的文物资料;未经依法批准,不得拍摄照片和录像。文物藏品,一律不得提供作为拍摄电影、电视的服装和道具使用。”

六、第二十四条修改为:“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由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被非法征集的文物,可指定文物收藏单位征购。”

七、第二十五条修改为:“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未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擅自销售文物和文物监管物品的,由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所得,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此外,根据本决定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若干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正,重新公布。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宁波市公民义务献血条例

【发布单位】81107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6-08-31 【生效日期】1997-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批准《宁波市公民义务献血

条例》的决定

(1996年8月31日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 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宁波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宁波市公民义务献血条例》进行了审议,现决定予以批准,由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宁波市公民义务献血条例

(批准文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保证医疗用血需要,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第二条 凡居住在本市行政区域内适龄、健康的公民,均应按本条例规定履行献血义务。

提倡和鼓励公民无偿献血。

第三条 第三条 本市实行公民义务献血制度与个人储血、单位集体互助、家庭成员互助、社会援助相结合的用血制度。献血公民的优先用血的权利,实行无偿献血与无偿用血相对应的制度。

第四条 第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和采供血机构应当采取措施保护献血者健康,为献血者提供方便和服务。

第五条 第五条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对本条例的实施。

市和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是公民献血、用血和血液管理的主管机关,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公民献血、用血和血液管理工作。

第六条 第六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和村(居)民委员会均有宣传、动员和组织本单位、本地区公民义务献血的责任。

新闻出版、文化教育、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单位应向全社会做好义务献血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血液科学知识。

第二章 机构及其职责

第七条 第七条 市和县(市)、区设立献血办公室,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公民献血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八条 第八条 市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

(一)制定实施本条例的有关制度和技术规范;

(二)制定本市公民献血规划和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三)负责本市采、供血和用血的组织管理工作;

(四)做好献血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血液科学知识;

(五)决定并执行本条例规定的奖励与处罚。

第九条 第九条 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

(一)根据市制定的公民义务献血规划和计划,制定本辖区的规划和计划;

(二)安排、指导本辖区的公民义务献血工作;

(三)管理本辖区的公民用血;

(四)做好献血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血液科学知识;

(五)决定并执行本辖区内本条例规定的奖励与处罚。

第十条 第十条 义务献血公民所在单位、居住地区组织的职责:

(一)制定本单位、本地区适龄、健康公民依次献血的计划;

(二)组织安排本单位、本地区献血公民的体格检查和献血,完成献血计划;

(三)协助献血办公室做好用血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市中心血站的职责:

(一)执行国家献血体检标准和采血、储血技术规范标准,保证血液质量,保护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健康;

(二)供应医疗用血;

(三)负责全市血液质量管理和输血技术指导工作。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医疗单位的职责:

(一)根据病人病情决定用血,做到计划用血,开展成份输血、自身输血;

(二)执行输血技术规范,保证输血安全。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各级红十字会应协助做好公民义务献血工作。

第三章 公民献血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男二十至五十周岁,女二十至四十五周岁的公民,符合献血体格检查标准的,均须按下列规定履行献血义务:

(一)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公民,每五年献血一次;

(二)普通高等学校和高中后的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校期间献血一次;

(三)具有本市暂住户口且居住一年以上的公民,纳入所在单位、地区的公民义务献血计划;

(四)外地驻甬单位,每年按单位符合公民义务献血条件人数的百分之二十比例献血。

驻甬部队现役军人的献血计划,由市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军事机关共同商定,纳入全市献血计划。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有工作单位的公民义务献血,由所在单位组织进行;无工作单位的公民义务献血,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负责,村(居)民委员会组织进行。

公民也可凭本人《居民身份证》直接到居住地区献血办公室登记献血,计入单位、地区献血计划数。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公民献血前必须到献血办公室指定的单位进行体格检查,经检查合格者方可献血,不合格者暂缓献血。

公民献血的一次献血量为二百毫升的;一次献血量为四百毫升的,按履行两次献血义务计算。公民因参加灾害事故抢救或科研需要而献血达二百毫升的,视为履行一次献血义务。公民可以提前履行献血义务,但献血间隔时间不得少于四个月。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公民献血后,由采血机构发给《公民义务献血证》和规定的营养费,不领取营养费的,发给《公民无偿献血证》;献血当日和次日享受公假。

完成公民义务献血计划的单位,由县(市)、区献血办公室发给《完成献血计划证》。

第四章 公民用血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公民按照本条例规定已经履行献血义务的,实行个人储血用血制度,需要用血时凭本人《居民身份证》和《公民义务献血证》或《公民无偿献血证》用血。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下列公民实行社会援助用血制度,需要用血时,凭本人《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或其他有关证明用血:

(一)不满二十周岁的公民;

(二)五十周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和四十五周岁以上的女性公民;

(三)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员(配偶、父母、子女,下同)均不符合献血条件的。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有工作单位的公民实行单位集体互助用血制度。除本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的情形外,公民需要用血时,公民所在单位完成上一献血计划的,凭单位《完成献血计划证》用血;单位未完成上一献血计划的,由单位向所在地的县(市)、区献血办公室申请用血证明,根据用血量交纳押金,在规定期限内单位完成了献血计划的,退还押金。

公民未按照单位的安排履行献血义务的,需要用血时,由公民个人向所在地的县(市)、区献血办公室申请用血证明,根据用血量交纳押金,在规定期限内公民个人履行了献血义务的,退还押金;公民因健康状况不符合献血标准的,退还押金。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无工作单位的公民,实行家庭成员互助用血制度。除本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的情形外,需要用血时,凭家庭成员中的《公民义务献血证》或《公民无偿献血证》和户口簿向居住地的县(市)、区献血办公室办理用血证明。家庭成员不能互助解决或者本人未按照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安排履行献血义务的,凭户口簿向居住地的县(市)、区献血办公室申请用血证明,根据用血量由申请人交纳押金。在规定期限内其家庭成员互助解决的,退还押金;本人履行了献血义务的,退还押金;本人因健康状况不符合献血标准的,退还押金。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医疗单位应当凭本条例规定的用血证明、证件验证用血。

急诊抢救病人需要医疗用血时,医疗单位应当先给予用血,供血机构应当给予保证,再由单位或者公民分别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补办用血手续。

外地来甬就医的病人需要医疗用血时,按本条例规定交纳押金后,由医疗单位给予用血。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无偿献血的公民及其未享受公费、劳保医疗待遇的家庭成员,在医疗用血后,可凭《公民无偿献血证》和用血费收据向居住地的县(市)、区献血办公室报销与无偿献血等量的医疗用血费。

第五章 血液管理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采供血机构和血液进行检查。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采、供血工作必须由市中心血站和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县(市)医院中心血库进行。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都不得从事采、供血业务或者买卖血液。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禁止伪造献血证件或献血记录。

禁止雇佣他人冒名顶替献血。

禁止组织、强迫、胁迫他人卖血。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献血机构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要恪尽职守,不得利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采血单位对采集的血液应当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全项检测,确保血液质量。

采供血机构提供的血液必须标有供血者姓名、血型、品种、采血日期、有效期、主要检测项目、采供血机构的名称及其许可证。严禁将不合格的血液供给医疗单位使用。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公民义务献血、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用血。未经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用于血液制品的生产。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血液经费的使用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献血办公室要加强血液经费管理,严格财务审查制度。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采供血机构必须严格执行血液价格,不得自行调价。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或县(市)、区人民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一)单位献血任务全部以无偿献血完成的;

(二)超额完成单位献血任务的;

(三)公民无偿献血累计一千毫升以上或义务献血累计二千毫升以上的;

(四)在宣传、组织公民义务献血或者采血、用血管理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单位未完成上一献血计划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完成;逾期仍未完成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处以未完成献血量的输血费金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有工作单位的公民拒不履行献血义务的,由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一)项,第十二条第(二)项和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的,由市或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直接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或行政处分。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由市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非法所得五至十倍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的,由市或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血量处以输血费金额一至十倍罚款;违反第二款的,按所献血量处以输血费金额的一至十倍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组织、强迫、胁迫他人卖血的,没收非法所得,并按血量处以输血费金额二十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未构成犯罪的,由市或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非法所得,并由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处理;因使用不合格血液造成医疗事故的,应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擅自将公民义务献血、无偿献血的血液用于血液制品生产的,由市卫生行政部门责令纠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规定的,由物价、财政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市或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按照本条例对单位或个人给予处罚,应当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三条 当事人对市或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照《 行政复议条例》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的实施细则由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淮南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的决定

【发布单位】81210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4-08-30 【生效日期】1994-08-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

《淮南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的决定

(1994年8月30日安徽省第八届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安徽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淮南市水资源管理条例》,决定予以批准,由淮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淮南市水资源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安徽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系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水资源,必须遵守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

第三条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约用水的管理,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应当鼓励和支持境内外组织和个人投资从事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各项事业,保护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第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水利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水的法律、法规;

(二)统一管理和保护城乡水资源,负责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

(三)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统一进行水资源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组织编制水资源综合规划;

(四)负责水资源总量的统一分配和调度,组织编制水的中长期供求计划和计划;

(五)负责管理节约用水工作。

第五条 第五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的其他有关部门协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

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城市节约用水、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地矿主管部门参与水资源调查、评价、规划。进行地下水资源勘查管理、监测、统计、分析及开发利用监督管理。

第六条 第六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政监察人员,应及时查处违反水法律、法规的行为,保障水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实施。

第二章 开发利用

第七条 第七条 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实行兴利与除害相结合的原则;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农业和工业用水,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第八条 第八条 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价,按流域或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相应的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规划按照管理权限,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经批准的规划是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基本依据。规划的修改,必须经原批准机关核准。

第九条 第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水工程或兴建与开发利用水资源有关的其它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和审批权限,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可行性方案,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报批。涉及其它地区和部门利益的,建设单位必须事先征求其意见。

第十条 第十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畜水、引水、排水,不得损害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 取水、用水管理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对利用水工程或者机械提水设施直接从地下或者河流、湖泊(含塌陷区)取水的,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办法,按国务院颁布的《 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取水许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审批。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取用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的取水许可预申请和取水许可申请,应当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市的水量分配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市水量分配方案,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量分配方案的实施。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水情况,制定节约用水规划。各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制定节约用水实施计划,并报送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取水单位应当在取水口装置计量设施,并按规定填报取水报表。水行政主管部门检查取水情况时,取水单位应当予以协助,如实提供有关资料。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用水实行计划管理。工业、农业等生产用水和人民生活用水,按照国家、部颁标准或同行业平均水平,核定用水定额,下达供水指标,超计划用水实行加价制度。

第四章 水资源保护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单位之间、个人之间、单位和个人之间发生的水资源纠纷,应当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通过协商、调解解决或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请求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处理,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处理水资源纠纷时,有权依法采取临时处置措施,当事人必须服从。在纠纷解决之前,当事人不得单方面改变水的现状。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水体的用途,划定水资源保护区,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水、环保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努力保护和改善水体质量,为城乡生产生活提供符合标准的水资源。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凡兴建工程或进行其它活动时,不得污染和破坏水资源,不得损坏各种水工程和供水、取水设施,对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必须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所需费用由责任者负责。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禁止在水库、渠道、人工河道内设置排污口。向河流、湖泊排污,排污单位应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向环保部门申领排污许可证。已设的排污口,排污单位应当持排污许可证,到水行政主管部门登记。

因排污而腐蚀损坏水工程设施,排污单位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并且赔偿相应的损失。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地下水的管理,从严控制开采地下水。

开采地下水的单位,应对地下水进行监测,掌握水位、水量、水质变化趋势,建立技术档案,及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资料。

废井应当及时封闭,严禁向废井内排放有害物质。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各类矿山的新建或延伸开拓工程,必须在建设前进行详细的水文地质勘探,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勘探报告和可行性方案,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报批。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因采矿、兴建地下工程,或者超量开采地下水,导致水位下降、水源枯竭、地面沉陷,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生活生产造成损失的,采矿或建设单位必须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

第五章 水资源费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对水资源实行有偿使用的原则。利用国家水资源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缴纳水资源费。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农业灌溉用水,家庭为生活、畜禽饮用直接取水的不征收水资源费。

采矿疏干排水用于生产和生活的部分,按照取用地下水的标准征收水资源费。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和办法,由市人民政府根据省人民政府的规定制定。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年取水量在500万立方米(含5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资源费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季度征收;年取水一在500万立方米以下的,水资源费由取水工程所在地的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季度征收。

水资源费按照取水量计量征收,无计量设施的,按照取水工程全日运行最大取水量计收水资源费。取水单位或个人必须在接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缴费通知书十五日内缴费。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征收水资源费必须持有物价部门核发的《安徽省收费许可证》,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核准的收费专用票据。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征收的水资源费实行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用于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开发和利用。在使用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有明细项目的用款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同意,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接受物价、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有下列成绩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市、县(区)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奖励:

(一)积极宣传、自觉遵守国家水法律、法规成绩显著的;

(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土流失、防治水污染事迹突出的;

(三)同危害水资源、破坏水工程行为斗争有功的;

(四)推广水利先进科学技术或节约用水成效显著的;

(五)开发利用水资源作出重大贡献的。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处一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同时吊销取水许可证:

(一)不按取水许可证规定取水的;

(二)不按规定安装量水设施的;

(三)拒不执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调整、限制取水方案的;

(四)拒绝提供取水测定数据等有关资料或者提供假资料的;

(五)买卖、出租、伪造、涂改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取水许可证的。

无证取水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取水,按其取水量五倍的标准征收水资源费,可并处一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可并处五百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新建、改建、扩建取水工程的;

(二)在水库、渠道、人工水道内设置排污口的;

(三)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在河道、湖泊内新建、扩建排污口的;

(四)擅自更改经批准的取水工程建设方案并进行施工的;

(五)在地下水超采区开凿新井或向废井内排放有害物质的;

(六)未经批准开采地下水的。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聚众扰乱水资源管理工作秩序,或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水政监察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照 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水政监察人员执行公务时,应佩戴行政执法标志,出示行政执法检查证,并接受监督。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水管单位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对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不按期缴纳水资源费的,从滞纳之日起每天加收千分之一的滞纳金。经催缴仍不缴纳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作出限期缴纳的决定。逾期仍不缴纳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的决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的决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