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杭州市报批的《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审议结果的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杭州市报批的《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审议结果的报告
作者:陈荣
来源:《浙江人大·公报版》2013年第04期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13年4月,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将《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接到报批文本后,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即送省有关部门和单位征求意见。7月9日,法制委员会召开会议,对报批文本进行了审议,提出了批准文本草案。现将有关审议情况报告如下:
一、条例第四十八条第四项规定:“洗刷油类容器、腐臭物品及污染水体的机具、车辆,倾倒污水等其他危害城市河道水体行为的,对个人处两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六条对洗刷油类容器、向水体排放含有病原体的污水等违法行为,规定的罚款幅度下限为一万元。为与水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相衔接,根据行政处罚法关于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可以减轻处罚的规定精神,结合城市河道管理实际,建议将该项规定的违法行为限定为“情节轻微的”。
二、条例第四十八条第八项规定:“修建围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沉置船舶、设置拦河渔具,利用船舶、船坞等水上设施侵占河道水域从事餐饮、娱乐、住宿等活动,或者实施其他妨碍城市河道防汛排涝功能行为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根据《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对于“设置拦河渔具,利用船舶、船坞等水上设施侵占河道水域从事餐饮、娱乐、住宿等”违法行为,应首先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才予以处罚。为此,建议对该项内容作相应修改,并调整作为第八项和第九项。
法制委员会认为,修改后的《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没有与法律、行政法规和省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内容,建议省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审查批准。
以上报告和《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的批准文本草案,请予审议。
第二篇:关于杭州宁波两市报批的《杭州市建设工程消防管理规定》等三件法规和一件法规修改决定审议结果的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杭州宁波两市报批的《杭州市建设工程消防管理规定》等三件法规和一件法规修改决定审议结果的报告
作者:丁祖年
来源:《浙江人大·公报版》2013年第01期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12年11月初,杭州市、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分别将《杭州市建设工程消防管理规定》、《宁波市献血条例(修订)》、《宁波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条例(修订)》和关于修改《宁波市公共汽车客运条例》的决定,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接到报批文本后,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即送省有关部门和单位征求意见。11月12日,法制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报批文本进行了审议,并提出了批准文本草案。现将有关审议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杭州市建设工程消防管理规定》
该法规第二十条规定,施工单位违反规定明火作业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停止施工,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经审查,该罚款数额超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三条五百元以下罚款的规定。为此,建议删除该条文。同时对法规条文顺序予以相应调整。
上述修改意见已与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作了沟通。
二、关于《宁波市献血条例(修订)》、《宁波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条例(修订)》和关于修改《宁波市公共汽车客运条例》的决定
经审查,《宁波市献血条例(修订)》、《宁波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条例(修订)》和关于修改《宁波市公共汽车客运条例》的决定,没有与法律、行政法规和省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内容。
法制委员会建议省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审查批准经修改后的《杭州市建设工程消防管理规定》和《宁波市献血条例(修订)》、《宁波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条例(修订)》,以及关于修改《宁波市公共汽车客运条例》的决定。
以上报告和三件法规以及一件法规修改决定的批准文本草案,请予审议。
第三篇:杭州市建设健康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
杭州市建设健康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
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全球迅速城市化和城市卫生状况,从保障市民健康出发而倡导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战略。其目的是坚持城市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健康是人类第一财富的主题,激发城市关注人和人的健康以及健康的生活,特别是通过政府和公众的努力,建立丰富充足的物质环境、洁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预防服务,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杭州市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努力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杭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把建设健康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列入杭州市“十一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此,本课题组就杭州市建设健康城市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杭州建设健康城市的意义及基本认识
(一)建设健康城市的意义
城市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城市发展给人类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便利,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尤其是工业化城市所面临的社会、卫生、生态等诸多问题,如人口密度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和食品供应、环境污染、暴力伤害等社会问题,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城市不仅仅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和增长效率的经济实体,也应该是改善人类健康的理想环境,是一个有生命、会呼吸、能成长和不断变化的有机体。WHO(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城市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并能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等方面能互相支持的城市。国内专家的理解是,健康城市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因此,我们认为,建设健康城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贯彻十六大精神,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有效行动,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内在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的战略措施。建设健康城市,有利于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促进全市卫生事业的加快发展;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引导市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
(二)对建设健康城市的基本认识
1、现代城市迅速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并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建设健康城市就如同医生治病一样,对城市这一机体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城市的健康程度,增强城市对自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综合免疫力,维护和促进她的健康。
2、各国所设定的指标体系,都是在WHO对健康城市建设提出的10条基本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延伸、扩展和细化的,形成各具特点和个性的指标体系。
3、建设健康城市重在过程,强调持续推进。一个阶段的目标达到后,新的健康问题又会出现,因而建设健康城市的指标体系也会随之更新、充实和完善,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永无止境。
4、建设健康城市绝非“标新立异”,“立新项目”,而是进一步整合、优化、叠加各方面的创建成果,是各类创建活动的综合与提升,延伸与深化。
二、杭州建设健康城市的分析
(一)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性 杭州市是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城市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进入新世纪,杭州提出了打造“经济强市、文化名城、旅游圣地、天堂硅谷”的城市品牌,努力将杭州建成“居住的天堂、旅游的天堂、求知创业的天堂”。“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目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建设“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的美好家园已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建设健康城市,既继承爱国卫生运动,深化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又顺应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使全民族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的战略要求。今后5年,将是杭州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采取主动策略,建设健康城市,通过政府和市民的积极行动,努力消除或减少工业化、城市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实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建设健康城市,可与国际接轨,融入国际健康城市的建设行列,进一步提升杭州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形象。
(二)建设健康城市的必要性
1、建设健康城市是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杭州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一些与经济快速发展相关的健康和环境方面的难点、热点问题也不断出现,如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随之增多;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和社会需求的无限性矛盾突出;公共卫生体制和机制尚不健全、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等等。因此,实施全面、有效的健康促进行动,已是当前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2、建设健康城市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2005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杭州需要为广大中外游客提供吃住游娱购全过程、全方位服务;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杭州必须加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成为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流平台。因此,更需要杭州市民具有健康的理念、健康的行为方式;更需要杭州有健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更需要杭州有与服务业密切相关的健康园林(风景区)、健康宾馆、健康商场、健康饭店、健康医院等。而建设健康城市不仅可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保障,而且能有效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构建服务业大市起到“助推器”和“催化剂”的作用。
3、建设健康城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城市健康成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根据WHO对健康城市的理解,城市不仅仅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率和效益的实体,也是一个有机体,它和生物有机体一样有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规律,有其独特的生长模式,也有成长是否健康的问题。而城市健康既要体现有很强的免疫力和活力,也应体现平衡和协调。因此,建设健康城市和创建“和谐杭州”是相辅相存、互为促进的。
4、建设健康城市是突出城市个性,打造城市品牌的有效载体。“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提出“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口号,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和创新性。要真正体现“住、游、学、创业在杭州”的优越性,就必然要建设健康城市。通过健康城市一系列指标的实施和实现,使杭州真正成为居住、旅游、求知、创业的天堂。
(三)建设健康城市的可行性
1、杭州有良好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基础。自1989年以来,杭州在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中综合得分曾7年位居全国前10位,两度荣获“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1995年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1997年启动了“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四大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1999年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环境立市”战略,进一步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围绕营造健康的生态环境,全面实施道路、河道、入城口、铁路沿线、城郊结合部、城中村、绿化建设等一系列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城市污染得到初步控制,“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改善,长效管理措施进一步落实,杭州的天更蓝,水更清,路更洁,城更绿。杭州也因此荣获并保持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和国际花园城市等一系列称号。
2、杭州有得天独厚的风景旅游资源。自然赋予杭州的独特环境和几千年文化积淀,使杭州成为我国东南部风景名胜荟萃之地。西湖风景名胜区经过四年的综合整治,重现了“一湖两塔三堤”的历史风貌。近年来,杭州市又相继开发了西溪湿地,并着力进行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从而使杭州的旅游与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为杭州建设健康城市提供了可靠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基础。
3、杭州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的国民经济始终保持平稳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已连续14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200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15亿元;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为35133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为388587元(分别为4242美元和4695美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5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82元。“十五”期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杭州建设健康城市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和稳定的经济基础。
4、杭州有扎实的创建工作基础。去年以来,杭州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指标体系与建设健康城市的核心内容紧密相关。创建文明城市的最终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目的是提高市民的素质(包括健康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目标是创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健康城市的指标体系,恰恰渗透和体现着文明城市创建的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为我市建设健?
第四篇: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的决定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的决定 作者:
来源:《浙江人大·公报版》2013年第04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对杭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进行了审议,现决定予以批准,由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第五篇:杭州市地铁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杭州市地铁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杭州市地铁建设管理,保障地铁建设顺利进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杭州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地铁建设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 杭州市地铁建设工程是本市社会公益性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杭州市人民政府将地铁建设工程纳入本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分期组织实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应当服从和支持地铁建设,不得阻碍或影响地铁建设工程的实施。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地铁建设,包括地铁建设工程、辅助工程、与地铁相连的地面和地上轨道工程以及地铁站点配套服务用地范围内的综合建设。
本办法所称地铁设施,是指地铁的轨道、隧道、高架线路、地面线路、车站(含出入口、通道、通风亭等)、车辆及车辆段、机电设备系统、变电站(所)等,以及为保障地铁运营而设置的相关设施。
第五条 本市地铁建设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建设、统一营运、统一管理”和“分开出资、分开开发”的原则。
统一领导。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地铁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工作。
统一规划。统筹规划全市地铁线网和站点布局,使其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地铁沿线城市设计等专项规划相衔接。
统一招商。建立统一的招商工作班子,加强地铁工程及物业开发招商工作。
统一建设。实行统一的地铁设计、技术、规范标准及建设组织模式。
统一营运。实行统一的营运模式,确保地铁营运的安全可靠、集约利用。
统一管理。实行设计、建设、营运、开发“四位一体”的经营管理模式,发挥资源的协同效应。
分开出资。市政府和地铁沿线相关的区政府(管委会)是地铁建设的出资主体,共同分担地铁建设资金。
分开开发。支持地铁投资各相关主体充分利用地铁资源,以市场化方式进行地铁站点周边及上盖物业开发。
第六条 市轨道交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地铁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
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指挥部负责地铁建设工程的日常指挥协调工作,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筹措办公室负责本市地铁建设的资金筹措。
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地铁集团)为我市地铁建设的主体,具体负责地铁建设的实施。
市发展改革、规划、建设、土地、房产、财政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各有关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好地铁建设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 规划管理
第七条 地铁建设应当按照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定和国家批准的杭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进行。
第八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地铁沿线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地铁站点及周边物业开发规划。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当采取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
第九条 规划地铁站点用地时,应当根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以及客流量、乘客换乘需要和用地条件,预留换乘枢纽、停车场等公共交通和公共设施用地。
未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规划预留用地不得改变用途。
第十条 为保证地铁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地铁建成后的安全营运,本市设立地铁建设规划控制区和特别保护区。
规划控制区范围如下:
(一)地下车站和隧道两侧各50米内;
(二)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各30米内;
(三)出入口、通风亭、变电所等建筑物、构筑物外边线外侧各10米范围内。
如需变更规划控制区范围,须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软土、砂土、溶洞、高含水率地质条件特殊的地段,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规划控制区范围可以适当扩大。
特别保护区范围如下:
(一)地下工程(车站、隧道等)结构边线外侧5米内;
(二)高架车站及高架线路工程结构水平投影外侧3米内;
(三)地面车站及地面线路路堤或路堑边线外侧3米内;
(四)车辆段用地范围外侧3米内;
(五)高压电缆沟水平投影外侧3米内。
第十一条 在地铁建设规划控制区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的,应当制定地铁设施保护方案,并征得地铁集团同意,按规定报市规划、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一)建造、拆卸建(构)筑物;
(二)从事基坑开挖、爆破、桩基础施工、顶进、灌浆、锚杆作业;
(三)修建塘堰、开挖河道水渠、采石挖砂、打井取水;
(四)在地面线路和高架线路旁进行敷设管线等作业;
(五)其他对地铁产生影响的建设行为。
第十二条 在地铁特别保护区内,除必须的市政公用设施和人防工程之外,禁止建设其他一切设施。第十三条 在地铁建设规划控制区和特别保护区内进行建设的,规划、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控制。建设项目施工方案应当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论证,施工过程应当接受地铁集团安全监控。
第三章 建设管理
第十四条 地铁建设实行优先建设、“地面服从地下”的原则。地铁建设规划控制区和特别保护区内的各项建设,应当服从和配合地铁建设。
市政公用设施、人防工程建设与地铁建设工程相冲突的,市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地铁建设优先的原则进行协调和处理。
第十五条 地铁建设使用地下空间,不受其上方土地使用权的限制。地铁建设应当采取措施,避免对上方和周围已有建筑物、构筑物产生影响,保障其安全。
第十六条 因地铁建设需要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或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需拆迁房屋及其他建(构)筑物的,经依法批准后,由所在地的区政府(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拆迁补偿安置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相应费用列入地铁建设工程支出。
第十七条 因地铁建设需查找通信、供电、供水、热力、排水、燃气和人防工程等管线、设施的档案资料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管线产权单位应当向地铁集团提供。第十八条 地铁集团应当保护地铁沿线的通信、供电、供水、热力、排水、燃气和人防工程等管线和设施的安全。
因地铁建设必须拆除或迁移相关市政公用设施的,地铁集团应当与有关产权单位协商,或设置临时性替代设施,保证市政公用设施的正常运转。可以恢复的,地铁集团应当在施工完成后予以恢复;不能恢复的,应当建设相应的替代设施。
第十九条 因地铁建设需要永久拆迁或临时迁改管线的,应当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各管线产权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协商确定管线迁移方案并协助实施。地铁集团应当按照有关规范标准进行管线迁移;管线由产权单位自行迁移的,地铁集团应当按相关标准给予补偿。
第二十条 地铁工程建设期间,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地铁集团,制订局部和区域性交通组织疏解方案、城市交通堵塞应急处理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施工沿线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制定的交通疏解方案和交通堵塞应急处理方案。
第二十一条 地铁集团应当按照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建设期间的环保、文保、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
第二十二条 地铁建设工程沿线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地铁集团无偿提供其所属建(构)筑物的有关档案资料。地铁集团需派员进入相关建筑物内对建筑物进行检测的,应当提前向产权人发出检测通知,产权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三条 地铁集团在地铁沿线采取技术保护及监测措施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或擅自移动地铁沿线测量控制点。
第二十四条 地铁建设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应当通过招投标等方式,由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
地铁建设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应当遵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技术标准,并且符合保护周围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相关设施的技术规定。
第二十五条 地铁配套设施建设应当符合地铁营运功能配置规范的要求,配置安全可靠的运营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的地铁安全监测和施救保障系统,保障乘客乘车安全、便捷。
第二十六条 地铁集团和地铁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各方责任主体依法承担地铁建设工程质量责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地铁建设工程进行质量监督。
第二十七条 地铁集团和地铁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地铁建设工程进行安全监督。
地铁集团应当做好工程总体协调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前期基础数据,及时、足额拨付安全生产费用,不得对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不符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地铁勘察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设计,提供的勘察文件应当真实、准确,满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需要,防止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
地铁施工单位应当严格依照操作规程作业,统筹考虑安全、工期等因素,科学编制施工方案,合理选择施工工法和安全技术措施,加强对地下空洞等工程环境安全隐患的调查和处理,摸清周边各类管线及建(构)筑物的安全情况,消除可能影响结构稳定和施工安全的因素。
地铁监理单位应当认真履行对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职责,对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指导和督促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地铁集团。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监理单位应当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八条 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地铁集团、施工单位等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预警和应急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事故预防、报告和处理制度,并组织演练,建立和执行建设过程动态安全监测制度,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十九条 地铁建设工程应当执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没有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的,地铁集团可根据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规定以及国家对杭州市地铁建设的有关批复,制定地铁建设工程的企业技术标准,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涉及产品技术标准的,应当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 为保证地铁的通风安全,地铁集团可以在地铁车站或通风口附近采取保护措施,地铁建设工程沿线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并予以配合。
第三十一条 地铁建设工程竣工后,地铁集团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初验。初验合格后,由地铁集团报市政府批准组织试运行。条件成熟的,由市政府组织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进行正式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正式运营。
第三十二条 规划确定的地铁站点建设用地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以行政划拨方式供地。地铁投资各相关主体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后在地铁站点建设用地上进行综合建设。
地铁建设实施特许经营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特许经营协议办理。
第四章 资金的来源与管理
第三十三条 地铁建设资金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筹集。鼓励境内外企业和其他组织投资地铁建设工程,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三十四条 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筹措办公室负责落实市本级政府投资资金的筹集,协调落实负有投资责任的相关区政府(管委会)投资资金的按时到位,各区政府(管委会)负责地铁建设工程本区政府(管委会)投资资金的筹集。每年需到位的市、区政府(管委会)资本金应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市财政部门设立地铁建设资金专户,统一归集并管理市、区政府(管委会)用于地铁建设的资金。
第三十五条 地铁集团根据地铁建设发展要求,对拟实施的地铁建设工程,编制资金安排计划及预算,征求市发展改革、财政部门意见后上报市政府。市财政部门根据批准的资金安排计划及预算拨付资金。地铁集团根据工程情况需要对地铁建设资金使用及计划进行调整的,应当按规定的预算调整审批程序办理。
第三十六条 地铁集团的资金使用情况应当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指导、监督和审计。审计部门对地铁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和绩效审计。
第三十七条 地铁建设需缴纳的各种规费,在市、区政府法定批准权限内,可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减免。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未按本办法有关程序取得批准,擅自在地铁建设规划控制区和特别保护区内进行建设的,由规划、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理;造成损失的,建设单位应当予以赔偿。第三十九条 被征收人不及时签订征地补偿协议或者不按规定交出土地使用权的,以及被拆迁人不按时搬迁的,由相关部门按照征地和拆迁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条 对妨碍地铁建设工程实施的单位和个人,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造成地铁建设工程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一条 地铁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
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杭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年05月23日 实施日期:2007年07月01日(地方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