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时间:2019-05-14 14:3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第一篇:关于《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关于《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11年7月底,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了省人民政府提请的《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会后,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将草案印发各市县区人大常委会、省人大代表、省有关部门和部分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并在浙江人大网、地方立法网上发布,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同时,派员先后赴宁波、象山、桐乡等地进行立法调研,进一步听取当地人大、政府、有关部门和省人大代表以及村(居)民委员会等方面意见。9月6日,召开省有关部门座谈会听取意见。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的初审报告,以及各地、各方面的意见,法制委员会对草案作了多次研究、修改,提出了草案修改稿。9月14日,法制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修改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河道的范围。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草案未对河道的范围进行界定,实践中易产生歧义。为此,根据国务院河道管理条例规定和我省河道管理实际,将河道的范围明确为江河、溪流、湖泊、人工水道、行洪区。由于蓄洪区、滞洪区在管理要求和措施等方面与一般河道存在不同,建议在附则中明确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草案修改稿第二条、第五十四条)

二、关于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的河道管理职责和行政处罚权。草案第七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河道的日常检查、维修养护和其他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并协助河道主管机关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其他河道的有关管理工作;草案第四十八条赋予其行使二千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权。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不少地方提出,草案关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河道管理职责的规定不够明确,以罚款数额而不是具体违法行为授予乡镇政府行政处罚权不尽科学合理;同时,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目前还缺乏必要的执法力量,随着通讯、交通发展,县级河道主管机关可以及时查处河道违法行为。为此,建议删去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依法行使二千元以下罚款的规定,明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规定职责做好本区域内河道管理的相关工作,并按照县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做好本区域内河道堤防、护岸的维修养护和河道的清淤疏浚、保洁等工作,加强日常巡查,劝阻破坏堤防安全和污染水面的违法行为;对劝阻无效的,及时报告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草案修改稿第五条第三款、第三十三条)

三、关于无堤防河道管理范围的划定标准。草案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有护岸无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围为两岸护岸之间水域、沙洲、滩地、行洪区以及护岸顶部迎水侧向陆域延伸不少于五米的区域;其中重要的行洪排涝河道,护岸顶部迎水侧向陆域延伸部分不少于七米。无护岸无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围为设计洪水位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和行洪区。农委和有的地方提出,划定管理范围后,管理范围内的土地使用行为受到相应限制,范围不宜过大,规定为不少于五米或者七米,在河网密布的平原地区难以做到,应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为此,建议区别平原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不同等级河道之间的不同特点和差异作不同规定,即平原地区无堤防县级以上河道不少于五米,其中重要的行洪排涝河道不少于七米,平原地区无堤防乡级河道不少于二米,其他地区无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围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确定,并增加河道具体管理范围划定程序的规定。(草案修改稿第十八条)

四、关于河道的清淤疏浚和保洁。草案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对设区的市、县(市、区)河道主管机关定期进行河道淤积情况监测并进行清淤疏浚,以及河道主管机关划定河道保洁责任区、落实责任单位、加强保洁工作的巡查和监督检查等作了规定。有的地方提出,河道的清淤疏浚和保洁是河道管理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实践中往往因责任主体、资金保障等不明确影响和制约该项工作的开展;同时,有的地方河道淤泥未经无害化处理即利用,对环境和人身健康造成危害。为解决河道清淤疏浚和保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增加规定,清淤疏浚年度计划应当明确清淤疏浚的范围和方式、责任主体、资金保障、淤泥处理等事项,淤泥利用应当经无害化处理,符合保护环境和保障人身健康、安全的要求;河道保洁实施方案应当明确保洁责任区、保洁单位的条件和确定方式、保洁要求和保洁费用标准、保洁经费筹集和监督考核办法等内容。(草案修改稿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

五、关于临时占用河道水域的许可。有的地方和部门提出,施工单位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工程建设活动,有时因施工需要临时筑坝围堰、开挖堤坝、管道穿越堤坝、修建阻水便道便桥,这些行为对河道影响较大,为保障防洪、堤防安全和排涝畅通,应设定临时许可,加强事前监管。为此,建议增加相应规定。(草案修改稿第三十七条)

六、关于河道采砂许可。草案第三十五条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开采砂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申请办理河道采砂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农委和有的地方提出,采砂的单位和个人为同一事项需向两个部门提出申请,手续过于繁琐,应当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方便申请人。为此,建议将其修改为:“采砂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的申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受理;水行政主管部门受理采矿许可证申请后应当转送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审批;批准的采砂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送达。河道同时属于航道的,应当事先征求同级航道管理机构意见。”“河道砂石开采权,应当按照规定采取招标等公开、公平方式出让。河道砂石开采出让方案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制定;出让方案应当明确采砂范围、数量、期限、作业方式、作业时间和弃渣弃料处理、采砂场所恢复、违约责任等。”“申请采砂许可证,应当按照规定取得河道砂石开采权,并具备砂石堆放、作业设施设备和环境保护、安全保障等条件。”(草案修改稿第三十九条)

此外,还对草案作了一些文字修改和条款顺序的调整。

法制委员会认为,《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草案)》经过多次修改,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切合浙江实际,内容已比较成熟,建议常委会本次会议审议通过。

以上报告和《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草案修改稿)》,请予审议。

第二篇:关于《浙江省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关于《浙江省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今年7月,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了省人民政府提请的《浙江省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会后,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将草案印发各市县区人大常委会、省人大代表、省有关部门和部分地方立法专家库成员征求意见,并在浙江人大网、地方立法网全文刊登,公开向社会征集意见。同时,派员先后赴湖州、长兴、磐安、永康、兰溪等地进行立法调研,直接听取基层政府及有关部门、人大代表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等方面的意见,并实地考察垃圾焚烧发电、新型墙体材料等资源综合利用企业。9月7日,召开省有关部门座谈会听取意见。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初审报告,以及各地、各方面的意见,法制委员会对草案作了多次研究、修改,提出了草案修改稿,并与财政经济委员会作了沟通。9月13日,省委常委会听取了条例制定情况的汇报,并原则同意草案送审稿的内容。9月14日,法制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修改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体例结构。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草案第二章“资源综合利用”与第三章“扶持措施”有关政府职能等规定,内容交叉;有的地方提出,草案重复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条款较多。法制委员会研究认为,本条例主要是根据我省实际,对循环经济促进法有关“再利用和资源化”内容予以补充、细化和具体化,对上位法已有明确规定的,条例应当尽量避免重复。为此,建议在体例结构方面对草案进行调整,将原第二章和第三章重新组合,拆分成三章,分别作为第二章“管理制度”、第三章“开发、回收与利用”、第四章“激励措施”。

二、关于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制度和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工艺、技术导向目录。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制度是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核心制度,经认定的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或者采用资源综合利用工艺和技术的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运行等优惠政策。优惠政策具体目录,由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联合制定。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地方提出,国家优惠政策专业性、政策性强,并适时变动更新,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指导,密切配合,搞好服务。为此,建议增加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政策宣传和业务指导,为企业申请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协作配合工作机制,共享相关信息,及时协调处理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草案修改稿第十条第二款、第十六条)同时,由于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未能列入国家优惠政策目录,一些地方提出,条例应当根据我省实际制定补充性的导向目录,并在相关政策上予以扶持与倾斜。为此,建议增加一条,规定:“省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省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实际,会同省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本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工艺、技术导向目录。”(草案修改稿第十一条)

三、关于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的处置和综合利用。这是当前全社会面临的难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作为生活垃圾一部分的餐厨垃圾被不法分子用于提炼地沟油,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近年来,国务院多次发文就生活垃圾处理以及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等问题作出了系统规定。为此,建议对生活垃圾的处置和综合利用,增加一些具体化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等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方式,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率;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地区,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分类要求,将生活垃圾投入指定的垃圾容器或者收集场所。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实行分类收集和运输。(草案修改稿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款)同时,针对餐厨垃圾的处置问题,依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草案修改稿对逐步开展城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建立餐厨垃圾处置管理制度等方面作了进一步补充完善,并在法律责任一章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草案修改稿第二十五条、第四十一条)

四、关于污泥的处置和综合利用。有的地方提出,一些污水集中处理单位未能有效处置污泥,污泥露天堆积,成为污染环境的严重隐患。为此,建议针对污水集中处理单位的不同情况,增加规定:已建污水集中处理单位不具备相应污泥处置能力的,应当通过改造具备相应的污泥处置能力;确实无法改造的,应当委托有处置能力的污泥处理企业进行处置和综合利用。(草案修改稿第二十九条第一款)

五、关于激励措施。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不少地方提出,草案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的扶持措施过于原则。为此,建议在资金扶持、科技支撑、要素保障等方面补充具体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安排相关资金用于支持资源综合利用重大技术和装备的引进;加大对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对公益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在用地、用电、用水方面予以优先支持;同时在信贷、道路通行费等方面,明确了相应扶持措施。(草案修改稿第三十二条至第三十七条)

此外,根据财政经济委员会和一些地方、部门的意见,对法律责任作了补充完善,对相关专业用语作了界定。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一些地方、部门的意见,还对草案作了一些文字修改和条款顺序的调整。

法制委员会认为,《浙江省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条例(草案)》经过多次修改,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切合浙江实际,内容已比较成熟,建议常委会本次会议审议通过。

以上报告和《浙江省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条例(草案修改稿)》,请予审议。

第三篇:关于杭州市报批的《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审议结果的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杭州市报批的《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审议结果的报告

作者:陈荣

来源:《浙江人大·公报版》2013年第04期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13年4月,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将《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接到报批文本后,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即送省有关部门和单位征求意见。7月9日,法制委员会召开会议,对报批文本进行了审议,提出了批准文本草案。现将有关审议情况报告如下:

一、条例第四十八条第四项规定:“洗刷油类容器、腐臭物品及污染水体的机具、车辆,倾倒污水等其他危害城市河道水体行为的,对个人处两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六条对洗刷油类容器、向水体排放含有病原体的污水等违法行为,规定的罚款幅度下限为一万元。为与水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相衔接,根据行政处罚法关于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可以减轻处罚的规定精神,结合城市河道管理实际,建议将该项规定的违法行为限定为“情节轻微的”。

二、条例第四十八条第八项规定:“修建围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沉置船舶、设置拦河渔具,利用船舶、船坞等水上设施侵占河道水域从事餐饮、娱乐、住宿等活动,或者实施其他妨碍城市河道防汛排涝功能行为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根据《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对于“设置拦河渔具,利用船舶、船坞等水上设施侵占河道水域从事餐饮、娱乐、住宿等”违法行为,应首先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才予以处罚。为此,建议对该项内容作相应修改,并调整作为第八项和第九项。

法制委员会认为,修改后的《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没有与法律、行政法规和省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内容,建议省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审查批准。

以上报告和《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的批准文本草案,请予审议。

第四篇: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

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

(2011年9月30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和排涝通畅,改善水生态环境,发挥河道的综合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河道(包括江河、溪流、湖泊、人工水道、行洪区,下同)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等活动。

河道内的航道,同时适用有关航道管理的法律、法规。

第三条 河道管理应当服从防洪总体安排,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合理利用。

河道管理实行按流域统一管理与按区域分级管理相结合的体制。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河道管理工作的领导,将河道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计划,加强河道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保障河道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所需经费。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河道的主管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河道的监督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流域或者区域设立的河道管理机构,按照规定职责承担所辖河段的相关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农业、渔业、交通运输、海事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河道管理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需要设立河道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管理人员,按照规定职责做好本区域内河道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做好本区域内河道的清淤疏浚和保洁工作。

村(居)民会议可以制定村规民约或者居民公约,引导村(居)民自觉维护河道整洁。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河道管理的宣传教育,普及河道保护的相关知识,引导公众自觉遵守河道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二章 河道规划和建设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河道水系、水域状况等基础调查工作,建立和完善河道档案,加强河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第九条 省内河道划分为省级、设区的市级(以下简称市级)、县级、乡级河道。

钱塘江、东西苕溪、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的干流及其重要支流和京杭运河浙江境内段为省级河道,具体河段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并公布。

市级河道由设区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划定意见,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公布。县级河道由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划定意见,报设区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公布。乡级河道由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并公布。

公布的河道名录,应当包括河道名称、起止点、河道长度以及水域面积、主要功能等内容。

第十条 河道建设、清淤疏浚、岸线、水域保护等河道专业规划,是河道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的依据。

编制河道专业规划应当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区域综合规划,并与航道、渔业等规划相衔接。

第十一条 省级河道的专业规划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征求省相关部门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中,起止点在同一设区的市范围内的省级河道的专业规划,省人民政府可以决定按照市级河道专业规划编制和批准。

市级河道的专业规划由河道所在地设区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征求相关部门和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县级和乡级河道的专业规划由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征求相关部门和设区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河道专业规划的修改应当由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二条 编制和修改城乡规划,应当注重规划区内原有河道的规划保护和新河道的规划建设,注重发挥河道在防洪排涝、涵养水土、美化环境、保护生态、传承历史等方面的功能。

城市新区和各类开发区的建设涉及河道水域的,应当符合水域保护规划。确需改变水域保护规划占用河道水域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权限修改水域保护规划。

第十三条 河道建设应当服从河道建设规划,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防洪、通航等标准以及其他有关技术要求,保障堤防安全,注重河道水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改善河道的防洪、灌溉、航运等综合功能,兼顾上下游、左右岸,保持河势稳定,维持河道的自然形态,不得任意截弯取直,不得任意改变河道岸线,不得填堵、缩窄河道。

河道建设包括开挖河道、拓宽河面、修堤护岸、筑堰建闸等建设工程。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河道建设规划,编制河道建设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河道建设计划应当明确建设项目的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实施主体、建设期限和资金筹措等相关内容。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利、航道、市政工程等建设计划、项目的协调,整合利用各项建设资金,统筹兼顾水利、航道、市政、水土保持等功能,提高建设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

河道同时属于五级以上限制性航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河道建设规划、河道建设计划和航道规划、航道建设计划,组织水行政、交通运输等部门按照相应技术规范要求实施河道、航道的建设。

第十六条 河道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按照《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加强河道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生产安全。

第十七条 河道建设用地应当列入当地土地利用计划。

根据河道建设规划需要拓宽河道、新增建设用地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等部门划定河道规划保留区。

河道规划保留区内不得从事与防洪抗旱和河道建设无关的工程项目建设。特殊情况下确需建设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选址方案时应当事先征求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第三章 河道保护

第十八条 有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以及两岸堤防和护堤地。

平原地区无堤防县级以上河道的管理范围为两岸之间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以及护岸迎水侧顶部向陆域延伸不少于五米的区域;其中重要的行洪排涝河道,护岸迎水侧顶部向陆域延伸部分不少于七米。平原地区无堤防乡级河道的管理范围为两岸之间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以及护岸迎水侧顶部向陆域延伸部分不少于二米的区域。

其他地区无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围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确定。

河道的具体管理范围,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规定标准和要求划定并公布。其中,省级河道的管理范围在公布前应当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市级河道的管理范围在公布前应当报设区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十九条 省级河道入海河段的河海分界线,由省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市级、县级河道入海河段的河海分界线,由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依据有关规定划定并公布。

第二十条 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公布的河道管理范围设置界桩和公告牌。公告牌应当载明河道名称、河道管理范围以及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和限制的行为等事项。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损毁界桩和公告牌。

第二十一条 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河道堤防、护岸以及水闸等水工程的安全检查和维修养护,及时消除鼠洞、蚁穴等隐患,修复管涌、滑坡等险段,保障水工程运行安全。

新建、改建航道而修筑的护岸和收费航道的护岸由航道管理机构和收费航道经营管理者分别负责维修养护。

第二十二条 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堤防、护岸绿化工作,防止水土流失,美化河道水域环境。堤防、护岸的绿化应当采用对堤防工程和生态环境无负面影响的本土植物。

第二十三条 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堤防、护岸的保护要求,会同航道、海事管理机构设立限制航速的标志。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发布相应的限制航速的通告。

通行船舶应当遵守限速规定,不得超速行驶。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在河道新建、改建或者扩建排污口的,应当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水功能区不同河段水质状况的监测,并按照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要求和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该水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第二十五条 禁止损毁堤防、护岸、闸坝等水工程建筑物和防汛设施、水文监测和测量设施、河岸地质监测设施以及通信照明等设施。

第二十六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建设住宅、商业用房、办公用房、厂房等与河道保护和水工程运行管理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弃置、倾倒矿渣、石渣、煤灰、泥土、泥浆、垃圾等抬高河床、缩窄河道的废弃物;

(三)堆放阻碍行洪或者影响堤防安全的物料;

(四)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或者高秆作物;

(五)设置阻碍行洪的拦河渔具;

(六)利用船舶、船坞等水上设施侵占河道水域从事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七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爆破、打井、钻探、挖窖、挖筑鱼塘、采石、取土、开采地下资源、考古发掘等活动的,不得影响河势稳定、危害堤防安全、妨碍河道行洪,并事先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八条 对壅水、阻水严重的桥梁、引道、码头和其他跨河工程设施,根据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改建或者拆除。造成建设单位合法权益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补偿。

对河道范围内阻碍行洪的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由防汛防台抗旱指挥机构责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防汛防台抗旱指挥机构组织强制清除,所需费用由设障者承担。

第二十九条 禁止围垦河道。河口地区因江河治理需要围垦的,应当经过科学论证,经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已经围湖造地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进行治理,有计划退地还湖。

第三十条 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河道定期进行淤积情况监测,并根据监测情况制定清淤疏浚计划,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清淤疏浚计划应当明确清淤疏浚的范围和方式、责任主体、资金保障、淤泥处理等事项。

淤泥利用应当经无害化处理,符合保护环境和保障人体健康、人身安全的要求。

第三十一条 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河道保洁实施方案,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河道保洁实施方案应当明确保洁责任区、保洁单位的条件和确定方式、保洁要求和保洁费用标准、保洁经费筹集和监督考核办法等内容。

第三十二条 河道保洁单位应当按照河道保洁责任要求,落实保洁人员和任务,保证责任区范围内的河道整洁。

河道内的病死动物及病死动物产品,保洁单位应当运送至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运营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确定专门的保洁单位对河道内的病死动物及病死动物产品进行统一打捞和运送。

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河道保洁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保洁责任的落实。

第三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做好本区域内河道堤防、护岸的维修养护和河道的清淤疏浚、保洁等工作,加强日常巡查,劝阻破坏堤防安全和污染水面的违法行为。对劝阻无效的,应当及时报告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三十四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保障本行政区域内堤防、护岸维修养护以及河道清淤疏浚、保洁和日常巡查所需费用。

欠发达地区河道堤防、护岸的维修养护以及河道清淤疏浚、保洁所需费用,省级财政应当给予补助。

第四章 涉河建设与作业管理

第三十五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水电站和其他水工程,应当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规定,取得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签署的规划同意书。

前款规定的建设工程不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不得签署规划同意书。

第三十六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水电站和其他水工程以及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应当符合防洪要求、河道专业规划和相关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严格保护河道水域。

修建前款规定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前,将工程建设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进行审查时,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必要时,应当举行听证会,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第三十七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工程建设活动,不得妨碍防洪度汛安全。施工单位应当在开工前将施工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其中,因施工需要临时筑坝围堰、开挖堤坝、管道穿越堤坝、修建阻水便道便桥的,应当事先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施工单位应当承担施工范围内河道的防汛安全责任。因施工需要建设的相关设施,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结束后或者使用期限届满前予以拆除,恢复河道原状。

因工程建设活动对河道工程及其配套设施造成损害的,建设单位应当及时组织修复;造成河道淤积的,应当及时组织清淤。

第三十八条 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做好河道砂石资源的调查,编制河道采砂规划,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告后实施。规划采砂的河道同时属于航道的,编制河道采砂规划还应当同时会同同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采砂规划涉及上下游、左右岸边界河段的,由相关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协商划定采砂河段,报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协商不成的,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划定。

采砂规划应当明确禁止开采、限制开采、可以开采的区域和可以开采的数量、期限。

第三十九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采砂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申领采砂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

河道砂石开采权,应当按照规定采取招标等公开、公平方式出让。河道砂石开采权出让方案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制定;出让方案应当明确采砂范围、数量、期限、作业方式、作业时间和弃渣弃料处理、采砂场所恢复、违约责任等。

第四十条 从事河道采砂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采砂作业场所设立公示牌,载明采砂范围、期限、作业方式、作业时间等,并设置警示标志。

从事河道采砂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采砂作业,加强生产安全管理,服从防洪调度,保证行洪安全。河道采砂作业不得危害水工程安全和航运安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擅自移动、损毁河道管理范围的界桩或者公告牌的,由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恢复原状,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禁止行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未经批准从事爆破、打井、钻探、挖窖、挖筑鱼塘、采石、取土、开采地下资源、考古发掘等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逾期不改正或者不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水电站和其他水工程以及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护岸、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其工程建设方案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有关手续;逾期不补办或者补办未被批准的,责令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逾期不拆除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承担,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未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建设方案修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施工单位在开工前未将施工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临时筑坝围堰、开挖堤坝、管道穿越堤坝、修建阻水便道便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施工单位未按要求恢复河道原状,或者建设单位未按照要求修复受损河道工程及其配套设施或者未及时进行河道清淤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擅自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没收作业设施设备。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从事河道采砂的单位或者个人未按照规定设立公示牌或者警示标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未按照规定要求从事河道采砂作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吊销采砂许可证。

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水政监督检查人员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可以进入现场进行检查,调查取证,制止违法行为。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无故拖延。

第五十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或者区域河道管理机构以及其他履行河道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

(二)未按规定履行河道建设、清淤疏浚和保洁等职责的;

(三)未履行本条例规定的监督管理职责造成较严重后果的;

(四)其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行为。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所称采砂作业设施设备,包括采砂船舶、挖掘机械、吊杆机械和分离机械以及用于采砂作业的其他工具。

第五十二条 省和设区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河道,河道两岸绿化、河道清淤疏浚、保洁和日常巡查等工作由省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承担。

城市人民政府确定相关部门管理的城市内河,由相关部门依据规定的职责对河道实施管理。

第五十三条 本条例规定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具体管理权限,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五十四条 蓄洪区、滞洪区的建设和管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五条 河道内的水资源调度、取水许可、水污染防治、水工程安全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执行。

第五十六条 本条例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1992年12月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审议结果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文件编号:144646

关于《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2003年10月20日在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

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刘克希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委员们认为,为了更好地调整和规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就业,制定本条例十分必要也非常迫切,草案指导思想明确,重点突出,内容基本可行。同时,委员们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和建议。会后,根据委员们的建议和主任会议的决定,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布公告,将条例草案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常委会法工委同时书面征求了13个市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和30位在企业工作的省人大代表的意见。共收到各方面意见670多条。省人大常委会方之焯副主任先后主持召开三个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基层工会负责人和职工代表、部分大中型企业和专家学者的意见。修改方案形成后,法工委有关人员又到苏州市听取基层单位的意见。9月26日,法制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草案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结果报告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一些委员和财经委员会认为,条例草案体现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指导思想,但针对当前存在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条例草案还应当补充相关内容,以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法制委员会建议对条例草案作如下修改:

(一)关于劳动者相关权益的保护。财经委员会提出,劳动合同实际履行中,用人单位还存在延长劳动时间、不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强令冒险作业、拖欠和克扣工资等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建议草案作出必要规定。因此,法制委员会建议在总则中增加一条,作为草案修改稿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依法保障用人单位自主行使劳动用工、人事管理、工资奖金分配等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提供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义务,提高职业技能,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二)关于试用期的规定。部分委员提出,实践中有的用人单位利用试用期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部分工会、职工代表认为有关试用期的设定不尽合理。因此,法制委员会建议将草案第十三条第三款修改为:“劳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超过规定期限的,超过规定期限的部分无效。当事人可以按照本条第一款协商变更劳动合同期限,一方当事人不愿变更劳动合同期限的,对超过的期限,用人单位应当按照非试用期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和相关待遇。”增加两款,作为该条第四款和第五款:“劳动合同期满续签劳动合同的,不得约定试用期。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在劳动合同中对劳动者实行见习期用工管理的,不得再约定试用期。”“劳动者在试用期间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本单

位同工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同时,在草案第五十二条中增加一款,作为草案修改稿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关于竞业限制的规定。有的专家和公民建议,草案应当明确用人单位不按照约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竞业限制的约定无效。因此,法制委员会建议在草案第十六条中增加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约定的竞业限制条款对劳动者不具有约束力。”

(四)关于违约金的约定。省法院和一些专家提出,劳动者依法行使劳动合同解除权不应承担违约责任;一些企业工会和职工代表建议,违约金的规定应当细化,避免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因此,法制委员会建议将草案第十七条修改为:“当事人可以对双方的违约行为约定违约金。约定违约金应当遵循公平原则,根据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等因素合理确定。”“对劳动者的违约行为约定违约金的,仅限于下列情形:

(一)违反服务期约定的;

(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或者竞业限制约定的。”

(五)关于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劳动者的档案转移。有的律师和公民提出,有些用人单位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拖延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损害劳动者利益,草案应当予以限制。因此,法制委员会建议在草案第三十一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者履行完必要手续的十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劳动者档案转移和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等手续。”同时,在草案第五十四条增加一款,明确用人单位违反这一规定的法律责任。

二、关于平等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有的委员和一些专家提出,草案在加强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同时,应当平等地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以保持江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法制委员会建议对草案作如下修改:

(一)关于企业经营自主权。根据财经委员会的意见,在总则中增加了保障用人单位自主权的规定,明确了劳动者的义务。

(二)关于服务期。针对部分职工频繁“跳槽”,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情况,草案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约定服务期。但有的专家提出,草案第十四条第二款关于服务期的规定不科学、不合理。因此,法制委员会建议将该款修改为:“约定的服务期长于劳动合同期限或者超过劳动合同尚未履行期限的,当事人可以相应变更劳动合同期限等相关内容。当事人未变更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满由用人单位终止合同的,用人单位不得追索劳动者服务期的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继续履行服务期的,双方当事人应当续签劳动合同,对服务期的履行方式双方事先有约定的从其约定;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三)关于经济性裁员的提前通知期。草案第二十七条规定,企业经济性裁员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但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因裁减人员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提前三十日通知劳动者。有的市县提出,这一规定增加了企业的义务,不符合劳动法的规定,对保护劳动者权益也没有实质意义。因此,法制委员会建议将这一内容删去。

三、关于草案规范内容、体系结构的科学性一些专家、律师和司法部门的同志提出,劳动合同规范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劳动合同立法应当遵循合同立法的基本原则;同时,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实践性很强,法规的规范内容和体系结构应当尽可能具有科学性、完整性,以适应实践的需要。因此,法制委员会建议对草案作如下修改:

(一)关于无效劳动合同、可变更和可撤销劳动合同。在第二章中增加三条,作为草案修改稿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以使劳动合同制度更为完整。第十九

条根据劳动法增加了关于无效劳动合同的规定,第二十条参照合同法引入了关于可变更和可撤销劳动合同的规定,第二十一条则在草案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的基础上完善了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二)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省法院和有些专家提出,草案第二十一条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规定,强制规定了应由当事人协商约定的劳动合同期限,不符合合同立法的基本原则,而且与草案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不一致。因此,法制委员会建议修改为:“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未订立,但劳动者已经按照用人单位要求履行劳动义务的,当事人的劳动合同关系成立。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内容按照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劳动者可以随时终止劳动关系,但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应当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用人单位继续使用该劳动者的,应当与劳动者协商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同时,为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草案修改稿在第三十八条中增加规定,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应当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三)关于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的解除。有的市县建议,草案应当对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的解除作出规定。因此,法制委员会建议增加一款,作为草案修改稿第四十二条第三款:“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没有约定的,一方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七日通知对方。”

(四)关于法律责任。一些委员、专家提出,草案应当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作出规定。因此,法制委员会建议在法律责任部分增加三条,作为草案修改稿第五十八条、第五十九条和第六十条,分别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责任。此外,根据财经委员会和一些委员的意见,加大了对用人单位使用劳动者不订立劳动合同行为的处罚力度,对部分条款的处罚幅度作了调整。

四、关于规范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行为

财经委员会和一些委员认为,为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因此,法制委员会建议:

(一)在草案第四十四条中增加两款:“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切实履行劳动合同监督职责,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保证劳动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实施,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进行劳动保障监察活动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不得阻挠、拒绝。”

(二)将草案第四十六条第一款修改为:“劳动合同参考文本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布。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劳动合同参考文本应当征求省总工会的意见。”

(三)在草案第四十八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理举报和投诉的程序和时间要求作了规定。

此外,为了使草案表述更加科学、准确,符合合同立法的要求,草案修改稿还对部分文字作了修改,对部分条款顺序作了适当调整。

法制委员会已按照上述修改意见,提出草案修改稿,建议本次常委会审议后通过。以上报告和草案修改稿是否妥当,请予审议。

下载关于《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中国人大网 www.xiexiebang.com浏览字号:小 中 大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1985年4月9日第六届全国人......

    河道管理工作方案

    河道管理工作方案 篇一:杭州市加强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方案 杭州市加强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方案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的决定》,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

    河道管理工作总结

    何家角村河道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一、 全村河道基本情况: 我们何家角村区域面积4.25平方公里,现有河道总长8580米,在村镇共同管理下,全村河道总体保洁情况较好。目前我村河道上配......

    河道长效管理

    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总结 新桥镇的河道长效管理工作,在市政府、水利局,特别是在市河道管理处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新桥镇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和文件精神,经过艰苦努力,建立了长......

    河道管理责任书

    河道管理责任书 为切实加强县城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改善和保护扎西河水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威信县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威信县县......

    河道管理工作方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河道堤防管理,保障防洪安全,发挥江河湖泊堤防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

    河道管理1

    **县河道砂石资源费征收标准根据陕西省物价局、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水利厅(陕价行发[2005]60号)文件,《陕西省河道砂石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人民政府(*政发[2003]25号)文件......

    职代会审议情况报告

    篇一:职代会代表资格审议报告 岚皋公路管理段第十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 代表资格审查报告各位代表: 岚皋公路管理段第十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小组,对出席大会的代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