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推进林果业快速发展
全面推进林果业快速发展
深化改革,增加投入,全面推进林果业快速发展
——关于进一步推进伽师县林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不同,新疆南、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也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距,可以说天山北部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我在农四师六十八团挂职期间,通过学习农四师部分团场的工作经验并对天山北坡经济带进行认真地考察调研,进一步提高了对林果业在农业产业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并对全面推进伽师县林果业发展产生了许多启示。
一、农四师林果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做法
农四师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东起南北疆交界的天山那拉提达坂,西至中哈边境,北东南三面环山,成立于1954年。五十年来,全师各族干部职工继承和发扬南泥湾精神,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豪迈气概实践和铸造了兵团精神,在亘古荒原上开创了阡陌纵横、屋宇罗布、树木成荫,小城镇初具规模的绿洲,使四师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发展成为党政军企合一、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建商服综合经营的特殊社会集团。
农四师所辖21个农牧团场总人口22万人,所辖地域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有着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尤其是具有比较理想的葡萄生产土壤质地。主要农产品有粮食、油料、棉花、甜菜、瓜果、香料等。2003年,全师水果总产达19574吨,其中苹果1578吨,梨1366吨,桃子9450吨,杏子236吨,葡萄1241吨。这些成绩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农四师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改变过去的陈旧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大力发展林果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以优质产品拓宽市场,以市场来调整林果业结构,使林果业快速步入高产、高效、低投入的发展道路。
(二)大胆引进,提高质量。从引进优良品种入手,加大了优质品种的引进力度,彻底改变过去的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观念。由于农四师过去的果树品种差、产量低,不适应市场的要求,根本找不到市场。在这样的压力面前,农四师在优化品质上下工夫,积极培育和引进既高产、优质的果树品种,努力在市场上创造坚实的立足之地。
(三)大力发展中、小型加工企业。农四师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建立了一批中、小型加工果品企业,解决了农民卖不出去水果的困难,农民对发展林果业的积极性日益提高。农民和企业之间形成了互相服务、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的有利关系。
(四)建立健全专业组织、行业协会,构建市场和营销体系。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农户为基础,建立各种形式的民间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通过市场机制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建立专业化的产前、产中、产后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拓展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致富职工群众。
(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与生态与林果业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优势,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类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林果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优惠政策、优势品牌战略、林果业发展规划,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全面调动全师广大干部职工、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和龙头企业投身于林果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伽师县基本情况及发展林果业的必要性
伽师县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喀什地区。距喀什市75公里,东邻巴楚县,西接疏勒县,南靠岳普湖县,北依天山山脉的柯坪南支,西北与阿图什市毗邻。现辖11个乡,2个镇,自然资源,农副土特产丰富,总人口31万人,人均收入1500元。主要有伽师瓜、杏、酸梅、小回香红花、甘草、羊牛等,有“中国伽师瓜之乡”、“中国杏之乡”、“中国酸梅之乡”的美誉。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我县林果业的发展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林果业逐步走向规模化、多样化、优质化。但仍然存在的果品销售难、价格低等许多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由于棉花价格的下降和伽师瓜市场的饱和,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促使进一步提高农民对林果种植的积极性,这对我们针对如何发展林果业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粮食和棉花价格低、伽师瓜的销售率不高的问题,无疑给予生产小麦、棉花、伽师瓜的伽师县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这新的课题就是如何利用退耕还林的政策扩大林果业,促进林果业的产业化发展,以此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弱。伽师县是一个地震多发地,自1996初发生6.9级地震以来,一直到现在不停地发生地震,除了
地震以外每年还发生冰雹、洪水、干旱、风沙、病虫害等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使农业生产受到制约。面对这种情况,发展林果业就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必要的途径。
(三)目前我县林果业的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规模小,生产力水平不高,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配套等。
三、伽师
县发展林果业的优势
(一)自然优势。伽师县作为一个南疆县,夏天天气炎热,日照时间较长,气候干燥,土壤适合于种植杏子、酸梅、葡萄、石榴、无花果、甜瓜等水果。
(二)基地优势。我县现有10万亩杏子,3万亩酸梅,2万亩石榴和葡萄,每年可生产11万吨杏子,2.5吨酸梅,这是很好的一个基础优势。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扩大面积、规模,才能形成一个市场优势。
(三)品牌优势。伽师县以味美香甜的瓜果出名,“伽师瓜”品牌闻名全疆,这个“品牌”有望建成专业的批发市场。
(四)品种优势。伽师的杏子耐贮存、便运输、糖份高的特点,深受大家的喜爱,有其他地区无法替代的品质优势。
三、促进伽师县林果业产业化的几点思考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刻认识到促进伽师县林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打破传统的林果业生产模式,深刻认识到产业化是林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伽师县林果业受到冲击,若长期下去必将影响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没有林果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伽师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我县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林果业产业化的组织领导,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建立林果业产业化新格局,实现我县林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围绕林果业产品的加工和流通,高起点地培植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和龙头产品。伽师县在创建企业上,应先建立果树育苗场、冷藏库、果酱、果冻、果汁等加工企业。把企业生产出的新产品销售与市场结合起来起来,形成完整的林果产业链,为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实现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配套,促进一体化的经营格局的建立,带动千家万户发展。
(三)转换经营机制,促进产业化组织形式不断创新,为推进林果业产业化提供动力。实施林果业产业化,就必须逐步加大瓜果一体化进程,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形成一个以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连同农户的经营机制,实现林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四)要正确处理农户、乡村、企业的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采取行政命令的手段是搞不好产业化的,要采取产、售合同制,用合同明确农民与乡村、乡村与工厂之间的权益和责任,规范各自的行为,或与基地签订购销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还可以在瓜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建立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年终按股份来分红。
总之,只要充分利用我县的优势,积极学习和借鉴北疆地区好的经验和管理模式,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我县林果业就会得到快速发展。
第二篇:全面推进隆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隆林各族自治县是百色市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广西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全县总人口3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9.41%。近几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在党委中心组学习过程中,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本县改革发展稳定的这一主题,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结合的方法,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会全会精神,突出重点,创新方法,不断提高党委中心组学习效果,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据统计,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42亿元(可比价),财政收入完成2.7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0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11.08%、15.72%和40.3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20元。全县呈现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回顾近两年来党委中心组的理论武装工作,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主要是: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关系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过去,由于对中心组理论学习认识不足,个别成员片面地认为学习是虚的,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怕学习理论会影响工作,影响经济发展;有的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等等。从而导致了中心组学习的原动力不足,中心组成员对学习缺乏应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影响到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中出现一些领导干部理论根底粗浅,工作理不清头绪,拿不出办法,打不开局面,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引导中心组成员加强自觉学习,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任务日益繁重的条件下,搞好党委中心组学习,就是提高班子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把班子建设成政治坚定、思想解放、勇于创新、团结奋进、能够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集体。因此,我们把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学习理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和基本途径。首先,坚持把理论学习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县委中心组学习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因素在于责任人即党委的一把手。近年来,我们一是县委主要领导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主持每次的学习专题会,定期召开中心组学习情况汇报,深入研究理论学习中的重大问题。二是积极引导,把班子成员思想统一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把学习效果与本县的大开放大发展结合起来。三是在实践中结合本县实际,提出了夯实农业这个基础,突出工业化、城镇化这两个重点,实施科技、开放和可持续发展三个带动,开发水电、矿产、旅游、人力四种资源,努力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对外开放和生态建设五个突破性的“12345”工作思路。四是组织开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弘扬求真务实作风的大讨论,形成了全县上下良好的理论学习风气,促进了思想的大解放。去年以来,县委中心组共组织集中学习15次,参学人数达300多人次,县处级领导干部共撰写理论文章180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19篇。其次,搞好调查研究,解决好县委中心组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使中心组学习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我县把如何搞好理论学习当作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一方面,我们通过经常性调查研究,把务虚与务实相结合,把科学理论与本地具体实际相结合,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分析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比如,为加快招商引资工作,中心组开展了“人人都是投资环境,我为招商引资做什么”的大讨论,从而形成每位成员都自觉联系一个以上内外招商引资项目,并从项目谈判、签约、开工、投产等各项重要环节进行全程跟踪、调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认真搞好协调服务,确保了重点项目建设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针对长期以来,县委中心组学习暴露出来照抄理念多、谈体会谈认识少,专题发言跑题多、结合实际少,开会讲话多、做笔记少的“三多”、“三少”难点问题,我们开展了“四查”活动,即,一查每次中心组学习是否按照学习计划内容要求进行;二查专题发言是否结合本地实际,有没有独到的见解;三查参加学习成员是否按时到会,有没有迟到早退现象;四查到会人员是否做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通过“四查”使理论学习真正做到了“进心入脑”,指导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中心组成员的理论运用水平。
二、健全学习制度,促进理论学习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有效的学习制度是规范领导干部学习、增强学习自觉性、提高学习效果的必要保证。去年以来,我们通过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习计划、学习档案、学习预告、学习通报、学习交流和学习考核等一系列的学习制度,使党委中心组学习不断得到改进和加强,学习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开展“三个一”的个人自学活动。为解决好工作与学习上的矛盾,我们坚持以自学为主,集体讨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在全县科级以上干部中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要求党委党组每个成员每年至少熟读一本理论书籍,至少整理出一本理论学习笔记,至少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一篇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此外,中心组成员每次学习必须根据所学的内容写出心得体会文章,以此来巩固学习成果。二是开展“两个一”的集中学习活动。即县委中心组每个月安排
传教育,使讲习所创建活动朝着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如新州镇党委在民生和民族社区内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党的宗旨进社区”等服务活动,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注重创新工作思路。县委中心组把增强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作为提高全县党的执政能力的突破口,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提出“三突破”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一,以创新思路促进工业生产能力提高,项目建设发展步伐加快。过去,由于我们对本县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把握不准,在工业经济发展进程中,提出了2010年内使铝产品、金属硅年产分别达到10万吨的“双十”目标,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在学习中敏锐地察觉到当前电力资源不足是我们工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决定在大力发展地方电能建设,争取上级电力支持的同时,积极参与县外、区外电能建设,尤其是充分利用本县与贵州煤炭主产区相毗邻区位优势,发展火力发电,实现“借煤兴电,以电兴工,以工兴县”,把特色工业做强做大。目前全县电解铝、化工硅年生产能力已分别达到了7.2万吨和9.1万吨。同时,我们还紧紧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机遇,采取积极措施,使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11月3日至4日,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我县与亨达(香港)国际投资公司签约投资34063万美元兴建隆林火电厂;与香港华洋金属有限公司签约投资2433万美元并购隆林铝厂;与桂林私营企业老板雷电云签约投资2500万元兴建隆林那东水电站;与南宁鑫河公司签约投资1600万元兴建隆林那达水电站,总签约项目投资达58亿元。由于各级党委中心组以县委学习中心组为榜样,在学习中着力研究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和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第二,以创新思路促进农业产业大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县委中心组通过学习,提出了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烤烟、黑山羊、网箱养鱼、马铃薯、冬种等优势产业,实施好退耕还林项目和抓好林产品基地建设,抓好小流域治理、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等农业生态工程。如通过大力发展烤烟支柱产业,烤烟面积由过去的1.5万亩发展到现在的3.1万亩,预计收购烟叶6.5万担,农民种烟收入3120万元,创利税624万元;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网箱养鱼,现已发展到1563箱,年产鲜鱼937万斤,产值2814万元;2002年以来,全县实施退耕还林20.5万亩,受益农户15407户、86280人。通过调整种养结构,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稳县富民的战略稳步推进。第三,以创新思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铺设全县经济发展平台。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来资金的必要条件。过去,由于对改善投资环境及定位的认识不深,了解不透,尤其是对交通能源作为优先发展第一位的认识不足,使城镇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缓慢,对全局发展影响较大,经过县委中心组认真学习讨论后,大家认为,要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改善基础设施环境。因此,县委以优化投资环境为目标,按照建设“绿色山水城”、“民族文化城”的要求,抓好县城的“提质扩容”和乡镇驻地集镇建设;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03年,我县投资1.6亿元的隆林至西林三级公路建成通车,同时还加快了县乡公路提级改造和通乡油路建设步伐。2003年至2004年上半年,全县新开工和续建县乡公路提级改造、改建、扩建和通乡油路13条,完成投资总额2.2亿元,形成了对内建成较为完善、畅通、便捷的县、乡、村交通网络,对外争取汕头——昆明高速公路在我县境内的走向,以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带动隆林经济的腾飞。总之,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上级党委的要求、形势的发展以及和先进县(区)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为:理论学习和研究的气氛还不够浓厚,理论学习的形式、途径还不够多样化,阵地和载体建设有待加强等。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召开的全区党委中心组学习交流会为契机,进一步处理好学习与工作、个人自学与集中研讨、带头学与带动学、学习与运用的关系,着力增强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努力把党委中心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全面推进隆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第3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推进城市快速发展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城市快速发展
根据省《关于加快“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意思》,AA山市融入成都都市圈这一“增长极”,我市已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城市快速发展,提升城市魅力的重要环节。近期,课题组就如何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的“倍数”效应推进城市快速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强力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拓展城市空间
根据AA山市战略发展规划和未来人口预测,到2020年城市人口将达25万人,到2030年将达30万人。积极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功能,是AA山市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手。按照AA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今后城市拓展要按“东拓、西优、南调、北进”格局进行,总体形成“一城五片、两带多楔、井字加环、串联组团”的城市格局。“一城五片”是指规划中心片区、北部片区、东北片区、东南片区和西南片区等五大功能片区;“两带多楔”是指维护AA河、石面堰和赶山河所形成的“纵横两带”的水系格局,并纳入城市建设的整体结构中,保留规划区自然山体,建设滨河绿地,形成深入城市建成区的绿楔。“井字加环、串联组团”是指规划形成“井字+环”城市道路主骨架,并通过“井
网络,加快城市交通与大环境交通的无缝对接。绕城货运通道总长21公里,是城市与郊区客货分流主道路,建成有利于缓减城市交通压力,减轻城市污染。秀湖路总长7公里,是联接城市与景区以及城际快铁客运站的城市主干道。西环线总长7公里,是串联城市从南面、西面、北面的城市主干道。峨九路城区段改造长2公里,是联接“乐雅高速AA支线”终点站的城市主干道。因此,抓好上述几条路的建设对整个城市形成大框架、大交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有序推进各片区道路骨架建设。根据城市规划,按照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加快完善各片区道路骨架。东部片区主道路、次道路基本形成,重点加快火车站片区“L”型道路、文南路等后期扫尾工作以及按市政道路标准完善人行道建设。城北片区是当前的建设重点,规划有主次道路共20条,雁北路北段和1248号道路作为首期项目先行一步迅速形成城北片区主骨架,逐步推进该片区建设。城西片区—川主片区今年启动土地一级整理,规划有条主次道路,其中西环线二期和AA大桥要作为首期重点项目推动该片区建设。项目要今年启动明年建成。旧城区道路破损严重,要加快佛光路东路、金顶北路、大佛路、万年西路等柔性路面的改造。安川片区今年已开始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明年要以道路建设为入手点,启动该片区土地整理。
(二)抓好水利、景观建设,扩展休闲空间。按照“治
4和文化遗产为依托的中国重要旅游城市与休闲度假胜地,区域高新产业基地,人居典范城市。围绕打造“适宜居住、适宜休养”的“双宜”城市和建设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定位,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山水条件和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宜居宜养”、“文化旅游”特色,完善修编AA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好雨知时节,正当春耕时。乐山市委领导高瞻远瞩,大手笔、大气魄,确定了建设“AA山—AA河—乐山AA慢城田园综合度假地”的战略规划。AA山市应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延伸基础设施建设触角,有效融入“AA山—AA河—乐山AA慢城田园综合度假地”建设大环境,根据“AA山—AA河—乐山AA慢城田园综合度假地”十大定位目标,修改完善细化城市建设各类专业规划。目前,AA山市已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详细规划控规覆盖率达到了85%。根据城市发展需要,正着手抓好未来50年的发展战略规划,加强各类专业规划编制,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做好包括城市道路框架、重点开发区域详细规划、完善城市重要小区和主干道风貌等内容的专项规划。
(二)强力招商,整活资源。关键是要更新观念,开拓思路,大胆探索有偿使用,合理分担,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和绿化、净化、美化城市环境的发展新路子。首先要把城建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重头戏。AA河的整治改造,引来了上海、福建、成都、乐山等各地房地产商来投资开发,加快了AA河两岸景观建设;文化广场、东部新区主干道建设,引来中信国安投资兴建AA象城,带动周边项目发展,形成1000亩的旅游风景区,推进了近4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发展。其次是要认真做好城市资源配置。实施土地一级整理,道路、水利、景观、管网等市政设施优先,有利于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合理开发利用城市资源。如,通过AA河整治,为AA山市重点建设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提供了用地保障,为城市建设提供了资金来源。
(三)强化安置,助推项目。以村民安置房规划建设为抓手,加强征地拆迁村民工作,保证各重大项目顺利启动开展。村民安置房是征地拆迁村民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抓好村民安置房规划建设不仅有利于推进项目征地拆迁,也有利于城市统筹规划发展。我市已规划有安置点22个,总建筑面积达110多万平方米,已建成的安置房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正在修建的有20万平方米,即将开工建设的有40万平方米。村民安置房规划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要配套规划。实行统拆、统建、统安办法集中安置村民,完善道路、绿化、亮化以及休闲广场、景点等,要充分考虑村民的安置与生存问题,将较好的地段或口岸作为村民安置点,并配套相应的门市、农贸市场等;二是要注重质量。不仅要重视安置房的质量安全,还要重视与之配套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功能完善问题,要把村民的安居工程建成城市建设的亮点,做成人民群众心中的民心工程。
(四)科学运作,强化管理。城市应该是一个以人为本、宜居生活的地方,需要与时俱进地对城市的各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适时做出修整,加强管理,保证符合市民在城市工作生活的需要。今后要加大在制度上加以完善,在规划上要严格控制,在建设上要严格管理,在市政设施上要严密保护。
课题组长:责任单位:成员单位:主研人员:
市规建局城建办
第四篇:南疆林果业发展情况
南疆林果业发展情况
摘要: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特色林果业是南疆三地州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南疆三地州、行署高度重视特色林果业发展,一直把发展特色林果业作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
一、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在继续抓好传统林果业生产销售的同时,突出抓好优势和特色林果业的生产,林果业占农民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特色林果业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本文主要阐述了南疆三地州特色林果业资源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南疆林果产业健康、快速、高效的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论文网 http:///1/view-3163687.htm
关键词:南疆三地州 特色林果业 资源现状 发展对策
南疆三地州地跨天山南麓, 坐落于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它指南疆的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总面积约 4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 28 %, 周边与多国接壤。南疆三地州总人口 610万人, 约占自治区总人口的 29.8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93.1 % ,占全区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45.9 %。维吾尔族是当地的主要民族,另有柯尔克孜、塔吉克族等 20余个少数民族。
南疆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新疆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区。由于其特殊的地形结构和地理位置,南疆三地州形成了严酷的荒漠环境,气候干旱,植被稀少,风沙频繁,生态十分脆弱。近年来,三地州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及国家、自治区诸多扶持政策支持大力发展林果业,林果业面积快速增加,生产供应能力逐年增强,走出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林果产品开发利用之路。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坚持把建设特色林果基地作为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力推动,实现了林果基地规模的快速扩张。2000年以后,林果业一直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林果业产业化经营的迅速起步和发展,极大地带动了果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优势特色林果产品产业带逐步形成,使新疆步入了由传统林果业向现代林果业跨越的新阶段,目前在新疆林果主产区的一些地方,林果业已经成为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新疆的特色林果业已经成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点、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热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亮点,成为新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使新疆林果业有了蓬勃的发展,林果加工产业是提升林果业产业化水平的中心环节,与林果种植业相比,林果加工产业建设具有更大的经济效益。
1、南疆三地州特色林果业的现状
南疆三地州林果业种植面积自2001年以来一直以50万亩/年的速度快速增长,2004年总面积达到200万亩。特别是2005年自治区确立“四大基地”建设,提出建设西北地区重要的特色林果产品基地以后,三地州林果面积增长势头更加凸显,到2009年底,“一村一品”格局逐渐形成,产业集聚初显成效。
喀什地处南疆,阳光充足,气候适宜,为瓜果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但是干旱缺水、资金短缺等困难制约着林果业特色产业化的发展。喀什地区因地制宜合理搭配生产要素,优化生产力布局,克服了种种困难,种植林果面积已达500多万亩,实现了农村人均两亩的目标,其中挂果面积293万亩,果品产量132万吨。形成了以核桃、杏、石榴、红枣、巴旦姆为主的南疆林果主产区。各县市打造出“一县一品,一乡一品”的区域化特色林果产业带,特色林果的区域性规模优势也越来越明显,核桃、杏子、红枣、巴旦姆等种植面积均超过了100万亩,基本形成了区域性生产基地。使喀什地区特色林果产业发展规模居全疆之首。
和田人多地少,风沙严重,确定地区经济定位:以林为主,林牧农结合,大力发展优质林
果,特别是核桃、杏、石榴等特色林果。立足地方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业,力争尽快将林果业发展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经济增长的突破口。林果业是和田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和田又是发展林果业最适宜的区域之一。和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发展果业生产,适合多种喜光作物和果树的生长。由于气候干燥,病虫害少,无农药污染、工业污染和生物污染,具有生产无公害产品的自然条件,而且和田有悠久的种植林果业的传统,果品品种多,品质佳,具有发展林果业及其产业开发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林果业累计种植面积达181万亩,实现了农村人均1亩林果的发展目标。现有各类果树17种,品种300多个。主要树种有核桃、杏、葡萄、石榴、无花果、桃、红枣、苹果、梨等。和田地区林果经济建设,一方面调整了农村经济结构,同时也改善了和田地区的生态环境,减轻了干旱、风沙、盐碱等自然灾害,保障了农牧业的稳产、高产,改善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品种优势,特别是气候优势,光照时间长,热量充足,造就了木纳格葡萄、无花果、巴仁杏等地方特色林果品种。截止目前,全州林果业定植面积达到40万亩,其中木纳格葡萄10万亩,巴仁杏28万亩,核桃、红枣、无花果、石榴等果树面积2万亩。现有鲜果种植面积38.71万亩,占总面积的96.6%,挂果面积23万亩,占总面积的57.5%;总产量达到20.3万吨(其中木纳格葡萄8万吨、巴仁杏11.3万吨,其他1万吨),贮藏保鲜3万吨,加工量4万吨,产品商品率达46%以上。
2、南疆三地州特色林果业资源地域分布情况
南疆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是新疆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区。由于其特殊的地形结构和地理位置,南疆三地州形成了严酷的荒漠环境,气候干旱,植被稀少,风沙频繁,生态十分脆弱。近年来,三地州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及国家、自治区诸多扶持政策支持大力发展林果业,林果业面积快速增加,生产供应能力逐年增强,走出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林果产品开发利用之路。
南疆三地州特色林果业资源的生产面积随着各个地域都不同,这里所说的特色林果业资源包括,苹果,红枣,石榴,杏子,葡萄,桃子等。表2-1南疆三地州特色林果产品产量情况来看,南疆三地州苹果产品的产量高于其他林果产品的产量。喀什地区林果产品的产量较高,其次和田地区特色林果产品产量高,再次克州特色林果产品的产量高。总体情况来看,喀什地区的特色林果业较发达。
资料来源:2011年新疆统计年鉴
从图2-1可以看出南疆三地州特色林果业种植面积情况,总体情况来看比其他区喀什地区特色林果业种植面积较大,苹果,香梨,桃子,石榴,杏子主要集中在喀什地区,葡萄,无核葡桃,红枣主要集中在和田地区,克州特色林果业种植面积基本上都没有普及。除此之外其他林果产品的种植面积较广。
图2-1南疆三地州2010年特色林果业种植面积情况
资料来源:2011年新疆统计年鉴
3、南疆三地州特色林果业存在的问题
3.1林果业科技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我区林果基地建设在科技管理方面还处在一个较为粗放、低端的阶段,反映出的问题主要为:一是良种基地建设滞后,优质苗圃、采穗圃少,市场化程度低,一些大宗苗木如红枣等外调量过大,品种混杂,质量难以保证。二是栽培管理比较粗放,在有害生物防治、修剪、施肥、浇水等标准和技术的执行和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到位,一些果园产量较低、质量较差,效益不高。三是各级林果科研和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力量薄弱,林果技术推广人员和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管理的农民缺乏,林果技能培训力度不够,从事林果生产的农民素质偏低。四是林果标准
化的栽培、产品的分级、包装,直接导致商品率低,体现不出应有的价值。五是林果机械化作业水平低,手段落后,难以满足林果业发展的需求。这些都直接制约着我区林果业的产业化发展。
3.2林果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整体上看,新疆果品品种结构不合理,表现为:大众品种如红枣、杏、葡萄、梨所占比例偏高, 而名优稀新产品不足,树种、品种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失衡,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失调,普遍存在着早熟品种短缺、中熟品种不足、晚熟品种过剩的现象,造成产期过于集中;鲜食与加工品种比例不协调,适于加工的品种严重短缺,不能满足加工企业对原料的要求;干(坚)果、鲜果比例失衡,干(坚)果比例偏小,不能满足人们的干果消费需求。在实际生产中,林果良种使用率不高,尤其是干果类果树农家品种所占比例高,品种配置不是根据栽培目的和栽培模式而定,加上技术部门把关不严,大量以次充好,嫁接的品种苗木被使用,导致品种混乱,品种单
一、雷同,果品总体质量较差,缺乏竞争优势。
3.3林果产品市场分散、市场营销能力弱
从营销组织方面看,一方面,由于果园多为个体经营,市场信息缺乏,多数果农销售方式极为被动。另一方面,政府对果品流通缺乏政策支持和行政干预,尤其是运力局限影响国内外果品营销渠道的通畅。目前南疆三地州林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基本上相互独立,果品销售除了果品公司、供销社等机构外,其他流通企业普遍规模小,销售分散,加之多数果农对市场变化不适应,缺乏供求信息的引导,难以预测产销趋势;果农各自为政,无序竞争,无法与国际大市场接轨。因此,导致市场信息不灵,渠道不畅,果农生产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市场风险较大等一系列问题。
3.4优质果品率低,知名品牌少
品牌是农产品走向市场的“绿卡”,是综合实力的标志。南疆三地州特色林果业目前还处于传统的以农户为单位的零散种植和经营的模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影响了品种质量的提升和新技术的推广。
4、南疆三地州特色林果业发展的对策
4.1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认真落实城乡规划,抓好城镇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供水供气管网扩建,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改善城镇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三地州棚户区改造进度,确保在三年内全部完成改造任务,提高城镇经营和管理水平,提升城镇品位。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小城镇道路,供排水,供热,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不断增长小城镇的吸引力。完善邮政,通讯,广播电视,远程教育网络等信息基础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特色林果业的发展营造更和谐的文化环境。
4.2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深入推进天然林,荒漠植被保护和平原绿化等生态工程建设,争取将三地州主要河流流域列入国家湿地保护区,加大人工增水力度,有效增加地表径流量。进一步加大重点防护林,退耕还林及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围栏封育,退牧换草等草原生态工程。严格环境准入制度,绝不能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使原生产总值能耗逐年下降。使三地州林果业在生态建设方面发挥作用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生产总值,惠及当地果农增收。
4.3要抓住时机,加快引进一批龙头企业
要把林果业产品加工业纳入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推动。强化政府服务意识,社会诚实意识,宽松的政策环境意识,加大对林果业加工营销生产的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千方百计为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扩大对内外开放,立足三地州丰富的土地资源,林果资源优势,广泛吸引国内外资本投资特色林果产品开发,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加工营销企业。乡镇企业要积极参与林果产品加工营销工业。加强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管理模式,营销策略和经营理念,提升三地州林果业产品加工,贮运,保鲜业和市场营销,建设一批有特色,有效益,有市场潜力的加工企业群体,延长产业链,形成林果产业集群优势
4.4在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实施林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
对现有产品实施品牌战略,统一标识,提高品牌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发展精品林果,提升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积极开展木纳格葡萄,制干杏原产地域保护认证,加大保护力度。从优势特色产品入手,加快木纳格葡萄,制干杏,红枣,巴旦杏,核桃,石榴,无花果等主要特色林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县市两级林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机构,加强林果生产,加工,分级,包装,营销全过程质量监控,严把质量关,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一律不准出境投入市场,努力打造名牌产品,凭借名牌优势,占领国内外市场。各级政府要优化环境,创造条件,支持培育品牌,扶持和鼓励各种媒体和现代手段,加大对林果产品的广告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4.5在实施特色林果产品品牌战略的基础上,制度技术标准,完善林果科技人员管理机制,加快精品园建设
林果业标准化生产是将要推行原产地保护的基础,也是果品生产与国际贸易接轨的前提条件。因此,加快申报果树品种审定的同时,近年要组织农民,技术监督部门的专家,着重对杏树,石榴,核桃,无花果四个树种,制定出符合三地州地区实际的生产技术标准,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从科技三项费用中划拨一定资金,改善其生活和工作条件,鼓励林果科技人员带着明确的任务到生产第一线,并同各级领导一起抓精品示范园建设,尽快实践林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生产中的科技含量,正确引导农民,全面普及标准化生产,提升果品品质,增加商品率。
与此同时,抓好低产劣质果园改造。充分挖掘潜力把低产劣质果园的改造,完善,提高作为基地建设的一个重点,纳入总体规划,加快推进。要运用新技术,新的生产方式。对传统林果园进行调整更新,采用优良品种,加快嫁接改造,推广配方施肥,节水灌,果实套袋和无公害生产为重点标准化栽培模式,提高单产和品质,彻底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粗放经营模式,提升果园的集约化经营水平。
4.6要加大林果业技术培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林果业生产者知识化、专业化、技能化是实现林果业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产业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掌握高技能的果农,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果品,也就不可能实现现代林果业。一是要完善培训体系,扩大培训覆盖面,让更多的干部和群众掌握基本的生产经营技术。二是丰富培训内容,挖掘培训的深度。三是加强高技术,高水平,高品位的林果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吸引高校林果业人才,另一方面依托农林高校和科研部门,对现有的林果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提高。四是,对林果业经营技术加以提炼,总结,对核心技术要进行组合配套,是林果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既有先进的生产核心技术,也有先进的市场经营理念,进而强化林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五是努力开拓技术市场,依靠技术市场的力量,大力推进三地州林果业技术不断提升和普及
本文摘自中国论文网,原文地址:http:///1/view-3163687.htm
第五篇:林果业发展情况汇报
喀拉布拉乡林果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李书记、尊敬的毛州长及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
我是新源县喀拉布拉乡党委书记马健,我代表喀拉布拉乡党委、政府及广大农牧民群众对各位代表到我乡观摩特色林果业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将我乡特色林果业发展情况给大家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喀拉布拉乡地处新源县最西端,距新源县城65公里,国道218线和省道316线贯穿全乡,交通十分便利。全乡辖1个国营农牧场(马场总支)和8个行政村,全乡耕地6.9万亩,草场50万亩,总人口2.23万人,是一个以农为主、农林牧并举的乡。2009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603元。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特色林果业总面积达到3.5万亩,挂果面积近6000亩,产量达3000吨。
二、林果业发展特点
近年来,喀拉布拉乡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业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林果业,使林果业初具规模并逐渐成为我乡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主要通过“三抓”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
(一)抓管理
1、抓老果园改造:2006年以前栽植的果园,由于重栽轻管而导致果品质量和产量低,我们及时进行整形修枝、疏花疏果,加大有机肥施肥量和加强病虫害防治的措施,提高了果实品质,实现了果树质量和产量的明显提高。老果园园的经济效益由不足1000元达到5000余元,从低产园变为示范园。
2、抓幼树管理:我们坚持将特色林果业建设做为一项民心工程,本着“能种下、能成活、见效益”的原则,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特色林果业成活率达到85%、保存率达到90%的良好
成效。近年来,全乡口粮田内栽植的特色林果面积达到2.5万亩,占全乡特色林果总面积的72%,涉及农户1216户。(其中2007年栽植1520亩,2008年栽植6481亩,2009年栽植6148亩,今年栽植10200亩。)这几年栽植的果树都属于幼树,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管理。
一是抓好苗木管理。对购买苗木从起苗、杀菌、分类包装、装运等几个环节严把苗木质量关。运回后,立即指派专人进行假植管理,确保苗木成活率。
二是抓好定植管理。在定植时,严格按技术要求进行定植,定植后,及时定杆,适时浇水,切实打牢果苗萌发时的基础。
三是抓好水肥管理。根据果苗在各个时期的需求量,督促农牧民严格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及时浇水,追肥。确保果苗长势阶段的养分和水分。
四是抓好病虫害防治管理。在病虫害易发生的各个时期,组织技术力量到果农家中,按照无公害要求,帮助配制药剂,指导打药。
五是抓好修枝管理。根据树的生长状况四季修剪,同时综合采用环割与强拉枝技术,及时进行抹芽、捋枝、摘心。
六是抓好花果管理。在果树开花挂果时,适时疏花疏果。
(二)抓示范
通过,选拔一些懂技术、有经验的栽植大户为示范种植户,同时邀请林果业专家、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不断提高示范栽植户的科技应用能力,建立了优质经济林科技示范基地,使基地的示范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目前,全乡建成经济林示范园8个,育苗基地1个,申报特色林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专业合作社和经济林示范园的传、帮、带和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农牧民种植经济林的积极性,使农户转变了观念,从不愿意种植经济林走上了主动种植经济林的道路,为做大做强经济林林果业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全乡优质特色林果面积达到80%。
现在大家所观摩的示范园是我乡开买阿吾孜村特色林果示范园。该示范园总面积1200亩,其中挂果面积800亩,涉及农户40户。主栽品种均为红富士,授粉品种为嘎拉和藤木一号,搭配比例为5:1,株行距为3×5米。该示范园的生产目标是4年挂果、6年丰产、亩产商品果2500公斤以上。该示范园将老果园改造和新植园的标准模式化管理融为一体,为全乡果农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供了一个实用性的样板示范园。其主要做法是:
一是重修剪。通过整形修剪,同时配合疏花疏果,提高了果实品质,单果重量提高到350克以上,并在今年完成苹果套袋贴字30万个,实现了果树产量和质量的明显提高。
二是施足有机肥。该园每亩施用有机肥量达到3吨,为果树生长提供了足够的养份。
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治。充分发挥乡林业站有害生物监测站的作用,结合秋季清园、春季喷施石硫合剂等保护剂的方法,做到病虫害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确保果品质量和效益,丰产示范园每亩收入达到6000元。
四是充分发挥龙口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对合作社成员种植的果园统一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并严格按照出口果品基地建设的具体要求,强化田间管理。龙口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林果面积6100亩。
特色林果业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我乡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经测算,今年我乡人均纯收入达到6618元,人均增收1015元,其中第一产业人均增收564元,林果业人均增收就达到191元。
(三)抓保障:
一是加强人力、物力保障。我们将乡村两级干部与经济林种植户结成帮扶对子,责任到人。积极协调县机关干部、技术员和驻乡学校、站所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帮助种植户栽植经济林,近三年,总投入6万余人次,出动机械1万余台次,确保了经济林的顺利栽植。
二是加强技术保障。紧紧围绕林业产业需求,建立州、县、乡三级技术员为主导力量的技术队伍。同时,乡财政每年出资10万元用于从山东、陕西等地聘请林业专家,常年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技术服务,随时解决果农在生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外出观摩学习、实地操作、学习实用技术资料等形式,使全乡经济林栽植户不同程度地掌握了病虫害防治、套袋、贴字、四季管理、修剪等科学的种植管理新技术。近年来,开展特色林果业培训班200余期,培训果农8000余人次。目前,当地林果技术员达到150余人。
三是加强政策保障。在县委、政府和业务部门的支持下,加大对特色林果业政策补贴,县财政每亩补贴250元,乡财政补贴50元。每年发放补贴资金在30万元以上;其次为种植户提供每亩500元的长期低息贷款,其中100元的贷款利息由乡里承担,截至目前,乡农村信用社累计为693户果农提供738万元贷款,我乡财政每年贴息近10万余元。
三、今后的目标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林果业产业结构,不断增强果品竞争力,扩大优势林果面积,争取到2012年,全乡林果业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各类果树品种搭配布局进一步合理,结构进一步优化,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3个5”目标,即:果品产量达到5万吨,果品贮藏保鲜率达到50%,林果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达到50%,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特色林果业产业体系。实现“林果强乡”的目标。
最后,祝尊敬的李书记、尊敬的毛州长及各位领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下面,请大家品尝我乡的产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