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儿科双查房制度
产、儿科医生双查房
儿科医师进产房、手术室制度
一、产、儿科住院医师每天上午查房一次。
二、主治医师对本病区病儿的诊治全面负责、组织产、儿科医生共同查房每周两次,重点病员随时共同查房。
三、上级医师查房时,做好准备并报告病历。遇到疑难问题,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及时邀请会诊。
四、高危妊娠,病理产科,儿科医师必须进产房、手术室参与和组织对新生儿接生和抢救工作。
第二篇:妇产科儿科查房制度
妇产科、儿科查房制度
1、住院医师每日查房两次,上午10:00进行早查房,下午15:00进行晚查房。
2、早查房由产科医生巡视所有新生儿,护士长安排产科护士书写交班记录,记录相关信息,如有异常,电话通知或写会诊单请儿科会诊。
3、晚查房由儿科医生巡视所有新生儿,产科医生或护士可陪同查房,重点巡视待诊断及新患儿。
4、儿科建立新生儿交班本,对新生儿健康档案进行管理,记录胎龄、分娩方式、母乳喂养等相关情况。
5、早产、胎膜早破、高危产妇等有情况的孕妇,提前通知儿科陪同分娩监测、新生儿急救等。
第三篇:儿科查房总结
儿科查房总结
2002年初,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颁发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深入临床了解药物应用情况,对药物临床应用提出改进意见;参与查房和会诊,参加危重患者的救治和病案讨论,并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进行治疗药物监测,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为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协助临床合理用药”的目的,我院成立了临床药学室,参与了妇科、产科、儿科及新生儿科等专科的查房工作。现将我院临床药师参与儿科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查房方法
每周一至周六上午参与儿科的交班,认真听医师交班内容,重点关注夜间及当天入院的危重患者;交班后,跟随主管医师查房,通过查房,积累补充专科医药知识,及时掌握各种临床指标和病情变化,培养临床思维,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的帮助。
药师除了参与临床查房外,还要进行专门的药学查房,对于特殊人群、危重患儿、治疗方案复杂、发生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应重点观察,并书写药历。药历书写内容应涵盖患者的一般资料、住院号、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用药史、临床诊断、本次住院用药记录、查体情况、相应的临床检验指标、辅助检查、药物治疗日志,药物治疗总结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二、参与临床实践的内容
1、查房内容
查房前了解该患儿的病情,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用药史、临床诊断、主要检查结果及入院后所用药物,并做相应记录。查房时关注患儿用药疗效,对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询问其改善情况,针对患儿目前状况,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医师查房时更关注患儿的既往史、临床疗效,药师可侧重于用药史、不良反应史,通过药品形状、颜色、包装、商品名等信息,提示、引导患儿尽可能地提供详尽的用药史、过敏史、不良反应史,以协助临床医师更详细地了解患儿情况。
2、参与用药方案的制定
对于存在的不合理用药,如重复用药、选药不合理、溶媒不合理、存在较大的肝肾毒性、药品用法用量错误等,向医师汇报并共同商讨、制定解决方案。
3、及时与科室主任沟通
由于科室主任工作量大,在科内时间相对较少,因而沟通时间相对较少。为了更好的让科室主任了解并支持临床药师的工作,不定期搜集最新的药物资讯供其参考,如药物不良反应通报、药物警戒、新药信息、最新药物指南等,并将科室内用药存在的共同问题及时向其反应,回答其关于特殊药品的供应问题。
4、加强与护士的沟通 查房过程中,观察输液速度、溶媒及药液有无浑浊、有无过敏反应等,如使用阿奇霉素的患儿,每次静滴时间不少于1小时,浓度不小于2mg/mL,且不易于其他药物混合滴注;热毒宁使用时注意避光,且不易于其他药物混合滴注;青霉素及头孢类药物虽然皮试阴性,但使用时也应多观察,谨防迟发型不良反应;腹泻患儿输液时液体最好不要太凉;平喘药氢化可的松,静滴时患儿会出现面色潮红、呼吸急促等醉酒状,应事先跟患者沟通好,以消除患儿家长的紧张情绪;对于存在心力衰竭的患儿,建议护士调慢滴速。
5、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
由于我院住院患儿年龄较小,小于5岁的患儿占90%,用药依从性较差,如果患儿家长不配合,治疗起来比较困难,而且我院住院患儿大多为支气管肺炎和脑炎,患儿住院期间往往需要静脉使用多种药物,用药之前应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和不安焦急的心情,同时还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的预防,根据不同疾病给予正确的用药、饮食及生活习惯指导,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定期复诊。药师运用所掌握的药学信息,尽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儿家长讲解用药知识,包括用药的注意事项等,如长期反复患有支气管肺炎的患儿可能存在过敏性支气管炎,可以服用抗过敏的药物,如孟鲁司特片,连服2个月,这样的患儿抵抗力较差,可服用施保利通片,增强机体免疫力,辅助抗生素治疗;儿童发热不能急着用退烧药,儿童的正常体温较成人高一些,一般不超过37.4℃,都不叫发烧,一般超过38.5℃,才建议使用退烧药,一般4-6小时用一次,24小时不超过4次,连续使用3天,体温仍不下降者,建议到医院就诊。
6、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医护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及目的存在理解认识错误,未充分重视不良反应的监测上报工作。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查房和治疗过程中,应积极宣传《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及时通报国家药物不良反应中心公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认真协助填写不良反应报表,使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时得到记录和上报,按季度在药讯上汇总本季度内国家不良反应中心公布不良反应信息及本院上报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7、查找资料,解答提问题
尽量即刻、准确解答医护人员或患儿家长的提问,对于不能立即回答的疑问,回科后及时查找国内外文献资料或咨询药学专业方面的专家,予以解答。
三、发展方向
1、传统的药学教育主要专注于药物的结构、药代学、药效学知识的传授,缺乏人体解剖、检验学、临床知识的教导,而临床科室是根据人体解剖学来划分的。因此,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实践工作前,要学习心内科主要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临床知识,疾病治疗指南、疾病治疗进展的新药新治疗方案与药物治疗结果评价;掌握常用专科药品的药效学、药动学、时辰药理、遗传药理知识、熟悉药物的适应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内容。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发现以药理学分类为依据进行临床实践更容易尽快参与到临床。例如,以降压药为切入点,首先掌握我院所有降压药的药效学、药动学知识,适应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然后到临床中观察心内科室所有应用降压药的病历,进行一一对照,既有针对性地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可很快进入临床治疗实践,发现潜在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
2、通过医学查房,发现临床医师的专科用药知识丰富,而且对专科用药物的实际临床疗效有第一手资料,但对专科以外的药物知识较匮乏。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儿科临床药师,不仅需具备丰富的药学知识,了解相关的医学、检验和特殊诊断知识,更要对最新疾病指南、药物治疗进展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好地参与临床合理用药。但由于临床药师的临床用药经验少,对相关疾病和检验、检查结果缺乏了解。因此,临床药师需努力学习和掌握相关医学及检验学知识、认真阅读病历、加强与临床医师交流、分析不同疾病状态下的用药情况,以增强药学知识的临床应用能力。
总之,临床药师通过积极参与临床查房、参与危重病个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切实融入到临床人员的治疗团队中,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治疗成本及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等方面,发挥了专科临床药师的作用。但是,临床药师也存在自身知识不足,应弥补临床医学、检验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在临床实践中充分体现团队协作精神,与医师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治疗方案。
第四篇:儿科护理查房
概述:
秋季腹泻指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季节性强,多于秋季流行,好发于6月至2岁儿童,有喂养不洁引起消化道感染或呼吸道感染所致,轮状病毒感染可破坏小肠绒毛,使小肠绒毛缩短,影响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的吸收而致电解质紊乱。简要病史:
患儿张梓霞,女,1 岁,体重8kg,因“腹泻,呕吐1天余,颈项强直5小时”余07-12-8-15:00由家人抱入院。家属代诉患儿1天余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解黄色水样便8-10次/日伴呕吐胃内容物多次,与当地卫生院治疗,予胃复安2片分4次口服,5小时前在补液过程中出现颈强直,表情呆滞,反应差,家人呼“120”接回我院急诊,拟诊“腹泻病”收入儿科。患儿平时有吸吮手指坏习惯。
体查:患儿神志清,表情呆滞,呼之不应,T38.8°C,P140次/分,R56次/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迟钝,颈强直,腹平软,肛周皮肤稍潮红。主要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WBC12.30*109/L,Hb102g/L HCO3-15mmol/L 主要护理诊断:
1)焦虑与甲氧氯普胺锥体外系反应有关。
2)知识的缺失与患儿家长卫生知识少及患儿不良习惯有关。3)腹泻与饮食不当和胃肠道感染有关。
4)皮肤完整性与受损与大便对肛周皮肤刺激与有关。5)舒适的改变与腹泻致腹部不适有关。护理计划:
1)安抚家属情绪减轻焦虑
2)24小时内使家长认识到饮食卫生的重要性及掌握合理喂养的方法。3)3—5天内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形态正常。
4)使家长掌握有效的皮肤护理能保持患儿皮肤完整 5)使病儿安静、舒适。护理措施: 1)向患儿家属解释甲氧氯普胺锥体外系反应的相关知识,告知以往同类个案经处理都能得到及时好转,以安抚病人家属情绪减轻焦虑。
2)知识缺乏的护理:向家长进行饮食卫生宣教,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或不洁食物,以及合理喂养方法等知识,指导家长正确护理患儿方法,纠正患儿吸吮手指的不良习惯
3)腹泻的护理:评估患儿大便次数、量、性质、颜色,正确及时留取大便标本送检,制定饮食护理计划,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具体可予白粥或米汤加盐。观察皮肤弹性、温度、精神状态,正确估计丢失量,遵医嘱补液,遵循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的补液原则8—10 ml/kg/h的速度输入,8小时内补足累计损失量,正确指导用药如蒙脱石散最好餐前服,而且与药隔开半小时。避免同时服用时蒙脱石散将其他药物包裹从而影响药效。
4)皮肤受损的护理:观察记录患儿皮肤受损程度,指导家长正确护理方法,每次排便后用40—50°C温水清洗臀部后蘸干涂油剂保护皮肤(鞣酸软膏效果更好),或用柔软透气性好的尿布,尽可能使肛周皮肤充分呼吸,指导家长勤换尿布,尿布清洗后消毒或在阳光下曝晒,操作时动作要熟练,避免不必要的损伤。输液时多加巡视,避免药液外渗刺激局部皮肤组织。5)评估病儿是否有腹部不适和其程度,指导病儿或家长减轻腹部不适的方法:如玩具、讲故事,分散注意力,给患儿喝热米汤,用松节油擦腹后用手掌心轻柔按摩脐部周围致皮肤发红。护理评价:
1)随着入院当晚甲氧氯普胺锥体外系反应的缓解,家长情绪得到安抚,焦虑随之减轻。2)家长对卫生知识认识深刻,能做到餐前便后洗手餐具开水烫过后再用,能做到饮食卫生和合理喂养,患儿吸吮手指是不良习惯未能及时纠正。3)入院后第三天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排便形态基本正常, 4)肛周皮肤入院后第四天基本正常,家属满意。5)予松节油擦腹按摩脐周后病人能安静入睡。出院指导: 嘱患儿家属出院后要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喂养,由一种到多种,由稀到稠,循序渐进增加辅食,避免到空气不流通的公告场所玩耍,防再次感染,气候变化时要注意保暖,特别注意腹部受凉,不给小儿吃生冷和不洁食物,衣服要遮过腹部;切忌随便给小儿服用抗菌药物,以免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而致腹泻迁延不愈,诱导患儿纠正吸吮手指等不良习惯。
第五篇:产儿科合作制度(共)
产儿科合作制度
依据上级文件精神,为提高围生保健水平,降低窒息、早产及其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婴儿死亡率及儿童死亡率,加强产儿科医生产前、产时及产后各时期的密切合作,特制定本制度。
1、高危孕妇定期会诊制度:对高危孕产妇,当宫内条件不适宜胎儿生存,并威胁到孕妇生命安全时,根据医院现有技术力量,产科与儿科医生共同协商,决定使胎儿及时娩出还是宫内转运。
2、产儿科每周交班会:为了使新生儿医生掌握孕妇,尤其是高危孕妇的情况,做好新生儿出生后的观察, 产儿科的医生与护士长每周定期召开一次交班会,对重点的孕产妇情况进行通报,使儿科医生掌握即将出生的高危胎儿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同时将高危新生儿的情况及时汇报给产科医生。
3、所有高危孕产妇分娩时均有儿科医生到场,24小时随叫随到,做好复苏和抢救准备,并做好及时转运准备。
4、儿科医生坚持每天到产科查房,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新生儿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发现危重儿及时会诊治疗,及时阻断了新生儿疾病的发展,必要时转院。
5、对新生儿分娩后重点观察4小时,尤其是 Apgar评分低、母有糖尿病、母亲产前曾有发热或有胎膜早破史等新生儿,避免母婴同室内新生儿急症的发生。儿科医生对母婴同室的婴儿进行每日的体检,定期巡视病房,定期培训母婴同室护理人员,并与产科医生及护理人员及时交流产妇及婴儿情况,共同管理
6、儿科要配合产科做好产妇及家属的工作。对有产科合并症的婴儿酌情配合产科医生做好宣教工作,如产钳后皮肤损伤、血肿、轻度HIE等,儿科医生协助产科做解释工作,尽量不给家属增加思想负担,甚至配合产科做好上门随访,儿科成为产科医生坚强后盾。
7、加强培训医护人员的窒息复苏、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早期诊断、新生儿护理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