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林业局人才工作信息简报(第1期)
XX林业局人才信息
简报
第 1期
XX林业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年3月20日
XX林业局扎实完成各项人才工作
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省、地人才工作有关精神,根据《关于印发<毕节地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毕组通[2011]2号)要求,地区林业局结合工作实际,扎实开展好各项人才工作。
一是认真学习传达中央、省、地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林业工作实际,拟定《XX林业局2011年度人才工作计划》并上报地区人才办。
二是根据地区《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分解情况,拟定《XX林业局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三是根据地区考核办要求,按时上报每月工作完成情况和下月工作计划。
(此页无正文)
报:地区人才领导小组办公室
送:局班子成员各1份;
XX人才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年3月20日印发
(存3份,共印25份)2
第二篇:人才工作信息简报第8 期
中共紫云自治县委人才工作
简报
(第8期)
中共紫云自治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0年7月22日
坝羊乡认真做好培育新农村建设实用
人才孵化基地工作
广泛吸纳,拓宽孵化基地来源渠道。从种养殖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乡村科技人员、致富带头人等各类业绩突出的农村从业人员,对经商有一定特长的外来人员,鼓励他们互帮互带、交流技术、共享信息、共同创业。按照花木、果蔬、养殖、造纸、鞭炮等10类,建立孵化基地台帐,实行动态跟踪,及时掌握孵化结对和创业进展情况。强化培训,提升孵化基地带富本领。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教育培训主阵地,采取集中听课、专题培训等方法,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利用花木、果蔬、养
殖、造纸、鞭炮等10类基地,通过“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手把手”进行培训。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送技术上门服务,与农民互动交流。
着力盘活,促进孵化基地发挥作用。在技术、项目、资金等方面对孵化基地给予倾斜和扶持,鼓励孵化基地规模发展、集约经营,将产业做强做大。通过基地锻炼、基地造才等形式,目前在大坡、下坝、新羊等村建立了5个孵化基地,培育农村实用人才200余人。并注重把实用人才中发展党员,注重把实用人才中培养党员,注重把农民党员培养成实用人才。
第三篇:人事人才信息简报(范文模版)
人事人才信息简报
(总第18期)
上海海洋大学人事处编2010年3月30日
导言:2010年起,我校新一轮综合改革已经启动,如何探寻一条适合目前我校发展特点的制度保障体系(即校本制度)是本轮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制度建设,观念先行,从人事人才的视角,节选了报刊近期刊登的我处撰写的评论文章,予以交流。相关内容将继续以主题形式刊出。 以综合改革为契机 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P1-P2) 经济学视角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探析(P3-P7)
以综合改革为契机 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
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而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很重要的方面是人事制度建设。这次综合改革就是一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更深入的人事制度改革,是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大学人事制度的基础,也是我校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现高水平特色大学发展目标的制度保障。
通过上一轮综合改革的探索,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岗位意识的逐步确立和强化、竞争机制的初步建立、人才评价与考核工作的多样化尝试等。综合改革实施以来,我校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先后获得了4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门国家精品课程,新增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科研经费成倍增长,年发表论文从400多篇增加到1000多篇,2005-2009年共获省级科研成果2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连续四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还成功申报获得东方学者5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4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上海市领军人才2名,王武教授获建国以来100名三农模范人物,李思发教授获第三届中华英才奖。
但是,目前阻碍我校改革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相关的配套政策还不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还有待完善,人才及成果的评价机制还有待于完善,以岗位为核心的人员管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本次综合改革,对于我校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合理配臵人力资源、优化队伍结构,充分调动我校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校总体办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改革将遵循的工作原则是:强化激励与竞争机制,形成竞争上岗的动态管理机制;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规范程序、择优聘任、严格考核、聘约管理;重心下移,学校制订最低要求,各学院细化与提高,学院制订考核与分配方案。
综合改革涉及每一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是关乎学校整体发展的全局性工作。在整个改革过程中,我们更要坚持着眼发展与立足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在总结2005年学校综合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事业发展需求及各支队伍的不同特色,整体设计,构建符合各支队伍特点的各类政策体系。建立以岗位为基础、以竞争为核心的新型用人制度,要做好聘用制度改革与办学目标、办学定位、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基层学术组织建设的结合,确保学校快速发展,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我们要统一思想,认真学习学校的相关政策规定,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深刻领会本次综合改革重要意义。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改革的各项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工作责任制。在本次改革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学校当前改革和长远发展的关系,要妥善处理好数量、结构和质量的关系,要妥善处理好教师队伍建设和其他几支队伍建设的关系,要妥善处理好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稳定程度的关系。
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最近强调: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各类院校都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让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高校,最重要的是,就是提供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只有我们一起努力,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建设目标才能尽快实现,才能为社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满意的高等教育。
(刊于<<上海海洋大学报>>作者:郑卫东)
经济学视角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探析
一、引言
人力资源是高校的第一资源。高校综合实力的差距,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人力资源的质和量的差别。高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建立在知识动态系统之中的开发。整合人力资源,就是要充分实现人力资源的价值和人的价值,尽量让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发挥其才能的机会与平台,从而提高其对教育事业的贡献率。本文主要针对高校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老师)进行分析。从高校自身的角度来看,由于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集聚了一流的科研人员和科研仪器设备,但如何发挥高校专业老师的作用,是每个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很多高校从内部管理体制着手进行改革,引进了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试图改变现有的低效率现象,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如何发挥高校专业老师的最大潜力,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臵,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剖析。
二、经济学视角下的高校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采取各种措施,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能;更好地促进工作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实现投入产出的最大化。从而推动整个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对于高校来说,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预测学校人力资源需求并做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是以人为本思想在高校中的具体运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是人事管理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与人事管理大体相似的职能。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人是最复杂的,他们不仅有物质需求,更有精神需求;他们不仅需要胜任工作,取得成就,而且要不断得到培训,不断自我完善与自我超越。而我们对人的管理方式都是建立在某种“人性”假设基础上的,对人的这些假设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哲学。以往人事部门的工作是被动的、例行的,如考勤、工资发放等,遇到问题平息了事,而人力资源管理从资源开发、教职工职业发展与学校发展角度,前瞻性地注意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进行挑战性的开拓。
Y理论认为,人天生不是好逸恶劳的,人能够自我控制,人愿意承担责任,大多数人具有想象力,人的潜能只得到部分发挥。管理应当以人为中心,采取宽容的、民主的方法。高校对教师的管理,是建立在Y理论基础之上的。尤其是高校老师不实行坐班制,这是Y理论的典型运用。
以前的人事部门(人事处)仅仅是学校众多职能部门中的一个,其功能仅仅是整个人员管理的一部分,其他部门承担了相应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思想贯穿于学校的各个层面,他在学校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人事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管理层,而教职员工自觉不自觉地被视为“劳动力”进行管理,这不仅伤害了他们的积极性,也很难融洽双方关系。在视员工为资源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对这种资源的开发就不仅限于管理层,以个人与学校的共同发展为目标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拓展到劳资关系的各个方面。人事管理中的绩效评价目的在于发现员工绩效的现状,并以此作为报酬、奖惩、提升的有力依据,因而员工有抵触心理,惧怕绩效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评价目的在于获得员工绩效现状的信息,找到与目前及未来要求的差距,绩效优秀的员工将得到物质奖励、提升等鼓励,而绩效较差的员工将得到培训机会,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所有员工将从中受益,绩效考评成为员工与学校之间主动交流的有力手段。
因此,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将工作重点放在以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实现与发展为目标的人力资源开发上面。以往,人事部门经常陷于劳资纠纷的陷阱之中,他们被迫通过服务、保障、职工参与等手段缓和劳资关系。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视人为可开发并能带来收益的资源,学校应主动建立互相信任、充分参与、合作的关系,是一种双赢游戏。
对高校来说,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是一次思想上的创新,它们的差别并非仅仅是形式的,而是有本质的区别。
三、经济学视角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的启示
人的本性在于趋利避害,如果能让别人感觉到有利可图,或者能远离危害和困境,那么几乎每个人都会去做。应用经济学的原则,需要我们对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作重新审视,不断调整我们的工作方法,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臵。
(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恰当的激励机制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之一。通俗地讲:当你极度口渴的时候十分需要喝水,你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最畅快的,但随着口渴程度降低,你对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也不断减少,当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时候即是边际,这时候再喝下去甚至会感到不适,再继续喝下去会越来越感到不适(负效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优化人力资源配臵。注重机
构、岗位设臵的合理和人力资源群体结构的优化,使人力资源群体更加精干和高效,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追求人才群体效用的最大化。
在大学人事管理中,我们常会设臵各种不同的奖项,如对评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青年教师,每年进行表彰奖励,但年年评,年年奖励,其激励效用是在不断地下降。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激励方式,按学校的发展,员工在不断时期的需求,提出的新的激励方式。
(二)木桶定律:花大力气培训低端的教师,减少机会成本
水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把不合适的人放到不胜任的岗位上,工作效率会很低,其机会成本将很高,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一所大学师资水平的如何,当然需要“大师”,但决定整体水平高低的却在于低端的教师的水平。目前在高校的师资管理中,许多高校采用“锦上添花”的政策,就是通过制订或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再对他们进行不断培养与培训,而往往忽视一些教学能力差、学术水平不高的师资。这样的“短板”在存在,严重制约了一个大学的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另一方面,培养有潜力的人才,另一方面,加强“短板”员工的发展。对教师如此,对学校的各学院的发展也是如此。目前,有些高校对拟晋升教授的人员中,将现有教授的平均业绩水平,作为对申报教授人员的考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高校人力资源利用上,例如在职称(专技职务)评定中,要破除某种论资排辈现象,提高对年轻人才的重视,减少机会成本,争取创造高校人力资源的最佳时间效益,而避免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对于一些不适合在本岗位的人,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使他们离开相关岗位,通过轮岗、转岗等方式,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
(三)鲶鱼效应:不断聘用“鲶鱼型”的教师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不是要放一条鲶鱼?怎样放条鲶鱼去把我们的员
工进行激活?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给员工有一个竞争的压力,然后希望学校把这些压力变成员工的动力,如果你不在学校好好干,就会落伍,就会被淘汰,这样才能使员工去思考,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沙丁鱼型员工的忧患意识太少,一味地想追求稳定,但现实的生存状况是不允许沙丁鱼有片刻的安宁。“沙丁鱼”如果不想窒息而亡,就应该也必须活跃起来,积极寻找新的出路。
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特别是人才录用的过程中,“武大郎开店”、“排长面试团长”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造成一个学科长期得不到提升。鲶鱼效应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要求我们不断聘用高水平的人员,不断改进竞争机制。
(四)示范效应:不断树立新的典型
示范效应就是某个人(或群体)的行为被作为榜样,其他人向他学习而产生的影响。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不断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师向他学习,创造竞争向上的氛围。对于高校来说,树立什么样的人做榜样,鼓励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既关系到学校的价值观与组织文化建设,又关系到员工的激励和管理。作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者,当我们试图用榜样来激励其他员工的时候,就要考虑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在学校中能否批量复制这种人,榜样是否令普通人敬而远之?二是,对其他人来说,树立榜样能否起到激励作用,榜样得到了什么回报?只有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才能明明白白、有针对性做事情。榜样所得到的荣誉和利益与榜样的付出是否成正比。如果榜样付出很大,但在经济上、物质上或者大多数人普遍追求的其他方面却与一般人差别不大,那么这样的员工只能成为“付出与奉献”的代名词,对其他员工也不会有激励作用。
(五)恰当使用马太效应:早日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Merton)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我们在进行马太效应时,要避免马太马太效应的负面效应。如果马太效应运用不当,对一个人才其实是个毁灭性的打击,最大的危害是使他的精力用于无聊的社交活动中,再也没有精力做自己的事情了。这个效应是管理者使用的方法不对导致的。出发点是激励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事实上员工根本就没时间去做贡献了,管理者达不到目的的同时,人才也受害了。但是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它是取消不了的。这就值得经理人警惕,在这方面少犯错误。给予荣誉地位,甚至权力金钱,本来都是些好事情,但是如果过了头,就会变成了一个坏事情,不能再为学校做不出更大的贡献。
虽然,我们在前文中提到了木桶定律,但对于正在发展中的高校,为了积累优势,人事工作者仍需要将“光环”聚集,对于已有基础的优秀人员进行“锦上添花”,如在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将有关人才计划的推荐,有关奖励的推荐,集中到一定人员范围内。而作为政府部门,对学校的支持,除了面上发展上,还要考虑学校的优势与特色。对有优势与特色的科学实学科进行重点投入与扶持。
(六)细化考核标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执行力
很多高校也实行考核,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考核。考核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考核的结果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后果。如果仅仅考核,考核的结果不在奖惩等人事政策上使用,这样的考核只能是假考核。只查不考,检查缺乏力度;只考不检,考失去行使依据。强有力的检查与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执行力的锐利武器。把高校的战略目标转化为详尽的、可测量的标准是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执行力的重要环节。将目标都挂在墙上是不会有什么作用的,通过绩效管理体系可以将这些高高在上的理念转化为具体做事的标准。绩效考核是在标准、岗位各方面都明确的基础上才可以执行的一项工作。而现在一些高校在绩效管理体系的其他方面都没有建立和完善的情况下,就希望通过绩效考核这一个单独的环节来实现绩效提升的目的,这显然是非常困难的。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改革中必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不断创新观念,不断实践,以现代大学制度建立为着眼点,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的竞争力。
(刊于〈〈继续教育研究〉〉作者:郑卫东 姜启军 李杲)
第四篇:人事人才信息简报2350961076
人事人才信息简报
(总第17期)
上海海洋大学人事处编 2010年3月10日
导言:自2005年起,我校进行的第一轮综合改革已告一段落,从人事人才工作的视角,对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进行凝练与思考,可以总结得失、明晰目标,为学校新一轮发展提供优质的制度与人才保障。本期调研论文选自《人才开发》杂志、《高等农业教育》杂志,对我校相关人事人才工作做法予以回顾与展望。 地方特色高校人事人才工作改革创新之路的探索(P1-P7) 高校人事人才工作的三种意识(P7-P11)
地方特色高校人事人才工作改革创新之路的探索
人事人才工作是高校学科建设的依托,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术水平的先决条件,体现了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地方特色高校在现阶段内涵建设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人事人才工作已经成为地方特色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基础上,根据环境变化,结合自身特色,通过 改革创新,不断提高人事人才工作的活力,为地方特色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与制度保障。
近年来,上海海洋大学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综合改革为突破,以队伍 建设为目标,锐意进取,积极创新,开创了富有特色的人事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学校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本文以上海海洋大学人事人才工作探索为例,对改革中的特色与亮点进行介绍,以期产生借鉴意义。
一、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学校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重点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特别是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高层次人才,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异、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高校师资队伍。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加强海外人才、高层次人才引进
为加强高人才队伍建设,学校制订了以海洋学者计划和海燕计划为核心的人才计划,海洋学者计划为引进海外优秀高层次人才实行“绿色通道”政策,重点引进本校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海燕计划旨在根据学校学科发展定位,在一线、二线学科中选拔青年学科骨干进行重点培养,并为国家级、省部级人才梯队培养后备队伍。
我校引进了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主要来自欧美、日本等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其中,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淡马锡研究室的吕利群教授和加拿大基辅大学张俊彬研究员2008年被聘为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2009年东方学者又有三位教授获“东方学者”。
我校还积极探索柔性引进形式,引进了一批美国麻省州立大学、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吾兹豪尔海洋研究所、美国缅因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海洋局等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所的资深学者教授来我校工作,2009年3月4日和7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先生受聘我校“双聘院士”,进一步增强了学科实力,提升了学校影响力。
2008年,针对学校更名上海海洋大学后学科建设的新需要,人事处积极详细了解国内外海洋学科人才情况,制订海洋学科人才引进方案,大力引进海洋学科人才,为海洋学科的全面提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人才队伍结构趋于合理
通过人才引进与培养,我校师资队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教师队伍数量显著增加,拥有高级职务和博士学位教师比例逐步增加,教师队伍年龄结构逐渐趋向合理。与2004年相比,截止到2009年底,我校专任教师数增长了25.9%,专任教师中博士率由2004年底的12.8%提高到46%,硕博率64.2%提高到83.5%,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66.7%。其中通过学校培养,涌现出一大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
(三)人才激励全面开展
近年来,我校在各类人才奖励计划中成果丰硕。2008年,我校李思发教授因其在水产养殖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荣获“世界水产养殖学会终身成就奖”、“全球水产养殖联盟终身成就奖”,这是中国大陆水产科技工作者获此两殊荣的第一人。2009年,李思发教授荣获第三届中华农业英才奖,成为全国十位获奖者之一。在2009年国内学科评估排名中,我校三大主干学科都最得了好成绩,一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二,一个学科排名第六,一个学科排名全国十六,为上海地方高校获得了荣誉。
除东方学者外,我校在“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教学名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曙光学者”、“上海科教党委系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浦江学者”等人才计划申报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学校千方百计为青年教师发展创造条件,在“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申报中获得了极高的比例的资助,连续四年每年定期选取一批青年教师赴澳大利亚著名大学集中进修学习。
每年教师节,人事处对一年来在教书、育人方面表现突出的教职工进行集中表彰,共设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优秀青年教师、优秀辅导员、优秀青年管理干部、就业先进个人等多个门类奖项,对他们的事迹表彰和宣传,在全校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全面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努力使教师成长为既会教书、又会育人的优秀教师。
二、以青年教师FD活动为导引,多举措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FD是Faculty Development的缩写, 全称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开发”,广义定义是指涉及学科、学院或者大学整体能力的提高。近年来,我校立足校情,借鉴国外经验,率先在国内实施青年教师FD制度,把师德建设放在核心要素,多举措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已形成品牌。2008年,该实践成果被评为“上海市师德建设十佳优秀项目”。
在推进FD制度中,主要措施有[1]:举办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开发研修班,目前已经举办了六期,共培训四百多位青年教师;倡导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高校师德建设,着力建设师德准入制度、师德评价制度和师德弘扬制度;加强以校为本和以院系为本的双重师德发展模式;完善师德建设评价、考核、奖励等配套制度建设。基于校情教育和教师职业角色特征的科学认知,创新思路,兼容并取,多管齐下,因校制宜,把保障教育质量作为的根本原则,不断拓展师德建设的内涵,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学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背景下的品质与竞争力。
我们通过FD活动集中培训队伍,还进行了新教师宣誓仪式、新教师拜师仪式。在FD活动中,我们还组织了青年教师教学艺术讲课比赛、师德演讲比赛,青年教师红色之旅等活动。除了学校集中活动外,青年教师还参加了基层教学组织的FD活动。
三、以内涵建设为核心,循序渐进推进综合改革
2005年以来,我校推进以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分配制度改革、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实践四年来,改革的正功能效应不断凸现,在改革中,我校始终坚持“按岗聘任、教改联动、量质统一、强化考核”的原则,实行分类、分层指导,科学测定考核目标,严格把握考核程序,逐步推进改革进程,实行人性化操作,渐进式。四年来,学校人事管理新体制逐步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日益健全,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逐渐搞活,学校的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目前高校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短期考核为主,绩效评价不科学,考核时间上以点带面,缺乏平时工作绩效考核;考核指标软硬夹生,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绩效考核结果不能真实反映被考核者的真实绩效。
我校在上海高校中较早建立并实施了网上绩效考核制度。这项制度的实施,坚持以系统思想和整体观念为指导,因校制宜,重点处理好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学术自治与行政控制的关系,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寻找平衡点,通过完善的评价考核制度,不仅实现了科学考核业绩的作用,还对广大教师形成有效激励[2]。我校教师考核评价模式的内容、方法和组织机制,对传统教师考核评价模式中的问题进行了修正与创新,对地方特色构建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模式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运行实践三年来,呈现出以下成效与特点:(1)考核激励作用显著,正功能效应明显。三年来各级岗位教师的任务完成情况总体良好,特别是科研任务完成情况逐年递增,如SCI论文发表数量显著增长。基于我校发展基础较薄弱的特点及所处特定的发展时期,学校层面推进考核的督促与激励作用显而易见。(2)考核系统设计合理,运行机制职责分明。从2006年启动网上考核系统调研以来,先后经过了十余次系统优化、考核权重调整,既尽量方便教师使用,也不断促进考核效度,为以后工作奠定了基础。(3)充分考虑职业特点,力争促进“共赢”。在实施中,明确了考核的价值在于把考核当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在学校制定指导性意见下,坚持对不同学院、不同类型教师分类指导原则,并鼓励学院逐步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调整考核权重,同时,合理设置“缓冲期”。
通过综合改革,我校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我校先后获4个国家特色专业,4门国家精品课程,新增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科研经费成倍增长,年发表论文从400多篇增加到1000多篇,2005-2009年共获省级科研成果2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连续四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王武教授获建国以来100名三农模范人物,李思发教授获第三届中华英才奖。
四、以人为本,加强为基层服务,营造和谐氛围
在人事处“创新、服务、效率”的工作方针指引下,全体人员在实践中,树立并实践了创新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加强为基层服务[3]。人事人才工作既受到上级部门的书面表扬,也在校内得到员工的认可。
人事处实行持牌上岗制度,每月例行召开处务例会,研讨工作,以人事人才年报、人事人才简报制度形式做好政务公开,建立人事处人员联系基础制度。为退休人员提供优质服务,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做好沟通与服务工作,每学期到学院及直属部门走访3次以上,主动服务。积极协助、配合其他处室其他工作,做好系统运转衔接。
2008年,学校经历了整体搬迁以及搬迁后各项工作的适应期,教师队伍中也陆续出现一些不稳定情绪,我处通过多种方式及时了解教师思想动态,认真研究对策,正面引导,积极宣传学校优雅的工作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通过自身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新老教师感到学校的亲切和家的温暖。
人事处倡导人事制度建设、操作更加规范化、人性化、法制化,重点把握好学校集中控制与基层自主管理的平衡。首先要求处内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成为学法规、懂法规、守法规的表率,并要求不同岗位重点学习相关法规,如师资岗位人员要重点研究招聘录用、专业技术聘任方面的规定,劳动工资岗位要重点研究劳动工资、分配制度方面的规定,综合人事岗位要重要研究考核奖惩方面的规定,退管岗位要重点研究退休政策等,具体地、实实在在地想广大教职工之所想,为广大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人事处还与学校的法律顾问建立了定期联系制度,重要政策、规定出台,聘用合同的条文,信访回复,人事争议,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应对等问题,事先都征求律师的意见。远郊办学带来很多困难,人才引进也作了细致入微的工作,学校倡导以事业吸引人,以感情打动人。校领导、人事处领导多次国内外地诚邀高层次人才,并开通“绿色通道”解决引进人才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每逢节日校长与人事处一起,慰问引进人员,如国庆节、端午节之际,学校确定一个主题,与引进人才畅谈工作与生活,分享中国传统文化。
2008年6月校长收到我校特聘教授、上海市东方学者陈勇博士的一封特别感谢信,要求校长表扬人事处工作一名人员周到耐心热情的工作,为他解决了许多困难。人事处积极主动与一线教师交朋友,谈知心话。五年来在每一位教师生日之际,送上电子 “生日贺卡”和生日蛋糕,带去学校的问候。
近年来,我校还倾注真情,关心退休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把关爱作为退管工作的切入点,把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作为退管工作的落脚点,把人道关爱、人情关切、人文关怀送到每个退休同志的心坎上,多办好事,争办实事,积极营造温馨和谐的大家庭。退管会组织发起的东方老年艺术团在上海高校中形成品牌效应。
五、凝练经验,积极探索人事人才工作理论创新
我校近年来人事人才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表彰。人事处负责人先后获得了上海市科教党委人才工作表扬奖励、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退休同志好领导”、全国及上海高校校报好新闻评论类一等奖、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党建研究课题成果一等奖等奖项。作为改革成果的凝练,人事处团队先后撰写了《地方特色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模式的问题、修正及创新》、《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FD实施模式研究――以上海海洋大学推进FD制度实践为例》、《高校人事人才工作三种意识的树立与实践》等实践特色鲜明的文章,分别在《人才开发》、《高等农业教育》、《组织人事报》等报刊杂志刊发,其中 “地方特色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模式的问题、修正及创新”获得上海市人才交流协会2008优秀论文一等奖,相关研究成果还在上海市科教党委“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人才工作改革创新”活动中受到表彰,成为全市获得表彰优秀成果的6所高校之一,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我校近年来人事人才工作不断开拓思路、稳步推进改革、积极合理创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给兄弟院校人事人才工作的实践提供了借鉴经验。作为一所有百年历史和行业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上海海洋大学人事人才工作将在现有良好基础下,将坚持走特色化内涵发展之路,围绕实现学校学科建设目标不懈努力,使人事人才工作呈现出一道新的亮丽的风景线,力争为地方特色高校人事人才工作改革创新的探索提供借鉴。
(作者:郑卫东 程彦楠 李杲 孙涛)
参考文献:
[1]李杲,程彦楠,郑卫东.基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FD实施模式研究——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08,(5):47-49.[2]程彦楠,郑卫东,李杲等.地方特色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修正与创新——基于上海海洋大学网上考核评价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8,(8):32.[3]郑卫东,李杲.高校人事人才工作的三种意识[J].人才开发,2009,(6):29-30.高校人事人才工作的三种意识
人事部门是学校的重要部门,人事制度是学校根本的、核心的制度。人事部门是人事制度制订和实施部门,人事部门的工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到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上海海洋大学人事部门全体工作人员在5年多来的工作实践中,树立并实践了创新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提出“向外(视野海外)、向下(聚焦博士)”的人才战略,率先创立教育教学能学开发研修班(faculty development program,简称FD活动),全面推行了“岗位聘任、按岗分配、岗位考核”为主的综合改革,建立了员工网上考核系统,在队伍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人事人才工作既受到上级部门的书面表扬,也在校内得到员工的认可,在学校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连续三年获一等奖。
结合学校人事工作改革创新的实践,人事人才工作的三种意识具体阐释如下:
一、树立创新意识,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创新是灵魂,创新是动力,人事人才工作的实践充分说明,只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不断创新,并取得实效,才能推进人事人才事业的发展。当前高校人事工作的范围内容、工作方式、运行机制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人事管理工作更显示出它的政策性、多面性、灵活性、重要性特点,对人事干部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海海洋大学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81%,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推出一系列旨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措施,连续举办了四届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班(FD培训班),使刚走上岗位的青年教师就受到一次较全面教育和训练;连续三年在假期中选派122名青年教师到国外强化培训英语;连续举办三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比赛、师德演讲比赛,通过典型的带动作用提升和强化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学科定位是争取在海洋、水产和食品三大主干学科领域实现赶超。针对不同学科基础,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水产和食品学科作为传统优势学科,已经具有一定的人才基础,因此人才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加引进”,关键是能够让已涌现出有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充分发挥作用,学校创造了多种机会,使他们中的一批人在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勇挑大梁,并成为国家和市科技进步大奖中的主持人;而海洋学科人才基础薄弱,因此从国外引进有实力的中青年专家是学科建设的重点。我校有三种引进模式:一是直接引进优秀人才,通过引进担任亚洲水产学会主席的杨毅教授,极大地拓展了学校的国际合作空间,已成功争取到了三个国际合作项目。从东京海洋大学引进的韩军教授,建立了新兴交叉学科——水下信息工程,其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二是阶段引进优秀人才,从美国马里兰大学柔性引进的宋佳坤教授后,由她领衔建立了水生生物神经发育学前沿学科,吸收和吸引了一批有潜力的年轻博士参加这个学科的建设中,经过半年的工作,她已决定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国内来;三是合作共建平台,从美国引进陈勇教授和李晓峰教授与我校教授进行点对点合作,建立了我校中美合作的海洋遥感信息中心科研平台,并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在引进中,学校政策调控的多样化、灵活化是一个重要的做法。学校坚持把事业发展作为吸引海外人才的重要基础,不搞统一标准,尽量满足他们发展需求,热情帮助解决生活问题,通过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使这些海外学子越来越感到来海大工作是他们事业发展正确的人生选择。
我校自2005年实施新一轮综合改革以来,我校始终坚持“按岗聘任、教改联动、量质统一、强化考核”的原则,实行分类、分层指导,科学测定考核目标,严格把握考核程序,逐步推进改革进程,实行人性化操作。三年来,学校人事管理新体制逐步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日益健全,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逐渐搞活,学校的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我们较早建立并实施了网上考核制度。这项制度的实施,坚持以系统思想和整体观念为指导,因校制宜,重点处理好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学术自治与行政控制的关系,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寻找平衡点,通过完善的评价考核制度,不仅使大家看到了各自的成绩,也发现了差距与努力方向。以科研考核实际得分为例,2007年我校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平均分数均比2006年有大幅增加。
二、树立法制意识,切实保障学校及员工的利益
高校人事工作者在制定政策、推行改革、开展工作的时候,要始终坚持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广大教职工谋利益,做广大教职工根本利益的忠实维护者;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在推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注意是否反映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各项改革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出台,应该以绝大多数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为前提,绝不能因照顾少数人的利益而损害多数人的利益。
当前,事业单位的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学校内部改革的推进,必须要求我校树立法制意识。
近年来,学校积极发挥教代会的作用,积极推进二级教代会制度。在学校新一轮综合改革方案、聘用合同实施办法、临港校区补贴方案上都经过教代会或二级教代会的表决。人事部门在各项制度的制订时,事先征求工会的意见。
人事部门要求处内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成为学法规、懂法规、守法规的表率,并要求不同岗位重点学习相关法规,如师资岗位人员要重点研究招聘录用、专业技术聘任方面的规定,劳动工资岗位要重点研究劳动工资、分配制度方面的规定,综合人事岗位要重要研究考核奖惩方面的规定,退管岗位要重点研究退休政策等。
人事部门还与学校的法律顾问建立了定期联系制度,重要政策、规定出台,聘用合同的条文,信访回复,人事争议,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应对等问题,事先都征求律师的意见。
三、树立服务意识,使人事部门成为每一个员工的“娘家人” 学校人事部门强调,人事工作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强化为教学、科研等一线教职工服务意识,树立廉洁自律、公平公正的意识,具体地、实实在在急广大教职工之所急,想广大教职工之所想,为广大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把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障好、调动和发挥好。
人事工作需要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团结,就没有战斗力。我们提出人事工作者要勤于沟通,善于沟通,既要加强工作上的沟通,又要加强感情上的沟通;既要加强上下沟通,又要加强左右沟通,特别是要把服务意识贯穿于沟通的全过程,使干部职工在这里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以人为本,服务人才,学校以事业吸引人,以感情打动人。如学校了解到杨毅教授有意回国发展,有的学校以准备了教授的聘书,提供了较高的待遇,校长、人事处长亲自多次赴外地诚邀杨毅教授。东京海洋大学的韩军研究员有意归国,但在日本的项目一时无法完成,学校同意他先办手续,继续从事海外研究工作。每有海外著名学者来校访问,校领导不管多忙,都要亲自接见。马里兰大学宋佳坤教授来校工作后,学校有办事程序采用特事特办的原则,积极支持。
2008年5月6日学校举办更名揭牌仪式,5月7日校长就带队去美国招聘海洋人才,目前已有1名助理教授正办理全职归国手续,多名博士准备到上海海洋大学工作,并与三名著名的海洋学科教授签订了聘请协议。
人事部门作为职能部门,人才引进也作了细致入微的工作,最近校长收到我校特聘教授陈勇的一封信,要求校长表扬人事处工作一名人员周到耐心热情的工作。人事处工作人员待人热情,倡导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人事处领导对应聘人员提出,人事处是他们的“娘家”,有事找人事处。人事处积极主动与一线教师交朋友,谈知心话。五年来在每一位教师生日之际,送上电子版的“生日贺卡”,送上人事处的问候。人事处与工会一起每两年一次组织正副教授体检休养活动。一名应聘的吉林大学的博士在给人事处领导的信中提到:“本来想到另一所高校的,因为那个学校待遇比水大稍好一些,结果我们都因为那个学校人事处的工作人员业务不熟悉,而且又怕麻烦,什么事情都要我们去跑,而选择了水大。水大人事处的工作人员,凡是我接触过的,都是个顶个的强,而且很勤奋,工作效率很高。我想这不光是他们个人素质好,更重要的是,处长领导有方,才使得整个人事处有如此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2008年5月原上海水产大学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2008年9月学校搬迁到临港校区,作为一所有百年历史和行业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上海海洋大学力争在上海高校学科布局中走出一条地方特色大学的内涵发展之路,学校要实现三大学科建设目标,必须在领军人才、团队建设和青年教师上培养有所突破,这对人事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并不断丰富人事工作“三种意识”的时代内涵,我们的人事人才工作必得呈现一道新的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郑卫东 李杲)
第五篇:工作信息简报
工作简报
一、各省重要工作
【浙江公司开通基层党建手机平台彩信版】
9月8日上午,由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推出的《浙江党建手机报》正式发布。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庄跃成、浙江公司总经理钟天华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浙江有限公司作为党建手机报的运营商,钟天华总经理与蔡奇部长、郭献文社长一起点击启动了“浙江党建手机媒体宣传平台”。由浙江公司承建的基层党建手机平台第一时间向全省6.7万名基层党员发出了第一份彩信版党建手机报。
基层党建手机平台彩信版的发布是浙江公司和省委组织部在行业应用信息化合作领域的又一重要时刻。一直以来浙江公司充分运用ICT信息化手段宣传并推进党建工作,联合省委组织部共同创新党建工作新形式、新手段,先后开发了基层党建手机平台及领导干部网络学院等行业应用,以信息化支持和深化了党建工作的开展。
【黑龙江公司打造集团客户经理服务与营销过程管理体系】
为提高在全业务营运及多运营商竞争环境下的市场竞争能力,黑龙江公司从5个方面着力打造集团客户经理服务与营销过程管理体系,以提高集团客户经理的能力素质及执行力。
(一)打造科学合理、高效闭环的集团客户经理管控模式;
(二)建立省-地市-区、县公司三个层级层层督导的集团客户经理督导管理体系,强化各级管理人员的内部执行力,加强对客户经理工作过程的监督与指导;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量化的过程绩效衡量指标和考核激励办法,对客户经理的工作计划、日志、走访、客户信息收集、驻点服务,以及竞争对手信息收集等工作过程进行量化考核;
(四)根据全业务运营的要求,制定完善的客户经理作业指导工具强化其执行力;
(五)研究通过IT系统实现对集团客户经理过程管理的支撑,实现目标管理、日常管理和考核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辽宁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百万计划”落实】
辽宁公司围绕“保客户、促发展”,多措并举,全面落实“百万计划”各项工作内容,同步推进中小企业市场拓展和信息化覆盖工作,截至10月14日,辽宁公司“百万计划”有效客户到达数48287家,完成预算目标112%,其中新增有效客户比例达到52%,提前完成总部确定的“百万计划”全年目标。
精选目标客户,拓展空白市场,以集团客户清单摸底为基础,以产业集群、中高档写字楼等中小企业聚集区为营销载体,开展扫街扫楼行动,通过走访、驻点、推介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集中开展客户公关.截至10月底,辽宁公司净增集团客户4.7万家,较去年底增幅45%;净增集团成员275万户,较去年底增幅50%。
加强政府合作,促进业务发展,与省中小企业厅签署了“实施方案级”的合作协议,共同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百千万发展计划”,树立百家全方位信息化示范样板单位、千家在单领域的信息化示范样板单位,以及万家初级信息化示范样板单位。截至10月底,全省及各市已举办10余场信息化推介会,吸引2000余家中小企业参加;“百千万目标”分别完成70%、75%和120%。
开展营销竞赛,推广重点业务,针对无线商话、企业建站、集团彩铃等重点业务开展了专项营销竞赛,将营销目标层层分解和落实到基层单位及责任人,纳入日常绩效考核范畴,激发基层单位及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营销效率提高。截至10月底,净增无线商话客户7447家、企业建站客户5386家、集团彩铃客户
2.7万家、集团V网客户4万家,分别较去年底增幅289%、100%、40%和134%。
实施组合营销,增强客户黏性,依托“动力100业务包”开展产品组合营销,实施交叉补贴的优惠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基础型业务的规模推广,客户在网黏性显著增强。截至10月底,净增“动力100业务包”客户1.75万家,较去年底增幅301%,77%的新增C类集团通过业务包实现了信息化解决方案覆盖。
细分目标市场,策略推广应用,针对仅有基础通信需求的集团客户,以“T+V”(即TD无线商话+集团V网)实现基础业务捆绑;针对有综合语音通信需求的集团客户,在“集团V网”和“无线商话”基础上,可以通过“移动总机”和“综合VPMN”业务实现固定和移动电话的应用对接;针对有互联网应用需求的集团客户,以“一级域名”为切入点,打包推广“企业建站”和“企业邮箱”业务;并通过“企业随e行”业务实现集团客户无线接入GPRS/WLAN网络;针对有B2B、B2C、B2B2C等营销服务需求的集团客户,重点推广“移动CRM”和“企信通”业务;针对有远程数据传输需求的集团客户,重点推广“M2M”和“集团E网”业务,扩大物联网应用规模;针对有信息化共性需求的行业客户,通过“动力100业务包”开展业务捆绑促销和交叉补贴;针对有综合解决方案需求的目标客户,重点推广专线承载的MAS、M2M等应用,并积极开发与企业内部系统对接的信息化深度应用。
完善自有渠道,拓宽营销手段,将营业厅等自有渠道作为集团业务宣传、营销和预受理的载体,在全省主要营业厅设立了“集团业务受理专区/专席”,打通前、后台对接流程,利用营业渠道开展集团业务的常态化宣传和推广工作。同时,加强集团客户经理业务培训,制作了“客户经理营销工具包”,进一步提升了客户经理的营销服务能力,为营销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撑。
【河北保定分公司五个抓手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近日,保定分公司和市工业信息化局共同举办“助力两化融合,推进信息化建设”系列活动,从五个方面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一是借力政府,整合资源。与政府主管部门建立密切联系,在政策、资金、示范工程等方面取得支持。二是集团客户市场与整体市场协同发展。依靠现有政策和资源,强化拓展中小集团客户。三是语音通信产品与信息化产品协同发展,提升全业务捆绑和服务能力。四是构建中小企业服务联盟。引入具有存量客户资源的联盟合作伙伴及全国甲级SA。五是以“动力100”系列产品为切入点,注重“借力”大市场、联盟伙伴与SA的作用,加强产品、渠道、服务、营销等各相关要素的协同,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信息化推进动态
(一)农村信息化
【安徽安庆分公司“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信息发布平台”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信息发布平台”是为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帮助广大农民通过手机实时了解、掌握、监控补贴资金发放情况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在市、县公司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个月的设计、建设、试点、优化和推广工作,已在5县、4区财政局成功开通应用。该信息发布平台可完整记录并实时将每一笔涉农资金发放数据通过短信通知到户,广大农户可通过短信、WAP等方式,随时随地查询财政补贴信息。
目前,安徽安庆分公司与市财政局密切合作,在全市农民中大力推广应用该系统,业务将覆盖全市140余万农户。
(二)企业信息化
【上海“世博出租调度平台”电话调度业务突破百万次】
近日,基于上海公司专用APN的M2M应用——世博出租调度平台迎来了自世博会开幕以来的第100万次电调业务。
该平台由车辆调度系统和车载终端组成,通过叫车电话统一调度本市出租车,是移动业务在出租调度行业的典型信息化应用。上海公司的专用APN专线较传统专线在安全性和保密性上更强,大大降低了世博专用线路发生被盗用、破坏、或连接中断的可能性,同时也是节能低碳的运营模式。
(三)校园信息化
【河南商丘分公司搭建综合信息化平台深度捆绑全市教育系统】
河南商丘分公司与市教育局开展信息化合作,建设市、县、乡三级的教育系统城域网,并在此基础上搭建语音、互联网、移动办公系统、门户网站群及教育资源网平台。该项目覆盖商丘教育系统11个教育局,169个乡镇中心校,235个城区学校,3526个乡镇学校,10.5万名教职工。
随着竞争形势的日益严峻,竞争对手不断加强对教育行业的渗透,并通过“家校通”、一卡通等进行挖潜。为更好的把控市场,稳定教育行业市场,河南商丘分公司将教育局移动OA和门户网站需求作为切入教育系统信息化的良好契机,为其量身定制信息化解决方案,并经过多方沟通协调,最终签署合作协议。该项目分两期工程实施:一期工程将建设统一办公平台,为市、县教委、各直属学校、乡镇中心校和乡镇学校等全市教育系统提供办公自动化应用,同时基于移动OA
平台利用移动SMS、WAP技术通过手机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公文处理、接收和查看会议通知、接收邮件和留言、远程工作上报、查看单位联系录等工作。二期工程将建设教育资源信息平台、校园管理与校讯通、班级网、飞信群打通,实现系统高效融合。
该项目的实施,有力提升教育系统集团单位稳定度,遏制了竞争对手班班通工程、远程教育等项目,成为继行政效能监察系统后,又一信息化亮点工程,为后续大型综合信息化项目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安徽合肥分公司成功中标市校园视频监控系统项目】
9月10日,合肥市政府采购中心正式给合肥移动下达合肥市校园视频监控系统项目中标通知书,标志着合肥移动成功中标合肥市校园视频监控项目(第二包)线路部分。
该系统建设规模涉及市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共553个,新建监控点786个,本项目中合肥移动采用GPON光纤互联接入,为市局、分局、派出所之间提供光纤互联,前端监控点至派出所提供光纤接入,打造公安视频专用网。后期合肥公安将通过分期扩容和社会资源监控点整合等方式,将校园监控逐渐扩增至平安城市规模,同时通过系统应用平台将视频信息提供给公安网、政务网、教育网以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共享使用。
本次校园视频监控项目进一步增强了合肥移动在政府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影响力,打破了竞争对手在政府信息化专线提供方面的垄断地位,推进合肥公司在用户光缆网方面的建设速度,为全业务竞争做好充足的资源储备工作,进一步锻炼了公司项目管理人员在大型政府投标项目中的投标能力,增进了项目管理经验,为全省视频项目建设提供成功样本。
【上海公司携手浦东新区教育局,助力校园信息化业务规模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属地校园信息化建设,形成校园信息化业务的规模化发展,上海公司浦东分公司积极与浦东新区教育局开展合作交流,定期开展“校长论坛”,搭建与各校园建立联系的平台,寻求相互合作的契机。在共建浦东校园信息化方面,双方达成以下共识:
1、定期交流,挖掘各类合作契机。通过定期召开“校
长论坛”等各类交流研讨会,加强新区教育局与浦东分公司合作,实现信息高度共享,充分挖掘各类业务需求。
2、资源共享,共同推进浦东校园信息化建设。在新区教育局牵头下,分公司与各知名高校结队,及时解答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共享信息化工作的建议,共同推动校园信息化建设进程。
3、提供多元的信息化产品,提升新区教育工作的效率。双方以设为责任为先,为新区各学校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信息化产品,力争成为全市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领头羊。
双方的携手合作标志着移动信息化业务正式规模化进驻属地校园市场,为今后浦东分公司与各校园开展更深层次、更多元化的合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其他信息化
【河北公司携手省民政厅推进全省社区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
近日,河北移动与河北省民政厅联合发文,本着“政府支持引导、社会化运营”和“企业搭台、政府唱戏、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原则,合作推进全省社区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
双方将按照“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便民利民、安全可控”的原则,合作搭建全省统一的社区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在全省范围内推进12349便民服务热线建设,实现社区服务联动机制,推进跨社区、跨地域提供便民服务。按照规划,年内将完成全省11个地市的社区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开通政府公共服务平台、12349便民服务热线和老年人紧急救助服务;2011年,要将社区信息化服务体系延伸到全部县(市)的城区和部分发达乡镇,并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逐步开展社区安防、特殊人群看护、儿童定位等服务,并推进社区电子阅览室、信息亭、信息服务自助终端、多功能金融服务终端等设施建设。
【浙江公司参展环保产业博览会,信息化应用受关注】
由浙江省环保厅主办的全省性环保产业博览会于9月17日至19日在世贸会展中心举办。浙江公司作为唯一的通信运营商参加本次展会。浙江公司在展会上展出了手机刷卡排污、辐射源在线监测、掌上环保执法、环保管理综合平台、噪声在线监测等一系列环保信息化最新成果。
浙江省政府陈加元副省长、环保厅徐震厅长视察了展会,陈加元副省长充分肯定了浙江公司为环保信息化做出的努力,指示要把环保最新技术和移动的物联网紧密结合起来,把最新的物联网成果应用到环保信息化中去。
借本次环保产业博览会的机会浙江公司还组织各地市政企负责人陪同各级环保局领导到现场参观体验,引导客户将移动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环保领域,这对各级政企部门争取环保信息化项目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安徽宿州分公司积极拓展中小型酒店行业市场信息化】
一是针对中小商务酒店点多面广、信息化需求旺盛的特点,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成立由行业经理和客户经理组成的行业专项拓展小组,深挖需求。二是巧妙利用三方业务和服务资源,将业务整合打包推广,已为14家酒店提供互联网专线接入和IMS电话业务,拓展5家酒店提供餐饮通、酒店通行业信息化应用,为2家酒店提供企业建站服务。三是联合商务局,定期进行酒店信息化产品推介,将体验渠道延伸到行业内部。四是根据酒店行业特点,利用互联网专线接入的方式为其提供上网服务,同时以WLAN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全市酒店WLAN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