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体会(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16:0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体会》。

第一篇: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体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崭新的、美好和谐的宏伟蓝图。一、九大目标指明和谐社会走向。《决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吹响了全党全民共建和谐社会的嘹亮号角。展望未来14年,只要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脚踏实地、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就一定能够实现物质富足、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目标,形成一个人与人、人与单位、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实现社会和谐首先要靠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许许多多的经验教训都告诉我们,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党要承担起治国理政的艰巨任务,就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综合国力有了很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应当看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受到了环境、资源等各种因素的制约,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产生了一些不和谐因素。所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社会和谐,不仅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为了坚持协调发展,《决定》提出了七条要求。把这些要求抓落实,也就实现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思想道德基础。《决定》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

建设和谐文化《决定》提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二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三是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要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及时发布准确信息。加强对互联网等的应用和管理。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为主攻方向,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四是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要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深入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四、构建和谐社会党的领导是关键。《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这实际上提出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加强党的领导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两个方面的问题,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决定》要求各级党委,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要“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这16个字概括了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担负的领导责任。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决定》提出“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这需要我们认真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最终要落实在基层。因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通过基层表现出来的。党员干部要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行者和模范,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对党的一次考验,无论是认识水平,还是领导水平,都需要进一步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需要不断深化认识,既防止“急性病”,又防止“慢性病”,把握好力度、进度和尺度,精心组织实施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项伟大的工程。

第二篇:学习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体会

泰州供电物资公司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党支部工会共同举办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建立公平、规范、清廉的电力物资交易场所、如何在电力物资工作中营造反腐倡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充分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稳定、共同富裕的必然性、用“三看三对比”来规范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关系到国家稳定社会和谐、怎样用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导推动物资工作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我们的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取得新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决定》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转载于大秘书网,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

在学习《决定》中更加深了解我们的党始终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基础上的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和提高,可以理解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工作为新一轮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新台阶、新的飞跃、新的转折点,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他将伟大、光荣、不懈奋斗的目标展现在我们面前,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就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取得新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进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就是坚持六项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其中的核心理念和贯穿始终的红线就是科学发展观。概括起来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根基和精髓;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深化改革和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以及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均是科学发展观实现的条件和保障“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充分认识学习贯彻中央全会《决定》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电力物资工作中,深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定位和性质的认识;明确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和路径,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坚持六项原则;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巩固思想道德基础;创新物资管理体制,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激发全职工的活力。

建立公平、规范、清廉的电力物资交易场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供电物资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首先我们在物资工作中全面贯彻《决定》精神,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才能推动供电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提高物资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水平,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工作人才队伍;还需在供电物资工作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党章和法纪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党员、重点岗位工作的监督,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在供电物资工作中建立公平、规范、清廉的电力物资交易市场,更好地为用户与供应商之间搭建一个信息共享、诚信可靠、公平竞争的交易场所,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商业贿赂,我公司为有效地防范商业贿赂和行业垄断行为,更好地建立起公平交易、规范交易、建立清廉交易的市场秩序,规范电力物资采供行为,开办的“电力产品展示厅”这一举措开创了电力用户工程所需设备器材“三公”(公开、公平、公正)交易的新模式、新载体、新机制,建立公平、规范、清廉的电力物资交易市场,为用户与供应商之间搭建起一个信息共享、诚信可靠、公平竞争、阳光操作的互动管道和交易平台,这一新的服务平台,在供需双方间架起桥梁,完善售后服务;通过构建诚信透明、规范有序、和谐清廉的电力物资交易市场,来为客户提供质量优质、价格合理、服务优良电力产品,实现了质优、价廉、安全的共同目标,为有效地防范治理商业贿赂和行业垄断行为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按照《决定》的要求电力物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123

第三篇: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几点体会

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几点体会

内容提要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现阶段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问题所作的理论阐述和重大部署,都是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历史根据和现实根据的。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这次全会制定了到2020年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奋斗目标和任务,我们应当抓紧抓好。但是,到2020年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在制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奋斗目标的各项任务之后,我们还要为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继续长期奋斗。

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一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应运而生了。无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史上,这都是值得大书一笔的重要事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到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思考,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来谋划,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来部署,适应了我国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要求,顺应了时代进步的潮流,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了十几亿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真领会和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对于切实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地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根本依据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现阶段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问题所作的理论阐述和重大部署,都是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历史根据和现实根据的。

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不是凭空提出来的,而是有科学根据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属于社会建设范畴,而社会建设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从来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人们熟知的关于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逐步消灭“三大差别”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建设理论方面提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社会建设的重要性。2000年春天,江泽民同志在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就提出了“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已经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重要论断。此后,他又多次强调,要认真研究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把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放到既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诉求上来,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明确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就告诉我们,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像重视研究经济建设理论那样,高度重视研究社会建设理论,自觉地把握我国“四个多样化”的社会现实,自觉地超越不合时宜的社会治理模式,自觉地把我们的社会建设推进到新的水平。

那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加强社会建设的目标又是什么呢?我们党在实践中愈益深切地认识到,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因此,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而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不是偶然提出来的,而是有历史根据的。社会和谐本来就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领导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制定了具有丰富内容的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共同纲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我们党又及时提出了“统筹兼顾、各得其所”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所有这些,都是要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包括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并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坚持这一系列重大战略方针的同时,又深刻总结了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偏差和失误的严重教训,通过拨乱反正,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进而提出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就在促进社会和谐的进程中逐步打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又有新的深化和拓展。十六大报告在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时,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动的新情况,提出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目标鲜明地提到全党全社会面前;在论述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时,提出要“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这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中还是第一次。在这以后,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向全党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中央政治局进行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专题集体学习,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专题研讨班。胡锦涛同志在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同时强调要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系列实际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的调查研究,全面把握各地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为制定政策、抓好和谐社会建设的布局和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也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相应的规划和安排。按照中央的要求,全国性的调查研究开展起来,一些省区市先后出台了一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形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舆论氛围,促进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就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在这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实践和认识的科学总结与经验结晶。

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不是基于某些临时应付的需要提出来的,而是有全面的现实根据的。应当看到,我国正进入21世纪上半叶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任务的提出,其现实根据可以说是两个方面的基本事实:

一个方面的基本事实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活力极大释放,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特别是贫困人口已经从2.5亿减少到2300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发展,政党、民族、宗教、阶层之间和海内外同胞之间更加团结,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对于这一方面的基本事实,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因为正是这一方面的基本事实,决定了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是有充分把握的,是完全能够逐步实现的。

另一个方面的基本事实是,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于这另一个方面的基本事实,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因为正是这一方面的基本事实,决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是紧迫的,是必须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的。

总之,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这两个方面的基本事实,就是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重大意义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我们党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和奋斗目标。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先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当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应当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应当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社会主义;应当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应当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应当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永不称霸的社会主义。这些年的实践又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应当是和谐的社会主义。

回顾我们党生动丰富的实践和认识过程,可以看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基础上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实在可以说是堪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相媲美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如果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科学地界定了我国现阶段社会的历史方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科学地界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那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作出了总体定位。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的基本方针,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了根本保证。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指建设成果要惠及十几亿人口这样的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之“全面”;而且包括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这五大文明协调发展之“全面”。也就是说,要努力做到十六大报告所要求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六个更加”。可以说,实现这“五大文明”、“六个更加”,才是真正的小康社会建设之“全面”,也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建设之“全面”。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确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以及各项政策和措施,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而这一点,就其实质而言,就是要求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以高度的自觉不断推进十几亿中国人的国民素质的改造,不断推进中国社会治理方式的改造,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关系的改造。这将是当代中国在21世纪所要经历的极伟大极深刻的改造和提高。

我们还需要清醒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面对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必然会触及多方面利益关系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整合与调整,因而也就必然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毫无疑问,通过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完善社会管理,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将不断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使我们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制度建设是根本性建设的战略思想,向着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各方面更加“定型化”的目标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全面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果断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不再搞所谓“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坚决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先后着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明确界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涵义。在此基础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从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方面连同人与自然关系在内的更宽广的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完善、更带整体性的鲜明概括,郑重提出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努力建设一个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总要求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进一步从全面把握社会关系、系统加强制度建设的层面,推进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从而大大有利于我们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进一步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

还要看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在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性规定,既是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也是实实在在的制度建设。所有这些,对于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各方面更加“定型化”的要求,显然具有重大意义。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进一步深化了党要提高抵御各种风险考验能力的战略思想,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科学的思路和机制。我们党清醒地意识到,伴随着国内诸方面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动,伴随着国际交往和经贸摩擦的日益增多,以及“西化”、“分化”问题的长期存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将会遇到来自国内的和国际的,可预料的和不可预料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各种风险的考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通过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稳健改革和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来妥善处理各方面社会矛盾,保持和发展社会和谐,可以使我们党在领导中国由不发达国家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历史性飞跃中,有必要的精神准备和明确的立场,有一系列应对和化解各种矛盾、问题和风险的战略思考及切实措施,同时能够更有力地防止和克服在社会大变动中发生的各种“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因此,这就不仅大大有利于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发展及对社会意识和行为的正确引导,而且大大有利于党和国家更紧密地团结和联系各方面群众,更广泛更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能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而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所蕴涵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必将随着我们认识和实践的发展而日益体现出来。

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需要长期奋斗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通篇强调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这就是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长期性问题。一方面,《决定》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决定》一再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决定》还要求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次全会制定了到2020年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奋斗目标和任务,我们应当抓紧抓好。但是,到2020年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在制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奋斗目标的各项任务之后,我们还要为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继续长期奋斗。

认识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期性,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真正懂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是分阶段、有层次的,而决不是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既要看到诸多有利条件,从而坚定信心,积极推进;又要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在今后几十年内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随意提脱离实际的口号和不负责任的承诺。要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

认识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期性,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和对待我们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应当看到,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而又不断面对新的矛盾的持续过程。问题不是在于有无矛盾和有多少矛盾,而是在于当今我国社会的矛盾情况以及我们党解决矛盾的方针、思路发生了变化,在于我们可以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一种不断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机制,包括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从而有利于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认识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期性,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先进性怎么体现?体现在领导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就是要做到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体现在执政活动中,就是要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而这一切,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只有坚持科学执政,自觉顺应规律,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之上。只有坚持民主执政,通过毫不动摇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通过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整个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建立在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之上。只有坚持依法执政,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才能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建立在切实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之上。

我们党历来具有重视学习和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今后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将学得诸多方面的新本领,包括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本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必将在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中获得成功。

第四篇: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心得体会

文章标题: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六中全会作出的这个《决定》,表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完成了确立社会主义和谐理论的伟大历史使命。这个《决定》,继承、丰富和发

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新贡献。

一、关于确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确立,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深化以至完善的过程。

(一)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时,提出“六个更加”,其中之一即“社会更加和谐”,这已孕育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最初萌芽。

(二)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强调必须加强四个方面的执政能力建设,其中之一是,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在我们党执政史上第一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

(三)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一是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它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是明确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格局已由“三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发展为“四位一体”,在原有“三个建设”的基础上,又增加一个“社会建设”。

(四)2006年年初以来,中央针对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推动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

——胡锦涛同志在建党85周年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以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维护社会稳定等为着力点,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以促进社会和谐的成效体现党的先进性;

——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中央从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等5个方面,深刻阐述了统一战线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优势、作用和任务;

——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中央强调要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要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五)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从而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成为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

二、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基础上确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如同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创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样,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新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曾作出过科学的设想。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未来的社会将是“消灭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的社会。他们在这光辉著作中还提出这样的设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他们勾画出的美好社会蓝图,为实现社会主义美好社会指明了正确途径。

建国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毛泽东同志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篇重要著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精辟论述,为实现中国的社会和谐指明了正确道路。江泽民同志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并鲜明指出必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些重要论述乃是创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发端。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至少在以下十二个方面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作出了新贡献。

(1)《决定》第一次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决定》第一次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和谐”列在“富强”、“民主”、“文明”之

后。

(3)《决定》第一次提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4)《决定》第一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5)《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6)《决定

》第一次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强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7)《决定》第一次提出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

(8)《决定》第一次提出要“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

(9)《决定》第一次提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10)《决定》第一次提出要“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

(11)《决定》第一次提出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12)《决定》第一次提出“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

《决定》中的上述观点,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国特色建设史上都具有创新意义,它表明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已达到一个新境界。

《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心得体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心得体会。

第五篇:供电物资公司学习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体会

学习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体会

泰州供电物资公司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党支部工会共同举办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建立公平、规范、清廉的电力物资交易场所、如何在电力物资工作中营造反腐倡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充分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稳定、共同富裕的必然性、用“三看三对比”来规范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关系到国家稳定社会和谐、怎样用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导推动物资工作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我们的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取得新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决定》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转载于大秘书网,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

在学习《决定》中更加深了解我们的党始终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基础上的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和提高,可以理解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工作为新一轮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新台阶、新的飞跃、新的转折点,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他将伟大、光荣、不懈奋斗的目标展现在我们面前,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就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取得新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进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就是坚持六项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其中的核心理念和贯穿始终的红线就是科学发展观。概括起来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根基和精髓;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深化改革和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以及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均是科学发展观实现的条件和保障“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充分认识学习贯彻中央全会《决定》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电力物资工作中,深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定位和性质的认识;明确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和路径,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坚持六项原则;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巩固思想道德基础;创新物资管理体制,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激发全职工的活力。

建立公平、规范、清廉的电力物资交易场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供电物资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首先我们在物资工作中全面贯彻《决定》精神,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才能推动供电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提高物资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水平,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工作人才队伍;还需在供电物资工作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党章和法纪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党员、重点岗位工作的监督,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在供电物资工作中建立公平、规范、清廉的电力物资交易市场,更好地为用户与供应商之间搭建一个信息共享、诚信可靠、公平竞争的交易场所,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商业贿赂,我公司为有效地防范商业贿赂和行业垄断行为,更好地建立起公平交易、规范交易、建立清廉交易的市场秩序,规范电力物资采供行为,开办的“电力产品展示厅”这一举措开创了电力用户工程所需设备器材“三公”(公开、公平、公正)交易的新模式、新载体、新机制,建立公平、规范、清廉的电力物资交易市场,为用户与供应商之间搭建起一个信息共享、诚信可靠、公平竞争、阳光操作的互动管道和交易平台,这一新的服务平台,在供需双方间架起桥梁,完善售后服务;通过构建诚信透明、规范有序、和谐清廉的电力物资交易市场,来为客户提供质量优质、价格合理、服务优良电力产品,实现了质优、价廉、安全的共同目标,为有效地防范治理商业贿赂和行业垄断行为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按照《决定》的要求电力物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找材料 到大秘书网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营造反腐倡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按照《决定》要求“加强党章和法纪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营造反腐倡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切实防范、治理商业贿赂和行业垄断,认真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我公司专门印发了“八荣八耻”学习卡给全体职工(包括社会化用工人员);签订《廉政互保协议书》、《廉洁从业承诺书》制定的《重要岗位人员廉洁从业档案》、《个人重大事项申报情况登记表》、《上交礼品礼金登记表》等工作,以此来进一步推进物资工作中的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力度,推进安全、优质服务,完善员工的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加强廉政建设,明确廉洁自律,营造反腐倡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强化对重点岗位人员的监督管理,推行反商业贿赂的承诺。以廉洁自律为核心,要求干事、干净;对重点岗位人员进行“廉洁从业报告”的登记工作,其主要内容是进行自查对礼品、礼金,拒收、退还等情况由各人自己填写,对报告单进行审核并存档。在长期和物资打交道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贪污腐败渎职者的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这是一场智慧、耐力和决心的考验,抓反腐败,以反腐败为本,以党内纪律检查的机制,痛击贪、腐、权、色、钱交易,内外官商勾结的新特点和新堡垒。我公司将继续开展确实有效的措施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工作责任,在物资工作中,采取的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明确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要求,营造反腐倡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时刻提醒党员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防止违反廉政建设规定事件的发生,确保“三个千万不能发生”,确保单位在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安全和稳定,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找准着力点,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开拓,推进工作机制创新,强化监督,抓好制度建设,深化廉洁自律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优质服务工作的规律和途径,提高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发展,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推进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以此强化物资员工廉洁自律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文化氛围,促进并确保企业和员工的政治平安,增强广大员工队伍的理想信念和道德素质,增强工作中的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

和谐稳定 共同富裕 找文章到/

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要决定,充分体现胡锦涛总书记有关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论述,包括“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等内容;胡锦涛曾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在学习中我们用一组数字来进行分折,中国贫富悬殊居世界前列:过去二十多年,中国从收入分配较为平均的国家,迅速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2005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达3.22:1,如果将城乡居民收入的计算方式、税赋负担、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实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远在3倍以上。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10%的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不到2%,而10%最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总额则占40%以上。另外,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也很大,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差距达十多倍。使大家充分认识和理解,从发展是硬道理转向更为科学的发展,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共同富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新台阶、新的飞跃、新的转折点,新的里程碑;在电力员工中开展“三看三对比”的大讨论,认真贯彻贯彻《决定》精神,走共同富裕道路,以和谐社会压倒一切,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三看三对比”规范收入分配 缩小收入差距

按照《决定》要求“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坚持以人为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针对性地做好电力员工的思想工作,组织开展的“三看三对比”大讨论活动,教育员工从国家宏观政策来看,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来看,从维护员工的根本利益来看,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是大势所趋,缩小收入差距是势在必行;引导员工把自己现有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横向比较、与公司历史上的收入水平纵向比较、与自己对企业的贡献应得全方位比较,以在对比中提高员工认识,规范收入分配涉及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大事;在随着社会发展的今天,产生了现实中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势态,这可能会对社会的稳定埋下隐患;而国家的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又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规范收入分配是分配改革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深化电力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才能激发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在规范员工收入分配的同时,要不断完善分配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员工个人收入与其职责、贡献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紧密联系、实行能增能减的收入分配机制,真正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电力职工队伍的稳定,才能促进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利益,这就是我们员工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走共同富裕道路。

运用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导推动物资工作

一是要加快发展,全面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与江苏省政府签署的江苏电网“十一五”发展会谈纪要,在物资工作中应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来保障后勤供应的连续性、可靠性,以适应国家特高压电网建设,夯实创建和谐供电企业的基础;二是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企业稳定工作,认真落实“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严格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扎实开展“爱心活动”、“平安工程”,坚决防止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电力物资生产安全稳定局面;三是要深化电力物资优质服务,坚持“四个服务”宗旨,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认真开展用户工程所需设备器材“三公”(公开、公平、公正)交易原则,正确处理好公司与社会、与企业和广大电力客户的关系,营造电力物资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四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员工思想动态分析,维护企业和队伍稳定,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五是要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四好”电力物资领导班子,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和构建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结合起来,为电力物资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六是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影响企业内外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使电力物资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好地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为实现江苏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目标作出新贡献;七是要周密安排,加强物资组织协调,扎扎实实抓好今年第四季度的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任务和计划指标,谋划思考明年物资工作思路。

我们的党经过长期努力,已经具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机遇;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万众一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果,全面贯彻《决定》精神,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基调,把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与规范电力物资市场秩序结合起来,切实规范电力工程建设、设备物资采购、产权交易、供电物资服务等领域和环节的行为;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物资市场体系;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和构建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结合起来,增强企业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健全反腐倡廉制度。更好地把供电物资系统建设成一个“和谐发展、廉洁高效”的坚强团队,为电力公司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提供坚实有力的保证。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下载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体会(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体会(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银行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体会

    银行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体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

    十六届六中全会体会(基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目标,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 一、注重干群和谐,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在构建和谐基层的实践中,我们紧紧抓住干......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集锦

    1.[理论文章]十六届六中全会论文下载[佚名][2006年10月16日][0]正确认识现实矛盾,积极促进社会和谐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 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三支一扶”志愿者朱俊2010年以来,在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履行一个部志愿者......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体会-基层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目标,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一、注重干群和谐,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在构建和谐基层的实践中,我们紧紧抓住干群......

    文化部门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体会(合集)

    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思想火矩,是社会进步的精神源泉。 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

    水利系统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体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

    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定稿)

    10月8日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那么,今天为什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