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中学组织开发课程资源建设校本课程规划及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3 16:4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山中学组织开发课程资源建设校本课程规划及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山中学组织开发课程资源建设校本课程规划及实施方案》。

第一篇:青山中学组织开发课程资源建设校本课程规划及实施方案

青山中学组织开发课程资源建设校本课程规划及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校本机制在课程上的重要表现,新课改顺应了国际上课程改革的趋势,为学校留有了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权利,校本课程便成了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和丰富,我校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和需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基于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兴趣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开发课程能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而开展了校本课程的建设及校本教材的开发,从一切为了所有学生的发展出发逐步建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充满活力的校本课程体系。

一、校本课程目标

“以人为本,走近校本,三点平衡(学科、学生、社会),科学适切,丰富

内涵,强化管理,有效拓展”,努力务实基础型校本课程,着力拓展型校本课程,发展探究型校本课程是我们开发新思路。“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习成长,把校本课程的开发权交给全校师生,一切为了所有学生的发展。”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总原则,从“发展自我”鲜明个性出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第一要素制定课程目标,宜小不宜大,要切合学生实际,“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符合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培养学生具备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新精神和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艺术修养,科学涵养,知识学养,自主发展,自强励志,面向未来,面向国际的新一代合格的初中学生”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我们把课程目标细化为四个方面。

1、对知识探求的态度

七年级:能在教师指导下单独或与同学合作,以专注的态度开展拓展探究活动。

八年级:能自主对学过的知识或身边的事物进行思考,初步形成拓展探究性学习的态度。

九年级:有较强较广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关注社会与他人,关注自身发展的态度,对知识有积极的探求态度。

2、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七年级:学会通过互联网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初步具有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能在小组中与他人交流自

己所获取的信息,能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并作书面的阐述。

八、九年级:具有较强的获取、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能通过书面或口头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有价值的信息,完成专题研究内容。

3、思维能力的提高

七年级:多角度地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着力于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八、九年级:进一步形成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和推理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思维品质,进行逆向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

4、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七年级:在拓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往及合作,增强自信心,形成虚心好学、积极向上、团结

合作的好品质。

八、九年级:形成坚毅、耐挫的品质;学会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以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择业、升学打好基础。

二、校本课程组织

1、教学大纲

编写校本课程教学大纲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环节,它可以确保不同教师有效连贯,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

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大纲采取多种形式,如:简单扼要的课程说明,详尽的课程说明,一学期的大纲,多学年的大纲等。

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内容范围、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实验要求、参考书籍等。

2、校本教材

编制校本教材是一项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成败的科研工作,不论是改编、自编,都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应本着科学性、可读性、趣味性,注重教材的连贯性,顺序化走向系列化、多元化、多层化、在类型上从单学科(纵向)向跨学科(横向),多学科(交叉)发展,同时不断完善校本教材结构,使之包含前言、目录、章节、概要、提示、小结、插图练习、思考题、参考书、单元复习、总复习在内在符合教科书结构的基本框架。便于学生的理解、把握、记忆和应用。

3、校本课程内容

我校校本课程内容标准:有效性、重要性、趣味性、可学性、现实性和实

用性

我校校本课程内容范围:事实、原理、概念、技能、态度、价值观等

我校校本课程内容原则:三特原则,即:切合学生特点,发挥教师特长,体现学校特色

4、校本课程的类型

(1)纵向——单学科纵深式校本课程

立足本学科体系,在较少或不打乱原有课程及教材顺序的基础上,就一些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

(2)横向——跨学科横广式校本课程

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为主线,打破学科界线,不受传统学科制约,把视野从学校发展到社会、从书本发展到生活,大大拓展学生活动空间。

(3)交叉——多学科深广式校本课程

将上述两类有机结合,有侧重点,拓展学生活动的立体空间

07~09年已开设了科学类、社会类、技能类、综合类、体艺类、专题类共328节校本课程(见附表2),呈现形式多为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和学科课程。

三、校本课程实施

1、实施原则

自主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学习、练习为主。

自愿原则——允许学生选择校本课程,选择教师,并能多次重新选择。

灵活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不一刀切,以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师特长而定。

开放原则——目标多元、内容广泛、方法可变、评价透明。

2、实施要求

(1)加强课程规划,系列化校本课程,在同一平面上形成不同高度

(2)强化过程管理,对不同类型课程可采用不同管理方法

(3)设计评价标准,针对课程、学生、教师进行评价

3、组织安排

双向选择——学生自主按兴趣、需要相近似或特长互补原则,自主选择课程,选择教师,教师作为指导者可以选择学生按照原班级或走班制开展教学活动,允许教师自主安排时间,探索新上课形式。

4、实施程序

(1)组织学习、动员师生、制定规划

(2)以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学生需求

(3)根据学生需求,教师特长,全面确立校本课程内容大致结构,编写校本教材

(4)发征询表,学生选择课程

(5)根据学生征询反馈,调整课程

(6)任课教师申报课程,教导处审核备案

(7)最后确立校本课程内容,任课要求,授课名单

(8)分阶段实施,反馈小结,记入记录册

(9)质量评价

(10)设置校本课程网络平台,实现“我的课程我做主”

5、教学方法

(1)以学习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讲座、讨论、视听等

(2)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教学系统设计、程序教学、操练等

(3)以培养品质为主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模拟等

(4)以参与社会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社会活动、小组调查、学习法律等

(5)以满足个人需求和兴趣为主的教学方法——独立研究、微型课程、头脑风暴等

依据办学条件,学生需求,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方法功能,自主选择。

四、校本课程评价

将教学评价与课程目标相结合,按不同课程分目标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除了其基本学力提高与否外,还基于其态度。良好心理品质和综合能力,鼓励冒尖,也允许暂时落后,决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将基础、拓展、探究型校本课程放在一起,综合评价。

2、主体性——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自评互评结果。

3、开放性——注重评价的透明度,尽量创新机会,供学生展现自己的成果。

4、激励性——鼓励冒尖,奖励进步,允许落后,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注重每个学生自我发展的纵向评价,不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特别重视发展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

(1)课程本身评价

内容: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符合本校、本年级、本班学生的需求,学生是否参与评价,是否选择了最恰当的课程组织形式与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模式,应注重及时纠偏,并把评价结论作为下一轮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评价应贯穿于开发过程的始终等。

(2)学生评价

内容:是否达到校本课程预期目标,是否有了变化,与预期目标还有多大差

距,不同层次学生评价标准是否不同,是否体现学生个性,是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否参与了评价(自评、互评),是否注重诊断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评价标准是否预先让学生知道,是否注重质的评价,是否注重对学习态度,学时总量、参与状况的评价,是否进行成果展示等。

(3)教师评价

内容:选择学生的人数开设课程的数量,授课实际效果,是否令学生感兴趣,是否制定了足以达到课程目标,便于学生参与的多样教学方法,是否以学法为主,教学方法是否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是否把自我评价与学生的评价相结合,教学是否体现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否能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否接受学生家长的评价等。

校本课程评价主体是多元化的,可由学生、家长、社区、学校多方组成。

五、校本课程的保障

1、完善组织机制,明确管理职责

为了充分保证校本课程的落实与推进,学校建立了有效的课程组织机构,明确人员职责,权限和运行规则,有序推进课程建设。

校本课程组织机制:

组长:林毅

副组长:文培星曾迪如段斌

成员:叶瑞明李蔷薇邓丽萍魏志刚娄志凡

2、整合校本课程资源,彰显办学特色

把学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发展方向,引进校本课程建设中去,把校内外课程资源投入校本课程建设中去,把艺教特色融入校本课程建设中去。

3、开展校本研训,提高教师课程能力

开展“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学习”,通过分层学习,理念引领,使教师明确校本课程开发职责。通过科研引领,课题研究,提升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通过聚焦课堂实践研讨,促使校本课程的实施,使教

师发展与校本课程紧密联系,共同成长。

4、保证校本课程建设所用的场地、器材、经费、时间。

5、及时交流、表彰先进,总结经验,建立档案。

青山中学2009.2

第二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及实施方案

城关乡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开发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焦点。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培养多种人才,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部分:校本课程开发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国家课程范畴内的知识学习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快捷采集信息、利用信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当今时代学生必须掌握的新的能力。

2.为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广大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迫切需要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和综合发展,以适应学生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要求。

3.当今社会需要国际化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科技人才,学校必须构建学生综合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

4.我校网络资源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先进的办学理念,且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锐意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5.社会要求学校不但能设置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而且能为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开设个性化课程。

二、奋斗目标:

1、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努力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形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初步形成富有成效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加强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

2、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尤其要注重:(1)引导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激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2)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强烈批判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难问疑;(3)引导学生发展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直觉判断力、活跃的思维发散力;(4)引导学生发展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增强耐挫力,提高心理调节能力;(5)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成功与合作,培养尊重他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6)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努力使全体教师全面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形成一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高水平的实施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2)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灌输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4)促进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培养探究意识,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三、组织管理: 学校设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开发小组,校长宏观调控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指导。教学视导服务中心全面负责校本课程的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各教研组拟订《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1、领导小组 组 长:苏国喜

副组长:李太茂 杨保柱

成 员:张 霞 周海营 张志森 黄干强 张登峰 李 珂 朱东升 吴 娱 张 丽 吉雅丽 许聪慧 王爱萍

职责:领导小组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制订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决策组织、协调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

2、组织协调小组

由教务处、教科室所有成员组成。

职责:计划、执行、检查、评估全校各门课程及各教研组的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各教研组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部署执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终审校本教材和计划,检查与监督其执行情况。

3、执行实施小组

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本组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对教师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程管理提供依据;联系教师之间的合作,全力促进课程的形成。培训教师队伍,决定校本课程的设置和课务安排,组织校本教研,编著和初审校本教材。

班主任、任课老师职责:负责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和管理。

四、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和开发的类型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依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教育哲学与资源条件,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内容相应地表现出开放性和拓展性。根据课程的发展功能将其分为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三类。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是指授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的课程。它和国家课程的范围大体一致。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基础性课程由学科知识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构成。其中学科知识课程开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内容的更新,采取的方式常是改编、新编或拓编。其次是对课程结构的革新,它包括:学科知识分层建构,学科知识横向整合。学习策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它使学科知识具有知识的可再生长性和技能的可再发展性,从而完整地体现出基础性课程的特点。

学习策略课程分为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包括选择性注意策略、记忆学习策略、组织学习策略、精加工学习策略、元认知学习策略等。这种策略适合任何课程和形式的学习,不与特定知识领域相联系。学科学习策略指与特定学科紧密结合,适应专门知识学习的策略。如应用题解题策略、朗读策略、英语学习策略、化学实验策略等。学科学习策略直接与学科联系,并具有“生成性”特点,因此应成为学校基础性课程中开发的重要内容。

2、丰富性课程

丰富性课程是指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它包括健身、博知、怡情、励志、广行五类。健身课程主要是教给学生强身健体的方式,如乒乓、排球、篮球、足球等,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保健观念。这类课程的开发一方面要重视活动方式多样化,另一方面提倡活动参与大众化。博知课程主要是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如诗词鉴赏、名作欣赏、网页信息浏览等。博知课程核心目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广泛知识的方法。如查阅图书、信息卡集成、图书馆阅读、电视或新闻品评等。怡情课程是指愉悦性情,丰富情感体验的课程。如艺术怡情可通过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舞蹈表演等课程来实现。该类课程可教给学生有意义的怡养性情的方式,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励志课程是激发学生生活热情,增强学生意志力的课程。如成功人士案例分析、挫折调适、坚持训练等磨砺性教育课程。当前,很多学校仍偏重智力,忽视意志力培养,致使多数学生心理脆弱、意志力差、社会适应困难。因此,开发励志课程已迫在眉睫。“广行”课程就是指广泛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即它以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如科技创新、新闻采访、英语会话、实验操作等课程。丰富性课程可单独开设,亦可交叉进行,这要依据不同情况而定。

3、发展性课程

指拓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它在基础性课程上提高了要求,增加了难度,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相对于丰富性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它更重视学科的前沿性、学术性和学习的探究性。这类课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加深学科知识的深度,重视学科的学术性、前沿性,旨在拓宽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课程,如学科知识竞赛辅导等课程。二是指着重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创造能力类的课程,如科技发明、学术小论文、创造技能培养、思维训练等,这类课程以探究性学习和开放式学习为主。此类课程在基础教育中虽不占很大比例,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1、调查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不仅要分析校内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

2、申报

通过教研组会议,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标题及内容。并就即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所开发的课程是否符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与需要。

3、审核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对教研组提交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根据科学性、可行性等标准进行审定。

4、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方式与途径: 1培训--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2实践--开设示范课、开展专题研讨。○3学习--老师们通过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经过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内容: 1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理论指导。○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辅导。教材编写力求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完美统一,并且做到色彩鲜明、图文并茂。

5、实施

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审定通过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处列入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列入学校课程表付诸实施。

6、督查

教导处和科研处负责校本课实施检查,包括教案、授课、课后反思、建议意见等,汇总后作为下一轮校本课开设的经验材料和决策依据。

第二部分:校本课程实施

一、实施流程(1)选课

教务处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即专题)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为便于统筹安排,每位学生可选报两个专题,分为第一和第二志愿。

教务处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为提高教学效益,一般情况下,凡选择人数不足20人的课程暂不开设。

(2)排课

教务处制订各年级校本课程开设计划,并将校本课程的开设排入总课表,开学前下发到每个班级。

每个年级的校本课程每周两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

(3)上课

教师或教师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组,加强考勤和考核。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4)考核

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导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期综合测评和学生个人成长档案。

二、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对学生的选课要科学引导 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讲清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及学校安排中的实际困难,克服学生选课中的兴趣主义倾向,做到“指导不包办,放手不放任”,避免学生选课中“想选就上,不想选就不上”的现象。

(2)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

要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认真组织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管理,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联系,及时反思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

(3)学生要认真上课

学生要按时出勤,遵守学习常规,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及考核要求。学生校本课程的学分应纳入对学生的各项综合评价和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

(4)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调研和监控

学校成立调研小组,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调研和监控。通过听课、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该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及时反馈,并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设提供决策依据。

三、校本课程评价

1、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方案的评价。

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程纲要、教学计划、教材、教案。课程方案评价分为:(1)课程开发目的意义

*与国家、地方课程的密切联系

*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有现实意义 *课程宗旨较好体现现代价值观念

*对学生技能和创新意识培养有切实帮助(2)课程目标的确立 *目标明确、清晰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具体

*能考虑学力分层的因素,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3)课程内容

*体系完整,层次分明,教材框架清晰 *编排科学、启发性强,突出能力 *新科技、新观点、新方法含量高(4)课程评价

*评价可操作性强、方法科学、具有激励性和制约作用

2、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分为:(1)指导思想

*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注重德育渗透和情感熏陶(2)目标内容

*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

*内容开放,容量恰当,层次分明,针对性强(3)指导过程

*结构合理,多法结合,灵活运用,讲授时间不超过1/2课时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善于设疑激趣 *富有节奏,善于激起教学高潮

*面向全体,反馈及时,矫正迅速,时空合理*注重学法指导,情知交融,启迪思维*设计训练针对性强,方法灵活、生动

(4)教师素质

*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应变力强 *合理使用教具、电教媒体 *板书科学、新颖、美观(5)全体性

*学生全体参与,积极性高,训练面广 *全体学生都有收获(6)全面性

*掌握学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训练效果好,思维灵活,掌握知识牢固

(7)主动性

*气氛活跃,主动投入

*自主学习,读、思、疑、议、练、创贯穿全过程(8)创新性

*善于思考,勇于质疑,见解有新意 *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方法解决新问题

3、对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评价。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学时成绩(C),即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出勤率低于60%无成绩;超过90%,可计满分;占学业总成绩的20%。

(2)课业成绩(P),即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的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占学业总成绩的40%。

(3)结业成绩(K),即课程结业成绩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C+P+K

第三篇:小河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小河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为依据,以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强化为目标,以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前提,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及资源优势,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我校教师综合素质,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

二、总体目标

1、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中,前八个字是基础,这个“点”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3、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达成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建个性化的学校;学生--育有智慧的实践者;教师--塑反思型的教育者;班子--做有思想的领导者”。并提出学校的校训:“实践--创新--实践”。这个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校训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脉相承的,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4、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5、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群体。

三、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一)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马玉平

副组长:董小方恽国平何勤

组员:李青尹纪才何伟常铀孙黎峰

(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成员:全体校本课程教师

四、课程结构与门类

1、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生命教育、安全知识、健康知识教育校本课程;

2、开设学科类课程拓展性校本课程(包括文学欣赏,趣味数学,英语畅言练习)

3、设置艺术特长活动。

五、校本课程编制的目标、原则及注意点

1、目标:

(1)主体性。校本课程必须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因而必须体现其主体性。其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并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2)基础性。校本课程要为每个学生打好基础服务,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

(3)发展性。校本课程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4)全面性。学校要以全面的、互补的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5)实用性。它强调课程和学校教育的有用性和功利性,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在这方面的不足。

2、原则:

(1)互补性原则。校本课程的设计必须体现它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用,使二者能相互协调的发挥整体的育人功能。

(2)针对性原则。设计校本课程要从学校的具体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从学校教师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

(3)多样性原则。校本课程开设的多样性程度越高,学生选择的余地就越大,学校培养多样化人才并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4)可行性原则。它要求校本课程既得到教师人力资源支持和保证,也应得到必要的教学设施、教学设备等条件的保证与支持的。

3、注意点

(1)处理好几种关系: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与研究性课程的关系;理科课程与文科课程的关系;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关系;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关系。

(2)做好几个方面的分析:共性目标可实现程度分析;个性化目标重要程度分析;有关目标实现途径分析;学校资源对被择校本课程支持的可能性分析。

六、工作措施和方法

学校坚持“理念突破、科研开路、体制创新”的工作思路,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确立鲜明的品牌意识,计划在相关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科建设、活动开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创、推进中华经典文化工作。

(一)深入开发、建设课程体系

学校结合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设置,从三个方面推进实施学校本为课程开发实施。一是开展安全知识、健康知识教育校本课程;二是开设学科类课程拓展性校本课程(包括经典诗文诵读,数学题典训练,英语畅言练习;三是设置艺术特长活动。

(二)结合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结合学校特色,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形成品牌。利用早读、班团队会、社团活动、兴趣小组、课外实践活动等现有载体形式,围绕常识了解、经典鉴赏、题典技能培养、展示开展生动、多样的主题活动、竞赛活动、展示活动等。

2.注重营造富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育人氛围,以音频、视频、书画等生动形式及学校广播站、校园网、墙报、校刊(报)等载体展示中华经典及诵读、书写、讲解实践。

3.倡导并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宣传普及工作,促进校园文化向社会辐射。

(三)培育师资队伍

在校本培训中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专题,进行讲座辅导和自学研讨,深入领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1、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内容: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发展

3、教师专业知识培训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养青年。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四)形成教学、科研成果

学校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教研组长为组织者,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学校状况、及目标导向等因素,对选编好的常识读本、经典读本及题典讲解材料、教辅进行普及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并进行跟踪研究,结合课程和教材建设、教学法及组织实施等进行专项科研,对做法和经验及时进行整理和总结交流;建设相关科研和教学基地。并加快资源库建设,结合学校局域网开辟资源共享渠道,逐步提供资源库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作为教材和教学参考。

七、评价与改进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的自我评价,也是一种多样性的评价,它又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和各类人员广泛参与的评价。学校将组织有关人员,对校本课程的申报、选择和实施情况进行系统的管理和评价,力求科学、系统、规范,保证校本课程的实施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课程建设更上新台阶。并根据“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的评价总要求,构建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即评价主体间进行双向的、多向的评价;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即以发展的眼光,从认知、行为等层面,多角度、多视点地分析评价;评价过程的动态性,即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步感悟自身的发展,提高发展的欲望。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课程评价活动,如调查问卷、效果测试、行为观察等,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和改进,建设有鲜明特色,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

具体评价方法: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八、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研经费的及时划拨,经费预计在2万元左右。加强学校校园环境改造,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发建设好校本课程网站,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第四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西大坞第二小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因此,加强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是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发掘学校深厚文化底蕴、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教育优势、教育传统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强化办学特色的重要内容。为使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得到完善实施,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如下:

一、校本课程的设置及教材建设的总体构思

校本课程及教材建设规划或总体构思,既要考虑校本课程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要考虑各自学校特别是学校自身发展的目标定位;既要扬国家课程为主之长,又要补国家课程地域特色不足之短;既要考虑学生的合理负担,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依据国家、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文件和学校育人目标,学生的需求以及学校的传统与优势,经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集体审议,根据校本课程的性质定位,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为:

1、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

2、学会自信,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

3、学会探究,至少学习一门综合或探索性课程

4、具有现代中国人的意识

三、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由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和社区代表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定期向上级领导汇报实验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领导小组:

组长:陈岩庄 副组长:刘小蒲

成员:刘金环、马风格、徐俊菊

四、校本课程设置的规划

1、全校各班开设创造技能课,列入课程表,作为学生的校本课程,为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2、在创造技法课教师中选取有经验、有创新的人员根据自己上课经验、体会,参与编写校本课程之中。

3、根据学校及学生实际,鼓励教师编写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课程活动教案。

五、校本教材编写的原则

1、校本课程要服务于学校发展的基本定位。从国情出发考虑学校发展的普遍性和全面性,从地区学校的特点发展考虑学校发展的特殊性、特色性,这两者的完善结合就是学校发展的基本定位,我们学校的基本定位是建名师队伍,创名牌学校,育创新型人才,办现代化教育,从这样一个办学的基本定位出发,我们提出了学校培养为目标:即三高、三健、三会型的创新人才。三高:品德高尚、气质高雅、志向高远;三健:性格健全、体魄健壮、心理健康;三会: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2、校本课程要服务于素质教育的大方向、大目标。第三次全教会以后,素质教育不仅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全面推进,而且其核心内容也在实践中被逐渐完善和系统,即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这种思想已在被陆续发行的新的统编教材中得到强有力的体现。毫无疑问,国家教材的推行必将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在这样一种大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的校本课程设置和教材的编写必须突出为素质教育大目标服务的基本思想,突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校本课程要有鲜明的学校特色,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4、校本课程要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正规性和简便性的统一,要有时代气息,要有现代精神。

和任何教材一样,校本教材也必须坚持科学性,保证教材体系的系统和科学,内容的完整、知识的准确,同时又要注重通俗性和趣味性,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能更多地引起他们的兴趣,并为他们所接受。另外,校本教育也必须注重时代气息和现代精神和学生同步,与时代同行,这样更能适合学生的需要。

六、教材内容及特点

1、图文并茂,形式多样

该教材采用文字叙述和图表说明相结合,一目了然,通俗易懂,并通过理论的阐述、实践的检验、范例的学习、习题的巩固、练习的反馈,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2、注重基础,拓宽口径

该教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奇思妙想,学生进行思维发散。

七、组织实施计划

1、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校本课程和教材的建设,要及时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分析,要亲自组织,精心安排,悉心指导。

2、教师培训:

校本课程方案确定后,需要对教师适当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而不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方面,教会教师自己拟定一门课程的《课程纲要》,澄清课程纲要与教科书的区别,学会运用合作模式与连续模式来开发校本课程。

3、建立自律校内评价机制

建立评价机制的目的在于诊断课程、修正课程并确认课程的开设价值,并根据形势发展预测教育的需求,推动校本课程深入持久地进行。定期进行课程方案的评价,教的评价和学的评价,将对课程的完善和发展,对学校领导和广大课程开发人员课程素养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作用,因为校内评价机制的建立是校本课程质量的保证。

八、实施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教师要有确立素质教育理念和承担风险的勇气

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会与学生的“分数”提高直接相关,学校必须承担很大的压力。因此,校长、教师必须具有坚定明确的办学理念,真心实意地推进素质教育,着眼每个学生的发展,坚持对学生终身负责,对民族、社会负责,能深刻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对学生未来发展需要满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不断转化为全体教师的观念和具体的积极行为,尤其是校长、教师具有承担风险的勇气,是目前一所学校能积极投入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

2、要敢于面对制度和思想上习惯势力的冲击

由于长期的管理体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课程管理局面仍然会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和学生又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这种制度和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因此,必须的制度建设和舆论宣传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政策保障。

3、要做好教师的课程知识和技能准备

目前教师的“课程国家化”意识十分强烈,校本课程开发必将受到这种思维习惯的冲击,校本课程开发中系统的规划、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实证性研究还十分缺乏,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不断强化校长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教师、领导规范的课程开发技术,使他们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第五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东河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开发校本课程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弘扬办学特色、发展学生个性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保证我校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依据黑龙江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相关文件精神,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等形式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结合我校实际,构建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最后确定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弥补原有课程本身的不足,以满足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实施原则

1.以生为本原则

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他们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出发。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2.课程全面发展原则

保证学校各类课程的比例均衡,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在鼓励教师及有关人员创造性地开发课程的同时,加强教学和教材的规范管理;学校及相关人员要形成课程权力分享、责任分担的观念,明确各自的角色地位和相应职责。

3.学校活动课程化原则

牢牢树立课程意识,学校及各功能处室和教学部组织的各种活动都可以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如军训、国旗下的讲话、学习方法知识讲座、感动时刻演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励志教育、理想教育、各种兴趣小组活 动(如剪纸、书法、绘画、葫芦丝吹奏、各种球类活动、健美运动、文学沙龙、文学社活动、各学科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

4.隐性课程显性化原则

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隐性课程则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是一种隐性的、无意的、隐喻的或者是还未得到认可的经验,但都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提倡隐性课程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受到显性课程教育以外的教育和影响,如班风学风建设、学习习惯养成、吃苦精神锻炼等对陶冶人性、塑造人格意义深远。许多课程不是能编成书讲授的,而是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完成。隐性课程的显性化是指通过对隐性课程进行有目的预设和系统性规划,使之以直观可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实施有效的组织管理、过程控制、考核评价,强化其正面性效能,从而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校本课程实施管理组织机构

东河中学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组织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对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指导,并以学校教导主任秦君为校本课程负责人,由负责人牵头制订、编制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计划与开发纲要,全面整合校内、社区的教学资源,调动各学科教研组、各办公室的教研力量,选拔优秀的、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业余特长的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具体课程纲要的撰写与校本教材编定、课程实施与评价,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实施细则与管理措施,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开发成果进行最终的审定。

1、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孙学志(校长)副组长:秦君(主任)

组员:杨凤君 叶金凯 徐晓明 沈树玉 张俊华 尹双双

2、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评审小组 组 长:孙学志 副组长:秦 君

员:杨凤君 叶金凯 徐晓明 沈树玉 张俊华 尹双双

四、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1.建立良好的课程研究组织机构。根据确定的课题,由同学科或不同学科教师组成课程研究小组,其职责是制订方案、明确分工、相互研讨、合作教学、编写教材、评估学生等。

2.规范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开发由教导处组织,各学科、各办公室根据学科特点制订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导处报请校本课程审议开发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指导各学科、各办公室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修订,进行课程编制与实施。需要校本教材的指导其进行编写,然后印刷。3.加强教师的培训。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培训,增强全校教师开设校本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行动研究的习惯,树立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4.教学部认真组织实施。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确定初中三个年级进行校本课程教学的授课教师、上课地点、上课时间。各位校本课的任课教师按照要求认真组织教学。

五、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切实把握好三条途径。

第一条途径是巩固和强化现有的课程,通过将学校已开展的活动课与选修课、课题研究项目、举行的各种教育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以及开发的特色项目等内容规范化、系列化、目标化,随之开发出校本课程。

第二条途径是教师从丰富的课程资源中选用比较适合的课程,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发新课程。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或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以适应教师具体的课堂情境,形成适合本校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

第三条途径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使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和乡土化。如:(1)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利用烈士遗迹、革命故事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利用学校资源,组建学校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的相关兴趣小组,使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长得到彰显;(3)利用当地的农田、自然环境等特色资源,建立学生实践活动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一定要写成一本书,但必须要有一个开发方案,围绕该方案进行。

要树立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树立“活动即课程,处处皆课程”的新课程理念。注重推陈出新,借鉴出新,改造出新,发展出新,努力推进学校活动课程化,校本课程班级化,隐性课程显性化。

七、奖励办法

1.每一学科必须开发一本以上的校本课程,同时编写相应的校本课程教材。

2.对质量较高需编辑成册出书的,学校提供资金支持。对师生反映良好的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在职称评聘中按照评定等级给予加分奖励。

3.对质量高的校本课程优先推荐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举行的优秀校本课程评选,获得省市县级奖励的,作为教育教学特别奖给予奖励和职称评聘加分奖励。

4.学校给予校本课程编写者一定的编写费。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八、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定时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总结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尽量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校本使用工具及相关的需求品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对优秀的校本课程活动或案例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东河中学

下载青山中学组织开发课程资源建设校本课程规划及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山中学组织开发课程资源建设校本课程规划及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铁岭县凡河镇中心小学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

    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学校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 一、开发及实施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015----2017三年总体开发方案〗 新集初级中学 新集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015----2017三年总体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盖州市第二高级中学一.指导思想 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按国家教育部《关于实施“三级(国家、地方、......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的成果。《基础教育课......

    整合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推进双语教育发展案例 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石河子第五小学:陆杨 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石河子第五小学:陆杨 一、案例背景 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当下学校......

    校本课程开发规划方案

    晴岚中心校2012--2013学年 校本课程开发规划方案 2012.9.1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精神,结合学校课程规划整体方案,从我校办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