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柑橘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少有的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时间:2019-05-13 16:1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柑橘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少有的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柑橘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少有的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第一篇:2010年柑橘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少有的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2010年柑橘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

一、2009年柑橘产业特点和问题

2009年我国柑橘产业呈现整体平稳发展趋势,面积发展放缓,总产量稳步增长,价格整体回升等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品种结构不合理问题依然突出。尽管近几年加大了极早和极晚熟品种的推广力度,但多数新推品种尚未进入丰产期,导致生产中中晚熟品种比例偏高,成熟期过度集中,季节性销售压力较大。

各主产区缺素问题日益普遍,针对缺素症的施肥措施在部分产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实验证明新型砧木研究与利用依然是解决柑橘抗性和耐性的根本出路,因此,砧木品种研究亟待加强。

销售形式而言,由于受2008年的影响,今年温州蜜柑开园价格普遍偏低,后期逐步回升到2007年的水平;持续上升的脐橙价格为果农找回了柑橘种植的信心。这主要与今年脐橙整体产丰,果实外观较以前有明显改观以及今年春节在阳历2月中旬,延迟了柑橘消费高峰等因素有关。浙江、湖北等地椪柑由于受晚秋降雨和突然降温,相当一部分采收较晚的果实油斑病较严重直接影响到今年的产值与销售。

目前,柑橘新增栽培面积速度放缓,脱毒苗木比例增加。受2008年柑橘大食蝇事件的影响,部分橘农信心不足,导致果园投入减少,果实外观质量下降,少量果园失管,特别是黄龙病疫区,失管橘园促进了黄龙病的危害。延迟采收面积增加;密改稀和高接换种速度加快;农残问题普遍受到重视;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比例增加,果农和企业对采后分级、打蜡,单果包装以及保鲜处理等重视程度增加,但对采后处理还没有科学的认识,尤其是无损伤采收和销售前打蜡处理的认识不到位。安全保鲜剂开发及病害缺乏研究,柑橘加工及综合利用依然是以罐藏加工为主,对柑橘的加工特性、柑橘汁加工工艺技术、加工装备及皮渣利用缺乏系统的研究。

新成灾病虫害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大病大虫在产业化集聚后防控压力加大,人员流动和商品流通缺乏监管导致检疫性病虫防控难度加大,生产管理体制相对滞后导致次要病虫为害上升,非疫区和低度流行区建成以及加强联防联控势在必行。过去一些危害程度很低的害虫例如蓟马等有形成灾害的趋势,一些新的病害造成果实表面伤害,影响外观品质。

适用于山地橘园的机械与设施不多,特别是适合于体力欠佳的果农(妇女、老人等)使用的山地橘园省力化生产机械与设施更为缺乏。果农对柑橘生产机械化的必要性认识不断提高,在湖北宜昌和广东龙门等地,有果农自发研制简易的果园运输机械。政府从单纯补贴农机,转变为既补贴农机也对设施补贴进行尝试。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机械研究室研发的山地橘园运输机(单轨、双轨和链式索道)、喷雾和滴灌控制装置已在试验、示范,申请9项专利。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经费项目“山地橘园省力化栽培机械与相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已启动。

柑橘种植面积、产量保持稳步增长,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柑橘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果园标准化建设得到加强,果品品牌化经营受到重视,市场竞争激烈,大宗果品价格低迷。柑橘鲜果、罐头出口保持增长态势,但品种结构仍然不合理,宽皮橘比重过高。成熟期、上市期集中的现象未得到完全改变,病虫害状况较严重,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仍然影响产业发展,橘农承担风险较大。柑橘生产集约化、橘农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橘农劳动力老化、女性化趋势明显,橘农教育程度较低。

二、世界柑橘主产国的基本态势

过去几年世界柑橘产业发生几件大的事情,它们影响了产业的整体态势。首先是巴西和美国,进来墨西哥等国发现黄龙病导致美国柑橘产业一蹶不振,特别是盛产加工甜橙的佛罗里达州的柑橘可以形容为谈“黄”(黄龙病)色变。产量比其高峰时期下降30%以上。巴西同样收到病害的危害,柑橘向温度较低的南方(南半球)扩展。中国柑橘大发展,产量和面积跃居世界第一。美国加州热心于发展一些杂交柑品种,以抵御西班牙的宽皮橘进入美国市场。金融危机给世界橙汁市场带来的是价格下滑。2006年世界橙汁市场由于供需矛盾导致价格上涨,目前回落到正常水平。这一变化对我国重庆柑橘加工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不利的消息。

欧洲柑橘产销基本稳定,其中地中海沿海的西班牙以及北非的摩洛哥等出口的宽皮橘增加。一方面欧盟是一个稳定而成熟的市场,需求十分稳定。特别是德国和英国等是柑橘的消费大国。随着欧盟的东扩,这些原来是自由的柑橘进口区域,变成了欧盟的市场范围,欧盟的地盘更大,对地中海沿岸的柑橘产业,特别是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的柑橘产业十分有利。

澳大利亚连续多年的干旱导致成本上升,品质下降,加上澳元升值,出口竞争力不如以前。由于澳大利亚的柑橘产量体量只有60多万吨,对国际市场影响较小。2003-2008年5年间,澳大利亚减少了13%的橘农,减少8%的面积,减少4%的树。南非柑橘仍然保持良好的出口势头,与北半球的国家形成产品的季节互补,出口比例达到60%以上。阿根廷盛产柠檬,由于2009年9月的干旱和晚霜冻,阿根廷2010年的柠檬产量减少20%左右,降到1百万吨。2010年预计生产84万吨的甜橙,37万吨的宽皮橘,22.5万吨的葡萄柚。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柑橘成本上升30-40%。

世界柑橘鲜果市场整体上可以认为逐步趋于稳定,变化较大的是中国在中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拓展。欧盟东扩,东欧市场不利于中国进入。

近年来,柑橘品种选育的投入加大,主要原因是国际柑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近年选育的品种趋势是:第一,以能够剥皮的杂交柑为主要,第二,以无籽类型为主要,第三是含有特殊的性状,例如果肉粉红色突变体。具体而言,近年,美国加州选育出来的多个品种例如Tango橘,澳大利亚的seedless Imperial橘,Nardocott橘,南非的Eureka seedless柠檬。Kirkwood红肉脐橙,Ruby Valencia甜橙。这些品种军事符合了世界柑橘鲜食品种的发展趋势及容易剥皮、无籽、有特殊的外观和内质性状如红色、风味浓等。

对比我国的柑橘产业,国际柑橘产业形式有例如于我国柑橘产业。第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这样一个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而言,出口有利。第二、我国柑橘品种类型多,缓冲能力强。引进筛选和自主培育的品种并重,宽皮橘以自主选育的品种为主,脐橙、柠檬以引进的品种为主,柚子、金柑均为自主选育的品

种。第三、过去几年,我国柑橘从品种结构到区域布局均有较大的调整,成熟期拉开到7月中至翌年5月,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生产基地建立。经过冻害和实蝇事件以及黄龙病危害,使柑橘产业进一步向优势区集中。柑橘产后处理能力大幅度提升。

三、2010年柑橘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结合2009年柑橘产业发展状况,分别从柑橘品种、栽培、加工及采后处理、病

虫害防控、生产机械化、产业经济等方面分析2010年柑橘产业发展趋势如下。

(一)2010年柑橘产业品种方面发展趋势:在湖南、浙江等地,部分品质较差的中熟品种会被抛荒或被高接更换为优良的品种;温州蜜柑和椪柑面积会在零星栽培区明显缩减,在主栽区失管现象会继续扩大;在四川、重庆等地,晚熟柑橘的发展稳步推进,仅湖北省秭归县晚熟脐橙面积达到2万多亩,晚熟脐橙产量将逐步上升;在云南、四川及其它少数地区,柠檬品种的发展面积会增大;在品种选育上,芽变选种的重点将会放到优质(包括高糖、低酸、口感风味好、无核等)品种的选育上,杂交育种集中在晚熟、优质柑橘品种上;在生物技术方面主要是搞抗性育种包括抗溃疡病、抗衰退病、抗逆境等。

目前,我国栽培的一批自主选育的新品种具有较好的上市时间和品质,竞争力较强。即早熟的温州蜜柑,7月可以上市,比日本温室栽培的仅晚一个月,可是我们的成本不到日本的1/50,而且为自然生产。8月中下旬上市的红色琯溪蜜柚,12月下旬上市的无核沙糖橘。加上引进消化后推广的晚熟脐橙品种,即2月底开始上市的能晚脐橙、红肉脐橙,这些新品种构成了我国柑橘产业中的新面孔,效益较好,对柑橘价格起到提升作用。

(二)2010年柑橘产业栽培方面发展趋势:除优、特柑橘栽培区外,多数产区的柑橘园投入不会有明显增加;在产量和品质之间,会更加重视品质的提高;生草栽培、简易修剪、简易施肥、管网灌溉或滴灌等省力化栽培面积将扩大;将涌现一批先进栽培技术的标准果园或精品果园,但失管果园面积也将扩大;新建果园面积下降,但密改稀和高接换面积将增加;简易设施栽培和延迟采收面积扩大;绿色、有机和HACCP等栽培和相关认证将逐渐受到重视。

(三)2010年柑橘产业加工及采后处理方面发展趋势:柑橘采后处理将向安全保鲜和提升柑橘外观品质、减少腐烂损失等方向发展。柑橘加工及综合利用方面着重研究柑橘品种和榨汁性能之间的关系,根据原料种类,采取不同的加工方法;研制出具有一定商品价值的柑橘加工系列产品,使柑橘果实的加工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通过现代食品工程技术对原有柑橘汁生产工艺的改进,尽可能保存柑橘汁的色、香、味及其营养物质;柑橘的脱苦方法研究;柑橘加工废物的综合利用研究。

(四)2010年柑橘产业病虫害防控发展趋势:柑橘黄龙病、溃疡病和实蝇类害虫总体防控形势严峻,黄龙病随木虱北移呈扩散蔓延趋势;螨类、粉虱、蓟马、蚧类和蚜虫为害将趋重;真菌性病害发生为害总体将趋重;非虫传性嫁接传染类病害为害总体趋轻。

(五)2010年柑橘生产机械化方面发展趋势:随着2009年柑橘销售形势好转,果农对柑橘生产的信心加强,对柑橘生产机械与设施的需求增加;经济回暖将吸引更多的青壮年往城市工作,农村劳动力的缺乏对柑橘生产机械与设施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政府对农机具补贴力度加大和范围拓宽,将进一步推动柑橘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即一方面橘园机械与设施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会刺激机械与设施生产企业增加投入和扩大生产);柑橘机械与设施方面科技项目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将对柑橘生产机械化发展起辐射与带动作用。

(六)2010年柑橘产业经济方面发展趋势:集中化和规模化的生产布局格局将得到强化;品种结构和成熟期结构进一步改善;精品果园建设、标准化管理将全面展开;栽培及生产过程的省力化、机械化进一步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精深加工能力进一步提升;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继续提高;鲜销比例过大,柑橘鲜果销售仍然困难。

四、2010年柑橘产业发展建议

为了更进一步促进2010年柑橘产业发展,参考2009年柑橘产业特点、问题,结合2010年柑橘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一)突出抓好柑橘砧木品种的系统选育,组织行业攻关,集中力量解决我国长期以来忽视砧木育种带来的种种问题,建议建立国家的砧木供种机制,选择一些重量高、种子力量高、没有检疫性病害的的地方建立砧木采种园,解决枳橙等主要砧木种子基本上依靠进口的问题。

(二)调减中熟品种的规模,淘汰劣质品种,同时实施育苗准入制度,限制无资质的苗木商生产,从源头上解决苗木质量问题。

(三)启动我国品种资源无毒化工作,以期为科研和生产提供无毒遗传资源,同时实施良种补贴,引导果农购买更换优质无毒苗。

(四)稳定现有栽培面积,增加特早熟、早熟和晚熟品种的栽培,控制新增面积,限制非优势区域的盲目发展,加快老果园改造,抑制非适宜区新建果园,加强对失管果园的处置,防止危险病虫害扩散,以标准果园创建为契机,带动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栽培技术的推广。

(五)完善柑橘无病毒繁育体系建设,将种苗财政直补项目实施范围扩至各优势区域,示范实施片区、大区和全国检疫性病虫联防联控,扩大非疫区建设实施范围。

(六)进一步将柑橘育种、栽培、橘园田间管理等农艺技术和方法,与橘园机械和设施有机结合,进一步研发和生产先进适用的山地橘园省力化生产机械;把橘园生产机械与设施的内容纳入标准化果园规划与建设及老果园改造中,为今后橘园生产机械化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扩大政府对果园机械与设施的农机具补贴范围和提高补贴力度,加强对果农的培训,提高果农对果园机械与设施的使用和维护方面的技能。

(七)突破原料“瓶颈”,加强鲜果汁消费宣传,推广保鲜和储运技术,开发并推广家用橙汁加工机器,增加柑橘消费需求。

(八)发展柑橘产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柑橘专业合作社,使更多的果农通过合作机制进入市场。

(九)加强信息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仓储、冷冻、保鲜、分级、包装、配送等),塑造柑橘品牌,拓宽营销渠道;密切监测异常价格信息,异常天气情况,异常市场波动,并及时有效地发布,建立柑橘产销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十)建议国家在柑橘的销售上作一个宏观指导,降低各产区在销售上的盲目性与重复性,探索与示范国家柑橘产业政策性保险。

(十一)建立果实等鲜活农产品的“异常滞销”缓冲机制。根据2008年柑橘以及2009年香蕉销售难的问题分析,建议国家加大投入,从机制上解决鲜活农产品销售中的“异常滞销”问题。所谓异常滞销就是由于特殊的天气或传言导致鲜活农产品突然销售不畅,导致价格非正常下跌,农民急于销售,市场出现混乱的情况。从过去的两个案例均看到,滞销的量本身不大,但后面的价格跌到成本以下。因此,国家可以考虑在主产区,通过政策性投入带动一批企业去建立冷库,并建立国家的鲜活农产品的风险基金。但出现异常滞销时,启动收购,解决滞销问题,但正常时再销售出去。如果出现销售不出去导致损失,风险基金给予补贴。如果建立了这样一个滞销的缓冲机制,我国果农的收入将得到保障,供需会出现比较稳定的状况。具体的运行机制和制约机制,当然还需要细化。

五、结论

中国柑橘产业在连续不断的增产过程中,2008年出现一点波折,2009年销售还算顺利。尽管2009年的价格前期比较低,但后期恢复到正常,对明年的柑橘产业投入有了心理保障。

2009年尽管价格较低,但效益相比2007年应该没有下降,主要是2009年橘农投入较少。后期价格的升高容易导致明年农民惜价,前期可能出现价格高于预期的情况。

我国柑橘产业正从自发性到组织性生产的转变,生产向优势区转变,分散生产向连片集中转变。技术上近年有较大投入,有比较好的对路产品的带动,总体上明年柑橘销售不会有大的问题。如果出现滞销主要是在10月中到11月下旬的温州蜜柑成熟期。

黄龙病危害加重的情况不会得到缓解,在福建等地甚至加重,原因是价格下降后,果园失管的面积增多。

过去几年一直价格好的沙糖橘价格将继续下滑,原因是前几年广西和广东盲目扩大砂糖橘面积。柚子、脐橙和椪柑价格预期比较稳定。

第二篇:严新宝:我国垃圾沼气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严新宝:

我国垃圾沼气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http://www.xiexiebang.com/show.php?contentid=198526 2011-11-10 09:55:33 中国能源网 微博评论浏览次数:0字号:T|T【中国能源网讯】以“推动中国气体能源产业发展和国际化合作”为主题的“2011第二届中国国际气体能源峰会暨生物天然气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于2011年11月10-11日在著名的中华古文化发源地----河南安阳隆重召开。以下为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调查研究部主任严新宝的发言: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据统计,目前中国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资源损失价值在250-300亿元,如采用分类收集处理,实现垃圾资源化,每年可创产值至少2500亿元以上。垃圾就是一种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充分利用它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利润和生态利益。《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9号]指出,由于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激增,垃圾处理能力相对不足,一些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和社会稳定。还指出,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提出全面推广“生物处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方式。因此,如何全面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水平,提高垃圾综合利用价值,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等已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新能源企业发展气体清洁能源的一次重要历史机遇。

(一)生物天然气产业发展的趋势

生物天然气是指从生物质转化而来的燃气,与天然气的性质相当,且具备绿色、清洁、环保、可持续等特性,包括沼气、合成气和氢气。目前只有沼气具有成本优势,所以一般所说的生物燃气主要是指沼气。近年来,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越来越重视生物燃气的应用,已经开始规模应用于热电联供、管道燃气、交通燃料等。德国制备生物燃气的原料主要为能源植物和畜禽粪便,多采用高浓度混合存储气一体化发酵罐体,用途由直接驱动发电机组进行热电联产,开始向管道生物天然气、车用燃气方向转变,并制定了到2020年、2030年生物燃气产量分别达到6亿和10亿立方米的发展目标。瑞典在全球率先开发车用生物天然气,制备生物燃气的主要原料是城市生活污水污泥,餐厨垃圾以及食品工业废物。从1996年起开始使用以生物燃气为动力的公交车。目前,瑞典境内生物燃气总产量的1/4净化提纯后作车用燃料,用量已超过天然气,2009使用生物天然气的车辆已有2.3万辆,加气站104个。

欧洲生物燃气的发展得益于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和优惠税收政策的支持,并且为促进生物燃气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德国开始重新调整政策,发挥生物能源环境友好、可持续与能源积极作用。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生物燃气工程科技创新的经验、做法和产业政策对我国生物燃气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生物燃气技术世界领先,但其生物燃气的资源潜力却无法与中国相比。我国沼气使用规模、技术推广水平,在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可用于生物燃气的资源特别富集,其中,我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排在世界前列,我国政府对垃圾资源化和清洁新能源产业的高度重视,发展垃圾生物燃气产业具有得天独厚优势,全国大中型沼气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中丹共建的安阳“国内首个生物天然气工业化车用燃料应用示范性工程”建成投产,世界最大的“畜禽类沼气发电厂”在内蒙古正式投产等等,以上都充分表明我国生物天然气产业潜力巨大,发展趋势如火如荼,将成为新能源领域中的一支新生力量,正在异军突起,推动着绿色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二)发展垃圾沼气是垃圾资源化的重要选择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有填埋、焚烧和堆肥。填埋需要建设大型的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广,填埋技术操作相对简单,投资费用和处理费用较低,但填埋后的垃圾同样也会发生反应在地下生成沼气及各类有害气体,造成对可开发利用的二次能源的极大浪费,而流失的沼气和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也造成了严重污染并对臭氧层造成了破坏,填埋垃圾产生的沼气中富含甲烷,而甲烷对大气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多倍,垃圾填埋场逸出沼气的无序排放对环境的破坏将是非常严重的,如果防渗技术不够,还将导致潜在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渗好的填埋场所产生的渗滤液需经脱氮、除磷、好氧处理达标后排放,需消耗大量能源和资金。根据国发〔2011〕9号文规定:“土地资源和污染控制条件较好的城市可采用填埋处理技术”,未来这种技术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部分城市也将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并建设垃圾焚烧电厂,将垃圾转换成电能,利用垃圾焚烧发电虽然有效处理了垃圾,但在焚烧发电过程中,会通过烟气排放出二恶英及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据动物实验已经表明,1克的二恶英就足以杀死1万人。

垃圾堆肥能将垃圾中有机物部分转化成土壤改良剂成分,可用于园林绿化,花卉用肥等,但是好氧堆肥将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既未将这部分资源充分利用,也造成温室气体的排放,垃圾堆肥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反应速度慢,市场还需进一步开发扩展。

从以上城市垃圾处理方式不难发现其中都存在弊端,利用城市垃圾生成沼气再加以利用的方法是比较可取的,也是培育气体能源的新突破点。在传统能源日趋枯竭、环境气候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沼气作为新型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利用垃圾生成的沼气再经过净化、加压等工艺处理后,既可以用来发电并入电网,也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到千家万户用作居民燃气以及用作工业燃料、车用燃料,生成沼气后的沼气渣则可送到堆肥厂制成有机肥料,可将城市垃圾沼气发电与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相结合,在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城市采用沼气作为分布式能源站的燃料,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提高城市资源循环利用率。城市垃圾沼气作为一种新型的再生性能源,沼气潜藏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三)我国城市垃圾沼气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我国城市垃圾沼气产业正在逐步兴起,正在从分散建设管理向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转变,迫切需要在政策、资金、技术、服务、规范以及统筹协调上确定新的原则和措施,以利于城市垃圾沼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现针对我国城市垃圾沼气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国家和地方尽快出台城市垃圾处理实施细则,并利用财政政策进行引导。

目前制约城市有机垃圾处理行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原料保障和处理补贴。关于原料保障,国发〔2011〕9号文中明确要求:城市“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监管体制机制”,确保垃圾实现无公害化处理,防止出现地沟油和垃圾猪等问题。但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要么没有完善的城市垃圾强制处理政策,要么执行不严格,建议出台细则文件,规定餐厨垃圾、畜禽粪便、市政污泥等进行定点处理,同时对处理技术进行指导。国家没有统一的垃圾处理补贴政策,“十二五”规划中关于环境保护部分明确提出“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目前国内只是对污水和生活垃圾有处理补贴机制,对于餐厨垃圾、公厕粪便和市政污泥等均没有具体规定,建议相关部委引导地方政府按照自己的财政能力制定相关处理补贴政策和收费政策,强化对利用有机废弃物生产生物天然气的企业予以政策补贴,通过经济手段来使有机垃圾处理厂能够正常盈利,形成良性循环。

2、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完善税收支持政策。

垃圾处理项目属于市政项目,投资额度大、投资回收期长,单靠企业自身的能力很难为继。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对企业的融资困难,建议国家在政策性贷款及商业长期贷款方面支持从事垃圾处理的企业。扶持鼓励各类企业以各种投资方式来发展城市垃圾沼气产业,这样既可增加能源,减少污染,又能增加就业,但政府要按区域垃圾量进行规划,防止一哄而上。

在税收方面,目前垃圾沼气产业只能享受到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的政策,而这一政策在短期内还无法使企业受益,在增值税方面,财政部财税[2008]156号文规定“销售利用垃圾发酵产生的沼气生产增值的电力或者热力实行免征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这一政策一方面需要发电并网方可受惠,无法实现并网的则很难享受,另一方面,对于车用沼气方面却没有具体规定,从事车用沼气生产的企业至今也无法享受到这一政策,应将税收支持范围从沼气发电扩大到沼气民用、沼气车用和沼气工业应用。城市垃圾沼气产业属于公共服务事业,能否考虑实行免税,政府也可以按他们处理的垃圾量,每吨给予若干垃圾处理费或实行垃圾处理收费制。

3、将对农村沼气工程的支持政策推广到城市垃圾沼气,促进城市垃圾处理与沼气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中央累计投入农村沼气建设资金212亿,沼气行业已形成完善的工作体系。国家为支持农村沼气发展,制定了很多支持政策,其中包括《国债资金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农村能源基本建设项目》和《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农村能源项目》等支持政策。如《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农村能源项目》就规定“包括户用沼气、小型沼气工程、秸秆气集中供热工程等项目区每建一个8-10立方米的沼气池,国家补助资金400元;存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建一处向100户居民供气的小型沼气工程,国家补助资金10万元”,这些政策对于农村沼气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城市垃圾沼气发展正处于非常关键的时期,能否考虑将这些发展农村沼气已经十分有效的补贴政策应用到城市垃圾沼气的发展之中,从而促进城市垃圾沼气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4、确定若干城市垃圾沼气典型试点项目,以点带面联动发展,并从整个产业链角度来支持城市垃圾沼气产业的发展。虽然中国农村沼气发展的历史很长,但城市垃圾沼气产业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无论是政策还是技术,很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能够将具有先进技术和典型代表性的企业或项目列为城市垃圾沼气示范项目,一方面从政策上鼓励进行相关创新实践,另一方面将实践与探索经验推广到全省及全国。

在沼气产业比较发达的欧洲,从垃圾处理,到生产沼气、有机肥,再到市场销售,从技术研发,到设备制造,再到标准化体系建立,已经形成了一条相当完整的产业链,在产业链中,处于各个链条中的各个企业分工协作,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整体的协同效应非常明显。目前,我国这样的产业链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上游是各类养殖场、污水处理厂、餐饮酒店,而下游则是加气站、农田等,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性,导致企业原料难得,产品难销,大大影响了企业的效率。国家在设备加工制造和工程建设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也是目前垃圾处理行业相对比较混乱,无法形成有序发展的重要原因。

要推动中国城市垃圾沼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应从产业链角度来统筹规划,垃圾资源回收利用整个产业化链条的建立与完善,离不开一整套的科学体系,在上游强制要求垃圾无害化处理来保证原料(如国家出台餐厨垃圾处理等相关规定,但如:鸡粪、猪粪、牛粪、秸秆等国家没有明文规定的有机废弃物就难以收集,而恰是这些垃圾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中游支持技术创新(如:对城市沼气技术创新设立奖励,加大对沼气提纯压缩、管道输送和罐装使用的研发力度,拓展沼气用途)、装备制造(如:完善各项标准体系、补贴机制、税收优惠),在下游对产品销售进行支持(如:对沼气车用项目优先给予加气站指标,对沼气发电消除并网障碍,有机肥实行必要补贴或优先采购),从而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根据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着重发展城市垃圾沼气产业,我国城市垃圾沼气产业前景巨大,发展城市垃圾沼气不仅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还有助于处理城市每天产生的大量垃圾,解决城市污染问题,同时,也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加快完善各项配套政策,促进垃圾沼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频道责任编辑:柳雅文分享到5E微博

第三篇:国内外生物化工产业发展趋势

(三)国内外生物化工产业发展趋势

生物化工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分支。与传统化学工业相比,生物化工具有一些突出特点:一是主要以可再生资源作原料;二是反应条件温和,多为常温、常压、能耗低、选择性好、效率高的生产过程;三是环境污染较少;四是投资较小;五是能生产目前不能生产的或用化学法生产较困难的性能优异的产品。由于具有上述优势,生物化工已成为化工领域重点发展的产业。生物化工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化学工业技术,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也是化学化工技术的主要前沿领域。

生物化工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最早主要是生产抗生素,后来是为氨基酸发酵、甾体激素的生物转化、维生素的生物法生产、单细胞蛋白生产及淀粉糖生产等工业化服务。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生物化工又利用重组微生物、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等手段生产药用多肽、蛋白、疫苗、干扰素等。而且,生物化工的应用已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农业生产、化轻原料生产、医药卫生、食品、环境保护、资源和能源的开发等各领域。随着生物化工上游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以及化学工程、信息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等学科技术的发展,生物化工将迎来又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生物化工行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世界生物化工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在工业结构方面,行业与行业间的划分将日趋模糊,企业间的合作将加大。

目前,许多从事医药、农业、环境、能源等方面生产的企业,正在从事生物化工生产。由于生物化工涉及面广,许多生化公司都有自己的专长,它们之间为了商业利益的合作也非常活跃。此外,随着从事传统行业的生产厂家的加入,由于技术与生产方面的原因,它们与从事生物化工开发与生产的企业合作也很频繁。

2、在产品结构方面,生物化工产品正向专业化、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传统的低价位产品受到冷落,而高价位产品如生化药物、保健品、生化催化剂等则备受青睐。许多公司为了追求较高利润,都将低附加值的产品剥离。生化药物由于附加值高而成为今后生物化工领域发展的重点。在氨基酸方面,虽然用于药物合成氨基酸的量相对较小,但其发展潜力很大。碳水化合物方面,用于临床的碳水化合物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多肽及作为生化催化剂的酶,也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生化表面活性剂由于具有无毒、生物降解性好等优点,今后可能成为表面活性剂的升级换代产品,但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生物化工在高分子材料、特殊化学品、生物晶片、环保等方面也将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3、在技术水平方面,不断提高菌株活力、发酵水平、生化反应过程、分离纯化水平,依然是生物化工面临的课题。

在菌种开发方面,由于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自然界中筛选菌种以获得新的代谢产物的机会明显减少,人们便考虑利用已知菌种经适当改变其代谢特性后生产新的产品;在生化反应器方面,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整个生化反应过程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优化反应过程,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在分离纯化方面,亲和层析受到广泛重视。

第四篇:未来农药产业发展趋势

未来农药产业发展趋势

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化学农药仍将是农药的主体。

设计开发绿色化学农药:长效高效超高效,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高毒低毒无公害,“杀生”、“调控”、高效、安全、低残留、经济、使用方便。

针对一定的生物靶标开发

合理的分子设计的新型化学农药:如以(乙酰乳酸合成酶)为靶标的超高效除草剂,乙酰乳酸合成酶能抑制生物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的合成。三唑并嘧啶环类、磺酰脲类、嘧啶(硫)醚类除草剂等属于这一类作用机理的农药。

开发使植物能产生免疫诱导机制的新农药,植物抗毒素类杀菌剂,如类黄酮类植物抗毒素。

当前化学农药开发的热点是杂环化合物,尤其是含氮原子的杂环化合物。在世界农药专利中,大约有%是杂环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的优点是对温血动物毒性低;对鸟类、鱼类比较安全;药效好,特别是对蚜虫、飞虱、叶蝉、蓟马等个体小和繁殖力强的害虫防效好;用量少,一般防治用量为克公顷在环境中易于降解;有些还有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

生物与生物源农药的开发,即用于防治病、虫、草害等有害生物的生物体本身及源于生物并可作为“农药”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

生物源农药:进展最快的是木霉类和粘带霉类。它们对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引起的病害防效比较突出。

动物源农药:主要用于害虫的防治,包括:动物毒素,如蜘蛛毒素、黄蜂毒素、沙蚕毒素等。昆虫激素,如蜕皮激素、保幼激素等。它们具有调节昆虫生长发育的功能。昆虫信息素又称昆虫外激素,具有引诱、刺激、抑制、控制昆虫摄食或交配产卵等功能。农用抗菌素,如具有杀螨作用的浏阳霉素、华光霉素、多沙霉素等,具有防真菌病害的武夷霉素、多米霉素、多抗霉素,具有防细菌病害的中生霉素、新植霉素,防病毒的宁南霉素等。最具代表性的是阿维菌素。

植物源农药:近年来对印楝、川楝、银杏、苦皮藤这些植物投入了很多力量进行开发研究,如”绿帝“和”银泰“就是山东莱阳农学院开发出的对蚧螨有触杀作用的新的植物源农药。世界上有几十万种植物,对其化学性质进行过研究的仅占%左右,我国植物种类繁多,特别是华南、海南地区,开发植物源农药潜力很大。从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中寻找绿色化学农药的先导化合物也是很有潜力的。

植物农药(转基因植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作物、抗除草剂作物也被称为植物农药。

农药剂型发展的趋势。水性化:减少污染,降低成本。粒状化:避免粉尘飞扬。高浓度化:减少了载体与助剂的用量,降低了成本。功能化:能更好地发挥药效(如缓释剂)。

第五篇:国际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养生养老“产业”,是60年代以来国际上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其原因是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借鉴国际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经验,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以便更好地解决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

一、老龄化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

如果说20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是战争的话,那么在不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老龄化。原因是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下跌导致的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晚婚、独身和养育后代成本的提高。

未来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根据联合国等有关机构近来公布的数字:从2005年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67亿增加到92亿;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1%左右增加到22%;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从目前的不到8%增加到16%,80岁以上的老人在2050年将超过4亿。

虽然技术进步提高了人类养育自身的能力,劳动人口的减少还是会导致经济活力的下降。加之人类预期寿命要比人类预期健康寿命的增长速度快,老龄化给医疗保障体系带来的负担也会不断加重。大批失能老人的护理不仅要占用相当比例的劳动人口,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导致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中国的情况更为严重。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已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12%,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超过8%;均已超过了国际上老龄人口的平均比重。不仅“未富先老”,而且未来老龄化的速度和老龄化的程度,都将是史无前例的。

二、西方发达国家应对老龄化的一些做法

自从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于1982年在维也纳举行以来,欧美主要工业化国家,包括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相继步入老龄社会。它们与我国的区别在于:一是二战后一般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人均国民收入远高于我国目前水平。但是,老龄化还是给它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首先是由于家庭意识的淡化,社会承担了赡养老人的义务。各国政府为老年人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并兴建了大批的养老院。养老院不仅解决了老人的生活料理问题,还组织老人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但是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和老人自主意识的增强;养老院模式引起了社会上一些人的怀疑和反对。

其次是劳动力的短缺。多数国家是靠外来移民解决的,例如英国的印巴移民、法国的阿尔及利亚移民、德国的土耳其移民、美国的拉美移民等。日本虽然对移民入籍控制很严,也摆脱不了对亚洲外来劳工的依赖。但外来移民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例如二代移民如何融入主流社会,至今没有解决好。

第三是社会养老体制在经济上的可持续问题。西方养老体制是按照“现收现付”模式设计的,也就是说靠工作人口的养老交费,来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抚养比从6比1下降到3比1,交费不足以发放养老金,财政就出现了赤字。目前的办法是将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

三、养生养老“产业”的涵义和具体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这个词在中国的涵义,早已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但又带有强烈的经济学色彩。养生养老“产业”的说法,既包括满足老年人需要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含义,也带有通过市场竞争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意思。或许这一说法更为看重的是:老龄人口的特殊需求给企业带来的商机。

我和一些外国朋友讨论过养老“产业”问题。他们说在养老问题上,英语一般不用“industry”这个词,但是他们有“健康产业”和“银色产业”的说法,可能跟中国养生养

老“产业”的意思相近。也就是说,虽然西方老龄化问题出现得比我们早,但是在语言表达问题上,要比我们含蓄得多。

西方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应当充分考虑市场的作用,政府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包下来。政府应当管和能够管的,是为老年人提供必需的经济保障和医疗条件,例如国民养老金、基本医疗服务等。但是老年人需要的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还是要通过市场的办法来解决。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以满足老年人需求为主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必然随之扩大。包括老年用品制造、老年家政服务、老年健康服务、老年文化教育旅游服务、失能老人护理服务等等。到202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增加到2.5亿左右。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任何人都不会无动于衷。

四、“居家养老”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二战以后,在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保障的同时,西方国家兴建了大批的养老院。养老机构虽然解决了老人的生活料理、医疗等问题,但削弱了老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使老人感到孤独和寂寞。日本作家中根千枝在她的报告文学《文明之国瑞典》中写道:“没有事干,只是活着,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呢?”

简单地讲国际上正在从社会养老回归家庭养老是不准确的。因为社会养老的本意是社会承担养老义务,并非一定要老人住在福利院里;家庭养老的本意则是由子女承担养老义务,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这种观念已经越来越淡漠了。正确的说法是:与“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有增加的趋势。

欧洲大陆机构养老的比重较高,例如德国约有33%的老人住在养老院中。但是由于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院的建设速度赶不上需求。各国政府开始鼓励居家养老,并提供各种经济补贴。例如在荷兰,高龄老人如果不要求政府提供养老床位,就可以领取每年5万欧元的照料金,自己去购买所需要的服务。

在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由于土地资源不足,以及东方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虽然也参照西方模式为退休老人提供了优厚的养老金,但是在大力兴建养老院的同时,一直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并为居家养老提供住宅上的优惠和便利。例如日本的“两代居”住宅,以及新加坡的“多代同堂组屋”等。

五、“异地养老”已不是美国人的专利

美国人向来强调个人自由,进入养老院的老年人不到总数的20%,其余都是居家养老,但大多数老年人并不和子女住在一起。很多美国人退休以后把原来的住房卖掉,在温暖的“阳光地带”购房落户,安度晚年。以至于在美国南部形成了一些老年人聚居的城市,例如佛罗里达的坦帕市,亚利桑那的凤凰城等。

这种异地养老的方式在英国也很普遍。一些收入较高以及在海外工作的英国人,退休后往往选择英格兰南部的海滨城市养老。例如贝克斯希尔、海斯汀,伊斯特本等。随着老年人向这些城市的迁移,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的老年人社区。社区不仅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而且出售符合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商品。

欧盟形成以后,异地养老开始向跨国方向发展。一些北欧国家的城市,例如挪威的卑尔根、奥斯陆、贝鲁姆等,看中了西班牙南部海滨充足的阳光、低廉的地产价格和良好的公共卫生服务,不惜投重资在那里开办功能齐全的养老公寓和配套服务设施。在满足本市养老需求的同时,也为当地发展提供了商机。

欧洲南部的阳光不仅吸引着各国养老机构,也吸引了许多国际投资公司。它们在地中海沿岸修建了不少功能齐全的养老社区,除老年公寓外,还包括医院、商场、剧院等配套设施,并提供家务料理、老年护理、紧急救护、安全保卫等全天候服务。这些旅游胜地附近的养老社区入住费用较高,但仍然供不应求。

六、内容丰富的老年服务业发展迅速

2002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中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参与、健康和保障”,使老年人尽可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状态。在组织老年人参加体育、文化、教育等活动方面,英国的老年摇滚乐队,法国的老年电台,日本的老年体育俱乐部和夜大学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老年旅游是欧美、日本旅游市场的重头戏。多数老年人在健康允许的情况下都愿意到国外去走一走,看一看。国外旅行社根据老人不同的支付能力、文化背景和情趣爱好,推出了团队游、自助游、候鸟游、健身游、修学游等多种多样的旅游模式。随着婴儿潮的一代人进入退休年龄,老年旅游有进一步扩展的趋势。

在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和生活护理方面,日本官方养老机构、私人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日本的“在宅服务”几乎无所不包。除生活料理、“入浴护理”、“上门看护”外,还包括定期早晚用车接送老人到老年康复中心,对他们进行身体检查、功能恢复性训练,以及如厕、用餐等生活技能指导等。

丹麦的自助养老社区,代表了老年服务业的新潮流。老年人可以选择志趣相同的老友同住一座公寓楼。这里不仅提供老年人需要的各种服务,而且设有各种小作坊、小农场、小鱼塘等。凡是老年人能想到的,在这里都能得到满足。老人们可以一块儿钓钓鱼、养养花,干自己想干的任何事情,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

七、推陈出新的老龄商品市场大有可为

随着老龄人口比重的增加,老龄商品市场所占份额也在不断上升。欧美、日本等国的厂商从来没有抱怨过老年人的挑剔,而是抓住老年人的特点,迎合老年人的需要,千方百计地推出符合老年人口味的商品。从保健食品到老年服装,从生活辅助设备到护理用品,从文化娱乐用品,到计算机网络产品等,应有尽有。

法国厂商在中老年人服装这一细分市场上一直处于领先位置。老年人的服装不仅需要穿着舒适,而且要符合各自的身份,质量上得禁得起检验,价格又不能过高过低,否则就很难赢得市场。在这方面,法国设计师发挥了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将高贵、典雅和简约、含蓄的风格融合在一起,从而赢得了老年人的青睐。

美国厂商在保健药品、方便生活用具、电子产品方面一直独占鳌头。例如“脑白金”、深海鱼油、老年多种维生素,多支点拐杖、助步器、电动轮椅、老年人坐浴器、防滑地胶、脚踏开关电冰箱,自动配药服药定时器、遥控防遗忘门锁、遥控上网鼠标等,家居防盗安全系统、紧急呼救系统等,很受老年人的欢迎。

日本厂商在老年食品和护理用品方面有很多创新。单是具有医疗作用的食品就有高营养流食、帮助吞咽的辅助食品、肾病食品、糖尿病食品、褥疮食品、补铁、钙、纤维食品、大肠检查食品等七大类。为方便老年人的生活,除尿不湿、老人尿裤,随身尿袋等系列产品外,还开发出“老年助浴床”等老年人专用商品。

八、“老年社区”成为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欧洲许多城市出现了老年人聚居的社区。根据欧盟宪章的要求,老年社区在建筑设计上应当将老年服务功能与城市特色、生态目标融合在一起;不仅要方便老年人的生活,而且要使老年人不感到孤独。因此,老年社区内所有的公寓楼和公共设施,都必须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改造。

例如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方便老年人活动,要求老年社区实现无障碍化,多层公寓楼加装电梯和无障碍通道。容积率过高的社区则需要拆除部分建筑,增加供老年人活动的绿色空间。同时要完善方便老年人生活的卫生站、小超市、康复中心和娱乐中心等服务设施,使老年社区成为城市充满人文关怀的模范社区。

前面说过挪威在西班牙南部海滨兴建养老社区的做法,也刺激了西班牙本地的房地产业发展。西班牙是高福利国家,全国有5000多所养老院,多由民间来经营,其中约半数是近十年兴建的。西班牙法律允许没有退休金的老年人用自己的房屋作抵押,向银行支取养老和医疗费用,老年人去世后房屋归银行处置。

始建于1961年的美国太阳城中心,位于佛罗里达西海岸的坦帕和萨拉苏达之间。社区内有适应不同老人需要、无障碍设计的多种居住组合,实行严格的人车分流。积极活跃的社区生活吸引了各个收入层次的老年人。全美国名为太阳城的老年社区有几十个,成为美国房地产业中最有前途与朝气的专业开发方向。

结语

工业化以来,西方国家已经完成了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机构养老”基本上覆盖了那些最需要帮助的老年人。而由于发展阶段上的差别,中国至今仍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依靠“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在城市地区的覆盖率也不到10%。但是由于计划生育,我们老龄化的速度和深度将很快赶上欧洲。

为了迎接老龄化的挑战,中国首先需要解决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在政府承担社会养老义务、“机构养老”覆盖最需要帮助老年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企业和民间力量,大力发展养生养老“产业”。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下载2010年柑橘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少有的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柑橘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少有的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

    2014年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内容提要:食品监管人员表示,目前市面上所谓“儿童食品”并没有专门的生产标准,带有“儿童”二字的产品名只是商家的营销手段,......

    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探讨

    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探讨魏永良(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摘要:本文阐述了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国内机器人产业的现状以及我国机器的发展前景关键词:机器人;......

    焊枪配件产业发展趋势

    焊枪配件产业发展趋势 晨飞之前经常为大家介绍了一些焊接配件技术性质上的信息,今天我们就看看有关焊接配件的市场信息,让大家可以劳逸结合。根据我这一段时间来看对于此信息......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合集5篇]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 具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转型,转变之势日趋明显。2006年商务部大力推行“千百十工程”,相继......

    热带水果产业状况与发展趋势分析

    热带水果产业状况与发展趋势分析日期:2010-09-27浏览字体:【 大 中 小 】编者按: 在省农机学会举办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机械化培训班上,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张......

    农业机械发展趋势调研建议

    近年来,**区的农机化工作在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要求,创新思路,务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我区农机化已进入由中级......

    佛山市机器人产业问题与建议

    佛山市企业智能制造(机器人)需求调研 分析材料 佛山市企业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存在的问题 作为广东乃至全国知名的制造业的基地,佛山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目前的优势是有巨大的......

    我国铅酸蓄电池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铅酸蓄电池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007/6/14 0:00:00信息来源:SMM(上海有色网) 电池工业是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热点,2006年,美国十大科技计划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