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导游词

时间:2019-05-13 16:1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导游词》。

第一篇: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导游词

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革命圣地参观游览,延安之旅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的第一站便是被誉为“三黄一圣”之一的延安革命圣地枣园革命旧址,一起去感受我们前辈为了建立新中国而经历的点点滴滴。

枣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15华里处,背山面水,视野开阔,环境优美。枣园因其多枣树而得名,曾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机关的旧址。中共中央书记处在1943年10月由杨家岭迁往枣园,在此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筹备召开了中共七大,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带领中国人民度过了最为艰难的岁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人先后在此居住过。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枣园革命旧址的门口,眼前所看到的就是中共中央书记处小礼堂了。它于1941年建成,砖木结构,呈凸字形。中共中央书记处迁来后,曾经在这里举行各种会议、舞会、宴会等活动。1943年2月19日正是农历正月的元宵节,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这里为枣园的24位60岁以上的老人集体祝寿,毛主席还亲自为这些老人们敬酒,祝他们延年益寿、老当益壮。饭后还送给每位老人一条毛巾和肥皂,并请他们观看了电影《列宁在十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枣园的几年里每逢过年都要请群众在此吃饭或举行团拜,和群众们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好。

好了,各位朋友们,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个水渠便是有名的“幸福渠”了,陕甘宁边区政府与中央机关为了给群众谋福利,在此修建了边区的第一长渠——裴庄渠,使西川靠天吃饭的农民连年丰收,因而人们改称其为“幸福渠”。

各位朋友们,我们现在所来到的就是周恩来旧居了。说到周恩来呢,大家一定都是对他很了解很敬佩的。我们眼前所看到的左边的第一孔窑洞便是周总理当年的办公室了。周总理在延安待了十余年时间,大部分时间在国统区,在延安待了有三年多,大部分时间是在这个办公室里度过的。他常常工作到天亮,困了、累了就趴在办公桌上眯一会儿。为了新中国,他常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的工作,日理万机!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得到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爱戴,亲切的称他为人民的好总理。右边这孔窑洞就是周总理他老人家的寝室了,当年他和妻子等英超也在此居住过。说到这里呢,我就不得不罗嗦几句了,在很多人看来周总理和他的妻子常常是聚少离多,那他们大关系为什么还是那么的好呢?邓颖超深明大义,周总理和邓颖超他们相互理解、相互体谅感情是非常的好,被很多人成为模范夫妻,相对于我们扥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两可谓是相敬如宾和睦极了!1944年10月,周恩来由杨家岭移住到这里,在此期间,他曾多次作为中共代表往返于延安和重庆等地,同国民党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斗争谈判。途中曾多次遇险,但吉人自有天相,每次他都能逢凶化吉,平平安安的。长期生活在复杂的辩论环境中,语言犀利善于言辞逻辑严谨思维敏捷的性格特点,就连马歇尔都佩服的说“周恩来是我从未遇到过的对手”。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商讨所谓的和平建国的问题,当时与多人都反对毛主席赴重庆谈判,可是为了揭穿蒋介石的假和平真独裁的阴谋,周恩来和王若飞等毅然决定陪同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在此期间为了保证毛泽东的安全打破僵局,是谈判能够顺利的结束,周恩来可谓是绞尽脑汁操碎了心,对他的工作毛泽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党忠诚对敌英勇工作不知疲倦。

大家请看这辆房车就是当年周恩来同志在此居住期间曾经用过的。在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期间,他在百忙之中常常抽出宝贵的时间积极的投入到大生产运动中,大家也许不知道吧,周总理不仅善于外交,而且还善于纺织,他纺的线又细又匀,在边区纺线比赛中还荣获第一呢。周总理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作风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了许多有识之士学习的楷模。

游客朋友们,参观完一代伟人之一总理的故居,我们便来到了一代领袖毛泽东的旧居。大家眼前所看到的第一孔窑洞便是当时的会议室兼会客室了。毛主席当年在这里曾主持召开过多次会议,分析国内外形势,激励共产党员要昂首挺胸,奋发图强,为了建立一个民主全新的中国而奋斗。这第二孔窑洞便是毛主席当年的办公室了,为了指导中国革命,毛主席再次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创作,在此期间他写出了《学习和时局》,《关于重庆谈判》等许多著作,其中被选入《毛泽东选集》的有28篇之多,大家再仔细看一看这张办公桌上海放着一根铁条,它是当年大生产运动中边区炼出的第一炉铁的样品。毛主席一直把它放在办公桌上,平时写作时可以亚书,写作时间长了手指发困时便用力握握,再继续写作。

毛泽东时刻心系群众,把人民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只要时间允许他便常常到百姓家里嘘寒问暖,问长问短,从来都不嫌弃百姓罗嗦、麻烦,相反总是和他们谈成一片,让人们觉得他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领导而更像一位知冷知热平易近人的朋友、咋聊天时,当他了解到当前困扰人民群众的问题时,便立刻吩咐身边的人尽量去解决,而且还会询问解决的情况。大大小小点点滴滴历历在目。这些都被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对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充满了感激之情。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毛泽东的寝室了。毛主席常常是通宵达旦的工作,不分昼夜的看书,即使困了需要休息时,他也总是抓紧时间看会儿书。大家都知道陕北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可毛主席却从来不会因为天气寒冷的原因而怠慢工作,即使在寒冬腊月,他也常常秉烛达旦,好多次警卫员看到了主席疲惫的面孔时对她说“主席,天很冷夜已深了您还是赶快休息吧!”可每次都是摆摆手说没事你们先休息,我再看一会儿就休息。说完又一头钻进了书堆里。在书的陪伴下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黎明。送走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毛主席对人民群众宽容热情,可他对自己的儿女却相当的严厉苛刻。他经常对他的几个孩子说“不要因为你是一个领导的孩子而觉得高人一等,要记住你们永远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孩子,要学会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作风”在他的严厉教导下他的几个孩子都像他一样顽强拼搏任劳任怨。在困难面前从来没有说过一个不字!后面德纳两孔窑洞分别是李娜和保姆的居住室以及工作人员的居住室,大姐可以自行参观一下。

后面的两个院落分别是朱德和刘少奇的旧居,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待会儿自由活动是可以自行参观一下。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块到《为人民服务》讲台参观。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1944年9月8日为张思德召开追悼会暨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地方。张思德是中央警卫团的一名战士,在1944年9月安塞石峡山谷中烧木炭时牺牲了,毛泽东曾亲自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并在会上作《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好了游客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咱们今天枣园革命旧址的讲解就到此结束,大家可以自行的参观,半小时后我们门口集合,请注意安全,谢谢大家!

第二篇: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导游词

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来到革命圣地参观游览,延安之旅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的第一站便是被誉为“三黄一圣”之一的延安革命圣地枣园革命旧址,一起去感受我们前辈为了建立新中国而经历的点点滴滴。

枣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7.5公里处,背山面水,视野开阔,环境优美。枣园因其多枣树而得名,曾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机关的旧址。中共中央书记处在1943年10月由杨家岭迁往枣园,在此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筹备召开了中共七大,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带领中国人民度过了最为艰难的岁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人先后在此居住过。

延安革命旧址主要包括: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地。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枣园革命旧址的门口,眼前所看到的就是中共中央书记处小礼堂了。它于1941年建成,砖木结构,呈凸字形。中共中央书记处迁来后,曾经在这里举行各种会议、舞会、宴会等活动。1943年2月19日正是农历正月的元宵节,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这里为枣园的24位60岁以上的老人集体祝寿,毛主席还亲自为这些老人们敬酒,祝他们延年益寿、老当益壮。老人们感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笑着说:尊老敬贤,应当应当。饭后还送给每位老人一条毛巾和肥皂,并请他们观看了电影《列宁在十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枣园的几年里每逢过年都要请群众在此吃饭或举行团拜,和群众们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好。

现在我们看到的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粥时、张闻天旧居,书记处小礼堂,为纪念张思德毛主席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地方,社会部二室旧址及辅助陈列、幸福渠等。

首先请大家参观中央书记处小礼堂。书记处小礼堂坐落在绿树环绕之中,这是1941年建成的,砖木石结构,礼堂呈凸字形。当年中央书记处在这里举行过各种会议、舞会、宴会等活动。里面可以看到有内外两个厅,内厅是红色的木质地板,中间摆放一圈桌椅,陈列简朴却也不失考究。

这条渠叫幸福渠,是由边区政府建设厅的工程师丁仲文勘测设计、当地群众集资、政府资助,陕甘宁边区政府与中央机关以及中央警备团的指战员共同为群众修建而成的,1940年4月19日正式建成并投人使用。渠全长6公里,是边区第一条长渠,可浇地1400亩。这条渠修成后,靠天吃饭的旱地变成水浇地,庄稼连年丰收,给群众带来了幸福生活,群众亲切地为它取名 “幸福渠”。眼前这座小院是任弼时的旧居。1943年10月,任弼时由杨家岭搬来居住。小院一共有三孔窑洞,左起第一孔是工作人员住室,第二孔是寝室,第三孔是办公室。当年在延安,任弼时是中央书记处书记之一。长征期间,他担任红二方面军政委。1937年3月16日到达延安,抗战爆发后,他担任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随朱德一起奔赴华北抗日前线。1938年3月被派往莫斯科,领导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在苏联,他如实向共产国际报告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任务》,使共产国际改变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承认了毛泽东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他出色的工作对于反对王明路线,实现全党以毛泽东为首的团结统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40年,任弼时由苏联回到延安,参加了中央书记处工作,并兼任中央秘书长。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分管陕甘宁边区和晋西北的工作,他在指导陕甘宁边区党的工作中,为克服困难、发展经济、提高党的政治水平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任弼时由于长期辛勤工作和两次在敌人监狱中受到残酷折磨,因而身体受到了极大的损伤,患上了多种严重的疾病。鉴于这种情况,医生要求他马上休息。可是任弼时没有过多地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依然坚持工作。有一次,他工作到深夜3点钟,警卫员怕他太累,就和医生一起劝说他休息。他坚持不肯休息,医生当即给他检查,结果收缩压高达 220,脉搏每分钟110次,医生和警卫员要他立刻休息,他却说:没有关系,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能坚持100步,就不走99步。他还说,全国胜利就在眼前,我们不仅要夺取全国胜利,还要建立一个新中国。有多少事情急需办啊!你们想想,我能躺得住吗?凭着这种精神,他带病坚持转战陕北,协助毛主席指挥了人民解放战争。1950年10月,也就是新中国刚刚建立一年的时间,任弼时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北京,年仅46岁。叶剑英说: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任何个人的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

这里摆放的小纺车是任弼时同志在大生产运动中用过的。任弼时工作之余,还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在1945年枣园机关举办的纺线比赛中,他纺的线还被评为甲等奖。

这幅照片是1937年秋,任弼时与夫人陈宗瑛、女儿任远征和刘英在延安的合影。这幅照片是毛泽东和任弼时转战陕北到达佳县朱官寨,两人在为中央机关到底过不过黄河一事争论不休时,正好被路过的吴印咸看到,于是他把此情景凝聚在镜头里,为我们留下了这珍贵的瞬间。拾级而上,我们现在所来到的就是周恩来旧居了。说到周恩来呢,大家一定都是对他很了解很敬佩的。我们眼前所看到的左边的第一孔窑洞便是周总理当年的办公室了。周总理在延安待了十余年时间,大部分时间在国统区,在延安待了有三年多,大部分时间是在这个办公室里度过的。他常常工作到天亮,困了、累了就趴在办公桌上眯一会儿。为了新中国,他常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的工作,日理万机!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得到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爱戴,亲切的称他为人民的好总理。右边这孔窑洞就是周总理他老人家的寝室了,当年他和妻子邓颖超也在此居住过。说到这里呢,我就不得不罗嗦几句了,在很多人看来周总理和他的妻子常常是聚少离多,那他们大关系为什么还是那么的好呢?邓颖超深明大义,周总理和邓颖超他们相互理解、相互体谅感情是非常的好,被很多人成为模范夫妻,相对于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两可谓是相敬如宾和睦极了!1944年10月,周恩来由杨家岭移住到这里,在此期间,他曾多次作为中共代表往返于延安和重庆等地,同国民党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斗争谈判。途中曾多次遇险,但吉人自有天相,每次他都能逢凶化吉,平平安安的。长期生活在复杂的辩论环境中,语言犀利善于言辞逻辑严谨思维敏捷的性格特点,就连马歇尔都佩服的说“周恩来是我从未遇到过的对手”。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曾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国是。蒋介石的用心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但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民主,揭露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团结教育广大群众,党中央决定由毛泽东亲自率代表团赴重庆谈判。8月23日下午,就是在这个小礼堂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有50人参加。毛泽东给大家分析了抗战结束后的形势和我党准备采取的对策。讨论中,同志们赞同战后实行力争和平的方针,但对毛主席是否亲赴谈判的问题意见不一,多数同志出于对主席的安全考虑,不主张轻易出去。8月25日夜,政治局在此彻夜讨论,反复权衡利弊,最后作出同意毛主席与周恩来、王若飞一起去重庆谈判的决定。8月27日,美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张治中飞抵延安。28日晨,毛主席、周恩来、王若飞从这里出发去机场飞往重庆。这幅照片是主席临行前挥帽向送别的群众告别的情景。另一幅照片是 10月11日主席胜利归来在延安机场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的情景。在此期间为了保证毛泽东的安全打破僵局,是谈判能够顺利的结束,周恩来可谓是绞尽脑汁操碎了心,对他的工作毛泽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党忠诚对敌英勇工作不知疲倦。

大家请看这辆房车就是当年周恩来同志在此居住期间曾经用过的。在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期间,他在百忙之中常常抽出宝贵的时间积极的投入到大生产运动中,大家也许不知道吧,周总理不仅善于外交,而且还善于纺织,他纺的线又细又匀,在边区纺线比赛中还荣获第一呢。周总理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作风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了许多有识之士学习的楷模。

周恩来旧居的隔壁就是张闻天的旧居。1944年秋至1945年10月,张闻天居住在这里,右起第一孔是寝室,第二孔是办公室。

张闻天是我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遵义会议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由张闻天负总责。长征途中,他积极参加了对张国煮右倾逃跑主义和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斗争。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全党实现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战略转变。

抗日战争开始后,张闻天站在毛泽东正确路线一边,同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进行了坚决斗争。他兼任党中央宣传部长、干部教育部部长、西北工作委员会主任、《解放》周刊和《共产党人》杂志负责人以及马列学院院长等职。他为党中央起草过著名的遵义会议决议、瓦窑堡会议决议等,发表过许多有影响的文章。在1945年党的七大和七届一中全会上,他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张闻天作风民主,谦虚谨慎。他对毛主席非常尊重,他主持召开的会议,都要事先和毛泽东进行讨论和研究,他为党起草的许多文件,写好后先送毛泽东审改,再提交会议讨论。有人问他为什么跟毛主席那么紧,他说:真理在谁那里我就跟谁。毛泽东多次赞扬他模范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坚持集体领导的民主作风,称他是我们党的“明君”。

1941年8月,党中央作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张闻天主动要求到农村搞调查研究,历时一年多的时间,跑了23个村镇,深入陕北的神木、府谷、绥德、米脂和晋西北的兴县等地,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给党中央写了《出发归来记》、《米脂杨家沟调查》、《兴县蔡家崖调查》以及商业、财经、手工业等方面的调查报告和典型材料,为党中央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提供了依据。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决定建立东北局。1945年10月,张闻天由此离开延安,前往东北。

游客朋友们,地处半山坡上的这座幽静的小院,是毛主席1943年10月至1945年底居住过的地方。我们看到的小院共有五孔窑洞,大家眼前所看到的第一孔窑洞便是当时的会议室兼会客室了。毛主席当年在这里曾主持召开过多次会议,分析国内外形势,激励共产党员要昂首挺胸,奋发图强,为了建立一个民主全新的中国而奋斗。这第二孔窑洞便是毛主席当年的办公室了,为了指导中国革命,毛主席再次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创作,在此期间他写出了《学习和时局》,《关于重庆谈判》等许多著作,其中被选入《毛泽东选集》的有28篇之多,大家再仔细看一看这张办公桌上海放着一根铁条,它是当年大生产运动中边区炼出的第一炉铁的样品。毛主席一直把它放在办公桌上,平时写作时可以亚书,写作时间长了手指发困时便用力握握,再继续写作。

毛泽东时刻心系群众,把人民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只要时间允许他便常常到百姓家里嘘寒问暖,问长问短,从来都不嫌弃百姓罗嗦、麻烦,相反总是和他们谈成一片,让人们觉得他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领导而更像一位知冷知热平易近人的朋友、咋聊天时,当他了解到当前困扰人民群众的问题时,便立刻吩咐身边的人尽量去解决,而且还会询问解决的情况。大大小小点点滴滴历历在目。这些都被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对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充满了感激之情。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第三孔就是毛泽东的寝室了。毛主席常常是通宵达旦的工作,不分昼夜的看书,即使困了需要休息时,他也总是抓紧时间看会儿书。大家都知道陕北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可毛主席却从来不会因为天气寒冷的原因而怠慢工作,即使在寒冬腊月,他也常常秉烛达旦,好多次警卫员看到了主席疲惫的面孔时对她说“主席,天很冷夜已深了您还是赶快休息吧!”可每次都是摆摆手说没事你们先休息,我再看一会儿就休息。说完又一头钻进了书堆里。在书的陪伴下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黎明。送走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毛主席对人民群众宽容热情,可他对自己的儿女却相当的严厉苛刻。他经常对他的几个孩子说“不要因为你是一个领导的孩子而觉得高人一等,要记住你们永远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孩子,要学会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作风”在他的严厉教导下他的几个孩子都像他一样顽强拼搏任劳任怨。在困难面前从来没有说过一个不字!后面德纳两孔窑洞分别是李娜和保姆的居住室以及工作人员的居住室,大家可以自行参观一下。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朱德元帅居住过的地方。1945年8月,朱德由王家坪迁住这里。左起第二孔窑洞是寝室,第三孔是会客室,第四孔是办公室。第一、第五孔窑洞是秘书和警卫员住的。

在这里居住期间,朱总司令协助毛主席处理党政军事务,8月10日,得知日本政府发出了乞降照会,朱总司令于同日子夜发布命令,要求各解放区抗日部队向附近敌伪送出通碟,限时缴械投降,否则就予以消灭。日本宣布投降后,书记处集体办公,朱总连续签发了由周恩来起草,经毛泽东修改后的七道命令。

在枣园居住的日子,朱德常常到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生活和生产情况,征求他们对政府的意见。朱总司令是个闲不住的人,枣园树多,他就利用树与树之间的空隙种了许多南瓜。由于底肥上得足,瓜子选得好,加之务得有方,获得了大丰收。秋天,胖乎乎的南瓜躺了一地,人见人爱。

朱总司令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以一个普通一兵的身份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从不搞特殊。开始,中央首长没有小灶,都在大灶吃饭。开饭时,由警卫员去打饭回来吃。有的怕跑腿,一次就多打些,这难免会造成浪费。朱总司令知道后,提议领导同志都上食堂吃饭。他自己以身作则,带头去食堂吃饭。

大家看,院子里的这张小石桌上刻着一副象棋棋盘和一副民间玩法的老虎吃羊的棋盘,这里是朱总司令常常和同志们娱乐、下棋,打扑克的地方,当年总司令和战士打成一片、同娱同乐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总司令和战士在一起的无数个动人的场面无不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官兵平等、上下一致的良好作风。

1947年3月2日,总司令从这里转移到延安的子长县,枣林沟会议后,他同刘少奇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离开陕北去华北工作。

从朱老总的旧居下来,便可以看到刘少奇同志的旧居。1944年10月,刘少奇由杨家岭迁住这里。左起第一孔窑洞是办公室,第二孔是寝室。在这里,他协助毛泽东领导整风运动进一步开展;认真学习研究总结党的路线和历史经验,旗帜鲜明地批判王明的错误路线;参加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为主席团成员;筹备召开七大,并做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做了系统深刻的阐述。

1945年8月,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期间,他主持中央日常工作。9月间,他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为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抽调2万干部、11万大军挺进东北,为加快解放战争的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刘少奇患有严重的胃病,书桌上经常放着胃药,不舒服时就吃点药。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同志们提出给他增加细粮,可他执意不肯,坚决执行供给部的统一标准。有一次,解放日报社发给他一笔2000元的稿费,勤务员拿着钱别提有多高兴了,心想,这下可以给首长改善改善伙食了。可是,刘少奇分文不收,执意要勤务员把钱如数退回去。勤务员不解地问:写文章付出了劳动,拿稿费是名正言顺的事情,难道这也算特殊?刘少奇耐心解释说:现在群众的生活有困难,敌占区的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咱们为人民办点事儿,不能再要报酬了。我们节约一点,就能减轻人民的负担。1947年3月12日,刘少奇由此撤离延安。3月29日,在枣林沟会议上中央决定,以刘少奇为首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赴华北工作。我们看到东边的这两孔窑洞是彭德怀住过的,中间的那孔窑洞是他和刘少奇共用的会客室。1947年3月初,为指挥延安保卫战彭德怀由此迁住王家坪军委驻地。

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块到《为人民服务》讲台参观。

地处枣园西山脚下的这方简陋的土平台,就是毛泽东主席为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召开追悼大会并发表著名的《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地方。

张恩德是中央警卫团的一名战士,1944年秋,为了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中央办公厅总务处抽调部分同志去安塞石峡峪山中烧木炭。张思德被邀请做技术指导。9月5日这一天,天下着雨,为了早日完成任务,张思德冒雨抢挖炭窑,正在聚精会神修整窑壁时,突然出现了险情,就在炭窑坍塌的瞬间,张思德把自已的战友推出窑口,自己被埋进了厚厚的黄土中。张思德牺牲了。毛泽东知道后十分沉痛,他说:前方打仗死人是没办法的,后方生产劳动死人不应该。他指示:第一,把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打口好棺材;第三,要开追悼会,我参加,要讲话。

9月8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在这里为张思德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中央警卫团全体人员、中央直属机关干部及附近群众1000多人参加。毛泽东亲笔题了 “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悼词。当警备团负责人报告了张思德生平后,毛泽东缓步走上主席台,做了“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从这天起,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传遍了世界......张思德的一生是短暂的,然而却是辉煌的。他的完全彻底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永远是我们做人的标杆。

各位游客,在深情缅怀了革命先贤的丰功伟绩之后,枣园的参观游览就到此结束了。革命先贤已经离去,但他们未尽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还将星火相传。走进延安,走进革命的圣地更重要的是要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奉献、进取、奋斗的时代新风尚。

感谢大家!再见!

第三篇:枣园导游词

枣园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是大家的讲解员***,欢迎大家来到被誉为“三黄一圣”之一延安革命圣地枣园革命旧址。

枣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7.5公里处,背山面水,视野开阔,环境优美,园内林木茂盛,树种繁多,其中枣树就有90多株,故称为枣园。这里曾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机关旧址。中共中央书记处在1943年10月有杨家岭迁往枣园,在此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筹备召开了中共七大,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带领中国人民度过了最为艰难的岁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央领导人先后在此居住过。

现在大家位于枣园革命旧址的门口,眼前所看到的就是中央书记处小礼堂。书记处小礼堂坐落于绿树丛中,建于1941年,砖木结构,礼堂呈凸字形。当年中央书记处在这里举行过各种会议,舞会,宴会等活动。礼堂分为内外两个厅。内厅是红色的木质地板,中间摆放着一圈桌椅,陈列简朴却不失考究。1945年的8月,在这里做出了毛泽东亲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的决定。我们看到墙上有《为人民服务》的条幅,这是毛主席为中央机关干部的题词,提醒书记处机关的干部要时刻牢记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小礼堂的外厅是当年中央机关的餐厅,也是毛主席经常招待客人的地方。说是餐厅,也只是青砖铺就的地板上摆放着两张油漆脱落的旧圆桌。每逢过年过节,中央领导就在此请群众吃饭。1945年的春节,延安市政府,群众团体的代表带着许多吃的,还送来一面写着“为民谋利”四个大字的锦旗,给党中央拜年。为了欢迎大家,机关的同志在礼堂摆了两行桌子,上面堆满花生,糖果招待大家。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大家一一握手问好,主席还亲自为每个人斟酒,流露出领袖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浓浓情意。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条渠叫做幸福渠,是陕甘宁边区政府与中央机关以及中央警备团的指战员共同为群众修建的,1940年4月19日正是建成并投入使用,渠全长6公里,是边区第一长渠,可浇地1400亩。这条渠修成后,靠天吃饭的旱地变成水浇地,庄稼连年丰收,给群众带来了幸福的生活,群众亲切的称它为“幸福渠”。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周恩来旧居,说起周恩来呢,大家应该都对他很了解,很敬佩了。他是1944年10月由杨家岭搬到这里来的。我们眼前所看到的,左起第一孔窑洞便是周总理当年的办公室,在延安的十余年间,周总理大部分时间都奔波于国统区激烈复杂的斗争中,在这里只住了三年多的时间,而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周总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件办公室里度过的。他常常工作到天亮,困了、累了就趴在办公桌上眯一会。右边这孔窑洞是周总理的寝室,当年他和妻子邓颖超曾在此居住过。大家请看这辆纺车,周恩来在此居住期间曾经用过,在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时,周总理常常抽出宝贵的时间积极的投入到大生产运动中,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周总理不仅善于外交,而且还善于纺织,曾在边区纺线比赛获得第一名。周总理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作风深深的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了许多有识之士学习的楷模。

各位游客朋友们参观完了我们伟大总理的故居,我们便来到了一代领袖毛泽东的旧居。这个小院共有五孔窑洞,右起第一孔是会议室兼会客室,在这里毛主席曾主持召开过多次会议,分析国内为形式,激励共产党员要昂首挺胸,奋发图强,为建立一个民主的新中国而奋斗。第二孔是毛泽东当年的办公室,为了指导中国革命,毛泽东在此撰写了大量的理论著作,其中有《学习和时局》,《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愚公移山》,《重庆谈判》等,收入毛选的有28篇。大家看到这张办公桌上有一根一尺长的生铁条,这是大生产运动中边区炼出的第一炉铁的样品,毛主席用它一来做镇尺压纸用,二来用于活动写作疲劳时发困的手指。第三孔是寝室,毛主席常常通宵达旦的工作,不分昼夜的看书,即使困了需要休息时,他也总要抓紧时间再看会书。大家都知道陕北的冬天是非常寒冷的,可毛主席却从来不会因为天

气寒冷的原因而怠慢工作,即使在寒冬腊月,他也常常秉烛达旦。在书的陪伴下迎来一个又一个黎明,送走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个。后面两孔窑洞分别是李娜和保姆的居住室以及工作人员住室,大家可以自行参观。

现在我们到了朱德元帅住过的地方,在此居住期间,朱总司令协助毛主席处理党政军事务,他是一个十分平易近人的人,无论何时何地他总以一个老兵的身份出现在大家面前,从不搞特殊化。大家看,院子里就是朱总司令常常与战士们打成一片,同娱同乐的地方。这些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从朱老总的旧居下来,便可以看到刘少奇同志的旧居。左起第一孔窑洞是办公室,第二孔是寝室。在这里,他协助毛泽东领导整风运动进一步开展。刘少奇有严重的胃病,书桌上常放有胃药,不舒服时就吃点药。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同志们提出给他增加细粮,可他执意不肯,坚决执行供给部的统一标准。刘少奇的伟大精神值得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

接下来大家随我一起到《为人民服务》讲台参观。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方简陋的土平台,就是毛主席为中央警卫员战士张思德召开追悼大会并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地方。张思德是中央警卫团的一名战士,1944年秋,为了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的问题,中央机关抽调部分同志去安塞县石峡峪山中烧木炭,张思德同志被邀请为技术指导,9月5日这一天,天下着雨,为了早日完成任务,张思德冒雨抢挖炭窑,正在聚精会神的修整窑壁时,突然出现了险情,就在炭窑坍塌的瞬间,张思德把自己的战友推出窑口,自己被埋在了厚厚的黄土中。张思德同志牺牲了,毛主席知道后十分沉痛,他下令为张思德的遗体做了处理并为他召开追悼会。追悼会上,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悼词,并做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在这一篇红色的革命篇章中,想必大家已经受益匪浅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参观,谢谢!

第四篇:枣园导游词

延安枣园导游词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7.5公里处。园内林木茂盛,树种繁多,有梨树、枣树、银杏、刺柏、柳树、槐树、皂角、杏树等。其中枣树就有90多株,枣园因枣树多而得名。园内现有22孔窑洞、100余间瓦房和一座苏式小礼堂,占地面积80 多亩。这里原来是一个破落地主申有安的庄园,后来他将园子和园内的窑洞卖给了驻防延安的国民党师长高双城。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将其收为公有。1939年,中央社会部在这里居住,遂改名为“延园”。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往这里。

中共中央书记处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粥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筹备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军民为争取和平民主、团结建国,同国民党反动派的假和平真内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国内战做了充分准备。

现在我们看到的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粥时、张闻天旧居,书记处小礼堂,为纪念张思德毛主席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地方,社会部二室旧址及辅助陈列、幸福渠等。

首先请大家参观中央书记处小礼堂。书记处小礼堂坐落在绿树环绕之中,这是1941年建成的,砖木石结构,礼堂呈凸字形。当年中央书记处在这里举行过各种会议、舞会、宴会等活动。里面可以看到有内外两个厅,内厅是红色的木质地板,中间摆放一圈桌椅,陈列简朴却也不失考究。

1935年的遵义会议改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1937年12月下旬,在这里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改组了中央书记处,决定不设总书记,由书记处集体领导。1943年3月20日,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会议,着重讨论了从组织上加强党的集体统一领导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会议推选毛泽东为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决定中央书记处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三位同志组成,毛泽东为主席。1945年6月,党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主席。1945年,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的重大决定就是在这里作出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曾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国是。蒋介石的用心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但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民主,揭露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团结教育广大群众,党中央决定由毛泽东亲自率代表团赴重庆谈判。8月23日下午,就是在这个小礼堂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有50人参加。毛泽东给大家分析了抗战结束后的形势和我党准备采取的对策。讨论中,同志们赞同战后实行力争和平的方针,但对毛主席是否亲赴谈判的问题意见不一,多数同志出于对主席的安全考虑,不主张轻易出去。8月25日夜,政治局在此彻夜讨论,反复权衡利弊,最后作出同意毛主席与周恩来、王若飞一起去重庆谈判的决定。8月27日,美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张治中飞抵延安。28日晨,毛主席、周恩来、王若飞从这里出发去机场飞往重庆。这幅照片是主席临行前挥帽向送别的群众告别的情景。另一幅照片是 10月11日主席胜利归来在延安机场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的情景。

我们看到墙上有《为人民服务》的条幅,这是毛泽东为中央机关干部的题词,它的用意就是要提醒大家不忘宗旨,处处为民。

小礼堂的外厅是当年中央机关的餐厅,也是主席经常招待客人的地方。说是餐厅,也只是青砖铺就的地上,摆放着两张油漆脱落的旧圆桌。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中央领导同志就在这里请群众吃饭。1943年2月9日、农历正月的元宵节,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这里为枣园乡24位60岁以上的老人举行祝寿宴。主席亲自给他们敬酒,祝贺他们延年益寿,老当益壮。老人们感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笑着说:尊老敬贤,应当应当:饭后主席还给他们每人送一条毛巾和一块肥皂作为礼品,并请他们看了《列宁在十月》的电影。1944年2月7目的春节,延安市政府、群众团体的代表带着许多好吃的东西,还送来一面写着 “为民谋利”四个大字的锦旗,给党中央拜年。为了欢迎大家,机关的同志在礼堂摆放了两行桌子,上面堆满了花生、糖果、香烟等招待他们。毛泽东和其他领导同大家一一握手问好,主席亲自为每个人斟酒,领袖与群众水乳交融的浓浓情意和着阵阵欢声笑语,久久回荡在枣园的上空。

墙上我们看到的两幅照片,左边的是1943年春节,西北公学秧歌队给中央书记处拜年时的合影;右边的是西北公学根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编创的秧歌剧《动员起来》。照片上的人物从左至右为白茜、李高丰、刘苏、张庭一。1992年在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之际,他们4人相约回到延安。不幸的是白茜老人不久病逝。2001年,建党80周年时,其余三个相约又回到延安,就在这张照片前又表演了当年的秧歌剧《动员起来》,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不已。

这条渠叫幸福渠,是由边区政府建设厅的工程师丁仲文勘测设计、当地群众集资、政府资助,陕甘宁边区政府与中央机关以及中央警备团的指战员共同为群众修建而成的,1940年4月19日正式建成并投人使用。渠全长6公里,是边区第一条长渠,可浇地1400亩。这条渠修成后,靠天吃饭的旱地变成水浇地,庄稼连年丰收,给群众带来了幸福生活,群众亲切地为它取名 “幸福渠”。眼前这座小院是任弼时的旧居。1943年10月,任弼时由杨家岭搬来居住。小院一共有三孔窑洞,左起第一孔是工作人员住室,第二孔是寝室,第三孔是办公室。当年在延安,任弼时是中央书记处书记之一。长征期间,他担任红二方面军政委。1937年3月16日到达延安,抗战爆发后,他担任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随朱德一起奔赴华北抗日前线。1938年3月被派往莫斯科,领导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在苏联,他如实向共产国际报告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任务》,使共产国际改变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承认了毛泽东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他出色的工作对于反对王明路线,实现全党以毛泽东为首的团结统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40年,任弼时由苏联回到延安,参加了中央书记处工作,并兼任中央秘书长。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分管陕甘宁边区和晋西北的工作,他在指导陕甘宁边区党的工作中,为克服困难、发展经济、提高党的政治水平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任弼时由于长期辛勤工作和两次在敌人监狱中受到残酷折磨,因而身体受到了极大的损伤,患上了多种严重的疾病。鉴于这种情况,医生要求他马上休息。可是任弼时没有过多地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依然坚持工作。有一次,他工作到深夜3点钟,警卫员怕他太累,就和医生一起劝说他休息。他坚持不肯休息,医生当即给他检查,结果收缩压高达 220,脉搏每分钟110次,医生和警卫员要他立刻休息,他却说:没有关系,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能坚持100步,就不走99步。他还说,全国胜利就在眼前,我们不仅要夺取全国胜利,还要建立一个新中国。有多少事情急需办啊!你们想想,我能躺得住吗?凭着这种精神,他带病坚持转战陕北,协助毛主席指挥了人民解放战争。1950年10月,也就是新中国刚

刚建立一年的时间,任弼时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北京,年仅46岁。叶剑英说: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任何个人的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

这里摆放的小纺车是任弼时同志在大生产运动中用过的。任弼时工作之余,还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在1945年枣园机关举办的纺线比赛中,他纺的线还被评为甲等奖。

这幅照片是1937年秋,任弼时与夫人陈宗瑛、女儿任远征和刘英在延安的合影。这幅照片是毛泽东和任弼时转战陕北到达佳县朱官寨,两人在为中央机关到底过不过黄河一事争论不休时,正好被路过的吴印咸看到,于是他把此情景凝聚在镜头里,为我们留下了这珍贵的瞬间。

拾级而上,我们便来到了周恩来的旧居。他是1944年10月由杨家岭搬到这里的。左起第一孔窑洞是他的办公室,第二孔是寝室。1947年3月,他随中共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周恩来在这里居住的那些日子,作为中共代表9次往返于延安、重庆等地,同国民党进行谈判,途中多次遇险。最后都是有惊无险,化险为夷。1946年1月 29日,为了赶赴重庆出席31日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周恩来向党中央汇报工作之后,又乘飞机由延安启程。由于气候恶劣,飞机只好在西安滞留一夜。次日上午,周恩来一行从西安起飞。当飞机飞行到秦岭山区上空时,遇到了一股强冷气团,机身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冰甲,失去了平衡,迅速下沉。为减轻重量,延缓下降速度,机长一面命令打开舱门,把行李扔下去,一面命令大家系好降落伞。以备不时之需。正当周恩来按命令背好伞包,却发现叶挺将军的女儿、11岁的小杨眉因座位上没有伞包急得要哭,小杨眉这次是专程去重庆迎接爸爸出狱的。周恩来迅速解下伞包为小杨眉系好,并鼓励她要像爸爸一样勇敢坚强,要与困难和危险作斗争。在危难时刻,周恩来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杨眉,而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值得庆幸的是,飞机不久冲出了冷气团,飞向高空。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11月15日召开伪国大,通过伪宪法,一手关闭了和谈大门。11月19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大部分成员离开南京,回到延安。在延安的十余年间,屈指算算周恩来在延安只住了3年多的时间,大部分时间奔波于国统区激烈复杂的谈判斗争中。周恩来机敏的语言、严密的思维、灵活的策略、坚定的原则、善于求同存异的斗争艺术,让他的对手都惊叹不已,敬佩有加。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周恩来同志对党忠诚,对敌英勇,工作不知疲倦。这辆纺车是周恩来同志在大生产运动中用过的。周恩来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一有时间就参加生产劳动。1943年,枣园机关开展纺线比赛,他就是用这辆纺车纺的线,他纺出来的线又细又匀,周此还被评为甲等奖。中央领导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极大地鼓舞了边区军民的生产热情。1947年3月3日,周恩来由此移住王家坪,同毛主席一起部署撤离延安的工作。18日晚8时,最后撤离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途。这件从莫斯科带回来的皮大衣,他是既当大衣穿,又当雨衣用,晚上还当被子盖,人们亲切地称它为 “三用大衣”。

周恩来旧居的隔壁就是张闻天的旧居。1944年秋至1945年10月,张闻天居住在这里,右起第一孔是寝室,第二孔是办公室。

张闻天是我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遵义会议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由张闻天负总责。长征途中,他积极参加了对张国煮右倾逃跑主义和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斗争。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全党实现了由国内革

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战略转变。

抗日战争开始后,张闻天站在毛泽东正确路线一边,同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进行了坚决斗争。他兼任党中央宣传部长、干部教育部部长、西北工作委员会主任、《解放》周刊和《共产党人》杂志负责人以及马列学院院长等职。他为党中央起草过著名的遵义会议决议、瓦窑堡会议决议等,发表过许多有影响的文章。在1945年党的七大和七届一中全会上,他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张闻天作风民主,谦虚谨慎。他对毛主席非常尊重,他主持召开的会议,都要事先和毛泽东进行讨论和研究,他为党起草的许多文件,写好后先送毛泽东审改,再提交会议讨论。有人问他为什么跟毛主席那么紧,他说:真理在谁那里我就跟谁。毛泽东多次赞扬他模范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坚持集体领导的民主作风,称他是我们党的“明君”。

1941年8月,党中央作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张闻天主动要求到农村搞调查研究,历时一年多的时间,跑了23个村镇,深入陕北的神木、府谷、绥德、米脂和晋西北的兴县等地,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给党中央写了《出发归来记》、《米脂杨家沟调查》、《兴县蔡家崖调查》以及商业、财经、手工业等方面的调查报告和典型材料,为党中央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提供了依据。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决定建立东北局。1945年10月,张闻天由此离开延安,前往东北。

地处半山坡上的这座幽静的小院,是毛主席1943年10月至1945年底居住过的地方。我们看到的小院共有五孔窑洞,右起第一孔窑洞是会客室兼会议室,第二孔是办公室,第三孔是寝室,第四孔是李纳和保姆的住室,第五孔是工作人员住室。毛主席在此居住期间,撰写了大量的理论著作,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其中有《学习和时局》、《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愚公移山》、《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以及《重庆谈判》等,收入毛选的有28篇。桌上的这根一尺长的生铁条,是大生产运动中边区炼出的第一炉铁的样品,主席用它一来作镇尺压纸用,二来用于活动写作疲劳时发困的手指。每当手心发热,手指发酸时,主席就用力地握一握这根生铁条,让手指舒展舒展,然后继续写作。作为党的领袖,主席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无论在哪儿,他都同群众水乳交融,亲如一家。1945年春节,吃过早饭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和任粥时等同志,带着过年的礼物,来到枣园乡政府给群众拜年。听说毛主席要挨家挨户给大家拜年,老乡们又高兴又感动,纷纷聚集在乡政府等候。主席一边招呼大家,一边亲热地问粮食够不够吃?有什么困难?一位老人紧紧握着主席的手,激动地说:“搞大生产运动,现在家家户户都做到了丰衣足食,粮食吃的有,放的有,从来没有这么好的日子呀!”接着毛主席详细询问了机关、部队和群众的关系。问部队砍柴时砍了群众的树没有?机关的羊吃了群众的庄稼没有?机关和部队对群众的态度好不好?等等。毛主席对枣园乡乡长杨成福说:你是乡长,我是你的一户居民,以后开会不要忘记通知我。当他得知枣园附近的群众看病难、枣园村的孩子上学难的情况时,立即吩咐中央医务所要为群众免费送医送药。同时又派机要科科长叶子龙的爱人江英去枣园乡办起了一所小学,使枣园村的学龄儿童都上了学。

孔窑洞是毛主席的寝室。为了中国革命,在这里他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我们看到床头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看书对他来说就是休息了。这幅照片是毛主席在这里居住时与女儿李纳、妻子江青的合影。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毛主席的会客室。在这里他曾接见了中央派往前方工作的同

志,教导他们要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群众,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像种子一样,在人民这块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

1944年11月8日和9日毛主席在这里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后任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进行了两天两夜的谈判,签署了中共给国民党政府关于成立联合政府的五点建议。蒋介石认为,中共的五项条款不能接受。随后,国民党代表提出三点反建议草案,并要包瑞德说服毛泽东接受国民党的三点建议。12月8日,毛主席在这里会见了包瑞德,对国民党的建议给予了有力的驳斥。包瑞德劝毛主席说:你们要听一听赫尔利的话,派几个人到国民党政府去做官。毛主席回答道:捆住手脚的官不好做,我们不做。要做,就得放开手脚,自由自在地做,这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政府。包瑞德又讲:不做不好。第一,美国人会骂你们;第二,美国人要给蒋介石撑腰。对此,毛主席坚决地说:你们吃饱了面包,睡足了觉,要骂人,要撑蒋介石的腰,这是你们美国人的事,我不干涉。现在我有的是小米加步枪,你们有的是面包加大炮。你们爱撑蒋介石的腰就撑,愿撑多久就撑多久。不过,要记住一条,中国是什么人的中国?中国绝不是蒋介石的,中国是中国人民的,总有一天你们会撑不下去!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回到枣园,给我们介绍了当时的情况,他说,毛主席对包瑞德的大放厥词极为不满,不仅批驳了他,而且从座位上站起来,打开窗户说:屋子里的空气太臭,放一点臭气出去。包瑞德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灰溜溜地走了。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朱德元帅居住过的地方。1945年8月,朱德由王家坪迁住这里。左起第二孔窑洞是寝室,第三孔是会客室,第四孔是办公室。第一、第五孔窑洞是秘书和警卫员住的。

在这里居住期间,朱总司令协助毛主席处理党政军事务,8月10日,得知日本政府发出了乞降照会,朱总司令于同日子夜发布命令,要求各解放区抗日部队向附近敌伪送出通碟,限时缴械投降,否则就予以消灭。日本宣布投降后,书记处集体办公,朱总连续签发了由周恩来起草,经毛泽东修改后的七道命令。在枣园居住的日子,朱德常常到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生活和生产情况,征求他们对政府的意见。朱总司令是个闲不住的人,枣园树多,他就利用树与树之间的空隙种了许多南瓜。由于底肥上得足,瓜子选得好,加之务得有方,获得了大丰收。秋天,胖乎乎的南瓜躺了一地,人见人爱。

朱总司令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以一个普通一兵的身份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从不搞特殊。开始,中央首长没有小灶,都在大灶吃饭。开饭时,由警卫员去打饭回来吃。有的怕跑腿,一次就多打些,这难免会造成浪费。朱总司令知道后,提议领导同志都上食堂吃饭。他自己以身作则,带头去食堂吃饭。

大家看,院子里的这张小石桌上刻着一副象棋棋盘和一副民间玩法的老虎吃羊的棋盘,这里是朱总司令常常和同志们娱乐、下棋,打扑克的地方,当年总司令和战士打成一片、同娱同乐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总司令和战士在一起的无数个动人的场面无不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官兵平等、上下一致的良好作风。

1947年3月2日,总司令从这里转移到延安的子长县,枣林沟会议后,他同刘少奇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离开陕北去华北工作。

从朱老总的旧居下来,便可以看到刘少奇同志的旧居。1944年10月,刘少奇由杨家岭迁住这里。左起第一孔窑洞是办公室,第二孔是寝室。在这里,他协助毛泽东领导整风运动进一步开展;认真学习研究总结党的路线和历史经验,旗帜鲜明地批判王明的错误路线;参加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为主席团成员;筹备召开七大,并做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做

了系统深刻的阐述。

1945年8月,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期间,他主持中央日常工作。9月间,他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为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抽调2万干部、11万大军挺进东北,为加快解放战争的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

刘少奇患有严重的胃病,书桌上经常放着胃药,不舒服时就吃点药。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同志们提出给他增加细粮,可他执意不肯,坚决执行供给部的统一标准。有一次,解放日报社发给他一笔2000元的稿费,勤务员拿着钱别提有多高兴了,心想,这下可以给首长改善改善伙食了。可是,刘少奇分文不收,执意要勤务员把钱如数退回去。勤务员不解地问:写文章付出了劳动,拿稿费是名正言顺的事情,难道这也算特殊?刘少奇耐心解释说:现在群众的生活有困难,敌占区的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咱们为人民办点事儿,不能再要报酬了。我们节约一点,就能减轻人民的负担。1947年3月12日,刘少奇由此撤离延安。3月29日,在枣林沟会议上中央决定,以刘少奇为首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赴华北工作。我们看到东边的这两孔窑洞是彭德怀住过的,中间的那孔窑洞是他和刘少奇共用的会客室。1947年3月初,为指挥延安保卫战彭德怀由此迁住王家坪军委驻地。地处枣园西山脚下的这方简陋的土平台,就是毛泽东主席为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召开追悼大会并发表著名的《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地方。

张恩德是中央警卫团的一名战士,1944年秋,为了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中央办公厅总务处抽调部分同志去安塞石峡峪山中烧木炭。张思德被邀请做技术指导。9月5日这一天,天下着雨,为了早日完成任务,张思德冒雨抢挖炭窑,正在聚精会神修整窑壁时,突然出现了险情,就在炭窑坍塌的瞬间,张思德把自已的战友推出窑口,自己被埋进了厚厚的黄土中。

张思德牺牲了。毛泽东知道后十分沉痛,他说:前方打仗死人是没办法的,后方生产劳动死人不应该。他指示:第一,把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打口好棺材;第三,要开追悼会,我参加,要讲话。

9月8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在这里为张思德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中央警卫团全体人员、中央直属机关干部及附近群众1000多人参加。毛泽东亲笔题了 “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悼词。当警备团负责人报告了张思德生平后,毛泽东缓步走上主席台,做了“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从这天起,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传遍了世界......张思德的一生是短暂的,然而却是辉煌的。他的完全彻底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永远是我们做人的标杆。

第五篇:延安导游词

延安

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延安”之名约始于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设立的延安郡,距今已历1393年,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的三大教育基地。

延安在历史上一向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几千年历史的演变、经久不衰,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共发现各类文物遗址5808处,其中国家级文物4处,省级文物26处,县市级文物183处。最为著名的有黄帝陵、乔山山麓的轩辕庙、子长钟山寺石窟、延安清凉山、延安宝塔山、秦直道等。

延安又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全市境内的革命文物达140多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延安市区内的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长县瓦窑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等国家级保护文物。省级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区内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南泥湾旧址,吴旗县、志丹县、子长县、安塞县革命旧址、旧居、刘志丹陵园、谢子长陵园、洛川县冯家村“洛川政治局会议旧

址”等。

延安黄土风情文化艺术底蕴深厚、丰富多彩,已成为旅游的新亮点。主要有民间社火、延安景点图片>>> 灯会、闹秧歌、转九曲、信天游等。规模较大的社团活动有安塞腰鼓、洛川瞥鼓、宜川胸鼓,还有陕北农民画、布堆画、毛绣、刺秀、窑洞窗花、民间剪纸艺术等。集中典型地反映陕北地区民间风情资源的优势的代表有洛川民俗馆、安塞文化艺术馆等。

黄河壶口瀑布距延安市178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该处黄河水面从400余米的宽度突然缩窄为40米,在壶口处骤然下跌30米左右,随后沿一条长达5公里的“十里龙槽”直去。黄河壶口瀑布气势如宏,四季晨昏晴雨变化无穷,瀑布与十里龙槽河心的右岛——孟门山、黄河大桥等景点组成了黄河中游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黄河系列自然景观。延安自然旅游景点还有万花山、乔山乔北黄龙山林区的自然风光,洛川塬的典型黄土地貌、延河、杏

子河流域的综合治理等。

概况:

区号:0911 邮编:716000 面积:3.7万平方公里

位置: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土高原

人口:206万

区划:延安市县共辖1区(宝塔区)12县(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

地理概况:延安位于陕西的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临黄河与山西省相邻,西以子午为界与甘肃省接壤,南北分别与我省的渭南、咸阳、铜川、榆林等地市相毗邻。除西部子午岭,东部的黄龙山和中部的崂山为基岩山地丘陵,大部分地域处在黄土高原的腹地,海拔高度在800-1800米。

气候特征:年均气温9.4℃,年均降水量为450-650毫米,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目的地指南 >> 陕西

陕西延安旅游景点介绍? 【日期】:2010-3-4 信息来源:转载 发布:陕西国际旅行社(北大街) 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延安”之名约始于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设立的延安郡,距今已历1393年,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的三大教育基地。

延安在历史上一向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几千年历史的演变、经久不衰,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共发现各类文物遗址5808处,其中国家级文物4处,省级文物26处,县市级文物183处。最为著名的有黄帝陵、乔山山麓的轩辕庙、子长钟山寺石窟、延安清凉山、延安宝塔山、秦直道等。

延安又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全市境内的革命文物达140多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延安市区内的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长县瓦窑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等国家级保护文物。省级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区内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南泥湾旧址,吴旗县、志丹县、子长县、安塞县革命旧址、旧居、刘志丹陵园、谢子长陵园、洛川县冯家村“洛川政治局会议旧

址”等。

延安黄土风情文化艺术底蕴深厚、丰富多彩,已成为旅游的新亮点。主要有民间社火、灯会、闹秧歌、转九曲、信天游等。规模较大的社团活动有安塞腰鼓、洛川瞥鼓、宜川胸鼓,还有陕北农民画、布堆画、毛绣、刺秀、窑洞窗花、民间剪纸艺术等。集中典型地反映陕北地区民间风情资源的优势的代表有洛川民俗馆、安塞文化艺术馆等。

黄河壶口瀑布距延安市178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该处黄河水面从400余米的宽度突然缩窄为40米,在壶口处骤然下跌30米左右,随后沿一条长达5公里的“十里龙槽”直去。黄河壶口瀑布气势如宏,四季晨昏晴雨变化无穷,瀑布与十里龙槽河心的右岛——孟门山、黄河大桥等景点组成了黄河中游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黄河系列自然景观。延安自然旅游景点还有万花山、乔山乔北黄龙山林区的自然风光,洛川塬的典型黄土地貌、延河、杏

子河流域的综合治理等。

概况:

区号:0911 邮编:716000 面积:3.7万平方公里

位置: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土高原

人口:206万

区划:延安市县共辖1区(宝塔区)12县(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

地理概况:延安位于陕西的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临黄河与山西省相邻,西以子午为界与甘肃省接壤,南北分别与我省的渭南、咸阳、铜川、榆林等地市相毗邻。除西部子午岭,东部的黄龙山和中部的崂山为基岩山地丘陵,大部分地域处在黄土高原的腹地,海拔高度在800-1800米。

气候特征:年均气温9.4℃,年均降水量为450-650毫米,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景点介绍:

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圣地,被誉为“人文初祖”的轩辕黄帝的陵寝地——黄帝陵雄伟、庄严、壶口瀑布是黄河流域的一大奇观,是我国第二大暴布。它位于山西省吉县城西南25公里的黄河壶口处。黄河巨流一路奔腾,在山西和陕西交界处曲折南流,到山西吉县与陕西宜川一带,被两岸苍山挟持,约束在狭窄的石谷中。滔滔黄河,到此由300米宽骤然收束为50余米。这时河水奔腾怒啸,山鸣谷应,形如巨壶沸腾,最后跌落深槽,形成落差达50米的壶

口大瀑布。

壶口瀑布

要说壶口暴布的宽度和高度都不算大,值得人们惊讶的是其流量和相当可观。在冬季枯水期,翻江倒海流量很少时仅150至300立方米,这时河面冰封,细流涓涓,给人以俊美之感;四月初,一旦冰河解冻,秒流量骤增至1000立方米以上,最高时达8000立方米,这时,巨流夹着大量冰块冲击而下,如狮吼虎啸,震天动地;到夏季,翻江倒海流量增至1000至2000立方米之间,这时,由于下游水位下降,落差加大,巨瀑破空而下,激起的水柱像箭一样直射苍穹,刹那间,一支支水柱又化作细小的水珠,遂又形成迷蒙的白雾,偶又显七色彩虹;金秋雨季,千溪万壑之水汇聚,河水流量剧增到3000立方米以上,全部瀑布连成一片,这时洪波怒号,激湍翻腾,声如奔雷,景象极为壮观。

古时这里有“旱地行舟”、“飞鸟难渡关”之说。原来,过去来往的船只,每逢行到壶口,人们都得在岸畔拉纤绕行;至于迎风展翅的飞鸟,因为瀑布呼啸四震,去烟迷漫,惊吓得也不感飘然不过。由此可见瀑布之惊险、磅薄。

在1938年9月,正当抗日战争及其艰苦,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候,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壶口,他的心骤然被奔泻的瀑布所征服,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就在这里,他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回到延安,冼星海为这首诗谱了曲,杰出的《黄河大合唱》等此诞生了。这首表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的组歌,曾响彻大河上下,它不断地鼓舞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浴血奋斗。肃穆、古朴,已成为国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民族圣地。壶口大瀑布,犹如母亲河怦然跳动的心脏,那咆哮的惊涛声,永往直前,百折不回,体现中华民族生命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博大胸怀。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歌颂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黄帝陵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被称为中国第一陵,在黄陵县城北1公里的桥山之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朝圣旅游的胜地。千百年来,每逢清明,来此拜谒祭陵的人络绎不绝。这与中华民族继承了黄帝艰苦创业,坚持正义,酷爱自由,反抗压迫,精诚团结,建设祖国的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黄帝陵地处桥山,沮水环绕,群山环抱,古柏参天,四季青翠,环境幽雅。山下有大路可通山顶直至陵前。祭亭中央的高大石碑上刻有郭沫若题“黄帝陵”3个大字。祭亭后的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陵冢高3.6米,周长48米。陵前数十米处有一高台。相传汉武帝征朔方还,在这里祭黄帝,筑台祈山,故称“汉武仙台”。

黄帝庙呈四方形,庙门朝南,气势雄伟,门额上大书“轩辕庙”三字。庙院内有大殿,门额上悬挂着写有“人文初祖”四字的大匾。大殿中间安放着巨大的黄帝牌位,上书“轩辕黄帝之位”。庙院内的“黄帝手植柏”,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距今四千余年。巨柏高19米,树干下围10米,有谚语称它“七楼八扎半,圪里圪塔不上算”,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另有一株高大柏相传为汉武帝“挂甲柏”,又名“将军柏”。庙内有一碑亭,内有碑石约50通,内容主要是历代帝王的“御制祭文”和历代修葺陵庙的记载。

杨家岭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北3千米处。中共中央在此继续领导抗日战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中国共产常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领导解放战争。这里修建了中央大礼堂、中央办公厅楼及百余孔窑洞、百余间房屋。

1942年5月在这里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1945年4月,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在此讲座并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里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及中央各机关旧址等。1943年10年,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此迁往枣园,中央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部门仍留驻这里,直到1947年3月撤离延安。

枣园

枣园革命旧址在延安城西北7.5千米处。1940年中央机关在此兴房屋、窑洞。1943年,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等先后迁居枣园,这里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毛泽东旧居在枣园东北半山坡,与张闻天、朱德旧居左右为邻,是一排五孔石窑洞。1945年8月,毛泽东由这里赴重庆和国民堂进行和平谈判。枣园还有周恩来旧居、刘少奇旧居、任弼时旧居、彭德怀旧居,书记处小礼堂旧址及社会部、作战研究室和机要室旧址等。中共中央书记处于

1947年3月撤离延安枣园。

宝塔山

宝塔山又名嘉岭山,在延安市东南,延河西岸,山上之塔,巍然直插蓝天,如一忠诚的卫士守卫着延安古城。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

延安古名肤施,是西北的边塞重镇。宋代韩落、范仲淹曾在此镇守。宝塔山为历代守将必去之处.宝塔建于唐代(一说明代),塔高44米,9级,为八角形砖塔。塔内有阶梯,可登塔顶。山上还有范公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书院、烽火台等古迹。明延安知府顾延寿有诗曰:“嘉岭叠叠椅晴空,景色都归西照中。塔影例分深树绿,花枝低映碧流红。幽僧栖迹烟霞坞,野鸟飞归锦绣从。”塔底层两个拱门门额上还分别刻有“高超碧落”、“俯视红尘”字样。塔旁还有钟一口,明崇预年间铸造,击之声彻全城。党中央在延安时,曾以此报时报

警。

宝塔山下还有历代遗留下来的摩岩刻字多处,范仲淹题刻的“嘉岭山”隶书最著名,还有

“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

巍巍宝塔山,经常出现在诗人、画家的笔下,人们歌颂宝塔,怀念宝塔,实际是在怀念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缅怀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业迹,成了人们追寻当年,接受革命传

统教育的好课堂。

西安经典旅游线路

★★古城名迹之旅——东线一日游(兵马俑、华清池、秦陵地宫)218元/位

★★古城之旅——华山一日游 168元/位 ★★古城之旅——西线一日游 238元/位 ★★西安旅游——延安、壶口瀑布、黄帝陵圣地二日游 390元/位

黄帝陵

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我国后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

延安旅游景点介绍景点图片>>>

黄帝还以他惩罚邪恶,首次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但是也有人说,黄帝死后就安葬在桥山。

中华民族祭祀黄帝陵庙的活动,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了。从孔子,孟子的文章中和他们与学生对话语录中,已经得到证实。据《吕氏春秋·安葬篇》、《七国考》、《山海经》这些古史书籍记载:“墓设陵园”在秦代开始形成一种制度。黄帝陵园最早建于秦代。秦统一六国后,又规定天子的坟墓一律称作“陵”,一般庶民坟都称作“墓”。汉代又规定天子陵旁必设„庙‟。刘邦建立大汉后,汉朝初期就在桥山西麓建起“轩辕庙”。唐代宗大历五年至大历七年,对轩辕庙进行了历时二年重修扩建,并栽植柏树一千一百四十株。宋朝开宝二年,因沮河水连年侵蚀,桥山西麓经常发生崖塌水崩,威胁庙院存亡,地方官员上书朝廷,宋太祖赵匡胤降旨,将轩辕庙由桥山西麓迁移桥山东麓黄帝行宫。这就是当今人 们前来拜谒的轩辕庙。在之后的元,明,清各朝以及辛亥革命前后直至当今,都对黄帝陵庙进行过多次修缮和扩建,我们现在看到的黄帝陵庙的规模和范围。已远远超过历代。

黄帝陵景区门票:60元,军残、离休、老红军、寿星免费,团体、学生优惠

黄帝陵景区荣誉:国家AAAAA级景点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帝陵景区导游词:

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玄远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我国后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黄帝还以他惩罚邪恶,首次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但是也有人说,黄帝死后就安葬在桥山。

黄帝陵区约4平方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参观者到达桥山山顶,首先看见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再后面便是黄帝陵。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黄陵下的轩辕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跨进庙门,左边有一棵巨大的柏树。相传此柏为黄帝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庙门北有一过厅和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碑。最北边坐落着大殿,大殿前还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挂甲柏”。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大殿雄伟壮丽,门额上悬挂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中间有富丽堂皇的黄帝牌位,其周围殿墙下还有一些陈列品。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位于宜川县东48公里处,是黄河上唯一的大瀑布。壶口两 岸高山对峙,黄河穿行于秦晋大峡谷之中,当流至壶口时宽约 400多米的河床,突然收缩到四五十米宽,形成特大型马蹄状瀑 布。主瀑布宽40多米,落差近50米。奔腾的黄河经过壶口飞流直下。

延安旅游景点介绍>>>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这句诗中所描绘的就是黄河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而近年来随着亚洲飞人柯受良等人一系列飞黄壮举的成功,壶口瀑布更日渐受到了游人的瞩目。

壶口瀑布在山西和陕西的交界处,距离延安220公里,是黄河中气势最宏大的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壶口两岸高山耸峙,黄河从上游流经这里时,河床由原先的二、三百米宽骤然缩减到几十米左右的宽度,最后再坠入落差50多米的壶口狭谷,形成特大的马蹄状瀑布群。壶口瀑布一年四时景观不尽相同,夏季水量充足;冬季冰雪封冻,但旅游季节还是以夏季为佳.只有站在壶口,面对瀑布,目睹巨良翻滚,耳闻涛声震天,才能真正领略到黄河在奔腾、怒吼和咆哮的浩大气势,在返朴归真之感中产生人与自然的遐想和战胜一切的勇气和力量,增添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当人们称黄河为中华民族“摇篮“的时候,则将壶口瀑布看成“摇篮之魂”看作不屈不挠英勇顽强民族精神的象征。

黄河、黄土高原、秦晋峡谷和壶口瀑布及其周围十里龙槽(奇特的地质景观)、孟门山(黄河河心岛)、圪针滩龙王山(黄河古渡口)、石堡寨(高原村寨风情)等一起,构成大自然的壮观景象,早已为炎黄子孙所瞩目,并在此形成深远而丰富的文化历史沉淀。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后,又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壶口瀑布景点门票:81 元

壶口瀑布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壶口瀑布旅游观光!

壶口瀑布,号称“黄河奇观”的中国第二大瀑布。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从上游滚滚而来的黄河,看上去并不想承受汹涌之类的赞美,巨大的传送带一般的平缓运行,淹人轰隆隆的壶口处鸣响里,几乎是无声无息,只有在视觉中,水移动得让人眼晕。但水的力量在壶口充分地体现出来,400米宽的河面,突然漏斗一样被束成不足50米的一柱,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径直地砸向30米深的石槽中,真是“天下黄河一壶收”了。

壶口瀑布,位于宜川县城东48公里的大峡谷中,河西属陕西省宜川县壶口乡境,河东与山西省吉县相接。它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2年,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

壶口瀑布是一个移动的瀑布。据《尚书·禹贡》记载,约在公元前770年,壶口紧连着孟门,随着岁月的流逝,到813年成节的《元和郡县志》记载:壶口距孟门1000步(合1660米),而现在的壶口却在孟门上游的3000米处,时隔2700多年,石槽向上推移了3000多米壶口在瀑布的冲刷与侵蚀下,每年大约以70厘米的速度向上游移动,壶口瀑布在移动的过程中,就在这砂石河床上冲开了一条深约60米,宽约30~40米的龙槽,所以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 壶口瀑布落差约30米,宽度最大时可达干余米,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滚滚洪流,到这里急速收敛,注人深潭,声似雷鸣,数公里外都可以听到;水波急溅,激起百丈水柱,形成腾腾雾气,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烟云之势!每当夏秋之季,彩虹贯于晴空,分外秀丽。其声、其势、其景,可以用“壮、秀、奇”来概括,使人不能不为之陶醉。

壶口瀑布的宽度和高度都不算大,值得人们惊讶的是其流量却相当可观。在冬季枯水期,流量最少时仅150~300立方米/秒,这时河面冰封,细流涓涓,给人以俊美之感;4月初,一且冰河解冻,流量骤增至l000立方米/秒以上,最高时达8000立方米/秒,这时,巨流夹着大量冰块冲击而下,如狮吼虎啸,惊天动地;到夏季,流量增至l000~2000立方米/秒之间,这肘,由于下游水位下降,落差加大,巨瀑破空而下,激起的水柱像箭一样直射苍弯,刹那间,一支支水柱又化作细小的水珠,遂又形成迷蒙的白雾,偶又显七色彩虹;金秋雨季,千溪万壑之水汇聚,河水流量剧增到3000立方米/秒以上,全部瀑布连成一片,这时洪波怒号,激流翻腾,声如奔雷,景象极为壮观。

壶口风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神奇壮丽,变幻多姿,可以概括为“壶口十大景”。

第一景叫天河悬流:黄河水在壶口跌宕而下,落差达40米,形成横崖千尺,悬水奔流,山飞海立,风雨迷离,惊天动地的河瀑奇观。

第二景叫冰瀑银川:冬季,冰封雪冻,瀑布挂满冰凌,银装素裹,别有情趣,春季,黄河解冻,冰凌崩落,冰块小者如牛,大者如屋,声若山崩地裂,异常壮观。

第三景叫黄河惊雷:宜川民谚道:“一里壶口十里雷”,滔天洪水倾注一壶,万钧之力激 起撼天惊雷,数里之外即可听劲隆隆吼声。艺术家们则称之“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如果把壶口瀑布喻为黄河的心脏,那么这涛声便是它的心音。

第四景叫彩虹飞渡:每逢日出时分,壶口上空便有彩虹飞架,五彩斑澜,仿佛仙桥。古人诗咏“水底有神掀石浪,岸旁无雨挂长虹”。第五景叫壶底生烟:飞瀑直下,激起团团水雾,如同壶底生出的黄色烟雾。古诗云:“收来一壶水,放出半天云。”

第六景叫十里龙槽:传说大禹治水时,曾有神龙相助,劈出一道石槽,疏导洪水,就形成了今日的“十里龙槽”。由于瀑布水流巨大的冲刷力,在坚固的岩上冲出一道狭长石沟,日久天长竟达5公里。

第七景叫卧镇狂流:从秦晋交界的黄河大桥朝下望,河水冲出的龙槽豁然开阔,水面渐宽处,一块巨礁屹立河心,俯视如门,侧看如舟,仰视如山,其实是黄河中的一个小岛。它雄踞中流,划开河水,那就是传说中“山石为禹所凿”的孟门山。相传大禹治水时,先在这里凿开了第一个阻挡洪水的“龙口”暗洞,就叫它孟门。那孟门巨石之上,至今赫然锈有金明郡守所写的“卧镇狂流”四个一米见方的朱红大字。如到河水下落时,这四个字便能露出水面,供游人观赏。民间传说其为神石,水涨石长,终不能灭,颇具灵性。

第八景叫孟门夜月:传说古代有位州官奉调人京,那时陆路尚不发达,他只好乘船沿黄河而下。船到孟门山下,天已黄昏,就靠岸停泊。晚上,他登上孟门山,观赏这黄河小岛上的夜景,只见明月高悬,映入河中,虚虚实实,分外好看。他在山上踏月观景,情趣盎然,便吟出“山随波影动,月照浪花浮”的诗句。回船人睡后,又梦见了明月入舟。次日早起幕僚为他圆梦,其中有一人说:“孟门乃龙门之上口,梦月入舟为鲤鱼跃龙门之吉兆。”后来,这位州官果然应验升迁。据说,巨石上的四个大字,就是由他亲笔书写,命人刻上去的。因此,民间还把这个孟门山叫做梦梦山。

第九景叫石窝宝镜:在壶口两边石岸上,分布无数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窝。石窝是由河水长期冲击石岸,盘旋琢磨河床凹处而成,所以多呈圆形,由此可见自然的造化之力。民间相传,这些石窝乃当年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马蹄踪,故又称“石臼仙踪”。其实这些石窝水洼并非人工所凿,而是经洪水激流数千年来冲击石块盘旋磨蚀而成,因此,每个坑从坑沿滑到壁都光滑无比,而且每个石窝里都有一个圆形石头。明代有人做诗赞曰:“河底有天涵兔影,山间无物掩蟾光。因其孟门开宝镜,嫣娥向晚理残妆。”

第十景叫旱地行船:是壶口地区独有的航运方式,晋陕峡谷航运不便,到壶口卸下货物,空船上岸,陆上行舟数里,过壶口后,船再人水载货,下行到禹门口连货带船一起卖掉,船工由陆路返回上游。

面对这汹涌奔腾的壶口瀑布和多种奇特幻景,大家一定会对伟大的黄河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赞叹,增添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诗人光未然,音乐家洗星海,就是在这黄河壮丽情景的激励下,谱写出鼓舞人民斗志的《黄河大合唱》。新中国建立后,不少文艺工作者将它摄人电影、电视镜头,搬上银幕,借以反映中华民族的伟大形象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气候:

四季皆可旅游,每年的7、8、9三个月是旅游的最佳时间。

延安属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秋温凉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在7.7°C~10.6°C之间,年降水490~660毫米,年日照2300~2570小时。

住宿:

延安市的游览景点多在一条线路上,通常只需一天就可以结束参观,如果你还想更多地体会陕北的厚重底蕴,也可以在这里住上一晚。延安虽然是革命圣地,但这里的旅馆设施可不象你想象的那么简陋,市内有不少高档的宾馆,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一些有当地风情特色的旅馆居住,在延安大学里就有这样的窑洞式旅馆可供选择,价格并不贵,一般只需30元就可以住得很舒适。

美食:

延安虽地处陕北,但在餐饮方面和西安并无太大的差异,在这里,街头巷尾叫卖声最响亮的依然是“羊肉泡馍”等西安小吃,延安当地倒是有一些值得一尝的土特产,如个大味甜的延安红枣等。

娱乐:

观光、旅游、摄影。

节庆活动:

西安市节令性活动始于西周,经过历代充实与发展,成为传统体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长盛不衰。项目主要有:每年春节间的“行春”、“打春”、“拜春”的歌舞、棋类和游览活动;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的闹元宵活动,其内容包括耍社火(踩高跷、跑旱船、舞狮、舞龙、扭秧歌等)、耍杂技、观灯和武术表演等;二月初二的曲江拾菜踏青;三月初三的清明节前后打秋千、放风筝及郊游;二月至三月,乡间庙会上杂耍,武术和硬气功表演;五月初五端五节龙舟竞赛;六月至八月各大公园的消夏活动和文艺表演;春节前后的冬季百日跑、元旦越野赛和沿西安城墙进行的国际马拉松比赛;近年开始举办的中国西安古文化艺术节,也推出了许多群众喜爱和积极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

游客在一年中的任何季节来到陕西都会不虚此行,都有机会参加某项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令性活动。

购物:

延安市著名的土特产有:陕北红枣、小米、洛川苹果、烤烟等。工艺品有:安塞洛川剪纸、棉絮画、砂陶工艺品、陕北针插布贴画以及毛主席纪念章等。

陕北民风淳朴,你可以向当地农民直接购买各种民间手工艺品,尽量避开向你兜售商品的流动小贩。

宝塔山

宝塔山又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南,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它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在塔旁边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

延安古名肤施,是西北的边塞重镇。宋代韩落、范仲淹曾在此镇守。宝塔山为历代守将必去之处。宝塔建于唐代(一说明代),塔高44米,9级,为八角形砖塔。塔内有阶梯,可登塔顶。山上还有范公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书院、烽火台等古迹。明延安知府顾延寿有诗曰:“嘉岭叠叠椅晴空,景色都归西照中。塔影例分深树绿,花枝低映碧流红。幽僧栖迹烟霞坞,野鸟飞归锦绣从。”塔底层两个拱门门额上还分别刻有“高超碧落”、“俯视红尘”字样。塔旁还有钟一口,明崇预年间铸造,击之声彻全城。党中央在延安时,曾以此报警。

延安旅游景点介绍>>> 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山上现已建成为宝塔山公园,林木葱郁,环境优美。宝塔山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但你若是想拍摄宝塔的全景,还得上清凉山才行。

宝塔山下还有历代遗留下来的摩岩刻字多处,范仲淹题刻的“嘉岭山”隶书最著名,还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

巍巍宝塔山,经常出现在诗人、画家的笔下,人们歌颂宝塔,怀念宝塔,实际是在怀念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缅怀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业迹,成了人们追寻当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宝塔山景区门票:旺季每人次41元,淡季每人次31元,登塔另付10元军人、学

生、离退休人员优惠。

宝塔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延安宝塔山旅游观光!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为周围群山之冠。宝塔山上视野开阔,林木茂盛,山林空气清新,凉爽宜人,夏季平均气温较内低3~4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高耸于我们面前的这座古塔,始建于公元766~77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了。这座古塔在宋代曾经重修,金、明两代又予以修茸。现存塔高44米,塔基周长36.8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宝塔底层壁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内有阶梯,可缘梯登临塔顶。

明清之际,均称这座塔为 “古塔”。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成为无数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向往的地方,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成为圣地的象征,延安的标志,于是便有了“延安宝塔”之称,古老的“嘉岭山”之名也被 “宝塔士山”所代替。1956年8月6日延安宝塔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明以来,宝塔历经35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洗礼,到全国解放时,已是弹痕累累,遍体鳞伤。新中国成立后,古塔也获得新生。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曾于1959年和1984年两次拨出专款,对宝塔进行了全面维修。替换了塔体风蚀残砖,填补了弹洞,装设了楼梯,加砌了基座,并在塔尖安装了避雷针,在塔身檐角上环饰了彩灯。1996年国庆期间,我们拆卸了所有彩灯,在宝塔周围及塔顶层重新安装泛光灯;2001年,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宝塔山实施了“点亮”工程,将宝塔和山体按照主题美观的要求安装了各种灯饰,每天晚上开灯2小时,便宝塔山光芒四射。从远处看,金碧辉煌,塔影亭立,景色蔚为壮观。当然,您可以登上这巍巍的宝塔,延安全城将尽收眼底,大可领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滋味。

现在,我们来到了钟亭。在这个钟亭里悬挂的钟是明代的铁制洪钟,为明朝崇侦元年(1628年)铸造。该钟高150厘米,直径160厘米。钟的上部有佛教常用的莲花纹饰,下部有道教常用的八卦纹饰,是佛道合一的标志。这口钟原置于对面的太和山道观,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保安部把它移到这里,作为报警之用。铁钟音质清宏,余声久绕,可传方圆30~50公里。1938年11月日寇飞机轰炸延安时,这口钟发出报警的钟声,日机将延安炸成一片废墟,而它却像一名忠诚的卫士,岿然屹立于宝塔山崖,为保卫延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全国解放后,市委、市政府在恢复文物遗址中,就将这口铁钟悬挂于原址,供游人参观。

大家向东边看!这座建筑物叫做望寇台,当年范仲淹镇守延安时,为了观察敌情,指挥作战,就在嘉岭山的最高峰修筑此台。此台建于最高峰,到了夜间,星辰逼临,好像伸手可滴,因此人们又称其为摘星楼。原楼已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楼是1987年在原址上重建的。摘星楼周围有一古城寨遗址,至今仍有残缺的城垣和地洞,为当年指挥作战的工事与堡垒。沿摘星楼往下,向西延伸的这道土畔,是一段古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直到山下,通过南门与凤凰山的城墙相连。(南门的位置在现在育才小学附近,现在人们仍称“南门坡” 现建材公司、凤凰税务所一带仍存有石砌城墙残垣。)

摘星楼的北面,是一个约400平方米的大平台,这就是东岳庙的遗址。东岳庙始建于宋代,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延安知府王彦奇予以重建。宋、元、明以来,直至民国初年,东岳庙在延安周围很有名气,在佛教界也颇具影响。每年四月二十八日为庙会,据一些健在的老人介绍,20世纪20年代,宝塔山的庙会(东岳庙和鬼王庙)还相当兴盛。由于遭到历次战争的破坏,特别是1937年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延安后,东岳庙及宝塔山上的其他建筑物全部被毁。

东北边那个独立的砖砌成的四棱台,是烽火台。烽火台是古代的一种通讯报警设备,如有敌情,夜间点火为号,白天燃烧柴草或狼粪生烟。据说狼粪燃烧时生烟更烈,垂直上升,便于观察,因此有“边关起狼烟之说”。范仲淹镇守延州(今延安)时,曾在那里修有烽火台,是一个黄土夯筑的四棱台。现 在我们所看到的烽火台是1993年6月至9月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台高10.9米,台顶面积103.3平方米,台底面积253.8平方米。这座烽火台的位置选择绝妙,虽不在山巅,但视野十分开阔,登临台上,能看到东、西、南三川的尽头。自然,一旦烽火狼烟起,三川军民皆知。

从烽火台往南,那山腰中的建筑群,是新修的茶社。那里原是嘉岭书院遗址。嘉岭书院,又称范公书院,最初为范仲淹所修。范公镇守延州时,一面筑城修寨,加强军事防备,抵御西夏进犯,一方面大兴学风,修建书院,广召三军学子,进行习文研究,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有见识的栋梁之才。明弘治年 间在其遗址上重建嘉岭书院,当时修有正堂三间,内塑范公像;五经会讲堂三间,供诸子讲经教学之用;院内还植有松柏桃李树千余株,环境幽静,特别优美,对当时文化的发展起过很好的作用。清乾隆十六年(1738年)又重建。1979年修建茶社时,在书院遗址出土了《嘉岭书院记》石碑一遍,记载清乾隆十六年(1738年)重建事迹。此碑先立于书院遗址外,碑身已断为两截,文字也有所剥落,但大部分仍清晰可见。

在烽火台下,距烽火台高约100米的延河之畔,有一口通河井。该井是范仲淹驻守延州时,特别为嘉岭山的守军供水而修凿的,后人称为范公井。井口呈椭圆形,井深24米,四周以块石围砌。虽历时近千年,井筒完好,被列为延安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宝塔山又一著名的景观——摩崖石刻。该处占地面积2864平方米,该石刻高6~7米,长260米,上面有历代文人墨客的手迹。其中最著名的是范仲淹手书“嘉岭山”三个隶书大字。“嘉”是美好的意思,“岭”是指山脉。每字高3.68米,宽3.37米。因风雨剥蚀,字迹模糊,明朝初年曾加以深凿,后被涂成红色(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刻字的照片)。其南约50米处,还刻有 “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说的是范公用兵如神,也十分珍贵。还有宋代石刻“高山仰止”、“出将入相”、“先忧后乐”、“重岗叠翠”、“云生幽外”、“嘉岭胜境称第一”、“泰山北斗”、“一韩一范”等刻字。摩崖石刻还包括近代伟人名人手迹百余幅,供游人欣赏品味。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先世为彬州(今陕西彬县)人,后徙家江南,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1040年,宋王朝任命韩琦、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范仲淹自请到延州,抵延州后,开始对延州地区的城防进行全面的整修和加固,其中就包括对嘉岭山的整修。当时,范仲淹把嘉岭山作为守备延州的重要阵地和指挥中心,因而予以精心修筑。以上介绍的望寇台、烽火台、范公井等就是其遗迹。范仲淹抵达延州后,励精图治,竭力医治战争的创伤,使得延州一线军心、民心大为振奋,实力也得到加强。于是夏人相诫说:“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范仲淹)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小可欺也。”

范仲淹在延州戍边只有近一年时间,但其建树颇多,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选贤任能,并在军事、政事繁忙之际,注重教育,兴建书院,实在难能可贵,无愧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称号。他的《岳阳楼记》至今仍为散文之杰作,特别是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可谓众口皆碑。这句名言,不仅是他文才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他崇高精神的体现。后人曾于延安东关(现电业局地带)建 “韩范二祠”来纪念他和韩琦。

气候:

四季皆可旅游,每年的7、8、9三个月是旅游的最佳时间。

延安属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秋温凉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在7.7°C~10.6°C之间,年降水490~660毫米,年日照2300~2570小时。

住宿:

延安市的游览景点多在一条线路上,通常只需一天就可以结束参观,如果你还想更多地体会陕北的厚重底蕴,也可以在这里住上一晚。延安虽然是革命圣地,但这里的旅馆设施可不象你想象的那么简陋,市内有不少高档的宾馆,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一些有当地风情特色的旅馆居住,在延安大学里就有这样的窑洞式旅馆可供选择,价格并不贵,一般只需30元就可以住得很舒适。

美食:

延安虽地处陕北,但在餐饮方面和西安并无太大的差异,在这里,街头巷尾叫卖声最响亮的依然是“羊肉泡馍”等西安小吃,延安当地倒是有一些值得一尝的土特产,如个大味甜的延安红枣等。

娱乐:

观光、旅游、摄影。节庆活动:

西安市节令性活动始于西周,经过历代充实与发展,成为传统体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长盛不衰。项目主要有:每年春节间的“行春”、“打春”、“拜春”的歌舞、棋类和游览活动;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的闹元宵活动,其内容包括耍社火(踩高跷、跑旱船、舞狮、舞龙、扭秧歌等)、耍杂技、观灯和武术表演等;二月初二的曲江拾菜踏青;三月初三的清明节前后打秋千、放风筝及郊游;二月至三月,乡间庙会上杂耍,武术和硬气功表演;五月初五端五节龙舟竞赛;六月至八月各大公园的消夏活动和文艺表演;春节前后的冬季百日跑、元旦越野赛和沿西安城墙进行的国际马拉松比赛;近年开始举办的中国西安古文化艺术节,也推出了许多群众喜爱和积极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

游客在一年中的任何季节来到陕西都会不虚此行,都有机会参加某项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令性活动。

购物:

延安市著名的土特产有:陕北红枣、小米、洛川苹果、烤烟等。工艺品有:安塞洛川剪纸、棉絮画、砂陶工艺品、陕北针插布贴画以及毛主席纪念章等。

陕北民风淳朴,你可以向当地农民直接购买各种民间手工艺品,尽量避开向你兜售商品的流动小贩。

南泥湾

南泥湾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南40公里处。南泥湾是延安的南大门,大生产运动中,八路军359旅在这里屯垦,是自力更生的一面旗帜。1943年秋,毛泽东视察了南泥湾。现在这里开放参观的有毛泽东视察时的旧居,九龙泉、桃宝峪、还有大生产运动陈列馆。

景点类型:革命旧址

景点位置:位于延安南40公里处。

景点门票:10 元

延安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在延安市西北王家坪革命旧址西边,面向西南。该馆创办于1950年,是一座陈列展出革命文物,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陕西地区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

纪念馆原址在凤凰山麓,1973年重建新馆。新馆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使用面积4500平方米,其中陈列馆由6个面积相等的展厅组成,展厅内部高大宽敞,采 光性能良好。整个纪念馆外观朴素大方,结构紧凑,高大宏伟,具有传统的民族风格。

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出的大量珍贵革命文物、文献和照片,按历史顺序列了11个单元,主要介绍1937年10月至1948年3月将近12年间,党中央在擅甘宁地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

争的光辉历史。

景点类型:革命旧址

景点位置:位于延安市西北王家坪革命旧址西边

延安旅游景点介绍

景点门票:11

交通:延安市内有专线车。

轩辕庙

参谒黄帝陵,一般先从谒览轩辕庙开始。轩辕庙建在桥山东南山麓,又叫黄帝庙。这座祭扫黄帝的古老庙宇相传初建于汉代,原先在桥山西麓,宋代移到今址。经1992年扩建的轩辕庙建筑以汉代风格为基调,形式结构多取法于汉画象石为依据再经创造,多为石造建筑或仿石建筑,着意突出石材本色,令人深感古朴、庄严、雄厚、凝重。沮河以南的庙区人口筑有秦汉风格的厥楼牌坊,跨过横越沉河的轩辕堤进入庙前广场,山门高大的轩辕庙内三进院落构成传统的南北纵深布局,进深340米。

第一进院落· 在原先庙址上拓展形成的第一进院落完好保存着16株古柏及历代庙堂碑刻,因此又称古柏碑刻院,院内有黄帝手植柏、挂甲柏与碑廊。

黄帝手植柏进人庙门,左侧的巨柏便是黄帝手植柏。古柏苍翠健旺,树干略向南倾,树高19.3米,胸径11米。当地谚语称;“七搂八柞半,疙里疙瘩不上算”,意思是七个人手拉手楼不住,还剩八柞半。这棵树龄近5000年的古柏传说是黄帝亲手栽植的。在植物学分类上,它叫侧柏,别名扁柏、扁松、肩桧、黄柏、香柏,英文名称Oriental Arbor Vitae,是我国特有柏树品种,自古以来多栽于庭园、寺庙和陵墓。1982年,英国林学专家罗皮尔等人在考察了世界27个国家后来到我国,惊叹它是“世界柏树之父”。

挂甲柏 过殿旁那株高大的古柏人称挂甲柏。古柏斑痕累累,纵横成行,树干上遍布洞孔,仿佛甲钉状,每年清明节前后,树干中的汁液从洞孔溢出,凝结成球状,就像镶满珍珠宝石般晶莹闪烁,清明节后又恢复原状。传说这是汉武帝北征朔方归还,拜祭黄帝时在这株树上挂过战袍所致。据植物学家解释,这是柏树中的稀有种类。

碑廊 第一进院西侧的碑廊内存有40余通历代古碑,它们记录着历代帝王致祭黄帝的御制祝文,此外,还有北宋仁宗给黄帝陵下达种植柏树的圣旨,元朝泰定皇帝颁发保护黄帝陵庙的法令,明朝嘉靖皇帝下令免除黄帝陵庙赋税的谕旨和清朝康熙皇帝亲笔用满文写的祭文。最令人感兴趣的是一块1米见方青石板上刻的黄帝足迹。据说遗留的黄帝足迹共有三处,另两处在山东和河南。

第二进院落· 第二进院是前、后两院间的过渡带,两侧建有侧门。过殿里有孙中山先生的祭词和毛泽东、蒋介石祭黄帝陵所题墨迹石碑。

第三进院落·1992年新建的祭祀院由院门、广场、大殿、钟鼓楼组成,祭祀广场可容纳5000人。汉代风格的大殿按 “明堂”形制四面无壁,后檐屏风墙饰满浮雕,前有黄帝塑像,朦胧 神秘的光影渲染出一派庄严神圣气氛。

景点类型:古寺庙

景点位置:位于陕北黄陵县城北3公里的桥山上。

景点门票:16 元

交通:

乘北线一日游专车(火车站乘车),或者搭乘西安至黄陵班车或西安至延安班车黄帝陵下,自驾车沿西铜一级公路行程196公里直达黄帝陵。

枣园

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的枣园村。这里原是陕北军伐的一个庄园,党中央到延安后中央社会部住在园内,遂改名为“枣园”,园内有几排窑洞和一些果树,房屋不多。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这里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刘少奇、张闻天、彭德怀等领导人先后在这里居住过。当年中共中央经常在这里举行各种会议、宴会、舞会、接待等活动。大生产运动期间,曾在这里举行过闻名全国的纺线比赛,每逢春节,毛泽东也在这里请群众吃饭。枣园内林木花草繁茂,清新,幽雅,各个建筑物半隐半现地点缀

其间,景色十分迷人。

延安旅游景点介绍

旅游联系方式

下载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导游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枣园导游词(五篇范例)

    延安枣园导游词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7.5公里处。园内林木茂盛,树种繁多,有梨树、枣树、银杏、刺柏、柳树、槐树、皂角、杏树等。其中枣树就有90多株,枣园因枣树多而得名。园内现......

    游杨家岭革命旧址有感

    游杨家岭革命旧址有感 一说起延安,人们都会感到分外亲切,油然而生敬意。这不仅是因为,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我们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运筹帷幄,作......

    厦门革命旧址、纪念馆及烈士陵园

    厦门市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及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 位于厦门万石岩园林植物园门前。建于1954年10月,总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纪念碑坐东向西,由花岗岩台基、碑座及碑身3部......

    凤凰山麓革命旧址简介

    凤凰山麓革命旧址简介 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凤凰山麓是党中央进驻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这里也是著名的......

    新四军军部旧址导游词

    下面我要带大家进行参观的是一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下面我要带大家进行参观的是一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在参观之前,就由我先给大家讲述一下新四军军......

    新四军军部旧址导游词 最新

    新四军军部旧址导游词 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大家好 : 大家一路辛苦了,欢迎大家来,我是安徽旅游社的导游王萍。很高兴能由我带领大家去游览新四军军部旧址,在游览的过程中,如果大......

    新四军军部旧址导游词

     新四军军部旧址导游词 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大家好 : 大家一路辛苦了,欢迎大家来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我是来自安徽旅行社的导游王萍,大家叫我小王或者王导吧,不过我可不是那个赫......

    新四军军部旧址导游词

    新四军军部旧址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安徽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王萍(斌)。前方的这位是李师傅,李师傅有多年的驾驶经验,驾驶技术高超,所以大家在行车过程中可以完全放心。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