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状况调研思考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耕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拓展和延伸,是对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我县作为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为了扎实推进林改工作,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林业实情,借鉴全国其他省区林改的成功经验,抄捷径全力把林改工作赶上去,为全区林改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经验。
一、我县林业基本现状
**县地处毛乌素沙
漠西南缘,属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境内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强烈,风大沙多。全县总面积8661.3平方公里,辖4乡4镇,总人口16.5万人。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农、林、牧相结合的半农半牧地区。现有林地面积434万亩,其中国有林地64万亩,集体林面积236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54%)。以柠条为主的沙生灌木林227万亩,占集体林面积的96%;乔木林8.5万亩,占4%。经过多年的治理,初步实现了“人进沙退”的历史性逆转,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但是,全县林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大资源、高消耗、低效益、穷林农”的状况,林业产业化水平低,造林难、护林难、防火难、科技兴林难、林农增收难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占林地总面积54%的集体林权属不清、权责不明,林农利益得不到完全体现,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有待调整承包发证的集体公益林地(部分被划为草原承包面积)236万亩。今年,我们把花马池镇柳杨堡行政村确定为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村,该村现有林地总面积约11万亩,其中需要进行林权改革“分山到户”的集体林地10.1万亩。由于这次农村集体林权改革触及到林地制度的深层体制问题,因而它具有类似当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历史意义,是继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草原承包后农村的“第三次革命”。
二、我县当前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是生态公益林享受补偿面积小。全县现有需要参加集体林改的林地有236万亩。目前已列入公益林补偿范围的面积共有17.8万亩,尚有218.2万亩没有列入到公益林补偿范围内,机制还不完善,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不利于公益林的建设。
二是全县236万亩集体公益林,其中以柠条为主的沙生灌木林227万亩,占集体林面积的96%。近年来,以灌木为主的集体公益林基本没有产出,加之干旱少雨,牲畜缺草短料,管护难度增大,农民对林改积极性不高。
三是林改配套改革经费不足,机制不健全。
四是由于林地与草原承包之间没有实行严格的划分,林地权属不清,权能无法保障,拥有林权的人无法从中获得林业经济价值。
二、深入开展林权制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林权制度改革的意义十分重大,且已经远远超出了林业自身的范畴,发展成为一场关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综合改革,对于林权制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在做好常规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前提下,借鉴外县区在林权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当前林权制度改革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依法行政,切实保障林地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
在坚持森林分类经营、管好生态公益林的基础上,把改革的范围限定为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尚未明晰的集体林。坚持林地集体所有,把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捆绑起来,在原草原承包的基础上固定到户或联户,实行分户或联户经营,使林农既拥有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又拥有山林经营权、收益权。也可以将集体林折股量化到人,由集体统一发包给有经营意愿的农户,或对外租赁经营,所得收益按股份分配,实现全体村民对集体林木和林地的收益权
(二)加大力度,依法调解和处理林地纠纷
在林改工作中,要保持农村的稳定,保护林木资源,认真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确保林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为此,必须把解决林地纠纷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及时组织力量做好调处工作。林业部门要加大林业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对林地纠纷调处的业务工作能力和法律政策水平。按照分级管辖、分级负责的原则,村级纠纷由乡镇政府负责处理,乡镇级纠纷由县政府负责处理,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氛围,把纠纷和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在改革中促进稳定,确保林区安定稳定。要严格执行“三禁”要求,即:凡有争议的林地在纠纷调处前不得确权发证、禁止流转,禁止下达采伐指标;要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依照法规、调解解决的原则,通过协商调解或政府裁决调处各种边界争议和林地权属纠纷。对确实存在权属争议的林地,应查明原因,核实争议范围、面积,组织力量妥善处理,要广泛征求当事人的意见,多做双方的思想工作,组织争议双方权利人充分协商,逐步加以解决,经双方现场确定界限权属,签定边界协议书后方予登记,协商不成的,暂不登记。要保持承包
第二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状况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欢迎各位领导到**乡检查、指导工作。自2007年7月以来,**乡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林改部门的帮助指导下,组织协调村组和有关部门,积极稳妥地推进我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隆阳区东北部,距城区38公里,最高海拔2450米,最低海拔1100米,属典型的高寒山区乡。全乡辖10个村委会,10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244人。全乡国土面积106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2.24万亩,覆盖率达78%。2007年7月,**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摆菜、海棠村为改革试点拉开序幕,至2007年9月27日全乡其余8个村的林权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并有序推进。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全乡林改工作的领导,我乡成立了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及业务技术、纠纷调处、宣传报到等工作机构,抽调人员具体处理工作业务,明确工作责任到人。建立领导分片挂村责任制,实职副科级以上领导,实行驻村包组,书记挂帅,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驻村乡干部直接抓的工作机制。结合**乡实际,深入调研,制定**乡林改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林改工作。同时,村组也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各村林改工作的领导。
(二)广泛宣传,强化培训
我乡累计共发放宣传资料3500册;广播456次;粘贴标语1127条;报刊、简报、板报149期,其中撰写新闻、报道9篇(条),被保山日报采用3篇(条),隆阳电视台采用1篇(条);召开各种会议265场次,开展业务培训101场次,受训人数达850人次。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和业务培训,统一了全乡干部和群众的思想,使全乡人民都充分认识了林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自觉地投入到本次林改工作中。
(三)加强纠纷调处,确保社会稳定
随着林改工作的开展和深入,林权纠纷充分暴露出来。林权纠纷的暴露是一件好事,通过认真调处解决矛盾,既推动了林改顺利进行又促进了群众和谐相处,维护了地方的安定团结。我乡在林改工作中,共发现纠纷192起,已调处187起,调处率达97.4%。其中,乡级纠纷8起,调处5起;村级纠纷10起,调处8起;组级纠纷11起,调处11起;户与户纠纷163起,调处163起。我乡的纠纷调处坚持“户与户纠纷不出组,组与组纠纷不出村,村与村纠纷不出乡”的要求进行,实行领导挂片负责制度,未出现因纠纷引起的社会波动。
(四)积极筹集资金,抓好林改后勤保障
为了全面完成我乡集体林权制度,乡党委、政府在乡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积极筹措和协调资金,用于林改工作,并做到林改工作经费做到专款专用,有效保障了林改工作的顺利进行。此次林改工作截止目前共投入经费405,000元。其中,区级投入70,000元,乡级投入25,000元,村组投入310,000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措施
当前,我乡林改工作已进入自检自查阶段,外业工作全部结束,正在完善内业材料和进行计算机录入。总体上看,我乡的林改工作开展井然有序,但当前还存在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计算机录入较慢;二是因人员素质不高及培训力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我乡林改内业材料不够完善,查缺补漏工作量较大。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尽快完善内业材料,加快计算机录入进度,力争尽快发证,并于今年7月底全部发证结束,全面完成我乡林改工作。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第三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大多数人的“山还是那座山”,但其权属、功效却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新的林权证所具有的申请林木采伐、林权流转、抵贷款、融资担保、领取有关政策性补偿和补助资金等作用,不仅是农民加快自身发展的一次机遇,更是推进农村发展的重大机遇。
**镇**村村民领取林权证。
两年多奋战终有果,**县8万农民喜领
林权证
2007年4月,**县开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同年10月全面启动。两年多来,该县广大干部群众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今年5月31日将81115本林权证发放到农民手中,成为我州率先完成林权证发放的县市。这也标志着该县林改主体改革工作已结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该县共有林地面积280.5万亩,其中个人经营管理的林地265.94万亩,占94.8%。林改涉及全县279个村75580户农户,全县应发放林权证81325本,实际发放林权证81115本,证本发证率99.74%。
为确保林改工作的顺利进行,该县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依据“二清”面积配套林改经费,按每亩1元的标准将270万元林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县林改工作中共受案2534起,现场调处2484起,专班调处21起,结案率达98.9%。数据是枯燥的,但为了这组数据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非参与其中不能体会。该县林业局局长宋春禄说:“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能够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林改主体工程,得益于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更得益于广大干部的努力付出,也得益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配套改革呼之欲出,林农受益指日可待
林改主体工程的完成,预示着林改工作将全面进入配套改革阶段。林权抵贷款、林地林木流转、森林保险、公益林管理等都需要通过配套改革来完成。
去年12月,**县林业要素市场建成投用,是目前全州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办公设备一流的林业要素市场。自该市场开业以来,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5宗,评估价值194.2万元;开展森林资源资产抵贷款3宗,贷款金额95万元;规范村集体林场流转2宗,流转面积3296亩,成交金额66.2万元。去年12月23日在林业要素市场公开拍卖椒园镇龙潭溪村林场,也是我州在林改过后,首次按照正规化林权交易程序完成的交易,该宗林地最终以高出底价近20万元的价格成功拍卖,为村集体经济组织赢利20万元。
该县还在全县279个林改村成立了林业“三防协会”组织。协会会员由农户志愿加入,协会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和组织机构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协会章程和管理制度完善,为深化林改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加强了林改档案管理,县、乡镇均落实了林改档案管理人员,建立了林权档案管理制度;在要素市场建立了林权档案室,配备了林权档案密集架;乡镇建立了林权档案室,配备了档案专柜;对村级林改档案实行村档站管。在林改工作中,从一开始就注重林改原始材料的收集,确保原始资料收集齐全。对林改档案实行分级、分类装订成册,建立电子和文本档案双备份,确保林改档案完整、规范、安全、可靠。
林农认识尚有差距,林改整体效益发挥尚需时日
“这样的证我们以前也领过,山还是那座山,新的林权证与以前的林权证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晓关侗族乡堰塘坪村年过七旬的农民张子明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那么,新的林权证发到老百姓手中后,真的是“山也还是那座山吗”?该县林改办负责人说:“新的林权证,包含的内容远比原有的林权证丰富得多,只是由于配套改革正在推进过程中,在短时期内,可能还难以发挥出应有的功效。这也充分说明配套改革加紧实施的重要性。”
就**而言,林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首先,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初步建立,林政管理步入规范。全县已经完成确权发证、完善林地流转及森林资产评估制度、建立林业要素市场等基础性工作,集体林地的经营、利用、流转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初步建立“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服务监督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通过成立村级林业“三防协会”组织,毁林、盗伐、森林防火等老大难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极大地缓解了政府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机制不顺的问题。目前,全县盗伐、滥伐林木现象明显减少,群众的护林防火意识明显提高。
其次,农村经济结构得以优化,林业产业综合效益初步显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分山到户,还山于民后,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的,使广大林农对自己经营的林地充分享有承包经营权和对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消除了林农的后顾之忧,群众看到了致富希望,爱林、护林、造林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高涨。自林改以来,全县完成木瓜、厚朴、白柚等经济林造林3.8万亩,涌现出沙道沟镇二坪村的李文清、**镇个体户徐勋培等造林大户,调动了社会和群众投资林业的积极性,实现了森林增长、生态改善、农民增收、林业增效的目标,获得了优一方生态、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促一方和谐的巨大综合效益。
再次,林业矛盾纠纷大量化解,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林改工作启动以来,乡镇、村、组三级林权纠纷调解组针对林权纠纷个案,认真调查取证,反复讲解政策法律法规,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劝解、开导、说服工作,解决了一批遗留问题,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四篇:关于普安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研情况
关于普安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研情况
报告
普安县人民政府:
根据《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州府办发[2012]5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续工作,促进农村林地流转,现把我县林改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状况
根据2005年二调统计,我县林地面积108.9万亩,应纳入林改范围的集体林面积88.96万亩,实际完成75.30万亩。
二、林地流转
为保护林农的利益,规范山林流转,充分尊重承包经营者的主体地位。我县下设森林资源评估中心在林政股,根据林农意愿与要求,在明晰产权以后,依法签订流转合同,办理林权变更手续。截止目前,我县已经流转林地面积56579.43亩,其中:白沙乡1905.77亩,地瓜镇7555.76亩,高棉乡766.61亩,罐子窑镇1644.97亩,江西坡镇14325.58亩,龙吟镇290.19亩,楼下镇22409.69亩,青山镇3484.1亩,三板桥镇478.75亩,窝沿22.33亩,新店乡3125.47亩,雪浦570.21亩。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县林地流转主要集中在地瓜镇,江西坡镇,楼下镇。地瓜镇、楼下镇是我县煤炭资源主要集中的区域,在林地流转过程中,合同规范,因子正确至关重要,在林地征用,林木补偿,如何协调村集体与林农的承包利益,显得尤为重要,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历史遗留的原因,出现合同填写不规范,利
益权属不明确,责任管护不到位等现象。江西坡是我镇水果及茶叶之乡,立地条件比较好,气候条件适宜,许多地块已被农户承包,达成林农与村集体利益分配比较和谐的局面,不但促进了我县经济效益,同时改进了我县生态环境。
三、林权抵押贷款
根据《贵州省林权抵押贷款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充分尊重林农意愿,当好林农服务兵,为林农解读林权抵押贷款相关法律法规,打消林农顾虑,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政策性森林保险。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林权证》抵押贷款业务,开发适合林业特点的信贷产品,积极为林农提供小额贷款服务,支持林业龙头企业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和发展林业产业,到目前为止,我县林权贷款已有800余万元,抵押森林面积3062.56余亩(备案一份,借款人:贵州省玛琅古茶业有限公司,贷款人:普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四、开展林下经济发展,推进林业专业合作建设,以点带面,推进我县经济全面发展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坚持把发展林下经济建设作为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不断提高林地综合经营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积极鼓励外出返乡农民工引进资金、技术,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引导村级注册专业合作化,招商引资,发展林下经济,开发旅游产品,注册股份合作经营,让有资金、有经验和技术的林农放手经营,促进林业快速发展。形成 “公司+基地+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我县主要建立隆武鹿业有限责任公司,截止目前已建成莲花山梅花鹿养殖基地一个,鹿产品配制酒厂一个,黔鹿山庄(餐饮业)一个;成立了普安县逢缘果蔬专业合作社,普安县崧岿村春晖种养业农民
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其中,雪浦乡,江西坡镇等乡镇合作社正在筹建中。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林地流转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推进,关键在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全县尚缺乏具有资质的评估师。
2、由于我县地域状况,北面乡镇立地条件差,土壤贫瘠,石漠化严重,导致林农积极性不高,林地流转相对比较滞后。
3、林权抵押贷款虽已启动,但是由于我县林地存在“小作坊”式的经营,林农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弱,融资比较困难。
(二)建议
1、强化宣传。通过会议、广播、电视、村民院坝会等多种形式,真正把林改政策送到老百姓心中,使林农充分认识到林地是有价值的,林木林地流转是国家的一项惠民政策,既可以盘活林木林地资源,增加林农收入,又可以促进产业发展。流转林地必须是在充分尊重林农意愿的基础上,按市场规律和等值等价原则进行,严禁坑蒙骗行为发生。
2、科学评估。科学评估是林地流转的基本前提。合理把好面积关、价格关、经营关和产业发展关,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林改政策和经营管理林木林地带来的真实利益。
3、规范和推进林地流转。设立交易服务平台,参照农地流转扶持政策给予林地流转资金补助,推进林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制,积极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依靠社会力量,服务林业产权市场,维护交易各方合法权益。
4、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政策性森林保险。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林权证》抵押贷款业务,开发适合林业特点的信贷产品,积极为林农提供小额贷款服务,支持林业龙头企业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和发展林业产业、森林旅游等。积极推进财政贴息政策的落实。成立林地收储中心和建立林权抵押贷款担保基金。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业务,在全面完成财政投入的生态公益林保险基础上,积极推进经济林商品林等各类森林、林木及林木种子、种苗、花卉保险。
5、创新林业经营机制。引导、鼓励林农结成经营利益共同体。积极创建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林农自愿的基础上,以林权为核心,以资金、劳务和亲情、友情为纽带,通过林地、林木、技术等折价入股,培育家庭联合经营、委托经营、合作经营、股份经营,引导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提高林农的组织化程度,推进林业经营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
6、建立健全服务机构。建立健全林改长效机制,落实机构人员编制,确定人员数量及职能,为保障林改配套改革有人监督,有人管理。
普安县林业局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关政策及工作程序讲座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为了在全区范围内统一政策和技术规程,自治区林改领导小组下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这是我区林改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它包括林改相关政策和操作规程两个部分。我们这个讲座主要是对这个《办法》进行学习、理解,掌握《办法》的精神要点,以便在林改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第一部分林改相关政策法规
《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对我们在林改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些相关政策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共有
1、自留山政策,2、责任山政策,3、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政策,4、谁种谁有政策,5、林地流转政策,6、生态公益林政策,7、退耕还林政策,8、确权发证主体与对象的政策等八个方面。
1、自留山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 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三条 规定,自留山长期稳定不变。继续实行“生不补,死不收”、长期无偿使用、允许继承的政策。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其成员只有使用权,不得擅自用于建房等非林业生产用途。自留山长期归农户使用,其经营权受国家保护。
自留山划定后集体经济组织收回的应当退还农户或者划定新的自留山给农户,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其自留山在林改前已由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有关规定或者协议收回的,不予退还;尚未收回的,维持不变。
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户自留山统一组织造林的,不得改变自留山的使用权,所造林木可由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协商确定分成比例和采伐时间,也可由集体经济组织向农户收取营林费用后将所造林木归农户所有。
林业“三定”后,自留山、责任山合并,实行“两山并一山”管理,农户要求区分自留山、责任山的,应当按照农户的要求分别确权发证;农户不要求区分的,可按责任山的形式予以确权发证。
有自留山但无证的,要查看“三定”时的档案。当时已经过县级人民政府造册登记的,应认定为自留山,并及时发放林权证;未经造册登记,但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可以确认为自留山。
自留山位于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内的,由集体经济组织、自留山使用权;人与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单位共同协商处理。可以由集体经济组织给予等量置换;也可以由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单位与自留山使用权人签订合同,明确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归属、利益分成、使用期限。集体经济组织的山林全部纳入自然保护区或者森
林公园的,应将生态公益林的补助、补偿落实给自留山使用权人。
自留山使用权人死亡后没有继承人的,其自留山使用权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原存在的承包经营等法律关系不变。
2、责任山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四条 规定,责任山在承包期内保持稳定不变。承包方必须与发包方签订全区统一规范的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承包期限为70年,承包期内承包方依法享有责任山的使用、收益和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力,并允许继承。
集体经济组织与成员已签订有承包合同,但没有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期限的,要完善承包合同,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承包期限,承包期满后可以按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责任山已落实到农户但没有签订承包合同的,要补签承包合同,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承包期限。
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擅自收回和调整承包的林地。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外迁,其要求保留承包经营权的,应当予以保留。承包合同生效后,在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因承办人或负责人的变动而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也不得因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立或者合并而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承包期内,承包人死亡,其继承人可继续承包。
承包的林地,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开发、经营和利用。未经依法批准,不得改变林地用途,不得将承包的林地用于非林业建设。
责任山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统一经营,承包方要求归还的,应当归还。
3、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五条 规定,林业“三定”时未承包到户,目前仍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凡适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按本次林改时确定的人数承包到户;不适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可以按下列办法之一处理:
(一)通过招标、拍卖、出租、公开协商等承包方式确定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其他经营主体经营,所得收入按规定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分配;
(二)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形式,继续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但要将现有的林地、林木折股分配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等持有,收益按股分配。
农户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但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种植的林木,由该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协商林木处置办法,林木处置后,林地使用权收归集体,并按照本条前款的规定落实经营主体。
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或者通过流转获得的收益,应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分配或公益事业,其中70%以上应当分配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各成员。分配方案应经村民会议
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4、谁种谁有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 第六条规定,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种植的林木,坚持“谁造谁有,可以继承,可以作价转让,林木依法采伐,产品自主处理”的政策。集体经济组织未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的,应补签承包合同,确定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第十七条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本经济组织所有且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上种植的林木,由林木所有人与集体经济组织协商林木处置办法,林地使用权收归集体,落实经营主体后登记发证。
5、林地流转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七条 承规定,承包方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将全部或者部分林地使用权通过转包、出租等方式流转给第三方,发包方与承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剩余的承包期限。
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经发包方同意,可以将全部或者部分林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该农户同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在该林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已经实行流转的集体林地,符合法律规定、流转合同规范的,要予以维护;流转合同不规范的,要予以规范;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依法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