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研究
作者:毛 骏 吕殿平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4年第01期
[摘 要]本文在阐释企业核心能力的含义和判断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和我国加入WTO及外贸经营权全方位开发的大环境,提出培育我国外贸企业核心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针对我国外贸企业现有问题,提出了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核心能力的对策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二篇:浅谈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
浅谈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额成倍增长,外贸企业队伍不断扩大。在我国加入WTO和外贸经营权放开后,近年来又成长起来一批外贸企业,正在成为我国外贸事业发展的生力军。那么,如何使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着力培育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一个事关外贸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
关键词: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外贸概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有的,能为企业带来消费剩余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它可以更详细表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有的,能为企业带来价值性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1
企业还有一般的竞争力,如组织能力、产品能力、营销能力、研发能力等,这些只是企业某一方面的能力,在某一方面起关键作用。企业的一般竞争力一旦上升为核心竞争力,就会对所有竞争力起着统领的作用,支撑着企业的发展。
(一)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企业实现顾客所看重的核心价值,如:能显著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顾客的效用等,从而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2、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独一无二,为企业所特自拥有。它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孕育于企业文化,深深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为该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因此,核心竞争力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
3、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有力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领域延伸,企业并且能够从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核心服务,以满足顾客的需求。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还表现在这种能力可以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足以维系整个企业的运行发展。
(二)正在加速恢复的外贸进出口
2010上半年,中国外贸恢复性增长态势继续巩固,走出了一条“低水准、高增长”的上扬曲线:1月份进出口初步恢复到2008年同期水平;2010年2月份至2010年6月份,进出口单月增幅分别达到45.2%、42.8%、39.4%、48.4%、39.2%。10日发布的海关数据显示,6月份进出口总值达2547.7亿美
元,刷新了2008年7月的历史记录,创历史新高。
2010年1月至2010年5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继2008年8月历史最高位以来,2010年5月份实现第二个历史新高。青岛港累计完成吞吐量14242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10814.4万吨,同比增长22.5%。2010年6月份,青岛港锁定马士基、地中海、长荣等百万箱船公司,新开了两条东南亚航线。
我国外贸走出低谷,走向复苏得益于三个因素: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外需增长,国外库存回补;二是上年同期基数较低,有利于2010年上半年外贸增长保持在较高水平;三是中国对非传统出口市场的增长,如东盟、巴西、印度,成为此次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此外,我国2010年上半年进口6497.9亿美元,增长52.7%。在进口商品中,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进口机电产品3026.4亿美元,增长45.5%,其中汽车进口38.7万辆,增长1.7倍。贸易顺差逐步收窄,外贸基本平衡发展,成为了2010年上半年中国外贸总形势的关键词。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为553亿美元,下降42.5%。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规模将超过2008年5%至10%,与2009年相比,贸易顺差将减少200亿美元。
2010年上半年,欧洲债务危机、贸易摩擦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外贸走势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劳动力涨价、出口退税、汇率变动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也让一些外贸企业“捏着一把汗”,中国外贸的发展之路依然艰难险阻。企业2010年下半年出口不容乐观,出口增幅将
逐步收窄,全年呈现前高后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也给纺织服装这样劳动密集、利润薄的行业带来了很大的经营压力。美国最近频繁对中国产品实施贸易限制措施,“中国制造”正成为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从2010年6月19日至2010年6月30日,短短10多天里,美欧接二连三针对中国出口产品采取制裁措施,频率之高出人意料。
在整个全球分工产业链中,“中国制造”往往只完成最后一道包装、塑胶工序。中国得到的利润很少,却给人留下了“奶酪被中国夺走”的印象,这就是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面临的尴尬。如何向上游寻求“中国制造”的合理位置,短期来看,当务之急是为外贸发展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政策预期环境,长期来说,中国外贸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掌握国际定价权。
(三)我国外贸的机遇与危机
知易行难,经过百年不遇金融危机磨砺的中国外贸正在辗转腾挪,快步转身。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以及中国对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开拓,成为这次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今后中国外贸的新的增长点。2010年6月份,东盟以微弱劣势,居日本之后,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巴西跃居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金融危机波及新兴市场,但是他们的经济复苏非常快,而且处在加速工业化的阶段,扩大与这些市场的贸易可以发挥中国的优势。此外,中国不再满足做“两高一低”世界制造工厂的地位,相继调整取消出口退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这些努力都为了实现中国外贸的三个转变:从国际
分工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从接受既定规则向更多地主动参与制定规则转变,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欧盟境内首个中国经贸合作区近日在葡萄牙设立,标志着在欧盟境内设立中国经贸合作区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企业开始集群式迈出国门,走入欧盟,加速“中国制造”向“欧盟制造”、“世界制造”的转型进程。为实现“贸易强国”的长远目标,需要中国外贸从零开始,重新在全球各个市场谋篇布局,在国外投资建厂、生产销售,建立自己的零部件出口体系、营销渠道和配送基地,建立自己的全球生产体系和分工体系。
二、我国外贸企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政府对于外贸行业给予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但是我国外贸企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普遍缺乏能为企业带来长期而稳定的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核心竞争力意识淡薄
我国大多数外贸企业都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非缺乏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能力,而是核心竞争力意识淡薄,对核心竞争力缺乏一定程度的认知。大部分还停留在原来的依靠低成本、低价格获取竞争优势的层面上,并没有意识到,核心竞争力才是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优势的关键性因素。
(二)盲目多元化,缺乏核心产品
很多外贸企业在自身还不具备较强竞争力的情况下,盲目实行多元化经营,使得有限的资金分散。虽然分散化经营有利于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但是却削弱了其在业务领域的资金实力,不利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此同时,大多数企业都缺乏自己的核心产品,随波逐流,一旦同行业出现某种新的热销产品,便争相模仿。最后,导致商品供过于求,造成产品积压,不得不降低价格以出售积压的商品,形成恶性循环。
(三)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
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以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企业制度规范下进行的。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要建立起满足企业生产力要求并与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而我国外贸企业由于长期受到政府扶持,还仍旧处在一个过渡时期,大部分还未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一部分即便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也不健全。
(四)企业创新能力差
在我国,大多数的科研开发都是由国家投资的,但是大部分的科研经费投入于国家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企业获得的资金较少,特别是外贸企业所能够得到的投资更是少之又少,这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由于长期采用低成本、低价格的策略参与市场竞争,又加上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自身缺乏技术创新的意识,对技术研发投入较少,有的企业甚至没有任何投入。
(五)企业管理混乱
由于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还处在一个过渡时期,大多数企业还未真正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制,而仅仅依靠过去的经验来管理企业,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难以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管理知识,大多依靠主观意识进行管理决策,使企业在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构建我国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总体上看, 包括了一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 即领先于竞争对手的技术和体现这一技术的新产品、新的服务方式,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团队精神和管理文化氛围并能适应新的环境变化, 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对新知识新经验的学习率和传递率。此外, 外贸企业的独特性质使其核心竞争力还体现在营销网络、品牌信誉、经营规范以及企业文化等“软技术”方面,因而更具有综合性和内涵性。
(一)变革管理模式,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际电子商务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 国际电子商务即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挑战, 也使传统国际贸易发生了巨变。我国很早便建立了进出口信息工程, 实现了相关领域间的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 为外贸企业提供便利。但是, 我国外贸企业进行网上电子商务时, 必须正确认识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作用, 并以此为契机进行流
程再造。外贸企业只有进行深层次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才能真正利用好企业贸易的信息化, 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培养核心技术, 建立研发体系
企业要形成核心竞争能力, 关键是要有核心技术, 有了核心技术, 才能使企业形成专业化优势而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形成企业特殊的优势。而要保持这种优势主要依靠完善的产品研发体系, 在这种条件下, 核心技术的培养还要立足于创新, 立足于企业自身实际优势的创新, 不断形成专利性技术, 从而建立高技术壁垒, 实现企业良性发展。
(三)集聚人才优势, 扩大知识储备
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人才,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才是这些智力资源的载体, 企业核心能力对人才有高度的依赖性。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和市场开发、管理方面的人才, 是制约核心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服务专业化, 品牌全球化
商业信用度、品牌知名度和服务信誉度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 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进行长期的进出口业务,迫使外贸企业要特别重视质量、信誉和品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它们累积、形成和提升了商业信用度、品牌知名度和服务信誉度。这是外贸企业内在实力的体现,也是它的独特资源和能力。
(五)创建企业文化, 建立学习型组织
培育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底蕴, 应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倡导创新型文化。企业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建立轻松愉快的沟通和交流的环境, 使极富创造性的思想在企业内部得到充分释放。二是创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有利于团队素质的提高, 可以很快吸收消化竞争对手的优势成果, 同时在学习中能使企业得到自我完善。另外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可以培养企业内浓厚的学习型文化, 增强企业的知识积累, 最终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
总之,外贸企业作为外贸价值链的中间环节,在国际贸易领域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国际贸易顺利进行的保障。而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尚属新的课题,它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和深入。国内理论界解释了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但少有研究把核心竞争力引入外贸企业范畴,并给出可行的用以识别、构建、保持和提升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本文通过对上述系列问题的探讨和研究,理性地开发和培育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外贸企业在其面临的困境中,仍存在发展和壮大的空间及潜力。综上所述,外贸企业能否在一片否定声中坚强且合理地生存与发展,是对自身的一大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外贸企业应该把握住时机,作出正确的策略选择,拥有一份自己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李海龙著,【竞争优势】,2006年,中国农业出版社 2.卢强、朱英姿著,【创建竞争优势】,2005年,经济管理出版社 3.张维迎、李其主编,【管理与竞争优势】,200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4.张来贵译,【战略与业绩】,2004年,经济管理出版社 5.刘明主编,【竞争力】,2005年,中国纺织出版社 6.胡志刚、赵效编著,【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2003年,经济科学出版社
致谢
本文是在导师梁邦福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到撰写,到修改和定稿,梁教授都给予我很多的指导和鼓励,在此首先要向梁教授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要感谢黄勇老师、刘伟老师,感谢他们在我学习上给予的莫大帮助。感谢国贸班的所有同学,感谢和我共同度过三年的室友们,与她们的友情将是我人生中值得珍藏的财富。
第三篇:构建核心竞争力
论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的起源及特征
1.1 核心竞争力的起源
“核心竞争力”又叫“核心能力”,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在199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
(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的。他们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他把一家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好比一棵大树,核心产品(核心零部件)是树干,业务单位是树枝,树叶、花朵和果实则是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而支撑着所有这一切的正是企业内部能力的不同组合。具体地讲,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营销手段的能力,是企业的宝贵的战略资源。
1.2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不仅能提供顾客看重的价值,也为企业带来较为长期的超额利润。
(2)延展性。核心竞争力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不仅是当前的而且包括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往往是通过核心竞争力在新领域的积极运用得以实现,从而可为企业不断创造新的利润点。因此,核心竞争力更是一种“通用”的技术专长,而不是对应于某一两种产品本身;核心的胜利意义远超出单个产品的胜利。
(3)独特性。核心信念具有很强的稳固性和持续性,这种持续的稳固可以使组织在统一的基本信念下协调运行,在同行业解决同样的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独特的企业个性和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独有的,是基于企业独特的、文化、技能等产生的,具有稀有性。
(4)不可模仿性。核心竞争力不仅要有价值和稀有,而且必须具有不可模仿性。核心竞争力是其他企业所不具备或者一时具备不了的独特优势和能力,是企业的价值核心,它根植于良好的企业文化。这种不可模仿性的原因既可能是由于企业占有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5)不可替代性。即使企业具备上述四个条件的能力,但如果竞争者能够找到替代能力,还是不能构成核心竞争力。一种能力是否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般认为,核心竞争力能够适用于各种市场,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并能对消费者利益做出重大贡献,它很难被竞争对手效仿,即使效仿,也是公司最擅长的。随着经济迅猛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消费趋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由数量和质量消费型发展到品牌和文化消费型。消费者不再仅仅重视商品的质量优劣与价格的高低,而是对商品的售后服务、商品品牌的知名度、购物的环境等比较关注,也就是说消费者更注重商品核心功能以外的富有文化内涵的附加功能。由此决定了企业间的竞争必然是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直接目的就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百年企业。比如说海尔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 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集团发展之迅速并长期保持着长盛不衰的状态,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是售后服务相当好,消费者信得过,是同行业不可比拟的。它的品牌名言“真诚到永远”,也给消费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仅通过产品含量高、性能优、价位低廉,企业制度完善、拥有充足的高科技企业员工,它只是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企业的技术、流程、制度是可以借鉴的,人员是具有流动性的,因此很难成为企业独有的持久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重点培育那种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流不掉、无法模仿、无法复制、极为稀缺的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即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们才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 企业文化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企业要有自己的文化,因为企业文化能让企业拥有个性,惟有这样,企业才能建立衡量一切事物对错好坏的标准体系,并保证企业沿着正确的路走下去。一旦把企业文化的个性转化为产品的个性,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就提高了。所以,文化是形成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文化管理比战略管理都重要。比如沃尔沃的核心竞争力是安全,宝马的核心竞争力是豪华,TOYOTA的核心竞争力则是实用。在沃而沃看来,产品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它的企业文化首先就是要强调安全性;宝马的产品文化则侧重追求舒适和地位。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发挥的作用极其大。
(1)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比较注重的是人的因素,强调“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位员工,任何事都以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为尺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企业的,科技含量的增高,员工不断的接受新的知识与技能,工作热情高涨,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持续而稳定的发展。
(2)凝聚作用。企业文化追求一种企业整体的优势和卓越良好的集体感受,把激励的与落实到树立企业的整体共同价值观念上,着力塑造优秀的群体意识,因此必然有益于消解企业职工个体目标之间的差异,引导他们向同一目标迈进,从而在企业中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3)引导作用。企业文化可以显现出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引导企业去适应健康的、先进的、有发展前途的需求。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将全体员工的思想、行为统一到企业发展的目标上来,使他们朝着企业的发展目标努力工作。企业最终的竞争力取决于它在一系列价值中如何进行价值选择。
(4)约束作用。整洁有序的企业环境、规范的管理制度是硬的约束、有形的约束,企业精神、理念和价值观等是软的约束、无形的约束。企业文化建设要达成的目标就是使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地成为员工内心信念,表现为员工的行为习惯,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有形约束和无形约束的统一。当员工的行为违背企业的信念时,其心理会有一种内疚感,并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
(5)塑造形象作用。海尔集团在我国企业中发展得比较好,有持续的竞争力。不但是产品质量优,售后服务好,更重要的是海尔集团的精神与文化,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竖立了一个信得过的品牌。因此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但能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更大的广度和深度上吸引顾客,而且能使企业更有效、更圆满地实现自己的综合目标。良好的企业形象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任何企业(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围绕产品竞争力做文章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产品竞争力是由技术竞争力所决定的,所以说技术是第一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又是由制度竞争力所决定的,制度高于技术,制度又是第一竞争力。认识到此还远未结束,这是因为,制
度无非是物化了的理念的存在形式,没有正确的理念就没有科学的制度,因此,理念高于制度,理念才是第一竞争力。总之,理念决定制度,制度决定技术,技术决定产品。拥有正确的、不断创新的理念,企业才具有最强的竞争力。IBM咨询公司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表明,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企业文化是世界500强的共同特征。它们出类拔萃的关键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其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则植根于它们独特的企业文化之中。
附图模型揭示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联系,指出模型的外层组成元素指企业文化的功能,模型内因元素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其中,企业文化功能分别为指导力、推动力、改善力、导向力、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润滑力、开发力与感应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由诸多因素组成,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三个层面组成的要素,它们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1)第一层面为基础层。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深厚基础和必要的保障。包含:理念、价值观、形象、创新、特色、人才和信息等着力点。
(2)第二层面为载体层。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发挥“平台效应”和起到“支撑”作用。包括结构、机制、规模、战略、品牌、关系和制度等着力点。
(3)第三层面为转换层,是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实化和物化。包括服务、质量、营销、技术和能力等着力点。
综上,核心能力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它和核心能力是一种互补关系。国内大部分学者重视技术、流程等核心能力的硬件部分的培养,企业文化等软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事实上,企业文化是维持企业核心能力持久性因素,它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关键所在。因此,企业要想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在行业间与企业间占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必须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使其企业处于久胜不衰的状态,成为百年企业。1 侯贵松,王璐璐。企业未来的十大管理实践[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孙玉娟。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2)3 谢茂华,曾江化。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4 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第四篇: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周叶 周国宏
摘要 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着强与弱的区别。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弱已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国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首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在介绍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的基础上,得出我国中小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弱、提升难度大、提升所需时间长的特点,而后分析了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因素,最后提出提升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旨在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关键词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提升途径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截至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4200多万户(其中,经工商部门注册的有460多万户,个体经营户有38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我国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60%,上交的税收已经超过税收总额的一半,并提供了约80%的全国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增加财政收入、吸纳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在各个方面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他们综合起来表现为核心竞争力弱,这成为当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及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
1、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由于企业各自的实力及发展状况的不同,不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存在着或弱或强的程度区别。王友志(2007)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价值理念(企业文化)、管理体制、组织制度、制度体系和资源要素。其中组织和制度是基础,要素和管理是支撑,价值理念和文化是引导,这样形成了一个系统化、动态的核心竞争力体系。由此建立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模型,见图1。我们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各组成要素的内在机理,将其分为三个层面:核心是核心价值观,包括企业价值理念和企业文化等。第二层是组织制度与管理。最外层是资源要素,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见图2。值得指出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构成层面是符合木桶原理的,即只要各个层面或各个层面中的任一要素存在问题,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
2、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层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在核心层价值观层,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没有先进的价值理念做指导,企业注重短期利益而不注重对好的企业文化的培养。具体表现为许多中小企业片面强调公司或个人利益,而缺乏服务社会和公众的意识。好些企业的价值观中过分强调物质层的建设,而忽视了员工内心的要求等。从组织制度与管理层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组织结构不够科学,企业管理结构不堪一击,多数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不够完善和科学。从最外层资源要素层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企业技术水平低下,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管理队伍素质偏低,高技术人才奇缺。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综合起来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弱,核心
竞争力面临着提升难度大、提升所需时间长的困境。
二、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因素分析
官雪梅(2006)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管理组织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能力、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等。
1、管理组织不够科学。企业管理组织能力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织保证,包括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和企业管理组织能力。企业战略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及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然而,我国多数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不够完善和科学,这往往使进入高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在利益和降低风险的驱使下,片面地进行企业规模扩张和多元化经营。他们不顾一切地追求发展速度,扩大生产规模,或盲目地把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他业务领域,从而降低了在主营业务领域的投入。这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维持。甚至会使原来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丧失。企业的管理组织能力指企业独特的组织管理模式。企业只有拥有适应自身需要并能反映企业个性的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才会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而我国中小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多为传统的直线式结构,这使组织内部信息传递和沟通的速度慢,常出现双重甚至多重领导的现象,给管理带来很大不便。这种模式很难适应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需求,严重影响着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技术创新能力受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成功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先进技术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迎合人们需求,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受到限制,具体表现为:(1)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2)技术人才极度匮乏。(3)经营观念陈旧。以上三方面原因致使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这成为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又一重要因素。
3、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弱。当今时代信息流量大、流速快,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经营者要高度注视各种信息,迅速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及时地作出科学决策,才能实现最优管理。但是,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弱。在信息化的观念方面,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重视不够,对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效果以及政府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不甚了解。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虽然我国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的只占44.2%,只有9%左右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4.8%应用了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这远远不能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在发展环境方面,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服务的覆盖面较小,服务的内容不完善,除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外,还有很多领域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网络。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影响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水平。
4、市场营销能力不足。市场营销是现代企业必须具备的重要职能,企业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才能体现出其社会存在价值。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市场营销能力不足,表现为市场营销观念弱和市场细分失当等。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观念不强,许多企业不重视市场营销工作,以至企业没有营销策划的组织。由此导致企业营销战略仍停留在推销产品、获取眼前利益阶段,企业为顾客服务意识不强和企业品牌意识淡薄等一系列问题,这使企业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能力不足的又一表现是市场细分失当。正确的市场细分,可使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了解和对需求变化进行预测,也可为企业的研发与产品生产提供参照依据。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主要以产品的性能为导向来进行市场细分,而忽视对消费者的研究,致使企业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途径
1、改进管理组织方式。科学合理的管理组织方式是培育和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为此中小企业要进行有效的战略管理和对企业组织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以实现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战略管理的首要前提是对中小企业进行战略定位,这就要求对企业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对组织资源进行客观认识,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进行认真考察;而后,中小企业要紧紧围绕自身的核心能力制定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使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发展战略相一致,以保持企业的长久竞争优势。在企业组织管理方面,中小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原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扬弃,在现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才能保证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和管理合理。中小企业要改变过去那种固定封闭的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向以人本管理为中心的创新管理,知识管理转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的,因此,中小企业要改造和改革现有和现存的企业管理制度,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从而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保证。
2、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培育和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适应市场经营环境的新变化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是满足顾客需求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要求,它对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小企业规模小、融资困难、研发能力有限的问题,考虑到单个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比较困难,故可采取联合创新或模仿创新的方式。联合创新即是由多家中小企业联营,以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组成联合研发公司,或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合进行技术攻关。模仿创新不是纯仿造,而是跟随市场变化,借用先进技术产品的原理,再利用自己的技术能力加以改良和创新,超越该产品的创新技术,这既不会构成侵权,又易使企业技术处于领先地位。为了解决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中小企业应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和专利技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创造核心产品,不断占领和创新市场,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道路。此外,企业的经营决策者要提高对技术创新的认识,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同时,企业要加大对科技开发资金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有利于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
3、强化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强化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是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中小企业要进行信息化管理,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就是要使信息量化、简化和网络化。(1)信息的量化。所谓量化,就是确定管理内容的标准,变抽象为具体,变定性为定量,变模糊为数字的一种开放型、明白化的管理办法。采集信息在传输前要进行量化,为本企业人员所接受。(2)信息的简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及时根据信息的反馈情况,对企业不增值的部分要简化,对有参考价值的信息要进一步优化,对适合的信息要根据本企业的情况进一步合理化。(3)信息的网络化。要强调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有利于沟通。要对信息进行分级管理,避免泄密和管理上出现漏洞。要对传递信息的渠道进行设计,有利于指挥,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化是构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加速器。中小企业信息化有利于企业组织运行和生产流程的管理,有利于对客户关系和供应链的管理,从而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发展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好方式,它既可以以很低的成本获取和发布众多信息,节约大量时间和金钱,又可以优化企业管理结构,提高内部管理效率,从而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发展电子商务应成为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4、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市场营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只有具备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开展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才能确立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提升市场营销竞争能力是中小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培育市场营销能力:(1)重视市场营销。准确的市场定位是中小企业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中小企业要善于发现市场空白点,在这些空白点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点。而后,企业要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多样性和新颖化的变化趋势,不断开发消费者喜欢的产品。同时,企业要将研究开发与市场营销相结合,在研究开发过程中酝酿相应的营销方案。最后,企业要采取合适的营销策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并通过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来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2)合理进行市场细分。中小企业市场细分要改变以产品性能为导向,转到以消费者需求和市场为导向上来。这样企业可对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有清楚地了解,从而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企业适当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也有利于企业核心优势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3)中小企业要加强品牌意识的培养,建设属于自己的产品品牌。此外,中小企业要积极采用网络营销的方式。同时,随着市场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中小企业也要树立全球市场观念,积极与跨国企业进行合作。
第五篇: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有人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一种学识,它是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综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有人认为,凡是能体现为在市场竞争中的一定优势,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还有人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竞争优势。而我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与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而且是持续的利益。带不来利益的竞争力是空谈,带不来持续利益的竞争力是急功近利,企业的任何行为只不过是为了使企业实现持续的利益最大化。一种优势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优势在不同时期也不同。因此,我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为企业创造带来持续利益最大化的优势的能力。它是一种创造优势的能力。那么如何来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国家是一个整体,一个企业更是一个整体。人生观是人的灵魂,一个人要走向成功关键在于有正确的人生观作为指导。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灵魂,一个国家的发展关键在于社会核心价值观。同样,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核心文化是由共同的价值观、共同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的整合,它直接协调企业组织的运行,整合其内、外部资源,使其最大化的利用。只要企业资源能持续最大化利用,那么企业就会产生连续不断的优势推动着企业发展。因此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构建良好企业文化、利用企业文化。
一是要树立雇主品牌。雇主品牌是指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的企业品牌。良好的雇主品牌使员工愿意来企业工作,使现有员工愿意留在企业工作,是人们心目中的满意的工作地。从而激发员工的忠诚奉献、刻苦奋斗的精神,将员工自身资源完全挖掘出来。二是要积极引导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将实现自我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统一。员工追求实现自我理想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利用员工价值观的转变,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上来,为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三是大力倡导主流价值观,实现思想多样性与价值观念的统一。一个公司的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核心是指该组织员工的整体价值观和精神风尚。由于价值观是指向人们心理层面的活动,具有趋同性和不同步性的双重特征。因此,组织和倡导尤为重要。引导员工在群体和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一线员工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企业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水平。
总之,人是企业的核心,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只能是人,而人受价值观的指导,因此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构建企业核心价值观与员工价值观的统一。两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无形的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指引着企业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