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病理标本因素致病理诊断失误分析
【关键词j 标本;病理诊断;失误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5)o1—0047—0
4病理诊断是各种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准确的诊断
对临床诊断疾病性质、确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等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病理诊断出错,造成患者的身
体、精神损害
屡见不鲜。大多数情况下,病理诊断的失
误是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够、诊断标准尚不完善引
起,但有时却是因为一些与病理诊断标准无关的因素
所导致。关于病理诊断发生的错误文献报道大多集中
在病理诊断标准的探讨方面,例如非典型病变形态学
诊断标准、诊断临界值的界定与掌握、临床经验训练
等 对于因为与诊断标准无关因素影响病理诊断的案
例和研究鲜有报告,il】而此类影响因素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得以控制或者避免。本文复习有关文献,对
常见的影响病理诊断的非医学知识因素进行分析和
阐述,以供临医生参考及防止法医在尸解取材中出现
类似的情况。
常见的影响病理诊断的非诊断性因素从简单的不影响诊断的小失误,如检验it期错误、忽略,到严重
影响诊断的失误,如标本遗失或混淆标签。尽管此类
错误的发生率很低(<6%),但一旦发生.对病人的影
响是巨大的,可能导致的对病人伤害却是不得而知的。为了研究方便,将潜在的该种影响因素按照病理
标本的处理环节进行划分、分析。
一、标本取材
病理标本取材过程中不够仔细,取材方法或者部
位不当,取材后对标本的固定等处理不当均会影响进
一步的形态学观察诊断。
病理标本常见的有:各种门诊手术取材的小块组
织标本;手术室切除的全部或部分器官或大块组织切
除标本;各种纤维内窥镜取材的小块组织标本:各种
穿刺取材的穿刺小标本:各种细胞学标本:一些特殊
检查的体液或血液标本,如做血液或体液pcr检查
标本。在取材时要做到准确、迅速、完整和具有代表
性,以免凶取材不当造成抗原丢失或破坏,从而影响
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取材中,尽量取原发性病变进行进一步的组织学
观察,避免取不具备特异性表现的继发性改变区域
(如坏死、液化等)的标本。
作者简介】林霞(1978一),女,汉,四川射洪人,法医病理学在读硕士,从事法医病理学研究.tel:+86—28—85578738;e-mail:linxiaqiu01@163 corn
· 48 ·
各种不同的标本取材要求不一样.包括取材的范
围、取材用的工具或者同样的工具要求采用不同的使
用方法来切取标本。活检标本常取材于体表、空腔脏
器的内壁或一些实质性器官,如皮肤、口腔、鼻腔、喉、胃、肾和肝等。取材常用钳取,所取的材料较小且常因
挤压而变形。因此在取材时应注意:活检钳的刀口要锋
利,以减少对组织的挤压;避免使用有齿镊,同时夹取
组织时动作应轻柔,不宜过度用力,以免挫伤或挤压组
织,引起组织结构的变形。钳取困难时可采取针吸.实
质性脏器肿物直径大于2 cm者均可针吸。例如,肺癌
表面常覆盖有一层较厚的凝固性坏死或脂性分泌物,为提高标本的阳性率,可采用针吸方法,深部取样。另
外,粘膜下肿物的活检一般难以获得阳性标本.因为他
们常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表面微微高低不平,或仅粘
膜增厚,管腔狭窄、闭塞等,可采用针吸方法进行粘膜
下穿刺,提高阳性标本的几率。_21取材时还应避免过
多的坏死组织或凝血块,如有线结应拔除。所取材的部位要具有代表性.尤其是病变部位较大时。
肿瘤标本取材时要观察肿瘤的大体情况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应选择肿瘤主体部分、肿瘤邻近组织
及其肿瘤两端的切缘分别取材,并应注意切取肿瘤组
织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处 如对外生性肿瘤要采取较深的组织;对于溃疡性肿瘤要钳取溃疡周边的组织。这
既可避免肿瘤组织表面粘液及瘤组织变性坏死物的干扰,又可以看到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关系,便于
正确识别肿瘤组织,并查明对正常组织有无浸润破坏
现象,更有助于对肿瘤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若只取
到了肿瘤上一些坏死组织或炎性反应性增生.则可能
无法检出肿瘤细胞.从而造成错误的病理诊断。如果
取材不足.也可能将恶性肿瘤误诊为良性肿瘤.既留
下了医疗纠纷隐患又延误了病人的病情。如有可能最
好还能采取肿瘤易转移的部位的淋巴结。以明确其转
移情况,有利于肿瘤的分期、分级,便于临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及了解预后。
而手术切除标本的取材可根据标本的大小采用
相应的取材方法。对于小标本的处理,可先在固定液
中固定.再修切成适宜大小继续固定;对于大标本的处理.所取材要包括主要病灶、病灶与正常组织交界
处、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以作对比。不同的临床科室
对取材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骨科的肿瘤伴有病理性骨
折时.应避免在骨折部位取材,以免将修复增生的骨
痂误诊为肿瘤。
某些器官取材还要注意取材时间.如子宫内膜、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12卷(第1期)
皮疹,而皮肤癌则没有比一发现它就取标本更合适的时间了。若为黑色素瘤还应全部切除,并包括边缘外
3~5 ram的范围 【
细胞学标本采集时也有很多要注意问题.如深部
痰,不应含食物碎渣和唾液;晨尿的收集等。胸腹水采
集前让病人做活动,以使沉淀的癌细胞悬浮起来 细
胞学标本一定要新鲜送检。细胞标本的取材有印片
法、穿刺法、沉淀法和活细胞标本的制备等。印片法常
常用于活检和手术标本,优点是操作简单,细胞抗原
保存好;穿刺法常用于淋巴结、软组织、肝、肾和肺等的穿刺标本。穿刺液较少时,可直接涂在载片上:涂片
时操作应轻巧.以免损伤细胞,涂片要薄而匀。穿刺液
多或细胞丰富时可离心后涂片:活细胞标本的制备多
用于科研,这里不予细说
装标本的容器应为广口瓶,或专用的病理标本袋。
便于后继步骤中取出固定变硬的标本。取出标本时.要
全部倒出,注意瓶内壁及瓶盖上有无残留标本。小标本
如活检淋巴结等,最好不要全部做切片.最好保留一部
分以备查用。标本太小如胃活检等,易遗失者可先用
染料点滴标记再用丝绸布包裹,以免遗失或漏切。
二、标本固定
凡是需要送检的各种组织.除了有特殊要求外.都
要首先固定。固定的目的在于尽量使组织和细胞保持
与活体时相似的成分和形态,防止组织自溶和细菌性
腐败的发生使原有构造消失影响诊断。不能固定又不
能及时送检处理的标本要尽快放在低温或超低温条件
下保存 固定标本所选固定剂及容器应据标本类型和
检查项目而定。通常用10%福尔马林固定.这是最常用的固定液。但仍应及时送检.因为其固定时间过长会
产生色素沉着,影响读片效果。若要求对标本作特殊
检查,如电镜或酶组织化学,则用戊二醛更合适。
影响固定的因素很多.如组织与固定液的比例、固定的时间、固定时的温度等。除此之外固定剂本身
也有一定的影响.如选用不恰当的固定剂会引起细胞
成分如蛋白质、粘多糖、脂类、核酸和低分子量物质不
同程度的损失等 因此组织固定时应注意根据检查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固定剂.临床医生若不清楚可先
询问病理科有无特殊固定要求再做固定。固定组织
时.固定液要足够量.一般至少应为组织块总体积的5~10倍以上.而且应在组织取下后立即或尽快放人
适当的固定液中。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组织的固定
时间为3~24小时,然后保存于70%酒精中。大多数情
况可在室温25℃固定.如低温(如4℃)固定时,固定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12卷(第l期)
时间应相应延长。最常用的固定方法为浸泡固定法。
此外.还有蒸汽固定法、注射或灌注固定法、滴加法、微波固定法等,采用何种方法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如
蒸汽固定法常用于固定组织中的可溶性物质;注射或
灌注固定法用于某些组织块体积过大或固定剂难以
进入其内部的标本.或需要对整个脏器或动物进行固
定时,等等。医生难以一一弄清楚的,应尽快将标本送
检,即便是已经用甲醛浸泡固定的标本,也应如此,以
利于病理科医生根据检验需要做进一步的切片前处
理。特别是已含有固定液的标本.因冻后水分在组织
中形成针状结晶.破坏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从而影响
诊断。
不同的组织类型用不同的固定剂.相应的选用不
同的容器.以免不适当的容器与固定剂产生异常反
应,影响标本的固定。对需要做特殊染色或观察的组
织.应根据相应的要求,选用特定的固定液进行固定。
标本瓶口宜大,瓶底要平,便于标本的固定及固定后
取出。标本与瓶壁、瓶底接触影响固定者,以脱脂棉衬
垫,浮于液面者,以脱脂棉覆盖。固定液的种类和浓度
应在申请表中标明。某些含蛋白质少脂肪多的组织可
适当升高固定液的浓度。固定容器一定要有盖或能扎
紧袋口,防止固定液挥发影响浓度外.还可防止职业
性损害。
三、标本标记及运送过程
nakhleh re,zarbo rji5_报道40%的病理错误引
起的问题主要与临床信息的缺失有关。有人对359个
实验室发生的赔偿总额为170万美元的外科病理学
案例的研究发现.错误检测的方法是有文献记载的。
共有3 147例赔偿报告被发现(0.19%)。其中,19.2%的问题出在病人标示信息错误。旧由此可见病人信息
填写错误,病人信息标签与标本不匹配较为常见。
用适当的信息标记标本,包括病人姓名、病历号、性别、年龄、出生日期等。并须注明标本获得的日期、器官或组织位置。填写标签和申请单时应字迹工整易
辨认,以便进行电脑输入:标本容器上的标签字迹模
糊不清,会给核对和取材带来困难。
若仅因一两个错别字(特别是病人姓名和诊断结
果)而引起纠纷或重新打印报告.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易给患者带来身心伤害.有时可酿成严
重的医疗事故。
临床医师应通过病理送检单将患者的一般信息、病史资料、诊断要求准确无误地反映出来。姓名需经
患者确认后方可填写。取材部位和取材深度应尽可能
标明.因同一类型的肿瘤在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深度
· 49 ·
其良恶性的诊断标准、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不同。如系
同一患者送检数种组织,或同一类器官(如淋巴结等)
由不同部位取出.应在申请单上准确标明送检组织的种类、数量、大小和相应的取材部位。应分装不同容器
内.贴上相应标签.并在病理送检单中注明。一个容器
混装数个标本,会造成识别混乱。标签纸及记录应防
水防蚀。不应沾有血污
病理标本检查申请单作为一种反映患者基本情
况的信息记录.是联系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的纽带。
临床医师有责任将病理标本检查申请单填好,并确保
送检标本合乎检查要求,病理医师则需要更多的临床
资料以便从整体上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这对
疾病的诊断、防治及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比
如大多数肿瘤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年龄阶段、好发部位
和性别比例,相同类型的肿瘤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
同的部位其形态表现、诊断标准及预后有所不同。每一种疾病都有其特有的临床表现和发生发展规律,病
理医师应综合形态学改变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体
上的把握。病理标本检查申请单的完成同样也应包括
病人的基本信息,以为病理诊断提供信息。
注明标本获得的日期、其肉眼所见的描述、所来
源的器官或组织位置,内容应详实,尽可能地提供病
人的临床资料。要详细记录病人的既往病史,如有无
外伤,手术.放、化疗等。在填写外科情况时,应真实地
描述术中所见.包括肿瘤的大小、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为病理医师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若标本需
剖开时,也应详细记录标本剖开前后的情况。对于胃
镜、肠镜、纤支镜活检的组织,要注明取材部位及相应
块数和大小等。对于有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要仔细询
问淋巴结肿大前后的情况,如有无病毒感染、疫苗注
射或过敏史等.这对病理医师诊断淋巴结病变非常重
要。在申请单中清楚显示患者的临床病史、术前或术
后诊断。
缺乏对操作时间的记录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虽
然缺乏操作程序的记录在大多数病例可能不会产生
严重的后果,但它也给准确地评估由于这些病变所引
起的后果所占的比重带来了困难。重大的后果可能发
生在某个别病例上。
临床医师如有特殊要求(如特染、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等)时.应在送检单注明。最后,医生的签名要清
晰.以便于当病理医师发现问题欲详细了解患者情况
时与临床医师联系。
申请单应附加在标本容器上或放在袋中.随标本
一起运送
· 50 ·
部分标本检查项目必须要新鲜标本,须在标本取
出后标明标本的组织学类型及时送到病理实验室。不
需新鲜标本的也应尽可能快地送到实验室,如果不能
立即送到,则需要将标本适当存储,放在恰当的介质
或固定剂中,或者冷冻保存。
有些情况下遗失标本可以通过重新取材方法弥补。但
是需要考虑到病人的经济及心理负担。许多f,示本所含有的诊
断信息是不能通过补取来重现的,如小块肿瘤等。标本一旦丢
失,将会严重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临床医生或护士在粘贴标本的标签时,粘贴马虎
或标签与标本容器之间粘性欠佳,甚至运送人员在装
载标本时动作鲁莽或杂乱堆积等都可能造成多个标签
脱落或损坏。有的标签遗失在路上,有的标签被拾到.
运送人员通常都是非医务人员,他们或者将标签全部
交给病理科接收人员,或者甚至因为怕承担责任自行
将其乱贴在标本容器上。如此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时
即便是病理科工作人员发现有可疑之处,向临床医生
询问时,临床医生面对那么多病理标本,可能也难以识
别其送检的是那一个。这样势必会造成张冠李戴的诊
断,引起难以设想的后果。也留下了医疗隐患。
对送检单与标本瓶或缸上标的姓名、年龄、性别、病历号、取材部位、送检内容、送检组织块数,瓶内有
无标本,每一个标本的标记是否清晰都要进行仔细查
对。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应及时与临床科室或病人联
系。及时登记编号,所采用的登记方式可根据自己医
院的习惯而定。
四、对策
以上阐述的影响病理诊断的因素与医生的临床经
验关系不大,主要是因为一些与诊断无关的因素引起的失误。此类失误一旦发生,带来的影响十分巨大。但
是,可以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
slavin等171介绍在减少外科标本丢失上的经验.
标准的质量改善体系的应用产生了肯定的效果。
simpsont81描述强调没有单独的一个活动能够解决这
个问题,联合多途径的方法加上持续的努力对于防范
该类错误发生是必须的。要将新标准转变成惯例则需
要不断的强化和反馈。
因为标本收集、标记固定和运送过程显得复杂。
一个连续的相同的教育和宣传程序必须被执行,因为
上千的外科病人在成百个诊断室接受治疗,在这里,标本被数以百计的工作人员收集、标记,然后送到外
科的病理学诊断室。标本收集的地方范围变动非常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12卷(第1期)
大,从标准的手术室到门诊手术中心及很远的医生的办公室。每一个人都应该接受关于这些过程的最好的操作的告知和教育。简单地,也可能通过确定分析前
处理过程的具体分段的责任来完成,比如.确定谁负
责运送标本。
病理诊断工作中很少甚至完全没有自动化.依靠
许多受训练程度不一的人协同完成。因而,整个诊断
流程中,有很高的发生错误风险。raouf e.nakhleh,md
f9用罐头生产与运输的流程与病理诊断进行类比.指
出外科标本的收集、运送等也应向罐头生产、销售流
程学习,增强自动化流水线作业.有效地减少人为的错误。同时.病理诊断医师应加强与临床医师之间的交流,相互反馈信息,改善标本质量,以至开展临床和
病理的病例讨论会,完善全面质量保证。总之,成功的努力需要通过学校的对医务人员的各种范围标记技
术的教育,并且同时采取严格的标本收集、标记和运
送标准。
参考文献
[11 brown rw.preanalytic variables:specimen submission and handling
[aj.in:nakhleh re,fitz~bbons pl eds.northield,il.quality
improvement manual in anatomic pathology[c].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2002.25-30
[2] 鲁香凤.病理标本取材和填写病理申请单应注意的问题[jj.中国实
验诊断学.1999,3(3):137~138
[31 boyd as,neldner kh. how to submit a specimen for cutaneous
pathology analysis:using the 5 d s to get the most from biop·
sies[j].archives of family medicine 1997 6r11:64-66
[4】 王力. 关于送检病理标本的几点建议[j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2002.18f6):654~655
[5】 nakhleh re,zarbo rj.amended repons in surgical pathology and
implications fordiagnostic error detection and avoidan ce:a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q-probes study of 1,667,547 accessioned eas—
es in 359 laboratories[j].arch pathol lab med,1998,122:303~309
[6】 nakhleh re,zarbo rj.surgical pathology specimen identification
and accessioning: a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q-probes
study of 1,004,1 15 cases from 417 institutions【jj.arch pathol lab
med,1 996,120:227-233
[71 slavin l,best ma,aron dc.gone but not forgotten:the search for
the lost surgical specimens:application of quality improvement tech—
niques in reducing medical eltoi's【jj. qual manage health care,2001.10:45~53
[81 simpson jb.a unique approach for reducing specimen labeling er·
rors~combining marketing techniques with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jj.clin leademhip manage rev,2001,15(6):401~405
[91 raouf en.lost,mi~abeled,and unsuitable surgical pathology speei·
mens[j].pathology,2003,98-102
(收稿:2004—05—26,修回:2004一o8—26)
第二篇:处理病理标本
怎样处理病理标本
制作时将部分有病变的组织或脏器经过各种化学品和埋藏法的处理,使之固定硬化,在切片机上切成薄片,粘附在玻片上,染以各种颜色,供在显微镜下检查,以观察病理变化,作出病理诊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
(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2.固定
(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2)注射、灌注固定法:某些组织块由于体积过大或固定液极难渗入内部,或需要对整个脏器或整个动物体进行固定。这时宜采用注射固定或灌注固定法。将固定液注入血管,经血管分支到达整个组织和全身,从而得到充分的固定。(3)蒸汽固定法:比较小而厚的标本,可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固定法。如血液涂片,则应在血片未干燥前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接触固定。最常用的固定液有10%甲醛固定液和95%乙醇固定液。
3.脱水透明标本经过固定和冲洗后,组织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必须将组织块内的水分置换出来,这一过程叫做脱水。无论是用石蜡切片,还是用火棉胶切片,都必须除去组织中所含水分,因含水组织与石蜡、火棉胶等包埋材料不相容,常用的脱水剂为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乙醇。脱水的步骤是:80%、90%、95%、100%各种浓度乙醇2小时,此过程可用脱水机自控完成。
丙酮也是一种脱水能力很强的脱水剂,但因其脱水能力很强,对组织有剧烈收缩作用,在制作科研、教学切片时一般不用该试剂。因乙醇、丙酮等不溶于石蜡,还要经过一个能溶于石蜡的溶剂替代过程称为透明。常用的透明剂有二甲苯、三氯甲烷、水杨酸甲酯等。4.浸蜡、包埋
(1)使石蜡浸入组织中,取代组织中含有的透明剂。
(2)包埋:将浸蜡后的组织置于融化的固体石蜡中,石蜡凝固后,组织即被包在其中,称蜡块,此过程称为包埋。5.切片和贴片(1)修整蜡块:可视其组织的大小,在组织边缘约0.1~0.2cm处,切去余蜡部分,否则易造成组织皱缩不平。
(2)准备好切片用具:切片刀、毛笔、眼科镊子(弯)、漂烘温控仪(3)安装蜡块:将修好的蜡块安装在金属或木制持蜡器上。
(4)安装切片刀:将切片刀安装在切片机的刀台上,把刀台上的紧固螺丝旋紧,使切片时不产生振动,能保持一定的切片厚度。
(5)切片的厚度:切片机的厚度调节器上刻有0~50μm或0~25μm,可任意选择其厚度,石蜡切片的厚度一般在4~6μm。(6)切片
(7)铺片:用眼科镊子镊起蜡带轻轻平铺在40~45℃的水面上,借水的张力和水的温度,将略皱的蜡带自然展平。
(8)贴片、烘片:待切片在恒温水面上充分展平后,将蜡片捞到载玻片的中段处倾去载玻片上的余水,置入60~65℃恒温箱内或切片漂烘温控仪的烘箱内烤片15~30分钟,脱去溶化组织间隙的石蜡。
6.染色和封片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这种方法对任何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和应用各种包埋法的切片均可使用。苏木素是一种碱性染料,可使组织中的嗜碱性物质染成蓝色,如细胞核中的染色质等;伊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使组织中的嗜酸性物质染成红色,如多数细胞的胞质、核仁等在H.E染色的切片中均呈红色。
H.E染色程序如下:脱蜡、脱苯、复水、染色、脱水、透明、封固
常规苏木素染色中的对比染色是用伊红,近年来在英、美国家的一些实验室则采用焰红(phloxine),此外也有用桔黄G(OrangeG)、比布里希猩红(Biebrich scarlet)、波尔多红(Bordeaux red)等作为对比染色。伊红为染胞质、胶原纤维、肌纤维、嗜酸性颗粒等常用的染料。
第三篇:病理标本送检制度
病理标本送检制度
(一)常规标本送检制度
1.采取标本时,注意勿用有齿镊或钳夹取,勿挤压,以免发生人为变形。手术标本送检前请勿自行剖开,应保持原形全部送检。必须剖开时,最好邀请病理医师在场;或在病理检查申请单中详细描述剖开前后情况。临床对手术标本有特殊要求时(如照相等),应提前通知病理科,以免在病理科取材时破坏其完整性。2.检材标本应立即置于容器内,固定液需用10%中性福尔马林,不少于标本体积的7-10倍。
3.送检科室应建立送检标本登记本,每次送检标本应由病理科人员签收,以避免丢失标本。
4.标本切取、固定后应尽快送往病理科,以便于及时取材、制片和诊断,及时发出病理报告。
(二)填写送检病理申请单:
1.病理申请单上各项内容均应填写并由申请医师签字确认,以便诊断时参阅和存档保留。
2.为加强收费管理,请填清送检单位,科室,住院号,病床号等。
3.请在标签上注明患者姓名及医嘱号,贴在送检标本容器上,便于核对并避免发生错号。
4.病理科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5.病理医师在取材时,遇送检标本与临床医师填写的申请单有疑问邀请临床医师解疑时,临床医师最好应邀到场。
6.病理医师只对病理科实际验收标本的病理学诊断负责。
7.病理科不接待病人或病人亲属自行到病理科查看手术切除标本,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误会。
8.临床医师对病理报告有疑问时应及时与病理科医师取得联系,因为病理标本在病理报告发出后要按规定进行处理,不再保留。
以上事项请各科室医护人员严格遵守,以利于及时、准确发出病理告,如因违反上述规定出现的差错,应由送检科室及有关人员负责。
(三)冷冻切片
1.冷冻切片诊断只限于临床住院病人手术须要器官切除或确定手术范围的一种快速病理诊断方法。由于组织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固定、脱水以及切片较厚等等,与石蜡切片病理诊断的准确率有一定的差距,一般仅限于良、恶性的鉴别。2.冷冻切片预约:须在手术的前日,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将填写的“冷冻病理检查预约申请单”送达病理科,以便病理科工作人员在手术当日提前开机等候。一般不接受电话预约。
3.冷冻切片申请单的填写:除病人一般情况外,并提供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如B超、X线、CT等),同位素及胃、肠镜、支气管镜检查等相关结果,以便病理医师在诊断时参考。
4.冷冻切片的手术标本在切除后应立即送到病理科,并注明手术的部位,重点部位应做标记或加以说明。同时手术标本应保持新鲜,不要加用固定液或用含水溶液清洗,以免影响制片和诊断。
5.冷冻切片诊断报告一般在手术标本送达病理科后30~40分钟内做出。并以书面文字形式通知临床手术科室。但疑为恶性淋巴瘤,送检组织过小(检材长径≤0.2cm者)或为脂肪、骨组织和钙化组织,需要依据核分裂象计数判断良、恶性的软组织肿瘤,已知具有传染性的标本,一般不亦作冷冻切片的诊断,以待石蜡切片确诊。
6.等候时间:冷冻切片的等候时间为8:30~16;00。下午16:00时以后冷冻切片机要进入自动除霜系统,以便工作人员进行维护和保养。因此,手术科室的重要手术应尽量安排在上午。如遇手术延时,应在当日下午4时 前追加通知病理科,否则,病理科不再等候。
7.胸、腹水、心包液及术中的冲洗液等不做“冷冻”诊断,请做常规细胞学检查。
8.冷冻标本送达病理科时,请提供相应的手术间及电话,以便病理科与手术医师取得联系。
9.手术科室医师应在手术后及时到病理科补写手术情况,以便病理科及时发出常规病理报告。
(四)细胞学检查
1.细胞学检查指主要是通过人体病变部位脱落、刮取及穿刺抽取的细胞形态和性质的观察,对某些疾病进行诊断。细胞学检查目前主要应用于肿瘤的诊断,也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检查与诊断,如对各种内脏器官的炎性疾病的诊断及激素水平的判断等。
2.痰液细胞学检查:标本必须新鲜,应是从呼吸道深部咯出,咯痰前应先漱口,痰中不应含食物碎渣和唾液,一般连续送检三天。3.胸、腹水等体液细胞学检查:保持新鲜,及时送检。4.宫颈刮/涂片及穿刺液应及时做成涂片送检。
5.上述检查申请单填写请参照病理检查申请单的要求,并在“标本 来源”一项中注明标本的类别:“痰”、“胸水”、“涂片”等。
(五)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查
1.特殊染色是一种传统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段,是病理科医师根据个案的诊断需要而实施的特殊染色方法。一般不作为临床医师的申请检查项目。2.免疫组化染色:由于免疫组化基于免疫学的理论和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定位准确、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等优点。已成为病理科日常病理诊断中重要的手段。免疫组化检测一般由病理科医师根据对该病例的诊断需要而实施,但临床医师也可申请其中相关的检测项目。目前,病理科已开展近百种单/多克隆抗体的检测项目,基本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六)尸体剖检
1.临床科室需要做尸体剖检的标本,应填写《尸体剖检委托申请单》、《尸体剖检同意书》及《尸检知情同意书》,并由科主任及病人亲属签字,医务处盖章后送至病理科。
2.尸体剖检申请单应详细填写临床诊断、病史摘要、治疗情况及死亡经过等,并提出注意事项及临床要求,以便病理科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检查。传染病尸检,原则上不得进行。
3.尸体剖检时,其他人员未经病理科或医院领导同意,不得参观。参观者必须严格遵守尸检室规则,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取用尸检器材及标本。在未得出尸检病理书面报告时,不得对尸检所见随意外传。
4.涉及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尸检,按相关规定及法规执行。5.遇有自杀、他杀以及其他涉及刑事案件者,应同时报告法律部门。
第四篇:病理标本安全管理
手术室病理标本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手术室;病理标本;安全管理
手术病理标本管理是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患者预后结果判断的金标准之一。手术室护士妥善保管和正确处理手术切除的标本会给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提供可靠材料和依据,对照我科在手术病理标本的保管和送检上也曾存在不安全因素,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病理标本的环节管理,建立了严格的签名制度,设计了合理的病理标本收取登记本,保证将病理标本安全送达病理科,确保患者的利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规范化管理实施以来,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加强手术室护士对手术病理标本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护士对手术标本的深刻认识。凡在手术室内实施手术取下的组织、器官,或与患者疾病有关的物体、异物等均视为手术标本,应妥善保管。没有做病理检查价值的固定物、体内异物等应由病人家属带回病房,护士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注明并让病人家属核对签名。平时加强病理知识学习,让大家熟练掌握管理手术标本的方法,强调管理手术标本的重要性,加强保护性医疗知识学习。术中病理标本的正确管理法
2.1 护士应妥善保留术中切下的任何组织,待手术结束后交与主刀医生查验,以确定送检标本。护士根据标本大小选择合适的标本袋,将送检标本置于专用标本袋内,准确无误填写标本袋外标签上患者的科别、床号、姓名、标本名称、日期等。经病人家属确认并在病理登记本上签名后,用10%甲醛标本固定液固定标本,放于指定的标本箱内。工友送病理科前与护士核对签名,病理科验收后在标本登记本上签名,不能让实习同学及进修人员送标本。
2.2 术中需做快速病理检查时应提前与病理科联系,根据术者需要做好标记。由洗手护士交与巡回护士,再由巡回护士写好标签,在标本登记本上注明后交给指定人员送到病理科检验。一般20~30min即可回报,快速病理回报避开患者,以免患者产生恶性刺激,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而影响手术正常进行。
2.3 对于肠腔类等血液、粪便、粘液较多的标本,应先将内容物清洗干净,并将标本浸没于10%甲醛中,以免由于高温或放置过久发生腐烂变质。
2.4某些特殊的大型标本如截肢等,须有手术者填写的医学证明,并对标本妥善包扎。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装,准确无误填写标本袋外标签上患者的科别、床号、姓名、标本名称、日期等。由指定的工勤人员处理,切勿随意丢失,避免引起社会恐慌。
2.5 由手术者正确填写病理申请单。如一位病人同时有多个标本,应分别填写标本部位。护士逐一准确填写标本袋上的标本名称,并将多个标本袋装订在一起,并在病理登记本上做好相应登记。2.6 认真做好交接班,做到环环相扣、人人把关,具体落实到个人。每台手术的巡回护士接到标本进行登记,并在标本登记本上签名,标本护士确认后签名,工友送标本前与护士核对签名后再带上病理申请单、标本登记本,将标本送到病理科,病理科确认无误后在病理登记本上签名并注明日期、时间。手术病理标本袋的制作及装取
随着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一次性产品应用愈加广泛,为了减少环节消耗和污染,降低成本价格,避免交叉感染,我院手术室自2008年以来利用3000ML生理盐水溶液的外包装袋、输液粘贴卡、输血器袋自制成标本袋,标本切取后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一起把标本放入袋内,巡回护士再在输液粘贴卡上填写病人的姓名、科别、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将卡粘贴在袋上,并根据标本大小倒入固定液,并将袋口折叠后用装书钉两端分别装订,以防醛液外漏,送至标本室并登记。此方法既实惠又方便了包装和运送,得到了科室和病理科满意的评价。
手术病理标本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4.1 标本丢失现象 制定手术标本正确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病理标本送检及存放流程,责任明确;建立手术标本登记制度,凡存放的病理标本、医生带回的手术标本、送检的病理标本均应有登记;指定专人负责送病理,衔接紧密;家属看标本时不可带出手术室,看后巡回护士负责及时将标本送到病理存放处;严禁实习生、进修生或让其他人代存标本。
4.2 标本出现腐败和风干现象 由专人负责配置病理标本固定液,即将40%福尔马林稀释10倍,经常检查,及时供应。科室做出严格规定,切下的组织病理标本必须用福尔马林浸泡固定,一旦有溃烂现象追究人责任。尤其夏季,标本如果不浸泡固定极易腐败和风干,严重影响检查结果。
4.3 防止标签脱落 在病理标本的保管过程中可能由于气候原因,粘贴剂的质量问题会造成标本盒上标签的脱落而导致标本的混淆。针对一问题,我院改用输液粘贴卡来填写标签。通过实践对比,发现此方法比用胶布贴标签为牢固。标签脱落现象再未发生,确保了标本存留的准确性,杜绝由于标签贴错混淆病理的差错事故。
4.4 同一手术中切取的多个病理标本会造成各标本间位序相混淆 在同台手术中对多个病理标本进行分类固定,如肺叶切除术,切下的肺组织及各组淋巴结不可浸泡于同一标本袋内,应分别装取,但要装订至一处。统一由台上器械护士接取病理标本并与医生核对,尽可能把病理标本分开放置。病理标本勿用有齿镊或钳夹取,勿挤压,以免标本发生人为的变形。巡回护士在浸泡病理标本应再次与医生核对,确定无误后在病理标本单上注明①肺组织、②第几组淋巴结,并在标本袋上相应地注明①和②。避免将较小标本装放入较大的标本袋,造成病理科检查时无法查找,应根据部位及名称分袋装置,特别是左右侧、具体部位名称等,统一由台上器械护士接取病理标本并与医生核对清楚,巡回护士应及时取下标本再次与医生核对,确定无误后放人合适的标本袋上注明部位及名称, 4.5 病理标本与病理检验单不一致 病理申请单一般是手术医生在术前部分填写,并由病房带进手术室,术后补充填写完整,术中所见往往与术前诊断有误差,有时手术后忙于送患者、下医嘱等而忘了补写病理单,有些申请单不是术者自己填写的,对手术所见及切取部位描写不够详细,给诊断造成困难[2]。鉴于这情况,巡回护士应提醒医生将病理单填写全以便于病理科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
4.6 电话报告冰冻切片的快速病理诊断易造成结果误传。病理回报内容可采用传真机传输该患者的病理申请单及病理回报单,此办法避免了电话的误传可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减少医疗就纷的发生,为手术人员自我防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4.7 病理易造成环境污染 由于病理袋为塑料制品,有时有漏袋现象,造成浸泡液外流污染环境。可将病理标本套双层袋,统一放入一完好的大塑料盒内,病理单登记后放入另一盒内,登记本放在桌面上,既规范又避免了环境污染。
4.8 将标本送至病理科时的交接工作
制订标本送验程序及管理条例,实行巡回护士、专职标本核对护士、病理室人员三级签名负责制。标本送至病理科时,应向收检人逐一点交标本及申请单,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清,病理科接收人员每项逐一查对,确认无误后在标本登记本上签名。体会
由于手术标本的无可替代性和无可重复性,又因为活体组织病理诊断是外科的第一诊断,是金指标。若标本管理不当会给临床诊断带来极大的困难,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要求各级人员应尽职尽责,严格把关,护士长及质控小组成员随时随地对工作进行跟踪、评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包括:标本存放、登记、交接情况等,及时听取各级护士、送检护士、病理科工作人员的意见,逐步完善管理规范。
安全、准确留置病理标本,需要管理者不断组织全科护士对标本管理制度、流程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如对冰冻切片或需新鲜活体组织时,需放进密实或干净容器,常规病理标本则放进10%的福尔马林溶液里,做到标本留置准确、及时。而对于实习生、进修生、新进手术室护士应反复强调手术台上组织“逢切必检”的原则,严防手术切取组织“不小心”遗失,安全管理手术台上的标本[3]。
在切取标本、留置标本、送检标本的各个流程中,应强调分工明确,职责落实,应互相提醒,不互相“帮忙”,特别强调不代为签名。
准确、安全、及时地留取标本需手术室护士、手术医生、病理科人员的密切配合。在手术标本留置过程中,获得相关人员的配合非常重要,手术医生留取标本时,巡回护士应及时根据标本留取目的选择合适的标本袋并贴上标签,标本名称需要与手术医生重复核对,送检标本时,手术医生与巡回护士共同处理标本、登记并签名。手术医生将标本拿出手术间时,必须经巡回护士同意,用后及时交给巡回护士,不得随意乱放,标本送到病理科时,接收人员应根据标本登记本的内容认真核对,发现问题及时与手术室及手术医生联系,以获得有效补救。以上这些都要求其他人员特别是手术医生的配合,由此强调沟通与宣传,使各级人员认识到手术标本送检的重要性。
我院通过不断的持续改进,在流程中增加了双签名核对制度,从而增加了医生护士的责任心,重视细节管理,使手术室标本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有效的保证了手术病理标本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一部分,护理管理有多个环节,安全管理是举足轻重的重要一环。安全是护理质量的直接反应,安全影响质量,质量反应水平。
总之,护理质量安全,首先要经常、及时、反复地进行安全教育,学习有关安全规定和工作制度,让护理人员了解安全管理制度,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工作责任心,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盖敬花,陈双丽.手术标本管理失误防范[J].护理研究,2001,15(6):3.[2]王建平.手术标本在医院内流通及管理[J].中国新医学论坛,2007,7(12):56.
第五篇: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
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
手术标本管理是手术室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若标本管理不当会给临床诊断带来极大困难,造成医疗纠纷,给医院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延误患者的病情诊断。为防止手术病理标本混淆与丢失,杜绝差错事故发生,我科从2006年6月起,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手术病理标本在保存和送检管理上进行了持续改进,取得了一定效果。
1、一般资料:
我科从2006年6月实行对手术病理标本进行登记交接送检流程。2006年6月-12月送检525例次。其中发生:欠申请单33例,住院号不符11例,标本处理不当或丢失9例,标签脱落或不完整15例,共计68例,发生率12.95%。交接流程中只有巡回护士及家属签字。无送检人员与病理科签字。
2007年-2008年供送检2178例次;其中发生:欠申请单35例,住院号不符4例,标本处理不当16例,标本丢失2例,标签脱落或不完整22例,共计79例,发生率3.68%。送检流程中无病理科接收人员签名。
2009-2010送检2928例次;发生欠申请单24例,住院号不符2例,标本处理不当32例,标本丢失1(事后找到)标签脱落0例,合计59例,发生率2.015%;送检交接流程签字完整。
2011-2012、10送检3402例次。发生欠申请单11例,住院号不符0例,标本处理不当1例,并不丢失1例(医生不送检,事后家属要求查看),标签脱落0例,合计13例,发生率0.38%。
2、手术标本管理中存在问题: 2、1 安全意思不强。手术病理标本交接过程中登记制度不健全,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分清楚责任。2、2 标本袋不规范:随意利用手术材料废弃包装袋用着标本袋。出现固定液露出或标签脱离。2、3 手术标本处理不规范:手术标本未放固定液或固定液未浸过标本,同一患者多个标本装在同一标本袋中,无法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2],未能理解病理标本及冰冻切片标本处理流程的含义。2、4 标本固定液质量不合格:2009年科室一度出现手术标本有变质现象。经追溯原因为使用的病理科购进的标本固定液质量不合格。2、5 病理申请单、标本登记本及标本袋标签填写、不及时、不完整、存放不统一:病理申请单要求是手术医生在术前填写,并随病历带进手术室,术后补充填写完整。而我手术医生术前不填写,术后不补填。申请单未及时同标本存放在固定存放处。造成标本病检申请单欠缺多发。使用胶布填写标本送检项目做为标签容易脱落。2、6 手术标本丢失:手术过程想当然,缺少“逢切必检”的观念,或其他原因造成标本随垃圾丢入污物桶[3]。事后患者或家属又要求查看或病检造成查找困难容易引起纠纷。2、7 标本接交去向不固定: 我县属于边缘民族县,老百姓的风俗习惯阻碍了“逢切必检”的执行。比如剖宫产术后胎盘除特殊病因送检外都按家属要求交家属。移交过程中容易出现家属混淆或出现同一病人有交家属的标本同时也有送检标本,交接过程中出现送检标本一并交家属情况。2、8 对实习生、专科生、新进护士的带教不严,未对手术室标本安全管理进行及时的监督
指导。
3、持续改进方法 3、1 持续改进和完善手术标本送检制度、流程及交接记录本。对保管、送检及交接流程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手术标本送检交接记录本和送检流程。3、2 改进标本袋。我科由随意废包装袋、用胶布填写改进到→封口食品袋+定制标本粘贴卡片→到现在的标准专用标本袋。3、3 加强沟通,确保标本质量。随时与病理科沟通了解标本及固定液的有效性,对有问题的固定液及时更换。严格10%甲醛配制,专人适量及时配制。固定液的量必须将标本完全浸没,封紧标本袋封口防止漏液。对标本袋、申请单书写质量问题及时收集意见并进行改进和反馈。3、4 统一规范手术标本的书写登记与交接流程、明确责任。
3.4.1 规范病理标本标准的填写 :巡回护士备好合适的标本袋,用圆珠笔认真填写病人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标本名称等。逐项填写标本交接记录本。3.4.2 规范病理单的填写
由手术室领取病检申请单,手术医生认真逐项填写清楚,并放在指定点,以便查对。
3.4.3
交接流程:由巡回护士将手术标本情况与病人或家属沟通后要求家属签名(如交家属注明),然后将标本袋、病检单放于存放处与护工核对后双方签名;由护工携带标本、申请单、交接本送病理科进行交接后签名并注明交接时间。规定每日送检两次(早上:09:00,下午:16:00)。
3.4.4 特殊原因不做病检的,由手术医生与病人或家属签订相关协议后,手术医生与病人或家属在标本送检交接本上签名,并注明“不送检”后巡回护士交手术医生。3、5 加强责任心, 落实规章制度:加强标本管理制度学习, 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环节进行分析讨论, 提出整改措施, 强调标本安全防范措施, 增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加强带教安全意识。加强手术医生对手术标本的送检意思与安全意思。3、6 加强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将标本保存与送检流程执行情况进行质量控制,护士长及质控小组成员随时随地对工作进行跟踪、评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出整改措施并追溯整改效果。4 体会
由于手术标本的无可替代性和无可重复性,又因为活体组织病理诊断是外科的第一诊断,是金指标。若标本管理不当会给临床诊断带来极大的困难,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要求各级人员应尽职尽责,严格把关,护士长及质控小组成员随时随地对工作进行跟踪、评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包括:标本存放、登记、交接情况等,及时听取各级护士、送检护工、病理科工作人员的意见,逐步完善管理规范。我科通过不断的持续改进,重视细节管理,使手术室标本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有效的降低了手术标本送检的不合格率,保证了手术标本送检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