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评价柳永的词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对柳永有印象,来自一位同学对他的喜爱。那位同学是我们班当时公认的才女。那时,我近乎盲目地认为,柳永必定是一位特别杰出有才华的诗人。
这几天,我翻书找资料,上网搜柳永,询问身边的人如何评价柳永,可是一直都没能下笔写这篇论文。总是觉得自己知道的还不够多,不够写这样一篇文章,便一直拖到了不得不写的时候,没办法还是匆匆赶出来。
百度百科中有一句对于柳永词的概括,我认为很好,摘录如下: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中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
之前在问身边一位女生她对柳永怎么评价的时候,她给了我一个英文单词:Badboy。说及柳永词的时候,给了我两个字:艳情。很多人也像她这样评价柳永,他们眼中的柳永是混迹于烟花巷陌的花心大萝卜,柳永的词说的好听是抒情,说的不好听就是鄙俗。
柳永的词大多都在描写歌妓的生活,原因很简单,他一直生活在这样的世界当中。柳永喜欢和歌妓在一起,喜欢与乐工在一起,情愿“偎红倚翠”、“浅斟低唱”。这些词写的不受士大夫喜欢,但是却广受当时百姓的喜欢。这类词毫无顾忌地突破了封建礼教和道德规范的束缚,以爽快率直的风格、充沛的气势、热烈的感情描述了男女性爱的自由放纵,官能享受的肆无忌惮,从而反映了这一阶层特有的思想情感、生活态度和文化趣味。而之所以那些歌妓们这么喜欢他,就像老师说的,柳词中的女子,不是朦胧的女性形象,而是有名字、有个性的真实人物,如秀秀、瑶卿等。这些普通人的恋情和人性,从被遗忘的角落里,跃居到宋词舞台的“正中间”,当作特写镜头来尽情凸现,被当作整个词坛的主题曲来热情歌唱。搁现在,柳永就是一个超级出名的词作家。乃至死后,出殡之时,东京满城妓女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才有了“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
士大夫不喜欢他,我想他一样也不喜欢士大夫。他有一首词中写道“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当时他科考落榜了,可是他说考不上就考不上,我还不去了,干嘛要去计较。我就这么混混,也可以抵得上大官。《蒋勋说宋词》中认为,这一句既让我们看到柳永对自己生命的自信。
宋词往往精致,但是仔细读柳永的词就会发现,其实他也是一个很大气的人。之所以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柳永成为进士之后,不少的羁旅行役和颠沛流离使得他的此风大变,于是写出了“暮霭沉沉楚天阔”,多么辽阔的天空,多么广漠空旷的地方。这样的句子也不是一个心胸不开阔的词人写的出来的。
还有一首诗,最能体现这一点。就是柳永的《八声甘州》。这一首词就已经是“慢词”了。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过,柳永创制长调,发展了慢词。其实他的很多首词,比如说《蝶恋花》、《雨霖铃》等,都已经有了慢词的形态。
苏轼最喜欢的柳永的一首词,就是《八声甘州》,他曾经在很多场合都说过他不认为柳永的词鄙俗。就“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苏轼评价说“不减唐人高处”。这样的评价是极高的。王国维更以此与苏轼《水调歌头》媲美,认为此二作皆“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由此可见它在词史上的地位。
我记得老师当时在讲这首词的时候,也做了很高的评价。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把前人的东西总结了一下,我水平不够,看的不多,不能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东西。至少现在,我是认同这些话的。
诗人的世界其实是奇怪的,他们的想法也许是我们不能理解的。正是因为有不同的想法,所以才能从不一样的地方看到这个世界,写出我们感到震撼的诗词。柳永的故事即使我们知道的再清楚我们也不可能还原柳永的真实想法,不可能完全理解他的词。他的词是鄙俗的、抒情的却又不失大气的。他是个风流才子,他是个落魄进士。他有爱他的女人们,他有他爱的人生。
第二篇:柳永词二首
柳永词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词和宋词的相关情况;了解柳永的词作。
过程与方法:分析《蝶恋花》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赏析最后两句;分析《望海潮》所采取的铺叙手法和点染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柳永的痴情和对杭州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分析《望海潮》所采取的铺叙渲染手法和点染手法。教学难点:分析《蝶恋花》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赏析最后两句。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背诵、讨论、分析。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型:基本阅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蝶恋花
【导入语】
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臻于完善,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词的天地,去细细品位它们的动人之处。【词和宋词介绍】
词,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又称长短句。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原来乐谱也即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长调又叫慢词。词可以分段,分2、3、4段的依次叫双调、三调、四调,不分段者叫单调。词有四个特点:a 句子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b 有固定的词牌,字、句数、声韵固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c 结构多为两片或两阙;d 押韵要么全押平韵,并一韵到底,要么全押仄韵,一韵到底,中途换韵不多。
词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宋代词的创作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北宋初年,词人不多,所作限于小令和中调;到柳永、苏轼,词才发展到全盛时期。柳永被认为是婉约派的创新者;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南宋初年,词人目睹中原沦陷,欲图收复而不能,词中常含愤激之情,代表作家是辛弃疾。待到局势稍定,一部分词人又把精力放到音律和辞藻上来,代表作家是姜夔。
宋词分为两种风格: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柳永介绍】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柳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世称柳七,福建崇安人。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妓填词作曲。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至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去填词”。由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死之时,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而葬。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从他开始,慢词始盛,打破了小令词垄断词坛的局面,使词体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其词多描写羁旅行役、离愁别恨和同情妓女之作,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艺术上,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韵谐婉,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坛偶像,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于今天的“超女”。他的“粉丝”,也是历史上最狂热最忠诚也最具规模的“粉丝”。
论数量,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就说明柳永的“粉丝”到处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多得不计其数。
论狂热,柳永的“粉丝”也丝毫不输于“超女”的“粉丝”。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柳永又称柳七,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哪怕是倒贴银子。
论铁杆,柳永的“粉丝”更是忠心不二,无人可匹。柳永死时家无余财,是他的那帮歌妓“粉丝”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认识不认识的“粉丝”们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以至于相沿成习,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后来的话本还据此传有名篇《众名妓春风吊柳七》,影响深远。
论影响,柳永的“粉丝”也是不得了的。连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丝”,虽然他羞于承认,还对柳永有几分嫉妒。
论“副作用”,柳永的“粉丝”也闹出了惊天动地的大动作。追捧偶像,总难免有一定副作用。传说,柳永的名词《望海潮》使得金主完颜亮大举进攻南宋,让他差点儿成为汉奸。基于柳永词的艺术魅力和他在当时的社会效应,我们现在来学习他的词。【译文】
我长久地伫立倚靠在高楼上,微风轻细,望尽天边,春愁黯然而生。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又有谁会理解我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打算放纵一下,追求一醉,面对着美酒应当放声歌唱,但勉强寻欢作乐又没有什么滋味。衣带渐渐宽松了我也最终不会后悔,为了她我忧愁得容颜憔悴是很值得的。【词作赏析】
师:作者一个人长久地站在高楼上做什么? 生:眺望远方。
师:他望到了哪些景物? 生:草色、烟光、残照。
师:他看到这些景物时,想到了什么? 生:看到这些景物,他想到自己的忧伤又有谁能够理解呢?自己的内心又有谁能够明白呢?因此内心愁闷孤独。
师:词人登楼远眺,看到春草、烟光、夕阳就感受到了内心的愁闷孤独,说明这首词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呢?
生:情景交融。词人将春景与春愁融为一体。师:诗人看到这些景物,感受到了自己的愁闷孤独,那么,他怎样把这种孤独排解出去的呢? 生:打算放纵一下,唱歌喝酒。师:他的排解方法有没有起到作用? 生:没有,“强乐还无味”,勉强寻欢作乐没有什么滋味。
师:词人到底为了什么事情而感到愁闷孤独?他怎样看待这种愁闷孤独的?
生:为了情人,思念情人但却见不到她,得了相思病,因而茶饭不思,胃口不好,造成了营养不良,使得连衣服穿起来都变宽松了。但他并不后悔,因为那个情人太优秀了,太有才了,所以即使因为思念她而变得消瘦也是值得的。
师:在上阕中,我们只知道作者很愁闷孤独,但并不知道他愁闷孤独的原因,直到现在才明白了,原来他是为了情人。因此,“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话在叙事抒情的基础上直抒胸臆,画龙点睛般地揭示了主人公的精神境界,写出了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矢志不移,创造了一个形象鲜明的艺术境界。这也是这句话成为佳句和千古名句的原因。
望海潮
【导入语】
柳永写了一首词,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但出师不利,完颜亮在今安徽采石一战中惨败,自己也被手下杀死。
谢处厚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哪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作者把完颜亮大动干戈的责任归到柳永身上。
完颜亮的侵犯是不是就因为柳永的关系?肯定不是的,他们都夸大了文学的作用。但有一点肯定的是,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现在我们来学习这首词《望海潮》 【翻译】
杭州位于东南方地理形势重要的地区,是江吴的都会,自古以来就很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如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汹涌,卷起来的浪花就像霜雪一样,天然的壕沟江河无边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市民家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相过奢华的生活。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与重叠的山峰非常秀丽,山上有秋季的桂子,湖中有十里的荷花。晴天丽日,处处都吹奏者音乐,菱舟夜泛,传来一阵阵的歌声,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高高的牙旗,官员乘着酒醉听箫鼓的演奏声,观赏、吟唱烟霞风光。日后要把杭州的美好景色画下来,带回朝廷去好让皇帝夸奖。【词作赏析】 师:“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三句与上阕中后面的内容在结构上构成了什么关系?
生:总分。
师:上阕前三句是总写,后面的三部分内容是分写,分别写出了杭州“形胜”、“都会”、“繁华”的特点。那么,哪些语句是扣住“形胜”来写的,哪些语句是扣住“都会”来写的,哪些语句是扣住“繁华”来写的?
生:“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路桥华美,居室华丽,人口众多。“云树饶堤沙”三句写的是“形胜”,“绕”字写出了树的浓密,“卷”字写出了波涛汹涌的气势,“天堑”说明钱塘江就像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地势险要,“无涯”说明钱塘江无边无际,特别的壮阔,这里的景象显得雄伟壮观,跟柳永一贯的婉约风格不一样,体现出豪放的一面。“市列珠玑”三句写的是“繁华”。
师:可见,上阕着重写了杭州的繁华,其实,杭州不仅仅繁华,而且还很美。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那么,西湖到底怎么个美法呢?现在我们来看下阕。下阕写景的句子是哪些?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生:写景的句子是“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二字,写水里荷花,这三句写出了景物的秀丽。师:写人的句子是哪些?写了几类人?写出了他们的什么特点? 生:写人的句子从“羌笛弄晴”到“吟赏烟霞”,写了两类人,一是老百姓,一是官员。“弄”字写出了潇洒欢快之情,“泛”字写出了轻盈愉悦之态,“嬉嬉”写出了安闲自在的样子,总之,老百姓过着祥和快乐的生活。官员则过着品酒听乐、吟诗赏景的生活。
师:最后两句写要将好景画下来,拿去给皇帝欣赏。景观美好,实际暗指政绩成就卓越,表达了对官员的祝福。【艺术特点】
1、铺叙渲染手法的运用。
师:这首词从表达方式来看,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生:记叙和描写。
师:在记叙时,作者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生:作者用了铺叙渲染的手法。这首词从最有特色的角度,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 漓尽致的描绘,大量选用对偶句,并采取艺术夸张的形式浓墨重彩地写出了城市的繁荣面貌。
2、点染手法的运用(结合课后练习二)。“点”即抽象评点,“染”即具体描写,“点染”也就是概括评点/叙述与具体描写相 结合。上阕中,开头三句是点,接着从“都会”、“形胜”、“繁华”三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下阕中,“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接着的两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分别从山中桂花与水里荷花两方面来些,是染。作业布置:预习《苏轼词二首》。板书设计:
总
分
路桥华美
都会
居室华丽
人口众多
上阕
形胜
雄伟壮观
绕:树的浓密
卷:波涛汹涌的气势
天堑:地势险要
无涯:壮阔
繁华
竞豪奢
点(概括叙述)
染(具体铺陈)
景美
重湖叠巘清嘉
三秋桂子(叠巘)
下阕
十里荷花(重湖)
弄:潇洒欢快之情
人美
老百姓
泛:轻盈愉悦之态
祥和快乐
嬉嬉:安闲自在的样子
官员:
品酒听乐、吟诗赏景
最后两句:表达对官员的祝福
第三篇:柳永词两首
《柳永词二首》教学设计2
作者: 加入日期:07-09-10
教学目标:
1.体会大量使用偶句的所谓赋体笔法的特点。
2.理解“春愁”的含义,理解“伫倚危楼”、“对酒当歌”的抒情涵义。教学重点:
1.春愁的表达方式。2.曲婉而深挚的抒情。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蝶恋花》。教学流程:
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柳永,字耆卿,初号三变。因排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
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
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
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乐章集》。
第二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对照注解,理解文本大意。2.强调以下词语的含义: ⑴伫:久立。⑵危楼:高楼。
⑶黯黯:因离别而伤心的样子。
⑷疏狂:生活放纵散漫,不受礼法约束。⑸强乐还无味:又。⑹消得:值得。
第三教学板块――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草色烟光残照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提示:“草色烟光残照里”以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关合着相思离愁的意象,组成一幅凄美、感 伤的黄昏春望图,借景抒情,表现了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提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本词的画龙点睛之笔,一语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
无悔的隐秘:为了她的坚贞情爱,我亦值得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语直情切,荡气回肠,通过细腻 的心理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3.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 提示:独倚危楼,时已黄昏却久久不忍离去,借酒浇愁,对酒当歌,却无法排遣无边的春愁,孤单凄凉,相思满怀。
第四教学板块――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背诵《蝶恋花》讨论: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示: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
“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上阙写登楼伫望情景,以“春愁”为核心多层次地描
摹春愁之景,春愁之态,笔意婉约含蓄。下阙先写词人欲借疏狂之歌呼,陶然之酣醉,谋求醉而忘忧,歌而暂欢,以摆脱春愁之压抑和纠缠,却落得个“还无味”的无聊和空虚,可见其春愁之浓深、刻骨,竟无法排遣。最后才揭明“春愁”原来就是“相思”,词人对待“春愁”的果决态度:“终不悔”。全
词曲径通幽,曲折达意,荡气回肠,感人至深。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完成课后练习一、三题。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望海潮》。教学流程:
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朝》词赠之云„„此词流播,金主亮
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此词的创作年代也可据此定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之前。这也是《乐章集》中所能考订的作年最早的
一首词。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堪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
柳永能铺陈其繁华。
《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调名当取其意。
第二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1.齐读课文,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2.强调以下词语的音、形、义: ⑴形胜:地理形势重要。⑵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⑶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qiàn。⑷重湖叠巘清嘉:巘,yǎn,山峰。清嘉,秀丽。
⑸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代指高官孙何。⑹异日图将好景: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3.本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
提示: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等方面。第三教学板块――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
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提示: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
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第四教学板块――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背诵《望海潮》,讨论: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
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就运用了“点染” 的手法,请加以说明。提示:上阙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
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
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段绘景文字,不少于100字。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第四篇:柳永词教案(推荐)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理解这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
3、鉴赏这词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二、过程和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少年柳永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礼赞的豪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品味柳永词的婉约之美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词人内心情感与外在词风形成的关联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揭示课题《望海潮》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齐声朗读
三、简介“词”的知识、柳永生平及词作特点
1、词的别称:“诗余”、“乐府”、“曲子词”、“长短句”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高峰,习惯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2、柳永(约987—1053):
初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出身书香仕宦之家,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
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他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遭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的词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据说,柳永因生活窘迫,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襄阳南门外,作品有《乐章集》。
四、赏析《望海潮》
1、齐读课文,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
2、强调以下词语的音、形、义 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平
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qiàn 重湖叠巘清嘉:巘yǎn,山峰清嘉,秀丽
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指高官孙何 异日图将好景:图,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
五、合作与探究
1、本词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
背景:这是一首投赠之作真宗咸平末年,少年柳永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为了谒见两浙转运史孙何,而写下了这首词投赠他
内容:词主要描绘了北宋时期杭州景象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2、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
词作极力赞扬了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百姓生活之富裕安宁作者从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等方面表现了“钱塘”的繁华
上阕: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繁荣 总体介绍: “东南形胜”,地理位置重要;“三吴都会”,社会条件优越;“钱塘自古繁华”,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 具体铺叙:
“烟柳画桥,风联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三吴都会在街巷河桥的美丽环境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十分稠密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东南形胜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钱塘江水,汹涌壮观,不愧为自然“形胜”之地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钱塘繁华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普通人家也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竞”字很好的写出了杭州富民比奢华、斗阔气的情景 下阕: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山的美好“三秋桂子”照应“叠巘”,“十里荷花”照应“重湖”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百姓的游乐四季皆美的西湖,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祥和欢乐(互文见义)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官员的游乐词作最后直接赞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词的最后两句虽然有粉饰太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初年繁华奢靡的社会现实
六、品味与鉴赏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霜雪”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字显得比较平板,力度和气势都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一个“弄”字写出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采莲少女快乐穿梭“嬉嬉”二字将他们的快乐神态栩栩如生的展现了出来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3)表现手法
点染结合先总提,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奖等手法,极力铺叙,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七、朗读背诵词作
八、课后预习《雨霖铃》,体会柳永词婉约美的特点
雨霖铃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美词美读——感受词的语言美
1、播放Flash课件,学生听情感真挚的配乐朗读。
2、教师范读一小节,作节奏指导,学生自主朗读训练。
3、抽检学生朗读情况,来个小比赛,看谁朗读得最好。(先抽两个学生分别朗读上片和下片,由同学评价,若认为自己朗读得更好的,可以向他们挑战)
三、合作与探究
1、找意象,说作用。(幻灯片上逐一展示有关意象的词及其表达的感情)明确:
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 杨柳岸晓风残月
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
2、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说表达的情感。明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难分难舍)良辰好景虚设更与何人说(惨不成欢)
3、写作技巧的探讨:请同学们回顾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说说本词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补充相关的写作技巧: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
4、交流讨论
鉴赏词中美的词句,说说你认为写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词句美在哪里?
(学生开始堂上发言,其他同学评点,教师点评穿插其间)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赏析发言,要准备足够的应对材料,以便生动自如地应答学生的发言。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美在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美在用白描的手法,极为传神地写出了千言万语又无言以对,泪眼相看,难分难舍,情意绵绵的眷恋之情。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美在展现了一个别后的暗淡景象,衬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见之无期,充满无边无际的离愁之恨。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美在将杨柳、风、残月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为一幅画,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团聚,言尽而意无穷。又让这幅画出现在“酒醒”之后,让离人产生了浓烈的“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感,昨日离别情景历历在目,眼前凄清景象,前路“千里烟波”却还须前行,离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而“晓风残月”写出别后心境的凄凉冷落,“杨柳”则更添愁思。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美在写出诗人别后的孤寂,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
5、评选佳句
对比同学们谈的美句,结合刚才的评价,你认为哪一句是最美、最传神的千古名句。明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注意不可一锤定音,允许百家争鸣)6.交流学习体会,学生小结 四.课外延展,能力迁移
运用本节学到的知识鉴赏张先的《江南柳》,并与本课学的《雨霖铃》相比较,说说它们的异同。
江南柳 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明确:
同:都写别情,都描写了别时的典型环境。都写了别后,都是情景相生。
异:柳词想象别后远行的情景,虚实相生。张词着重写送行者别后情景,而未写别时情事。五.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课外练笔
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或喜。
要求:①体裁不限,也可填词作诗。②要写真情实感,不得无病呻吟。
第五篇:柳永词两首
《柳永词两首》教案
《望海潮》 教学目标:
1、了解宋词的常识,了解作者,在反复吟咏中,感受词的音律美。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整体把握词作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的表现手法。
一、导入
(幻灯片展示杭州风光)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毋庸置疑是非常美的,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去那里旅游过,那同学们知道杭州有哪些名胜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组照片,来感受有如此之美誉的杭州到底美在哪里?
刚刚我们看过杭州的美景,那么既然杭州如此之美丽,古代肯定有不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经典名篇,能不能回忆起几句?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刚刚我们提到的是很多都是写西湖的,许仙撑着一把油纸伞第一次遇见白娘子是在西湖,这里有断桥残雪,有南屏晚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柳永的词——《望海潮》,看看他笔下的杭州是什么样子。
二、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原名三变,又称柳三变,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著名词人。在家中排行第七,后世也有人称他为柳七。因为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望海潮是词牌名,不用我们多说,接下来我们第一次朗读这首词,要读准字音。
三、教学过程
1、好,我们一起来识记几个比较重要的字词。1)参差cēn cī
2)堤
dī
3)天堑
qiàn
4)珠玑
jī
4)重湖叠巘yǎn
5)千骑
jì
2、我们第二次来诵读这首词,同学们自由阅读,看看这首词中你觉得哪些地方特别难,我读不懂,那么,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讨论,先把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弄清楚。
3、刚刚我们了解了这首词的大意,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录音,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看看你们能不能读出那种效果来。(请一位同学范读)
4、传说一千多年前金主完颜亮在读了这首《望海潮》后,非常羡慕,遂起了投鞭渡江之志,那么杭州究竟有什么魅力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大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示例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烟稠密,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有着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以“自古繁华”。这是主旨句,在结构上总起全文。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有着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由此可以想见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不像金国地处内陆,资源贫乏,交通不便。(除了贪慕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还有没有其他内容?)示例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就“三吴都会”一句进行铺展的描写。“十万”,乃约略之词,只言人口之多,并不是确切的人口统计。“参差”二字,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风帘翠幕”,把“人家”具体化了,家家悬挂风帘,户户张设翠幕,一派宁静安详的气氛;而这大大小小的楼阁、张帘挂幕的人家,错落在“烟柳画桥”之中,这就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户户人家的具体景象,也看到了整个城市的风貌。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烟,像烟一样的水汽(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城市景观的美丽,看来已经有同学关注景物的描绘了,还有没有关于自然景物描绘的呢?)
示例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高耸入云的树木围绕江堤呈现蜿蜒迤逦之态,声势浩大的钱塘江潮波涛汹涌展示排山倒海之势。我们分明感受到面对此情此景时涌动在作者内心的积极向上的澎湃激情。这是对钱塘江的特写。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霜雪”比喻浪花,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写出浪涛力度与气势,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的更形象逼真。大有滔天浊浪排空来,排山倒海山可摧的气势。“怒涛”,写江潮来势之猛,“霜雪”,不仅写出了怒涛如雪的白色,也写出了江潮带来的森森寒气,正如孟浩然《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所云:“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示例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鲜丽豪华,竞相斗艳。“列”、“盈”、“竞”把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作者看到此景惊喜,艳羡,更何况本身就有入侵大宋野心的完颜亮呢!(如果没有人继续回答,老师引导:除了杭州这里的物质生活的富裕勾起他强大的侵略欲望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示例5:“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也是写了山和水两个方面。“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外湖;“叠”,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二字,写山中桂花。杭州的桂花自来有名,据说是月中的桂树种所生。传说灵隐寺天竺寺每到中秋的时候都有带露珠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下来的,是嫦娥赠予人间有心人的,这种传说,给杭州桂花蒙上了一层神话色彩,对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白居易《忆江南》词云:“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杭州山中的桂子是让人向往的。“十里荷花”,照应“重湖”二字,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芰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为秋季开花,莲为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示例6:“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这写的是地方官的游乐,闲暇时品酒吟诗,欣赏音乐,赏玩山水美景,多么风流潇洒。也暗示他治理有方,有卓越政绩。“千骑拥高牙”,写出了人物的身份,写了出游时随从的众多,表现出官员的威势。“乘醉听箫鼓”,写宴酣之乐。统治阶级经常携带酒宴游湖。“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前面写了山,写了水,这里以“烟霞”二字来表现景物之美,体现出山川灵秀的一面。(根据写作背景,注解2我们知道这是柳永写给曾经的布衣之交现任两浙转运史的孙何的拜谒之作,这显然是恭维之语,但也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完颜亮非常羡慕这位地方官,希望自己也能象他一样坐拥杭州享受生活。这是任何一位有志向的男人都希望拥有的成功和排场,(那么,地方官的活动是以什么为背景?或者说地方官为什么这么悠闲自在志得意满??—因为他把杭州治理得很好,政绩卓著。)那么哪些地方体现他治理有方呢?
示例7:“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此句极富生活情趣,弄,写出吹笛人悠然自得的心情,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泛,歌声荡漾,菱舟泛夜阵阵歌声在湖面荡漾、回响。老叟悠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互文见义,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示例8:“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至此,才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这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虽然投赠之词恭维、夸张在所难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经为自己作了明证。
《雨霖铃》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艺术风格。
2、具体体会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感受、体味这首词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教学难点:对词中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鉴赏。导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 殊:《蝶恋花》(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柳永在宋代的词坛上地位是非常高的,我们说宋词可以分为2个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柳永婉约词的代表作品——《雨霖铃》。教学过程:
1、首先,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这首词,初步感受一下这首词写的是什么?(请同学说)
2、《雨霖铃》是词牌名,关于这个词牌的由来呢,还出自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据说安史之乱后,在一个霖雨连绵之夜,玄宗车行于蜀中栈道之上,马铃和着潇潇雨声,更添寥落与凄惨。他想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连心爱的妃子都保护不了,不觉悲从中来,口出“雨淋铃”三字,由此可见,这种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凄婉,哀伤)所以柳永的雨霖铃也不能免俗,他也是一首凄婉哀伤的词,在词中抒发了他缠绵悱恻、凄凉清丽的离别之情。
3、《雨霖铃》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元十大曲”之一,历来被认为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之作。我们一起来听一首雨霖铃,看同学们能不能感受到那种相见时难别亦难的离愁别绪。
4、刚刚我们一起朗读了一遍,知道这首词是写离别的,又听了一首歌,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词也有了一定的见解,我们请一位同学饱含感情的为我们读一下这首词,带我们一起走进雨霖铃。(自愿最好)
5、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经典作品,先看看上阕是怎样些那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离别之情的?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句写一幅清秋长亭送别图,点明离别的地点在京郊长亭,时间为日暮时分,天气是骤雨初歇。“寒蝉凄切”奠定了全词凄清悲凉的情调。日暮时分,一场凄风苦雨过后,秋蝉在树上拉长声调,好像在为长亭送别的人儿悲鸣,让人心中顿生寒意,顿觉凄凉。
古人在文学作品中写到“蝉”的时候,往往都是和“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的。再加上一个“寒”字,就愈发使人感到特别的悲苦。长亭是建在路途中的简单亭舍,供人休憩纳凉,送行时常在长亭告别。古有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之说。长亭为送别之地,而傍晚为归家之时,这是一对矛盾,而一对恋人恰在此时此地分别,凄凉况味顿满身心。词一开篇就给读者酿造一种触动离情别绪的浓浓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
2)前三句通过景物铺写,句句写景,景景含情,同时也为后两句“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设下伏笔。恋人在汴京设帐摆下酒筵为他送行,然而面对美酒佳肴,面对恋人泪眼,这酒实在不是滋味,难以下咽。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先来讲讲柳永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词。柳永出生于仕宦之家,他的父亲、叔叔、哥哥、儿子、侄子都中过进士做过官,他自然也想在仕途上求发展。他满怀信心地去参加科举考试,可是一考不中,二考还是不中,于是他写了一首《鹤冲天》以发牢骚,里面有一句是这样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本来发发牢骚也没什么,但是这首词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失意之后,他便纵情于歌妓酒女之间,为她们作曲填词,酒色爱情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放弃追求仕途的道路,屡屡参加考试,终于在晚年考上了进士,做了一个很小的官:屯田员外郎,此后又辗转于各地方的卑微宫职中,与所爱之人痛苦别离。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都门是指京都的城门,酒宴持续到傍晚,傍晚万类霜天竞归巢啊。这 对恋人却不得不分别。正当二人难分难舍之时,船公却催促登船,“催’字简单而生动地刻画出了船家的急切之情和告别者的难离难舍之情的对比,又隐含告别过程持续已久。并且还暗示行程之遥远。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是一种尖锐的矛盾,于是接下来就迸出一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
3)寥寥十一个字,却刻画出一幅深情唯美又哀伤的图画。想到离别就在跟前.一对恋人紧握着双手,深情凝视,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无语凝噎。
这部电视剧让我想起一部电视剧,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十八岁的天空》,里面有一个叫唐宋的男生,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牵着你的手,含泪想看,哽咽得什么话也说不口。”
这句话描绘的是一个真实的场景,是一种自然的感情流露,没有任 何夸张与渲染,无需华丽的辞藻来描摹,却给人以一种实实在在的感 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时候是不需要任何语言来烘托气氛的,因为,泪眼已经代替了一切,还能说什么呢?而一个‘竟’字,更突出地强调了这种极为矛盾复杂的感情的表达方式,“道出了那种想说、该说而终于没能说出来的伤痛和惋惜。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念去去”是恋人的内心独自,“念”是想,是设想,是从眼前写到远处,从现实想到将来,从写实转入想象,同时也为下文张本。“去去”是去了又去,是心上人越去越远,是不愿去而不得不去。“烟波”是波面像轻烟笼罩着,“暮霭”是傍晚的云气。“沉沉”是重重下压,极深邃的样子。从汴河南下是古代楚国的地方,所以说“楚天阔”。
请同学们想象这几句所勾勒的是怎么样的画面?作者站在江边,放目远眺,面前所见:有千里的烟波,有沉沉的暮霭,还有辽远无边的楚天。这样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压抑、苦闷)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念去去”几句便是他的内心独白,“念”字用得特别好,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遥远,也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下阕对别后情景的设想。5)“多情自古伤离别”,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江淹在《别赋》上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从离别的个别场景写到离别人的普遍感受,把自己的个人际遇升华为普遍的人生哲理,引起共鸣。自古以来离别都是哀伤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更何况离别在这冷落凄清的季节呢!离别之事是非常悲苦的,清秋之气是特别凄凉的,词人把离别之事与清秋之气叠加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就更显得悲凉,从而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沉重。
6)接下来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名句,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看看这句话到底好在哪里? 用了融情入景的手法。
第一,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别绪的事物集中在一起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第二、这幅画面又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在酒醒之后,伊人不在,那种凄凉孤独的情感围绕心间。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折柳送行,取其依依之态。另外,“柳””留”谐音,折柳赠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代文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到杨柳。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恰合别后心境的凄凉。残月清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杨柳不是春风垂下万千条的生机勃勃之柳了而是清秋时节的疏杨败柳,风也不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之风而是深秋独向天涯的凄凉之风,这月更不是偎红依翠之圆月而是即将西沉斜挂树梢头的残月。
7)“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更深一层推想到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情况。“经年”从词意理解应为一年又一年,意即相见无期,归期杳杳。
“良辰好景”为何是“虚设”?“千种风情”怎么会无处倾诉呢? 明确:离开了心爱的人,自然没有心情去欣赏。这“良辰好景”不是等于虚设吗?其实,不只是虚设,每遇“良辰好景”反而会引起对情人的思念,勾起无限的伤情。两情分离,欢情难再,知音难觅,凄凉倍至。因此,"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