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念建局50周年慰问信
纪念建局50周年慰问信
一、东方红林业局致老同志们的慰问信
尊敬的东方红同志:
时光如梭,岁月荏苒。2013年,东方红林业局迎来了五十华诞。在此,局党委、林业局代表5.2万广大干部和职工群众向您及家人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五十年风雨兼程,五十年艰苦创业,五十年历尽坎坷,五十年沧桑巨变。
你们是东方红林区的开拓者。是你们奠基了林区“开发、建设、发展”伟业:林业局从无到有、从沉睡千年的原始森林到和谐文明的美丽林城、从落后的生产工具到现代化作业条件、从苍凉荒芜的亘古荒原到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生态新林区,让一个集营林、木材生产、林产工业、种植养殖业、森林食品业、北药、森林旅游、清洁能源为一体全面发展,生产生活设施基本配套,公检法司、文教卫生等门类齐全的国家I档森工企业崛起在祖国北疆版图上。是你们,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开发并建起了一个国家林业生产大基地,丰功伟绩,彪炳千秋。
你们是东方红林区的建设者。展开五十年历史画卷,倍感岁月峥嵘。在半个世纪的拼搏奋斗中,你们戎装未解,奔赴第二战场,拿起开山大斧在林海雪原爬冰卧雪,为祖国建设献栋梁;你们告别家乡,支援边疆,扎根林区,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战胜了各种磨难逆境,在北大荒建设新家园。你们用勤劳和智慧,在千里林海谱写出了艰苦创业的不朽诗篇,铸就了今日的辉煌。如今,我们面对林立的高楼,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当年的马架子、地窨子;走在宽敞的柏油路上就会对孩子讲起你们走过的崎岖山路和泥泞小道;林区人民在享受幸福生活的今天,都会想起你们经历的吃窝头、啃咸菜、风餐露宿的艰苦岁月;远望郁郁葱葱的大森林,眼前就浮现出你们多拉快跑、连轴转的“大干”场面……为让“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你们吃苦受累,无怨无悔,甚至不惜用生命的代价,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用坚韧不拔的执着追求,捍卫着这片神奇的大森林,把壮丽的人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东方红林区。史册上铭记着你们的奋斗足迹,镌刻着你们的不朽功绩。你们不仅为后代子孙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而且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林区人民向你们致敬!
你们是东方红林区建设成果的守护者。回顾建局5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深刻感受到:没有你们的艰苦创业,就没有今天林区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沧桑巨变的东方红,浸透着你们的心血和汗水;蓬勃发展的东方红,凝聚着你们的拼搏和奉献。虽然已经离休、退休,但是你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着东方红这片土地,关心着下一代成长,关注着东方红的发展,把整个身心和全部热情,都凝结在了亲手开拓出的东方红林区。你们的名字和东方红的名字一样闪耀光芒,你们用无怨无悔的青春、吃苦耐劳的坚毅和无私奉献的情怀,在完达山筑起了一座气宇轩昂、让后代子孙敬仰的林海丰碑,林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五十载,弹指一挥间。如今,东方红林业局在历届党政班子带领下,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职工富裕,环境优美,政通人和,林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将以建局五十周年为新起点,继承你们的光荣传统,弘扬你们的宝贵精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深入实施“三足鼎立”发展战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发展,投身三次创业,走进生态文明新时代,为把林区建设成为“开放、创新、活力”东方红,“生态、美丽、宜居”东方红,“幸福、和谐、富裕”东方红而拼搏进取。
各位老同志们,按照中央、省委和森工总局的有关规定精神,在建局五十周年之际,林业局取消了建局五十周年大型庆典等活动安排,并谨以此形式向你们表示最诚挚的问候和最衷心的祝愿,祝愿老同志们健康长寿,晚年幸福!
二、东方红林业局致知青同志们的慰问信
尊敬的东方红同志:
蹉跎岁月刻入新的年轮,乌苏里江流淌进新的世纪。2013年,东方红林业局迎来了五十华诞,珍贵的知青情结也在我们心头萦绕了整整四十一年。在此,局党委、林业局代表林区5.2万广大干部和职工群众,向您及家人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五十年的风雨历程,五十年的艰苦创业,五十年的拼搏进取,五十年的沧桑巨变。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与建设,如今的东方红林业局已经成为营林、木材生产、林产工业、种植养殖业、森林食品业、北药、森林旅游、清洁能源全面发展,生产生活设施基本配套,公检法司、文教卫生等门类齐全的国家I档森工企业,成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生态文明新林区。
四十一年的激情是一团燃烧的火,四十一年的岁月是一首难忘的歌。回首往事,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你们在北国边疆东方红林区的发展史上,写下了一段永生难忘的青春记忆。当年,你们满怀理想,豪情万丈,刚刚走出校门就历经磨难,学会了自立。让你们自豪的是,曾拥有过毅然决然放弃优越的真诚和决心,带着美好的奋斗理想,从大城市走进茫茫林海,与这里勤劳善良的人们同甘苦、共患难,以苦为荣,磨砺意志。尽管生活艰苦清贫,你们的热情从来没有低落;尽管工作条件简陋,你们从没忘记坚守岗位尽职尽责。用知识和智慧传播文明,把如火的青春留给了林区广阔的天地,把沸腾的热血献给了边陲山水,为祖国边疆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为林区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无论那段经历是悲壮痛苦,还是幸福收获,对每个知青来说,都是值得永远珍惜的。蹉跎岁月,铸就了你们奉献的情操、诚实的品质、坚强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风骨,铸就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知青精神,给东方红林区的发展进步注入了青春的活力和勃勃生机,为自己留下了一笔宝贵的人生精神财富。你们,在林区热土上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青春之歌。林区人民不会忘记你们,林区史册将你们永远铭记。
人生长河,岁月如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林区人民记得你们,第一次挥手和亲人告别,来到陌生的原始森林里开启崭新的人生;林区人民记得你们,又一次和第二故乡的亲人挥手告别,开辟返城后新的奋斗;林区人民更会记得,你们一次次地回到第二故乡,与这片山水、这里的真情团聚。即使不能重回故地,也在远方的都市开展聚会活动,共同回顾那火红的战斗生活。因为,东方红林区有你们魂牵梦绕的不舍情结、时时惦念父老乡亲。
如今,你们当年为之奋斗过的这片热土,在历届党政班子带领下,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职工富裕,政通人和,林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将以建局五十周年为新起点,带着你们的美好期望和深情厚意,戮力同心,深入实施“三足鼎立”发展战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发展,投身三次创业,为把林区建设成为“开放、创新、活力”东方红,“生态、美丽、宜居”东方红,“幸福、和谐、富裕”东方红而努力。
亲爱的知青朋友们:林区人民和你们永远心连心,诚挚地欢迎你们能常回家看看,让知青情意在林区传递子孙,让知青精神在林区发扬光大!
按照中央、省委和森工总局党委的有关规定精神,林业局取消了建局五十周年大型庆典等活动安排,并谨以此形式向你们表示最诚挚的问候和最衷心的祝愿:愿你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第二篇:纪念建局50周年慰问信
一、东方红林业局致老同志们的慰问信尊敬的东方红同志:五十年风雨兼程,五十年艰苦创业,五十年历尽坎坷,五十年沧桑巨变。你们是东方红林区的开拓者。是你们奠基了林区“开发、建设、发展”伟业:林业局从无到有、从沉睡千年的原始森林到和谐文明的美丽林城、从落后的生产工具到现代化作业条件、从苍凉荒芜的亘古荒原到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生态新林区,让一个集营林、木材生产、林产工业、种植养殖业、森林食品业、北药、森林旅游、清洁能源为一体全面发展,生产生活设施基本配套,公检法司、文教卫生等门类齐全的国家I档森工企业崛起在祖国北疆版图上。是你们,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开发并建起了一个国家林业生产大基地,丰功伟绩,彪炳千秋。你们是东方红林区的建设者。展开五十年历史画卷,倍感岁月峥嵘。在半个世纪的拼搏奋斗中,你们戎装未解,奔赴第二战场,拿起开山大斧在林海雪原爬冰卧雪,为祖国建设献栋梁;你们告别家乡,支援边疆,扎根林区,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战胜了各种磨难逆境,在北大荒建设新家园。你们用勤劳和智慧,在千里林海谱写出了艰苦创业的不朽诗篇,铸就了今日的辉煌。如今,我们面对林立的高楼,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当年的马架子、地窨子;走在宽敞的柏油路上就会对孩子讲起你们走过的崎岖山路和泥泞小道;林区人民在享受幸福生活的今天,都会想起你们经历的吃窝头、啃咸菜、风餐露宿的艰苦岁月;远望郁郁葱葱的大森林,眼前就浮现出你们多拉快跑、连轴转的“大干”场面„„为让“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你们吃苦受累,无怨无悔,甚至不惜用生命的代价,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用坚韧不拔的执着追求,捍卫着这片神奇的大森林,把壮丽的人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东方红林区。史册上铭记着你们的奋斗足迹,镌刻着你们的不朽功绩。你们不仅为后代子孙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而且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林区人民向你们致敬!你们是东方红林区建设成果的守护者。回顾建局5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深刻感受到:没有你们的艰苦创业,就没有今天林区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沧桑巨变的东方红,浸透着你们的心血和汗水;蓬勃发展的东方红,凝聚着你们的拼搏和奉献。虽然已经离休、退休,但是你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着东方红这片土地,关心着下一代成长,关注着东方红的发展,把整个身心和全部热情,都凝结在了亲手开拓出的东方红林区。你们的名字和东方红的名字一样闪耀光芒,你们用无怨无悔的青春、吃苦耐劳的坚毅和无私奉献的情怀,在完达山筑起了一座气宇轩昂、让后代子孙敬仰的林海丰碑,林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五十载,弹指一挥间。如今,东方红林业局在历届党政班子带领下,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职工富裕,环境优美,政通人和,林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将以建局五十周年为新起点,继承你们的光荣传统,弘扬你们的宝贵精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深入实施“三足鼎立”发展战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发展,投身三次创业,走进生态文明新时代,为把林区建设成为“开放、创新、活力”东方红,“生态、美丽、宜居”东方红,“幸福、和谐、富裕”东方红而拼搏进取。各位老同志们,按照中央、省委和森工总局的有关规定精神,在建局五十周年之际,林业局取消了建局五十周年大型庆典等活动安排,并谨以此形式向你们表示最诚挚的问候和最衷心的祝愿,祝愿老同志们健康长寿,晚年幸福!
二、东方红林业局致知青同志们的慰问信尊敬的东方红同志:五十年的风雨历程,五十年的艰苦创业,五十年的拼搏进取,五十年的沧桑巨变。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与建设,如今的东方红林业局已经成为营林、木材生产、林产工业、种植养殖业、森林食品业、北药、森林旅游、清洁能源全面发展,生产生活设施基本配套,公检法司、文教卫生等门类齐全的国家I档森工企业,成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生态文明新林区。四十一年的激情是一团燃烧的火,四十一年的岁月是一首难忘的歌。回首往事,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你们在北国边疆东方红林区的发展史上,写下了一段永生难忘的青春记忆。当年,你们满怀理想,豪情万丈,刚刚走出校门就历经磨难,学会了自立。让你们自豪的是,曾拥有过毅然决然放弃优越的真诚和决心,带着美好的奋斗理想,从大城市走进茫茫林海,与这里勤劳善良的人们同甘苦、共患难,以苦为荣,磨砺意志。尽管生活艰苦清贫,你们的热情从来没有低落;尽管工作条件简陋,你们从没忘记坚守岗位尽职尽责。用知识和智慧传播文明,把如火的青春留给了林区广阔的天地,把沸腾的热血献给了边陲山水,为祖国边疆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为林区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无论那段经历是悲壮痛苦,还是幸福收获,对每个知青来说,都是值得永远珍惜的。蹉跎岁月,铸就了你们奉献的情操、诚实的品质、坚强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风骨,铸就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知青精神,给东方红林区的发展进步注入了青春的活力和勃勃生机,为自己留下了一笔宝贵的人生精神财富。你们,在林区热土上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青春之歌。林区人民不会忘记你们,林区史册将你们永远铭记。人生长河,岁月如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林区人民记得你们,第一次挥手和亲人告别,来到陌生的原始森林里开启崭新的人生;林区人民记得你们,又一次和第二故乡的亲人挥手告别,开辟返城后新的奋斗;林区人民更会记得,你们一次次地回到第二故乡,与这片山水、这里的真情团聚。即使不能重回故地,也在远方的都市开展聚会活动,共同回顾那火红的战斗生活。因为,东方红林区有你们魂牵梦绕的不舍情结、时时惦念父老乡亲。如今,你们当年为之奋斗过的这片热土,在历届党政班子带领下,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职工富裕,政通人和,林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将以建局五十周年为新起点,带着你们的美好期望和深情厚意,戮力同心,深入实施“三足鼎立”发展战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发展,投身三次创业,为把林区建设成为“开放、创新、活力”东方红,“生态、美丽、宜居”东方红,“幸福、和谐、富裕”东方红而努力。亲爱的知青朋友们:林区人民和你们永远心连心,诚挚地欢迎你们能常回家看看,让知青情意在林区传递子孙,让知青精神在林区发扬光大!按照中央、省委和森工总局党委的有关规定精神,林业局取消了建局五十周年大型庆典等活动安排,并谨以此形式向你们表示最诚挚的问候和最衷心的祝愿:愿你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纪念建局50周年慰问信》出自:
第三篇:雷锋纪念50周年
2012年3月5日是雷锋同志牺牲的50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了发扬传承雷锋同志的伟大精神,浙江工业大学教科学院(注册)志愿者协会分会特在2月中旬至3月初举办此次活动,让志愿者们学习雷锋精神,关爱他人,热爱集体,在成长的过程中将雷锋的助人为乐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锋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半个世纪了,半个世纪历史的风云变幻,人事沧桑,但他的形象和他的精神永远和日月同辉,光耀千秋。雷锋的出现是一个奇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雷锋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是儒家道德的凝聚,在他身上散发的仁爱、正义的光辉是社会健康发展的精神力量。威武不能使之屈,富贵不能使之淫,贫贱不能使之移。他用慷慨无私颠覆自私自利,他用宽广博大战胜封闭自守,他用春天般的温暖融化冷酷无情。他让为富不仁者变得渺小,他让飞扬跋扈者自惭形秽,他让尸位素餐者无地自容。今天,在纪念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的日子里,特写小诗,敬献英灵,祈我中华,永远昌盛。
天地有大爱,浩然正气存。有子号雷锋,宇内传盛名。襁褓浸苦水,遗世无双亲。上苍不垂怜,托孤与乡邻。全赖共产党,终究长成人。饮水常思源,永不忘党恩。我身有今日,谢党谢人民。勤学勤劳动,处处当尖兵。雨中送大嫂,寄钱慰亲人。出差一千里,好事随车行。助人自为乐,内心存光明。滴水映光辉,小善见精神。青松仰高洁,名声动京城。全民学雷锋,精神面貌新。上下五千年,唯有雷氏真。《日记》光焰在,精神万古存。
第四篇:双百方针-纪念双百方针提出50周年
双百方针
——纪念“双百”方针提出50周年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们党指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今年是“双百”方针提出50周年。本人结合工作,在学习当代史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基础上,不揣浅陋,撰写了这篇学习札记,请各位专家、朋友批评指正。
一、“双百”方针提出的社会背景
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云谲波诡,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1956年2 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随之而来的匈牙利、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所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决策者们冲破苏联模式的决心,加快了寻找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步伐,并由此而逐步形成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以自由讨论和独立思考来繁荣科学和文化事业,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避免因矛盾处理不当而引发对抗的基本思路。具体到文艺领域,苏联文艺政策的调整和文艺思潮的变化对中国也产生了影响。斯大林时代结束后,“解冻文学”思潮随之兴起,一批在30年代以来受到迫害的作家被相继“平反”和恢复名誉,尤其是1954年召开的苏联第二次作家代表大会,对文艺行政化、文学创作模式化的质疑,显示了苏联文坛企图“复活”俄苏近、现代文学传统的努力,激发了中国作家对“五四”新文学启蒙主义传统的重新认识,构成了“双百”方针提出的国际文化背景。
从国内来看,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和“肃清反革命”运动所造成的阶级斗争的紧张气氛,随着农业合作化高潮和对城市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毛泽东作出了阶级斗争已经结束的论断,要求把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样,发掘和动员建设资源,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外,直接的、间接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成为当务之急。其中,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自然是至关重要的。而在知识界,情况并不容乐观:“胡风反革命集团”案留下的心理阴影还没有消散,30年代的老作家大多搁笔观望;解放区来的作家则缩手缩脚,创作热情锐减;文艺批评家更处在动辄得咎的境地,处处小心翼翼;为数不多的文艺作品主题狭窄,概念化、公式化盛行。在这种状况下,1956年1月14日至20日,中央召开会议,专门研究知识分子问题,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提出了改善知识分子工作条件,包括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环境条件的重要许诺,承认知识分子经过参加社会活动、政治斗争,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思想改造,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对象。毛泽东则在讲话中批评了那种“老子革了一辈子命,没有知识分子也行”的论调是“很不聪明的”。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是革什么命呢?是革技术的命,是革文化的命,要搞科学,革愚昧无知的命。技术革命、文化革命,没有你也行啊,没有他们(知识分子)就不行了。”(1)毛泽东的这番话,讲到了“得天下”与“治天下”的关系,和西汉陆贾“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是一个道理,无疑给知识分子带来巨大的鼓舞。会后,文艺界首先活跃起来。中国作家协会于2月27日至3月6日召开会议,200多人出席。周扬、茅盾、康濯、刘白羽、老舍、陈荒煤等作报告,巴金等34人作大会发言,唐弢等作书面发言。会议通过了《作家协会未来12年的工作纲要》,决定成立作家协会书记处。会议期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彭真、康生等接见与会者。刘少奇专门约见周扬、刘白羽谈文艺,周恩来出席晚会并与作家谈话,陈毅到会作指示。会后,《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消息,发表主题报告和大部分会议发言。3月25日,还专门配发社论,号召作家们“努力满足人民的期望”。
对阶级斗争状况的估计、对当时面临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历史任务的理解、对知识分子评价的变化以及文艺政策的逐渐松动,也是“双百”方针提出的重要原因和有利条件。
二、“双百”方针的形成过程
作为党指导文艺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政策,“双百”方针是经过多次酝酿、反复论证才正式公布的,它是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百花齐放”是在戏曲问题的争论中提出的。中国戏剧丰富多彩,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戏曲,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在批判封建旧文化时将中国戏也列在反对之列,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对待中国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正确方针。1942年毛泽东为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作了“推陈出新”的题词,明确了如何对待传统戏剧的态度。但全国解放后争论又起,有人主张全部继承,不愿批判地继承和改革;有人则认为京剧是封建主义,应全盘否定。在1950年11月召开的全国第一届戏曲工作会议上,有人提出戏曲应“百花齐放”,周扬认为这个提法很好,向毛泽东作了报告。1951年4月3日,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毛泽东题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八个大字。这一题词实际上成了建国初期戏曲工作的指导方针,但是尚未涉及整个文艺界、科学界。
“百家争鸣”是毛泽东就中国历史问题的研究提出来的。1953年中央要中宣部就中国历史问题、中国文字改革问题、语文教学问题的研究工作组织三个委员会。7月26日中宣部提出了建议名单,8月5日中央予以批准。当时,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主任陈伯达向毛泽东请示历史研究工作的方针,毛泽东提出要“百家争鸣”。10月,在中国历史问题研究会的会议上,陈伯达传达了这个精神。另据历史学家黎澍回忆:在1953年或1952年,由中宣部出面约请历史学家翦伯赞、邵循正、胡华三人合作写一本《中国历史概要》的小册子,准备提供给苏联大百科全书备用。书稿出来后,请示毛主席如何解决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毛回答:“把稿子印发给全国历史学家讨论,实行‘百家争鸣’。”后来,又指示:“中国历史很长,建议在中国科学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作三段来研究:第一所研究古代,止于汉;第二所研究魏晋到鸦片战争前;第三所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三个历史研究所合办一个杂志,定名《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2)如何编写党史不仅是个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政治问题。苏联曾编写了《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成了斯大林时代联共(布)党史的定本。毛泽东虽然对该书作过较高的评价,但他不赞成斯大林搞定本的做法。1955年9月,陆定一向毛泽东请示关于中共党史编写问题的意见,毛回答说“百家争鸣”,而且表示不赞成写一本统一的党史教材。可见,毛泽东反对用行政手段去处理学术上的是非问题,反对以个人是非为是非。1955年底,在中国讲学的一位苏联学者在参观孙中山故居时对我陪同人员说,他不同意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孙中山世界观的评论。当时,有人认为这种说法影响我党负责同志的威信,是否应向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提出。1956年2月29日,毛泽东在致刘少奇、周恩来等人的信中说:“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因此,不要向尤金谈此事。如果国内对此类学术问题和任何领导人有不同意见,也不应加以禁止。如果企图禁止,那是完全错误的。”(3)1956年2月,中央在颐年堂开会,陆定一在会上向中央报告了有关遗传学、医学和史学研究工作的争论情况和他的意见。陆认为:“各门科学,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可以有学派的。学术与政治不同,只能自由讨论,不应该用戴‘政治帽子’和‘哲学帽子’的办法,打倒一个学派,抬高一个学派,只有罗马梵蒂冈教皇做过这种蠢事,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这一类蠢事。这种蠢事阻碍科学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4)同年2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知识分子的指示》,要求在讨论学术问题的时候,应该提倡实事求是的自由辩论,反对强词夺理,反对少数人垄断和滥用行政方法去解决问题。《指示》还没有使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法。1956年4月中旬,毛泽东看到当时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宣传部长哈格尔的一份谈话纪要,哈格尔认为,过去教条主义的错误,主要在过分强调苏联的先进经验和科学成就,苏联科学(如生物学家李森科的学说)有好的我们应该学习,但不能认为每句话都是神圣的。这份材料引起了毛泽东的共鸣,他批给当时的中宣部副部长张际春:“此件值得注意。请中宣部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讨论时,邀请科学院及其他有关机关负责同志参加。陆定一同志回来,此件给他一阅。”(5)此后,毛泽东曾在一些讲话中将李森科用行政手段压制学术争论作为一个反面例子告诫大家。有个单位向中宣部请示,要中宣部对某个学术问题先作一个结论再去进行学术批评。为此,毛泽东说:“让马克思来当中宣部长,让恩格斯当中宣部副部长,再加一个列宁当副部长,也解决不了那么多的学术问题。学术问题就是要‘百家争鸣’。”(6)中国古代有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准绳的传统,五四新文化运动破除了对孔子的迷信,但在马克思主义者中间,渐渐形成了以马、恩、列、斯及毛的言论为是非标准的教条主义学风。上述例子与其说体现了当时毛泽东个人胸怀之博大、头脑之清醒,不如说是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党寻找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的心路历程。
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两个口号都只分别向一个领域提出,而“百家争鸣”的口号还没有公开宣传。
1956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围绕如何“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展开,强调了不可盲目地学习外国,学术研究也不能搞教条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好的东西也应该学习等。4月27日,会议讨论毛泽东的讲话,陆定一在发言时认为,对于学术性质、艺术性质、技术性质的问题要让它自由争鸣,要把政治思想问题同学术性质的、艺术性质的、技术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陆定一讲到了自然科学的问题:“不能说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医学,魏尔啸是资本主义医学,中医是封建医学,这是根本错误的。在生物学方面,有的说摩尔根、孟德尔是资产阶级的,李森科、米丘林是社会主义的。这根本同社会主义没有关系。在物理学方面,不能说牛顿的物理学是封建的,爱因斯坦的物理学是资本主义,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把那些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帽子套到自然科学上去是错误的。”(7)他还说:“中国现在发展科学,向科学进军,如果有人出来一个主张,把大帽子一扣,说某某学者或某某学派是资产阶级的,那科学的发展就完蛋了。这样对我们的建设是很不利的。”(8)陆定一又讲到文艺问题,他说:“要写新人物,写新人物当然是有道理的,但写一写老人物也可以。如果现在有一个人能把上海三十年代社会的变化写出来,我说,那是世界第一的小说,好极了。”(9)毛泽东说:“《乌鸦与麻雀》,那是部很好的电影,那是写上海解放军进城的前夜,我们电影局就是不许它演。这两天可以找出来给大家看一看,见识见识,这是中国一篇很好的历史。”(10)周恩来问陆定一:“最近看《十五贯》没有?”陆定一说:”我看过,很好。“毛泽东说:”《十五贯》应该到处演,戏里边的那些形象我们这里也是很多的,那些人现在还活着,比如过于执,在中国可以找出几百个来。“(11)陆定一继续谈到:”在文艺问题上有无数的清规戒律,日丹诺夫有几条,马林科夫有几条,这个有几条,那个有几条,很多很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最进步的文艺方向,但是人家写点自然主义的作品有什么关系,他政治上赞成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写几篇自然主义的东西,毛主席讲民主党派万岁,因为他们赞成社会主义。我们是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主,其他主义有一点无关大局。“(12)4月28日,大会继续讨论,陈伯达也讲到了科学、文化的相关政策问题。他说:“毛主席给文学艺术界‘百花齐放’这个口号,现在看起来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我们到国外去,当然还是很可怜的,搞来搞去还是什么三岔口啊,荷花舞啊,采茶舞啊,闹天宫等等。可是这点本钱,还是提出‘百花齐放’才搞出来的,要是没有‘百花齐放’的号召,还没有这些东西呢。”陈伯达还讲了毛泽东关于历史研究要“百家争鸣”的情况,并说:“这是一个方针,在我们中国容许很多的学派,大家争论,不要马上统一于一尊。我觉得在文化上、科学上,恐怕基本上要提出这样两个口号贯彻,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个在艺术上,一个在科学上。”(13)随后,毛泽东作了总结讲话,其中第五点说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这是两千年以前人民的意见。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来越多。”(14)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双百”方针。他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说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以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15)他还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也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学派。就是社会科学,也有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谈。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16)至此,“双百”方针已经被比较清晰地描述出来了。
5月26日,陆定一应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文联的邀请,在中南海怀仁堂为首都1000余位科学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对“双百”方针作了系统的阐述。他说:“我国要富强,除了必须巩固人民的政权,必须发展经济,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国防以外,还必须使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得到繁荣和发展。缺少这一条是不行的。要使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得到繁荣和发展,必须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17)他以戏曲方面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效果和春秋战国时代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来说明这一政策的正确和必要。他解释说:“我们所主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18)陆定一还就文艺题材和文艺批评问题作了阐述。6月7日,陆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送给毛泽东审阅,毛在个别地方做了改动后批示:“此件很好,可以发表。”6月13日,《人民日报》正式发表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学界,一般认为“双百”方针是毛泽东提出的,但究竟在什么时候提出,怎样提出,又存在诸多争议。通过以上考察,笔者认为,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表,标志着“双百”方针的正式提出——向全社会公布并开始实施。提出时间是1956年6月13日。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并进一步指出:“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这次讲话经整理补充后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题,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同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对科学文化工作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三、“双百”方针引发的争论
在“双百”方针的贯彻过程中,出现了来自右的和“左”的两方面的声音,分别以钟惦棐《电影的锣鼓》和陈其通等人《我们对目前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为代表。钟文在反对教条主义和行政干涉时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家之言,争鸣不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陈文则站在“左”的立场对“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文艺界状况作了片面的分析和估计,对“双百”方针提出了质疑。《人民日报》在发表陈其通等人的文章后,对该文是否正确一直没有表态,毛泽东对此很不满意,说会给读者造成错觉,以为这篇文章代表了中央的态度,而实际上陈文是与中央精神相对立的。当时赫鲁晓夫不赞成“双百”方针,以为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所以《真理报》不登陆定一的文章,却登了陈其通等人的文章,而台湾的报纸则登了钟惦棐的文章。对此,毛泽东风趣地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毛泽东在1957年多次提到上述两篇文章,批评“左”、右两种倾向,同时认为在这两种倾向中“左”是主要的,危害更大。此后,《光明日报》发表了北京大学遗传学教授李汝祺的《从遗传学谈百家争鸣》,毛泽东对李文极为重视,建议《人民日报》转载,并为李文重新拟了题目《发展科学必由之路》,还亲自代写了编者按语:“这篇文章载在4月29日的《光明日报》,我们将原题改为副题,替作者换了一个肯定的题目,表示我们赞成这篇文章。我们欢迎对错误作彻底的批判,同时提出恰当的建设性的意见来。”(19)
在“双百”方针的贯彻过程中,人们记忆较深的另一次争论是由郭沫若引发的。当时担当中国文化代言人角色的郭沫若在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发言时说:“我们的‘百家争鸣’不仅要鸣,而且要鸣得好;不仅要争,而且要争得好。”这个发言见报后,马上引起“争鸣”。有的说“争要争得好,鸣要鸣得好”这种提法会让人意识为“争得不好的就不能争,鸣得不好的就不能鸣”;有的说郭沫若认为“百家争鸣”不要乱鸣,事实上刚开始的时候不可能没有一些乱的;有的说应该从精神上去理解“百家争鸣”,不应该事先限定一个框子;著名民主人士、浙江省文联主席宋云彬干脆直接提出反对郭沫若的观点,表示不同意在号召“百家争鸣”的同时定出过多的清规戒律来,并且在1956年6月18日的日记中写道:“郭沫若谈到百家争鸣,说争要争得好,鸣要鸣得好,将‘争鸣’一词离而为二,仍未脱二十年前轻浮故态。”(20)1956年7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略论“百家争鸣”》的评论员文章:“„„在学术问题上,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有人不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或达到了和马克思主义不一致的结论,他仍然可以有权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是不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或评判是非的标准,那也要看各人自愿。„„争论可以发生在马克思主义者相互之间,也可以发生在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友人之间,还可以发生在马克思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之间,这些不同的争论都各有不同的基础,不能强求一律。”直到今天,我们读这篇文章仍能深切感受其思想之解放,可见当时中央推行“百家争鸣”的决心是非常大的。
四、毛泽东对“双百”方针的阐释
1957年初,毛泽东针对我们的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解决思想方面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党内外各种场合,多次就“双百”方针的背景、内涵、意义进行阐述,并对”双百"方针的应用范畴作了新的延伸和扩展。
第一,“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消灭了剥削制度,但依然存在着各种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必然会在科学文化中得到反映。有人怀疑“双百”方针,重要原因之一是怕放出“毒草”,怕引起思想混乱。针对这种顾虑,毛泽东生动地说,中国六亿人口,农民有五亿,手工业者一千多万,小商小贩、地主富农、资产阶级大概有五千多万人,这是一个客观存在。你要这些人都不发表意见,统统口上打个封条,只有吃饭时开一下,吃了饭就封起来,那怎么行呢。口有两个作用,一为吃饭,二为说话,把它堵住那是难办到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他们的思想意识是一定要反映出来的,一定要在政治问题和思想问题上,用各种办法顽强地表现他们自己。要他们不反映不表现,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应当用压制的办法不让他们表现,而是在他们表现的时候,和他们辩论,进行适当批评。但这种批评不应当是教条主义的,不应当用形而上学方法,应当力求用辩证方法。要有科学分析,要有充分说服力。毛泽东认为,单靠行政命令的办法,禁止人接触错误思想和丑恶现象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错误东西的存在并不奇怪,也用不着害怕,这可以使人们更好地同它作斗争,在大风大浪中发展。
第二,“双百”方针符合辩证法,符合真理发展规律。毛泽东认为,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恶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当某一种错误的东西被人类普遍地抛弃,某一种真理被人类普遍地接受的时候,更加新的真理又在同新的错误意见作斗争。这种斗争永远不会完结。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如果禁止人们跟谬误、丑恶、敌对以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东西见面,会导致人们的思想衰退,见不得世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对立统一的,一讲哲学就少不了这两个对子。他告诫党员和党的知识分子,不仅要懂得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还要补学一点它的对立面,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要读一读康德和黑格尔的书,孔子和蒋介石的书。
第三,尊重艺术和科学发展的特殊规律。毛泽东认为,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和实践去解决。他以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例,说明为了判断正确的东西和错误的东西,常常需要有考验的时间。历史上新的正确的东西,在开始的时候常常得不到多数人承认,只能在斗争中曲折地发展。对于科学和艺术上的是非问题,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提倡自由讨论,不轻率地作结论。他反对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学派、风格,禁止另一种学派、风格,主张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讨论。
第四,“双百”方针是进行一切工作的好方法,是领导国家的基本方针。毛泽东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方针不但是使科学和艺术发展的好方法,而且推而广之,也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好办法。这个方法可以使我们少犯错误。有许多事情我们不知道,因此不会解决,在辩论中间,在斗争中间,我们就会明了这些事情,就会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各种不同意见辩论的结果,就能使真理发展。”(21)他尖锐地提出:领导我们国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方针,就是放和收。放,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敢于争论;不怕错误的议论,不怕有毒素的东西;发展各种意见之间的相互争论和相互批评,既容许批评的自由,也容许批评批评者的自由;对于错误的意见,不是压服,而是说服,以理服人。收,就是不许人家说不同意见,不许人家发表错误的意见,发表了就一棍子打死。他认为,放有百利而无一害;而收是错误的,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而是扩大矛盾的办法。毛泽东的这一见解是深刻的,表现了他博大的气魄和胸怀。实行放的方针,实质上是采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的是非问题,是实行最广泛的人民民主。
第五,实行“双百”方针,并不会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的领导地位,相反地还会加强它的这种地位。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有人提出马克思主义可不可以批评,也有人担心会削弱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针对这些问题,毛泽东在党内外会议上多次说明:在我们国家里,马克思主义虽然已经被多数人承认为指导思想,但仍然可以批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真理,它是不怕批评的。如果马克思主义害怕批评,可以批评倒,那么马克思主义就没有用了。所以不存在马克思主义可不可以批评的问题。在1957年3月召开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期间,中宣部印发了《有关思想工作的一些问题的汇集》,供会议代表参阅。毛泽东在这份材料上作了若干批注。在有人认为“党校有特殊性,不能容许非马列主义的思想争鸣”这个问题旁边,他写道:“似乎不很对,何必怕争鸣”;在有人认为经典著作不许怀疑这个问题旁边,他批道:“不许怀疑吗”;在党的政策是否允许争论这个问题旁边,他写道:“为什么不允(许)争论呢”;在党员在理论上怀疑或反对马列主义的个别原理是否允许,如果根本怀疑马列主义的哲学、经济学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可否留在党内这个问题旁边,他批道:“前者是肯定的,后者是否定的”;在“如何克服马列主义教学中的教条主义”这个问题旁边,他写道:“就是允许批评,争论”。(22)毛泽东的批语虽然十分简洁,但已真实地反映出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五、“双百”方针的积极影响
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受到了文化界、知识界的热烈欢迎,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在1956年初到1957年春夏之交的近一年半的时间内,科学文化部门的思想空前活跃,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和社会批判的热情空前高涨。
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的会议,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这两个学派的争论,在苏联一度被认为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较量。由于受苏联的影响,建国初期我们也采取独尊李森科学派而贬损摩尔根学派的态度,一些科学试验遭到粗暴干涉而被迫停止,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在《植物分类学简编》中批评了李森科,竟遭到政治批判。对此,毛泽东、周恩来指示中央宣传部和中科院进行调研,要求按照“双百”方针的精神加以解决。1956年8月,全国遗传学座谈会在青岛召开,与会130多人中包括了我国遗传学界两派的主要学者。中宣部有关负责人针对遗传学界两派之间严重对立的不正常状况,阐述了党的“双百”方针,明确表示不赞成把摩尔根的观点说成是唯心论,宣布全部摘掉过去强加给摩尔根学派遗传学的各种帽子,强调学术上的不同见解要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去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等待,不要急于作结论。这是“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为贯彻落实这个方针,突破苏联模式而召开的一次影响巨大、效果良好的会议。著名生物学家谈家桢参加了这次会议,40年后老人回忆这段历史,仍然激动不已:“‘双百’方针的提出,青岛遗传学座谈会的召开,毛主席的亲自关注,无论对中国遗传学事业,还是对我本人而言,都是久旱逢甘露,是一种莫大的支持。这是我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23)这次会议打破了几年来我国遗传学派形成的“一家独鸣”的僵硬局面,促进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团结和合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其他如中国地理学会关于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能否组成地理学以及地理学研究对象的争论、动物学会关于麻雀是不是害鸟的争论、中国自然科学史讨论会关于数学史和天文学史的争论、电影界关于电影问题的讨论、史学界关于中国历史分期的讨论、哲学界关于真理的讨论等等,呈现出非常热烈的“争鸣”局面。据1956年12月21日新华社报道,当举行的比较重要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有50多次,多于过去的任何一年。科学工作者提出的学术论文和报告共有2000篇以上,也超过以往任何一年。“双百”方针的提出,使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了,自由讨论的风气浓厚了。
“双百”方针的实行,对文艺界来说无疑更是春天的消息。1956年底,中国作协作出决定,从1957年起,文学期刊一律取消“机关刊物”的说法,而以某某社或编委会代替,以显示各文学期刊地位平等,淡化“领导、指导”的色彩。广大作家、艺术家满怀激情,采用各种艺术形式,以不同的风格,生动地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崭新风貌。同时,以理性的烛照,深入艺术实践的广阔天地。首先,“双百”方针激发了一大批在“五四”新文学传统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老作家的创作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自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以来在五四新文学传统和解放区文学传统间形成的隔阂。许多跨时代的作家都相继发表文章或作品,他们包括周作人、沈从文、汪静之、徐玉诺、饶孟侃、陈梦家、孙大雨、穆旦、梁宗岱等。出版部门也出版了(或计划出版)徐志摩、戴望舒、沈从文和废名等作家的作品选。包括张友鸾、张恨水等现代通俗作家在内的许多老作家和袁可嘉等外国文学翻译研究者一道,以不同的方式,对中国当代文学传统资源的相对狭隘提出了质疑和批评。第二,在理论方面提出了反对教条主义,提倡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论”,提倡文学写人性,恢复人道主义传统。围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概念及其内涵,何其芳、秦兆阳、周勃、刘绍棠、陈涌等人都作了深入的思考,其中秦兆阳的题为《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一文的影响最大。文章认为,在坚持追求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前提下,没有必要再对各种“现实主义”作时代的划分。显然,作者受到苏联文学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重新界定的影响,也反映了中国文坛对5 0年代以来的文艺政策教条主义倾向的反思。这些思考在对现实主义真实性的强调、对社会现实的积极干预、对文学创作主体的肯定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胡风文艺理论的延续。另一方面,钱谷融、巴人、王淑明等人对人性和人道主义的阐发,又与有关典型、形象思维等问题的讨论一起,从另一个角度对文学创作中的教条主义和公式化倾向提出了批评。第三,涌现出一大批直面现实的创作成果。如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刘宾雁的《在桥梁工地上》和《本报内部消息》、李国文的《改选》等小说,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大胆剖析生活,深刻反映人民内部的复杂矛盾,揭露和批判了官僚主义和其他阻碍社会发展进程的消极现象,同时又在揭示的过程中廓清时代发展大的主流和走向。另一批作品如陆文夫的《小巷深处》、宗璞的《红豆》等则涉及了以往不敢轻易描写的爱情生活题材,揭示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折射时代的变迁。
六、“双百”方针的现实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迷雾中走出来。邓小平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从文艺事业的自身发展规律出发,主张在文艺工作中全面准确地实行“双百”方针。他明确指出,一定要坚持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三中全会决定了的,不允许有丝毫动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对“双百”方针作了全面阐述,赋予“双百”方针以科学的内涵。他在谈到“百花齐放”时说,要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在谈到“百家争鸣”时说,要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允许争论,不同学派之间要互相尊重,取长补短,要提倡学术交流。他主张把“双百”方针看作是同志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看成是相互交流、吸收、共同发展的方法和手段。“双百”方针也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基本文艺政策,江泽民对“双百”方针有一个更加全面、综合的论述。他认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符合社会主义文艺规律,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的方针。文艺是一个需要极大地发挥个人创造性的领域,实行“双百”方针,要求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鼓励文艺工作者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造。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和学术上的是非,都不能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要在努力探求客观规律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同志式的讨论,支持学术上、艺术上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自由发展和竞赛,使不同学术观点、艺术观点之间,能够相互了解、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正确地实行“双百”方针,就能有效地加强理论与创作的引导力度,推进文艺的发展和繁荣。从邓小平、江泽民对“双百”方针的论述中,我们体会到两个层面的辩证统一:既强调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又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强调正确创作思想的重要作用,强调艺术家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自己认识生活、分析生活、透过现象抓本质的能力。
进一步贯彻落实“双百”方针,关键是处理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关系。有人担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会影响“双百”方针的贯彻。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我们所说的指导地位,是指各种学术流派、艺术派别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我们所说的“百家”和“百花”,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应当允许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如果没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就会声音单调、色彩灰暗、观念僵化、思想停滞,这样的文化是不会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同时,“百家争鸣”也不是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说。绝对的自由争鸣是不存在的,否则也就无所谓“百家争鸣”了。社会科学理论的争鸣,应该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完全脱离社会现实的纯理论研究是苍白乏力的。“百家争鸣”的目的不在于搞什么经院哲学,而是为了鼓励对现实问题的大胆探索。如果各种流派和学说缺乏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那就势必出现良莠不分、观念浅薄、思想混乱的局面。这样的“百花”和“百家”必然贻害党、贻害祖国、贻害人民。所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事实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与坚持“双百”方针是统一的。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更好地把握正确方向、开阔视野、深化研究,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此外,还应处理好“双百”方针与党在思想文化领域其他方针的关系,如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力,等等。
当前,我们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党对文艺、科学研究工作高度重视,“双百”方针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和施行,文艺、学术事业健康发展,文艺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呈现出可喜的繁荣局面。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双百”方针,我们认为,一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着力自主创新。二要与“二为”方向进行有机的结合,坚持原则和立场,完善手段和方法,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处理好“为什么”和“怎么为”的关系。三应注意区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限。学术问题提倡自由争鸣,政治问题必须守住底线。在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难以区分的情况下,不急于作出结论。对明显带有政治错误的问题,则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原则,理直气壮地加以解决。四是社会各界应为广大文艺家、知识分子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氛围,以更加宽广、博大的胸襟和气度,认真倾听、科学对待思想界、学术界、文艺界的各种声音,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支持学术上艺术上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自由发展,使不同学术观点、艺术观点之间,能够相互切磋、共同进步。同时,鼓励创新,支持探索,尊重艺术、学术本身蕴涵的基本发展规律,倡导学术自由、思想自由、创作自由,放手让一切有利于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最大限度地解放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的生产力,真正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大好局面。这也许是“双百”方针提出5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沐浴在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下,聆听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滚滚春雷,享受着“文化力”带来的无穷乐趣和种种实惠的新时代的春天,深情回望“双百”方针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五篇:纪念吉林省科协成立50周年
纪念吉林省科协成立50周年
“我与科协”征文获奖名单
优秀组织奖
吉林市科协通化市科协白城市科协
一等奖
1、回顾二十年前的《座右铭》(张德春吉林省科协原党组书记、副主席)
2、省科协组织专家进言献策的作用与特点回顾(胡吉成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
3、我热爱科协事业(李景涛吉林省科协副主席)
4、为科协事业豁出去干的“拼命三郎”──刘权(李长明洮南市老科协)
5、我的科普“宝马”(王元生梅河口市科技馆馆长)
6、科普宣传 乐在其中(韩广君舒兰市广播电视局)
7、农民盼着你们下乡来(张景鹏通化县气象局工程师)
二等奖
1、莫大的鼓舞──追记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到吉林省考察(田福安吉林省科协原副秘书长)
2、我与中国科协领导交往的难忘记忆(张立辉中共吉林市委副秘书长、吉林市科协原主席)
3、包刊的乐趣(刘伟吉林省科协科普部部长)— 1 —
4、初到科协时的一段难忘经历(韩宇鸿吉林省科协组宣部部长)
5、我的一次科普之旅(姜国清梅河口市科协)
6、科协为我打开科技之门(张欣彧吉林市吉化第二中学学生)
7、牵手科协(袁志生辽源市科技馆副馆长)
8、基层科协工作的苦辣酸甜(崔正淑图们市科协)
9、科协促进我成长(蔡建辉吉林医药学院副院长、吉林市科协兼职副主席、吉林医药学院科协主席)
10、科协助我成长(王云溪吉林省光学学会原秘书长)
11、科协的好带头人──缅怀于公祚主席(李树伟吉林市科协原副主席)
12、钗头凤──抗震(臧广信吉林省老科协会长)
13、与科协大家庭同行──纪念科协成立50周年有感(孟诚训吉林市电子学会理事长)
三等奖
1、我与农技协(李涛梅河口市山城镇科协主席)
2、科技馆──我的良师益友(栾倩集安市第一小学教师)
3、我从事林学会工作的一点体会(胡永芹吉林省白石山林业局)
4、科协领引我走上科教之路(师艳华松原市前郭三中教师)
5、科协让我的工作更有意义(焦晶通化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办公室主任)
6、情系科普 矢志不渝三十载(鄢桂林永吉县科协普及部部长)
7、我的科普人生之起步与升华(徐仁吉德惠县科协)
8、难忘的航模制作课(王利忠蛟河市科协普及部部长)
9、我与科协有感(陈宗泽吉林省食药用菌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
10、给孩子一个触摸科学的空间(李红云长春市宋家小学校长)
11、我参加的一次科普活动(崔学昆松原市宁江区水利局)
12、赞老科协(吴士华大安市老科协)
13、科普工作使我成长(孙国臣桦甸市科协科普部部长)
14、我与科技巧结缘(邢宇欣吉林市吉化第二中学学生)
15、贴近生活感受科学(刘梦吉林五二四厂科技处)
16、印迹──纪念科协成立五十周年(姜凤佃吉林市健康协会会长)
17、我们与科协一路同行(胡晓玉吉林工贸学校教师)
18、我与科协结缘(张立辉中共吉林市委副秘书长、吉林市科协原主席)
19、我与科协为农忙(赵玉书白城市洮北区老科协)
20、说说咱们的老会长──赞白城市老科协会长沈贵(陈福林 白城市老科协副会长)
21、我在老科协十五年(薛泽田白城市洮北区老科协会长)
优秀奖
1、红梅镇科协打出新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品牌(白新华梅河口科协)
2、我与科技馆(王元生梅河口市科技馆馆长)
3、农技协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王国孝吉林市科协原副主席)
4、情系绿色稻 甘当播火人──记吉林市丰满区前二道乡水稻专业技术协会会长孙占江(吉林市丰满区科协)
5、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龙潭(吉林市龙潭区科协)
6、冒雪下乡(陈福林白城市老科协)
7、赞工业园区(薛泽田白城市洮北区老科协)
8、我的健康哲学(薛泽田白城市洮北区老科协)
9、浅谈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侯绪城镇赉县科协)
10、刍议吉林科技报的创新与发展(刘伟吉林省科协科普部部长)
11、安图县居民科学素质调查报告(张俊青安图县科技馆馆长)
12、我与吉林雾凇的机缘(于凤翹吉林市气象局)
13、我与老科协结良缘(江其田白城市老科协)
14、赞老科技工作者(姚凤君白城市农委)
15、新的里程碑──记白城老科协“一大”代表会(张福臣 白城市老科协)
16、走过四季(孙国臣一汽铸造有限公司)
17、我与蓖麻的不了情缘(庞万友洮南市老科协)
18、黄松甸食(药)用菌协会积极为产业发展服务(王利忠蛟河市科协普及部部长)
19、精巧的玉米播种机(徐国慧吉林市昌邑区司法局)
20、科协成立五十年感发(翟来双吉林市科协学会部)
21、科协引导我走进科普王国的殿堂(吴万盛白城市洮北区老科协常务理事)
22、不懈追求人生价值的人──记两位壮志不已的老科技工作者(林忠洮南市老科协)
23、有机食品开辟致富路──记舒兰市天永有机食品农民专业技
术协会(张学武舒兰市天永有机食品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秘书长)
24、塑料薄膜与农民致富(张振东蛟河市科协原秘书长)
25、采用多种手段推广实用农业新技术成效显著(郑兴殿赵景彬舒兰市科协)
26、协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记磐石市石嘴蛋鸡协会(于金峰磐石市石嘴镇政府)
27、甘当老科技工作者发挥余热的铺路人(李长明洮南市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