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检察院初查计划
某市市人民检察院
初查计划
市检反贪侦计字[2011]第 号
一、被调查人基本情况
马某,男,汉族,43岁,山东邹县人,中专文化程度,群众。2010年7月至今任在某场林业站任统计兼出纳。家庭住址:XXXXXXXXXXXXX身份证号:XXXXXXXXXXXX联系方式:XXXXXXXXXXXXXXX,无犯罪前科。
二、案件线索来源
我院在查办某场林业站站长王某涉嫌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发现该站统计兼出纳马某涉嫌挪用公款。
三、案件基本情况
马某利用担任某场林业站统计兼出纳的职务便利,将其保管的公款5万元,用于其妻子秦爱丽个人经营的丽鑫商行进货,直至2011年4月仍未归还。
四、线索评估
1、从地域管辖分析,案件发生地在某市总场属于某市人民检察院管辖范围。
2、马某涉嫌挪用公款是我院在查办王某涉嫌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发现的,已掌握部分证据,内容较真实。但马某设法掩饰罪行,且林业站账目不规范,给初查工作加大了难度。此案线索来源可靠,涉案数额存在扩大可能性,具有可查价值。
五、初查的目的、方向、及应查明的基本问题
1、初查目的:查明张某涉嫌挪用公款犯罪行为的过程和结果。
2、初查方向:从某场林业站账目入手,查清保存在马某处的公款数额,挪用数额,询问相关证人,调查取证。
3、应查明的基本问题:
(1)、向某场组织科调取《某市总场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组织机构代码证》证明:某场为国有企业。
(2)、向某场组织科调取《干部履历表》、《干部调动介绍信》证明:马某为国有企业工作人员。
(3)向某场财务科和总场林业站会计处调取相关财务凭证查明林业站账目及马某处保管的公款数额。
(4)向有关银行调取马某保存公款帐户的交易明细及个人存款情况。
(5)向丽鑫商行调取该商行进货账本,查明该商行资金来源与去向。
(6)询问某场财务科查明某场林业站财务制度。
(7)询问某场林业站会计查明林业站资金保管、使用轻狂及马某保管公款情况。
(8)询问某场林业站站长王某查明马某保管公款的事实与依据。
六、初查方法、步骤、及突破口的选择
1、初查方法:因马某从事出纳工作,其财务知识和工作经验证明其具有一定的掩饰犯罪的能力,为防止隐匿、毁弃证据,应采取以快制胜,速战速决方法,迅速到某场林业站调取相关帐目。
2、初查步骤:第一步,先获取外围证据(即对相关财务凭证、马某帐户交易明细、证人证言等)。第二步,询问被举报人马某,以查明其犯罪事实。
3、突破口的选择:应以审查、核对某场林业站账目和马某保存公款的帐户为突破口,查明应保存在马某处的公款数额和现有数额,找出缺口。
4、初查时限:初查方案经检察长批准立刻展开初查,力争一个月内初查终结。
七、初查力量配备、分工及组织领导
由检察长和反贪局局长对初查工作进行全程领导,负责与相关单位和部门协调。初查员宋某、周某为案件承办人员,其中宋某具体负责对每天的初查提出安排建议,确定询问对象及时间,收集相关证据,保管查证资料;周某具体负责收集有关书证及鉴定工作;内勤孙某负责提供各类法律文书及后勤保障工作。如遇重要情况需要调整初查计划的,经请示主管检察长和反贪局局长同意后改变计划。
八、初查过程中的安全防范预案
1、案件安全工作由案件承办人宋某和周某负责,法警大队干警徐某、吕某具体配合办案的每一个环节,以防止办案过程中涉案人员自杀、自残、脱逃等责任事故发生。
2、保证询问时检察人员不少于二人。保证询问在检察院办案区询问室进行。对涉案当事人询问结束后,应通知单位或家属领回,或派人将其送回。对被查对象的询问结束后,符合拘留、逮捕条件并有
拘留、逮捕必要的,应当依法及时办理拘留、逮捕手续,并立即通知公安机关执行;对于不采取拘留、逮捕强制措施的,应当通知其家属或单位领回,或派人将其送回。
3、了解掌握被询问人健康状况和精神状况,对患有严重疾病的,应准备必要的救治药品,制定相应的救治预案并请医护人员到场监护,出现安全事故必须妥善处理,及时报告。
4、初查中配备好办案车辆,24小时开通通讯工具,在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及时汇报,上下连通,迅速出动。
5、办案过程中请院纪检、监察部门对反贪办案执法进行监督。
九、初查中的纪律及保密措施
1、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开展初查工作,每天将案件具体初查情况向主管检察长和局长汇报。
2、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严防泄露案情,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将保密工作贯穿于办案的全过程,严格禁止将案情、证据、当事人的情况向与无关人员泄露。
以上计划妥否,请批示。
汇报人:XXX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第二篇:检察院自侦部门初查监督制度探索
检察院自侦部门初查监督制度探索
从头监督严防腐败
现在检察机关自侦部门办案绝大多数都要经过初查阶段,初查现已成为检察机关办案的一个重要环节。
初查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初步审查、初步调查或初步侦查。根据高检于1999年11月8日颁布的《关于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简称“40条
”)第6条规定“初查是检察机关对案件线索在立案前依法进行的审查,包括必要的调查”。从实践看,当前,检察机关在依照《刑事诉讼法》办理贪污贿赂和渎职等自行侦查的案件时,普遍采用“受案、初查、立案、侦查”的工作程序。通常在接到举报、控告材料后,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查工作,在判断确有犯罪嫌疑后,即开始立案侦查,使案件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在初查过程中,有相当多的举报线索经过调查,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或涉嫌犯罪事实而作不立案处理。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案效率。但现在的《刑事诉讼法》中,对初查,包括初查的提起,决定权,处理结果的决定权,以及初查的手段方式等环节步骤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现在侦查部门对初查权的利用存在随意性,很容易滋生腐败。
××*检察院检察长××上任以来,对自侦部门办理自侦案件,特别是初查阶段的监督问题十分重视,多次召开全体干警大会和检委会提出这个问题,经过激烈的讨论和认真研究,并结合自侦部门办案实际,××*检察院已经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对自侦部门初查活动的监督办法。
一、加大对初查过程中公正执法、廉洁办案的教育力度
我院紧紧围绕上级院提出开展的“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活动,紧密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和严格落实“十八条”,采取上廉政课,观看党风廉政电教片,召开以案论纪讨论会,和通过集中学习、专门谈话、廉政承诺等多种形式对干警进行廉政教育,使教育内容更加充分具体。
二、制定具体规定,规范侦查部门初查活动
(一)初查的提出,为全面准确掌握全院初查活动,根据全院一盘棋的思路,防止部门、干警擅自初查,我院规定所有群众举报线索和摸排线索,必须交控申科,由控申科进行备案整理,报经检察长批准后,再根据案件性质分流到自侦部门,同时严禁控申部门自行初查、侦查,从源头上止住了初查的情况。
(二)初查的办案规定,为防止侦查部门和侦查干警在初查过程中的腐败现象,我院专门制定了自侦部门初查活动准则:
1、初查必须填写初查审批表,并制定初查方案,明确初查人员、负责人、责任人,以及保密和初查后的应对措施,报部门负责人、主管副检察长、检察长审批并备案,有效的防止了盲目初查和随意初查的现象。
2、初查中,原则上个办案人员及相关人员不得接触被调查对象,必须要接触时,须由部门负责人报经主管副检察长批准,并根据我院“一岗双责”规定明确安全责任人,采取严密的安全防范措施。
3、询问时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规定,严禁在初查阶段以任何方式限制、剥夺被调查人员的人身自由。
4、询问中必须有三人以上在场,其中专门一人负责被调查人员的安全,禁止侦查人员单独接触被调查、询问人员。
(三)初查后的处理,初查结束后,不论是否具有继续侦查的价值,侦查人员应立即将初查报告和初查意见上报主管副检察长、检察长审批,防止侦查人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造成案件流失,危害社会。
三、加大监督力度,保障初查的公正廉洁
1、把初查写入廉政承诺书,将廉政承诺扩大到初查过程,向全院干警公布、宣读,使干警自我加压,促使其做好自我监督工作。
2、实行初查备案制,规定控申科在向侦查部门提供初查线索时,必须将线索报监察科备案,以使监察科对全院的初查案件做到有据可查,同时侦查部门在初查前必须将初查计划报监察科备案,以备检查,防止侦查部门私自初查,另外初查结束后,侦查部门要将初查报告报监察科备案,以防止侦查部门私自结案,造成案件流失。
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探索,使全院干警增强了廉洁自律意识,保证了初查活动的廉洁、公正、依法进行,截止目前为止,我院在初查环节没有发现一起违法违纪行为,没有流失一起案件,切实保护了被初查对象和报案人的合法权益,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三篇:怎样制订可行的初查计划
文章标题:怎样制订可行的初查计划
初查,即立案前的调查,《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六章第二节对此作了规定,人民检
察院对于案件线索认为需要初查的,由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侦查部门应当及时初查。如果初查工作不扎实,仓促立案就容易导致案件质量不高乃至撤案,直接影响到检察机关的声誉。
在实践中,笔者发现,一些基层检察院检察工作卷中难觅初查计划,即使有,内容也非常简单。分析其中缘由,主要是办案人员对此不太重视。笔者认为,初查计划如同作战方案,是整个办案过程的总纲,也是侦查员对一个案件的总体设想和安排。一份好的初查计划,对整个初查活动的完成、决定是否立案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可以使初查活动依法程序化,防止盲目性、无序性、随意性。
第二,有利于侦查人员增强素质,增强责任心,提高线索成案率。第三,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容易掌握初查活动进展情况,指挥起来
得心应手。第四,有利于合理调配人、财、物的使用和其他相应措施的适用,为初查活动提供保障。第五,有利于减少初查活动中出现的弊病,起到一定的内部制约作用。第六,有利于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提高检察机关的声誉。
那么如何制订初查计划呢?制订一份可行的初查计划,要求侦查人员必须全面研究所有线索内容,以确定初查切入点
和突破口,对初查诸多事宜进行预测。笔者认为,它通常包括下列内容:
一、初查的事由及依据。其中包括线索的来源、主要内容,对线索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明是否有初查价值,表明是否可能有涉嫌的犯罪事实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以及涉及到的相关法律依据。
二、初查的任务、方向、范围、内容、方法、步骤等。检察机关查办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实施的犯罪案件,大多
数都是以人立案,先人后事,所以查明是否有犯罪事实就是初查的任务。因而在分析案件线索的基础上,应首先明确初查任务,即需要查哪方
面的犯罪事实,包括案件线索中所涉及的内容,也包括经具体分析后所涉及的其他犯罪事实。此外,还要注意挖掘有价值的其他犯罪线索。明
确方向后,就需要制定每一个所涉及到犯罪事实的具体初查范围、方法和步骤,要紧紧围绕犯罪构成要件去制订初查方案。如对贪污类的线索
进行初查,就应从三方面制订:一是向线索提供者了解与线索有关的具体情况;二是秘密查账;三是外围调查,向知情人及业务往来客户了解
情况,争取获得一定的证据。
三、初查的重点和突破口的选择。职务犯罪案件千差万别、各有特点,因所涉嫌的罪名和手段不同,对线索进行初查
时选择的重点、切入点也应不同。如贪污类线索应以查账为重点;受贿案件应以是否收取他人财物和为他人谋利为重点。当然需要查清其主体
资格。在突破口的选择上,应了解职务犯罪嫌疑人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条件、社会关系等情节,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件线索,选择初查方向、确定要进行调查的关键人员。
四、初查人员的配置和时间、任务的安排。根据案件需要合理调配警力,各个基层院的侦查部门都应分为若干办案小
组,每个小组由一名负主要责任的检察官和一到两名助手组成。各办案组既要分工明确,又要相互配合,要有一盘棋的观念,在合理配置人员的情况下,争取高效率地获取有价值的证据,有效完成初查任务。
五、后勤保障。对案件的初查要有必要的人、财、物的保障,根据轻重缓急,提前作出计划、安排,防止浪费。
六、纪律要求和注意事项。初查活动一般是秘密进行。一旦泄露初查计划,将会出现难以挽回的结果,影响以后的初
查活动乃至立案侦查工作,所以制订初查计划时要列明初查活动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提醒有关人员采取一定的保密措施,严格遵守纪律、防
止泄密。
需要指出,初查虽然只是立案前的一个环节,但有时对案件却起着决定作用。在制订和实施初查计划的过程中,要随
着初查的深入和情况的变化,注意及时地对初查计划进行修正和补充。由于初查计划是一种预测判断和思维推理,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还需要注意发挥集体的智慧来完善,避免个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怎样制订可行的初查计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怎样制订可行的初查计划。
第四篇:四风初查
********查找四风初步情况
一、形式主义表现
1,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执行不严,理解不透,宣传不够。制度制定过程中可行性讨论不充分,后续管理措施不完善,使得制度执行不能落到实处。如绩效考核制度中体现激励作用要进一步研究,分析造成多做多错影响积极性的原因,避免挫伤工作积极性现象发生,使考核起到导向作用。
2,对政治理论学习不重视,不求甚解,学习讨论不活跃,学习准备不足,时间安排不充分,没有形成良好的政治学习氛围,满足于应付检查,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3,运用当代新科技,新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不足,深入研究不扎实,效果不明显。科研论文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不够
4,监督检查不够严谨仔细,忙于完成任务指标,文书书写有不规范现象。
5,工作注重会议布置,检查落实措施不力,决而不行,一些工作浮于表面与形式,没有深度地去思考、探索并推进工作,存在“有形式推进、但无本质解决问题”的现象。如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量********工作数据得以收集统计,但对数据在不同层面的分析利用还不够,尤其是通过数据分析深层次地挖掘专业问题、指导工作的能力有待加强。
二、官僚主义。********机构,表现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不依法、乱罚款、工作低效、吃拿卡要,与民不便、执法不公。具体表现在1,办事告知不清,造成服务对象多次往返,微笑服务不到位 2,工作不作为,怕担责任,对不同管理服务对象查处标准不一,检查要求不一致,服务态度有差别。
2,信息化设备不能适应实际需求,导致影响工作效率,后勤保障服务人员不足,工作不细致,修理不及时,更换不到位。
3,监督所内部部门之间分工协作机制不够完善,造成重复检查,互相推诿,群众举报查实率低,投诉对象满意度不高,4,便民措施落实不够扎实,满足现状,对管理相对人服务不热情,缺少换位思考,体谅不够。在工作中停留在按上级规定执行的层面,没能很好地从方便相对人角度出发,提供更加主动、便捷的服务。
5,在日常管理中,对问题察觉不够灵敏,对一线监督工作关注度不够,对问题发现不及时,措施不能及时跟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管理质量。
6,管理思路比较局限,跨行业,跨部门协作不够,没有主动积极联系区域有关单位,做好联动,提高管理实效,扩大********社会影响力。
三、享乐主义表现
1,工作干劲不足,工作节奏不快,遇到困难绕道走,缺乏敢于创新、敢于碰硬的勇气和行动
2考勤制度执行不严,请销假制度不够规范
3,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不够,尤其在********执法中缺乏“啃硬骨头”的勇气,在发现大案要案、疑难案件线索时存在畏难情绪,缺乏一查到底、追根究底的决心,抱有“多一事不如
少一事”的心态。
四、奢糜之风表现
1,公务用车安排不够科学,使用效率低
2,“艰苦朴素,厉行节俭”的意识树立的不够,尤其是在搬入新办公大楼后,硬件条件好了,或多或少存在浪费的现象。长时间离开不关电脑,使用纸张办公用品还有浪费现象
3,节约用电意识不够,不能随手关灯等现象仍有发生。
第五篇:初查方案的制作
初查工作方案的格式和制作说明
一、初查的概念
初查是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侦查案件的线索材料在立案前进行的审查和调查活动,任务是初查被初查的对象是否涉嫌犯罪,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确定是否进入立案程序。初查是立案前一个十分重要的前置环节,也是立案程序的一项重要内容,初查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线索初查的成案率,特别是在侦查方式由供到证转向由证到供的过程后,初查工作更为重要。
二、初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初查应当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案纪律和安全防范、保密等相关规定,严格依法、规范、保密、客观、公正地进行;
2、初查一般秘密进行。需要公开初查的,应当经检察长批准;
3、初查一般不得接触被查对象。需要接触被初查对象的,应当经检察长批准;
4、对要案线索的初查,应当符合分级管辖的原则,需要履行其他审批程序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三、初查的主要程序和方法
1、对于应由本院初查的线索,经本院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即可依法进行初查。初查要案线索要根据级别管辖的规定进行,需要履行向同级党委报批或向上级检察机关备案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2、初查中的调查取证、询问等工作应由检察人员二人以上依法进行,参与初查的检察人员应符合刑事诉讼法回避的有关规定。
3、反贪部门办案人员应根据线索情况制定《初查工作方案》,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层报反贪局长、分管检察长审批,处级以上干部报检察长审批。
4、初查可以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查询涉案信息、了解涉案事项,向有关单位调查取证材料,可以查询与案件线索有关的银行账户、存款、汇款、进行鉴定、勘验等不限制初查对象人身、财产权利的措施。
5、初查可以接谈举报人或知情人,向有关人员询问或要求举报人、知情人提供初查所需的材料。
6、询问被查对象。询问被查对象,需报检察长批准,询问时应出示工作证和相关法律文书,询问的地点和时间要符合法律的规定。
7、初查可以商请纪检监察、公安、审计、质监、工商、税务等部门配合调查,也可以提前介入有关部门对相关案件的调查。可以请举报人、可靠知情人和有关单位协助调查。但以检察机关名义进行调查时应出示检察机关证明文件和检察人员的身份证明。
8、负责初查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委托外地人民检察院协助进行初查,但应出具委托函,并提供初查审批报告列明的事项和要求。受委托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按照协查请求提供协查。人民检察院初查案件需要协作的,可以参照《人民检察院侦查协作的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办理。
9、线索初查工作一般应在2个月内办结。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线索的初查期限,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层报检察长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10、终结初查。人民检察院反贪部门对举报线索初查后,办案人制作《初查终结报告》,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检察长决定,对初查线索分别作出处理:
1、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提请立案侦查;
2、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提请不予立案;
3、认为所收集的材料不足以证明有犯罪事实,且无继续初查
必要的,提请不予立案;
4、犯罪已过追诉期限或被查对象死亡的,提请不予立案;
5、经初查不认为是犯罪,但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经检察长批准,由承办人制作《移送案件通知书》,移送纪检监察部门或被调查对象主管部门处理。
对于实名举报,经初查决定不立案的,侦查部门应当制作不立案通知书,写明案由和案件来源,决定不立案的理由和法律依据,连同举报材料和调查材料,自作出不立案决定之日起十日以内移送本院举报中心,由举报中心答复举报人,必要时可以由举报中心和侦查部门共同答复。
四、初查工作方案的格式及主要内容
XXX人民检察院
初查工作方案
* 初查字()号
(一)线索的来源及对线索的初步分析
1、要写明线索的来源,系群众举报还是案件中发现或是有关部门移送,何年何月何日经批准初查;
2、被举报人或者被初查人的基本情况、举报所涉及的基本问题;
3、对线索的初步分析:包括线索的管辖、是否有可查价值、成案的可能性和举报内容的真实性等。
(二)初查的目的、方向和范围
根据举报的内容和所涉嫌犯罪的性质、特征,确定初查的目的、方向和范围。
1、初查的目的:确定被初查人或被举报人是否涉嫌犯罪,涉嫌什么性质的犯罪,是否进入立案程序。
2、初查的方向:根据举报所反映的具体情况和所涉嫌犯罪的构成要件,确定能够查明相关事实的途径。
3、初查的范围:一般是指举报所反映的问题,或有关部门移送或办案中所发现的相关问题所涉及的犯罪性质及证据范围。犯罪性质指涉嫌何种罪名的犯罪,根据所涉及的罪名查明相关事实。证据范围包括刑诉法确定的七类证据以及收集证据的地理区域,在初查阶段,不可能做到证据齐全,但应该查明能够确认被查对象涉嫌犯罪的主要证据。地理范围是指在哪些行政区域内进行初查。
(三)初查的内容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1、被初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对被查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要全面掌握和了解,具体包括姓名、性别、曾用名、外号、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码、民族、籍贯、文化程度、职务、职称、党派、是否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社会关系、工作经历、家庭情况、奖惩情况、健康状况、个人习惯、爱好、活动规律、户籍地、住址及第二、第三住址等。
2、被初查对象的相关情况
根据线索的具体情况,可以收集、调取相关的通讯信息、个人财产信息、房产信息、投资炒股信息、出入境信息、乘坐火车和飞机信息、社会交往信息,社会交往信息包括与党政干部的交往信息、与企业老板的交往信息、与异性的交往信息。
3、被初查对象是否有职务之便
需要查清被初查对象的具体职务和职责的范围,区分职务和劳务、管理和服务、权能和职能、职务和技能、职务之便和工作之便的性质,查明是否有交织、混合、误解、错认的情况,力求准确、科学、客观地确认利用职务之便这一要件。
4、受理的初查材料是否真实
初查材料中涉及的有关人员是否确有其人,有关单位是否确有其单位,有关职权是否确有其职权,应当逐一进行初查核实,确定初查材料的真实性。
5、涉嫌犯罪的事实是否存在,是否符合刑事追究的条件
初查要对材料所反映的事实进行一定的调查了解,以确定涉嫌犯罪的事实是否存在,并进一步对照是否符合刑法规定的立案的条件。
6、被初查对象可能无罪的情况
在初查过程中,要注意收集被查对象可能不涉嫌犯罪的材料或者罪轻、无罪的证据。
7、其他应当收集或了解的材料
包括被查对象所在部门或单位的行业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被查对象的一些自我防范、自我保护和反调查的情况,防止串供、毁证、变证、转移财产、订立攻守同盟;与被查对象相关的共同作案人、关联人、知情人的相关情况。
8、初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根据初查的目的、方向和范围,以及举报所反映的具体情况,确定初查所要解决的涉嫌犯罪的主要事实和关键证据。
(四)初查突破口的选择
突破口的选择是初查成败的关键,也是初查工作的重点解决的问题。初查突破口是指最容易、最便捷、最有可能查明事实,获取证据的环节。突破口的选择要根据举报所反映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同时要在初查方案中说明选择突破口的理由。为了确保初查的成案率,有的情况下可以多选择几个突破口。
(五)初查的措施和步骤
1、初查的措施
初查的措施是指初查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具体包括接谈、询问、调取与查阅账目资料、查询银行股市账户及存款、拍照、录像、复印和复制、核实、商请调查与介入调查、协查、防范与控制。根据初查的内容,确定采取哪些初查措施,并写明具体的操作办法。
2、初查的谋略
根据具体案情和初查的措施,确定初查措施中所要运用的手段和技巧。
3、初查的步骤
根据初查的范围、初查所要解决的问题,可将初查工作划分为几个步骤,并明确每一步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时间。
(六)初查向侦查转换的条件
根据被查对象所涉嫌的犯罪事实及证据构成要件,预测初查向侦查转换的最佳时机与条件,意思就是哪方面涉嫌犯罪事实已经查清或者哪些主要证据到位的情况下进入立案程序。
(七)初查的组织领导、人员分工和后勤保障
1、初查的组织领导:指该线索的初查是由谁负责统一指挥,谁负责协调,谁负责具体的初查工作的安排。
2、初查的人员分工:确定案件的主要承办人、协办人、材料保管人、安全监督员,并明确以上人员的任务和职责。
3、后勤保障:明确办案的车辆、装备、经费开支、警戒等。
(八)初查工作的安全防范预案
1、确定案件主要承办人、协办人、材料保管人、安全监督员、法警在初查安全防范工作中的职责;
2、就初查工作确定的任务和初查工作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询问证人、接触被查对象时,提出安全防范措施;
3、就初查人员的人身安全及法律文书、所收集的材料的保管,提出安全防患措施;
4、及时发现办案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并采取防范措施,对发生的安全事故立即组织有关人员采取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
(九)初查应注意的问题
1、在初查过程中,应注意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给当事人的名誉造成负面影响,避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2、初查应注意保密,不能向无关人员泄露案件信息,不得泄露举报人、控告人的情况。
3、向有关单位调取、查阅原始账目资料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月,需要延长的,应当报分管检察长批准。
4、应当提醒初查人员注意的其他问题。
(十)初查工作方案的尾部,由承办人签名,并写明制作方案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