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语故事_囫囵吞枣
【释义】囫囵:指完整的东西。吃枣时不加咀嚼,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学习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出处】元朝《湛渊静语》。
一天,集市上有一个卖水果的,摊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有梨、枣子、苹果等。摊主总是不厌其烦地向顾客们介绍各种水果的特点和功用。
“诸位,请看我这梨,质嫩、色白、味甜;再请看我这枣子,饱满、色鲜、清香。诸位,本摊所卖的全都货真价实,包你合算。”停了会儿,他又指着水果说:“奉劝诸位,最好还是每种水果都买一些。梨子吃多了,对牙齿有好处,但会损伤心脾;吃枣子吃多了,对心脾有好处,但会损伤牙齿。诸位,最好各种水果都吃一些,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不少顾客围着摊子纷纷议论,一个说:“说得有理!吃了梨,伤了心脾,让枣子来补;吃了枣子,损了牙齿,让梨子来补。如果样样都吃,那就伤不着我的身体了。”
又有人说:“我看还是不吃为好,吃梨补了牙齿,又被枣子损伤;枣子补了心脾,又被梨子损伤。这样不就等于白吃了吗?”
又有一个顾客说:“可以这么吃:梨,只管咀嚼,不咽下去,那就伤不着我的心脾,还益了我的牙齿;枣子,只管硬吞下去;而不咀嚼,那就伤不着我的牙齿,还补了我的心脾。”
周围的人听了他们的议论,便大笑起来,对摊主说:“如果人们都囫囵吞枣,那么你的水果一定卖得快啊!”
第二篇:囫囵吞枣读后感
囫囵吞枣读后感(一)
我今天读了一篇《囫囵吞枣》的成语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天,一个人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的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好,但吃了伤胃,枣能健胃,可惜吃了会伤牙齿。大家觉得很有道理。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个简单嘛!吃梨的时候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的时候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客人们害怕他噎着,就连忙劝他:千万不要吞啊,卡在喉咙里多危险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的时候,没有经过思考就直接回答出来。在我学习知识的时候不能囫囵吞枣,首先要把学的的知识理解,然后再认真的去掌握它,这样我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囫囵吞枣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囫囵吞枣》这篇文章,故事的内容很精彩,讲的是有一位年轻人,一边走路,一边吃着梨和枣,有一个老中医看到年轻人的举动,出于医生的职业习惯,对年轻人说:“梨不能吃的过多,它虽然对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老医生这么一说,年轻人连忙从兜里掏出几个大枣吃了起来。可是老医生却说:“大枣有补脾的作用,可是吃多了会伤害牙齿,也不能多吃。”然后,年轻人干脆把枣放进嘴里,囫囵着吞了下去。
年轻人只想把大枣吞进肚子里,不会伤害牙齿,可是他没有想到吞进肚子里的大枣由于不好消化,对身体也不会有益的。联系到我们的学习,有的学生的学习方法就是囫囵吞枣式的,只求速度快,不求真正消化吸收、理解掌握。到头来学习成绩还是一般。
这个教训很值的我们记住哦!
囫囵吞枣读后感(三)
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向一位老医生请教吃什么水果对身体最有益。老医生对他说:“水果各有各的益处,但也不是所有水果都有益处。比如枣子,对肠胃好,可是对牙齿不好。”这个人说:“我有办法一举两得,那就是,对不同的水果,用不同的方法吃。比如吃枣子可以整个儿吞下去。”老医生听了,忍不住笑道:“你那样囫囵吞枣,也没尝到什么滋味啊!”
看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我们读书可千万不能囫囵吞枣,要认认真真的读懂里面的意思。那样我们才知道书中讲的内容,才能吸收书中的知识。
囫囵吞枣读后感(四)
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吃生梨对人的牙齿有益,却对脾有害,而红枣正好相反,能健脾却伤牙。”
于是,这个人想了好半天自言自语到:明白了,以后吃梨只嚼不咽,就不会伤到我的脾了,吃枣的时候,整个吞下去,就不会伤到我的牙。围观的人笑话他说:“吃梨只嚼不咽倒是可以做到;囫囵吞枣,可怎么受得了呢?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习时不加分析,不求理解,笼统的接受。
生活中有许多事都需要动脑筋,不能囫囵吞枣。
第三篇:囫囵吞枣读后感
囫囵吞枣读后感13篇
囫囵吞枣读后感1
《囫囵吞枣》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个死爱读书的人,但他读书时从来不动脑子,有一天,死爱读书的`人和他的几个朋友聚会,死爱读书的人的好朋友拿起梨说:”就说这个梨吧,梨对牙齿好,可是它对胃不好,而枣对胃好,它却对牙齿不好,“这时死爱读书的人说:”吃梨的时候不咽到肚子里,这不就是只对牙齿好了吗,吃枣吞到肚子里,这不就是只对胃好了吗,“别人说吃梨不咽到肚子里,我们能做到,可是吃枣直接吞到肚子里可是有点难了,死爱读书的人说:”我吞给你们看,“死爱读书的人就拿起枣,放到嘴巴里一吞,然后对大家说:”这不很容易就吞到肚子里了吗?“旁边的人都愣住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一件事不去动脑子,而是笼统接受了,所以我一定不要向这个死爱读书的人学习,我以后干什么事情都要动脑子,千万不要养成不爱动脑子的毛病。
囫囵吞枣读后感2
我读了《囫囵吞枣》这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天,一个人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 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游客们害怕他噎住,就
连忙劝他:”千万不要吞啊,卡在喉咙多危险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什么事情不要慌张的做决定,要先想过后再做决定。
囫囵吞枣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囫囵吞枣》这一篇成语故事主要内容是:
古时候,有个人,自作聪明,常常搞得大家哈哈大笑。有一次,他向一位老医生请教,吃什么水果对身体最有益。老医生说:吃什么水果都有好处,比如:”吃梨对牙齿有好处,吃枣对牙齿不好。“那个人说:”吃梨搅一搅在吐了,吃枣的时候囫囵的咽下去。“老医生听了哈哈大笑说:”吃梨人们可以搅一搅再吐了,而吃枣的时候人们是不能把枣囫囵的.咽下去的。“
从这个成语故事里我明白了:无论干什么事,都不能囫囵吞枣。
囫囵吞枣读后感4
一天晚上,我看了一篇叫《囫囵吞枣》的文章。
里面讲了一个年轻人牙痛了,医生问他吃了什么?他说”吃了很多枣。“医生说:”枣虽然对脾有好处,但对牙有害。“年轻人又说,他有一个办法,把枣直接吞了下去,这样即不伤牙,又利了脾。牙医听了吃惊地说:”你那囫囵吞枣,枣核咽到肚子里,肚子要受不了,我看过几天你不用来找我牙科医生了,而是要看肠胃医生了。“
这故事的意思是不经咀嚼地把枣吞下去,比喻含糊笼统的理解事物或在学习上不求甚解。
我在学习上,有时也像故事中的年轻人一样囫囵吞枣,我只是一点儿懂了,就说全懂了,就不认真听课了,自顾自玩了起来,到了做作业时,又不会做了。今后,我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勤于思考,积极举手发言。如遇到不懂的`话,就虚心地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能做不懂装懂的人,欺骗了自己,也欺骗了老师,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成了一事无成的人。
囫囵吞枣读后感5
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向一位老医生请教吃什么水果对身体最有益。老医生对他说:“水果各有各的益处,但也不是所有水果都有益处。比如枣子,对肠胃好,可是对牙齿不好。”这个人说:“我有办法一举两得,那就是,对不同的.水果,用不同的方法吃。比如吃枣子可以整个儿吞下去。”老医生听了,忍不住笑道:“你那样囫囵吞枣,也没尝到什么滋味啊!”
看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我们读书可千万不能囫囵吞枣,要认认真真的读懂里面的意思。那样我们才知道书中讲的内容,才能吸收书中的知识。
囫囵吞枣读后感6
我今天读了一篇囫囵吞枣的成语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天,一个人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的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好,但吃了伤胃,枣能健胃,可惜吃了会伤牙齿。大家觉得很有道理。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个简单嘛!吃梨的时候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的时候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客人们害怕他噎着,就连忙劝他:千万不要吞啊,卡在喉咙里多危险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的时候,没有经过思考就直接回答出来。在我学习知识的时候不能囫囵吞枣,首先要把学的`的知识理解,然后再认真的去掌握它,这样我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囫囵吞枣读后感7
今天,我读了一则成语故事,名字叫《囫囵吞枣》
讲的是,一个年轻人一边吃梨一边吃枣,这时碰到一位老医生,对他说:”梨吃多了,对牙有好处,但对胃有伤害,枣吃多了对胃有好处,但对牙有伤害。“年轻人听了觉得有道理,他想了想说:”有办法了,吃梨的时候光嚼不咽,吃枣的.时候囫囵吞下去,这样就不会伤胃也不会伤牙了。“
读了这则故事,使我明白了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充分分析和理解,这样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囫囵吞枣读后感8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叫《囫囵吞枣》里面讲了:有个医生说:“吃梨对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对脾有伤害。‘’医生又拿出枣说:”枣对脾有好处,不过吃多了也会对牙有伤害。“‘有一个人听见上去说吃梨时可以嚼一嚼就吐了吃枣可以直接吞下去。”’另一个人笑着说:“你这不是囫囵吞枣吗?”‘围观的人都笑了。我觉得学习的`时候,首先要把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
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不加思考不求理解就是死记硬背,是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的。
囫囵吞枣读后感9
今天,我读了囫囵吞枣这篇文章,故事的内容很精彩,讲的是有一位年轻人,一边走路,一边吃着梨和枣,有一个老中医看到年轻人的举动,出于医生的职业习惯,对年轻人说:“梨不能吃的过多,它虽然对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老医生这么一说,年轻人连忙从兜里掏出几个大枣吃了起来。可是老医生却说:“大枣有补脾的作用,可是吃多了会伤害牙齿,也不能多吃。”然后,年轻人干脆把枣放进嘴里,囫囵着吞了下去。
年轻人只想把大枣吞进肚子里,不会伤害牙齿,可是他没有想到吞进肚子里的大枣由于不好消化,对身体也不会有益的'。联系到我们的学习,有的学生的学习方法就是囫囵吞枣式的,只求速度快,不求真正消化吸收、理解掌握。到头来学习成绩还是一般。
这个教训很值的我们记住哦!
囫囵吞枣读后感10
从前有个好事的人。一天,他到朋友家里聚会,大家边吃边聊,他说;'’吃梨对牙齿好,但吃多了会伤脾,;栆能补脾健胃,可惜吃多了会损坏牙齿。‘’一个人听到以后,说;‘’那我吃梨的时候,光用牙齿嚼,不把果肉往肚里咽,他就伤不了我的.脾‘吃枣的时候,就把他整个吞下去,这样就不会伤到我的牙齿了。''
这时候桌子上正有一盘枣他拿起一颗枣就要吞下去,大家怕他噎到,说;'’千万别吞,万一卡在喉咙里多危险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遇到是要认真分析,充分理解,运用规律加以解决。
囫囵吞枣读后感11
今晚,我读了《囫囵吞枣》这个寓言故事,讲述了古时候有个人买了一堆水果有梨和枣,他坐在路边吃了起来,有个过路医生看见了对他说,小伙子梨不能多吃,多吃了会伤脾的。红枣道是补脾的`,但吃多了会伤牙齿。后来这个人左右为难,不知该怎么才好,最后他想了一个办法吃梨只用牙齿嚼,不咽下去。吃枣不用牙齿嚼整个吞下去。他那你知道,囫囵个儿的枣儿到肚里也没法消化,对脾当然也没有好处。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囫囵吞枣就是把枣子吞下去不咀嚼,不辩滋味。比喻理解事物含糊不清或学习时生吞活剥,不理解其中的意思我们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要多想问认真思考分析,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囫囵吞枣读后感12
今天我读了《囫囵吞枣》这篇故事后,知道了《囫囵吞枣》的来历。故事说,从前有个年轻人,一边走一边吃梨和枣子。一位老医生告诉他:”梨吃多了伤脾胃,但对牙齿有益,枣吃多了对牙齿不好,但对脾胃有益。“年轻人琢磨了一会儿说:” 那我吃梨时只嚼不咽,吃枣时只咽不嚼。这样既不伤脾胃,又不会坏牙齿!“说着便把枣放进嘴里一口吞下。听了年轻人的话,人们都嘲笑他傻。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我们读书的时候要认认真真的去读,在学习上也不能不懂装懂。要是和故事中的.年轻人囫囵吞枣一样,就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囫囵吞枣读后感13
从前有一个好事的人,他参加朋友的聚会时,他大发感慨的说:“吃梨对牙齿很有好处,但吃了会伤脾;枣能补脾健胃,可惜吃多了却会损伤牙齿。”愚笨的年轻人说:“那我吃梨的时候,光用牙齿嚼,不把果肉往肚里咽,它就伤不了我的脾;吃枣的时候,就把它整个吞下,这样就不会伤害我的牙齿。”
这时桌子上正好有一盘枣,他拿起一颗枣就要吞下去。大家怕他噎到,就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里就危险了。”有人见了,笑他说:“你真是囫囵吞枣啊!”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囫囵吞枣的行为既危险又影响消化,是一种可笑而愚蠢的举动。所以,我们遇事要认真分析,充分理解,运用规律加以解决。
就像我们学习一样,遇见一道自己不会做的题,不能乱猜答案,必须把题的意思”认真分析、充分理解,用规律加以解决。“小朋友们你们记住了吗?
第四篇:囫囵吞枣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囫囵吞枣歇后语,欢迎阅读。
【囫囵吞枣歇后语】
囫囵吞枣——难消化
囫囵吞枣——不知滋味
【相关阅读:小学生必学的谐音歇后语大全】
1、和尚分家 —— 多事(寺)
2、和尚坐岩洞 —— 没事(寺)
3、和尚拖木头 —— 出了事(寺)
4、和尚的房子 —— 妙(庙)
5、和尚的脑壳 —— 没法(发)
6、斧子破毛竹 —— 着急(斫节)
7、鱼池里下网 —— 多余(鱼)
8、狐狸吵架 —— 一派胡(狐)言
9、狐狸骑老虎 —— 狐假(驾)虎威
10、狗长犄角 —— 洋(羊)气
11、狗吃豆腐脑 —— 闲(衔)不着
12、狗吃青草 —— 装样(羊)
13、狗吃黄瓜 —— 错了时(食)
14、盲人做油条 —— 瞎咋乎(炸糊)
15、盲人戴眼镜 —— 聪(充)明
16、放牛的吃螃蟹 —— 不待言(带盐)
17、炒咸菜放盐 —— 太闲(咸)了
18、炕上安锅 —— 改造(灶)
19、河边洗黄莲 —— 何(河)苦
20、河里长菜 —— 不焦(浇)
21、油浇蜡烛 —— 一条心(芯)
22、泥水匠整耗子 —— 敷衍(眼)了事
23、泥水匠无灰 —— 专(砖)等着
24、泥水匠招手 —— 要你(泥)
25、泥水匠的瓦刀 —— 光图(涂)表面
26、泥菩萨身上长草 —— 慌(荒)了神
27、泥鳅打鼓 —— 乱谈(弹)
28、怯木匠 —— 就是一句(锯)
29、空中挂灯笼 —— 玄(悬)了
30、空梭子补网 —— 没法治(织)
第五篇:歇后语囫囵吞枣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下面是歇后语囫囵吞枣,请参考!
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啦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歇后语囫囵吞枣
囫囵吞枣——难消化
囫囵吞枣——不知滋味
歇后语大全
串起来的螃蟹—— 横行不啦几天
鼻子里插大葱—— 装象
海象打架—— 光使嘴
象棋斗胜—— 纸上谈兵
耗子钻象鼻—— 大的没有小的能;小能降大
枯木刻象棋子儿—— 老兵老将
媒婆夸姑娘—— 说得象仙女
梦中吞象—— 野心勃勃;野心太大
炒熟的虾仁—— 红透啦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 一物降一物
跑啦虾公捉到鲤鱼—— 理更好
跳上岸的大虾—— 慌啦手脚;离死不远
虾兵蟹将串门子—— 水里来,水里去
太湖的虾子—— 白忙
出水的虾—— 又蹦又跳;连蹦带跳
虾子过河—— 谦虚
柳条穿王八—— 一溜黑货
乌龟和王八—— 一模一样,一个样;没什么两样
王八盖上插蜡扦—— 鬼火直冒
王八遭棍打—— 缩头缩脑
王八上岸遇雹子—— 缩头缩脑
王八笑乌龟—— 彼此彼此;彼此一样
王八背着两面鼓—— 人前一面,人后一面
沙漠里的鸵鸟—— 顾头不顾尾;顾头不顾腚
松鼠想吃树上鸟—— 办不到;没法办
鸵鸟钻沙堆—— 顾头不顾尾;藏头露尾
网里的鱼,笼中的鸟—— 没跑;跑不啦
野鸡窠(ke 鸟兽昆虫栖息的处所—— 一窝不如一窝
鹦鹉遇见百灵鸟—— 又说又唱;说说唱唱
鱼儿得水,鸟儿人林—— 自由自在小猫长胡子—— 摆设
猴儿的脸,猫儿的眼—— 说变就变;转眼就变;变化无常
猫吃鸡肠子—— 越扯越长
老猫拿耗子—— 一物降一物
瞎猫抓鸡—— 死不丢
鸡拿耗子猫打鸣—— 乱套啦
猫儿食,耗子眼—— 吃不多,看不远
炒啦一盆麻雀脑袋—— 多嘴多舌
麻雀斗公鸡—— 自不量力
砍倒树捉麻雀—— 小题大做
狗熊捉麻雀—— 瞎扑打
笨牛吃麻雀—— 不好捉弄
麻雀抱蛋—— 白欢喜;空喜一场
麻雀饮河水—— 干不啦
盲人骑毛驴—— 随它去;由它去
骑驴背磨盘—— 白搭;多此一举
骑着毛驴追骏马—— 望尘莫及
俩兽医抬一头驴—— 没法治;没治啦
哑巴被驴踢—— 有苦说不出
磨道里的驴子断啦套—— 空转一遭
骆驼生驴子—— 怪胎
羊群遇恶狼—— 各散四方;四处逃散
恶狼吃天—— 难下爪
狼吃蓑衣—— 没有人味
狼头上插竹笋—— 装样
奸狼下啦个贼狐狸—— 不是好种;孬种
腊月里遇着狼—— 冷不防
恶狼扒门—— 不祥之兆
耗子眼看天—— 小瞧
耗子攻墙—— 家贼难防
耗子啃碟子—— 满嘴词
耗子啃菜刀—— 死路一条
耗子爬竹竿—— 一节节来
石灰堆里的耗子—— 白眼看人
耗子钻风箱—— 两头咬气;自找罪受
癞蛤蟆带娃娃—— 只讲个数
癞蛤蟆跳油锅—— 寻死;自己找死
蛤蟆晒肚—— 仰面朝天
癞蛤蟆赶船—— 搭不上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