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必须搞,而且必须搞好
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必须搞,而且必须搞好
为解决安全工作有意识、无行动,有责任、无动作的现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没有。把安全看做是生产的矛盾,对安全工作有畏难情绪。其实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使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得到质的提高。建立常态化的安全机制,减少工伤风险,是一种战略。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衡量尺度,也是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包含了安全管理责任网络、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职业健康、应急救援、隐患排查治理、绩效评定持续改进等13项内容。设备、设施、模具检具治具夹具吊具、机械物料、环境逐台逐套识别、整改。使之走向正规,让操作工有规可循。
打五角星的是否决项,必须搞好。容易发生工伤的和历史上发生工伤的重点整改。企业开展标准化达标创建,旨在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计划2011年起至2013年三年内,完成现有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矿山等行业规模以上工矿商贸企业创建成功100%目标任务,5年内在工贸企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现场标准化和操作过程标准化。
为了达标活动顺利持续,我们每周一下午一点在4楼8号会议室举行达标攻关会,请各专项负责人前来,解决问题,落实资金,寻找技术评判。
第二篇:必须搞好学校安全文化建设
必须搞好学校安全文化建设
多年来,我们通过各种办法,想使我们校园执行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我们曾经以为,只要严格执行了规章制度,就不会出事,但事实上事故仍然存在。在安全管理上,我们实现了从过去的经验管理过渡到现在的科学管理,尽管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事故仍时有发生,而一些是重复的发生。通过认真反思,我们应该有一种共识——抓住一个本源的起因“人”、一个影响人的无形东西“文化”。
安全文化蕴涵于安全管理的每个环节之中,蕴涵于每个教职工的行为之中,它可营造出一个崭新的、社会性的安全大氛围。许多成功的国家、地区和学校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把安全的事情办好,离开安全文化是不行的。安全的目标、安全的理念、安全的文化建设,我们要作系统和深刻的研究和探索,要有计划地的宣传、灌输和推进,达到全体师生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我们在安全管理上不能有“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这种放松的心态,要坚定“除不可抗力外,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这种信心和决心!
学校安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学校安全文化,运用学校安全文化中的功能,体现“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珍惜人生”。推动安全管理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科技文化,深入开展安全教育的宣传、培训活动,以体贴人、爱护人,提高师生的安全思维、安全心理、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安全法制观念。安全文化的建设就是要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文化素质,减少和杜绝某些师生的习惯性违章行为。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第三篇:安全标准化必须要有的台账记录[定稿]
安全标准化必须要有的台账记录
1、法律法规标准及政府其他要求定期更新记录
2、文件发放记录
3、培训记录
4、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报告、不符合项整改记录
5、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安委会记录
6、安全生产费用台账
7、风险评价记录
8、作业活动清单
9、设备设施清单
10、风险管理培训教育记录
11、隐患治理记录
12、三级安全培训教育档案
13、安全监控报警设施台账
14、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定期检查记录
15、应急救援器材台账
16、变更管理记录(风险分析、控制措施、验收)
17、合格供应商名录
18、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清单、文件发放记录
19、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评审、修订记录 20、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和记录
2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从业资格证管理台账及教育培训计划
22、承包商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23、部门、班组安全活动计划和记录
24、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记录
25、安全设施管理台账
26、安全设施维护保养检查记录
27、设备、安全设施检维修记录
28、监视和测量设备台账(检验报告、校验合格记录)
29、特种设备台账、安全附件检验报告日期记录 30、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
31、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监督检查记录
32、安全标志一览表、重大危险源两牌
3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记录
34、个体防护用品台账
35、危险化学品普查表
36、化学品名录、一书一签(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标签)
37、危险化学品出入库记录
38、应急救援器材台账(包括消防设施)
39、应急预案评审培训、演练记录、报告 40、事故管理台账
41、事故调查报告
注:黑体的为否决项
第四篇:搞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树立四种意识
搞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树立四种意识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是强化思想教育、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环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科学地总结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这是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在新时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经济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集中地显现出来,给人们的思想上带来了许多困惑和不解,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在促进改革、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等各方面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要求也有所提高。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其在全面推进社会进步的伟大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真正实践“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一个亟待探索的课题。笔者认为,要创造性地搞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树立四种意识。
要有创新意识。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条件、内容、形式、对象等等都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经济关系、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生活内容等等走向多样化、多元化。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才能保持活力。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研究新形势下人们的精神需求和价值取向,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机制、新途径。要善于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要有服务意识。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职责。经济建设是中心,改革发展稳定是大局,一切为了群众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服务意识,就是树立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定位意识。主要是三个结合,一是抓好主题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为人民群众提供智力支持相结合。二是抓民心工程,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相结合。三是抓好示范工程,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典型宣传相结合。典型来自基层群众的生动实践,可信、可学,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运用先进典型进行教育,远比一般讲道理效果要好得多。
要有科学意识。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项单纯的具体工作,而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产生发展变化规律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自身规律的科学。既然是一门科学,就必须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因此,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树立科学意识,还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来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实践证明,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不断运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才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要有成效意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具有长期性和间接性的特点。长期性是指它的效益不可能立竿见影,而是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较长过程才能渐渐显露出来。间接性是指它的效益实现要经过两次转化,一次是表现为受教育者的立场、观点的变化和思想觉悟的提高;一次是受教育者把提高后的思想觉悟转化为物质力量。树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力量。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德才兼备,必须是一个正派人、明白人。“正派”与德对应;“明白”与才对应。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让正派人、明白人去做,才能收到应有的效应。正派与明白,应该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全部历史证明,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要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树立四种意识,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浅析学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建设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学校工会如何在构建和谐校园活动中准确定位,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和作用,积极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显的及其重要。为此,学校工会组织要从以下几方面发挥重要的职能作用:
一、充分发挥工会的教育职能,努力抓好教职工队伍建设。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能否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构建和谐社会最直接和决定性的因素,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社会文明了,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快速实现。工会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要把努力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组织教职工为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校高水平发展做贡献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工会传统的对教职工实施教育的方法主要是:政治学习、各种学习报告、参观访问或参观学习、座谈会等。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不明显或更多的是走过场,工会只是为了完成预先制定的工作任务而已。主要原因:一是形式单一,未能充分体现教职工教育职能的主体身份;二是缺乏针对性,教师具有一定知识水平与思想深度,而现在不少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为有效实施对教职工的教育,工会应根据学校发展和实际以及教职工的特点,采用自我性、理论性、可接受性为一体的方式和举措,在广大教职工中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如:直面式、目标式、激励式等等。
二、充分发挥工会的监督职能,积极完善校园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谐校园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民主氛围,真正实现教职工当家作主,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使教职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目标。工会作为职工群众自愿结合的群众团体,是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实践证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重要手段。发展和完善教代会制度,积极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另一方面,对损害教师合法权益的决策和措施,要理直气壮地建议行政予以纠正,并坚持教代会审议通过。同时,要通过加强教代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代表的素质和参政议政的能力,发挥好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其次,要以教代会为基本载体,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积极推进教代会民主评议、监督领导干部职权的落实。在党组织领导下,抓好教代会民主评议工作,引导教职工站在帮助领导、促进学校工作的角度上,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学校领导。把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干部管理部门,供上级党委部门在干部提拔、使用时参考,落实教职工对干部考核、使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三、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权职能,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利益。维护教职员工合法权利是教育工会的基本职责。根据教育系统的特点,学校工会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来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教职工的民主政治权益,主要是维护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民主权利。维护教职工的经济权益,主要是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及工资、奖金、生活福利等方面的权益。维护教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人的需求,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都应该得到满足,因此,工会在维护教职工经济权益的同时,还应该维护教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随着学校办学自主权的逐步扩大以及后勤社会化、学校办学效益的提高,除国家政策以外的可支配部分的数额增大,学校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方法加以调节,在实行岗位聘任制的基础上,根据贡献的大小拉开收入的档次。
四、充分发挥工会的协调职能,努力促进校园和谐。和谐校园内涵丰富,涉及到诸多要素,但是最终体现为人与人的和谐,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之间关系的和谐。一是要加大工会源头参与力度,积极争取参与学校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及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切实把教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在源头。二是要坚持“预防为主,协调为辅”的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原则,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及有关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引导教职工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三是要从教职工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切实帮助教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四是要针对教职工的思想和利益要求,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既统一思想又尊重差异,既提倡奉献精神又保障正当利益,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工建设和谐校园的积极性。
我们要进一步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学校工会工作,在实践中认真领会建设和谐校园的内涵,充分发挥工会各项职能,倡导公平、正义、宽容的理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做到尊重人、关爱人、依靠人,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化和谐校园的建设,营造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创建一个“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能干成事、人人能干好事”的和谐的校园环境。
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建议与思考
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处于新的战略机遇期,农机化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在农机化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理论探讨和实践力度,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广大涉农部门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业建设过程中的应尽的职任。
一、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机装备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体现在:小农机制农机化发展我省的多数农村家庭都采用小型农机操作,不仅暴露出大机械和小地块生产方式的矛盾,而且成为我省农机化水平提高和规模化发展的障碍,同时大农机数量少,配套率低,科技含量不高,技术状态差这种现状亟待更新。在政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呈现出了三多的显著特点,即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多,插秧机、收割机多,高质量、高性能机械多,农机装备结构日益优化。但从总体看,仍存在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作业项目单一,缺少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养殖业、林果业、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化程度较低。
2.农业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研制能力落后于市场需求。现有的农机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机工业明显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而引进农业机械的地区适应性问题矛盾突出。少量农机工业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低,存在质量和性能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性障碍多,“瓶颈”环节的关键机具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较差。
3.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服务水平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现有的农机服务组织多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农机农田作业组织发展较快,但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散乱,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管理模式的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还处在起步阶段,农机大户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还比较少。造成上诉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认识不高,投入力不足。由于更新大型农机具投入很大,农民家庭的购买力不足。并且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往往要看到效益后才肯接受,从而造成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不快。二是农机利用机制问题。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无用武之地,影响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三是农机科研、开发、制造能力弱,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另外,由于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国家对农民购买大型农机缺少资金支持、政府扶持,导致大型机具更新缓慢,家家户户争相购买经济使用的小型农机具。
二、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建议与对策1.优化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优化。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以地貌形态、农业气候、土地利用结构、区域生产专业化为主要指标,依据发展农业的自然经济条件的相对类似性、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坚持农业区划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济有效、保护环境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农
机装备结构,积极转变农业机械增长方式,坚持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走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协调发展的道路。坚持在发展中调整优化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在确保农业机械总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各业所需机械的比例。
2加快农机科技研究的步伐,促进新机具研发和推广,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系列化、标准化、多功能和质量优良、节约能源、价格合理的农业机械产品;要积极支持引进、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关键零配件和技术;引导、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主选择具有先进性和地区适用性的农业机械,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
3.依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随着200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法制化轨道,其核心是依法加大投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政府应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加强农机化的组织领导和宏观管理,加大执法力度,落实法定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市县两级财政都要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基础建设的投入,逐步改善市级农机科研、基层农机推广、农机培训和安全监理的基础条件;像农业发展资金、扶贫和其他农业扶持资金一样,也应设立农机专项资金以扶持和鼓励发展农机科技示范大户、农机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
4.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必须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是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重要基础。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倡导涉农单位为农村、农业提供公益性服务,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群体科技素质,使他们能够尽快掌握新技术、新装备,为推进本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
总之,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这项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
第五篇:企业安全管理必须做到“以人为本”
企业安全管理必须做到“以人为本” ——写在“秋冬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活动”之际
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是保障职工生命安全、企业财产安全的基石,既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安全管理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单位能够单独完成的事,它必须有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证。通过这个组织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到各个部门、单位,直到每一个职工,达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形成一个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既是一门现代科学,又是一门实用科学。传统的安全管理偏重对“物”的管理,以“事”为中心,过分依赖于“外来保障”,而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就是通过推进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把制度建设为主的行政管理与提高个人安全意识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突出各级干部的安全管理责任和职工的积极参与,它体现的是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参与安全管理的理念,养成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创造安全生产的优良环境,增强职工我要安全的内动力,这是探索安全工作立体保障的新渠道,也是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体现在领导、职工两个层面上,单位一把手的重视是安全管理成败的关键,主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要始终将安全管理工作视为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发挥上传下达、贯彻落实、督促引导、联系纽带的作用,采取多种多样的
1形式,提高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员参与、互相监督、互联互保的良好格局,从而夯实安全管理的基础。
1、安全管理成败的关键在领导
安全管理成败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责任感和广大职工对安全的认识水平。领导重视不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政绩观不端正,他们认为安全生产不出成绩,上级看不见、下级摸不着,浪费大量精力不说,有时还只见投入不见产出。因此就对安全生产被动应付,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口头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却雷声大雨点小,安检人员一再压缩,安全检查敷衍塞责,这就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二是安全投入不足,普遍存在重效益、轻安全的问题,安全防范设施简陋,舍不得为安全生产投入资金,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出现问题,安全经费不计提,即使提取也迟迟不到位,导致安全“欠账”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要树立“单位一把手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思想,强化一把手的安全管理责任心,强调最高领导层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和参与,对企业安全管理方针的制定与安全措施的筹划、开发、实施和改进负最终责任,特别要将各部门负责人的政治生命与安全管理挂钩,实行安全事故一票否决,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和压力感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只有一把手重视了,下面的各级人员才会把安全管理当作“正事”来干。各级领导干部要带着阶级感情抓安全,实行人性化的关爱,对待职工就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时刻想着他们的安危!企业在实施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安全管理模式,必须得到全员的认同,包括决策者、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职工。只有人人都
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是切身利益所在,是与自身和家庭幸福息息相关的大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全体职工才会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地参与安全管理,才会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模式。
2、以人性化教育持续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 所谓安全意识就是安全生产的客观实际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头脑中建立的“安全是为了什么?安全是为了谁?”的观念。这个客观实际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发生事故造成了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这种沉痛教训促使人们心理上自觉形成我要安全的要求;二是人们掌握了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总结出在生产中保护自身免受伤害的经验并使这些经验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成为管理工作的依据用以指导生产实际,只有实现了这两个转化才是安全意识的真正提高。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就需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这中间既有“硬件”内容:安全设施健全、设备完好、消除跑冒滴漏等“本质化安全”,更要有“软件”内容:新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复工人员教育、在岗职工继续教育、事故分析等,其中既有强制性的惩罚措施,也有通过“灌输、引导、沟通”的方式使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教育和对他们的关怀、体贴。教育是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项治本的关键工作。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员工熟悉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规程规范,掌握本岗位安全生产方面的技术知识、危险源点、应急应对措施和实现自我保护的基本技能。为此就需要各级领导做好耐心细致的工作,放弃过去死板生硬的填鸭式的安全教育方式,大力推进人性化教育模式。以灵活多样的安全教育方式改变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思想意识,我们常说:思想通一通百通,只有把个人的平安健康、家庭幸福和企业的安全发展联系起来,使职工理解“我的安全就是家庭最大的幸福”的道理,引起职工心灵的共鸣,使职工发自内心地重视安全。
具体的做法:一是本着人性化管理原则,对现有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考核标准等进行一次认真梳理,及时修订和充实完善,使管理制度从约束人向激励人转变。二是改进安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对职工的过错行为和违章违纪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使职工做到心服口服,切忌使用粗暴手段甚至训斥职工侮辱人格,采用经济处罚时也需要有理有据,切忌“罚款单满天飞”。三是注重培养职工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把职工执行规章制度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职工保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逐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变领导的强制管理为职工的自我管理,变领导的督促为职工的安全需要,在工作中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为安全”的转变,使广大职工时时、处处、事事都把安全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做到每个人都能自主管理,“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保证他人不被伤害”。
3、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为职工创造安全、舒心的工作环境 以广播、电视、报纸、警示牌、安全标语、安全温馨提示等有关的舆论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和气氛,做到处处可见醒目的安全标志牌和安全标语警句,安全通道清洁畅通,设备见本色,无环境污染,生产作业规范标准,现场光线明亮,形成一个“安全第一”的良好氛围,使人人感到违章违纪可耻,对不安全行为能群起而攻之。这种强烈的安全生产气氛能够起到动员人们注意安全的作用,对一切与安全环境要求相悖的行为还能起到遏制作用,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手段传播安全文化,使广大职工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就是精神享受的高度来认识,从而建立正确的安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要体现在关心职工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上,不断改善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手段,关心职工的思想和生活,营造和谐工作氛围,使职工能够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才能实现企业安全的长治久安。
以人为本安全管理可以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安全标兵等评先创优活动,发挥企业安全文化激励功能,激发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法,就是大力倡导“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意识和工作导向,使每一个职工都认识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就是生产力”,认识到“安全就是自己最大的福利和企业最大的效益”,使每一位职工都把“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努力追求卓越的安全生产绩效。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前进的道路上需要安全和我们一路同行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安全关系你我他。
谨以此和我的同事们共勉!
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李晓云
二〇一三年二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