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矿工程下井实习报告
矿山认知实习报告
在2013年6月18日我们开始了为期3天的认知实习,当天下午我们参加了由栗子坪煤矿的工作人员为我们做的报告,在其中我们了解了矿井的概况以及矿山的安全制度,入井安全须知
栗子坪煤矿地处大邑县西岭镇,距离中国著名的花水湾温泉度假小镇6千米,建井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开始建设的时间是1969年,投产时间为1973年,经四川省安全部门要求,该矿与2009年停产,并在2011年转为实践教学使用.矿区平均气温为16度,极端最低气温问零下4.8度,最高气温为35.1度,无霜期平均为284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098.2mm,日照时间为683.7小时。由于矿井位于龙门山断裂构造活动带,地壳正处于震荡抬升阶段,地震活动频繁,矿区内出露地层有中下侏罗统自流井组。栗子坪煤矿煤层的主采层为低灰低硫中磷肥气煤,原煤发热量为7.37千卡/克,煤层厚为0.4-0.6米,主采层顶地板伪顶厚度为0.1米,主要是粘土,伪底厚度为0.1-0.15米,主要是泥质页岩,直接底厚度为
1.2-1.5米,主要是泥质页岩,煤线与泥质成薄层状,老底为细砂岩或粉砂岩。
矿井的主要灾害有矿井瓦斯,煤尘,煤层自燃发火,顶地板稳定性,低温及冲击低压等,2009年瓦斯鉴定结果表明该矿属于高瓦斯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23m³/min,相对瓦斯涌出量问15.61m³/t。
栗子坪煤矿主要有K7,k8,k9,k10煤种,其中k7,k9具有爆炸性,k8,k10煤层无煤层爆炸性,k7-k10煤层均为自然发火3类(属于不
易自燃煤层)。栗子坪煤矿是多煤层开采的矿,个煤层稳定性不一致,单只有k7顶板稳定性差,该款个低温梯度正常,为发现地热异常。矿区工业广场认识也是我们了解的一个部分,工业广场主要包括绞车房,检身房,机修车间,电修车间,调度室,变电房,监控室,煤炭洗选场,煤仓,矿灯房,主要通风机房,火工库房等,其中每一个部分都是极其重要的,到了矿区,还有一个不得不了解,那就是煤矿生产系统,主要包括采煤,掘进,通风,运输,供电,排水,安全监控。只有保证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正常,我们的煤矿才不会出事。
栗子坪煤矿监控系统采用的是KJ-90型一体化监测系统,为了保证空气的正常循环,该煤矿采用了两台压风机配60钢管,安装到各工作地点。供水系统配有300m³水池,通讯联络系统采用全自动程控机,同时也配有人员定位系统和紧急避险系统。矿上设置有不同的管理机构,分别是矿长,副矿长(总工或技术负责人)—职能部门(安全通风),生产(技术,质量,地测)(机电,运输,调度,后勤),采掘作业队,生产岗位。
我认为此次认知实习最为深刻的是井下,我们在通风技术员的带领下,深入地下80多米,步行几千米,到达采掘作业面,途中技术员为我们讲解了井下工作的经历和工作感受,座位采矿人感慨万千,实属不易。在采掘工作面我自己亲手取了两块煤炭待会地面,这是我人生第一次下井,毕生难忘。
本次实习由于时间短暂,关于煤矿更多的知识,还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去学习,在今后的工作岗位去学习。此次实习能学习到
那么多学校不能学到的知识,接触到真正的生产设备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感谢栗子坪煤矿的工作人员,感谢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的领导及各带队老师!
第二篇:采矿工程实习报告
2008年07月07日星期一早晨5点就起床准备出发实习基地,六盘水土城矿务局。这次实习是我们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次实习,所以同学们都很兴奋,毕竟是第一次,有好多人晚上都没睡得着。我们离开了呆了3年的母校,出发去我们将要为期5天的实习基地----土城矿务局。由于贵州这个地方交通不方便,所以要坐6个小时的火车,所以从早晨5点出发下午才到了。第一天就是在劳累的旅途中度过了。不过矿上的领导们对我们这些实习生很是关照,从他们亲切的问候和热切的举动中像是投入了母亲的怀抱。从住宿和伙食上就能看的出来的就像我们回到了家。在此向矿上的领导致敬!原本不安的心平静了下来,因为土城矿务局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亲切的。我们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好好的实习,与矿上融为一体,不辜负老师们对我们的期望。
接下来的几天,是矿上领导安排我们学习相关学习,由矿上的各科室的科长副总等等领导给我们做报告。包括:一.矿局概况简介。(包括矿区交通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工农业生产概况,煤田分布情况及井下地质条件、煤炭储量、瓦斯、水、火、煤尘等条件,矿井建设发展情况及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二.管理制度。三.安全措施注意事项。还重点介绍了矿井的开拓方式,包括井田范围及尺寸井型及服务年限,井筒形式、数目和位置,水平划分及服务年限。学习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的有关知识,实习矿井采煤工艺的现状及发展过程。了解矿井运输、提升、通风、供电、压风、排水系统及主要设备和设施情况。学习矿井主副井提升方式、主副井提升容器、装卸载方式、提升机房位置、主要设备组成及型号。了解地面工业广场不知、地面主副井附近运输系统的布置,地面通风机房、空压机房、地面中央变电所、机修厂、选煤厂等的一般情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7号那天的井下实习,在我们吃完早晨赶到21采区的时候大家非常兴奋,在更衣室换好衣服虽然衣服很臭也很烂有的裤子都是开档的,但是没关系大家还是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整装待发。还在门口留影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穿这样的衣服所以要留影纪念,说不准以后没有机会穿了因为有人可能不从事这种职业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带队领导和老师的讲解下我们从主平硐一直走了进去。初次下井大家都很新奇的看着四周,走在轰隆隆的皮带输送机旁看着头顶的顶板踩着脚下的水沟盖兴冲冲的逛了进去。越走巷道越窄,过了好几个风门、联络巷、石门等我们来到了21133采煤工作面。为了我们这些实习生这个采面的工作都停止了下来,我们走到那那就停止工作。在此感谢为了我们实习而停产影响矿山的生产而表示歉意。由于不明原因我们走在前面的部分学员正好走过采面端部的时候有加刮板输送机和皮带输送机的转接处还在工作,当时真是煤尘乱飞,我感觉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能见度。
因为我什么也看不见满眼睛里都是煤尘,根本睁不开眼睛。等我们走过了运输平巷的时候相互看着别人从头到脚都是黑色的,不过还好眼睛和牙齿是白的。过了一个采煤工作面我就看到了庞大的采煤机还是镐型截齿的全长好像是17m。从我们走过的巷道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例如在课本上看到的采面是那么的光滑顺畅那么宽敞清楚,但是现场的情况绝对不是那么的清晰没有空间思维能力的人根本搞不清楚方向。在运输平巷放置了皮带输送机后就没有多大的空间,我们行人都很困难特别是在顶板质量不好的情况下再加上及个单体液压支柱就更显的空间狭小,身体稍微肥胖的人根本很难通过。最后我们顺着运输上山坐着“猴车”(矿山里对一种运人设备的俗称,因为它的设计就像在公园里看见的猴子骑的那种车,虽然样子不是怎么好看但是很是实用)上到了运输平巷,又再次的走出了21采区。出来侯大家看着自己和别人的相貌都在大笑,一个个黑的没见过就两个小时的时间就都变成了煤人似的。虽然很是累人但是大家心情很好都争着相互留影,看着相机里自己的相貌都乐开了花。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就不是能笑的出来了,谁会知道我们男生平时洗澡也就是最多十分钟,但是那天光洗澡就用了至少半个小时还没洗干净,那眼圈里就像是涂了女生用的化妆品一样是黑色的怎么洗也洗不干净,甚至耳朵里也是黑的当然还有鼻孔里也是,从头到较没有不黑的地方。在回宿舍的路上有人就这样说了,以后再也不想下井了就是下去逛一圈都是这个样子那以后工作一天的话还不是洗澡都要洗个半天啊!
第三篇:2013采矿工程实习报告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2013采矿工程实习报
告范文[1]
2013采矿工程实习报告范文
20xx年xx月xx日星期一早晨5点中就起床准备出发实习基地,六盘水土城矿务局。
这次实习是我们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次实习,所以同学们都很兴奋,毕竟是第一次,有好多人晚上都没睡得着。我们离开了呆了3年的母校,出发去我们将要为期5天的实习基地----土城矿务局。由于贵州这个地方交通不方便,所以要坐6个小时的火车,所以从早晨5点出发下午才到了。第一天就是在劳累的旅途中度过了。不过矿上的领导们对我们这些实习生很是关照,从他们亲切的问候和热切的举动中像是投入了母亲的怀抱。从住宿和伙食上就能看的出来的就像我们回到了家。在此向矿上的领导致敬!原本不安的心平静了下来,因为土城矿务局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亲切的。我们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好好的实习,与矿上融为一体,不辜负老师们对我们的期望。
接下来的几天,是矿上领导安排我们学习相关学习,由矿上的各科室的科长副总等等领导给我们做报告。包括:
一、矿局概况简介。(包括矿区交通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工农业生产概况,煤田分布情况及井下地质条件、煤炭储量、瓦斯、水、火、煤尘等条件,矿井建设发展情况及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二、管理制度。
三、安全措施注意事项。还重点介绍了矿井的开拓方式,包括井田范围及尺寸井型及服务年限,井筒形式、数目和位置,水平划分及服务年限。学习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的有关知识,实习矿井采煤工艺的现状及发展过程。了解矿井运输、提升、通风、供电、压风、排水系统及主要设备和设施情况。学习矿井主副井提升方式、主副井提升容器、装卸载方式、提升机房位置、主要设备组成及型号。了解地面工业广场不知、地面主副井附近运输系统的布置,地面通风机房、空压机房、地面中央变电所、机修厂、选煤厂等的一般情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7号那天的井下实习,在我们吃完早晨赶到21采区的时候大家非常兴奋,在更衣室换好衣服虽然衣服很臭也很烂有的裤子都是开档的,但是没关系大家还是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整装待发。还在门口留影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穿这样的衣服所以要留影纪念,说不准以后没有机会穿了因为有人可能不从事这种职业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带队领导和老师的讲解下我们从主平硐一直走了进去。初次下井大家都很新奇的看着四周,走在轰隆隆的皮带输送机旁看着头顶的顶板踩着脚下的水沟盖兴冲冲的逛了进去。越走巷道越窄,过了好几个风门、联络巷、石门等我们来到了21133采煤工作面。为了我们这些实习生这个采面的工作都停止了下来,我们走到那那就停止工作。在此感谢为了我们实习而停产影响矿山的生产而表示歉意。由于不明原因我们走在前面的部分学员正好走过采面端部的时候有加刮板输送机和皮带输送机的转接处还在工作,当时真是煤尘乱飞,我感觉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能见度。因为我什么也看不见满眼睛里都是煤尘,根本睁不开眼睛。等我们走过了运输平巷的时候相互看着别人从头到脚都是黑色的,不过还好眼睛和牙齿是白的。过了一个采煤工作面我就看到了庞大的采煤机还是镐型截齿的全长好像是17m。从我们走过的巷道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例如在课本上看到的采面是那么的光滑顺畅那么宽敞清楚,但是现场的情况绝对不是那么的清晰没有空间思维能力的人根本搞不清楚方向。在运输平巷放置了皮带输送机后就没有多大的空间,我们行人都很困难特别是在顶板质量不好的情况下再加上及个单体液压支柱就更显的空间狭小,身体稍微肥胖的人根本很难通过。最后我们顺着运输上山坐着“猴车”(矿山里对一种运人设备的俗称,因为它的设计就像在公园里看见的猴子骑的那种车,虽然样子不是怎么好看但是很是实用)上到了运输平巷,又再次的走出了21采区。出来侯大家看着自己和别人的相貌都在大笑,一个个黑的没见过就两个小时的时间就都变成了煤人似的。虽然很是累人但是大家心情很好都争着相互留影,看着相机里自己的相貌都乐开了花。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就不是能笑的出来了,谁会知道我们男生平时洗澡也就是最多十分钟,但是那天光洗澡就用了至少半个小时还没洗干净,那眼圈里就像是涂了女生用的化妆品一样是黑色的怎么洗也洗不干净,甚至耳朵里也是黑的当然还有鼻孔里也是,从头到较没有不黑的地方。在回宿舍的路上有人就这样说了,以后再也不想下井了就是下去逛一圈都是这个样子那以后工作一天的话还不是洗澡都要洗个半天啊!
在土城矿务局领导的在大力支持和实习老师的指导下,这次毕业实习圆满地结束了,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以前在学习中的不足。通过这次毕业实习,我学到了以前所没有学到的许多知识,我深刻的认识到今天的我作为贵州大学的一分子,作为一个采矿专业的学生,就应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应该为自己的专业贡献力量。
第四篇:采矿工程实习报告
实习报 告
实习地点:实习日期:专 业:准考证号:姓 名:指导教师:报告日期
_ 三河尖煤矿____ _____ ______ 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
一、交通地理位置
矿井概况
三河尖煤矿位于徐州市沛县龙固镇境内,地处苏鲁边界,东临昭阳湖、西临丰县、北与山东省鱼台县接壤,东南距徐州市92 km、至沛县27 km,西北距鱼台县城19 km。徐济公路穿过该井田,东北至京杭大运河6 km,可进行水陆运输。大屯煤电(有限)责任公司铁路专用线通至本矿,交通较为方便。
二、矿井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
本区属黄淮冲击平原,地势平缓稍向东北倾斜。地面标高+34.3~+39.98米,地面坡降一般均小于千分之一,属南四湖南端西部堆积区。
2、河流水系
井田内除大沙河为天然河流外,尚有姚楼河、苏鲁河、义河、复兴河、徐沛运河等均为兴修水利人工开掘的河流。坡降均小于1/2000。河水位同于湖水位,属季节性河流,农业上用河道引水灌溉,同时地面南北、东西向的灌溉渠道纵横交错。
3、气象与地震
本区属南温带黄淮区,气象具有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过渡性质,接近北方气候的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秋常有干旱及寒潮、霜冻等自然灾害,但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本区属于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降水量811.7 mm,降水多集中于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
自公元462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本区共记载有感地震30余次,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668年7月25日山东莒县郯城8.5级地震,1937年8月18日山东菏泽7级地震。
本区属华北地震区,距郯庐断裂约100 km,该断裂总长约1000 km,为一长期活动的断裂带,亦为强地震带,郯城至新沂一带具有发生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按照2000年地震等级划分新标准,三河尖煤矿地震等级为0.05G。
4、水源及电源
矿井生活用水取自处理后的浅层地表水,工业用水取自处理后的井下排水。
矿井现有35/6KV变电所一座,该变电所双回路35KV电源由沛县孔庄110KV区域变电所不同母线引出,矿井35/6KV变电所除向本矿井井下及地面用电设备供电外,另有小部分农用外转供电。
三、井田地质特征
三河尖井田位于滕鱼背斜向西南的延伸部位,受后期构造运动的切割作用,形成了一套不完整的NE向次一级向斜构造;以龙固背斜为主体向东西两翼又伴生次一级的向背斜。又经燕山期剧烈的构造运动,产生一系列较大张性断裂,破坏了龙固背斜的完整性。按构造线方向主要可分为NE、NW、EW、NNE向四组。井田主要由吴庄向斜、张庄向斜构成,次一级小褶曲和断裂均不发育。地层倾角0~21°。
三河尖井田位于丰沛煤田西北隅,属华北地层区。全区在前寒武系的结晶基底上沉积了以后的一套地层,包括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侏罗~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
四、煤层及顶板岩性
三河尖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二迭系,包括两个含煤组,即太原组、山西组。煤矿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
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共有两层,自下而上依次为9#、7#煤,倾角7°~21°,一般13°。山西组9煤:最厚为3.25 m,平均煤厚3 m。山西组7煤:最厚为3.35 m,平均煤厚3 m。全部为可采的稳定的中厚煤层。7#煤层直接顶板以灰至深灰色粉砂岩为主,厚度0~12.8 m,岩性致密。底板多为深灰色粉砂岩,厚度0~20.3 m,平均4 m。该煤层顶板属中等难冒顶板。
9#煤层直接顶板多为灰白~灰色,中细粒砂岩;厚度4.92~43.01 m,平均17.16 m。该煤层底板以粉砂岩为主,厚0~11.13 m,平均4 m。该煤层顶板属难~中等冒落顶板。
第二章井田开拓
该矿井采用一对立井开拓:主立井采用箕斗提煤;副立井采用罐笼提升矸石,升降人员设备材料且兼作进风井。副风井安装梯子间,作为一个安全出口。考虑到本井田走向尺寸较小,埋藏较深,虽然有自然发火倾向,但矿井瓦斯较低,面积较小,故风井布置形式选择中央并列式。
主井坐标:(X:3863198.0,Y:39476436.0,Z:+39.0)。副井坐标:(X:3863129.4,Y:39476402.2,Z:+39.0)。风井坐标:(X:3863273.6,Y:39476409.0,Z:+39.5)。
工业场地主要建筑物有主副井井塔、副井井口房、装车仓、转载点、胶带走廊、通风机房、锅炉房、矿车修理及铆焊车间、综合修理车间、地下返煤地道、筛分车间、驱动站、井下水处理站、生活水处理站、生活蓄水池及泵房等。
本井田煤层平均倾角为13º,井田平均倾斜长约3.75 km,平均走向长为4.31 km。虽然落差为800 m,但由于-560 m以上煤炭储量不多,且煤层倾角较小,采用单水平开拓,即第一水平在-800 m,在-560 m设辅助水平。7煤层和9煤层层间距为28 m,采区布置采用煤层群联合布置。
布置有两条大巷,一条胶带输送机大巷,一条辅助运输大巷。其中胶带输送机大巷担负矿井煤炭运输任务,兼作回风巷;辅助运输大巷担负矿井材料、人员、设备等运输任务,兼做进风巷。
井底车场为卧式车场,采用顶推调车方式(电机车牵引重列车驶入车场重车线,电机车摘钩绕到列车尾部,将列车顶入主、副井重车线)。井底车场硐室有主排水泵房及水仓、主变电所、井底煤仓、箕斗装载硐室、清理撒煤硐室、爆破材料库和其他硐室等。井底车场支护以混凝土砌碹为主,主井井底特殊硐室采用钢筋混凝土砌碹支护。主要开拓巷道主要有轨道进风大巷、胶带回风大巷,采用半圆拱形断面,布置在9#煤煤层底板。井底车场、石门、大巷均采用半圆拱形断面。
轨道运输进风大巷、胶带运输大巷净断面积16.1 m2,掘进断面积17.4 m2,支护方式为锚喷,喷射厚度为200 mm,锚深2080m m。
采区上部车场为顺向平车场,轨道上山的绞车房布置在区段回风平巷水平。采区中部车场采用甩入石门的中部车场,且双石门联系,在石门中布置储车线和调车线。由轨道上山提升上来的矿车,通过甩车道甩入中部石门中,再进到区段轨道平巷,而各区段运输平巷的煤经区段运输石门和区段溜煤眼,下溜入运煤上山中。采区下部车场采用大巷装车底板绕道式下部车场
第三章 采煤方法及工艺
一、采煤方法
采区内煤层赋存稳定,煤层结构简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用一次采全高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工作面采用沿走向后退式推进。
工作面生产能力为1.2 Mt,煤巷掘进出煤占工作面出煤的7%。工作面使用ZZ5600/17/35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MG300/700QWD型采煤机、SGZC-764/400型刮板输送机、SZZ-764/132A型转载机、PCM110型破碎机、SSJ1000/2皮带运输机、WRB200/31.5乳化液泵、PDZ型端头液压支架。
二、采煤工艺
1、回采工作面落煤、装煤方式
工作面采煤机螺旋滚筒完成破煤、装煤过程,部分遗留碎煤由输送机上的铲煤板装入溜槽。
2、回采工作面运煤方式
使用中双链的刮板输送机,型号为SGZC-764/400。
3、工作面支护方式
开采煤层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回采工作面采用液压支架支护。支架完成对工作面顶板的支撑、切顶、挡矸、护帮、支架前移以及推移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等工作。
4、(1)综采一次采全高工艺流程:
割煤 → 装煤 → 运煤 → 移架 → 推溜 → 处理采空区(2)采煤机割煤方式
采煤机双向割煤,追机作业:采煤机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工作面端头斜切进刀,上行下行均割煤,往返一次进两刀;采煤机过后先移架后推移刮板输送机。(3)采煤机进刀方式 采煤机进刀方式为割三角煤工作面端头斜切进刀。(4)装运煤
在采煤机割煤的同时,利用采煤机滚筒螺旋齿片和弧形挡煤板自动将煤装入刮板输送机,工作面余煤由铲煤板随移溜铲入刮板输送机,运出工作面。(5)移液压支架
移架采用滞后采煤机后滚筒2~3架支架追机顺序移架,移架步距0.60 m,移架时前后5 m范围内严禁其他人员作业。(6)移输送机
移输送机应滞后移架8~10架,顺序追机推刮板输送机,推刮板输送机步距为0.60 m,推刮板输送机时严禁出现急转弯,刮板输送机水平曲度不准超过3°,垂直弯曲度不准超过1°。(7)采空区管理
采空区采用自然跨落法处理,若机头端头老塘悬顶面积大于8 m2而不垮落,必须将锚索退出,若退出锚索后仍无法使采空区顶板跨落必须对采空区强制放顶,相应措施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井下运输
一、矿井运输系统
1、运煤系统
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 区段运输平巷(皮带输送机)→ 区段运输石门(皮带输送机)→ 溜煤眼 → 运输上山(皮带运输机)→ 煤仓 → 运输大巷(皮带输送机)→ 运输石门(皮带输送机)→ 井底煤仓 → 主井(箕斗)→ 地面。
2、运料系统
地面 → 副井(罐笼)→ 井底车场 → 轨道石门 → 轨道大巷 → 轨道上山 → 上部车场 → 回风石门(区段轨道石门)→ 区段回风平巷 → 工作面。
3、排矸系统
掘进巷道时所出的矸石用1.5 t固定厢式矿车从各平巷运出 → 轨道上山 → 下部车场 → 轨道大巷 → 轨道石门 → 井底车场 → 副井(罐笼)→ 地面。
4、行人系统
地面 → 副井 → 井底车场 → 运输石门 → 运输大巷 → 下部车场 → 轨道上山 → 区段运输平巷 → 工作面。
二、矿井运输设备
刮板运输机型号为SGZC-764/400,转载机型号为SZZ—764/132A;破碎机型号为PCM110;顺槽皮带型号为SSJ1000/2。采用JTB1.6×1.5-24型矿用防爆液压提升绞车作为辅助运输。本采区有两层可采煤层,煤瓦斯含量低、顶板条件较稳定,煤地质赋存条件好,采区内无大的起伏及地质构造,煤层倾角平均13°,采区上山倾斜长度1050 m。轨道上山采用一台JTB1.6×1.5-24型矿用防爆液压提升绞车牵引1.5 t固定厢式矿车。
大巷带式输送机承担全矿年产1.2 Mt煤炭的运输任务。使用SSJ1000/2×160。根据矿井地质条件(低瓦斯)及矿井的实际情况,在轨道大巷内采用架线式电机车牵矿车运材料及矸石等。运输材料采用1.5 t固定车厢式矿车,架线电机车式选用ZK10-6/550型。
第五章 矿井提升与排水
一、矿井提升
1、概述
矿井设计井型为1.2 Mt/a,服务年限53.6年,出矸量为0.12 Mt/a,矸石容重为2.5 t/m3。采用立井单水平开拓,水平标高为-800 m。
煤层的埋藏深,且均为气煤,容重为1.4t/m3,不需要分别运出。矿井属低瓦斯矿井,煤层没有自然发火危险,煤尘有爆炸性。
矿井工作制度为“四六”制,三班采煤,一班检修,每天净提升时间为16h,矿井设计年工作日330天。
主井采用一对12t箕斗提煤,副井采用罐笼提升。井下主运输采用胶带运输,大巷辅助运输采用架线式电机车。
2、主副井提升
主井提升采用有效容积为13.2 m3的JDS12/110×4Y型多绳异侧装卸式箕斗,并采用JKM-2.8/6(Ⅱ)A型主井提升机 副井提升采用一对1.5 t矿车双层单车罐笼。
二、排水
排水系统:工作面(掘进头)→ 区段运输平巷 → 联络巷 → 下区段轨道平巷 → 区段轨道石门 → 采区中部车场 → 轨道上山 → 采区下部车场 → 轨道大巷 → 轨道石门 → 井底水仓 → 副井 → 地面。
矿井涌水量较小,一般为60 m3/h,最大涌水量为不超过120 m3/h。主排水泵房布置2台水泵,一台使用,一台备用,水仓能容纳矿井8h的正常涌水量,水仓断面为6㎡,长度为90m。
第六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
一、矿井通风系统
井田最大走向长4.93 km,最小走向长3.49 km,平均走向长4.31km。
井田倾斜方向的最大长度为3.76 km,最小长度0.99 km,平均倾斜长3.75 km。
水平宽度3.64 km。煤层的最大倾角为21°,最小倾角为7°,平均为13°。井田平均水平面积为15.69 km2。
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为7煤和9煤层,平均厚度均为3.0 m,倾角平均为13°左右,瓦斯和水涌出量均不大。
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1.2 Mt/a。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50~3.38 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1.50~2.25 m3/min,为低瓦斯矿井。主采煤层挥发份指数10.90%,火焰长度为5mm,无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无自燃倾向。
主要大巷均布置在9煤层底板岩石中,并采用双岩上山。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全部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
该矿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抽出式通风方式。工作面产量大,瓦斯涌出量较小,采用U形通风方式。
通风设备
该矿采用通风机型号为FBCZ-6-No20A,n=980 r/min
二、安全灾害的预防措施
1、预防瓦斯和煤尘爆炸的措施
(1)回采和掘进工作面以及回风巷中,必须按规定定期检查瓦斯,如发现异常,必须按规定处理。(2)盲巷、盲硐、片帮及冒顶处等容易积聚瓦斯的地点,必须及时处理。
(3)掘进应采用双风机,双电源和风电闭锁装置。(4)掘进与回采工作面应安设瓦斯自动报警装置。
(5)大巷及装煤站应安设瓦斯自动报警断电仪。瓦斯超限后应自动切断供电及架线电源。
(6)所有易产生煤尘的地点。必须采取洒水灭尘等防尘设备及除尘设施。
(7)井下风速必须严格控制,防止煤尘飞扬。井下所有煤仓和溜煤眼均应保持一定存煤,不得放空,不得兼作通风眼。
(8)按照保安规程设计悬挂岩粉棚和防水棚。
(9)煤尘应定期清扫。巷道应定期冲刷,各个装煤站应进行喷雾洒水。
2、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
(1)井下中央水泵房和中央变电所设置密闭门、防火门。并设设区域返风系统。
(2)井下机电设备选用防爆型为原则。应加强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并加强维修及管理。防止漏电及短路产生高温和火花。
(3)完善矿井通风系统,合理分配风量,降低并控制负压,以减少漏风。每个面回采结束,要将其两顺槽就近连通并及时加以密闭,使采空区处于均压状态。
(4)井下设置完备的消防洒水系统,存放足够的消防器材。
3、防水措施
(1)井巷出水点的位置及其水量,前采空区积水范围、标高和积水量,都必须绘在采掘工程图上。
(2)主要水仓必须有主仓和副仓,当一个水仓清理时,另一个水仓能正常使用。
(3)采掘工作面必须确定探水线,进行探水,确认无突水危险后,方可前进。
第七章 实习感想及体会
毕业了,我们正式走入社会。在矿上这段时间的实习是我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第一步,这个阶段是我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是从学生步入职场的重要过渡,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年的读书”。实习虽然苦点、累点,但重要的是通过实习我有了收获、有了知识、有了提高。在学校里,我们学习的是理论知识。在公司里,我们学习的是师傅们成功的工作经验,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多发现、多分析、多比较、多思考、多总结、多请教,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目的。回首这二星期的光阴,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为期二星期的实习时间已经结束了。在这实习的时间里,我经历了一次转型,那就是: 我由一个一直在学校单一环境下成长的学生离开校门到踏入社会进入工作单位成为其中的一员,并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获得基本的工作能力,了解和适应我矿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人事结构以及工作中所需的注意事项。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付出,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同事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我完成了实习。
实习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实习快结束了。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忆。在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予了我足够的宽容、支持和帮助,让我充分感受到了领导们“海纳百川”的胸襟,感受到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豪气,也体会到了煤矿工人的艰难和坚定。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有经过实践烤炼的理论永远都是纸上谈兵。实践,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成长的必修之路。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我的的确确走进了社会这个大课堂,体验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世界,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为今后一步步走进社会打下了基础!现将实习情况总结如下:
总而言之,在实习期间,我以能为矿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己任;在工作上,以按时安质完成工作为原则;在自身方面,我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为目标。这两天的时间给了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还发现自身有着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争取学业完成后成为煤矿企业的有用之才。做一个21世纪的新时代采矿人!
经过实习,让我真真正正的体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区别。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只是学习课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那时感觉理论这么简单,操作起来也并不难。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同时也培养了我团队合作,学会尊重别人,尊重集体。
第五篇:采矿工程实习报告
生 产 实习报 告
年级:
班级: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专接本 采矿李千 生产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全面了解矿山生产系统和生产工艺过程,培养和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对矿山现用的开拓系统、采矿方法进行参观学习,了解采矿生产工艺及其劳
动组织等;
3、为采矿方法课程设计收集资料;
4、了解矿山井巷掘进工艺、设备、劳动组织及施工顺序。
二、生产实习内容
1、矿山生产技术报告
对矿山生产进行一般性的全面认识。
听取安全报告、地质报告、采矿方法报告、矿床开拓及井巷掘进报告,对矿山生产进行一般性全面认识(如矿区概况、地质构造、矿体赋存条件、矿区开拓系统、矿井提升运输、通、排、压系统、阶段内矿块布置、矿区所用采矿方法等)。
2、现场参观
通过现场参观,对矿山生产进行全面了解。具体包括:
(1)地面参观:地表地形、勘探工程、工业场地布置、卷扬机房、扇风机房、选矿厂、废石场、空压机房、火药库、地面运输系统等;
(2)井下参观:阶段开拓系统,井底车场布置,井下主要开拓巷道布置(竖井、斜井、主要运输巷道等),井下主要硐室(火药库、变电所、水泵房、空压机房等),各种采矿方法、矿柱回采及空区处理等;
(3)采矿场实习:这是生产实习的重点,对矿山所用的采矿方法、矿柱回采及
空区处理等进行全面而详细的了解,并对某些问题进行较细致的调查分析;
(4)井巷掘进实习:通过生产技术报告和现场参观了解竖井斜井的延深,平巷
掘进的工艺过程和施工方法,劳动组织及其所采用的机械设备,了解采场水平巷道和天井的施工方法等;
(5)收集有关课程设计的资料。
实习报告内容
在地表实习过程中,我们主要参观了以下的矿山设备:
(1)卷扬机房。
(2)主井井塔。
(3)副井井塔。
(4)空压站。
(5)露天排土场。
(6)斜坡道。弓长岭地下铁矿
一、矿区一般概况: 弓长岭井下铁矿最早开采始于1909年。1933年,日本人在二矿区开凿了第一口竖井;1938年,又开凿了第二口竖井,采用平硐盲竖井联合开拓方式,利用干式充填法对通洞和后台区的富矿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回采,共采铁矿石1970564吨。
解放初期,矿山在后台沟及通洞区进行开采。1954年以前,利用全面展开式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1954年以后,主要利用房柱式水平分层充填法采矿。1953年7月,根据日伪时期的残存资料以及1950年、1951年的地质勘探资料,由苏联国立矿山企业设计院完成了《弓长岭第二矿区初步设计书》,包括开采、运输、供电、排水、通风等项内容,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以及设计费用较高,难以适应当时钢铁工业的急迫需要,这项工作未能实施,但它成为弓长岭井下建设的主要依据
二、矿区地质概况:
1、矿体数量及分布情况:
由于热液交代磁铁石英岩而在磁铁贫矿内形成大小不等的富矿体。二矿区内共有138条富矿体,主要集中在第六层铁矿中,该层有65条富矿体,占富矿体的77.1%;其次第四层铁矿中有21条富矿体,占富矿体的6.5%;硅质岩层中有
29条富矿体,占富矿体的13.5%,第三层铁矿中有19条富矿体,占富矿体的2.5%,其余矿层中富矿极少。
在富矿体中位于第六层铁矿中的rⅰ、rⅱ富矿体规模最大,约占富矿体的73%,其次为赋存于第四层铁矿中的rⅲ富矿体。
富矿体呈似层状或透镜状,厚度变化较大,一般2~30m,其中rⅱ赋存于-100m标高以上现已基本采完。
2、矿床成因条件及类型,矿床地质构造,矿床勘探类型:
弓长岭铁矿床是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后期经热液交代富集的磁铁矿床。矿床赋存于太古界鞍山群茨沟组变质岩系中。根据矿石结构构造可划分为:块状磁铁石英岩矿石、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矿石、致密块状磁铁富矿石三种自然类型。按有用矿物成分可划分为:磁铁石英岩、假象赤铁石英岩、磁铁富矿、赤铁富矿四种自然类型。按工业要求可划分为:贫矿(mp),高炉富矿(rd),平炉富矿(rm)三种工业类型。本次设计范围内基本无赤铁型矿石。条带状矿石多为贫矿;块状、致密块状矿石主要构成富矿,大部分集中于第六层铁矿中。
二矿区位于弓长岭背斜北翼,矿区西北至寒岭断裂,东南到30勘探线,全长4850 m,宽750m,面积3.6km2。二矿区又可划分为:东南区(19~30线),中央区(9~19线),西北区(0~9线)。
3、主要矿体产状及赋存条件:
弓长岭井下铁矿有贫、富两种铁矿石。矿区贫矿赋存在两个含铁带内。含矿层总长1600m(中央区范围内),矿体出露最高点为大砬子。矿体总的走向120°~160°,倾向ne,倾角60°~85°,矿区规模最大的为第六铁矿。
矿区富矿集中分布在中央区及西北区的六层铁中,在东南区六层铁中分布零星,而在硅质层中富矿集中。
4、矿石的种类及品位,矿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矿石的种类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赤铁矿、褐铁矿,极少量黄铁矿、黄铜矿、菱铁矿、镜铁矿等。磁铁矿的品位平均是30%。铁矿价格是530元/t。
矿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如下表所示:
三、矿区自然地理概况:
二矿区山脉走向为se~nww向,自矿区东南向西北依次是大砬子、中山、茨山、后台、磨石山。大砬子海拔标高586.88m,是矿体出露最高峰,沟谷海拔标高100~280m,比高200~300m。本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761.5mm,雨季为7~9月份,年平均气温8.8℃,冻结深度为1.1m。降雪期为10月~次年3月,最大降雪厚度为0.33m。风速4月份最大,平均3.97m/s,8月份最弱,平均1.8m/s,风向夏季为南风或东南风,冬季为北风或西北风。
矿区位于汤河和兰河之间,汤河发源于区域西南部千山山脉,从矿区西部安平镇附近向西北流过。汤河河床为卵砾石组成,河床宽20~100m,水深几十厘米,常年流水,平均流量为5m3/s,最大流量为144m3/s,最小流量为3.0m3/s,雨季河水暴涨,水深1m。
四、矿床开拓及运输系统概况: 4.1中央区上含铁带
中央区上含铁带采用下盘中央竖井开拓方法,阶段运输巷道上下盘环形布置,通风方式为中央对角式两翼风井布置,中段高度60米。选用10吨架线式电机车牵引2m3侧卸式矿车,采用762mm轨距铁路运输。矿岩经中段穿脉溜井装车,经穿脉环到下盘巷道。通过中央石门进入环形井底车场。其中平矿、高炉矿卸入主溜井,经900×1200mm颚式破碎机,由主井箕斗地表157米水平矿仓。经126篇二:采矿工程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采矿工程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采矿工程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采矿工程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采矿工程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采矿工程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采矿工程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采矿工程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采矿工程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采矿工程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
点,尽心尽力完成采矿工程岗位工作的任务。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经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许。
三、转变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从大学校门跨入到采矿工程岗位工作岗位,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当初的那份热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态度,不断的做好一些杂事,同时也勇于协助同事做好各项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这就是一个热情的问题,只要我保持极大的热情,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位学生到一位工作人员的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四、发扬团队精神,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同其他同事。
在工作间能得到领导的充分信任,并在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给我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能积极主动地协助其他同事处理一些内务工作。个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团队,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实习期的工作,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进步。没有共同进步,相互合作,团队如同一盘散沙。相互合作,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
五、存在的问题。
几个月来,我虽然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如理论水平、工作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采矿工程岗位工作岗位还不够熟悉等等,这些问题,我决心实习报告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使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针对实习期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打算做好以下几点篇三: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报告范本
生产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全面了解矿山生产系统和生产工艺过程,培养和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对矿山现用的开拓系统、采矿方法进行参观学习,了解采矿生产工艺及其劳
动组织等;
3、为采矿方法课程设计收集资料;
4、了解矿山井巷掘进工艺、设备、劳动组织及施工顺序。
二、生产实习内容
1、矿山生产技术报告
对矿山生产进行一般性的全面认识。
听取安全报告、地质报告、采矿方法报告、矿床开拓及井巷掘进报告,对矿山生产进行一般性全面认识(如矿区概况、地质构造、矿体赋存条件、矿区开拓系统、矿井提升运输、通、排、压系统、阶段内矿块布置、矿区所用采矿方法等)。
2、现场参观
通过现场参观,对矿山生产进行全面了解。具体包括:
(1)地面参观:地表地形、勘探工程、工业场地布置、卷扬机房、扇风机房、选矿厂、废石场、空压机房、火药库、地面运输系统等;
(2)井下参观:阶段开拓系统,井底车场布置,井下主要开拓巷道布置(竖井、斜井、主要运输巷道等),井下主要硐室(火药库、变电所、水泵房、空压机房等),各种采矿方法、矿柱回采及空区处理等;
(3)采矿场实习:这是生产实习的重点,对矿山所用的采矿方法、矿柱回采及
空区处理等进行全面而详细的了解,并对某些问题进行较细致的调查分析;
(4)井巷掘进实习:通过生产技术报告和现场参观了解竖井斜井的延深,平巷 掘进的工艺过程和施工方法,劳动组织及其所采用的机械设备,了解采场水平巷道和天井的施工方法等;
(5)收集有关课程设计的资料。
三、实习时间与日程安排
7月16日:从学校乘车前往弓长岭铁矿; 7月17日:地质、采矿技术报告;
7月18日:安全教育、劳动工资和财务成本报告; 7月19-21日:地表实习; 7月22-24日:井下实习;
7月25-27日:露天矿参观实习;
7月28-30日: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和专题报告; 7月31日:乘车返校;
8月1-2日:初选开拓方案;
8月3-5:日:答疑和撰写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内容
在地表实习过程中,我们主要参观了以下的矿山设备:
(1)卷扬机房。
(2)主井井塔。
(3)副井井塔。
(4)空压站。
(5)露天排土场。
(6)斜坡道。弓长岭地下铁矿
一、矿区一般概况:
弓长岭井下铁矿最早开采始于1909年。1933年,日本人在二矿区开凿了第一口竖井;1938年,又开凿了第二口竖井,采用平硐盲竖井联合开拓方式,利用干式充填法对通洞和后台区的富矿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回采,共采铁矿石1970564吨。
解放初期,矿山在后台沟及通洞区进行开采。1954年以前,利用全面展开式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1954年以后,主要利用房柱式水平分层充填法采矿。1953年7月,根据日伪时期的残存资料以及1950年、1951年的地质勘探资料,由苏联国立矿山企业设计院完成了《弓长岭第二矿区初步设计书》,包括开采、运输、供电、排水、通风等项内容,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以及设计费用较高,难以适应当时钢铁工业的急迫需要,这项工作未能实施,但它成为弓长岭井下建设的主要依据
二、矿区地质概况:
1、矿体数量及分布情况:
由于热液交代磁铁石英岩而在磁铁贫矿内形成大小不等的富矿体。二矿区内共有138条富矿体,主要集中在第六层铁矿中,该层有65条富矿体,占富矿体的77.1%;其次第四层铁矿中有21条富矿体,占富矿体的6.5%;硅质岩层中有29条富矿体,占富矿体的13.5%,第三层铁矿中有19条富矿体,占富矿体的2.5%,其余矿层中富矿极少。
在富矿体中位于第六层铁矿中的rⅰ、rⅱ富矿体规模最大,约占富矿体的73%,其次为赋存于第四层铁矿中的rⅲ富矿体。
富矿体呈似层状或透镜状,厚度变化较大,一般2~30m,其中rⅱ赋存于-100m标高以上现已基本采完。
2、矿床成因条件及类型,矿床地质构造,矿床勘探类型: 弓长岭铁矿床是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后期经热液交代富集的磁铁矿床。矿床赋存于太古界鞍山群茨沟组变质岩系中。根据矿石结构构造可划分为:块状磁铁石英岩矿石、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矿石、致密块状磁铁富矿石三种自然类型。按有用矿物成分可划分为:磁铁石英岩、假象赤铁石英岩、磁铁富矿、赤铁富矿四种自然类型。按工业要求可划分为:贫矿(mp),高炉富矿(rd),平炉富矿(rm)三种工业类型。本次设计范围内基本无赤铁型矿石。条带状矿石多为贫矿;块状、致密块状矿石主要构成富矿,大部分集中于第六层铁矿中。
二矿区位于弓长岭背斜北翼,矿区西北至寒岭断裂,东南到30勘探线,全长4850 m,宽750m,面积3.6km2。二矿区又可划分为:东南区(19~30线),中央区(9~19线),西北区(0~9线)。
3、主要矿体产状及赋存条件:
弓长岭井下铁矿有贫、富两种铁矿石。矿区贫矿赋存在两个含铁带内。含矿层总长1600m(中央区范围内),矿体出露最高点为大砬子。矿体总的走向120°~160°,倾向ne,倾角60°~85°,矿区规模最大的为第六铁矿。
矿区富矿集中分布在中央区及西北区的六层铁中,在东南区六层铁中分布零星,而在硅质层中富矿集中。
4、矿石的种类及品位,矿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矿石的种类主要为磁铁矿,其次为赤铁矿、褐铁矿,极少量黄铁矿、黄铜矿、菱铁矿、镜铁矿等。磁铁矿的品位平均是30%。铁矿价格是530元/t。
矿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如下表所示:
三、矿区自然地理概况:
二矿区山脉走向为se~nww向,自矿区东南向西北依次是大砬子、中山、茨山、后台、磨石山。大砬子海拔标高586.88m,是矿体出露最高峰,沟谷海拔标高100~280m,比高200~300m。本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761.5mm,雨季为7~9月份,年平均气温8.8℃,冻结深度为1.1m。降雪期为10月~次年3月,最大降雪厚度为0.33m。风速4月份最大,平均3.97m/s,8月份最弱,平均1.8m/s,风向夏季为南风或东南风,冬季为北风或西北风。
矿区位于汤河和兰河之间,汤河发源于区域西南部千山山脉,从矿区西部安平镇附近向西北流过。汤河河床为卵砾石组成,河床宽20~100m,水深几十厘米,常年流水,平均流量为5m3/s,最大流量为144m3/s,最小流量为3.0m3/s,雨季河水暴涨,水深1m。
四、矿床开拓及运输系统概况: 4.1中央区上含铁带
中央区上含铁带采用下盘中央竖井开拓方法,阶段运输巷道上下盘环形布置,通风方式为中央对角式两翼风井布置,中段高度60米。选用10吨架线式电机车牵引2m3侧卸式矿车,采用762mm轨距铁路运输。矿岩经中段穿脉溜井装车,经穿脉环到下盘巷道。通过中央石门进入环形井底车场。其中平矿、高炉矿卸入主溜井,经900×1200mm颚式破碎机,由主井箕斗地表157米水平矿仓。经126米平硐溜井,由准轨电机车经岭西站编组运往选矿厂。平炉矿和岩石由主、副井罐笼提升到140米水平,经140米水平平硐分别运往平炉破碎系统及3#桥岩场。
主井内颈8米,原设计为双层双罐笼、双箕斗混合井。其中10吨双箕斗由直颈6米单筒卷扬提升,原设计能力为90万吨/年,最大提升能力可达150万吨/年。双罐笼由直颈6米双筒卷扬机提升,原设计提升能力为80万吨/年。主井设备原设计为刚性罐道,1965年改为钢绳罐道,经多年使用认定两罐笼间隙小、不安全,于1985年改为加强刚性系数的双罐笼钢绳罐道,2001年,对双层双罐笼改为双层单罐笼加平衡锤。
副井为内颈6米的双层双罐笼,罐笼由直颈5米双筒卷扬机提升,原设计能力为81.5万吨/年,除提升矿石外,还承担人员、设备、材料等的提升任务。2002年,对副井进行改造,把单绳缠绕的的双筒卷扬改成多绳摩擦轮提升机,并把双层双罐笼改为双层单罐笼,设计能力为万吨/年。
4.2中央区下含铁带
下含铁带的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原设计方案的运输方式为上下盘沿脉环形运输。90年代末期,由于受国内矿山产业普遍萧条的影响,为节省开拓投资,改为下盘穿脉的尽头式布置方式。180米水平的矿石经穿脉聚矿井放至2m3侧卸式矿车,用10吨架线式电机车牵引经下盘运输巷翻到两个主溜井,然后从140米水平输出到3#桥贮矿仓内。140米水平的矿石则直接用2m3侧卸式矿车从穿脉聚矿井沿下盘及140米水平平硐巷道运到3#桥贮矿仓内,然后由铁运公司输送到选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