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植物学实习心得
植物学野外实习心得
得知植物学实习是在野外那刻,心中充满了莫名的激动,因为我们终于有机会与自然新近感受绿色的气息。当我们真正地站在巍峨的山脚下,翠绿的世界,清新的空气中时,更使我心旷神怡……我们组事先做好了分工,由我负责记录植物名录与特征。
第一天和第二天分别去的是鹫峰和大觉寺,都是爬山。虽然晕车但到达目的地之后心中仍是慢慢地期待。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边爬山,边认植物。老师会采集各种植物在现场给我们讲解,我们各个实习小组相关组员也会争抢着采集植物以做标本,有的在植物上作标签,我则跟着老师记笔记。最后,我们聚在一起,整理植物与标签,然后压制植物标本。吃完自带午餐后,就带着标本夹下山。下山途中则是温习过程。依旧是上山的路线,老师会让我们认一些教过的植物。我很珍惜这次野外实习的收获,也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机会去野外实习,在绿色的氛围中获得新知。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真正做到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不再是刻板的文字与简洁的示意图,而是鲜活翠绿的植物呈现在眼前,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单叶与复叶,对生与互生……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实习之中,我们做到了吃苦耐劳,我们遵守纪律从未擅自离队,我们组内团结协作,将实习完成的非常出色,无论是标本的数量还是标本的质量,我们都努力去做到最好,采集标本达60科143种植物之多。在此为我们组的团结与标本感到骄傲,对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生物12-1班
王宇
120414118
第二篇:植物学实习心得
植物学实习心得
20XX年10月25日,我们生科2班圆满完成了植物学的野外实习任务。虽然,实习的过程是辛苦的,但是我们也收获了许多。在这短短的实习期间,我们亲眼看到,亲身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植物以及植物标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亲近大自然并领略它的魅力,还学会了独自思考、团队合作、不断探索。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的课内理论知识与课外实际相结合,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还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升华。
此次,我们的实习地点是在乐土雨林。可惜实习当天,天公不作美。一大早天就下起了雨,偶尔还有秋天的寒风吹过。但是,我们的实习热情依然没有减退。实习主要分为两段:一段是从招待所到乐土雨林的那条3.5公里路上的植物,另一段是整个雨林区的植物。实习以小组为单位,由带队老师给我们讲解为主,我们动手观察、记录和拍摄为辅。我们一边认真听着老师介绍一路上看到的各种植物的所属科和种名,一边在本子上记录,有的还会采集保存,或者拍摄照片。我们一手撑着伞,一手记录,生怕记漏,听错任何一个种名。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我们都在路上走,路上风雨交加,既考验我们的体力,也考验我们的耐性。有时候雨下得大,根本没有办法身兼多职,往往是来得及记却来不及观察,或者来得及观察却来不及记。这时候,我们就很好的发挥了小组合作精神,大家分工合作,把所有的任务有条不紊的进行。所以,我们一路上的兴奋度都没有减弱。每次,我们一发现一种陌生的植物,我们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不停的问老师:“这
是什么呀?那是什么啊?”对于一株植物,我们会观察它的茎、叶、花、果实,看它们的形态、闻它们的气味、观察它们所处的生活环境。通过这些,我们就能准确的判断它们的科属种名。
实习结束后,我们有一个小测来简要检验我们今天的实习成果。对这个测验,我们都认真对待。在测试之前,我们将全部的记录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并在短时间内回忆起来。结果,我们发现植物的种名和科属虽然我们都记得住,但是,如果给我们一棵植株或植株的部分,我们往往不能迅速的反应到。这就是我们学习上的一个不足。学习上的知识与实际没有紧密联系,导致两者有些脱节。而经过了这次实习这个不足,我们得到了适当的缓解。虽然,现在我也没有把所有的植物都一一记下,但是我相信经过我们小组的归纳总结,我会尽最大可能的记住它们。直到现在我们都基本上把它们掌握下来了。我觉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有可能换来相应的回报。
实习过程中,我们走的路多,看得多,听得多,问的更多。我们不断的重复旧的知识,又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于此同时,大家相互帮助,充分加强了同学间的感情。老师与同学们的教诲和交流,更是增强了师生间的情谊。实习中的一点一滴,大家的笑容和收获都将成为 我们美好的回忆。最后,我们还要特别感谢老师在实习期间给我们的指导,拓展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经历。
第三篇:植物学实习心得
植物学野外实习心得:
本次野外实习在缙云山,通过这次实习掌握了不少知识,当然,还有一些感想和对以后野外实习的建议。
这次实习先由老师带领我们认识植物,在通过认植物的同时巩固我们的课堂知识,通过老师对植物的详细介绍,能够使我们形象的认出植物,以及了解其所在科的一些主要特征。在此的学习中认识了不少植物。有时候也会遇到恶劣天气,条件有点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中更能磨练同学们的意志,后面再由我们分组做专题,去采集植物、鉴定植物,我们从中不仅掌握了如何鉴定植物的方法,同时还学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这次实习更加强化了班级凝聚力,这也算一个附加的收获吧。
同时,本次的野外实习虽然是很令人满意的,但其中也存在小小的瑕疵,野外实习出发由于要组织学生分批走,所以耽误了一天的学习时间,还有就是在老师讲解的时候学生太多难免有学生在后面无法听到老师的讲解,所以希望学校再多派几个老师,这样更能充分的照顾到学生的学习,还有有些老师的声音有点小,如果学校能给每位野外实习的老师配个小喇叭之类的。我想效果会更好。
总的来说本次野外实习还是很成功的,无论是住宿方面还是伙食方面,学校都很照顾我们,让我们在快乐的环境中轻松掌握知识。
第四篇:植物学实习心得
植物学实习感想
2015年7月16日,我们生科2班圆满完成了植物学的野外实习任务。虽然,实习的过程是辛苦的,但是我们也收获了许多。在这短短的实习期间,我们亲眼看到,亲身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植物以及植物标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亲近大自然并领略它的魅力,还学会了独自思考、团队合作、不断探索。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的课内理论知识与课外实际相结合,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还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升华。
此次,我们的实习地点是在南昆山生态公园。实习那几天,一直下着小雨。但是,我们的实习热情依然没有减退。实习以小组为单位,由带队老师给我们讲解为主,我们动手观察、记录和收集为辅。我们一边认真听着老师介绍一路上看到的各种植物的所属科和种名,一边在本子上记录,有的还会采集保存,或者拍摄照片。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我们都在泥路上走,路上风雨交加,既考验我们的体力,也考验我们的耐力。我们很好的发挥了小组合作精神,大家分工合作,把所有的任务有条不紊的进行。对于一株植物,我们会观察它的茎、叶、花、果实,看它们的形态、闻它们的气味、观察它们所处的生活环境。通过这些,我们就能准确的判断它们的科属种名。这次实习住的环境很好,伙食条件比较艰苦,但大家都没有抱怨,这就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吧。
实习结束后,我们有一个小测来简要检验我们今天的实习成果。对这个测验,我们都认真对待。在测试之前,我们将全部的记录资料
进行归纳总结,并在短时间内回忆起来。结果,我们发现植物的种名和科属虽然我们都记得住,但是,如果给我们一棵植株或植株的部分,我们往往不能迅速的反应到。这就是我们学习上的一个不足。学习上的知识与实际没有紧密联系,导致两者有些脱节。而经过了这次实习这个不足,我们得到了适当的缓解。虽然,现在我也没有把所有的植物都一一记下,但是我相信经过我们小组的归纳总结,我会尽最大可能的记住它们。直到现在我们都基本上把它们掌握下来了。我觉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有可能换来相应的回报。
第五篇:植物学野外实习心得
植物学野外实习心得
植物对很多人来说就是被人们种植的绿色的有生命的生物。其实植物的概念并不是这样,有的细菌如蓝藻也属植物的范畴。植物是指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一类自养型生物。它是自然界的生产者,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很喜欢植物,我喜欢研究它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喜欢了解植物的药用价值,所以我很期待植物学的野外实习,这样我就可以实地考察它们,近距离接触它们,以便更好的理解掌握书本知识了。
就谈一谈在岭南和杭州实习时的感受吧。2011年6月30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岭南,那天下午我们没有上课,只是忙于熟悉一下环境,包括吃饭、住宿等。大家都在忙,有说有笑。看着这个场景,我有种说不出的高兴。这样的场景对于我们快要走出学堂的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留恋。那天还有一件事让我我印象深刻:我发现当地人对于我们的到来很是欢迎;提供饭菜、住宿的主人和帮忙做饭的人对我们的照顾很是周到。7月2日上午,先是方老师向我们讲解了野外实习中的组织管理、安全防护、简易用具、如何采集植物、采集什么样的植物才算符合要求及如何制作标本等等。然后我们被分成几个大组,各个大组在相应老师的带领下带着枝剪、高枝剪、采集袋就去采集植物了。我归属于张老师的带领下。张老师带着我们那一大组往山上走,当见到常见的植物时,张老师就向我们讲解它是什么科、什么属、什么种、果实的类型或花序的类型或这两者,有时还介绍植物背后的小故事,我们边听边记,然后老师就让学生把它剪下来留作标本。不知不觉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们就收拾好工具、背着标本回去了。因为植物不像动物那样有活动的能力,所以上午的收获自然不会少,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第一,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援?),然后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以前总认为一棵树上的叶子都是雷同的,不会有多大区别,但现在不这么认为了,因为评判叶子是否一样的标准有叶形、叶尖、叶缘、叶脉等;第二,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观察鉴别植物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听老师讲,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只需要提供手记录老师讲的东西就行了。可是我觉得这其中也有几点不足:一是这全部由老师讲学生记,并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二是大家都跟着老师转,没有独立观察鉴别植物的机会,达不到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三是学生“保护资源,珍爱生命”的意识不强,学生采集标本时不去考虑这种植物的现存量,只知道采,而且毫不留情,就像鬼子扫荡敌人一样要把他们消灭掉。下午,张老师帮助学生确定要做的论文题目,然后讲解了怎样写论文。剩下的时间就留给我们自己分配,想做标本的就留下做标本,不想做的就去采集植物。我们那一大组全是女生留下做标本男生去采集植物。我觉得做植物标本一点都不难,《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上说得很清楚,但要做得精致美观,那还得下功夫。晚上,各个大组的组长召集成员继续做标本,所有人围在一张桌子上,有的站着,有的坐着,大家互相帮助,气氛很融洽。我觉得偶尔实行集体学习也是有必要的,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每个人思维是不一样的,把多个人的想法集合在一起,那就会找出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7月4日上午,我们那一大组人继续采集缺少的植物标本,因为只需要采集很少的标本,所以我们早早的就完成任务回来休息了。下午和晚上,我和室友一直寻找资料写植物学野外实习论文初稿。这个下午和晚上对我来说算是刻骨铭心,我在找资料时,书上讲的东西有很多都不理解,我无从下笔,搞得兴趣降低了一半,但是又是和室友一起合作,有她们的鼓励和支持,我们共同完成了这个任务,也许不是很好,但是我已经很满足了。
7月5日的上午,老师带着我们去三溪大峡谷游玩了。说实话,我就是带着出去旅游 完全不用去想书本知识的心态去的,我和同学一起观赏沿途风景,不时的拍照留念,随 之笑声传到了很远的地方。我看很多人也是这样的。走到某个地方,我看到张老师正在采集
植物,他是在溪边用手拔的。为什么我的思想和张老师的会有这么大出入?为什么别人会树立这样的观念—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而自己却那肤浅?我决定我也要树立这样的观念。下午,每一大组都把全套标本上交给老师,老师对此进行打分。今天的晚餐有点特别,不仅比平常丰富,而且还有啤酒喝。张老师和王老师简略总结了在岭南实习的情况后,就各向我们班女生和生科班女生敬了一杯酒,我们也回敬了。我估计在野外实习结束后,我就彻底地远离了这两位老师(因为我不打算考研),有点不舍。晚餐过后,大家都去看晚会了。晚会上上台者有岭南乡的乡委书记、招待我们的主人、黄松老师的女儿、生科和生技的学生。这次的晚会让我看到了三点:一是当地人的热情好客;二是年青人的生机活力;三是生科班的人要比我们班的人对待事情更积极,而且才艺也胜过我们班,我们班的人要加油了。7月6日的早餐过后,我们又拿起了自己的行李踏上了回校的旅程。
此外,岭南的实习提高了我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能力。在这里,白天我要抵住太阳和植物叶子对我的伤害,晚上我要忍受没有风扇和被蚊子叮咬的痛苦。可我最后还是带着活力回来了,我已经具有相应的“抗体“了。
7月7日,我们乘车去了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的杭州。我们到杭州的时候已近十二点了,大家都因为坐车感到很累,老师就带着我们去吃饭。谁知那菜太淡了,我没办法吃下去,硬是逼着自己吃。吃过后,司机又用车把我们带到植物园。我喜欢植物,我想认识更多的植物,所以进了植物园后我就开始记录植物名及它是什么科,我跑了好多地方,不过时间有限,很快就到了集合的时间,我还是有好多地方没有去,我只能带着遗憾离开这个植物园了。之后,老师就带我们去吃饭、找宾馆住宿了。这一晚是实习以来睡的最好的一晚。
7月8日上午,老师带着我们去西湖游玩了。这是我初次见到西湖,真的觉得好美,喜欢西湖的水,喜欢西湖边上的垂柳,喜欢西湖的桥。此外,遍及各地的游客也是西湖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这里几乎每个人都拍了照片留念,我也为我敬爱的两位老师—张慧冲和王德青老师拍照了。下午我们去了自然博物馆,哇,那的建筑好豪华!因为要交动物名录,组长给每一个成员分配任务。那里面陈列着无脊椎动物、脊索动物的化石或模型或两者,那里面还有动物进化的介绍图纸,好壮观。我不是很喜欢动物,但我还是认真的记录动物的属名、种名,因为对于我应该做的事,即使我不喜欢,我也会坚持到底。我自认为我是一个善始善终、不轻易半途而废的人。7月 9日上午,我们去了野生动物园,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活生生的动物,这和自然博物馆有所不同。在这里我看到了世界上不同地区分布的动物,如果没有学这个专业,我估计没有机会看到这么多动物。我还进了游乐园玩,我体验到刺激的感觉,当我快要飞出去时,又会有强大的向心力把我拉了回来。出了野生动物园门口,我们班全体学生和老师一起合影拍照。之后匆匆的吃了顿饭就返校了,我们的野外实习就结束了。
我还应该对我的辅导员谢丹芳说声谢谢,她身体不适,本可以不用带我们去实习,但她并没有推卸这份重任,依然选择和我们一起吃苦,我很是感动。她真得是一位称职的辅导员,她事事都为学生考虑。谢老师,谢谢您对学生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