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点滴思考
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点滴思考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0-07-09 10:15:00 ]编辑:studa20
摘要:校园文化是影响青年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最直接环境,能否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是关系到青年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大问题。我们必须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重视对校园文化现象的研究,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校园文化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作为高校的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我想就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重视校园文化现象的研究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校园文化不是哪个人杜撰出来的新名词,而是一种客存在,而且是一种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着巨大影响的客观存在。既然是一种客存在,作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就不能漠视甚至否认它的存在,就必须重视它、研究它。校园文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学生的所思所想,在校园文化想象的背后隐藏着学生的深层次思想问题。比如在一段时间内高校中相继出现的各种“热”和各种“风”,以及内容不一的“课桌文化”、形式不拘的“寝室文化”等,就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了大学生的苦闷、追求和价值观、人生观的更迭轨迹。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这些现象不理不睬、不闻不问,就不可能真正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思想政治工作就会失去针对性,效果就不可能好。
校园文化现象是复杂的,各种现象的出现,受着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碰撞、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的冲突、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的错位、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影响(学生来源地区不一,所处文化环境不同,集中在一起必然会有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生活习惯等地域文化间的碰撞)等等。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学生的看法只停留在现象阶段,而不分析、研究诸多因素对校园生活的冲击和影响,不调查、探讨出现这些现象的深层原因,对学生的教育就可能是“对牛弹琴”,不着边际。
校园文化和其他亚文化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开放性强,二是稳定性差,三是表现形式多样。这些特点是由其特定的环境及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学校一般是最具开放性的地方,各种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是最早在学校中开始传播的,加之学生的心理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兴趣广泛而不稳定,对新的东西接受快而选择性差、批判性不强等因素,都直接、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因此,要真正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必须重视对校园文化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掌握校园文化特点。对校园文化的研究,应该注意实际调查和理论研究相结合,二者不可偏颇。只有实际调查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只有对材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理论分析和加工整理,才能找出规律,才能为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依据、找出办法,也才能对我们的工作真正有所帮助。
二、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
引导校园文化建设沿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回顾近几年来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我认为存在下列问题:
一是教育者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不足。有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仅限于课堂之上,课下对学生所思所想不闻不问。我们知道,课堂教育仅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一个环节,如果我们仅仅重视课堂教育这一形式,仅仅抓了这一环节,那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必须有连续性,这种连续性不止是指某位教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有连续性,而且还包括课外的连续教育。有些教师不注重抓课外教育,认为课外时间是学生自己的,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最好不要过多干预,主动放弃了课外教育这一阵地。
二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有教育意义的活搞得少,甚至不搞。学生活动中娱乐性的活动占很大比例,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则太少。有时组织教育性强的活动,又往往带有强迫性,学生自发组织、自愿参加者不三是对学生社团缺乏引导。高校中,有许多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教育者既不知道社团的宗旨,也不了解社团活动的内容。有些社团虽经有关部门批准,但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无人过问,效果如何,也从不检查。
鉴于此,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用正确的思想、健康的活动、规范的管理去占领校园文化阵地,使之真正成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和可靠接班人的园地。
第一、真正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表率作用,使教育者都能主动关心并积极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时时处处都在引导学生,做到师生共建校园文化。
第二、必须净化、优化育人环境,教师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去武装学生的头脑,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纠正学生中的错误思想,同时,学校要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校园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建设和管理。
第三、抓好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学生骨干队伍是学校在学生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助手,是学校领导及部门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深入探讨、全面认识校园文化的功能是建设好校园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则是建设校园文化的目的所在。
第一、校园文化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熔炉,具有美育功能。学生通过艺术讲座,可以获得美的知识,通过参观美术作品展,可以提高审美层次,通过参加书法绘画摄影比赛,可以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第二、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具有实践功能。学生通过参加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等科技活动,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创作需要,一方面也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水平。
第三、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塑造一代新人起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塑造能力。特别是以校训为代表的校园精神、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和代代相传的校园传统,都在激励、熏陶、塑造校园新人方面起着重大作用。
第四、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具有德育功能。作为课堂教育的继续和补充,课外开展的各种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在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五、校园文化是推进校风建设的巨大动力。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和良好的校风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所学校没有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就不可能有文明求实、团结进取的良好校风。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校风的好坏。我们应当努力建设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以此来带进良好校风的形成和巩固。
环境影响青年,青年在于引导。校园文化环境是影响青年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最直接环境,能否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是关系到青年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校园文化问题的研究,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应有的作用。
第二篇: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挖掘特色,努力构建现代型学校
短短7天的青岛之行,难忘的学习生活给我带来了许多充实。我心存感激:教科院的领导又给了我一个学习和重新反思的良机,更多的交流,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己……
在这里的每一天,名校范例、名家启迪、同行的交流、教育的文化,无不撼动我的心灵,此次之旅,不仅是以此蓄电的累积,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此次学访,使我对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发展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结合这次培训的内容和自己的实际工作,来谈谈自己对构建现代型学校的一些思考,不妥之处批评指正。
(一)关注生命体验。
现代型学校首先是人的现代化,课改以来,最核心的一个变革,就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追寻。几天的学访和讲座让我感悟到:“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要把人培养成为一个具有完美人性的人,一个对人的本质真正占有,并最终实现的人。
1.关注学生的发展。
教育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掘人自身的潜能,关注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崂山实验小学的和美教育,以养德,启智,健体,怡情四类课程为抓手,构建和美课程体系,使和美教育得以支撑。因此,学校必须重构新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让每个学生选择一份富有个性的课程,为每个学生创造一片充分发展的时空,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体验。
2.定位课堂功能。
课堂是一个微型的社会,课堂的功能应该让师生焕发生命的活力,闪耀生命的光彩,现代化的课堂要素应该是:参与、互动、探究和体验。主动参与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和谐互动是主要的行为模式,合作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真切体验是学习成功的标志,这应该是现代化课堂的主要评价标准。参观了几
所学校,他们的课堂正体现了这些核心要素,我校也在努力构建,如我们以团队合作为研究主题,构建一体双翼的课堂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乐学生的探究体验,取得了一些成效。
(二)挖掘自身优势
李元昌教授对学校的兴衰有这样的概念:学校的兴衰等于好的校长与领导班子+优秀精干的教师队伍。立足校本,从优势项目出发,提炼办学思想,凝练教师队伍,开发校本课程是构建现代型学校的核心内容。
1.凝练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就是为学校所有的人构建一个共同愿景,让大家向着同一目标不断前行。现代型的学校需要现代化的办学理念,看到的每所学校,听到的每场讲座,都在凝练办学理念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正是这样,整理后反思,我们也要力求将我们学校的特色教育进一步凝练,形成一种文化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环节和层面。最终让学校成为一个“精神王国”。
2.锻造优秀团队。
学校发展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办学目标也需要有一支精锐、团结向上的教师群体。基于此,我们把“校本培训”的重点放在挖掘教师内在的潜力上,搭建教师成长的舞台,让教师们在团队互动中充分释放潜在的能量,使“校本培训”成为一个不断动态的、发展的、充满灵性和智慧的工程,让每个教师真正享受到教育的幸福。下阶段我们要更加注重团队的打造,丰富读书项目,精心设计规划,让教师丰富专业知识,厚实专业素质,从而使教师浸润着和谐文化,诗意而幸福的工作。
3.开发特色课程。
几所学校和专家的讲座,让我重新认识了课程体系的重要性,依据办学理念,围绕学校特色,应该重新梳理和精心设计课程体系,以生动活泼,扎实有效的课程来充实学校的文化,进一步挖掘学校的特色课程,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程活动中不断发展。
来到了凉爽怡人的海滨之城,享受了丰盛的文化大餐。使我从思想、观念
上有了全新的转变。给我带来的更是心灵的撞击和无限的遐想。我要把自己学到的全新的理念,及时的内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发生变化。中学生处于人生观的形成期,而面对现在社会中学生多渠道的接受信息,我们作为老师,有必要通过学校的文化建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文化建设,中学生,思考
学校是传播文化、塑造灵魂的园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我校历来十分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致力于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提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环境氛围,让身处其中的师生时时受到教育,犹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净化着师生的心灵,陶冶着师生文明高尚的情操。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能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是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符合本校的实际,代表师生的共同意志,体现出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经济性。
2、是校园环境的建设要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
3、是物质文化的建设不能由学校全部包办,必须群策群力,师生齐动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的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
1、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
2、细。内容要具体明确、操作性强。
3、严。要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三、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让学生“与书为友”,丰富学生的课余阅读活动,定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构建和谐校园增光添彩。
1.推荐阅读内容。学生主要阅读内容为《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以及中外名著、优秀的童话、寓言、科普等读物。
2.创造阅读条件。首先是学校积极充实学生读物,图书室和阅览室定期向学生开放,进一步规范图书管理,指导学生进行网上阅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其次是建立班级图书角,引导学生将家中的优秀图书带到班级中,成立班级图书角,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再次是建立“图书漂流”和“个人小书库”机制,同学间定期交换阅读,让班级成为同学间的“交换站”,让年级成为班级间的“交换站”。
3.保证阅读时间。要明确几个读书时间:①晨读,即早上入校到早读课之前朗读语文,拓展阅读或自己的课外读本;②中午,各班级有组织地进行阅读;③每天在家读书不少于半小时。
4.有效阅读指导。①上好阅读指导课。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生年龄特点,拟定好各年级指导内容,像如何查工具书、如何学会提问、如何学会圈点评注等,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阅读效率。②做好读书笔记。“记”是读的强化、读的深化。为使读书笔记成为学生自由吸收和创造的快乐小天地,语文老师要认真教给学生读书笔记方法(摘录式、提问式、心得体会式等),内容可以是摘抄精美词句、内容摘要、阅读赏析、读书心得等,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5.丰富阅读活动。①开展“每周一诗(词)”、“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等活动,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相结合,充分发挥古典诗文塑造人格、陶冶情操的作用。②开好“班级读书会”。各班每月举办一次“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四、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第三,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应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第四,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让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严格的要求规范学生,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崇高的典范激励学生,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让校园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
参考文献:
[1]郑淮;场域视野下的学生社会性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赵瑞情;中学生社团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亓圣华;中学生羞耻感与身体锻炼之间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最新【精品】范文
第四篇: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院的灵魂,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学院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师生综合素质,提升学院办学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职业院校 校园文化 建设思考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精神在学院的反映,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院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院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院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内在需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校园文化在培养和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所特有的教育引导功能、知识传播功能、娱乐身心功能、实践锻炼功能等更加?@示出他特有的重要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院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反映了学院教育的价值观。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了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建并共享的,是一种亚文化系统。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而且可以使校园生活得到丰富,使师生的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较好地调节和激励师生的思想行为,培养和激发师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促进师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保持学院的长期稳定。因此,校园文化在学院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这三个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将为学院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一)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是一种外显现文化。
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标记,是其表层文化,它包括校园环境布局、建筑雕塑风格、图书资料、校园绿化美化、环境卫生、教学设施、文化设施和文化网格等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反映出学院的办学水平,是校园文化立足的基础。
(二)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一种内隐型文化。
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可以由校园的学风、教风、班风和校风加以体现,是师生共享的价值观、道德准则、行为规范、文化传统、精神风貌、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的文化意识。它是校园文化的精华所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着力点。
(三)制度文化是一切校园文化活动的准则。
它包括校园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以及相应地体现于人际关系中主体的生活、行为、消费方式等。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学院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先用制度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制度文化把校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并转化为道德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校园文化的特征
校园文化的特征是校园文化的一切本质属性的总和。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社会文化在校园内都有所反映,校园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
(一)开放性
校园文化是一个系统,但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系统。它必须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并接受社会的检验。同时,它还受到社会、经济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学院应在开放中吸收对校园文化发展有利的社会文化,谋求自身的发展。
(二)多元性
在教育大发展的趋势中,学院辐射的范围扩大,大门向越来越多的人敞开,校园人群的构成具有多元性。校园与外界社会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而社会文化本身就是多元的,这就使校园文化包含了社会的矛盾,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内部调节、发展。
(三)创新性
校园拥有一批具有文化创造能力的人,他们能对校园吸收的不同文化进行理智的判断和选择。校园文化源于社会文化而又不同于社会文化,它反对社会文化中的消极文化和无法与自身相容的文化,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与时俱进的文化。
(四)实践性
一方面校园文化与教学实践密切相连,服务于学院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组织起来、创造条件,开展各项活动。在实践中发挥和增长才干,使学习与实践、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个性的全面培养和发展。
三、校园文化的作用
(一)价值导向作用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抵制错误思想、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从而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校园需要引导学生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校园文化具有引导学生成长方向的作用。校园文化表现出的积极、健康、向上的风貌,也必然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价值导向作用。
(二)熏陶感染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它通过物化的景观和人化的精神形式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置身于校园之中,就会受到富有意义的标志性建筑和雕塑等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和升华精神。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思想道德教育,升华内在的道德情感,激发他们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所以,健康的校园文化,不论是有形的客观环境.还是无形的精神氛围,都会对学生精神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
(三)规范约束作用
一方面,在校园制度文化中,各种既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约束着学生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物质文化载体和文化活动所营造出来的环境氛围和对人心理的辐射作用,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一般受群体效应和从众心理的影响,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最终使自己成为群体中的一员。这种无形的规范力量更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教育示范作用
校园文化本身就是富含知识、智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影响着学生的价值选择、思维方式、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等,并把学院的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使他们在现代校园文化环境中受到教育。健康的校园文化不仅能使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而且能在特定的思想品质、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的示范作用下提升自己的人格素质。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思考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环境的美化,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才干,开拓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是极为必要的。因此,校园要注意景点建设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在景点建设上,要突出人文精神,把文化、历史、名人、自然、专业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融思想内涵于优美的环境之中,使各景点都成为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启迪学生思维、净化学生心灵的教科书。
(二)做好校园舆论阵地建设
校园网络、广播、宣传栏、黑板报、微信、QQ等校园舆论阵地是引导校园文化健康文明发展的重要窗口。这些宣传舆论阵地不仅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还要结合当代学生的特点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要运用网络信息等现代化的表达方式,有针对性地开拓网络校园文化阵地,加强网络文化的建?O与管理。在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与管理、防止有害信息对学生侵蚀的同时,积极推进正面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与学生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力求把枯燥的教学变成生动形象的程序,增强其吸引力。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学生具有接受新的技术文化知识的内在动力,并渴望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来充实紧张的学习。学院应建立各种学术型团体和娱乐型团体,在各种团体活动中,让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学院还应组织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创造美的意义,增强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学院开展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符合学生身心和思想特点,使他们参与其中,陶冶品性,最终产生一种文化自觉。
(四)强化校园制度文化,培养自律性与责任意识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有着促进作用。在制度建设中要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和专业特点,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在执行中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法制观念、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把制度建设的过程变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体现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律性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张铁锁,论校园文化[M],新华出版社,1990,61
[2]亚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上海:三联书店,1991.4
[3]夏中义.人与自我[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唐仕琼,杨永清.关于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第五篇: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监利县实验中学 李茂金
近些年来,我们重视考试,重视名次,重视形象,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在单一的人才选拔模式里,我们失去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感受到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举足轻重和势在必行。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写几句标语,设一个长廊,建一座雕塑,搞几次活动就完事了的。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构建校园文化,要用时代精神来支撑校园文化,要用生动的细节来演绎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 问题 策略
一、为什么要提“校园文化建设”
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基础教育仍面临许多困惑与尴尬。脑子里,大家都有改革的冲动,而行动上,应试教育仍然在扎实推进。为提升形象,校长们追求的是看得见的大楼;为晋升重点,用迎接检查的方式代替教育规律;为利益的争夺,不择手段花钱挖取优质生源;为争取升学率,不惜流血流汗,加班加点。对教育的重视逐渐演变为对考试的重视,对人才的重视已变成了对名次的重视,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已变成了急功近利的分数追求。教育文化明显与社会文化脱节,培养出的学生明显不适应多元化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要。不仅如此,教育道德的滑坡,教育自身存在与发展中的危机,社会对教育改革的不认可等现象也愈来愈严重。教育所表现出来的是教育本质的偏离,是畸形发展的思路,是人才结构上的失衡。近些年来,我们重视考试,重视名次,重视形象,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在单一的人才选拔模式里,在僵化的教育机制制约下,我们失去的东西太多了:没有了理念与目标,没有了发展与创新,没有了文化的归属。相反,外来文化却在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意识形态:我们喜欢看好莱坞大片,喜欢吃肯德基,喝可口可乐,我们在淡化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却强化了圣诞节、情人节和愚人节。我们得到的是分数、名次,失去的是理念与文化。
2008年4月25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
2008年9月3日,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举办的“学校文化建设校长论坛”活动实施方案中说:“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积淀,一种价值思考,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是现代学校教育内在本质的集中表现形式与生存方式,是对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价值认同的规范与概括,是学校独有教育个性和文化魅力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结构,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心王继华说:教育文化这一理念的提出,是一种理性思维的引领,是一种文化战略的确立,是一种育人规律的挖掘,它整合着我们的感觉,冲击着我们的观念,拔正了我们的育人视角,洞悉着人才培养的缺陷。
上海宝山区教育局长沈子华说:物质的匮乏随着对教育投入的加大好解决,而文化战略的落后却是根本的落后。
教育的这种在文化上的自觉意识的觉醒,是教育适应社会文化运动的高度所必须面对的,同时,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举足轻重和势在必行。
二、校园文化建设应解决的问题
(一)认识上的模糊与偏差。
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并不是有形的知识,其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它是教职员工以及学生的一种生活形态,是学校在发展中形成的,为全体成员认同、遵循并带有本校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学校风气、校园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方面的综合,是潜移默化作用于人的灵魂的一种精神。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心王继华将校内文化分成多种形态,认为校长文化起着“魂”的作用,教师文化体现着学校的意志,也是班级文化和学生文化的“魂”,动态的校园文化体现着时代的精神,静态的校园文化是一首无声的歌,无言的诗,其育人功能具有独特的渗透性、潜在性和感染性。校园文化对人的教育不是靠主观的灌输和人为的引导,而是像空气一样包围着受教育者,像“随风潜入夜”的细雨一样浸润着受教育者。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有理念的支撑,不是写几句标语,设一个长廊,建一座雕塑,搞几次活动就完事了的。要知道,学校文化建设是人才培养中的一个环节,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的形成还需要众多环节的支持与协调,学校文化建设要形成一种粘力,始终离不开各个环节的具体的管理。
(二)过程中的冷落与忽略。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校长们大都表现出消极的态度,认为看不到利益,改变不了学生流失的客观现象。为满足家长、社会、学生择校的愿望,拼命抓的是能够掩人耳目的“质量”绞尽脑汁宣传的是竞赛、是中考、高考,顾此失彼,管理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自然受到冷落与忽略。有些学校在校训、理念、办学思想方面也有蕴酿,但从表现形式上看,不过是口号性和表象性的东西,只在纸上演绎,没从制度上、行动上进行深化并加以落实,只是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没有和人才培养结合在一起。更有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园内杂草丛生,污水横流,校舍陈旧,设备老化,连校园建设都成问题还谈什么“文化”。
(三)行为上的牵强与附和。
学校文化建设重在建设的过程。目标的规划,理念的提炼,制度的建立,环境的营造,素质的培养,品牌的形成等等,这些文化的形成都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实践基础之上,容不得半点虚假。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应该由校长深邃的办学思想和丰厚的校园文化积累来确定,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现行很多学校的校长,思考的不是学校的发展、办学的特色、人才的培养,以及凝聚力和品牌的形成,往往用别人的理念装饰门面,用别人的办学思想来引导自己的行为。为了包装形象,连校训、班训也大胆地套用别人的。有些学校校长、老师一批又一批出去考察,学习国内有名的示范学校,学到的以及关注的并不是别人的校园文化,津津乐道的往往是别人的硬件建设或升学率。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用发展的眼光来构建校园文化。
学校发展其核心是人的发展,围绕人的发展的校园文化才是有活力、生命力的可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文化。谈到校园文化建设,校长们考虑的往往是楼房的建筑、校园的绿化、长廊的造型、壁画的设计、人文景观以及形形色色活动的开展。
其实,这些都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现象,“人靠衣装”,表层的东西也是需要的,但其作用更多的是营造氛围或熏陶情感。校园文化更深层的内涵是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的定位等,这些“精、气、神”方面的校园文化更能让师生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保证学校可持续稳定发展。洋思中学能够从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发展壮大成全国名校,依靠的并不是分数和考试成绩,恰恰是具有传承性、凝聚性的学校文化。走进洋思中学,你会觉得校园里每一个细小的地方都充满着文化气息:食堂、宿舍、校门前、路边、花坛旁、走廊边、教室内、楼顶上都有醒目的饱含人文关怀的洋思特有的语言文化。蔡林森校长的“九字真经”:包、率、赛、改、清、严、细、恒、情,更是学校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蔡校长的思想是深邃的,改革、发展的眼光的是独到的。他始终站在教改的最前沿,他率先将农村改革的办法“责任承包”迁移到教书育的人校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大胆提出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已成为洋思人充满信心的巨大的精神支柱。“九字真经”通过实践逐步成为洋思中学特有的行为方式,成为洋思人自觉遵守、践行的信条。洋思这种具有内聚力的校园文化已经产生一种强大的、持久的精神力量,持续地推动着学校向前发展,并形成了学校长兴不衰的“品牌特色”。
用时代精神来支撑校园文化。
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培养的人最终要走入社会。纵观历史,任何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的文化无不刻有鲜明的时代印记:21世纪,我们这一代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发展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自主、合作、创新”便成为当今时代精神最凝练的概括。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关注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反过来促进校园文化永葆生命活力。因此,“自主、合作、创新”这种关注人的发展的时代精神便成为支撑校园文化长兴不衰的精神食粮。
“自主”,即对师生进行自主意识的培养。学会自主判断,具备自主判断的品质;学会自主选择,具备自主选择的精神;学会自主承担,具备自主承担的勇气。“自主”是一种个性,是一种判断的能力,“自主”的人组成的校园才有可能构建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
“合作”是一种个人品质、时代精神,亦是改革开放年代崭新的理念。“合作”意味着乐于与他人打交道,具有开放的心态、进取的意识和成长的渴望。一个自我封闭的人,一个自满自大的人,一个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人,是不会有与人合作的需要的。“合作”也意味着尊重不同和差异,没有“合作”意识的校园,不可能有和谐融洽的校园文化。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对学校而言,是学校充分自由发展的不竭动力。如,教学手段创新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模式的创新会有效增加老师教书育人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班级管理的创新会不断增强群体凝聚力等等。“创新”意味着不断进取、不懈追求、不断地开拓生活和自由。有了“创新”意识的群体,才有可能构成生命力旺盛的校园文化。
用生动的细节演绎校园文化。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的力量无穷的。西点军校潘漠校长说:“细微末节最伤脑筋”。也就是说,即使最聪明的人,在实践一种伟大的计划时也必须从小处着手。任何品牌的铸就都是精细管理,任何理念的确立都是细节的解读,任何“大厦”的倾斜都是微不足道的忽视而导致的。细节是观察,细节是科学,细节是管理,细节也是求美的艺术。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树立核心的教育理念,如何在人才的培养中确立“人本”意识,如何用物化的环境来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都是必须要考虑的。而且,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对原有的经验和理念进行总结,还要有针对时代发展的理性反思;不仅要有博大的胸怀和深远的目光,还要有对多元文化借鉴的能力;不仅要关注全局,更要注重细节。如制度文化的建立,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做好事,坏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做坏事。如办学目标的设计,科学的设计是办学成功的重要环节。陶行知先生以“生活教育、民主教育、创造教育”的办学思想创立了具有“开朗、平等、实干”风格的小庄师范学校;江苏洋思中学“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的办学理念使一所农村中学名扬全国。再如校园景观的设计,学校建筑的造型,校园的空间,校园的布局,教室的设计,校园的绿化等都是很有讲究的,都要在细节上下功夫。设计中不仅要追求形式美,还要寻求其蕴涵的教育意义,做到一砖一瓦能说话,一草一木都含情。
学校的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探索,逐步形成的过程,它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先弄清校园文化的内涵,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明确建设的基本策略,选准突破口、切入点,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缜密思考,大胆开拓,勇于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监利县实验中学 邮编:43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