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环境教学课题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16:3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资源与环境-环境教学课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资源与环境-环境教学课题》。

第一篇:资源与环境-环境教学课题

资源与环境-周又红 目的: 了解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能够分析城市与农村在能源利用时出现的问题,能够提出解决办法。活动方法:(1)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的小组,每组得到一张画有某地区城市发展的图。(2)各小组分析图中表达的问题,重点讨论。①图中反映了哪些环境问题?②该地区目前的发展布局是否合理?该地区可以开发哪些资源?③要想使该地区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当如何去做?(3)各小组推荐一个人代表本组向全体同学汇报。教师讲评并总结。活动对象:小学3年级~初中3年级。人数:20~40人 时间:40--60分钟准备用具:粗一点的彩色笔,大张白纸,胶条或图钉,事先画好的图。可以用图示来表达你们组对该地区发展的改进意见,这样可以使你的意见更为生动地表达出来。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发现其中的优点与不足,更好地理解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帮树宝宝写日记

一、目的: 通过认养一棵树,照顾它,并对它作细微的观察,使学生学会接近、关怀树木,并了解树木的生活,以及树木与自然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一些相互关系。此项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独力工作的能力、自制力、持之以恒的耐心和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吃苦精神。

二、对象:小学中高年级(人数不限)。

三、适用课程:可作为生物或自然课的一种长期活动,也可以作为语文课的实践活动或少先队的活动内容。

四、活动条件:1.时间:此项活动是一项长期性活动,在最初,教师要用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做,并适当辅导,以后学生就可以每天花十几分钟时间自己独立观察记录,教师适当监督督促即可。2.场所:校园或生活区附近。3.必备物品:树木、笔记本、笔。

五、实施步骤:1.每个同学认养一棵树,它就是学生的朋友,给它起一个名字,做一个小牌挂在树上。日记本开头要记载开始观察时间(年、月、日),树木的名字、树种、地点等;描述其位置、树的形状、树种等;预估高度、胸径(约1米高处的主干直径)等。画一张该树木的简图,描绘树叶大小、颜色、形状、生长情况等。2.定期浇水、松土,每天观察树木的生长变化,将所发现的变化记录在该树木的日记本里。3.记载树木季节变化。春季萌芽展叶的日期,秋季第一次落叶的日期和叶片颜色变化的情况;叶片全部脱落日期等;记载何时落叶、生长最旺盛等。描绘一张冬天该树木简图和春天嫩芽萌出时状态图。4.对该树木的花朵、果实、种子进行观察,分别记载大小、颜色、形状、数量,以及开花结果时间。5.该树木的树上和树下的动物活动情况,树干受损失情况。6.风、雨、雷电时树的状况,雨前、风后树叶片上的灰尘与雨后、风前的比较。还可以让学生隔一定的时间写一篇有关自己的树木朋友的作文或观察报告等。

六、效果评价 这是一种应该长期坚持的实践活动,贵在坚持。在树木比较多的地方效果更好,学生通过辛勤的劳动,会体会到园林工人的辛苦,提高爱护花木的自觉意识。选自《环境教育教师指南》

第二篇:农业资源与环境课题论文

农业资源与环境课题论文

农用化肥与环境

农资1202班刘淑丽

一.农用化学物质的介绍

农用化学物质是指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经化学合成的,或加工等工艺制造的化学物质,摆阔化学肥料,农用化学药剂和农用塑料制品,一般不包括在农业中使用的其他的天然物质,如有机肥,石膏和石灰等。经化学合成的农用化学物质还有土壤调理剂,如保水剂等,但是用两较少。农用化学物质中,农用化学药剂与农用化肥是两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化学肥料祝你过得一些副成分及微量有害物质,它们对土壤与植物有一定的不良影响;肥料中的主要成分与微量成分及其转化物也会通过不同途径对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为了使点源污染的废水达到零排放的标准,不惜花费重金大规模的兴建污水处理厂,却难以示环境免受污染。由此,人们才认识到肥点源污染,尤其是农业肥点源污染的重要性。(凡是想环境排放污染物质呈一个不连续的分散过程,而又不能用一般的常规处理方法获得改善的排放源称之为非点源污染)

19世纪中叶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的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取代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泰伊尔腐殖学说,从此化学肥料发展起来。自19世纪50~80年代的30年中,世界花费的消耗量每十年翻一番,1979~1980年与1949~1950年相比,N P K花费分别增长16.5倍,6.2倍,6.8倍。句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到21世纪初全世界对化肥的需要量将达30亿t,其中N17亿t,P2O57亿t,K2O6亿t。

常用化肥的品种,施用方法和利用率。

目前,我国生产和使用的氮肥主要有碳酸氢铵,尿素,硝酸铵,氯化铵,硫酸铵和氨水等。此外,一些复合肥料通常也含有氮素,如磷酸铵和硝酸磷肥。其中以碳酸氢铵和尿素站多数,分别占氮肥生产总量的48.4%和43.4%。磷肥主要是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占磷肥总量的93%。

化肥使用方法一撒施.面施剂穴施为主,另外,还有部分的条施.深施以及节省磷肥的特殊使用方法如水稻的沾秧根等,一般了来说,肥料品种不同,施用量剂施用方法也不同。例如,碳酸氢钠挥发性较大而不宜撒施,磷肥易与土壤中的铁,铝或钙盐发生作用形成不溶性磷酸盐化合物而以集中使用。

化学品种,施用方法不同,其利用率相差很大。我国的花费当即利用率氮为30%~35%,钾为35%~50%,磷为10%~20%。以各种方式损失的肥料氮素,平均为施氮量的45%左右,由此可能对周围环境如水体,空气,土壤等带来一定的危害。

化肥中的有害物质。

化肥对环境长生的不利影响的途径之一是通过其本身主要成分,另外还可以通过其所含的付成分或微量成分以及其转化产物等。这些有害物质有:重金属,磷矿石中常含有的微量镉,铅,镍,铈等成分。长期大量使用这些有害物质则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无机非金属,长期使用磷肥,会导致土壤含氟量增加,会使水

体富营养化,对空气质量以及臭氧层造成不良影响。有机化合物,化肥中的有害

有机物有磺酸铵盐,缩二脲和三氯乙醛等。硫氰胺盐,磺酸铵盐主要来源于利用

废硫酸生产的,她们对植物的生长都是有害的。

总之,化肥在促进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

害。受其影响较严重的包括水体,土壤和大气等。

二.化肥对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农田排水与径流对地表水的污染

施入土壤中的氮素35%~50%倍作物吸收利用,其余大部分损失掉。林德当

季利用率尽管中有10%~20%,但是由于磷的流动性较差,随水流逝的数量也很

低,大部分残存于土壤,可供下季作物利用。农田N,P进入水域的主要途径是农

田排水,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挥发等,其中挥发的氮素可通过降雨进入水体。

暴雨冲刷是肥料流失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氮素化肥施入水稻田中后,如果在24

小时之内排水,就有相当一部分的氮素被冲走,与其他的氮肥相比,尿素损失

更大一些。因为施入途中尿素要经过2~3天的水解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未转化的的分子态尿素土壤胶体不能吸附,很容易随水排出田块

施入土壤中的磷肥很容易被土壤吸吃和固定,大都残留,积累在土壤中,很少被淋失。但是在在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大暴雨就会引起农田耕

层内土壤的大量流失,这种地表径流,侵蚀冲刷带走的耕层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磷

酸盐的化合物,其归宿往往是湖泊,水和河流,这是磷的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例如,我国对太湖的污染的调查发现,农田化肥氮的流失占太湖总氮量排放的21.1%,畜禽污染源占12.5%:农田磷的流失量占总磷的排放量的2%畜禽污染源

占3.1%。

总之,农用化学物质的淋失引起地面水体N,P营养元素溶度的升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给环境剂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淋溶渗漏地地表水的污染

农用化肥也是水非点状污染源,他可引起大面积的浅层地下水水质恶化,由于土壤胶体带负电荷,硝化作用将容易被土壤胶体吸附、保持的铵根离子转化

成移动性很强、不易被土壤胶体吸附的硝酸根离子,从那个而增加了肥料氮在土

壤中的移动性,使其容易遭受雨水,灌溉水的淋溶。结果表明在过去20~30年终,地下水已经被硝酸盐污染,其平均溶度增加了3倍,大约有8%的自来水厂中硝

酸盐超过饮用水最大允许含量标准,约有45%的私人水井中硝酸盐超标。美国的一些地区也有8%~12%的井水硝酸盐含量超标。我国也对地下水做了详细的调

查,发现污染情况相当的严重。尤其是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四川,上海,北京等省市,自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发现有连片硝酸盐所谓的“肥水区”,值得

注意的是,近年来 我果懂不地区,特别是城郊地区,化肥氮量的使用量明显过

量,在保护地更为严重,这就是我国地下水硝酸盐超标的原因。我国南方,时好长,地下水埋藏浅,一年三熟的耕作制度使得南方用氮量

大于北方,再加上稻田等的长期淹水,故而极易发生土壤中氮的淋失,一般说来,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含量是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的。

3.化肥对土壤和大气的影响

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施肥对化学性质的影响只要表现在土壤酸化。目前氮肥主要是铵态氮肥或是在土壤中很快转化为铵态氮的酰胺类肥料(尿素),铵离子将吸附态的盐基离子置换下来,如果降水量过大或者灌溉量过大,将导致盐基离子的淋失和土壤酸化的程度主要取决于肥料品种,施肥量,和降水强度,和灌溉量,其中生理酸性化肥如硫酸铵,氯化铵等,引起土壤酸化作用最强,其次是尿素,硝酸盐类的酸化作用较强。长期使用重金属含量较高的磷肥,可能引起一些有害元素在土壤中积累。由肥料带入土壤中的中国金属主要有锌镍铜锢铬,来源于制造磷的肥料,我国磷矿中重金属元素有一些变异,对用重金属高的磷矿石制造磷肥要慎重,以免长期使用在土壤中的积累。国内外研究表明,单独使用大量化肥,经常明显的降低土壤中的可溶性鋅的含量,引起植物缺锌。石灰可火花镭元素,但这种过量可能会对植物生长与动物健康造成副作用,而在施石灰的同时又会造成动物的缺铜症状。

对大气的影响。化肥对大气的影响主要与铵态氮肥中氨的挥发与硝化过程,土壤中硝态氮的反硝化过程有关。驶入土壤中的氨态化肥与酰胺态化肥,转化后可以以NH3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去,少部分可以被大植物体吸收,大部随风偏移到大气中的尘土中,北汽吸附,并经降雨又回到地面。其中部分进入地表水,给水体增加了氮污染负荷。土壤中氮挥发量与温度,土壤PH值,施肥技术有关其中硝化-反硝化脱氮反应是陆上氮重新回到大气中的主要途径。这些气体由土壤扩散进入大气。除对温室效应有很大的贡献外,还会随风飘动慢慢上升进入高空对臭氧层产生破坏作用。一般说来,反硝化作用是产生那N2O的主要过程。

4.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化肥使用不当首先表现为对作物生长及其品质的影响。例如,由于单施单一品种的化肥二疏忽有机肥的使用就会是谷物和蔬菜的营养成分的含量降低。由于氮肥使用不当或量过高而引起作物贪青倒伏,病虫害增加,谷物中含水量明显增高而引起的谷物不易贮藏或容易发生霉变等。此外,由于化肥的质量问题如付成分的存在使得对作物造成污染问题。美国加利福利亚农业试验站对长期使用磷肥对的土壤中Cd的积累与作物摄取程度做了实验与研究,发现在长期使用的磷肥的表层土壤中全磷含量为对照点的四到六倍,Cd含量为对照点的十四倍。而植物中的Cd的含量岁土壤中镉量的增加而增加,大多符合线性方程Y=A+BX为(Y植物中铬的含量,X为土壤中盐酸提取铬的溶度)。当然,化肥中的有害物质也可能经水,气等对植物造成伤害。

5.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由于作物,蔬菜体内的硝酸盐的含量积累,人通过食用蔬菜和其他食物是将硝酸盐一并食入。虽然硝酸盐的毒性很低,并且容易从人体内排除,但是硝态氮容易在人体消化道中转化为具有强毒性的亚硝酸盐,尤其是婴儿更容易中毒,受害轻的,则发生皮肤发绀等症状;受害重的,则可能导致婴儿窒息死亡的。成年人如果食用含硝酸盐过高的水,或通过食品摄入过多的硝酸盐,也会出现听觉,视觉的条件反射缓慢,迟钝等多种毒害症状,甚至对人体的产生严重的危害。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后毒性显著增强,亚硝酸盐在人体内的适当条件下,与人体内生成亚硝酸胺,即形成了强致癌物质,对人类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石材,肉食及粮食中的硝酸盐,有时由于不正当的加工过程等多种原因,转变为硝酸盐,人食用后,也可产生一定危害。含 硝酸盐过多的青贮伺料,牧草等,对生畜尤其是对反刍动物可产生危害。

蔬菜中硝酸盐积累种类的特点,不同种类大大小分(绿叶菜类,根菜类,薯蓣类,葱蒜类,豆类,瓜类,结果类,食用菌类);不同器官的差异(根叶茎较高,花果组织较低);不同生长期的差异(随生长而上升的)

施氮是影响植物体硝酸盐积累的重要因素之一,氮肥的使用量越高,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也会越高,实际的调查结果表示,硝酸盐含量高的蔬菜多来自于施肥水平较高的地区,而底硝酸盐的蔬菜多来自于缺肥区或为施肥区域。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尿素或胺类化合物,数日之内至七天之内,蔬菜体内硝酸盐的含量会迅速的上升而达到最高,以后会下降30天左右后,含量下降至未施肥过的水平。

为了降低蔬菜中的硝酸盐的含量,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减少氮肥的使用量,注意N,P,K的均衡使用;2.控制施肥时间,早收货前2到3周内停止施肥;3.蔬菜叶面喷施泪,锰等微肥;4.提倡食用新鲜蔬菜,减少蔬菜贮藏时间;

5.在土壤中使用硝化抑制剂抑制土壤中硝化细箘的活性。

三.化肥污染的控制

1.适时,适量使用化肥。改进施肥技术,适时适量施肥,提高作物对肥料养分的吸收和利用率以减少肥料的的流失和环境污染。

2.调整化肥中的N,P,K的比例。适当增加P,K的比重,即使补充微量元素会提高氮肥增产效益,减少损失。

3.有机化肥与无机化肥配合使用,走生态农业道路。有机肥料中营养元素含量齐全,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与肥力水平,改善土壤养分失调情况。

4.广泛,深入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完善营养诊断技术,实行配方施肥和测土施肥技术。

5.改进施肥机具和施肥方法,并建立良好的耕作制度氮肥的深施和磷肥的集中利用是防止肥料流失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同时采用合理的轮作方式。

6.开发化肥新品种,改进化肥的制造方法化肥开发向着高浓度,复合化和缓慢化的方向进行,逐步替代低浓度,利用率低,损失量大的肥料品种。

7.加强生态建设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控制和减少水土流水是减少肥料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土地资源极其可持续利用》张凤荣等

2.《中国耕地的基础地力与土壤改良》王荣芳等

3.《水资源概论》陈嘉琦等

4.《中国农业发展的肥料问题》李庆瀮等

5.《中国土壤》熊毅

6.《中国有机肥料资源》全国农业服务技术推广中心

7.《我们的地球》陈南等

8.《农业环境保护》何增耀等

9.《环境化学》朱利中等

10.《资源与环境概论》王敬国等

第三篇:资源与环境

资源与环境—人类生活的保障

人类自诞生起,一切衣食往行及生产,生活,无不依赖于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地球上的大气、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动植物等,组成了错综复杂而关系密切的自然生态系统,这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长期以来,人类把文明的进程一直滞留在对自然的征服掠夺上,似乎从未想到对哺育人类的地球给予保护和回报,在取得辉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却使得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满目疮疤,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活动的增多,也对环境造成冲击,给环境带来压力。

众所周知,人类是以自然环境为生存,延续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自然环境却遭受到愈来愈严重的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陆地污染。。。以至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块净土。

或许你会想,想在重要的是发展科技,科技发达了之后在去环保也不迟,那你到时候可要后悔了。如果我们现在过分陶醉于对抗大自然的胜利,认为我们取得了什么了不起的成就,那我们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有毒废弃物,野生生物灭绝,以及大气、水污染等,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连串全球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我们现在还只是学生,不可能为全人类的环境作出特别大的贡献,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环境做起,从保护学校的环境做起,例如: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把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容器中,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饮料杯、饭盒、塑料袋,用纸盒等代替,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垃圾,减轻垃圾处理工作的压力,爱护花草树木,少赠送贺年卡,保持校园清洁等。

以上这些虽是小事,但是,只要大家动手,一起努力,从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着手,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就能为保护地球做出一份贡献。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的小主人。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平方米左右,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水量为2100多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就有400多座缺水。特别是西部地区缺水非常严重,一些山区地方连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

我国的用水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比如:用完水后,要拧紧水龙头,以免造成“一江清水向东流”的浪费现象,如果发现水龙头坏了,要及时修理,避免损失大量的水,大家也别小看废弃的电池,因为一粒纽扣电池会污染600吨的水,如果你把它扔到水里,水将无法饮用。我们应该把电池收集起来,送往回收站,这样既可以避免污染水源,又使电池得到回收,一举两得。

不仅仅要节约用水,还要节省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相当于世界森林平均覆盖率的61.52%;全国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森林蓄积分别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森林质量不高,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4.86%。

这就是森林资源向我们发出的警报!我们要节约利用森林资源,首先,不能乱扔稿纸,也不拿没写过的纸张折飞机之类的小工艺品,更不要乱砍乱伐,任意践踏花草树木,要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不使用一次性的东西,如纸杯、木块等等。在学校,我们要建立“绿色银行”,捡起以前丢弃的纸屑、小手帕等。外出就餐时,自带勺子、筷子。同学们,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节约利用我们有限的森林资源。

尽管我们实行的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可在一些地方,乱占乱用农地和基本农田的事,还时不时地发生;我们大大小小的城市,由钢筋混凝土铺就的“大饼”,仍在一个劲儿地向四面八方扩张,吞噬着周围的万顷粮田……

尽管矿产资源供给已经成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瓶颈,可在一些地方,以浪费和破坏资源为标志的无证小矿山,仍在不停地乱采滥挖;即使在大矿山,“吃一半扔一半”的粗放开采方式也还在继续;乱堆乱放的尾矿,不但使本来可以利用的矿产资源惨遭抛弃,还可能在雨季形成泥石流,变为摧毁田地、庄稼和百姓生命财产的杀手;矿山采空区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不但使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也威胁着他们的居住安全;我们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可生产和生活用水还在被随意地挥霍着,珍贵的地下水被过量开采或者污染着;我们的能源已经十分短缺了,可雨后春笋般新建住房的粗放供暖,仍在浪费着油和煤炭资源……

第四篇: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问题成广东发展“瓶颈” 清华大学教授: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要成为一种文化

“去年珠三角出现„民工荒‟,今年广东出现„油荒‟,这些都是旧经济发展模式走到尽头的征兆。”在前天举行的“循环经济和绿色广东”高层论坛上,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指出,广东是全国的经济前沿阵地,这种旧的发展模式也是在广东最早显现出了它的弊病———“只看产出,不看成员的收入”,在产出中则只看GDP显示的数字。

高速发展需要新的经济模式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鲁云表示,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在广东省快速发展的20多年里已集中出现,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尖锐,已成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严重“瓶颈”。

过去的发展模式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根据统计数字,2004年广东每万元GDP能耗0.94吨标煤,耗电量1488.29千瓦时,耗水量111.6立方米。孙立平指出,“在现有旧的经济模式下,中国要实现在十年二十年内的高速发展是不可能的,要使中国人均GDP达到美国现在的水平,那么要大约60个地球来供给中国使用的能源”。国家环保总局的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花了全球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以及40%的水泥,消费量为全球的1/3,但是GDP不及全球的4%。我国每公斤煤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是0.36美元,世界平均是12.6亿美元,日本是28美元。

加快循环发展广东四条途径

如何发展循环经济?孙立平的看法是,通过税制的改革、强化法律的作用,使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一种文化。在建立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的时候,人们更多是考虑价格的杠杆作用,但这远远是不够的。在社会当中,价格对有浪费能力的人所产生的制约作用往往是很小的。比如说,他有钱,那他多浪费两吨水,价钱虽高,但是价格能起的作用是很小的,价格只是对一般人起作用。但在欧洲,再有钱的富翁也不开大排量的轿车,一方面是因为石油价格高企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种节约的价值理念在起作用。

具体到广东,李鲁云认为要从四个途径加快循环发展。一是大力推进节约降耗,大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约各种资源;二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和服务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三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回收利用再生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最终处置量;四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快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注重开发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技术与装备。本报讯记者黄宙辉实习生梁桃英

第五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单选:

(十)1、2、我国最早颁布的一部综合性环境基本法是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法》

3、《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了

4、水质标准

5、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现的生态规律是 “物物相关”律

6、广义的环境管理指+ 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8、1989年颁布《城市规划法》

9、国家对环境保护技术项目的开发提供资金支持体现了环境保护制度。

10、当事人对由于破坏环境受到的行政处罚不服的11、国际标准组织简称:ISO12、环境诉讼中,1314、中国最早对固体废物进行的管理方式是综合利用

15、太阳能热水器体现了,自然资源的16、在水事纠纷解决前,当事人

17、西周时期的“勿伐树林”的禁令,是关于方面的立法

18、单选:

19境质量标准。

20、解决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最直接的方法是,将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21、22、环境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是

23、中毒3人以上,50人以下属于,较大环境事件。

24、野生动物进出口许可证属于许可证

要求运输过境的动植物事先必须经过国家动植物检疫机关同意

25属于三类空气质量保护区

26、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的具体方法,由

27、体育场馆区不属于噪音敏感建筑物集中区

28、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由组织

29、水力发电体现了自然资源的可使用性

30、关于“森林保护”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

31、《渔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可以在重要渔业水域设渔政监管机构

决定造成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的机关是

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专门针对渔业制定的水质标准是

32、发生动植物疫情后,疫区的划定,由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

单选

(四)3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保护范围的广泛性和保护对象的多样性体现了环境保护法的综合性

34、“零增长”理论在首次提出

35、建国初期的环境法主要保护的是自然环境

36、从开始,治时期。

37、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

38、环保部门制作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符号,代码等体现了

39、对环境行政处罚不服之诉属于环境行政诉讼司法审查之诉。

40、居于我国大气环境标准体系核心地位的是41《海洋保护法》使用的范围、海洋不可以适用《水污染防治法》

海水不属于《水法》规定的水资源

42、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43、44、危险化学品分为

易燃气体,爆炸品,压缩气体,自燃物品,液化气体,腐蚀品,氧化剂

45、将破坏的土地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的活动成为

46、《水法》规定的管理体制是

47、对退耕还林制度作了具体规定的法律是

48、矿产资源法的核心问题是采矿权

单选:(八)

49、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2亿

501998年将《环境法》统称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51、“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出自

52、由制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行政法规》

53、环境规划中,长期规划为5年,短期为2--3年

54、中央环境管理部门是

55、海洋水质分为四类

56、商店播放的高音乐曲属于:生活噪音建筑工地噪音属于:施工噪音

汽车噪音属于:交通噪音工厂机器设备噪音属于:工业噪音

57、人类的生产消费成为了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

58立法的范围

59、我国森林地的平均 净生长率为60、《草原法》规定的收费是草原植被恢复费61、1992年里约会议以后成为国际环境法基本框架的形成阶段

单选:

(二)62属于无线资源63、64、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指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包括:

1、物,是指表现为自然物的各种环境要素。

2、行为,参加法律关系的主体的行为。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制定应当遵循的指导性原则:

(一)1、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

2、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

3、突出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

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限制性要求?

(一)1、建设用地总量控制要求

2、耕地总量限制要求

3、明确土地用途要求

4、下级规划依据上级规划要求。

简述《南极条约》的宗旨:

(一)1、冻结和搁置,所有的领土主权要求

2、南极永远专为和平的目的而使用

3、各国有权在南极,自由地进行科学调查、研究

4、建立南极协商会议制度

“许可证管理”的程序:

(五)1、申请

2、审查

3、决定

4、监督

5、处理

“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

(五)1、环境标准具有规范性。

2、环境标准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3、环境标准由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发。

“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特征:

(五)1、“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

2、“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损害的结果。

3、“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以(环境质量的改变、自然生态的迫害)为媒介,影响、危害,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

(五)1、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地区

2、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农村地区

3、特定工业区

“生态平衡”的概念:

(七)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它的结构、功能、生物种类的组成,各种群的比例,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立法体系—的构成?

(七)1、宪法关于环保法的规定

2、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3、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4、环境标准

5、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法律规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类:

(七)1、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2、I 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

3、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区及旅游区

4、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5、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

(七)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2、提高土地利用率

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4、保障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5、占用耕地 与 开发复垦地相平衡

“自然资源费”的形式有哪些?

(六)1、开发使用费

2、补偿费

3、保护管理费

4、惩罚性收费

对“固体废物管理”的原则?

(六)1、对“固体废物”

2、对“固体废物”

3、对“固体废物”实行分类管理

“环境违法,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六)1、行为违法性

2、行为有危害后果

3、行为人有过错

4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四)1、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环境。

2、人类又是环境的改造者,人类通过社会生产活动,改造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生存、发

展。

环境与资源管理的原则?:(综、规、区、预)

(四)1、综合性原则

2、规划和协调性原则

3、区域原则

4、预测性原则

“三同时”制度的含义:

(四)指一切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自然开发等以及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项目,其中防治污染等环境保护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产。

“环境科学”的任务:

(四)1、探索全球环境的演化规律

2、研究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3、研究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像

4、研究区域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综合防治措施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

(三)综、共、社、技

1、综合性

2、共同性

3、社会学

4、技术性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由于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

(三)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的含义是:

1、是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立法中,将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法律要实现的理想目标。

2、用新的发展观,取代旧的发展观。

“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的概念:

(三)国家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通过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设置,工业布局等,进行总体安排,以

1、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防止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的作用:

(三)1、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防止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人类环境的分类:

(二)1、按形成分,自然环境、人工环境

2、按功能分,生活环境,生态环境

3、按范围大小分,室内,村镇,城市,区域,全球,宇宙环境等

4、按不同要素分,大气,水,土壤,地质环境等。

环境管理概念:

(二)指国家采用行政,教育等多种手段,对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行规划,调整,监督,目的在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环境管理的特点:

(二)环境管理需遵循下列原则?环境与资源管理的原则?:(综、规、区、预)

(二)1、综合性原则

2、规划和协调性原则

3、区域原则

4、预测性原则

对海洋生态有影响的行为的管制措施:

(二)1、引进海洋动植物物种,要进行科学论证。

2、开发海岛及周边海域的资源,要采取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

3、在沿海建设防护措施,沿海防护林,沿海城镇园林和绿地。

4、鼓励发展生态渔业。

《国际环境法》的概念:

(二)指调整国际法主体,在(利用、保护、改善)环境与资源中,形成的各种法律关系规范,的总称。

《国际环境法》的特点:

(二)1、调整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

2、调整的主要是,国际法主体,利用,保护,改善,环境与资源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

3、具有拘束力

4、它既有国际法,又有,国内环境法的特点。

环境标准的作用:

(九)1、环境标准是制定 国家环境计划、规划的重要依据。

2、环境标准是

3、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与资源管理)的技术基础。

环境噪声的特点:

(九)1、具有无形性,多发性。

2、具有影响上的局限性、分散性、暂行性。

3、危害性,以及危害的不易评估性。

自然资源的特征:

(九)1、可使用性

2、相对性

3、整体性

4、地域性

5、有限性。

土地资源的特征:

(九)1、固定性

2、整体性

3、生产性

4、有限性

5、不可替代性。

下载资源与环境-环境教学课题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资源与环境-环境教学课题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构成的区域系统的演变过程中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可持续的,为什么?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环境演变的相互关......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前复习指导 第一章 导论 本章重点:环境、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环境暴雨、资源保护及其生态保护的关系;环境......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由地理科学系、环境科学系、城市与区域经济系、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人口研究所、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一、结合我国当前国情,谈谈你对我国环境问题成因及对策的看法。 答: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围绕人类的大问题之一,也是当代全球所关注的焦点,甚至已成为制约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

    资源与环境调查报告

    资源与环境调查报告——雅安城区摘要:此次实习,我们主要对雅安局部片区的资源环境进行实地走访和调查,所调查的范围在雅安雨城区,范围东至雅安宾馆、西达苍坪路、南究城后路、北......

    资源与环境论文

    水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内容摘要】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资源大国而著称,然而,同时与其著称的是中国也是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资源利用情况一直就是个亟待解决而又很难解决的问题。......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青岛农业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不足及其重要性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摘要】现如今很多地区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进行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论 第三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 第五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立法 第六章国家对环境资源的管理 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