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历史课堂教学的学习习惯养成之课本标记”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徐刘君
“历史课堂教学的学习习惯养成之课本标记深化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场所,学生的生命活动主要是在课堂度过的,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但与此同时,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标记课本的习惯养成也和课堂教学一样重要。尤其是在初三综合复习的时候,很多学生的课本标记不清楚,标记遗漏,标记混乱等,导致运用很不方便,抓不住复习重难点,影响到最终的历史成绩。
基于这种情况,本次小课题研究就以此为基础,着力培养学生标记书的习惯,从初一就开始,结合中考重难点,采取统一的方式进行,使学生的课本更整洁,重难点更突出,为最终的复习打个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标记习惯对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其他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课前预习新课时,可以在教师教授新课之前大致了解课程内容,依据《伴你学》知识梳理及教师罗列的重点列举问答进行预习,提前把确定准确相关知识点在课本做好标记,比如:填空采取小括号的形式,列举采用标序号的方式。而对于不确定之处,适当做好标记,如:用铅笔加个三角符号等,这也有助于把握重点,并带着问题听课,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
上课时学生在课堂上需养成良好的标记习惯。课堂上要求同学们争取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要集体确认进行知识标记。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会阅读、学会看书的方法,要做到认真,仔细,拿着笔边看,边思考,边做标记。教给学生看书读书中的标记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标记的能力。而且,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巡视课堂,及时纠正标记方式不准确,内容过繁或遗漏的问题。
课后,定期进行优秀标记书的展示活动。通过拍摄优秀标记的课本图片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中展示,也可以通过收集优秀标记课本进行班级传阅等方式,给学生树立榜样作用,促进他们在今后的标记书的时候采取所要求的正确的标记方式来进行,培养出他们良好的标记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学生标记课本成果展示(见《古寨中学课题研究资料记录本》)
2014年4月
第二篇:“小学生习惯养成的策略与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能建设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书桌是每天和孩子们最亲近的物品之一,因此保持书桌整洁,有利于学习井然有序地开展的同时,还能让孩子们养成整理物品的良好生活习惯。
“小学生习惯养成的策略与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威海市[实验小学点击数:1099更新时间:2010-10-1
32007年12月,我校申报了“小学生习惯养成和策略与研究”课题。经
过前期的准备,自2008年3月,我们进入了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们从学习的礼仪习惯入手,带动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开展了一系列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行为习惯养成篇
(一)成长有“礼”,文明礼仪伴我行。
我们将礼仪习惯汇编成个人礼仪、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生
活礼仪五部三字歌,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践行文明礼仪,这是学生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重要过程。课堂上、午饭前、吃饭时、排队中„„都能听到孩子们的背诵。同时我们还开辟了:礼仪课堂、文明在线、阳光名言三渠道来强化孩子的礼仪。象礼仪课堂,是我们全校推行的校本课程,由音乐老师担任,间周上一次,从学生基本的待人接物方式到行走坐姿都手把手的教。今年暑假,我们投资10万建成学生形体室,并且在形体室投入使用的同时,每天晚上形体站立(即从脚后跟、屁股到后背都贴在墙上)10分钟,这是我们实验小学不变的家庭作业之一;“文明在线”是我们每个班长期开展的活动,通过发表主贴“文明只差一点点”的讨论,让孩子们自查、互查,有意识的去改变原来身上的小毛病;“阳光名言”就是每周老师都向孩子们推荐一句名人锦句,从思想到行动从古今到中外,让孩子们从阳光名言中感受到礼仪风尚。我们组织学生从“文明在我口中”(讲文明用语,正确使用称呼、不讲脏话粗话等)、“文明在我手中”(保持清洁、爱护公物、节约
水电等)、“文明在我脚下”(文明行走、文明乘车、文明游园等)、“文明在我心中”(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孝敬父母,善待他人等)四方面来践行文明礼仪,使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得到真正提高。我们还组织学生每天写文明日记,记录每天所做的文明事,不断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激励自己健康成长。
如今,孩子们见到客人打招呼、弯腰拾起垃圾、走路抬头挺胸等已经成为了一种条件反射,良好的习惯已经内化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中。翩翩小淑女、款款小绅士,他们就是校园一道流动的礼仪风景线!
(二)健康有“美”,让美丽与健康同行。
健康是美丽的前提,健美是最美的形体。我们每天倡导三个一,即:跑一次步、做一套操、参与一项活动。学生每天都要跑一次步,早晨、课间操、体育课、晚饭后都可以,长短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确定;我们的课间操融合了动感古诗,英语兔子舞,太极拳,传统的雏鹰起飞等,让孩子们做一套操,强身健体,放松心情,让每一个孩子都从运动中体会活动的快乐;精通一项运动,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篮球、足球、踢毽子、跳皮筋、丢沙包、摇呼啦圈、羽毛球等等,课间、中午、课外活动,孩子们都三五成群,蹦蹦跳跳,我们的老师在博客里说我们这是阳光操场。我们学校每年五月份有个特长展示周,我们专门设立了运动类,羽毛球、花样跳绳、摇呼啦圈、花样滑冰,那展示的场面真的就是运动的美。
(三)让生活有“律”,让规律与生活相伴。
我们以引导为前提,以养成为目的,在学生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有规律地生活,培养他们自知、自爱、自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每天背诵一首习惯三字歌。我们自编了实小学生《修心手册》,手册以朗朗上口的“三字歌”形式,让学生们记得更牢,做得更好。如:“家务活,要学习,衣和物,放整齐„„”“不挑吃,不挑穿,惜粮食,节水电,爱整洁,常洗澡,勤刷牙,习惯好„„”。有规律的三字歌在日复一日的背诵中,渗透到了孩子们的生活中,变成了他们的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行为。
——每周强化一个生活习惯。每周安排一个具体的训练项目,大到被褥折叠、衣物摆放,小到如何洗脸、洗手、系鞋带、吃鸡蛋,班主任 老师
和生活 老师总是手把手地教,耐心地指导,和学生一起动手整理,给他们以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让学生感到“我能行”。
——每月纠正一个不良生活习惯。养成良好习惯与纠正不良习惯双线并行。各班班主任根据自己班级情况,自主确定,比如偏食、不讲卫生等。教师每天进行落实,与评价相结合,真正将不良习惯消灭在萌芽当中。
二、学习能力习惯培养篇
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我们遵循“兴趣——爱好——习惯”的培养方式,通过5个微型课堂培养孩子们终生受益的习惯。
习惯一:思维习惯
我们开设了数学思维训练课。主要通过“会看、会听、会说、会想、会做”,来调动学生的“眼”、“口”、“耳”、“脑”、“手”五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判断等来进行思维训练,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我们每周安排一节数学思维训练课,晚间也有20分钟的思维训练,如今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训练模式。去年年底,在学校特色展示时,我们孩子的思维展示让与会领导惊叹不已,今年已经作为全区推广的内容。
习惯二:记忆习惯
我们在各学科中推行“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如一分钟写多少字、背几首诗、记几个单词等,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能力习惯。我们的微型课堂之一的“疯狂背古诗”就迅速地培养了孩子记忆的习惯,朗朗上口的诗句、有节奏的律动让孩子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古诗上,轻轻松松中不仅积累了古诗、提升了底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记忆习惯。我们的学生2年内人人能背诵200首以上古诗。今年暑假,我们还将把速算心算教授请进校园,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从下学期开始,速算心算将成为我们每节数学课必须的热身运动。
习惯三:倾听、表达习惯
“倾听”和“表达”是与人交往过程的重要元素,我们从三个渠道培养孩子“倾听”“表达”的习惯。首先就是通过清晨的英语歌曲、韩语问候、童谣广播开始一天的听与说,“趣味英语”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说唱英语的氛围,孩子们因有趣而乐于表达;其次是通过主持特长班的活动,将理论和
实践结合起来,孩子们因爱好而善于表达;第三是通过微型课堂“精彩播报”,倾听家事、国事、天下事,交流一天的所思所想所做。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听说中来,与老师交流、和同学互动,跟家长聊天,让倾听与表达成为一种自然,更成为一种习惯。
习惯四:反思习惯
孔子早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而在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中这句话有了更宽泛的意义,一日一思,增长智慧。反思习惯的培养我们主要通过“睡前日记”这一微型课堂来实现。我们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日记要记录出自己一天的心情指数,可以是自己与老师、家长、同学的知心话语,也可以是自己反思自我、体验成长的过程,还可以是自己对于某件事情发表的评论等等,篇幅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
习惯五:书写习惯
通过每天的“习字一刻钟”,闹中求静,静中求学,学中求乐,乐中优化,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提笔即练字的良好书写习惯。
三、优秀品质塑造篇
亚里士多德说过:“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当拥有自信、坚持、感恩、乐观等卓越的品质习惯后,他的人生充满快乐,心情也会阳光灿烂。
(一)“搭建”出来的自信
“让小能人有舞台,让平凡人也有平台”,在实验小学的校园里,我们时时处处都为每个孩子搭建起表现自我的舞台和平台,让他们从中找到自信。学校每年的“英语文化节”、“科技节”、“特长展示节”等活动,让孩子们享受着“过节”的快乐,吸吮着“节日文化”的营养,更重要的是在参与的过程中多了一份锻炼,提升了一份自信。像我们的欢乐嘉年华活动,今年是第二年了,孩子们在申报项目的时候,不再是“我不报这项”,“哪项我不行,让**报吧”,取而代之的是“我在下棋方面是最棒的”“舞蹈比赛我能拿冠军”“让我报滑冰吧,我一定行的。”看着孩子们自信的目光,我们也由衷的高兴。
(二)“交谈”出来的感恩与乐观
在我们学校,每一位老师都是孩子的“知心姐姐”,教室里的循循善诱、树荫下的促膝长谈、知心论坛中的倾心交流都为塑造孩子优秀的品质习惯提
供了沃土。每学期,每位班主任教师都要与每一位学生谈心三次以上,每月在论坛中发表一个主贴与全班学生互动交流,每天都要对个别学生与家长进行短信交流。上学期,仅三年级五班就有3名问题生通过谈心转化,每月主贴的回复达50个,短信交流达5000条。就是这一字一句交流的积淀,才使孩子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乐观。
(三)“评比”出来的坚持
在我校每班教室的后墙上,都有一块多元评价台,每个孩子都能从评价台中发现自己优秀的方面,找到自己进步的足迹。评价台一月以总结,以点点的评价是对孩子努力的肯定,前进的脚步为孩子走向卓越的品质习惯搭建了一条“绿色通道”。
点点滴滴,细数每一个教育细节,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惊呆四座的语言,踏踏实实干好每一件事,帮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是我们实验小学的教育观。愿我们的教育能让每一个学生播种良好习惯,收获精彩人生。
第三篇:初一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课题研究
初一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课题研
一、研究目的数学学习习惯是人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些数学活动的特殊倾向,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数学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高效学习方法的前提。在培养过程中,习惯养成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从学生的主体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那么,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把学生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自觉的稳固的行为方式,从而促进主动学习。
根据现有的经验,数学教师在教学时最头疼的是计算正确率不高,作业质量不高,学生上课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率不高等情况,但据调查资料分析,这此现象都是学生一些坏习惯在从中作崇。有的教师只是一味地责怪学生,而没能予以重视培养,有的教师虽有点意识,但缺乏长期培养的信心与正确的指导方法。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没有专门对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一套指导方法。为此,本课题在培养初一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方法上作一番探索研究,旨在揭示内在规律。
二、研究对象 初一全体学生
三、实验教师 初一年级数学教师:高才丽
四、研究的内容
1、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
主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习惯培养的指导。先由教师向全体学生提出各项学习习惯的要求,指出学生的不足,从整体上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其次通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强化正确的学习习惯的一些做法。最后通过个别纠错、指导提醒来最终实现好习惯的养成与稳定。
2、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
1)情趣激励法2)大胆猜测法
3)设疑引欲法4)自检评价法
五、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采用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反思、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
形成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目标、内容。
2.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6月)
1)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确定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项目;
3)召开家长会,发告家长书,争取家长的支持;
4)通过预定的课题要求和实施策略实施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总结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
1)整理研究资料,进行理性思考;
2)撰写研究总结报告。
六、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一份。
2、优秀案例、研究随笔。
第四篇:《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以小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学习习惯是影响各门学科学习的重大因素,因此,从所有学科的第一课时开始,就应该根据教学条件、学习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学法体系以及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有计划地、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例如正确的坐姿、书写习惯、阅读习惯、听课习惯、作业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内容。
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
2、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学习习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明显的,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学会学习是指个体在以往活动中学到的态度、习惯、方法、技能技巧等综合经验,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时,使学习变为容易。学生学会了学习,必然使学习成绩得以提高。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心理学赫尔在其学习理论中就提出了学习过程是由内驱力和习惯或习惯强度两方面的因素构成,当内驱力为零时,反应势能就会为零;当内驱力增大时,反应势能就增高,增到多高,这就要视习惯强度而定。尽管赫尔的观点也有不足之处,但他重视习惯在学习中的作用,给予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的行为即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个体的自我调节因素的制约,这从另一个侧面指出了学习习惯对学习活动的影响。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们开始重视研究元认知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所谓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监控。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等三个部
分。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习惯与元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在其生成学习论中指出,生成模式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人们倾向于生成与以前的学习相一致的知觉与意义”。”各项研究都证明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3、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以小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据统计,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5%,其它占25%,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是影响各门学科学习的重大因素,因此,从所有学科的第一课时开始,就应该根据教学条件、学习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学法体系以及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有计划地、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程把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已作为首要学习内容,因为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促使学生更加主动、自觉、积极投入地学习。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是学生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的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长远的意义、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基本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的: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家庭学习为辅,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2、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对象主要是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范围很广,在课堂上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途径探索;如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如何利用少先队阵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初探。课题研究的重点是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途径探索,难点是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初探。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将使用示范诱导法、观察法、调查法、对比法和行动研究法。
四、课题的组成领导:
课题组组长:罗寿文
课题主持人:钟随波
课题组成员:罗全新、王奎、五、课题研究过程及基本方法
该课题申报成为十堰市立项课题后,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把它当作主课题来抓,在注重科学性、规范性的同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经验、澄清认识、提高水平。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方面措施:
(一)、精选组员,优化人力资源
要使本课题研究工作卓有成效地展开,关键是有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厚实的现代教育理论底蕴,乐于奉献,善于思考,大胆实践的研究队伍。课题组开始成立时,学校与课题组成员签定了《课题申请报告》《课题研究任务书》,对课题组成员的职责,权利作出明确的规定,保证他们认真参与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吸收了一批优秀教师来参于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课余充电,提高科研能力
1、强化理论学习
(1)规定每位课题组成员至少订阅两种优秀的教育报刊或杂志;
(2)邀请专家、领导进行讲座,把新课程、教改的信息及时传达给老师;
(3)鼓励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先进的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4)每月学习一次与课题相关的优秀推荐论文,写好摘要与心得,再组织讨论与交流。
2、参与各类培训
(1)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课件制作培训班,让课题组成员能自己进行课件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到外事市以及周边兄弟学校听课学习,开阔课题组成员的眼界,外出教师回校后,向课题组成员汇报学习情况;
(3)学校教育宽带网使用后,进行网络常识和网络教学技术的培训。
四、研究策略及过程: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就设计了关于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把本校小学部1—6年级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以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情况,为研究对策提供依据。在研究的实验过程中,将针对这些学生作连续的追踪调查。进行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分析。
调查内容包括:课堂听讲情况,预习复习情况,家庭作业环境情况,课外阅读情况,对待各科作业的态度等18道试题。调查方式:以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为主,辅以教师、家长、学生座谈会,个别交流等。
课题组要经过调查分析后,针对低、中、高三个阶段,拟订了三份调查报告。认为要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对各类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首先为学生的学习引路,设疑和指点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严谨自学的良好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一种自觉行为,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跟上当前科技迅猛的步伐。
二、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针对调查报告,课题组成员要积极探索,采取点面结合,逐步有序推进的方法,一方面拟订了三份低、中、高年级实验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措施,另一方面课题组每名成员选择了一名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一名学习习惯好的典型学生作为个案进行分析研究,论证,三、借助“各方”力量,内外因素结合,促使习惯的养成;
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外部因素是指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社会、家庭、学校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智力发展和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只有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紧密配合,保持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才能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环境。
其次,我们要借用班级家长会,部分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对学生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目的,取得家长的配合参与,对每个学生进行检查和督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毕竟是相辅相成的,家庭的氛围和情景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改进活动课程,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通过“我的理想”“学习习惯交流会”“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和“这样的孩子好吗?”等主题班会,以及召开“内因、外因”谁起作用的辩论会,“抄作业的好处与坏处”等讨论会,部分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活动,学生明确自己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存在哪些坏的学习习惯,并能针对坏的学习习惯总结改进方法和措施。再加上教室、家庭、文具盒里张贴有关学习习惯方面的挂图和名人名言,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时刻激励自己,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五、研究方法:
1、坚持每月一次的课题组例会制度,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工作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不定期开设科研沙龙,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2、建立课题组研究课制度,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课堂评议五关,每堂研究课设有研究指标、达成情况、研究课听课笔记与课堂教学评议表,全体成员听课、评课,从中得到提高;
3、撰写研究性文章,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每学期撰写与课题有关的论文,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选,或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
4、进行资料积累,要求教师把既是重要参考资料又是成果的课题研究资料、学习材料及时整理好,学期结束时及时收缴与归档,以便于同组成员学习借鉴其中的有价值的经验。
六、研究阶段及预期研究成果
七、课题人员分工
徐丽小学生数学、综合科等学习习惯的养成李倩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尹鹏小学生英语科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需要教师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主要在研究策略方面努力,以提高研究效率。今后此课题还应在深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丰富,更要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理想远大,不怕挫折,敢于迎接挑战的成功者。”
第五篇: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课题
开题报告
2011年2月,我校承担了胶州市课题--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任务,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教师对此课题的认识,提高教师实施的自觉性,学校特举行开题会。
一、课题提出背景:
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
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
二、理论意义:
“学习习惯”的界定:
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以小
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据统计,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5%,其它占25%,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是影响各门学科学习的重大因素,因此,从所有学科的第一课时开始,就应该根据教学条件、学习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学法体系以及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有计划地、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措施:
该课题申报成为胶州市立项课题后,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把它当作主课题来抓,在注重科学性、规范性的同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经验、澄清认识、提高水平。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方面措施:
一、精选组员,优化人力资源
要使本课题研究工作卓有成效地展开,关键是有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厚实的现代教育理论底蕴,乐于奉献,善于思考,大胆实践的研究队伍。课题组开始成立时,学校与课题组成员签定了《课题申请报告》《课题研究任务书》,对课题组成员的职责,权利作出明确的规定,保证他们认真参与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吸收了一批优秀教师来参于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课余充电,提高科研能力
1、强化理论学习
(1)规定每位课题组成员至少订阅两种优秀的教育报刊或杂志;
(2)邀请专家、领导进行讲座,把新课程、教改的信息及时传达给老师;
(3)鼓励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先进的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4)每月学习一次与课题相关的优秀推荐论文,写好摘要与心得,再组织讨论与交流。
2、参与各类培训
(1)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课件制作培训班,让课题组成员能自己进行课件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到外事市以及周边兄弟学校听课学习,开阔课题组成员的眼界,外出教师回校后,向课题组成员汇报学习情况;
(3)学校教育宽带网使用后,进行网络常识和网络教学技术的培训。
四、研究策略及过程: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就设计了关于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把本校小学部1-6年级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以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情况,为研究对策提供依据。在研究的实验过程中,将针对这些学生作连续的追踪调查。进行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分析。
调查内容包括:课堂听讲情况,预习复习情况,家庭作业环境情况,课外阅读情况,对待各科作业的态度等18道试题。调查方式:以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为主,辅以教师、家长、学生座谈会,个别交流等。
课题组要经过调查分析后,针对低、中、高三个阶段,拟订了三份调查报告。认为要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对各类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首先为学生的学习引路,设疑和指点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严谨自学的良好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一种自觉行为,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跟上当前科技迅猛的步伐。
二、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针对调查报告,课题组成员要积极探索,采取点面结合,逐步有序推进的方法,一方面拟订了三份低、中、高年级实验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措
施,另一方面课题组每名成员选择了一名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一名学习习惯好的典型学生作为个案进行分析研究,论证,三、借助“各方”力量,内外因素结合,促使习惯的养成;
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外部因素是指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社会、家庭、学校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智力发展和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只有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紧密配合,保持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才能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环境。
其次,我们要借用班级家长会,部分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对学生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目的,取得家长的配合参与,对每个学生进行检查和督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毕竟是相辅相成的,家庭的氛围和情景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改进活动课程,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通过“我的理想”“学习习惯交流会”“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和“这样的孩子好吗?”等主题班会,以及召开“内因、外因”谁起作用的辩论会,“抄作业的好处与坏处”等讨论会,部分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活动,学生明确自己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存在哪些坏的学习习惯,并能针对坏的学习习惯总结改进方法和措施。再加上教室、家庭、文具盒里张贴有关学习习惯方面的挂图和名人名言,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时刻激励自己,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五、研究方法:
1、坚持每月一次的课题组例会制度,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工作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不定期开设科研沙龙,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2、建立课题组研究课制度,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课堂评议五关,每堂研究课设有研究指标、达成情况、研究课听课笔记与课堂教学评议表,全体成员听课、评课,从中得到提高;
3、撰写研究性文章,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每学期撰写与课题有关的论文,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选,或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
4、进行资料积累,要求教师把既是重要参考资料又是成果的课题研究资料、学习材料及时整理好,学期结束时及时收缴与归档,以便于同组成员学习借鉴其中的有价值的经验。
六、研究阶段及预期研究成果
准备阶段(2006年1月--2007年2月)`
1、申报课题。
2、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3、做好动员发动工作。课题实验方案、实施计划
实施阶段(2007年2月--2008年10月)
1、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
2、全校教师选定自己实验课题。
3、全面深入开展研究。定期做好汇报、总结工作
结题阶段(2008年10月--2008年12月)
1、做好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所有研究人员撰写论文。
3、总结上报,做好结题工作。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论文
七、课题人员分工
--小学生数学、综合科等学习习惯的养成--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小学生英语科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需要教师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主要在研究策略方面努力,以提高研究效率。今后此课题还应在深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丰富,更要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理想远大,不怕挫折,敢于迎接挑战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