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传统栽培金针菇,虽然可收三茬菇,但生物转化率最高只能达到100%,生育期长达95天左右,1年只能循环三个栽培周期,且第3茬菇柄短而粗,易开伞盖,商品质量极差,影响了经济效益。
本研究的一次性收菇栽培法,生物转化率高达192.60%,栽培周期比传统栽培缩短40天左右,提高经济效益78%,并且菇的株数增多、株柄增高,商品质量大大提高。其技术要点是:
1、按照棉籽壳84%、麦麸14%、石膏1%、磷酸二氢钾0.20%、硫酸镁0.25%、多菌灵0.55%的配方,将培养料加水,料水比为1:1.30,拌匀后装入广口瓶(袋)。
2、栽培料填装要松紧适度,避免后期周身出菇。
3、瓶(袋)装好后,将口塞好,放入常温锅中消毒,在100℃的高温下蒸煮8~10小时,若加压力锅,应在1.50千克/平方厘米的压力下持续90分钟。
4、高温(高压)消毒冷却后,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的酒精灯火焰下,用接种铲把菌种块从菌种瓶中挖出移入栽培瓶(袋)内,然后放入培养室中。
5、在22~26℃的室温下进行菌丝培养,严禁低温拖长培养期,以免菌丝没发满就出菇而影响菇的产量和质量。
6、菌丝长满后搬入菇场进行出菇培养后,开瓶(袋)进行搔菌刺激出菇。
7、菌蕾形成后必须搞好再生管理,以促进菇蕾密度增高,然后进行套袋、盖报纸,促使瓶(袋)内形成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小气候。
8、当菇长至4~5厘米时,应进行水分管理,同时栽培场地要加强通风保温,湿度应保持在80%~90%,温度应保持在8~14℃,并用草帘或黑塑料布在培养场地罩光,其光线强度以正常视力能模糊看清5号汉字为宜。
9、当菇长至15~20厘米时,即可采收。
第二篇:高产油茶栽培技术要点 - 副本
目录
一、造林地选择...............................................................................................................................1
二、整地时间和步骤.......................................................................................................................1
(一)整地方式.......................................................................................................................1
(二)设置株行距...................................................................................................................2
(三)穴规格大小...................................................................................................................2
(四)施基肥...........................................................................................................................2
三、良种壮苗选择...........................................................................................................................2
(一)苗木选择.......................................................................................................................2
(二)苗木购买.....................................................................................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苗木栽植...................................................................................................................................2
(一)栽植时间.......................................................................................................................2
(二)栽植方法.......................................................................................................................3
五、油茶抚育...................................................................................................................................3
(一)幼林抚育管理...............................................................................................................3
(二)成林抚育管理...............................................................................................................5
高产油茶栽培技术要点
一、造林地选择
选择海拔高度100-500米、土层深度60厘米以上、PH值4.5-6.5、坡度25度以下、石砾含量不超过30%、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红壤或黄红壤的丘陵、山地皆可,但凡生长有映山红、铁芒萁、马尾松等植物的林地就适宜种植油茶。但是为了油茶高产、稳产,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向阳的丘陵地。
二、整地时间和步骤
整地时间以9、10月份进行为宜,这样有利于土壤充分风化。
(一)整地方式
1、全垦整地。即将造林地内的杂草、灌木全部砍除、清理后,全面深翻25-30厘米,将表土翻入底层,且除去土中大石头、粗树兜、树根等,再定点挖栽植穴的一种整地方式。适用于小于15度的缓坡或平坦坡,且整地时应从坡顶至坡底由上而下进行挖垦。
2、带状整地。是指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土地的土壤的整地方式。适用于坡度16-25度的斜坡地,且以水平阶梯整地为主,整地方法为先自上而下顺坡位拉一条直线,而后按行距定点,再各自沿水平方向环山定出等高点开带。垦带采取由上向下挖筑水平阶梯。本着“上挖下填、削高填低、大湾顺势、小弯取直”的原则,筑成内侧低、外缘高的水平阶梯,坡面角度为3-5度,阶梯内侧挖成30厘米深宽的竹节沟,以利于蓄水防旱和防止水土流失。一般油茶高效林,带基宽度1-1.2米,遵循坡小带宽、坡大带窄的原则。
(二)设置株行距
土壤条件较好,计划间作的,每亩初植90株,株行距2.5*3米;土壤条件较好,不计划间作的,每亩初植111株,株行距2*3米;土壤条件较差的,不计划间作的,每亩初植133株,株行距2*2.5米。
(三)穴规格大小
油茶造林栽植穴大小为长50厘米*宽50厘米*深50厘米。
(四)施基肥
在植树穴底部施一层充分腐熟的农家肥(5-10千克/穴)或菜籽饼(1千克/穴)、生物有机肥(1-1.5千克/穴)在基肥上面回填10厘米左右的表土,将土肥充分拌匀,然后回填表土,将穴填满并高出地表10-15厘米,待造林季节进行造林。
三、良种壮苗选择
(一)苗木选择
良种壮苗是达到高产的基础,要求为省级以上的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油茶良种,苗木规格要求达到Ⅱ级苗以上,一年生苗高12厘米以上、二年生苗高30厘米(从嫁接口处算起)以上及地径0.4厘米以上,顶芽饱满,根系发达,亩产量5-8万株。应采用多系配合造林,一般需5-10个无性系,至少5个以上混系栽植,可以保证不同无性系间互相授粉。
四、苗木栽植
(一)栽植时间
油茶栽植时间从整地当年冬季11月下旬到翌年春季的3月上旬均可,其中在立春至惊蛰节气之间造林最好。造林天气宜选在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雨天土太湿时不宜造林。
(二)栽植方法
油茶栽植根据“一提两踩三埋”的原则,按照苗木大小实行分级分种,穴土细碎。具体方法是将苗木置于穴的中央部位,苗杆端正,根系舒展,回填穴土,分层培土压紧,根土密接,最后在植株四周覆盖松土,堆土呈馒头状,填土应高出周围地表10厘米左右,以防松土下沉积水。注意苗根不能和基肥直接接触,应适当深栽,以栽至苗木嫁接口上方5-10厘米为宜。有条件的应浇透定根水。
(1)裸根苗栽植方法:造林最好选在阴雨天气或下透雨后,要做到随起苗随造林,且运输途中要注意保湿。栽植时要求苗木扶正,根系舒展,深浅适中,表土回填,踩实,最后在植株四周覆盖松土,填土应高出周围地表10厘米左右呈馒头状。遇久旱天气,可用含生根粉(GGR)30-50ppm溶液的黄泥浆蘸根后造林,可以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
(2)容器苗造林方法:当容器苗长出2-3片叶后,每15天施复合肥一次,3-4个月后即可上山造林。
五、油茶抚育
(一)幼林抚育管理
嫁接油茶苗幼林时期一般为5-6年,此时期的管理特点是促使树冠迅速扩张,培养良好的树体结构,促进树体养分积累。幼林抚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垦复除草。在油茶新栽植半个月后,必须对新造林进行全面查看,重点对积水、露根、倒伏、死亡缺株等现行进行开沟排水、培篼、扶正、补植等措施,清除草藤灌等杂物。新造油茶林每年垦复除草抚育2次,第一次抚育在5-6月份(也称春抚),3 注意在油茶苗四周20厘米以内只能松碎表土,不要翻动根际土壤,靠近油茶蔸的杂草用手拔除,并将草皮覆盖在幼苗蔸部。第二次抚育在8-9月份(俗称秋抚),此时的油茶幼树新梢开始木质化,大多数杂草刚好结籽,此时垦复结合除草可减少当年杂草与油茶苗争肥争水争阳光,又可以清除杂草种子,减少来年竞争,还可以起到抗旱保苗的作用。
2、间作套种。主要目的是培育保护油茶幼林,其次才是抓套种作物的收益,且油茶幼树周围50厘米以内不能套种农作物。油茶宜间种作物主要有花生、豆类等,切忌间种西瓜。
3、施肥。油茶幼林期主要以营养生长为主,施肥则主要以氮肥,配合磷钾肥,主攻春、夏二次新梢生长,随树龄大小控制施肥量,逐年提高。油茶定植当年通常可以不施肥,第二年3月份新梢萌动前半个月左右施入速效氮肥,11月上旬则以农家肥(每株5-10千克)或生物有机肥(每株2-4千克)作为越冬肥,并逐年递增。
施肥的方法主要分沟施和穴施,不宜撒施,对新栽植油茶苗,可在其蔸部半径20厘米处挖5-10厘米的穴或条沟、环沟,后均匀施入肥料覆土盖实;对二年后油茶苗,可根据油茶苗树冠大小选择施肥部位,主要是选择树冠垂直投影的部位开挖深度20-30厘米的穴或条沟、环沟后进行均匀施肥。
4、定干整形。油茶幼林早期以整形为主,定植后在距接口30-50厘米处定干,适当保留主干,第一年在20-30厘米处留选3-5个生长强壮,方位合理的侧枝培养为主枝;第二年再在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强壮分枝作为副主枝;第3-4年,在继续培养正副主枝的基础上,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并使三者 4 之间比例合理,均匀分布。
修剪时间以11月至次年2月为佳,前三年需摘掉花蕾,加快树冠形成。
5、病虫害防治。在油茶中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是炭疽病、软腐病、天牛、刺蛾和蚜虫等,防病一般用多灵菌或代森锰锌400倍溶液,1月/次;防虫用氧化乐果或甲胺磷。
(二)成林抚育管理
油茶成林是指油茶树体进入盛果期后的阶段,一般是指油茶造林后6-7年开始,且保持50年的经济收益期限,成林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加强林地土、肥、水管理措施。
1、深翻垦复。为了促进土壤熟化,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其抗旱、抗冻能力,保持丰产稳产,需隔年对土壤进行深翻改土,一般在3-4月或秋冬11月份结合施肥时进行。在树冠投影外侧深翻30-60厘米;为避免过量伤根也可以分对角轮换进行,以2-3年完成一周期。
2、施肥。油茶结果的大年以磷钾肥、有机肥为主,小年则以磷氮肥为主。肥料的施用方式采用穴施、沟施均可。陡坡地要施在油茶树的坡上沿。一般每株施复合肥0.3-0.5千克,或尿素、钙镁磷肥各0.3千克。有机肥成年树一般每株每年施5-10千克,全年都可以进行,以冬春季进行更好,进入盛果期油茶林还应于每年的2-3月份追施长果肥,以满足果实生长发育和花芽分化对养分的需要。施肥方法与幼林施肥基本相同,只是施肥量不同。
3、整形修枝。油茶成林的修建时间在收果后至春梢萌发前(11月-翌年2月间)。修剪对象为枯枝、病虫枝、徒长枝和交叉枝等。修剪原则是幼树轻剪,老树重剪;大年重剪,小年轻剪。5 方法要因树制宜,先剪下部,后剪中上部;先剪灌内,后剪灌外。做到修剪均匀,上下不过分重叠,左右不拥挤,留桩不能过高。切口要求平滑、稍倾斜,要用接蜡或黄泥封闭切口。通过适当的修剪,是油茶树体结构良好,通风透光,养分集中,病虫害减少,促进油茶树体的生长发育,充分利用空间,使树冠上下内外立体结果,达到高产稳产。
4、放养土蜂。油茶是虫媒异花授粉植物,虫媒授粉中又以异株异花授粉效果最好,因此可以在油茶林中放养土蜂。
5、油茶果实采收。油茶果采收时间必须在油茶果实充分成熟以后开始采摘,这样才能获得最高的含油率和较优的品质,一般以3%-5%果实开裂为准,且采摘时要注意保护花苞和和枝条。尽量做到先熟先摘、先摘高远山的稀疏成林,后摘近山低山的密林和中幼林。
第三篇:金针菇栽培技术
金针菇生产
一、金针菇的营养价值
1.1、据上海工业食品研究所测定,每百克鲜菇中含水量89.73g 蛋白质2.72 g 脂肪0.13 g 灰分0.83g 糖5.45g 粗纤维0.87g 铁0.22mg 钙0.097mg 磷1.48mg 钠0.22mg镁0.31mg 维生素B10.29mg维生素C 2.27mg。金针含18种氨基酸;每100g干菇含氨基酸20.9g其中人体的必须8种氨基酸为总量的44.5%高于一般菇类。
1.2、金针菇中的赖氨酸(lys)和精氨酸(Arg)含量较高,能有效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因而称为“增智菇”。
二、金针的药用价值
2.1、从金针深层培养菌丝体中提取到一种叫POF的蛋白质“原朴菇素”不含糖,以及和金针子实体中提取的“朴菇素”都有对肉瘤S-180等有抑制作用。
三、金针的生产状况
3.1、金针是我国最早栽培的食用菌之一,1928年,日本京都伏见的森本颜三郎发明了瓶栽法,60年代开始以利用空调设备等自动化装备实现了金针菇人工栽培工厂化。30年代,我国的裘维蕃,潘志农,余小铁等开始了金针菇的瓶栽试验。,1964年,福建真菌研究所在全国各地采集和分离野生金针菇菌株,1979年起比较系统和深入的进行了菌株驯化、选育和栽培的研究。1982年三明真菌研究所选育的第一个优良菌株“三明一号”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全国的主栽品种。台湾在20世纪60年代末首先进行金针菇周年化工厂生产,20世纪90年代前栽培黄色金针,90年代后以栽培白色金针为主。
四、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
金针菇(Fallulima velutipes)又名毛柄金钱菌,构菌和冬菇。隶属于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衙门(Basidiomycotiu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小火焰菌属(Flammulina)或金钱菌属(Collybia)。
4.1、金针菇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子实体丛生,菌盖2~15cm。菌柄硬直,长2~13cm,直径2~8cm。初期菌柄内部随心充实,后期变中空。孢子印白色,担孢子在显微镜下无色。表面光滑,椭圆状卵形5-7×3-4um,内含1-2个油球。菌丝非糊性,有锁状联合。子实体发育属半被果型。发生于朴、柿、柳、杨、构、桑、枫杨、桂花、拟赤杨、柳杉等阔叶树的枯干、埋木、树桩上等。
五、外界条件对金针菇发育的影响
5.1、营养
金针菇是一种木腐菌,它能利用木材中的单糖、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但和平菇、香菇、凤尾菇等不同,分解木质素的能力较弱。坚硬的树木砍伐后,没有达到一定的腐朽度是不会长出子实体的。
5.2、碳源
以淀粉为最好,其次是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醇都能很好利用,麦芽糖、乳糖、半乳糖、甘露糖也能很好利用;但不能利用菊糖(土木香粉)。烃类化合物不是好的碳源。乙醇、甘油等醇类、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马来酸等有机酸类也能利用一点。
这些大分子化合物必须通过木质素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的分解后才能被吸收利用。但金针菇对木质素分解能力较弱,易选用阔叶树,木屑越陈旧越好。
5.3、氮源
是合成蛋白质和核酸必不可少的主要原料。金针可利用多种原料,其中以有机氮为好。蛋白胨最好,谷氨酸钠、天冬门氨酸、缬氨酸等氨基酸也很好。一般营养阶段以20:1为好,生殖生长阶段以30:1为好。
5.4、无机盐
镁Mg离子或磷酸根PO4离子对金针菇的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特别对于粉孢子多,菌丝稀疏的品系,添加后菌丝生长旺盛,速度增快。同时对子实体分化也有作用。特别是PO4对子实体分化不可缺少的物质。金针菇是维生素B1、B2的天然缺陷者,必须有外接添加才能生长得好。
六、环境因子
6.1、温度
金针菇孢子在15-25℃时大量形成,并容易萌发成菌丝。一般菌丝在3-4℃至33-34℃范围生长,最适温度为23℃左右,在-21℃条件下经过138天后人能生存,超过34℃就会停止生长而死亡。子实体形成温度为5-20℃左右,最适形成温度为12-15℃一般不超过21℃.黄色品系原基形成在8-12℃左右,白色品系在6-10℃左右形成。在低于3℃超过24℃情况下都不利于子实体发育。温度极低还可能出现两个菌盖连在一起的畸形菇。金针菇属低温和恒温结实型菌类。
6.2、水分和湿度
金针菇为喜湿性菌类,抗干旱能力较弱。菌丝在含水量65%-80%培养基内能正常生长。最适培养基含水量应为70%左右(其中消毒时散失4%,品口蒸发3%左右,菌丝生长阶段实际含水量为63%),这时菌丝生长最快。菌丝培养室空气湿度控制在60左右,湿度太高污染机率加大。菇房空气湿度应控制在85%-90%,一般温度低时可相对提高湿度,温度高时可适当降低湿度,以免发生病虫害。
6.3、空气
金针是好气型真菌,因此,必须供应足够的氧气才能正常生长。连续放在二氧化碳的条件下,菌盖直径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变小,二氧化碳超过1%就会影响菌盖的发育(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03%),5%就不能形成子实体。但较高浓度二氧化碳却会促进均病的伸长,3%的二氧化碳浓度也不会影响菌柄的发育,相反,菌柄伸长迅速,菌盖伸长却受到抑制,同样二氧化碳浓度太高也会影响菌柄的发育,一般不超过5%为限。
6.4、光线
金针属焉光型菌类,在黑暗条件下正常生长,长期暴晒就会死亡。同时在黑暗条件下,金针菇的原基也能形成。但没有光线只能形成幼小的原基,只有菌柄伸长,不行成菌盖,因而光线是子实体成熟所必需的,光线能促进子实体的发生。不过光线强,菌柄短,菌盖开伞快,色泽深。所以为了得到优质金针菇,又必须在光线微弱或黑暗的地方栽培之后,菌盖和菌柄的色泽变浅,呈黄白至乳白色。同时还可抑制菌柄基部绒毛的发生和色素的形成。同样,在瓶口套上纸筒后,可以使菌柄伸长,菌盖色浅。
6.5、酸碱度
金针菇需要弱酸性培养基,PH在3-8.4的范围内,皆可生长,最适为4-7,一般情况下采用自然PH6左右。但在加油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的酸性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更旺盛。
七、栽培技术
7.1、栽培季节
1,北方、一般在晚夏至初冬和冬末至夏初好。9月中下旬制种,十月中下旬制袋,11月中下旬出菇。
2,南方、一般是每年11月至第二年4月份。
7.2、菌种制备
1,菌种分离采用组织分离、孢子分离较普遍。
2,常用的些面试官培养基
(1),马铃薯蔗糖培养基(PSA)。
(2),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
(3),洋葱酱油培养基(据日本安川仁次郎报道)。洋葱100g酱油30-50g琼脂15-25g蔗糖30-50g水1000ml。
3,二级种培养基
(1),木屑73%碳酸钙1%米糠(或麸皮)25%糖1%
(2),棉籽壳88%碳酸钙1%麸皮(或玉米粉)10%糖1%
7.3、栽培管理
袋栽
(1),培养容器。聚丙烯袋,规格是长×宽为37×16cm左右。厚度5-6dm的透明薄膜袋。不能采用太宽的塑料袋,否则,易感染杂菌。同时,用宽塑料袋菇蕾发生少的菌株时,菌柄易倒伏,从而影响金针菇的产量和质量。套环要求内径和高度3cm左右,边缘厚薄均匀,不易损坏。
(2),培养基的配制。
1、棉籽壳96%玉米粉3%糖1%
2、棉籽壳78%糖1%石膏1%
3、棉籽壳85%麸皮10%玉米粉3%石膏1%
4、木屑(阔叶树)70%麸皮25%玉米粉3%糖1%石膏1%
5、木屑37%棉籽壳37%麸皮24%糖1%石膏1%
(3),灭菌接种。(略)
(4),出菇管理。
生产周期:接种——25-30d搔菌——2-3d催蕾——5-7d抑制——5-7d生长——10-12采收。
(5),搔菌
用人工或机械的方发,将培养料表面的老菌种块和菌膜去掉,将棉塞和套环去掉,完全撑开塑料袋上端空余的部分,再将塑料袋往下卷至离培养料面3-4cm处。搔菌后的菌袋置于14-15℃温度下,相对湿度为80-90%,经过2-3天,恢复成白色菌丝层。
(6),催蕾
催蕾是金针菇栽培管理中关键环节,它关系到金针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其关键技术是掌握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温度13-14℃相对湿度85%-90%,予以100lx散射光诱导。当菌盖直径达1mm,菌柄长度为1.5mm左右时催泪结束,进入抑制期。
(7),抑菌
一般情况下,为了抑制先发育的较为健壮的子实体,促使与发育迟缓的子实体生长发育较为一致。抑制方法是:给与通风和低温,抑制适宜温度3-5℃,每天要定期掀开覆盖物通风,一般维持5-7d。抑制标准:用手掌压子实体,既无发黏感觉,也无刺感(过干),而感到菌柄较硬,菌盖色泽发白,栽培袋外沿子实体略有倾斜状。
(8),生长
当出菇整齐,菌柄直挺,伸长至3-5cm时,要将卷下的塑料袋往上提高,提高后的塑料袋口,要高于子实体5cm。
第四篇:辣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辣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土地与基肥
1、土壤的选择
辣椒是一种喜温、怕涝、怕渍、耐旱、喜光而又较耐弱光的作物,选好土壤是获得辣椒高产的基础。①选排灌方便的潮泥土、砂壤土;②选肥沃、松疏、土层厚、透水性能和透气性能良好、地下水位低的土壤;③选上年没有种植过茄科(茄子、辣椒、番茄、烟草)作物的土壤。
2、整地
①整地时间:前作是水稻田的,收割晚稻后,立即翻耕,第二年“立春”后翻第二次耕,要在移栽前一个星期内整好。
②厢面宽窄包沟2米宽为宜(沟80公分,厢宽120公分)。③取好排水沟,沟深以主沟1.5尺,围沟1.2尺,厢沟(操作沟)1尺为宜。总之,要主沟低于围沟,围沟低于厢沟,沟沟相通,雨停不见积水,为以后抗旱作好准备。整地时,不宜整得太细,但要整平,特别是土底层不宜太细,否则不利通气沥水,雨天或土壤太湿不要整地,以免板结。
3、施足基肥
①辣椒一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的作物,所以,需要的肥料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其基肥的施用量要占整个辣椒生长期施肥量的70—80%,具体数量以不同肥料类型而定。一般每亩用基础复合肥10斤,含量45%硫钾型复合肥100斤,过磷酸钙80斤。
②施基肥方法:施基肥可与整地同期进行。具体做法:先在厢面上分别挖一条5寸深的沟,先将基肥和复合肥、磷肥分别放在沟内,然后整土,将其覆盖,然后覆盖地膜。
二、移栽
移栽时间一般在“谷雨”前后,地膜覆盖的可适当提早到清明前后,密度栽两蔸,株距1.4—1.8尺,以品种和肥力水平而定。辣椒根系恢复能力弱,移栽时,要尽量带土移栽,少伤根系。要趁晴天定值,土要干,土湿移栽缓苗期长,生长差,有打穴放肥移栽栽习惯的地方,千万要注意不能把秧苗栽在肥粪上,要距粪、肥1寸处栽下,栽后一定要浇坐蔸水。
三、田间管理
1、整枝,中耕除草,培土
随着辣椒苗的生长发育,枝芽(包脚芽)也随着生长,特别是杂交辣椒的枝芽生长最强,当辣椒树分杈以后,杈以下的枝芽应全部去掉,以减少对辣椒树的营养消耗,增强透光透气能力,抹芽宜早不宜迟,但要在晴天进行,雨天进行的话,伤口难以愈合,容易感病,抹芽时,一手扶树,另一手抹芽,不要用力轻,以免损伤辣椒树。
没有地膜覆盖栽培的,移栽后10-20天后,杂草丛生,经过雨淋、土壤板结,此时应在晴天进行中耕除草,在中耕除草的同时,进行培土,培土不宜过高,以一寸为宜。
2、追肥
辣椒追肥要根据各个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进行,一般分四次进行追肥,即第一次结合中耕除草,淡粪轻施,一般100斤水中放尿素2两,另加两瓢腐熟的人粪尿或四瓢猪尿水,每一个塑料粪瓢泼三蔸;第二次施肥当辣椒树开始现蕾至开花期,这次施肥要稳重,要视生长情况来定施肥量,既要施适量肥料满足分枝,又要防止施肥过重而导致徒长,引起落花,一般每100斤水加尿素3两,另加腐熟的人粪尿两瓢或猪尿水4~5瓢;第三次施肥,当门椒(第一个辣椒)座稳果后,肥料用量可加大一些,一般100斤水中可放尿素5两,另加腐熟的人粪尿10斤和磷肥半斤(磷肥先用尿浸7~10天,以尿淹没磷肥为度);第四次施肥,时间在“立秋”前后,此时,由于伏椒大量成熟,消耗了土壤中的大部分肥料,为使秋季大量开花结果,要在“立秋”前后重施一次翻秋肥,一般100斤水中可放尿素5两,另加腐熟的人畜粪34瓢,45%以上含量的复合肥半斤(复合肥先用尿浸7~10天,以尿将其淹没为度)此次肥料的施给,土壤中宜保持一定的湿度,否则,气温高,土壤干燥,易挥发。在高温干旱到来之前(大约在“立秋”前)最后一次施肥后,利用猪牛粪、稻草、麦秆、油菜秆等,在辣椒畦面上覆盖一层,对于防高温,保湿防草效果很好。
施肥注意事项:①肥料要溶化均匀;②不要直接淋至辣椒苗上;③土(田)间太湿,特别是下雨后不要追肥,应在晴天中耕后(晒一天)追肥最好;④第三、四次施肥,因辣椒树长大了,土壤中的根系多了,加上温度高,所以追肥不要蔸泼,最好四蔸共施一瓢或条泼起到肥料集中施给,不易挥发的作用。另外,辣椒除基肥和追肥外,还可以施叶面肥(根外追肥)。方法:用300PPM浓度的稀土(30斤水约五克)或300倍的磷酸二氢钾(肥料王)加300倍的尿素(30斤水加1两磷酸二氢钾加1两尿素)应用根外追肥效果很好。但是不能代替土壤追肥,根外追肥一般只进行2~3次,最好是在盛果期喷施,间隔7~10天一次,应选在晴天傍晚或阴天喷施,这样,肥料蒸发作用小,易被植物吸收。
3、灌溉抗旱
我地一般自六月下旬起雨季结束,进入高温干旱时期,自起伏开始沟灌。但必须要掌握以下技术要求。①掌握辣椒在当天萎缩(放痨)下午五时以后还没有还原的情况下进行沟灌;②看准天气才灌,避免灌后下雨造成根系窒息死亡或诱发病害,一般是午夜(半夜)起灌进,天亮前排出。因此时的气温、土温、水温都比较凉,比较安全,切忌中午灌水;③要急灌急排,灌水时间要尽量缩短,进水要快,湿透土心后即可排出,不能久渍;④灌水前要除草、追肥,避免灌水后发生草荒和缺肥。一般每次灌水相隔10~15天,以底土不现干,土面不龟裂为准,第一次灌水,灌沟深的1/3,第二次或以后灌沟深的1/2深,总之要保持畦面五寸厚不湿土,千万不能漫过畦面。
4、防治病虫害
①病害:辣椒的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疮痂病、病毒病等二十多种病害。这些病害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先年种植过茄科作物,有残留的病菌传染引起病害;气温高,田间排水不畅,土壤太湿,引起病害;由于抗旱灌水,没掌握好时间、深浅而引起病害;由风雨传播病菌引起病害;人畜粪没腐熟施入土壤中而引起病害;有些种籽没有消毒灭菌,由种子带病菌而引起病害等,病毒病之类的病害则是由昆虫(蚜虫)传播病毒和机械损伤,使病毒进入辣椒树体内而引起病害。
防治方法:A.搞好农业防治,选用先年没有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土壤开取好排水沟,降低土下水位,减小(轻)土壤中的湿度,施用腐熟的人、畜粪,用温水或药剂对辣椒种籽消毒,尽量减少机械损伤,切实掌握好抗旱灌水的时间和深浅,消灭虫害,达到治虫防病的目的,先防后治。B.用药剂防治:用1:1:100~200倍的波尔多液,猝倒立枯灵、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农用链霉素等一些杀菌药剂,按使用说明,隔7~10天轮换喷一次,特别是久雨转晴后要立即喷药,是茄科类作物的重茬地,必须搞好土壤消毒,方法有:含量20%土菌灵粉剂,整地前每亩用1200克(4包)拌土50斤,均匀撒在土面上,再整地。这样,进行土壤消毒,防病效果很好。
②虫害:辣椒的虫害主要有地老虎(地蚕)、蚜虫、烟青虫(钻心虫)和斜纹夜蛾等。
防治方法:在移栽前30斤水兑灭扫利15毫升,每亩兑60斤水喷雾喷在土面上,再移栽,防治地下害虫效果很好。但要注意人畜的安全。防治烟青虫、蚜虫和其他一些虫害,除在防病的波尔多液中不能加除虫的药剂以外,其他的防病药液中均可加入杀虫的药剂,防治刹虫同时进行,杀虫的药剂有:关公刀、护田剑、亮剑、杜邦、阿维菌素、强捕等,但要按药的使用说明配好比例(浓度),也要交替使用,喷药时间最好是晴天傍晚(下午6时以后)这时,害虫才开始活动寻食,特别是烟青虫。
四、适时采收
辣椒是无限花序作物,在适宜的温光和肥水条件下,能不断开花结果,适时采摘有利提高辣椒产量。采收过迟不利植株将养分往树上部转送,影响上一层果实的膨大,但也不能采收过嫩,过嫩的话,使果实的果肉太薄,色泽不光亮,影响果实的商品性,产量降低。青椒采摘的标准是:果实表面的皱折减少,果皮色泽转深,光洁发亮,从开花到成熟时间约25~30天,红椒也不宜过熟,转红带紫色就摘,过熟水丧失较多,品质和产量也相应降低,不耐贮运,从成熟到转红时间也是约25~30天,采摘时间应在早晚进行,中午因水分蒸发较多,果柄不易脱落,容易伤树,摘时不可左右翻动,动摇植株。
第五篇:玉米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地膜覆盖高产栽培
技术要点
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具有保水、保肥、增温和抗旱等作用,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
1、选用优良品种:选用紧凑型或半紧凑型,抗倒伏,耐旱性强的高产优质良种。如登海
11、东单60、华选7号、正玉8号、科发6号、正兴1号、长玉13等品种。
2、适期播种:适时早播是玉米生产趋利避害、夺取高产的基础,地膜玉米的最适播期为3月中下旬至4月中旬。
3、合理密植:我县种植的玉米品种多数为中迟熟品种,亩种植的适宜密度为2800—3200株,“双三O”6尺开厢3尺预留行中种两行玉米,窝距1.3—1.4尺。
4、平衡施肥:玉米是需肥水高的作物,高产玉米亩用纯氮15kg,五氧化二磷8kg,氧化钾12kg。地膜玉米要重施底肥,底肥用量占总用量的70%,多施有机肥,磷钾肥用作底肥,同时要灌足底水,追肥占30%,以攻苞肥为主,即玉米大喇叭口期追肥。
5、育秧移栽:育秧移栽便于集中管理,培育壮苗,育苗可采用方格育苗、肥团育苗和塑料软盘育苗等方式。育苗移栽实行中苗早栽,一般玉米长至2—3叶即叫移栽,最迟不超过4叶,移栽应选晴天或阴天,实行大小苗分级移栽,栽后及时浇水施定根清粪水。
6、盖膜:①直播玉米播种后,喷施除草剂盖膜,盖膜后用土封压膜两边和膜端,防风揭膜。玉米出苗后要及时破膜引苗,并用细湿土沿苗严封破孔,切勿压幼苗叶片。②育苗移栽玉米,喷施除草剂后移栽,栽后盖膜井封压好膜后,引苗出膜,用细湿土沿苗严封破孔。
7、防治病虫:玉米病虫主要是玉米螟虫、纹枯病和大、小斑病,玉米螟用敌百虫兑水灌心叶防治,纹枯病等可用多菌灵等杀菌剂防治。
科技教育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