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隐姓埋名”的中国核潜艇总体建造厂
“隐姓埋名”的中国核潜艇总体建造厂
舰船知识 20110
1作者 杨连新
1965年,当我国核潜艇的研究设计工作再度“上马”时,中央正式指定东北某船厂为我国秘密的核潜艇总体建造厂。由于造船厂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央对该厂建设极为关心,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曾经亲自为该厂做过近20次重要批示,在那里孕育并生产了我国第一代和第二代核潜艇,并成全了一支核潜艇部队.。如此一座为国防建设做出卓著贡献的军工企业,却好似一颗渤海之畔深埋的珍珠,默默无闻地“隐姓埋名”了半个世纪。1950年代船厂基建几下几上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国为了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强海军建设,决定兴建一座大型军工造船厂。1952年11月,根据苏联顾问的建议,这座船厂初步拟定在东北某海滨,并于次年派工作组到现场进行筹建和调查。这里是一座半岛,濒海靠山,前人留有简单的港口设施,岛屿的尖端好似伸向海洋的短剑,忠诚地守卫着祖国的海防。由于港内水域宽阔且较深,水路畅通,冬季港池海水冻而不坚,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是难得的天然良港,也是古来兵家必争之要塞,所以这块形胜之地成为造船厂的优选。但半岛荒凉凄淡、人迹罕至,冬天更是朔风凌冽,有个夸大的说法:“XX岛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
1954年3月,一机部船舶工业管理局在岛上成立了造船厂筹备处,船厂基建工程开始。当时该船厂与第一汽车厂、第一拖拉机厂、第一重型机器厂并称“第一”。但“第一造船厂”的基建工程却并不顺利,经历了“两落三起”,时进时停,举步艰难。
据1950年代初由部队转业来到该厂电话室工作的李树柏回忆:“当时整个岛上一片荒芜,一张张铁丝网构成了船厂的围墙,把船厂与荒野区分开来。办公室用的都是残留下来的老房子”。
1955年,中共中央审批了该厂的设计任务书,并纳入苏联援建我国的重点建设项目,有关部门向苏联政府提出了该厂的设计问题。接着,苏联政府派遣以苏联造船委员会第二设计院总工程师为首的专家组来华共同进行基础资料的搜集,并完成了船厂的计划任务书。1956年初,船厂生活区建设已动工,但由于国民经济的调整,加上工厂总体设计尚未提出来,以及干部缺乏等原因,一机部决定将该厂列为缓建单位,留厂人员仅几百人。李树柏回忆说,最少时厂内包括家属只剩下85 人,他们不弃不离,坚持义务护厂。就连他在结婚的当天夜里仍然坚守在电话室值班,婚假也是在办公室度过的。
1958年7月,一机部党组书记赵尔陆写报告给中央提出,为了保证第二个五年计划内原子舰艇的制造任务.应立即恢复已缓建的造船厂建设。这个月,周恩来总理写信给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希望苏联政府尽快派原设计主任工程师以及工艺设计专家、核动力装置专家来华指导。8月,党中央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后很快批准了这个报告,决定我国的第一个原子舰艇建造厂立即上马。9月份,邓小平等中央首长视察了该厂,一机部发文要求大连造船厂、江南造船厂、沪东造船厂等选派干部和技术工人支援核潜艇建造厂的建厂工作,并任命了厂长。到1959年,人员猛增至两、三千人。
不幸的是,1959年开始的3年自然灾害和1 960年苏联专家单方面撕毁协议,停止技术援助,船厂的基建速度放慢,有长达7年之久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只能生产少量的方驳、小渔轮、小拖船,直到 1965年核潜艇重新“上马”,中央明确指定该厂为核潜艇总体建造厂,才使船厂“起死回生”。
1960年代艰苦创业不畏艰难
1965年,是核潜艇建造厂真正开始起步的一年。那个年代,船厂的任务艰巨,1但生产和生活条件极为简陋。厂区仍然没有道路,没有围墙,没有大门,没有厂房,一片荒芜,杂乱不堪。那时流传着一段高度概括的顺口溜:“XX岛,XX岛,两头大,中间小,风沙多,姑娘少,兔子野鸡满山跑”。李树柏回忆说:“当时的通信手段很落后,打一个特急长途电话要等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加急电话要排两、三个小时,如果是普通长途电话就得等5个小时左右,现在看来真是不可想象”。
1966年由大连造船厂调这里的候君柱副厂长回忆:“那时的船厂,尚未形成核潜艇的生产能力,要承担具有尖端技术的核潜艇建造任务,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然而,船厂的广大干部和职工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历尽艰辛,忘我苦干,团结奋斗,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无私奉献。我每每回想起那一段历程,就心潮起伏,激动不已。”966年底,原大连造船厂建造过6631型常规动力导弹潜艇交船队整个建制人员调到核潜艇建造厂,会同上海、武汉等地的大批工人和干部,开始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外地来的同志,长期生活在大城市,一到这个荒僻的地方,衣食住行都不适应。他们首先要过吃饭关,主食是80%的红高梁米,从南方来的同志吃不惯粗粮。副食供应也十分单调,多年看不到细菜,一年到头都是白菜、萝卜和土豆。据时任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副总工程师的尤子平同志回忆:“当时那里风沙大,荒寂冷清,生活艰苦,连自来水都供应紧张,生活区白天不供水,晚上才来一点,大家用盆盆罐罐按水备用。吃的是带糠的高梁米,定量少得可怜的一点玉米粉也是稀罕之物,每人每月3两油的供应一直维持了十来年,蔬菜几乎绝了迹。有一年春节将至,副食品商店门口居然贴出大张红纸,赫然写着.‘欢度春节,每人供应红方一块’(即酱豆腐),可见当时供应之匮乏”。
造核潜艇对于核潜艇总体建造厂来说是头一次,没有经验,缺乏资料,缺少人才。为此,核潜艇总体建造厂狠抓技术人员和工人的技术培训。他们一是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和工人学习核动力装置的新技术、新工艺,参加陆上模式堆安装,调试、操纵运行。组织技术比较高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反复练习不锈钢管道的焊接,经考核合格后才准许上岗;二是开办训练班,请科研单位和本厂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和老工人当老师,边学理论,边实操练习;三是规定对每项新设备的安装、调试、操纵运行时,要有专业技术人员在场指导;四是组织新工人到别的工厂进行培训和实习,这样对保证生产质量起了很大作用。
1970年代初,我分配到核潜艇建造厂军代表室工作时,野鸡和野兔已经很少看到了,船厂的基建工程初具规模,厂房和生活设施已经建立了不少,特别是那座
称雄亚洲的核潜艇总装车间屹立在半岛上,格外的壮观。厂区和生活区相隔一、二十里地,有专用的通勤列车每天往返接送职工上下班。但艰苦环境没有太大好转,仍然是高梁米为主,副食供应少得可怜,凡有人出差或探家,必然要登记“进口货”采购单,回来时为大家背回猪油、挂面、固体酱油、鸡蛋等稀缺物。当地传着一首顺口溜:“离开时像兔子,采购时像疯子,回来时像驴子,报账时像傻子”。
核潜艇建造厂初创时不仅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而且生产条件也要从头创造。船厂处于基建中,没有形成核潜艇的生产能力,加之政治上的**,给核潜艇的建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970年,正当工厂进入全面生产、基建准备阶段,十年浩劫使不少骨干力量靠边站,有的进牛棚,进学习班。候君柱说,那时船厂有数百名生产、技术和管理干部携家属到农村插队落户,直到两年后才逐步抽回来参加生产建设,影响了核潜艇的设备安装工作。
毛主席的多次批示加快了船厂建设
1966年,核潜艇建造厂刚刚恢复建设一年,便遭遇“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全国都在停工停产“闹革命”。当“**”的风潮开始波及船厂的关键时刻,毛泽东主席于1968年4月8日针对核潜艇建造厂的建设问题,签发了中央军委、中央文革给沈阳军区的复电批文,大意是:为了支援核潜艇造船厂的基本建设,同意抽调某师炮兵团担负该项施工任务。这个被称为“6848”的批示及时稳定了形势,船厂建设逐步进入正轨,各路英豪汇集共创大业,工厂的名字也一度使用过 “6848厂”。当时还订制过一款沈阳搪瓷厂生产的“建设”牌搪瓷缸,上书“国营六八四八厂革委会赠”,以示纪念和庆祝。1969年2月14日,当核潜艇开工2个多月后,毛主席又一次签发了中央军委给沈阳军区的电报,决定某师炮兵团继续担任支援核潜艇造船厂的基建任务。同一天,还圈阅批准了调整核潜艇造船厂生产纲领的请示报告。毛主席多次有针对性的批示,不仅对核潜艇建造厂的建设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保护和促进作用,而且对广大参与核潜艇工程的建设者们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船厂上下同心协力,边设计、边施工、边基建、边生产,担当起建造共和国“镇海巨鲸”的重任,彻底改变了多年不上不下的被动局面。
为了统一指挥协调核潜艇建造厂的建设和核潜艇的建造试验工作,1969年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了“6848”现场指挥部,总指挥是被称为“虎将”的沈阳军区张峰副司令员,副总指挥是六机部生产局局长郭文声(负责生产协调)和舰艇研究院(七院)的蒲锡文同志(负责技术协调);指挥部的成立对加强核潜艇建造厂的领导,特别是船厂与参加基本建设单位之间、与有关设备厂之间、与核潜艇总体
研究所之间的抓总协调工作起到了很大作用。
如今,核潜艇建造厂早已是旧貌换新颜,吊车林立、厂房成排、绿树成荫,一座现代化造船基地在昔日的荒凉海滩上巍然崛起。
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向船厂靠拢
1965年,六机部第七研究院成立了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共400多人。为了切实贯彻“厂所结合”的原则,该所一成立,所址就选定在核潜艇建造厂驻地,原七院一所副所长夏桐被任命为首任所长,副所长是宋文荣和王诚善,副总工程”币是黄旭华和尤子平。据夏桐回忆:“1965年5月,七院于笑虹院长找我谈话,决定核潜艇正式上马,由在大连的七院一所2室为基础扩建为核潜艇总体研究所,所址向核潜艇总装厂靠拢。七院一所所长陈右铭对搬迁工作很支持,提出需要什么人都可以考虑。船厂对建所工作也很支持,把1 950年代盖的两栋专家楼给我们做办公楼,还把住宅楼的十多间房子腾给了我们,我们很快就从大连搬到了船厂附近”。
核潜艇总体研究所在这里一呆就是10余年,完成了研究所的艰苦创业和核潜艇的总体研究设计任务,直至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建成交付海军,才将总部迁到武汉,但仍然在船厂设立了分部,以配合船厂后续的总体建造事宜。曾任该所所长的张金麟院士在庆祝建所30周年大会上讲道:“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策,核潜艇总体研究所成立于渤海之滨,广大干部职工听从党的召唤,从祖国各地聚集到达片荒凉的半岛,居陋室、吃粗粮,在没有经验缺乏资料的情况下,开始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先后研制出第一代两型核潜艇,加强了海上防御力量,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海军军事代表室进驻船厂
1966年8月,随着核潜艇工程拉开序幕,海军从大连造船厂军事代表室抽调7名同志组成工作组,由姜德厚带队,先期到核潜艇建造厂筹建军事代表室的工作。他们与船厂的广大职工一起,边基建、边生产(即33型潜艇),同时参加核潜艇研制中的各种会议,准备执行核潜艇质量的检查验收任务。12月份,海军正式成立驻核潜艇建造厂军事代表室,共29人。军事代表室设在厂区一座隐秘的半山坡的两层小楼里,我在2010年回访军事代表室,寻找这座小楼时,巧遇当时在军代表室工作的孙权友同志,在他的指引下,我们来到小楼旁,我好像有回家的感觉,对小楼肃然起敬。军事代表室初期创业时,大家告别了大连等美丽的都市和温暖的家庭,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核潜艇建造厂。当时吃粗粮,啃成菜,住在破旧的仓库里,但他们怀着一定要造出核潜艇的强烈革命事业心,默默地克服生活上的所有困难,毅然走上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几十年来,驻核潜艇建造厂军事代表室的军代表们,深入车间和潜艇,在为中国核潜艇建造质量把关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后荣立集体二等功。
我幸运地参加了第一艘核潜艇后期的有关试验和总结工作,全程参加了第二艘核潜艇的设备安装、试验试航以及交艇后的长航等。我至今收藏着核潜艇总装厂的工作证,当时24岁,上面还盖着船厂革命委员会的钢印。我还珍藏着一张我在船厂工作的那几年里留下的唯一的一张现场照片,这张照片是第二艘核潜艇的核反应堆在预装车间组装期间,休息时留下的合影。照片中有3位是海军代表,分别是麦新春、张晓明和本人。在车间的墙上,仍然保留着第一艘核潜艇组装反应堆期间写的毛泽东主席的名句:“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体现了造船工人建造核潜艇的坚定信心和攻克难关的精神。
2004年,核潜艇建造厂成立50周年之际,船厂在出版的《辉煌的历程))画册中写道:我们作为共和国船舶工业的骄子,受国家和人民的重托,不负神圣使命,本应满载赞誉和骄傲。然而,宝岛的薄雾常年为他笼罩着“神秘之光”,人们只能轻抚他那坚韧的铁肩体会万钧的责任,只能透过他那深邃的眼神感觉飞越大洋的壮志,只能通过隐约出没在碧海上的“蓝鲸”品味他的功勋。他栉风沐雨,不离不弃,执着坚守对国、对民的庄严承诺。
第二篇:浅析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
浅析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
——对其中涉华“国际安全”的探讨
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有哪些?中国政府在2011年9月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明确界定了中国核心利益的范围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4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建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新观念,并首次全面阐述了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并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①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②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③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④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⑤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下面,作者就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涉华“国际安全”的具体内涵,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并根据当前中国对外关系和国际环境变化的现状,试尝浅析中国国际安全的一些具体内容:
一、涉及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的核心利益。这不但关系到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尊严,更是新世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本范畴的主要内容应包括:(1)目前围绕中国钓鱼岛主权和中日海洋油气开发争纷为中心的中国在东海主权问题;(2)以南沙群岛被周边国家非法实际占据岛礁为标志的中国在南海主权问题;(3)以反“台独”为基本方向的台湾问题;(4)打击西北边疆地区个别少数民族宗教极端势力分裂国家行径为主战场的“疆独”问题;(5)反对以宗教领袖和和平主义者面貌在国际舞台上粉墨登场,来自原前藏地区的**喇嘛推行“大藏区自治”为名由,实质上的“藏独”问题。此外,尚存在于中国某些边疆地区,目前尚非十分突出的其他隐性民族分离趋势的隐患。
二、中国的国际地区利益。这首先要求今天的中国人具备全球视野,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重新看待今天的世界,也重新审视我们自己在21世纪的国际诉求。中国的国际地区利益应主要包括:(1)以朝核和钓鱼岛主权两个热点为战略枢纽,中国在东北亚的地区利益;(2)以南中国海,主要是南沙群岛的岛礁主权为突出显影,伴随华人华裔的所在国的社会文化权益的保护和恢复,中国在东南亚的地区利益;(3)位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西南部,以瓜达尔港为起点的中巴油气管道及铁路项目和位于缅甸联邦西部,以实兑港为起点的中缅油气管道及铁路项目,以及对这个世界的第二大洋某些重要地理战略节点作为“重大关注”,中国在印度洋的地区利益;(4)在原苏联中亚五个“斯坦”范围内,以油气能源为核心,通过建设“新欧亚丝绸之路”作为基础载体,中国在中亚的地区利益。此外,还应包括,以不可再生资源开发为基本内容,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地区利益;在以玻利瓦尔社会主义为旗帜的拉美和加勒比海一系列国家的战略预置与能源开发,中国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地区利益;以铁矿、铜矿石、原油等大宗商品资源开发为主,中国在澳洲大陆及南美的地区利益。还有,伊核问题,叙利亚问题,巴以冲突为核心难分难解的中东问题……
其实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更深沉的问题却是,未来中国的发展,将在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和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框架下展开?这对全球每一个大国的领袖来说,都是至关重大而又难以未卜先知的决定性的问题。作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关注:
(1)建立可靠的盟国关系和以华为中心的多边国际组织。为保障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调整同周边国家、同地区大国、同全球性其他结构性国家之间的双边和多边关系,建立有效的国防战略缓冲区和友好并有真实效果的国际支持支撑力量。
(2)保障中国在国际贸易和重要战略资源,包括原油、铁矿石、铜矿石等“大宗商品”物流正常输送的国际海上运输线的安全。
(3)提高中国在现行国际金融组织,尤其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集团(WBG)中的投票权比重,籍此逐步参予国际金融秩序的改革,增强中国在参预和影响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游戏规则”的引导、制定、组织、诠释等方面的地位。
(4)增大对世界贸易组织(WTO)、海牙国际法庭(ICJ)、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国际组织的影响力。宣示东方的价值理念,促进世界对中国的深入了解,改变中国和中国人在世人心目中的传统印象,确立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新形象,通过多边合作,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主动促进中国在国际事务的各个领域发挥更为重大的积极影响。
(5)改进中国在联合国(UN)现体制框架内的作用形式。使联合国的改革向着人类进步和文明的必然方向发展,更加积极地参予全球性、地区性国际事务,传播中国理念,阐释人们对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疑惑,在构建国际政治关系新框架的进程中,切实引导全球关系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在保卫世界和平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有效的作用。
这样,通过全球基本关系框架、国际性地区利益和中国周边国家安全三个层次,建立起中国国家安全中的“国际安全”的基本战略结构。这只是作者的一点初步的肤浅认识,对于其中的许多问题,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
第三篇:2014感动中国人物1: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2014感动中国人物1: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1)
2014感动中国人物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颁奖词】誓言无声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事迹】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篇:关于中国不建造航天飞机的研究报告
关于中国不建造航天飞机的研究报告 作者:高嘉扬
完成时间:2011.10.5 问题一:中国为什么不建造航天飞机,没有经济实力吗?(不研究航天飞机而研究载人火箭,难道火箭跟省钱吗?)回答:火箭省钱,航天飞机是可以重复使用,但没人知道可以重复用多少次,和它的养护费用,美国的航天飞机现在也只是试验阶段,不算成品,等美国搞好了,我国再搞就事半功倍了。
问题二:中国有实力造飞机,还是没实力?
回答:还没有能力,技术不够好,再说中国的经济可能也承受不起,一架航天飞机造价上百亿美元,而且维修费用更是天文数字。
问题三:中国会研制航天飞机吗?
回答:航天飞机,我国暂无研制计划。以后很定会的。据专家介绍,我国采用的是航天飞船,利用运载火箭到达宇宙后,在太空完成各种任务,而美国则采用的是航天飞机,虽然同样是采用运载火箭到达宇宙,但两国航天器有很多不同之处。
问题四:航天飞机与航天飞船有什么不同之处?
回答:最大的不同处就是航天飞机是可回收、可多次使用的,而航天飞船是一次性航天器,使用后虽然可以回收,但不能用作下一次发射。在返回时,航天飞机利用双翅进行滑翔降落,而飞船则采用降落伞进行辅助减速,在临近地面10米时,再打开减速反向助推器,以保证飞船着地时不会伤及宇航员。
问题五:航天飞机与航天飞船的优劣是否一致?
回答:无论是航天飞机还是航天飞船,在返回地球前经过大气层时,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痛苦的煎熬”。飞行器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大约2000℃到3000℃的高温,防止高温对飞行器内部产生影响,就需要采用隔热材料阻挡。“美国航天飞机一般采用隔热瓦,像瓦片一样贴在航天飞机上,但缺陷就是隔热瓦极容易脱落,损坏航天飞机部件,而我国的„神舟六号‟则采用隔热涂料,没有掉落的危险,这种技术为我国独立开发研制,在效果上已经超过了隔热瓦。” 问题六:神舟系列飞船能胜任载人计划吗?
回答: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还没有研制航天飞机的计划,就现有的任务,“神舟”系列航天飞船已能够胜任。问题七:航天飞机与航天飞船的数据参数对比差距大吗? 回答:中国载人飞船
载员数最多3人、重量7.8吨
运载火箭:5枚捆绑式火箭助推器,每枚火箭直径不超过3.3米,便于火车运输。
降落方式及速度:进入大气层后作自由落体运动,依靠降落伞进行减速,离地1.2米时底部的4个助推发动机点火工作,将落地速率减低至每秒3米。
应用:近地轨道飞行,做各种科学实验;登月飞行;为太空站接送人员和运送物资;军事侦察和地球资源勘测;考察空间辐射等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发展航天医学;天文观测。
美国航天飞机
载员数:最多10人
重量:100吨左右
运载火箭:每次发射通常使用两枚助推器,直径很大,用直升机吊运。
降落方式及速度:进入大气层后调整角度自行飞回机场,在离地面150米高度时放起落架并打开尾部减速伞,以每秒90米的速度进入跑道。
应用:航天飞机可以完成人造地球卫星、货运飞船、载人飞船甚至小型太空站所具有的多种功能。此外,它还完成向近地轨道施放卫星、向高轨道发射卫星、从轨道上捕捉、维修和回收卫星的工作。
问题八:中国会建造自己的长城一号航天飞机吗?
回答:不会,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肯定是在论证和预研中的。事实上,去年我国进行了一次“跨大气层飞行器”试验,据称飞行器代号是“神龙”,就是一种小型的航天飞机验证机。问题九:中国会研究航天飞机第二代的空天飞机吗? 回答:航空与航天两大技术存在不可分离的联系和很强的互补性。因为无论什么航天器进出太空,都必须穿越大气层与空气打交道,后者显然属于航空技术范畴。航空与航天紧密联系的必然结果,就导致了人们对一种既能在大气层内飞行,又能在大气层外航行、水平起飞、水平降落的新型飞行器的构想,这就是“航空航天飞机”,简称“空天飞机”。
第五篇:管片厂总体工艺设计探讨论文
1总体工艺设计原则
1)根据项目产品的生产需求及特点设计项目工艺方案,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满足工艺流程和生产建造的要求,实现生产纲领,力求工艺先进科学,流程设计合理、流畅;2)节约用地,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合理紧凑布置建构筑物;选择便捷的运输线路和物流线路,减少迂回和运输成本;3)积极选用工艺装备技术先进的高效节能型设备,在保障项目生产顺利进行,确保项目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产品生产能耗,提高项目收益;4)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物料检验、管理及循环利用,保证物料的质量,减少物料资源的浪费;5)设计方案中充分考虑采用减少“三废”污染的先进工艺和设施,做到环保设施与工程建设“三同时”,实现洁净生产;6)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标准及设计的规程规范;7)考虑到工程远期发展的可能性,留有发展空间。
2管片厂区域划分
管片厂根据生产能力和管片存储情况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管片厂应至少包含以下区域。1)核心生产区:包含混凝土制备区、钢筋笼制作区、管片成型区,各种原材料合理布置在管片的核心生产区,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布置,顺畅地进入生产工序。2)成品存放区:包含养护水池和成品堆放场地,对于一般管片厂而言,成品堆放场地为管片厂月产能的3倍左右,或者更大。3)辅助设备设施区:如锅炉房、电子汽车衡等。)管片厂设计时一般应考虑保留充足的职工宿舍和办公场所等。
3管片厂建厂规模的确定
管片厂建厂规模应根据所属地区的管片需求情况结合市场定位来确定,对于目前国内主流的自动化流水线而言,主要包含10套模具的“1+3”型流水线和12套模具的“2+3”型流水线,其日产能分别可达到30环和40环。目前也有很多企业建设2条流水线或者采用1条流水线外加地模组织生产。可以根据生产规模确定选用一条生产线或者多条生产线,也有部分生产厂选择地模生产或者一条生产线外加一条地模生产线来组织生产。在设计多条生产线时,应根据设计产能充分考虑配套设施与产能的适应性,如水养池的大小、布局,自生产车间至管片水养池倒运设备的配置,管片入池、出池设备配备,管片中转倒运与发运设备的配备以及原材料的存放和周转场地等。
4管片厂总工艺布置
4.1管片厂总工艺布置的原则
1)整体综合原则,在总工艺布置时,将对设施布置和生产流程有影响的所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总工艺布置最优的目的。2)物流顺畅、半成品倒运距离最小的原则,在总工艺布置的时候要考虑原材料和办成品的倒运线路,达到材料运输流畅、避免产生二次倒运,减少半成品倒运距离。3)流动性原则,设施布置应使在制品生产过程中流动顺畅,消除无谓停滞,力求使生产流程连续化。4)柔性原则,考虑各种因素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特别是要考虑部分“瓶颈”工序,增加设备来完善产能的要求,便于后续的调整和变更。5)安全原则,总工艺布置必须考虑充足的人员操作空间,消除交叉作业隐患,满足安全性需求。
4.2管片生产工艺
1)钢筋笼制作工艺钢筋笼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证钢筋搭接长度符合要求,主要有焊缝长度、绑扎搭接长度等;(2)焊接主筋时不能烧伤主筋,焊渣需及时进行清理;(3)保证主筋顺直、主筋和箍筋、螺旋筋间距符合要求,做好间距和焊接,确保钢筋笼的质量[1]。4.3考虑水、电、气和运输道路影响因素在总工艺布置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管片生产各能源供应线路和管道的布置,力求各种管线节约、有序,还应充分考虑消防的要求。厂内运输道路一般应选择环形道路,方便大型车辆进出,避免出现车辆掉头或者无法通过情况的出现。
5结论
管片厂总体工艺设计是一个综合工艺流程,需综合各专业技术根据现有场地布局完成的复杂设计过程,需要经过反复推敲修改,并且经过各专业相关人员研究、论证方可确定的综合的指导性的实施方案。做好管片厂总体工艺设计和方案优化对保证管片厂生产流程的顺畅性具有重要作用,论文对如何做好总体工艺设计进行了简要论述,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涛.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预制工艺及质量控制[J].市政技术,2011,29(3):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