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核桃何以做成大产业
小核桃何以做成大产业
——关于临城县发展薄皮核桃产业的调查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特色产业这个关键环节,有特色才有优势,有规模才有效益。近年来,临城县始终把发展薄皮核桃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通过示范带动、利益驱动、政策扶持等措施,发展优质薄皮核桃5万亩,成为北方最大的薄皮核桃生产基地,被中国果蔬协会评为“中国优质薄皮核桃产业龙头县”,被省政府确定为“一县一业一园”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县,为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把握县情抓特色
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该县在总结汲取前些年种植大枣、养殖蝎子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立足县情实际,经过深入分析研究,发现种植薄皮核桃是一条贫困山区致富的好路子,具有明显优势:一是适宜种植。聘请专家对土壤、水分、气候等条件进行论证,这里微碱性沙质壤土,含有丰富的钾、钙、锰等微量元素,非常适宜薄皮核桃的生长。二是有种植传统。临城传统种植的当地核桃,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由于皮厚、产量低、效益不高,制约了它的发展。前几年,省科技厅在该县驻村时,引进推广了薄皮核桃新品种,产生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山区群众的普遍认同。三是
—1—
可规模发展。该县山场、荒岗、荒坡面积广阔,且都适宜薄皮核桃的种植,易成片开发,形成规模,做成产业。四是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核桃作为最好的绿色坚果食品,以其具有补气、养血、健脑、润燥、化痰、润肺、降脂等较高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薄皮核桃除具有传统核桃的营养外,又有皮薄、挂果早、丰产等优点,易推广,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鉴于此,该县组织有关人员先后到四川南江、陕西黄龙等地考察薄皮核桃种植情况,回来后,更加坚定了发展薄皮核桃产业的信心。
示范带动育龙头
龙头企业具有重要的示范导向和辐射带动作用,是培育壮大主导特色产业的关键,在农业产业化中处于核心地位。该县为强化典型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发展,重点培树了“绿岭”公司产业龙头。公司自99年成立以来,累计完成投资5000余万元,开发荒岗1.1万亩,栽植薄皮核桃1万亩,2006年收获优质薄皮核桃20万斤。绿岭公司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按照“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和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公司内部对农户进行承包经营,将果树的田间管理承包给农户,农户按照公司要求的绿色、无公害标准进行种植管理;公司以外和农户进行联合经营,与一些农户签订协议,将薄皮核桃树苗卖给他们,并严格技术标准和要求,负责回收果品,经统一包装后投入市场。在绿岭公司的带动下,全县优质薄皮核桃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到5万亩,覆盖全县8个乡镇、80多个村,从业人员1万余人。优质薄皮核桃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利用,成为促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绿岭公司每年付给农民工的费用就高达200多万元,人均增收千元以上;许多农户开岗辟荒,种上了自己的薄皮核桃,有的农户已经开始走上发家致富之路。2001年,北白村农民王喜仁在原有的2亩本土核桃的基础上,补栽了2亩薄皮核桃,今年进入挂果期的核桃树仅40棵,收入就已达五、六千元,如果核桃全部进入盛果期,收入将会达到2万元以上。
创优品牌建协会
要做强一个产业,就必须加紧品牌的建设,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近年来,该县在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的帮助指导,在香玲、丰辉等优质薄皮核桃的基础上,利用太行山区特殊的地理条件,经过精心选育,培育成功绿岭1号优质薄皮核桃。该核桃自2002年投入市场以来,每公斤售价在50元以上,其中绿岭1号特级核桃售价高达88元/公斤,每个核桃价值1元!该品种2005年取得绿色食品证书,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上,被授予“中华名果”。产品创造了品牌,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使其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效应、惠及广大农民群众,该县以绿岭公司为依托,成立了以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为会长的临城县薄皮核桃产业协会,负责核桃生产中技术的攻关、推广与培训等系统服务工作。协会成立后,举办培训20余期,培训农民1万余人次。编印了《优质薄皮核桃丰产
栽培技术培训教材》书籍,全部无偿发放到农民手中。协会的成立与运作,为薄皮核桃栽培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保证了薄皮核桃质量品质,进一步推广了薄皮核桃种植,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政策扶持壮产业
为进一步加快薄皮核桃产业的发展,把产业做大做强,该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薄皮核桃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发展目标与任务,制定了详细可行的保障措施,将林业、扶贫、开发等部门资金捆绑使用,筹措100余万元,用于对发展薄皮核桃产业的补助和奖励,规定规模在百亩以上的,每株平均补助2.5元,高接换优50亩以上的,每接活一株补助0.3元。每年从县财政支农资金中拿出10万元,对完成任务的乡镇和县直部门以及为核桃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并将“香玲”薄皮核桃定为今后全县发展的主要品种进行推广,提出了2006—2010年发展目标:以绿岭公司为龙头,全县每年发展薄皮核桃1.5—2万亩,力争到2010年全县薄皮核桃面积达到10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薄皮核桃生产基地。在出台优惠政策的同时,该县还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立项,扶持薄皮核桃产业的发展。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绿岭核桃产业化技术开发及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技术研究”,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绿色核桃生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示范”等一系列国家省市项目,总结出了一套优质核桃无公害栽培技术,对核桃产前、产中、产后
服务体系建设等技术进行了研究,制定了《绿色食品〃薄皮核桃》和《绿色食品〃早熟薄皮核桃生产技术规程》两个标准,打造了“绿岭”品牌。该县承担的“农业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争取国家支持资金542万元,建成8000亩的薄皮核桃开发区。政策的制定及项目的立项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全县种植薄皮核桃的发展,2005年全县栽植1万亩,2006年栽植1.8亩,一个富民强县的新兴产业正在临城迅速崛起。
第二篇:核桃产业(推荐)
南阳核桃产业快速崛起
南阳全市核桃种植面积16.7万亩,重点分布在内乡、淅川、方城、南召、西峡、桐柏等县,其中内乡县核桃面积8.2万亩,占全市面积的49.1%,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生态产业。
南阳核桃种质资源比较丰富、品种多。南阳市先后引进日本清香薄壳核桃、辽核系列、中林系列、香玲、“露仁核桃”、“纸皮核桃”等优良品种。
内乡县大力引进发展薄壳核桃,推广优良品种,建立了200亩核桃良种采穗圃、300多亩的核桃繁育圃基地,已培育出适合本地发展3个优良品种。2008年以来,内乡县结合县情,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把核桃产业发展确定为全县重点林果产业项目,制定《核桃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期间10万亩的发展目标。目前,以余关、赤眉、赵店、马山、乍曲等乡镇为重点,内乡县初步建成了4个万亩和6个千亩核桃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8.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3万亩,年产核桃120万公斤。
内乡县以浅山丘陵为重点,在县中部地区建立一条百里核桃经济核心带,北部山区核桃种植区和西南部丘陵核桃种植示范区。全县紧紧围绕这“一带两区”,创新发展模式,引进民间资本,整合涉农项目,强力发展核桃产业,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在产业发展上,内乡县注重机制创新,先后吸引山东浩林果业公司、煜林果业和东蓉农林有限公司等,投资2.5亿元发展核桃产业,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投资不足等问题。
在基地建设上,借集体林改之力,实行“现金租赁、保本加分红、合作经营和林地入股”等四种土地流转模式,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发展形式,吸收基地周边群众入社,形成由公司带动、以合作社为纽带、群众参与的规模化发展格局,有效解决了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问题。
在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上,县政府对连片发展面积在100亩以下的,每亩给予150元补助;100亩以上的,每亩给予200元补助;对集中连片在10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300元。同时,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基地配套设施建设投入,核桃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第三篇:核桃产业发展规划
李庄镇2008—2010年核桃产业发展规划
近年来,随着对核桃营养、保健、医疗、生态功能的逐步深化认识,其开发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重视和珍爱,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桂花是大姚核桃的主产区,具有气候温和、水热条件较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优势。良好的前期产业基础,广阔的市场前景,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核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山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核桃不仅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更拥有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作用,是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从桂花地理、气候、资源和外部市场行情等方面来看,全乡突破性发展核桃产业条件十分优越,这项产业对于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突破我乡经济结构单一,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既可稳定退耕还林成果,也解决了退耕还林农户在国家政策补助兑现结束后的生计问题。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李庄镇位于县境北部,大百草岭山系东部。东依永仁县中和乡,南连昙华乡,西靠三台乡,北接湾碧乡。
2、山川河流。李庄镇境内群峰耸立,诸山交错,山高箐深,是典型的高海拔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梯形分布。
与三台、湾碧两乡交界的帽台山,海拔3657米,是楚雄州境内的海拔最高点;最低点位于东南部的乌龙口村委会处立里,海拔为1340米。境内有河流1条(大村河),起源于昙华乡,流经李庄镇马茨、立新、皮左黑、大河、桂花、大村、小河、树皮厂8个村委会,汇入金沙江。
3、气候条件。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年平均降雨量1120毫米。境内最高海拔3657米,最低海拔1697米。年平均气温14—15摄氏度,是核桃生长最理想的自然条件。
(二)社会经济状况
2007年,全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978万元;实现粮食总产量460.9万公斤,人均有粮402公斤;完成财政自收收入45万元;完成乡镇企业总收入9709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547元。
(三)核桃产业发展的形势
李庄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彝族聚居乡,境内山川密布、河流众多、气候湿润,非常适宜核桃生长,而且核桃种植历史悠久。“十五”期间,李庄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发展方式为动力,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科技服务,整合各方面资源,动员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加快核桃产业发展步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支撑。进一步加快
发展核桃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培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近几年的示范引导,桂花群众栽植核桃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到2007年底全乡核桃栽植面积已达11.4万亩,核桃产量1200余吨,产值2500余万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在2000元以上,核桃成为了全乡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四)李庄镇核桃产业发展的基本估价
李庄镇国土总面积352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全乡面积的92.5%,发展核桃产业具有广阔的种植空间,按照“十一五”期间全乡每年新植10000亩的速度发展核桃,预计“十一五”末全乡核桃种植面积可达15万亩以上,核桃产量达1700余吨,产值近4500多万元,农民人均核桃纯收入在3500元左右,人均拥有核桃树200株以上。通过发展核桃产业,农民收入得到有效增加、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为实施“生态立乡”战略和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
1、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农民增收。到“十一五”期末,核桃产量将由2007年的1263吨增加到1700吨,单价按现行市场价不变,产值由2007年的3157万元增加到4500万元,广大农民人均核桃收入增加1500元,核桃成为桂花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2、建设生态文明,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大力宣传、引导
群众自发种植核桃,不断扩大核桃种植规模,逐渐树立靠核桃吃饭、靠核桃致富、靠核桃发展的观念,鼓励群众在熟田熟地上套种核桃,在发展核桃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的同时,保持了水土、绿化了荒坡,产生并带动一批颇具实力的核桃生产、加工和贩运大户,缩小三次产业比重,使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规划原则
一是切实贯彻落实省州县关于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决定,以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为中心,扼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本着先易后难、由近及远,以公路沿线为重点,相对集中、连片种植的原则;二是因地制宜地确定造林方式和植被配置模式,就地就近组织种苗调供;三是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听取农户意见,尊重农户的意愿,确保核桃产业取得成效;四是大力推广应用新的科技成果,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确保项目成功实施;五是坚持任务分解、设计落实到村、到组、到地块的原则。
三、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
生态化的理念,结合全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迅速扩大核桃种植规模为重点,实施规模化栽植,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推动核桃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
四、建设规模与布局
(一)布局原则
1、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发展核桃产业要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产业为重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思路,树立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实现林业跨越式、可循环发展。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要按照因地制宜、实地适树、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发展、优质高效的原则做好全乡的核桃规划。
3、多种模式相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在种植方法上,全部为嫁接苗种植;在发展方式上,采取规模连片种植为主和零星分散种植(含四旁植树)相结合;重点突出林粮种植模式,实现整体规模发展;在经营形式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支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组建核桃产业协会,推动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充分发挥产业协会在核桃产业化经营中的协调、指导和服务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核桃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规模与布局
根据布局原则,结合李庄镇实际,2008—2010年全乡规划发展核桃规模为2.9万亩,涉及9个村民委、64个村民小组、3059户农户。后附种植规划表。
(三)种植计划与进度
分三年实施,其中2008年实施9303.5亩,2009年实施9100万亩,2010年实施10696.5万亩。
五、营造林技术和规程
(一)树种选择:三台核桃。
(二)造林地块选择:重点以台田台地为主,鼓励群众在宜林荒山荒坡、民居房前屋后、田间地角的闲田空地种植。初植密度:8×8米(10—12株/亩)。
(三)预整地规格:挖大塘植苗造林,大塘规格(长、宽、深)60×60×60厘米。
(四)种植时间要求: 5月前完成地块落实、规划设计;8月前完成打塘、回土、施放基肥;10月完成苗木定植、浇足定根水并覆盖薄膜;次年2月前补植。
(五)抚育管理:定植前每株施放复合肥0.2公斤、农家肥40公斤;经补植检查验收合格的苗木采取林粮间作,以耕代抚管护,禁止放牧;每年松土、除草、抚育两次,施肥一次,每次施0.3公斤复合肥、农家肥50公斤/株,连续抚育3年;经营期按1公斤复合肥、50公斤农家肥/株施肥。
(六)种苗:2年龄以上实生苗,苗高35cm以上,地径1cm以上,植株完整、根系发达、顶芽饱满、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健壮苗木。造林执行“六个一”标准,即:一块好地、一株合格苗、一个标准塘、一担农家肥、一挑定根水、一块地膜覆盖。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产业建设领导小组。
乡党委、政府决心把核桃产业发展当作的中心工作来抓,成立核桃产业建设领导小组,乡长为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财政、林业、农业、国土、水利等部门负责人和村总支书记(主任)为成员,以村为单位进行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林业站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抽调财政、林业、农业、国土、水利等部门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的11名工作人员负责处理全乡核桃产业发展日常工作。
(二)用活用足核桃产业扶持政策
乡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核桃烘烤房建设、核桃干果基地建设、苗圃基地建设、集约化经营管理、核桃配水、山区“五小”水利建设、荒山造林、特色经济林、整村推进等项目,积极筹措资金,制定相关
鼓励扶持政策,对相对集中连片种植的农户给予重点扶持;对零星分散种植的农户给予种苗扶持;对开展铁核桃改泡核桃嫁接成活的给予适当补助。农村信用合作社要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机遇,积极探索林地、林木抵押贷款办法,把发展核桃作为信贷扶持重点,并纳入小额信贷范围,对种植核桃大户给予贷款支持。
(三)拓展核桃种植空间
1、鼓励坡地种核桃。坚持“谁种植、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户在坡耕地上实行“粮林间作”,各包村挂点组要种三片50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样板,把集中连片种植作为乡村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2、鼓励林农用疏林地置换核桃。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四权”,在集体林地所有权性质、林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鼓励林农在沟边箐边的疏林地、宜林荒山荒坡上种植核桃,实现生态环境的优胜劣汰,逐步让疏林地披上绿装。
3、路边、田沟地角见缝插针、锦上添花。在核桃产业发展上,乡村组三级都要念好“核桃经”,严格按核桃种植管理的技术规程,合理布局下达的任务,同时鼓励、组织发动农户在适宜的荒山、荒坡、箐边、地边、房前屋后大力种植核桃,使核桃总量得到快速发展。随着近年来村组公路建设的纵深推进,在道旁种植核桃,既可增加核桃总量,又可发挥生态保护、绿化美化作用,林业部门要按照总体规划布局做好施工
作业设计、技术指导等工作。
(四)突破育苗瓶颈
确保种苗供给,严管种苗质量。在品种选择上,重点以三台核桃为主,在穗条选择上,以桂花本地为主;在苗圃育苗上,必须以当地育苗为主。林业部门要结合发展规划对育苗的需要,收购好铁核桃种子;在下步的核桃发展过程中要逐步加大嫁接苗的种植比例,并且原则上要求种2年生壮苗;要实行核桃种苗生产许可证管理,既对种苗生产商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又对其核桃条穗来源、品种以及种苗质量实行严格监管,严格执行种苗调运及使用“一签两证”制度;要严格实行核桃种苗质量管理责任制,确保提供给农民各村的都是优质核桃种苗。
(五)建立核桃动态管理系统
为切实掌握全乡核桃发展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乡人民政府、林业部门要建立核桃动态管理系统,乡掌握到村民小组,村民小组掌握到每一户农户,以小班为单位,逐一记录每一棵核桃树的树龄、胸径、树高、初果时间、盛果期产量等,并定期更新记录。
(六)培养核桃销售企业
转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就要进一步加大对核桃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和重点扶持发展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建设水平。依靠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农民经纪人、核桃营销协会建立相对稳定、互惠互利的龙头组织,进行核桃产品的市场开发、流通、深加工等,拓宽产业领域,拉长产业链。按照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农民的原则,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兴建核桃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紧引进和发展核桃深加工项目。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建立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户为基础,以协会为纽带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
(七)开发核桃旅游产品
结合县委、政府实施的“文化兴县”战略,做大大姚核桃品牌,既要把核桃做成一种产业,也要把核桃做成一种文化,在核桃氛围的营造上、核桃品牌的包装上、核桃美食的推出上以及核桃旅游产品的打造上下功夫、求突破,紧紧抓住新年街、攀登彝州最高峰等各种大型庆典活动,把核桃果做成旅游产品附加值高、游客喜爱、群众受益的旅游产品,在宣传推介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桂花核桃的知名度。
(八)严格考核奖惩
为促进工作落实,乡党委、政府将把核桃产业发展作为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进行考核,每年与各村签订核桃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查验收和考核奖惩办法,实行风险金制度,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对在核桃产业发展中完成目标任务,取得显著成绩的村组和个人,乡党委、政府将给予表彰奖励;对完成任务差的村给予通报批评;对完不成任务的,要在会议上交帐。
(九)加快核桃配水项目立项
李庄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彝族聚居乡,境内山川密布、河流众多、气候湿润,非常适宜核桃生长,而且核桃种植历史悠久。然而,由于受过去“核桃要往山上走”定势思维的影响,大多数核桃树都栽在高海拔地带,严重缺水,延缓了核桃的生长周期。为实现早挂果、挂好果、多挂果,实施核桃配水工程显得尤为重要,乡人民政府要认真开展调研,掌握全乡核桃缺水状况,落实人员编制核桃配水项目计划,做好储备上报,争取列项实施。
第四篇:核桃产业管理办法
保山市核桃产业种苗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速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为确保我市核桃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健康发展,规范核桃种苗经营管理行为,提高核桃种苗质量,防止生产经营假、劣种苗现象的发生,维护种子生产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投资效益的发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林木种子质量管理办法》、《云南省林木种子条例》、《主要造林树种苗木》(DB53/062-2006)的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核桃种苗生产、经营、使用及管理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林木种苗管理机构依据《种子法》、《种子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核桃种苗管理工作。
第二章 市场准入
第四条 核桃种苗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云南省林木种子条例》和《云南省〈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和〈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核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取得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方可从事核桃种苗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五条 各县(区)林业局要在核桃优良单株选择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调查,划定核桃穗条采集区,指定专人采穗,核桃产业发展所使用的穗条必须具备充分说明穗条品种和采集地点的证明材料或是划定的核桃采穗区林业站出据采穗证明,包括采穗地点、品种、数量、采穗时间。
第六条 核桃种苗必须按照《林木种子质量管理办法》的要求,经县(区)级以上林木种苗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出据质量检验合格证后,方可进行经营销售。
第七条 核桃种苗的经营要按照《林木种子包装和标签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管理,销售的核桃种苗必须附有标签,标签的内容包括:苗木类别、树种名称、起苗日期、产地、苗龄、苗高、地径、主根长、>5cmⅠ级侧根数、质量等级、苗木数量、植物检疫证书编号、种子生产许可证编号、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苗木经营者名称等。未附有标签的核桃种苗不得进行销售。
第八条 跨县(区)行政区域调运的核桃种苗,随苗同行的除生产经营许可证(复印件)、苗木检验证书和标签外,还必须具有县(区)级以上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部门出据的检疫证书。
第九条 核桃种苗生产经营者对所生产和经营的核桃种苗质量负责。不得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苗冒充合格苗。核桃产业的种苗生产供应单位由县区林业局以订单育苗、合同订购或招投标采购等方式确定,并签订种苗供货合同,明确苗木标准和品种。各苗木生产单位要建立健全核桃穗条来源档案,建立穗条收购台账,注明穗条采集地、品种、数量、时间、采集人及联系方式。
第三章 生产经营
第十条 核桃嫁接苗木培育单位应选择生长健壮,丰产、稳产、无病虫害,果实品质好的成年母树为采穗母树。接穗必须是发育充实的1年生枝条的春梢,要求髓心小,芽子饱满,无病虫害,枝粗1cm以上。
第十一条 核桃种苗生产者要对种子(接穗)来源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品种、采种地点(县、乡、采集点)、海拔高度、母树年龄、采种时间、采种量等。根据不同海拔区域的穗条分别育苗,并做好育苗记录。
育苗记录:种子消毒措施、催芽方式、土壤消毒措施、基肥种类、播种时间、出土时间、嫁接时间、嫁接成活率、病虫害防止措施(施药种类、浓度、次数、时间),追肥种类、时间、次数,产地检疫时间,出圃时间等需明确专人认真做好记录。
第十二条 种子应当经县(区)级以上林木种苗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出据检验合格证后方可进行育苗和调运。
第十三条 苗木调运必须具有苗木标签。标签内容包括:树种名称、苗木种类、苗木产地、苗龄、数量、起苗日期、质量指标、苗木等级、种子生产许可证编号、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植物检疫证编号、苗木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等。
调运时,按照适地适树适种源的要求,依据施工作业设计中造林地块的海拔区间,组织使用相应海拔范围的穗条所育的苗木,确保造林成效。
第四章 苗木出圃
第十四条 核桃种苗出圃前,县(区)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对辖区内所有育苗单位的苗木质量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育苗面积、种子来源、核桃接穗来源、可出圃苗木数量等,并出据苗木检验证书,检验结果在辖区内通报,市级林业主管部门将在县(区)全查的基础上组织进行抽查。
第十五条 核桃种植户在购买和使用种苗时,必须要求销售者出示种苗经营许可证,提供核桃种子和苗木质量检验证书和标签。对预订核桃种苗的,需签订购销合同,合同应约定核桃种源、数量、质量、价格、交货限期、地点、方式等。
第十六条 起苗及包装方式
(一)起苗时间:秋季落叶以后到春季树液流动前。起苗时要保证质量,起苗开挖深度在30cm左右,确保苗木根系的完整,不伤根,不劈裂,同时还应保护好苗干和枝芽。起出的苗木不能马上运走时,必须临时假植。
(二)苗木起出后,按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062—2006《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进行质量分级,分别将Ⅰ、Ⅱ级苗检出,并把病虫危害、机械损伤及无继续培养价值的废苗剔除。分级时,可适当对苗木进行修剪,剪去过长的、受伤的根系。
(三)苗木包装:苗木包装前要先打捆,每捆25—50株,填写标签,保证每一块造林地至少有一个标签,标签上要注明品种、等级、苗龄、起苗日期、苗木产地(来源)、数量、生产经营许可证号等。
(四)苗木包装根据运输距离和时间长短采用不同的方法。如短途运输,时间较短(24小时内),可以采取散装,即车厢底部垫些湿草或苔藓之类的保湿材料,上边苗木以捆为单位,根对根一次堆放,在根部要覆盖湿草席或湿润物。如果运输距离较长,时间超过24小时,则必须对苗木进行细致包装。可用废弃的麻袋、蛇皮口袋套在苗木的根部,其内放些苔藓、锯屑、稻草等保湿材料,扎紧袋口;也可用湿的稻草进行包裹,里面放些保湿材料。
(五)苗木运输:运输工具要加盖篷布,途中要注意检查,防止苗木干燥发热,如果出现干燥发热现象,应及时向苗木泼些清水,以保持湿度和降低温度。苗木运抵目的地后,应立即拆包进行假植,并尽快组织造林。
(六)原则上不得从市外调运核桃种苗,确需外调的,需向市林业局提出申请,核准后方可进行调运,并将调运的相关资料报市林业局备案。
(七)核桃产业建设用苗,由县(区)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采取订单育苗、合同订购或招投标采购等方式组织,并加强核桃种苗使用环节的管理,确保核桃品种及种苗质量。
第五章 质量检验
第十七条 市、县(区)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核桃种苗检验工作,检验人员需取得林木种苗检验员资格。
第十八条 核桃种苗生产经营者要自觉接受县(区)级以上林木种苗质检人员定期、不定期的抽查检验。
第十九条 核桃种苗质量检验和质量等级判定要严格执行《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2772-1999)、《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7908-1999)和《主要造林树种苗木》(DB53/062-2006),确保Ⅰ、Ⅱ级苗出圃造林,坚决杜绝级外苗和假、劣苗出圃。
第六章 质量档案
第二十条 核桃种苗生产经营者、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核桃种苗质量档案,将其作为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和种苗质量检查的重要依据,长期保存,没有建立健全苗木质量档案的苗木,不得进行销售。
第二十一条 核桃种苗质量档案包括核桃种苗生产档案、经营档案、使用档案、质量检验档案等。
(一)核桃种苗生产档案内容包括:种子来源、数量、质量证明、育苗方式、穗条来源、嫁接时间、嫁接方法、育苗管理措施、入圃出圃台账、种苗检验分级记录等。
(二)核桃种苗经营档案内容包括:种苗来源及类别、批次号、种苗标签、数量、质量、种苗质量检验记录、苗木出圃检验分级记录、种苗销售去向等。
(三)核桃种苗使用档案内容包括:种苗来源及类别、数量、质量及检疫证明、经营者许可证编号、种苗使用情况(育苗单位、造林村社、造林地点、造林业主、造林时间、面积等)。
(四)核桃种苗质量检验档案内容包括:样品来源、批号、检验方法、检验证书号、检验结果等。
第二十二条 核桃种苗档案管理要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健全档案保管和查阅制度,各乡镇林业站要建立核桃种苗使用档案,每一批苗的种苗标签林业站都必须存档,并长期保存。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核桃种苗质量实行县(区)检查、市级抽查制度,依照国家林业局《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抽查暂行规定》实施抽查,抽查结果进行通报,对存在问题要限期整改。
第二十四条 核桃种苗实行质量验收制度,种苗必须经县(区)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具有种苗检验员资格并在2人以上(含2人),按照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标准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出据苗木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并由县(区)林业局分管领导签字认可,同意后方可出圃造林。凡检验环节出问题,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五条 市、县(区)林业主管部门要建立核桃种苗质量举报制度,受理群众投诉和举报,及时调查处理举报案件。
第二十六条 凡未经县(区)林业主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检验,不能提供有效质量证明的一律按劣质苗处理,不准进行销售。
第二十七条 林业主管部门种苗管理人员循私舞弊、把关不严,造成假苗、劣苗坑农害农的,将依法追究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对未持有《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和《林木种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生产经营假、劣核桃苗,经营未附有质量检验证书的核桃苗,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保山市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云南省核桃产业分析
云南省核桃产业分析
徐明举题记:
云南核桃在中国无论是面积和产量都居于果内首位,探讨云南核桃产业现状就 可见中国核桃之发展,欢迎大家上传各地探讨核桃产业分析的文章!包括您对本地核桃产业哦看法!
栽培历史与生产现状
云南省是核桃的起源地之一,已有3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核桃在云南分布较广,全省:429个县(市、区)中,有124个县(市、区)有核桃分布。按经纬度分,从北纬21°08’32”的勐腊县到29°15’08”的德钦县,跨越8°06736”;从东经97°31 ' 39”的盈江县至106°11 '47”的富宁县,跨越8°40'08”的地域都有种植。按海拔分,从700 m的耿马、屏边县到2900 m的剑川、德钦县,垂直落差达2200 m的地带都有核桃栽培。由于分布地域广,适宜栽培的地区多,所以云南早就成为全国核桃种植大省之一。
漾濞县的大泡核桃早在明末清初就已经闻名全国,但发展最快的时期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20多年里,特别是1990年后至今的16年发展更为迅猛。据《中国统计年鉴》和有关资料,在1980年以前,云南核桃种植面积不足20万hm2,产量不到2万t;到1988年,云南核桃种植面积就发展到26.67万hm2,产量达3.2万t,与1980年相比,面积增加33.33%,产量增加60.31%;到2000年,云南核桃种植面积发展到40万hm2,产量达6.88万t,产量占当年全国核桃总产量30.99万t的22.02%,与1988年相比,面积和产量分别增加50.00%和114.55%;到2005年,云南核桃种植面积已达46.67万hm2,产量9.1万t,产值10亿元,面积和产量又比2000年分别增加16.68%和32.30%。2005年,云南省出口核桃仁1700 t,占全国核桃仁出口总量的16%,居全国第1位。在此期间,核桃种植面积大、产量多、效益好的漾濞、大姚、楚雄、南华、昌宁和凤庆等6个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核桃之乡”称号,占全国23个“中国核桃之乡”的26%,成为全国拥有“核桃之乡”最多的省(市、区)。根据云南省林业厅的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核桃仍被列为全省首位发展的经济林果。目前,全省有9个县(市)核桃种植面积达1.5万hm2,产量达2200t(见表1)。
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转变观念,发挥多山优势云南是山多坝少的山区省,山区和丘陵占全省幅员面积38.3万km2的94%。由于山高坡陡谷深,交通不便,耕地少,粮食产量低,云南的山区缺乏支柱产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贫困人口较多。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省尚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83元的贫困人口248.4万,年人均纯收入684-944元的低收入人口489.4万,二者共计737.8万,占全省总人口4450.4万的16.58%。这些贫困人口多居住在山区。因此,怎样发挥山地优势,开发山地潜力,确立山区经济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财源,是云南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多年多次考察、分析和论证,云南从省到村的各级领导和群众,从认为“山”是包袱,没有发展前途的观念,转变为云南的优势在山,潜力在山,开发在山,只有念好“山”字经,做好“山”文章,搞好“山”开发,让山长出钱,把山的优势和潜力发挥出来,才能改变山区的贫困面貌,使农民富裕起来。于是,在制订开发利用山区发展规划时,云南省各级林业部门按照“保护生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原则,借退耕还林、还草之机,在发展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和种草时,在最适宜和适宜种植核桃的大理、楚雄、保山及其他州(市)的适宜区,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为了调动种植者的积极性和切实保护他们的利益,在稳定、完善“两山”(国有山林、集体山林)和“四荒”(路旁、村旁、地旁、宅旁荒地)有偿转让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谁种谁有,合种共有,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并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投资参与山区开发,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云南省林业厅还拨出专款扶持核桃产业发展。观念的转变,加之有相应政策保障和资金保证,云南核桃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效益显著。成为山区“绿色银行”经过20多年,特别是近16年来的大力发展和精栽细管,云南核桃产业效益日益显著。如漾濞县现有6 hm2以上的核桃样板基地73片,60 hm2以上的核桃样板基地4片,1000 hm2以上的核桃样板基地1片。全县人均核桃收入826元,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50%。其中,苍山西镇光明村的227户1204人,有核桃425 hm2共计62250株,人均52株,销售核桃481 t,收入674万元,人均收入5598元,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93%;核桃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3户,5万~10万元的有16户,3万一5万元的有56户,1万‘3万元的有145户;有5户办起了收购加工核桃仁企业,产品销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经过20年努力,到2005年末,大姚县三台乡核桃种植面积达6067 hm2,产量1044 t,核桃收入1879万元,占全乡农民经济总收入的62%,人均核桃收入1631元,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2/3,成了他们公认的“绿色银行”。该镇坪子村的26户农民,有20户核桃收入上万元,其余6户也在6000元以上。类似这样的县、乡(镇)、村和农户,真可谓多得不胜枚举。这些事实也有力地证明,核桃业的蓬勃发展送给农送给农民“绿色银行”,同时又是农民的积极种植和精栽细管,才保证了核桃树的丰产优质、树壮寿长,核桃产业的不断壮大、繁荣兴旺。
用途多。效益高,改善生态环境核桃仁的用途广,价值高,营养丰富。据测定,干核桃仁含脂肪63%,蛋白质15.4%,糖10%,粗纤维5.8%,灰分1.5%。此外,核桃仁还含有钙、磷、胡萝b素、硫胺素、核黄素及尼克酸等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除作干品食用外,核桃仁还可加工成糕点、糖品、甜食、乳汁和菜肴等多种食品;尤其是核桃油中人体最易吸收的亚油酸含量高达47.4%,是植物油中最好的食用油之一。核桃仁入药可通经络、活血脉、补气养血,具有润燥化痰、盖命门、利三焦、润肠湿肺等功效;孕妇常吃核桃,可使婴儿身体发育良好,头顶囱门能提前健康地闭合。云南核桃,果大壳薄,形正色好,仁白质细,味正清香,含脂肪高。前几年,在云南省内各地市场带壳干果售价一直保持在8~12元/kg之间,2005年起竟飙升至15元/kg以上。产品远销至港澳及东南亚、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价格连年升高仍供不应求。寻甸县鸡街乡大海嘎村的“滇中核桃王”,树龄120多年,树高26 m,冠径30 m,生长健壮,连年结果500-700 kg,可收入6000-8400元,超过当地面积为0.4 hm2左右最好烤烟的收入。若把其果实用来榨油,可产油150-210 kg,相当于 O.13 hm2油菜籽的产油量。由此可见,核桃经济效益之高及经济寿命之长。
核桃是核桃科,核桃属植物,植株高,树冠大,枝条粗,叶厚绿,树形美、寿命长,根系发达,着生牢固,主根入土深(2 m以上),侧根分布广(为树冠的3—5倍),须根为菌根。大风吹来,高大挺拔的树冠和粗枝茂叶就成了挡风屏障,所以能防风减灾;大雨、暴雨从天降下,有树上的枝叶隔着,不能直接落到地上,有了这样的缓冲和根系的紧密固土固氮,所以能有效地防止土壤和养分流失,从而起到绿化荒山、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的作用。据调查,凡是成片连山种植核桃的地方,都没有发生过泥土流、山体滑坡等灾害和沙漠化、石漠化现象。人们看到了发展核桃能营造人与自然互相依赖、互相促进、互相繁荣的和谐发展环境,所以都积极种植核桃。
精栽细管。提高产量品质过去,云南省的核桃种植者对核桃粗栽粗管,甚至放任不管,多是采取“有果收,无果丢”的态度。自从把核桃列为产业建设后,各地不仅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销”的原则,选择最适宜地区种植,而且从规划起就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科技的“四高”要求,建成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产业化的“五化”核桃园。有的县还制定结合实际紧密、可操作性强的栽培管理技术规程,并在定植和每个管理环节,派出技术人员分赴现场进行实地指导,把好了“选一片好地、挖一个大穴、施一担农家肥、栽一株甲级苗、浇一担定根水、盖一块地膜”的“六个一”定植关。栽后又按照核桃物候期和农事节令,举办培训班,普及推广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脱壳、漂洗、烘烤等先进技术。从而确保核桃定植成活率高,生长快,结果早,有力地提高了产量、品质和效益。
企业发财,地方发展
随着核桃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纷纷投资云南,开发核桃产业和开展核桃加工业。如昆明涵轩公司到漾濞投资5000万元,规范化、规模化、企业化和科学化种植核桃1000 hm2,对漾濞县核桃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路和推动作用。近几年,云南省引进和组建侨茂伊斯兰食品有限公司、团山发展有限公司等核桃精加工企业55户,年加工核桃干果7000 t,每年安排近1万人4个月的季节工,为农民增加劳动收入1600多万元。大理漾濞核桃有限公司拥有最先进的年产2000 t核桃乳生产线、屋顶型 PE纸盒生产线和软包装生产线各一条,所开发出来的袋装核桃乳、花生核桃乳和屋顶型核桃乳等新产品,投入市场后很受消费者欢迎,获得丰厚利润,并荣获国家金奖两项,银奖和提名奖各一项。大姚县全面推广核桃烘干新技术,现全县核桃烤房已达1223座,用明火烤出来的核桃,外壳光洁,干度一致,果与果相碰响声清脆,核仁脆香,比自然或太阳晒干的售价高2元/kg以上。大姚铜矿在该县投资1200万元,建成年产2000 t蜂蜜核桃汁生产线,开发出的绿色食品饮料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并荣获中国新技术产品博览会金奖。14家美食店推出的“迎宾核桃”、“桃仁金鱼饺”、“彝乡仙果”、“满载而归”、“春华秋实”、“枝果两吃”等10多种核桃精制菜肴,由于色香味形独特,家家顾客盈门。在2005年6月上旬举办的中国昆明出易会上,凤庆巨达食品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过5年攻关研制,生产出来的精制核桃粉、核桃粉随身片和核桃油软胶囊等新产品,受到国内外商家的好评并纷纷当场订货。这些企业的参与,为当地带来发展机遇并开辟了新的税源。
稳步发展,壮大产业
据试验和调查,云南核桃喜湿润温和,不耐干旱,适宜区的气候为年均气温11.4~18.0℃,极端抵温不低于一5.8℃,年降雨量800~1000 mm,年日照l 800~2000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无晚霜,花期无雾无雨,海拔1700-2200 m,休眠期气温高于一5℃,展叶期高于一2℃,夏季不高于38℃,无霜期240天以上。对地势、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背风向阳的阳坡和坡度在25。以下的缓斜坡地为佳,要求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有机质多,保水透气良好的沙质壤土或轻黏黏土,pH值6.5-7.8。凡地表有山茶科、杜鹃科和旱冬瓜植物的地方,一般都适合核桃的生长发育。
云南待开发的疏林地和灌木林地有660万hm2,其中的大部分都适宜种植核桃等温带果树。在“十一五”规划中,云南省林业厅把核桃列为继续发展的首要干果。应用现代先进栽培管理技术,推广无公害核桃生产标准,同时,理顺流通渠道,做好营销、贮藏和加工。笔者坚信,云南核桃产业定会越来越强大,并将成为云南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柱产业。张兴旺 云南农业大学(昆明6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