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诉讼受理范围口诀
行政诉讼受理范围
许处强裁检(行政许可案件、行政处罚案件、强制措施案件、行政裁决案件、行政检查案件)侵犯经营权(侵犯经营自主权案件)
保护职责不履行(不履行法定保护职责案件)违法要求义务听(违法要求履行义务案件)确认合同各一部(部分行政确认案件、部分行政合同案件)倾销补贴贸易库(反倾销案件、反补贴案件、国际贸易案件)平等竞争与给付(侵犯公平竞争权案件、行政给付案件)诉讼范围要巩固
第二篇:中级法院行政诉讼管辖范围 口诀
中级法院行政诉讼管辖范围
各级海关证交所
省级单位港澳窝
重大涉外台国贸
部分补贴反倾销
县级政府不好管
基层法院权力交
注解:①被告为各级海关、证交所;②被告为省部级单位,涉港、澳案件;③重大涉外案件、涉台案件、国际贸易案件;④部分反倾销反补贴案件;⑤被告为县级以上政府且基层法院不宜管辖的案件。
第三篇: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劳动监察案件
劳动行政部门根据《劳动法》第91条规定作出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行政处理决定书,当事人不服依法可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当事人既不履行又不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的,劳动行政部门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劳动行政部门作出的关于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劳动监察指令书,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不可诉。
行政确认案件
1、行政确认若对当事人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当事人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2、婚姻登记,属于行政确认,一般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但下列情形除外:
(1)经登记的婚姻具有无效情形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只能申请法院宣告婚姻无效;
(2)经登记的婚姻具有可撤销情形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只能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若当事人向婚姻登记机关请求撤销婚姻,而婚姻登记机关不予撤销的,当事人仍可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3、某些行为,在学理上可认定为行政确认,或貌似行政确认,但依法不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1)对公证书内容发生的争议以及公证过错赔偿争议,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2)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处理医疗事故的“证据”,依法不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只可依法申请再次鉴定;
(3)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依法不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4)工伤保险中的劳动能力鉴定,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依据,依法不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只可申请再次鉴定;
特别注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如劳动局)的工伤认定结论,经复议后可起诉。
行政合同案件
1、除非法律、法规特别规定,行政合同因不是具体行政行为而不可诉;但是,当事人对在行政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中行政机关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2、在行政法学理论上,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属于典型的行政合同,但根据《最高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按照民事纠纷处理;
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机关为实现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义务而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若当事人认为执行错误,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此处的“执行错误”是指行政机关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采取执行措施。
特别注意:若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据以强制执行的根据错误的,应当依法对作为强制执行根据的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例:县土管局认为刘某在耕地上违章建设住房,责令其自行拆除。由于刘某没有按期拆除,县土管局派人强行拆除。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刘某认为其并非违章建房,应起诉何行为?(2)若刘某认为县土管局无权强行拆除,且造成其住房中财产损害,应起诉何行为? 答案:(1)责令拆除行为;
(2)强行拆除行为
审计案件
审计决定的可诉性取决于其审计内容是财政收支还是财务收支。若是有关财务收支的审计决定,则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若是有关财政收支的审计决定,只可提请审计机关的本机人民政府裁决(该裁决为最终裁决)
(《审计法》第48条)
特别注意:所谓财政收支,一般是针对国家机关而言的;所谓财务收支,一般是针对企业、事业单位等单位而言的。有关财政收支的审计决定,属于内部行政行为,故不可复议、也不可诉。
刑事强制措施案件
刑事司法行为(如:公安机关没收取保候审保证金或对取保候审的保证人罚款),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可以在收到决定书的5日以内,向执行机关的上一级主管机关申请复核一次;如不服复核决定,可以依法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
公安机关、国安、海关对与侦查犯罪无关的公民采取强制措施的,不属于刑事强制措施,而应认定为行政强制措施。
重复处理行为案件
重复处理行为,即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原有的生效行政行为作出的没有任何改变的2次决定。构成重复处理行为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当事人要求重新处理的申请,不属于行政复议申请;
2、行政机关对原行政行为未作任何改变。
法定行政终局案件
常见的法定终局行为有:
(一)复议选择兼终局(《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29条第2款、《中国公民出入境管理法》第15条)
注意:行政拘留决定如果根据《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或《中国公民出入境管理法》作出的,则公安机关的复议决定是不可诉的;否则就是可诉的。
(二)复议后选择裁决终局(《行政复议法》第14条)
(三)复议终局
狭义的复议终局案件又分为两种:
1、属于行政复议范围而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案件。这种案件因不能提起行政诉讼而成为复议终局案件;
2、既属于行政复议范围又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案件,但因法律明确规定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而成为复议终局的案件。
适用《行政复议法》第30条滴2款确定复议终局时,下述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必须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作出的复议决定。
2、该复议决定的内容必须是确认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如果省级人民政府的复议决定中,除了确认自然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外,还有其它内容,而该其它内容是可以提起诉讼的,则当事人可以依法对该其它内容提起行政诉讼。
3、该复议决定作出的依据必须是“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
如果该复议决定不是根据上述决定作出的,则仍然不属于“复议终局”情形。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第16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
成拆迁补偿协议的,经当事人申请,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被拆迁人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裁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30日内作出。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自裁决书送达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拆迁人依照本条例规定已对被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或者提供拆迁安置用房、周转用房的,诉讼期间不停止拆迁的执行。
《最高院关于当事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就补偿安置协议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应否受理问题的批复》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协议,就补偿安置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并告知当事人可以按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16条的规定向有关部门申请裁决。
《最高院关于行政机关对土地争议处理决定生效后一方不履行另一方不应以民事侵权向法院起诉的批复》
(1991年7月24日)
行政机关对土地争议处理决定生效后,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不应以民事侵权向法院起诉,可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执行,该行政机关依照《行政诉讼法》第66条的规定,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依法强制执行。
第四篇:法律援助受理范围
法律援助受理范围
一、行政、民事类
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6、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7、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或者其他人身损害事故受害人,追索医疗费用和赔偿的法律事项;
8、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追索侵权赔偿的;
9、其他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事项。
二、刑事代理类
1、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2、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或者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3、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三、刑事辩护类
1、公诉案件中的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2、被告人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或者是盲、聋、哑人、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3、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4、公诉人出庭公诉的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经委托辩护人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人民检察院抗诉的,被告人的行为可能不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中心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条件和应当提交的证明材料
三、符合下列经济困难条件并且符合法律援助受理范围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
(一)领取最低牛活保障金的,出具民政部门有关正在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证明;
(二)社会福利机构中由政府供养的,出具民政部门颁发的相关证明;
(三)农村五保户,出具民政部门颁发的农村五保供养证;
(四)因残疾、严重疾病、自然灾害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经济困难,正在接受国家救济的,由国家救济部门出具证明;
(五)经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证明,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标准的。
法律援助管辖
四、申请人中请法律援助,无论其户籍及住址在何地区,均由管辖该案件的一审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级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即区县人民法院管辖的一审案件由区县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市高院、一中院、二中院管辖的一审案件,由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如案件处于申请复议、仲裁等阶段尚未进入诉讼而申请法律援助的,仍由将进入诉讼后管辖该案件的一审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级法律援助中心受理。
案件处于二审、申请再审或者申诉阶段而申请法律援助的,仍由管辖该案件的一审法院所在地同级法律援助中心受理。
在刑事案件中受理案件时不能确定管辖的,暂由办案机关所在地的同级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法律援助申请。
五、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刑事案件,由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级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即区县人民法院向区县法律援助中心指定,市高院、一中院、二中院向市法律援助中心指定。
法律援助申请和审查
六、申请法律援助应由本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向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申请。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其法定代理人之间发生诉讼或者因其他利益纠纷需要法律援助的,由与该争议事项无利害关系的其他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申请。
七、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应提交的材料:(一)法律援助申请表;
(二)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代理申请人中请法律援助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
(三)经济困难的证明;
(四)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案件材料。
八、法律援助中心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认为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不齐全的,可以要求申请人作出必要的补充或者说明,申请人未按要求作出补充或者说明的,视为撤销申请;认为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需要查证的,由法律援助中心向有关机关、单位查证。
九、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法律援助申请后,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及时审查。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及时决定提供法律援助;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理由。
十、申请人对法律援助中心作出的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通知有异议的,可以向该法律援助中心的同级司法行政部门提出,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异议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经审查认为申请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以书面形式责令法律援助中心及时对该申请人提供法律援助。
农民工、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的特别规定
十一、对农民工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法律援助的,不审查其经济困难条件。
十二、家庭人均收入为所在区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0%以下的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不受案件范围的限制。但应当按照法律援助管辖规定向受理案件的法律援助中心所在地同级残疾人联合会提出申请,经审批后转法律援助中心办理。
法律援助的形式
十三、提供法律援助形式为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刑事辩护、刑事代理、民事代理、行政代理、非诉讼调解、公证及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
法律援助的实施
十四、法律援助中心可以指派律师事务所安排律师、基层法律服务所安排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或者本中心的工作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十五、在承办案件过程中,发现受援人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时,法律援助中心经过审查核实后,终止该法律援助。
十六、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报酬或者财物。
注:为各街镇提供法律援助宣传用语如下:
1.维护困难群众权益 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2.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 获得平等保护是公民的权利 3.法律援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法律援助 让人人都能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 5.开展法律援助 构建和谐社会
6.法律援助 与社会文明共同成长 与民主法制共同进步 7.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律援助在你身边
8.物质财富的拥有,可以有先后之分;司法正义的获得,不能有先后之别!
第五篇:军事法院受理民事案件范围
军事法院受理民事案件范围
为了适应部队建设的客观需要,便利当事人诉讼和法院审理,最高人民法院经过调查研究和总结军事法院审理部分民事案件的实践经验,于2001年6月26日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作出了《关于军事法院试行审理军内民事案件问题的复函》(法函〔2001〕33号)。该函全文如下:
“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精神,军事法院试行审理双方当事人都是现役军人、部队管理的离退休干部、军队在编职工或者军内法人的民事案件。
申请宣告军人失踪、申请宣告军人死亡的案件,申请人向军事法院提出的,军事法院可以受理。民事案件一方当事人为非军人的,由地方人民法院受理。
二、当事人向军事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实行自愿原则,即原告可以向军事法院起诉,也可以向地方人民法院起诉。”
本复函是法函〔1992〕130号的适当扩大和完善,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军事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指定审理部分民事案件仍是试办。根据立法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军事法院的组织和职权应当由全国人大党委会立法规定,虽然军事法院组织法已经列入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但该法的出台仍待时日,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精神,指定军事法院试办军内民事案件,是对地方法院和军事法院审理案件范围作出的适当分工,这样有利于解决地方法院在审理军内民事案件中的困难,更方便军内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
第二,军事法院只受理部分民事案件,所以军事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主体有严格限定。军事法院只受理双方当事人都是现役军人或者部队管理的离退休干部、军队在编职工或者军内法人的民事案件。如果某一民事案件中有一方当事人如第三人非现役军人,则不由军事法院受理。现役军人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军人即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和具有军籍的学员。部队管理的离退休干部是指军队干部离退休后,其组织关系、行政关系、住房和工资待遇等都由军队统一管理的人员。根据国家有关安置离退休干部的政策,部队离退休干部应当逐步由地方政府负责,因而部队管理的离退休干部越来越少,将来部队只
负责管理离休干部,而不管理退休干部。军队在编职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五十年代初开始,军队为了保留技术骨干,将一部分军队干部和战士退出现役,改为占军队队列编制员额的职员。这些人就是部队在编职工,他们在部队工作,受军队组织领导和管理,供给国防经费开支。1987年以后,军队不再实行在编职工制度,所以现在军队在编职工人数逐年减少。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部队改革了劳动人事制度,现在部队在编职工制度被军内正式职工代替。军内正式职工属军队事业编制,是根据用工计划,由军队和地方劳动人事部门审批,由军队事业费开支,纳入军队管理的正式职工。军内正式职工不占军队队列编制,主要从事军事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工作,如装备修理、营房维修、仓库保管,医疗、教学辅助工作等。法函〔2001〕33号号没有将军队正式职工间发生的民事纠纷列入军事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如这部分人间及其与军人间的民事纠纷有必要由军事法院受理,可以在以后的规定或立法中再明确。军内法人是指部队机关法人、事业法人和企业法人。其中,机关法人一般指团以上单位,事业法人和企业法人须经相应的登记与批准。军事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必须是当事人都为军内的人,这是原则,但有两种案件例外:一是申请宣告军人失踪;二是申请宣告军人死亡的案件。这两种案件中的申请人,无论是军人还是非军人,只要向军事法院申请,军事法院可以受理。如果军事法院认为受理后,审理不便,也可以告之申请人向地方法院提出申请。
第三,实行自愿原则。也就是说,军内民事案件的原告既可以向军事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也可以向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例如,有的当事人离地方法院近而离军事法院远,那么他完全可以选择向地方法院起诉。原告向军事法院或地方法院起诉后,只要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受理条件,有关法院不得拒绝;被告不得因军事法院或地方法院受理而提出管辖异议。原告不得就同一案件同时向军事法院和地方法院分别提起民事诉讼。原告向军事法院或地方法院起诉,有关法院受理后,如果想改变受理法院而撤销,则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撤销的规定处理。但是,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协议选择军事法院或地方法院管辖。
军事法院试行审理民事案件,下列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地方法院已经受理的军内民事案件,能否移送军事法院审理。由于法函〔2001〕33号号规定了当事人的自愿原则,因此只要原告向地方法院提起诉讼,不得向军事法院移送。二是
应当便利当事人诉讼问题。军事基层法院的管辖区域非常广,通常一个军事基层法院至少管辖一个省以上的部队,因而,一审军事法院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根据需要进行巡回审理,就地办案,便利当事人诉讼。由于绝大多数军事基层法院与其上一级法院相距遥远(在武警、空军、海军部队表现最为突出,武警、空军、海军基层法院在全国各地,而其上一级法院即武警军事法院、空军军事法院和海军军事法院却在北京),因此,为便利当事人诉讼,二审法院除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可以进行书面审理外,应当按照该条第二款的规定,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法院进行审理。三是保障当事人平等行使诉讼权利。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虽然军队在军事活动中严格遵循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但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不因其军内职务不同而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