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案例分析1
幼儿园案例分析
背景:
今天是托班幼儿第一天来园,为了迎接他们的到来,我们早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找好了有趣的动画碟片,准备了好吃的糖果,各个区角也投放了小汽车、奥特曼等幼儿喜欢的玩具…….第一天,孩子们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会发现什么呢?在这短暂的一天里,我们用心观察着。
案例:
第一个孩子和妈妈手牵着手来了,“呀,你来的真早呀!宝宝叫什么名字?”他看了看我们,咧嘴笑了笑,却不说话,“说呀?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在妈妈的鼓励下,他才不好意思的哼了一句“我叫窦少文”。然后拉着妈妈在教室里很好奇的溜了一圈,最后坐到了娃娃区角,开心的玩起来了。
“我不要,我不要。”任凭老师怎样努力,拓拓就是紧紧的抱住妈妈的脖子,不松手。“妈妈和帆帆一起来玩奥特曼,好不好?”拖拉着鼻涕,孩子终于安静下来了,可是视线还是一刻不停的停在妈妈身上。
分析与反思:
1、孩子们第一天在幼儿园的表现完全在我们的预料之内,哭闹的现象,玩耍的情况,吃饭的后果,睡觉时的情景。每一年每一届都要经历这样相似的“痛苦的第一天。”而一天的观察也给了我们很多的信息。
2、孩子的个性发展很重要。有的孩子适应力很强,有的孩子完全缺乏安全感,依赖性太强。这与孩子的个性有很强的关系。而我们也要根据孩子的个性来因材施教。有的孩子要哄,有的孩子要骗,而有的孩子适当的时候还要来一点硬的。在简单的短促的一天接触中还发现孩子的依赖性与主要抚养者的关系也很紧密。爸爸妈妈带大的孩子适应性更强。而和爷爷奶奶更加亲近的就会比较依赖。如我们班级的凡凡就在奶奶的陪同下才能安静玩耍。
3、让孩子们忙起来就会忘记哭闹。当孩子们有事情做时会忘记了自己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比如在和老师一起的集体游戏时,他们一直在看,在听,在思考,就没有了哭的时间,忘记了哭。而当吃饭时,和许多不认识的小朋友一起吃饭是孩子们没有经历过的,就难免会觉得自己好可怜,我的爸爸妈妈怎么都不在呢?
4、鼓励孩子,让孩子喜欢幼儿园。我们通过奖励小红花的方式让孩子能够喜欢幼儿园,喜欢和老师,朋友一起做游戏。激发幼儿快乐来园的情感,能逐渐接受并喜欢集体生活。
5、音乐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哭闹的很厉害的时候,我们用录音机播放了一些欢快的儿童歌曲。并鼓励孩子随着音乐拍手、点头。立即孩子们的哭声小了许多,还有的孩子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呢!一些哭闹的孩子也渐渐的安静了下来。
6、托班孩子入园初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逐渐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应该结合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新奇有趣、形式多样的游戏和活动,吸引孩子,让孩子忘记哭闹,体验和大家一起的乐趣。
关注幼儿园教师案例撰写能力的提升1
【摘要】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撰写案例是一种常见的交流和学习方式。教师是否真正理解案例,从而能比较规范地撰写案例,值得我们关注。要掌握幼儿园教育案例的撰写方法,必须对三个问题作深入了解:(1)什么是案例和幼儿园教育案例。(2)为什么要撰写
幼儿园教育案例。(3)怎样撰写幼儿教育案例。【关键词】案例;幼儿园教育案例;案例研究;幼儿园教师【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7/08-0052-04幼儿园教育案例作为教师之间沟通思想、分享经验以及提升理论水平的一种方式,正日益引起幼教工作者的关注。不少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发起幼儿园优秀案例评比活动,鼓励所在地区的幼儿园教师积极参加。然而,许多幼儿园教师对案例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不知道该怎么写案例,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写案例,有些教师甚至连什么是案例都说不清楚。针对这样的状况,有必要对幼儿园教师的案例撰写进行指导。笔者认为,要初步掌握幼儿园教育案例的撰写方法,必须对以下三个问题作深入的了解:(1)什么是案例和幼儿园教育案例。(2)为什么要撰写幼儿园教育案例。(3)怎样撰写幼儿园教育案例。下面笔者将一一阐释这三个问题,希望能为幼儿园教师的案例撰写提供帮助。
一、什么是案例和幼儿园教育案例“案例”一词由来已久,英文写作case,又被译为个案、实例、个例、事例,最早出现于律师与医生行业。〔1〕在教育界,教师写作案例,并将案例运用于教师培训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当时,有感于抽象的教育理论与丰富的教育实践之间的鸿沟,不少理论工作者鼓励教师成为研究者,希望教师能够把行动和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2〕因而,案例概念被引入教育界。大部分研究者把教育案例定义为一种描写性的研究文本,它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通常以叙事的形式呈现。〔3〕曾有人这样描述:一个好的教育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它叙述生动,引人入胜。教育案例所叙述的事件应当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一是案例中的事件须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事件。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成为案例。能够称之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问题,并且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二是案例中的事件必须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要能够从这个事件的解决当中说明、诠释类似事件,并能给读者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启示。三是案例中的事件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它虽与故事一样生动有趣,但决不是杜撰的。幼儿园教师撰写教育案例是在幼儿园这个特定场所中,通过观察、反思等手段,对某一典型教育现象(这种教育现象是真实存在的、包含问题或疑难情境的)进行详实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分析达到对所含问题的诠释或解决。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教育现象不仅仅针对幼儿园集体活动(如教学活动),还应该包括集体活动之外教师认为具有价值的个别教育现象(如某个幼儿的行为问题)。当前幼儿园园本教研的案例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幼儿自发、自主、自选活动的案例,另一类是以教师预设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案例。〔4〕由于集体活动尤其是教学活动一般具有普遍性,因此集体教学案例成为当前幼儿园园本教研的主要内容。有些教师将涉及个别幼儿的教育现象称之为个案,因而产生了一个疑问:个案是不是案例?笔者认为,严格意义上说,个案不等于案例。在教育领域虽然也有人将“个案”称为“案例”,但是“个案”这个词在教育界原本就是专业名词,专指“个案研究”,即教育领域的“个案”实为“个案研究”。由此可见,“案例”和“个案”不是同一个概念。个案研究是对一个有着特定范围的现象(如一个机构、一种课程、一个人、一个事件或一个过程等)进行细致和整体的描述与分析。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个案研究大多是质的研究,其目的在于产生某种假设,而不是检验假设,即它是从原始资料(对某一个案整体情况的实地考察)中推断出有关这一个案的假设或理论。幼儿园教师所称的一些“个案研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案研究,因为其真正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解决自己当下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如对某一幼儿的深入了解与帮助,或对某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情境的反思,并没有建构某种假设或理论。还有些教师在为自己撰写的案例命名时,写作“××案例研究”。那么,“案例”等于“案例研究”吗?笔者认为“案例”与“案例研究”是有区别的。案例侧重于分析或解决某一具体教育事件中的问题情境。简言之,案例是教师对某一真实教育情境的描述和反思,一般是就事论事,类似于教育反思。而案例研究是质化研究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研究思路是: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带着研究问题,直接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再上升到理论。案例研究是对已经发生的教
育教学现象或者事件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探究,从中寻找带有一般性的教育规律。(黄娟娟,2003)因此,案例是构成案例研究的基础,没有案例便没有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案例价值的展示和功能的显露,案例只有经过解释和剖析,并确定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之后,才真正具有教育意义。幼儿园教育案例是一种教育反思,不能等同于案例研究。目前幼教界鼓励大家从事案例研究,但并不是所有的幼儿园教师都能从事这类研究性工作的。案例研究要求研究者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对于一些师资水平较低且参差不齐的幼儿园来说,开展案例研究有一定的困难。而案例撰写作为一种详实的教育教学性反思,是幼儿园教师能够掌握的。幼儿园教师可以在案例撰写中逐步积累经验,提升理论水平,为日后案例研究的进行打下一定基础。
二、幼儿园教师为什么要撰写教育案例首先,从幼儿园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的角度来说,通过案例的撰写,教师可以以文字的形式积累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这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常常会萌生一些好的想法。有时偶然的教育情境会激发出独特的教育教学策略。灵光的闪现如果不及时记录和整理,稍纵即逝,教师智慧的结晶将被无情地埋没。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同时,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会遇到一些困惑,如果教师能及时写下这些困惑,作出自己的解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这些解释和方法必然反映出教师当前的教育理念与专业水平。通过交流,教师一方面能从案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以便不断改进,另一方面,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取更多的直面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经验。其次,案例撰写要求幼儿园教师善于观察和思考,并能用文字清晰地表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经常撰写案例可以提高自身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新世纪的幼儿园教师要具备反思能力。由于幼儿园教师能接触较多的教育教学实例,因此学会反思的前提是学会观察。提倡幼儿园教师撰写案例,尤其是优秀的案例,会促使他们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学习捕捉实践中的问题。同时,学习观察、学习反思的过程必然促使教师学习相关科学理论知识,并在实际运用中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水平。此外,案例撰写是教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这不是漫无目的的瞎想,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合乎逻辑的思考。因此,案例撰写的过程还是训练教师思维的过程,有助于教师形成规范性思
维。幼儿园教师应明确案例撰写的价值,不是为写而写,更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
三、怎样撰写幼儿园教育案例目前可供参考的网络和杂志上的案例形式五花八门,到底什么样的形式才是合乎规范的呢?根据幼儿园教育案例的定义,笔者将其分成两大类型,即集体活动案例与个别幼儿教育案例。|||【摘要】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撰写案例是一种常见的交流和学习方式。教师是否真正理解案例,从而能比较规范地撰写案例,值得我们关注。要掌握幼儿园教育案例的撰写方法,必须对三个问题作深入了解:(1)什么是案例和幼儿园教育案例。(2)为什么要撰写幼儿园教育案例。(3)怎样撰写幼儿教育案例。
【关键词】案例;幼儿园教育案例;案例研究;幼儿园教师【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7/08-0052-04幼儿园教育案例作为教师之间沟通思想、分享经验以及提升理论水平的一种方式,正日益引起幼教工作者的关注。不少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发起幼儿园优秀案例评比活动,鼓励所在地区的幼儿园教师积极参加。然而,许多幼儿园教师对案例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不知道该怎么写案例,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写案例,有些教师甚至连什么是案例都说不清楚。针对这样的状况,有必要对幼儿园教师的案例撰写进行指导。笔者认为,要初步掌握幼儿园教育案例的撰写方法,必须对以下三个问题作深入的了解:(1)什么是案例和幼儿园教育案例。(2)为什么要撰写幼儿园教育案例。(3)怎样撰写幼儿园教育案例。下面笔者将一一阐释这三个问题,希望能为幼儿园教师的案例撰写提供帮助。
一、什么是案例和幼儿园教育案例“案例”一词由来已久,英文写作case,又被译为个案、实例、个例、事例,最早出现于律师与医生行业。〔1〕在教育界,教师写作案例,并将案例运用于教师培训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当时,有感于抽象的教育理论与丰富的教育实践之间的鸿沟,不少理论工作者鼓励教
师成为研究者,希望教师能够把行动和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2〕因而,案例概念被引入教育界。大部分研究者把教育案例定义为一种描写性的研究文本,它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通常以叙事的形式呈现。〔3〕曾有人这样描述:一个好的教育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它叙述生动,引人入胜。教育案例所叙述的事件应当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一是案例中的事件须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事件。并不是说所有的事件都可成为案例。能够称之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问题,并且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二是案例中的事件必须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要能够从这个事件的解决当中说明、诠释类似事件,并能给读者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启示。三是案例中的事件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它虽与故事一样生动有趣,但决不是杜撰的。幼儿园教师撰写教育案例是在幼儿园这个特定场所中,通过观察、反思等手段,对某一典型教育现象(这种教育现象是真实存在的、包含问题或疑难情境的)进行详实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分析达到对所含问题的诠释或解决。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教育现象不仅仅针对幼儿园集体活动(如教学活动),还应该包括集体活动之外教师认为具有价值的个别教育现象(如某个幼儿的行为问题)。当前幼儿园园本教研的案例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幼儿自发、自主、自选活动的案例,另一类是以教师预设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案例。〔4〕由于集体活动尤其是教学活动一般具有普遍性,因此集体教学案例成为当前幼儿园园本教研的主要内容。有些教师将涉及个别幼儿的教育现象称之为个案,因而产生了一个疑问:个案是不是案例?笔者认为,严格意义上说,个案不等于案例。在教育领域虽然也有人将“个案”称为“案例”,但是“个案”这个词在教育界原本就是专业名词,专指“个案研究”,即教育领域的“个案”实为“个案研究”。由此可见,“案例”和“个案”不是同一个概念。个案研究是对一个有着特定范围的现象(如一个机构、一种课程、一个人、一个事件或一个过程等)进行细致和整体的描述与分析。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个案研究大多是质的研究,其目的在于产生某种假设,而不是检验假设,即它是从原始资料(对某一个案整体情况的实地考察)中推断出有关这一个案的假设或理论。幼儿园教师所称的一些“个案研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案研究,因为其真正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解决自己当下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如对某一幼儿的深入了解与帮助,或对某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情境的反思,并没有建构某种假设或理论。还有些教师在为自己撰写的案例命名时,写作“××案例研究”。那么,“案例”等于“案例研究”吗?笔者认为“案例”与“案例研究”是有区别的。案例侧重于分析或解决某一具体教育事件中的问题情境。简言之,案例是教师对某一真实教育情境的描述和反思,一般是就事论事,类似于教育反思。而案例研究是质化研究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研究思路是: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带着研究问题,直接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再上升到理论。案例研究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教学现象或者事件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探究,从中寻找带有一般性的教育规律。(黄娟娟,2003)因此,案例是构成案例研究的基础,没有案例便没有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案例价值的展示和功能的显露,案例只有经过解释和剖析,并确定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之后,才真正具有教育意义。幼儿园教育案例是一种教育反思,不能等同于案例研究。目前幼教界鼓励大家从事案例研究,但并不是所有的幼儿园教师都能从事这类研究性工作的。案例研究要求研究者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对于一些师资水平较低且参差不齐的幼儿园来说,开展案例研究有一定的困难。而案例撰写作为一种详实的教育教学性反思,是幼儿园教师能够掌握的。幼儿园教师可以在案例撰写中逐步积累经验,提升理论水平,为日后案例研究的进行打下一定基础。
二、幼儿园教师为什么要撰写教育案例首先,从幼儿园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的角度来说,通过案例的撰写,教师可以以文字的形式积累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这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常常会萌生一些好的想法。有时偶然的教育情境会激发出独特的教育教学策略。灵光的闪现如果不及时记录和整理,稍纵即逝,教师智慧的结晶将被无情地埋没。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同时,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会遇到一些困惑,如果教师能及时写下这些困惑,作
出自己的解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这些解释和方法必然反映出教师当前的教育理念与专业水平。通过交流,教师一方面能从案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以便不断改进,另一方面,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取更多的直面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经验。其次,案例撰写要求幼儿园教师善于观察和思考,并能用文字清晰地表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经常撰写案例可以提高自身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新世纪的幼儿园教师要具备反思能力。由于幼儿园教师能接触较多的教育教学实例,因此学会反思的前提是学会观察。提倡幼儿园教师撰写案例,尤其是优秀的案例,会促使他们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学习捕捉实践中的问题。同时,学习观察、学习反思的过程必然促使教师学习相关科学理论知识,并在实际运用中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水平。此外,案例撰写是教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这不是漫无目的的瞎想,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合乎逻辑的思考。因此,案例撰写的过程还是训练教师思维的过程,有助于教师形成规范性思维。幼儿园教师应明确案例撰写的价值,不是为写而写,更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
三、怎样撰写幼儿园教育案例目前可供参考的网络和杂志上的案例形式五花八门,到底什么样的形式才是合乎规范的呢?根据幼儿园教育案例的定义,笔者将其分成两大类型,即集体活动案例与个别幼儿教育案例。|||无论何种类型的案例,一般都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1)故事性。案例展示与反映的是一个现实的教育教学事例,是生动教学事实的再现。案例要有一个中心主题或观点,对事例的描述要具体、明确,能反映出事情发生的详细经过,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2)典型性。案例需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内容最好是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能反映时代的要求。案例可以引发教师诸多思考,今后若遇到同样问题或类似事件,他们便知道如何应对。案例描述要能清楚地说明一个问题,表达一个思想,蕴含一定的理念。
(3)问题性。案例中要包含一个或几个疑难问题,同时可以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及思考。1.集体活动案例撰写形式(1)夹叙夹议。即一边描述性地记录集体活动过程的真实情况,一边对活动进行分析与点评。这种写法的优点是面面俱到,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对活动过程作出全面的评价。(2)先叙述后议论。即先描述活动的某一过程或片断,然后根据典型事例,确定一个主题展开议论。这种写法往往能以小见大,便于突出文章的中心。作者观点鲜明,读者很快便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3)随想式。即把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以教学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内容既可以是活动过程中的某一问题,也可以包含解决问题的某些方法,还可以叙述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这种写法的优点是形式自由,任由作者发挥。由于没有过多的限制,作者可以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感想。2.个别幼儿教育案例撰写形式个别幼儿教育案例的呈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形式:引言→交代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评析。(1)引言。即开场白,不必花太多笔墨,可简单介绍案例大致涉及的主题。
(2)交代案例背景。即交代与案例发生有关的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案例背景是否交代清楚将直接关系到对案例中解决问题方法的分析、评判能否真正把握事件背后所隐含的问题实质。案例背景介绍无需面面俱到,而应主要说明事件发生是否有特别的原因和条件。(3)案例描述。即整个事件的详细记录。在描述时注意把握主题,对于一些涉及主题的细节部分更要细致描述。(4)提出问题。案例是包含一个或多个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幼儿园教育案例主要是揭示幼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思考。因此,在撰写案例时,幼儿园教师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要明确提出存在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5)解决问题的方法。撰写案例的目的不仅是发现问题,更需要解决问题。因此这个环节尤其重要。幼儿园教师需详细叙述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过程。(6)评析。有时是反思或讨论。这一部分的作用是深化读者对案例的认识。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撰写案例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要注意保护案例中涉及人物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对于带有负面性质的例子,叙述时要避免使用真实人物的姓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纷争。参
考文献:〔1〕经柏龙,罗岩.论案例教学及其运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郑金洲.“案例”ABC〔J〕.教育文汇,2004,(1).〔3〕凯瑟琳·K·墨西思.案例、案例教学法与教师专业发展〔J〕.许立新,张广武,译.世界教育信息,2004,(Z1).〔4〕朱家雄.基于案例学习的幼儿园园本教研〔J〕.幼儿教育,2005,(9).关注幼儿园教师案例撰写能力的提升魏 蕾
第二篇:幼儿园案例分析
如何尊重幼儿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尊重幼儿。但是面对日常活动中,教师在如何尊重幼儿方面却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现状。
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园老师,一直在幼教一线岗位踏实的工作着,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面对所有充满童真的幼儿。但是在工作中,常常会面对让自己头疼的个案。幼儿的个体差异总是存在不同。现在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出现的情况也是个案不一。以我自身来说,虽然自己明确知道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可是在教学中常常会存在着教育的误区。班级有能力强的幼儿,也有部分能力弱的孩子。记得在一次手工活动中,甜甜总是与别的孩子存在差距,上课不认真听,也不爱动手。起初我帮忙与她一同制作,可是做着做着孩子的心思就不在这里,东张西望。当时气急败坏的我,脾气特别的大,在全班面前狠狠的批评了她。孩子一直低下头,小朋友们投来嘲笑的目光,也有的小朋友对她说:“不爱学习的孩子大家都不喜欢你。”甜甜坐在一边大哭起来,一上午的活动都没有再讲话。过后当我静下心来,仔细反省自己的言行时,我非常的后悔,走到甜甜的身边对她说:“孩子,对不起,老师不应该向你发火,伤害了你的自尊心。”接着又说:“甜甜,你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咱们一起重新将作品一起完成好吗?”孩子欣然接受了我的请求,一起完成的作品。以后在每次的活动中,当她不愿意参与的时候,我都会与她慢慢沟通,时间久了,发现孩子真的乐于参与,愿意跟随老师认真操作。
我想每位老师都有和我相同的经历,总是带给我们不同的教育启示。其实尊重孩子就是在无意识中去有意识的体现。这样孩子才能够去做那些她想要做的事情。孩子出现反抗或者不愿意参与的事情,老师应该静下心来,慢慢与她沟通,及时了解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去做。我们千万不要去第一时间训斥孩子,那样不仅仅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导致孩子的人格发展。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这是每个老师应该做到的。2
第三篇:幼儿园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 班级: 中班
记录1:早上刚来幼儿园,帅帅看到别的小朋友都在玩皮球,于是跑到放球的箱子那边,结果箱子里没有球了,就跑到东东边上看她玩,过了一会儿,他对东东说:“借我玩玩好吗?”东东看看他说,你不是我的好朋友,我不借给你玩。”帅帅看看东东,走开了,自言自语地说:“我为什么不是你的好朋友呢?”
记录2:上音乐课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往前坐,看着老师,唯独帅帅有时看着窗外,有时还看看后面,朝后面的小朋友笑笑。老师批评他以后才不在往别的地方看了。
记录3:区域活动里,帅帅选了折小花猫,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围成圆圈和老师学本领。过了五六分钟,别的小朋友都已经把小花猫的头折的差不多了,帅帅还看看别人,自己慢慢地折,老师看看他,告诉他快一点,要不然没时间折小花猫的身子了。直到最后结束的时候,帅帅还没有折好。
记录4
课间休息的时候,帅帅要跟小朋友玩,别的小朋友说:“我不想和你玩。”帅帅看看了他,指着我们四个实习老师说:“我喜欢这个老师,和这个老师,但是我不喜欢这个老师,和这个老师。”
帅帅性格外向,好动,对新事物或活动总有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他的情绪理解能力较差,不善于用适合的语言表达和交往,与同伴的交往不是很顺利,帅帅的朋友很少,很多小朋友不愿意和他成为朋友;气质方面主要表现出活动缺乏主动性和注意力,反应速度较慢。
幼儿个性成因分析
帅帅较少地感受来自外界的挫折和别人对他的感受的影响。缺少处理这方面的情绪经验,从而导致他不善于沟通和交流。在记录2中,帅帅因为在班里朋友很少,但是在课上的不认真的表现实际上是表现了他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在实习老师来班里时候,他经常和实习老师玩,而不是和小朋友玩,这也是他想找到好友的寄托的表现。
此类情况在幼儿园很常见,属于幼儿园班级管理常规管理中的个别教育的范畴。虽是个别,但是在班级管理中也不算易事,个别教育应该要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对帅帅的行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1)增加交流,培养其交际能力
针对他不善于沟通和交流的状况,多制造和别的小朋友交流的机会,期间引导他用更好的方法和别的小朋友沟通交流。
(2)多给他表现自己的机会
给帅帅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别的幼儿也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
(3)家园配合,共施良策
主动与家长联络交流,共同研究探索一套科学的、适应帅帅的特点的教育的方案,如在家的时候,多跟邻居家的小朋友玩,多给他讲讲故事,注意注意力的培养;关注和支持他的兴趣爱好,并给他在兴趣爱好上提供方便。
(4)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感情上的发展
幼儿园小班班级管理案例分析:整理玩具
做操的时间到了,老师对在区角玩耍的小朋友说:“请你们把玩具整理好,有小便的去解小便,然后来搭火车,我们要准备下楼做操了。”可丁丁还在玩,老师叫他:“丁丁快点整理好玩具,穿鞋子出来,我们要准备下楼了。”可他还在继续玩,等到老师走过去他这才放下手中的玩具,但是没有整理的意思,来到自己的鞋子旁边坐着,而且没有动手穿,然后看看老师。老师知道他的意思,但是老师说:“你先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然后自己穿上鞋子,丁丁很棒的,自己会穿的哦?”他没反应,然后老师又说:“丁丁再不整理,等下我们就都下楼了,就不等你了。”于是丁丁就拿了几个玩具去放好了,这时一位小女孩进去帮他整理,他马上就退出了,坐在鞋旁。“老师,我不会。”丁丁说。“不会我可以教你啊,但是我教完了你要自己穿哦。”老师说。丁丁点点头,老师一步步告诉他,他今天穿的鞋子应该怎么穿,并一步步帮他穿上一只,另
一只让他自己动手,他很快久穿好了 行为的原因分析(1)家庭
丁丁的这种懒惰行为在班里是很普遍的,其实并不止丁丁小朋友一个,其他小朋友或多或少也是有的。我想这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这极大程度上归因于家庭。原来从小丁丁一家就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两位老人对于小孙子是宠爱有加,每天吃饭都是由外婆喂,外公外婆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清理丁丁每次玩好的场地,他从来都不习惯自己整理玩具。就这样,什么都由大人包办代替,使他失去很多自己动手的机会,并逐渐养成了娇生惯养的性格,而且外公外婆对于他的每个眼神总能很快的心领神会,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难怪丁丁经常说自己不会但也懒得问
2)教师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们也会运用故事、榜样激励、说理、看图等策略,但是这些对他来说更多的时候只是简单的说教,教育只停留在表面而使被教育者缺乏感性认识和经验。教师对于孩子的教育有时还是会受到传统教育的思想束缚,有时也会只注重教育的结果而非过程。比如有时教师为了让孩子尽快的完成任务,仅仅只是用了语言的提示让丁丁把自己的玩过的玩具自己整理好,却没有交给他应该如何整理,这对于其他的孩子来说也许并非难事,但是对于一个在家一直有人帮他做事的丁丁来说也许是有难度的,可能根本没有人告诉过他应该要怎么拿怎么放,放哪里。而有时教师也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上述的教育对于丁丁来说也许只是对于一些基本道理的表明的接受,而并非从内心有所触动,因而也达不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2、教师策略: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班里幼儿这种的普遍行为,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行管理,下面是我觉得教可以做的一些措施:
1、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统一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长辈们对于独生子女的溺爱让他们失去了很多动手的机会,正是这样才让孩子变得如此的依赖他人。要是他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必定需要一个很长得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更多家长得配合,教师要及时指导家长的工作,要让家园真正能达到很好的共育,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要让5+2=7而不是小于7,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表现自我的机会。
2、淡化说教,创设更加生动活泼的实践情景去教育孩子,运用好游戏方式
在我们得日常教育中,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或语气去教育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不要总习惯于把现成的东西告诉孩子,要倡导以人为本,更多得运用游戏为孩子创设有趣的情景让他们亲身体验,要利用幼儿感兴趣、喜欢的方式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比如下午午睡起床后,当幼儿自己穿反了鞋子的时候,不要急于个别指出,教师应在集体的环境中以形象的游戏的口吻引导幼儿“小虫爬呀爬,沿着裤缝爬下来,找找鞋子上的小耳朵,摸摸它。小耳朵没摸到的想办法让它出来”,从而引导幼儿一起动手摸自己鞋子上的搭扣,孩子会发现“小耳朵”不见了,然后自己把穿反的鞋子换过来。教师这时应悄然地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如果幼儿发现自己的鞋子穿反了,并能换回来,要及时表扬;如还未发现要及时点拨、继续鼓励。在教师对幼儿的动手积极鼓励的同时,再提高要求,使他们在甜蜜的“诱惑”中体验成功。
3、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加以引导
兴趣是最好得老师。新纲要也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提高孩子对于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孩子的区域性游戏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关注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了解每个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其次,要在局部上观察幼儿玩什么,怎么玩,然后教师作适当的隐性指导和帮助。对有进步的幼儿给予积极鼓励,使他树立起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他的发展水平。
第四篇:幼儿园案例分析
幼儿园2015年春季学期
教师考核 教师:
案例分析:
宣宣是某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在该幼儿园里,他是出了名的“身强体壮”的顽皮鬼,前几天,宣宣所在的班刚转来了一个小朋友李明,李明个子也比较高,这样,宣宣和李明成为该班仅有的两个“高个”。宣宣主动找李明一块玩,可李明不太喜欢动,尤其不爱和宣宣这样风风火火的孩子玩。今天上午刚到班里,宣宣又找李明教他“玩魔术”,李明不同意,这样就动起手来……在老师眼中,宣宣总是主动和小朋友接触,可好景不长,一来二去,也就没人愿和他玩了。然而,他自己仍别出新裁地玩得有滋有味。
请根据《3-6岁儿童发展指南》及《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知识,据此案例回答问题:
1、宣宣的行为及他和小朋友们的关系说明了什么?请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关知识回答。(50%)
2、这种儿童的表现是什么?怎样帮助他处理好和伙伴的关系?(50%)
参考答案:(1)在社会性发展中,宣宣在同伴交往方面属于问题儿童,具有攻击性。
(2)这种儿童一般体质强、力气大、行为表现消极、不友好,积极行为很少;能力较强、聪明、爱玩、性格外向、脾气急躁、容易冲动、过于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主动,但不善于交往。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缺乏正确的评价。
对这样的儿童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使他们了解受欢迎儿童的性格特点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与他人友好相处。其次,教师要引导其他儿童发现这些儿童的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这些幼儿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有效地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儿童交往、改善同伴关系的目的。
第五篇:幼儿园案例分析
幼儿园案例分析:
吾米提妈妈的烦恼
幼儿学前期,既是一个从学前期进入学龄期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他们要从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内容进入以学习为主的生活。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关系着将来的学习成绩,同时影响着人的性格和处事等等方面。然而幼儿园的孩子常常还带着周身“奶气”,尚不懂“学习”为何物。但对学前班阶段的孩子来说,如果错过了孩子养成学习习惯的绝好时机,就会让孩子在即将进入小学的阶段平白多了许多障碍,最后有可能成为老师同学眼里的“坏孩子”。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让学前班孩子摆脱“奶气”,顺利升学的前期和保障!
案例:
吾米提上学前班了,吾米提妈妈却忧虑起来,孩子就要上小学了,可是对于目前幼儿园的一点点学习任务,吾米提就表现出马虎、丢三落四,这仅仅是漫长学习期的开始,不开一个好头,怎么能养成孩子认真细心的好习惯呢?其实,只要家长有心,这种弱点是可以改正的,也可以培养他们细心学习的好习惯。分析:
(一)选择合适学习的内容与方式。
误区:不少家长受多年传统教育的影响,把学习定义为认字计算,于是要求孩子认字、做计算题等。
分析:学前班是幼儿园与小学的过渡阶段,提前了解小学的学习内容、形式与方法,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式。不少家长受多年传统教育的影响,把学习定义为认字计算,于是要求孩子认字、做计算题等。须知,这样的内容和方式完全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心理学证明,单调的刺激最易产生疲倦,疲倦状态下的孩子是很难做到认真细致的。
调整:给学前班孩子的学习内容应丰富多彩:语言、音乐、科学、画画有讲有唱有画才能极大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二)选择合适的书本。
误区:有些心急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了解小学学习内容,给孩子买来书全是黑压压的文字,孩子非常不感兴趣。
分析:我们知道,孩子喜欢色彩鲜艳的东西。因此,给孩子的书也要遵循这一特点,逐渐过渡。
调整:开始阶段,给孩子学具应以色彩鲜艳的图画为主,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与爱好,一段时间之后,可以选择图文结合的学具,并且其中的文字要大,数量不能太多,培养孩子对文字的兴趣;只有等孩子的思维方式发生质的变化,即由具体形象思维转换到抽象逻辑思维,他们才可以摆脱图片,接受完全是文字的书本。
(三)学习的时间不能太长。
误区: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让孩子持续读书学习一两个小时。
分析:时间越长,孩子的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马虎,长此以往,容易养成马虎的坏习惯。
调整:根据孩子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安排学习时间,当孩子开始散漫的时候立刻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循序渐进地增加集中学习的时间长度。
(四)营造安静、简单的学习环境。
误区:不少家长在家中一边自己开着电脑电视,一边要求孩子看书学习,这样怎么可能有专心的态度呢?
分析: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学习是的心境例外。
调整:在其学习时间内应有意减少周围环境的刺激,营造安静、简单的学习环境,使其心灵逐渐沉静,发掘对学习的兴趣,以增进专心度,减少马虎、不细心的行为。
(五)亲子共同学习不仅可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有利于孩子养成学习细心的习惯。
误区:孩子的学习要靠他自己不断摸索和进步,家长只要看着和督促就行了。
分析:家长的善意提醒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指南针;家长的表扬和鼓励是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动力,家长自身的良好学习习惯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
调整:在亲子阅读中,妈妈和孩子一起用手指着故事内容,你一段我一段,其乐融融:在科学小实验中,爸爸和孩子一起睁大眼睛,密切注视着实验的变化;在音乐欣赏中,一起仔细聆听每一个音符的跳动亲子共同学习,孩子将会受益匪浅。
(六)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细心。
误区:学习习惯是学习的时候培养起来的。
分析: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写照,细心学习的前提是细心观察。
调整:应引导孩子细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从自己到他人,从家里到幼儿园,从到今天到明天;其次,要培养孩子有条理的习惯,物品有条理,生活有条理,行为有条理,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也有条理。另外,要培养孩子的习惯。游戏完了,检查玩具是否收好了?画画好了,检查一下是不是有遗漏的养成了检查的习惯,也就养成了细心的习惯,将受益终生。
(七)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孩子学习细心的好习惯。
误区:学习习惯的管教主要应该由幼儿园负责,家长平时多督促督促就行了。
分析: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多方努力的,家园互不沟通,怎么能达到一种默契呢?
调整:家长应主动和教师交流,相互学习彼此的优秀做法,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一起帮助、监督孩子养成细心学习的习惯。
学前阶段是儿童成长中关键的起点,是一个人在人生和习惯上的第一次学步,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人生,我们希望每个家长能对孩子的教育有一个正确的心态,为孩子起草一份科学的教育方案,塑造出一名健康优秀的宝宝。幼儿园学前阶段是孩子养成学习习惯的绝好时机,我们应对处于衔接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小衔接的途径,帮助儿童顺利地解决好其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千千万万儿童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