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思考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思考
益阳市委党校曹再芳
[摘要]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传统价值观受到侵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国家意识、儒家思想及时代精神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学校、家庭教育功能,广泛深入开展群众道德实践强活动,健全法制、以德法促德,注重官德教育,强化“标杆”作用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教育
任何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维系都离不开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也直接影响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和巩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⑴。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以及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和冲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整合多元价值观念,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当务之急。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起了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社会的道德伦理机制。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利益关系和就业方式等的多样化,引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价值偏离,价值观混乱,信仰迷茫、道德滑波,导致社会问题丛生。尤其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色情文化、毒品、暴力犯罪等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等问题已经危及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民众的安全,传统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和挑战。独立学者秋风在《重建中国人的精神》一文中指出:“坚定的信仰遭到所有人的嘲笑,无所信仰则成为自豪的资本;诚实被等同于傻冒,欺骗被认为是一种才能”⑵。这是传统价值观受到侵袭,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深入人心所导致的后果。这样的社会现象一旦泛滥曼延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3月4日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也首次提出了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⑶。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曾警告他的国民说;“一个国家如果只有富裕的物质生活和高超科技,而缺少一股使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的精神力量,那是很危险的。那样的国家将难以抵御天灾人祸,最后必然走向瓦解和崩溃”⑷。对于一个世界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部分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⑸。我们要围绕这样一个较全面的核心价值体系开展内容丰富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特别要强化国家意识、传统思想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教育。
(一)国家意识教育
国家意识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在内心深处对自己国家的认同,是一个国家外御敌辱、内聚群力的强大精神力量。它对国家的发展、强大、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和强化国民的爱国热情,使国民在灵魂深处产生一种为祖国尽其所能乃至建功立业的义务感、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忠实于国家,服务于国家。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生院士就是具有强烈国家意识的爱国典范,无数的革命先烈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在新世纪发展的今天,我们仍需要许许多多具有强烈爱国意识的科学家、知识分子为科技强国建立卓越功勋,也需要全体国民齐心协力、自强不息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作出最大的贡献。新时代的中国公民时刻以“国家至上、集体为先”为爱国核心价值理念,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关系时,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国富则民强,国破则家亡”、“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思想观念,都是家国一体、忧国忧民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的体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华民族“关怀扶持,同舟共济”优良传统的真实写照。当代的中国公民一定要把爱国爱家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障。
(二)儒家思想美德教育
我们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优秀文化传统,她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与优秀文化遗产。千百年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道德标准一直是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所提倡的美德早已成为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核心。在当代社会,尽管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但是“忠、孝、仁、爱”的做人原则不能丢弃:“礼、义、廉、耻”的道德观念不能淡忘。这些传统美德仍然是家庭幸福融洽,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是政府必须坚持的治国之纲。所谓“忠”即忠于国家,关键是培养国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孝”即孝道,就是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仁”和“爱”即仁慈、博爱,就是要富有同情心和友爱精神,能够宽厚待人;“礼”即礼貌、礼节。礼貌是文明社会的一部分,也是一种美德。“义”与“利”相对,即信义、正义之意,告诫人们不要见利忘义,更不要为了一己之利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廉”就是清正、廉洁,这是为官者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耻”就是羞耻之心。一个人只有长存羞耻之心,才能
明辨善恶美丑,堂堂正正立身处世。
中国的儒家思想文化精华不仅是中国人民应该保持和发扬的传统美德,而且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深远的影响。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继承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和赋予时代内涵的新的道德准则。这充分显示了儒家文化价值观思想的魅力与现代价值。
(三)时代精神教育
黑格尔指出: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涌现出来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如每年评选出的“感动中国人物”以及九八抗洪、抗击“非典”、修建青藏铁路、中国载人航天、抗击低温冰冻天气、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亚运等典型事例都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今时代的精神风貌,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追求,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这些时代精神包含了吃苦耐劳、百折不挠;改革创新、奋发向上;敢冒风险、勇于拚搏;自力更生、求真务实;甘于奉献、有所作为等精神。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中国人民面对各种自然灾害、艰难险阻以及外部环境压力所激发出来的以中华民族精神特质为基础的时代精神,它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时代精神崇尚的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倡导的是个人能力的最大发挥,追求的是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社会和谐、个人全面发展。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所在。
面对部分国民尤其年轻一代,呈现出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精神空虚,过分重视个人、无视社会,过分崇尚西方文化、忽视自己民族价值观等倾向,我们应该以时代精神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加以引导,鼓励年轻一代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激发他们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革命热情,永保“男儿当自强”、“心系国家、志在四方”的豪情壮志,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为了使上述教育内容真正付诸实践,确保共同价值观真正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处于统帅、引领其他价值观的核心地位,我们应积极探索富有成效的教育途径。
(一)充分发挥学校、家庭教育功能
家庭渗透、学校传授是核心价值观育的主要渠道。这一直是我们公认和坚持的重要途径。家庭具有抚育下一代、潜移默化影响下一代价值观的重要功能。我国的家庭教育基本上决定于各家长自身素质和家庭环境,为了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各中小学对学龄儿童的家长以家长学校的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来促进家庭教育。家长学校一般附属于各中小学校,主要由各学校领导负责。其师资、培训内容和工作计划由各学校自行组织安排,多以家长会形式定期邀请家长参加。没有统一的师资、时间和课程要求,对家长参加与否也没有强制要求和措施,这样势必使家长学校培训的效果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近年来网上家长学校的兴起为百忙中的家长提供了便利,但也同样存在统一管理和规范的问题。
还有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培训问题,现在只有极少数幼儿园设立了家长学校。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政府应专门成立家庭教育监管机构或管理委员会,为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提供支持和管理。为了使孩子一出生就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社区要设立家长学校,使各年龄段孩子的家长都能接受培训,并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咨询,这应该成为社区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在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同时,也对家庭教育问题敲响了警钟。
学校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从小学一开始,我们的学校就秉承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学生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型公民的原则来教育学生。我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课程设置政府全面干预、统一规定。小学有思想品德课,中学有政治课,大学有“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我们的课程过多强调理论性、系统性,教材内容从理论到理论,缺乏操作性和实践性,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其实国外的一些教育方法应对我们有所启示。如:美国的《美德书》⑹教育法,《美德书》是一本关于孩子的道德教育励志书籍,借助对世界历史、不同的文化传统与文学作品进行分析,阐释了人类十个最基本的美德,包括同情、责任、友谊、工作、勇气、毅力、诚实、忠诚、自律和信念。充满哲理的故事集以简单的寓言故事开篇,渐趋复杂,对美德作了深刻的探索。此书是里根政府时期担任教育部长的威廉·贝内特在任职期间,积极倡导新品格运动的著作,现已成了为美国家长们和教师们的案头书。这本书从内容上讲来自世界各地十分丰富和广泛,从形式上讲有诗歌、童话、寓言、历史故事和名人自传,体裁多样。它把道德知识和文学作品结合在一起,更加生动有趣。通过邀请孩子分析小说故事、历史事件和名人生平的道德含义,从而帮助和教育孩子认识和分析这些人物身上有哪些美好的品格,它们为什么值得我们羡慕和模仿。这比我国的道德教育教材为达到目的,不管故事是否脱离生活、充满教导成分的直接道德说教要更有效。
(二)深入广泛开展群众道德实践运动
开展群众道德实践运动、注重实践育人是核心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一方面,政府要重视在群众道德实践运动中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据不完全统计,新加坡每年开展的全国性运动大约有2 0多个,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文明礼貌运动”、“尊老爱幼运动”、“忠诚周运动”、“国民意识周运动”等。这些运动多是围绕新加核心价值观展开的。运动赢得了群众,也教育了群众,深化了人们对新加坡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为新加坡国民进一步贯彻、践行核心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基础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很少提到什么运动,但也从来没有放松对人们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从“五讲四美”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再到“德治和法治相结合”,从“三讲教育”到“八荣八耻”再到抵制“三俗”,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社会价值观问题党中央及时提出了明确的价值观导向
和道德准则,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国外的成功经验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每年3月的“全民文明礼貌月”、每年3月5日的“雷锋纪念日”,一直开展的“道德模范”人物的评选、“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星级家庭”的评选、“卫生文明城市”、“文明市民”的评比以及各种各样的“争先创优”等系列活动都是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弘扬道德、正义、倡导精神文明的群众性活动。我们要把这样的活动开展得更加广泛深入持久和普及,以至于成为人人自觉参与的社会运动。道德实践是全民的社会运动,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道德实践活动,既使人们在运动、实践中全面、深刻认识核心价值观,并自觉在日常行为中践行核心价值观,从而取得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大众化的良好效果。
另一方面,还要特别注重学生的道德实践。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外道德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日常行为训练等。在美国从中小学开始就开展各种各样的的道德实践活动。如:鼓励学生服务社区,即义工,帮助老弱病残等需要帮助的人。“许多美国高中硬性规定,学生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社区服务经历,否则拿不到毕业证——宾夕法尼亚州就有两位中学生,因无法证明自己曾在社区志愿服务60小时以上而不能参加中学毕业典礼”⑻。“据美国教育部统计,有93%的青少年有亲身体会当义工的经历”⑼。除义工外,还有服务性学习,即学习、服务与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在连接理论与经验、思考与行动中学习,通过有意义的与必须的社区直接服务,满足尚未实现的需要,使学生有能力帮助他人,奉献自身,并与他人建立关爱关系,重构公民责任”⑽。当然,我国也同样鼓励孩子从小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服务活动,如:尊老爱幼、送温暖、献爱心、保护环境等,也有义工、志愿者之类的活动,但仅限于鼓励,没有硬性规定,因而难以成为学生的普遍自觉行为。我们将实践领域的问题局限在认知层面,很难使道德理论转化为道德实践,这是我们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弊端。
日常行为训练方面。我国的各学校都有严格的学生日常行为准则,要求学生都要参加升国旗、唱国歌仪式,并举行升旗宣誓等,这些行为训练,从小增强了孩子们的爱国意识。但仅此还不够,还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丰富,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摒弃强迫执行和全程灌输的教育方法,以多样化的手段引导学生。孩子的德育问题不仅事关老师和家长,也事关全社会。在我们不惜重金建设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名人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向学生开放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充分利用电视、电影、报纸、网络等媒介大力宣扬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优化孩子的模仿环境,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健全法制,以法促德
健全法制,以法促德,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保障。一个社会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和社会道德良好秩序的形成,宣传、舆论、道德教育、典型示范固然重要,但仅此远远不够,还必须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诸多内容制度化、法治化,成为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并尽可能地在日常行为中巩固下来,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变成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切实可行的做法。一方面,“要通过制度设计为提高整个国民的科学素质、社会公德意识、人文素养,以及健康向上的社会风范,提供途径、示范作用和宏观环境”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掌控必须依靠国家行政 手段和法律手段。客观来说,我国是法律法规比较健全的国家,大法诸于《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等,其下类有针对各行各业各部门的各种法律法规和制度。如《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行政监督法》等。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环境的不断变化,法制建设还有待加强和完善。如;对屡惩不绝的贪污腐败问题,严重影响家庭和睦的婚外情、包二奶等道德败坏现象以及屡禁不止的黄、赌、毒,必须依靠国家权力和行政手段制定更具体、更来历的法律完善的建章立制来加以惩处。
(四)注重官德教育,强化“标杆”作用
中国有句俗话: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梁:意指上级或长辈。比喻起主要作用的人如领导和长辈做事违背法律和道德准则,其余的人就会跟着这样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教授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⑿。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之真正成为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的核心价值观,其首要的举措和根本的方略就是要注重官德教育,强化“标杆”作用,使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切实履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职责,率先确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带动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认同和确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形成四位一体的综合德育网络,也需要理论教育、道德实践,建章立制、“标杆”作用这四个环节的相辅相成和环环相扣,只有“四位一体”、“四个环节”都达到最优效果并形成合力,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就会实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3)胡锦涛.十七大报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07年10月15日
(2)秋风.《重建中国人的精神》[ J ].中国新闻周刊,2004(10): 18
(4)赵文春,张振国. 瞩目新加坡 [ M]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 73.
(5)李长春.2006年1 2月1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
(6)威廉·贝内特.《美德书》[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1 O月
(7)朱晨静.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 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0): 89-93
(8)(9)(10)刘长龙.当代中美核心价值观教育比较之启示[ J ].学术论坛,2008(9): 88-92
(11)杨永庚,门忠民.试论理性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 [ J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 6-1 9
(12)李慎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J ] .中国检察,2008(2): 1 6-1 7
第二篇: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河南,开封,河南大学经管院
吴金一
475000
【摘 要】 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正确和符合时代潮流的核心价直观来指导和促进大学生这个朝阳群体的全面发展。具体到实践中来讲,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需要的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培养教育的全过程。其次,是大学生核心价直观教育要注重校园文化和校风建设,以此来助力核心价直观教育的深入开展。第三、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倡导不仅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也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在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众所周知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国梦的的生力军,也是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他们的健康成长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着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实现经济高度腾飞的同时,各种思想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的相互激荡,也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等多种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和分散化的趋势。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最需要加强的就是价值观教育,重点是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树立起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成长目标的要求,也更是大学生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
具体到实践中来讲,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培养教育的全过程。要充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真正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尤其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教育,使他们能够树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艰苦创业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树立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内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教学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高校的全体教职员工,教育广大学生,积极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帮助大学生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多元化价值观念进行引领的能力,有力抵制各种错误价值观念和腐朽思想的消极影响,从而为各类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其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需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载体功能。高校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的作用,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使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自身健康成长。与此同时也需要注重发挥网络教育的载体功能
优良的校风建设对大学生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把高校变成端正学生思想行为的大课堂。如果一个大学的校园形成了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积极向上的风气,对学生就会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高校应以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和培育良好的校园文明风尚。只有高校的“小环境”中首先形成良好的风气,才能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第三、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在实践教育。马克思曾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逐步形成与最终确立,离不开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创造意识,培养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掌握和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态势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与社会生活接轨。要充分发挥体验教育与自主教育的作用。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明白,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是外在的舆论宣传、价值导向和个人生活经历、学习过程、内在感悟相互作用的结果。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往往依赖于权力和灌输,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差异性,忽略了在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个体的认知、判断、情感、理解和选择的重要作用,导致了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弱化,使其在多元的价值观念面前变得无所适从、左右摇摆。因此,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并使其真正产生出有效的教育结果,就必须更新观念,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为学生营造自我教育的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中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主动选择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
最后、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更要发挥网络教育的积极作用,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里,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知识,以及进行人际交流与沟通的不可或缺的另一个生活空间。因此,要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积极作用,运用互联网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大学生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可塑性强,但由于年龄、阅历的原因,他们往往辨别力弱、容易冲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互联网上真伪莫辨的海量信息,特别是在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精心编造的谎言面前,大学生们往往会无所适从,片面地看待某些社会问题,常常会发表一些过激的言论。要研究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观念意识、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建立学生喜欢的覆盖面较大的可读性、服务性较强的教育网站,在保证思想性、体现时代精神的前提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趣味化、形象化,在学生触及的网站、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扩大网络教育的积极影响。通过网络采取正面教育的原则,大力宣传新时代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宣传身边的优秀人物和突出事迹,激励他们学习先进,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失衡现象,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组织大学生参加学校党、团和社团组织活动,使大学生在党团活动中净化心灵、熏陶思想、升华认识、提高觉悟。要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先进人物在大学开设讲座,以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教育和鼓舞学生。
通信地址:河南省开封市汴京路81号
开封新区工委党校 吴安营(收)邮
编:475000
电
话:***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活力优势,推动“八荣八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普及和升华。
荣辱观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是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荣”和“辱”作为一对道德范畴概念,自从人类社会以来便紧紧伴随着人类。“荣”即光荣、荣誉,“辱”即耻辱,它们反映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实践或交往活动等原因,得到他人、群体、社会给予的肯定的、积极的评价和否定的消极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满足感、自豪感或羞耻感、自卑感。荣辱涉及的是个人人格的追求与拒斥的问题,求荣拒辱是人的一个独特现象。荣辱观是人们在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什么是荣与辱,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人生实践中对荣辱应有的态度等问题所持有的基本观点。不同的时代、民族和阶段,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荣辱观”。一个人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光彩的事,什么是耻辱的事,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个社会只有树立了是非分明的荣辱观,才能成为精神文化大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高校必须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高度,切实提高人们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行为准则和习惯。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党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历史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2、宣传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选择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崇高理想一步步走向现实,而且表明中国在建设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正在探索人类社会新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3、坚持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
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坚持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各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其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发挥应有的的作用,就必须弄清生命观也就是生命的价值观。
1、生命是世界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更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类的生命存在及其创造历史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生命价值观的导引与驱动下进行的。在人类漫长的求真、求善、求美、求圣的历程中,总是有意或无意、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已有本我的超越、对自身有限性的突破,正是无数个体对生命价值的寻绎绘就了色彩斑斓、波澜壮阔的人类历史画卷。虽然在不同的时空体验中具有不同的生命价值观,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能否具有科学的、适时的、进步的生命价值观,既关系到个体生命的精彩与否,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2、生命价值观从层次上看,既有原始的、朴素的、零碎的,也有科学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前者更多的是感性的、自发的,而后者则更多的是理性的、自觉生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生命观,使生命价值观摆脱自发、感性、零碎的痕迹而超升到理性、系统和科学的境界。
4、对于生命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理解。广义看,生命是指一切具有新陈代谢力、繁殖力、生长力和环境适应力的动植物和无机物,生命的存有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生命体不能脱离与外界的关系而存在;二是构成生命的各个系统内部、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之间能作出有机反应;三是生命的各个组成系统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正是在开放中才能与外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实现生命的成长与发展。
从狭义上看,生命就专指人的生命,具有三个特质:一是与其他个体密切关联;二是具有一个内在的完整结构,这个结构是一个有系统的整体,因此是一个生物;三是经过不断努力的自我超越,以达到更高形式的自我实现或自我改造。
5、与“生命”相关的还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生活”,一个是“生存”。“生活”是人在其一生中所经历的人生事件、人生过程、人生滋味的总和,“生命”是“生活”的基础,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活”;“生活”是“生命”的表征和显现。一般而言,生活的存在更多地带有特殊性,每个人所经历的人生事件、人生过程和体验到的人生滋味都各不相同;但从生命的存在角度看,则更多地显现出“普遍性”的品格:人的自然生命都源于一种血缘性存在,都具有相同的生命构成的化合物,人的文化生命都源于人的超越性本能,这可称之为生命的“大同”。但是,这种生命的“大同”只是一种基础性存在,由于人的生活的“个性化”倾向和“特殊性”特征,每一个人所演绎出的现实的生命画卷又驳杂纷呈,这就造就了生命的“大异”,生活就是生命从“大同”走向大异的中介。“生存”泛指一切生命的存在,即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的存在都可称为“生存”,它是一种物性、感性的对象性的实存。对人而言,“生存”是指人的生命的最起码的存活状况。“生命”是“生存”的前提,也是“生存”始终围绕着展开和旋转的轴心和主体。
6、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人们是为了什么以及怎样“生活”和“生存”?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生观与世界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世界观是人生观的思想理论基础,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由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世界观不同,也必然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什么参加党的一大的代表,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有的成了英雄,流芳百世,有的却成了狗熊,遗臭万年呢?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当初他们参加正确的时候,其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态度、人生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革命,有的则是为了当官、发财、出名,所以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就拿毛泽东和周佛海这一正一反两个人来说,毛泽东早在学生时代就立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结果他从韶山冲走上了天安门城楼,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而周佛海在党的一大以后说过,他之所以参加革命,就是想当官、想发财、想出名。由于个人的目的一时未能实现,后来他便投到了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怀抱,成为民族的败类,最后人民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8、正确的人生观,是指在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指导下所形成的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这种人生观的特点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即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基础,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目的。它全面正确地回答了人为什么要活着、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等基本问题,是迄今为止最进步、最科学的人生观。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发生的新变化和大学生的自身特点,都要求他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因而,大学生应该树立和实践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己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
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大学生首先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全面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和态度,反映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一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前,尤其要加强大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大力开展理论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他们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精髓,它包含了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三: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另一方面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培育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是要开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寄出。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第五篇: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谈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要理念,要使这一理念发挥强大的作用,就需要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承载着国家的新希望,建设祖国,为祖国做贡献,我们责无旁贷。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荣辱观 学习正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群体,是一个正在成长并且发展的群体,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祖国和历史的重大责任。因而,大学时期在人生阶段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在大学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己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更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塑造。列宁曾说过:“通过百折不回的努力,让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观念渗透到群体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四方面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正确的理想与信念体现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目标的追求与倡导,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自觉确立理想信念,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引领作用和道德规范作用,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第二,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但丁说过: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不能填补道德的缺陷。”如果我们忽视了对自身德性的塑造,就会像罗斯福所说的: “培养一个人的知性,却没有培养他的德性,等于给社会造成了一个威胁性的存在。”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肩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
第三,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就是团结和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没有知识可以说寸步难行。有句广告词说的好: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大学生是祖国建设者和创造者,就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学好专业知识,学到一技之长,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也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四,树立法律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一个民族繁荣富强的向导。要实现这一共同理想,就要有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作为当代大学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主要力量,要自觉提高自身法律意识,认真学习法律规范、制度和原则,一方面,自觉遵守法律,做守法的公民,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做普法的传播者。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树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强化法制观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参考文献:
1.张远新,何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思想教育研究,2007(10).2.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