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采用Marc(精选)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采用Marc 作者:
来源:《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14年第02期
MSC软件公司近日宣布,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采用MSC公司的Marc软件用于复杂桥梁的仿真分析。据悉,提高桥梁结构安全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近年来非常关心的课题,为此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联手桥梁技术研究中心着手建立了“桥梁结构技术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并采用了MSC公司高级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arc来提高实验室数值仿真计算能力,满足复杂结构桥梁(波形钢腹板桥梁、钢桥、斜拉桥、悬索桥)的计算分析、设计复核及监控监测。MSC软件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刘宏宇表示:“MSC公司为道路桥梁行业提供了一整套的仿真软件解决方案,我们将努力推动多学科联合仿真等先进技术在这个行业的使用,利用我们的专业服务与业界开展多方位合作,为中国公共交通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
第二篇: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道路结构与材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北京)
2016年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道路结构与材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北京)设立的开放基金,旨在通过吸引国内外较高层次的同行根据我国公路科学与工程领域发展战略,特别是根据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领域和特别关注的问题,进行高水平和实质性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本基金鼓励具有开拓性、超前性、创造性和较高层次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及具有重点应用前景的项目;支持多部门多学科联合攻关;鼓励和支持国内外的公路科学领域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
一、实验室简介
道路结构与材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北京)依托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现任室主任为牛开民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刘清泉研究员。
道路结构与材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北京)主要研究方向覆盖:非匀态荷载作用下路面材料及结构响应规律与行为模型研究、多场耦合状态下多相路面材料本构关系、结构行为特征和预测模型研究、材料和结构耐久性多尺度数值试验方法、复杂环境条件下长寿命公路基础设施成套应用技术。实验室力图围绕国家交通发展战略,解决我国在公路科学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与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取得具有原创性、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建成我国在公路领域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共性研究和开发研究平台,为我国公路交通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二、开放基金优先资助领域
(1)路面材料、结构、性能、表征及其应用(2)测试设备及其智能化(3)路面寿命的信息化管理(4)科研新成果的应用转化技术
三、资助对象和资助额度
国内外科研人员均可在实验室课题指南范围内提出课题申请,重点资助具有博士学位的室外中青年教师或科技人员,为期2年。申请者须填写开放研究基金申请书一式四份(电子版发到联系人信箱,签字盖章的纸质版邮寄到实验室),向本室申报,经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择优批准,即可获得开放基金资助。成果归本室和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共有。在室工作期间,可代表本室参加有关学术活动。此外,实验室鼓励中青年教师与国外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开放课题可对教师的出国交流进行资助。开放课题一般支持强度为4万元~10 万元。
四、申请截止日期
2016年
5月 1日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
路文琴
联系方式: 010-62029235 Email: roadlab@rioh.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
道路结构与材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北京)
2016年3月1日
第三篇: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简介(范文模版)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简介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成立于1998年3月,由分别成立于1953年和1954年的原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和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中从事规划工作的部门成建制合并组成。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隶属于交通运输部,属中央国家在京事业单位,是中国领先的交通运输规划研究机构,致力于用“服务政府,服务行业,做交通运输部智囊团”的立院目标,促进全国现代交通运输业的科学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贡献于交通的快速、健康、绿色和科学发展。
1998年正式建院以来,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紧紧围绕交通运输部等政府部门和交通运输行业科学发展的主题,切实抓住国家经济社会对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多层次需求和潜在的发展机遇,建立起相关综合交通运输多元化发展模式,从传统的公路水运和支持系统规划研究延伸至物流发展、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应急和信息化应用等业务领域,在发展历程中不断扩大与政府部门、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和全球其他专业咨询研究机构广泛合作,持久地为政府决策和行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并有效利用骄人的工作业绩和专业咨询成果来组织、调配经营资源,取得了稳健快速的业绩增长。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一直是国内公路水运和交通运输支持系统规划研究和政策研究的领先力量。提供的服务领域包括综合运输体系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行业规划和建设项目规
范标准制修订,行业支持系统保障和物流发展、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应急和信息化应用规划研究,重大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国家运输枢纽总体规划可行性审核咨询,行业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规划、运输量、调查数据库建设维护,行业经济运行分析研究,公路水运客货运量和港口吞吐量预测等。诸多专业的产品与服务组合,塑造了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高品质、高品位的咨询研究声誉。同时,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利用国内外交通运输同行优势开展一系列的研究整合和资源互补,逐步引入先进管理与评价方法,完善资源配置体系、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具备公路、港口河海工程、通信信息专业、水路行业、电子通信和公路行业甲级工程设计或咨询证书,是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成员协会会员,长于以世界的眼光和战略思维研判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新形势,通过国际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完成了千余项全国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发展战略、规划方法研究及公路水运和支持系统建设项目评估、环评,完成了千余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审核咨询,并先后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与国外咨询机构合作,使院的专业服务覆盖了国家高速公路、农村公路、沿海港口、内河航道与港口、水上安全监管和人员救助等完整的交通运输长远发展规划体系,为交通行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院现人员情况和机构设置:
全院共有299人。具备博士学位39人;硕士学位126人;学士学位105人。具备硕博学位165人,占全院职工总人数的56.3%。具备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教授级)30人;高级工程师职称(副高级)142人;工程师职称 60人。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数占全院总人数的58%。全院平均年龄36岁;共有13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4名中国交通青年科技英才,90多位专业技术干部入选国家和省部级公路、水运、信息、环保等专家库,拥有一批既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又具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院职能机构设置: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教育处(工会)、财务处、计划科研处。
院研究机构设置:综合运输研究所、战略与政策研究所、公路规划所、水运规划所、安全所、环境资源所、信息所、设计所。
▲获得荣誉称号
我院多次获得荣誉称号和奖项,建院以来,我院党委连续多年荣获交通运输部直属机关党委授予的“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06年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颁发的2005-2006 “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8年再次荣获2007-2008 “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8获得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颁发的 “首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9获得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称号;2008年获得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荣誉称号及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授予的“抗击冰雪灾害先进青年集体”荣誉称号;2008年获得2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颁发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优秀组织单位奖” 荣誉称号。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不仅持续提升健全的经营治理结构、完善的财务结构以及风险管理能力,而且始终将人才作为规划院现在和未来最核心的资源,发现和培育人才在定期开展的人事制度改革中得到了充分重视。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作为优秀企业公民的理念,在交通发展、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地区发展、抗灾救灾等方面一丝不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志存高远,服务民生;和谐盛世,共享荣光。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愿与您携手,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1将招聘的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城市交通、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环境科学、环境经济或能源经济、通信与信息工程、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交通信息工程、路基路面、景观园林设计、工民建结构、工程地质专业学生(具体见我院招聘计划)。
(说明:凡被我院正式录用的学生,按照国家政策,可以解决北京户口落户。)
热忱欢迎201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到我院应聘!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简介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简介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成立于1998年3月,由分别成立于1953年和1954年的原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和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中从事规划工作的部门成建制合并组成。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隶属于交通运输部,属中央国家事业单位,是中国领先的交通运输规划研究机构,致力于用“服务政府,服务行业,做交通运输部智囊团”的立院目标,促进全国现代交通运输业的科学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贡献于交通的快速、健康、绿色和科学发展。
1998年正式建院以来,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紧紧围绕交通运输部等政府部门和交通运输行业科学发展的主题,切实抓住国家经济社会对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多层次需求和潜在的发展机遇,建立起相关综合交通运输多元化发展模式,从传统的公路水运和支持系统规划研究延伸至物流发展、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应急和信息化应用等业务领域,在发展历程中不断扩大与政府部门、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和全球其他专业咨询研究机构广泛合作,持久地为政府决策和行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并有效利用骄人的工作业绩和专业咨询成果来组织、调配经营资源,取得了稳健快速的业绩增长。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一直是国内公路水运和交通运输支持系统规划研究和政策研究的领先力量。提供的服务领域包括综合运输体系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行业规划和建设项目规
范标准制修订,行业支持系统保障和物流发展、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应急和信息化应用规划研究,重大交通运输建设项目、国家运输枢纽总体规划可行性审核咨询,行业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规划、运输量、调查数据库建设维护,行业经济运行分析研究,公路水运客货运量和港口吞吐量预测等。诸多专业的产品与服务组合,塑造了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高品质、高品位的咨询研究声誉。同时,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利用国内外交通运输同行优势开展一系列的研究整合和资源互补,逐步引入先进管理与评价方法,完善资源配置体系、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具备公路、港口河海工程、通信信息专业、水路行业、电子通信和公路行业甲级工程设计或咨询证书,是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成员协会会员,长于以世界的眼光和战略思维研判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新形势,通过国际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完成了千余项全国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发展战略、规划方法研究及公路水运和支持系统建设项目评估、环评,完成了千余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审核咨询,并先后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与国外咨询机构合作,使院的专业服务覆盖了国家高速公路、农村公路、沿海港口、内河航道与港口、水上安全监管和人员救助等完整的交通运输长远发展规划体系,为交通行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院现人员情况和机构设置:
全院共有293人。具备博士学位39人;硕士学位126人;学士学位105人。具备硕博学位165人,占全院职工总人数的56.3%。具备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教授级)38人;高级工程师职称(副高级)140人;工程师职称 60人。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数占全院总人数的58%。全院平均年龄36岁;共有13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4名中国交通青年科技英才,90多位专业技术干部入选国家和省部级公路、水运、信息、环保等专家库,拥有一批既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又具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院职能机构设置: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教育处(工会)、财务处、计划科研处。
院研究机构设置:综合运输研究所、战略与政策研究所、公路规划所、水运规划所、安全所、环境资源所、信息所、设计所。
▲获得荣誉称号
我院多次获得荣誉称号和奖项,2006年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颁发的2005-2006 “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8年再次荣获2007-2008 “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8获得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颁发的 “首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09获得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称号;2008年获得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荣誉称号及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授予的“抗击冰雪灾害先进青年集体”荣誉称号;2008年获得2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颁发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优秀组织单位奖” 荣誉称号。我院党委连续多年荣获交通运输部直属机关党委授予的“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不仅持续提升健全的经营治理结构、完善的财务结构以及风险管理能力,而且始终将人才作为规划院现在和未来最核心的资源,发现和培育人才在定期开展的人事制度改革中得到了充分重视。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作为优秀企业公民的理念,在交通发展、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地区发展、抗灾救灾等方面一丝不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志存高远,服务民生;和谐盛世,共享荣光。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愿与您携手,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热忱欢迎201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到我院应聘!
二〇一〇年十月八日
第五篇:天津港集团-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职业卫生评价报告网上公开信息内容
编号:TKZW/JL-12 1建设单位(用人单位)名称、地理位置及联系人
1、建设单位(用人单位)名称: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
2、建设单位(用人单位)地理位置:天津港南疆港区内,南港东路以南、南港中路以东、规划铁路VI车场以北、规划东三路以西
3、建设单位(用人单位)联系人:赵博 2项目名称及简介
1、项目名称: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港南疆中部散货堆场工程
2、项目简介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港南疆中部散货堆场工程(以下简称“该项目”)位于天津港南疆港区内,南港东路以南、南港中路以东、规划铁路VI车场以北、规划东三路以西。整体基地形似L型,东西向长度约2380m,南北向最宽约837m、最窄287m,堆场面积约99.49万平方米。堆场生产依托的码头近期为南5#--南12#泊位、南26#泊位,远期考虑规划南27#泊位及其他码头,由于堆场生产组织方式为自卸汽车陆地运输的,为确保中部区域堆场生产交通组织的顺利实施,该项目新建矿石车场北路2100米长、中散二路970米长、中散三路970米以及中散一路1162米,建设道路总长度约5202米,道路总面积约11.29万平米,该项目建成后,堆存设计年周转规模为3000万吨。该项目投资额为人民币214852.50万元。该项目于2014年7月开工建设,并于2016年8月投产试运行。
3现场调查、采样、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名单、时间,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
1、现场调查、采样、检测时间:
现场调查时间:2016.12.23 采样时间:2017.03.14-2017.03.16,2017.05.09 检测时间:2016.03.02-2016.03.04、2016.03.07、2016.07.06
2、现场调查、采样、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 现场调查人员:陆智光、刘毅、张奇、张晨、刘宁。采样人员:刘俊波、刘宁、殷皓。检测人员:刘俊波、刘宁、张丽娟。
3、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赵博
4建设项目(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有毒物质(煤尘、矿石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硫化氢、氨),物理因素(噪声、微波辐射)等。其中2#装卸工和1#清扫工接触的煤尘(呼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装卸工操作位空气中的煤尘(呼尘、总尘)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其余有害因素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装卸工、堆高机巡检员、理货员、装载机驾驶员以及公用工程巡检员接触的8h连续等效A声级噪声强度均不符合GBZ2.2-2007《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的噪声声级卫生限值的要求。5评价结论与建议(1)评价结论
根据评价组现场调查和本次控效评价检测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如下: 1.该公司建立有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2.公司根据工艺布局、设备类型、原辅料性质设置了有针对性的防尘毒、噪声工程防护措施,但根据检测数据表明,上述工程防护措施有效性较差;
3.公司为员工按其接触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配备有个人防护用品,堆场现场作业人员配备的防尘口罩和防噪耳塞有效性较好,但根据评价分析表明公用工程巡检员配备的防噪耳塞有效性较差;
4.结合检测数据表明,在防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情况下,装卸工、清扫工接触空气中的粉尘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堆高机巡检员、装载机驾驶员、理货员以及公用工程巡检员接触的噪声不符合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5.该项目储运货品为焦炭和矿粉,经游离二氧化硅检验表明,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10%,不属于矽尘;虽然该项目存在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硫化氢、氨等高毒物质,但上述物质于特定条件下(柴油发电机独立排风坏损导致车间内一氧化碳大量蓄积;污水处理清淤和设备维修)造成其危害,正常运行状况下对巡检人员危害较低。
6.由于未于临近有能力处理职业应急事故的医疗机构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因此本项目应急救援管理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综上所述因此本评价组将本项目归类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2)建议
针对该项目现场调查、检测和评价中发现的不足,提出了以下建议: 1)强化车辆驾驶员操作规程,严禁在作业过程中开启车窗。
2)增加洒水车洒水降尘频次,避免由于风力较大导致水分迅速蒸发而降低降尘效果。
3)优化装卸流程,装卸工待卸车完成后再进行人工清理,避免接触机械卸车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粉尘。
4)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保证门窗的良好密闭性。
5)参考本次评价检测数据表明,装卸工和清扫工接触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其他岗位接触粉尘浓度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50%,作为职业病防治的最后一道防线,该项目为员工配备了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建议企业加强现场员工个人防护用品佩戴的监督管理,保障个人防护用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由于为堆场现场作业人员佩戴的防噪耳塞易于污染使用人员耳部,因此建议企业为堆场现场作业人员佩戴松塔形防噪耳塞,同时注意对于防噪耳塞的清洁维护,防止不洁防护用品对佩戴者的伤害。
7)根据本次公用工程巡检人员接触的噪声强度测量值,结合公司为该岗位配备的听力保护用品参数进行综合判断,其有效性难以满足员工听力保护要求,因此建议企业为员工配备防护效果更好的耳罩或耳罩与耳塞同时使用,降低柴油发电机和消防泵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噪声对员工的听力伤害。
8)建议企业参考检测数据,同时结合评价机构、个人防护用品供应商提出的专业意见,合理为员工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保证员工佩戴舒适、防护有效,针对不同点位浓度、强度情况,制定合理的更换周期,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个人防护用品的培训,对于长期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应注意清洁、维护以及正确保存,保证个人防护用品为员工提供有效的保护。
9)I.与附近具有能力处理职业性急性化学性硫化氢中毒应急救援能力的卫生医疗机构签订“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服务协议。II.依据职业性急性化学性硫化氢中毒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10)I.柴油发电机巡检员配备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装置,车间内设置事故通风,事故通风装置靠近柴油发电机一侧侧墙设置,事故通风满足12次/h的换气要求,风机开关设置于柴油发电机房外,风机于柴油发电机开启前5分钟开启,并于柴油发电机关闭后5分钟延迟关闭。II.与附近具有能力处理职业性急性化学性一氧化碳中毒应急救援能力的卫生医疗机构签订“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服务协议。III.依据职业性急性化学性一氧化碳中毒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11)I.于消毒器旁设置喷淋洗眼器,其服务半径应小于15m,企业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清洁以及保养,加装喷淋洗眼装置加装伴热器,保证四季均有25℃左右的不间断的水源。II.现场配备处理化学性灼伤的应急救援药品。III.与附近具有能力处理职业性化学性灼伤应急救援能力的卫生医疗机构签订“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服务协议。IV.依据职业性化学灼伤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12)对于部分岗位存在体检缺项的员工,公司应参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进行相应项目体检。
13)对于露天高温作业人员,应于夏季来临前参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进行高温在岗体检。
14)严格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为新入职员工再入职前进行职业健康岗前检查。
15)建议企业加强员工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同时加强现场监督管理,避免员工在作业过程中未按规定要求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同时从员工自身出发,加强职业病防治观念。
16)建议企业应做到对货物的及时检测,尤其加强货物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检测,尽量做到来一批次,检一批次,确保堆场运行安全。
17)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文件的要求,完善本公司的职业卫生档案工作。
18)该项目污水处理清淤作业委托有资质的公司完成,建议企业应告知承包单位或个人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硫化氢危害、分布及应采取的防护措施,严格审查承包单位的职业安全卫生作业条件,不得将碗化氢危害作业承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不符合职业安全卫生条件的作业单位及个人。用人单位与承包单位签订的安全作业合同应包括硫化氢防护责任的内容,明确双方在职业病防护中的职责。
清淤作业应采取机械化作业方式,如需进行人工作业应严格参照GBZ/T 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的相关要求执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存在密闭空间作业的用人单位,应按照GBZ/T 205的要求,从准人许可制度建立、操作规程制定、人员职责确定、职业卫生培训、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估、防护设施提供、个人防护用品配备、警示标识设置、应急救援保障等方面落实职责。
明确准人者、监护者及作业负责人的职责,可参照GBZ/T 205执行。所有准人者、监护者、作业负责人及其他应急救援人员应经培训考试合格。
配备符合要求的通风设备(如移动式风机)、个人防护用品、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
18)根据本次评价照度测量结果表明,中控室照度值不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规范的要求,因此建议企业为照度不合格岗位改善照明设施,增加照明灯具数量或将现有灯具更换为照明性能更佳的灯具,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6技术审查专家组评审意见
2017年05月25日,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在会议室组织召开了该项目的竣工自验收会议,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控评报告》。评价单位根据专家意见对报告进行修改,建设单位按专家意见对现场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