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论文:我国目前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17:02: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宏观论文:我国目前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宏观论文:我国目前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及对策》。

第一篇:宏观论文:我国目前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及对策

学号:姓名:雷博B11090723

题目:我国目前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及对策

多年来,片面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忽略了保护环境以及节约然资源,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因此,推动节约资源、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管理问题,而以价值管理、资源环境核算来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是其重 要手段之一。2004年,我国初步建立了中国绿色GDP的体系框架。

一. 绿色GDP的概念。

所谓绿色GDP,就是从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进行保护的费用,得到的经过资源、环境因素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要求产品的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要在一个良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下进行;要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并且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际上,经济的增长是GDP的增长,而经济的发展是绿色GDP的增长。绿色GDP分清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的本质区别,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是真实反映可持续发展、社会福利和社会进步的国民经济指标。绿色GDP的计算公式如下:

绿色GDP=GDP一生产中使用的非生产自然资产

其中:生产中使用的非生产自然资产=经济资产中的非生产自然资产耗减+环境中非生产自然资产降级

二. 绿色GDP核算存在的不足。

1、绿色GDP概念的表述不够规范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外许多专家对绿色GDP的概念,在认识上还是较为统一的,认为绿色GDP与现行GDP有关,是在现行GDP基础上进行的调整,调整的内容涉及到自然资源、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和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价值。具体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自然资源耗减价值和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种:所谓“绿色GDP”,就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实际绿色GDP核算可在GDP核算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环境调整而得到:(1)当期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退化货币价值的估计,这一项目的调整主要指传统GDP中未计入的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退化部分。(2)当期环境损害预防费用支出(预防支出)。(3)当期资源环境恢复费用支出(恢复支出)。(4)当期由于非优化利用资源而进行调整计算的部分。

第三种:绿色GDP是指在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额,或者说是在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这里,资本资产包括人造资本资产(厂房、机器及运输工具等)、人力资本资产(知识和技术等)以及自然资本资产(矿产、森林、土地、水及大气等)、社会资本资产(经济体制、社会制度、民俗、文化等)。

第四种:绿色GDP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改变。当前的绿色GDP只能按照当代的“绿色”标准做出界定。因此,绿色CDP就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当前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扣除了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后的GDP总量、速度及其构成。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点:(1)反映满足可持续要求的发展,即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是在现有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的“绿色”,是适合当前定量计算的绿色;(3)是在扣除了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后的“GDP”,是对GDP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2、绿色GDP核算内容不够具体、明确

绿色GDP核算的范围已经将生产活动范围扩大到包括非市场性活动,即把经济过程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作为生产中的一种投入,把经济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环境质量退化)作为生产成果的负值(生产的负面效应)纳入了核算范围,但是,对具体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仍不够具体明确。即便有人提出,将经济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内容分成四类,并视为成本看待的话,则有:第一类——人造成本,即原材料、燃料、动力及服务等的消耗(费),这部分成本已在GDP核算中扣除;第二类——环境成本,即社会生产活动所造成的污染物排放的治理成本,其中工业和城市的“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也是当前急需治理的主题;第三类——资源成本,即社会生产活动所耗减和破坏的矿产、森林等资源的价值;第四类——社会成本,即一切非理性活动的社会影响,包括生产活动中的环境成本、资源成本和其他灰色经济造成的长期的社会影响。而上述四类中,也只有第一类的内

容是具体明确的,后面三类的内容都不够具体明确。

3、绿色GDP核算理论研究不够完善

目前,资源环境核算的理论研究虽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还不够完善。比如资源环境价值理论不统一,价值来源、价值确定方法、价值计量模型不规范且争论较大,它成为将资源环境以价值量方式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最大障碍。

三. 绿色GDP核算的难点和问题。

1、绿色GDP核算技术不够先进

当前实施绿色GDP核算存在许多重大技术难题,主要有:(1)自然资产的产权界定及市场定价较为困难。自然资产分为生产性自然资产和非生产性自然资产,但实际情况是许多自然资产同时具有生产性和非生产性资产的属性。因此,其产权界定非常困难。如何界定自然资产产权并为其合理定价,一直是绿色GDP核算研究领域的一个主要难点,也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2)环境成本的计量较难处理。环境成本计量是绿色GDP核算的基础。确定环境成本的概念比较容易,而实现环境成本的计量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种困难又主要来源于环境成本的时间因素和空问因素。环境成本的时间因素是指从时间上看,环境损失和生态破坏往往不是均衡的,资源环境的损失与经济发展不是同步的。比如工业发展引发的生态破坏和健康损失,是污染发生之后逐渐显现的,有的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被发现,其成本核算很难分摊到哪一年。环境污染的空间因素是指环境污染所包含的因子范围。由于环境污染损失的多因性,很难对某一污染物所造成损失的因子考虑周全。比如对水污染损失成本的量化,有毒污水排到河里,使渔业受损失,人们饮用水导致生病、精神上受损失以及迫使人们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找新的饮用水源,这些损失都应计入水污染损失成本。在实际中,对这些成本的量化很难考虑全面。因此,对环境成本累积效应的处理和确定环境成本的因子范围便成为困扰绿色GDP核算的准确性及其发展和应用的关键问题。

(3)国际上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近年来,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倡导下,绿色GDP核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完成全面的环境经济核算,计算出一个全面的绿色GDP指标,也没有一个国家以政府的名义正式公布绿色GDP统计数据。因此,要改革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绿色GDP核算从理论走向实践有相当大的难度,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找到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绿色GDP核算的方法与体系。

2、绿色GDP核算认识观念不够全面深刻

目前,在绿色GDP核算的思想观念方面,相当一部分领导和专家对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对绿色GDP核算的相关范畴理解不深。因为实施绿色GDP意味着观念的深刻转变,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一旦实施绿色GDP,必将带来干部考核体系的重大变革。过去各地区干部的政绩观,皆以单纯的GDP增长为业绩衡量标准,现在要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放在一起综合考评,这会使很多于部想不通,会有很大的阻力。此外,绿色GDP核算制度还不健全,主要包括环境法规、统计法规和各种评价标准的不完善。

四. 绿色GDP核算的几点对策。

1.采用倒算法来核算资源成本价值

资源成本是指社会生产活动所耗减和破坏的矿产、森林等资源的价值,实质上就是非生产性自然资产如何合理定价的问题,也是绿色GDP核算研究领域的一个主要难点问题。对此问题,专家们提出过许多方法,如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人力成本法、人力资本法、调查评估法等。笔者认为,采用倒算法来核算资源成本价值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倒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生产活动所耗减和破坏的矿产、森林等进行恢复所需的价值。例如,使黄河变清要花多少钱?恢复一片原始森林要花多少钱?如果做不到,那就是价值无限,不准砍伐,不准破坏。当然,这一方法的实施需要一些技术支撑和调查评估法的结合运用。

2.运用公众评估法来核算社会成本价值

社会成本是指一切非理性活动的社会影响,包括生产活动中的环境成本、资源成本和其他灰色经济造成的长期的社会影响价值。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发明的公众评估法来对这部分价值进行评估。公众评估法的基本思想是对某一项目让相关的专业部门与较独立的专家机构,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公众咨询与调查,并将支持和反对的意见都写清楚,最后请公众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来进行选择。例如,有某

一规模巨大的公共工程项目,要核算它的生态影响,不同的核算方法有时会产生出不同的结果,因此环境专家们便可以采用公众评估法来核算其生态影响价值。由于公众对关系到自己身心健康的事情,都会有真实的表述,所以,这种方法在真实性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同时,这种方法可以让公众参与,从而能保证每项决策能真正服务于大多数人的利益。

3.扩展现行投入产出核算的内容来实现绿色GDP核算

从现行的投入产出核算表来看,它的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的资料就能够按生产法和收人法计算出各部门的增加值;它的第二象限的资料则是按支出法计算各部门的增加值。因此,我们将现有投入产出核算表的部门拓宽为含资源和环境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则可将现行的三种方法计算的各部门增加值转换为扣除资源和环境损失价值后的各部门增加值,这些部门增加值就可以构成绿色GDP核算的基础数据。当然,绿色GDP不是直接将各部门增加值相加而得,因为这些部门之间还存在一些重复与遗漏的计算项目,这也是实施这一方法的一个难点问题;同时,对资源和环境部门进行细分的问题,也需要有关部门制定出统一的标准。

4.通过专项调查取得绿色GDP核算所需的技术数据

有关部门应该联合组织开展一次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小类为类别的各行业经济活动对各种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的专项调查。该项调查应建立在对资源进行细分类和环境污染物进行细分类的基础上,从各企事业单位以调查表的形式收集原始资料,从而取得各行业经济活动中资源成本与环境成本价值的经验数据来满足绿色GDP核算的需要。

5.推行“绿色会计核算”和“绿色审计核算”

绿色GDP核算,虽然是一种宏观核算,但是需要微观核算作为基础。目前研究绿色GDP核算的技术方法较多,但对所需的微观会计和审计核算(如会计成本核算中关于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以及社会成本并没有涉及)如何“绿化”的问题研究很少,致使我们现有的一些绿色GDP核算方法实践性不强。为了尽快地使绿色

GDP核算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我们的会计和审计部门必须推行“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工作。

6.在领导干部中普及绿色GDP核算基本知识

虽然目前绿色GDP核算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能够解决,彳日是,绿色GDP核算的基本知识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有关部门应加快将这些成果整理成册,并作为干部培训必备的内容,从而实现对实施绿色GDP核算认识观念上的统一,为实施绿色CDP核算扫除来自领导层的各种干扰,促使我国绿色GDP核算尽快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第二篇:正确看待我国季度GDP核算数据[范文模版]

文/许宪春 我国季度gdp核算方法是科学规范的,符合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的 季度gdp数据是分析经济形势、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我国季度gdp核算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方法,用于核算的基础数据质量在不断提高,核算过程规范,核算数据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一、我国季度gdp核算方法是科学规范的 我国从1 992年开始核算季度gdp,主要从生产角度,也就是从各行业增加值的角度进行核算。核算过程包括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其中初步核算数于季后15日左右公布,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是在gdp核算初步核实数和最终核实数确定之后所进行的一致性修订。季度gdp核算在基本概念、基本核算范围和原则方面与gdp核算是一致的。但是,受可获得性和时效性的限制,各国季度核算的基础数据在详细和完整程度方面都不如核算。根据基础数据情况,我国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作法,即季度现价gdp核算主要采用增加值率法和相关价值量指标外推法,季度不变价gdp核算主要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和相关物量指数外推法。为了准确及时地核算季度gdp数据,我国依据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制定的《国民账户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季度国民经济核算手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季度gdp核算方法,并根据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我国的季度gdp核算方法进行不断修订,以确保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了确保季度gdp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国家统计局还利用多种方法对基础数据和核算结果进行反复审核。核算前,要对专业统计数据和行政记录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核查,确保这些数据符合gdp核算的概念和要求,并能够客观反映经济发展实际。核算时,要对季度gdp及分行业增加值数据与相关专业、部门统计数据的协调性进行检验,保证季度gdp数据与其他宏观经济数据相互协调和匹配。因此,我国季度gdp核算方法是科学规范的,符合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的。

二、我国季度gdp核算的基础数据质量不断提高 季度gdp核算需要大量基础数据。一是国家统计局通过联网直报方式获得的规模以上企业数据;二是国家统计局通过抽样调查方式取得的小微企业统计数据和价格调查数据;三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利用行政记录加工整理的统计数据和有关统计调查数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法》,大力推进统计改革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努力保障统计数据真实可靠,用于季度gdp核算的基础数据质量在不断提高。全力推进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制度,努力提高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据质量。为了避免中间环节的干扰,提高统计数据质量,2012年国家统计局建立了规模以上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统计制度。目前,除农业和金融业外的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90多万家通过国家联网直报平台填写电子报表,国家统计局直接掌握原始数据,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在线共享数据。这使得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据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和发布等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基本上杜绝了中间环节对统计数据干扰行为。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和法治方式努力保障源头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保障了占gdp主体的规模以上企业基础数据的可靠性。改进抽样调查方式,努力提高价格统计和规模以下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全国500个居民消费价格调查市县,200个农村集贸市场价格调查县,6.3万个调查网点,全部实现手持电子终端采集数据并实时上报国家统计局,价格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下工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的抽样调查方式也不断改进,数据质量有新的提高。国务院有关部门为季度gdp核算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基础数据。银行、证券、保险主管部门的金融统计数据比较好地反映了金融业的发展情况;财政部门的分行业财政支出数据比较好地反映了公共管理服务活动的发展情况;邮政部门的邮政业务总量数据比较好地反映了邮政业的发展情况;工信、交通等部门的业务数据,比较好地反映了所监管行业的发展情况。国务院有关部门提供的这些统计数据,时效性强,可靠性高,对季度gdp核算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总体而言,我国用于季度gdp核算的基础数据质量较高,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季度gdp核算的数据基础是比较可靠的。

三、今年上半年核算数据客观反映了我国当前经济增长 国家统计局按照国际通行的季度gdp核算方法,根据比较扎实的基础数据,核算出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0%。这个速度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分季度看,一季度和二季度同比增长均为7.0%,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从三次产业看,第三产业平稳较快发展是支撑上半年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上半年,第一产业同比增长3.5%,较一季度提高了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6.1%,较一季度回落了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8.4%,较一季度提高了0.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中,第一、第三产业增速提高,抵消了第二产业增速下降所产生的影响,因此,上半年gdp增长总体保持稳定。从第三产业内部看,与一季度相比,上半年分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有增有减,尽管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同比增速均有所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更快发展。其中,金融业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由于上半年股票成交额同比增长5.4倍,金融业增加值上半年同比增长17.4%,比一季度提高了1.5个百分点。由于房地产市场回暖,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由负转正,为2014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上半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比一季度提高了1.3个百分点。此外,上半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1~5月,软件业务收入增长17.1%,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2.5%;上半年,互联网零售额增长39.1%,邮政业务总量增长32.1%,其中快递业务量增长43.3%。这些新兴服务业为第三产业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坚定不移推进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的结果,是改革红利、市场活力、创新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许宪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本文节选自国家统计局公开发布资料)

第三篇:美国GDP核算的最新调整研究论文

一、引言

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元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地位短时间内仍难以撼动,其对自身GDP核算方法和数据的修订势必会对国际经济活动和经济联系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国内对于美国此次GDP核算的最新修订尚处于简单介绍性阶段,大多是以媒体报道的形式呈现,还没有专门的学术性研究。

有人认为美国此举是为了粉饰其经济增长数据,是给GDP“灌水”的行为;也有人认为此次调整符合“创新主导型经济发展”,是美国官方统计具备前瞻性的核算安排;而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说法,这次修订主要是为了“更好地配合SNA2008的相应调整”。上述说法,哪些正确、哪些错误,这一调整究竟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已成为理论界和实际部门所关注的一个热点。此外,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国内学者对资产边界修订的相关研究(魏和清,2012;高敏雪,2013;“SNA的修订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课题组,2012、2013),主要是对联合国提出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最新版本---SNA2008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在具体核算方法和操作实践上尚缺乏系统深入的探索。

本文拟以美国此次GDP核算中的资产边界扩展修订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具体修订内容和操作方法做扼要介绍的基础上,分析美国官方统计此次调整可能产生的影响,探讨修订的原因,为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我国的GDP核算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美国GDP核算中资产边界扩展修订的具体内容

美国经济分析局关于GDP核算的最新调整中,涉及资产边界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①:

(一)将R&D支出列入固定资产投资

R&D支出,主要是指各单位在产品、技术、材料、工艺、标准等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这种费用的发生,主要是为了增加生产活动中的知识存量储备;同时,将这类知识储备作为生产投入用于新的开放应用(既可以是用于创造新产品,也可以用于提升生产过程),简而言之即一种为开展创造性工作而支出的费用。当今社会,知识经济迅猛发展,R&D活动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力和影响度越来越明显,并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产品形态呈现。通常情况下,此类知识产权产品一经产生,便能够长期持有且重复使用,并可以从生产或经营过程中不断获得收益,因此,由R&D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具有固定资产的某些特征,对其进行资本化处理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在此前的核算框架中,由于各种原因,美国的国民收入和生产账户对R&D支出的处理主要参照SNA1993的标准,并没有被作为GDP组成部分中的投资支出进行核算。企业购买R&D被看作是中间投入,其自身开展R&D的费用被包含在产品的生产成本之中。对于政府和非营利机构而言,其R&D支出也是作为其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成本,最终则被包含在公共消费支出中。但是,在进出口服务核算方面,则包含了国家和地区之间关于R&D服务的销售与购买。

本次调整中,美国经济分析局按照SNA2008的定义,扩大了资产边界,将R&D支出作为固定资本形成项纳入国民帐户,并作为固定资产项下“知识产权产品”而列入资产负债表。同时,还估计了R&D形成资产的损耗,并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折旧。由此可见,新修订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两个:其一是测定R&D形成资产的价值,其二是正确估计R&D形成资产的折旧。

从理论上讲,R&D形成资产的价值应等于该资产未来可能产生收益的现值。但在实际核算时,这种测度方法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现实中R&D形成资产未来的收益难以事先测定;对此,美国经济分析局给出的标准测度方法是用R&D活动的总生产成本作为R&D资产价值的测度。其数据主要来源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的R&D支出调查。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就获得数据在覆盖范围等方面进行调整,同时按照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报告,对R&D的投资者而不是实际执行者进行分类。这主要是因为:①投资者享有R&D成果的权利且能够从R&D中获得经济收益;②根据现有的R&D调查数据,所有权很难在投资者和执行者之间进行划分。因缺少R&D形成资产直接的所有权信息,联邦政府购买的或者资助的R&D被认为是联邦部门的投资。在政府R&D方面,经济分析局主要考虑四种联邦R&D类型,分别是国防、健康、空间和能源。

R&D折旧率是测算R&D投资收益率和资产服务成本的重要参数。现实生活中,对R&D折旧率的估计也存在不少困难。主要原因是:其一,R&D的市场价值通常难以获取;其二,与有形资产折旧不同,企业R&D资产折旧不是自然衰退或损耗。R&D资产价值减少或者被废弃的原因,主要是该资产对企业盈利能力贡献度的下降。根据这一思路,美国经济分析局主要利用企业层面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R&D投资与未来收益间的关系来进行处理(计算折旧率时,通常假定每一期R&D投资对企业未来利润影响先上升,然后呈几何级数递减),对R&D①此次调整,除本文所介绍的资产边界扩展外,固定收益活动集中行业的折旧分别进行估计。在估算出企业R&D资产折旧率的基础上,再对非营利机构的R&D资产折旧进行估计。政府R&D资产折旧的估算,按照类似于企业的处理方式进行。通过观察政府R&D支出所产生的成果变化,以及新技术可能产生的影响,来确定政府R&D资产折旧率。

(二)房屋交易成本的资本化

房屋交易成本主要是指与住宅等固定资产获取、变卖相关的费用。这些费用包括:经纪人佣金(销售新住宅、二手住宅以及相关的土地的佣金)、产权保险费、房检费和律师费、支付给州和地方政府的印花税以及支付给调查和管理服务的费用等。在此次综合调整之前,美国经济分析局仅将上述费用中的经纪人佣金一项进行了资本化,而此次调整则进一步扩大了资本化范围,将上述各交易成本项均纳入到了投资的范畴。

根据最新的安排,美国经济分析局将会对1929年以后的所以交易成本进行资本化,并记录其持有期内的折旧。美国经济分析局会将那些与住宅等固定资产交易相关的非金融性交易成本视为资产增值,并将其记录为住宅总投资。对于那些因购买住宅资产发生的金融性交易成本,比如贷款发放费、信用报告、调节和收款费用等仍然会被记录为当前支出①。另外,对于这部分固定资产的消耗,不是根据住宅的平均使用年限(估计为80年),而是根据房屋资产的典型持有期(估计为12年)来进行计算。

(三)将娱乐、文学及艺术原创支出也列为固定资产投资

在以往的核算框架中,企业和非营利机构在娱乐、文学及艺术原创方面的所有支出都被视为产品(服务)生产的消耗,均未包含在GDP之中。本次调整则是对企业和非营利机构在娱乐、文学及艺术等方面的原创性支出进行资本化。所涉及的细分项目包括电影、长期电视节目、书籍、音乐等。但被列入固定资产投资的,此类支出所形成的原创产品必须满足两方面特征:一是能够据此制造大量的复制品且面向公众销售,二是使用期限超过一年。这一调整进一步扩大了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

对于这一类支出形成的资产价值,美国经济分析局主要通过估计其未来期望现金净收益的现值来进行测度。在折旧处理方面,对于娱乐原创资产的折旧在国民收入和生产账户中被视为固定资产消耗,经济分析局根据各类资产的特点分别估计其使用年限和折旧率。

三、本次修订的影响分析

(一)对GDP总量和GDP增长率的影响

本次修订在GDP核算原则、核算原理与基本核算方法上并未发生变化,延续了原来的GDP核算框架。GDP核算的对象仍是居民、企业和政府的经济活动,核算的方法仍采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本次修订的最大特征只是将之前计入“中间消耗”或“总消费”的部分项目(即上节提到的三大类支出)调整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这一调整不仅表现为资本边界的扩展,而且会对GDP总量及其构成产生重要影响。

从“生产法”角度看:调整之前,三类项目支出本身并不计算总产出,但被计入中间消耗。调整之后,三类项目支出由中间消耗变为固定资产,使得总产出比原来增加,中间消耗比原来减少,因此,必然会使GDP的总量扩大。

从“支出法”的角度看:调整之前三类项目支出不作为固定资产投资,政府和非营利机构的R&D支出则被包括在政府消费中。调整之后,三类项目支出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因而使总投资增加。政府和非营利机构的R&D支出则要从政府消费中扣除。由于政府和非营利机构的R&D支出只是三类项目支出中的一部分,因此,由于调整增加的总投资必然大于由于调整而减少的总消费,从而也会使GDP总量扩大。

从“收入法”角度看:调整之前,三类项目支出计入中间消耗,与收入项目无关。调整之后,三类项目支出形成固定资产,同时要计提折旧。所以,GDP的总量也会相应扩大。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次修订使资产边界扩大,必然会使GDP的总量比以前有所增加,但具体的增长规模及影响则需要进一步分析,2002年以来三类资本化项目导致GDP总变动均在3%-3.5%,其中,R&D支出数额最大,以修订后的当年价GDP来看,该项支出所占比重一直在2%以上且有逐年增长的总体趋势。

在具体的统计安排上,美国GDP核算主要以支出法为主,辅以生产法和收入法,在联邦层面的总量数据核算主要是基于支出法,按照本次修订发布的数据来看也同样如此,式(1)是根据本次修订数据整理的核算方法:

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私人总消费+私人总投资+净出口+政府消费与投资(1)其中,本次三类资本化项目修订对支出法GDP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私人总投资和政府消费与投资两个方面,具体的核算方法可写为以下两式:私人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存货=(非住宅投资+住宅投资)+存货=(非住宅建筑+设备+知识产权产品)+(住宅建筑+建筑设备)+存货(2)政府消费与投资=联邦政府消费投资+州和地方政府消费投资=(联邦防务性消费投资+联邦非防务性消费投资)+州和地方政府消费与投资(3)私人部门的R&D支出和娱乐等原创支出进行资本化后被记录在式(2)中的“知识产权产品”项下;房屋交易成本资本化后被记录在式(2)中的“住宅建筑”项下。在式(3)中,联邦防务性消费投资、非防务性消费投资以及州和地方政府消费投资项下的投资项目,均被细分为建筑、设备和知识产权产品三类,而有关的政府R&D支出在进行资本化后均被记录在相应的知识产权产品项下。而实际核算时,因美国经济分析局已对上述三类资本化项目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统计,为避免重复核算,需要针对调整内容计算相应的净变动额;同时,根据核算定义的改变来对账户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GDP增长率方面,因每一都纳入了上述资本化项目,各的GDP总量都比原来有所扩大,尽管资本化项目本身也有所增长,但在整个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仍较小,所以,对GDP增长率的影响相当有限,而且其影响有正有负。

另外,对于国内生产净值,本次修订的影响也不会太大。这是因为,虽然三项支出的资本化会使中间消耗减少,GDP增加,但当年需要计提的折旧也会相应增加。两者互相抵消,使国内生产净值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二)对其他主要统计指标与核算账户的影响

在本次综合调整数据正式发布之前,经济分析局就本次综合修订的内容、定义、方法以及数据发布等做出了一系列说明和解释,其中,在“2013年国民收入和生产账户综合调整预览---定义叙述的改变”中指出了本次调整可能对国民账户和相关统计指标的影响。按照该“预览”中的相关说明。

四、美国GDP核算最新调整的动因

(一)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资产范围的界定是GDP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对其做适当的调整和修订,才能确保GDP对客观真实情况的反映。

无形资产是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相关技术领域的进步,使得拥有无形资产的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并造就了一个个增长奇迹。这些都使得无形资产成为各国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无形资产作为知识经济中最重要的资源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正是因为无形资产所具有的重要性,将其纳入核算成为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个重要课题。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技术密集型和服务型产业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在以往的统计核算中,R&D、娱乐原创等反映知识经济和创新发展的社会经济活动支出被记为中间消耗,从统计的层面来看,既不利于对此类产业发展状况的认识和了解,也不利于相关产业政策的制订和完善。因此,本次美国官方统计的综合调整,对资产边界做扩大修订,适应了客观反映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新变动的内在需要。

(二)提高在国民经济核算领域话语权的需要

由于将无形资产纳入国民经济核算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经各国专家的讨论,SNA2008中已经对资产边界的扩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作为全球范围内政府统计的准则性指导文本,积极开展与SNA2008的衔接是各成员经济体的义务,也是开展官方统计国际比较的基础。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相关说明,本次综合调整正是对SNA2008的响应。

过去,虽然从总体上讲,美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是属于SNA体系,但在制定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规则以及与国际标准完全接轨方面,美国的官方统计并不特别积极,这与其超级大国的地位并不相称。而欧洲国家和加拿大、日本等在这方面都做出了较大贡献。在SNA2008版本的修订中,美国的专家和美国经济分析局也积极参与,在SNA五个主要组成部分的修订工作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美国官方统计较早地在国民经济核算实践中采用SNA2008的标准,其目的之一便是借此展示自身的统计能力,在加强本国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其在国际统计领域的话语权。

(三)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核算基础

实现本文所述的三类支出的资本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现实操作的困难。美国此次进行的核算范围修订在国际统计界具有先行意义,能够为其他国家(地区)调整自身的国民经济核算框架,更好地与SNA2008衔接,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美国之所以能够率先开展此类调整,主要源自于其坚实的统计支撑基础和条件。美国已经长期实施的就业工资季度调查(QCEW)、人口普查局的经济调查、网路电影资料库(IMDb.com)、季度服务业调查以及相关贸易调查以及国家科学基金(NSF)提供的R&D支出、电视节目、文学作品以及音乐的生产和销售情况的数据资料等等,都为这次开展无形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消耗的测算提供了坚实基础。

另外,美国官方统计在本次调整之前,已经开展过部分支出资本化项目的核算,积累了相关核算经验。在R&D活动的统计方面,美国官方统计更是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早在1994年就编制了R&D卫星账户,用于反映R&D支出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在2006年美国发布了修订后的R&D卫星账户,并在2007年和2010年进行了更新。

综上所述,美国之所以在最近对本国GDP核算进行最新的调整,主要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和提高其国民经济核算领域话语权的需要,同时,也已具备了进行调整必要的统计基础和相关条件。国内有人对美国此次GDP修订的时间提出了疑问,认为此次调整“正值美国经济发展遇阻的关键时期”,有“GDP灌水”和“粉饰经济增长”的嫌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美国官方统计此次调整之所以选择2013年,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2013年属于美国国民收入和生产账户的综合调整年;第二,最新版本的《国民核算账户体系》于2008年颁布,尽管美国曾于2009年开展了第13次综合修订,但从时间上来看,尚未有充足的准备去实现与SNA2008的全面衔接。从美国的官方统计体制来看,其统计机构带有很强的中立性和独立性,统计核算及其数据发布受行政干扰的影响较小。因此,美国开展此次修订属于根据其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而进行的正常调整,并没有所谓的“灌水”行为。

五、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一)正确认识开展资产边界扩展修订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发展和创新增长的趋势已十分明显。我国近年来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以R&D和创意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新型经济也实现了飞跃发展。以R&D支出为例,从2007年的3710.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687亿元,增幅达134.14%,该项支出占GDP的比重也从2007年的1.4%增加到了1.84%。因此,尽快开展R&D支出,娱乐、文学及艺术原创支出以及房屋交易成本支出的资本化核算研究,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官方统计的国际化进程,也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和创新增长。具体来说,第一,将有利于激励政府更有力地推动企业投资研发,促进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第二,有助于加强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了解,促进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三,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房地产统计,为政府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

(二)积极开展与核算调整相关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SNA2008作为国民经济核算领域最重要的指导性标准文本,对一国(地区)GDP核算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在进一步完善我国GDP核算框架的过程中,应以SNA的最新规范为标准,进一步加强国际可比性,在确保总体核算原则和框架与国际标准统一的基础上,着重就本国GDP核算调整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难点进行系统研究。要借鉴美国此次修订的经验,结合我国的统计实践,就有关项目的资产价值估算、折旧处理等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

(三)进一步完善基础统计调查

对新增项目进行资本化统计处理,离不开基础数据资料的支持。我国目前已开展的相关统计调查包括经济普查、常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情况调查、R&D资源清查等。但其分类标准、指标口径与国民经济核算扩大资产边界的要求并不完全一致。以R&D资源清查为例,目前的统计口径涵盖了因R&D而发生的建造、购置、安装以及改扩建等固定资产支出。而为了避免重复,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作为形成无形资产框架下的R&D支出不应包括新购固定资产支出。再如我国的官方统计中,目前也没有专门针对R&D支出,娱乐、文学及艺术原创支出以及房屋交易成本支出资本化分类项目。因此,为了能根据SNA2008的有关标准,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核算,有必要以成本控制下提升数据可获得性效果和调查效率为准则,对现有调查项目做适当调整,或增加必要的分类。对于现有调查无法获取的必要数据资料,应设计新的统计调查或者拓宽已有统计调查的涵盖范围。

参考文献

[1]高敏雪.SNA-08的新面貌以及延伸讨论[J].统计研究,2013(5):8-16.[2]魏和清.SNA2008关于R&D核算变革带来的影响及面临的问题[J].统计研究,2012(11):21-25.[3]“SNA的修订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课题组.SNA的修订对GDP核算的影响研究[J].统计研究,2012(10):3-5.[4]“SNA的修订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课题组.SNA关于生产资产的修订及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影响研究[J].统计研究,2012(12):39-44.[5]“SNA的修订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课题组.SNA关于资本服务的测算及对国民账户的影响[J].统计研究,2013(5):3-7.

第四篇:我国目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我国目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目前主要环境问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 情,从这方面看,中国无疑是“地大物博”,这是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也是中国人引以为自 豪的。然而,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又是我 国自然资源的劣势。“总量大”与“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反差,加之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气候、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多年来一切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紧缺形势。所以,如何开发利用和有效地保 护资源,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要重视环境问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我国目前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来自人 口的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最大的威胁。加之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种种原因导致了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目前的环境状况主要数据如下: 1〕大气环境污染

*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 污染水平,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在 3~248 微克/m3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 66 微克/m3。以下是近期一些图表显示了污染的程度。(图 1 和图 2)

* 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导致全球温室效应,也给全球环境以及人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 大气污染导致酸雨的形成,2004 年我国酸雨污染加重,环保总局近日公布的 《2004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4 年我国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出现酸雨的城市有 298 个,占全国 527个统计市(县)56.5%。全国的降水年均 pH 值小于 5.6(酸雨)的城市达 218 个,占统计城市的 41.4%。与上年相比,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增加了 2.1 个百分点;酸雨城市比例上升了 4 个百 分点,其中 pH 值小于 4.5 的城市比例增加了 2 个百分点;酸雨频率超过 80%的 城市比例上升了 1.6 个百分点。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0%,对我国农作物、森林等影响巨大。仅江苏、浙江等7省便因酸雨而造成农田1.5亿亩减产,年经济损失约37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损失54亿元。下图为酸雨危害:

2〕水资源和水环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文件公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水污染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之一。目前,城市污染的成分十分复杂,受污染的水域中除重金属外,还含有甚多农药、化肥、洗涤剂等有害残留物,即使是把自来水煮沸了,上述残留物仍驱之不去,而煮沸水中增加了有害物的浓度,降低了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溶解氧的含量,而且也使亚硝酸盐与三氯甲烷等致癌物增加,所以,饮用开水的安全系数也是不高的。水的污染,又影响人民生活,破坏生态,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水资源具体现状如下:

* 我国水资源紧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

* 全国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近百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年因缺水而减少的产值达1200亿元;

* 我国著名的5大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的蓄水量都在减少,湖面缩小了1/4甚至一半,见下图;

* 我国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8%的城市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工业较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突出;

* 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次序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从河流的氨氮、高锰酸盐、挥发酚等主要污染参数来看,水质情况普遍不好。有些河流中铜、氰化物、汞有超标现象。城市河段悬浮物超标现象普遍,主要污染物是耗氧的有机物和氯化物等。

* 主要大淡水湖泊污染程度的次序为:巢湖(西半湖〕、滇池、南四湖、太湖、洪泽湖、洞庭湖、镜泊湖、兴凯湖、博斯藤湖、松花湖、洱海。主要淡水湖泊水库磷、氮污染面广,部分湖泊和水库汞或其他重金属污染严重; * 城市中80%以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水体,使流经主要城市的70%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来自化工、石化、造纸、食品、制革、纺织等企业排放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和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

*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还在逐年递增,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5%,绝大部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中。生活污水加上化肥和农药中氮、磷的流失,促使了我国的湖泊富营养化; * 50%的城市饮用水源受到污染;

* 地下水因过量开采,形成地面下沉和水质恶化; 我国四大海域(东海、渤海、黄海和南海〕的近岸海域污染加重,无机氮、无机磷和石油类污染普遍超标。3〕固体废弃物

* 我国废弃物排放量大,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大都堆积在城市的郊区和河流荒滩上,已成为严重的污染源,由于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累计堆存量达65亿吨,占地5万余公顷; * 随着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有毒有害废弃物也有所增长。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都未经过严格的无害化和科学的安全处置,成为中国亟待解决并具有严重潜在性危害的环境问题; *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2%,全国有2/3的城市陷于垃圾围城。露天简单堆放的垃圾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大气、水和土壤,成为城市发展中棘手的环境问题之一;

* 全国有1/4城市垃圾粪便不能日产日清。

4〕环境噪声

* 我国噪声污染较严重,2/3的城市人口暴露在较高的噪声环境中; * 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不到50%;

* 90%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超过了国家规定的70分贝,全国每年因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约合人民币216亿元; * 社会生活噪声呈明显上升趋势。

5〕乡镇工业污染排放惊人

* 我国乡镇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全国污染排放总量30%,局部地区占50%以上;* 全国已有2/3的河流和1千多万公顷土地受乡镇企业污染;

* 小造纸、小印染、小电镀、小化工、农药、小制革、小酿酒、小化肥、食品等使农林地区的水受到严重污染;

* 小冶炼,如土炼硫、土炼砷、汞等导致周围区域植被死光,成为生态死区; * 小土焦、小水泥、石棉等行业造成大气污染。

6〕土地资源

*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085公顷,是世界人均的1/5;

* 全国耕地面积以每年平均30万公顷左右的速度递减,主要原因是基本建设占用耕地上升;

* 我国耕地土壤质量呈下降趋势。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已降到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5%-4%的水平。东北黑土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刚开垦时的8%-10%已降为目前的1%-5%;

* 盐碱化、沙化、水土流失在继续吞噬大量耕地。目前全国受盐碱化威胁的耕地约有1亿亩,受沙漠化威胁的农田近6千万亩,见下图:

* 全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土壤约50亿吨,相当于在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cm厚地表土,所流失的养分相当于全国一年生产的化肥氮磷钾含量。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很大部分是由于不合理耕作和植被破坏造成的;

* 我国遭受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达1亿多亩。被重金属镉污染的耕地有20余万亩,涉及11个省25个地区。被汞污染的耕地有48万亩,涉及15个省21个地区;

* 大量使用农药使土壤有毒物质含量加大,同时也杀死了大量害虫天敌和有益动物; * 由于农用薄膜的大量使用,用后不加回收,废膜已成为我国新的土壤污染物 7〕草原资源

* 我国草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0%,然而,由于风蚀沙化、植被破坏、超载放牧、不合理开垦以及草原工作的低投入、轻管理等,致使草原严重退化。草原退化面积达9千多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3以上,平均产草量下降了30%-50%。中国百亩草地产肉量只25.5公斤,产奶26.8公斤,毛3公斤,仅为相同气候带下美国的1/27,新西兰的1/82; * 预计到2000年,草原牧草产量可能比目前下降30%。8〕森林资源

* 我国森林覆盖率约为13%,居世界第121位;

* 我国人均森林面积约0.11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1/9;

* 海南岛的热带雨林在过去四十年中由1300多万亩减至367万亩,森林覆盖率也由26%降至7.2%。由于大量垦荒,种植橡胶等,热带雨林被砍伐面积达500多万亩,其中利用292亩,200万亩被沦为不毛之地;

* 我国宝贵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森林火灾与病虫害的破坏,原始林每年减少5千平方公里;

* 占国土面积50%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覆盖率不足1%,许多地区无林可言; * 酸雨带来的酸沉降正在导致大片森林衰退消失,森林受害面积128.1万公顷,年木材损失6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损失约54亿元。

9〕近海环境

* 我国的近岸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特别是与大中城市毗连的海域、海湾、入海河口处的污染与生态破坏已经比较严重,入海污染物中来自陆上的占80%以上;* 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海区中,近岸海域石油类污染普遍严重,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有机物污染和富营养化,部分近岸海域水质和底质的重金属污染也比较严重。1990年,在中国沿岸海域从南到北相继发生赤潮34起,为1961-1980年平均值的30倍;

* 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沿岸、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生物种类减少,水产品质量下降,养殖滩涂大片荒废,海水养殖污染损害事故不断发生,造成经济损失几亿元; *近岸海域以有机物污染和石油类污染为主要类型的污染有加重趋势,沿海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加速海洋环境污染由沿海城市毗连海域向沿海农村近岸海域扩散;

* 中国近海长期过度捕捞渔业资源致使一些传统经济鱼类种群生态衰退,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和休养生息,中国近海渔业资源将难以恢复其再生增殖能力;

* 南海的珊瑚礁和红树林近年来被开采砍伐,不仅破坏了这些宝贵的资源,而且使红树林和珊瑚礁鱼类失去生存环境和营养供应地,种群也在消退;

* 若对江豚、海豹、海龟及玳瑁等珍稀动物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它们有在中国近海逐渐消退的危险。10〕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

* 中国是世界上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居全球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 * 中国有高等植物32800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2%,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被子植物24500多种,裸子植物236种,苔藓植物约2000种,蕨类植物2600余种,植物药材4773种,淀粉原料植物300种,纤维原料植物500种,油脂植物800种,香料植物350种,已开发利用的真菌800种。我国特有的植物约有200个属(万余种〕。银杉、水杉、水松、金钱松、台湾松、银杏、珙桐、水青树、钟萼木、香果树等都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 中国是世界三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水稻、大豆、谷子、黄麻等20余种作物起源于中国。中国拥有大量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如野核桃、野板栗、野荔枝、野龙眼、野杨梅、野生稻、野生大麦、野生大豆、野生茶叶、野苹果等,是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中国常见的栽培作物有50多种,果树品种万余个;

* 中国动物种类约10.45万,占世界总数的10%。脊椎动物4400多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0%以上,其中两栖类210种,爬行类320种、鸟类1186种、兽类500种、鱼类2200余种。分别占世界总数的10%、13%、5%、7%、10%。昆虫约10万种;

* 中国有鹤类9种、雁鸭类46种、食肉类54种、雉类276种、灵长类190种; *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以及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破坏,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动植物种类中已有总物种数的15%-20%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水平。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所列640个种中,中国就占156个种; *近50年来,中国约有200种植物已经灭绝,高等植物中濒危和受威胁的高达4000-5000种,约占总种数的15%-20%。许多重要药材如野人参、野天麻等濒临灭绝。《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确定珍稀濒危植物354种,其中,一级8种,二级143种,三级203种;中国近百年来,约有10余种动物绝迹,如高鼻羚羊、麋鹿、野马、犀牛、新疆虎等。目前,有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雪豹、白暨豚等20余种珍稀动物又面临绝灭的危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确定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75种,其中一级96种,二级161种。丹顶鹤、台湾猴、扭角羚、白唇鹿、华南虎、褐马鸡、黑颈鹤、绿尾红雉、扬子鳄、中华鲟等属于我国100多种珍稀动物之列;

* 全国自然保护区763多处,珍稀濒危动物人工繁殖场106个,珍稀植物引种栽培场7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6618.4万ha,占国土面积的6.8%。11〕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

*近40年来中国的气候存在着变暖的总趋势,80年代的年均气温值比前30年的平均气温值高0.21摄氏度;

* 气温增高可增大地表水的蒸发量,从而加重中国华北和西北的干旱、土地沙化、碱化以及草原退化的危害;

*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高温季风气候的影响,可能导致台风侵袭沿海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从而加重沿海地区的风灾和暴风洪涝灾害;

* 气候变暖可能对中国西北、华北、东北、西南、华中的夏季气候造成影响,使农业病虫害频繁产生;

* 气候变暖将会造成海平面上升,这对三角洲地带和平原沿岸危害最大,而这些地区都是中国经济密集、比较发达的地区,海平面上升,必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政策

我国的环境管理政策核心是采取防范措施和加强环境管理,办求不产生或少 产生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一、主要措施

1、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在经济发展中防治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使环境管理沿着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发 展。

3、健全环境管理机构。从中央到省、市、县四级政府建立了环境管理机构,这些机构依法行使环境管理权力。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大中型企业也建立了相应的 环境管理机构,管理本行业和本企业的环境问题。

二、在环境经济政策方面,主要包括资金投入和税收优惠政策

1、企业将防治污染所需资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2、列入国家重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项目,国家给予资金支持;城市政府 将城市维护费用于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国家征收的排污费用于污染防治。

3、国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所得税优惠:对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 物作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在 5 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

三、实施环境技术政策的目的在于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 放

1、工业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2、按照环保法律有关规定,对企业浪费能源和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 艺和设备实行限期淘汰;

3、企业在生产中应该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改善水环境问题的具体对策

根据我国政策,针对水资源水环境污染的解决对策进行重点的论述:

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和切入点,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践证明,以牺牲环境换发展,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是行不通的。必须在全社会树立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忧患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条件、环境状况相适应。经济建设要充分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确定与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快发展,根据水资源条件确定重点发展区域和发展重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要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结合起来。对于污染严重地区,应将改善水环境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果断地关停严重污染环境的小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水利部“三定”规定的要求,全面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逐步建立完整的、科学的全国水资源规划体系。组织开展水功能区的划分和控制向饮水区等水域排污的工作;做好江河湖库的水量水质监测和评价工作,审定江河湖库等水域的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及时发布水资源状况公报;维护江河湖库水资源的使用功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努力使水的资源属性与环境属性相统一。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改善水环境的根本措施,实施总量控制、严格排污管理最有效的办法是根据流域水环境容量确定污染物允许排放量,以控制进入江河湖库的污染物。将排污总量指标层层分解,由县以上人民政府根据上级政府制定的污染物控制计划,组织制定辖区内排污总量控制计划,并将排污总量指标分解到每个排污单位,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同时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督性监测与管理,控制退水中污染物总量不超过规定指标。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与可能适时适度调水,改善湖泊水质,防止湖泊富营养化。

2、建立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模式,实行水量水质统一管理,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实行动态监测、区域联防

要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加强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当前,尤其要注意强化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管理,供水与需水统一管理,水量与水质统一管理。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保护,努力提高水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和保护水平。流域是一个完整的水资源系统,水环境状况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指标。当前应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作用,发挥水利部门水量、水质同步监测、统一管理的优势,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强化水污染治理力度,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改善流域水环境,加强地下水的保护、抑制超采区地面沉降。为了防治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引起的地面沉降,各级水利部门要认真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采补平衡分析,提出回灌规划,充分利用洪水及间隙期多余的水量,采取各种补给入渗技术回灌地下水,争取地下水早日恢复平衡,抑制地面沉降的发展。流域水环境监测网是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的尖兵与耳目,应该优先建设,先行发展。重点加强现场测试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在有条件地区建设自动测报与预警系统。对跨界河流与重大污染事故实行动态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水环境信息。近期应加强省际边界水体的监测,积极开展跨省的污染联防。

3、要大力做好节约用水和污水资源化的工作

当前,国用水浪费严重,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4,而很多国家已达到0.7~0.8; 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l03m3,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 国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75%~85%。因此,要下最大的决心,做好节约用水工作,要把节水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要以节水灌溉为重点进行灌区建设。节水工作要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土洋结合、讲求实效、农民欢迎的原则。要把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社会作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要大力提倡清洁生产和污水资源化。目前可将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作为低质水源,用于火力发电厂的冷却水、炼铁高炉冷却水、石油化工企业中一些敞开式循环水等,在石油开采中回用水还可用作油井注入水;生活污水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而重金属、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较低,可用于农田灌溉;处理后的污水还可用于地下水回灌,用于养殖水生生物,用作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水源、旅游水和景观水等。

4、依法治水,完善水资源保护立法及法律修改工作

依法治水,是改善 国水环境的关键所在,各级水利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取水许可审批管理的力度,强化取水许可的管理,严格控制取水量,限制耗水量大、污染严重的企业用水,还要对退水水质进行严格管理。对新申请取水许可证的单位,严格按照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必须提交取水和退水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报告,方可办理取水许可申请审批手续。对逾期仍超标排污的单位和企业,要坚决依法吊销其取水许可证。要尽快修改《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理顺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内外关系,制定流域及区域各种配套法规,如:《供水水源地管理办法》、《水资源保护条例》、《入河排污口管理办法》和《保护水资源经济补偿办法》的起草工作,使水资源保护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另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项目审批过程中,要对治污的投资比例提出明确规定。

5、团结协作,科学治理

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水资源保护是目的,水污染防治是手段。两者均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存在着区域管理难以解决的矛盾。因此水利、环保、农业、城建等各部门团结协作是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环境的组织保证,应各司其职,各用所长,统一规划,统一目标,统一行动,统一调度。水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涉及自然、社会、环境诸多因素,提高治理措施的科技含量和理论水平是当务之急,应逐年安排关键问题与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指导治理工作。

第五篇: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对策建议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对策建议 摘要: 稳增长政策以及换届效应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企业将由“去库存”逐步转入“补库存”,宏观经济运行将延续温和复苏态势今年年初以来,国际经济环境略有好转,我国稳增长政策支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经济自主增长动力仍显不足,第一季度我国GDP增长

7.7%,增幅低于预期。展望未来,稳增长政策以及换届效应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企业将由“去库存”逐步转入“补库存”,宏观经济运行将延续温和复苏态势。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宏观调控。

一、我国宏观经济概括。

从宏观环境来看,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实现平稳增长的关键时期。由于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胀压力较大,并且调整经济结构的难度日益增加,因此中国将稳增长、抑通胀和调结构确定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与之相适应,中国需要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上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积极的改革,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第一,宏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增幅低于预期。第一季度,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GDP增长7.7%,分别较上年同期和第四季度放缓0.4个和0.2个百分点,增幅略低于预期。第二,投资名义增速较快,实际增速更快。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0.9%,增幅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从实际增速来看,剔除价格因素后,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20.7%,增幅同比加快2.5个百分点。第三,消费名义增速有所放缓,实际增速基本稳定。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4%,增幅同比放缓2.4个百分点。此外,价格因素影响到消费名义增速,第一季度商品零售价格仅上涨1.4%,同比放缓2.1个百分点。第四,出口增速好于预期,进口增长较慢。第一季度外部市场需求回暖,我国外贸出口同比增长18.4%,增幅同比提高10.8个百分点。我国部分能源和资源性产品进口量减少,也印证了国内需求不旺的特点。第五,物价温和上涨,房价大幅飙升。在国内货币流动性相对宽松、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增大,以及春节等因素作用下,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态势,CPI同比上涨2.4%,涨幅同比放缓1.4个百分点;受国内经济延续企稳回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高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呈上涨趋势,第一季度PPI降幅收窄至-1.7%。社会普遍关心的房地产价格涨幅较大,按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计算,第一季度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同比上涨17.7%,而上年同期为下降1.1%。

(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与矛盾。

近日有外国媒体基于中国欠佳的经济数据发出“预测”说,中国和韩国可能会跟进全球降息潮,出台刺激经济政策。一个阶段以来,一些外国媒体和机构一直在加大推动中国

政府出台短期刺激经济政策的舆论攻势。他们对中国最近的经济数据有很多评说。评说之一是当下的经济增长与预期不合;评说之二是中国经济呈现弱复苏态势;评说之三是经济下滑态势确定。基于这样的分析结论,中国经济形势堪忧,接下来就会释放政策刺激的“预期”,特别是对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

中国经济目前的问题不是“缺钱”,而是有效投资需求不足。过去几年已经印发了很多钞票,流动性过剩又无处可流,相当于形成了高水位的“堰塞湖”,一旦决口,巨大的水量借助势能将引发势不可挡的灾害。居民存款从2007年的14万亿增加到2012年底的41万亿,5年增加了27万亿,无序发展的理财产品和地方债务的大幅攀升,都隐藏巨大的金融风险,若处理不当,这些都可能成为“货币堰塞湖”决堤的推力。特别是当下美欧日央行都在强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而热钱流入必然会加剧“货币堰塞湖”的风险。因此,正确判断当前的经济增长形势,防止政策资源特别是货币政策围着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增长转动从而加大“堰塞湖”决口的风险,是近期最应该避免的“黑天鹅”事件。

由此观之,中国经济当前显然不是危机状态,所以“复苏”之说很容易造成误解。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经济已走进了与过去30年不同的增长阶段,对“增长速度”当然需要重新认识,不然会误判形势,误导政策。

那么,到底该如何认识当前的增长速度?7.7%的增速与前30年平均两位数的增速长相比确实是放缓了,但这不完全是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由经济规律带来的潜在增速的必然变化,是我们需要深刻认识的。

首先,经济高增长的条件已经发生变化。以往30年高增长的外部“红利”和内部“红利”正在改变。贸易顺差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最高超过3个百分点,而最近三年贸易顺差增长对GDP的贡献是负。而更重要的,还在于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改变以及其他要素比如石油价格的国际接轨,大大提高了制造业的成本。既然原有高增长的环境和条件已改变,经济增速放缓就势属必然。

其次,产业结构正在变化。经过了30余年的粗放式发展,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等问题,以及环境和资源约束都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都在制约这些行业有效投资的增长,而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势在必行。在新产业结构还未形成的时候,新的有效投资需求增长还无法补缺正在调整行业的投资减少,经济增速放缓不是太正常的现象么?

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路径的选择。

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是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释放民间投资的能力,加大“增长后劲”的培育,以保持长期可持续的增长,而所有这些都不是短期刺激政策或依靠更宽松的货币政

策所能实现的。相信决策部门在无序和充满噪音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中,能保持足够的镇定和清醒,特别是保持判断和把握中国经济形势趋势的自信,尊重经济规律,按照既定的发展战略,以改革释放制度红利,确保中国经济列车行驶在平稳持续发展的轨道上。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当前必须在保持中国宏观经济运转相对稳定的同时大力推行更多的合理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首要任务就是要继续加强通胀预期管理。

首先,当前必须要大力扶持农业生产,确保粮食供应充足,要对农业产品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规则加以大力监管,以便防止炒作投机,同时避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快速上涨,确保价格稳定,另外还要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及农产品等价格变动高度关注,以便能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缓解输入型通胀带来的压力。其次就是要适度提高存款利率,要对信贷规模进行合理控制,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合理均衡汇率的形成。最后就是要通过采取法律及必要的强制行政手段来积极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对市场过度投机行为加大打击和监管力度。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为了确保我国的经济发展平稳,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通过优化财政支出可以保障投资规模合理快速的增长。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合理的完善和管理,对于可能出现的国际金融危机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其次要通过努力优化投资结构来严格限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同时对于代表了高科技的新能源及新材料要给予大力资金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除此之外,政府还要逐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加大投资倾斜力度。

(三)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推行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以便能有效解决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深层次问题。

具体来说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除了要调控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还要加快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调整步伐。积极构建包括煤、电价、天然气及成品油等在内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价,彻底来改变资源要素价格长期不合理的情况。二是要不断加快垄断行业及部分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可以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来在国有企业内部推行公司治理制度,还可以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能够进入到部分垄断行业的领域中来。三是在我国经济内在增长动力不够强大和世界经济复苏不到位的大形势下,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要过早停止,相反还要继续采取更多的必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当前的经济发展,以确保我国的经济能保持持续回升的发展态势,同时能有效缓解经济发展的压力。

其一,人为刺激更高的增长是反规律的行为。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在一段时间内有一定的内生稳定性,没有必要刻意出台“稳增长”的短期政策,“平稳”货币发行,对防止近期最大可能的人为改变增长态势加大金融风险的“黑天鹅”事件非常重要。当前增速处在潜在增长速度的判断还告诉我们,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投入比也在进入规模递减状态。在劳动力供给减少不能配合投资增长的情况下,更多的投资只能加剧规模递减效应,更多的货币投放使货币“空

转”比例更大,加剧本已在高水位的“货币堰塞湖”的风险,一不小心刺激政策可能成为“堰塞湖”决口的导火线。

其二,不出台短期刺激政策不等于政策不作为。虽然潜在增速放缓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规律性,但这并不说明当前的投入产出比和增长结构是完全合理的,也不说明阶段性的稳定增长速度就是未来可持续的增长速度。不出台短期“刺激”政策,不等于已被“蓄”在“货币堰塞湖”中的巨大流动性就没有风险了。

因此,短期内政策资源需要更务实地配置在有效投资需求的创造上,引导巨大的民间资金参与有效率的经济活动,以有序释放“货币堰塞湖”中的流动性。最近一系列审批制度改革,如铁路部分建设项目对民营企业开放,营改增税收试点范围扩大,中小企业税费减免政策延续等等,都在原来政策基础上向前跨进一大步,若进一步细化和可操作性,或将对改善经济运行状态有更直接的效果。

从根本上来说,按照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在规模递减状态下,更高的增长是靠加大技术进步来推动的。也就是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突破增长瓶颈。

按照全要素增长生产函数的理论,短期增长的突破要靠“残差”的改善。“残差”是除资本和劳动力以外的所有积极因素,包括更有效率的增长、环境生态平衡的增长、合理的增长结构、合理的产业布局、能释放更大的生产力、创造力和新的增长动力的制度进步等等。

下载宏观论文:我国目前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宏观论文:我国目前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于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的经济开始高度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就在这成功之后,我国却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环境......

    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内部控制得以广泛关注,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也逐步成为了社会热点的话题。然而,当前国内......

    论文:浅析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缺陷与完善

    浅析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缺陷与完善 摘要:我国的《行政诉讼法》中在对受案范围的法律术语的界定、教育行政机关的纠纷、违反诉讼举证时限的行为应承担的责任、诉讼参加人的罗列......

    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缺陷与完善论文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会计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发展策略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因此,会计管理工作受到......

    浅谈我国目前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建设及其对策

    浅谈我国目前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建设及 其对策党的十七大对反腐倡廉工作提出“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指出加强制度建设是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治本之策,充分发挥制度在惩治......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改革开放后,我国为了发展经济,吸引外来资金投资,引进了大量的污染企业;为了发展经济,我们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为了发展经济,对资源......

    我国现行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缺陷和对策

    我国现行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缺陷和对策法(2) 沈红兵[摘 要]对地理标志国际保护的最新国际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所设定的一般保护原则及例外规定,对完善各成员的地......

    电大作业论文我国目前小城镇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5篇范文)

    我国目前小城镇建设面临的 问题和对策建议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