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级人民法院汇报材料
中级人民法院汇报材料
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03,925件,结案101,169件,同比分别上升11.6和9.2个百分点,年均结案率达到97.3%。其中,市中院受理案件7346件,结案6992件,同比分别上升10.3和21个百分点。特别是xxxx年以来,市中院党组审时度势,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快速崛起,争创一流”奋斗目标和“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工作思路,凝聚奋斗力量,践行“总干”精神,攻坚克难,稳中求进,法院整体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审判工作实现了良性循环。在xxxx年自治区高院组织的全区13个中级法院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市中院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进入全区第一层面;xxxx年审判质效排位进至第三名。
一、狠抓审判执行工作,全力维护公平正义
严厉惩治刑事犯罪,促进“平安xxxx”建设。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严厉惩治刑事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五年来,受理刑事案件5037件,审结4923件,判处罪犯5631人,同比分别增长36、33.2和14.6个百分点。依法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审结故意杀人、绑架、“两抢一盗”、毒品犯罪案件1485件。对“临河国际建材城灭门惨案”罪犯李焕文,杀害出租车司机罪犯于洋、陈海全等判处死刑并予执行;严惩“光头帮”黑恶势力犯罪团伙,以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罪分别判处9名罪犯2至20年有期徒刑。准确打击新类型犯罪,审结危险驾驶案件88件,有91名醉驾人员被判处刑罚。审结全市首例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两名罪犯有期徒刑。严惩近年出现在我市的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有力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市中院审结了涉及338名被害人、涉案金额1993万余元的“宴和公司”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分别判处余某等13人3至15年有期徒刑。着力打击职务犯罪,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240件,惩处366人。以贪污、挪用公款罪判处“黄金大盗”宋文代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成为近年来我区对职务犯罪量刑最重的案件,被评为全区xxxx年十大法治事件之一。审结我市教育、农机和扶贫系统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35件,依法对34名罪犯处以3至12年有期徒刑,对12个被告单位处以罚金120万元,彰显了党和政府惩治腐败的信心和决心。
妥善审理民商事纠纷,促进“和谐xxxx”建设。按照“司法关注民生,审判贴近百姓”的要求,妥善审理各类涉民生案件。五年来共受理民商事案件74368件,结案71794件,同比分别增长23.3和20.8个百分点,解决纠纷标的金额564亿多元。注重保护妇女、儿童、老人和军属合法权益,维护家庭和睦,审结婚姻家庭和继承案件13196件。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促进企业发展,审结劳动争议案件2276件,保护劳动者债权3462万元。妥善处理涉农涉牧纠纷,促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审结土地、草牧场承包流转案件727件。审慎对待集团诉讼,努力化解群体纠纷,共审结该类案件213件,涉案2567人。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中院以调解方式妥善化解了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与某运输公司合同纠纷一案,244家回迁户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五年来调解撤诉案件51053件,全市法院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一直高于全区平均水平,xxxx年达到74.9%。民商事审判质量稳步提高,一审民商事案件平均结案率保持在96.5%以上,与五年前相比,全市法院一、二审民商事案件审理周期分别缩短了18天和6天。xxxx年自治区高院二审对市中院民商事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首次低于全区平均值,实现历史性突破。市中院二审对基层法院民商事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也出现下降趋势。
积极化解行政争议,促进“法治xxxx”建设。以提高行政审判能动力,妥善化解行政争议为重点,坚持“保护与监督”并重原则,加强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促进干群和谐共处。五年来共受理行政案件1208件,结案1188件,同比增长9.6和9.4个百分点。撤销、变更、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151件,维持、确认具体行政行为合法16件。全市法院相继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了行政审判司法建议白皮书。注重加强与行政机关的协调沟通,形成了与市政府法制办的联席会议机制和以政府为被告的案件沟通机制,对减少行政争议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力推进协调和解,采取灵活多样的协调方式,力促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359件行政案件因协调和解而撤诉,占38.8%。加大对行政执法的支持力度,审查各类行政非诉执行案件927件,准予执行825件,占89%。不断增强非诉执行案件审查工作的透明度,全市法院经过听证程序审查的该类案件116件。审结国家赔偿案件10件,决定赔偿8件,赔偿金额72.2万元。
强力推进执行工作,促进“诚信xxxx”建设。树立“让裁判有权威、让权益有保障、让法律有尊严”的执行理念,不断创新和改进执行措施和方法,充分运用提级、指定、交叉执行和个案督办等措施,加大执行力度;向社会公开执行信息和过程,制作发放《执行宣传手册》,督促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健全执行联动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建立执行指挥中心,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的执行机制;实行执行裁决权与执行实施权分离,加强对执行权运行过程的监督和制约;深入开展“反规避执行专项行动”和“创建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活动”,加大对拒不执行生效裁判行为的处罚力度,执行难题得到初步缓解。五年来全市法院共执结执行案件21695件,为当事人实现债权20.5亿元。xxxx年,全市法院执结率达到98.8%,执行标的到位率达到97.2%,比2008年分别上升6.4和33.1个百分点。采取搜查、查封、冻结、媒体曝光等措施4819次,限制高消费20人,曝光拒不履行判决的被执行人402人,司法拘留758人,以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对3名“老赖”判处有期徒刑。
二、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积极服务xxxx工作大局
坚持主动谋划,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能动司法,全力保障和服务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妥善审理因金融危机引发的货物买卖、合资合作、破产、劳动争议、借贷等各类案件23309件。审结金融借款纠纷12140件,涉及金融债权金额18.8亿元。积极配合房地产政策调控,运用司法手段规范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审结房地产案件740件,涉案金额9746万元。审结了袁某等人诉某化肥有限责任公司168件股权转让纠纷等一批影响广泛的案件。积极服务我市重点项目,形成《关于抓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实施的几点建议和意见》报送市委政府。部分基层法院成立了专门审理涉及征收纠纷案件的合议庭。全市法院共受理征收补偿纠纷案件483件,依法实施司法征收78件,成功促成383件拆迁案件的执行和解,有力推动了我市城镇化建设步伐。市中院受自治区高院委托起草形成了《关于建立边境贸易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协调机制的意见》,为保障和促进我市甘其毛都口岸边境贸易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矛盾易发、多发、群发的实际,中院制定了《关于大力推行非诉讼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的实施意见》,积极支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社会力量化解矛盾,该工作机制与市委、政府“三联六调”一起构成我市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亮点,被市委、政府联合发文向全市推广。各基层法院建立调解机构121个,全市通过司法确认诉前化解矛盾5098件,解决纠纷金额近6000万元。临河区法院结合辖区实际,在实施非诉讼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出“诉调三层对接机制”化解矛盾,使大量纠纷在诉前得到快捷化解,国家、自治区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并在全区法院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介绍;乌前旗法院积极推行该工作机制,协助市委政府稳妥处置了去年“4.23”矿难导致9死16伤的赔偿事宜。普遍设立了交通事故专业法庭,及时与交警部门对接,与医疗、保险等部门沟通,形成“一元引导,多元跟进”的纠纷解决新机制,破解了交通事故纠纷案件调解难、执行难的问题。临河区法院的交通事故专业法庭被自治区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亮点在全区推广,并受到公安部的高度关注。充分延伸审判职能,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开展心理干预、缓刑帮教等特色活动,最大限度教育、挽救失足未成年人。五年来审结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1333件。加强对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参与社区矫正,加强对缓刑人员的回访、教育和考察。针对审判执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全市法院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预防违法犯罪、提高行政执法水平、解决土地纠纷等司法建议124件,被采纳52件。
重视培育“软实力”,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市中院制定了《关于为建设民族文化大市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意见》,要求全市法院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大市建设,并从案件的受理、协调、审理、执行和宣传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指导意见。同时将法院文化建设纳入全市法院工作整体布局,举办运动会、法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知识竞赛等活动;建设法院文化长廊、院史馆、廉政文化馆、健身房、阅览室等场所,编辑《xxxx审判》杂志、《廉洁司法制度汇编》和全国首册蒙汉双语的廉政建议手册,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司法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司法文化品牌。加强法制宣传,弘扬法治精神,提升司法公信。参加了中国法院网“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院长系列访谈节目首访。在《中国审判》等国家级报刊上刊载文章。与xxxx日报社合办“天平之声”专版,举行专题采访、新闻发布、典型案例报道等,及时宣传法院工作动态。近年来,全市法院在市级以上各种媒体发表文章1763篇,宣传工作走在了全区法院的前列,也为宣传和展示xxxx新形象作出了贡献。
三、恪守司法为民宗旨,力求人民群众满意
回应群众期待,提升公正司法水平。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中院和各基层法院相继设立专门的审判管理机构,修订、完善综合考核体系,建立“管理到人,责任到位”审判管理责任体系。制定优化内部权责配置、规范案件发回改判和加强裁判活动说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指导意见。采取审判执行态势分析会、定期通报、院长约谈等机制,努力提升办案质效。坚持依法纠错,五年来全市法院共依法审查申请再审案件620件,提起再审131件;审理再审案件442件,审结428件,改判发回重审190件。高度重视涉诉信访工作,落实“四定四包”工作责任制和信访责任倒查制度,有3名干警受到责任追究。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和“百名法官下基层”活动,共接待群众来访2751次,处理群众来信1921件,采取各种措施化解涉诉信访积案,来信来访总量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近年来,信访维稳工作连续受到市委、自治区高院和自治区政法委的表彰;在“十八大”召开期间,我市法院继续保持了涉诉信访案件进京非访的“零”记录。
回应群众需求,完善便民利民措施。开展电话、网上立案,深入农村牧区、案发地点开庭审理、调解案件,设立流动法庭、便民诉讼点60个,巡回审判案件6897件。依法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提高办案效率,全市基层法院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76.4%,同比上升5.8个百分点;当庭宣判率43.7%,同比上升32.1个百分点。“立案信访窗口”具备了立案审查、诉讼引导、释法答疑、案件查询、材料收转等多项功能,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方便当事人诉讼。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为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减免缓交诉讼费2312万元。其中,市中院减免缓交诉讼费390万元。推动建立司法救助金制度,向131名困难当事人发放救助金297.6万元,向刑事被害人发放救助金181万元。依法保障刑事案件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为89起案件的被告人指定辩护人。
四、努力夯实执法办案基础,促进自身科学发展
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得到加强。按照上级部署,先后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人民法官为人民”、“创先争优”、“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使广大干警更加自觉发扬传统、坚定理想信念、着力为民司法。五年来先后有9个集体、3名干警受到国家级表彰奖励,35个集体、25名干警受到自治区级表彰奖励。狠抓廉政建设,通过创建廉政教育基地、建立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发送廉政短信、推行廉政保证金制度、发放廉政监督卡、聘请廉政监督员、学习《廉洁司法建议手册》、开通举报信箱、开展司法巡查、审务督察等有效形式构筑防腐“隔离带”,敲响促廉“警示钟”。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查处违纪案件,五年来全市法院共有30名干警受到纪律处分、通报批评、诫勉谈话。
第二篇:中级人民法院汇报材料
中级人民法院汇报材料
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03,925件,结案101,169件,同比分别上升11.6和9.2个百分点,年均结案率达到97.3%。其中,市中院受理案件7346件,结案6992件,同比分别上升10.3和21个百分点。特别是xxxx年以来,市中院党组审时度势,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发展战略,确立了“快速崛起,争创一流”奋斗目标和“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工作思路,凝聚奋斗力量,践行“总干”精神,攻坚克难,稳中求进,法院整体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审判工作实现了良性循环。在xxxx年自治区高院组织的全区13个中级法院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市中院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进入全区第一层面;xxxx年审判质效排位进至第三名。
一、狠抓审判执行工作,全力维护公平正义
严厉惩治刑事犯罪,促进“平安xxxx”建设。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严厉惩治刑事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五年来,受理刑事案件5037件,审结4923件,判处罪犯5631人,同比分别增长36、33.2和14.6个百分点。依法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审结故意杀人、绑架、“两抢一盗”、毒品犯罪案件1485件。对“临河国际建材城灭门惨案”罪犯李焕文,杀害出租车司机罪犯于洋、陈海全等判处死刑并予执行;严惩“光头帮”黑恶势力犯罪团伙,以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罪分别判处9名罪犯2至20年有期徒刑。准确打击新类型犯罪,审结危险驾驶案件88件,有91名醉驾人员被判处刑罚。审结全市首例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两名罪犯有期徒刑。严惩近年出现在我市的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有力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市中院审结了涉及338名被害人、涉案金额1993万余元的“宴和公司”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分别判处余某等13人3至15年有期徒刑。着力打击职务犯罪,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240件,惩处366人。以贪污、挪用公款罪判处“黄金大盗”宋文代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成为近年来我区对职务犯罪量刑最重的案件,被评为全区xxxx年十大法治事件之一。审结我市教育、农机和扶贫系统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35件,依法对34名罪犯处以3至12年有期徒刑,对12个被告单位处以罚金120万元,彰显了党和政府惩治腐败的信心和决心。
妥善审理民商事纠纷,促进“和谐xxxx”建设。按照“司法关注民生,审判贴近百姓”的要求,妥善审理各类涉民生案件。五年来共受理民商事案件74368件,结案71794件,同比分别增长23.3和20.8个百分点,解决纠纷标的金额564亿多元。注重保护妇女、儿童、老人和军属合法权益,维护家庭和睦,审结婚姻家庭和继承案件13196件。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促进企业发展,审结劳动争议案件2276件,保护劳动者债权3462万元。妥善处理涉农涉牧纠纷,促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审结土地、草牧场承包流转案件727件。审慎对待集团诉讼,努力化解群体纠纷,共审结该类案件213件,涉案2567人。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中院以调解方式妥善化解了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与某运输公司合同纠纷一案,244家回迁户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五年来调解撤诉案件51053件,全市法院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一直高于全区平均水平,xxxx年达到74.9%。民商事审判质量稳步提高,一审民商事案件平均结案率保持在96.5%以上,与五年前相比,全市法院一、二审民商事案件审理周期分别缩短了18天和6天。xxxx年自治区高院二审对市中院民商事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首次低于全区平均值,实现历史性突破。市中院二审对基层法院民商事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也出现下降趋势。
积极化解行政争议,促进“法治xxxx”建设。以提高行政审判能动力,妥善化解行政争议为重点,坚持“保护与监督”并重原则,加强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促进干群和谐共处。五年来共受理行政案件1208件,结案1188件,同比增长9.6和9.4个百分点。撤销、变更、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151件,维持、确认具体行政行为合法16件。全市法院相继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了行政审判司法建议白皮书。注重加强与行政机关的协调沟通,形成了与市政府法制办的联席会议机制和以政府为被告的案件沟通机制,对减少行政争议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力推进协调和解,采取灵活多样的协调方式,力促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359件行政案件因协调和解而撤诉,占38.8%。加大对行政执法的支持力度,审查各类行政非诉执行案件927件,准予执行825件,占89%。不断增强非诉执行案件审查工作的透明度,全市法院经过听证程序审查的该类案件116件。审结国家赔偿案件10件,决定赔偿8件,赔偿金额72.2万元。
强力推进执行工作,促进“诚信xxxx”建设。树立“让裁判有权威、让权益有保障、让法律有尊严”的执行理念,不断创新和改进执行措施和方法,充分运用提级、指定、交叉执行和个案督办等措施,加大执行力度;向社会公开执行信息和过程,制作发放《执行宣传手册》,督促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健全执行联动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建立执行指挥中心,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的执行机制;实行执行裁决权与执行实施权分离,加强对执行权运行过程的监督和制约;深入开展“反规避执行专项行动”和“创建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活动”,加大对拒不执行生效裁判行为的处罚力度,执行难题得到初步缓解。五年来全市法院共执结执行案件21695件,为当事人实现债权20.5亿元。xxxx年,全市法院执结率达到98.8%,执行标的到位率达到97.2%,比2008年分别上升6.4和33.1个百分点。采取搜查、查封、冻结、媒体曝光等措施4819次,限制高消费20人,曝光拒不履行判决的被执行人402人,司法拘留758人,以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对3名“老赖”判处有期徒刑。
二、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积极服务xxxx工作大局
坚持主动谋划,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能动司法,全力保障和服务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妥善审理因金融危机引发的货物买卖、合资合作、破产、劳动争议、借贷等各类案件23309件。审结金融借款纠纷12140件,涉及金融债权金额18.8亿元。积极配合房地产政策调控,运用司法手段规范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审结房地产案件740件,涉案金额9746万元。审结了袁某等人诉某化肥有限责任公司168件股权转让纠纷等一批影响广泛的案件。积极服务我市重点项目,形成《关于抓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实施的几点建议和意见》报送市委政府。部分基层法院成立了专门审理涉及征收纠纷案件的合议庭。全市法院共受理征收补偿纠纷案件483件,依法实施司法征收78件,成功促成383件拆迁案件的执行和解,有力推动了我市城镇化建设步伐。市中院受自治区高院委托起草形成了《关于建立边境贸易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协调机制的意见》,为保障和促进我市甘其毛都口岸边境贸易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矛盾易发、多发、群发的实际,中院制定了《关于大力推行非诉讼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的实施意见》,积极支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社会力量化解矛盾,该工作机制与市委、政府“三联六调”一起构成我市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亮点,被市委、政府联合发文向全市推广。各基层法院建立调解机构121个,全市通过司法确认诉前化解矛盾5098件,解决纠纷金额近6000万元。临河区法院结合辖区实际,在实施非诉讼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的基础上,探索出“诉调三层对接机制”化解矛盾,使大量纠纷在诉前得到快捷化解,国家、自治区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并在全区法院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介绍;乌前旗法院积极推行该工作机制,协助市委政府稳妥处置了去年“4.23”矿难导致9死16伤的赔偿事宜。普遍设立了交通事故专业法庭,及时与交警部门对接,与医疗、保险等部门沟通,形成“一元引导,多元跟进”的纠纷解决新机制,破解了交通事故纠纷案件调解难、执行难的问题。临河区法院的交通事故专业法庭被自治区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亮点在全区推广,并受到公安部的高度关注。充分延伸审判职能,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开展心理干预、缓刑帮教等特色活动,最大限度教育、挽救失足未成年人。五年来审结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1333件。加强对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参与社区矫正,加强对缓刑人员的回访、教育和考察。针对审判执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全市法院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预防违法犯罪、提高行政执法水平、解决土地纠纷等司法建议124件,被采纳52件。
重视培育“软实力”,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市中院制定了《关于为建设民族文化大市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意见》,要求全市法院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大市建设,并从案件的受理、协调、审理、执行和宣传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指导意见。同时将法院文化建设纳入全市法院工作整体布局,举办运动会、法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知识竞赛等活动;建设法院文化长廊、院史馆、廉政文化馆、健身房、阅览室等场所,编辑《xxxx审判》杂志、《廉洁司法制度汇编》和全国首册蒙汉双语的廉政建议手册,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司法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司法文化品牌。加强法制宣传,弘扬法治精神,提升司法公信。参加了中国法院“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院长系列访谈节目首访。在《中国审判》等国家级报刊上刊载文章。与xxxx日报社合办“天平之声”专版,举行专题采访、新闻发布、典型案例报道等,及时宣传法院工作动态。近年来,全市法院在市级以上各种媒体发表文章1763篇,宣传工作走在了全区法院的前列,也为宣传和展示xxxx新形象作出了贡献。
三、恪守司法为民宗旨,力求人民群众满意
回应群众期待,提升公正司法水平。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中院和各基层法院相继设立专门的审判管理机构,修订、完善综合考核体系,建立“管理到人,责任到位”审判管理责任体系。制定优化内部权责配置、规范案件发回改判和加强裁判活动说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指导意见。采取审判执行态势分析会、定期通报、院长约谈等机制,努力提升办案质效。坚持依法纠错,五年来全市法院共依法审查申请再审案件620件,提起再审131件;审理再审案件442件,审结428件,改判发回重审190件。高度重视涉诉信访工作,落实“四定四包”工作责任制和信访责任倒查制度,有3名干警受到责任追究。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和“百名法官下基层”活动,共接待群众来访2751次,处理群众来信1921件,采取各种措施化解涉诉信访积案,来信来访总量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近年来,信访维稳工作连续受到市委、自治区高院和自治区政法委的表彰;在“十八大”召开期间,我市法院继续保持了涉诉信访案件进京非访的“零”记录。
回应群众需求,完善便民利民措施。开展电话、上立案,深入农村牧区、案发地点开庭审理、调解案件,设立流动法庭、便民诉讼点60个,巡回审判案件6897件。()依法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提高办案效率,全市基层法院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76.4%,同比上升5.8个百分点;当庭宣判率43.7%,同比上升32.1个百分点。“立案信访窗口”具备了立案审查、诉讼引导、释法答疑、案件查询、材料收转等多项功能,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方便当事人诉讼。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为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减免缓交诉讼费2312万元。其中,市中院减免缓交诉讼费390万元。推动建立司法救助金制度,向131名困难当事人发放救助金297.6万元,向刑事被害人发放救助金181万元。依法保障刑事案件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为89起案件的被告人指定辩护人。
四、努力夯实执法办案基础,促进自身科学发展
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得到加强。按照上级部署,先后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人民法官为人民”、“创先争优”、“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使广大干警更加自觉发扬传统、坚定理想信念、着力为民司法。五年来先后有9个集体、3名干警受到国家级表彰奖励,35个集体、25名干警受到自治区级表彰奖励。
第三篇: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枪支车辆管理情况的汇报
文章标题: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枪支车辆管理情况的汇报
各位领导:
我院的枪支弹药及车辆管理,在院党组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在省高院司法行政装备处的有力指导下,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初步实现了枪支弹药存放安全可靠、技术性能良好、动态管理严格、车辆管理有序,无重大事故发生的目的。下面我就
有关枪支及车辆的管理情况分别向领导作以汇报。
一、枪支管理情况
我院领导非常重视枪支弹药的管理工作,并根据省高院有关枪支弹药管理的通知精神,成立了以***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法法警队及司法行政处相关人员参加的枪支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公务用枪领导小组职责》,进一步细化了领导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及分工,明确了责任。同时,结合省院下发的枪支管理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武器库保管员职责》、《枪支使用管理规定》、《枪支保管管理规定》、《枪支出入库制度》、《公务用枪查库制度》等规章制度。执行枪支集中保管规定,严格落实武器库房“三铁一器”(即:铁窗、铁门、铁柜、报警器)、“双人双锁”(即一人拿库门钥匙,另一人拿保险柜钥匙)、“枪弹分离”、24小时值班等制度。加强枪支的动态管理,要求有关人员按规定标准配备枪支,并经主管院长签字批准后方可借枪,同时严格枪支出入出库手续,规定使用枪支时由借枪人填写借枪卡(内容包括:借枪人、用途、枪型、枪号、技术状况及弹药数量)。枪支出库后,由借枪人员负责使用和保管,不得转借他人。枪支使用后入库前,要核对枪型、枪号、文章版权归xiexiebang.com作者所有!技术状况与出库前是否一致,并经验枪、保养后方可封存。对于出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在严格追究当事人责任的同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并视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车辆管理情况
对于车辆管理我院党组同样给予高度重视,并成立了由**院长为组长,监察室主任**、行政处处长***为副组长的车辆督察小组,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对假、冒、套、挪用号牌、警车外借及其它单位或个人以法院名义挂牌等现象进行了集中清查,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车辆管理制度》、《驾驶员管理制度》,印发了《关于统计清查整顿全市法院系统车辆的通知》、《关于加强车辆管理严厉打击套牌警用车辆的通知》、《关于取消假套牌警用车辆的通知》、《对于全市法院系统警用车辆乱闯红灯的处罚通知》,对规范警用车辆的使用和管理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为有效地落实省高院《关于对枪支、车辆管理的通知》精神,我院及时印发了《关于购置警用车辆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成立公务用车督察小组的通知》,并启用了警车专用管理印章。为加强节假日期间警用车辆的管理,我院在放假前对司机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要求所有车辆必须全部予以封存,如有特殊情况用车的,必须经值班领导批准,持派车单方可动用。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院车辆督察组适时对落实五个严禁情况进行检查并通报(五个严禁:即严禁警用车辆乱呜警笛、乱闪警灯、乱停乱放,严禁警用车辆停放在酒店、宾馆、娱乐场所,严禁警用车辆进行非警务活动,严禁驾驶员酒后驾车,严禁非警务人员驾驶警车),并视情节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虽然我院的枪支及车辆管理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是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在这方面我们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加大枪支弹药及车辆的管理力度,加强向省法院司法行政装备处请示汇报工作,加强对基层法院工作的指导,依靠制度从严管理,确保全市两级法院枪支弹药及车辆安全不出任何问题。
《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枪支车辆管理情况的汇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枪支车辆管理情况的汇报。
第四篇: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情况的自查报告
近年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深化班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省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改革的意见》,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在干部人事制度领域不断探索和深化各项改革措施,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人事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取得一定成效和经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院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
1、坚持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选拔任用干部
2002年7月9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干部任用条例》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对于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保证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干部任用条例》颁布以后,我院党组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到颁布和实施《干部任用条例》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全院学习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学习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作为一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好抓落实。
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关键在各级党委(党组),关键在主要领导干部。我院党组带头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十不准”等纪律要求,坚持公道正派,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严格遵守干部工作纪律,把好选人用人关。选拔任用干部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条件、程序和纪律办事,严格把关,不得另行其事。切实做到对本级管理的干部任用,不符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不上会;对上级管理的干部任用,不符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不上报;对下级报来的干部任用,不符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不审批。院政治部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照章办事,严格履行程序,坚决抵制来自各方面不正之风的干扰,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按照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中院对基层法院领导班子有协管的责任。因此,对区委组织部请求中院党组函复、配合测评等工作,中院均认真履行职责。
市委组织部对本院领导配备过程中的民主测评、个别访谈、档案调查等工作,我院也是认真执行,积极配合,顺利完成。
2、公开竞争,择优选拔干部
2001年,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机构改革的精神,结合法院实际,我院开始着手机构改革的相关准备工作。在时机成熟、准备充分的前提下,2002年始,我院正式实施《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机关机构改革方案》,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这次机改得到了市委、市人大和上级法院大力支持,我院党组也是高度重视,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注重“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加上全院干警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仅三个月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这项工作,设置了16个内设机构和纪检监察部门,实有人员从186减为173,确定中层正职领导16人、副职27人,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双向选择,部门干警交流面达29%,进一步实现了人员的优化组合。这次机改,是围绕“公正、效率”实现人民法院改革总体目标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解决好法院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提高法院队伍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004年4月,我院按照“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以市委办公厅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为借鉴,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再次开展部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对缺额的3个中层正职,5个副职及副职竞争上正职后空缺的副职资格实行竞争上岗。经过近二十余天紧张有序的工作,十一名同志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使我院中层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学历层次进一步提高,全院形成奋发向上,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为我院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推荐干部和表决干部任免
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我院始终注意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严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办事,在干部任免中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同时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监督,以群众无记名投票推荐方式,落实好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切实把群众的选择权与党组织的决定权有机结合起来,对干部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和评判。
在2002年机改中和2004年竞争上岗中,我院注重“群众参与和群众公认”原则,正、副职均设置了多次民主推荐程序,每次测评推荐结果统计均由院内各部门分别派一名同志与政治部共同进行,监察室全程监督。
领导决定权在人事任免中最重要的环节,体现着院领导对干部的综合评价,干部和领导双方都很重视。在竞争上岗工作中,以及各类干部推荐工作中,我院都采用领导无记名投票方式来决定干部任免。
4、任前公示和任职试用期
我院坚持干部任前公示和任职试用期公示期制度。竞争上岗后,对拟任职人选,在2002年的机改中公示对拟任职人选在全院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二天。公示期间如对人选持有异议,可采取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反映(在五号楼大厅设征求意见箱),反映的问题应客观真实,书面反映一般应署实名。对公示期间群众有反映的,要认真调查核实,对没有问题或存在的问题尚不影响任用的按正常程序任命,由组织上向当事人指出存在的不足,督促其改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性质比较复杂,一时难以查清的,暂缓作出决定;群众反映较大,经调查核实确有问题,不宜任用的,取消拟任职资格,对涉及违法违纪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2004年竞争上岗中对拟任职人选在全院进行公示七天。公示期间如对人选持有异议,可采取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反映到监察室,反映的问题应客观真实,书面反映应署实名。对公示期间群众有反映的,要认真调查核实,对没有问题或存在的问题尚不影响任用的按正常程序任命,由组织上向当事人指出存在的不足,督促其改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性质比较复杂,一时难以查清的,暂缓作出决定;群众反映较大,经调查核实确有问题,不宜任用的,取消拟任职资格,对涉及违法违纪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此外,我院还规定了干部试用期一年。试用期届满,根据考察情况决定是否任用。
二、我院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成效和基本经验
(一)主要成效
人事制度改革后的人事制度坚持以能力取人,以素质取人,以实绩取人,平等竞争,一批年轻的、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较强的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使我院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明显优化,有效地促进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了干部树立勤学习,通争第一,求真务实的精神状态,在全院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竞相向上的良好氛围。通过新的人事制度机制,得以用更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得以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我院干部队伍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实现了人才能力资源结构的优化配置,为开创我院新时期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夯实了基础。
(二)基本经验
1、院、市委、人大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中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院干警的积极参与、紧密配合,是每次人事制度改革措施顺利推行的关键。特别是市编委、市委政法委、市委组织部、市人大等部门都给予了全程关注和不遗余力的支持,使我院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顺利推行。院党组的高度重视和指导思想的明确及民主集中制的决策方式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广大干警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则是工作不可缺少的群众基础。
2、每次的人事制度改革措施的推行都充分准备,果断实施。在工作正式实施之前,首先要做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精心制定方案,尽量考虑到每一个步骤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和对策。
3、坚持把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工作中。人事制度改革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院党组、政治部在各个环节中密切关注干警的思想动态,发现苗头及时排解矛盾,从而做到思想不乱、秩序不散、工作不受影响。
4、政工部门组织完善。每次人事制度改革措施施行中,既有政治部领导亲自部置安排,又有专门的组织处副处长或工作人员熟练的制作材料,其他同志辅助调卷查档,配合很好,工作效率高。各类干部材料规范、齐全,及时归档立卷。能够完整的反映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全过程。
5、切实加强对《干部任用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是《干部任用条例》落到实处的有力保证。我院坚持重点检查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是否严格执行了《干部任用条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格执行检查监督责任制,使检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努力拓宽监督渠道,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监督制度和奖惩制度,认真实行民主推荐干部、干部考察预告、干部任前公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干部竞争上岗等制度,在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我院纪检监察部门都能有效介入,并且切实落实了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自觉接受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
三、我院干部人事制度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我院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情况总体是很好的,但也存在诸如个别干部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认识程度不够;在人事制度改革措施上还考虑不周全,保障措施还不够得力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我院将积极采取有效途径,一方面加强对人事制度改革的宣传学习工作,让广大干警对此项工作提高认识;同时加强组织工作,提高干部的组织性、纪律性,同时加强群众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中的监督,使我院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二00四年六月一日
第五篇: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
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
声明: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严禁转载。
摘要:“十二五”期间,合肥要全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方向阔步前进。法院的工作要为城市建设服务,“执行难”是一个困绕全国法院系统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全市法院除了对已经受理的执行案件要全力执行外,还必须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和社会各界配合下,着眼于从源头上找问题,在现有的执行联动机制基础上,从建立综合督促制度,信息网络机制等多方面入手,完善我市的执行联动机制,进而打造我市的社会诚信体系,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更多地通过当事人自动履行得以实现。
关键词:区域性特大城市执行联动机制诚信体系构建
引论
“十二五”期间,合肥要全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方向阔步前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社会转型的不断推进势必进一步带来深层次的利益格局调整,进而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纠纷。在保障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顺利推进在这一背景下,全市法院每位干警都需要树立服务大局意识,强化能动司法理念,依法支持、鼓励和引导一切有利于加快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因作者所在部门为市中院执行局,故本文主要围绕执行改革中最为热点的执行联动机制构建的问题,结合如何以此破解“执行难”,为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服务进行相关论述。
一、“执行难”的成因及执行联动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法律的生命在于法律的实现,而执行是法律获得生命必不可少的形式与途径。”①一直以来,“执行难”是一个严重困绕全国法院系统的问题,从最高法院的统计数据中也能看出。一是执行实际到位率低,全国实际到位率大约只有40%;二是按照法定结案标准计算的执结率低,全国只有60%左右;再次是生效判决的自动履行率低,全国只有40%左右。②1999年以来,全国先后开展了四次较大规模的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但“执行难”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在中法发【1999】11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转发<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报告>的通知》中将法院的“执行难”概括为四句话:“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第一,被执行人难找。主要表现为:被执行人故意躲避法院传唤。被执行人拒收法院传票。举家迁徙。强力阻碍;第二,执行财产难寻。多头开户,空城计;恶意串通,假破产,假交易等等;第三,协助执行人难求。协助执行义务人拒不协助,懈怠协助,法院处罚措施威慑力不足;第四,应执行财产难动。被执行人肆意撕毁人民法院的查封令、扣押令擅自处置应执行的财产,假抵押,假租赁,将应执行财产混同为或谎称为国家不允许强制执行的财产。最高法院院长王胜俊院长在《听取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验收检查组汇报工作时的讲话》中分析了“执行难”的成因:从社会层面上来看,影响向执行工作的因素大量存在。一是社会诚信体系并未建立。二是地方保护主义对执行工作产生严重干扰。三是无财产可执行案件比例大。四是法院执行队伍素质问题。从王胜俊院长的讲话中我们不难发现,要解决“执行难”的问题,首先要破解的就是如何建立社会诚信体系与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当前,我国的社会信用制度还很不完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以及企业的经营活动还缺乏有效的监管,法院与政府各监管部门之间也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从而导致一些当事人一边欠债不还,一边高额举债、购房置地、奢侈消费,拒不执行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的当事人,并没有因自己的不法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除了对已经受理的执行案件要全力执行外,还必须着眼于从源头上找问题,必须借助国家和社会的综合力量,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合力破难,才能达到标本兼治之效。我国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最后上升为国家意志。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有给付内容的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需要当事人自觉履行,一旦进入执行程序,人民法院通常采用常规执行手段,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如果被执行人采用各种不正当手段规避、逃避甚至抗拒执行,人民法院必须动用国家强制力,促使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这是构建执行联动机制的法律基础。人民法院动用国家强制力,既要形成强制的氛围,也要动用强制的手段,既要使强制对象履行法律义务,也要威慑非强制对象履行法律义务。因此,构建以法院为主导,集合单位、个人等国家公权力及社会力量的执行联动机制成为必要。我国国家层面的执行联动机制近些年来也在不断地推进着。2005年,中央政法委曾经下发《关于切实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通知》。2007年又下发《关于完善执行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执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国家执行联动威慑机制。2008年11月,最高法院公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通过明确管辖权、细化执行异议程序和强化上级执行监督制度等加强解决执行难问题。2009年3月,最高法院启动了全国性的执行案件查询系统,将执行案件的信息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开放。2010年7月,最高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法院与中央19个部门联合会签的《关于建立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简称《意见》)。参与会签的部门包括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等四个中共中央部门,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监察部等13个中央政府部门,明确规定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规定了执行联动机制的启动和运行程序等。有的学者对我国执行联动机制的内涵概括为:“所谓执行联动机制,是以司法主动,社会合作为依托,通过调动包括司法系统本身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多管齐下,集体合围,形成一个对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的高压态势和共同惩戒局面,同时致力于削减执行工作的其它阻抗因素,将治理执行难追溯到执行难问题产生的源头上去。”③
二、我市现有的执行联动机制状况
近年来,合肥市的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正呈现跨跃式地大发展,当然法院工作包括我们的执行工作也一直强调在争取“全国一流,全省领先”,但实际执行到位率也前些年也只有60%多。为破解“执行难”,在市委、人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近年来的执行联动机制建设还是卓有成效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和社会各界配合的执行工作格局正在我市逐步形成。2007年我市就相继建立了由党委、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市两级执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有效地解决了一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2008年6月,市中院院长许建同志向市人大常委作了《关于我市法院执行协调配合工作的报告》,就破解“执行难”,进一步推进执行联动机制建设进行了汇报,并提请审议。2009年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期间,市中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辖区社情和执行工作实际,向市委政法委提交了《关于建立合肥市执行工作长效机制的报告》,市委政法委对报告给予高度重视,随即以该委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建立合肥市执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在意见的附件中,明确了相关协助执行部门和单位的协助义务和职责,并在第一时间召开全市执行联动机制座谈会,成立了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人大副主任、法院院长等为副组长,各联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合肥市执行工作社会联动机制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联动协作工作,确保联动工作落到实处。2009年底市从大常委会颁布了《合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建立协助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机制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各单位建立协助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机制提出了总体要求,2010年上半年市中院根据上述《决定》精神与22家联动单位签订了具体《协助执行办法》,《办法》详细规定了各协助单位协助法院执行的内容,由法院将有关执行案件被执行人的情况向参加联动的单位通报,并通过联动单位系统查询,迅速、准确地获取被执行人银行存款、房产、土地、车辆、海关监管物品、国库支付中心、社保帐户缴费、申报、退税等财产情况,及住宿、上网、税务登记等信息材料。同时,借助协助执行单位的联动,使被执行人在履行法律义务前,在公司注册,社团法人登记,工程承揽、项目许可、资质审批、规划报建,政府采购和工程项目招投标,经济鉴证业务的采购招投标,个人出入境,通关,福利彩票点的销售资格,道路运输,信贷投资融资等方面受到必要限制,进而丧失其社会信用度。2010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门会议对各成员单位落实决定情况进行督查。
总体上来说,我市执行联动机制的建设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启动时间早。全市两级执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比最高法院清理执行积案活动的要求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的若干意见》所提出的时间要早上二三年的时间;市委政法委下发的《关于建立合肥市执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在全省也是先列;特别是大常委会颁布的《决定》,不仅是全省率先,受到省高院的肯定,推广;而且比最高法院与中央19个部门联合会签的《意见》还要早上半年多的时间。
(二)党委、人大、政府重视,各成员单位积极协助。党委、人大、政府不仅积极成立联动机制领导小组,协调各类重大事项和重大案件,还颁布各项规定与《决定》,进一步规范协助执行工作,同时展开有力的督查,将工作落到实处。各成员单位积极参加领导小组协调会,认真制定协助执行办法,开展具体协助工作。
(三)制度全面,落实到位。我市既有执行联席会议制度,又有市委发布的《关于建立合肥市执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人大发布的《决定》,也有各成员单位与法院之间的具体《协助执行办法》,内容非常祥实,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各成员单位也自觉地在协助工作中予以落实。
(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执行联动机制联席会协调解决了一批重大有影响的执行案件,如“桃园房产案”,“双龙案件”等等;市内的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查询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下,不仅向市法院迅速提供被执行单位的帐户,还提供自然人帐户的查询,积大地支持了法院的工作;一批被执行人被限制出境或信贷投资融资及土地的规划报建;一批老赖被公告和限制了高消费等等。正是联动机制的作用,近两年市中院的执行工作已经位居全国前列,全省首位,不仅获得了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先进集体称号,且结案率、到位率等多项考核指标均居全省首位。
当然,目前我市执行联动机制在运行中也存在着以下些问题:
(一)执行联动机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尚未完全形成定期化、制度化。领导小组会议主要还是针对特殊的情况和具体的案件来开展,对于联动机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以及成员单位间的交流尚欠不足。
(二)各成员单位的信息联系尚未实现网上在线。无论是法院的查询等手续,还是成员单位对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情况的获息,目前仍然只能依靠书面材料来进行传递,增加了人力和时间成本。
(三)对被执行人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部分难以到位。如对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再次发起成立新公司或成为股东的限制;对被执行人及其单位法人或主要负责人高消费的限制等等,存在着不同原因的困难。
(四)人民银行的查询出现新情况与困难。人民银行在协助法院执行工作中出现问题,不仅要求各级法院统一报省法院和再集中查询,而且人手不足,造成对被执行人帐户的查询久拖难出。
(五)公安机关协助查询被执行人下落力度不够。公安机关在协助法院限制被执行人出境及强制搬迁等执行工作中比较得力,但对协助查询被执行人下落方面尚未尽全力。
三、进一步完善我市执行联动机制的构想
当前,我市正在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方向阔步前进,未来五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6000亿元,占全省比重提高到25%以上,全市人均GDP达到15000美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2.5万亿元,其中工业投资累计8500亿元;合肥城区常住人口将突破400万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5%。④特大城市时代的到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必将给城市的建设模式、管理方式、管理理念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带来全方位冲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特大城市时代的到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无论是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城市管理上都要超前谋划、科学应对,做好准备、迎接挑战。法院审判及其执行工作要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保障,就必须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的若干意见》所要求的那样,加快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建设,要努力争取党委的支持,动员全市的力量共同解决“执行难”问题,以此提高生效法律文书的自动履行率和法院执行工作的实际到位率,打造属于我市自己的社会诚信体系,保护民生,有效维护经济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和企业经营理念。
根据我市目前执行联动机制的状况,对区域性特大城市提出的这一命题与要求,对于我市执行联动机制在未来几年进一步地推进与完善,笔者有以下几点主要构想:
(一)建立综合目标考核一票否决、协助执行义务单位负责人谈话、被执行特殊主体执行案件敦促负责的综合督促制度。
1、争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支持,将执行案件情况纳入文明考核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范围(目前已实施),对有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义务却不履行、有协助义务却不协助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文明评比资格、并确定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合格单位。工商、房地产管理、车辆管理、工程招投标管理、金融等部门不配合或配合不力造成后果的同样实行“一票否决”。
2、对法院执行时协助单位以种种借口拖延或阻碍执行,或给当事人通风报信,甚至串通被执行人隐匿、转移财产的,由党委主要领导对该单位负责人诫勉谈话,责令整改,造成损失或致使案件无法执行的,由协助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并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3、被执行人为人大代表的,人大负责督促;被执行人为党政机关、乡镇,由政法委负责督促;被执行人为国家公务员的,由所在单位党政一把手负责督促其履行法定义务。同时,纪委、组织部、人事局联合发出文件,规定党员、干部因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被司法拘留、罚款的,一律不得提拔使用、晋职、晋级。机关干部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予以停职并严格按照干部管理程序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二)建立信息系统的联动机制。
1、全市法院将被执行人的基本情况、案件立案时间、生效法律文书号、执行标的在网上公布,进入全国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我市可通过技术手段,让这个系统跟全市的金融机构、出入境管理部门、房地产管理部门、车辆管理部门、工商注册登记部门等协助执行单位系统进行链接,改变现有的依据书面材料沟通不畅的局面,让相关协助执行单位通过联网查询,更细致、更严格对被执行人开立银行账号,贷款进行限制,对被执行人或其法人再设立公司,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限制,对被执行人买房、买地、买车等办理登记或者过户手续进行限制……。让社会公众了解到被执行人的资信,理性地选择,避免经营风险,减少经济纠纷的发生,使不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者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处处受限,寸步难行。
2、发挥各相关协助执行单位各自的信息管理网络资源作用。如公安机关的人口管理网络、工商部门的企业管理网络、银行金融系统的资信管理网络及房地产管理部门的房地产管理网络、税务系统的管理网络等。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法院足不出户联网查询,当然前提是指定专人,设定专用,严格审批。通过这些网络及时有效地查找到有关人员的去向,资产状况及资信状况,打破部门管理壁垒,便于法院及时采取相应的执行强制措施,促进案件高效、及时执行,促使债务人自动履行。
(三)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执行联动机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应定其召开,且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应该到场,而不是派出会议代表,对临时的问题协调,可不定期由总召集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应当对重大疑难执行案件,进行沟通、协调;督促查处党政部门、领导干部非法干预执行的违法违纪行为;重点协调督办受地方、部门非法干预,涉及政府机关、部队、国有企业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建设领域工程款、申请执行人为特困群众执行难案件;对重点案件实行挂牌督办、领导包案等。除了领导小组会议,各成员单位应当明确两名联络员,对执行和协助执行工作中出现的一般性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
(四)推广执行联络员制度。
我市肥西县法院试行的执行联络员制度经过几年的操作来看,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值得在全市推广。可将执行网络延伸到基层,积极推动在各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建立执行联络点,发展壮大执行联络员队伍,将那些具备热心公益事业、遵守宪法和法律、无违法犯罪记录和不良嗜好、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较强的调处纠纷能力的同志发展为联络员,建立多层次、覆盖全区的协助执行网络体系。发挥联络员队伍贴近基层、接近群众的优势,提供被执行人的下落,协助人民法院依法送达法律文书,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促成执行和解,避免执行冲突,配合法院做好其他必要的协助执行工作。当然这其中可能涉及联络员工资报酬和培训等待遇问题,还需要党委、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五)建立严厉打击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的公检法三家联动机制。
目前,我市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少见,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情况还时有发生,有些法院也向公安进行过移送,但最终追刑事责任的很少。为准确、及时地惩治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根据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依法严肃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的通知》精神,建议可由市委政法委组织召开公、检、法三家联席会议,制定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关于办理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文件。明确以暴力、威胁方法妨害或者抗拒执行的,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应当立即出警,依法处置。法院在执行判决、裁定过程中,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人涉嫌犯罪的,应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公安机关应当及时立案侦查,检察机关应当及时提起公诉,法院应当及时审判。法院认为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的,可提请检察院予以监督。检察院认为需要立案侦查的,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移送市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妨害公务案件,检察院决定不起诉,公安机关认为不起诉决定有错误的,可以要求复议;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
(六)依托公安管控平台,查找被执行人。
在市政法委的统一协调下,争取与市公安局达成如下协助查找被执行人的内容:
1、在法院设立执行联络机构,与公安机关信息系统联网,收集、研判、报送、反馈执行案件被执行人信息,及时发出协查通报,网上布控。
2、借助市公安局的巡查机制,动态查找被执行人。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逃避执行的以及下落不明的被执行人,法院将相关法律文书及协查函提交给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公安机关在日常巡逻检查中发现协查对象并经确认后,立即通知法院执行局处理。
3、加强与市公安局“110”联动,查找重点案件的被执行人。对确定的重点执行案件,法院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报送联动报警名单,并附拘传手续。同时,法院设立24小时联动热线,并向申请执行人发放“110”报警卡。当持卡当事人发现被执行人行踪并报警时,在相关法律手续完备的前提下,指挥中心出警酌情控制被执行人或带回派出所,并及时移交法院处理。
(七)完善媒体曝光,限制高消费令,实施悬赏执行。
媒体曝光,限制高消费和悬赏执行可配合使用,通过相关单位与个人的协助行为,对被执行人权利和自由进行限制,提高被执行人强制执行的成本和代价,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事先可对被执行人进行信誉评审,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义务的人或虽暂无履行能力但态度恶劣的被执行人将其列上黑名单,分批进行媒体曝光,限制高消费令,实施悬赏执行。我市法院已经多次在省内主要媒体上对被执行人进行曝光,也在媒体上发布了限制高消费令,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部分被执行人在曝光后主动对债务进行了履行。但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完善:一是协助曝光的媒体可扩大化,不仅限于报刊,互联网、广播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上都可予以公布;二是曝光应常态化,定期化;三是限制高消费后各协助单位如机场、高档私立学校、高级会所等等要认真在自己的网络里备案加以落实限制。四是对故意躲藏或逃避执行的义务人实行悬赏举报。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6月19日公布的《关于依法制裁规避执行行为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执行法院可以依据申请执行人的悬赏执行申请,向社会发布举报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的悬赏公告。举报人提供的财产线索经查证属实并实际执行到位的,可按申请执行人承诺的标准或者比例奖励举报人,奖励资金由申请执行人承担。
(八)建立执行专项救助机制。
在交通事故和其他人身损害赔偿、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等案件的执行中,有的义务人因事故和其他原因,极度贫因,致使这几类案件得不到执行,严重影响权利人的伤病治疗和基本生活,矛盾十分尖锐,影响社会稳定。目前我市无专项的执行救助资金,个别执行救助案件的少量救助资金还是统一纳入涉法涉诉信访专项资金中解决的。随着我市向区域性特大城市跨进,为促进社会和偕,体现人文关怀,有必要将司法救助机制作为联动机制的子系统,通过执行救助机制由法院会同地方财政、民政部门和社会慈善机构共同建立救济专项资金,对弱势群体申请执行人适当的一次性救助,或将确有困难的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列入政府民政部门救济的对象,长期救济,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
执行联动机制的构建目的就是要,就是使联动各部门实现信息互联、互享,职能互补,齐抓共管,变以强制执行为主为强制执行与联动威慑、促使自动履行相结合,使赖债者因被限制生产经营而无利可图,因被限制从业而无事可做,因被限制高消费而无福可享,因被列入债务人名单公开曝光而无处可藏,因被限制出境而无路可逃,为其赖债行为付出高昂的经济自由及道德成本。目的在于实现三个转变:将消极、被动、单一的协助执行机制转变为积极、主动、多元的执行联动机制;将法院单打独斗的执行模式转变为以法院为主、各部门协作联动的执行模式;将单纯依靠强制执行的工作模式转变为强制执行与联动威慑并举的工作模式。⑤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利益平衡,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我市区域性特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如果我们不断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执行联动机制,可以断言,法院的执行威慑力会使债务人望风臣服,民众的法制信仰、社会的诚信意识会不断增强,自动履行生效裁判将成为社会的主流。到那时,执行威慑力机制越来越成为一柄“挂在墙上的剑”,轻易不出鞘。正如法国学者让·文森和雅克普雷沃在《法国民事执行程序要义》中论述:“在民法里,某些法令途径很少得到运用,但其本身的存在却足以(对债务人)施加精神上的压力。……强制执行途径也是这样的法律途径。”
注释及参考文献:
①章武生《民事执行:树立和维护司法权威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4期。
②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俞灵雨《法院执行理论与实务讲座》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③肖建光、邓兴广《执行联动机制:执行难的多元化协作破解》
④《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⑤孙军工(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2011年7月21日版《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