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检察事业同成长征文2

时间:2019-05-13 17:4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与检察事业同成长征文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与检察事业同成长征文2》。

第一篇:我与检察事业同成长征文2

我与检察事业同成长征文

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今年也三十三了。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是检察机关恢复重建的三十年,短暂的三十年,检察机关的重建与发展与改革开放一样绚丽夺目。

大江无语东流,时光默默飞逝。1995年因工作需要调入检察院,仿佛还是昨天,任凭岁月沧桑,依然记忆犹新。时光荏苒,今年已是我在检察院工作的第14个年头了。我先后在刑事检察科、审查起诉科、办公室、法律政策研究室等部门工作,作为与检察机关共同成长14年的见证人和参与者,随着检察事业的发展壮大,自己也从一名普通的检察干警到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一步步成长起来。

这十四年,检察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作为见证人和参与者亲眼目睹了检察院发展壮大的过程,同时也逐步实现了自己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我要感激这十四年,是它让我从一个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的刚毕业的学生,成为一名代表国家履行法律监督神圣职责的二级检察官。

刚到检察院的时候,我们在一座80年代初用水泥砖建造的大楼里办公,当时三、四个人一个办公室,没有专门的办案场所,都是在办公室里询问和讯问,全院只有三部电话,两部办案用车。现在在原来办公楼的基础上,扩建了800多平方米的办公、办案区,每个部门都有了专用的电话,每个办公室都有了电脑,新增了四部较好的办案用车。除此之外,还有了专门的办案工作区,配置了空调、监控等设备,为检察机关办案提供了必备的工作条件。今年,投资800万元的检察技侦综合大楼也已开工建设。

刚到检察院的时候,我们办公条件很差,全院只有一台386电脑,什么都是手写,写出来后,等打字员打好再一个字一个字的校对,最后再打印蜡纸用手工油印机印出来。记得“三讲”的时候,全部材料都经历了“手写、打字、校对、油印”等几个程序,每完成一份材料我都要忙到半夜。现在我们办公都使用电脑,人人都会计算机操作,全院已有十几名干警通过了国家一级计算机等级考试。我院还开通了局域网、检察专线网,实现了语音、视频远程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添购了数码复印机、一体油印机、数码传真机、激光打印机等设备,建立了同步录音录像审讯室,检察长可以在办公室同步指挥一线干警办理重特大案件。高科技产品和检察信息一体化的广泛使用,推动了我院检察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刚到检察院的时候,我院大部分干警都只是大专学历,几乎没有法律专业的本科生。现在干警通过进修学习,包括职工在内的所有人都具有了法律专科学历,80%的干警达到了法律本科学历。我个人也通过自学先后取得了法律专科、法律本科、法律专业研究生的学历。干警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知识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干警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给检察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回顾从检这十四年,作为见证人和参与者,我在亲眼目睹我院办公、办案条件和人员素质发展变化的同时,我院的各项事业得到全面提升。检察改革、队伍建设、预防犯罪、保护未成年人等工作的成功做法得到上级检察机关的高度评价,办案质量也是一年比一年高,已经实现了批捕准确率、起诉准确率、自侦案件立案准确率三个100%的目标。为此,我院多次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各级党委政府及省市检察院评为全国、全省、全市“人民满意的检察院”和“先进检察院”及省级、市级“文明单位”称号等。特别是近两年,我院连续两年被省市检察院评为“先进检察院”,并荣记集体一等功,连续两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检察业务工作目标考评年年名列全市榜首。

随着检察机关的变化,我自身也发生了变化,从刚进检察院的书记员、助理检察员、检察员一步一步成长为现在的中层正职、副科级检察员,我的青春、我的爱全部献给了我所挚爱的检察事业。我个人也先后被省委政法委授予“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两次被省检察院评为先进个人,两次被市检察院荣记个人三等功,四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个人,十六次在各级各种比赛中获奖,今年还被推荐为全市检察机关检察业务尖子。

回顾过去,满怀自豪。展望未来,信心倍增。在检察事业的发展中,我尽了微薄的力量,贡献了才智,流淌过汗水,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在今后的岁月里,我将凭着对检察事业的真诚与热情,兢兢业业的履行检察官的神圣职责,继续与检察事业不断成长,去开创检察事业更加辉煌的明天。

第二篇:我与检察事业同成长征文(一本书的八年)

1997年,我通过公务员考试,被录用到检察院工作。报到的第一天,检察长拉着我的手,递过一本崭新的参考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叮嘱我要多读书。

其实我骨子里不太爱读书。小学时不懂怎么读书,中学时觉得童年时光太单调得补玩回来,大学时课本都读不过来能考个及格够着毕业已经万幸哪顾得上读书,工作后没了老师的鞭策少了父母的唠叨自己觉得成人了觉得知识够用了也没怎么读书。没想到考进检察院的第一天,检察长倒教诲我要多读书了。检察长赠书,一时让我有种知遇感、温暖感,当下里我绝对是头如捣蒜般猛点,好像还立诺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心里面放电影似的出现我如何“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啃书的场景。

从检的第一年,由于是新手,工作清闲得以有时间通读这本书,却由此尝到甜头,侥幸通过了初任检察官考试,取得检察官资格,从此发觉这本书还管用,于是经常翻翻,有时带在公文包里,或者带回家中放在床头,即使根本没看,也有一种充实感、满足感。

后来工作逐渐忙碌,几乎不间断地写些信息、新闻、综合材料、调研文章等,虽然不是检察业务工作,但检察文秘岗位要求运用的法律知识范围远比单项业务来得宽广,在法言法语与思维逻辑上更需理性与严密,遇到不明白、没把握的罪名,都要经常使用这本参考书,保证文章写得有根有据有理有节的,免得写出来的文章让人看了笑得肚疼。

我这人用书却不会护书,并不因为是检察长赠送的书我就捧着供着。由于这本书比较厚,有时要找个法条查个解释很不方便,没多久,我就把这本书分章节给粘上索引标签,让标签从书的右切口伸展出来,方便随时查找。我有躺在床上看书的习惯,可是这本书太沉,捧着读一会儿手就发酸,放在床板上读起来又得弯着腰,或者侧卧着用手支着头来看,很是受累,就有了把书“肢解”掉的想法。我一般不买很沉的书来读,实在非读不可的,就毫不留情地把大书拆成若干本小书。有几回都拿起刀片来想下手了,转念一想,这是领导赠送的礼物,比不得那些花钱买来可以任性改造的大路货,不好胡来,只能作罢。古人读书,有“花鸟一床书”之说,再不济的也有“半床明月半床书”,我也喜好附庸风雅,有着弄些书本放在枕边的积习,但是终究由于卧读的不便,这本书后来还是从枕边书籍中出局了,放回办公室更为适宜。

有读书经验的人都知道,一本好书是常看常新的。但是,我这本书的“常新”却是另类风景。从年月施行新刑法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陆续针对刑法添加了一些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这些解释,篇幅不长的,我都要复印下来,裁剪成与书页匹配的纸片,粘在扉页或者相关章节的天头、地脚上,每隔些时日,出了新的解释,就往这本书里粘上新纸片,日积月累,原先的纸片折痕陈旧,纸面微黄,新的纸片还残留胶水的清香。遇到篇幅稍长的,只能在书上注些文字,说明该处已经有新解释应引起注意。

长年使用一本参考书还经常给人一种怀旧感。作家董桥说过:“字典之类的参考书是妻子,常在身边为宜。”我不是作家,当然没有作家那样以书为妻的情怀。不过,一本长年使用的参考书,往往会使我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些事。这本书的总则部分是最经常查看的,有些内容确实是需要长记性牢记的,为了帮助记忆,我把原文的关键字按照个人的记忆需要抽取出来,注在条文边上,这些注记五花八门,没有逻辑与章法,却着实让我记住了条文内容。过些时日再看这些不伦不类的歪批乱注,不禁莞尔:“当初咋就那么笨呢?”

我自己没有什么天资,我也从没做到过目不忘,一本参考书用了八年,其中一些内容愣是没有记清、记牢,由于有书常在手边,翻来就是,用习惯了、顺手了,还记它作甚。这几年用上电脑,百度搜索也挺拿手的,仍然放不下这本书,个中究竟,我也没弄明白。

第三篇:我与检察事业征文

检察带我成长

如果从1994年借调到**市**区检察院算起,我已在法律监督这座神圣的殿堂里沐浴了14年,那年我26岁,风华正茂,如今年满40,仍是当年。回想这段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岁月,虽然恍若白驹过隙,禁不住发出岁月蹉跎的叹息,但更深刻的感受是无处不在的雨露,组织的熏陶、领导关怀和同事的帮助时常令我心生感恩之情。我成长在检察院,是人民检察培育了我,检察工作的使命促动我心怀大局,追求正义;检察事业的发展促使我更新理念,完善自我,带动我克服智障不断走向成熟。我热爱检察事业,深爱着热爱检察事业的人。

结缘检察

1993年岁尾,**区检察院在辖区“四乡一镇”设立检察室,商请各乡镇选派干部协助工作,对检察工作一知半解的我承蒙推荐,从此与检察事业结缘。自大学毕业后,我担任过中学数学教员,借调到人民法庭担任过书记员,当时的我在新华镇团委书记的岗位上刚刚工作一年有余,虽然组织一些诸如乡村修路、篮球比赛、书画展览、征文比赛之类的活动,但主要工作却是参与农村“社教”工作,也许是当时心智还不成熟,对党务、团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潜意识对法庭“一事一了”审判工作有了感觉,很向往继续从事一些“具体”、“实务”的工作,所以很“欣喜”地接受了新任务。

经过一番考察,那年元旦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我就到**区人民检察院报到,从此就与检察事业有了不解之缘,先是在经济科跟随拟任新华镇检察室主任的栾殿光同志锻炼,栾到任后领导没让我到检察室,而是留在起诉科担任书记员,兼管内勤工作。同志们都很关心我,说起诉科是锻炼人的地方,鼓励我加油,一些从事过审查起诉工作的前辈经常同我聊天,说体会,谈经验,使我受益匪浅。为了让我尽快适应岗位,分管起诉工作的尤丕琳副检察长在全院范围内精选法律书籍搬给我,并亲自拟定学习计划,还指定当时的起诉科长马晓霞、助检员高渤为我的指导老师,对他划出的重点内容结合司法实践进行精心讲解。马、高二位“启蒙”老师不仅在业务上帮助我,在政治上也关心我,后来她俩成为我的入党培养人,使我的业务水平、思想觉悟日益提高。不管她俩的岗位如何变换,我总是尊称“马导”、“高导”,至今未曾直呼其名。法律监督的使命感和领导的关怀、同志们的爱护使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尽快掌握法律、熟悉业务,早日融入这个集体,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检察官。

没想到机会来得很快,第二年检法两院就扩编增员,但不是在借调人员中选录,而是面向社会公开招录,笔试、面试、考核都由人事部门为主导,从所有借调人员只考上一人的结果看,借调人员的身份没有获得一点优势!当时全市检察系统只有56个名额,报考的却超过千人,竞争异常激烈。罗仁维检察长对此相当重视,亲自开车带我们三名借调人员去报名,要求我们珍惜机会,为**院争光。从此,监督我们复习就纳入罗检的重要工作日程,那时检察院与法院共用一个办公楼,全院所有人员挤在不到90平方米的8间办公室内办公,人均面积不足3平方米,办理自侦案件只能在宾馆租房间,记得罗检就把我们带到他的指挥间,一边指挥办案,一边监督学习。就这样,我在领导的关心下顺利过关斩将,踏踏实实地与检察事业结下了缘,成为一名检察人员。

感受党性

汶川大地震使我不由想起了1998年洪灾,那从南到北到处肆虐的洪水使大江大河散发着深深的恐怖,正是这恐怖使我深切感受到共产党员的特殊价值,萌生了加入党组织的强烈愿望。当松花江流域**市绥滨段大堤万分危急之际,我院成立抗洪抢险突击队,我也做好了上前线的准备,但队员名单上却没有我的名字,这很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前我参加过辖区梧桐河的抗洪抢险,以及一些重体力劳动,感觉在体力劳动上全院没几个人比我还能干!这次无论从年龄、身体、阅历等方面考量,突击队里都不应该没有我啊!难道领导特意照顾我?抑或是科长争着去(当时我所在的批捕科只有科长崔彦平和我两名成员)?这怎么能行!在崔科长向我交代工作时,我再也坐不住了,就去找罗仁维检察长:“论业务我不如崔科长,论体力崔科长比不了我,还是让我参加突击队吧,让崔科长在家办案”,罗检微笑着说:“你主动请缨我很高兴,但是这次不比往常,危险性非常大,所以党组研究决定我亲自带队,并且队员全部由共产党员组成,你就专心办好案子吧,拿不准的问题要勤请示、多汇报。”我默然了,当时我还没写入党申请书,总认为自己只要各方面都积极上进,入党的事会水到渠成,不急。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对党的宗旨有了切身体会,我感到我入党的愿望前所未有的强烈,当我将入党申请书交给政治协理员徐长林并巴结地敬上一只烟的时候,老徐笑着说:“还是有点晚,排在你前边有7名积极分子呢!”我傻眼了,我随即郑重地表态:“请组织相信我入党的动机是纯洁的,请组织严格考察我,我也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了我最迫切最坚定的愿景,这也是我进入检察机关以来萌生的第一项追求。尽管如此,提职还是走在了前面,1999年,我成功竞聘专职调研员,又经过一番曲折,我晋升为副科级检察员,走上了办公室副主任兼专职调研员的工作岗位,到2000年7月才成为一名预备党员,那时院里已没有几位干警不是党员的了。入党前,有人向我提醒了一项政策,即基层检察院可以不受指数限制提拔一名非党人士任副检察长,当时我院的形势

是如果落实这项政策则非我莫属,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只有我符合条件,也有同事建议我不要着急入党,向领导试探一下,争取争取。但我认为党是神圣的,任何利益冲淡不了我对党组织的感情,所以我没犹豫,也没争取,毅然宣誓了。我从未为我的选择感到惋惜和后悔,虽然时至今日,我院仍然没有落实这项政策的人选,虽然时至今日,我仍然是一名副科级主任,并随时面临着各种形式的竞争。

“问渠安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区院已建院28年,之所以取得辉煌的业绩,之所以至今仍保持“零违纪”的优异记录,离不开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离不开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这就是党的先进性,她就在我身边熏陶着我,吸引着我,培育着我不断成长。

众志成城

“南山已立,**在起”是市委书记1999年考察**区院检察工作时的感慨,是**区院发展形势的真实写照。在全市检察机关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强烈竞争氛围里,我们院的目标就是赶超全国先进检察院南山区院,其历程真是荡气回肠,**区院的奋斗令身在其中的我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拼搏的快乐,乃至做人的道理。这一时期的人和事所体现出的精神是我获得的最宝贵的财富,无论我生活上是幸福还是悲伤,无论我事业上是顺利还是坎坷,都将伴随着我,影响着我,鞭策着我。

一位战友的引导。虽然同刘百吉在经济科“亲密”了不到一年,但他在我心目中却占有很重的位置,是我身边实实在在的学习榜样。他的作风不只让我难以忘怀,他也受到全院干警的爱戴,很多群众的赞扬。他质朴,总爱穿一身老式检察装,说话和和气气,办事中规中矩,被百姓称为“老政法”;他热情,无论对同事还是对来访群众,他都尽心尽力帮助,“有事找百吉”的话语在我院很流行;他敏锐,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他提出的对策总是令人信服,不愧是我院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工作的开拓者;他勤奋,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公正执法。在院里缺少交通工具、公共交通还没普及到农村的情况下,为了宣传职能、寻找案源,时任民行科长的刘百吉带领书记员吴晓杰(现任控申科长)甘愿步行送法下乡,饿了啃口面包,渴了喝口矿泉水,徒步走遍了辖区40余个村屯,成为我院在群众中知名度最高的干警,就连非我院辖区的百姓都慕名向他咨询法律问题,寻求道义支持。尽管刘百吉英年早逝已三年,至今民行科的同事还经常含泪接待来找他咨询的农民朋友。刘百吉对我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因为每当在工作中产生情绪,在行进中发生羁绊,脑海里总是涌现出百吉兄的音容笑貌,什么知荣知辱,什么是非厚薄,统统烟消云散矣。

一次劳动的启迪。“污水横流,尽显检察官本色”是我撰写一篇报道的标题,说的是一次被群众赞为“东检同志是英雄”的清淤劳动。1998年7月28日,为了排除洪灾隐患,区委组织小石头河清淤会战,划给我们的地段相当复杂,河道东侧大量石头、树枝、丝袋、塑料袋、铁丝等互相缠绕凝成“堡垒”突出水面,还长着四棵碗口粗的柳树,树根盘根错节地增强着“凝聚力”;两岸道路狭窄,既不能进机械挖又无法用车运,还不能堵塞居民区赖以交通的“要道”;河道西侧是雨后的黑黑河水夹带着工业垃圾和居民的生活垃圾滚滚流淌……。真是“晕毙”了!检察长罗仁维简单动员说:“群众的利益无小事,防洪形势刻不容缓,用我们的双手也要把垃圾运出去!”我院干警赤膊上阵,起早贪黑苦干了3天,硬是用镐头、铁锹、二齿子、土筐等原始工具将垃圾山清理干净,将河道疏通。看到我们呼号子传递淤泥的气势和干警水衩(水靴)灌包、汗水湿背、双手血泡的气概,周围的居民着实感动了。有的送工具、有的送茶水绿豆粥、有的帮干警擦汗、有的拉干警到家歇息,就连没找到活的“大板锹”也帮会儿忙,个体业主张庆民先生还献诗一首:“党有如此好儿女,万民怎能不拥护?……”。河里的干警在忙,岸上的群众也在忙。这就是我亲身经历的检民情深,对我来讲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当回忆起这次劳动,我就觉得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一次救助的陶冶。1999年9月,《**晚报》一篇“慈父卖肾救女儿”的报道引起我们的关注。原来小学生谢柏菲患先天性心脏病,随时有生命危险,急需5万元手术费,其贫穷的父亲急得到处联系卖肾筹款。干警们议论纷纷,被亲情感动。罗检顺势引导,派我到学校了解情况,带着礼物到小柏菲家探望、鼓劲,请家长和老师介绍小柏菲的病情、家庭状况、学习情况及她与病魔做斗争的事迹等,唤起干警对爱的强烈共鸣,创造了我院干警一次捐款5600余元的高额记录。令我感动莫名的是,政治协理员徐长林欠债3万元,竟带头捐助300元。此后,小柏菲所在学校师生、父母所在单位职工,以及日报、晚报的记者们都纷纷响应捐助,帮助小柏菲战胜了病魔。这次救助活动虽然引发了较好的社会效应,但也只能算是我们关注民生、服务社会的冰山一角。植树造林、街道卫生、社区服务、慰问、助学、法律服务、文艺演出等,都是我院的传统性公益项目,为此,我院购置了铁锹、镐头、扫帚、水靴、水桶等劳动工具和音响、录放机、影碟机等电器设备。高血压的检察长罗仁维带领大伙冒着暴雨冲刷街道的身影是多么高大啊!我就是在这样的忘我氛围里接受锻炼的。

一次演出的凝聚。我生性腼腆,缺少文艺细胞,连唱首歌都五音不全,可领导偏偏赶鸭子上架,以锻炼为名“逼”我演幽默诙谐的山东柳琴,排练期间,羞涩、笨拙、忘词、笑场时时困扰着我,虽然最终在全市检察系统文艺会演中拿了奖,获得了喝彩和掌声,但其细节仍过往烟云般地让我失忆了。然而一次全院大合唱却使我每每想起都激情澎湃。那是辖区岭北煤矿庆“七%26#8226;一”群众会演,我们上班后才接到邀请,当日晚上7点就上场演出。演出时的情况是,广场上人山人海,我们32名干警整齐地挤挤地排在稍有晃动的木制台阶上吼唱,但音响却突然失声,技术人员抓紧维修。此时无声胜有声,因为在演出暂时中断的二十余分钟时间里,全院干警不约而同地克服了紧急排练一整天的劳顿,冒着摄氏35度的酷暑,雕塑般地立正挺立在台上,没有一人擦汗、驱蚊子,没有一人出现与团队状态不一致的“小动作”。“也不是演给领导看,放松一下吧”、“看这精神,工作肯定差不了”,台下观众议论纷纷。时间一长,观众就意识到了人民检察官的情怀,全都沉默了,接着报以此起彼伏的热烈掌声,虽经检察长多次敬礼致谢而不止。事故尽管微不足道,却检验了队伍、树立了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常常想,作为一名执法者,我们会经常遇到突发事件,只要我们保持对人民群众的爱与敬,时刻自觉地用形象、纪律约束自己,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2000年末,我院在全市检察机关目标查评中获得第一名,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此后,全省政法工作“学创”先进集体标兵、“五好”检察院、人民满意检察院、集体二等功、劳动模范集体……,各种荣誉接踵而至。

酸甜苦辣

不经风雨难见彩虹,峥嵘岁月才显风流,我的成长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全国检察机关庆祝重建30周年之际,我之所以以“检察带我成长”为题写这篇文字,是因为在我从检14年来的成长历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领导的培养、同事的帮助以及不断完善的检察机制的激励是多么的宝贵,是她们使我的曲折变成坚强,变得成熟。我常常想,坚忍不拔、辛勤工作,是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检察事业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所以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总是信心百倍,用于超越。

为了促进干警的全面成长,我院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在领导的关心下,我先后在起诉科、反贪局、批捕科、研究室、办公室工作。起诉科是检察业务的最后一道关口,案子种类全不说,质量要求高,案情细节的完善、证据证明力的审查、违法办案的纠正、法律条文的引用,直至法律文书的撰写、校对、印刷、印鉴,一套程序走下来,没有一处敢凑合,稍微马虎就要“反复操作”;科长把关、主管检察长审核、检察长亲自过问,真是层层把关,一有不慎就要“深受教育”,这使我养成了谨慎细致的作风,案子方面没显出来,因为我是书记员,是为别人“做嫁衣”的角色,内勤工作倒是很有起色,各种薄册井井有条不说,最令人头痛的统计报表工作深受市院内勤的特别表扬——没一点差错,这令马晓霞科长很高兴,一方面我为科里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她也完成了培养任务。我是越表扬越有劲头,这个“没差错”一直坚持到反贪局内勤、批捕科内勤岗位上。在批捕科工作期间,为适应审查批捕工作办案时限短、案件跟踪监督、催办工作烦琐的需要,我在李景学副检察长、崔彦平科长的帮助下,自行设计了一张表,使案件的立案、抓捕、拘留、报捕、报诉、起诉、判决等由批捕科监控的环节一览无余,方便快捷,引起了市院业务部门的注意,后来成为全市基层院批捕部门除检统报表以外必须按月上报的报表,方便了案件管理。

1999年7月,通过演讲、评审团打分、民意测验等程序,我竞聘成为专职调研员,兼管办公室简报信息工作,当时的文件规定,考察半年后就可以上报组织部门晋升为副科级。我很兴奋,暗自得意幸运之神再次降临,但没想到这个职位却造成我从检以来最大的挫折。主要原因是我对自己的职责不明确,专注于调研和宣传工作,在全市查评中获得第一名。但却忽视了信息工作,一是我本人和主任都初次从事办公室工作,对检察信息在办公室查评中无限加分的地位认识不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能深度挖掘稿源,信息量少;二是信息的采编水平不行,稿件质量不高;三是报送不及时。当年办公室在全市查评中仅第五名,换句话说就是倒数第三名,这触及了我院的“一票否决制”,于是我和主任惨遭免职处分,我的晋升灰飞烟灭,由于科级指数将满的原因,我对自己的前途几乎绝望了。

但我并没有成为“弃儿”,我被免职的同时,我院开展了新一轮的“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工作,同志们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多位领导和科长邀约我加入他们的团队,使我恢复了信心和勇气,我最终选择留在办公室当科员,领导分配我负责调研(没设专职调研员)、宣传、简报信息、文秘工作,同时还要完成领导分配的临时任务。在以后的工作中,罗仁维检察长“在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的勉励激励着我忘我拼搏,由于我院搞基建,只有三名工作人员的办公室特别忙,我则白天忙事务,晚上忙材料,在帮助主任较好地完成了综合楼建设、花园式单位建设、接待省院检察长视察等重要工作的同时,调研(宣传)工作连续四年保持全市第一名,其中检察官协会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办公室工作连续多年保持前三名,2001年成为唯一被省院表彰的基层院办公室;我院还被选为省院信息直报点,我本人多次在全省检察信息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我撰写的调研文章多次获省、市级奖项,在市院组织的各种交流会、促进会上,我负责组织的经验材料经常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区人大领导在人大预备会议上要求要象检察院那样行文报告工作……。我的努力获得领导的认可和同事们的尊敬,罗仁维检察长经常在人前背后夸奖我,说我经受住了长期考验,说从我身上看到了竞争机制的生命力。为了表达对我欣赏和鼓励,罗检特意在中秋节晚上请我到他家吃饭。只要耕耘就有收获,我终于回到了中层领导岗位。

我明白,人非圣贤,这使我在今后的道路上还会有坎坷和曲折,但我坚信,只要我保持对人民检察的赤诚之心,只要我心怀大局、勤奋进取,就能不断克服困难,走出彷徨,取得新成绩,做出新贡献。

第四篇:“我与检察事业共成长”主题征文

_——人生因检察事业而精彩

时光荏苒,转眼我从检已经了。从当初青涩单纯的大学毕业生,到如今从容淡定的检察干部,我对检察事业的感情与日俱增、历久弥坚。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令我对检察职业的感觉越来越美好,信心也越来越坚定;是我身边的检察官无私奉献、忠于职守的精神感染、激励着我;是检察工作给了我超乎寻常的锻炼、成长经历和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让我如此执着。进院之初,我的“师傅”是一名从检20余年的老检察。一次,我们接到一起故意伤害案,两名嫌疑人在当地臭名昭著,欺行霸市,为恶一方,他们为了生意上的竞争,故意挑衅引起争执,将被害方的两人打得一死一伤。行凶者归案后拒不认罪,知情人因害怕遭到打击报复,敢怒不敢言。做阅卷笔录时,我发现案卷中竟然没有一份证人证言!师傅查阅案卷后,叫我立即带上纸笔、印泥,和他一起到案发地调查取证。时值盛夏,我们顶着烈日,穿着制服,骑自行车奔赴案发现场找到了有关证人,可他们一看到是检察院来人调查,就纷纷躲进家里关上大门。站在大街上,尽管火热的太阳晒得我大汗淋漓,可我的心却像掉进了冰窟。“师傅,要不我们回去吧,反正是证人不配合,领导和同志们都会理解的。”“是啊,那样的话我们是省事儿了,可是冤死的人能瞑目吗?让犯罪的人逍遥法外,我们又能心安理得吗?一定要还事实以本来面目,一定要让作恶者得到应有的惩罚!”为了打消证人的顾虑,我们连续几晚趁着夜色,身着便装,耐心地敲开证人的家门,一家一家的做工作、摸情况。与此同时,我们跑相关部门,敲定和落实对证人采取的保密和保护措施。真情和正义的力量,最终使证人纷纷开口道出了实情。案件提起公诉后,二名被告人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分别判处了十二年和八年的有期徒刑。从师傅身上,我知道了,履行职责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还应当有良知和勇气;我更认识到,选择这身制服的同时也就选择了维护正义的天职,在关键时刻退缩只能玷污人民检察官的形象。面对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职业立场和准则。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进入公诉科未成年人案件专班。面对一摞摞沉甸甸的案卷,看着一个个正值花季的少年因犯罪给社会、家庭带来的危害和痛苦,我的心常常被深深地刺痛。法律无情人有情。能否在看似冰冷的法律中融入温情关怀,促使青少年认罪服法,走向新生?我一直在思考着,实践着。至今不能忘记的是这样一起案件:一个读初一的男孩因为和家里人赌气,从宜昌逃学跑到武汉,由于生活没有着落,很快被盗窃团伙盯上,在一家快餐厅帮同伙放风,盗得被害人的皮包,内有价值数千元的财物。孩子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一辈子老实本分,孩子离家出走后,他们忧心如焚,四处奔波寻找。当公安机关的拘留通知书寄到这对心力交瘁的夫妻手上时,犹如晴天霹雳!孩子的父亲几乎一夜白头,而原本就体弱多病的母亲,得知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犯了罪,感到既伤心又羞耻,竟然服毒自杀身亡!孩子的父亲强忍悲痛来到武汉,多方辗转,通过派出所、分局找到我们院。希望能让孩子回去一趟,送送他妈妈。而此时,关押在看守所里的孩子并不知道母亲去世的消息,当我提审见到他时,他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万分,“阿姨,我也想回家啊,可是身上没有一分钱了。他们打我、骂我,不偷东西就不给饭吃,我心里害怕极了!我想回家,想回学校,我再也不敢这样了!”面对这样一起案件,冰冷的起诉书不仅意味着年幼孩子终身的污点,更意味着一个家庭的彻底崩溃。我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深知养育孩子的不易,我更深深担忧,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将如何面对今后的坎坷艰辛?一边是严肃的法条,一边是父子俩无助的眼神,我该怎么办?我努力梳理着自己的思绪,试图在法与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与科领导商量后,鉴于此案犯罪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我们一致认为应当全力教育挽救孩子,建议先取保候审再作出不起诉决定,获得批准。于是,我们同公安机关一起努力,在最短时间内为孩子办好相应手续,并陪同他从看守所出来,与父亲一道踏上回家的路。在母亲的遗像前,孩子长跪不起,额头在地上磕得血流不止,发自肺腑的呼唤和痛彻心扉的忏悔,让在场的每个人无不动容。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波澜,一把扶起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从今以后,阿姨就是你的亲人!”之后,我们依法对他做出相对不起诉决定,又帮助他的父亲联系学校让其继续读书,并和他建立了帮教联系。我每半个月就会给孩子写一封信,鼓励他重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男孩也定期回信,向我倾诉心声,和我分享快乐。现在可以欣慰地告诉大家,他的进步非常大,考取了一所很好的院校,还竞争成为学生会主席!我想,检察官也许就像暗夜里的守望者,用法律和爱心的力量,让无助者有力,让悲观者坚强,让迷途的孩子重获方向!去年3月,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到政治处,成为一名政工干部。之前一直以为综合部门就是写写材料,置身其中才体会到,在这里一样可以有所作为。

第五篇:“我与检察事业共成长”主题征文

时光荏苒,转眼我从检已经了。从当初青涩单纯的大学毕业生,到如今从容淡定的检察干部,我对检察事业的感情与日俱增、历久弥坚。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令我对检察职业的感觉越来越美好,信心也越来越坚定;是我身边的检察官无私奉献、忠于职守的精神感染、激励着我;是检察工作给了我超乎寻常的锻炼、成长经历和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让我如此执着。

院之初,我的“师傅”是一名从检20余年的老检察。一次,我们接到一起故意伤害案,两名嫌疑人在当地臭名昭著,欺行霸市,为恶一方,他们为了生意上的竞争,故意挑衅引起争执,将被害方的两人打得一死一伤。行凶者归案后拒不认罪,知情人因害怕遭到打击报复,敢怒不敢言。做阅卷笔录时,我发现案卷中竟然没有一份证人证言!师傅查阅案卷后,叫我立即带上纸笔、印泥,和他一起到案发地调查取证。时值盛夏,我们顶着烈日,穿着制服,骑自行车奔赴案发现场找到了有关证人,可他们一看到是检察院来人调查,就纷纷躲进家里关上大门。站在大街上,尽管火热的太阳晒得我大汗淋漓,可我的心却像掉进了冰窟。“师傅,要不我们回去吧,反正是证人不配合,领导和同志们都会理解的。”“是啊,那样的话我们是省事儿了,可是冤死的人能瞑目吗?让犯罪的人逍遥法外,我们又能心安理得吗?一定要还事实以本来面目,一定要让作恶者得到应有的惩罚!”为了打消证人的顾虑,我们连续几晚趁着夜色,身着便装,耐心地敲开证人的家门,一家一家的做工作、摸情况。与此同时,我们跑相关部门,敲定和落实对证人采取的保密和保护措施。真情和正义的力量,最终使证人纷纷开口道出了实情。案件提起公诉后,二名被告人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分别判处了十二年和八年的有期徒刑。从师傅身上,我知道了,履行职责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还应当有良知和勇气;我更认识到,选择这身制服的同时也就选择了维护正义的天职,在关键时刻退缩只能玷污人民检察官的形象。面对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职业立场和准则。

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进入公诉科未成年人案件专班。面对一摞摞沉甸甸的案卷,看着一个个正值花季的少年因犯罪给社会、家庭带来的危害和痛苦,我的心常常被深深地刺痛。法律无情人有情。能否在看似冰冷的法律中融入温情关怀,促使青少年认罪服法,走向新生?我一直在思考着,实践着。

至今不能忘记的是这样一起案件:一个读初一的男孩因为和家里人赌气,从宜昌逃学跑到武汉,由于生活没有着落,很快被盗窃团伙盯上,在一家快餐厅帮同伙放风,盗得被害人的皮包,内有价值数千元的财物。孩子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一辈子老实本分,孩子离家出走后,他们忧心如焚,四处奔波寻找。当公安机关的拘留通知书寄到这对心力交瘁的夫妻手上时,犹如晴天霹雳!孩子的父亲几乎一夜白头,而原本就体弱多病的母亲,得知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犯了罪,感到既伤心又羞耻,竟然服毒自杀身亡!

孩子的父亲强忍悲痛来到武汉,多方辗转,通过派出所、分局找到我们院。希望能让孩子回去一趟,送送他妈妈。

而此时,关押在看守所里的孩子并不知道母亲去世的消息,当我提审见到他时,他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万分,“阿姨,我也想回家啊,可是身上没有一分钱了。他们打我、骂我,不偷东西就不给饭吃,我心里害怕极了!我想回家,想回学校,我再也不敢这样了!”

面对这样一起案件,冰冷的起诉书不仅意味着年幼孩子终身的污点,更意味着一个家庭的彻底崩溃。我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深知养育孩子的不易,我更深深担忧,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将如何面对今后的坎坷艰辛?一边是严肃的法条,一边是父子俩无助的眼神,我该怎么办?我努力梳理着自己的思绪,试图在法与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与科领导商量后,鉴于此案犯罪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我们一致认为应当全力教育挽救孩子,建议先取保候审再作出不起诉决定,获得批准。于是,我们同公安机关一起努力,在最短时间内为孩子办好相应手续,并陪同他从看守所出来,与父亲一道踏上回家的路。

在母亲的遗像前,孩子长跪不起,额头在地上磕得血流不止,发自肺腑的呼唤和痛彻心扉的忏悔,让在场的每个人无不动容。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波澜,一把扶起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从今以后,阿姨就是你的亲人!”之后,我们依法对他做出相对不起诉决定,又帮助他的父亲联系学校让其继续读书,并和他建立了帮教联系。我每半个月就会给孩子写一封信,鼓励他重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男孩也定期回信,向我倾诉心声,和我分享快乐。现在可以欣慰地告诉大家,他的进步非常大,考取了一所很好的院校,还竞争成为学生会主席!我想,检察官也许就像暗夜里的守望者,用法律和爱心的力量,让无助者有力,让悲观者坚强,让迷途的孩子重获方向!

去年3月,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到政治处,成为一名政工干部。之前一直以为综合部门就是写写材料,置身其中才体会到,在这里一样可以有所作为。一到政治处,我就

接到一项艰巨的任务:全国“三位一体”规范化管理机制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我院被确定为全国35个试点基层院之一,作为我院此项工作的专班成员之一,我主要负责各阶段工作的全面协调。管理专业出身,又参加了高检院的培训,同事们都善意地称我为规范化管理的“专家”,而我深知试点工作任务重、要求高,要在半年时间内建立并运行一个全面完善、富有特色的规范

化管理体系绝非易事,需要科学组织、统筹规划,更需要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决心。在专班动员会上,我向院领导郑重承诺:“争分夺秒,全力以赴!”

在10天内,我完成近10万字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初稿,还要在20天内对各部门文件进行严格的审查。经过两次全面修改,最终确定体系文件的第一稿。一周内,我一方面会同文印员对全部85万余字的文件进行排版,另一方面对文件纸张、印数等具体事项一一落实,甚至连文件选用封面的纸张,都要到市场去亲自挑选。

6月8日,我院在全省17个试点基层院中首个正式发布“三位一体”规范化管理体系文件。7月、8月和10月,我配合专班组织了全院两次内审、一次管理评审。11月,高检院审核组对试点工作进行验收审核,我院在全国名列前茅。如今,我的很多同事都成了规范化管理的行家里手,“让规范成为习惯”已成为全院干警的共识。

综合工作是繁杂琐碎的,似乎没有指标,但事事不可懈怠,似乎没有标准,但时时不可马虎。天天坐在电脑前,颈椎病不请自来;每每安排各项活动,生怕遗漏一点细节。面对繁琐的工作,我也有过懈怠,但每当我看到反贪局的女同志连续昼夜加班办案,看到公诉科的女主诉官克服阻力艰难取证,看到控申科的女同事面对缠诉费尽口舌,与她们相比,我的这点付出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况在忙碌中,我也收获着喜悦:在协助相关科室撰写先进事迹和经验材料时,我常常为提炼主题、编排素材而冥思苦想,但思考过后的豁然开朗和一气呵成,又是何等的畅快淋漓;在自己参与组织的活动得到支持配合,收到良好效果时,又何尝不是一种难得的历练?

回首将近十年的职业生涯,与在座的各位姐妹一样,我们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检察事业,我们为工作、为学业、为家庭忙碌奔波。别人用存款和产业来衡量夸耀自己,而我们呢?也许除了增长的经验、丰富的思想、更加沉重的责任感,什么也没有存下。但我们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在磨练、付出和追求中,我们已经和这项神圣的事业融为一体!

下载我与检察事业同成长征文2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与检察事业同成长征文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与检察事业共成长

    我与检察事业共成长 宽城县院公诉科孟健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我已经参加工作4年了。四年,时间虽短,历练虽浅,但它犹如春之萌芽,在悄无声息中勃发成长;好比熔炉之深,锤炼了我钢......

    我与检察事业共成长

    我与检察事业共成长 宽城县院公诉科 孟健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我已经参加工作4年了。四年,时间虽短,历练虽浅,但它犹如春之萌芽,在悄无声息中勃发成长;好比熔炉之深,锤炼了我......

    我与检察事业共成长范文合集

    我与检察事业共成长2004年,大学四年级最后一学期,我在公诉处实习。那时候还在旧办公楼,十几个人的大屋,斑驳的办公桌,仅有的一台长城牌台式电脑,一部针式打印机,几个文件柜,差不多是......

    我与检察事业同成长征文——我理想中的公诉词(精选五篇)

    从学校毕业步入检察机关大门,十六年弹指一挥间。十六年中,由于有一半的时间是在从事公诉工作,所以对它难免有一种莫名的情结。每当回想起这段工作经历,那种使命感、责任感便会在......

    我与国税同成长征文两篇

    文章标题:我与国税同成长征文两篇我与国税同成长征文1994年,伴随着分税制改革和新税制的实施,**税收工作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步入了艰辛的创业之旅,踏上了蓬勃的发展之路。我——作......

    我与国税同成长征文演讲

    我与国税同成长征文演讲1994年,伴随着分税制改革和新税制的实施,**税收工作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步入了艰辛的创业之旅,踏上了蓬勃的发展之路。我——作为一名96年踏上税务工作的学......

    我和祖国同成长征文

    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曾经问过妈妈这样一个问题:祖国是谁呀?妈妈深情地说:“祖国呀,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母亲!”噢!我又多了一位母亲,太好了!我又天真地问:“祖**亲这么多孩子,她多大......

    我与检察事业演讲稿[模版]

    二十三年前,我出生在山青水秀的山城,**,儿时的我爱上了**;五年前,我怀着对正义的期盼,报考了西南政法大学并被录取,从那时我就爱上了法律;春夏秋冬天上云,风霜雪雨脚下路。跨越了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