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商局办案发现案源的十种方法
工商所发现案源的十种常用方法
一是在日常监管中发现。
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在巡查监管中要求我们多留心,多观察、勤注意周边环境,对辖区内经营活动特别是易发案区域进行动态监管。要做到“一看二问三暗访”。查清经营主体是否存在较为隐蔽的违法行为,如证照是否齐全,食品是否过期,是否存在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敏锐的洞察力,不仅要熟悉工商行政管理法规,知悉商品性能,还要在巡查中运用自如。哪怕普通的闲聊,一带而过的信息,对我们都可能是一个线索。切忌走马观花,巡而不查。
二是在专项检查工作中发现。
在特定时间,市局、分局会根据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项检查,在这些专项检查工作中我们发现了问题不能轻易放过,违法行为轻微且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加以行政告诫,依法应当立案的应当立即立案查处。
三是通过接待群众的投诉举报发现。
我们要积极受理消费者投诉和群众举报,对每项投诉记录都应认真核查、了解,对有线索价值的投诉,要实地核实并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查处。我们时刻要保护高度的敏锐性,不是仅仅通过调解解决投诉的问题,还要从群众的投诉举报中及时发现线索,并将其与办案相联系。不让大案化小,小案化无,防止案件线索 1的人为丢失。
四是发展“情报员”。
“情报员”是执法中出奇制胜的法宝。我们要在各大小市场、基层办公场所普遍设立举报箱,设立接诉员,完善举报制度,建立社会监督。或者巧妙利用不法经营户的内部矛盾,采取心理战术,使部分轻微违法经营户成为我们的信息员。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利用各方面的社会人力资源,努力发展来自各行各业的信息员,以把握更多、更全面、更有价值的线索。
五是通过查阅信息发现。
我们可以在报刊、广播或电视上发现,挺多广告涉嫌虚假宣传。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获取最新的信息动态,同时,我们也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查阅市局、省局乃至国家局的网站,浏览执法办案的专栏及新近查办的案件等信息,以此帮助启发思考、拓宽视野、发现案源。
六是通过对已办结的案件进行整理、盘点、复核、分析,从中挖掘案源。
例如:某些无照经营案件,原本处理的只是存在于表面的无照经营行为人的违法行为。但是,我们经过仔细分析,顺藤摸瓜,可以发现明知是进行无照经营而为其提供经营场所或者其他便利条件的,都可以立案处罚。
七是通过职能部门间的相互配合获取案源。
税务、质监、公安、卫生等部门在其曰常监管的过程中,往
往会发现很多属于工商部门查处范围的案件线索。这些线索对他们而言,有些不属于其管辖范围,有些达不到处罚条件或相对而言没有查处价值,但对于工商部门则很可能具有价值。为此,我们应积极、主动地与相关职能部门搞好沟通,向他们询问并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案件移交等方式获得有价值的案件线索。八是通过社会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件和其他人办理的成功案例。
我们只需简单对照,深入分析辖区实际,即可发现是否有相同或类似问题,一一进行排查处理。
九是利用个协的服务联系工作发现案源。
利用个协与经营户的日常沟通和联系,我们可以找到有用的案源。
十是通过普法宣传获得案源。
在辖区内广泛宣传工商法规、扩大宣传面,在社区和社会单位设立举报电话,公示上墙。一方面使群众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曰益增强百姓对工商部门的信赖感,使其碰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向“12315”投诉,使我们在消费终端获得案源。
第二篇:(经检股)从基层工商执法办案现状看如何拓宽执法办案视野--工商局办案发现案源的十种方法@
从基层工商执法办案现状看如何拓宽执法办案视野
----工商所拓宽案源的十种常用方法
吴川市工商局 经检股
基层工商所作为执法前沿阵地,如何在实际监管巡查中,做到拓展案源、及时发现并查处违法案件是基层办案的首要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和平常的办案经验,总结出以下十中方法,供作参考和交流。
一是在日常监管中发现。
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在巡查监管中要求我们多留心,多观察、勤注意周边环境,对辖区内经营活动特别是易发案区域进行动态监管。要做到“一看二问三暗访”。查清经营主体是否存在较为隐蔽的违法行为,如证照是否齐全,食品是否过期,是否存在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敏锐的洞察力,不仅要熟悉工商行政管理法规,知悉商品性能,还要在巡查中运用自如。哪怕普通的闲聊,一带而过的信息,对我们都可能是一个线索。切忌走马观花,巡而不查。
二是在专项检查工作中发现。
在特定时间,市局会根据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项检查,在这些专项检查工作中我们发现了问题不能轻
易放过,违法行为轻微且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加以行政告诫,依法应当立案的应当立即立案查处。
三是通过接待群众的投诉举报发现。
我们要积极受理消费者投诉和群众举报,对每项投诉记录都应认真核查、了解,对有线索价值的投诉,要实地核实并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查处。我们时刻要保护高度的敏锐性,不是仅仅通过调解解决投诉的问题,还要从群众的投诉举报中及时发现线索,并将其与办案相联系。不让大案化小,小案化无,防止案件线索的人为丢失。
四是发展“情报员”。
“情报员”是执法中出奇制胜的法宝。我们要在各大小市场、基层办公场所普遍设立举报箱,设立接诉员,完善举报制度,建立社会监督。或者巧妙利用不法经营户的内部矛盾,采取心理战术,使部分轻微违法经营户成为我们的信息员。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利用各方面的社会人力资源,努力发展来自各行各业的信息员,以把握更多、更全面、更有价值的线索。
五是通过查阅信息发现。
我们可以在报刊、广播或电视上发现,挺多广告涉嫌虚假宣传。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获取最新的信息动态,同时,我们也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查阅市局、省局乃至国家局的网站,浏览执法办案的专栏及新近查办的案件等信息,以此帮助启发思考、拓宽视野、发现案源。
六是通过对已办结的案件进行整理、盘点、复核、分析,从中挖掘案源。
例如:某些无照经营案件,原本处理的只是存在于表面的无照经营行为人的违法行为。但是,我们经过仔细分析,顺藤摸瓜,可以发现明知是进行无照经营而为其提供经营场所或者其他便利条件的,都可以立案处罚。
七是通过职能部门间的相互配合获取案源。
质监、公安、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在其曰常监管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很多属于工商部门查处范围的案件线索。这些线索对他们而言,有些不属于其管辖范围,有些达不到处罚条件或相对而言没有查处价值,但对于工商部门则很可能具有价值。为此,我们应积极、主动地与相关职能部门搞好沟通,向他们询问并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案件移交等方式获得有价值的案件线索。
八是通过社会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件和其他人办理的成功案例。
我们只需简单对照,深入分析辖区实际,即可发现是否有相同或类似问题,一一进行排查处理。
九是利用个协的服务联系工作发现案源。
利用个协与经营户的日常沟通和联系,我们可以找到有用的案源。
十是通过普法宣传获得案源。
在辖区内广泛宣传工商法规、扩大宣传面,在社区和社会单位设立举报电话,公示上墙。一方面使群众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曰益增强百姓对工商部门的信赖感,使其碰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向“12315”投诉,使我们在消费终端获得案源。
第三篇:工商机关如何发现案源
如何发现案源
随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职能的调整和两费的取消,查办各类经济违法案件已经成为工商机关今后工作的重点。正如军人的价值体现在战场上,我们工商的价值体现在市场监管中,有为才能有位,敢于亮剑执法才是工商机关履行市场监管职责最重要的体现。但敢于亮剑必须基于自身具备一定的工商专业素养,最基本的就是必须具备案源发掘的能力。如果不能发现查处案件的线索,亮剑也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案件线索按其来源性质可分为被动型和主动型。其中群众举报、申诉及相关部门移送、上级交办等案件属被动型,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而大量的案件线索还是来源于工商执法人员的主动发掘。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能听到各办案机构抱怨本地经济欠发达,辖区内缺少案源,无案可办。诚然,发达地区经济户口多、总量大,经济违法案件也会面广量大,但并不是说欠发达地区的工商部门就无可作为。只要执法人员在平时的市场监管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对市场经营活动进行仔细分析、甄别,能透过其表面现象深入挖掘案件深层次的问题,照样能获取一系列有价值的案件线索。下面结合本人从事经检工作的体会以及近年查办的案件实例,提出以下几点提高案源发掘能力的做法。
一、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要成为发掘案源的高手,必须对经检执法工作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荣誉感。爱岗才能敬业,敬业才会用心,这不仅是一种职业情感,更是一种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我们只有树立爱岗敬业的核心价值观,才会忠诚于经检执法的岗位,热爱上经检执法的事业,才会主动为之付出汗水与心血,才会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
二、注重工商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积累。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新出台及修订的法律、法规层出不穷,如不及时巩固、更新自己的知识,必将跟不上新时代工商执法的步伐,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此,工商执法人员应肩负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利用上班及业余时间,勤学不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1、掌握与工商行政处罚相关的禁则、罚则,这是我们发掘案源的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执法人员要想具备较高的案源发掘能力,必须首先要熟练掌握工商部门所运用的法律、法规,这是工商执法的武器,也是发掘案源的基础。为此,对《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等重要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及配套规章必须精读、细读,领会其立法原则和要义。根据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原则,我们尤其要掌握其中有关行政处罚的禁则、罚则等条款。此外还要学习、掌握不以工商部门为主要执法主体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条款,如《公务员法》、《种子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数十部法律、法规中都同样规定了工商部门的职责。忽视这些法定职责,既会造成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案源的流失,又会纵容很多显而易见的违法行为。在这方面,中国工商出版社发行的《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办案指引》一书具有较强的指引作用,该书共收录了435种(类)的违法行为。具体操作中我们也可把主要的、常见的违法种类进行归纳、疏理,便于时时对照。
2、注意收集国家工商总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权威部门的各类答复及司法解释,区分其有效性。这类答复往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便于在实际工作中的参照运用。这方面可从网上查找、下载相关的答复汇编。
3、吸收各类执法办案实战书籍的精髓,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毕竟是需要人来实施的。打好了法律基础,执法人员还需要具备将法律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能力,即将相关处罚条款与日常经济生活相对应的能力,这是提高案源发掘能力的关键。为此我们平时需要学习各个实战操作案例,在这方面,有许多好的书籍可供借鉴。如国家工商总局编著的各类《执法案例精评》、浙江省工商局编著的各类《执法案例和实务选编》、安徽省工商局编著的《基层执法办案实务》、江苏常州工商局编著的《执法办案要览与典型案例解析》、还有孙百昌的《基层执法疑难问题研究》、黄璞琳的《工商执法办案谈》等等。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剖析,学习工商执法办案技巧,总结办案经验体会,发现执法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发掘案件线索的敏锐性。只有具备独到的洞察能力,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如此才能让违法行为在眼皮底下无所遁形。
三、提高识假辨假能力的知识储备。识假辨假因工商部门没有专业的鉴定机构及检测手段,其掌握能力的高低大多取决于执法人员的主动性及日常的经验积累。我们应掌握一些常见日用商品特别是高档烟酒之类的鉴别方法,除向专家虚心请教,自身也要多加揣摩才能掌握其特点。同时为了便于识假辨假,我们应自备常用的识假工具如高倍放大镜和紫外光照仪等,借助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真假商品的细部特征。这里试着列举几种常见烟酒的鉴别方法:如中华卷烟真品的包装透明纸透明度高、手感顺滑且薄,字体内外边缘平整光滑无锯齿状,防伪喷码在紫外光照射下显示明显且点状清晰,背面中华柱用高倍放大镜可以看出下部排列有一组规则的黑五星及黄色的CY字母等特征。再如五粮液酒及茅台酒的鉴别主要可以观察其瓶口包装处的防伪标记。五粮液瓶口上的SP标记变换角度金光闪闪,假冒的则基本上黯淡无光,而真品茅台酒瓶口的三行喷码数字均具有唯一性,且喷码点状均匀饱满,无散状现象,其包装纸盒上、下部的文字用放大镜可以看出均具有锯齿状。这些特征初时很易混淆,应把真品及假货置放在一起经常对比观察才能掌握。因为假冒商品的制假技术不断翻新,厂家的防伪标志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收集各类更新换代的假货。例如现在市场上最新版的假冒中华卷烟也有黑五星及黄色的CY字母,只是其清晰度不及真品,我们如果还依据老特征去鉴别,就容易让这类假货蒙混过关。掌握这些基本常识可使我们在日常检查时居于主动,因为厂家的打假人员不可能经常跟随在我们身边,我们在检查时也只能有针对性的查扣涉嫌物品。有次跟烟草部门联合检查,在一大酒店发现十几条中华卷烟,我觉得有假冒嫌疑,而烟草检查人员却说没问题,我坚持自己的观点,还是把这批卷烟查扣了,结果一送检确实是假冒的。还有次检查时我们扣留了12瓶五粮液,厂家来人鉴定后,确定其中11瓶为假冒。如果我们不掌握点常见商品的辨假知识,检查时就会陷入被动,假冒商品就算摆在你眼前,我们也可能视而不见,检查也就只能流于形式。
四、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作用。网络可谓是知识的海洋,连接外网的电脑是执法人员必备的工具,善加利用,必会如鱼得水。
1、数据查询功能。就如我们每个公民都有相对应的身份证号码一样,每个企业及其产品也都有相对应的各项审批证书和特征。如重要工业品都有生产许可证号,食品有QS认证,农药、化肥等有各自的登记证号,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等有各自的批号包括广告批号,专利有专利证号,商标有商标注册号,手机有进网许可证号等等。如果产品和证件对不上号,其产品必定存在问题。因此我们要把相关的政府数据查询网站进行分类汇兑,以备随时上网查询。运用好这些查询网站,可以帮助执法人员立辨真伪,为发掘案源开辟途径。
2、借鉴案源、交流学习功能。案源具有共通性,各地工商网站的执法速递栏目、质监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政府职能部门网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地的执法动态;各种企业的、民办的、政府的打假、识假网站,如中央电视台的每周质检报告、消费主张栏目等,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假冒伪劣商品的鉴别知识及存在的各类消费陷阱;各种工商论坛、权威工商博客,可帮我们释疑解惑。特别是中国红盾论坛,汇集了大量的案源及各类案件交流信息,通过这个论坛我们可以发现各地活跃着一大批热爱工商执法事业的高手,通过交流对比从而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
3、搜寻网络违法案件功能。随着信息技术和全球一体化的加快,网络经济近年在我国发展迅猛,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网络新生案件。如网上无照经营,利用网店销售假冒商品,利用网络发布虚假企业信息,包括虚构企业名称、随意夸大企业荣誉、经营规模等等不一而足。我们通过百度、阿里巴巴诚信通等网站可以查处一大批网络违法案件。
五、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学习培训。案源发掘能力的提高,除了自我学习也离不开单位提供的培训平台。单位培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完善上挂下派的制度。选送执法人员到上级机关处室学习,以增强个人办案能力,提高办案技能。
2、加强指导。县局各业务科室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基层工商所执法办案,帮助基层执法人员分析案例、拓宽案源,提高基层执法人员的办案能力。
3、兄弟单位交流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兄弟单位查办的案件类型是发掘案源的一条捷径。
4、进行案件培训交流。此类培训不应只简单的组织学习枯燥的工商法律、法规,而应结合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案件实例充分调动执法人员参与的积极性,让执法人员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如查找办案中存在的问题,交流好的办案技巧及经验体会,还可以请厂家举办假冒商品鉴别讲座等等。
六、做个发掘案源的有心人。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都要做个有心人。时时刻刻,处处注意,保持一份怀疑之心、警觉之念、工作检查时,做个有心人就要带着怀疑一切的观点去开展调查活动,在调查中不断地提出疑点,然后利用排除法逐渐缩小调查范围、确定重点。比如对生产企业进行巡查,我们不应走马观花走过场,而应假定该企业存在违法行为,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查找。当然这个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让企业觉得我们故意在找茬。我们可以从企业的宣传手册、广告传单、信笺、名片等不易让当事人产生警觉的地方入手,这方面往往能发现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继而参观(实为检查)厂区,重点是车间和仓库,查产品的商标标注、包装装潢等,如果是注册商标,可马上通过商标网确定是否属商标侵权。最后还可以指导性的查看企业签订的各类合同订单、往来协议、账册等,仔细排查往往能有意外的收获。再如对流通领域进行专项检查,因涉及面广,我们事先要做好充分的调查摸底工作,确定重点检查对象及商品。如有次我们开展汽车防爆膜专项检查,事先专门去兄弟局学习取经,确定了3M、雷朋等为重点检查品牌,后又利用洗车机会去各个汽车装潢店进行了暗中摸排,确定重点检查对象。行动时分组同步进行,不让当事人有通风报信机会,从而一举成功查处多起案件。又如接获投诉、举报等线索进行的定向检查,有时因各种原因会造成被举报的违法行为无法查获,此时我们也不应就此而草草收兵,而应兼顾其它疑点。如我们曾接举报称某企业无照经营,检查结果当事人提供了营业执照,我们并不就此罢休,又仔细检查其生产的产品,发现其中有一种摩托车气缸体标注的是外地企业的名称和注册商标。查办了该案后,我们及时跟被侵权厂家联系,厂家非常重视,其老总亲自过来表示感谢,同时又向我们提供我县还有另外几家企业也生产同类产品,也可能存在侵犯该厂商标权的问题。我们随即出动,虽没有再查获该品牌产品,却连续查获了侵犯其他驰名商标专用权的摩托车气缸体大案4个,甚至其中一个案件没有查到侵权产品,单凭收集到的合同订单就使当事人不得不承认了违法事实。此外,查获一个案件后,我们还要积极采用联想法,深究其来龙去脉。因为任何一个案件都不是孤立的,所谓拔出萝卜带出泥,运用此方法往往能查办串案、案中案。如我们在一小店查获一批高仿真的傍名牌进口洗发水,究其来源又查到了另一家批发部,再查其去脉追踪到了5家较大的美容美发店,根据美发店另一进货渠道又查出了一家市级批发部,追查下去,整个行动就可以在全市范围内铺开。
2、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时时处处皆有案源。陪家人逛街对大部分男人来说都是苦差事,我就利用这个机会为已所用,她们购物,我就四处寻找可疑目标。街头林立的商铺、琳琅的商品、醒目的招牌以及无处不在的各种广告都可以成为我怀疑的目标。如此既完成了陪逛的家庭任务,又以隐蔽的身份收集了违法线索。比如上超市购物,可以查看食品的标签、生产日期等,其进口食品是否有中文标签,其各类广告宣传促销活动是否有虚假用语。上药店,查看的重点是傍名牌药品及各类保健品,还应注意收集宣传手册。对有怀疑的商品可以用手机记下产品批号,再回家上网查询核对,若有嫌疑,可让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进行核对。逛服装店,特别是服装超市,可以观察有无驰名品牌。如其销售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就可判断假冒可能性居多,我们查处的多起假冒服装案件其线索正是来源于此。还有对服装店的招牌多加注意也能发现案源。如某服装店的招牌标示的是金利来,其服装标签上也标的是金利来,店内实际销售的却是乔尔.金来品牌的服装。还有次看到某服装店门上标着大大的法国品牌字样,从服装标签上带有法国字样的公司名称看,可以判断出是在香港注册的公司,跟法国毫不沾边,问询营业员,非常确定地回答是法国生产的品牌,这些都是典型的误导消费者的虚假宣传。去朋友家玩,偶尔看到一个新式的熨烫机,一问居然是本地企业生产的,看标注的企业名称却是上海的。回单位后深入一查,以点带面,一下子连续查获了5个大案。去足浴店泡脚,发现店堂门口立个牌匾,宣传某品牌有多种治疗功能,特别是脚气,三十分钟一次治愈。于是就挑这个牌子使用,并特意跟服务员要来了包装盒。结果回去后对照包装盒标注的文号上网一查,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等全部都是伪造的。朋友聚会闲聊,偶然听说在网上购买彩票光凭点击网页就可以轻松赚钱,仔细一了解,确定这就是典型的传销行为。后经周密布署,查获了我局历史上最大的一起网络彩票传销大案,处罚了三人,罚没款30多万元。而且经由此案,还查获了另一个涉案金额200多万、涉及200多人的美国EFT保健品特大传销网络,此案后移交公安查处。去银行贷款,朋友给牵的线,却还非要让我花钱买保险,说是单位有规定。保管好相关单据再仔细一推敲,这就是强制保险,还涉及商业贿赂,这下一查又是一大片。女儿入学领到了校服,我从服装上发现其好几处装饰图案跟阿迪达斯的图形注册商标颇为相似。后来对生产厂家进行了处罚,并与学校进行了沟通。学校也相当重视,新学年伊始就更换了使用多年的侵权校服式样。通过对此案的查处,还获取了教育系统在采购各类物品时收取回扣的线索。此外还有一类送到手中的案源,那就是各类的广告传单和宣传手册。有单独散发的、有在报纸中夹送的,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只要善于搜集,通过广告传单可以获取大量的案件信息,包括虚假宣传、无照、假冒等等。我们查办的奥运标志、世博标志案件有许多也正是从送上门的广告中发现案件线索。
七、加强部门间的横向联系。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该积极与公安、质监、卫生、税务、环保、烟草等职能部门搞好沟通,经常保持联系。日常生活中也可与相关执法人员多交朋友、保持友好往来。对他们发现的属于工商部门职责范围查处的案件,让其及时移交。良好的互动,可使我们通过相关职能部门获取案源的渠道更为通畅。有些无照、假冒、不正当竞争之类的线索对他们来说没什么查处价值,但若能提供给我们,则都能加以利用,这也是提高案源发掘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四篇:内部十种审计方法
一、假设问题存在审计求证法 审计人员带着疑问和问题去实施审计是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审计方法,也是最见成效的。这一点符合国家审计存在的前提假设,即国家审计制度的设计是建立在审计客体舞弊客观存在为基本假设,通过国家审计成本的较少支出去遏止或阻止因舞弊问题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与国家审计同时发挥审计作用的还有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但三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国家审计的本质就是监督,通过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对经济活动行为进行约束,国家审计维护的是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或社会公众利益; 内部审计则是针对内部集团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维护的是本部门或本单位团体的利益; 社会审计则是一种受托行为的中介服务,因对委托的审计客体发表公正性的审计师意见而倍受报表使用者或社会公众的关注,由于社会审计的有偿性往往会使最终发表的审计师意见受制于委托人。因此,具有法定独立地位的国家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是任何市场经济国家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在审计实践中通过假设问题的存在去收集审计证据,从而求证问题的真实结果,验证审计人员对问题的最终判断符合舞弊行为发生的基本规律,也是提高审计的效率的有效途径,使审计人员的审计活动行为有的放矢。其必要的审计路径为:利用审计客体提供的资料评估其经济活动行为→找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找问题存在的可能疑点→分析疑点对经济活动行为影响程度→确定审计样本→收集审计证据→求证问题的真实性。
二、审前征集审计线索法 审计线索的提供者一般情况下都是知情者,因为舞弊的最终结果是在使得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时侵害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或是国家利益或是社会公众利益,这些都会促使知情者在安全的情况通过第三者(如审计组)予以遏止的愿望,而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对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行为的了解是不充分的,国家审计所面对的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行为也是多样化的,在审计人员处于信息掌握的劣势地位去揭示审计客体舞弊问题往往如大海捞针。一方面,国家审计成本与审计作业时间的制约要求审计组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审计任务。另一方面,审计客体舞弊行为的预谋性与隐蔽性藏匿在巨大经济活动中的某一个环节或事件中,并在虚假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保护下使审计人员在有限的审计时间里难以揭示,导致审计工作事倍功半或审计失败。此时,最有效果的审计方法就是寻找审计线索,通过审计线索收集审计证据。审计路径:公告审计事项→提供审计组联系方式→获取审计线索→甄别线索的真伪→收集证据→查证问题。如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办在某市进行国土审计前,召开大型审计进点会,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广泛发布审计消息,公布了4部举报热线电话。40天内就接到了106封举报信,312个举报电话,接待上访达195人次,经查证,发现违法倒卖土地等案件6起,6人次被司法机关逮捕,另向有关部门移送了70封可信度高的人民来信。
三、审计经验判断法 审计经验来源于审计实践是审计人员长期从事审计实践积累的结果,因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持续学习专业技能能力以及接触的审计客体和审计工作时间的差异性,使得每一个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审计经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因此说审计经验具有独有的特性。厚积薄发是审计人员最典型的特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审计也不例外。一个优秀的审计人员所形成的审计经验就是通过从事、分析和总结一个个典型的审计项目或审计案例的基础上取得,并通过长期的审计实践培养了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敏锐性与直觉,形成了以揭示审计客体舞弊问题存在为国家审计的基本理念。此外,审计经验也来源于审计人员对日常生活、经济活动行为和社会交往中细节的关注与感知。审计客体的千差万别性长期以来一直挑战着审计人员对不同领域知识与信息的持续获取能力,审计经验或审计专家经验也往往决定着一个审计项目的成败,就如同传统中医中的国粹“望闻问切”一样决非一日之功夫,诸多的客观与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最终导致不同的审计人员所形成和拥有的审计经验是不同的。国家审计的核心一般不发表审计师意见(外资审计是个例外),主要是报告所揭示问题对经济和社会的危害性,所以国家审计过多关注的是对审计客体舞弊问题的揭露,即审计人员凭借审计经验能够尽可能的揭示问题存在的真实。由于审计经验的独有性、差异性的存在,审计人员的审计路径也将是不同的,但最终结果是以完成审计目标为根本出发点。
四、追踪资金流向审计法 按照资金的流程实施审计是审计人员最常用的审计方法之一,此方法适应于专项资金或单一资金的追踪检查,通过资金流转的各个环节检查是否存在资金流转过程中的“跑、冒、滴、漏”行为,直到资金最终的合法、有效、效率和效果使用。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经常会发现因资金流转过程中的资金“渗漏”或“蒸发”的现象,使专项资金的使用达不到预期目的或专用目的,损害了资金使用者的切身利益。追踪资金流向审计法在审计实践中具有明显的审计效果,资金流转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审计人员的可控制范围之内,其缺点是耗费时间、精力,也扩大了国家审计成本支出。在具体的审计业务中审计人员往往采取抽样的方式确定样本,完成样本审计的流程过程以期获取舞弊存在的证据,从而决定是否放弃或扩大审计样本。审计路径:确定源头资金总量→确定资金流转环节→审查流转环节资金的安全存在性→计算资金流转的时间性→审查资金流转末端的完整性→测试资金使用的合规合法性。
五、走访调查审计法 当一个单位的管理层有预谋的从事舞弊活动事件时,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起作用的,审计人员所接触到的记录经济活动行为的载体似乎是合规合法的,此时审计人员已经很难就会计资料所记录的事项作出符合审计目标的专业判断,可审计直觉与审计经验使审计人员觉察到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审计人员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直觉判断,选择走访调查的审计方法很可能会得到令审计人员十分惊喜的审计线索或审计证据。走访调查哪些对象、谈话技巧与方式方法、调查的内容以及陪同人员等因素都在影响着真实结果,实践证明,审计人员按照审计目标的需要突击而秘密的进行会有明显的效果,反之,如果审计人员将走访调查事项告知被审计人,走访调查的结果往往令审计人员失望或无功而返。此方法面对基层、社区审计、资金量小点多面广、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经济行为事件发生的诸多活动行为审计效果十分突出,在老百姓中影响很大。
六、分析性复核审计法 几乎每一个审计项目都要使用的一种方法,分析性复核顾名思义就是在面对审计客体所提供的各种资料记录的载体上,利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与经验。在审计人员收集到的相关联的审计记录的基础上,利用合理的推断、验证、计算以及法律法规的量度,进一步核实其提供的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一致性,通过审计人员理性的分析与复核作出具有证明力的审计结论,从而揭示出问题存在的真正根源。
七、环境因素影响审计法 环境因素影响审计法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作业时要要考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以及审计客体自身环境的影响,可能导致舞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审计判断的一种审计方法。也就是说审计人员要通过对审计客体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因素的作用力,作出符合审计目标和能够收集审计证据的基本线索依据,有针对性地组织和进行审计作业。
八、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结合审计法 抽样审计是确定审计样本的一种审计方法,是基于审计成本与审计时间的制约而考虑的。从技术手段上看,抽样审计潜伏着巨大的审计风险或是因样本的确定可能导致舞弊不能被揭示的内在存在性; 从实现审计的目标来看,抽样审计是在一定成本与时间的基础上能够相对效率的实现审计目标。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确定审计样本是基于内控制度与重要性水平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当对某一样本产生怀疑时,审计人员可能会扩大样本的数量或对某一样本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审计。
九、实物观察与计量审计法 此方法也是审计实践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审计方法,即通过实物的现场观察与实际计量的手段来核实资产账面记录的真实性、存在性和准确性,通常使用的审计工具是各种类型的度量衡,如卷尺、电子称等计量工具。如对粮食企业、煤炭企业的审计来核实真实的库存和产量,对基本建设项目核实工程量和查看项目的形象工程进度也多用此方法。
十、部门行业对比审计法 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法,他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对照考察,比较其异同,进而予以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在国家审计中对比分析法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始终,在审计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审计分析诸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由于对比分析的方式和方法种类较多,具体应用中往往存在方式选用不当或者方法应用混淆等问题,导致审计情况分析出现误差,降低了审计成果的质量。在对比分析法中常用的方法有百分比、比率、绝对比、相对比、倍数比和比重等,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的具体情况会作出一种或几种的选择进行比较与求证,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真实性。同时,在正确选用对比分析时,还要考虑选用最适合的对比方式,然后才能运用分析方法实施具体分析,只有选用科学的对比方式、方法进行分析,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纵向对比、横向对比、计划与实际比、整体与部分比和综合对比。
第五篇:面试十种小方法
十种小方法,面试其实就这么简单!月 19日
【返回首页】 【打印】 【本页面已被浏览1655次】
1.开始面试时即进入一种轻松的注意力集中状态。这种状态是杰出的网球运动员、篮球运动员或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开始比赛时所具有的。你可以在开始面试前通过沉思和冥想来去除心中的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面试上,从而使你不至陷入紧张、自责和自我怀疑的状态。
2.要表现自然。这种自然来自于你面试前的充分准备。要表现出真实的自我,表现出自己的专业性,与面试者诚实地对话。面试前,应与你的家人或朋友做几次模拟面试,就像期末考试前设想可能出现的试题一样。
3.为面试定下目标。要做到在结束面试前尽可能多地向面试者介绍自己的技能、能力、经历和成就。如果有什么误解的地方,在离开前一定要澄清。如果你感到面试者没有问到你认为很重要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引导其提出这些问题并给出圆满的回答。在面试中一定要提出你自己的问题,并尽可能争取第二次面试。
4.明辨问题背后的问题。事实上,所有的问题最终都归结为这样一个问题,即:“为什么我们应该雇佣你?”有些问题实际上是想了解你的个人生活,担心你的家庭是否会干扰你未来的工作。这时你应该有意识地避免给面试者造成这样的印象。
5.面试后马上给面试者发一封感谢信(Thank-you letter)。感谢信一定要精心写就,这是你推销自己的又一次机会。在信中,你可以进一步发挥你们在面试中讨论过的主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以证明你对雇主来说是有价值的人才。精心写就的感谢信将使你在众多候选者中鹤立鸡群。
6.站在面试者的立场考虑问题。面试者的责任重大,她所选择的必须是众多候选者中最棒的。“你确实有能力做这份工作吗?”“ 你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吗?”“ 你能融如我们公司的文化氛围吗?”这些问题时常萦绕在面试者的脑海中。作为候选者,你不仅应该表现得刚好合格,还应该超越工作所要求的最低标准。
7.对常见问题的回答要充分准备。“请介绍一下你本人的情况(Tell me about yourself.)”,这是每个面试者都会被问到的问题。你的回答应该围绕这样一个问题来展开,即:“为什么我们应该雇佣你?”面试前详细准备好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要包括有你过去工作经历中的例子,并尽量与你当前申请的工作的要求相吻合。因此,事前尽可能多地了解你所求职的公司的情况必不可少。
8.把握好自己的身体语言。据专家分析,口头语言只表达了我们要交流内容的30%-35%,而其余的是靠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来传达的。以一种自信的姿态走进面试者并就座,向面试者稍微倾斜上身以显示自己的兴趣和热情,保持眼睛接触,说话时语调自然而略带兴奋以显示你是多么渴望得到这份工作。
9.小心有关薪酬的问题。不要过早地提出自己的薪酬要求以免落入陷阱,过高或过低地的薪酬要求都可能使你得不到那份工作。你可以询问这个工作的薪酬范围,尽量推迟讨论有关薪酬的问题,直到你对这份工作的职责范围有了充分的了解。
10.避免说多余的话。不要有意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谈论与面试无关的人和事。以正面的态度谈论自己过去的经历。即使你与过去的老板有过节,也应尽可能地表达你对过去工作的热情。在面试中,你对任何人或事所做的负面评论都会使你显得像是一个难以与人相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