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刑事侦查案例分析
刑事侦查学
案例分析
200X年x月xx日,xx省xx市xx市(县级市)xx镇发生一起强奸杀人案件(案件A),一个年仅6岁的小女孩A被杀死之后,尸体被作案嫌疑人抛到距被害人的住处1000m之外的河堤下面。该案件发生之后的11天,在距离该抛尸现场1350m左右的农田土路旁边,又有一具年轻女性的尸体B被抛到那里(案件
B)。市公安局立即成立了专案侦查指挥部,在第一起案件侦查的基础上,由省公安厅副厅长兼市公安局长担任指挥长,随即全面开展侦查工作。问题1.指挥员在现场勘验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问题2.指挥员在初始侦查阶段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经过现场勘验中对各种痕迹物证的提取和法医对被害人尸体的解剖,案件A中的被害人A,面部左侧的大面积毛细血管遭到破坏和擦伤,面部右侧有明显的规则和不规则的挤压伤痕,左额部有片状擦伤,口唇内挫裂,会阴部撕裂,腹部留有一根阴毛(在做DNA检验时没有发现毛囊),胃内留有没有完全消化的干脆面,尸体的前部有尸斑,后部没有尸斑,系窒息死亡。
问题3.从现场勘验的结果中是否能够寻找到案件的切入点?为什么。问题4.是否能够从作案时间、作案地点、作案场合、作案环境和作案空间等因素的构成中寻找到案件的切入点?为什么。
通过调查访问、摸底排队等基础性侦查措施的细致工作,对作案嫌疑人的年龄、身高、说话的口音、相貌特征、体态特征、衣着打扮、所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亚白色昌河牌微型面包车?存疑)等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问题5.调查访问、摸底排队等工作获得的信息,是否可能成为案件的切入点?为什么。
问题6.交通运输工具是否可能成为案件的切入点?为什么。
在案件发生的前后数月之内,在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多起针对幼女和中小学女生的以性侵害为主要作案动机的事件或者治安案件(未遂)。案件A和案件B,两起案件的抛尸地点相距约1350m左右,案件B中的被害人B,左额部有片状擦伤,口唇内有泥土,鼻腔内有杂物,胃内留有没有完全消化的水果类食物,尸体的前部有尸斑,后部没有尸斑,颈部有勒痕,系窒息死亡。抽检6个样本,有8处精斑,系同一男性所留。
问题7.通过串联分析,案件A与案件B并案侦查的条件和依据是否充分,是否可能成为案件的切入点?为什么。
问题8.未遂的几起事件或者治安案件是否可能成为案件的切入点?为什么。
问题 9.还有哪些线索可能成为案件的切入点?
第二篇:侦查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现场勘查情况(1)××年2月16日下午,某单位职工张某向公安局报称:他的13岁女儿张惠于昨日下午放学未归,四处寻找未信。公安局接报后当即查找未果。
2月22日晨7 : 40,某单位职工刘××上班时,在该单位办公楼东北270米处土沟内发现一女尸,随即报告。
经辨认,死者系失踪的张惠。现场勘查所见:现场土沟位于马路东侧13米处,南北朝向,沟长65米左右,沟宽近4米,沟深3米,沟呈上宽下窄的坡状。
沟底土质潮湿,无杂草杂物。尸体伏卧于土沟西沿土坡上,头南脚北,面朝东,右臂、手伸向沟底,左臂、手向右上方弯曲,右下肢伸向沟底,左下肢平伸。衣服上沾有类似煤屑、稻草、棉线头、木渣屑等物,衣服干燥。距尸体右脚1.5米沟底西坡南边,有一白色破旧塑料布,不洁净,在一边角处有不完整的灰煤色右手拇指印一枚。
沿沟底西北坡有一趟旧旅游鞋印,鞋印花纹不清,鞋长27公分,宽不规则;步幅长短不一,与成趟鞋印有长2米的并行拖尸痕迹,在尸体躯干东侧,有一趟向西南方向逃跑的足迹,约长3米,上土坡西岸消失。鞋印上有类似虫爬的痕迹,左步长78公分,右步长79公分,左脚中外展,右脚小外展,有擦痕和挑痕。
死者身高1•6米,头发黄褐色,短发型,头发中有类似稻草叶、木屑等物,头皮有血痂。面部青紫,瞳孔散大,眼结膜高度充血,鼻腔外有血流痕迹,口腔内堵塞一男式灰布裤腿,另一裤腿绕在尸体躯干上。裤长115公分,裤腰98公分,裤子臀部、左腿膝盖内侧有两处补丁,手工技术较好,裤兜内有烟丝末,煤灰微粒等物。反转尸体检验,死者颈部喉头处及两侧有三处表皮剥脱,阴道张开2X1.7公分,处女膜严重破裂,内分泌物化验有精虫。全身尸僵消失,背部、臀部、大腿后部有大面积暗红色尸斑,指压不褪色,变动尸体尸斑不变。尸体解剖,胃内有米饭粒,土豆丝等物150克,大部分已呈乳靡状,腹部已出现轻度腐败绿斑。
现场访问,死者张惠不善于与陌生人接触,2月15日中午1点左右吃完饭,1 : 40出门上学去,放学未归。校方反映:张惠下午未来校上课。
工人李×、IX×反映:2月20日下午,在距尸体现场7公尺处挖土,未发现尸体。寻找走失者的人反映:2月19日也曾在现场及附近寻找过,未发现尸体。2月21日晚8时下小阵雨,死者衣服及包裹物干燥无雨迹。
讨论问题(回答问题并阐述依据)
1、案件性质?死亡时间?至死原因?
2、尸体现场属何种现场?现场勘验和现场访问的情况?试画现场图。
3、罪犯人数?身高、体态、年龄、职业等特征。
4、作案人应具备什么条件?
5、本案交给你承办,如何开展侦破工作?
案例分祈参考答案(2)根据现场勘验和调查访问提供的材料,分析判断如下:
一、案件性质、死亡时间、至死原因(一)案件性质:属于强奸幼女杀人案。
根据尸体检验发现:尸体有被奸痕迹,阴道分泌物化验有精虫,这是活体被奸污现象;尸体处女膜严重撕裂、开放,这是奸尸现象。另外,被害人颈项喉结处及两侧有三处表皮剥脱,这是被扼颈项使其不能正常呼吸,不能抵抗的痕迹,也是造成窒息的原因之一。
(二)死亡时间:分析推断是2月15日下午4 :30一5 :30之间.根据:1.死者于2月15日中午1点吃完饭,尸体解剖胃内的饭菜已大部分呈乳靡状,这种现象是进食后3—4小时出现的特征,故推断是下午4:30一5:30就被杀死了;2.发现尸体是2月22日早晨,尸僵已完全消失,腹部已轻度腐败,尸斑呈大面积暗红色等尸体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一般在人死亡后常温下需6—7天左右。
(三)死亡原因:属于机械性窒息死亡。
根据尸检发现:1.死者面部青紫,瞳孔散大,眼结膜高度充血,鼻腔外有血流痕迹,口腔内堵塞裤腿;2.颈项喉结下方及其两侧有三处表皮剥脱,这是用手扼等暴力所至。这两点就足以证明是机械性窒息死亡。
二、尸体现场属于何种现场,现场勘查与现场访问的情况
(一)发现尸体的现场属于移尸现场,不是杀人现场,即不是原始现场,很可能是在一处将人奸污,因反抗而施以暴力,将人扼颈或用裤子堵嘴等把人杀死后,待于2月21日晚夜深人静时移尸至此的。
根据:1.死者衣服上沾有类似煤屑、稻草叶、棉线头、木屑等物;而尸体所在现场无杂草杂物;2.头发中除沾有上述的物质外,还有血痂痕迹;颈部已有三处创伤;尸体现场上无搏斗挣扎的痕迹;3.尸僵消失,尸斑呈大面积暗红色,指压不变色,变动尸体尸斑不变,这说明被害人已经死亡6~7天才出现的现象;4.尸体现场有拖尸擦痕和来去逃走的足迹,这是移尸人所遗留的,5.2月21日晚8点下小雨,死者表服干操,遮荫明是在雨停后才移尸至此的。6.足迹上有类似虫爬过的痕迹,这说明是雨停后的后半夜。
(二)现场勘查和现场访问的情况,请同学们在给的材料中找出,最好整理成笔记(三)试画现场图(草图即可)
三、罪犯人数、身高、体态、年龄、职业等
(一)罪犯人数:系一人作案,因为从现场的痕迹物证看,只发现了单个足迹是27公分的旧旅游鞋印,无发现不同的足迹。
(二)罪犯身高:是在1.70~1.73米之间
根据:根据利用单个足迹和步法推断身高的理论知识,可以推断出人身的高度: 1.根据鞋印推断:赤脚足迹长是身高1/7。依照这个比例,其推断身高的公式为: 身高=(鞋印长一内外边长)×系数。将已知的数据套入公式:身高=[27公分一2.5公分(自估)] 171.5公分
2.利用步法推断身高:
现场勘查给的材料:左步长78公分,右步长79公分。
推断身高公式:
身高=(左步长+右步长)+(1/3单个足迹长或者1/
2、2/3)
就分别计算高个(175公分以上)中个、矮个人的身高。套入公式:(78公分+79公分)+27/2(中等个)=170.5公分 3.依据人的腿相当人高的2/3的比例推断:
p用来堵嘴的裤子长115公分,套入公式:115公分÷2×3=172.5公分;(三)罪犯年龄、体态、职业:
罪犯可能是在45~50岁之间,是腰粗,体胖的人。根据:①裤腰98公分,说明其腰粗体胖;②在步法中出现擦痕、挑痕、中外展、小外展等特征,一般是胖体、年龄较大的中老年人才能出现的特征。
其罪犯职业是与煤有接触的装卸工、锅炉工等等。
四、罪犯具备的条件 1.有流氓劣迹,或者有犯罪前科的胆大妄为的人。事实告诉人们:对一个幼女强奸后,将其杀死,后又奸尸,充分说明罪犯是一个流氓成性的罪人。 ’
2.有单独劳作或者活动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不会被人发现,并能隐藏尸体等。
根据:被害人的衣服、头发上沾有煤屑等物;作案行为实施、隐藏尸体等均需在一定空间;特别是把人杀死后,隐尸4~5天(依尸斑等尸体现象推断)才移尸,说明空间隐藏尸体不易被人发现,很可能是单独一人的工作间或卧室。
3.有妻子,与被害人较熟。裤子上的补丁做工好,说明是女人缝补的;张惠不会与陌生人接近等,说明是与罪犯较熟,可以借口将其骗走,而后作案。
五、如何开展侦查
1.首先要找到第一现场,即强奸、杀人的地点。因为第一现场痕迹物证较多,对案件侦破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根据罪犯的人身特征及其实施犯罪的条件,在案件涉及的地区及范围内,依靠公安派出所、保卫科、治保会进行调查摸底,发现嫌疑线索和嫌疑人。
3.在有关重点地区召开座谈会,公布部分案情,讲清政策和法律,号召检举揭发。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要个别走访,点面结合,发现线索和嫌疑人。
4.对重点人和重要的事或现象,要重点调查,对重点嫌疑人可以采取传唤方式谈话等。5.若有可能,可以对重大嫌疑对象进行密取指纹,旅游鞋印、进行技术鉴定,认定犯罪嫌疑人。如若能认定罪犯,即可破案,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拘、捕)。接着突审;开始内查外调,搞清楚全案事实,破获此案。
6.如若在面上调查访问时,发现嫌疑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或藏有赃款、赃物的或有逃跑,或有继续对社会有危险性等情况,经批准可以采取拘留(或逮捕)强制措施。(侦查破案,每个侦查员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如果由你承办,应该怎么办呢?)
破案简明强况(3)此案较快破案,罪犯李××,51岁,某单位雇的外省锅炉工,高1.68米,与被害人比较熟,以赠送一本作文书为诱饵将其骗走的。他有妻子、儿子。是2月22日深夜1点移尸的。第一现场是锅炉房内间。
案例分析二
1990年3月21日上午9时许,东莞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接到报案:茶山镇西湖管理区南余朗装卸码头的东江河面上,发现一具无名无头女尸。接报后,市局刑事侦查队长立即带领侦查、技术人员赶赴现场。
现场情况:发现尸体的现场位于南余朗码头东江河面上(靠南岸)。据查,当群众发现浮尸后首先报告了石龙水上派出所,派出所在将情况上报市局的同时,派人先到了现场,并将尸体绑在岸边盖上草席保护现场。经勘查,现场周围(河岸附近)未发现任何可疑痕迹。东江河平日有行船通过,靠东江南边有五条大堤公路。
尸体检验情况:3月21日上午10时12分进行尸体检验:无头女尸呈俯卧位漂浮在河边水面上,无明显腐败现象。死者女性,年龄约20岁,身高155厘米左右,中等身材,发育正常,营养状况一般,肤色白净,尸斑不明显,尸僵存在。尸体上身着一件白色圆领短袖文化衫(胸前有大幅图案),内戴浅黄色尼龙文胸一个,文胸右后部位有轻度撕裂。下穿黑色踩跟健美裤和黑色尼龙三角裤各一条,均滑至大腿中段。脚穿一对黑色中筒丝袜。左脚穿一只36码黑色新柔姿鞋。尸体四肢无抵抗伤,颈部未见皮肤、皮下卡扼痕迹,无出血现象。舌骨完整,无骨折等。颈部在喉结、第六与第七颈椎间被砍、切开,但未发生生活反应----组织出血。颈部创口的创角锐、创缘整、创边平、创内无组织间桥。在喉头、气管断端有许多白色细小均匀泡沫溢出。死者腹部未见妊娠纹,处女膜陈旧性破裂,阴道分泌物中有精液。解剖胸、腹部发现,双肺膨隆,有捻面感(水性肺气肿)。切开气管、支气管及肺部,亦见上述泡沫及灰黑色细小异物。胃内可见粉条、茶叶及少许肉食类食物。经推测,死者是在尸体检验前24小时内最后一餐饭后3至4小时被害。据初步调查,发现地茶山镇及附近的石排、石龙镇等地外资企业及乡镇企业较多,经济发达,人口亦比较复杂,外来民工多。
3月24日下午,在石龙镇所属的黄家山对山的河面上发现一颗人头,经法医鉴定与无头女尸相符,该头颅后脑有较大面积的钝器伤,劲部有较整齐的被利器所切割的痕迹。经对东江上游河岸搜索发现,在离发现浮尸地260米的河岸竹林里,发现一处两人坐卧的压痕及一些模糊足迹,其中一些足迹是走向河边的,河边一块石头上发现少量血迹,经化验,血型与死者相同。
据调查访问获悉,3月20日晚10时左右,有人发现一个中年男子从竹林里出来,驾驶一辆小三轮货车往南而去。次日凌晨约5点多钟,又有人发现在大堤公路南侧一小路旁,停放着一辆小三轮货车。
请分析(需要指出理由的):
1、案件性质(盗窃或强奸或奸情杀人?)
2、发案时间(具体的年月日及几点钟)
3、作案过程(如何进入现场?携带什么工具?如何进行杀人?如何逃离现场的?)
4、案犯特点。(静态特征:人体生理解剖结构特征,外观,和动态特征及身上有无伤痕?)
第三篇:刑事案例分析
101、关于单位犯罪,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甲注册某咨询公司后一直亏损,后发现为他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盈利,即以此为主要业务,该行为属于咨询公司单位犯罪
B.乙公司在实施保险诈骗罪以后,因为没有年检而被工商管理局吊销营业执照。案发后对该公司不再追诉,只能对原公司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C.丙虚报注册资本成立进出口公司,主要从事正当业务经营,后经公司股东集体讨论,以公司的名义走私汽车,利益均分。由于该进出口公司成立时不符合法律规定,该走私行为属于个人犯罪
D.丁等5名房地产公司领导以公司名义非法经营烟草业务,所得利益归5人均分。该行为属于单位犯罪
答:ACD.(参总结)
102、甲受国有事业单位委派,担任某农村信用合作社主任。某日,乙找甲,说要贷款200万做生意,但无任何可抵押财产也无担保人,不符合信贷条件。乙表示若能贷出款来,就会给甲10万元作为辛苦费。于是甲嘱咐该合作社主管信贷的职员丙“一定办好此事”。丙无奈,明知不符合条件仍然放贷。乙当即给甲10万元,其余190万元贷后用于挥霍,经合作社多次催收,乙拒绝归还。甲、乙、丙的行为触犯的罪名?
答:甲的行为构成受贿罪+违法发放贷款罪,且甲的行为属于一般受贿,因为斡旋受贿中应是利用非同一部门的他人或下级的职权。乙的行为构成受贿罪(10万)+贷款诈骗罪(200万),诈骗后再行贿,两个法律关系。丙的行为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
103、案情:瓜农王某在自家田地里种了5亩西瓜。因在西瓜成熟季节经常被盗,王某便在全村喊话:“西瓜打了农药(其实没有打药),偷吃西瓜出了人命我不负责”,但此后西瓜仍然被盗。于是,王某果真在西瓜上打了农药,并用注射器将农药注入瓜田中较大的5个西瓜内,并在西瓜地里插上写有“瓜内有毒,请勿食用”的白旗。邻村李某路过瓜地,虽然看见了白旗,但以为是吓唬人的,仍然摘了一大一小两个西瓜,其中大的西瓜是注入了农药的。回家后,李某先把小的西瓜吃了,然后出门干活。当天,正好家里来了3位客人,李某的妻子赵某见桌子上放着一个大西瓜,以为是李某买的,就用来招待客人,结果导致2个客人死亡,1个重伤。
问题:
1.王某的行为构成犯罪还是属于正当防卫?为什么?
答:王某的行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2.李某的行为触犯了哪些罪名?
答:李某的行为触犯了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犯罪以结果认定具体罪名。
3.李某触犯的数个罪名是否构成数罪?为什么?
答:不构成数罪并罚,过失致人死亡和过失致人重伤属于想像竞合。
4.李某触犯的数个罪名应当如何处理?
答:因为属于想像竞合,应该按照择一重处罚的原则,只定过失致人死亡罪。
5. 赵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答:无罪。赵某的行为在主观上并没有犯罪的故意或过失,因此应认定为意外事件。
127、犯罪主体,正确的是C
A甲女43 吸毒后威胁孙某之长女19 因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体只能是男性,故甲无罪
(强迫卖淫罪的犯罪对象无限制,强奸罪的对象只能是女性)
B乙15岁携带自制火药枪夺取妇女张某的挎包,因乙未使用该火药枪,故应当构成抢劫罪 C丙15岁在帮助李某扣押被害人汪某索取债务时导致王某死亡,(过失),并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丙,在限制被害人的人身自由,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的从重,非法拘禁暴力致人死亡的定故事杀人罪14~16相对负刑事责任的罪名:)
D丁是司法工作人员,也可以构成放纵走私罪
(主体必须是海关工作人员)
126、被告人赵某与被害人钱某曾合伙做生意(双方没有债权债务关系)。2009年5月23日,赵某通过技术手段,将钱某银行存折上的9万元存款划转到自己的账户上(没有取出现金)。钱某向银行查询知道真相后,让赵某还给自己9万元。
同年6月26日,赵某将钱某约至某大桥西侧泵房后,二人发生争执。赵某顿生杀意,突然勒钱某的颈部、捂钱某的口鼻,致钱某昏迷。赵某以为钱某已死亡,便将钱某“尸体”缚重扔入河中。
6月28日凌晨,赵某将恐吓信置于钱某家门口,谎称钱某被绑架,让钱某之妻孙某(某国有企业出纳)拿20万元到某大桥赎人,如报警将杀死钱某。孙某不敢报警,但手中只有3万元,于是在上班之前从本单位保险柜拿出17万元,急忙将20万元送至某大桥处。赵某蒙面接收20万元后,声称2小时后孙某即可见到丈夫。
28日下午,钱某的尸体被人发现(经鉴定,钱某系溺水死亡)。赵某觉得罪行迟早会败露,于29日向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交待了上述全部犯罪事实,并将勒索的20万元交给公安人员(公安人员将20万元退还孙某,孙某于8月3日将17万元还给公司)。公安人员李某听了赵某的交待后随口说了一句“你罪行不轻啊”,赵某担心被判死刑,逃跑至外地。在被通缉的过程中,赵某身患重病无钱治疗,向当地公安机关投案,再次如实交待了自己的全部罪行。
问题:
1.赵某将钱某的9万元存款划转到自己账户的行为,是什么性质?为什么?
盗窃罪
2.赵某致钱某死亡的事实,在刑法理论上称为什么?刑法理论对这种情况有哪几种处理意见?你认为应当如何处理?为什么?
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因果关系里的认识错误的事前故意采用法定符合说,丁故意杀人既遂
3.赵某向孙某索要20万元的行为是什么性质?为什么?
敲诈勒索诈骗罪(虚构事实,认识错误(),主动处分(不是民法上的处分权)财产)敲诈勒索和诈骗罪的想象竟合,从一重罪处罚
Eg:一成年男子拿一包糖换取3岁小孩儿脖子上的珍贵项链,定盗窃罪
4.赵某的行为是否成立自首?为什么?
不成立自首“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又逃跑的,不成立自首”只针对不回来的,而赵某后来又回来了,成立自首,即使是公安机关发出通缉令也算自首。自首后翻供,一审前又如实供述的,依然算自首。
5.孙某从公司拿出17万元的行为是否成立犯罪?为什么?
挪用公款,3个月为限,而孙某未超过3个月。
Eg:甲于2011.1月挪用公款,2月案发,不成立犯罪
甲于。。。。,3月之内还上了,6月被告发,不构成甲炒股,挪用了10w,然后每个月重新挪用补上个月的空缺,6月案发,发现5月的挪用公款依然没有还上
甲为母治病。。。。。。。。。。。。。。。。。。
甲乙预谋修车后以假币骗付。某日,甲、乙在某汽修厂修车后应付款4850元,按照预谋甲将4900元假币递给乙清点后交给修理厂职工丙,乙说:
122甲、乙用假币支付修车费被识破后开车逃跑的行为应定的罪名是A
A持有、使用假币罪把假币送于别人也是假币,将假币拿去注册资本不算使用假币 B诈骗罪
C抢夺罪
D抢劫罪
对于丙的重伤,甲的罪过形式是:故意
123故意(直接故意+间接故意)有木的的故意(直接故意)
124关于致使丙重伤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B
A乙明确叫甲停车,可以成立犯罪中止
B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的共同犯罪
C甲的行为超出了甲乙共同犯罪的故意,对于丙的重伤后果,乙不应当负责
D乙没有实施共同伤害行为,不构成犯罪
Eg:甲实施犯罪行为,让乙望风,在中途,乙劝说放弃,甲不ting,乙走了
共谋共同正反(处罚原则和共同正犯一样,虽然乙走了,但只要实行行为人完成了犯罪行为,甲、乙都定罪)
Eg:实行犯完成犯罪,帮助犯走掉了帮助犯不是共谋的共同正犯,定犯罪过程的中止 125、对于甲的定罪,错误的是ABCD
A抢夺罪 故意伤害
B诈骗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持有、使用假币罪,交通肇事罪
D抢劫罪,故意伤害罪
121,关于贿赂罪,下列选项十错误的()
行贿罪和受贿罪并不是一一对应的A、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并收受其财物而构成受贿罪的,请托人当然构成行贿罪
第四篇:刑事侦查知识点
《刑事侦查》治安专业知识点
1、刑事侦查工作的概念,刑事侦查工作是公安机关依据法律和国家赋予的权力,运用各种侦查措施、手段和刑事科学技术,发现、控制、揭露、证实刑事犯罪的一项专门工作。
2、刑事侦查的构成,刑事侦查人员、刑事犯罪案件、刑事侦查对策、刑事犯罪信息、侦查技术装备。
3、刑事侦查的任务,侦查破案,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防控犯罪,制止减少刑事犯罪发生。
4、刑事侦查的方针,依靠群众—刑侦工作的基础;抓住战机—侦查破案的关键;积极侦查—侦查的基本要求;及时破案—侦查的最终目的。
5、刑事侦查的原则,党委领导;群专结合;依法办案;快速反应;侦查协作;保守秘密。
6、刑事侦查措施的概念,刑事侦查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侦查部门在同刑事犯罪斗争中,依据法律、法规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是侦查活动达到侦查目的必须借助的专门工具。
7、侦查措施的分类,分为常规措施、紧急措施、重大措施、秘密措施、强制措施、防范措施。
8、常规措施,包括现场勘查、摸底排队、调查询问、侦查实验、公开搜查、公开辨认、侦查讯问、专案侦查。
9、紧急措施,包括通缉通报、追击堵截、控制销赃、解救人质、警犬追踪搜索。
10、重大措施,并案侦查、专项斗争、破案战役、办案协作。
11、秘密措施,内线侦查、秘密辨认、秘密逮捕、外线侦查、技侦手段。
12、强制措施,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13、防范措施,阵地控制、电子监控、刑嫌调控、联防堵卡、技术预防。
14、调查询问的作用,查明案情,获取线索,搜集证据,核实口供。
15、调查询问的地位,是一项最基本的侦查措施,是运用量最大的侦查措施;是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侦查员必备的基本功。
16、调查询问的定义,调查询问是指侦查人员运用公开和秘密的方式,对事主、被害人、知情人进行询问,了解案件有关情况、发现犯罪线索、获取证人证言,以证实犯罪的一项基本侦查措施。
17、现场访问与案件侦查过程中的调查询问的差别,(1)现场访问是初步了解情况,发现线索的过程。第一,现场访问是在现场勘查阶段进行的一项调查询问工作;第二,现场访问的地域范围较为固定,一般在现场周围地域进行;第三,现场访问时间性较强,要求侦查人员必须尽快获得对采取紧急侦查措施有利的线索;第四,现场访问的形式只采取公开调查的形式进行。(2)调查询问是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深入调查。
18、“七何”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物、何果。
19、调查询问的方式,包括公开调查询问和秘密调查询问。20、公开调查询问,包括走访、开座谈会和约谈。
21、秘密调查询问,包括化装查访和委托代询。
22、调查询问的步骤,(1)询问前的准备包括了解询问对象、确定询问顺序、确定询问地点、确定应该邀请参加询问的人员。(2)询问的实施包括表明身份,说明来意;稳定情绪,转化思想;告知法律,明确义务;广泛提问,自由陈述;重
点提问,具体回答。(3)制作笔录并录音。(4)甄别询问材料。
23、调查询问笔录的格式,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
24、制作询问笔录的要求,必须有两名以上侦查员在场(包括记录员)必须避免在同一时间段内,同一名侦查人员在同一案件的不同询问笔录上同时出现;记录被询问人的姓名要与本人身份证上使用的姓名及在询问笔录上签字使用的姓名相同。在访问对象核对无误后在每页下方签名(盖章)并捺印,并在笔录末页注明“以上笔录我看过(或者向我宣读过),和我说的相符。”在其下方签名(或加盖名章)并捺印。访问对象拒绝签名的侦查员应当在笔录上注明。
25、摸底排队的概念,摸底排队是侦查人员对已发生的刑事案件在案情分析的基础上,依靠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在确定的范围内对可疑人、事、物逐个进行核查,发现侦查线索、犯罪嫌疑人和排除与案件无关人员嫌疑的一项侦查措施。
26、摸底排队的条件,有因果关系、因素条件、知情条件、作案时间、作案空间、作案工具、体貌特征、特殊技能、痕迹物品、赃物条件、反常表现等。
27、缩小摸排范围的具体方法,有交叉指向法、空间构形法、信息查找法、环绕现场法、脱离群体法、视频追踪法。
28、确定犯罪嫌疑人的条件,犯罪时空、犯罪因素和证据条件。
29、通缉的概念,通缉,是指公安机关为了缉捕在逃的犯罪嫌疑人,以通缉令的形式,通告各有关地区的公安机关及其它有关部门、广大群众予以协助的一项紧急侦查措施。
30、通缉的条件,犯罪行为到达某种严重程度,依法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已经基本查清;犯罪嫌疑人在逃,包括已有证据证明其实施了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和已经判刑或在押的罪犯。
31、通缉的对象,应当逮捕,但尚未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已被判决,在看守所或在押解或服刑期间逃跑的罪犯;拘捕之后逃跑的犯罪嫌疑人。
32、通缉令发布的权限,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有权在自己管辖的地区范围内发布通缉令;向管辖地区以外发布通缉令的,应将通缉令原稿和详细案件材料、清晰的照片或附件样品报送上级公安机关发布;如果要向国外、境外发布通缉令,逐级上报到公安部,由公安部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发布。
33、通报的概念,通报,是侦查机关将发生案件和侦查过程中发现的有关情况,通告有关地区的公安机关,以便开展侦查协作的一项紧急侦查措施。
34、通报的范围,协查重大犯罪嫌疑人;协查犯罪嫌疑人身份;查明无名尸体的身源;查控赃物通报;案情通报;犯罪情报信息通报(预警)。
35、控制销赃的概念,控制销赃是指侦查部门在侦破有赃物的案件过程中,对有关线路、行业和场所进行严密监视,以便控制、查获赃物,从而发现犯罪人和破案线索的一项侦查措施。
36、犯罪嫌疑人处置赃物的主要手段,销售变卖、挥霍使用、隐藏寄存、无偿赠送、销毁破坏等。
37、犯罪嫌疑人的销赃规律,包括甲地作案,乙地销赃;化整为零,分散出售;改头换面,伪装转手;各负其责,盗销合一;卖废为名,销赃为实;选择地点,定点销赃;物色买主,移地交货;典当为名,进行销赃;以物顶钱,赌场转手;廉价转手,窝主销赃。
38、刑事辨认的概念,刑事辨认是指在侦查过程中,由侦查人员组织有关人员对与犯罪有关的人身、物品、尸体、场所等进行识别和认证的一项侦查措施。
39、辨认的依据,是被辨认客体在辨认人头脑中形成的反映形象。
40、刑事辨认的条件,辨认客体具有一定的可感特征;辨认人确以感知该客体的特征;辨认人具有正常的记忆能力;辨认环境适于辨认人再认。
41、辨认规则,先问后认、混杂辨认、分别辨认、事先隔离和禁止诱导。
42、辨认结果作为证据使用的条件,符合法定表现形态、按照辨认规则进行、与其他证据相印证。
43、侦查实验的概念,侦查实验是在现场勘查或侦查过程中,侦查人员为了证实某种情况在某种条件下能否发生或怎样发生,而按原来条件进行重复实验的一项侦查措施。
44、侦查实验的原则,(1)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实验的原则,具体是侦查实验必须在侦查人员主持下进行;侦查实验必须在用其他方法都不能达到检验、核实证据,查明案情的目的时才能进行;侦查实验必须经过法定的审批手续;侦查实验进行时必须要有见证人在场;侦查实验中严禁一切足以造成危险、侮辱人格和有伤风化的行为;参与侦查实验的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应对侦查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保守秘密。(2)实验条件力求与原始条件相同或接近的原则。(3)同一实验反复多次进行的原则。
45、公开搜查的概念,公开搜查是指公安机关的刑事侦查部门,依据有关法律的规定,为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由侦查员对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犯罪嫌疑人或犯罪证据的人身、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地方进行公开搜索、检查的侦查措施。
46、公开搜查的范围,犯罪嫌疑人、可能隐藏罪犯的地点、可能隐藏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地方。
47、公开搜查的时机,现场勘查中获知犯罪嫌疑人或赃物、作案工具等下落时,扭送的现行犯罪嫌疑人或负案在逃犯罪嫌疑人到达时,追缉堵截中抓获犯罪嫌疑人时,侦查过程中发现证据或犯罪嫌疑人时,犯罪嫌疑人供述藏匿赃款赃物、作案工具等罪证所在地点时,拘留、逮捕犯罪嫌疑人时。
48、搜查对象,住宅搜查、人身搜查、露天场所搜查、车辆搜查。
49、住宅搜查具体方法,看、翻、量、掂、敲、探、挖、验。50、《扣押物品、文件清单》,一式三份,持有人、公安机关保管人员、诉讼卷。
51、不便提取物品的《扣押物品、文件清单》,一式两份,诉讼卷、原物持有人。
52、并案侦查的概念,并案侦查是将同一个或同一伙犯罪行为人所作的若干起刑事案件合并起来,实行统一组织、指挥和行动的一项侦查措施。
53、并案侦查的条件,不同案件现场中的痕迹物证相同或有直接联系(特殊条件);不同案件中犯罪行为人的个人特征相同;不同案件中犯罪行为人的作案手段和行为动作习惯相同;不同案件中作案人选择的作案时间、地点及侵害对象相似。
54、并案侦查是重要的侦查措施之一,它在侦破系列性案件、打击流窜犯罪和集团犯罪中起着重要作用。
55、立案的概念,立案,是指侦查部门对于受理的案件,经过初查,认为有犯罪事实存在,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并且属于自己管辖时,依照法定程序,决定立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的一项侦查活动。
55、立案的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有犯罪事实发生、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属于自己管辖三个条件。
56、事件性质一般有如下三种情况:一是故意犯罪案件。二是过失犯罪案件。三是非犯罪事件。
57、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案部门应当制作《呈请立案报告书》,连同《接受刑
事案件登记表》等受案材料,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58、对不予立案的,办案部门应当制作《呈请不予立案报告书》,连同《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等受案材料,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59、将《不予立案通知书》在七日内送达控告人。对报案、举报、扭送人,及时告知不予立案的决定。
60、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案件,应当在接受案件之日起三日内,将《不予立案通知书》送达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退回相应案卷材料。61、现场分析,又称临场讨论,是指侦查人员在对各种现场材料进行汇集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对相关的问题作出推断,为深入开展侦查奠定基础的一项活动。62、现场分析的任务,分析判断事件性质和案件的有关情况、检查现场访问和现场勘验的情况、决定现场勘验后对现场的处理方案。
63、现场分析的程序,依次为陈报材料、鉴别材料、展开讨论、作出决议,既首先侦查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汇报、其次鉴别材料真伪、然后分析判断案情、最后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
64、现场分析重点研究的问题,(1)侵害目标和损失;(2)作案地点、场所;(3)开始作案的时间和作案所需要的时间;(4)作案人出入现场的位置、侵入方式和行走路线;(5)作案人数;(6)作案方式、手段和特点;(7)作案工具;(8)作案人在现场的活动过程;(9)作案人的个人特征和作案条件;(10)有无伪装或者其他反常现象;(11)作案动机和目的;(12)案件性质;(13)是否系列犯罪;(14)侦查方向和范围;(15)是否需要进一步勘验、检查现场;(16)处理现场的意见;(17)其他需要分析解决的问题。
65、犯罪空间包括预备犯罪、实施犯罪和犯罪后续活动的地点。
66、侦查途径:就是侦查工作从哪里入手,用什么方法去发现犯罪嫌疑人,进而又用什么方法去获取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所经由的工作步骤。
可供选择的侦查途径:(1)从紧急措施入手选择侦查途径;(2)从因果关系入手选择侦查途径;(3)从人身形象入手选择侦查途径;(4)从痕迹物证入手选择侦查途径;(5)从赃物特征入手选择侦查途径;(6)从作案手法入手选择侦查途径;(7)从活动规律入手选择侦查途径;(8)从控制外伤入手选择侦查途径;(9)从并案侦查入手选择侦查途径;(10)从相关的手机信息的分析入手选择侦查途径;(11)从高危人群地域分布规律入手选择侦查途径。
67、侦查计划,是在刑事案件侦查工作一般规律指导下,针对案件实际情况,在分析、判断案情的基础上,对整个侦查破案工作所做的全盘规划和具体部署。
侦查计划的基本内容:1.立案的依据。2.对案情的分析、判断结果和侦查方向和范围的确定。3.侦查的具体任务、基本措施和侦查力量的组织与分工。4.对于在侦查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测及其对策。5.需要有关部门配合的各个环节及衔接方法。6.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定和有关注意事项。7.对于预谋犯罪案件,还应提出制止控制现行破坏和防止造成损失的措施。68、时空条件是作案人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在侦查实践中,只有当某人具备了作案时空条件时,再进一步考查其是否可以被列为犯罪嫌疑对象才有实际意义。69、围绕重点嫌疑对象进行深入侦查的过程,就是收集能够证实其犯罪事实或排除犯罪嫌疑的各种证据的过程。70、通过对重点嫌疑对象的住所或者与其有关的其他场所采取侦查措施,发现他所藏匿、保存的可疑物品,并且迅即将该物品或其形象资料交事主、被害人进行
辨认,以识别、判明该物品是否确系作案人所使用的作案工具或者确系是被他攫取的公私财物。
71、破案的概念,破案是指侦查部门对已经立案侦查的案件,通过采取相应的侦查措施手段,在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存在并且确系犯罪嫌疑人所为的基础上,依法揭露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或者主要犯罪嫌疑人的一项侦查活动。
72、破案的标准,包括犯罪事实已有证据证明、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者主要犯罪嫌疑人已经归案,三者必须同时具备。73、侦查终结的条件,包括有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准确,法律手续完备。
74、补充侦查的案件主要有两种情形: 一是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检察机关认为案件证据不足或犯罪事实不清,而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
二是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移送检察机关起诉,而检察机关认为犯罪事实不清,证据欠确实充分或者遗漏罪行或同案犯罪嫌疑人,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75、杀人案件的概念:杀人案件,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案件。故意杀人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生命权利的犯罪行为。
76、杀人案件的构成要件: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已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就是侦查工作中的犯意,即犯罪动机和目的。77、杀人案件的分类:根据杀人的动机目的可分为报复杀人案件、图财杀人案件、强奸杀人案件、情感杀人案件、遗弃杀人案件、迷信杀人案件、殴斗杀人案件和其他杀人案件。
78、报复杀人案件:也称仇杀,指犯罪嫌疑人以报私仇、泄私愤为动机而实施的杀人行为。侦查实践中,由于引发作案人内心不满的对象不同,报复杀人案件具体表现为私仇报复杀人和报复社会杀人。
79、图财杀人案件:也称财杀,是指犯罪嫌疑人为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而实施的杀人行为。侦查实践中,图财杀人案件主要表现为抢劫杀人、盗窃杀人和谋财害命。
80、情感杀人案件:也称情杀,是指犯罪嫌疑人因感情纠葛引发矛盾而实施的杀人行为。侦查实践中常见的有奸情杀人、婚恋矛盾杀人、性变态杀人等。
81、根据杀人的手段来分:
1、机械性损伤致死;
2、机械性窒息致死;
3、电击致死;
4、毒害致死;
5、放火烧死;
6、其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那些狡诈鬼满之徒,既欲致人死地,又想逃避罪责,使用特殊手段杀人。
82、根据尸体状态和身源状况来分:
1、知名杀人案件;
2、无名尸体案件;
3、无尸杀人案件,侦查实践中称为立线侦查案件。
83、杀人案件的特点: 1因果明显,关系密切; 2预谋策划,周密准备; 3现场明显,物证较多; 4手段残忍,方式多样; 5有意伪装,逃避打击。
84、杀人案件现场勘查应解决的问题:
1、鉴别人命事件的性质。自杀与他杀最主要的区别是自杀者都有一定的自杀动机,而且在生前有所表现,经过调查可以查到自杀原因。
2、确定现场是否为杀人现场。尸体所在地可能是杀人现场,也可能是作案人抛尸、移尸的现场。
3、判断现场有无伪装行为。
85、盗窃案件的概念;盗窃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
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犯罪案件。盗窃案件分为一般案件、重大案件和特别重大案件。86、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如下: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1000元至3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3,0000元至10,0000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30,0000元至50,0000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87、犯罪客体;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物。这里的“公私财物”一般是指动产而言,但不动产上的附着物,如土地上的农作物,山上的树木,建筑物上的门窗等,也可以成为盗窃案件的侵犯对象。另外,能源,如电力、煤气也可以成为盗窃案件的对象。
88、犯罪的客观方面;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89、入户盗窃。“入户盗窃”的“户”是指家庭及其成员与外界相对隔离的生活场所,包括封闭的家庭院落、为家庭生活租用的房屋、牧民的帐篷以及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等。集生活、经营于一体的处所,在经营时间内一般不是为“户”。
90、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91、犯罪的主观方面;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里的“故意”内容是指行为人依据一般的认识能力和社会常识,推知该物 为他人所有或占有即可,至于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是谁,并不要求行为人有明确、具体的认识。
这里的“非法占有”不仅包括自己占有,也包括为第三人或集体占有,还包括毁弃等情况。行为人对非法窃取并占为己有的财物,随后又将其毁弃、赠与他人或者又被他人非法占有的,不影响盗窃案件的成立。
92、盗窃案件的分类。根据盗窃选择的作案地点可以分为入室盗窃案件和室外盗窃案件。
根据盗窃选择的作案方式可以分为偷盗案件、扒窃案件、拎包案件和利用计算机及其互联网技术盗窃案件等。
根据盗窃的目标可以分为住宅盗窃案件、盗窃金柜案件、盗窃枪弹案件、盗窃车辆案件、盗窃文物案件、盗窃牲畜案件等。
根据犯罪人与被盗单位的关系可以分为内盗、外盗、内外勾结和监守自盗等案件。
根据犯罪人的情况可以分为惯犯盗窃、偶犯盗窃、本地犯盗窃和流窜犯盗窃等案件。
93、盗窃案件的特点:
1、发案量大,多不易被及时发现;
2、发案之前,多有预谋踩点过程;
3、作案现场,多遗留有痕迹物品;
4、财物缺失,有赃款赃物可查控;
5、手段多样,惯犯有习惯性特征;
6、盗窃案件,犯罪成员极为复杂。94、盗窃事件的初查,就是通过现场勘查分析判断盗窃事件的性质,同时收集有关的证据,经过审查,决定是否立案侦查。95、盗窃事件初查要解决的问题:
1、查明犯罪嫌疑人进入和逃离现场的出口;
2、查明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方法;
3、确定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时间;
4、确定犯罪嫌疑人的作案目标;
5、查明被盗财物情况;
6、判断犯罪嫌疑人作案过程;
7、发现、提取犯罪嫌疑人遗留现场的痕迹和物品;
8、初步判断犯罪嫌疑人的基本
特征;
9、分析判断盗窃事件的性质。
96、内盗特征:①盗窃目标准确;②盗窃时机恰当;③盗窃手法简单;④盗窃现场不乱;⑤现场大多伪装。
97、外盗特征:①盗窃前多踩点;②进出线路明显;③盗窃目标不准;④盗窃时机不当;⑤手法有习惯性;⑥现场也有伪装。
98、内外勾结——内部人提供目标、钥匙或各种信息,由外部人实施。特征是具有双重性。例如,侵入线路、撬破痕迹、目标、时机表明内盗物证,在中心现场又有外部人的痕迹等。
99、监守自盗——属于内盗一种。更值守护人员自己盗窃,谎报被他人所盗的案件。有典型的内盗特征,但常有伪装、故意转移视线向外盗转移,注意发现。100、通过各种侦查途径寻找盗窃案件的犯罪嫌疑人:
1、快速反应,追缉堵截;
2、判断去向,控制销赃;
3、调查物证,以物找人;
4、深入群众,摸底排队;
5、秘密巡查,守候伏击;
6、信息导侦,网上侦查;
7、审讯突破,深挖余罪。
第五篇:2014——刑事侦查学-复习资料
刑事侦查学的对象
刑事侦查学是一门研究侦查犯罪的措施、手段和方法的专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由刑事技术手段、侦查措施 和侦查方法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构成的。
刑事技术手段 , 是指为了发现、提取、固定、检验物证和防范控制犯罪而采取的各种科学技术方法的总称。主要包括刑事、痕迹检验、枪弹检验、文书检验、笔迹鉴定、指纹鉴定、物证化验、外貌识别和人像鉴定,以及指纹档案管理和犯罪防范技术,等等。
侦查措施,是指侦查机关对犯罪案件实施侦查所采取的各种策略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勘查、侦查实验、询问、搜查、扣押物证、通缉、通报、讯问等项措,以及实施各项侦查措施应当采取的策略方法。
侦查方法,是指各项侦查措施和技术手段在侦查破案中的综合运用。三括侦查破案的一般方法和侦破各类案件的具体方法。
侦查是指侦查机关为了收集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查获犯罪分子,依法进 行专门调查和实施强制性措施的活动。
犯罪活动的规律和特点
一、犯罪活动的基本规律 犯罪与政治、经济文化
犯罪与时间(时代、季节、特定时间)犯罪与地点 犯罪与年龄 犯罪与性别 犯罪与侦查打击
二、犯罪活动的基本特点 犯罪活动的隐蔽性 1.犯罪时空的隐蔽性 2.犯罪手段的狡猾性
3.犯罪人犯罪前后身份的合法性 犯罪活动的客观反映性 1犯罪行为是犯罪意识的反映 2犯罪痕迹是犯罪行为的反映
3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是犯罪行为的形象反映和思维再现 犯罪活动的复杂性
a犯罪成员的复杂性(年龄、职业、犯罪经历);b犯罪动机和目的的多样性; c犯罪方式的多样性;d犯罪结果的多样性;
刑事案件的要素
一、犯罪时间
指犯罪分子预谋犯罪到事实犯罪的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包括犯罪预备时间,实施犯罪时间,销赃毁证和逃避打击的时间等。
在侦查时间中指实施犯罪的时间
意义:1.有利于排查犯罪嫌疑对象;2.有利于刻画犯罪分子;3.有利于采取紧急措施。
犯罪时间差——指犯罪人犯罪行为的实施与他人(主要指被害人、案件发现人、侦查人员)的活动时间上存在的一种相互交叉重叠的现象,这种相互交叉重叠就是时间顺序的先后,犯罪分子实施犯罪多 2 是利用周围无人,事主离去等有利时机,犯罪后又往往采取破坏,转移,伪装,掩盖等方法尽量使犯罪行为隐蔽而不被发现和揭露。
1.犯罪行为的实施与事主或者其他人在现场上的活动时间存在着时间差。2.犯罪行为的发生和案件的发现之间存在时间差 3.发现案件与侦查活动的开展存在时间差 犯罪分子常用的掩盖犯罪的手法 1.长途奔袭 2.幕后操纵 3.冒名顶替
4.利用物品,推迟犯罪时间 5.出示假证。
二、犯罪空间
犯罪空间,亦称犯罪地点,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场所。犯罪空间具有三维性。犯罪空间是审查犯罪嫌疑人的主要证据之一。犯罪空间是判断案情的重要依据
犯罪空间是推断犯罪分子基本情况的依据
三、犯罪主体
根据刑事侦查的不同情形,在有事到人的侦查中,犯罪主体是侦查工作所要查找的对象,在由人到事的案件侦查中,犯罪主体则主要是侦查工作所主要审查的对象。基本形态:犯罪集团、犯罪团伙、单个犯罪人
四、犯罪对象
指犯罪分子对之施加某种影响的具体的人或物。刑事侦查中,犯罪对象最主要的两种形态是被害人和赃物。
被害人通过的情况以及被害人的社会关系,经济收入,活动情况都是侦查的重要线索。
赃物可以反映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动机、目的、反映犯罪人的需求和兴趣,又可以通过其数量,结果运赃方式和犯罪时间等,推断出事实犯罪 犯罪分子人数。
五、犯罪行为 1.犯罪原因
2.犯罪的手段方式(预备行为,工具,对犯罪对象的侵害,犯罪后续行为)3.犯罪结果——认识刑事案件的起点和基础
刑事技术鉴定
刑事技术鉴定,是指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鉴定人就案件中涉及的某些专门题进行的科学检验、鉴别活动。
刑事技术鉴定常常按其所能解决的问题 , 分为以下几大类 : 第一类:同一鉴定。以解决被鉴定同一客体是否同一为目的的鉴定。同一认定的理论依据是:物质的本质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特定性
第二类:种属鉴定。以解决与案件有关的物质、物品种类属性为目的一类鉴定。
第三类 : 因果鉴定。以解决造成某种事实结果和引起某种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的一类鉴定。痕迹勘验
形象痕迹是一个客体在另一个客体上形成的反映形象。鉴于两个客体在形成形象痕迹时的作用不同,故把前者称为造型体,后者称为承受体。
形象痕迹的分类
(一)按承受体是否变形划分,按承受体是否变形,可以分为平面痕迹和立体痕迹。(二)按两客体接触面是否平行滑动划分,分为静态痕迹和动态痕迹
(三)、按痕迹的色调与承受客体有无反差,分为易见痕迹和不易见痕迹)
(四)、按承受体变化的范围,分为内部痕迹和外围痕迹
刑事技术鉴定的步骤:
指派或聘请鉴定人;被指派或者聘请的鉴定人必须有鉴定资格刑事技术鉴定程序;鉴定的受理;鉴定的实施
手印
手印是指手接触承受体表面时留下的手纹印痕。
指印是指,手指末节接触承受体表面时留下的指纹印痕
人手触物留痕的物质基础是:手掌表面的汗液和皮脂(介质)通过接触,转移到被触摸的物体上。手指和掌面皮肤是由表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的。在真皮临近表皮的界面上 生长着无数排列整齐的乳头。乳头内分布着毛细血管、神经末梢和一个个汗腺导管。由于真皮乳头层的形成,皮肤表面就呈现与之相应的凸凹结构。由许多乳头突起排成的线条称乳头突起纹线,简称乳突线。许多乳突线的组合,就构成 了乳突线花纹。
纹线系统——相同单一纹线的集合
依据不同纹线系统的位置的不同,分为内部花纹系统、外围先花纹系统和根基现花纹系统。指纹三角——由于三种纹线系统流向不同,必然在一定位置汇合并构成的“三角形状”。
手指和掌面乳突线有弓形、箕形、环形、螺形、曲形和棒形六种形状。中心纹系统居于花纹的中心部位,又称内部花纹,有的由弓形线组成,有的由箕形线、螺形线或曲形线组成。外围线系统从上部和左右两侧包绕着内部花纹,箕形线组成。根基线系统分布在内部花纹的基底部位,由弧度较小的波浪线或者直行线组成。
乳突花纹的分类:指纹统一分类标准:三类九种
指纹分类的依据: 三角的数量、纹线系统的完备程度、花纹中心的纹线形态及流向等方面 方法与步骤:
首先区分纹型与纹形
纹型——按指纹三角的数量和指纹中心花纹的基本形态而划分的纹形——以构成指纹花纹中心的单一纹线形态而命名的
基本类型有三种,即弓型纹、箕型纹和斗型纹。弓型纹没有内部花系统,全部由弓形线和下部横直线或小波浪形纹线构成。弓型纹按纹线隆起程度分为弧形纹和帐形纹两种。箕型纹是内部花纹有一根以上箕形线。箕型纹是常见的一类指纹。箕型纹有三种纹线系统。纹线系统在一侧汇合构成一个三角。据箕口的方向有正箕和反箕之别。斗型纹有三个纹线系统,两个指纹三角,中心纹线系统花纹较复杂。
手指、掌面乳突线花纹具有四个方面特性:(一)各种乳突花纹类型和乳突线的细节特征,构成了指、掌纹的特定性 , 不仅人各不同 , 而且指指相异;(二)指、掌纹形成于胎儿阶段 , 一经形成乳突线的个别特征,纹线具有性;(三)由于手指第一指节上的乳突线 小眼 小桥有规律地组成不同的花纹所以指纹具有可分类识别;(四)由于乳突线上有汗孔分泌汗液附在皮肤表面,触摸物体极易留下手印,故其还有易反映性。
现场手印的发现和提取
全面寻找和发现犯罪人遗留在现场上的手印首先要根据案件和现场具体情况向被害人或事主了解现场上各项物体发案前的存在状态以及发案出入现场和接触物体,然后分析犯罪人在作案过程中可能触摸或物体,从而确定犯罪人可能留有手印的重点部位和重点物体。
发现手印的重点是: 犯罪人出入现场的路径;犯罪目的物所在的处;遗留在现场上的作案工具和有关遗留物;现场上被变动的物品及常用的生活用寝迹(如脚印、破坏工具痕迹等)相关联的部位;尸体、赃物及其包装物 以及犯罪分子藏身或隐蔽的地点等
现场手印分析判断 现场手印中找出犯罪人的手印,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一)有手印的物体与犯罪的关系。(二)研究手印遗留的情况与犯罪的关系。
脚印勘验
脚印是指人站立和行走过程中遗留的赤脚印、袜印和鞋印。
人行走每个运动周期包括运脚和迈步两个动作。运脚又包括起脚、落脚和碾脚(支撑)三个阶段。脚印的种类:
按照造型客体分类,可分为赤脚印、鞋印和袜脚印。
按照承受客体表面起的变化,可分为主体脚印和平面脚印。按遗留脚印的数量,有单个脚印和成趟脚印
步法--指人行走运动的规律和行走的习惯,步法蕴涵于足迹之中。
步法特征--单个脚印或在成趟脚印中,能反映脚触地时形成的动作习惯痕迹和双脚搭配关系痕迹的特点。
身体结构决定行走姿势,行走姿势决定步法特征;反过来步法特征也就反映了人的身体结构及步行动作习惯。
步法特征包括步幅特征和步态特征。指反映人行走时左右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痕迹特征。具体表现在步幅的长度、宽度和角度三个方面
步态--即人行走的姿态
步态特征--人行走时,在脚印中,所反映出的步行姿势和各种动作习惯特点。
青年人,身体机能较强,反映出的步法特征积极,脚印反映的趾蹬痕、磕痕和抬痕较明显,步长一般为脚长3倍以上,步角较小,步宽较窄。
随年龄增长,以上积极的步法特征逐渐被消极步态特征代替而反映出挑痕、耠痕擦痕明显,蹬痕和抬痕不明显,步长一般为3倍以下,步角为中外展以上,步宽较宽。
影响步法的变化因素
1、心态
2、伪装:改变步法、换穿鞋、倒穿鞋、退步走(动作不协调、力量不大、速度慢、不能持久)
3、负重
4、地面条件
5、鞋底质料
脚印的发现、确定和提取 发现:重点部位
(1)出入口(2)中心处所(3)现场上被罪犯踩踏攀沿的物体、伺机作案而藏身的地方(4)来去路线(5)抛弃尸体、隐藏脏物的地方、罪犯遗留其他痕迹和物的周围
工具痕迹
工具痕迹是指运用工具破坏(或侵害)某种物体时所留下的反映该工具外面结构的反映形象。
一、工具痕迹的形成
工具痕迹的形成是作用力、工具和被破坏客体三个基本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作用力是一种外力方式。在工具痕迹的形成过程中,即为人体肌肉收缩、伸张所产生的力,通过工具转移于被破坏客体。
2、被破坏客体(承受体)是工具痕迹的载体。
3、工具(造型体)实施泛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的物质和手段。在刑事案件中,实施犯罪的工具范围广,种类繁多。根据工具使用时的作用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打击工具、撬压工具、擦划工具、剪切工具和切割工具等。
二、工具痕迹的分类 按造型客体和接触方式,可分为动态工具痕迹和静态工具痕迹。大体属于动态工具痕迹的有擦划、剪切、切割、割削等痕迹;大体属于静态工具痕迹的有打击、撬压痕迹。
按工具痕迹的形态,可分为凹陷痕迹、线形痕迹、断裂痕迹和空洞痕迹。
按照工具作用方式,可分为打击痕迹、撬压痕迹、擦划痕迹、剪切痕迹、切割痕迹及割削痕迹等六类痕迹。
文书检验
文书检验是指在诉讼活动过程中,对于案件有关的文书进行勘验、分析、识别、鉴定,以及对于文书情报资料的搜集、储存、查对等各项活动的总称。有的称文件检验或文书鉴定,习惯上简称文检。
一、文书检验的对象: 文书笔迹检验;
伪造变造证件、证书、单据检验;
伪造变造货币、证券、票证、商标检验; 伪造变造印章印文检验; 不易见文字检验; 损坏文书检验;
文书书写工具及制作工具检验; 书写形成时间检验; 书写物质材料检验; 文书人像照片鉴定; 文书语言识别及声纹鉴定
二、文书检验的任务
勘验涉及文书的案件现场,科学、客观、全面、及时提取和固定案内文书物证与书证。分析文书书写人的特点。认定文书书写人。
确定文书真伪,判明文书伪造变造方法。查明文书损坏的原因,恢复文书的原貌。显现不易见文字,判读文书内容。鉴定文书物质材料的种类、成分。
确定文书制作工具的种类,比较制作工具的异同。判明文书形成时间。
总结、研究伪造变造文书的手法极其规律特点,制定预防伪造变造文书的措施。
通过检验认定文书书写人和制作人,查明文书的形成时间和制作方法,确定文书物质材料和制作工具的种类等。
笔迹
一、笔迹与笔迹检验
(一)笔迹是手写文字符号的表现形式,是书写动作的反映。
笔迹的外在形式:(只)表现手写文字及其相关数字、符号。
笔迹的内在本质:表现书写动作
(二)笔迹的特点
1.运笔动作符合书写规范。
2.必须有书写工具。
3.必须依靠书写运动器官的运动。
4.书写动作为整体性动作。
5.书写动作为经过一定程度学习而形成的技能性动作。
6.笔迹是一种动作习惯痕迹。
笔迹检验是指诉讼过程中对与案件有关的文书进行发现、提取、保全、分析、鉴定以及对文书物证资料进行储存、查对等各项技术活动的总称。
二、笔迹与书写习惯的关系
(一)书写习惯的组成及其表现
书写动作习惯—笔迹特征(狭义);
书面语言习惯--书面语言特征;
文字布局习惯—文字布局习惯。
(二)二者的关系
笔迹反映书写动作。
笔迹特征反映书写习惯。
三、书写习惯的产生过程
识字;练习;提高;巩固;
书写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书写技能的形成过程。
四、笔迹特征分类方法
(一)含义:笔迹中表现手写文字书写人书写习惯的方面。
(二)笔迹特征的具体类型
1.按照时空位置分类
(1)空间特征
平面特征:
单个特征:点—大小、形态;线—长短、粗细、曲直状态(角度与弧度)、方向、线段内各组分之间的比例。
组合(相互间关系)特征:位置、距离、比例关系。立体特征:已有痕迹的深浅(力度);痕迹间反映的整体运笔动作。
(2)时间特征
主要指时间上的先后书写顺序。表现为: 单个笔画线段内书写先后顺序;
笔画间的先后书写顺序;结构间的先后书写顺序;混合顺序。
2.按特征形成方式和作用分
(1)反映书写动作习惯的特征
书写动作一般状况特征(笔迹一般特征);
书写动作局部特征(笔迹细节特征);
(2)反映书面语言思维习惯的特征
词汇特征;语音特征;语法特征。
(3)反映文字位置关系的特征
字间、行及行间、段首、程式语。
四、汉字笔迹特征具体分类方法
(一)笔迹一般特征
1.含义:综合表现书写技能与书写动作习惯一般状况的特征方面。
可以反映书写动作的一般特点。
由于这类特征的几个具体方面的特定程度与稳定程度差别明显,其作用也不一样。
2.具体类型
⑴笔迹熟练程度特征(2)字体与书体特征 ⑶字形特征 ⑷字的大小特征
⑸字的倾斜程度特征
⑹笔迹抑压力特征
(二)笔迹细节特征 1.含义: 是指书写动作局部特点。(具有精细、复杂、隐蔽等特点)是书写习惯特殊性表现的主要方面。是笔迹鉴定认定主要依据的特征方面。
体现:以笔画和结构为单元,其空间位置特点、相互关系特点、时间先后顺序特点、和单个文字整体结构特点。
2.具体类型
⑴单个笔画运笔特征 ⑵笔画间的相互关系特征 ⑶单字结构特征⑷单字基本形态特征 ⑸笔顺特征⑹笔痕特征
五、伪装笔迹的一般特征(识别)
1)字形、笔形怪异。2)运笔方式反常.3)书写速度明显的快或慢于正常的快慢写。4)运笔出现抖动弯曲,笔力平缓,中途停顿,照应失调等不正常的书写征象。5)运笔过程中出现非正常的添、改、描、涂、停现象。
六、笔迹鉴定的一般步骤
1、收集适当的样本
2、分别检验,分别评断检材、和样本是否具备鉴定条件
3、比较检验,对检材和样本的笔迹特征进行比较
4、综合评断,评断检材和样本差异点和符合点的价值
5、做出鉴定意见
印章印文检验
概述
印文——是印章的印面在粘附印泥、印油等介质后或直接在文书等物品上盖压所形成的印迹。检验任务:
鉴别可疑印章印文的真伪;确定不同文书上相同内容的印文是否同一印章盖印所形成;显现和固定、辩读模糊不清的印文内容;确定制成文书的各种字迹和印文改写的先后顺序和印文与印文等想成的先后顺序;判明伪造变造印章印文的方法;认定手工雕刻印章印文的雕刻人;认定制作印章的有关工具
检验印章印文依据的特征
一般特征:制成方式特征。图文内容特征。形态特征。形状大小特征。图文内容的排列形式特征。文字形体特征边框类型及形态特。图文、线条的规范程度特征
细节特征:图文线条细节特征图文、线条布局特征磨损、修补特征、暗记特征、制作工艺特征
印文鉴定的步骤和方法
一、检材印文的条件和要求
• • • 印文的全部或者局部清晰
印文应为原件。
二、收取印章印文样本的要求与方法 印文样本有两种,平时样本和实验样本。
收取实验样本的条件要求及方法:尽可能分析检材印文形成条件进行盖印;按力的轻重不同,分别形成3-5个印文;印文实验样本应清晰
三、检材印文与样本印文等大照片的制作
四、印文的分别检验
按先检材印文,后样本印文的顺序,应用观察、测量等方法分别确定和记录各自的一般特征和细节特征。
在检查已经成为印文时,应尽可能先判明是否有伪造变造的事实和手法
五、比较印文异同的一般方法 表示特征、测量特征、特征几何图形、重叠比较、拼接比较
五、综合评断
• • 影响印文变化的因素:对符合点性质的评断;对差异点性质的判断
印章同一认定的条件
肯定同一的条件:a)检材与样本印文存在足够数量的符合特征,且符合特征总和的价值充分反映了同一枚印章印文的特点;b)检材与样本印文没有本质的差异特征;c)检材与样本印文发生变化的印文特征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否定同一的条件:a)检材与样本印文存在足够数量的差异特征,且差异特征总和的价值充分反映了不同印章印文的特点;b)检材与样本印文没有本质的符合特征;c)检材与样本印文相同或相似印文特征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现场勘查
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地点和遗留有同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 的其他一切场所。任何犯罪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并且必然会使客观环境发生某种变化。此种由犯罪行为引起变化的客观环境,统称为犯罪现场。
犯罪现场是指由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变化了的客观环境的总称。
犯罪现场的分类
(一)主体现场和关联现场
主体现场和关联现场 , 又称中心现场和外围现场,是按照现场在犯罪事件发 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来划分的。主体现场是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要场所。关联现场,是指主体现场以外,同犯罪行为有联系的其他场所。(二)原始现场和变动现场
原始现场和变动现场是按照现场的保护状况来划分的。
原始现场,是指现场形成之后到现场勘查之前,没有遭到改变和破坏,仍然保持犯罪分子作案时的原始状态的现场。
变动现场,是指现场形成后,由于人为或自然等原因,而使原始状态发生部号或全部改变的现场。(三)伪装现场与伪造现场
伪装现场与伪造现场,是按照现场的真伪性质来划分的。
伪造现场,是指当事人出于某种目的而谎报发生犯罪行为的现场。、现场勘查 , 是指侦查本员依法对犯罪现场所进行的勘验、检查和调查研究活动。
现场保护
(一)获悉案件发生后,必须迅速赶赴现场,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好现场,同可向上级公安机关报告。
(二)划定保护范围,布置警戒,维持秩序。在勘查人员到达之前,不许任何飞进入现场。
(三)遇到气候变化等情况,可能使痕迹物证遭到破坏时,应采取措施妥善良护。
(四)发现犯罪分子尚未逃离现场时,应立即扭送公安机关;发现重大犯罪 嫌疑人时,要布置专人监视;对罪犯或嫌疑人要提高警惕,防止其逃跑、行凶、自杀或毁灭罪证。
(五)如遇到现场上有人命危急的情况,应立即指定专人进入现场进行急救 或送往医院抢救。
(六)对爆炸、纵火现场应当立即组织力量,采取措施扑灭火险,排除险情惰 ,抢救财物。
现场勘验是勘查人员运用科学技术方法对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痕迹、人 身、尸体等所进行的观察、检验、记录和分析研究活动。
现场勘查的任务
(一)查明事件性质
(二)查明犯罪活动的情况
1、犯罪时间,实施侵害行为的时间
2、犯罪地点。犯罪人实施侵害行为的场所及其周围环境中的位置。
3、犯罪人的情况:人数、条件(姓名、性别、年龄、体貌特征、生理特征、语言特征、文化程度、职业习惯、工具)
4、犯罪行为的后果。
5、实施侵害行为的过程
6、现场的反常情况
(三)发现、收集犯罪证据
(四)记录现场有关情况 现场勘验的步骤
(一)视察现场 , 划定勘验范围(二)确定勘验顺序
(三)进入现场观察现场
(四)初步勘验
初步勘验,也叫静的勘验,是指在不变动现场物体原来位置和状态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种勘验。(五)详细勘验
详细勘验,也叫动态勘验,是指在翻转移动物体的情况下,对现场上的有关 部位和物体全面细致地进行勘验。
现场访问
现场访问的程序和规则
现场访问是一项侦查措施,必须严格遵守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和规则。(一)现场访问只能由侦查人员进行。
(二)侦查人员进行现场访问时,必须首先出示侦查机关的证明文件。
(三)现场访问应当个别进行,不准许将几个访问对象集中在一起进行询问 , 以防止相互影响,使陈述失去客观真实性。
(四)访问开始时 , 侦查人员应当向访问对象讲明他有如实作证的义务和责任。(五)访问结束时 , 应当制作访问笔录。现场访问的内容
访问事主、被害人及其家属
1.关于案件发生、发现的详细经过;2.关于财物的损失情况, 如失物的种类、数量、价值、体积、重量、式样、新旧程度 , 以及平时保管使用情况等;3.有关犯罪分子和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如犯罪分子的人数、年龄、身高、体 态、外貌、口音、衣着等具体特征 , 以及所使用的武器、凶器等。
4.有关事主、被害人的情况。如事主、被害人平时的生活、工作和接触的人员情况 , 以及事主、被害人及其家属怀疑谁有可能作案。
访问现场附近知情群众
1.在发案当时或前后,曾经看到或听到一些什么情况,比如是否看到什么可疑人 , 是否听到某种异常声响或喊叫的声音,等等;2.广泛收集群众对案件的舆论和反映;3.有关事主、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政治态度、思想品质、工作表现、生活作风、经济收支以及平时结交人员等方面的情况;4.有关当地的敌情、社情及其他可疑情况。
现场勘查记录由现场勘查记录、现场绘图、现场照相三部分组成。
1、现场勘查笔录
用文字叙述的方式法把现场情况和现场勘查的过程记载下来。前言部分
接到报案的时间、报案人的姓名、职业和住址;案件发生、发现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情况;事主、被害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造成的财物的损失或伤亡等。
现场保护人员和现场保护的情况。
现场勘查人员的姓名、职务到达现场的时间,见证人的姓名、职业和住址。勘查的起止时间、勘验的顺序、当时的气候、光照等等条件 叙述事实部分
现场的具体位置。勘查所见情况;门窗情况、孔洞情况、其它通道情况。现场中心部位的情况。现场所见的反常情况。结尾部分
提取痕迹、物品的名称、数量。拍摄现场照片和绘制现场图的种类和数量。现场勘查人员的签名。现场勘查见证人的签名。2.现场绘图
种类:现场方位图、现场全貌图、现场局部图、现场展开图 3.现场照相
内容:现场方位照相、现场概况照相、现场中心照相、现场细目照相。
侦查措施
询问:侦查人员用口头方式向证人、被害人调查了解案件情况的诉讼活动。讯问:侦查机关为了查明案情,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问的一种侦查活动。育
搜查:是指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侦查人员依法对于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罪证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地方进行搜寻、检查的一种侦查行为。
通缉:是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通令缉拿应当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归案的一种侦查行为。拘留:是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暂时采取的强制措施
逮捕是一定时间内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并解送到一定场所予以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侦查破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决定立案的案件进行侦查调查的活动。
立案——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控告、检举好犯罪嫌疑人自首的材料或自己发现的犯罪线索进行审查,依据事实和法律,决定是否作为一个案件交付侦查或审批的
破案——是指在查清主要案件事实,取得确凿证据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侦查措施的总称。
破案的条件:犯罪实事已有证据证明;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犯罪嫌疑人或主要犯罪嫌疑人已经归案。
侦查实验——是为确定对查明案情有意义的某一事实或现象是否存在,或者在某种条件下能否发生或怎样发生,而参照案件原有条件将该事实或现象加以重新演示的一种侦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