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刑事侦查学教学大纲
《刑事侦查学》教学大纲
广东警官学院《刑事侦查学》课程组编
广东警官学院侦查系 2006年5月18日
《刑事侦查学》教学大纲(本科非侦查专业使用)
一、综合
1、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刑事侦查学》是研究刑事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和侦查对策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是公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院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公安、司法人员,尤其是公安民警必须具备的知识板块。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2、本门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刑事侦查学》的学科体系内容;了解和掌握刑事犯罪与刑事案件、刑事侦查工作机制和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基本原理以及学科发展历史,明确刑事侦查学与刑侦查工作的关系;准确理解常用侦查措施的内容和适用范围,熟练掌握其在侦查实践中的运用技巧;熟悉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基本程序;熟悉多发性刑事案件的规律和特点,并掌握各类刑事案件的侦查方法;能制作各种常用的符合要求的法律文书;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
3、教学内容选编的原则和依据
本教学内容是在原有《刑事侦查学》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对现代侦查工作和人才素质所提出的新要求,严格依照相关的法律规定,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大胆创新体例,充实更新知识内容,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侦查学的基本原理和侦查工作的基本业务知识,注重教材体系和内容的完整性、新颖性,反映侦查工作的现状,突出当前侦查实践的实际需要,特别是针对广东的刑事犯罪活动富有典型性,侦查工作富有特色的实际选择确定教学内容。
4、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原理;刑事侦查学与刑侦查工作的关系;刑事侦查工作机制;犯罪现场勘验、犯罪现场的访问、犯罪现场分析;侦查常规措施;公安机关办理刑事程序规定;杀人案件的侦查、盗窃案件的侦查、抢劫案件的侦查、绑架案件的侦查。
难点: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原理;刑事侦查学与刑侦查工作的关系;刑事 侦查工作的方针;犯罪现场勘验、犯罪现场的访问、犯罪现场分析;侦查常规措施的在侦查实践中运用技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程序规定、杀人案件侦查、盗窃案件侦查、抢劫案件侦查、绑架案件侦查。
5、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建议
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有:课堂讲授、案例讨论、专家座谈、多媒体教学、模拟侦查、综合实训。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
1、模拟现场勘查、侦查辨认、跟踪盯梢、公开搜查、侦查讯问和心理测试多种侦查措施。
2、模拟刑事案件侦查过程,进行模拟侦查综合训练。
三、有关问题的说明
1、本大纲供公安非刑侦专业使用。
2、本大纲按《刑事侦查学》(本科电子版教材)编写。
四、课时分配与教学内容
本课程总课时为72。课堂讲授:58节;课堂讨论:6节;课堂模拟侦查6节,课外校外模拟侦查6节。
总论篇
第一章 刑事侦查学引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刑事犯罪与刑事案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和基本原理以及发展历史。教学重点:
刑事犯罪与刑事案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和基本原理。教学难点:
刑事侦查学与刑侦查工作的关系;《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原理。课堂讲授:4节。
第一节 刑事犯罪与刑事案件
一、刑事犯罪的概念
二、刑事犯罪的特点
三、刑事案件的概念
刑事案件,亦称刑事犯罪案件,是指触犯刑律,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并经侦查机关立案侦查的犯罪事件。
四、刑事案件的构成要素(一)作案时间要素(二)作案空间要素(三)案件相关人要素(四)案件相关行为要素(五)案件相关物要素
五、刑事案件的发案规律(一)起伏变化规律(二)斗争消长规律(三)季节相关规律(四)区域分布不平衡规律(五)辐射蔓延规律
六、刑事案件的基本特点(一)外在表现为直接侵害形态(二)多数案件存在明显的犯罪现场(三)案件因果联系复杂多样(四)案件形成具有阶段性与突发性
七、当前刑事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严重暴力性案件十分突出
(二)侵财型和经济犯罪案件所占比重增大
(三)犯罪手段的智能化程度愈来愈高
(四)犯罪主体构成较为集中
(五)犯罪方式构成为流窜犯罪和团伙犯罪突出
第二节 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
一、刑事侦查的概念
刑事侦查是指侦查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二、刑事侦查学的概念
三、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
四、刑事侦查学的体系(一)理论研究(二)对策研究(三)比较研究(四)发展研究
五、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调查法(二)经验总结法(三)案例分析法(四)科学实验法(五)比较研究法(六)移植借鉴法
第三节 刑事侦查学的发展简史
一、国外刑事侦查学发展概况
(一)形成时期
(二)发展时期
二、中国刑事侦查学发展概况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刑事侦查学的发展概况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刑事侦查学的发展概况
第四节 刑事侦查学的基本原理
一、物质性原理
(一)犯罪行为具有客观实在性
(二)犯罪行为必然具有一定形态
(三)犯罪行为必然造成物质的互换
(四)物质互换在侦查中的应用
二、因果关系原理
(一)因果关系原理的概念
(二)因果关系的特性
(三)因果关系原理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
三、同一认定原理
(一)同一认定的概念
(二)同一认定的理论根据
(三)同一认定在侦查实践中的应用
思考题:
1、刑事犯罪和刑事案件的概念,刑事案件的构成要素? 2、当前刑事犯罪的规律特点?
3、刑事侦查学研究的对象和基本原理?
第二章 刑事侦查工作机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刑事侦查工作的任务、方针、原则和工作体制,能够运用刑事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去分析当前刑事犯罪活动形势,增强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意识。教学重点:
刑事侦查工作的任务、方针、原则和工作体制。教学难点:
刑事侦查工作方针、原则。课堂讲授:2节。
第一节 刑事侦查的任务
一、侦查破案,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二、侦查防范,制止、减少刑事案件发生
第二节 刑事侦查的方针
一、“依靠群众”是刑事侦查工作的基础
二、“抓住战机”是刑事侦查的关键
三、“积极侦查”是刑事侦查的要求
四、“及时破案”是刑事侦查的目的
第三节 刑事侦查的原则
一、实事求是的原则
二、重证据的原则
三、快速反应的原则
四、侦查协作的原则
第四节
一、刑事侦查的机构
(一)侦查部门的纵向机构
(二)侦查部门的横向机构
二、刑事侦查的管理制度
(一)刑事案件的管辖
(二)立案标准
(三)刑事侦查管理制度(四)刑事侦查责任制
思考题:
1、刑事侦查的任务、方针和原则?
2、如何理解刑事侦查的管理制度?
刑事侦查的体制
侦查措施篇
第三章 犯罪现场勘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犯罪现场、现场勘查的概念,掌握保护犯罪现场的方法和勘验现场、现场访问和进行犯罪现场分析的技巧,能够制作现场勘查记录。教学重点:
保护犯罪现场、勘验现场、现场访问、犯罪现场分析、现场勘查记录。教学难点:
犯罪现场分析。
18课时。课堂讲授:14节;课堂讨论:2节;模拟侦查:2节。
第一节 犯罪现场的概述
一、犯罪现场的概念
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作案的地点和遗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相关场所。
二、犯罪现场的分类
(一)根据案件发生后到勘查前现场有无变动,可分为原始现场和变动现场
(二)根据案件事实真假,可分为真案现场和假案现场
(三)根据现场与犯罪活动联系的程度,可分为中心现场和外围现场
(四)根据犯罪分子的作案过程。可分为预备犯罪现场、实施犯罪现场和掩盖犯罪现场
第二节 现场保护
一、现场保护的概念及意义
(一)只有保护好现场,勘查人员才有可能看到现场的原始状态,并据此分析犯罪分子在现场上的活动情况。
(二)只有保护好现场,勘查人员才有可能发现犯罪分子遗留的痕迹、物证,并完整地 提取下来,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和证据。
(三)只有保护好现场,才能封锁现场情况,严守现场秘密,以便将来更好地甄别犯罪嫌疑人的口供。
二、现场保护的任务
三、现场保护的方法
(一)露天现场保护方法
(二)室内现场保护方法
第三节 现场勘查的概述
一、现场勘查的概念
(一)现场勘查是一项侦查活动,只能由侦查人员进行。其他任何人都无权进行现场勘查。
(二)现场勘查是一种执法行为,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
(三)现场勘查是一种专门的工作,必须运用一定的侦查、技术手段进行
二、现场勘查的目的
(一)查明事件性质
(二)查明犯罪分子作案的情况
(三)发现和提取犯罪痕迹、物证
(四)判断犯罪分子的个人特点
(五)确定侦查范围和方向
三、现场勘查的要求
(一)及时
(二)全面
(三)细致
(四)客观
第四节 现场勘查的组织指挥
一、现场勘查的组织指挥
(一)现场勘查负责单位
(二)现场勘查人员组成
(三)现场勘查指挥员
(四)现场勘查人员的分工
(五)现场勘查的指挥
二、现场勘查的纪律
(一)要严格服从现场勘查指挥员的统一指挥,按照分工、各负其责、互相配合,有秩序地进行现场勘查工作
(二)要严格按照现场勘查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工作
(三)要保护现场上的公私财物,不得私拿、丢失或无故损坏现场物品
(四)要尊重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
(五)要严格保守现场勘查秘密
第五节 现场查访
一、现场查访的概念及意义
二、现场查访的对象和内容
(一)访问报案人和发现人的主要内容
(二)访问事主或被害人的主要内容
(三)访问被害人家属的主要内容
(四)访问现场附近知情人的主要内容
三、现场查访的策略
(一)访问报案人和发现人的策略
(二)访问事主、被害人及其家属的策略
(三)访问现场附近知情人的策略
四、现场查访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坚持“现场查访必须个别进行”的原则
(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要全面细致
(四)要认真制作现场查访笔录,客观准确地记录被访问人所谈的内容
第六节 实地勘验
一、实地勘验的概念及对象
(一)现场状况
(二)尸体
(三)人身
(四)痕迹
二、实地勘验的步骤
(一)巡视现场
(二)初步勘查
(三)详细勘查
三、实地勘验的方法
(一)沿着犯罪分子的行走路线进行勘查
(二)从中心向外围进行勘查
(三)从外围向中心进行勘查
(四)分片分段进行勘查
(五)沿着地形、地物的界限进行勘查
(六)分部位分层次进行勘查
(七)从现场入口处开始,顺着物体的摆设顺序进行勘查
四、实地勘验的顺序
(一)先地面后高处
(二)先静观后动手
(三)先宏观后微观
(五)先拍照后提取
(六)先易消失后稳定
五、实地勘验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边勘查边研究,反复勘查反复研究
(二)对于留有明显痕迹、物证的现场,切忌粗枝大叶
(三)对于变动现场,切忌草率简单
第七节 现场分析
一、分析事件性质
二、分析犯罪时间
三、分析犯罪地点
四、分析犯罪工具
五、分析犯罪人数
六、分析犯罪目的和动机
七、分析犯罪分子在现场上的活动情况
八、分析犯罪分子的个人特点
九、确定侦查范围和方向
第九节 现场勘查记录
一、现场勘查记录的概念和作用
二、现场勘查笔录
(一)现场勘查笔录的内容结构
(二)制作现场勘查笔录应当掌握的要点
三、现场绘图
(一)现场图的种类
(二)绘制方法
四、现场照相
(一)现场照相的内容
(二)现场照相的方法
五、现场录相 思考题:
1、犯罪现场、现场勘查、实地勘验的概念。
2、实地勘验的步骤、方法和顺序?
3、现场分析。
4、现场访问的内容和方法。
5、制作现场勘查笔录和现场图。
第四章 侦查常规措施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常规侦查措施的概念,熟悉各种常规侦查措施运用的条件和注意事项,能够在侦查实践中综合运用各项措施手段。教学重点:
调查访问、追缉堵截、通缉通报、控制销赃、公开搜查、侦查辨认、并案侦查、网络侦查和心理测试技术。教学难点:
公开搜查、侦查辨认、公开搜查和侦查辨认。
16课时。课堂讲授:12节;课堂讨论:2节;模拟搜查:2节。
第一节 调查访问
调查访问是侦查机关为了查明案情,弄清犯罪事实与情节,发现犯罪线索,筛选嫌疑重点,收集犯罪证据查缉犯罪嫌疑人的一项侦查活动。
一、调查访问的作用
(一)审查立案,分析判断案情的重要途径。
(二)是发现和搜查嫌疑线索的重要途径。
(三)为查明事实,揭露犯罪提供证据。
(四)是查证、核实嫌疑人的重要方法。
(五)是查缉犯罪嫌疑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二、调查访问的形式
调查访问可分为公开调查询问和秘密调查询问两种形式。
(一)公开调查访问 1、个别走访 2、座谈会 3、通知询问
(二)秘密调查访问
1、侦查人员以其他身份和名义为掩护,直接与询问对象接触进行有目的,有策略的交谈,了解所要调查的情况。
2、在被询问对象所在单位或其它治安积极力量的配合下,物色可靠人员、与询问对象接触,了解情况。
三、调查访问的方法
(一)了解被访问对象
(二)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
(三)稳定访问对象的情绪
(四)消除访问对象的思想顾虑
(五)帮助访问对象回忆有关案情
四、对调查询问结果的分析与评断
(一)从被询问对象提供情况的过程进行研究,(二)从陈述内容的来源进行研究;
(三)从陈述事实的情节进行研究;
(四)从询问对象与嫌疑人的关系进行研究;
(五)从被询问人现实表现和生理状况分析研究;
(六)从被询问人的感知事物对外界条件分析研究;
(七)从与其他案件证据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
第二节 追缉堵截
一、追缉堵截概述 追缉和堵截是两项不同的侦查措施,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在一起使用。结合使用时,可以形成前后夹击的有利于查缉侦查对象的局势,故此,这两项侦查措施往往连结在一起使用。
追缉堵截是侦查破案中经常使用的紧急查缉措施,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追缉堵截,迅速查缉正在逃窜的犯罪分子或重大犯罪嫌疑人,达到及时破案的目的。
二、追缉堵截的条件
(一)时间条件
(二)特征条件
(三)空间条件
(四)人员流量条件
(五)交通工具条件
(六)痕迹条件
三、追缉的方法
(一)单向尾追
(二)两线策应
(三)多路迂回
四、堵截的方法
(一)设卡堵截
(二)定点堵截
(三)寻查堵截
(四)围捕堵截
第三节 通缉通报
一、通缉
(一)通缉的概念
(二)通缉的条件
(三)通缉的使用范围
1、已经拘捕的犯罪嫌疑人,在讯问、押解和关押期间逃跑的;
2、经过侦查已掌握证据或获得部分罪证,应该拘留或逮捕但已潜逃的犯罪嫌疑人; 3、在服刑期间逃跑的劳改犯;
4、在重大和特别重大案件的侦查中,嫌疑有据但已潜逃的重大犯罪嫌疑人。
二、通报
(一)通报的概念
(二)通报的使用范围:
通报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犯罪嫌疑人通报 2、流窜犯通报 3、赃物通报 4、不知尸体通报 5、案情通报
三、通缉通报的使用权限
(一)发布通缉通报,必须由县(市)以上公安机关办理,并加盖公章。非公安机关不得发布通缉通报。
(二)在本辖区范围内发布通缉通报的,由该县(市)公安机关的负责人审查批准,直接发布。
(三)超越本辖区范围的,应层报上级公安机关,由上级公安机关审查批准和发放。
四、通缉通报的要求
(一)严格按照公安部对使用通缉通报批准权限的规定执行。通缉通报是重要的侦查措施,尤其是通缉,直接关系到公民人身权利问题,必须根据案件的需要,按照法律规定执行,防止滥发滥用。
(二)通缉通报,文字要简练,语意表达准确,所用照片必须是近期而清晰,使人一目了然,便于接报单位协查。
发出通缉通报的单位要写明本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注明文号和联系回复方法。
(三)注意保守国家秘密。为了保守国家秘密不准用明码电报发通缉通报。
(四)如发现新的情况,可以再补发通缉通报,但要注明前次的编号与发布日期,各地公安机关接到通报后,必须及时布置,落实协查工作,一旦查获犯罪嫌疑人或查清其他情况,应及时回复。
第四节 查控赃证
查控赃证,是指侦查机关在侦查有赃物可查的案件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的配合下,通过对有关行业和场所进行严密控制,发现赃物进而发现犯罪嫌疑人或侦查线索的一项侦查措施。
一、查控赃证的作用
(一)可以直接破案
(二)可以直接提供犯罪证据
(三)可以减少或追回损失
二、查控赃证的范围
(一)场内控制
1、各类收购部门,如废品收购站、旧货回收门市部、文物商店、珠宝玉器商店等等。2、各类修理行业,如家用电器、照相器材、钟表维修部、汽车、摩托车修理行业等。3、金融部门,如银行、金银和外币兑换处、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等。
4、公共复杂场所,如车站、码头、机场、公园、歌舞厅、电子游戏娱乐场(厅)、旅游区、影剧院等。
5、饮食服务业,如旅馆、招待所、饭店、酒店、冷饮店、停车保管站(场)等。6、寄卖、典当、信托部门、行李寄存处。7、贸易集市、非法交易场所。
(二)场外控制
1、窝主或窝点。犯罪分子作案后,将赃款赃物放到亲友或同伙家里隐藏起来,逃避侦查,待风声过后,等待时机进行销赃。
2、赌博场所。有些犯罪分子将作案所得赃款赃物作为赌资进行赌博,以便尽快脱手,以免引起我们注意被抓获。
3、犯罪分子经常聚集的场所或复杂的居民区。这些场所和地区是犯罪分子经常活动的地方,他们互相交流作案“经验”,策划犯罪活动,同时也是窝赃销赃的场所。4、刑事犯罪嫌疑分子的住所。这是犯罪分子进行聚集和窝赃销赃的场所。
三、控制销赃的方法
(一)布置有关部门,依靠行业职工进行控制。
(二)布置秘密力量,做好重点控制
(三)依靠治安、工商等部门,加强公开的行政管理控制
(四)组织基层治安积极分子,严密社会面控制
第五节 侦查实验
一、侦查实验的作用
(一)可以证实被害人对案件或案件的某些情况的陈述在某种条件下能否发生;
(二)可以证实被害人或证人在某种条件下能否听到某种声音,看到某种情况,闻到某种气味接触到某种物品;
(三)可以确定某种痕迹在某种条件下能否形成;
(四)可以确定现场某地点是否是犯罪分子出入或拿走某物件的地方;
(五)可以确定某种物品在某种条件下能否自燃;
(六)可以确定某种爆炸物的性能,引爆方法和危害程度;
(七)可以确定犯罪分子是否具有作案时间;
(八)可以确定被害人的伤痕与犯罪分子的行为动作有无联系,或由什么行为动作造成;
(九)可以甄别犯罪嫌疑人——口供是否真实;
(十)可以确定辨认结果是否准确可靠。
二、侦查实验的组织与实施
(一)侦查实验的准备工作
1、明确实验目的,拟定实验方案。首先要确定通过实验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认真细致地研究案件的有关材料,详细询问事主、被害人、证人和有关人员,把疑点和通过实验要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制定出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次数、变换实验条件的不同方案。2、确定实验的时间和地点。在确定实验的时间、地点时,要尽量选择与案发时相同的时间地点和天气状况,以保证侦查实验的可靠性。
3、确定参加实验的人员及分工,侦查实验自始自终由侦查人员指挥主持,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专业人员参加,通常由指挥员、侦查员、见证人、被告人、被害人、知情人等人参加。
4、准备好实验所必须的一切工具、技术材料和其他物品。5、邀请两名与案件无关的人员作为见证人。
(二)侦查实验的实验的实施
(三)、侦查实验的记录
1、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案情、实验的目的和要;
2、实验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的姓名、职业、职务及实验主持
3、实验的实施过程和方式
4、实验结束的时间
5、见证人鉴名盖章
四、侦查实验的原则
(一)尽可能地使用原地、原物的原则
(二)选择相同自然环境的原则
(三)坚持同一情况反复实验的原则
(四)遵守法律原则
(五)坚持保密原则
五、侦查实验结果的评断
(一)实验的条件与案件形成的条件是否相同
(二)实验中发生偏差和错误的原因
(三)实验结果与真实情况的比较
(四)相同或分岐的原因。有关专业人员的意见
第六节 公开搜查
公开搜查,是指侦查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为了收集犯罪证据,缉获犯罪嫌疑人,在被搜查人或有关见证人在场的情况下,对犯罪嫌疑人及可能隐藏犯罪嫌疑人或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场所,进行搜索与检查的一项侦查措施。
一、公开搜查的作用
(一)直接查获犯罪嫌疑人
(二)获取罪证和赃物
(三)获取犯罪痕迹
二、公开搜查前的准备工作
(一)明确搜查目的
(二)详细了解搜查目标的情况
(三)制定搜查方案
(四)做好物质保障
(五)履行法律手续 1、可能随身携带凶器的
2、可能隐藏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的 3、可能隐匿、毁弃、转移犯罪证据的 4、可能隐匿其他犯罪嫌疑人的 5、其他突然发生的紧急情况
三、公开搜查的方法
(一)人身搜查的方法
(二)住所搜查的方法
(三)露天场所的搜查方法
四、物证的扣押与搜查记录
(一)物品的扣押
(二)搜查记录
五、公开搜查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执行搜查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搜查时,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
(二)搜查时,应当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在场,一般邀请两名,并在他们的见证下进行。
(三)搜查时应提高警惕,特别是人身搜查时,对犯罪嫌疑人应严密控制,防止其行凶、逃跑或自杀。
(四)在搜查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被搜查人或其家属的神态表情,从中发现可疑情况。
(五)搜查女性犯罪嫌疑人的身体,应当由女侦查人员执行,见证人也必须是女性。
第七节 侦查辨认 侦查辨认,是指侦查机关在侦查活动中,根据案件侦查需要,由侦查人员组织被害人、犯罪嫌疑人或者知情人对与犯罪有关的物品、文件、尸体、场所或者犯罪嫌疑人等,进行公开或秘密的辨别与认定的一项侦查措施。
一、侦查辨认的作用
二、公开辨认
(一)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
(二)对物品的辨认
(三)对场所的辨认
(四)对不知名尸体的辨认 1、直接辨认尸体 2、对尸体照片辨认
3、对尸体所穿衣着和随身携带物品的辨认
三、秘密辨认
(一)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
(二)对可疑物品的辨认
四、侦查辨认的原则
(一)事先询问原则
(二)分别辨认原则
(三)混杂辨认原则
(四)自主辨认原则
五、侦查辨认结果的评断
(一)辨认人的生理因素
(二)辨认人的精神因素
(三)自然环境条件因素
(四)被辨认对象的特征因素
(五)是否遵循辨认原则
六、侦查辨认记录的制作
(一)辨认笔录和报告 1、辨认的时间、地点和条件 2、辨认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 3、辨认客体的情况。4、辨认的结果
5、有关人员签名或盖章辨认笔录应力求客观、详细、准确
(二)拍照
第八节 查询冻结
一、查询、冻结的权限和对象
(一)权限
(二)对象
二、查询的程序与方法
(一)报请审批
(二)通知执行查询
1、正页; 2、回执; 3、存根。
(三)执行查询
(四)查询处理
三、冻结的程序和方法
(一)报请审批
(二)通知执行
(三)冻结期限
1、重大、复杂的案件,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
2、对犯罪嫌疑人可以判处10以上有期徒刑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 3、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等情况的。
(四)不需要继续冻结存款、汇款的情况 1、经审查,该款项确实与案件无关的
2、曾与案件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本案的赃款,不是用于犯罪的资金 3、案件已经审结,依法需要发还给被害人的,或者需要作其他处理的 4、人民检察院对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的 5、人民法院宣告被告人无罪的
(五)不得重复冻结
(六)解除冻结期限
(七)冻结处理
四、查询、冻结应注意的问题
(一)不能盲目滥用
(二)处理好查询与冻结的关系
(三)不能冻而不查
(四)及时解冻
第九节 并案侦查
一、并案侦查的概念
并案侦查是指侦查机关将两起或两起以上相互关联的犯罪案件合并起来一起侦查的谋略形式。它在实际工作中被侦查机关广泛使用。
(一)侦查主体的协调性和多样性
(二)犯罪主体的同一性
(三)案件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二、并案侦查的依据
(一)犯罪行为人作案手法的习惯性
(二)犯罪行为人犯罪活动的连续性
(三)犯罪有关线索和证据的相互印证和补充
三、并案侦查的作用
(一)有助于发挥侦查主体的整体合力,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有助于发挥线索和证据的合力优势,加速案件侦破。并发掘侦破隐案。
(三)有助于加强侦查主体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锻炼刑侦队伍,提高侦查主体同犯罪作斗争的水平。
(四)有助于打击流窜犯罪、团伙及集团犯罪,抑制有组织犯罪的漫延。
四、并案侦查的条件
(一)犯罪人的体貌特征相同或相似;
(二)作案手法相同或相似;
(三)现场遗留有相同或相似的物证,或几个案件中现场物证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四)作案时空相同或存在某种联系;
(五)作案目标相同或相似;
(六)有相同的活动区域、联系网络、销赃途径或相同的教唆犯。
五、并案侦查的组织实施
(一)建立并案机制,主动并案
(二)组织专案班子,统筹作战
(三)认真分析案情,准确判断侦查方向,选准突破口
(四)多种措施并举,各个专破
第十节 网络侦查
一、网络侦查的概念
二、网络侦查的方法
(一)搭建网络侦查工作平台
1、网络侦查是一个以犯罪情报信息系统为核心的网络化环境
2、网络侦查是一个包含有大小不等,或者相容,或者并列的各种子系统和数据库网络化环境
(二)用数字化手段开展侦查
1、实行网上立案
2、利用数码设备固定记录现场情况
3、利用数字化测量工具对现场客体物进行测量
4、借助因特网传递信息,公布案情,利用内部专用网通报情况,实现网上调查摸排
5、用便携式电脑制作各种法律文书
6、利用串并案查询系统实行网上串并案件
7、利用人像组合系统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模拟画像
8、利用各种识别系统,借助各种数据库实现网上鉴定
9、启动专家系统进行网上会诊
10、心理测试
11、网上追逃
12、网上调控刑嫌
13、运用数字化通讯工具传递信息
第五章 侦查强制性措施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侦查强制措施的内容和适应条件,能够熟练掌握运用的方法。教学重点:
拘传、取保候审、和逮捕。教学难点:
拘留。课堂讲授:2节
第一节 拘传
一、拘传的概念
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专门机关依法强制未被拘留或者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
二、拘传的适用条件
三、公安机关适用拘传的程序
(一)承办单位需要拘传的,应当填写《呈请拘传报告书》,并附有关材料,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二)拘传应当由两人以上的侦查员执行。
(三)对被拘传的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的地点,应在犯罪嫌疑人所在的市、县以内。
(四)被拘传的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应当立即对其进行讯问。
(五)拘传的特别程序。公安机关依法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采取拘传的,应当书面报请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许可。
(六)对犯罪嫌疑人执行拘传、押解过程中,可以依法使用约束性警械。
四、适用拘传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取保候审
一、取保候审的概念
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专门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且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二、取保候审适用的条件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的婴儿的妇女
(四)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的
(五)提请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
(六)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
(七)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三、取保候审的保证方式
(一)保证人保证
(二)保证金担保
四、取保候审适用的程序
(一)取保候审的决定
(二)取保候审的执行
(三)取保候审的解除和变更
(四)取保候审的期限
(五)取保候审的特别程序
第三节 监视居住
一、监视居住的概念
监视居住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专门机关为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或者妨碍侦查、起诉或者审判等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依法责令其不得擅自离开住处或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动加以监视的一种强制措施。
二、监视居住适用的条件
三、监视居住适用的程序
(一)监视居住的决定
(二)监视居住的执行
(三)监视居住的解除和变更
(四)监视居住的期限
(五)监视居住的特别程序
四、犯罪嫌疑人在监视居住期间应遵守的规定
第四节 刑事拘留
一、刑事拘留的概念
二、刑事拘留适用的条件
(一)适用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重大犯罪嫌疑分子
(二)适用的情况必须是紧急情况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三、刑事拘留适用的程序
(一)公安机关办案人员认为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时,应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注明有关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和拘留的理由,呈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审查批准,签发拘留证。
(二)公安机关执行拘留时,应持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拘留证》,向被拘留人出示《拘留证》,宣布对其实行拘留,并责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证上签名或盖章。被拘留人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应加以注明。
(三)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24小时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四)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无法通知者外,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五)公安机关依法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采取拘留的,应当书面报请该代表所属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许可。
(六)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时,应当通知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七)公安机关对于已经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要及时做出处理
(八)对犯罪嫌疑人执行拘留、押解过程中,可以依法使用约束性警械
四、刑事拘留的期限
第五节 逮捕
一、逮捕的概念
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或者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的进行,防止其发生社会危险性,依法采取的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二、逮捕的适用条件
(一)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这是逮捕的事实要件
(二)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三)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三、逮捕的实施程序
(一)提请、批准逮捕
1、公安机关提请逮捕
2、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
(二)决定逮捕
(三)逮捕的执行
第六节 继续盘问(留置)
一、继续盘问的概念
继续盘问是指人民警察法赋予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一项在执行追捕逃犯、侦查案件、巡逻值勤、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现场调查等外勤警务活动中,对在现场发现的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经过当场盘问和检查后,仍不能排除其违法犯罪嫌疑的,可以将其带至当地就近的公安机关,并经该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继续盘问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
二、继续盘问的适用对象(一)被指控有犯罪行为的(二)有现场作案嫌疑的(三)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四)携带的物品有可能是赃物的
最新颁布的《公安机关适用继续盘问规定》对此做了更为详细、具体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继续盘问:
(一)被害人、证人控告或者指认其有犯罪行为的;
(二)有正在实施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行为嫌疑的;
(三)有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嫌疑且身份不明的;
(四)携带的物品可能是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的赃物的。
三、继续盘问的适用程序
(一)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
(二)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三)已满七十周岁的老年人。
四、继续盘问适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有违反治安管理或者犯罪嫌疑,但未经当场盘问、检查的;
(二)经过当场盘问、检查,已经排除违反治安管理和犯罪嫌疑的;
(三)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法定最高处罚为警告、罚款或者其他非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的;
(四)从其住处、工作地点抓获以及其他应当依法直接适用传唤或者拘传的;
(五)已经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的;
(六)明知其所涉案件已经作为治安案件受理或者已经立为刑事案件的;
(七)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案件或者事件当事人的;
(八)患有精神病、急性传染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的;
(九)其他不符合本规定第八条所列条件的。
第七节 羁押
一、羁押的概念和羁押场所
羁押是指执法机关对被依法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强行囚禁看管,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性措施。
二、看守所对犯罪嫌疑人的收押
(一)根据《程序规定》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看守所应当凭公安机关签发的《拘留证》、《逮捕证》收押被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二)根据《程序规定》第一百四十七和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看守所收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并制作笔录,发现不应当羁押的,提请案件主管机关依法变更强制措施。
1、患有精神病或急性传染病的;
2、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在羁押期间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但是,罪行极其严重有极大社会危险性的除外,可在收押的同时进行必要治疗;
3、怀孕或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
三、对被羁押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和有关问题的处理
(一)对被羁押人患重病、逃跑、死亡的,在采取紧急措施的同时,应立即报告案件主
管机关;
(二)对于被羁押人的申诉、上诉,看守所应当及时转达有关机关处理,不得拖延、扣押或者阻挠。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聘请的律师、辩护律师或者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辩护人,依法要求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查验其证件及有关证明文件,并按照有关规定安排会见。
四、换押的概念和意义
(一)换押的概念
换押,是指主管案件机关在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移交另一机关管辖时,通知看守所交换羁押手续的一种执法活动。
(二)换押的意义
1、从办案的角度上说,它有利于执法机关严格执法、依法办案,防止久押不决,及时惩治犯罪,使无罪的人不受非法关押,有效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2、从诉讼的角度上说,它有利于各司法机关明确各自职责,避免犯罪嫌疑人在看守所出现意外情况时,大家互相推卸责任的不良现象,从而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
3、从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上说,它有利于律师根据不同的诉讼阶段进行其法律帮助工作,便于律师寻求执法机关的协助。
4、从看守工作的角度上说,便于看守所掌握诉讼进程,明确羁押期限,保证合法羁押。
5、从保障安全的角度上说,有利于防止不同办案机关或不同的办案人员随便提讯犯罪嫌疑人,便于安全管理。
五、换押手续的办理
(一)需要办理换押手续的情形
1、公安机关向人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时;
2、公安机关侦查终结案件,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检察院受理时;
3、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受理时;
4、检察院决定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时;
5、公安机关、检察院补充侦查完毕,重新移送审查或提起公诉时;
6、法院一审后有上诉或抗诉,移送二审时;
7、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时;
8、案件改变管辖时。
(二)换押手续的办理
六、侦查羁押期限的一般规定
1、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
2、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
3、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
4、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案件。
七、重新计算和不予侦查羁押期限的情形
(一)重新计算和不予侦查羁押期限的情形
(二)不予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情形
思考题:
1、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强制措施有哪几个种类?
2、各种强制措施的适应条件审批权限。
第六章 侦查秘密措施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几种常见性秘密侦查措施的概念、使用范围,掌握其运用技巧。教学重点:
跟踪盯梢、守候监视、秘密逮捕的运用技巧。教学难点:
跟踪盯梢、守候监视、秘密逮捕的运用技巧。课堂讲授:6节,课外模拟跟踪:6节。
第一节 跟踪盯梢
一、跟踪盯梢的概念
跟踪盯梢是指侦查人员以运动的方式,秘密观察、监视犯罪嫌疑人的行踪,控制掌握其外部活动,以获取线索或证据的一种秘密侦查手段。
二、跟踪盯梢的原则
(一)严守秘密,严格审批原则
(二)不丢不露原则。
三、跟踪盯梢的任务
(一)掌握犯罪嫌疑人动态,通过监视其外部活动,证实案情。
(二)发现同案犯和其他与案件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人员,扩大线索。
(三)控制赃物的传销,获取物证或发现与物证有关的情况,防止毁灭罪证。
(四)发现并制止新的犯罪。
(五)通过密拍密录等手段,获取证据。
(六)配合内线侦查,物色考核特情。
(七)证实侦查中各种情报线索的可靠性,辩别真伪。
(八)执行密捕。
四、跟踪盯梢的准备工作。
(一)执行跟踪盯梢任务的侦查员要熟悉案情,明确任务。
(二)要注意识别侦查对象的特征,做到牢记不变特征,注意可变特征。
(三)明确内部分工,规定联络暗号,备好先进的交通、通讯、摄录等器材和化装掩护物品,携带好零钱、证件等。
(四)要事先熟悉有关的地区、场所及交通路线,有条件、有必要的还可建立临时据点,作接头、落脚之用。
(五)制定详细的跟踪计划,制定各种预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制定应急措施。
(六)需要沿途公安或其他有关部门配合的,要通过一定的途径自上而下传达要求协助的指令,对于事关大局的多方跟踪行动,可由指挥中心统一协调指挥。
五、梢的名称及几种主要梢位形式
(一)梢的名称
梢是指参与跟踪盯梢的侦查主体。根据任务的不同,梢的种类主要有三种:主梢、副梢和机动梢。
(二)几种主要的梢位形式。
六、侦查对象侧梢和摆脱盯梢的主要伎俩
(一)测梢伎俩
(二)摆脱盯梢伎俩
七、跟踪的方法
跟踪的形式有两种:一是直接跟踪。二是间接跟踪。
(一)交换跟踪
(二)接力跟踪
(三)迂回跟踪
(四)徒步跟踪为主,车辆跟踪配合(五)车辆跟踪为主,徒步跟踪相结合九、跟踪盯梢应注意的问题
(一)无论采取哪种跟踪方式进行跟踪,无论处于何种梢位,侦查员都要牢记目标特征,集中精神,高度警惕,密切注视对象行动,为防止意外,应佩带武器。
(二)跟踪盯梢中如发现对象实施现行重大犯罪活动,应挺身而出,加以制止。
(三)必要时预先办理有关法律手续,如搜查证等,以便在发现对象转移、藏匿赃证或对某一场所需紧急搜查时采取公开措施获取证据。
(四)要增强工作责任心,克服不耐烦情绪,同时要避免“出”则慌慌张张,“行”则三五成群,“停”则交头接耳,“攻”则一涌而上,要做到有层次、有攻防、有保护。
第二节 守候监视
一、守候监视的概念
守候监视是侦查员在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经常出入场所及可能进行隐身藏证、接头联络或实施现行犯罪的地点附近,设立秘密监视点,进行监控的一项侦查手段。
二、守候监视的主要任务
(一)监控侦查对象的来往关系,证实犯罪和扩大侦查线索,发现可疑人员;
(二)根据犯罪分子作案的规律特点,在其可能继续进行犯罪活动的地区和场所进行预伏守候,捕捉现行犯,保护可能被侵害目标;
(三)配合跟踪及内线侦查,及时发现侦查对象转移、毁灭证据行为,并采取措施人赃并获;
(四)秘密捕获在逃犯罪嫌疑人或罪犯。
三、守候监视地点的选择
四、守候监视的准备工作
(一)分工明确,任务及责任要落实;
(二)熟悉案情,了解侦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三)事先实地观察,熟悉地形地物,做好化装掩护工作,特别是职业化装时,要熟悉职业特点、基本业务,衣着打扮要合理;
(四)规定好联络方法、暗号,准备好交通、通讯、摄录等器材和工具,必要时随身携带武器,以备不测。
四、守候监视的方法
(一)定点守候
(二)伏击守候
(三)寻查守候
(四)拘捕守候
五、守候监视应注意的问题
(一)侦查员进住守候监视点时,要在化装上做到随乡入俗
(二)守候监视工作时间长、比较单调,有时候条件还比较艰苦,侦查员一定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怕麻烦、吃苦耐劳的精神,更不能麻痹大意,放松警惕。
(三)要警惕侦查对象利用关系人到守候监视点进行试探和反侦查。
(四)严守纪律、严格保密、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不得从事与所化装职业不相符的行为,以免暴露身份。
第三节 秘密逮捕
秘密拘捕是根据侦查破案的需要,对犯罪集团(团伙)中某个犯罪成员采取秘密捕获,突击审讯获取所需侦查信息或为打入侦查作准备的一项特殊侦查措施。
一、秘密逮捕的使用条件
二、密捕对象的选择
三、密捕的方法
根据不同案情和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预伏捕
(二)借故捕
(三)跟踪捕
(四)旅途捕
四、密捕后的突审
侦查程序篇
第七章 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的管辖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刑事案件的管辖分工和受案、立案的程序规定。教学重点:
公安机关与其他机关、地方普通公安机关与行业公安机关、公安部有关职能部门案件管辖分工的规定。受案、立案的程序规定。教学难点:
公安机关与其他机关、公安部有关职能部门案件管辖分工的规定。受案、立案的程序规定。课堂讲授:2节。
第一节 刑事案件的管辖和立案
一、管辖刑事案件的机关
(一)人民检察院自行侦查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犯罪的刑事案件
(二)人民法院直接受理不需侦查的自诉案件
(三)国家安全机关依法立案侦查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犯罪案件
(四)军队保卫部门依法立案侦查军人违反职责的犯罪案件和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
(五)监狱依法立案侦查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
(六)其余的刑事案件由公安机关管辖
二、地方普通公安机关与行业公安机关案件管辖分工
(一)走私犯罪侦查机关管辖我国境内的涉税走私犯罪案件和发生在海关监管区内的所有走私犯罪案件
(二)铁路、交通、民航系统公安机关
三、地方各级公安机关案件管辖原则
(一)地域管辖原则
(二)最先受理管辖原则
(三)协商管辖和指定管辖原则
(四)级别管辖原则
四、公安部有关职能部门案件管辖分工
(一)国内安全保卫部门管辖的刑事案件
(二)经济犯罪侦查部门管辖的刑事案件
(三)侦查部门管辖的刑事案件
(四)禁毒部门管辖的刑事案件
(五)治安管理部门管辖的刑事案件
(六)边防管理部门管辖的刑事案件
(七)消防管理部门管辖的刑事案件
(八)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刑事案件
(九)在看守所、拘役所服役的罪犯又犯新罪的,由看守所、拘役所立案侦查;重大、复杂的案件由刑事侦查部门立案侦查。
第二节 刑事案件的立案程序
一、刑事案件的受理
(一)受案的概念及案件来源
受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公民或单位的报案、控告、举报及犯罪人的自首等情况予以审理的过程。
1、单位及公民的报案、控告和举报
2、群众扭送
3、犯罪人的自首
(二)受案的程序
1、听取报案,制作笔录,必要时录音。
2、调查核实、审查材料,遇紧急情况应及时处理。
3、对超越权力范围的事项及受案后的情况报告上级处理。
4、如涉嫌刑事案件,应制作《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作为受理刑事案件的原始材料,并妥善保管,存档备查。
5、受案结果处理
(三)注意事项
二、立案程序
(一)立案的概念和条件
刑事诉讼中的立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部门对来自各方面的材料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并需追究刑事责任时,依法决定交付侦查或审理的一种诉讼活动。
立案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有犯罪事实存在,即立案的事实条件
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即立案的法律条件
3、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即立案的权力条件
(二)立案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1、立案是有立案权的机关进行的一项刑事诉讼行为,是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由“受案”、“审查”、“办理立案手续”等环节组成。
2、立案是刑事诉讼的第一道工序,是侦查部门进行侦查活动的合法依据,是侦查的前提和基础。
(三)立案程序
思考题:
1、简述管辖的概念。
2、简述公安部有关职能部门案件管辖的刑事案件种类。
3、简述受案的程序。
4、简述立案的条件。
第八章 实施侦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实施案件侦查的基本步骤和程序,熟练的把握好侦查的节点。教学重点:
侦查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侦查途径的选择、有关侦查措施的适用。教学难点:
侦查途径的选择、破案节点的把握、有关侦查措施的适用。课堂讲授:2节。
第一节 制定侦查工作方案
一、侦查工作方案的概念及意义
(一)侦查工作方案的概念
侦查工作方案,它是公安机关开展案件侦查的总体部署和行动规范,并以书面形式出现,侦查工作方案,通常在现场勘查、现场分析的基础上制定。
(二)制定侦查工作方案的意义
1、有利于侦查工作有针对性、有目标地进行;
2、有利于提高侦查工作效率,避免失误;
3、有利于提高侦查工作的组织性和协调性;
4、有利于侦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调整策略;
5、有利于侦查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二、侦查工作方案的内容
1、对案情的初步分析和判断,包括对线索来源可靠程度和涉嫌范围的测定;
2、侦查方向和范围;
3、为查明案情需要采取的措施;
4、侦查力量的组织和分工;
5、需要有关方面配合的各个环节如何紧密衔接;
6、侦查所必须遵循的制度和规定;
7、如属预谋犯罪案件,还应当提出制止现行破坏和防止造成损失的措施。
三、制定侦查工作方案的要求
(一)内容要明确具体,不能含糊其词,否则就无法实施;
(二)措施要切实可行,要根据具体案件,因案施策,因地制定;
(三)部署要及时严密,要打破侦查常规,做到边勘查现场,边采取措施,及时缉捕案犯,各种措施之间要综合应用,协调一致,使罪犯无机可乘;
四、部署侦查力量
(一)知人善任,量才使用。
(二)整体作战,加强配合。
(三)点面结合,合理配置。
(四)侦技结合,优势互补。
(五)灵活指挥,果断决策。
(六)不断调整部署,创造破案条件。
第二节 选择侦查途径 发现犯罪嫌疑对象
一、选择侦查途径
(一)可供选择的侦查途径
1、从人身形象入手选择侦查途径;
2、从犯罪痕迹、物品入手选择侦查途径;
3、从作案时空入手选择侦查途径;
4、从紧急措施入手,选择侦查途径;
5、从控制赃款、赃物入手,选择侦查途径;
6、从犯罪因果关系入手,选择侦查途径;
7、从作案手段、方式所反映的职业特点入手选择侦查途径;
8、从并案侦查入手选择侦查途径;
9、从检索犯罪情报资料,查对犯罪前科入手选择侦查途径;
10、从内线侦查入手选择侦查途径。
(二)选择侦查途径的原则和方法
1、选择侦查途径的原则
2、选择侦查途径的方法
(三)侦查途径的选择与破案结果的关系
1、统一关系
2、矛盾关系
二、摸底排队,发现嫌疑对象
摸底排队是在分析案情的基础上,根据侦查工作方案,依靠群众组织,深入发动群众,发现犯罪线索,寻找犯罪嫌疑人的一项活动。
(一)摸底排队的对象条件
1、犯罪的时间、空间条件
2、犯罪的因果条件
3、犯罪的技能和使用工具条件
4、犯罪经验条件
5、知情条件
6、体貌特征条件
7、物证条件
8、心理特征案件
(二)摸底排队的范围
(三)摸底排队的方法
1、公布案情,发动群众提供线索
2、进行内部排查
第三节 筛选和认定重点犯罪嫌疑人
一、重点犯罪嫌疑对象的筛选和确定
(一)时间条件
(二)因果条件
(三)证据条件
二、补充、核实证据,认定犯罪嫌疑人
(一)依靠基层组织和群众积极分子进行控制
(二)秘密力量控制
(三)外线侦控
思考题:
1、侦查工作方案的内容
2、摸底排队的条件和方法。
3、侦查途径的选择方法
4、筛选和认定重点犯罪嫌疑人
第九章 侦查终结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破案的条件和程序、侦查终结的条件时机的把握,能够制作有关的法律文书。教学重点:
破案条件、破案时机、破案后的工作内容、侦查终结条件的把握。教学难点:
破案条件、破案时机、侦查终结条件 课堂讲授:2节。
第一节 破 案
破案是指对已经立案侦查的刑事案件,在查清犯罪事实并获得充分证据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将犯罪嫌疑人缉捕归案的侦查活动。破案是刑事侦查专案工作的基本目的。
一、破案的条件
(一)犯罪事实已有证据证明。主要指符合立案标准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明,并不是指全部犯罪事实已经查明;
(二)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三)犯罪嫌疑人或者主要犯罪嫌疑人已经归案。一人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必须抓获;二人以上共同作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必须抓到;犯罪集团作案的,首要分子和主要实施犯罪的嫌疑人必须抓到。
二、破案程序
(一)制定破案计划
(二)破案时机的选择
1、提前破案的情形
2、推迟破案的情形
(三)缉捕犯罪嫌疑人的注意事项
1、开好《拘留证》或《逮捕证》,必须由两名以上侦查员执行任务,对缉捕多人的重大破案行动,要有足够多的警力和交通、通讯、武器、械具等设备。
2、事先要充分了解、掌握被拘捕人的行为规律和生活工作环境,防止扑空或造成犯罪嫌疑人逃跑。
3、必须对犯罪嫌疑人及其有关的场所进行认真搜查,获取证据。
4、注意保护,提高警惕,防止犯罪嫌疑人行凶。
5、做好保密工作,防止泄露行动计划。
6、对于行动中遇犯罪嫌疑人拒捕、挟持人质、煽动无知群众与公安机关对抗或逃跑等不测情形,应及时报告,并调动警力支援,重新布署缉捕行动。
(四)办理破案的有关法律手续 《刑事案件破案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案件侦查结果。即公安机关经过侦查后,根据所获证据材料得出的结论;
2、破案的理由和根据。主要写明公安机关经过侦查,犯罪事实已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的情形。
3、破案的组织分工和方法步骤。主要指破案的策略、方法等内容。
4、其他破案措施和下一步的工作意见。主要指在破案中除了使用一般措施外,还使用了哪些特殊手段,对破案后的讯问、取证等有何打算。
三、破案后的工作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
(二)及时取证
(三)处理遗留问题
(四)总结经验教训
第二节 侦查终结
侦查终结,是指侦查机关对于所受理的刑事案件,经过侦查后认为案件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足以认定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涉嫌犯罪而决定结束侦查,并依法对案件做出相应处理的一项诉讼活动。
一、侦查终结的条件
(一)案件事实清楚
(二)证据确实、充分
(三)案件性质认定准确
(四)法律手续完备
二、侦查终结的程序
(一)制作结案报告,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别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文化程度、户籍所在地、住址、工作单位、职务及主要经历等。
2、是否采取了强制措施,并写明采取强制措施的理由和法律根据。
3、案件的事实和证据,包括有罪、无罪,罪轻、罪重的事实和证据。
4、法律依据和处理意见。
(二)对案件提出处理意见
1、提出起诉意见
2、提出撤销案件的意见
(三)对案件物品的处理
(四)对案件材料的整理
三、关于补充侦查
(一)需要补充侦查的主要情形
(二)补充侦查的要求、时限及次数
(三)补充侦查后的处理
思考题: 如何破案条件和侦查终结的条件?两者有何不同?
第十章 侦查讯问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侦查讯问的基本法定程序和审讯的基本技巧,能够进行讯问。教学重点:侦查讯问的法定程序和讯问的技巧。教学难点:讯问的技巧。注:由预审学讲授。
第一节 侦查讯问的基本程序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指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情真相,依法审问犯罪嫌疑人,以获取真实供述和辩解的一项侦查活动。它是一项基本及重要的侦查措施,是刑事办案的法定程序。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一般方式
(一)传讯
(二)提讯
(三)拘捕后的突审
二、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要求
(一)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侦查员进行
(二)讯问同案犯罪嫌疑人,应当个别进行,以防止互相影响、串供,保证供述的客观和公正性。
(三)第一次讯问,应当问明犯罪嫌疑人的姓名、别名、曾用名、出生年月日、户籍所在地、暂住地、籍贯、出生地、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社会经历、是否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理等情况。
(四)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
(五)讯问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应当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采取不同于成年人的方式
三、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几个主要环节
(一)讯问前的准备工作
1、合理组织讯问力量。
2、全面熟悉和掌握案件情况
3、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
4、制定讯问计划、列出讯问提纲
(二)选择讯问突破口
讯问突破口,是指对查清全案具有关键意义而又易于突破的薄弱环节或薄弱对象。正确选择突破口,是讯问能否旗开得胜的关键。在讯问实践中,通常主要从以下两方面选择突破口。
1、从案件事实和情节中选择讯问突破口
2、从同案犯罪嫌疑人中选择讯问突破口
(三)第一次讯问
第二节 侦查讯问的方法和策略
一、侦查讯问的主要方法
(一)教育规劝
(二)使用证据
(四)情感影响
二、侦查讯问的策略
(一)攻心型讯问策略
(二)震慑型讯问策略
(三)迷惑型讯问策略
(四)利用型讯问策略
三、讯问笔录的制作
(一)讯问笔录应当交犯罪嫌疑人核对或者向他宣读,如记录有差错或者遗漏,应当允许犯罪嫌疑人更证或者补充并捺指印。
(二)讯问笔录上所列项目,应按规定填写齐全,侦查人员、翻译及其他如监护人等,应在笔录上签名或盖章,不得代签名。
(三)制作讯问笔录的同时,还可根据需要录音、录相,以反映讯问的真实情况,增强讯问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也可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或诬告我侦查员进行刑讯逼供等。
(四)必要时也可由犯罪嫌疑人写“亲笔供词”,犯罪嫌疑人须在“亲笔供词”末页签名(盖章),捺指印,写上年月日。侦查员收到“亲笔供词”后应在首面右上方写明“于×年×月×日收到”并签名。
(五)讯问笔录和亲笔供词必须使用能够长期保持字迹的书写工具和墨水。
思考题:
1、侦查讯问的法定程序有哪些?
2、试述进行侦查讯问应当掌握的常用技巧?
类案侦查篇
第十一章 杀人案件的侦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杀人案件的概念、各种分类方式、杀人案件的特点,掌握侦查杀人案件的一般方法、几种特殊杀人案件的侦查要点等。教学重点:
以杀人动机对杀人案件的分类、根据死者身源和尸体状态对杀人案件进行的分类,侦查杀人案件的一般方法。不知名尸体案件的侦查要点。教学难点:
无尸体杀人案件的侦查要点、系列杀人案件的侦查要点。课堂讲授:2节;课堂讨论:2节。
第一节 杀人案件概述
一、杀人案件的概念
杀人案件,是指故意地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案件。
二、杀人案件的分类
(一)以杀人动机目的划分,可以分成如下种类:
1、侵财杀人案件。
2、奸情杀人案件。
3、复仇杀人案件。
4、其他杀人案件。
(二)根据死者身源状况和尸体状态,可以分成如下种类:
1、尸体身份明确的杀人案件。
2、无名尸案件。
3、无尸体杀人案件。
三、杀人案件的特点
(一)多有比较明显的因果关系
(二)多有尸体伤痕可供勘验,痕迹物证较多
(三)多有比较周密的预谋准备过程
(四)作案手段残忍,方式多样、狡猾
第二节 杀人案件的侦查方法
一、侦查杀人案件的一般方法
(一)以尸体现场为中心分析判断案情
1、认真勘查现场,获取痕迹物证(1)尸体、伤痕勘验。(2)血迹检验。
(3)现场其它痕迹物证的勘验
49(4)外围现场勘验。
2、分析死亡原因,判断死亡性质
3、分析杀人案件的有关情况(1)杀人时间。(2)杀人地点。(3)杀人凶器和方法。(4)杀人过程。
(二)查明因果关系,判明案情性质
(三)依据犯罪条件,筛选重点嫌疑人
(四)综合运用侦查措施手段,设法取证破案
二、几种特殊杀人案件的侦查要点
(一)不知名尸体案件的侦查要点
1、不知名完尸案件的侦查要点
2、不知名碎尸案件的侦查要点
3、白骨尸案件的侦查要点
(二)系列杀人案件的侦查要点
系列杀人案件是指同一犯罪主体,连续实施多起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而形成的一串杀人案件。
系列杀人案件尽管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很大,但可供侦查利用的痕迹物证和线索较多,侦查途径也较多。侦查此类案件的方法除参照个案杀人案的侦查方法之外,要注意抓住以下环节:
1、勘查现场,发现串案依据
2、串案分析发现侦查线索和证据
3、侦查措施采用上应注意“侦”、“控”结合
(三)无尸体杀人案件的侦查要点
无尸体杀人案件,是指公安机关根据举报或直接获知的失踪事件,通过调查,占有充分的事实和理由推断失踪者已被杀害的案件。
1、通报协查或公开寻查失踪人
2、全力搜查失踪者的尸体或遗物
第二篇:2014——刑事侦查学-复习资料
刑事侦查学的对象
刑事侦查学是一门研究侦查犯罪的措施、手段和方法的专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由刑事技术手段、侦查措施 和侦查方法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构成的。
刑事技术手段 , 是指为了发现、提取、固定、检验物证和防范控制犯罪而采取的各种科学技术方法的总称。主要包括刑事、痕迹检验、枪弹检验、文书检验、笔迹鉴定、指纹鉴定、物证化验、外貌识别和人像鉴定,以及指纹档案管理和犯罪防范技术,等等。
侦查措施,是指侦查机关对犯罪案件实施侦查所采取的各种策略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勘查、侦查实验、询问、搜查、扣押物证、通缉、通报、讯问等项措,以及实施各项侦查措施应当采取的策略方法。
侦查方法,是指各项侦查措施和技术手段在侦查破案中的综合运用。三括侦查破案的一般方法和侦破各类案件的具体方法。
侦查是指侦查机关为了收集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查获犯罪分子,依法进 行专门调查和实施强制性措施的活动。
犯罪活动的规律和特点
一、犯罪活动的基本规律 犯罪与政治、经济文化
犯罪与时间(时代、季节、特定时间)犯罪与地点 犯罪与年龄 犯罪与性别 犯罪与侦查打击
二、犯罪活动的基本特点 犯罪活动的隐蔽性 1.犯罪时空的隐蔽性 2.犯罪手段的狡猾性
3.犯罪人犯罪前后身份的合法性 犯罪活动的客观反映性 1犯罪行为是犯罪意识的反映 2犯罪痕迹是犯罪行为的反映
3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是犯罪行为的形象反映和思维再现 犯罪活动的复杂性
a犯罪成员的复杂性(年龄、职业、犯罪经历);b犯罪动机和目的的多样性; c犯罪方式的多样性;d犯罪结果的多样性;
刑事案件的要素
一、犯罪时间
指犯罪分子预谋犯罪到事实犯罪的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包括犯罪预备时间,实施犯罪时间,销赃毁证和逃避打击的时间等。
在侦查时间中指实施犯罪的时间
意义:1.有利于排查犯罪嫌疑对象;2.有利于刻画犯罪分子;3.有利于采取紧急措施。
犯罪时间差——指犯罪人犯罪行为的实施与他人(主要指被害人、案件发现人、侦查人员)的活动时间上存在的一种相互交叉重叠的现象,这种相互交叉重叠就是时间顺序的先后,犯罪分子实施犯罪多 2 是利用周围无人,事主离去等有利时机,犯罪后又往往采取破坏,转移,伪装,掩盖等方法尽量使犯罪行为隐蔽而不被发现和揭露。
1.犯罪行为的实施与事主或者其他人在现场上的活动时间存在着时间差。2.犯罪行为的发生和案件的发现之间存在时间差 3.发现案件与侦查活动的开展存在时间差 犯罪分子常用的掩盖犯罪的手法 1.长途奔袭 2.幕后操纵 3.冒名顶替
4.利用物品,推迟犯罪时间 5.出示假证。
二、犯罪空间
犯罪空间,亦称犯罪地点,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场所。犯罪空间具有三维性。犯罪空间是审查犯罪嫌疑人的主要证据之一。犯罪空间是判断案情的重要依据
犯罪空间是推断犯罪分子基本情况的依据
三、犯罪主体
根据刑事侦查的不同情形,在有事到人的侦查中,犯罪主体是侦查工作所要查找的对象,在由人到事的案件侦查中,犯罪主体则主要是侦查工作所主要审查的对象。基本形态:犯罪集团、犯罪团伙、单个犯罪人
四、犯罪对象
指犯罪分子对之施加某种影响的具体的人或物。刑事侦查中,犯罪对象最主要的两种形态是被害人和赃物。
被害人通过的情况以及被害人的社会关系,经济收入,活动情况都是侦查的重要线索。
赃物可以反映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动机、目的、反映犯罪人的需求和兴趣,又可以通过其数量,结果运赃方式和犯罪时间等,推断出事实犯罪 犯罪分子人数。
五、犯罪行为 1.犯罪原因
2.犯罪的手段方式(预备行为,工具,对犯罪对象的侵害,犯罪后续行为)3.犯罪结果——认识刑事案件的起点和基础
刑事技术鉴定
刑事技术鉴定,是指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鉴定人就案件中涉及的某些专门题进行的科学检验、鉴别活动。
刑事技术鉴定常常按其所能解决的问题 , 分为以下几大类 : 第一类:同一鉴定。以解决被鉴定同一客体是否同一为目的的鉴定。同一认定的理论依据是:物质的本质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特定性
第二类:种属鉴定。以解决与案件有关的物质、物品种类属性为目的一类鉴定。
第三类 : 因果鉴定。以解决造成某种事实结果和引起某种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的一类鉴定。痕迹勘验
形象痕迹是一个客体在另一个客体上形成的反映形象。鉴于两个客体在形成形象痕迹时的作用不同,故把前者称为造型体,后者称为承受体。
形象痕迹的分类
(一)按承受体是否变形划分,按承受体是否变形,可以分为平面痕迹和立体痕迹。(二)按两客体接触面是否平行滑动划分,分为静态痕迹和动态痕迹
(三)、按痕迹的色调与承受客体有无反差,分为易见痕迹和不易见痕迹)
(四)、按承受体变化的范围,分为内部痕迹和外围痕迹
刑事技术鉴定的步骤:
指派或聘请鉴定人;被指派或者聘请的鉴定人必须有鉴定资格刑事技术鉴定程序;鉴定的受理;鉴定的实施
手印
手印是指手接触承受体表面时留下的手纹印痕。
指印是指,手指末节接触承受体表面时留下的指纹印痕
人手触物留痕的物质基础是:手掌表面的汗液和皮脂(介质)通过接触,转移到被触摸的物体上。手指和掌面皮肤是由表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的。在真皮临近表皮的界面上 生长着无数排列整齐的乳头。乳头内分布着毛细血管、神经末梢和一个个汗腺导管。由于真皮乳头层的形成,皮肤表面就呈现与之相应的凸凹结构。由许多乳头突起排成的线条称乳头突起纹线,简称乳突线。许多乳突线的组合,就构成 了乳突线花纹。
纹线系统——相同单一纹线的集合
依据不同纹线系统的位置的不同,分为内部花纹系统、外围先花纹系统和根基现花纹系统。指纹三角——由于三种纹线系统流向不同,必然在一定位置汇合并构成的“三角形状”。
手指和掌面乳突线有弓形、箕形、环形、螺形、曲形和棒形六种形状。中心纹系统居于花纹的中心部位,又称内部花纹,有的由弓形线组成,有的由箕形线、螺形线或曲形线组成。外围线系统从上部和左右两侧包绕着内部花纹,箕形线组成。根基线系统分布在内部花纹的基底部位,由弧度较小的波浪线或者直行线组成。
乳突花纹的分类:指纹统一分类标准:三类九种
指纹分类的依据: 三角的数量、纹线系统的完备程度、花纹中心的纹线形态及流向等方面 方法与步骤:
首先区分纹型与纹形
纹型——按指纹三角的数量和指纹中心花纹的基本形态而划分的纹形——以构成指纹花纹中心的单一纹线形态而命名的
基本类型有三种,即弓型纹、箕型纹和斗型纹。弓型纹没有内部花系统,全部由弓形线和下部横直线或小波浪形纹线构成。弓型纹按纹线隆起程度分为弧形纹和帐形纹两种。箕型纹是内部花纹有一根以上箕形线。箕型纹是常见的一类指纹。箕型纹有三种纹线系统。纹线系统在一侧汇合构成一个三角。据箕口的方向有正箕和反箕之别。斗型纹有三个纹线系统,两个指纹三角,中心纹线系统花纹较复杂。
手指、掌面乳突线花纹具有四个方面特性:(一)各种乳突花纹类型和乳突线的细节特征,构成了指、掌纹的特定性 , 不仅人各不同 , 而且指指相异;(二)指、掌纹形成于胎儿阶段 , 一经形成乳突线的个别特征,纹线具有性;(三)由于手指第一指节上的乳突线 小眼 小桥有规律地组成不同的花纹所以指纹具有可分类识别;(四)由于乳突线上有汗孔分泌汗液附在皮肤表面,触摸物体极易留下手印,故其还有易反映性。
现场手印的发现和提取
全面寻找和发现犯罪人遗留在现场上的手印首先要根据案件和现场具体情况向被害人或事主了解现场上各项物体发案前的存在状态以及发案出入现场和接触物体,然后分析犯罪人在作案过程中可能触摸或物体,从而确定犯罪人可能留有手印的重点部位和重点物体。
发现手印的重点是: 犯罪人出入现场的路径;犯罪目的物所在的处;遗留在现场上的作案工具和有关遗留物;现场上被变动的物品及常用的生活用寝迹(如脚印、破坏工具痕迹等)相关联的部位;尸体、赃物及其包装物 以及犯罪分子藏身或隐蔽的地点等
现场手印分析判断 现场手印中找出犯罪人的手印,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一)有手印的物体与犯罪的关系。(二)研究手印遗留的情况与犯罪的关系。
脚印勘验
脚印是指人站立和行走过程中遗留的赤脚印、袜印和鞋印。
人行走每个运动周期包括运脚和迈步两个动作。运脚又包括起脚、落脚和碾脚(支撑)三个阶段。脚印的种类:
按照造型客体分类,可分为赤脚印、鞋印和袜脚印。
按照承受客体表面起的变化,可分为主体脚印和平面脚印。按遗留脚印的数量,有单个脚印和成趟脚印
步法--指人行走运动的规律和行走的习惯,步法蕴涵于足迹之中。
步法特征--单个脚印或在成趟脚印中,能反映脚触地时形成的动作习惯痕迹和双脚搭配关系痕迹的特点。
身体结构决定行走姿势,行走姿势决定步法特征;反过来步法特征也就反映了人的身体结构及步行动作习惯。
步法特征包括步幅特征和步态特征。指反映人行走时左右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痕迹特征。具体表现在步幅的长度、宽度和角度三个方面
步态--即人行走的姿态
步态特征--人行走时,在脚印中,所反映出的步行姿势和各种动作习惯特点。
青年人,身体机能较强,反映出的步法特征积极,脚印反映的趾蹬痕、磕痕和抬痕较明显,步长一般为脚长3倍以上,步角较小,步宽较窄。
随年龄增长,以上积极的步法特征逐渐被消极步态特征代替而反映出挑痕、耠痕擦痕明显,蹬痕和抬痕不明显,步长一般为3倍以下,步角为中外展以上,步宽较宽。
影响步法的变化因素
1、心态
2、伪装:改变步法、换穿鞋、倒穿鞋、退步走(动作不协调、力量不大、速度慢、不能持久)
3、负重
4、地面条件
5、鞋底质料
脚印的发现、确定和提取 发现:重点部位
(1)出入口(2)中心处所(3)现场上被罪犯踩踏攀沿的物体、伺机作案而藏身的地方(4)来去路线(5)抛弃尸体、隐藏脏物的地方、罪犯遗留其他痕迹和物的周围
工具痕迹
工具痕迹是指运用工具破坏(或侵害)某种物体时所留下的反映该工具外面结构的反映形象。
一、工具痕迹的形成
工具痕迹的形成是作用力、工具和被破坏客体三个基本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作用力是一种外力方式。在工具痕迹的形成过程中,即为人体肌肉收缩、伸张所产生的力,通过工具转移于被破坏客体。
2、被破坏客体(承受体)是工具痕迹的载体。
3、工具(造型体)实施泛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的物质和手段。在刑事案件中,实施犯罪的工具范围广,种类繁多。根据工具使用时的作用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打击工具、撬压工具、擦划工具、剪切工具和切割工具等。
二、工具痕迹的分类 按造型客体和接触方式,可分为动态工具痕迹和静态工具痕迹。大体属于动态工具痕迹的有擦划、剪切、切割、割削等痕迹;大体属于静态工具痕迹的有打击、撬压痕迹。
按工具痕迹的形态,可分为凹陷痕迹、线形痕迹、断裂痕迹和空洞痕迹。
按照工具作用方式,可分为打击痕迹、撬压痕迹、擦划痕迹、剪切痕迹、切割痕迹及割削痕迹等六类痕迹。
文书检验
文书检验是指在诉讼活动过程中,对于案件有关的文书进行勘验、分析、识别、鉴定,以及对于文书情报资料的搜集、储存、查对等各项活动的总称。有的称文件检验或文书鉴定,习惯上简称文检。
一、文书检验的对象: 文书笔迹检验;
伪造变造证件、证书、单据检验;
伪造变造货币、证券、票证、商标检验; 伪造变造印章印文检验; 不易见文字检验; 损坏文书检验;
文书书写工具及制作工具检验; 书写形成时间检验; 书写物质材料检验; 文书人像照片鉴定; 文书语言识别及声纹鉴定
二、文书检验的任务
勘验涉及文书的案件现场,科学、客观、全面、及时提取和固定案内文书物证与书证。分析文书书写人的特点。认定文书书写人。
确定文书真伪,判明文书伪造变造方法。查明文书损坏的原因,恢复文书的原貌。显现不易见文字,判读文书内容。鉴定文书物质材料的种类、成分。
确定文书制作工具的种类,比较制作工具的异同。判明文书形成时间。
总结、研究伪造变造文书的手法极其规律特点,制定预防伪造变造文书的措施。
通过检验认定文书书写人和制作人,查明文书的形成时间和制作方法,确定文书物质材料和制作工具的种类等。
笔迹
一、笔迹与笔迹检验
(一)笔迹是手写文字符号的表现形式,是书写动作的反映。
笔迹的外在形式:(只)表现手写文字及其相关数字、符号。
笔迹的内在本质:表现书写动作
(二)笔迹的特点
1.运笔动作符合书写规范。
2.必须有书写工具。
3.必须依靠书写运动器官的运动。
4.书写动作为整体性动作。
5.书写动作为经过一定程度学习而形成的技能性动作。
6.笔迹是一种动作习惯痕迹。
笔迹检验是指诉讼过程中对与案件有关的文书进行发现、提取、保全、分析、鉴定以及对文书物证资料进行储存、查对等各项技术活动的总称。
二、笔迹与书写习惯的关系
(一)书写习惯的组成及其表现
书写动作习惯—笔迹特征(狭义);
书面语言习惯--书面语言特征;
文字布局习惯—文字布局习惯。
(二)二者的关系
笔迹反映书写动作。
笔迹特征反映书写习惯。
三、书写习惯的产生过程
识字;练习;提高;巩固;
书写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书写技能的形成过程。
四、笔迹特征分类方法
(一)含义:笔迹中表现手写文字书写人书写习惯的方面。
(二)笔迹特征的具体类型
1.按照时空位置分类
(1)空间特征
平面特征:
单个特征:点—大小、形态;线—长短、粗细、曲直状态(角度与弧度)、方向、线段内各组分之间的比例。
组合(相互间关系)特征:位置、距离、比例关系。立体特征:已有痕迹的深浅(力度);痕迹间反映的整体运笔动作。
(2)时间特征
主要指时间上的先后书写顺序。表现为: 单个笔画线段内书写先后顺序;
笔画间的先后书写顺序;结构间的先后书写顺序;混合顺序。
2.按特征形成方式和作用分
(1)反映书写动作习惯的特征
书写动作一般状况特征(笔迹一般特征);
书写动作局部特征(笔迹细节特征);
(2)反映书面语言思维习惯的特征
词汇特征;语音特征;语法特征。
(3)反映文字位置关系的特征
字间、行及行间、段首、程式语。
四、汉字笔迹特征具体分类方法
(一)笔迹一般特征
1.含义:综合表现书写技能与书写动作习惯一般状况的特征方面。
可以反映书写动作的一般特点。
由于这类特征的几个具体方面的特定程度与稳定程度差别明显,其作用也不一样。
2.具体类型
⑴笔迹熟练程度特征(2)字体与书体特征 ⑶字形特征 ⑷字的大小特征
⑸字的倾斜程度特征
⑹笔迹抑压力特征
(二)笔迹细节特征 1.含义: 是指书写动作局部特点。(具有精细、复杂、隐蔽等特点)是书写习惯特殊性表现的主要方面。是笔迹鉴定认定主要依据的特征方面。
体现:以笔画和结构为单元,其空间位置特点、相互关系特点、时间先后顺序特点、和单个文字整体结构特点。
2.具体类型
⑴单个笔画运笔特征 ⑵笔画间的相互关系特征 ⑶单字结构特征⑷单字基本形态特征 ⑸笔顺特征⑹笔痕特征
五、伪装笔迹的一般特征(识别)
1)字形、笔形怪异。2)运笔方式反常.3)书写速度明显的快或慢于正常的快慢写。4)运笔出现抖动弯曲,笔力平缓,中途停顿,照应失调等不正常的书写征象。5)运笔过程中出现非正常的添、改、描、涂、停现象。
六、笔迹鉴定的一般步骤
1、收集适当的样本
2、分别检验,分别评断检材、和样本是否具备鉴定条件
3、比较检验,对检材和样本的笔迹特征进行比较
4、综合评断,评断检材和样本差异点和符合点的价值
5、做出鉴定意见
印章印文检验
概述
印文——是印章的印面在粘附印泥、印油等介质后或直接在文书等物品上盖压所形成的印迹。检验任务:
鉴别可疑印章印文的真伪;确定不同文书上相同内容的印文是否同一印章盖印所形成;显现和固定、辩读模糊不清的印文内容;确定制成文书的各种字迹和印文改写的先后顺序和印文与印文等想成的先后顺序;判明伪造变造印章印文的方法;认定手工雕刻印章印文的雕刻人;认定制作印章的有关工具
检验印章印文依据的特征
一般特征:制成方式特征。图文内容特征。形态特征。形状大小特征。图文内容的排列形式特征。文字形体特征边框类型及形态特。图文、线条的规范程度特征
细节特征:图文线条细节特征图文、线条布局特征磨损、修补特征、暗记特征、制作工艺特征
印文鉴定的步骤和方法
一、检材印文的条件和要求
• • • 印文的全部或者局部清晰
印文应为原件。
二、收取印章印文样本的要求与方法 印文样本有两种,平时样本和实验样本。
收取实验样本的条件要求及方法:尽可能分析检材印文形成条件进行盖印;按力的轻重不同,分别形成3-5个印文;印文实验样本应清晰
三、检材印文与样本印文等大照片的制作
四、印文的分别检验
按先检材印文,后样本印文的顺序,应用观察、测量等方法分别确定和记录各自的一般特征和细节特征。
在检查已经成为印文时,应尽可能先判明是否有伪造变造的事实和手法
五、比较印文异同的一般方法 表示特征、测量特征、特征几何图形、重叠比较、拼接比较
五、综合评断
• • 影响印文变化的因素:对符合点性质的评断;对差异点性质的判断
印章同一认定的条件
肯定同一的条件:a)检材与样本印文存在足够数量的符合特征,且符合特征总和的价值充分反映了同一枚印章印文的特点;b)检材与样本印文没有本质的差异特征;c)检材与样本印文发生变化的印文特征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否定同一的条件:a)检材与样本印文存在足够数量的差异特征,且差异特征总和的价值充分反映了不同印章印文的特点;b)检材与样本印文没有本质的符合特征;c)检材与样本印文相同或相似印文特征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现场勘查
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地点和遗留有同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 的其他一切场所。任何犯罪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并且必然会使客观环境发生某种变化。此种由犯罪行为引起变化的客观环境,统称为犯罪现场。
犯罪现场是指由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变化了的客观环境的总称。
犯罪现场的分类
(一)主体现场和关联现场
主体现场和关联现场 , 又称中心现场和外围现场,是按照现场在犯罪事件发 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来划分的。主体现场是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要场所。关联现场,是指主体现场以外,同犯罪行为有联系的其他场所。(二)原始现场和变动现场
原始现场和变动现场是按照现场的保护状况来划分的。
原始现场,是指现场形成之后到现场勘查之前,没有遭到改变和破坏,仍然保持犯罪分子作案时的原始状态的现场。
变动现场,是指现场形成后,由于人为或自然等原因,而使原始状态发生部号或全部改变的现场。(三)伪装现场与伪造现场
伪装现场与伪造现场,是按照现场的真伪性质来划分的。
伪造现场,是指当事人出于某种目的而谎报发生犯罪行为的现场。、现场勘查 , 是指侦查本员依法对犯罪现场所进行的勘验、检查和调查研究活动。
现场保护
(一)获悉案件发生后,必须迅速赶赴现场,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好现场,同可向上级公安机关报告。
(二)划定保护范围,布置警戒,维持秩序。在勘查人员到达之前,不许任何飞进入现场。
(三)遇到气候变化等情况,可能使痕迹物证遭到破坏时,应采取措施妥善良护。
(四)发现犯罪分子尚未逃离现场时,应立即扭送公安机关;发现重大犯罪 嫌疑人时,要布置专人监视;对罪犯或嫌疑人要提高警惕,防止其逃跑、行凶、自杀或毁灭罪证。
(五)如遇到现场上有人命危急的情况,应立即指定专人进入现场进行急救 或送往医院抢救。
(六)对爆炸、纵火现场应当立即组织力量,采取措施扑灭火险,排除险情惰 ,抢救财物。
现场勘验是勘查人员运用科学技术方法对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痕迹、人 身、尸体等所进行的观察、检验、记录和分析研究活动。
现场勘查的任务
(一)查明事件性质
(二)查明犯罪活动的情况
1、犯罪时间,实施侵害行为的时间
2、犯罪地点。犯罪人实施侵害行为的场所及其周围环境中的位置。
3、犯罪人的情况:人数、条件(姓名、性别、年龄、体貌特征、生理特征、语言特征、文化程度、职业习惯、工具)
4、犯罪行为的后果。
5、实施侵害行为的过程
6、现场的反常情况
(三)发现、收集犯罪证据
(四)记录现场有关情况 现场勘验的步骤
(一)视察现场 , 划定勘验范围(二)确定勘验顺序
(三)进入现场观察现场
(四)初步勘验
初步勘验,也叫静的勘验,是指在不变动现场物体原来位置和状态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种勘验。(五)详细勘验
详细勘验,也叫动态勘验,是指在翻转移动物体的情况下,对现场上的有关 部位和物体全面细致地进行勘验。
现场访问
现场访问的程序和规则
现场访问是一项侦查措施,必须严格遵守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和规则。(一)现场访问只能由侦查人员进行。
(二)侦查人员进行现场访问时,必须首先出示侦查机关的证明文件。
(三)现场访问应当个别进行,不准许将几个访问对象集中在一起进行询问 , 以防止相互影响,使陈述失去客观真实性。
(四)访问开始时 , 侦查人员应当向访问对象讲明他有如实作证的义务和责任。(五)访问结束时 , 应当制作访问笔录。现场访问的内容
访问事主、被害人及其家属
1.关于案件发生、发现的详细经过;2.关于财物的损失情况, 如失物的种类、数量、价值、体积、重量、式样、新旧程度 , 以及平时保管使用情况等;3.有关犯罪分子和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如犯罪分子的人数、年龄、身高、体 态、外貌、口音、衣着等具体特征 , 以及所使用的武器、凶器等。
4.有关事主、被害人的情况。如事主、被害人平时的生活、工作和接触的人员情况 , 以及事主、被害人及其家属怀疑谁有可能作案。
访问现场附近知情群众
1.在发案当时或前后,曾经看到或听到一些什么情况,比如是否看到什么可疑人 , 是否听到某种异常声响或喊叫的声音,等等;2.广泛收集群众对案件的舆论和反映;3.有关事主、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政治态度、思想品质、工作表现、生活作风、经济收支以及平时结交人员等方面的情况;4.有关当地的敌情、社情及其他可疑情况。
现场勘查记录由现场勘查记录、现场绘图、现场照相三部分组成。
1、现场勘查笔录
用文字叙述的方式法把现场情况和现场勘查的过程记载下来。前言部分
接到报案的时间、报案人的姓名、职业和住址;案件发生、发现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情况;事主、被害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造成的财物的损失或伤亡等。
现场保护人员和现场保护的情况。
现场勘查人员的姓名、职务到达现场的时间,见证人的姓名、职业和住址。勘查的起止时间、勘验的顺序、当时的气候、光照等等条件 叙述事实部分
现场的具体位置。勘查所见情况;门窗情况、孔洞情况、其它通道情况。现场中心部位的情况。现场所见的反常情况。结尾部分
提取痕迹、物品的名称、数量。拍摄现场照片和绘制现场图的种类和数量。现场勘查人员的签名。现场勘查见证人的签名。2.现场绘图
种类:现场方位图、现场全貌图、现场局部图、现场展开图 3.现场照相
内容:现场方位照相、现场概况照相、现场中心照相、现场细目照相。
侦查措施
询问:侦查人员用口头方式向证人、被害人调查了解案件情况的诉讼活动。讯问:侦查机关为了查明案情,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问的一种侦查活动。育
搜查:是指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侦查人员依法对于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罪证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地方进行搜寻、检查的一种侦查行为。
通缉:是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通令缉拿应当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归案的一种侦查行为。拘留:是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暂时采取的强制措施
逮捕是一定时间内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并解送到一定场所予以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侦查破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决定立案的案件进行侦查调查的活动。
立案——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控告、检举好犯罪嫌疑人自首的材料或自己发现的犯罪线索进行审查,依据事实和法律,决定是否作为一个案件交付侦查或审批的
破案——是指在查清主要案件事实,取得确凿证据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侦查措施的总称。
破案的条件:犯罪实事已有证据证明;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犯罪嫌疑人或主要犯罪嫌疑人已经归案。
侦查实验——是为确定对查明案情有意义的某一事实或现象是否存在,或者在某种条件下能否发生或怎样发生,而参照案件原有条件将该事实或现象加以重新演示的一种侦查活动。
第三篇:刑事侦查学概述(精选)
刑事侦查学复习应全面浏览课件及教材
刑事侦查学的概念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1款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采取的)有关的强制性措施。”这是侦查的法定概念,根据该条规定,理解侦查的概念应当把握这样几个方面:
1、侦查的主体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等行使侦查权的国家有关机关
2、侦查的对象是刑事案件,即根据《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案件
3、侦查的内容包括公安机关所采取的各种调查措施和强制性措施。
并案侦查,指侦查机关 以某地区、或相邻地区发生的两起以上刑事案件认定为同一个或同一犯罪集团所为,而将案件结合侦查的形式
原始现场,是指刑事案件发生以后到实施勘查以前没有受到人为的或重大自然力的改变和破坏的现场
犯罪现场的构成要素:
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地点和其他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场所,以及与犯罪有关的各种现象、状况。
犯罪现场的构成要素
1、犯罪行为要素
犯罪行为是犯罪分子为了实现其犯罪意图而采取的行动。
2、时间、空间要素
时间和空间是一切客观事物存在的形式,当然也是犯罪现场存在的形式。
3、物质形态变化要素
被侵犯对象及其物质环境的变化可归纳为被侵犯对象的变化、现场客体物的增减、现场上原有客体物的位置、形状及其组合状态的改变和有关客观现象的发生等。
整体巡视,又称巡视现场,是指侦查人员为了了解现场的内外状态及周围环境,而围绕现场进行观察研究的一项勘验活动
现场分析的内容及具体分析方法
1、分析事件和案件的性质
所谓分析事件性质,就是要判明现场上已经发生的事件是否属于犯罪事件,是否需要刑侦部门立案侦查。由于现场情况比较复杂,分析事件性质一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研究访问对象的陈述是否合乎情理。
(2)研究事件现场的本身是否存在矛盾。
(3)研究现场周围群众对事件的反映。
(4)根据实验的结果、鉴定结论等进行分析。
在现场分析中,一旦确定现场上发生的属于应当立案侦查的刑事案件,下一步就应对此其案件的性质进行初步分析判断。分析确定案件性质,通常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犯罪分子的行为结果分析,并依据《刑法》分则中有关罪名规定确定案件性质。二是从犯罪分子的动机目的上进行分析,即依据犯罪分子的行为特征确定案件的具体类别。分析中既要考虑分析实际性质时的基本依据,又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根据受害单位或受害人的情况进行分析。
(2)根据现场的具体环境分析。
(3)根据事主、受害人及其亲属和有关人员提供的情况进行分析。
(4)根据现场上所反映出的各种迹象进行分析。
分析事件和案件性质时,如果因材料不足或其他原因一时不能作出明确判断的,应当进一步进行复验和调查。对事件性质应尽可能及早查明,而就案件性质而言,如果一时实在无法弄清时,则应通过以后的侦查工作逐步弄清。
2、分析案件形成情况
分析案件形成情况包括分析作案时间、作案地点、作案工具、作案手法及过程等。
(1)分析作案时间
(2)分析作案地点
(3)分析作案工具
(4)分析作案手法
(5)分析作案过程
3、分析作案人情况
分析作案人情况,就是分析犯罪分子的人数、自然条件、社会特征条件及其他必备条件。
(1)分析犯罪人数
(2)犯罪分子的自然条件
(3)犯罪分子的社会特征条件
(4)犯罪分子作案的必备条件
4、分析犯罪心理痕迹
分析犯罪心理痕迹,是指分析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情况。这些心理活动情况包括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实施某一行为时的心理状态以及其他的特殊心理等。
追缉堵截,是指对逃跑的犯罪嫌疑人,根据其逃跑的方向和路线,组织力量进行跟踪追捕和设卡堵截的侦查措施。包括追缉和堵截两个方面的行动。
追缉堵截的条件:
追缉是指在判明犯罪嫌疑人已经逃跑后,及时组织力量,沿着其可能逃跑的方向和路线循迹追捕的紧急行动。
堵截是指根据犯罪嫌疑人的逃跑方向,及时部署力量,在其可能途经的地点设卡、拦截查缉的紧急行动。在侦查实践中,追缉堵截往往同时结合使用,“外逃者,内追外堵;内窜者,外追内堵”。形成相互配合、前后夹击之势,所以合称为追缉堵截。
追缉堵截的条件
„1‟特征条件:是指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和逃跑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体貌特征和携带物品特征等。这是采取追缉堵截的基本条件。„2‟时间条件:是指犯罪嫌疑人作案后逃跑到侦查机关决定采取措施的时间间隔长短、有无采取紧急措施的时机条件。„3‟方位条件:是指现场所处的地理环境、位置,犯罪嫌疑人逃跑的方向和路线等条件。„4‟交通、人流量条件:是指当时当地的道路交通状况、车流量及人员流动量的情况等要件。„5‟交通工具条件:是指犯罪嫌疑人在作案过程和逃离过程中使用的各种交通工具,从而暴露出来的作案特征等条件。„6‟痕迹条件:是指犯罪嫌疑人在逃窜过程中遗留下的能够反映其逃跑方向路线的各种痕迹、物品等条件。
通缉令,是指公安机关依法通缉罪该逮捕而在逃的或者被拘留、逮捕后脱逃的犯罪嫌疑人以及从监狱中逃跑的罪犯而制作的法律文书。
破案是指侦查部门对所立的刑事案件,经过侦查,在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存在并且确系特定的犯罪嫌疑人所为的基础上,抓获犯罪嫌疑人或者主要犯罪嫌疑人的一项侦查活动
并案侦查,指侦查机关 以某地区、或相邻地区发生的两起以上刑事案件认定为同一个或同一犯罪集团所为,而将案件结合侦查的形式
刑事侦查的同一认定,是指在侦查破案过程中,侦查人员运用技术手段、逻辑方法等,对同时存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检验,以确定它们的本质属性是否一致或本身是否同一的过程
投毒案件,是指故意投放毒物,致人、畜伤亡,或者公私财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行为。根据投毒的动机目的和侵害的对象不同,投毒犯罪在刑法中分属于伤人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侵犯财产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罪等
杀人案件, 指由公安机关或其他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处理的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事件
杀人案件的特点:
1)、多有比较周密的预谋准备活动。
2)、一般有明显因果联系可查。
3)、现场多留有尸体和痕迹物证可验
杀人案件的侦破方法
3.盗窃案件侦破方法
盗窃案件是指以秘密窃取的方法,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犯罪事件。根据盗窃案件的基本特点,侦破的基本方法是:
1、详细询问有关人员,认真进行现场勘验
2、针对具体情况迅速采取紧急措施
3、全面分析案情,制定侦查计划
4、综合运用侦查措施,深入开展侦查
5、审查证据,破获盗窃案
强奸案件,是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侵犯妇女性自由的案件。
特点:
1、作案时间和地点有较强的选择性。
2、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有一定的习惯性和连续性。
3、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有一定时间的周旋接触过程。
4、有一定的痕迹物证可供查证利用。
5、被害人多隐忍不报或报案不及时
4.现场勘查的任务是什么
现场勘查的任务,是查明犯罪现场的情况,发现和收集证据,研究分析案情,判断案件性质,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为破案提供线索和证据。”(1)、查明事件性质。
事件性质包括刑事案件、意外事故、自杀、病死、责任事故。
(2)查明与犯罪有关情况。
包括:作案的时间、地点、作案人数、手段、过程、动机、犯罪嫌疑人的个人特点和作案条件。(3)收集犯罪证据。
发现提取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收集证人证言等。
(4)记录现场情况。
现场勘查记录包括:现场勘查笔录、现场照相、现场图等
(5)为分析案情,确定侦查范围和方向提供依据。
刑事侦查学作业题1:(答案请用手写版本)
案发时间:2003年11月18日下午4时15分;
案发地点:白云中学教师宿舍6栋403房;
现场所见:白云中学初三(1班)物理老师廖晓菊及其11岁的女儿王虹丹分别被杀死在主人房和客厅,廖晓菊老师穿睡衣被人用菜刀连砍十几刀致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被床单裹住,衣着完好,侧卧于床边地下,周围沾满血迹;王虹丹被人勒死在客靠厅门的一侧,裤子被扒至大腿以下。在客厅和主人房地面上发现运动钉鞋印数枚,客厅靠窗户离地面30厘米、距门框50厘米处有带血的线手套印两枚,茶几上有散落的人民币70元8角,女式提包一个,内有人民币500元。主人房廖晓菊尸体旁有沾满血迹的采刀一把,客厅和主人房分别有明显的搏斗痕迹。尸检可见廖晓菊被砍刀痕数量多深度浅,两死者均未发现有被奸淫迹象。现场其他贵重物品均未见丢失,门窗完好。
初步调查得知:廖老师因病早早卧床休息,其丈夫王林出差在外,事前曾打电话给好友周光、刘雯夫妇前往关照,周、刘两人当日3点半陪同王虹丹外出买药,4点左右与王分手,并嘱咐王有需要帮助时可打电话来。4点15分周接到王的求救电话,电话很快中断。周、刘夫妇随即赶到廖家,发现廖、王两人被害。围观群众范伟杰反映,曾见到一个身高约1、7米的可疑年轻人匆匆离开现场。周、刘夫妇随即报案,接报案的是白云派出所的民警陈欣。4点40分派出所先期赶到现场进行现场保护。
现场勘查情况:5点30分太白分局刑警队到达现场开展勘查工作,提取了血迹、菜刀、带血的线手套印痕、运动钉鞋印痕、散落的人民币70元8角及女式提包;进行了尸体检验;绘制了现场图;摄制了现场照片和录像。
进一步调查得知:
(一)现场发现的菜刀是本案杀人凶器,原是廖家厨房用品。
(二)有人反映廖老师的丈夫王林平时出差在外很少打电话回家,家里出事后神情镇定,回家路上还主动电告廖家亲人,说廖老师出事了。
(三)据称王林事前曾给廖、王两人分别买了各10份的人身保险。
(四)王林夫妇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爱打麻将赌博,朋友较多。
(五)廖有一个初恋情人钟勇,王也知道,发案前,廖的同事张某、谢某反映廖因此事情绪反常。
(六)廖老师平时对学生要求很严,有人反映发案前廖老师的学生黄强曾在案发现场附近打扫卫生。
专案组对本案性质的分析:
(一)谋财。理由是:廖家经济条件好,赌友、麻友多,现场虽未丢失物品,可能是发案后围观群众太多,周、刘夫妇及时赶到,或因盗窃被发现而杀人,案犯未来得及盗窃。
(二)强奸。理由是:王的裤子被扒下,未有奸淫行为亦可能是时间来不及。
(三)情杀或敲诈。理由是:王林的反常表现和廖老师的初恋情人因素。
(四)报复。理由是:廖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不排除师生矛盾激化。
请你分析确定本案性质,并说明理由:
刑事侦查学实训作业题2:(答案请用手写版本)
案情:某年元月 5 日上午 10 点,某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接到市内虹口区人民银行分理处的报案:今天上班以后,发现分理处主库内的 10 万元现金被盗,要求刑警大队派人勘查现场。刑警大队的侦查人员于 10 点半赶到现场,经过初步访问和观察获取如下情况:初步访问的情况:日早晨,分理处业务组长李金刚,金库保管员赵车、钱英(女)先后上班,并打扫了室内卫生,擦了桌子,扫了地面,职工陆续上班以后,赵、钱 2 人开金库取款准备营业。金库右面的暗锁顺利打开,当钱英用钥匙开左面的暗锁时,拧了半圈就拧不动了,后经反复拧动才把暗锁打开。当时赵、钱 2 人以为暗锁出了毛病,但也没有检查暗锁,也没有考虑其他方面的问题。金库门打开以后,由钱英从金库往营业室里搬取现金,当搬到第 40 捆现金时,发现钱架上仅剩下 2 捆,少了 10 捆现金,经核查帐目,认定确定丢失现金 10 万元。李金刚立即把发现的情况报告上级和公安机关。
初步观察情况:
金库的门为铁门,铁门中间有两个暗锁一左一右,在右面暗锁的下面有一开关把手,库门和暗锁完好。金库是钢筋水泥结构,库内体积约 3X2X3(M),库内东西各有 1 个四层铁制架,是放现金用的。东架上放着 5 元、2 元、1 元票面的现金,西架上放着两捆 10 元票面的现金。库内顶棚上有一盏电灯。
营业室的内窗,除东西处的 1 号窗有一扇玻璃窗打开外,其余窗户都关闭。每扇窗户的结构是:外层是玻璃窗,里面是纱窗,两层窗户之间有一排铁条(共 8 根),每根铁条的间距为 10 公分,铁条两头均用螺丝钉固定在窗框上,窗户比较陈旧。在 1 号窗和窗外地面至院墙西南处有一趟明显足迹。营业室的门和挂锁完好无损。
储蓄所有围墙,墙高 2 米,南面墙壁上有蹬痕,墙外地面有重叠足迹和不清晰的自行车轮胎印。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本案现场访问应查明哪些问题?
(2)勘验的重点是什么?应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勘验?
(3)本案如何进行实地勘验?
注:将题目打印下来,答案手写。作业请于本周六(29号)晚上八点前,男生交给络伍洪呷,女生交给吴红霞。请各位同学在指定时间之前交给指定的同学。过期不候。这段时间大家都比较忙所以请大家配合。
第四篇:刑事侦查学自考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刑事侦查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核心和主干是研究
A.侦查范围B.侦查计划C.侦查对策D.侦查环境()
2.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人民公安工作的A.重要基础B.根本任务C.奋斗目标D.基本方针()
3.有权向自己管辖的地区发布通缉令的公安机关是
A.派出所以上的B.县级以上的C.地级以上的D.省级以上的()
4.对公安机关冻结存款、汇款进行监督的部门是
A.上级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D.当地政法委员会()
5.在搜查中,需要扣押物品、文件时,应当场开列《扣押物品、文件清单》
A.一份B.一式二份C.一式三份D.一式四份()
6.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应在A.8小时内安排B.12小时内安排
C.24小时内安排D.48小时内安排()
7.侦办绑架案件中,侦查工作的第一原则是
A.制服犯罪嫌疑人B.保护人质安全
C.保护财产安全D.保证警察安全()
8.构成***幼女罪的被害人年龄应是不满
A.12周岁B.14周岁C.16周岁D.18周岁()
9.认定贩毒案件犯罪事实最要害的证据之一是
A.有犯罪嫌疑人可查B.有毒品可查
C.有犯罪线索可查D.有犯罪地点可查()
10.系列盗窃案件作案人的作案手法一般具有
A.多样性B.复杂性C.习惯性D.可靠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刑事侦查学研究方法中的调查法主要有
A.典型刑事调查法B.抽样刑事调查法C.综合调查法
D.比较调查法E.总结调查法()
12.刑事统计工作的过程可分为
A.统计调查阶段B.统计整理阶段C.统计发展阶段
D.统计分析阶段E.统计完善阶段()
13.现场照相中反映被拍摄客体本来原貌的基本要求是
A.客观B.丰富C.真实
D.清楚E.及时()
14.在调查访问中,促使访问对象回忆情况的方法有
A.接近回忆法B.相似回忆法C.对比回忆法
D.暗示回忆法E.关系回忆法()
15.根据辨认的客体不同,可将辨认分为()
A.人身辨认B.尸体辨认C.物品辨认
D.场所辨认E.间接辨认
16.在案件侦查中,守候监视的方式有()
A.定点守候B.伏击守侯C.追缉守候
D.巡查守候E.堵截守候
17.在逃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是()
A.初期的惧怕、畏罪心理B.盲目心理C.亲合心理
D.犹豫心理E.苟安心理
18.刑事侦查基础业务工作包括()
A.刑事侦查情报工作B.刑事特情C.刑事技术
D.刑嫌调控E.阵地控制
19.刑事案件侦查终结的条件是()
A.犯罪事实清楚B.证据确实充分C.必须有犯罪嫌疑人口供
D.犯罪性质及罪名认定准确E.法律手续完备
20.爆炸案件现场炸点较常见的类型有()
A.炸坑B.穿孔炸点C.截断炸点
D.粉碎炸点E.悬空炸点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侦查计划
22.侦查实验
23.阵地控制
24.投毒案件
25.放火案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5分)
26.应该从哪些方面理解刑事侦查中的同一认定(5分)
27.刑事侦查工作在同刑事犯罪的斗争中处于什么地位(3分)
28.刑事侦查工作机制改革的思路是什么(5分)
29.保护现场的主要任务是什么(5分)
30.发布通缉令的条件有哪些(3分)
31.在侦查过程中,应当撤销案件的条件是什么(5分)
32.侦破杀人案件,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分析犯罪嫌疑人的性别(4分)
33.侦破贩毒案件,经常综合运用哪些侦查措施(5分)
五、论述题(10分)
34.刑事侦查调查研究工作的意义
六、案例分析(10分)
35.××年12月9日早6时,发现村民李永死于自己家中。经勘查,死者仰卧于自己独居卧室的床上,死者的衣兜被翻动、掏出,身盖一棉被;头部两侧的床面上有大 量喷溅血迹,头部左侧颅骨塌陷;肋骨呈广泛性骨折;颈部有9cm长的切割伤。该床下一块红砖的棱角处沾有血迹和毛发。靠东墙的壁洞里有一把铁柄菜刀,刀刃 上沾有血迹,刀柄上有两枚灰粉指纹。床边桌子上的煤油灯罩上有两枚浅红色粉末的加层指纹。室内被翻动,大量谷物、地瓜粉散落在地。经法医检验,死者是最后 一次进餐6小时死亡的。经调查死者8日晚6时在邻居
家吃的晚饭。
请回答:1.作案时间
2.该现场是否原始现场
3.案件性质
4.作案过程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刑事侦察学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3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2.D3.B4.A5.C
6.D7.B8.B9.B10.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0分)
11.ABC12.ABD13.ACDE14.ABCE15.ABCD
16.ABD17.ABCDE18.ADE19.ABDE20.ABCDE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是指在刑事案件侦查工作一般规律指导下,针对案件实际情况,在分析、判定案件的基础上,对整个侦查破案工作所作的全盘规划和具体部署。
22.是指在侦查过程中,为了查明案情,证实与犯罪有关的某些事实、现象等,在与犯罪行为发生时相同或相近的条件下,对某事物或行为所作的模拟实验。
23.是指刑事侦查部门在犯罪嫌疑人经常涉足和吃、住、行、销、乐的场所或行业部门,公开或秘密布建力量,发现犯罪线索,监视、查缉犯罪嫌疑人的一项侦查措施。
24.是指以故意投放毒物为手段,危害公共安全,致人伤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犯罪案件。
25.是指故意纵火,危害公共安全,致使公私财物遭受重大损失或致人伤亡的案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5分)
26.①同一认定的主体必须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熟悉客体某些特征的人;②同一认定的客体只能是与案件有关的人或物(包括场所),而且这些客体或其他反映形象在案件发生和侦查过程中已先后出现两次;
③同一认定的目的是确定某一客体是否同一或是否原属同一整体物;④同一认定的方法必须是以对客体特征的比较为基础;
⑤同一认定中无论是物证技术鉴定还是调查中的同认定,都是对客体是否同一所作出判定。
27.①在打击刑事犯罪工作中担负主力军的职能;
②在侦查破案工作中发挥攻坚作用;
③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
28.刑事侦查部门是侦查破案的主力军,承担全部破案责任;科学划分责任区,建立覆盖社会面的刑警队;实行侦审一体化;落实工作责任制,努力提高侦查破案水平;建立公安机关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各警种各地区密切配合、紧密协作的打击犯罪的整体作战格局。
29.①核实情况,迅速上报;
②划定保护范围,布置警戒;
③适时采取紧急措施;
④进行初步调查访问;
⑤向侦查人员提供发现案件及保护现场的情况。
30.①通缉对象必须是已经逃跑的、有证据证实的犯罪嫌疑人或在押逃脱的犯人;
②通缉对象必须是依法应该逮捕的;
③通缉对象必须是已经查明身份的。
31.①情节显著稍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②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③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④犯罪嫌疑人死亡的;
⑤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
32.①从与性别相关的痕迹特征入手加以判别;
②从与性别相关的现场遗留物入手加以判别;
③从犯罪工具与手段入手加以判别;
④从被害人的背景情况入手加以判别。
33.①强化秘密侦查工作,实施内线侦查;
②适时采用技术侦查手段;
③实施金融调查,严密控制毒资;
④搜查物证、人赃俱获;
⑤审查贩毒嫌疑人,查清全案。
五、论述题(10分)
34.①调查研究工作是做好刑事侦查工作,把握斗争主动权的基础;②调查研究是刑事侦查工作实现科学猜测,正确决策的基本条件;
③调查研究是强化预防犯罪、控制犯罪和提高侦破预谋犯罪能力的重要手段;
④调查研究是检查、总结刑事侦查工作,增强打击犯罪活动力度的有力措施。
六、案例分析(10分)
35.①作案时间:12月8日晚12∶00左右
②是否原始现场:是
③案件性质:图财杀人
④作案过程:犯罪人乘李永熟睡之机,骑于李永胸部,先用红砖打击头部,然后点燃桌上煤油灯,大量翻动室内物品,后用菜刀切割李永颈部后逃离现场。
第五篇:刑事侦查知识点
《刑事侦查》治安专业知识点
1、刑事侦查工作的概念,刑事侦查工作是公安机关依据法律和国家赋予的权力,运用各种侦查措施、手段和刑事科学技术,发现、控制、揭露、证实刑事犯罪的一项专门工作。
2、刑事侦查的构成,刑事侦查人员、刑事犯罪案件、刑事侦查对策、刑事犯罪信息、侦查技术装备。
3、刑事侦查的任务,侦查破案,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防控犯罪,制止减少刑事犯罪发生。
4、刑事侦查的方针,依靠群众—刑侦工作的基础;抓住战机—侦查破案的关键;积极侦查—侦查的基本要求;及时破案—侦查的最终目的。
5、刑事侦查的原则,党委领导;群专结合;依法办案;快速反应;侦查协作;保守秘密。
6、刑事侦查措施的概念,刑事侦查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侦查部门在同刑事犯罪斗争中,依据法律、法规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是侦查活动达到侦查目的必须借助的专门工具。
7、侦查措施的分类,分为常规措施、紧急措施、重大措施、秘密措施、强制措施、防范措施。
8、常规措施,包括现场勘查、摸底排队、调查询问、侦查实验、公开搜查、公开辨认、侦查讯问、专案侦查。
9、紧急措施,包括通缉通报、追击堵截、控制销赃、解救人质、警犬追踪搜索。
10、重大措施,并案侦查、专项斗争、破案战役、办案协作。
11、秘密措施,内线侦查、秘密辨认、秘密逮捕、外线侦查、技侦手段。
12、强制措施,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13、防范措施,阵地控制、电子监控、刑嫌调控、联防堵卡、技术预防。
14、调查询问的作用,查明案情,获取线索,搜集证据,核实口供。
15、调查询问的地位,是一项最基本的侦查措施,是运用量最大的侦查措施;是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侦查员必备的基本功。
16、调查询问的定义,调查询问是指侦查人员运用公开和秘密的方式,对事主、被害人、知情人进行询问,了解案件有关情况、发现犯罪线索、获取证人证言,以证实犯罪的一项基本侦查措施。
17、现场访问与案件侦查过程中的调查询问的差别,(1)现场访问是初步了解情况,发现线索的过程。第一,现场访问是在现场勘查阶段进行的一项调查询问工作;第二,现场访问的地域范围较为固定,一般在现场周围地域进行;第三,现场访问时间性较强,要求侦查人员必须尽快获得对采取紧急侦查措施有利的线索;第四,现场访问的形式只采取公开调查的形式进行。(2)调查询问是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深入调查。
18、“七何”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物、何果。
19、调查询问的方式,包括公开调查询问和秘密调查询问。20、公开调查询问,包括走访、开座谈会和约谈。
21、秘密调查询问,包括化装查访和委托代询。
22、调查询问的步骤,(1)询问前的准备包括了解询问对象、确定询问顺序、确定询问地点、确定应该邀请参加询问的人员。(2)询问的实施包括表明身份,说明来意;稳定情绪,转化思想;告知法律,明确义务;广泛提问,自由陈述;重
点提问,具体回答。(3)制作笔录并录音。(4)甄别询问材料。
23、调查询问笔录的格式,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
24、制作询问笔录的要求,必须有两名以上侦查员在场(包括记录员)必须避免在同一时间段内,同一名侦查人员在同一案件的不同询问笔录上同时出现;记录被询问人的姓名要与本人身份证上使用的姓名及在询问笔录上签字使用的姓名相同。在访问对象核对无误后在每页下方签名(盖章)并捺印,并在笔录末页注明“以上笔录我看过(或者向我宣读过),和我说的相符。”在其下方签名(或加盖名章)并捺印。访问对象拒绝签名的侦查员应当在笔录上注明。
25、摸底排队的概念,摸底排队是侦查人员对已发生的刑事案件在案情分析的基础上,依靠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在确定的范围内对可疑人、事、物逐个进行核查,发现侦查线索、犯罪嫌疑人和排除与案件无关人员嫌疑的一项侦查措施。
26、摸底排队的条件,有因果关系、因素条件、知情条件、作案时间、作案空间、作案工具、体貌特征、特殊技能、痕迹物品、赃物条件、反常表现等。
27、缩小摸排范围的具体方法,有交叉指向法、空间构形法、信息查找法、环绕现场法、脱离群体法、视频追踪法。
28、确定犯罪嫌疑人的条件,犯罪时空、犯罪因素和证据条件。
29、通缉的概念,通缉,是指公安机关为了缉捕在逃的犯罪嫌疑人,以通缉令的形式,通告各有关地区的公安机关及其它有关部门、广大群众予以协助的一项紧急侦查措施。
30、通缉的条件,犯罪行为到达某种严重程度,依法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已经基本查清;犯罪嫌疑人在逃,包括已有证据证明其实施了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和已经判刑或在押的罪犯。
31、通缉的对象,应当逮捕,但尚未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已被判决,在看守所或在押解或服刑期间逃跑的罪犯;拘捕之后逃跑的犯罪嫌疑人。
32、通缉令发布的权限,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有权在自己管辖的地区范围内发布通缉令;向管辖地区以外发布通缉令的,应将通缉令原稿和详细案件材料、清晰的照片或附件样品报送上级公安机关发布;如果要向国外、境外发布通缉令,逐级上报到公安部,由公安部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发布。
33、通报的概念,通报,是侦查机关将发生案件和侦查过程中发现的有关情况,通告有关地区的公安机关,以便开展侦查协作的一项紧急侦查措施。
34、通报的范围,协查重大犯罪嫌疑人;协查犯罪嫌疑人身份;查明无名尸体的身源;查控赃物通报;案情通报;犯罪情报信息通报(预警)。
35、控制销赃的概念,控制销赃是指侦查部门在侦破有赃物的案件过程中,对有关线路、行业和场所进行严密监视,以便控制、查获赃物,从而发现犯罪人和破案线索的一项侦查措施。
36、犯罪嫌疑人处置赃物的主要手段,销售变卖、挥霍使用、隐藏寄存、无偿赠送、销毁破坏等。
37、犯罪嫌疑人的销赃规律,包括甲地作案,乙地销赃;化整为零,分散出售;改头换面,伪装转手;各负其责,盗销合一;卖废为名,销赃为实;选择地点,定点销赃;物色买主,移地交货;典当为名,进行销赃;以物顶钱,赌场转手;廉价转手,窝主销赃。
38、刑事辨认的概念,刑事辨认是指在侦查过程中,由侦查人员组织有关人员对与犯罪有关的人身、物品、尸体、场所等进行识别和认证的一项侦查措施。
39、辨认的依据,是被辨认客体在辨认人头脑中形成的反映形象。
40、刑事辨认的条件,辨认客体具有一定的可感特征;辨认人确以感知该客体的特征;辨认人具有正常的记忆能力;辨认环境适于辨认人再认。
41、辨认规则,先问后认、混杂辨认、分别辨认、事先隔离和禁止诱导。
42、辨认结果作为证据使用的条件,符合法定表现形态、按照辨认规则进行、与其他证据相印证。
43、侦查实验的概念,侦查实验是在现场勘查或侦查过程中,侦查人员为了证实某种情况在某种条件下能否发生或怎样发生,而按原来条件进行重复实验的一项侦查措施。
44、侦查实验的原则,(1)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实验的原则,具体是侦查实验必须在侦查人员主持下进行;侦查实验必须在用其他方法都不能达到检验、核实证据,查明案情的目的时才能进行;侦查实验必须经过法定的审批手续;侦查实验进行时必须要有见证人在场;侦查实验中严禁一切足以造成危险、侮辱人格和有伤风化的行为;参与侦查实验的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应对侦查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保守秘密。(2)实验条件力求与原始条件相同或接近的原则。(3)同一实验反复多次进行的原则。
45、公开搜查的概念,公开搜查是指公安机关的刑事侦查部门,依据有关法律的规定,为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由侦查员对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犯罪嫌疑人或犯罪证据的人身、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地方进行公开搜索、检查的侦查措施。
46、公开搜查的范围,犯罪嫌疑人、可能隐藏罪犯的地点、可能隐藏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地方。
47、公开搜查的时机,现场勘查中获知犯罪嫌疑人或赃物、作案工具等下落时,扭送的现行犯罪嫌疑人或负案在逃犯罪嫌疑人到达时,追缉堵截中抓获犯罪嫌疑人时,侦查过程中发现证据或犯罪嫌疑人时,犯罪嫌疑人供述藏匿赃款赃物、作案工具等罪证所在地点时,拘留、逮捕犯罪嫌疑人时。
48、搜查对象,住宅搜查、人身搜查、露天场所搜查、车辆搜查。
49、住宅搜查具体方法,看、翻、量、掂、敲、探、挖、验。50、《扣押物品、文件清单》,一式三份,持有人、公安机关保管人员、诉讼卷。
51、不便提取物品的《扣押物品、文件清单》,一式两份,诉讼卷、原物持有人。
52、并案侦查的概念,并案侦查是将同一个或同一伙犯罪行为人所作的若干起刑事案件合并起来,实行统一组织、指挥和行动的一项侦查措施。
53、并案侦查的条件,不同案件现场中的痕迹物证相同或有直接联系(特殊条件);不同案件中犯罪行为人的个人特征相同;不同案件中犯罪行为人的作案手段和行为动作习惯相同;不同案件中作案人选择的作案时间、地点及侵害对象相似。
54、并案侦查是重要的侦查措施之一,它在侦破系列性案件、打击流窜犯罪和集团犯罪中起着重要作用。
55、立案的概念,立案,是指侦查部门对于受理的案件,经过初查,认为有犯罪事实存在,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并且属于自己管辖时,依照法定程序,决定立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的一项侦查活动。
55、立案的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有犯罪事实发生、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属于自己管辖三个条件。
56、事件性质一般有如下三种情况:一是故意犯罪案件。二是过失犯罪案件。三是非犯罪事件。
57、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案部门应当制作《呈请立案报告书》,连同《接受刑
事案件登记表》等受案材料,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58、对不予立案的,办案部门应当制作《呈请不予立案报告书》,连同《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等受案材料,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59、将《不予立案通知书》在七日内送达控告人。对报案、举报、扭送人,及时告知不予立案的决定。
60、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案件,应当在接受案件之日起三日内,将《不予立案通知书》送达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退回相应案卷材料。61、现场分析,又称临场讨论,是指侦查人员在对各种现场材料进行汇集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对相关的问题作出推断,为深入开展侦查奠定基础的一项活动。62、现场分析的任务,分析判断事件性质和案件的有关情况、检查现场访问和现场勘验的情况、决定现场勘验后对现场的处理方案。
63、现场分析的程序,依次为陈报材料、鉴别材料、展开讨论、作出决议,既首先侦查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汇报、其次鉴别材料真伪、然后分析判断案情、最后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
64、现场分析重点研究的问题,(1)侵害目标和损失;(2)作案地点、场所;(3)开始作案的时间和作案所需要的时间;(4)作案人出入现场的位置、侵入方式和行走路线;(5)作案人数;(6)作案方式、手段和特点;(7)作案工具;(8)作案人在现场的活动过程;(9)作案人的个人特征和作案条件;(10)有无伪装或者其他反常现象;(11)作案动机和目的;(12)案件性质;(13)是否系列犯罪;(14)侦查方向和范围;(15)是否需要进一步勘验、检查现场;(16)处理现场的意见;(17)其他需要分析解决的问题。
65、犯罪空间包括预备犯罪、实施犯罪和犯罪后续活动的地点。
66、侦查途径:就是侦查工作从哪里入手,用什么方法去发现犯罪嫌疑人,进而又用什么方法去获取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所经由的工作步骤。
可供选择的侦查途径:(1)从紧急措施入手选择侦查途径;(2)从因果关系入手选择侦查途径;(3)从人身形象入手选择侦查途径;(4)从痕迹物证入手选择侦查途径;(5)从赃物特征入手选择侦查途径;(6)从作案手法入手选择侦查途径;(7)从活动规律入手选择侦查途径;(8)从控制外伤入手选择侦查途径;(9)从并案侦查入手选择侦查途径;(10)从相关的手机信息的分析入手选择侦查途径;(11)从高危人群地域分布规律入手选择侦查途径。
67、侦查计划,是在刑事案件侦查工作一般规律指导下,针对案件实际情况,在分析、判断案情的基础上,对整个侦查破案工作所做的全盘规划和具体部署。
侦查计划的基本内容:1.立案的依据。2.对案情的分析、判断结果和侦查方向和范围的确定。3.侦查的具体任务、基本措施和侦查力量的组织与分工。4.对于在侦查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测及其对策。5.需要有关部门配合的各个环节及衔接方法。6.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定和有关注意事项。7.对于预谋犯罪案件,还应提出制止控制现行破坏和防止造成损失的措施。68、时空条件是作案人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在侦查实践中,只有当某人具备了作案时空条件时,再进一步考查其是否可以被列为犯罪嫌疑对象才有实际意义。69、围绕重点嫌疑对象进行深入侦查的过程,就是收集能够证实其犯罪事实或排除犯罪嫌疑的各种证据的过程。70、通过对重点嫌疑对象的住所或者与其有关的其他场所采取侦查措施,发现他所藏匿、保存的可疑物品,并且迅即将该物品或其形象资料交事主、被害人进行
辨认,以识别、判明该物品是否确系作案人所使用的作案工具或者确系是被他攫取的公私财物。
71、破案的概念,破案是指侦查部门对已经立案侦查的案件,通过采取相应的侦查措施手段,在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存在并且确系犯罪嫌疑人所为的基础上,依法揭露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或者主要犯罪嫌疑人的一项侦查活动。
72、破案的标准,包括犯罪事实已有证据证明、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者主要犯罪嫌疑人已经归案,三者必须同时具备。73、侦查终结的条件,包括有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准确,法律手续完备。
74、补充侦查的案件主要有两种情形: 一是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检察机关认为案件证据不足或犯罪事实不清,而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
二是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移送检察机关起诉,而检察机关认为犯罪事实不清,证据欠确实充分或者遗漏罪行或同案犯罪嫌疑人,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75、杀人案件的概念:杀人案件,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案件。故意杀人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生命权利的犯罪行为。
76、杀人案件的构成要件: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已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就是侦查工作中的犯意,即犯罪动机和目的。77、杀人案件的分类:根据杀人的动机目的可分为报复杀人案件、图财杀人案件、强奸杀人案件、情感杀人案件、遗弃杀人案件、迷信杀人案件、殴斗杀人案件和其他杀人案件。
78、报复杀人案件:也称仇杀,指犯罪嫌疑人以报私仇、泄私愤为动机而实施的杀人行为。侦查实践中,由于引发作案人内心不满的对象不同,报复杀人案件具体表现为私仇报复杀人和报复社会杀人。
79、图财杀人案件:也称财杀,是指犯罪嫌疑人为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而实施的杀人行为。侦查实践中,图财杀人案件主要表现为抢劫杀人、盗窃杀人和谋财害命。
80、情感杀人案件:也称情杀,是指犯罪嫌疑人因感情纠葛引发矛盾而实施的杀人行为。侦查实践中常见的有奸情杀人、婚恋矛盾杀人、性变态杀人等。
81、根据杀人的手段来分:
1、机械性损伤致死;
2、机械性窒息致死;
3、电击致死;
4、毒害致死;
5、放火烧死;
6、其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那些狡诈鬼满之徒,既欲致人死地,又想逃避罪责,使用特殊手段杀人。
82、根据尸体状态和身源状况来分:
1、知名杀人案件;
2、无名尸体案件;
3、无尸杀人案件,侦查实践中称为立线侦查案件。
83、杀人案件的特点: 1因果明显,关系密切; 2预谋策划,周密准备; 3现场明显,物证较多; 4手段残忍,方式多样; 5有意伪装,逃避打击。
84、杀人案件现场勘查应解决的问题:
1、鉴别人命事件的性质。自杀与他杀最主要的区别是自杀者都有一定的自杀动机,而且在生前有所表现,经过调查可以查到自杀原因。
2、确定现场是否为杀人现场。尸体所在地可能是杀人现场,也可能是作案人抛尸、移尸的现场。
3、判断现场有无伪装行为。
85、盗窃案件的概念;盗窃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
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犯罪案件。盗窃案件分为一般案件、重大案件和特别重大案件。86、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如下: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1000元至3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3,0000元至10,0000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30,0000元至50,0000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87、犯罪客体;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物。这里的“公私财物”一般是指动产而言,但不动产上的附着物,如土地上的农作物,山上的树木,建筑物上的门窗等,也可以成为盗窃案件的侵犯对象。另外,能源,如电力、煤气也可以成为盗窃案件的对象。
88、犯罪的客观方面;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89、入户盗窃。“入户盗窃”的“户”是指家庭及其成员与外界相对隔离的生活场所,包括封闭的家庭院落、为家庭生活租用的房屋、牧民的帐篷以及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等。集生活、经营于一体的处所,在经营时间内一般不是为“户”。
90、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91、犯罪的主观方面;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里的“故意”内容是指行为人依据一般的认识能力和社会常识,推知该物 为他人所有或占有即可,至于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是谁,并不要求行为人有明确、具体的认识。
这里的“非法占有”不仅包括自己占有,也包括为第三人或集体占有,还包括毁弃等情况。行为人对非法窃取并占为己有的财物,随后又将其毁弃、赠与他人或者又被他人非法占有的,不影响盗窃案件的成立。
92、盗窃案件的分类。根据盗窃选择的作案地点可以分为入室盗窃案件和室外盗窃案件。
根据盗窃选择的作案方式可以分为偷盗案件、扒窃案件、拎包案件和利用计算机及其互联网技术盗窃案件等。
根据盗窃的目标可以分为住宅盗窃案件、盗窃金柜案件、盗窃枪弹案件、盗窃车辆案件、盗窃文物案件、盗窃牲畜案件等。
根据犯罪人与被盗单位的关系可以分为内盗、外盗、内外勾结和监守自盗等案件。
根据犯罪人的情况可以分为惯犯盗窃、偶犯盗窃、本地犯盗窃和流窜犯盗窃等案件。
93、盗窃案件的特点:
1、发案量大,多不易被及时发现;
2、发案之前,多有预谋踩点过程;
3、作案现场,多遗留有痕迹物品;
4、财物缺失,有赃款赃物可查控;
5、手段多样,惯犯有习惯性特征;
6、盗窃案件,犯罪成员极为复杂。94、盗窃事件的初查,就是通过现场勘查分析判断盗窃事件的性质,同时收集有关的证据,经过审查,决定是否立案侦查。95、盗窃事件初查要解决的问题:
1、查明犯罪嫌疑人进入和逃离现场的出口;
2、查明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方法;
3、确定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时间;
4、确定犯罪嫌疑人的作案目标;
5、查明被盗财物情况;
6、判断犯罪嫌疑人作案过程;
7、发现、提取犯罪嫌疑人遗留现场的痕迹和物品;
8、初步判断犯罪嫌疑人的基本
特征;
9、分析判断盗窃事件的性质。
96、内盗特征:①盗窃目标准确;②盗窃时机恰当;③盗窃手法简单;④盗窃现场不乱;⑤现场大多伪装。
97、外盗特征:①盗窃前多踩点;②进出线路明显;③盗窃目标不准;④盗窃时机不当;⑤手法有习惯性;⑥现场也有伪装。
98、内外勾结——内部人提供目标、钥匙或各种信息,由外部人实施。特征是具有双重性。例如,侵入线路、撬破痕迹、目标、时机表明内盗物证,在中心现场又有外部人的痕迹等。
99、监守自盗——属于内盗一种。更值守护人员自己盗窃,谎报被他人所盗的案件。有典型的内盗特征,但常有伪装、故意转移视线向外盗转移,注意发现。100、通过各种侦查途径寻找盗窃案件的犯罪嫌疑人:
1、快速反应,追缉堵截;
2、判断去向,控制销赃;
3、调查物证,以物找人;
4、深入群众,摸底排队;
5、秘密巡查,守候伏击;
6、信息导侦,网上侦查;
7、审讯突破,深挖余罪。